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婚姻三道茶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婚姻三道茶范文(精选4篇)

婚姻三道茶 第1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旅游背景,发展,保护

0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是区别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主要因素之一。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样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领域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如果开发不当,旅游发展也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既促进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是白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的早期就受到广泛关注,并且知名度较高。但与此同时,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发展遭遇瓶颈。文章通过研究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旅游发展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在旅游领域的开发利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同时,旅游化生存也被视为保护和传承非遗的一种良好选择。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1.1 丰富旅游地旅游资源,让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丰富了旅游地资源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所包含的事物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经历的。将非遗开发成旅游项目,有利于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也会充分挖掘其美感、艺术感,提升了资源的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吸引力。

1.1.2 形成品牌效应,促进旅游发展

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张身份证明,一张私有名片,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定。对其进行挖掘,对其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融合、整合,容易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

1.1.3 增加旅游收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旅游的发展,浅层次的观光、购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到了旅游地已不再简单追求买点旅游产品证明“自己到过”这样的简单需要,而是渴望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产品。文化价值具有增值性,文化的融入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不同地域文化融入旅游商品中,将凸显旅游商品的独特性,促进旅游收入。

1.1.4 增强游客的情感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是对过去生活情景的再现。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文化,在旅游过程中,随着环境、氛围、讲解等外部因素的不同,旅游者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1.2旅游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保护作用

1.2.1激发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意识

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地居民、当地政府等各核心利益相关者都会不同程度地获得利益回报。为了获得更多长期利益,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会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无形中加强了大家的保护意识,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聚集,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量的形成。同时,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1.2.2 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丰富其内涵

配合旅游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仅仅是博物馆里、资料里、传承人手里所掌握的文化记忆,它会更加融入人们的生活,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人们将会不断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丰富其内涵。

1.2.3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构更为合理,机构分工更加明确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足够重视,会促使部门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关注,从而进行科学思考、规划,并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分工,并将分工不断细化。

1.3 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相互促进。旅游的发展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旅游发展。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制约。不合理、不恰当的旅游发展,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适应旅游的发展,也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原样,甚至逐渐消失,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危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唯一的,一旦被破坏,将很难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有不好的部分,不仅违背了所追求的主流文化,也会阻碍旅游发展,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应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开发,规避风险,寻找中间点,以旅游促进保护,以保护带动旅游发展。

2 白族三道茶的介绍

2.1 白族三道茶的历史渊源

三道茶由烤茶开展而来的,白族人称其为“绍道兆”。起先白族仅仅用来作为学艺、肄业、经商、婚嫁时老一辈对后辈的一种祝愿,后逐步演化成了款待贵宾的一种方法。

三道茶的形成源远流长,许多古籍都曾提到过。《蛮书》卷七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而饮之”这样的记载。到了唐代,随着佛教禅宗在大理的发展,喝茶之风盛行。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民间的茶道文化也随之进一步发展。三道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烙印。在这条文化的长廊中独具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三道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明内在。2013年,云南省政府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大理州白族三道茶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 白族三道茶的茶礼茶俗

三道就是头道苦,二道甜、三道是回味。第一道叫苦茶,名雷响茶,又叫“百抖茶”。在烘热的茶罐里放入茶叶,在炭火上边烘边烤,直到茶叶发泡变黄,散发浓香,就散入微量沸水,茶罐中顿时发出隆隆响声。这时将少许茶倒入茶盅,再加入沸水,至半盅左右,即可敬献给客人品尝。第二道,甜茶。将本地特产漾濞核桃仁削成薄片,把烤过的乳扇切成细丝,再加红糖,冲上滚烫的茶水调制而成。第三道茶,回味茶。加上取自当地的蜂蜜、花椒、生姜片、桂皮末等佐料,冲上茶水调制而成。

在白族人民心中,白族三道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白族小孩出生后满一个月,家里要请“满月客”,主人家要用甜茶招待前来道喜的宾客,以表主人的答谢之意。大理民间的白族男女订婚时要下聘礼,俗称“四色水礼”,在大理的任何区域,茶叶始终是聘礼之一。在建房方面,茶也至关重要,寓意建房的人家,能够像茶树一样枝繁叶茂、兴旺发达。白族人家办丧事期间会设置专门的茶房,制作“回灵茶”,给送葬回来的人饮用。每到白族传统的节日以及进行本主供奉有关的宗教信仰活动时,茶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三道茶涉及到白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白族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3 白族三道茶的哲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白族人民将生活感悟融入了三道茶中,形成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感悟,赋予了三道茶较深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意义。第一道,清苦之茶,寓意清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在世,要学会吃苦,学会忍耐,才能体味出生活的滋味。第二道,甜茶,寓意苦尽甘来。经过生活的磨练,学会放下,学会珍惜。第三道,回味茶,代表人生的淡境,人的一生有苦有甜。看尽人生百态,历经人世沧桑,宠辱不惊。对生活的思考,因人而异,正所谓,人生百味,尽在茶中。

3 白族三道茶与旅游发展

3.1 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白族三道茶的旅游开发历史并不长,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1994年8月,白族三道茶在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表演,受到各国专家赞扬而一炮打响。2001年4月5日,大理苍山感通旅游有限公司茶艺表演队在中国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上进行三道茶表演,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2003年11月11日,在中国武夷山首届茶艺节上,大理白族三道茶夺魁折桂,捧回金杯。2010年11月6日,充满异域风情的“七彩云南,神秘大理”民俗风情展在美国纽约进行展出,其间进行了白族三道茶的歌舞表演,引起巨大反响。当前,白族三道茶在大理旅游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体验白族三道茶,是了解白族生活,体验白族风俗的必然选择。

白族三道茶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大理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大理重要的旅游创收产品,促进了大理经济的发展。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大理旅游的文化品位。大理白族三道茶的原料多采用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白族三道茶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区优势。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形式,其中融入的情感、文化也就会有所差异。对于游客来说,白族三道茶中包含着白族诸多的民俗,是白族文化的剪影,是很具特色的旅游体验。对于大理来说,三道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对提升白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3.2 白族三道茶的发展现状

最初,白族三道茶在居民生活中不常出现,只有遇到重大的事,例如,婚嫁、丧葬等,才会一起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最常喝的是第一道苦茶。白族人民认为第二道甜茶可以驱寒、驱邪,第三道回味茶可以调理肠胃,益于身体健康,一般生病的时候喝,因此,平时生活中不会三道茶连在一起喝,是根据时间、节庆来喝白族三道茶的。进行旅游开发后,为了让游客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好体验白族文化,三道茶才被设置为连在一起喝。同时,将白族歌舞融入其中,对其进行艺术加工,融入生活哲理。

在大理旅游发展中,白族三道茶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大理旅游线路中的一个单项产品。旅游发展前期对白族三道茶的开发很成功,但随着旅游的发展,白族三道茶的发展遭遇瓶颈,不仅停止不前,还有衰退的趋势。为了解白族三道茶,笔者对大理白族三道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网络搜索的结果显示,在大理市范围内,大大小小的茶馆有170多家。仅大理古城,就有32家左右,由此可见,茶在大理旅游、大理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喝茶的地方很多,但能喝到白族三道茶的地方并不多,一般人们熟知的是张家花园、洱海游轮、喜洲大院,除了上述三个比较有名气的地方,桃源码头、周城的茶马人家、周城朝株的白族三道茶示范点也可以喝到白族三道茶。

4 白族三道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白族三道茶历史悠久,在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白族三道茶已经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随着发展,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4.1 政府部门问题

4.1.1 对三道茶的关注度不够,宣传不到位

翻看近一年的大理日报,进入大理旅游局官网,查阅近三年的旅游咨询,基本找不到有关白族三道茶的任何报道。只有涉及特色饮食的时候会提到白族三道茶,但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中国知网上所搜到的与白族三道茶有关的期刊,多是前几年的,近期的基本没有,这说明对三月街的关注较少。对三道茶的宣传也不到位。2013年三道茶就已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大理的当地居民都不清楚,这说明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

4.1.2 制度失效,与经营者之间存在脱节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其中,当地政府属于重要的一环。大理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部门,但很多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绩效。例如,在政府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云南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于2012年12月30日正式建成开馆,目前设有5个主题馆。白族三道茶2013年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截至2015年11月,在博物馆里并没有三道茶的陈列。在州图书馆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室,但基本不开门,想获得关于三道茶的资料很困难。周城设立了文化馆,对外公布的项目里虽含有三道茶内容,但实际上基本看不到。政府部门和经营者之间存在脱节,政府出台的非遗保护的政策规章制度,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施。

4.1.3 对传承人的保护不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基本上是靠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因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力量。大理目前对白族三道茶的传承人保护尚不完善。例如大理周城,虽然能在三道茶的示范点欣赏品味到三道茶,但其属于消费项目,且没有明确的传承人,在很多资料的查阅中,也基本了解不到关于白族三道茶传承人的情况。大理当前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有一定奖励,但并没有涉及三道茶传承人。

4.2 经营管理问题

4.2.1 运作方式存在问题

现在的白族三道茶基本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所能看到的白族三道茶都伴以歌舞表演,大多都是在《霸王鞭》、《小心肝》、《弦子弹到你门前》、《白族打歌》、白族婚俗《掐新娘》这些具有白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结束后,直接端出三道茶来让游客喝。三道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已走样。在整个过程中只作简单的介绍,很多游客看了,不懂背后的含义。

4.2.2 三道茶的制作质量退步

现在喝的三道茶都是直接端出的,看不到具体的制作过程。表演场次之间间隔较短,用具是否经过高温消毒,让游客的心里存在疑虑,且对水温、配料的加工处理太过马虎。例如有的地方用的茶叶是包装好的袋装茶,必然会影响三道茶的口感。目前各景区的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文化层次较低,对大理白族三道茶的理解停留在较低层次,难以将较深层次的内涵传递给旅游者,而且更多的是注重经济利益,这样的状况不利于三道茶的发展,不利于白族文化的传递、交流。

4.3 社区居民问题

旅游发展,受影响最大的是当地居民。但现在白族三道茶的发展有完全与社区居民脱节的趋势,只有到专门的地点才能体验白族三道茶,这不利于三道茶的发展。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本地人只停留在知道“三道茶”这回事,更深的内容就不了解了。一部分从事茶艺类工作的居民或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从事旅游工作的居民还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白族三道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区参与环节存在缺陷,社区居民对白族三道茶保护和发展观念意识淡薄,对三道茶的认识参差不齐。

5 旅游发展背景下白族三道茶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白族三道茶在大理传统民俗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白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白族三道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5.1 加强保护管理

5.1.1 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截止2014年底,中央财政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共计35.14亿元。国家层面如此重视,当地政府也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只管申报,申报成功后就放任不管。三道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益性,应对其进行规范。其产业营运经费不能直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不能像现在这样完全交给景区景点管理,应该通过政府财政再分配获得,所得收入将用于三道茶的发展。

5.1.2 规范制度体系,严格执行

从2003年至今,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已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体系。大理相关部门应该进行整理学习,在国家大方针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体系,并严格执行,规范大理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详细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适合三道茶的规章制度、保护体系,依据这些体系建立由上至下的保护制度,保证三道茶的保护有法可依。

5.2 重视人才的保护和培养

首先是对白族三道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甄别和保护工作。要尽快寻找和甄别白族三道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对年轻的传承人应进一步培养。同时有效提高三道茶工作人员、表演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提升文化素养。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上岗,从严要求,提升三道茶的文化品位。

5.3 做好宣传保护工作

针对游客,宣传工作、相关书籍、期刊、门户网站都应该融入更多关于三道茶的信息,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浅层次介绍。除旅游化生存外,生活化生存也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在当地居民心目中扎根,容易提升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有利于非遗文化的更好传承,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年轻居民当中要做好宣传工作,改变年轻民众对白族三道茶的模糊认识,提升他们对三道茶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把握。

5.4 重视民间力量

游客到旅游目的地,接触最多的是当地居民,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流影响大于经营者和政府。应该积极发动社区居民,了解、学习本民族的文化,提升居民的意识,让他们正确认识旅游带来的各方面的改变,正确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当地居民,对民族的事物,本就有较深的认识和认同感,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培训,能促进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居民所能传达给游客的,也将更为全面,利于游客对三道茶、对白族民俗的了解,增强游客的体验性,促进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将促使当地居民对本民族的事物更为珍视。

5.5 利用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三道茶进行采集、整理、处理、存储,把信息汇聚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中,实现资源共享。并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丰富其形式,让其形象生动,例如,视频、动画等,更好地吸引各界人士都能通过非遗数据库较为全面、直观地了解到三道茶,使三道茶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平台,丰富网络信息,对居民进行定点宣传培训,更好地保证基层人们的参与。

5.6 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应该使三道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长远活下来,使之适应当代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三道茶的生存之道。

三道茶在开发早期,充分考虑烤、调、烹三大特点,采用南昭洞经音乐,把白族人民拜天、拜地、拜本主以及崇尚大自然的历史情结贯穿其中,文化内涵深厚。这样的创意对民俗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现有的三道茶产品应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比如,可开展以三道茶为主体的体验性旅游活动。如将三道茶与茶马古道、马帮相结合,举行马帮巡演、骑马、赛马大会、走茶马古道的体验性旅游活动。举办品茶评茶会、学习茶艺等互动项目。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理拥有众多茶园。可以让游客参观茶园生态风光,领略采茶乐趣。可结合下关沱茶,专门开放一两个制茶部门,让游客体验制茶过程、感受茶乡风土人情等,让游客对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6 结束语

随着各国文化意识的觉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领域的发展中,取得不小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这既是大理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挑战。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使用价值,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良好方式。但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其进行保护,也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不能墨守成规,最终只能使非遗走进博物馆,慢慢被大部分人遗忘。

参考文献

[1]覃业银,张红专.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4):6-7.

[2]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学术探索,2007,(1):140.

[3]赵寅松.白族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7-118.

[4]苏云慧.大理5项目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大理日报(汉),2013-12-20(A01).

[5]大理白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编写.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M].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出版社,68-69.

[6]罗乃炘.下关沱茶与滇西茶文化文选[M].昆明:云南名族出版社,2007:65.

[7]饶峻姝.略论大理白族地区的本主信仰[J].科技视界,2012,(6):33-34.

[8]文波,乐夫.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与前景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0,(3):61.

[9]杨远宏,张文.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初探[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2):13.

关于婚礼中“三道茶”的习俗 第2篇

“一道茶”又叫糖茶,实际上就是糖开水。贵宾驾到,不能怠慢,先将糖开水半杯献于客人,寓意是:甜心甜意。

“二道茶”就是绿茶,杯中茶水只能斟至七成。斟不足七成就是心意没尽到,斟得过多就是“茶满欺人”,喝起来不方便。这道茶寓意:回味无穷。

“三道菜”是“蛋茶”,与其说是“蛋茶”,倒不如说是“茶蛋”,这是主家为防止客人饥饿事先用茶叶、酱油、五香、八角等原料加水煮制而成的,这道茶寓意:实心实意。

吴兴三道茶 第3篇

位于太湖之滨的湖州是著名的茶乡,植茶、品茶之风盛行,有关茶的风俗也多姿多彩。茶圣陆羽因此钟情于这方物华天宝之地,在此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茶经》,使湖州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在湖州民间,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婚嫁喜事,或是贵客临门,热情好客的湖州人总是以风味独特的“三道茶”招待。

在著名的湖州吴兴“三道茶”中,第一道茶是用锅巴(又称风枵)制作的“甜茶”。制作甜茶时,要选用当年出产的新鲜糯米,先将米粒在水中浸泡,再淘洗干净,煮成洁白甜糯的糯米饭,把米饭烹煮成千稀适中,熟透后盛出,放入烧烫的铁锅中不断翻炒摊薄,炒成一锅薄片,待到饭片起薄,略带焦香,轻轻铲下薄如纸、白如霜的糯米锅巴,然后把锅巴掰成小块,放置碗中,加入适量的白糖,用沸水冲泡,就制成了一碗甜糯松脆的“甜茶”,这第一道茶,吴兴民间又称“风枵汤”或“镬粢汤”,寓意“甜甜蜜蜜”。

第二道茶,就是风行浙北地区的“熏豆茶”,在碗中只要加入少许绿茶,再加入熏豆、橙皮、紫苏或芝麻、丁香萝卜干,有的还加入淡盐渍过的姜片、桂花,山里出产的扁尖及香豆腐干等,当各色佐料和少许绿茶经沸水冲泡后,在茶碗中若沉若浮,五颜六色,交相辉映,十分诱人。这就是色香味俱全的“成茶”了。清香鲜醇,回味长久,“成茶”喝完,宾客要入乡随俗,即将茶中佐料一并吃下,这“成茶”是奉客,寓意“和和美美”。

第三道茶,称为“清茶”,才算是真正的“喝茶”。顾名思义是用纯粹的茶叶沏成,沏“清茶”时,一般都选用湖州名茶,如温山御荈、三癸雨芽、莫干黄芽、菰城旗枪、安吉白片、顾渚紫笋等优质茶叶冲泡。清茶入口,香味宜人,寓意“四季常青”。

妙西是吴兴的重要产茶区,自古以来就流行着“三道茶”的风俗,这里也是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所在。陆羽隐居妙西杼山时,就和妙喜寺住持诗僧皎然品茗赋诗,妙喜寺是陆羽到湖州后最早寓居的地方,寺前有黄浦桥、黄浦涧和黄浦亭。寺中有招隐院,寺周围茂林修竹,野花茶丛,环境幽雅,景色秀丽。大历七年(772年),大书法家、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邀请陆羽、皎然等十九位名士修撰《韵海镜源》,癸丑(773年)十月在寺东南建亭,颜真卿书《杼山妙喜寺碑铭》,“陆处士羽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日癸亥建,因名之日三癸亭”。今天,妙西的“三癸雨芽”名茶就是以颜真卿为陆羽建的“三癸亭”命名的,“三癸雨芽”这种茶产于杼山西南的妙西石山村茶场,条紧苗秀,色泽翠绿露毫,板栗香型,味浓鲜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黄绿,匀净成朵。由于悠久浓厚的植茶品茶之风,妙西民间很早就有头茶采摘炒制成后斗茶的习俗。这时四村八邻乡亲会聚一堂,摆开茶桌,配上茶具,以清澈的泉水冲泡,由乡亲品茗,以形制、口味、火候最佳者为胜。在这期间,他们也举行祭祀茶圣陆羽的仪式。在2008年5月27日举行的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陆羽茶文化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茶人拜谒了坐落于妙西的陆羽墓,举行了隆重的茶会。

陆羽隐居吴兴时,经常深入山区寺院,到过境内的卞山(温山)、西塞山、岘山、杼山和金盖山,温山在卞山法华寺后,陆羽在考察之后,引山谦之《吴兴记》记载“乌程(今吴兴)县西北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这是三国吴末帝孙皓创立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贡茶园。温山产茶区幽谷纵深,有大坞、二坞、石臼、杨家坞等,统称温山坞。坞深七华里,温山坞温泉四溢,冬季雪后,周围群山白雪皑皑,唯独坞中雾气弥漫,泉眼四周绿树成荫,形成倾洞无涯的山水风光。温山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历史名茶“温山御荈”,历史上“以茶代酒”的故事就和温山茶有关,另一位东晋时吴兴太守陆纳是以茶来接待卫将军谢安,这说明吴兴的茶俗源远流长。

历史上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和妙西杼山茶有着不解之缘,他就是有“茶仙”之称的“扬州八怪”中的著名画家汪士慎。汪士慎自称“饭可终日无,茗难一刻废”。他平常待客从不设酒,只是“清阴设茶宴”“煮茗当清尊”而已。在诗书画印四绝以外,汪士慎最精的恐怕就数辨泉品茗了。

汪士慎所品之茶甚多,大多是朋友们赠送的佳品,如樯峰上人经常赠饮的天目山茶、鲍西岗赠送的雁山芽茶等,还品饮龙井、武夷、霍山、杼山等地所产名茶,对茶的投入绝不亚于书画创作。有一次,他的朋友姚世钰(湖州人)带来一包妙西“杼山野茶”请汪士慎品鉴。他涤盏冲泡,品鉴之下,欣喜异常,认为这是饮过的茶中最具韵味的一种,一边品饮,一边吟出了“莫笑老来嗜更频,他生愿作杼山民”的诗句。

吴兴“三道茶”在民间婚礼“坐茶”中也有体现,如男女双方相互合意并经家长同意后,男方会向女家送上聘礼或聘金,这叫“求红”或“瑞安心盘”;而女家接受聘礼、聘金,就叫“受茶”。受茶后当天就要“回礼”,也就是在回礼中放上一小包茶叶,一小包白米,以茶代水,以米代土,预祝新娘日后到了男家会“服水土”,顺顺当当。在结婚当天,新郎和朋友一起先要敲锣打鼓到女家去接新娘,当迎亲队伍到女家落座后,必定要“坐茶”。大家围坐在桌旁,桌上放满了糖果、香烟,还有茶点。女家帮忙的人还会送上“三道茶”,丈人、姑父、娘舅会热情招待,大家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每到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来临,或者是家有结婚、生子、建房、做寿等喜庆之事时,吴兴普遍流行“三道茶”的习俗。即使是在遍布水乡的茶馆中,也常能窥其一斑。吴兴的茶馆,民国时期县城内有60多家,其中府庙的金贵园、启园、顺元楼,仪凤桥两端的朝阳楼、观凤楼、日日升、一乐天,南门的同春楼、清河楼,北门的岳阳楼、复兴楼、九江楼,还有天韵楼、青莲阁、四肘得意楼、状元楼等。目前,吴兴的茶馆有三四百家,茶馆业更见兴旺,佐以各式茶点,在“三道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

吴兴区和妙西镇目前把“吴兴三道茶”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点保护和传承,成立了“吴兴三道茶”整理传承小组,专访民间传承人,把“吴兴三道茶”的整个过程通过图像记录下来,对每一个细节全程记录,同时,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在展示“吴兴三道茶”的同时,体现深厚的茶文化。因为茶圣陆羽大半生生活在吴兴和妙西,并终老于此,他们特别在“吴兴三道茶”中注意体现陆羽在茶道中的文化价值。作为当地民间家喻户晓的茶俗,“吴兴三道茶”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妙西准备在每年的清明、陆羽生日和重阳等节日中举办“三道茶会”,使之成为妙西的重要节庆活动,充分显示妙西“东方佛国,茶经故里”的文化特色。

我与外教同成长的三道茶 第4篇

如果有一天在人生路口上遇到彷徨的我,别拉着我去寻找花季的轨迹,只需沿着步步走来的脚印,默默地给我勇气,让我勇敢地穿越花季,洞悉脚印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果有一天在人生路上偶遇长途跋涉的我,别忘了我曾品味过一壶醇香的佳茶,让我品味了三种特殊的味道。地上有我的脚印,我确实已走过,这种有形的脚印是一种无形的资产,空中没有鸟儿的翅膀,但我已飞过,这种有形的脚印亦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风唆使落叶漫天起舞,兜转于蹁跹百叶之中的,是初一刚接触外教的我。我的心中充满了惆怅和伤感,好似南国多雨的天气。当时英语口语一塌糊涂的我无助极了,我的生命似乎被凉凉的秋意包裹着。紧蹙的眉头封锁了我心灵的窗口,空荡荡的思绪和荒芜的沙漠……外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她每天都是一副满带慈祥微笑而又好似历经沧桑的面孔。就这样,在枫叶教了十几年,日复一日,从未厌倦。

记得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季节,她艰难地挪动着自己那丰满的身体,脚底一滑,重重地倒在了地上,还未等他人伸出手时,她自己已用尽全身力气,眉头一皱,慢慢爬起。那时,仅仅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就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第一次发现了中国人与外国人截然不同的两面。时间的链,串起记忆,已成完璧。刚开始英语“超级烂”,自己本想这个外教肯定和中国教师差不多,说不准只教学习好的同学,像我这种语言都沟通不好的同学估计连话都不会和我说。没想到,她每天都会叫我回答问题,并且仔细地给我讲那些我难以理解的题目,有时,还会坐在我身旁简单聊几句,纠正我的音调等,所以每节课我都在不断提升。慢慢地,我变得不再自卑。

当我不会做题时,是她教会了我一种英语阅读的方法;当我听不懂时,是她耐心地用英文慢慢解释;当我自卑时,是她的热情让我一步步得到今日的自信。她,就是我初中第一位不同寻常的外教——来自纽约的格罗利亚女士。

她的教学应了一句中国的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她已不在此处教学。碎叶吹花凝紫霞,绮梦月升我心房。格罗利亚女士,我尊敬的外教,你就这么毅然地走了,带着梦想去寻找那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了,而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片遐想与思念。唉,也许,是我太羡慕三毛的浪漫了,也想体验一下学习上的“撒哈拉”的情趣,而我却没看到昔日充满欢乐的圣诞晚会,那隐藏在潇洒背后的辛酸与沟通障碍上的无奈。

快乐

初二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英语水平在日益提高,学校开展了一门加方(编者注:加拿大方面)科学课,而担任本科的外教是一位阳光又帅气的小伙子,他叫保罗。兴奋之余,“杯具”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学科是加方课程,笔记多,需要大量的词汇积累。啊!完了,估计得赶夜车背单词喽!嘿嘿,既已加冠,开始拼了。

保罗先生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方法,他会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还经常带领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他非常幽默,尤其是他那丰富的肢体语言时常让人捧腹一笑。课堂上,他常用总结、绘图记忆等方式让我们牢记知识,讲课之余,他还会带我们做游戏。一次,下课铃声打响了,我们正准备起身,结果一句可恶的声音传来:“Go on!”我们用惊奇与诧异的目光相互对视,再转头定神一看,保罗先生龙飞凤舞地写了一行字:“Tbday is Aprn fool’s day!”我们恍然大悟。保罗先生却坏笑了一声,只听我们一个个张大嘴巴发出尖叫。嗬,多么幽默的保罗先生呀。我想这种寓教于乐的娱乐教学法应该推向全国各地,让我们能在玩中学,学中乐,非常轻松就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回味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成长是一种蜕变,三年与外教的学习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大大的句号。而这三年的中西合璧教育,让我在思想的海滩上,挖掘出了色彩斑斓的贝壳。花,绽放了春的眷恋;雨,低落了夏的情愫;雁,归去了秋的苍茫;雪,清净了冬的荒凉……年年岁岁,暮暮朝朝,翘首相望,从格罗利亚女士到保罗先生,直至如今的葛列格先生的教导,一切恍然如梦。虽然苦,可苦涩之后,是唇齿间的留香;虽然累,但辛劳之后,是人生的财富。

“问世间财富为何物?”从来就没有过定论。或许财富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财富的内涵才重要。兴趣是我们的原动力,而三年来在外教的帮助下,我体会最最深刻的是追求的过程和无私的奉献。我与外教共品的三道茶,将是我无数个脚印后所奠定的所有财富。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