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彩色经颅多普勒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7
1

彩色经颅多普勒(精选9篇)

彩色经颅多普勒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体检的1836人均为本地人事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多个单位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 男986人, 女850人, 年龄23~87岁, 平均年龄51岁 (含退休离休人员) , 其中离退休老干部107人。

1.2 检查方法

TCD诊断仪是德国产EMS-9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用2MHz和4MHz探头检测, 患者取仰卧位, 所采用窗口和所探测动脉的对应关系如下:颞窗:大脑中动脉 (MCA) , 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后动脉 (PCA) ;颈内动脉颅内段 (TICA) ;眼窗:眼动脉 (OA) , 颈内动脉虹吸段 (CS) ;枕窗:椎动脉 (VA) , 基底动脉 (BA) ;颈部:颈总动脉 (CCA) , 颈外动脉 (ECA) 颈内动脉颅外段, (ICA) 。每根动脉进行全长检测。

1.3 诊断标准

颅内动脉狭窄, 平均血流速度如大脑中动脉血流>100cm/s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70cm/s以上, 伴有频谱形态异常如频窗消失、声频粗糙, 伴有涡流和血管杂音等;颈部血管狭窄,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如颈内动脉起始段>120cm/s, 伴有涡流, 血管杂音等血管闭塞, 动脉血管信号明显减低或信号消失, 而对侧同名动脉代偿性高流速等。

2 结果

(1) 体检中8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有13人, 其中7例被检出有脑血管形态改变呈高阻波, 转折波且PI值高于1.11等脑动脉硬化伴有单支或多支动脉管腔狭窄, 收缩峰值流速如大脑中动脉超过170cm/s。其余离休人员65~80岁的有94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形态, 血流速度及其他参数不正常, 但还末达到狭窄程度, 有不同程度的硬化或退行性改变。

(2) 年龄47~52岁中有3例, 2男1女被检出有多发性血管狭窄。1例女性, 47岁为大脑中动脉狭窄, 另外2例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伴对侧大脑前动脉代偿性加快。

(3) 年龄在35~56岁中有147名工作人员其中女性63名, 存在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性供血不足 (VBI) , 有21例自觉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物不清、颈项部痛疼不适等症, 这可能与长期打电脑, 坐姿不良、缺少运动、吸烟、喝酒等北方区域性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4) 年龄在25~34岁之间73例人员有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紧张度增高, 说明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精神紧张等。

(5) 1例男性, 年龄52岁被检出曾有3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TIA, 而本人并末重视其临床表现为脑中风前兆。

(6) 有1例男性58岁, 被检出左侧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左侧上肢脉搏搏动减弱, 握力明显降低, 患侧血压明显低于对侧20mmhg, 且对侧椎动脉代偿性高流速。

3 讨论

目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一旦发生脑血管高度狭窄或闭塞, 治疗起来相当困难而且效果往往不好, 愈后不良, 并且致残率及高,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所以极早发现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前兆并及时预警,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TCD可以无创性的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狭窄、闭塞的程度、责任病灶血管及其侧支循环的路径以及阻力指数和频谱形态, 较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有助于了解血管狭窄程度, 部位及侧支循环情况。结合临床实际, 可以充分发挥TCD的诊断效果, 特别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瘢块样狭窄, TCD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TCD这种安全、简便、无创伤性、可重复操作、可同时对颅内外血管进行检测, 而且价位低廉、易于患者接受的检测手段可以做为血管造影前的筛查手段, 推荐在日常诊断中应用。

参考文献

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说明书 第2篇

1.1、设备用途:主要用于腹部、心脏、妇产科、浅表器官、腹部实时四维等部位的彩色超声显像和科研。

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包括:

#1.2.1、彩色监视器:17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监视器,自由臂设计,可上下左右前后任意旋转,多达360度。(附证明资料)1.2.2、操作键盘:可多方向控制转位 1.2.3、全数字化超宽频带波束形成器 1.2.4、超宽频带探头, 频率范围1---12MHZ 1.2.5、数字化高分辨率二维灰阶成像单元 1.2.6、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部件 1.2.7、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CPA)1.2.8、方向性能量图

1.2.9、M模式, 彩色M型(附图片证明),解剖M型 1.2.10、脉冲波及连续波模式,并具备高PRF脉冲波

1.2.11、实时动态频谱多普勒显示及多参数分析系统,并可输入报告系统 1.2.12、三同步功能

1.2.13、组织谐波成像单元,采用脉冲反相谐波技术,并具备多组谐波选择 #1.2.14、160DB动态范围,可视可1DB的调节 1.2.15、1500数字化通道

1.2.16、复合成像技术可选(同时作用于发射和接收,至少5线发射,要求作曲别针试验并附图片)1.2.17、斑点噪声抑制技术,提高图像对比分辨率,减少噪声的干扰。#1.2.18、组织差异校正技术,利用声波在不同组织传播速度不同,对不同组织进行回声校正,改善远场穿透,提高分辨率,分多种组织可选,≥4种(附证明资料)1.2.19、智能图像优化技术:根据人体不同的声学特性及医生的诊断需求进行快速的图像优化条件设置的选择。

1.2.20、智能图像一键优化技术(作用于2D及Doppler),单键操作,可自动调节增益,动态范围,Doppler基线,标尺等参数(附证明资料)1.2.21、梯形成像,线阵探头视野扩展15%

第 1 页 1.2.22、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由TGC控制 1.2.23、自由臂三维技术

1.2.24、可选时间空间智能成像技术,用于胎儿心脏扫查,在MPR多平面显示以及三维模式显示,支持二维模式

*1.2.25、一体化先进四维成像,具多平面MPR模式显示在X,Y,Z轴的不同层厚, ROI感兴趣区域于多平面MPR及动态三维容积显示模式均可灵活调节,可在不同MPR层厚旋转,擦写以及修改,可调节透明度,组织定征(组织,囊肿,肿块)等多种参数(附证明资料),使得到最好的动态三维图像。具有静态三维以及动态三维两种模式可任意选择;并具有3DCPA以及3Dcolor功能(附证明资料),具有经腹部和经阴道容积探头选项,*1.2.26、具备实时智能容积断层成像功能可选 :实时状态下将容据数据信息在A,B,C参考平面自动智能断层,瞬间即可获取0.5mm间隔任意深度的高分辨率断层图像,使病变图像一目了然,更能获取常规二维超声不易获取的断层图像,最多6x4显示格式(附证明资料)

1.2.27、具备多平面智能容积断层成像功能

1.2.28、具备容积不规则体积测量功能,具备VOCAL不规则脏器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

1.2.29、具有任意平面CT样成像功能:利用容积透视技术切取任意平面信息进行各个方向的观察(附图片证明)

1.2.30、3D非常规观察技术:利用采集到的3D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任意径线上的图像,并且可以自己定义取样线位置,长短,曲直,勾画出所需的图像。#1.2.31、具有中英文操作界面,为完全汉化的操作系统,支持中文标注,并且标注及测量数字字体大小可调,可调级数≥8级(附图及证明资料)

#1.2.32、所配软件为最新版本,要求所投产品中国注册时间为2009年后(含2009年),产品注册证以中国相关部门颁发时间为准。

1.3、测量和分析:(B型、M型、频谱多普勒、彩色多普勒)

1.3.1、一般测量(距离、面积、周长、容积、角度、时间、斜率、心率、流速、压力、流速比等)

1.3.2、产科测量,具有产科应用软件(具有胎儿体重孕龄评估,生长曲线显示,胎儿超声心动图计测)

第 2 页 1.3.3、心血管系统测量与分析(具备多种测量公式及心功能分析方法等)1.3.4、外周血管测量与分析

#1.4、全数字化硬盘,硬盘容量为120GB,CD-R/CD-RW/DVD-RW,≥5个USB图像存储,电影回放重现单元3000帧(附证明资料)1.5、参考信号:心电、心电触发 1.6、输入/输出信号:

1.6.1、输入:VCR、外部视频、RGB彩色视频 1.6.2、输出:复合视频、RGB彩色视频、S-视频,USB 1.7、图像管理与记录装置 1.7.1、超声图像存档与病案管理 1.7.2、磁盘:USB,CD/ DVD-RW盘 1.7.3、DICOM3.0接口

1.7.4、USB接口支持打印和数据输出 1.8、技术参数及要求: 1.8.1、系统通用功能:

1.8.1.1、彩色监视器:17寸高分辨率彩色液晶监视器,自由臂设计,可上下左右前后任意旋转,多达360度。1.8.1.2、标准激活探头接口:3个

1.8.1.3、安全性能:符合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要求 1.8.2、探头规格:

1.8.2.1、超宽频带探头, 高频探头中心频率>7.5MHZ 1.8.2.2、类型(数量):凸阵探头(1个)、相控阵探头(1个)、线阵探头(1个)、腹部四维探头(1个)1.8.2.3、阵元:

线阵探头有效阵元≥256阵元 相控阵探头有效阵元≥128阵元 凸阵探头有效阵元≥256阵元

1.8.2.4、穿刺导向装置,标准套探头具有穿刺装置 1.8.3、二维灰阶显像主要参数

#1.8.3.1、腹部凸阵探头频率2.0-5.0MHZ

第 3 页 线阵探头频率5.0-12.0MHZ 相控阵探头频率2.0—4.0MHZ 腹部四维探头频率3.0-7.0MHZ #1.8.3.2、相控阵探头最大扫查深度30cm(附图片证明)

1.8.3.3、成像速度:相控阵探头,85°角,18CM深度时,帧速度≥62帧/秒

凸阵探头, 85°角,18CM深度时,帧速度≥35帧/秒 1.8.3.4、扫描线:每帧线密度≥230超声线 1.8.3.5、可选配腔内探头

1.8.3.6、发射声束聚焦:发射≥8段

1.8.3.7、接收方式:前端接收超声信号动态范围≥160dB,可视可调.1.8.3.8、数字化声束形成器:连续动态聚焦,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迁 1.8.3.9、回放重现:灰阶图像回放≥5000幅

1.8.3.10、预设条件: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1.8.3.11、增益调节:

B/M可独立调节 STC分段调节

1.8.3.12、空间分辨力:符合GB10152-1997国家标准,并提供检测数据 1.8.3.13、具备可选配弹性成像技术的功能 1.8.4、频谱多普勒: 1.8.4.1、B/D兼用:

线阵: B/PWD 凸阵: B/PWD 扇扫: B/PWD, B/CWD, B/HPRF 1.8.4.2、多普勒基准频率:

线阵:PWD;3.5-7.5MHZ 凸阵:PWD;2.0-5.0MHZ 扇扫: PWD/CWD: 2.0-4.0 MHZ 1.8.4.3、最大测量速度:

PWD:正或反向血流速度6m/s

第 4 页 CWD:血流速度15.0m/s 1.8.4.4、最低测量速度:≤0.6mm/s(非噪音信号)1.8.4.5、显示方式B, B/PWD、B/CW, B/HPRF, B/M、B/B、B/CFI/M, B/CFI/D, 3D 1.8.4.6、Doppler及M型电影回放时可以测量和计算 1.8.4.7、取样宽度及位置范围:宽度 0.5 –15 mm可调;1.8.4.8、滤波器: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两种,分级选择

1.8.4.9、显示控制:反转显示(左/右;上/下)、零电位、B-刷新(手控、时间、ECG同步、D扩展、B/D扩展,局放及移位 1.8.5、彩色多普勒 1.8.5.1、显示方式:

速度方差显示、能量显示、速度显示、方差显示

二维图像/频谱多普勒/彩色血流成像三同步显示

1.8.5.2、扇形扫描角度:10°-90°选择

1.8.5.3、彩色显示帧频:相控阵探头,18cm深时,成像彩色显示帧频≥10帧/秒,凸阵探头,18cm深时,成像彩色显示帧频≥8帧/秒

1.8.5.4、显示位置调整:线阵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10°~+10° 1.8.5.5、显示控制:零位移动8级可调

1.8.5.6、彩色增强功能: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方向性能量图 1.8.6、超声功率输出调节:B/M、CWD, PWD、彩色多普勒输出功率可调

1.8.7、超声图像存档与病案管理功能(内置或外置)实时动态静态捕获/存储超声图像,硬盘容量≥120GB, 可进行调节动态图像的压缩比, 无需特殊软件即能在普通PC直接观察图像,具USB接口进行图像存储。1.9、江西三甲医院该品牌装机≥12家 1.10、备件、资料及其他 #1.10.1、备件

卖方应在国内设有维修备件库,国内零配件保税仓库≥3家,保证供应(提供零配件保税仓库地址、联系电话)等 1.10.2、资料

1.10.2.1、提供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

1.10.2.2、卖方须向买方提供设备的运行,安装,使用环境要求等

第 5 页 1.10.3、服务

1.10.3.1、在货物到达用单位后,卖方应在7天内派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提供安装、调试等服务,并协助医院组织验收

1.10.3.2、保修期为壹年,卖方须保证提供8年以上的优质服务

1.10.3.3、卖方须为买方提供现场操作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正常使用设备的各种功能

二、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口产品)

12导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技术参数

一、技术参数 1.1 电脑配置:

1.1.1 CPU:高性能的英特尔双核处理器2.8GHz或以上 1.1.2 内存:1GB DDR内存或以上 1.1.3 硬盘:160GB或以上 1.1.4 光驱:DVD刻录机

1.1.5 显示器:19”液晶显示器或以上 1.1.6 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1.2 分析软件:

1.2.1 WINDOWS中文操作界面

1.2.1 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分析、P 波与 T 波分析

1.2.2 各时间段心律失常事件随机统计、查询、趋势图下的栅状图显示 1.2.3 前瞻式扫描和自学习功能 1.2.4 不同界面间自由切换

1.2.5 模板动态确认,分析参数实时调整 1.2.6 导联 ST 段趋势图和 T 波交替分析

第 6 页 1.2.7 心室电活动QRS波分析 1.2.8 心率振荡分析

1.2.9 心率变异性综合分析和昼夜交替 1.2.10 12导联显示,任意通道选择分析 1.2.11 起搏器分析,QT/Qtc变化分析功能 1.2.12 各种编辑和条图存储打印 1.3 12导联记录器:

1.3.1 标准10线12导联ECG记录 1.3.2 CF卡存储,内存512兆或以上

动态血压技术数据

系统:

电源:2节NiMH AA可充电电池(≥ 2300 mAh)LCD:背光显示,多种语言菜单

接口:USB接口用于数据传输和设置 程序:菜单引导;2个按键

安全标准:IEC/EN 60601-1;UL 60601-1;C22.2 No.601.1-M90;IEC/EN 60601-1-2(EMC)保护等级:内部电源供电

应用部分:BF,符合IEC/EN60601-1 认证:CE 0123,符合93/42/EEC指示(医疗设备)分类:IIa,符合93/42/EEC指示 测量:

测量方法:示波振荡法 和 听诊法(柯氏音法)测量间隔:24小时或48小时 血压测量范围:30 – 300mmHg 心率测量范围:25 – 300 bpm 放气速度:2 – 9mmHg/S 自动测量间隔:10 – 120分钟

存储容量:可存储超过400个测试和30秒钟语音记录 选项:Mini SD卡用于存储额外的原始数据 标准附件: 袖袋(M),4节NiMH可充电电池,充电器,安全袋含带子,用户手册,尼龙搭扣垫片,固定

第 7 页 麦克风的粘性电极片,MT-300 Light分析软件和USB电缆附件。选项:

各种尺寸的袖袋 分析软件(选项)MT-300程序:

-EMR系统接口(GDT)PDF文件生成便捷的分配Pentium 500MHz或更高256 MB RAM80%

8、吸气流速压力双触发

9、吸气流速触发 1—10升/分钟

10、呼气触发 0—90%峰流速

11、吸气压力 2—99厘米水柱

12、持续正压通气压力CPAP 2 –50厘米水柱

13、氧浓度调节21—100%

14、叹息通气 1-2个潮气量

15、智能吸氧功能

16、吸气斜率: 20—200cmH2O/秒

第 8 页 *

17、通气模式: VCV, PCV, SIMV, PSIMV, PSV, PRVC, CPAP, Duo-Level, PS-Pro窒息通气

*

18、无创通气模式:CPAP,PSV NIV, DUOLEVEL

19、内置同步气动雾化 1-20升/分钟 20、监测:流速压力容量环路和实时曲线,*

21、监测参数: 分钟通气量,吸气和呼气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PEEP,auto-PEEP,平台压力,氧浓度,吸气百分比,平均压,浅快呼吸指数,自主呼吸频率,自主呼吸分钟通气量,自主呼吸百分比,漏气百分比,吸气呼气峰流速,漏气流速22、80小时的历史记录趋势

*

23、数据传输和连接: 具有连接投影仪大屏幕的视频输出 和 OTP连接功能。

24、报警: 气体供应报警,电源和内置电池报警 病人回路脱落报警

彩色经颅多普勒 第3篇

【关键词】儿童;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头痛,其特点为一侧头部的搏动性疼痛,伴有恶心或呕吐以及各种视觉异常。据统计我国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为2%-10%,高发年龄在10-13岁之间,女孩多于男孩[1]。

儿童偏头痛由于症状不典型,描述不清楚,给偏头痛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经颅多普勒技术(TranscranialDoppler,TCD)的进步,儿童偏头痛的确诊率明显增高。下面就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的146例患儿的TCD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146例患儿,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HIS)制定的偏头痛分类诊断标准[2]。男43例,女103例,年龄6-15岁,平均10.3±3.8岁,病程2个月-9年。

1.2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有反复发作性头痛、呕吐或腹痛,每次发作持续1h以上,间歇期完全正常。其中无先兆型偏头痛89例,先兆型偏头痛39例,周期性呕吐13例,腹痛型偏头痛5例。有偏头痛家族史13例。全部患儿神经系统查体阴性,眼科检查未发现有关的器质性疾病。头颅CT、MRI检查均正常。脑电图检查除8例存在双侧节律不对称外,未见其他异常。

1.3方法采用美国MEDASONICS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经枕颞窗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枕窗检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本研究中以收缩期血流速度作为主要分析数值。

2结果

在146例偏头痛患者中,131例结果异常(89.7%),386支血管异常,表现为脑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速度不稳定或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平均血流速度相差超过15cm/s)等。

2.1血流速度加快有148支动脉,其中ACA14支,MCA73支,BA35支,VA26支;平均血流速度最高数值:ACA107cm/s,MCA149cm/s,VA65cm/s,BA76cm/s。

2.2血流速度减慢有52支动脉,其中ACA9支,MCA4支,PCA7支,BA21支,VA11支;平均血流速度最低数值:ACA≤24cm/s,MCA≤34cm/s,PCA≤20cm/s,VA≤15cm/s,BA≤23cm/s。

2.3流速不稳定有113支动脉,其中流速正常但不稳定者ACA23支、MCA49支;流速加快伴不稳定者ACA9支、MCA29支;流速减慢伴不稳定者ACA2支、MCA1支。平均血流速度不稳定范围ACA为5-29cm/s,MCA为5-36cm/s。

2.4双侧流速不对称有49对动脉,同一患儿一般为2-3对动脉,最多5对动脉不对称,ACA27对,MCA16对,PCA3对,VA2对,BA1对;双侧流速不对称差值:ACA最高为42cm/s,MCA最高为45cm/s,PCA最高为19cm/s,VA最高为21cm/s,BA最高为16cm/s。

3讨论

儿童偏头痛是一种有家族发作倾向的常见病、多发病[3]。由于儿童偏头痛发作的症状特点不如成人明显,先兆症状不多,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发作相对频繁,头痛搏动性特点不突出,偏侧头痛相对较少,胃肠道症状突出,伴恶心、呕吐、腹痛者远较成人多,因此临床上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TCD检查是一种非损伤性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是将脉冲多普勒技术与低发射频率相结合,使超声波通过颅骨较薄的部位进入颅内,直接描记脑底动脉的多普勒信号,测定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脉动性,从而反映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状态[4]。通过对颅内动脉血管(ACA、MCA、PCA、VA和BA)血流速度变化、频谱改变、脉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改变的检测,可准确、灵敏地反映偏头痛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脑血管痉挛程度,为临床偏头痛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尤其是儿童患者,颅骨较薄,对超声的衰减较成人为少,TCD检查时颅内血管显示较成人明显清晰[5]。

本研究146例患儿中共131例(89.7%)结果异常,148支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提示该血管痉挛或狭窄;52支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血管扩张或狭窄处过后有关;113支双侧动脉流速不稳定,考虑为血管阵发性痉挛所致;48对动脉双侧流速不对称可能与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部分血管先天发育不良有关[6]。本研究异常变化血管以大脑中动脉为多,依次为基底动脉、椎动脉,而未涉及颅外段动脉血管,提示偏头痛与颅内动脉血管变化密切相关,尤其以大脑中动脉易于受累,这与李冬梅的报道一致[7]。

近年来,有关偏头痛的病理生理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都有了较大进展,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它是对于体内、外环境的突然变化发生的一种神经——血管反应,与脑内神经递质及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所导致的颅内血管运动障碍有密切关系。多数学者认为小儿偏头痛发作期血浆内皮素增加、血小板自聚力明显提高、Ca2+大量内流造成血小板内Ca2+超载,促使血小板释放诸多生物活性物质,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8]。由于儿童多为功能性改变,检查结果显示血流速度变化多发生于整支动脉,说明偏头痛可能来自于脑血管痉挛,而成人多为实质性改变,血管变化以节段性多见。偏头痛发作通常是阵发性、跳动性或撞击性头痛,可使脑部的血管神经更加紧张,脑血管痉挛。本组患儿中尚有15例TCD正常,提示偏头痛发病机理并非完全由血管因素所致,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9]。

综上所述,儿童偏头痛的发生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存在较密切的关联。TCD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到脑血管动力学特征及脑血管的反应性,操作简单、安全、无创、重复性好,儿童易接受。对临床儿童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希如,林庆,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4-242.

[2]徐萬鹏.头痛专辑[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1-4.

[3]王新一,许丙超.160例偏头痛TCD与EEG检查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337.

[4]张雄伟,主编.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4-105.

[5]叶飞,席刚明,张琼,等.偏头痛急性发作期不同年龄段脑血流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7.

[6]李倩.150例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5,12(4):205.

[7]李冬梅,陈银波,王江涛,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儿童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期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5):813-814.

[8]蒋宇.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价值[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800-801.

彩色经颅多普勒 第4篇

关键词: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颈部血管疾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 严重者可引起脑卒中, 是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的疾病之一, 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之一。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最终可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的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 所以做出早期明确诊断有相当的必要性, 而血管造影具有创伤性和危险性, 以及昂贵的检查费用等特点, 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颈动脉彩超 (CDFI) 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 , 通过其血流频谱、血流速度、声频及阻力指数等可全面显示、准确地诊断颈内动脉病变的部位及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1年神经内科住院的可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85例, 经颈动脉彩超及TCD联合检测, 其中154例DSA证实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其中男102例, 女52例, 年龄51~88岁, 平均年龄69.5岁。一般症状为肢体功能障碍, 语言障碍, 一过性眼前发黑, 头晕或眩晕, 恶心, 血压波动 (可以升高或偏低) 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也可有病侧头痛, 或剧烈头痛、呕吐。

1.2 方法

(1) 颈动脉超声采用PHILIPS5500、阿洛卡α10彩超诊断仪, 线阵式探头, 频率7.5~10 MHz, 患者仰卧位, 头偏向对侧依次检查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及颈外动脉, 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下方、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处后壁内中膜厚度, 并观察有无斑块, 注意斑块的大小及性质, 计算管腔狭窄率, 彩色多普勒观察管腔血流充盈情况, 频谱形态, 同时检测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诊断标准:二维超声显示病变管腔内充填均质或不均质回声斑块, 颈动脉狭窄≥70%的Vs>1.70 m/s, EDV>1.00 m/s:残余管径<1.5 mm。颈内动脉无血流信号为闭塞[1]。 (2) TCD检查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8080经颅多普勒超声, 探头频率为2.0 MHz, 经枕窗、颞窗、眼窗分别检査椎基底动脉、椎动脉 (VA) 、大脑中动脉 (MCA) 、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后动脉 (PCA) 、颈内动脉颅外段 (ICA) 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流速 (Vs) 、平均流速 (Vm) 、和阻力指数 (RI) 等, 观察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变化, 诊断标准:颅内血管狭窄Vs>1.40 m/s、Vm>1.00 m/s、并出现阶段性血流速度改变, 血流频谱伴涡流杂音。血管闭塞:主要为血管信号消失, 附近血管信号存在:血管远端血流速度减慢, 波动指数降低, 波形圆钝:有侧支循环形成[2]。

2 结果

2.1

385例可疑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154例经DSA检测结果为:103例为颈内动脉狭窄, 51例为颈内动脉闭塞。

2.2 颈动脉彩超诊断结果

经颈动脉 (CDFI) 彩超检测结果为:89例狭窄、65例闭塞。CDFI显像:轻度狭窄者可无明显的湍流, 中度或重度狭窄表现为血流束明显变细, 且在狭窄处尤其是狭窄后呈现色彩镶嵌的血流信号, 完全闭塞者则闭塞段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靠近闭塞上端血流流速减低, 并且会出现逆流或涡流[3]。频谱多普勒表现:轻度狭窄的频带轻度增宽, 峰值流速无明显变化或轻微加快;中度以上狭窄表现为频谱充填, 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加快;狭窄远端的血流频谱低平峰值流速减低, 加速时间延长, 重度狭窄时近端血流阻力增大, 闭塞段管腔内不能引出多普勒频谱[4]。

2.3 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

经颅多普勒 (TCD) 检查114例狭窄, 40例闭塞。颈内动脉局限性狭窄超过50%时, TCD可以检测到狭窄局部改变: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伴涡流形成。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 血流从狭窄处进入狭窄后正常管径血管或进入狭窄后扩张血管时涡流形成。在局限性颈内动脉狭窄处可以观察到经颅多普勒 (TCD) 从狭窄至狭窄后的系列改变:狭窄前血流速度不快, 搏动指数增高, 单方向;最狭窄处血流速度增高, 频窗填充, 频谱多为单向, 有时出现双向;紧接狭窄的狭窄后段血流速度下降, 频谱紊乱, 低频明显增强且低频部分一定双向。依据狭窄程度和检测部位不同, 伴不同血流声音, 常见有粗糙杂音、高调杂音、喷射音等。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可造成狭窄远端动脉内压力降低血流速度减慢, 远端阻力小动脉搏动指数降低, 上述两者共同影响使经颅多普勒 (TCD) 可以检测到狭窄远端低血流搏动指数减低的“圆钝频谱”。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的多发性动脉内膜疾病, 受累动脉弹性减弱, 脆性增加, 易于破裂, 其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闭塞, 其基本病损就是粥样硬化, 继而逐渐形成斑块, 随着斑块的发展, 还可发生破裂形成血栓。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 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颈部血管彩超 (CDFI) 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结构、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鉴别软斑与硬斑能够准确的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以及血管内血流情况。有研究报道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显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等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优于血管磁共振;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血管病发病及早期诊断较为优越。经颅多普勒 (TCD) 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 成为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形态学改变之前经颅多普勒 (TCD) 即可发现血管功能指标的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及血管弹性变化, 将两者结合起来能使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得到初步诊断。颈内动脉是颅内供血的主要来源, 亦为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5], 经颅多普勒 (TCD) 检查表现为探测到狭窄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 (MCA) 、大脑前动脉 (ACA) 血流速度减慢, 峰形变钝, 搏动性降低等改变, 这些改变可以间接提示近段的狭窄性改变。

颈动脉彩超与TCD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于临床可以及时准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产生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以提高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 而且检查方便、快速、经济、无创伤, 易为患者所接受, 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 提高了无创性超声在临床的使用价值, 是一种可靠的综合性检查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华扬.实用颈动脉与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31.

[2]任卫东, 唐力.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74.

[3]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568-569.

[4]高山, 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22-124.

彩色经颅多普勒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我院2008年1~12月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6例, 均除外心血管等严重疾病,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参照CAS诊断标准[1], 诊断为CAS。其中, 男37例, 女29例;年龄43~74岁, 平均57.68岁, 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2例, 男19例, 女13例;年龄45~72岁, 平均58.32岁;并发症:有卒中史者5例, 冠心病者12例, 高血压病者9例, 糖尿病者6例。对照组24例, 男18例, 女16例;年龄43~69岁, 平均57.64岁;并发症:有卒中史者3例, 冠心病者13例, 高血压病者7例, 糖尿病者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间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75 mg, 1次/d, 口服;潘生丁片50 mg, 1次/d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养血清脑颗粒 (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生产) , 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细辛等组成, 每包4 g, 1包/次3次/d冲服,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均不用其他改善血液循环、镇痛及镇静药物。

1.3 检测方法

采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Multi-DopX4型TCD仪, 探头频率2 MHz, 经颞窗探测双侧大脑前、中、后及颈内动脉末段 (ACA、MCA、PCA、ICA) , 经枕窗探测双侧椎动脉 (VA) 及基底动脉 (BA) , 观察收缩期流速 (Vs) 、舒张期流速 (Vd) 、平均流速 (Vm) 、频谱形态、血管搏动指数 (PI) 、血流方向和声频信号等信息进行分析, 打印彩色频谱记录。为方便比较, 主要选择大脑中动脉 (MCA) 及椎动脉 (VA) 的收缩期流速 (Vs) 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统计学方法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比较, 发现治疗4周末TCD检查显示, 收缩期流速 (Vs) 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组的TCD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见表1。

3 讨论

养血清脑颗粒出自宋代中医名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物汤”为基础加味而成, 其主要成份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辅料为:糊精、甜菊素。具有养血平肝, 活血通络功效。实验研究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改善软脑膜微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部供血不足, 缓解血管痉挛, 止痛[2]。近年来中药药理研究表明, 当归、川芎能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 抗凝血、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抗血栓形成、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阻滞、改善脑循环;决明子有降压、降血脂的作用;珍珠母对记忆力和精神运动有改善作用;熟地可明显增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 的活性, 降低血清过氧脂质的含量而抗衰老[3,4]。动物实验证实, 养血清脑颗粒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的血流量, 扩张软脑膜小动脉, 舒张离体血管平滑肌, 对抗NE引起的离体动脉收缩等, 均提示该药能有效地改善全身性血管功能失调,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 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减少体液成分改变和Ca2+内流。实验研究表明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改善软脑膜微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部供血不足, 缓解血管痉挛、头痛[5]。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连续服用治疗CAS后, 收缩期流速 (Vs) 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头昏、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改善, TCD能对脑动脉功能状态进行观察与评价, 有助于脑动脉硬化症的的治疗及预防[6]。且通过临床观察, 患者效果较理想, 患者复发率较低, 且较安全, 无明显副作用。

摘要:目的:通过TCD观察大脑中动脉 (MCA) 、椎动脉 (VA) 的收缩期流速 (Vs) 、舒张期流速 (Vd) 、平均流速 (Vm) 、频谱形态、血管搏动指数 (PI) 、血流方向和声频信号等信息分析,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5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 次/d, 潘生丁片50mg, 1次/d。治疗组同时加用养血清脑颗粒,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 发现治疗4周末TCD检查显示, 收缩期流速 (Vs) 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治疗组的TCD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连续服用治疗CAS, 经临床观察, 头昏、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改善, 收缩期流速 (Vs) 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通过TCD对脑动脉功能状态进行观察与评价, 有助于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及预防。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经颅多普勒,脑动脉硬化症

参考文献

[1]郭小蓝.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颅多普勒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 29 (3) :31-32.

[2]蔡定芳, 顾喜喜.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实验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 (3) :224.

[3]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49-52, 890-892, 1116-1118, 1290-1293, 1304-1306.

[4]韩彬.丹红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 (8) :32-33.

[5]李卫东, 李红桃.养血清脑颗粒与西比灵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8) :78.

彩色经颅多普勒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7例, 男56例, 女31例, 年龄45~80岁, 平均57.6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且经过头颅CT和 (或) MRI证实为脑梗死[1]。合并高血压54例, 高脂血症35例, 2型糖尿病26例, 冠心病10例。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脑梗死是由心房纤颤、颅内肿瘤、动脉炎、脑血管畸形明确病因引起的患者。全部病例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 (OCSP) 分型标准分为: (1) 完全前循环梗死 (TACI) 12例, (2) 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 37例, (3) 后循环梗死 (POCI) 14例, (3) 腔隙性梗死 (LACI) 24例。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3 d内完成TCD检查。所用TCD仪为广州FD-T98型双通道经颅多普勒诊断仪。常规2 MHz探头检测颅内动脉, 4 MHz探头检测颅外动脉, 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 (CCA) 、颈内动脉 ( ICA) 、大脑中动脉 (MCA) 、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后动脉 (PCA) 、基底动脉 (BA) 、椎动脉 (VA) 。检查按照标准TCD操作规程进行检测。TCD诊断标准:大动脉狭窄: (1) 血流速度增快, 尤其是局限性血流速度增快。 (2) 血流频谱紊乱 (频窗消失、涡流伴杂音) 。大动脉闭塞:血流信号消失, 邻近血管代偿性血流增快[2]。

DSA检查: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院后2周内做DSA检查, 所用装置为美国GE Advantx LCV+大型血管造影机, 采用Seldinger技术从一侧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 从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进入主动脉弓造影, 若无颈部血管狭窄, 导管分别置于双侧颈总、颈内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行正位、侧位造影检查。脑血管DSA判断血管狭窄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 分为4级:Ⅰ级, 轻度狭窄 (10 %~29 %) ;Ⅱ级, 中度狭窄 (30 %~69 %) ;Ⅲ级, 重度狭窄 (70 %~99 %) ;Ⅳ级, 闭塞 (100 %) [3]。

分析指标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将TCD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数目与DSA检查血管病变数目分别进行对比, 比较TCD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数目, 并计算出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性 (TCD与DSA均阴性的血管和DSA阴性的血管总数之商) 、敏感性 (TCD与DSA检查结果均阳性的血管数和DSA阳性血管的总数之商) 、假阳性 (TCD阳性, 但DSA阴性的血管数与TCD阳性血管总数之商) 、假阴性 (TCD阴性, 但DSA阳性的血管数与TCD阴性血管总数之商) 。分析TCD与DSA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2 结果

87例患者共检查血管877条, 其中75例 (86.2 %) 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的狭窄。TCD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97条 (11.1 %) , DSA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104条 (11.9 %) ;其中TCD与DSA诊断相符合83条, 21条DSA诊断有狭窄或闭塞血管而TCD示正常, 14条TCD诊断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而DSA检查正常, 见表1。

注:+表示血管狭窄或闭塞, -表示正常。

以DSA为标准, 比较TCD发现相应血管病变的数目, 并计算出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9.8 %, 特异性98.2 %, 假阳性率1.8 %, 假阴性率20.2 %。DSA所示病变血管 (狭窄或闭塞) 在以OCSP分型的87例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3 讨论

TCD是一种无创性检测颅底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诊断技术, 通过检测颅底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动脉指数等能反映脑动脉的狭窄闭塞、痉挛缺血等病理状态从而对脑血管进行初步的检测和评价。本组病例计算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9.8 %, 特异性98.2 %, 假阳性率1.8 %, 假阴性率20.2 %, 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4,5]比较敏感性偏低, 假阴性率偏高, 分析与血管闭塞后出现代偿性侧支循环血流速增快, 可能存在的多发动脉狭窄或是先天性变异等个体差异而TCD不能正确分辨, 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对神经血管解剖、病理生理和相关的临床知识的掌握等多种因素相关。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DSA不仅能清楚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情况, 全面详细地了解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 还能了解颅内外脑血流代偿情况。本研究发现, 87例患者经DSA检查有75例 (86.2 %) 有不同程度颅内外血管的狭窄, DSA显示104条病变血管, 最多位于 MCA 33条 (31.8 %) , 其次是ICA 21条 (20.2 %) , 以下依次是ACA、PCA、VA、CCA、BA, 提示大脑中动脉和 (或) 颈内动脉的病变在脑梗死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病例腔隙性梗死 (LACI) 10例患者经DSA检出狭窄动脉16条, 主要病变血管位于MCA (5条) 、ICA (4条) , 提示颅内大动脉狭窄可能是腔隙性梗死的重要病因, 参与了腔隙性梗死的发病机制。腔隙性梗死病因, 过去一般认为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大脑深部小血管微小的动脉粥样硬化、脂质透明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导致微小动脉闭塞所致, 近年来, 随着各种神经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 国内许多研究证实腔隙性脑梗塞不一定都是小动脉玻璃样变引起, 也可以是颅内大血管病变所致[6,7]。因此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方面的检查要重视有无脑动脉狭窄的存在。

缺血性脑梗死是具有多种病因的一组疾病, 多种危险因素通过对动脉管壁、血液动力学及血液粘稠度的影响, 导致卒中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其发病机制包括:血液动力学异常 (低灌注) 、动脉-动脉栓塞、狭窄局部原位血栓形成等因素。因此早期发现脑动脉狭窄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预防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由于TCD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及实用性强等特点是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但TCD不能直观地反映脑血管内壁的情况, 只能通过取样点的血流速度间接地反映血管内壁的情况, 受取样容积的影响且近似于“盲操作”, 因此TCD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时存在一定局限性。DSA目前仍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也是介入治疗的评价标准。但它为有创性检查、费用高、操作复杂、插管或注射造影剂时可能造成脑动脉痉挛、斑块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所以不适合作为脑血管病的首选或常规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梗死者, TCD可作为一线常规筛选性检查项目, 若结果异常再建议进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特别是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对进一步明确发病原因和病理基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 (TC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 分析对比TCD及DSA检查结果。结果:87例患者共检查血管877条, 其中75例 (86.2%) 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的狭窄, TCD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97条 (11.1%) , DSA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104条 (11.9%) 。其中TCD与DSA诊断相符合83条, 21条DSA诊断有狭窄或闭塞血管而TCD示正常, 14条TCD诊断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而DSA检查正常。结论:TCD和DSA是诊断脑动脉狭窄重要的检查方法, 两者互为补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 主要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和 (或) 颈内动脉。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缺血性脑梗死,经颅彩色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2]高山, 黄家星.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50-56.

[3]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stenosis[J].NEngl J Med, 1991, 325 (7) :445-453.

[4]李海宁, 杨申, 杜彦辉, 等.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和TCD的对比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 30 (1) :68-69.

[5]万鸿平, 章军建.缺血性脑血管病TCD和DSA的比较[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 22 (3) :275.

[6]尹世敏, 牛俊英, 张雄伟, 等.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检测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6, 5 (6) :8473.

经颅多普勒故障分析 第7篇

启动软件的是D.bat批处理文件, 查看此文件:type d.bat, 文件内容如下:

首先命令关闭屏显, 然后清屏, 进入mdl目录, 运行remtodos程序, 然后再调用go.bat批处理文件, 然后再返回根目录运行menu批处理文件。Remtodos具体功能不是很清楚, 应该是个预备程序。查看go.bat文件, 只有一条命令:dwl25 -a4, 也就是启动软件的命令。Menu.bat是一个显示选单的批处理文件, 便于人机对话。

为了确定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手动运行remtodos, 机器没有报错, 然后进入mdl文件夹运行dwl25 -a4, 软件检测硬件通过, 但在初始化数据的时候错误, 返回到系统, 并提示说有一个文件错误, 大概意思是某个文件的第20行错误, 并且是个C++源文件。但这个文件在系统中根本就找不到。正在不知如何解决的时候, 突然发现这个错误文件的文件名中含有DB, 认为这次错误跟数据库有关。但此软件并没有数据库修复的命令, 所以把原来数据库文件夹更名后新建一个数据库文件夹。然后启动软件, 一切顺利, 机器各项功能正常。退出软件再到数据库文件夹中, 发现已经生成了几个数据库文件, 看来故障已经解决。

过后分析此次故障应该是计算机意外死机, 导致数据库损坏, 当再次启动软件时读取数据库失败导致错误, 而当使用批处理文件启动软件时, 软件错误退出后又运行了menu.bat批处理, 里面有个Cls的清屏命令, 所以把错误信息给抹去了, 使得我们看不到提示。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批处理文件中的命令手动输入, 去掉一些不需要的命令, 只执行需要的命令, 这样才有利于故障的排查。还有一个好的命名规则, 对其他人的阅读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脑经颅多普勒探头维修一例 第8篇

探头连线接在较特殊的接插件上。该接插件由两个接插件组成。其中一个接插件一端是六根针与设备主机相接, 另一端是三孔插座与另一个接插件相接。该接插件一端是三脚插头, 另一端与探头连线相接。探头连线由带屏蔽的红线, 带屏蔽的黄线及屏蔽线组成。由于连线从插头根部断掉, 分不清红线、黄线、屏蔽线该接哪个插头引脚端。我们分析, 屏蔽线应与红线、黄线的屏蔽线相连, 并接在残留引脚端线股数多的端;红线应接在插头表面有红点及有凸起标志端;黄线就接在剩余的引脚端。按照这一思路, 我们成功修复与探头连线相接的接插件。我们在修理与设备端相接的接插件时, 发现输入端三孔插座与输出端六针插头有短路, 即输入端两个孔同时与输出端六针插头中一个引脚相接。于是拆开接头进行检查, 发现引线裸露部分靠得太近, 致使插头出现短路现象。用热缩管对裸露引线进行处理。排除了接插件短路故障。

经验:遇到这类探头问题, 一方面求助公司工程师, 在得到公司答复说, 不能修复, 会短路烧主板。当时听了, 确实有顾虑, 但科室渴求修复探头的愿望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因为该探头不能修复, 科室就得花几万元购置新的探头。我们想, 尽管三脚插头及转换插头引脚端的连线靠得很近, 但只要做好线间绝缘, 即使红线、黄线及屏蔽线可能接错端子也不会烧主板。因为大家知道, 类似探头驱动电路多数都有保护电路。胆大、心细、多总结定会成为设备维修方面的能手。

摘要:通过接插件的维修, 探讨医疗设备元件级维修途径, 减少维护设备费用。

彩色经颅多普勒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500例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通过的诊断标准[2], 并经头颅CT或MR证实。男283例, 女217例, 年龄45~85岁, 其中45~59岁80例, 60~69岁228例, 70岁以上19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15例, 糖尿病史者201例, 冠心病史者86例。

1.2 方法

采用法国Atys-WAKI-1TC型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TCD) , 用2MHz探头分别经枕窗、颞窗、下颌窗常规检测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颈内动脉终末段 (ICA) 、大脑中动脉 (MCA) 、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后动脉 (PCA) 、颈内动脉颅外段 (ICAex) , 记录收缩期血流速度 (Vs) 、平均血流速度 (Vm) 和博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 同时观察频谱形态, 监听声频, 保存和打印彩色频谱记录。

1.3 TCD结果诊断标准

采用焦明德标准[3]。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 500例脑梗死患者中TCD正常68例 (13.6%) , 异常432例 (86.22%) 。异常类型分3种: (1) 血流速度增快型284例, 占65.7%, 共685条血管, 以MCA最多 (408条, 占59.3%) ; (2) 血流速度减慢型88例, 占20.4%, 共192条血管, 以BA和VA最多 (81条, 占42.2%) ; (3) 混合型60例, 占13.9%, 共101条血管。其中, 单纯表现颈内动脉系统血管异常265例, 占61.3%, 单纯表现椎基动脉系统异常87例, 占20.1%, 两系统均出现血管异常80例, 占18.5%。颈内动脉系血管异常669条, 占病变血管总数的68.4%;椎基动脉系统血管异常309条, 占病变血管数的31.6%。500例患者中98例出现血流频谱紊乱, 包括频窗消失、涡流伴血管杂音, 占19.6%, PI值正常者192例, 占38.4%;增高者260例, 占52.0%;降低者48例, 占9.6%。

3 讨论

脑梗死的血管闭塞多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等, 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 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 椎动脉进入颅内段, 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4]。当血流量一定时, 血流速度与管径大小成反比例, 其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变化密切相关。当管径狭窄程度<50%时通常不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 只有当管径狭窄程度>50%, TCD才可以检测到狭窄部位血流速度增快[5]。TCD是一种通过探测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判断颅内动脉情况的无创检查方法, 易为人们所接受。通过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抗指数、血流频谱形态等能较准确地反映颅内动脉的缺血、痉挛、狭窄或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病理生理状态[6]。当颅内动脉闭塞时该动脉的血流信号消失;当狭窄时该动脉的血流速度增加, 出现湍流或杂音。此时, 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等, 从而导致脑梗死。本组病例脑血管改变以血流速度增快较多, 血流速度减慢较少, 混合型最少, 左、右两侧血管病变数量相当。我们研究发现, 往往较轻的脑梗死患者其血管狭窄病变在梗死病灶的对侧, 较重的脑梗死其血管狭窄病变在梗死病灶的同侧。这可能与血管狭窄较轻时血流速度增快不易引起梗死而血管狭窄较重时血流量锐减易造成供血中断有关。在284例血流速度增快的患者中, 有203例脑梗死其血管狭窄病变在梗死病灶的对侧, 71例脑梗死其血管狭窄病变在梗死病灶的同侧, 其中21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 188合并有糖尿病, 而126例患者血压和 (或) 血糖控制差, 肢体瘫痪较严重, 肢体功能恢复差, 随访半年均没有发现完全恢复者。88例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和60例血流速度增快减慢均有患者其有高血压病史者102例, 合并糖尿病者28例, 其血压和血糖控制均较好, 肢体瘫痪较轻, 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92例在2个月内完全康复, 尤其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恢复快。上述结果提示脑梗死患者颅内大动脉的病变程度和病情与血管损害程度有一定的相关。临床可以根据TCD结果, 结合血压和血糖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和预防, 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条件合适者血管内放置支架等,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 促进患者康复, 预防脑梗死再发。综上所述, TCD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检出率高、重复性好, 可动态获取脑动脉血流动力参数、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广大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经TCD检查的脑梗死患者500例, 分别经枕窗、颞窗、下颌窗常规检测颈内动脉终末段 (ICA) 、大脑中动脉 (MCA) 、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后动脉 (PCA) 、颈内动脉颅外段 (ICAex) 、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结果 500例患者中TCD正常68例 (13.6%) , 异常432例 (86.4%) , 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减慢、频窗消失、涡流伴杂音等。结论 脑梗死患者TCD检查发现部分患者脑血流有显著变化, 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颅内血管,脑血流,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29.

[2]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3]焦明德.临床多普勒超声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5:77-79.

[4]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4.

[5]黄山.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50.

相关文章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精选6篇)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第1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

3
2025-09-18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精选7篇)激流三部曲 第1篇一、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小说主人公觉新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始终, 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

1
2025-09-18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精选8篇)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第1篇如何围绕生产抓党建,带职工队伍一.坚持以开磷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思想开磷核心价值观...

1
2025-09-18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精选9篇)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第1篇微微艺术学校画展串词及发言稿王枭丽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1
2025-09-18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精选14篇)近期工作计划101 第1篇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在数学语言中,十进...

1
2025-09-18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精选8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第1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一、警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警察体育是人民警察学校教...

1
2025-09-18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精选8篇)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第1篇实习报告学生姓名:赵承鹏学生学号:20072130专业班...

1
2025-09-18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精选8篇)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第1篇关于察哈尔汽贸城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报告前旗政府:察哈尔汽贸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