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耗材范文(精选5篇)
一次性耗材 第1篇
·一次性血氧探头:高精度、高性能、多兼容。
·一次性心电电缆:安全舒适、电气性能、适用简易。
·一次性血压袖套:轻便、舒适、不含乳胶。
放射科一次性耗材管理制度 第2篇
1、放射科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必须在医疗器械科有备案,并且是省网统一招标的中标或经我院器械科审计,主管院领导批准采购的产品。
2、放射科使用的一次性耗材由专人管理,入库时检查产品包装有无破损,以及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设专本、专人、专柜、加锁保存,做到帐物相符,并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3、一次性耗材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主任每月检查一次,并有记录。耗材使用前,使用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品名及有效期。
4、一次性耗材不得复使用,当日使用的一次性医疗材料按规定给于分别毁型,将毁型后的物品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送至医院指定地点销毁。针头及利器放入利器盒。一次性介入耗材填写毁形登记表。
5、发现不合格产品或产品出现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器械科,由器械科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及时召回。
6、植入性医用植入性耗材使用后手术医生必须完整填写使用登记单,贴好产品条形码,登记单一式三份,病历中保存一份,器械科,供货商各保存一份,做到有据可查。
一次性耗材 第3篇
欧美医疗保健护理 (Health Care) 的行业背景
在欧美地区, 由于医用一次性耗材原材料成本较高, 且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因此各大公司承担着巨大的原料、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压力。为了打破零和竞争的僵局,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正和竞争 (Positive-Sum Competition) 的方式, 各医疗器械制造商应该通过加强对流程和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使得成本不断下降, 并逐渐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医疗保健护理行业的良性竞争。作为正和竞争的具体措施之一, 欧美医疗器械制造商将越来越多地产品外包到低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亚洲。
中国医用一次性耗材行业简介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医用一次性耗材的质优价廉, 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 国外客户不断增加, 出口额持续增长。同时, 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 以外包形式来华加工生产活跃, 推动了一次性耗材产业的繁荣发展。
据海关统计, 2009年1~8月, 我国医用一次性耗材累计出口额为12.34亿美元, 占医疗保健类商品出口的比重为6.02%, 与去年同期11.73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 增长了5.18%。按地区分, 亚洲、欧洲、拉美是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的主要市场, 共占据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额的八成以上, 且保持增长势头。按国别统计, 美国、日本和德国仍是我国一次性耗材的三大出口国, 共占据我国一次性耗材出口的四成左右, 出口同比呈稳定增长态势。
综合以上两个主要的原因, 中国成为了国际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产品外包首选地。
外包生产的管理模式
目前, 欧美的众多医疗器械制造商在中国从事的医用一次性耗材的外包业务, 以下面两种较为典型:
模式一 (协约制造商负责型) :
医疗器械制造商根据市场要求向合格的协约制造商提出需要采购的产品要求和数量;
协约制造商提供符合要求的样品, 医疗器械商评估产品规范及样品;
协约制造商按照产品的标准采购原料, 并加工成最终产品;
协约制造商向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交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并将产品发运到指定的地址。
特点:
医疗器械制造商可以根据客户的产品要求, 提供灵活、快速的服务响应;
协约制造商了解产品特性以及制造工艺, 有能力负责整个产品的研发, 为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医疗器械制造商不需要拥有专门的产品研发、甚至供应链管理职能。
模式二 (医疗器械制造商负责型) :
医疗器械制造商向合格的协约制造商提供产品规范和样品, 并按照市场需求向协约制造商下达订单;
协约制造商按照产品的标准采购原料, 并加工成最终产品;
医疗器械制造商抽样检验并签署放行报告, 协约制造商将产品发运到指定的地址。
特点:
医疗器械制造商能够掌控产品的品质, 使得任何一家协约制造商生产的产品都具有同等的质量水平;
医疗器械制造商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完整的医疗解决方案;
医疗器械制造商能够整合市场需求, 打造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供应链。
小节
针对医用一次性耗材的外包生产, 医疗器械制造商应根据产品制造的风险, 以及自身需要的掌控程度, 来决定采用什么形式的管理模式。通常, 对于风险较低的产品, 医疗器械制造商选择模式一;而风险较高的产品, 则选择模式二。外包管理方式的正确选择, 将帮助医疗器械制造商整合产品供应链, 提升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 Elizabeth Olmsted Teisberg.Redefining Competition in Health Car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4, 6 (65~76)
一次性耗材 第4篇
为保证医疗安全,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做如下规定 一、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
1、对医用耗材实行领用总量控制,实行按需领用。在药剂科材料仓库的领用量最多不超过15日的使用量,在供应室的领用量最多不超过7日的使用量,以便于医院核算的准确性。医技、临床科室对近期使用量大的物资实行预先申报制度,说明原因。对所有医用材料出现异常领用量时,有关职能部门将实施追踪审核。
2、各科室领用人应科学领取医用耗材,实行科室负责制,避免医用材料的积压、浪费、流失。
3、各类医用耗材由药剂科、供应室统一调配,原则上近有效期者先用。在新品种进入院时,对已有类似库存的物资,申购科室应负责使用或协助处理。
4、医院供应的材料、医用耗材严禁挪到院外使用,如院外会诊需要外带可向药剂科门诊药房以处方形式购买。
5、严禁各科室、部门将未经报批手续的医用耗材进入我院临床使用。同时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名义向患者、患者家属介绍购买非我院供应的医用耗材,患者自购的耗材也不得应用于临床诊疗。
6、开展新项目所邀请外院专家随带的医用耗材,需事先提供完整的证件、报价等交药剂科审核、议价后报请院领导批准方能使用,同时所用的医用耗材的功用、品质、价格应事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
7、所有医用耗材、低值器械不得由供应商直接送入科室。对于植入性的耗材要严把发放验收关,实行由药剂科、手术室、手术医师逐级核对检验。植入性的耗材各供应商必须事先交付药剂科材料仓库,药剂科安排人送交科室指定专人签字接收,做好详细使用记录、存档、造册,以便达到随时可追溯的目的。
8、依据供应的医用耗材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任何人均应无条件地使用,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上报药剂科或有关职能部门,按有关程序办理。
9、属临床试用、验证的医用耗材应按新增的医用耗材方式填报申请,经药剂科审核批复后试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试用报告,而后确系疗效良好又为临床所必须,按新增医用耗材处理。二、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
1、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根据不同的材料按照相应的使用规程、规范、操作标准及使用对象进行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医疗技术的准入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2、医师和护士在使用一次性医用耗材时应掌握其使用的方法,对象,注意事项,遵守相应的规定。
3、需要与患者知情的应与患者进行沟通,签订知情同意书(如贵重耗材,介入等)。需要科主任或医院审批的耗材按照流程进行审批使用。
4、操作使用前要严格的检查:医师对置入,介入类、各种医用包、导管等材料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没有质量问题方可使用。护士对自己使用的医用耗材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如包装有效期、密封性。如穿刺针有无锈斑、污渍,输液(血)器、注射器内有无杂质和污渍,衔接部有无漏气现象。凡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停止使用。
5、使用中,医师、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配合医院职能科室进行调查。
6、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材料或物品,必须在科室完成初步毁形消毒处理后,方可等待回收。
一次性耗材 第5篇
1 品管圈活动概况
1.1 品管圈的成立
成立“非常完美”品管圈, 寓意呼吸内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坚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宗旨, 力求完美, 达到让患者真正满意。
1.2 人员组成
由1名辅导员、一名圈长及数名圈员组成, 圈长负责圈活动的策划组织领导工作, 圈员负责各项步骤的具体实施。
1.3 活动程序
根据品管圈活动十三步法制定活动计划、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主题、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查找真因、制定目标、提出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活动检讨与改进、发表成果。
2 方法
2.1 主题确定
开展品管圈活动, 运用头脑风暴法, 圈员针对本科室现存的问题, 提出9个待选主题进行讨论, 投票, 最后选定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降低一次性特殊耗材费用收取的缺陷率, 立即开展品管圈活动
2.2 现状调查
根据我科目前一次性耗材费用管理现存问题, 制定调查表, 包括调查项目即静脉留置针、一次性鼻氧装置、血气针等一次性耗材, 调查2013年6月15日~2013年7月15日一次性特殊耗材管理登记的1440次中, 缺陷数为142次, 缺陷率为9.8%。
2.3 原因分析
用品管圈方法中的特性要因分析图、因果关联图及冰山图分析导致一次性耗材登记缺陷原因为:护士少记、漏记、多记;一次性耗材管理不规范;医嘱绑定耗材费用不规范。根据调查表统计结果, 通过柏拉图, 80/20原则找出主要影响一次性耗材费用管理不规范的原因。
2.4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100%, 得出缺陷率应从9.8%降至4.8%。
2.5提出对策及对策实施
根据5W1H原则, 将关联图中所有原因罗列出来, 圈员对其可行性, 经济型, 效益性进行1-3-5法打分, 找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点:护士登记一次性耗材意识不强, 一次性耗材未统一管理, 医生护士对电子医嘱费用绑定流程不熟悉三个问题为需要理解解决的问题。针对这3个问题点逐个设计PDCA计划进行对策实施。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有形成果
统计2013年8月8日~2013年9月7日呼吸内科一次性耗材管理缺陷情况, 调查次数1440次, 差错次数64次, 缺陷率为4.4%。与改善前的9.8%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 无形成果
通过本圈圈员设计的评估表自评, 从解决问题的能力、头脑风暴法、品管手法、荣誉感、积极性、团队协作力、责任心7个方面自我评价, 得到了显著的无形成果。
5 检讨与改进
5.1 规范耗材管理, 节约成本, 优化管理制度
针对一次性耗材管理, 尤其是特殊耗材管理不善, 登记机制不合理, 电子医嘱绑定费用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品管圈活动, 圈员集思广益, 设计了合理的特殊耗材登记表, 并且医护合作, 与信息科沟通, 制定了合理的电子医嘱费用捆绑包, 减少了漏记、多记、少记一次性耗材的现象, 提高了护士登记耗材的意识, 也优化了流程保证了计费安全, 维护了科室的利益, 并且设计的登记表在全院得到推广。
5.2 促进了标准化的建立
制定了电子医嘱绑定费用流程, 并将其纳入医生护士各班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中, 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规则, 科主任及护士长以此为依据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检查、监督、评价, 通过流程标准化而达到巩固成果和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5.3 提高护士团队精神及医护和谐沟通
开展品管圈活动, 头脑风暴法的运用, 极大的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 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 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更发动了集体的智慧, , 发扬了团队精神, 提升了大家对工作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品管手法的熟练运用, 让圈员们学会在工作遇到瓶颈时, 利用科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提高了大家的科研思维能力。
通过品管圈活动, 加强了科室的耗材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保证了护理安全, 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同时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和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执行力。这样一个科学的、自下而上的、集思广益的管理模式,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及推广, 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