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精选14篇)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 第1篇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
1、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2、莲子已成荷叶老。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3、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戴敏《初夏游张园》
4、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6、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7、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0、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11、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12、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杜甫《夏夜叹》
13、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14、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15、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6、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17、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18、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19、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20、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21、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2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3、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24、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25、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26、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李白《折荷有赠》
27、娇痴不怕人猜。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28、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29、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30、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3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3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3、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34、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35、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6、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3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38、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39、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40、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2、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43、却是池荷跳雨。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44、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45、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陆游《幽居初夏》
4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48、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4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0、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51、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52、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53、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4、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杜甫《夏夜叹》
55、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李商隐《赠荷花》
56、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57、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58、一片笙歌醉里归。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5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6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 第2篇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葛立方《卜算子赏荷以莲叶劝酒作》
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鹏《山中四咏》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张炎《疏影咏荷叶》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 第3篇
“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 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品德的教养, 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 “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确切地说,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 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又有若干引申义。其一, 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 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 与“质”、“实”对称。“化”, 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学的一类, 是各种体裁的诗的统称。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富于想象, 语言精炼而形象, 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根据作品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是否直接抒写作者的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根据作品在语言上有无格律, 诗歌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类。词是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 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 有比较固定的样式, 即词牌名。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是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1. 积累经典文化是提升民族素养的必然选择。经典文化积累在世界各地被高度关注, 发达国家都把经典积累当作个人修养、满足振兴的一项工程来抓。经典文化的积累一直以来就被作为汉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 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 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 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中, 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 诗词浩如烟海, 风格异彩纷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的古诗词作品, 是文学的极品, 是文学之上乘, 让学生学习古诗词, 不仅能够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培养语感能力, 历练想象思维, 而且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人格, 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 教育界对此高度重视。
2. 积累经典文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 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 还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建设书香社会, 积累经典文化, 有利于扫涤社会上的浮躁之气, 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的精华, 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 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 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带来新的挑战。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提高文化品位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文化作为软实力, 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 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 不仅反映出社会的精神面貌, 也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实现中国梦, 需要公民素质的极大提高, 公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阅读的普及、书香社会的建设。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要“运用”, 首先就要学习与积累, 没有积累, 就没有运用可言。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她语言凝练, 意蕴丰厚, 五彩斑斓, 美不胜收。她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在小学生人格的塑造、语言的感悟、想象力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丰富, 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积累和感悟古诗词, 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提高文化品位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与形容词相关的经典句型荟萃 第4篇
No.1It's+形容词+that从句
[要点小结]在该句型中,让是形式主语,that从句才是真正的主语。that从句通常位于句子的末尾。适用于该句型的形容词有:wrong,important,necessary,true,funny,clear,lucky,sad等。
[金牌例句]It’s strange that they set the thief free last night
很惊讶,他们昨晚竟将那个小偷放了。
It’strue that Class Three won the football match last week.
三班上周真的赢了那场足球赛。
No.2It's+形容词+动词不定式
[要点小结]在该句型中,it也是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应是动词不定式。当然,动词不定式也可以直接位于句首来担任句子的主语,但在现代英语中,这种结构用得不多。
[金牌例句]It’s import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now.
如今,学好英语很重要。
[相关链接]该句型也适用于动词take(花费)。例如:
It tkesus about twenty minutes to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
每天早晨读英语大约花费我们二十分钟。(动词不定式是该句的真正主语,it只是形式主语)
No.3It's+形容词+for sb./sth.+动词不定式
[要点小结]通常情况下,用作主语的动词不定式结构的逻辑主语通常可以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看出。 但在该结构中,动词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就是for后面的人或物。for sb./sth.to do sth.常被称作动词不定式复合结构。一般说来,be后面接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如easy,difficult,important等)时,常用介词for;此时,形容词是针对不定式的。
[金牌例句]It’s necessary for us to keep healthy.
保持健康对我们是很有必要的。
It’s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team spirit.
学习团队精神对你们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链接]如果be后面接指人的性情或特征的形容词(如clever,kind,foolish等),并且是针对动词不定式的逻辑主语的,要用介词of。例如:
It’s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你帮助我真是太友好了。
[友情提醒]of和for都是介词,如后接代词作宾语,要用代词宾格。试体会:
我们在足球赛前或比赛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误] It's necessary for we to 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both before andduring the football match.
[正]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both before andduring the football match.
1. It's necessary that you train yourself before the match. (同义句)
It's necessary____you____ ____yourself before the match.
2. It's important and helpful____
A. kind B. tokind C. bekind D. tobekind
3. It's not difficult for us____Chinese well.
A. to learn B. learning C. learned D. learn
4. It's better____on rainy days.
A. stay at home B. to stay at home C. staying at home D. stays at home
5. Is it impossible____him____the problem?
A. of; solve B. for; solve C. of; to solve D. for; to solve
Keys: 1. for ; to train 2. D 3. A 4. B 5. D
经典形容夏天的句子 第5篇
2022年经典形容夏天的句子9句
1、夏天的葡萄树叶子更加茂盛了,果子有一点泛黄个头也大多了,摘一个放进嘴里那苦味几乎没有了只有浓浓的酸味儿!
2、夏天是个变化多端、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季节,它一直都在上演着振奋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人生之中也有同样的夏天,现在的我们正处于这样的夏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要珍惜当夏时节,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变地更加绚丽,去迎接丰硕的`人生秋天。
3、啊!我明白了!夏天是五颜六色的,就像小雨后的彩虹!
4、夏天,荷花开放了。它们在争芳斗艳,展示着自己的优美身姿。它们色彩缤纷;白的如雪黄的如金,粉红的如就像小姑娘脸上涂的那淡淡的胭脂。真是美不胜收呀!它们有的挺起摇杆像是守卫的士兵一样;的弯着腰,像个六十岁老人的驼背。微风一吹,荷花们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它们微笑着,像是在欢迎夏天的到来。
5、夏天的中午,人们都在大树下乘凉,小狈伸出了长长的舌头,树上的知了在拼命地歌唱,它们好像也在说:“好热的天啊!”女孩们穿着花裙子,蹦蹦跳跳的,像花蝴蝶一样漂亮。
6、心境需要静:凡是莫强求,凡是莫生气,凡是莫苦恼;心惊不得志,心慌不得宁,心急不得善;炎炎夏日之际,为您带来一个“静”字,祝您夏日过的舒心,日子过的开心,生活过的安心!
7、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
8、夏天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溪静静地流,小鱼儿高兴的摇头摆尾,小路旁,一朵朵野花真好看。
经典形容夏天的句子 第6篇
1、转眼间春姑娘告别了我们,夏天迈着那个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展现着夏日的美丽。让我们走进夏天,走进这一美丽、缤纷的季节。
2、炎热的夏天,太阳那耀眼的光芒,使田野里的麦苗长得更加壮实了,蜜蜂和蝴蝶你追我赶,更加地忙碌了!夏天那闪烁的光亮,使大树的身影越来越长,你总是能看见大树底下聚集着很多乘凉的人们,大树也使出浑身的解数,摇摆着笨拙的舞姿,希望能带给人们一丝丝的清凉
3、绿树浓荫街上的柳树像得了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地上的土块被晒得滚烫滚烫的,几只黑褐色的大肚蟋蟀,安着弹簧似的蹦来蹦去。
4、微风轻轻的来,酷热悄悄的走,编写默默的短信,寄来深深的问候。风雨的清凉,我用真情为你储藏;盛夏的骄阳,我用树荫为你遮挡;思念的流淌,我用祝福为你送上。愿夏天幸福安康!
5、盛夏时节,大合欢树的叶子开始变得繁茂了,比春天密得多了,也绿得多了。到了6月,大合欢树上开出了许多粉红色的小绒花,就像一个个粉红色的小绒球点缀在绿叶丛中,使大合欢树显得美丽年轻起来。一阵清风吹过,那粉红色的小绒花像一个个小降落伞似的从树上飘飞下来。
6、早上起来,就可以看到万里晴空,初升的太阳就像酒后的笑脸――红彤彤的.,阳光照射到身上暖烘烘的。阳光下的世界显得格外明亮,有时候你会觉得万物似乎镶上了金边。小鸟们再也不像以往那样贪睡,早早地起来了。它们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俩俩地在绿树的枝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有时像在讨论着觅食的,有时则像是在向夏天的早晨献上一曲大合唱。
7、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大地冒着热气,湖水热得烫手,蜻蜓低低地飞在湖面上打转,这是它在向鱼儿报信:好消息――就要下雨了!
8、夏季喝水有技巧,科学饮水不能少:大口牛饮绝不要,小口慢酌最重要;果汁含有防腐剂,常温白水助健康;桶装饮水要注意,尽快喝完防中毒。祝你健康!
9、野草铺就的小径,伴着大雁的婉鸣,曲曲弯弯的小路,带我走向你的地方。无尽的小路,微风细雨里抖动着我湿淋淋的发颤的伤感。不管雾多浓,都阻止不了我对你绵绵无绝的怀念。风儿噙着路旁小草,吹着你最爱听的小调;鸟儿踏着树枝,唱着你最喜欢的歌谣
10、春末夏初 时值盛夏 正值盛夏 夏阳酷暑 骄阳似火 正值炎夏 正值盛暑 盛夏时节 盛夏之季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句 第7篇
2.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3. 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薛昂夫《西湖杂咏夏》
4.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5.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6.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7.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8.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9.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10.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11.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2.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13.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李白《折荷有赠》
14.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15.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 形容打雪仗诗句
★ 形容夏天的句子经典
★ 形容夏天的词语
★ 描写夏天得有哪些诗句
★ 五字夏天诗句有哪些
★ 描写夏天的诗句参考
★ 夏天太阳的诗句
★ 与夏天的经典诗句
★ 赞美夏天的诗句
当口语交际遇见经典诗词 第8篇
那么, 如何在口语交际课堂中有机地融入经典诗词, 并使之成为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一条捷径呢?教师可以从说和演两方面进行准备。
一、说经典, 古今收于囊中
“说经典”, 是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类经典语言材料, 让学生在情境中, 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经典语言, 以达到丰富学生语言储备, 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提升口语运用品味的目的。
1. 说诗词故事
古代诗歌抒情言志, 一首诗歌往往就有一个故事。而故事又恰恰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所在。如《赠汪伦》一诗中李白与好友汪伦之间那“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的趣闻在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更增添了几分情趣。曹植《七步诗》中煮豆燃萁兄弟相煎之难堪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因此, 创设诗词故事会, 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收集, 充分准备, 课堂上尽情讲述, 不仅使课堂情趣盎然, 也让学生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充实了语言储备, 锻炼了口语能力。
2. 说写作佳话
说诗歌写作佳话, 既能使学生对诗人油然起敬, 激发起诵读古代诗歌的强烈兴趣, 又能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贾岛对“推”与“敲”的最终定夺;王安石“到”“过”“入”“满”“绿”的反复修改, 都是课堂中极好的训练材料。
二、演经典, 练就不俗谈吐
如果说, “说经典”重在充盈学生的经典语言储备, 是“厚积”的过程, 那么, “演经典”则是重在激活学生内在经典语言, 练就学生不俗谈吐, 是“薄发”的过程。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演片段:
(教师出示课件, 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浩荡的江水, 孤帆渐行渐远, 即将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
旁白:此刻,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 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别了, 你们不能再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不能再在一起痛饮美酒、畅叙友情了。你久久地伫立在江边, 遥望那一叶孤帆, 不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吗?
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可感可触的具体情境, 学生在表演时便会将诗人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 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会诗人的情感, 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所以, 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 讲述的是自己的心声。诗歌的语言也就自然而然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除了独幕剧外, 有的古诗词情节丰富, 适合于多幕剧表演。如《木兰诗》, 可以根据诗篇内容编排成四幕剧替父从军、征战杀敌、领赏请归、木兰还乡。学生在表演中尽情地挥洒智慧, 尽情地畅说经典, 以演促说, 演和说相辅相成, 真正成为舞台的主人。
诵读诗词传承经典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 古诗词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30-02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纯,简单。与之相对的,我国的古诗词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之处,不仅蕴含深刻的内涵,意境也相当高远,不仅有对当代民生的思考,也有对后代美好江山的设想。不仅有豪情壮志,也有悲思无法释怀的感叹,拥有大量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从小阅读优秀古诗词的好习惯,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一、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
(一)语言精炼,情感丰富
学生最初能感受的古诗词的语言美在于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诵咀嚼古诗词。这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韵律,平仄声。之后就是五言七律等。正是因为古代诗词家的重视,如今我们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即使不用唱歌的方式,单就朗读也能够很顺畅,郎朗上口,感受到音乐感和节奏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朗诵古诗词的这一步骤,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古诗词拥有另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炼,直击要害,同时又能让读者产生想象。例如:王安石的《破船瓜洲》中,描写所处环境的美好,春风又绿江南一句话,就表达的淋漓尽致,整首诗用一个“绿”字,就将祖国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表达的透彻。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和之前美丽的大好河山相对应,自然的体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全片不过二十字,着眼于“绿”和“还”,生动形象的将景色的美好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体现出诗词的精炼特点。
(二)意境开阔,让人浮想联翩
评价一篇古诗词的优劣,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篇古诗词的意境。一篇古诗词,就算通体拙劣些,但意境到了,就能比全片华丽辞藻但没有意境的古诗词上一个台阶。意境有三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乃第一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乃第二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乃最高境界。学生能够领悟到诗词中高深的意境,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作者的角度去感悟诗词,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境界。
例如:在教学王勃的《滕王阁序》,只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将滕王阁所处的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一句话包含了五个层次的意境,不愧是千古绝句。本句首先是色彩美,晚霞余光,孤鹜深色羽毛,水天一色。其次是动态美,孤鹜在飞,云霞在落,只有天空凌然不动。秋水静静流淌,多么美好的画面。再者是虚实美,秋水依稀倒映出天空的美景,微风吹过,波光粼粼,虚虚实实。然后立体美,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最终是想象之美,在如此美妙的风景中,王勃的思绪又在何方呢?引导学生感受着层层深入的境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意思。
(三)情感丰富,引人入勝
文字生动鲜活的关键就在于注入了情感。通过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情感给读者,是我们创作诗歌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情感,只能是死板没有生气的文字,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给诗词注入了情感,就仿佛给木偶注入了灵魂,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感悟诗词的情感,可以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例如:《悯农》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耕种粮食的艰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是,要感激农民伯伯,要帮助他们一起耕种粮食。
这就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了偏差,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就是浅显不到位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问学生,为什么要描绘农民伯伯,学生们回答种田太辛苦。我接着问,农民伯伯辛苦种地是为了干嘛呢?学生们回答是为了给我们粮食吃。最后我问,那么我们有更好的方式维护他们的劳动吗?学生们得到最终的答案,要珍惜粮食。这首描绘农民的诗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感才得以流传,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准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情感,对诗歌有正确的认识。
二、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多背。能够流传下的诗词都是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学生在不断的背诵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民生的思考,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等,优秀的文化能够在大量的背诵中得到传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背诵古诗词。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早读课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经验,带领学生多次通读一篇文章,学生凭借良好的记忆力可以自然的将整篇文章背诵下来。因此,我们只需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通读,学生自然就能够将古诗词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烂熟于心的古诗文进行思考探索,做到真正的理解。唯有了解背上的古诗词,学生才能够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才能够有效的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让学生有效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教师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让学生通读烂熟于心是古诗词是最重要的手段。我们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理解,转化。传承中华文化,此路漫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形容夏天的经典优美句子摘抄 第10篇
2) 在夏日的早晨,我和我的伙伴们上了附近的山顶,刚刚登上山顶的我:就被一阵扑鼻的芳香所吸引。我仔细寻找芳香的来源,哦,是葵花。放眼望去看着葵花顶着一个个灿烂的笑脸,阳光柔和的抱住了它,我向夏日大声的说:“我爱夏日里的葵花,我更爱美丽的夏天。”
3) 那绿色让人看了神清气爽。一阵凉爽的风轻轻拂来,叶子“沙拉沙拉”地奏起了独特的乐曲,伴着小鸟兴奋而快乐的“叽啾”声,形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乐。
4) 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的季节,也是非常美丽的季节。我觉得夏季的美在于绿色,我最喜欢绿色。一到夏天,绿色无处不在。碧绿的小河,绿茵茵的草坪,嫩绿的杨柳,看起来真让人赏心悦目!
5) 夏日的晴空是明媚的,天是湛蓝深远的,太阳像火球般的烤着大地,阳光是那样强烈,天上地下处于一片耀眼的光明之中。阳光洒在荡漾的河面上,泛起万点金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小星,顽皮的向人们眨着眼睛。
6) 当树上的石榴绽开笑脸,蝉一声声鸣叫时,夏天,就这样来了。夏天就像一个年轻人,灼热的阳光是他灿烂的笑脸,葱茏的草木是他厚密的头发,速来忽去的骤雨是他的脾气。
7) 一场轰轰烈烈的“演奏”结束了,鸟云散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树木上的叶子比以前更加翠绿了,青山比以前更青了,远看青山中间还有一条一条白色的带子,那是雷雨创造的瀑布。街巷里的空气也更加清新了,就像过滤过一样。这时,天边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
8) 夏天是美丽的。墙上爬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边长满了野花,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粉色,有的是蓝色,还有的是黄色。它们五颜六色,形态各异。一阵风吹来,还会有淡淡的清香呢!
9) 初夏,石榴花渐渐开放了,绿叶衬红花,美丽极了。远望,它像一片烘烘燃烧的烈火,又像黄昏升起的红艳艳的晚霞。
10) 夏日的天空变幻莫测,时而多云,时而云层低矮,仿佛是催人行动的命令;时而阳光直射。
11) 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12) 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13) 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14) 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色而变成枯黄,使一片原野顿换了一副面目。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告诉我们“春已归去”而是初夏四月的季节了。
15) 万物葱绿的春天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月日到了,太阳直射立于北回归线,夏天这个流火的季节又来到了。
16) 夕阳的光辉笼罩细纱,阵阵和风带着花香向你扑来,送给你一分惬意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这间简朴而舒适的客厅。
17) 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
18) 雨过天晴,一条彩虹出现在碧蓝的天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一层层重迭着,相映生辉,它像一座金桥,横卧天空,气势雄伟,光彩夺目。
19) 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20) 初夏的树液,在我们周围各处,在野草和药草,在矮灌木和高树里正在看不出的流动。树液经过环绕叶和茎的几万英里微细通道。我们在想像中竭力摹想这一切会造成多么烟波浩渺的一片大湖,多么江流滔滔的一条大江。
形容树木的经典诗词 第11篇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须臾:一会儿。争:怎。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柳色看犹浅,泉声觉渐多
唐张籍《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柳丝袅袅风缲探出,草缕茸茸雨剪齐
袅袅:纤长柔弱的样子。缲:抽茧出丝。草缕:如线的嫩草。茸茸:柔软细密的样子。
唐白居易《天津桥》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鸭绿:指春季溪水的颜色。粼粼:清澈的样于。鹅黄:淡黄色,指嫩绿的柳条。袅袅:随风摇曳的样子。前句说绿水在春风中泛起微波;后句说嫩柳在春日中轻摇。
宋王安石《南浦》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燃:形容极红。
宋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烟弄柳条
宋吴亿《南乡子》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他日:过去。差池:参差不齐。差池春燕影:谓燕子往来交飞于春柳之间。憔悴晚烟痕:谓柳条枯槁,在暮霭中显得凄凉。两句写秋柳已失去春天时那种盎然的生机。
清王士祯《秋柳》
橘逾淮而北为枳
淮:淮河。逾:越过。枳:亦称“枸橘”,果实肉少而味酸。
《周礼冬官考工记》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北地无
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
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霜风:秋风。
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两句形容柏树之粗壮高大。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高超出群的样子。冥冥:深远的样于。烈风:大风。
唐 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文章:树木上的纹路。
唐杜甫《古柏行》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岁老:年代久长。弥:更加。阳骄:太阳暴晒。阴:枝叶繁茂。
宋王安石《孤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相对:两棵桧树相对。敢:不敢。未要奇:不标新立异。九泉: 指地下。蛰龙:潜伏着的龙。
宋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沃若:润泽的样子。
《诗经卫风氓》
燕草如碧丝,泰桑低绿技
唐李白《春思》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绿筱:嫩绿的小竹。媚:妍美动人。清涟:水清澈而有波纹。意谓白云环绕着远处隐僻的山石,绿竹在清澈的水边妩媚动人。
形容女子的经典诗词 第12篇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1.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25.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2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37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38.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3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47.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 第13篇
选好“经典园诗词”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事, 选取的诗词既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又要激发学生持续增长的学习热情。所以笔者和班里的诗词学习骨干选取适合本年级的诗词布置在经典园中, 并且能够保持一周一换的频率。每周根据排定的主题选取不同类别的一组诗词。
这些一期期围绕主题的一组组诗词的出现, 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班级骨干分子的引领, 学生开始去遨游中华经典诗词的海洋, 同时经典园里作品也引导学生去模仿收集诗词, 达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功效, 也以最快的速度丰富了班级经典园诗词作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经典诗词的幸福感, 还相继出现了一些诗词的研究小组。
二、怀“经”回家
让每个学生能够每天怀着经典诗词回家, 这是我们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目标追求。我们贯彻学校创建市绿色学校理念之一“活绿时间”, 让全体学生在有意无意的休息时间里受到经典诗词的浸润。我们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 要学生回家时, 都要在诗词经典园前看一两分钟, 读一读或者背一背诗词, 让每个学生怀着经典的诗词回家。根据本班好多学生每天上放学是坐公交车的, 所以, 我们发动班里的学生制作了经典诗词卡片, 以备学生在上放时的公交车上进行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天天与祖国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相伴、相走、同眠。
在这个怀经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把这个教育的触角伸向了学生的上放学之路, 学生可以在车上自读, 也可向车友一路宣读并评点, 带动了其他班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同时这个学习也伸向了家庭, 孩子能够带领父母进行诗词的学习, 或者在父母、长辈前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特别是笔者利用家访和家长会, 进行沟通, 推荐宣传班里开展的诗词学习活动, 使许多家长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经典诗词学习中来。形成了一辆书香公交车, 一班书香家庭的良好氛围。
三、写“经”休闲
经典诗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内化, 结合学校提出的“体育、艺术2+1 活动”的要求, 我们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这里的写就是指书写, 让每一个学生进行硬笔和软笔书法的练习。印制诗词的楷书或行书硬笔作品, 在教室“诗词经典园”边张贴了由书法老师用毛笔写的诗词作品, 经典园前面的桌子放置毛笔字专用水写纸、毛笔及水瓶, 学生在下课时间, 还有在放学回家之时, 都可以进行书法的练习, 既背读了诗词, 又进行了书法的练习, 真可谓一举两得。当学生的字练得差不多时还邀请书法老师进行点评, 当得到老师认可时, 可以凭作品到大队部争得“书法章”。所以, 在书写经典的过程中, 学生不再把练字当成作业, 更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休闲方式, 这里的练字是一种学习毅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既陶冶了学生的性情, 又让学生在校的时间里进行了充分的无声的经典学习。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有一点空就可以到学校经典园用毛笔照着范例进行书法的练习。当然, 只要是取得书法章的队员的作品都能安排在学校的宣传窗进行展示, 甚至还有机会在校报上刊登发表。
四、教“经”练技
推广的骨干学生分: (1) 朗诵小组。他们负责对全班同学进行朗诵上的指导, 当然, 对从事经典诗词朗读示范的学生有比较高的要求, 要会背诵指定的诗词各20 首。能有较好朗诵技巧, 在教学中对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有较好的处理, 使每一首诗或词的朗读示范都让大家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为了激励朗诵小组成员, 还专门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进行考核和最佳朗诵教员的评选。这批活跃的朗诵小组成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能力, 还提高了文学素养。他们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可以拿到“金话筒章”, 获得与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相仿的荣誉。 (2) 诗词通小组。他们负责对全班同学进行答疑,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什么不懂的诗词意思, 甚至表达什么等都可以得到解答。 (3) 宣传小组。他们负责对经典园的管理、布置, 还负责适当的时候把班级的诗词学习成果向外界介绍等。对班级经典诗词卡片进行组织流通, 让卡片能快速流转。
五、议“经”明志
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 我们在通过经典诗词的学习中, 总要给学生有所启示, 有所心得。我们通过召开一系列主题研讨会。如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 来感受他的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丰富, 极尽夸张之能事, 一旦诗兴大发之时, 豪情便喷薄而出, 一泻千里, 但又收放自如的极高的艺术境界。如从《示儿》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等。通过开主题研讨会、写读后感等。让每一个队员在学习经典诗词的同时, 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 思想不断成熟。在讨论中的观点、感想文章和模仿写的“新诗”又在经典园中进行展示, 以引起更深、更广的争论和思考。深刻体会经典诗词对我们学生的影响力, 同时领略经典诗词无穷的魅力。
形容夏天的经典诗词 第14篇
关键词:经典文化 古诗词 教学策略
一.列出积累清单,明确积累的内容与目标。
教师要对古诗词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胸有成竹,列出清单便是一个有效举措。为此,教师要通读所使用的特定版本的教材,把整个教材这出现的古诗词罗列出来,弄清具体篇目和分布情况,同时把《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篇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归入到三个不同的学段,再根据当地学生实际,加入自己觉得需要积累的篇目,这样,教学就既能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能反映出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体现古诗词的积累的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采用少教多背的思想。
少教多背,顾名思义就是减少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大量地背诵积累。这是基于儿童学习规律和心身特征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少教多背”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和主体。“少教”不是不教,也不是简单地减少教的内容和时间,而是指切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教教师讲解的精炼性与点拨性,开启学生的悟性,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小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记忆优势,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意境积累、想象积累、文化积累,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夯实基础。
1.囫囵吞枣式的背诵。《论语》中有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重视例子的启发作用,他希望教师举一例后学生就能够“反三”,如果举一例后学生不能反三,就暂时停下来,等待时机成熟再教育。孔子的这一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的,像《诗经》这样的古诗,学生是做不到举一反三的,因为它的语言风格与意境是小学生很难理解的,让小孩子囫囵吞枣地背诵就行了。小孩子天生有高超的记忆力,要抓住这一天性,增大他们的背诵量,就像牛吃草,先吞下去,到时候再慢慢反刍。死记硬背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教育家黎锦熙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2.有所感悟式的背诵。有些诗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点拨中有所感悟,但仅仅是“有所”感悟,即感悟的不是很多,不是很明白,是少而浅的比较模糊的一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理解,这种理解有时候可能还和诗词的本意完全不一样,只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这构建起自己的一点理解就行了,不要让学生一味地去探究诗词的内涵意境,让他们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记诵下来就行了。
3.激发兴趣式的背诵。有些诗词,浅显易懂,真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不妨先看图说“画”,再学文,即让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描述一番所画的景与情,建立起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诗歌形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能为理解诗歌的本来意义提供比较的材料,使学生在对比理解中把诗歌的意境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要想吸引学生,我们必须对手中的内容进行处理,整合、增删……如烹饪一样,色香味俱全时,学生才可能垂涎欲滴、眼前一亮,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观参与。
4.理解式背诵。“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讲究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清醒所教内容从何处来,又必归于何处,将会发挥怎样持久的作用,体现智慧地教学,灵活地调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读是诗歌教学的根本大法。“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诵。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听”诗中感知诗歌基调和节奏,初步欣赏诗歌之美。所谓把握基调,就是朗读时表现出诗歌的基本感情倾向,采用合理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利用声音的变化,就能形成朗读的节奏。对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去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只要做好示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朗读示范,能增强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的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生反复诵读,就会把诗歌的情与境慢慢地意会出来,传递出来。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经典文化积累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GS[2015]GHB0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