成人身高体重对照表(精选10篇)
成人身高体重对照表 第1篇
中国正常成年男子标准体重表(公斤)
身高(cm)15-19(岁)20-24 25-2930-3435-39 40-4445-49 50-60 15346.548.049.150.351.152.052.452.4 15547.349.050.151.252.053.253.453.4 15748.250.051.352.152.854.154.554.5 15949.451.052.353.153.955.455.755.7 16150.552.153.354.355.256.657.057.0 16351.753.354.555.556.658.058.558.5 16553.054.555.6
16754.755.956.9
16955.457.358.4
17156.858.859.9
17358.260.261.3
17559.561.762.9
17761.463.364.6
17963.164.966.4
18165.066.668.4
18366.568.370.4
中国正常成年女子标准体重表(公斤)
身高(cm)15-19(岁)20-2425-29
15344.045.546.6
15544.846.547.6
15745.747.548.8
15946.948.549.8
16148.049.650.8
16349.250.852.0
16550.552.053.1
16751.653.454.4
16952.954.855.9
17154.356.357.4
17355.757.758.8
17557.059.260.4
17758.960.862.1
17960.662.463.9
18162.564.165.9
18364.065.867.9 56.958.159.4 58.459.560.9 59.861.062.6 61.362.563.4 62.864.165.9 64.565.967.7 66.567.769.5 68.469.771.3 70.471.873.2 72.774.075.2 30-3435-39 40-44 47.848.649.5 48.749.550.7 49.650.351.6 50.651.452.9 51.852.754.1 53.054.155.5 54.455.656.9 55.957.058.4 57.358.560.1 58.860.061.6 60.361.663.4 62.063.465.2 64.065.267.0 65.967.268.8 67.969.370.7 70.271.572.7 60.060.0 61.561.5 63.163.1 64.664.6 66.366.3 68.468.4 70.470.5 72.372.6 74.474.7 77.177.4 45-4950-60 49.949.9 50.950.9 52.052.0 53.253.2 54.554.5 56.056.0 57.557.5 59.059.0 60.660.6 62.162.1 63.863.8 65.965.9 67.968.0 69.870.1 71.972.5 74.674.9
成人身高体重对照表 第2篇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
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
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下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0~10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体重(单位kg )・・・ 身高(单位cm)
男・・・ 女・・・ 男・・ 女
01月 3.6-5.0・ 2.7-3.6・ 48.2-52.8 47.7-52.0
02月 4.3-6.0・ 3.4-4.5・ 52.1-57.0 51.2-55.8
03月 5.0-6.9・ 4.0-5.4・ 55.5-60.7 54.4-59.2
04月 5.7-7.6・ 4.7-6.2・ 58.5-63.7 57.1-59.5
05月 6.3-8.2・ 5.3-6.9・ 61.0-66.4 59.4-64.5
06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08月 7.8-9.8・ 7.2-9.1・ 68.3-73.6 66.4-71.8
10月 8.6-10.6・ 7.9-9.9・ 71.0-76.3 69.0-74.5
12月 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 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 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 10.8-13.3 10.2-12.6・ 81.9-88.4・ 80.6-87.0
2岁 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5岁 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岁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3.5岁 13.9-17.6 13.5-17.2・ 95.0-103.1 94.0-101.8
4岁 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4.5岁 1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5岁 16.6-21.1 15.7-20.4 105.3-114.5 104.0-112.8
5.5岁 17.4-22.3 16.5-21.6 108.4-117.8 106.9-116.2
6岁 18.4-23.6 17.3-22.9 111.2-121.0 109.7-119.6
7 岁 20.2-26.5 19.1-26.0 116.6-126.8 115.1-126.2
8岁 22.2-30.0・ 21.4-30.2 121.6-132.2 120.4-132.4
9岁 24.3-34.0・ 24.1-35.3 126.5-137.8 125.7-138.7
成人身高体重对照表 第3篇
关键词:生长和发育,青少年,中国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既是自身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 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1]。近年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快速、较大的提高[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各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很不平衡[3,4]。本文以1985和2010年的全国中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身高、体重数据作为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的指标, 探讨25 a间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差异及变化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写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5,6]数据资料。7~18岁中小学生按每1岁为1个年龄组, 共计12组, 每个年龄组人数大致相等; 分为城市男生 ( 城男) 、乡村男生 ( 乡男) 、城市女生 ( 城女) 、乡村女生 ( 乡女) 4个群体。经济指标来自于国家统计数据库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 以及各省人均GDP[7]。
国家计委曾按照离海岸线的远近和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区, 经济技术基础比较雄厚,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区, 商品经济不发达;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10个省市区, 商品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较落后[8]。
为使1985年与2010年研究对象样本结构同质性, 未将海南、西藏纳入研究, 2次调查将重庆与四川视为1个省市。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合, 采用加平均值法[X= ( n1x + n2x + + nix) ÷N, S = ( n1s12+ n2s22+nisi2) /N, N = n1+ n2+ + ni], 分别对11个东部地区、9个中部地区和8个西部地区的7~18岁各年龄组中小学生的调研数据进行合并计算[9]。在此基础上分别对1985年、2010年不同地区同龄学生身高、体重的差值进行统计学z检验。
2 结果 见表 1 ~ 2。
注: * P<0.05; d1值为东部与中部地区差值, d2值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差值。
1985年和2010年东部7 ~ 18岁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同龄青少年, 同时城乡男女4类青少年在1985年和2010年的身高发育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除1985年乡男18岁组体重中部地区青少年高于东部地区; 乡女15~18岁组中部地区青少年高于东部地区, 17~18岁组西部地区青少年高于东部地区外, 其他年龄组东部青少年体重均高于中、西部同年龄组的青少年。另外, 1985年城女16和18岁组, 乡男8岁和16~18岁组, 乡女7~8岁、14~15岁和18岁组, 2010年乡女18岁组体重东中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1985年乡女15~18岁组体重东、西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除此之外, 1985和2010年城乡男女7 ~ 18岁其他年龄组体重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相比1985年, 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均有所增大; 从1985年到2010年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差异增大的幅度均大于东、中部地区。1985年东、中部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差异增幅与2010年相接近; 东、西部地区女生 ( 城女、乡女) 平均身高差异增幅明显大于男生 ( 城男、乡男) 。从19852010年东、中部地区城、乡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增幅不大; 东、西部地区乡村青少年 ( 乡男、乡女) 平均身高、体重差异的增幅明显大于城市青少年 ( 城男、城女) 。
注: * P<0.05; d1值为东部与中部地区差值, d2值为东部与西部地区差值。
3 讨论
从1985年到2010年我国三大地带的人均GDP都有很大幅度地增长, 但三大地带经济增长不平衡性日趋明显, 表现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8]。本研究结果显示, 东部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可能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好, 人均消费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差异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少年更 早进入青 春期, 青春生长 突增期更 长[3,10,11,12]。张迎修[13]2000年比较我国11个沿海省市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得出, 总体上沿海省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较于1985年, 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青少年身高、体重差异均有所增大。从19852010年东、西部地区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差异增大的幅度均大于东、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健康行为、居住条件、环境卫生、医疗资源、卫生服务利用等都与其社会经济状况有关。经济发展越发的 不平衡使得三大经济地区间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差异也呈现增大趋势。
研究还显示, 1985年东、中部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差异增幅与2010年相比接近; 东、西部地区女生 ( 城女、乡女) 平均身高差异增幅明显大于男生 ( 城男、乡男) 。可能是由于东中部地区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有较好的基础, 且女生获得的经济资源、家庭环境、医疗资源等和男生差异不是很大。而西部地区青少年本身生长发育水平比较低, 加之由于女性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有限, 她们在获得医疗保健及预防性健康服务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均处于劣势地位[14]。
宝宝发育不能光看身高体重 第4篇
焦急的家长们一心想把孩子养胖点,生怕小时候个子娇小将来也长不高,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成人也有高矮胖瘦,为何不容许宝宝的体型也各有不同呢。
评估宝宝发育,不能简单地只盯着一个时间点,更不能只看身高体重值。如果宝宝一直都是苗条身材,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若是高壮的宝宝连续几个月身高体重都滞留不前,就需要弄清楚原因了。
高白胖一定好?
孩子不用分“高富帅”和“白富美”,但在体型上,会有高白胖和矮瘦小的区别。于是,这样的场景不时上演:“你家宝宝吃什么呀,怎么长得这么好?”、“是不是我的母乳质量不好,我女儿怎么这么轻?”……白嫩嫩、肉嘟嘟的娃娃总是引起其他家长的各种艳羡,而高白胖的家长也是暗爽在心。
身高体重是孩子发育的重要指标,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节奏。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体型会相对匀称。《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特别提出一种“香蕉体型”的宝宝,身高在平均值以上,体重在平均值偏下。这种类型的孩子成年后身材也更为标准,不容易受肥胖和其他疾病的困扰。
所以家长不要只眼巴巴地盯着某个时间点的数值,而是要整体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如果身高体重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即使指标在下限值上下“徘徊”也没有关系,家长不用过分焦虑。但是,如果一个女宝宝8个月身高就达到75cm,体重10kg,一直到周岁都停留在这个水平,那就算还是“高壮”派,但她的发育已经明显出现平台期了,家长要和医生一起寻找原因,让孩子重新回到正常发育轨道。
如果家长们要求宝宝从小连发育指标都争第一名,那宝宝得有多累啊。要知道,“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倒坑”,幼年时的身高体重不能代表成年后的水平,生长发育还受到遗传因素、营养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月龄发育要点
除了用身高、体重这两个基本值来衡量宝宝的发育水平外,不同月龄的孩子各有关注重点。欧美国家一般建议孩子在满月、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5岁时做一次系统儿保,两岁以后一年一次儿保就可以。如果宝宝身高体重发育平稳,不妨来对照下面的不同时期发育要点:
1个月:制定个人疫苗接种计划
满月时的儿保,主要关注的是新生儿期潜在或从围产期延伸过来的疾病。比如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宫内窒息的宝宝,此时要评估生长发育功能;黄疸反复的宝宝,需要评估是否会对肝胆功能造成影响;早产儿预防牛奶过敏,平衡营养素并补充铁和维生素D;足月宝宝开始添加多种维生素等。
这时候还要给宝宝制定个人疫苗接种计划,比如母亲是“大三阳”的宝宝要接种四次乙肝疫苗等。
2个月:学习应对疾病和生理小现象
两个月的儿保内容和满月时差不多,因此足月顺产、喂养情况比较平稳的宝宝,可以在两个月的时候再做首次儿保。
这时候家长们要学习如何护理宝宝的生殖器,比如有些女宝宝因为激素问题出现的阴道流血、男宝宝包皮过长等问题。了解哭闹如何鉴别,鹅口疮、溢奶等常见问题如何处理也是此时的护理重点。
医生们这时候会教导妈妈如何进行和坚持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注意事项;同时告诉家长如何应对2~4个月中宝宝常见现象。
4个月:预防食物过敏
4个月儿保的重点是评价宝宝生长发育和喂哺状况,多种维生素补充是否平衡,以及疫苗接种是否按时进行。家长们可以学习认识不同的儿童营养品,如配方奶粉、维生素和DHA等。切记盲目补充维生素AD制剂,这样会导致孩子缺锌、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维生素A过量还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
不少孩子在4个月左右出现厌奶的现象,虽然添加辅食并不是对付厌奶的好办法,但部分宝宝从此开始尝试辅食了,因此预防食物过敏非常重要。1岁以下的宝宝食物过敏判断,不依靠过敏原测试的方法,国际公认的标准就是最简单的食物回避,因此逐步单一添加辅食是家长此时需要学习的重点。
这个时期宝宝常见的问题还有:肠痉挛、生理性腹泻、厌奶、枕秃、体重不增以及食物过敏相关的湿疹等。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孩子头颈部汗腺先发育,又长期躺着,部分宝宝会把头发蹭掉,因此枕秃不一定是缺钙的表现。
6个月:添加辅食
在喂养方面,6个月的宝宝要正儿八经地添加辅食了。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家长们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宝宝的接受情况有规律地添加,并及时排查过敏原。此外,还可以适当地训练宝宝不喝夜奶。
这个时候可以对宝宝进行运动发育指导,比如鼓励宝宝爬行,培养爬行意识。爬行可以促进宝宝感统协调。但反过来说,目前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证明感统失调与小时候缺少爬行有直接关系,所以如果宝宝不愿意爬,就等一等吧。
6个月的宝宝已经很有主见啦,所以评估孩子发育状况时,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判断发育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的是宝宝眼睛的发育情况,看他是否通过目光能与外界进行交流。
9个月:关注行为发育
9个月在喂养方面的关注重点依然是辅食的添加。有些宝宝可能在此时还会有厌奶症状,就需要评估是否对发育造成影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吃辅食了就可以忽略奶制品,一岁内的宝宝还是以奶为主。而有些宝宝则出现抗拒辅食的情况,家长可以跟医生讨论一下是否是喂养方式的问题,也许换个勺子宝宝会胃口大开呢。
宝宝心理健康评估从9个月就要开始,欧美国家从此时开始筛查自闭症,因为更早前宝宝还无法跟外界进行交流。最新医学观点认为,2岁以前是大脑塑形期,如果有自闭倾向,提前干预会有非常良好的效果。2岁以后再干预的效果则大打折扣。家庭自测孩子是否自闭的信号,是看宝宝能否和家人有眼神交流。
1岁:如何预防疾病
宝宝1岁以后,更要偏向对行为发育的关注。这时开始宝宝会出现多个敏感期,良好的引导将有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
在生理方面,1岁后的孩子因为接触范围更多更广,所以比婴儿期更容易感染疾病。这时候,家长需要学习如何预防疾病,并了解发热、腹泻、疫苗反应、长期咳嗽等问题的应对方法。
1.5岁:排尿训练
宝宝脱离尿布,学会自己用马桶,可是家庭里一件大事。建议从15~18个月起对宝宝进行大小便前告知旁人的训练。当然,如果宝宝不愿意,家长们大可等一等。
2岁:观测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是现在儿童一大健康隐患。因此到孩子两岁时,观测的重点就是评估生长发育和喂养情况,排查性早熟。
成人身高体重对照表 第5篇
一个标准的身高与体重是体现一个宝宝健康的基本方法。那当宝宝三岁的时候,其身高体重多少是达标的呢?
生长指标
男童体重10.61-20.64kg,身高86.3-109.4cm。女童体重10.23-20.10kg,身高85.4-108.1cm。
能力指标
宝宝已经能发绝大多数音。可以做向上纵跳、立定跳远的动作。
宝宝3岁发育指标详解
身体
当宝宝三岁之后,则这个时候的孩子所处的时期可以称之为幼儿期,发育则会变缓慢。
牙齿
此时要注意预防龋齿,睡前不吃东西,吃甜食后漱口。
语言
3岁的宝宝,基本上掌握了母语口语的表达。不过还是要结合此时此刻的情景,并辅以手势、表情,才能够表达出比较完整的意思,才可能让成人理解宝宝的思想。
运动
宝宝会走、跑、跳、站、蹲、坐、摸、爬、滚、登高、跳下、越过障碍物。并且会拍球、抓球和滚球,能接住2米远抛来的球。集中点儿注意力的话还能踮着脚尖站或单脚站一秒钟以上。
下肢
能动作协调地跑步;可做向上纵跳、立定跳远的动作。
独立性
可以尝试让孩子与母亲分室睡。
社交
讲道理、多表扬对反抗期的孩子是有效的。
3岁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怎么办
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是会有一些三岁的宝宝身高以及体重是不达标的。那3岁宝宝身高体重不达标应该怎么办呢?
1、适当运动
据研究指出,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助于生长发育。另外,儿童适当进行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能避免因患病而影响生长发育。
2、充足睡眠
睡眠的好快对孩子的身高体重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指出,儿童在熟睡时比清醒时生长速度要快3倍。
这是因为在孩子入睡后,其大脑中的脑垂体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以及内脏的增长,因而有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
3、加强营养
营养是影响孩子身高体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孩子所摄入的营养不足时,其身高体重就会长得相对滞后一些,但也不必过分担心,这个滞后只要在短期内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那还是可以追赶上正常生长发育水平的。
但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就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了。当然,营养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家长应把握好这个度,以免宝宝营养过剩。
影响婴儿身高体重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到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高个子父母所生宝宝的身高比矮个子父母所生的同龄宝宝身高要高一些。
2、营养
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营养不足首先导致小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最终也会影响身高的增长和身体其他各系统的功能,如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神经调节功能等,而且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所以要科学地处理好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动植物蛋白搭配、注意节俭的使用油脂和糖类,产生一个均衡的膳食结构。
3、生活环境因素
婴幼儿应该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有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再结合锻炼和营养,小儿的生长就较快。一年四季中,一般是秋季体重增长得快,春季身长长得快。
4、运动因素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骼的营养,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促进身长的增长。
3~4个月前的孩子,每天应俯卧数次,以促进全身活动,并应随着月龄的增长,及时培养翻身、爬、站、走等基本能力。
孩子不应过久地抱着或坐着,孩子抱着不便于活动全身,久坐会影响下肢发育。孩于学会坐后,常常不愿学翻身和爬。
5、疾病
2岁宝宝身高体重 第6篇
肉类如牛肉、羊肉、鸡肉等;蔬菜类,芹菜、油菜、胡萝卜、黑木耳、蘑菇等。妈妈们平时在给宝宝制作饮食时,可将这些食物搭配在其中,多为宝宝提供丰富的钙质。
2岁宝宝现在动手能力更强了,当宝宝遇到困难求助于妈妈时,可以锻炼宝宝动脑解决难题的能力,妈妈给予关心和协助,宝宝一般都能顺利解决问题。
宝宝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语言发展好的宝宝,这个月已经可以说一些完整的简单句了。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凡身高超过标准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
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
2岁宝宝身高体重 第7篇
至于女宝宝呢,她们会比男宝宝矮一些,轻一些。她们的身高大约有七十七点三厘米,高一些的女宝宝则会有九十八厘米。至于她们的体重,则大部分都处于八点七千克到十六点七七千克左右,她们的头围也达到了四十三点六厘米到五十一点四厘米。
知道了这些正常的2岁宝宝身高体重之后,有些爸爸妈妈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偏瘦了或者是偏重了,这可怎么办呢?在给他们提供营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成人身高体重对照表 第8篇
近年来, 随着体质健康研究的深入, 人们就身高标准体重与其他体质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 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现有身高标准体重与其他体质因素的研究涉及的都是生理因素, 而对身高标准体重与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较少。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处理来自内部或外部超过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 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适应活动, 对于缓解压力、保持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 分析大学生群体的身高标准体重状况, 探讨身高标准体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不仅对改善应对方式, 促进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价值, 也为综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了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以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370 份, 回收有效问卷368 份, 有效回收率为99. 6% , 其中, 男生187 人, 女生181 人。
( 二) 研究方法
1. 身高标准体重的评定
按《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表》对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进行评定。
2. 应对方式量表的选择与测量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由我国学者刘凤娥编制, 经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
( 三)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 和SPASS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 一) 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1 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逃避、退缩纬度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 具体差异如表2 所示。
( 二) 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3 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压抑、退缩纬度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 具体差异如表4 所示。
四、讨论与分析
( 一) 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1 结果表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逃避、退缩纬度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因此, 本研究结论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没有影响; 但对男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以上两纬度中其他各组别与正常体重组别均数比较的LSD检验表明 ( 见表2) , 在逃避纬度中, 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较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 具体均数比较说明,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别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别。说明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提高了男大学生的逃避应对倾向, 而超重、肥胖因素对其并没有显著影响。在退缩纬度中, 较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均数比较说明, 营养不良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 说明营养不良因素提高了男大学生退缩应对倾向, 而较低体重、超重、肥胖因素对它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 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 超重与肥胖四种等级, 而本研究结果说明, 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因素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影响, 它们提高了男大学生逃避与退缩的应对倾向; 而超重、肥胖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影响;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对男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的范围不同, 营养不良对逃避与退缩纬度都有影响, 而较低体重只对逃避纬度有影响, 说明随着营养不足程度的加深, 男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倾向加大。
( 二) 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应对方式各纬度的影响
表3 结果说明,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压抑、退缩纬度具有显著影响, 对其他纬度没有影响。说明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都有影响; 与男大学生相比, 身高标准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纬度更多。对以上6 个纬度中其他各组别与正常体重组均数比较的LSD检验表明 ( 见表4) , 在转移、逃避纬度中, 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较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有显著性差异。得分比较说明, 在转移纬度中,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别得分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别, 而在逃避纬度中,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别得分都低于正常体重组别。说明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降低了女大学生转移应对能力;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提高了女大学生逃避应对倾向。超重因素对女大学生转移、逃避纬度都没有影响。在求助、问题解决、压抑与退缩四个纬度中, 低体重组、超重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无显著性差异; 营养不良组与正常体重组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 在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 营养不良组别得分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别, 而在压抑、退缩纬度中, 营养不良组得分都低于正常体重组别。说明营养不良因素降低了女大学生求助、问题解决应对能力; 营养不良因素提高了女大学生压抑、退缩应对倾向, 而低体重、超重因素对女大学生求助、问题解决、压抑与退缩纬度都没有影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三个问题: 一是在身高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中, 营养不良与低体重等级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具有影响, 而超重等级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没有显著影响; 二是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的范围不同, 营养不良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 转移、求助、问题解决、逃避、压抑、退缩都有影响, 而较低体重因素只对转移、逃避纬度具有影响, 这种情况同样说明, 随着营养不足程度的加深, 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范围逐渐加大;三是在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因素对女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中, 它们都表现出降低了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提高了她们的消极应对倾向。因此, 尽管由于样本因素, 本课题在对女大学生研究中, 缺少对肥胖等级的研究, 然而现有对其他几个等级研究结果说明, 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是影响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而且与对男大学生的影响相比, 它们对女大学生的影响更大, 不仅削弱了女大学生的积极应对能力, 更加强了她们的消极应对倾向, 而超重因素对此无显著影响。
在现代营养异常状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 关注的重点是超重、肥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而营养不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说明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在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中, 应加强对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等级大学生的关注, 其中营养不良等级的女大学生应是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彭萍, 姚树桥, 刘伟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32 (5) :152—154.
[2]刘凤娥.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J].统计研究, 2009, 26 (7) :109—112.
2岁宝宝身高体重 第9篇
其实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无论是从种族划分还是地理位置划分,不同种族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是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对于小孩子也一样,所以我们不能拿一个标准来全篇而论,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当地的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取出我们周围朋友的平均值来做比较,这样才是最准确的。
2、发育标准
这里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个两岁孩子的发育指标。家长可以参考,只要在这个指标上下就可以不用担心。并且也不要过度死板,只要差别不大即便不在范围内也不要紧的。
对于两岁的男孩子来说,体重在9.8到15.1千克之间,女孩子平均要少0.6千克。身高,男孩子在81.4到92.9厘米之间,女孩子则平均少1.7厘米。
3、营养需求
其实抛开这个发育标准,我们家长应该注意的就是孩子的营养方面,我们一定要确保孩子各方面的营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要教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同时也要参加一定的体育锻炼,这样才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最有帮助的。作为家长不要一味的纠结孩子的发育标准,而应该多关心爱护孩子。
身高体重比例表 第10篇
之前有研究称,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是性感的最重要因素,
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健康专家认为,体重指数是一个评定性感指数的关键数字,它比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更能灵敏反映女性身材的变化。
腰臀比 = 腰围/臀围
男性 >0.90、女性>0.80就表明已经存在局部肥胖了,黄金腰臀比例是:维纳斯:0.68;玛丽莲·梦露:0.66。
一般认为,正常的体重指数为18到25之间,超重的体重指数为25到30之间,肥胖的体重指数为30以上。当这个描述身高和体重比例的体重指数为20.85时,就意味着这位女性的身材最性感。“因此,减肥的女性就一定要注意自己减肥的尺度了。”专家建议说。但是上面这个标准对于男性来说就并不适用了。
研究人员还表示,对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说这个性感指数略微有一些差别,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BMI = 体重(公斤)/[身高(米)]2
例如:1个人身高176厘米,体重75公斤,他的BMI=75/(1.76)2 = 24.2。
年龄
身高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60
153 46.5 48.0 49.1 50.3 51.1 52.0 52.4 52.4
154 46.8 48.5 49.6 50.7 51.5 52.6 52.9 52.9
155 47.3 49.0 50.1 51.2 52.0 53.2 53.4 53.4
156 47.7 49.5 50.7 51.7 52.5 53.6 53.9 53.9
157 48.2 50.0 51.3 52.1 52.8 54.1 54.5 54.5
158 48.8 50.5 51.8 52.6 53.3 54.7 55.0 55.0
159 49.4 51.0 52.3 53.1 53.9 55.4 55.7 55.7
160 50.0 51.5 52.8 53.6 54.5 55.9 56.3 56.3
161 50.5 52.1 53.3 54.3 55.2 56.6 57.0 57.0
162 51.0 52.7 53.9 54.9 55.9 57.3 57.7 57.7
163 51.7 53.3 54.5 55.5 56.6 58.0 58.5 58.5
164 52.3 53.9 55.0 56.3 57.4 58.7 59.2 59.2
165 53.0 54.5 55.6 56.9 58.1 59.4 60.0 60.0
166 53.6 55.2 56.3 57.6 58.8 60.2 60.7 60.7
167 54.1 55.9 56.9 58.4 59.5 60.9 61.5 61.5
168 54.6 56.6 57.6 59.1 60.3 61.7 62.3 62.3
169 55.4 57.3 58.4 59.8 61.0 62.6 63.1 63.1
170 56.2 58.1 59.1 60.5 61.8 63.4 63.8 63.8
171 56.8 58.8 59.9 61.3 62.5 64.1 64.6 64.6
172 57.6 59.5 60.6 62.0 63.3 65.0 65.4 65.4
173 58.2 60.2 61.3 62.8 64.1 65.9 66.3 66.3
174 58.9 60.9 62.1 63.6 65.0 66.8 67.4 67.4
175 59.5 61.7 62.9 64.5 65.9 67.7 68.4 68.4
176 60.5 62.5 63.7 65.4 66.8 68.6 69.5 69.5
177 61.4 63.3 64.6 66.5 67.7 69.5 70.5 70.5
178 62.2 64.1 65.5 67.5 68.6 70.4 71.5 71.5
179 63.1 64.9 66.4 68.4 69.7 71.3 72.5 72.6
180 64.0 65.7 67.5 69.5 70.9 72.3 73.8 73.8
181 65.0 66.6 68.5 70.6 72.0 73.4 75.0 75.0
182 65.7 67.5 69.4 71.7 73.0 74.5 76.2 76.2
183 66.5 68.3 70.4 72.7 74.0 75.2 77.4
77.4
有研究称,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是性感的最重要因素但是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健康专家认为,体重指数是一个评定性感指数的关键数字,它比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更能灵敏反映女性身材的变化,
资料
腰臀比 = 腰围/臀围
男性 >0.90、女性>0.80就表明已经存在减肥“ =局部减肥=局部肥胖了,黄金腰臀比例是:维纳斯:0.68;玛丽莲·梦露: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