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作用范文(精选11篇)
抗衰老作用 第1篇
1 仪器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D-半乳糖 (广州科因有限公司) ;六味地黄丸 (北京同仁堂) ;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琼玉口服液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丙二醛;生理盐水、蒸馏水。实验动物:雌鼠45只、雄鼠45只, 体重19~23g, 平均体重 (21.63±2.24) g。
1.2 方法
将90只白鼠均分为六组, 每组15只,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琼玉口服液低剂量组 (以下简称琼低组) 、琼玉口服液中剂量组 (以下简称琼中组) 、琼玉口服液高剂量组 (以下简称琼高组) 、阳性组。六组白鼠给药剂量和处理方式见表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六组白鼠血清SOD、血清GSH-PX、血清MDA含量比较
在三项指标对比上, 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琼中组和琼高组在血清SOD、血清GSH-PX指标上明显高于模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琼低组在血清SOD指标上明显高于模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s)
注:与模型组相比, *P<0.05, **P<0.01;与空白组相比, #P<0.05。
2.2 六组白鼠脑SOD、肝脏LPF含量比较
在脑SOD含量上, 琼中组、琼高组、阳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肝脏LPF含量上, 前三者低于模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琼低组和模型组在各项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注:与模型组相比, *P<0.05, **P<0.01;与空白组相比, #P<0.05。
2.3 六组白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比较
空白组和模型组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琼中组、琼高组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上明显高于模型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阳性组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4。
注:与模型组相比, *P<0.05, **P<0.01;与空白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琼玉口服液是通过干预机体抗氧化物质及自由基代谢、延缓免疫器官衰老来达到抗衰老目的的。琼玉口服液的药理作用如下:SOD是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酶之一, 是抗氧化系统的一种重要酶类物质, 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 SOD含量和活性会逐渐下降, 因此, SDO活性也被认定为评价机体衰老的重要指标之一。SOD主要是通过催化超氧阴离子歧化为氧离子来达到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的目的[6]。GSH-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清除有机氢氧化物的抗氧化酶, 广泛分布在线粒体中, 其能够与过氧化物结合生成水和相应的醇从而达到抗氧化作用。
机体免疫器官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萎缩, 免疫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其重量与功能活性呈正比, 由于免疫器官具有维持特异性免疫细胞输出、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在消耗大量能量的同时也会最先衰老, 因此, 胸腺和脾脏得到保护就会改善免疫系统, 延缓器官的生理萎缩。综上所述, 抗衰老中药主要是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免疫器官来达到抗衰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惠芳.常用6味抗衰老中药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 :248-249.
[2]李佳佳, 马健.中医衰老理论与抗衰老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 2013, 28 (2) :213-216.
[3]孙建, 董小萍, 程永现, 等.抗衰老中药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5) :165-170.
[4]姜王莉.延缓衰老的中药及使用此类药物的注意事项[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 (5) :334-335.
[5]艾斯木提拉·奴拉合买提.中药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5 (12) :1678-1682.
抗衰老作用 第2篇
【摘要】综述了抗衰老中药的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机制,提出了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对抗衰老中药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衰老 中药 自由基
Progress of studies for scavenging free radical on 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have the antioxidative components and mechanism.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in this fileld was proposed and further studies on 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worth making.
【Key Words】Anti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ree radical
1956年英国学者Harman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向科学界正式提出衰老自由基理论[1]。该理论认为引起人类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类性质活泼、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化学物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自由基在细胞内堆积,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过氧化物,形成脂褐素(lipofuscin,LF),并使细胞及其重要成分如DNA、蛋白质和酶类等改变或破坏,导致机体衰老。衰老是机体自然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是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减退以至丧失,是生物体在生命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进行性、全身性、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序渐进的退化过程。人体本身也能产生防御自由基损害的物质。然而,随着年龄增加产生这些物质的能力会逐渐降低,对自由基损害的防御能力下降,导致衰老加速。与人工合成的自由基清除剂相比,中药抗氧化剂具有经济和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大量研究证实,很多具有抗衰老的中药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发挥其抗衰老功能。本文对抗衰老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 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二个苯环通过一个三碳链构成的环相连的一类化合物总称。根据其结构可分成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双黄酮、查耳酮、黄烷醇等10个类别。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酮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一般为金黄色或淡黄色,所以称之为黄酮。芸香甙、槲皮素及异槲皮甙清除氧自由基(O2- )和羟自由基(OH)的作用强于标准的自由基清除剂VitE[2]。金丝桃甙可抑制心脑缺血及红细胞自氧化过程中的丙二醛(MDA)产生,显著提高大鼠血浆、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3]。黄芪总黄酮有清除O2- 和OH防止生物膜过氧化的作用,也能显著抑制OH对DNA的损伤作用,是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4]。从银杏叶、夏枯草提取的黄酮能有效改善阿茨海默等退行性病变[5]。其他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白花蛇舌草黄酮、甘草黄酮、沙棘总黄酮、艾纳香二氢黄酮等均有清除自由基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淫羊藿黄酮能够显著恢复D一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功能,同时提高肝脏总SOD的活性,减少心、肝等组织的过氧化脂质(LPO)形成[6]。Husain等人证实了十二种黄酮类化台物对OH的清除作用,并推论只有其B环上的羟基被取代时才具有此作用[7]。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强弱与其结构有关,黄酮醇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黄酮,B环上具有3ˊ,4ˊ邻二酚羟基的黄酮抗氧化性能最好。在B环无抗氧化作用时,A环上邻苯二酚结构可以补偿并起重要的抗氧化作用[8]。黄酮类化合物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至少有三种途径:通过酚羟基与自由基进行抽氢反应生成稳定的半醌自由基,从而中断链式反应以完成抗氧化作用;通过抗氧化剂的还原作用直接给出电子而清除自由基,同时能显著提高SOD和GSH-Px活性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抗氧化剂对金属离子的络合,降低若干需金属离子催化的反应,从而间接实现抗氧化作用[9]。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反应中既能消除链引发阶段的自由基,也能直接捕获自由基反应链中的自由基,通过酚羟基阻断自由基链反应[10]。
2 酚类物质(Phenolics)
多酚类化合物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因此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阿魏酸(ferulic acid)分子苯环上的酚羟基是抗氧化活性基团,可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以及与生物膜磷脂结合保护膜脂质结构和功能[11]。阿魏酸还可直接减少H2O2含量,但对MDA含量无减少作用。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是由咖啡酸(caffeic acid)与奎尼酸(quinic acid)组成的缩酚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CHA和3,5-二咖啡酰奎尼酸(DCQA)均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能与过氧自由基快速反应,对2,2′-二苯基-α-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显示清除活性。CHA主要存在于杜仲科、忍冬科忍冬属、菊科蒿属等中草药中。橄榄油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如松脂醇(C20H22O6)和乙酰松脂醇(C22H24O8)。经常食用橄榄油能有效的防止因脂肪过氧化而发生的细胞凋亡所带来的`早衰、早老、色斑、皱纹等[12]。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儿茶素、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PC主要分布在下列中草药中:银杏、大黄、山楂、耳叶番泻、小连翘、葡萄、日本罗汉柏等,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扑获细胞外液中的活性氧,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13∽14]。
3 多糖(Polysaccharides)
许多中药富含活性多糖,因而具有促进机体免疫、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以及抗辐射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癌症、艾滋病和抗衰老等。如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香菇、猪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银耳多糖的保护肝细胞作用,芦荟多糖的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作用等,都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黄芪多糖可明显增强创伤小鼠体内的SOD活性,抑制创伤后体内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15]。灵芝多糖口服液可增强GSH-Px、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对阿霉素引起的细胞自由基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6]。南沙参多糖对化学药品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对小鼠脑中MDA升高、SOD减少有抑制作用,表明南沙参多糖改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与影响脑中自由基有关[17]。枸杞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全血、肝、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升高肝组织GSH-Px、GSH的含量,促进小鼠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多糖抗氧化机制主要是加强DNA的复制与合成,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与营养来延长动物的生长期;提高动物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通过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抗衰老作用;通过调节蛋白质、核酸、糖和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与抑制LF形成,提高机体SOD比活力,清除LPO和MDA、抑制单胺氧化酶B(MAO-B)的活性作用以发挥抗衰老功能[18]。
4 皂苷(Saponin)
皂苷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因其水溶液形成持久泡沫,象肥皂一样而得名。皂苷类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类,各类皂苷中以三萜皂苷分布最为广泛。近年来研究表明,皂苷大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已知氧化损伤与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如衰老、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有关,皂苷类的抗氧化作用则可能是其延缓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药理作用的共同作用机制[19]。甘草次酸能显著抑制CCl4诱导肝的微粒体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作用,其抑制强度高于Vit E[20]。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皂苷类还有三七皂苷、西洋参皂苷、柴胡皂苷a等。柴胡根含皂苷约2%,主要皂苷为柴胡皂苷a、c及d,果实亦含多种皂苷。党参根含三萜类化合物、皂苷、多种甾醇和甾苷等。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和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的混合物能阻止神经元产生过量硝酸,延缓衰老。人参皂甙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SOD及GSH-Px的活性,减少LPO及其代谢产物MDA含量,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亦可减少脂褐质在脑、心肌中的沉积达到抗衰老的效果[21]。人参总皂苷能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人参芦头总皂苷、茎叶总皂苷、人参果总皂苷可明显减少老年大鼠脑、心肌中LPO的生成并提高血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此外还有绞股蓝皂苷、柴胡皂苷、甘草次酸等一些四环或五环三萜类皂苷也有类似作用[22]。
5 鞣质(Tannin)
鞣质为分子量500~3000的能沉淀生物碱、蛋白质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根据鞣质的分子结构及水解的难易可将其分为水解鞣质(hydrolysable tannins)、缩合鞣质(condensed tannins)及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中的葡萄糖以碳健连接而成的复合鞣质(complex tannins)。约有70%以上的中药中含有鞣质类化合物。如地榆、大黄、诃子、肉桂、芒果、老鹤草及仙鹤草等含量较丰富[23]。鞣质分子中的众多酚羟基使其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对各种氧自由基、脂质自由基、含氮自由基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比常用抗氧化剂Vit C和Vit E还强,也超过了小分子多酚如茶多酚和没食子酸。多数可水解鞣质在5μg/ml时就可显著抑制LPO升高的作用[24]。其抑制活性取决于酚羟基的位置和数目,六氢二酚羟基的清除活性大于没食子酸酚羟基。鞣质的抗氧化性还表现在抑制肝脏线粒体、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由肾上腺素引起的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作用;降低由于肝损伤引起的肝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浓度以及用过氧化油喂养的大鼠的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浓度;降低多种诱变剂的诱变性并有抗病毒活性;降低血液中尿素氮浓度和抗肿瘤、抗癌变作用[25]。
6 维生素类(Vitamins)
针灸“足三里”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 第3篇
1 “足三里”单穴应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 回阳九针穴之一, 属后天之本。针刺该穴, 能增强足阳明胃经的功能, 使机体强壮。研究表明针灸衰老模型小鼠的“足三里”穴, 能提高机体自身抗自由基氧化损伤的能力, 减轻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使小鼠脑组织Bcl-2基因表达上调, 抑制细胞凋亡[1];减少皮肤组织中的丙二醛 (MDA) 含量, 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力, 增多羟脯氨酸 (Hyp) 含量, 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2 “足三里”与其他穴位配穴
2.1 “足三里”与“悬钟”配穴
“足三里”、“悬钟”施灸具有激发经气、补益气血、益精添髓、强壮机体的作用, 为防病和抗衰老的重要穴位。赵利华等[1]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悬钟”可以能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降低脑皮层中一氧化氮 (NO) 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力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2 “足三里”与“关元”配穴
“关元”位于任脉上, 属先天之本, 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足三里”属后天之本, 有增强足阳明胃经的功能。“关元”、“足三里”配合既充养先天, 又培补后天, 使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有机结合, 达到固护正气、治未病的目的。研究表明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能增强肝脏内免疫细胞的功能, 降低肝、心、肾组织中NO及脂褐质 (LIP) 的含量, 增强GSH-Px的活性[2]。李佳等[3]等研究发现电针D-半乳糖致衰大鼠“关元”“足三里”穴, 可使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VN) 区神经肽Y (NPY) mRNA升高、血清IL-6、PVN区IL-6R水平均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揭示电针此二穴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张国威等[4]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和“关元”穴能提高致衰小鼠睾丸组织中NO、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的活性, 降低过氧化脂质 (LPO) 、MDA的含量;并能明显改善小鼠睾丸组织的超微结构, 从而延缓睾丸的衰老进程。白巍等[5]发现针刺“足三里”、“关元”穴能明显增强更年期雌性大鼠卵巢组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改善和调节卵巢生理功能。因此针灸“足三里”、“关元”穴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能力,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延缓衰老进程, 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3 “足三里”与“百会”配穴
“百会”为督脉和手足三阳之会, 内络于脑, 补之能益气升阳, 使髓海充盈, 健脑益智。配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穴能益气养血, 鼓舞脾胃清阳、补益后天之本。徐颖等研究表明电针“足三里”与“百会”穴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通过调节海马细胞因子白介素-1β (IL-1β) 、白介素-6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水平而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 (LTP) 效应有关[6]。
2.4 “足三里”与“肾俞”配穴
“肾俞”补肾气、益肾阳, 补先天之本;“足三里”调脾胃、益气血, 补后天之本, 两穴配伍相辅相成是临床常用的抗衰老穴位。赵学纲等[7]通过实验发现针刺“肾俞”和“足三里”穴可降低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睾丸组织MDA浓度, 提高SOD活性, 提高睾丸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 改善大鼠睾丸组织的结构, 减少衰老引起的大鼠睾丸细胞凋亡, 从而起到延缓睾丸组织的衰老进程, 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2.5 “足三里”与“神阙”、“关元”、“肾俞”配穴
“足三里”有健脾和胃, 补益气血的作用;“神阙”、“关元”属任脉, 是人身原气所居之处;“肾俞”为补肾要穴肾之精气聚集之处, “神阙”、“关元”、“肾俞”三穴均有补原气、益下焦, 壮肾阳, 填精髓作用。刘莹莹等[8]将400例老年病人分为艾灸治疗组和衰老对照组, 观察温和灸“足三里”与“神阙”、“关元”、“肾俞”对老年病人抗衰老的效果, 结果表明温和灸上述四穴不仅可以明显改善衰老症状, 且可能通过调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流变学、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2.6 “足三里”与“百会”、“关元”、“三阴交”配穴
中医经典理论认为人体衰老肝为先导, 肾虚为根本原因, 肝肾亏虚是导致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内在机制, 而补益肝肾是延缓衰老的根本大法。李野等[9]根据古医籍结合临床经验筛选出“足三里”、“百会”、“关元”、“三阴交”作为动物实验取穴观察电针对D-半乳糖造成的亚急性衰老大鼠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电针组能显著提高大鼠肝与血清SOD活性、提高总抗氧化能力 (T-AOC) 、降低MDA含量;病理切片提示电针组肝及胸腺较空白组仅轻微改变, 少量脂肪变性, 明显好于模型组, 说明电针“足三里”、“百会”、“关元”、“三阴交”四穴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并可改善肝组织及胸腺组织脂肪变性。
2.7 “足三里”与“膻中”、“中脘”、“气海”、“血海”配穴
褚芹等[10]根据“益气调血, 扶本培元”这一治则, 探讨针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认知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针刺组SAMP8小鼠Morris水迷宫隐蔽平台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 提示针刺后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以显著改善, 针刺可以改善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白鼠SAMP8的认知功能。
3 结论
综上所述, “足三里”单穴及与其他穴位配穴应用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针灸抗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被进一步阐明, 针灸“足三里”及相关穴位在抗衰老领域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针灸,足三里,抗衰老,综述
参考文献
[1]赵利华, 文建军.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脑NONOS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9) :148-151
[2]刘星, 王红, 高洪泉, 等.针刺老年大鼠“足三里”、“关元”穴对心、肾GSH-PX、LIP、NO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 2004, 32 (1) :22-25
[3]李佳, 刘建民, 刘溪泉, 等.电针“强壮”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神经免疫调节的影响[J].中国针灸, 2009, 29 (11) :905-909
[4]张国威, 李亚东, 李健男, 等.针刺足三里和关元穴对衰老小鼠睾丸组织抗氧化作用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27) :85-88
[5]白巍, 姜国华, 徐强, 等.针刺足三里、关元穴对更年期雌性大鼠卵巢NO、SOD、MDA含量影响[J].中医药学报, 2009, 37 (6) :90-91
[6]徐颖, 张志雄, 王星禹, 等.电针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LTP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6) :1568-1570
[7]赵学纲, 田文凤.针刺肾俞、足三里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自由基代谢和bcl-2表达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 (5) :428-429
[8]刘莹莹, 李珍, 张红, 等.艾灸对老年患者抗衰老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 2009, 15 (4) :431-433
[9]李野, 洪英杰, 朱慧明, 等.电针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肝与血清SODMDA T-AOC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7) :132-134
抗衰老面膜 第4篇
说起保养脸部,首选的就应该是面膜了。现在市面上抗衰老的面膜很多,但是很多人在用的时候会担心会不会有副作用,毕竟里面都添加了化学物质。那么又想抗衰老又想要一个健康的面膜就必须自己做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抗衰老面膜的做法。
自制抗衰老面膜
一、蛋黄芝麻抗衰老面膜
【准备材料】蛋黄1个、芝麻粉3茶匙。
【制作方法】将芝麻粉和蛋黄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使用方法】将面膜敷在脸上约10~15分钟,避开眼部和唇部肌肤,然后以温水清洗干净即可,每周
使用2~3次。
【功效】具有滋润肌肤的功效,可防止肌肤老化,适合干性和熟龄肌肤。
【营养贴士】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矿物质和芝麻素具有抗老化、抗自由基的功效,还可保护
细胞的DNA,防止细胞老化。
二、蜂蜜昆布抗老面膜
【准备材料】蜂蜜1茶匙、昆布粉2茶匙、热水100ml。
【制作方法】将所有材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使用方法】将面膜敷在脸上约10~15分钟,以温水清洗干净即可,每天都可以使用。
【功效】可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活化肌肤、防止老化。适合各种肌肤。
【营养贴士】昆布中含有丰富的角质、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B、叶酸等,具有保湿、活肤、促进
肌肤新陈代谢的功效。
三、草莓鲜奶油抗老面膜
【准备材料】草莓2颗、鲜奶油球1 个、面膜纸1张。
【制作方法】将草莓捣成泥状,加入鲜奶油搅拌均匀即可。
【使用方法】将面膜敷在脸上约10-15分钟,以冷水清洗干净即可,每周1-2次。
【功效】可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具有滋润保湿补水的功效,还可收缩毛孔。适合各种肌肤。
【营养贴士】草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以及多种保湿氨基酸和多种果酸,具有促进新陈代
谢、美白、保湿等功效。
味道越冲的食物抗衰老作用越强等 第5篇
台北医学大学营养保健学系教授赵振瑞在《康健》杂志上指出,餐桌是最好的抗衰老阵地。味道越冲越呛鼻的食物,抗衰老的作用越强。
洋葱、大蒜、白萝卜、芥末、香菜等食物,一切开就有一股呛鼻的味道,有的还会把人呛得直掉眼泪,这其实是因为其中含有含硫化合物。这类含硫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产生。因此,富含这些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具有抗衰老的功效,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含硫化合物遇热会被破坏。所以吃这些味道冲的食物时,要减少高温加热,才能让其抗衰老的效果充分发挥。能生吃的就尽量生吃,接受不了生吃的辣味的,也不要煮得太熟太烂。“但年纪较大的人,这些食材要煮熟吃,”赵振瑞提醒,香辛料的呛辣对老人来说太刺激,最好煮过再吃。
冬靴收纳巧定型
靴子在收纳前的“鞋身整形”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将空的晾干的饮料瓶成对地塞入靴筒中,然后在饮料瓶的四周用柔软的棉布填满即可。
5个眼部护理小妙招
1、冰勺子消红肿。金属勺子的低温可收缩血管,缓解眼部红肿。将4把勺子放入冰水或冰箱中,冷却后,左右眼上各放一把勺子。勺子温度上升后,换另外两把勺子,直至消肿。
2、冰牛奶去干燥。冰牛奶可收缩血管,缓解肿胀,牛奶中的脂肪还可缓解眼部皮肤的干燥不适。将棉球在冰牛奶中浸泡一会,取出轻轻挤压后,敷在眼睛上。棉球温度上升后,更换另外两个棉球,反复冷敷15分钟即可。
3、茶袋消炎。菊花茶具有抗炎功效,有助于缓解眼部红肿。绿茶和红茶中含有可以紧致皮肤的单宁酸,以及能收缩血管、减少肿胀的咖啡因。将浸泡剩下的茶袋冷藏后,放在双眼上,敷15分钟即可。
4、黄瓜片消水肿。黄瓜含有维生素C和咖啡酸,具有消肿的作用。头部后仰,用黄瓜片冷敷双眼10~15分钟即可消除水肿。
5、鸡蛋清去眼袋。蛋清富含维生素B2,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更紧致光滑。将蛋清搅成糊状,然后用刷子涂抹眼袋处,15分钟后用水洗净。
春季肝火旺 易伤眼睛升血压
中医教你春季护肝清火
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梅晓芳说,春季与肝相应,肝开窍于目,当出现肝火旺盛时,人们的眼睛最容易出现反应。春天因肝火导致的眼部不适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痛和眼睛发涩,其中眼睛红肿痛,同时有烦躁、易怒、两肋疼痛、口苦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人们可喝决明子茶、野菊花茶来进行调理;如果眼睛发涩,同时有脚心发热、烦躁等症状,多属虚火,人们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来进行调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说,春天主风,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易造成患者血压波动。加之肝脏在春季容易气血妄升,所以高血压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为了避免在春季出现高血压,人们在大风天里尽量不要外出,不要过劳、动怒、焦虑和抑郁,多吃黄瓜等绿色蔬菜。
舌尖有溃疡
可用莲子心泡水喝
在很多上火症状中,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张艳提醒,如果舌尖发红、起水疱或出现溃疡,同时有心烦、口干、便干等症状,应考虑心实火所致。梅晓芳建议,除心火最好的食疗方法是多吃一点苦瓜或用5-10克莲子心泡水喝。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入春后除了舌尖发红外,并没有严重的疼痛和溃疡,而是睡觉容易被吵醒、手脚心发热,这是心虚火的表现,这类人要以滋补为主。梅晓芳建议,用酸枣仁15克,枸杞、五味子各10克,一起煮水喝。
牙龈肿痛
可多吃凉拌海带
牙龈肿痛是春天爱出现的小毛病。梅晓芳提醒,除了牙龈肿痛外,还有口腔溃疡、口干便干、口臭严重等症状,应考虑胃实火所致。清除胃实火,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西瓜瓤和西瓜皮之间白色的东西切成丝,拌上盐来吃,但立春以后还不是吃西瓜的最好时节,所以人们可以尝试多吃凉拌的海带或紫菜等食物。
另外,如果春天里经常感觉口干、口臭,且胃里总像没吃饱一样,有点隐隐的疼痛,应考虑胃虚火所致。清除胃虚火,人们可以多吃木瓜或银耳等食物。
大便秘结
可喝胡萝卜菠菜粥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提醒,春季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出现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等症状,这也是春季火热上炎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类人可以喝点胡萝卜菠菜粥。具体方法是:取胡萝卜1-2根,粳米100克,菠菜适量,共煮至熟烂即可,佐餐食。
此外,如果肝气在春天生发不好,淤滞于内,随阳化热,就容易出现以痰热内盛、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可以喝甘麦红枣汤。具体方法是:取炙甘草15克,淮小麦50克,红枣10枚,水煎服。
穴位清火
可按行间穴和太冲穴
杨力提醒,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脚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是中医师常用的泻火穴位。对于肝火旺盛所致的两肋发胀、嘴里发苦等症以及心火旺盛所致的牙痛、口腔溃疡、鼻子出血等症,都可以按摩行间穴。左右行间穴各按摩3分钟即可。按摩后,可以顺便按摩与行间穴紧邻的太冲穴,清火效果更佳。
酱油抗衰老效果比维生素好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通常食用的酱油,含有非常高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它可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效果比维生素C和E高十几倍。因为酱油可不断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而维生素C、E在清除一定量的自由基后就会失去效能。每滴酱油在一分钟内清除的自由基介于47~147单位,超过红酒十几倍,并且,酱油中的抗氧化天然成分,还可延缓人体衰老。
饭后不洗澡 酒后不洗头
谚语云:“饭后不洗澡,酒后不洗头。”这是为什么呢?吃饱饭后,人的消化系统开始工作,大量的血液在胃部运转,其他器官的供血量相应减少。这时候洗澡,皮肤和肌肉的供血量增加,胃部没有充足的供血量,就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食物。
尽管洗澡不是剧烈运动,但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饭后马上洗澡可能会造成心脏缺血,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猝发,所以,洗澡最好在饭后1~2个小时后进行。而如果饮酒后没过多久就洗头,很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出现头晕、眼发黑和呕吐等症状。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平时不要用过凉的水洗头,喝酒后则更要注意,以防不测。
海带能辅助治疗乳腺增生
海带对女性来说,不仅有美容、美发、瘦身等保健作用,还能辅助治疗乳腺增生。之所以说海带能缓解乳腺增生,是因为海带中含有大量碘,可以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从而降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使内分泌失调得到调整。
当心6大疾病侵袭
所谓夜尿增多,一种是夜间尿量超过500毫升以上,一种是夜间起来小便两次以上。生理性的夜尿增多一般见于婴幼儿和高龄老人,前者是因为代谢旺盛,肾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后者则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和肾浓缩功能下降所致。如果青壮年或低龄的老年人(55-60岁)出现不明原因夜尿增多表现,应考虑以下疾病:
1、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遭受破坏,如急慢性肾炎、肾衰竭、严重的泌尿系感染等,都可出现这种情况;
2、糖尿病控制不满意,过高的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使夜间尿量明显增多。无症状的夜尿增多应高度警惕糖尿病的可能性;
3、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如严重肝功不全时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可导致漏出性尿量增多;
4、前列腺肥大症,该病实际尿量并不多,但尿频,有尿意不尽之感,也会导致频繁的夜尿;
5、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也会出现夜尿频数,但每次排出尿量并不多;
6、睡眠严重失调时也可出现夜间尿频表现,但随着睡眠的改善,该症状也随之消失。
黄芪抗衰老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6篇
1 黄芪抗衰老作用的分子机制
1.1 抗氧化作用
目前, 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黄芪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李淑华等[3]以D-半乳糖复制小鼠衰老模型, 每天尾静脉注射黄芪黄酮提取物 (AF) 观察对衰老过程中小鼠胸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含量水平的影响, 结果显示, 衰老小鼠给予黄芪黄酮后, 与衰老组相比SOD活性均显著升高, MDA含量显著下降, 与青年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表明黄芪黄酮可以减少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 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 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凌洪锋等[4]用黄芪多糖治疗衰老模型小鼠能显著提高了血清SOD、过氧化氢酶 (CAT)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力, 显著降低了血浆、脑匀浆及肝匀浆中过氧化脂质 (LPO) 、MDA水平。许静等[5]探讨了黄芪水煎剂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脂质过氧化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芪能够使模型大鼠体内血清MDA和心肌组织脂褐素 (LPF) 含量降低, 升高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ICR) 降低,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RBC-C3bRR) 升高, 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衰老作用。线粒体是体内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同时线粒体又具有有效的自由基清除系统Mn-SOD是线粒体内主要防御物质之一。张鹏霞等[6]研究观察了黄芪水煎剂对老年小鼠自由基及凋亡的影响。用TUNEL法观察老年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率, 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脑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 活性及采用TBA化学比色法检测线粒体MDA含量。结果显示老年组小鼠Mn-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升高, 具有典型的凋亡特征, 黄芪组脑线粒体Mn-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降低, 凋亡细胞数减少。表明黄芪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老年小鼠脑神经细胞凋亡。
武晓群等[7]检测体外培养的20代人胚肺细胞SOD、GSH-PX和MDA含量, 结果黄芪处理细胞后, 可使SOD、GSH-PX活性增加, MDA含量降低, 表明黄芪抗衰老作用是通过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来完成的。王娜等[8]取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 损伤组用FeSO4/H2O2氧化损伤20 min, 黄芪总皂甙组用黄芪总皂甙孵育细胞, 30 min后给FeSO4/H2O2同氧化损伤组。测定NO、NOS、MDA含量和SOD活性, 黄芪总皂甙能够降低升高的NO和NOS水平, MDA含量降低, SOD活性增高, 表明黄芪总皂甙对氧化损伤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DehongYu等[9]从黄芪中提取其活性成分刺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芒柄花甙、毛蕊异黄酮等, 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谷氨酸盐诱导损害的嗜铬细胞瘤细胞 (PC12) 的保护作用及其直接抗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黄芪提取物能通过增加内生性的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 稳定细胞膜, 从而减轻神经细胞损害, 延缓细胞衰老。
2.2 对衰老相关基因的影响
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细胞凋亡有关基因及其调控变化, 已成为衰老机理研究的主要倾向[10,11]。大量研究已证实体内存在与衰老相关的基因, 影响了细胞凋亡的过程, 如p16、c-myc、c-fos、p53基因等, 其中p16和p53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公认的相关基因。
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humandip loid fibroblasts, HDFs) 常常被作为衰老研究的理想的微观模型。赵蕾等[12]以黄芪水煎剂灌胃家兔获得含药血清, 以含黄芪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HDF细胞, 测定HDF细胞的SOD活性及MDA含量, RT-PCR检测p16 mRNA表达。结果表明含黄芪血清的培养基通过增加HDF细胞SOD活性, 减少MDA含量及p16表达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 bcl-2基因家族起关键作用[13], 其中以bcl-2、bax的作用尤为重要。Bcl-2能抑制许多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 而bax的过量表达可抑制bcl-2功能而促进细胞凋亡, bcl-2和bax的比值决定了细胞凋亡的发生与过程。刘唐威等[14]将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 (CVB3) 的Balb/c小鼠取心脏标本, 进行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分析bcl-2和bax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黄芪可通过上调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bcl-2的基因转录, 抑制细胞凋亡, 减轻心肌损伤, 保护心肌细胞。
Fas配体 (FasL) 与Fas受体 (Fas) 产分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TNF) 及TNF受体 (TNFR) 家族的细胞表面分子, FasL与其受体Fas结合将导致携带Fas的细胞凋亡。周光友等[15]研究了黄芪皂苷对过氧化氢 (H2O2) 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 采用Annexin V评价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Fas和FasL的表达, 结果表明黄芪皂苷可有效减少由H2O2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 减少Fas和FasL的表达, 从而保护细胞的功能, 延缓细胞衰老。
2.3 防止DNA损伤和对端粒及端粒酶的影响
近年来, 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与研究使衰老的遗传程序学说有了新进展,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 端粒不断缩短, 端粒长度常可作为细胞衰老的一项标志。
张鹏霞等[16]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黄芪含药血清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HDF) SOD活性、p16 mRNA表达及端粒长度影响。检测HDF细胞的SOD活性、RT-PCR检测p16 mRNA表达及TRF-Southern blot法检测HDF细胞端粒长度变化。结果表明含黄芪血清的培养基通过增加HDF细胞SOD活性, 减少p16 mRNA表达, 抑制端粒缩短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参芪脑保是在经典药方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减而成, 主要成分为黄芪、丹参、当归尾等, 崔旭等[17]观察参芪脑保对体外培养的正常PC12细胞增殖和对抗活性氧 (100 μmol/L 过氧化氢) 引起的细胞凋亡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DNA ladder法观察细胞凋亡及参芪脑保抗凋亡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表明参芪脑保对正常培养PC12细胞具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 并在较高剂量下能显著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和DNA片断化, 表明参芪脑保通过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具有明显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从而延缓衰老。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广泛应用, 在分子水平上阐明了黄芪抗衰老作用机制,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也存在不少局限, 如:
3.1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芪的抗氧化作用方面, 这标志着自由基理论及其黄芪抗氧化作用研究的成熟和完善, 其指标多为血清与组织中LPO、MDA含量及SOD、GSH-Px、CAT活力等。
3.2 近年来, 对黄芪影响衰老相关基因、细胞凋亡、DNA损伤的修复及端粒长度来延缓衰老的研究有所进展, 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推广分子生物学技术, 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黄芪抗衰老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本文对黄芪在抗氧化作用、对衰老相关基因的影响、防止DNA损伤和对端粒及端粒酶的影响等方面抗衰老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论步行在抗衰老方面的意义与作用 第7篇
据美国一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的报告称:人只要每天步行半小时, 即可能寿命延长。日本科学家通过对长寿村的人研究发现, 老寿星们都有长期步行的习惯。问题在于, 步行是否真有延缓生命衰老的效果;怎样进行步行;何时进行步行。用何速度进行步行?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法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中南大学的教职工与学生200名, 为期一年的调查与探索。采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与逻辑分析等方法, 对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观点、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等提出了建议。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实际调研结果
通过对中南大学的200名教职工与学生为期一年的调查, 我们发现懒于锻炼和勤于锻炼的人身体素质截然不同, 其结果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长期惯于久坐, 懒于锻炼的人在50岁以前容易导致腹部脂肪堆积, 新陈代谢能力和健康状况下降。到50~70岁之间会导致肌肉萎缩, 体态丧失灵性和活力, 易得心脏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而积极参加锻炼的人, 不管是在哪个年龄段都能保持好的身材和身体状况, 永远活得年轻。他们抗衰老的方法有竞走、跑步、步行和体操等运动, 所有这些人选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步行。由此可见, 步行能够强身健体, 延缓衰老。
2.2 文献资料调研
2.2.1 抗衰老能否延缓
长寿的人抗衰老能力强, 能延缓生命衰老者即是长寿者。什么是延缓衰老呢。即所谓“年既老而不衰”。衰老两字怎样去理解呢。《黄帝内经》中指出:“丈夫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枯;女子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意思是说男子40岁后, 女子35岁后, 肾气开始衰迟, 体制逐渐下降。所以说, 衰是衰弱、衰退、衰落之意。中国抗衰老研究中心某专家在观察100例不同体衰老演变进行的关系时, 发现在长寿诸因素中, 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基本生理条件。微循环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呈降低趋势, 其中尤以50~59岁最为突出。
如何采用科学手段大幅度提高人的寿命, 这是当今科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瑞士科学家通过在果蝇身上进行的试验证明, 果蝇的染色体中存在着一种被认为是属于控制衰老机制的调节基因。通过抑制该调节基因的功能, 果蝇的寿命延长了40%。如果在人身上实现这一点, 人的寿命将延长20~30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 人体细胞从胚胎开始分裂, 连续分裂50代便全部衰老死亡, 人的生命也就此了结。而癌细胞分裂了上千次, 仍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正常细胞与细胞之间连结紧密, 基本上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 而癌细胞则不受什么约束, 它能与病毒或其它的物质之间发生遗传信息交换, 从而使癌细胞生生不息[1]。有位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核移植去掉核的重点卵中, 发现神经细胞核经过100次分裂也没有衰老的征兆。这如果在人身上得以实现, 推迟衰老便可成为现实。
2.2.2 步行能防衰老
据统计, 盛唐时期尽管人的寿命比东汉增加五岁, 人均寿命还只有27岁。可是白居易在当时活到了74岁, 这是什么原因。通过考证, 加强身体的锻炼和自身的抗病能力, 是白居易的养身信条, 他有“何必待衰老, 然后悟淳林”的正确观点。他经常徒步游览名山大川, 呼吸新鲜的空气, 这是他能够抗衰老和长寿的主要原因。还有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 生活非常有节制, 在被贬湖北黄州时, 新自开荒种地, 经常往返行走数千步, 既改善了生活, 又助他延缓生命衰老。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活到92岁才离别人世, 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他善于休息, 坚持饭后散步和兴趣广泛。德国法西斯轰炸伦敦时, 他还坐在地下室织毛衣。丘吉尔对音乐、美术、文字、军事、政治等无所不通。他还是一位竞走能手和游泳健将。湖南省溆浦县, 发现6位百岁老人, 最大的108岁, 最小的也有100岁。他们几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坚持步行, 都爱劳动。如向遇恒老人103岁, 还能往返走5000余米上山打柴, 挑五六十斤的担子不要歇脚。长期坚持步行, 增强了他们身体抗衰老能力。长沙市老年学研究所对100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进行10年追踪观察, 平均终年缓慢递增, 调查开始时, 他们的平均年龄为93岁, 第五年度死亡者平均终年96.9岁, 第九年度死亡者平均终年达101岁, 10年中有9例进入百岁, 最高寿命103岁。百名寿星中, 1981年有63人能坚持步行和自理生活。其中30位尚能外出散步活动, 有37人需要照顾。这些人一个共同特点是长期坚持适量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 (散步、慢跑、体操等) 。乌佳是希腊中部塔克西斯村的一位妇人, 102岁, 她长寿的“秘密”是有劳动习惯, 每天要来回行走几千步到地里照料自种的烟草和蔬菜, 还要牵着驴子到处去拾柴禾, 以备秋冬时节烧壁炉用。
综上所述, 每个人都有控制自己身体状况和延缓生命衰老的能力, 从什么时候开始锻炼不算晚, 都会有益;如上面所有事例所述, 每位长寿的人采取的锻炼方法中, 步行是它们共同的特点。可见, 步行确实对低抗生命衰老能起积极的作用。
2.2.3 步行的方法与功效
步行对延缓生命衰老有如此的效果, 怎样进行步行更好呢。
(1) 一般而言, 步行没有固定的方式, 多因人而异, 只要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就行了。例如, 我国93岁的老将军孙毅, 他每天坚持夜里12点睡觉, 睡到凌晨2点, 开始“夜行军”进行走路锻炼。每天走上十几里路, 医生说他的骨骼密度指数相当于30多岁的年轻人, 真令人吃惊, 让人羡慕。孙将军总结了一套“走路理论”, 他认为:“人老不老, 不在于他的年龄;而在于他的脚, 看你能否走路, 如能走路, 90岁也不算老。能走路就能长寿, 人老从脚开始, 所以说健康在脚”。我看孙将军这个理论是不无道理的。
(2) 日渐流行的返序运动健身法值得重视。“返序运动”最早是由德国医生卡拉普提出的, 有爬行、倒行、倒立、赤足行走等。倒行是步行的一种, 一个人每天大约要行走3000~5000步, 多者可达10000步左右。有人认为倒行100步, 其健身之功能比得上前行10000步。因为向前长期行走, 会使肌肉分为经常活动和不经常活动两部分, 影响了人的微妙平衡。而倒行则可约补前行的不足, 给不常活动的肌肉得到刺激, 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平衡。倒行是一种不自然活动方式, 可使人的意识集中, 训练神经的安定和自律性。有关实验证明, 在膝关节损伤的病人中, 向前运动一般需要三周才能痊愈, 而倒行者只需一周。倒行还可以对高血压、胃病、腰脊痛和下肢关节损伤等病人有益处, 消除现代人的快节奏、高效率而产生的疲劳尤其有效[2]。
(3) 步行有益于健康。威斯康星大学运动学客坐副教授安沃德说, 散步能从许多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她说:“就控制体重来说, 你当然会见到好处。”由于散步是一种需要承受体重的锻炼, 它还有助于延缓和防止骨质疏松。戴维斯医疗中心主任杰弗里坦杰说:散步还有助于把血压控制在适当高度。他认为:控制高血压的最好锻炼方式的激烈程度应该适中, 例如散步。日常散步时间长短和激烈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目的。美国运动医学院建议, 每星期锻炼3~5次, 每次20~60min, 不包括准备动作和放松时间。散步的速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年龄及其他因素[3]。沃德说:“一般说来, 1h走4英里的速度为轻快, 走3~4英里为中等, 走不到3英里为溜达”。步行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 奥斯汀贡唐还把步行和治疗相结合。“通过锻炼, 肾上腺素产生代谢变化, 焦虑和思绪混乱就会消除。”散步疗法对于意志消沉和失去希望的人特别有帮助。贡唐估计, 全国约有50名治疗专家采用这一疗法。
(4) 行走健身最佳。美国科学家对行走与跑走对人体健康的有益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后, 得出结论说:行走是最佳运动方式。贝尔格雷斯教授, 是运动医学专家, 他指出, 长期以来, 跑步, 尤其是慢跑, 一直被认为最理想的健身方式, 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事实上, 跑步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及内分泌等系统确有益处。但由于跑步时人体离开地面给腿部带来的压力很大, 加上着地时的重力, 故极易造成下肢骨、关节的损伤。比较后, 行走是一种更为有利的行动。它不仅使身体所受的压力要小得多, 而且同样能消耗能量。其中尤以快速行走-竞走所消耗的能量最多。与跑步相比较, 行走使得在一定距离内走的步子数增加, 因而能消耗更大的能量, 即可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5) 美国加州绍沙利托医学研究所所长欧尼希博士, 提出一项治疗冠心病的计划, 即“欧尼希计划”, 它抛弃任何药物, 人人都可以接受。他强调运动必须适可而止, 既不能激烈运动, 又不可不运动。比如每天保持参加快步走30 min, 或每周3次, 每次1 h, 这种运动量足以预防心脏病。欧尼希曾召募动脉严重阻塞的人, 其中有些曾因心脏病发作并接受过手术的人,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实验, 经一年后, 以电脑加强的X光检查心脏血管, 发现有82%的人病情得以好转, 参加者在几周内, 心脏疼痛减少了91%。53岁的芬奈尔和一些心脏病同仁们, 在遵照欧尼希指导的生活方式过四年半后说:“我们确实觉得情况改善了, 要不然我们也不会继续维持这种生活方式。”62岁的塞西纳心脏病常发作, 走行短的路也感到胸痛剧烈。他严格实施欧尼希的计划, 30个月之后, 不但阻止了心脏病的恶化, 而且有了痊愈的希望, 经检查, 五条阻塞的血管已经变宽了。
(6) 步行是最好的抗高血压运动, 散步据日本专家研究可供高血压病人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散步、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皆为动态的等张性运动, 通过肌肉的反复收缩促使血管收缩与扩张, 从而降低血压。
3 结论与建议
(1) 由于行走对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能力, 提高呼吸肌的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等都有良好的作用, 建议大家都来参加步行锻炼身体。 (2) 对年纪大的人而言, 散步是使身体健康的最佳途径, 不一定走很长的时间。 (3) 什么时候步行最好呢。生理学家提出, 傍晚锻炼最为有益。傍晚运动可使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加39%, 而早晨不仅不降低, 反而可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为6%, 尤其值得中老年人警惕。 (4) 对于有心脏病的人而言, 建议按照欧尼希计划进行锻炼, 必有益处。 (5) 步行其最大的作用在于能提高人体的微循环功能。因此, 建议男女老少都来参加步行活动, 这样有利于延缓生命的衰老。
摘要:通过实际调研与文献综述, 确认步行对健身强体和延缓衰老有明显的作用, 并通过一些典型事例, 介绍方法和效果, 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步行,抗衰老,意义,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卫平, 严秋.健身方法导引[M].北京体育出版社, 2000.
[2]陈金铨.身体锻炼100问题[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黑豆汁拌蒸何首乌抗衰老作用的原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何首乌的传统炮制
早在唐代有黑豆蒸, 黑豆黄酒煮、醋煮、水煮熟 (《理伤》) 等炮制方法。宋代有单蒸制, 米泔浸后九蒸九曝 (《圣惠方》) 、麸炒制、酒炒制 (《总录》) 等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乳拌蒸法 (《景岳》) 。并有“临用留皮, 以竹刀切, 以泔浸经宿, 同黑豆九蒸九晒, 木杵臼捣之, 按盖晒乃用以补益者, 至于散气血结臃等证, 似当生用…… (《钩元》) 的记述。现行, 有酒润、单蒸、酒蒸、黑豆蒸、黑豆煮、熟地汁蒸、黑豆生羌煮、等炮制方法。
1.2 何首乌的传统医学
论述文献《开宝本草》:“治瘰疬, 消痈肿, 疗头面风疮, 治五痔, 止心痛, 益气血, 黑髭发, 悦颜色, 久服长筋骨, 益精髓, 延年不老。”《本草纲目》:“此物气温味苦涩, 苦补肾、温补肝、涩能收敛精气, 所以能养血益肝, 固精肾, 健筋骨, 乌髭发, 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 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中医认为, 肾主骨藏精, 其华在表, 人体毛发生长, 脱落的过程, 表现在肾气盛衰的过程, 肾气强盛者毛发乌黑, 光泽茂密, 肾气虚的人则毛发早白, 无光泽甚至脱落。因此, 凡头发早白多数与肾虚, 肾不养血藏精有关。《本草正义》:首乌, 专入肝肾, 补养真阴, 且味固甚厚, 稍兼苦涩, 性则温和, 皆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 故能填益精气, 具有阴阳平秘作用, 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何首乌录》:主五痔, 腰腹中宿疾冷气, 长筋益精, 能食, 益气力, 长肤, 延年。
1.3 何首乌的现代医学研究
炮制研究:①对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 何首乌在蒸制过程中, 外表颜色加深, 随着蒸制时间延长, 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 同时卵磷脂及糖含量亦随之增加, 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实验证明卵磷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 也是血球及其他细胞膜的必须原料, 并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及发肓, 具升血糖, 补血, 补脑, 抗衰老的作用, 同时由于淀粉分解, 导致还原糖含量增加。另一方面, 黑豆汁作辅料 (黑豆主含蛋白质, 脂肪油色素等) 中医认为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变黑色, 黑引药入肾, 味甘质厚性温入阴起协同作用, 使滋补作用更加明显。②对药理作用的影响:现代医学证实, 何首乌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二苯乙烯苷、卵磷酯、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对中枢神经、造血系统、免疫功能、代谢均有影响, 具抗衰老、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 衰老动物体内积累大量脂质过氧化物, 并伴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实验结果表明, 何首乌明显降低老年小老鼠脑和肝组织丙二醛, 增加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 增加SOD活性, 还能明显抑制老年小老鼠和肝组织内单胺氧化酶-B的活性, 从而消除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延缓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既往研究表明何首乌具有抗衰老作用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柯松林[4]等认为何首乌提取物具有延缓衰老, 延长动物和离体细胞的寿命, 增强机体损伤的修复能力, 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过氧化脂的含量等作用。其次何着乌还具有补益清肝, 消食降脂的功能[5]及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降低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 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另外, 何首乌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 促进血细胞增生, 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
2 结论
综上所述, 何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其药理性质发生了改变。与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是促进造血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降血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 保肝延缓衰老, 影响内分泌功能, 润肠通便等作用有关。
摘要:目的 综述何首乌抗衰老的原理。方法 查阅古今相关文献, 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何首乌具有抗衰老及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抗氧化的作用。
关键词:何首乌,抗衰老,原理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二册)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671-678.
[2]黄诗前.何首乌提取物的分离化及活性研究工作[J].中国药房, 2009, 20 (30) :2352.
[3]杨秀伟.何首乌醇提取秀对易老化小鼠肝脏和脑单胺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 1996, 21 (1) :48.
[4]柯松林, 谢锐光, 郑维榕, 等.德庆何首乌治疗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 2000, 21 (11) :977-978.
抗衰老作用 第9篇
1材料
1.1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 ~ 22 g,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许可证号: SCXK( 鄂) 2008 - 0003。各组小鼠在基本相同条件下,分笼养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清洁动物实验室,室温( 25 ± 2) ℃ ,通风良好,光照时间按照正常昼夜节律调节,标准饲料喂养,自由饮水、摄食,无不良因素影响。
1.2药物制品与试剂
大力华酒( 组方: 黄芪200 g、人参200 g等5味中药。将诸药材洗净、沥干,粉碎成粗末,放入能够密封的、洁净的玻璃瓶中,加入50% Vol的白酒5000 m L,搅拌均匀,浸透密封,放置于阴凉处浸泡,一般每天振摇1 ~ 3次,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浸出,4周后启封,酒色浓郁,即可用细纱布过滤去药渣,澄清,装瓶备用。勾兑过滤后,成品酒为38% Vol) ; 中国劲酒( 酒精度为35% Vol,湖北省黄石市劲牌有限公司,批号: 130304) 。D - gal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 20061025。SOD、MDA、NO、GSH - Px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2实验方法
2.1分组及造模
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大力华酒高、中、低剂量组、 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均采用普食喂养。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10% D - gal生理盐水溶液0. 01 m L / g。空白对照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每日1次,连续注射6周。造模的同时开始每天灌胃给药,药酒高、中、低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给予生药1. 8、0. 9、0. 45 g/kg( 容量为10 m L/kg体重) ,阳性对照组给予中国劲酒10 m L/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6周,每周称体重1次, 记录实验前后的小鼠体重,并根据小鼠体重变化调整给药剂量。
2.2观察指标
末次灌胃后,禁食12小时。小鼠摘眼球放血处死,取脾脏,取尽筋膜,用滤纸吸干脏器表面血污,在电子分析天平上称重,计算脾脏指数。脾脏指数 = 脾脏湿重( mg) /小鼠体质量( g) 。在冰浴中迅速剥离脑组织待测,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O含量,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GSH - Px活性,并用蛋白含量校正。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有意义差异法( LSD) 进行两两比较,以P <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大力华酒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大力华酒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可使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升高( P < 0. 01,P < 0. 05) ,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 05)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脾脏指数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见表1。
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3.2大力华酒对D-gal致衰老小鼠脑组织SOD活性的影响见表2。
3.3大力华酒对D-gal致衰老小鼠脑组织MDA含量的影响见表2。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低剂量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 P < 0. 01或P < 0. 05) 。其余各组MDA含量略高于正常组,但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 。与模型组比较, 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降低( P < 0. 01或P < 0. 05) 。
3.4大力华酒对D-gal致衰老小鼠脑组织GSH-Px活性的影响见表2。
与模型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3.5大力华酒对D-gal致衰老小鼠脑组织NO含量的影响见表3。
4讨论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衰老可能是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导致的结果,免疫系统参与了正常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是衰老的主要调节系统之一[2]。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参与多种免疫功能。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现通常认为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3]。有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1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证明Rg1可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力[4]。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力华酒具有抗衰老、延缓脾脏萎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自由基衰老学说认为,衰老过程就是活性氧等自由基代谢失调导致自由基积累的过程,并进一步导致氧化损伤[5]。 脑组织有丰富的脂质,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脑组织衰老[6], 如记忆力减退等。由于脑组织耗氧量大且含有单胺氧化酶等,导致氧自由基引起的损伤在脑组织更为明显[7]。大量实验表明衰老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衰老大部分与自由基及其中间产物的毒性有关[8,9]。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具有一整套的能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平衡体系,即自由基及其中间产物( 如MDA、NO等) 与抗氧化系统( 如SOD、GSH、GPx、 Vitamin C等) 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但是,随着衰老的过程,这个平衡被打破,活性氧大量产生,抗氧化系统逐渐减弱[10]。 MDA是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使致炎因子基因表达释放增加; 还可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发生障碍,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氧化损伤程度。GSH - Px能特异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反应,能清除有害的过氧化物代谢产物,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的作用[11]。近年来研究证明NO是新发现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的信使分子,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基[12]。
黄芪味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其抗衰老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脑中单胺氧化酶 - B的活性,减轻由于衰老引发该酶活性升高,提高中枢儿茶酚胺的水平。黄芪多糖能升高因衰老而下降的SOD水平; 降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少脂褐素形成,清除细胞中已形成的脂褐素; 减少自由基生成,增加自由基清除[13]。人参具有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14]。有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1具有延缓D - gal大鼠脑衰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下调脑组织内P16INK4a、 P21Cip1 / Waf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15]。且人参皂苷Rg1可通过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的活性而提高ATP生成量,从而对抗三丁基过氧化氢( t - BHP) 诱导的线粒体损害,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16]。本实验研究显示: 衰老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MD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SOD、GSH Px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表明10% D - gal生理盐水溶液0. 01 m L / g皮下注射可导致自由基在小鼠体内蓄积,过量自由基可与生物膜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 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MDA,破坏生物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而大力华酒干预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SOD、GSH - Px活性和NO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推测可能是NO的舒血管作用,丰富了脑血流的血氧含量从而使SOD和GSH - Px的活性增强。
人体的衰老与抗衰老 第10篇
一、人体为何衰老。衰老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生理性衰老指随着年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或生命力方面的年龄变化。病理性衰老是指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功能发生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衰老征象提前发生,又称早衰。
此外,还有一种心理性衰老。由于各种原因,心理状态与生理功能状态不是同步进行,而是产生“未老先衰”的生理状态,进而影响机体的整体功能,就是心理性衰老。
人的机体为何会过速老化?医学家提出了多种学说,如肾气亏损学说、脾胃虚弱学说、气虚血淤学说、免疫功能反常学说、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自身中毒学说、自由基学说、遗传程序学说、中枢神经衰退学说等。包括内外两大因素。内因有循环因素、遗传因素、大肠中毒、胸腺萎缩与腺素降低、神经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蛋白质变性等。外因有紧张的工作状态,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当的医疗观念与行为(如滥用药物、过度治疗等),营养过剩或失调,运动太少或过度,环境和空气、水、食物等污染,以及精神压力过大、心理失衡、心理老化等。
二、通腑降浊是抗衰老的主流学说。现代大肠中毒理论认为,“大肠是百病之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环境、食物、疾病、滥用抗生素或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肠道内益生菌数量递减,活力减弱,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因营养元素合成与吸收受阻,肠腔内代谢废物滞留过多太久而腐败发酵,产生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如氨、甲烷、硫化氢、吲哚胺类、亚硝胺等,以及粪便中有害菌产生的内毒素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又随血液分布到全身造成全身中毒或慢性中毒,损伤组织器官,促使人体衰老。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中“六腑以通为用”。
我国晋代著名医家葛洪强调“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说明宣通气血、通畅大便,清除肠腔内毒素,可防病抗衰,延年益寿。因为肠内毒素既可导致早衰,又能引起疾病。
三、活血化淤与抗衰老的重要关系。现代研究发现,中老年人除脏腑虚弱、功能失调外,常伴有微循环障碍和气滞血淤的变化,而且有很多老年病直接与血淤和微循环障碍有关。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淤药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以及良好的降低血脂和血黏度的作用。在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大脑和心肌供血供氧,防治血栓或溶解血栓,以及减少纤维蛋白原沉积,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对于延缓中老年人的衰老将是十分有益的。
抗衰老作用 第11篇
1 羰基应激与衰老及老年性疾病
1.1 羰基应激与去羰基应激
羰基应激是指体内活性羰基化合物 (reactive carbonyl compounds, RCO) 大量增生的状态。羰基应激包括氧化应激和非酶糖基化两大生物化学反应, 前者需要氧的参与, 后者无需氧的参与。两类反应的共性特征是羰-氨反应, 彼此相互影响, 关系密切, 共同构成了一个与能量代谢相关的氧化-还原调节体系。20世纪90年代, 印大中博士与其导师Brunk教授将氧化应激和非酶糖基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出“羰基应激衰老学说”, 这为阐述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了富有创新的见解与理论学说。
研究显示, 氧化应激与非酶糖基化彼此影响、相互促进。氧化应激引起蛋白质广泛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 生成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 , AGEs又通过AGEs受体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RAGE) 引起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的产生, 进一步加剧氧化应激。Wautier 等[1]报道, AGEs与RAGE结合可能触发生成ROS, 并进一步引起基因表达的改变。其中, 高糖状态是产生羰基应激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生物大分子 (如:脂类、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的生化副反应产物的RCO, 包括与氧化应激相关的不饱和醛酮, 如丙二醛 (MDA) 等, 也包括由糖类降解而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RCO极易与蛋白质发生羰-氨反应, 使蛋白质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交联而影响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过度的羰-氨反应是造成生物损伤的因素。
与此同时, 机体也存在清除RCO并减轻其损害的羰基应激防御系统, 即去羰基应激体系。主要包括:氧化防御系统和羰基应激防御系统。前者与氧化应激相调节, 如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过氧化氢酶 (CAT) 等抗氧化酶系;后者包括:①肝脏、肾脏等RCO清除器官的作用;②单核巨噬细胞系统;③羰基应激抑制剂等。肝脏因富含羰基脱氢酶, 能有效将RCO降解成酸, 而成为机体最主要的RCO清除器官。非酶糖基化修饰蛋白, 如AGEs, 则主要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降解为可溶性的低分子糖基化终产物 (low molecular weight-AGEs, LMW-AGEs) , 再经肾脏排出。Rojas等[2]研究表明LMW-AGEs水平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Terman[3]的研究表明, 褪黑素 (melatonin, MT) 作为体内一种高效的氧自由基及羰基清除物, 不仅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增加其他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 而且能在生化条件下直接清除MDA为代表的活性羰基化合物。氨基胍作为羰基应激抑制剂, 可与RCO反应, 通过“俘获”RCO来阻碍AGEs的生成。
1.2 羰基应激失衡与衰老及老年性疾病
机体的羰基应激与去羰基应激水平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这是保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
近年来对许多老年性疾病, 如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肾功能衰竭、老年免疫功能失调等的研究表明,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并发症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或加重, 而死亡率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4,5,6]。这些老年性疾病与衰老个体呈现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表现, 以过度羰基应激表现最具共性, 羰基应激与去羰基应激失衡已成为诠释生物个体的衰老规律, 以及阐述老年性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衰老和老年性疾病彼此相互影响, 又互为因果。共同的生理或病理性改变, 无疑将削弱组织器官的功能水平, 加速机体衰老进程, 并促进老年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形成与发展。
2 运动中羰基应激的发生与调节
运动对机体羰基应激与去羰基应激体系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运动中过度的羰基应激可以导致运动性疲劳与组织损伤;另一方面, 机体对适宜运动刺激的生理适应过程, 表现为羰基应激防御系统功能的增强, 从而发挥健康促进与延缓衰老的作用。
2.1 运动与氧化应激
有关运动对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系统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 也较为成熟。研究表明:自由基是导致机体衰老的主要“微损伤”因子, 衰老过程伴随自由基累积和活性氧代谢的失调, 而人体衰老与抗衰老的本质更直接的依赖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水平。由于运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自由基的生成, 因此运动对衰老进程的影响主要依赖于抗氧化酶系的功能变化。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或力竭性运动使得机体自由基的生成增多, 抗氧化能力下降;而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则使SOD活性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 以及SOD与MDA比值升高, 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长期有氧训练通过抗氧化酶的适应性改变, 使得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 这不仅促进了自由基的消除, 减轻了自由基的损伤与危害, 而且还抑制了年龄增长引起的抗氧化能力的降低, 有利于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并对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这是适宜的有氧运动延缓衰老的机制之一。
2.2 运动与非酶糖基化
依据传统的糖基化衰老学说, 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没有酶参与的条件下, 自发地与葡萄糖或其他还原单糖反应生成一类稳定的共价加成物, 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累积, 导致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进而引起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加速了机体的衰老进程。传统理论认为, AGEs一经形成将无法消除而不断积累, 这是导致衰老和相关疾病的形成与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AGEs的不可逆理论与AGEs的致病机制、致病作用和致病后果可能并非一致。同样衰老个体或老年性疾病患者, AGEs亦或无减, 但病情和功能改善如何诠释?不同运动条件下血浆AGEs水平的变化特征, 也无法依据AGEs不可逆理论加以解释。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对AGEs清除机制的认识有待提高与完善。
运动对AGEs形成与清除有何影响, 调节机制如何, 尚不清楚。但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则为我们认识和揭示其客观规律提供实验依据。Bloomer等[7]对成年男女受试者有氧运动的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70%最大摄氧量undefined运动强度运动的男女受试者, 其运动前、运动即刻、30 min、60 min和120 min血浆蛋白羰基水平无性别差异, 运动中血浆蛋白羰基水平上升, 运动后呈下降趋势, 1 h后恢复运动前水平。Lamprecht等[8]分别选择70%、75%和undefined种不同运动强度, 观察不同运动负荷对人体氧化还原功能的影响, 其研究结果显示:血浆羰基化蛋白水平反映机体蛋白氧化与受损程度, undefined运动强度40 min即可激活机体氧化还原系统, undefined的运动强度可以引起男性受试者血浆羰基化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Radak等[9]对马拉松运动员进行血、尿羰基蛋白浓度测定, 研究发现, 力竭性有氧运动可以引起过度的氧化应激和血浆蛋白羰基水平的升高。对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8周的运动研究表明, 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均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而小强度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血浆AGEs水平。这有利于减轻AGEs导致的糖尿病的某些病理生理改变, 对糖尿病的康复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AGEs的生成速率与血糖的平方呈线性关系。运动是降低血糖的有效措施, 这有利于减缓非酶糖基化反应, 减少AGEs生成和降低AGEs水平。体内谷胱甘肽 (GSH) 、MT等物质也具有清除AGEs作用。Carr等[10]研究表明, 长期有氧运动刺激机体MT的合成和释放。这些去羰基应激能力的增强, 促进机体对AGEs的清除。
3 运动、线粒体与羰基应激
3.1 线粒体与衰老
线粒体是合成ATP的部位与场所, 它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结构基础, 也是促进衰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线粒体是ROS的主要来源, 也是ROS首要攻击目标。一方面, 持续地ROS氧化作用, 使线粒体DNA (mtDNA) 损伤增加, 导致翻译多肽链错误, 这些错误在细胞分裂时被随机分布, 使线粒体呼吸链及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 ATP水平下降, 这又促进了ROS的生成, mtDNA损伤进一步加重, 形成线粒体损伤ROS增多线粒体损伤的恶性循环, 致线粒体功能严重受损;另一方面, 功能受损的线粒体对ROS的清除能力降低而致ROS增多, ROS增多则又进一步加重线粒体损伤, 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升高和跨膜电位 (Δψm) 降低, 引发ATP的合成障碍, ATP减少则使ROS产生进一步增多, 这就形成了ROS线粒体损伤ROS增多, 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上述两种恶性循环的本质是统一的, 线粒体则是两种循环的核心要素。最终引起维持细胞生理、生化活动所需能量的供应不足, 导致组织、器官功能的衰退, 促进机体衰老。此外, 线粒体还可通过诱导凋亡蛋白及bcl-2家族调节细胞凋亡进程, 在衰老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运动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与羰基应激的调节
运动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作用与运动参数有关, 这些运动参数主要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表明,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或力竭性运动使得机体自由基的生成增多, 抗氧化能力下降, 产生线粒体损伤。而长期的有氧运动训练, 也可以使线粒体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包括线粒体体积和数目的增加, 酶合成增加, 活性提高, 从而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 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 将削弱自由基对线粒体蛋白质、脂类和mtDNA的损伤作用与危害, 这对于维护和增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尽管线粒体对AGEs的形成并无直接影响, 但氧化应激的激活与诱导有利于促进AGEs的形成, 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线粒体对氧化应激的影响与调节作用, 决定了非酶糖基化的反应方向, 参与其形成过程, 并发挥调节作用。
运动有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而对机体的羰基应激过程发挥调节作用。长期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引起线粒体的适应性改变, 提高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保证了线粒体结构的有效维护和功能的改善, 这有利于削弱或终止ROS线粒体损伤ROS的恶性循环, 并形成与之相反的良性循环, 从而对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 这是运动的生理适应机制, 也是运动促进健康和延缓衰老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 运动中伴随着羰基应激反应, 也伴随着机体对环境刺激的生理适应与调节。过度的羰基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羰基应激与去羰基应激系统的失衡, 导致损伤或促进某些病理病变的形成和发展;而长期的、适宜负荷的有氧运动, 有利于调节糖代谢, 改善细胞线粒体的功能, 减轻羰基应激反应, 增强机体羰基应激防御系统功能, 这既是生理的调节过程, 也有利于逆转与减缓机体某些病理生理改变, 改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以预防和减缓老年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形成与发展, 这既是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与运动康复的机制, 也是运动延缓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Wautier MP, Chappey O, Corda S, et al.Activation of NADPH oxidaseby AGE links oxidant stress to al-tered gene expression via RAGE[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1, 280 (5) :E685-E694.
[2]Rojas A, Caveda L, Romay C, etal.Effect of advanced glycosylationend products on the induct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murine macro-phages[J].Biochem Biophys ResCommun, 1996, 225 (2) :358-362.
[3]Terman A.Garbage catastrophetheory of aging:imperfect removal ofoxidative damage?[J].RedoxRep, 2001, 6 (1) :15-26.
[4]Maritim AC, Sanders RA, WatkinsJB 3rd.Diabe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s:A review[J].JBiochem Mol Toxicol, 2003, 17 (1) :24-38.
[5]Vlassara H, Bucala R, Striker L.Pathogenic effects of advanced glyco-sylation:biochemical, biologic, and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diabetes andaging[J].Lab Invest, 1994, 70 (2) :138-151.
[6]Sell DR, Biemel KM, Reihl O, etal.Glucosepane is a major proteincross-link of the senescent human ex-tracellular matrix.Relationship withdiabetes[J].J Biol Chem, 2005, 280 (13) :12310-12315.
[7]Bloomer RJ, Davis PG, Consitt LA, et al.Plasma protein carbonyl re-sponse to increasing exercise durationin aerobically trained men and women[J].Int J Sports Med, 2007, 28 (1) :21-25.
[8]Lamprecht M, Greilberger JF, Schwa-berger G, et al.Single bouts of exer-cise affect albumin redoxstate and car-bonyl groups on plasma protein oftrained men in a workload-dependentmanner[J].J Appl Physiol, 2008, 104 (6) :1611-1617.
[9]Radak Z, Ogonovszky H, Dubecz J, et al.Super-marathon race increasesserum and urinary nitrotyrosine andcarbonyl levels[J].Eur J Clin In-vest, 2003, 33 (8) :726-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