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应急范文(精选7篇)
抗旱应急 第1篇
一、手提式抽水机
动力使用1.1 k W (1.5马力) 风冷内燃机, 水泵采用配手压泵的微型高速离心泵或微型喷灌离心泵, 水泵与动力机直联。使用输水管道一般采用锦 (维) 塑软管或低密度聚乙烯软管, 俗名“小白龙”。所用的水源为浅井水、水窑 (窖) 水, 地表水、蓄水池水等。
手提式抽水机组质量轻, 1个人可以搬移, 安装操作简单, 工作压力低, 耗能少, 能够充分利用小水源灌溉。最适用于机械难以到达的山丘区, 适用于一家一户的应急抗旱农田灌溉。
二、手抬式抽水机
动力使用2.2~4.4 k W (3~6马力) 风冷柴油机, 水泵采用自吸离心泵, 水泵与柴油机联轴器直联。使用输水管道一般采用薄壁铝合金管、锦 (维) 塑软管或低密度聚乙烯软管, 管径一般为50 mm或65 mm, 软管的折径200~260 mm。所用的水源为浅井水、水窑 (窖) 水, 地表水、蓄水池水等。
手抬式抽水机组需要2人搬移, 质量比较轻, 安装、操作、保养简单易行, 适用于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 能够充分利用小水源灌溉。适用于农户的应急抗旱农田灌溉。
三、手推式喷灌机
是将水泵、动力机及传动机固定在装有胶轮的车驾上, 动力机采用7.5 k W电动机或7.4~8.8 k W (10~12马力) 柴油机, 水泵采用自吸式离心泵, 或有自吸装置的普通离心泵, 水泵与动力机直联或三角皮带传动, 管道采用有快速接头连接的铝合金管。
手推式喷灌机组结构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 使用机动灵活, 特别是当选用柴油机作动力时, 因7.4~8.8 k W (10~12马力) 柴油机是我国农村保有量最大的动力机, 可实现一机多用, 节省投资。这种机型特别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小块地。手推式喷灌机组需要在灌溉田间留有机行道。
四、拖拉机悬挂水泵
是用农用拖拉机作动力配套抽水机来灌溉的设施。最常见的是用1.1 k W (12马力) 的Y M 1 2 C-65B-P3小型手扶拖拉机上焊托架, 安装65BPZ-55型自吸离心泵, 在拖拉机飞轮上加皮带轮, 用三角皮带把动力机与水泵连在一起。安装时要注意飞轮要与水泵的旋转方向相一致, 必要时要在拖拉机上配重。管道可以配置锦 (维) 塑软管或硬管, 工作压力在0.4~0.5 MPa范围内。
抗旱防汛应急预案 第2篇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成立防台防汛指挥领导小组,组成突发事件的应急联络网,以应对管辖区域内抢险抢修工作。
二、防台防汛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xx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三、应急联络网
总经理:xx
副总经理:xx
管理处负责人:xx
保安人员、保洁人员、维修人员
四、通讯表见附件
五、明确应急职责
1、遇大雨或暴雨时,公司领导、管理处值班人员和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位,做好临战准备。
2、遇突发事件,应在1小时内报公司防台防汛指挥领导小组,24小时内书面报告公司及房地办等职能部门。
3、遇大雨或热带风暴警报,每天上午10点以前上报前一天受灾情况。
4、关心气象,掌握变化信息,做好防台防汛值班记录。(见应急情况处置登记表)
六、防台防汛值班名单
第一组组长:xx
第二组组长:xx
第三组组长:xx
第四组组长:xx
七、防台防汛应急处理措施
1、x月初,制定防台防汛工作计划,对照计划对小区及地下车库防汛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
2、x月10日前,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次模拟地下车库暴雨进水等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3、加强对水箱(水池)、水泵等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水箱(水池)的安全和雨水、污水排水泵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加强对上水管的维修和下水管道的疏通。x月底维修人员完成对小区各类下水管道、窨井进行疏通和清淤,保持管道流水畅通。
5、从x月份开始,每半月对屋面、天沟、斜沟等部位进行杂物和垃圾的清除,防止排水通道堵塞;
6、发现排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出现问题,排水不畅的,立即报告辖区内的市政、防汛、房管部门,及时协调处理;
7、x月底前对跟进绿化工作计划,对树木加固和修剪,防止在台风和暴雨及汛期发生倾倒和伤人事故。
8、对预警、预报及时通过各种形式通知业主,帮助业主加强自我防范措施的落实,对小区安装晾衣架、电视卫星天线的业主,与居委一道逐户上门发放整改通知书;
9、管理处前台接待人员负责收听气象预报,及时向业主和相关人员通报灾害性天气情况。
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研究 第3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各类流域下垫面状况和水循环系统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极端干旱事件发生几率不断增大。国内外应急管理实践表明,应急资源在应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对特殊干旱的有效办法是尽力做好预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力将干旱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国内大中型城市如哈尔滨、北京、杭州、重庆、上海等地都在抓紧寻找或建设应急备用水源[1]。史正涛等[2,3,4,5,6,7]对应急备用水源进行了探讨,John Rolfe等[8,9,10]对预留水量的意义、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还有学者[11,12,13,14]提出在水权分配时预留适当水量由政府予以控制并根据特殊需求安排配置。然而已有研究多数是分析建设应急水源工程和配置政府预留水量的可行性与意义,本文尝试研究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方法,为了科学配置应急预留水量,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奠定基础。
1 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基本思想
降水量受气旋台风、地理位置、地形、森林及水面等因素影响[15],降水量往往有波动。配置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的目的是防止降水量过度波动造成水资源供给危机,特别是降水量骤减引起的水资源供给短缺。根据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的目的,本文给出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的定义如下:为应对极端干旱或连续干旱导致的供水危机事件,政府为实施应急供水,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正常发展而预留的水量。合理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波动状况。本文通过分析降水量的波动幅度来模拟估测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量。
为防患干旱风险,对区域降水量的波动设置一个可容忍的上下波动幅度,若某年降水量波动在可容忍幅度内,水资源需求变化由市场进行调节,若某年降水量波动超过设定的容忍幅度,就用政府预留水量进行调节,调节方式选择实际降水量与容忍边界量或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额,大于0,表示吞入水量,小于0,表示吐出水量,在确定了每年需要吞入的水量或吐出的水量后,取历年累计吞入量和累计吐出量中的较大者,得到抗旱应急预留水量估测值。
2 降水量波动指标的选取
反映降水量波动指标有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帕默尔指数等。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应用中误判率低,且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本文采用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降水量波动差额(D)、累计波动差额等降水量指标衡量降水量波动状况,下文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指年降水量。某一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根据表1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干旱等级(年尺度)划分标准[16],设定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可容忍波动幅度α、β(α、β值不一定相等),若某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α、β)内波动,研究区域干旱轻微或没有干旱,若在上述范围之外,研究区降水量处于偏丰或偏枯状态,需要预留水量予以调节。
3 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模型分析
围绕如何平抑降水量波动,本文设想了差额、比例两种不同的预留水量调节模型,估测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量,以便比较分析和政策选择。
3.1 差额模型
差额模型的基本思路为:当某年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Vt超出设定范围,运用预留水量对超出可容忍波动幅度部分的差额进行调节。图1中两条实线代表设定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波动幅度的上下界限,虚线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当某年的降水量波动超过设定波动幅度的上限(如A、C点)或低于可容忍幅度的下限(如E、F点)时,利用预留水量进行吞吐调节,将水资源供给能力平滑到可容忍波动幅度的边界线水平上;当某年降水量处于界内(如B、D点所示)时,就由市场或其他方式进行调节,不动用预留水量。
在确定了每年为了平抑降水量波动需要吐出或吞入的应急预留水量之后,将各年释放或吞入的量进行累计,取其最大正值为最大累计吞入量,取其最小值的绝对值为最大累计吐出量,为了平抑降水量的波动,实现丰、枯水年降水量相对平衡,最大程度降低干旱风险,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取最大累计吞入量与最大累计吐出量两者之较大者,具体计算如下:
式中:
3.2 比例模型
比例模型的基本思路也是对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超出设定范围的年份进行水量调节,与差额模型的差异之处在于调节模式不同,比例模型是将水资源供给能力平滑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一定比例水平上,如图2所示。
该比例由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绝对值最大值和相应的可容忍幅度决定。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小于0时,调整比例为θ1;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大于0,调整比例为θ2,使得降水量波动最大的年份的水资源量能够平滑到设定的界限上。图2中,A点降水量波动幅度最大,且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大于0,按照比例θ2调整,恰好将A点平滑到C点处。
根据比例模型调节方式,得到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估测的第二种推算求解方法:
式中:
4 实例分析
受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辽宁省降水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极不均匀,造成辽宁省是一个干旱频发的地区,西北部朝阳、阜新地区和锦州部分地区常年出现干旱。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估测其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量。
用xi表示降水量,用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建立xi和ti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xi=a+b ti,其中b10表示气候倾向率,℃/10 a或mm/10 a,b值大小反映了降水量上升或下降的倾向度。根据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1956-2009年辽宁省降水量数据,绘制其线性拟合趋势线如图3所示。从中看出,近54年辽宁省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气候趋向率为-6.51 mm/10 a。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为926.28 mm,最小值出现在2000年,为479.13 mm,二者之差达到447.15 mm。从5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54年来辽宁省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但是1964-1980年降水持续减少,尤其是1975-1980年降水量快速减少,降幅很大;2000年以后呈现微弱的上升。
图4辽宁省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进一步反映辽宁省降水量的波动性,从中可以看出,近54年辽宁省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波动幅度较大,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为41.5,最小值出现在2000年,为-25.88。
辽宁处于北方干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因此,本文按照北方干旱区干旱等级划分标准[17],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低于-20%时,即进入重旱状态。虽然洪涝和降水量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但是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过大,说明降水量多则是确定的。因此,根据文献资料及相关专家学者意见,本文将β最小取值设定为20%。当α-20%时,需要动用应急预留水量补充水资源;β≥20%时,将多余水量作为应急预留水量,考虑到水源工程的建设以及水资源预留储备的成本,本文同时分析β≥25%、β≥30%情况下抗旱应急预留水量。
4.1 差额模型下抗旱应急预留水量模拟结果
(1)α=-20%,β=20%。
根据差额模型模拟出1956-2009年辽宁省每年需要吐出或吞入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如图5所示,S1为184.25亿m3,S2为5.13亿m3,此时,W为184.25亿m3。
(2)α=-20%,β=25%。
1956-2009年辽宁省每年需要投放或吞入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如图5所示,S1为86.36亿m3,S2为0,W为86.36亿m3。
(3)α=-20%,β=30%。
1956-2009年辽宁省每年需要投放或吞入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如图5所示,得到S1为39.33亿m3,S2为11.54亿m3,此时,W为39.33亿m3。
4.2 比例模型下抗旱应急预留水量模拟结果
(1)α=-20%,β=20%。
1956-2009年辽宁省每年需要吐出或吞入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如图6所示,此时,S1为198.15亿m3,S2为8.13亿m3,W为198.15亿m3。
(2)α=-20%,β=30%。
1956-2009年辽宁省每年需要吐出或吞入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如图6所示,此时,S1为90.31亿m3,S2为5.3亿m3,W为90.31亿m3。
(3)α=-20%,β=30%。
1956-2009年辽宁省每年需要吐出或吞入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如图6所示,此时,S1为40.28亿m3,S2为19.14亿m3,W为40.28亿m3。
综上所述,在差额模型、比例模型两种模型模拟下,辽宁省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如表2所示。
4.3 模拟结果分析
将不同模型下抗旱应急预留水量模拟结果绘制成图7。该图较直观地显示了2种模型中β不同取值与抗旱应急预留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β取值不同,反映决策者对旱灾危害的不同认识水平以及区域应对旱灾的脆弱性程度。若决策者认为旱灾的危害较大,区域应对旱灾的脆弱性较大,其就会考虑增加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即减小β值;若决策者认为旱灾的危害较小,区域应对旱灾的脆弱性较小,其就会考虑减少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即增加β值。由图7可以看出,两种模型推算的不同应对条件下应预留水量具有不同变化路径。在β=30%时,两个模型推算的抗旱应预留水量需求基本一致。但随着β值的减小,应预留水量需求也相应提高,而且,不同模型推算的应急预留水量提高幅度是不同的。其中,差额模型推算结果提高的较快。总的来说,在决策者同样的偏好下,利用比例模型推算的结果即应预留水量较高。这与我们在模型设计时的分析是一致的,差额模型是通过预留水量的增加或减少,使得水资源供给波动幅度控制在设置的波动范围内,比例模型则是通过预留水量的增加或减少,使得最终水资源供给平滑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一定比例水平上。
5 结 语
利用降水量的波动性可较好地用于抗旱应急预留水量需求的估测,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可分别采用不同的预留方案,为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的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抗旱水平越高,应急预留水量需求也越大,也意味着要付出较高的水资源储备成本,政策制定者可在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和水资源利用安全水平之间进行权衡和比较,确定合理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
抗旱应急预案 第4篇
一、成立防汛领导小组
组 长:李健
副组长:廖小东 高君元
组 员: 冉小宏 高铜墙 吴家绪 陈俊 王汉林 蔡小敏 王应 李登奎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做好校舍的安全检查工作以及对周边地质滑坡进行排查,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协调安排好本校防汛抢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对师生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宣传教育,坚持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防汛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师生无伤亡。
二、成立防汛抢险队
三、报警程序
学校值班室 学校校长 学校抗洪领导小组 报告上级部门
四、防汛工作安排及措施
1、成立本校的防汛领导小组和抢险队,具体负责本校的防汛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度汛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2、做好防汛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汛意识,确保师生无伤亡,校舍无塌方。
3. 防汛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成员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
4.安稳办要将所有房屋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各班要做好排查工作,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尤其是住在偏远地带的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保持联系,提高防灾意识。
5. 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每当遇到特大暴雨,都应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的水位上涨情况。
6.做好避险看护工作,尤其是路远的学生。汛期期间,视情况可提前放学,遇险情学生在无家长接送和老师看护的情况下,不能单独离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无人员伤亡。
⒎随时掌握险情,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及时赶到学校,将学校公物抢运到安全地带。
五、注意事项
1、抗洪的首要的任务是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救灾要在确保人
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救灾。
常用抗旱应急灌水机械和设施简介 第5篇
一、抗旱节水型播种机
抗旱节水型播种机是把灌水设施与播种机结合的一种机械, 用于土壤墒情不足时作物的播种, 能在灌水的同时完成播种作业。该机的代表机型有单体播种机、施水硬茬播种机和抗旱灌水播种机。
1、单体播种机。
该机一般由机架、前置铲、开沟器、播种施肥器和覆土器等组成。播种时将其挂在运水车 (拖拉机或畜力车) 后面, 可一次完成开沟、灌水、播种、施肥、覆土等作业, 作业效率为0.33公顷/天。具有节水、省力、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等优点, 适用于玉米、大豆和高粱等作物的点播。
2、施水硬茬播种机。
该机由播种机加灌水装置组成, 可同时完成播种与灌水两项作业。该机直接将水箱安装在拖垃机或播种机上, 出水管安装在播种管后方, 开沟、下种后少量覆土时就灌水, 最后完全覆土, 完成播种与灌水作业。此机在播种机的开沟器后侧装有覆土器, 可保证种子覆土深度, 能使种子接近深层土壤, 以便种子充分利用土壤底墒;同时, 覆土器能在地面表层形成明沟, 有利于集蓄雨水和苗期灌水, 因此特别适用于半干旱地区。
3、抗旱灌水播种机。
该机是在拖拉机上安装一套灌水装置 (水箱、输水管、流量阀或阀门等) 与牵引式或悬挂式的条播机及点播机配套使用。一箱水可以播种0.033公顷。抗旱灌水播种机的灌水装置位于开沟器内排种管的前部, 可保证种子播在潮湿的土壤上, 并用于土壤覆盖, 满足了农业技术要求。
二、抗旱保苗灌水机
抗旱保苗灌水机是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在干旱季节播种、催苗和保全幼苗的灌水机具。该机以拖拉机为动力, 通过加装水泵、贮水箱、水管和淋洒器等而构成。使用时, 将水箱中的水用水泵或真空白吸泵、气泵加压送至车前横置的水管中, 再通过管上十余个淋洒器淋洒到作物的根部或茎叶顶。它灌水均匀, 是一种局部灌水机具, 常用于作物苗期灌溉。
1、移动带式灌水器。
该灌水器是在双层带状塑料薄膜管上部钻对称双孔制成的一种灌水带。灌水带直径25mm, 孔径1mm, 孔距25cm, 每条灌水带长25m。将间距为lm的4条灌水带水箱连接, 在工作水位为0.5~1.5m条件下灌水。开始射流较远, 随着水箱内水位降低, 射流愈来愈近, 沿灌水带垂直方向出流距离形成覆盖, 沿灌水带水平方向形成浸润搭接, 每个灌水作业面控制100平方米。完成一个作业面后, 人工移动灌水带到下一个作业面。移动带式灌水器的特点是成本低, 用水少, 灌水均匀, 比畦灌节水1350立方米/公顷, 可用于小麦等密植作物的抗旱灌溉。
2、土壤注射器具。
该器具是把LYZ多功能追肥枪装在农用喷雾器上, 依靠喷雾器的压力, 通过喷枪嘴将水注入作物根部土壤。其特点是可一次完成注水、追肥、根部施药, 并可根据植株大小控制灌水, 即苗小少灌、浅灌, 苗大多灌、深灌。该机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抗旱保苗灌水。
三、抗旱应急井
抗旱应急井指成井快、投资少、能起到应急灌水作用的小口井, 如手压井、小口真空井和小口无砂混凝土管井等。
1、手压井。
手压井原是供农村饮水的水源井, 现已逐渐用于大田作物的应急抗旱灌溉。一般每眼手压井投资70~80元, 成井仅需2~3小时, 单井出水量5立方米/小时左右, 可实现随钻随用,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浅和作物种植分散的地段。
2、小口真空井。
一般指井管直径小于80毫米的真空井, 井深一般在10~18米, 是开采浅层地下水的一种较好的井型, 一般井管内径为50~75毫米、井深10~18米的小口真空井投资仅为200~350元, 成井时间为1天, 单井出水量约20立方米/小时, 如配套其他设备输水灌溉, 单井控制面积1.1~2公顷。小口真空井适用于浅层水丰富、含水层为中粗砂的地区。
3、小口无砂混凝土管井。
大坪乡抗旱应急水源配套工程简介 第6篇
大坪乡抗旱应急水源配套工程, 项目区缺水主要以干旱月份缺水为主, 多发生在6~10 月份, 其缺水量占全年缺水量的70%以上, 在7~10 月份, 有将近80%的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无法解决。2014 年万山区大坪乡抗旱应急水源配套工程现状情况下主要解决大坪村、清塘村、柴山村和文基村的4 个村54 个村民组, 4 所小学, 居民7624 人, 学生2637 人, 牲畜5415 头的抗旱应急饮水安全问题以及解决旱期基本口粮田1228 亩的抗旱灌溉问题。
2 供水水源及水量平衡分析
犀牛洞泉水位于大坪乡东北方向, 与大坪乡最短直线距离为3.7km, 出露高程584.7m, 泉水出露洞口以上为悬崖陡壁并延伸至山顶, 山顶距泉水出露洞口50~70m, 泉水出露洞口上部山体呈合围之势将犀牛洞泉水出露洞口环抱其中, 洞口上部山脊线走向西北面和西南面呈倒U型向下止于汇流溪沟。犀牛洞泉水比较稳定、其水量丰富, 水质满足工程区供水需求, 提水扬程不大, 供水范围较集中, 管线布设方便, 运行管理方便, 作为应急抗旱水源是比较有保障的。
犀牛洞泉水在P=97%保证率下日流量为0.0503m3/s, 日供水量4345.92m3。该水源出露口推测为暗河排泻口, 水量稳定, 枯丰期水量变化不大, 但稳妥考虑, 枯水期日供水量取实测水量的50%得4345.92×50%=2172.96m3, 设计水平年日需水量为人蓄需水量加上灌溉需水量, 即为702.6+307=1009.6m3/d, 按年计算, 犀牛洞泉水年供水量为158.63 万m3, 设计水平年年需水量为36.85 万m3, 可供水量远远大于取水量, 来水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3 工程主要构建物设计
工程集中人饮供水规模为W=1009.6m3/d, 大于1000m3/d, 又小于5000m3/d, 属于Ⅲ型。工程提水泵站及上水管线按4 级建筑物设计;高位蓄水池及输水主管按4 级建筑物设计, 其它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按5 级建筑物设计。工程提水泵站及上水管线设计洪水标准取为20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取为50 年一遇;高位蓄水池及输水主管设计洪水标准取为10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取为50 年一遇;其它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取为5 年一遇。
3.1 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工程区水源点位置、地形特点、受益区人口分布特点和建筑物情况, 工程布置方案为:犀牛洞水源点→泵站→高位水池→净化器→调节池。即从清塘村犀牛洞泉水 (溶洞水) 引水至泵站集水池, 通过提水泵站提升至675m高程处新建的高位水池后分两条管线, 一条通过自流输水方式, 向西输水至大坪集镇滚牛坡已建调节池止;另一条向东面输水至新场村民组西侧坡顶1 号调节池后, 再从1 号调节池引管输水至清塘小学东南面的坡顶2 号调节池止。
3.2 提水泵站设计
3.2.1 泵房设计及输水管道选择敷设
泵房设在集水池旁边, 泵房地面高程为555.4m, 设计建筑面积37.61m2。内墙刷仿瓷, 外墙刷墙漆。按最高工作日平均取水量计算, 泵站最高日用水量为1009.6m3/日, 水泵工作时间每天12 小时, 考虑两台水泵机组一用一备。则泵站设计流量为84.13m3/h。输水管道采用DN125 压力镀锌钢管, 对口焊接。管道全线采用明管敷设, 镀锌钢管底部与开挖地面距离为40cm;在转弯以及地形变化处设镇墩, 泵站上水管为明管敷设, 每隔100 米需设置一镇墩, 一般每6m设一支墩, 支墩采用等间距布置。管道与公路相交的地方采用埋管, 采用埋管时, 埋深不小于70cm。
泵站调节池高程为552m, 其容量200m3, 采用半埋式方形C15砼水池, 水池内空12×8×2.2m。C15 墙身断面为矩形, 墙高3.1m, 墙宽0.5m, 基础埋深0.5m。辅助建筑物有泵房1 间37.61m2, 消毒房两间共15m2。高位水池高程为675m, 其容量450m3, 采用半埋式圆形C15 砼水池, 水池内空直径14.6m。C15 墙身断面为矩形, 墙高4.0m, 墙宽0.5m, 基础埋深0.5m。
3.2.2 主泵型号选择及机组布置
提水泵站设计扬程177.32m, 设计流量84.13m3/h, 国内已生产的适用于本泵站扬程、流量的水泵主要有D型多级离心泵。项目实施时, 建议采购长沙中联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泵机组, 选定D85-45×4 型卧式多级离心泵。为防止水锤和水泵逆转在每台水泵出水管上设置一台DN125、4MPa隔膜式多功能水泵控制阀, 在主管隔膜式多功能水泵控制阀与离心泵叉管之间设置一台DN125、2.5MPa的HH44X微阻缓闭逆止阀。
泵房布置两台抽水机组, 并距墙壁0.8m, 两台抽水机组间净距2m, 在靠墙设置断面为40×30×20cm的集水坑, 通过泵房 φ80 排水管排水到泵房外。
3.3 输水线路及管径选择
结合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特性以及供水区工程地形条件, 本着因地制宜的和节约投资原则[1], 由于项目区水池到自然寨的相对高差不大, 可采用塑管埋入地下输水, 输水管采用单管布置, 管道埋深大于或等于70cm, 在其较低点设冲砂阀。
大平集镇片区输水主管采用塑管从高位水池接出后接入大平集镇滚牛坡现有调节池, 后利用现有供水管道输水至各用水户。柴山村、清塘村供水片区分布在大平集镇东北面, 距大平集镇6~13km, 各行政村相隔较远, 住户分散, 现状情况下各村无供水工程供水, 饮水问题靠各户自家架设水管从附近水源点引水或附近水井挑水解决, 该片区输水采用塑管从高位水池接出后接入1# 调节池, 在1# 调节池预留出水管并装好节水闸, 供柴山村片区抗旱应急取水, 清塘村片区从1# 调节池采用输水管埋管引水输送至清塘小学的东南面山坡高地2# 调节池, 在2# 调节池预留出水管并装好节水闸, 供该片区抗旱应急取水。
上水管道DN125 镀锌钢管1.01km, 100 级PE管14.056km (DE140PE管3.54km、DE160PE管0.576km、DE180PE管7.19km、DE200PE管2.75km)
3.4 净水调节池设计
1 号调节池高程为655m, 其容量200m3, 采用半埋式圆形C15砼水池, 水池内空直径10m。C15 墙身断面为矩形, 墙高3.0m, 墙宽0.5m, 基础埋深0.5m。2 号调节池池底高程为610m, 其容量100m3, 采用半埋式圆形C15 砼水池, 水池内空直径7.2m。C15 墙身断面为矩形, 墙高3.0m, 墙宽0.4m, 基础埋深0.5m。
4 结束语
大坪乡近几年的枯水季, 集镇及农村很多地方供水枯竭, 饮水告急, 饮水问题严重影响了集镇及周边村寨村民的正常生活及经济活动发展。大坪乡抗旱规划项目, 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程, 对解决大坪乡及周边农村的干旱时饮水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抗旱应急 第7篇
现如今,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各类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都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其中, 干旱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 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详细探究抗旱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配套工程建设要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抗旱工作的成效, 对于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的建设,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2.1 正确定位工程建设类型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启用的临时性决定了抗旱应急备用只是其一部分功能 (除地下水战略储备和小微型水利工程外) ,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往往是对现有、在建和规划的水利工程建设抗旱应急备用输水及配套设施。因此, 要正确定位工程的类型, 从当前抗旱实践工作来看, 主要有:输水工程及配套、水源联网工程、供水系统联网工程、地下水工程、小微型水源工程、临时应急水源工程。
2.2 合理利用现有的水库资源
首先, 可以将大中型水库的死库容作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根据已有的抗旱经验, 在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时, 可以考虑将已建大中型水库死库容的60%作为备用水源, 对大中型水库进行输水配套, 转换其供水功能, 以保障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居民的生活用水。对已报废的水井进行维修作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增加干旱时期的可供水量。
2.3 对供水系统进行优化与完善
由于旱灾的发生往往带有一定的区域性, 因此对该区域内的供水系统进行联网, 无疑是提高抗旱效果的一条有力途径。从当前实践应用来看, 供水系统联网的形式主要是地表水与地表水联网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网。因此, 可以对大中型水库进行联网, 将大型骨干水库作为调节枢纽, 中型水库调节作为补充, 形成与原有供水系统相协调衔接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提高其供水量。
3 松桃县供水现状
松桃县2014年度长兴镇抗旱规划项目位于贵州省松桃县长兴镇, 长兴镇全镇国土面积70.2km2, 有耕地面积14985.3亩, 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25个村民组 (86个自然寨) 。全镇总人口达28000多人, 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98.2%, 主要有苗、侗、土家等民族, 是一个典型的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乡镇。
现状情况下, 长兴集镇供水由乡镇供水中心长兴水厂负责。水厂位于松桃县北部, 于长兴镇集镇旁, 行政区属长兴镇长兴村。地理坐标:东经109°11′30″, 北纬28°18′48″。孔口标高655m, 该水厂水源为地下水, 取水地点为五家桥泉水, 孔深150.50m, 水源型为碳酸盐岩溶孔裂隙水, 该井最大涌水为1200m3/d, 最小涌水量130m3/d (2010年2月19日) 。该区域大片白云岩分布区, 地下水天然露头少, 特别是枯季流量小, 可供水量少, 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得不到保障, 用水保证率低。由于长兴镇枯季严重缺水的现状, 影响和制约长兴集镇的扩展和经济发展。
4 松桃县抗旱应急水源配套工程建设
4.1 施工导流
本工程为抗旱应急水源配套工程, 主要建筑物包括提水泵站、输水管线、高位水池及水处理厂等, 枯期施工基本都不受洪水影响, 实施时可做好天气预报, 减少天然降水对施工的干扰即可。
4.2 主体工程施工
4.2.1 泵站施工
(1) 基础开挖
泵站基础均为土方开挖, 采用0.3m3挖掘机直接开挖, 边角辅以人工开挖。开挖弃渣由人工推胶轮车运输出渣。
(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主要为地面及板梁柱等, 模板采用小钢模拼装, 局部采用木模现场制安, 钢筋由人工现场架立绑扎, 混凝土在第一施工中心拌和站集中拌制后, 胶轮车运送至浇筑工作面附近, 低处混凝土由溜槽入仓, 圈梁及屋顶盖板等混凝土采用电动葫芦或简易提升架提升入仓, 小型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立模、扎筋及混凝土浇筑需搭设脚手架, 形成操作平台。混凝土拆模后按要求及时养护。
混凝土施工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44-2001) 和其他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3) 砖砌体砌筑
砖砌体主要为房屋建筑墙体。砌筑应在下部基础施工完毕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 砌筑程序为:弹墙边线→立皮树杆→砖浇水→拌制砂浆→排砖→砌筑→验收。标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应规格一致, 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单;砂浆采用人工现场拌制, 配合比符合相关规程规范, 并搅拌均匀, 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应在2h内使用完毕, 否则作为废料处理。开始砌筑前, 应搭好脚手架, 清除上一砌筑层的灰渣、杂物等, 并浇水润湿, 砌筑时先盘角, 每次不得超过三皮砖, 随盘随吊线。砌筑应上下错缝, 内外搭砌, 灰缝应横平竖直, 厚薄均匀, 厚度为8~12mm,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假缝。施工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
4.2.2 输水管道施工
(1) 土石方开挖
土石方开挖主要为镇支墩基础 (钢管) 和管槽基础 (PE管) , 在地形较为平缓的输水管管槽土方开挖以0.3m3挖掘机槽挖为主, 边角辅以人工开挖, 在地形较陡、不适宜采用挖掘机开挖的, 可辅以人工开挖;石方开挖采用手风钻造孔、人工装药爆破。开挖料就近堆放, 用作回填料, 剩余部分作为弃渣就近摊铺。
(2) 垫层及土石回填
在管槽按设计开挖完毕后, 应进行垫层料铺设。垫层料由小型自卸汽车运输到工作面后, 按设计和相关规范人工辅助铺填。
回填料应在管道铺设完毕后进行, 回填所需土石料应尽量就近施工管槽开挖料, 施工有小型挖掘机进行, 局部有人工辅助回填。
(3) 管材安装
基础开挖至设计高程后, 夯实基底, 按设计要求铺设100mm厚细砂垫层, 再进行管材敷设、焊接。管材由专业厂家制作, 并由汽车运输至安装工作面附近公路旁, 用人工搬运至工作面, 人工就位焊接安装。
(4) 混凝土施工
输水管线混凝土浇筑工程量较少且分散, 混凝土由附近施工中心集中拌制, 采用胶轮车运输, 人工铲运入仓, 人工持50型振捣棒振捣密实。局部受施工条件限制, 镇墩混凝土生产由人工搬运混凝土原材料至现场拌制, 混凝土由人工入仓并振捣密实。
4.2.3 高位水池施工
(1) 土石方开挖
高位水池工程土石方开挖工程量为466m3, 土方采用0.75m3反铲挖掘机直接开挖、边角辅以人工开挖, 石方采用人工持手风钻造孔、人工装药爆破开挖, 开挖渣料经自卸汽车运至附近冲沟、洼地摊铺堆放。
(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工程量为17m3。混凝土骨料从外购石料场购买, 经5T自卸汽车运送至高位水池所在山脚后, 人工转运至工作面, 混凝土由人工现场拌制拌制, 胶轮车运输至浇筑部位, 采用人工入仓、人工摊铺、平仓,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3) 浆砌石砌筑
浆砌石砌筑砂浆采用人工拌制, 胶轮车运输, 块石采用自卸汽车运至高位水池所在山脚后, 人工转运至工作面。浆砌石砌筑采用坐浆法施工, 砌筑程序为:先砌“角石”, 再砌“面石”, 最后砌“腹石”, 同一层面应砌平, 相邻石块高程应小于20~30cm, 砌筑石块必须安砌平稳, 大面朝下, 适当摇摆和敲击使其平稳, 砌筑8~12h后应进行砌体外路面养护, 本工程浆砌石砌体养护期间必须保持外露面处于湿润状态, 水泥砂浆抹面或勾缝与浆砌石砌筑交替作业, 在抹面或勾缝前, 必须对抹面或勾缝部位打毛, 用压力水冲洗, 抹面或勾缝所用水泥砂浆单独拌制, 抹面要求平整, 压实光滑。
4.2.4 水处理厂施工
(1) 土石方开挖
土方采用1.0m3挖掘机直接挖除、边角辅以人工开挖, 石方采用人工持手风钻造孔、人工装药爆破, 开挖渣料由挖掘机装8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
(2) 混凝土浇筑及砖砌体施工
水厂混凝土浇筑及砖砌体施工可参照泵站相关项目实施。
(3) 机电设备安装
本工程水厂及泵站的机电设备安装应在设备供应商的指导下按规范进行。机电设备安装前, 施工单位应检查到货的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设备出厂合格证、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不具有设备出厂相关质量及技术文件的不能用于工程中。
设备从厂家购买后由汽车运输进场, 至安装工作面附近后, 小型构件采用葫芦吊装, 大型构件采用汽车吊吊装, 安装过程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按设备说明书安装, 钢管及闸阀等采用人工就位敷设, 人工焊接。
4.3 施工总布置
4.3.1 第一施工中心
第一施工中心位于提水泵站下游侧宽缓地带, 该施工中心需布置拌和站、综合加工场、仓库、简易工棚, 如有条件可另租用民房, 实施时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
4.3.2 第二施工中心
第二施工中心位于高位水池所在山头坡脚一带, 该施工中心需布置拌和站、综合加工场、仓库、机修场、简易工棚, 如有条件可另租用民房, 实施时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
4.3.3 第三施工中心
第三施工中心位于水处理厂附近宽缓地带, 该施工中心需布置拌和站、综合加工场、仓库、机修场、简易工棚, 如有条件可另租用民房, 实施时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
4.3.4 土石方平衡及弃渣场规划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主要包括进水管、提水泵站、上水管、高位水池、下水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等基础土石方开挖, 扣除回填利用后, 其中提水泵站弃渣, 高位水池弃渣, 下水管弃渣, 水处理厂。弃渣场可就近选择工程区附近的冲沟、洼地等, 或按业主指定方式规划面积处理。
4.3.5 施工用地规划
本工程施工用地包括临时施工便道、施工辅助企业、弃渣场、管线施工影响及其他施工影响占地, 均为临时占地, 其中施工便道临时占地4.50亩、施工辅企临时占地3.69亩、弃渣场临时占地2.50亩、管线施工临时占地19.25亩、其他施工影响临时占地0.75亩, 施工临时占地总计30.69亩。
5 结语
综上所述, 全面提高抗旱水源配套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保障。防汛抗旱的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施工技术, 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加强施工管理, 妥善解决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问题,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平.抗旱应急供水水源选择及布置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5 (12) :16~17.
[2]严乐军.加强应急水源建设为抗旱减灾提供保障[J].湖南水利水电, 2015 (01) :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