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精选12篇)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1篇
一、以故事激趣, 激发学习动机
各年龄的学生都爱听故事, 一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 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儿童故事描绘了令学生向往的童话世界, 学生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开心一笑, 能从故事的寓意里引发活的感悟和思考,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我积极尝试把深受学生欢迎的故事有意识融入阅读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学生对图文结合的动画故事特别感兴趣, 看精彩的动画, 听纯正的英语, 读丰富的文字, 动感十足, 能加深对语言文字及故事情节的理解, 促进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如PEP
Book 5 Unit 5 Part A Read and write的教学内容是“There be...”陈述性的句子, 若让学生看图陈述, 就缺少一个真实的情景。因此在教学中, 我先引入一个简短精彩的小故事“The Three Little Pigs”, 这个故事是学生们熟悉的童话故事。为了引入Read and write的内容, 我对它进行了小小的改编, 抓住“There be...”重点句型和单词bedroom、kitchen等展开故事, 并配合动画进行教学。学生在看故事的同时, 理解了“There be...”句型及单词bedroom, kitchen等。
由于学生熟悉故事中大部分的句型, 当过渡到Read and write教学时, 他们可以边看图片边饶有兴趣地享受故事中的乐趣阅读, 很快就掌握了教材内容, 在这成功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 增强阅读的实效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强调了教给掌握知识的方法较知识对人的发展更为重要, 所以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 鼓励大胆思考, 发展英语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 忽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象较为普遍, 把英语教学变成题海教学、死记硬背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在此教学环节中, 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阅读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 并与设疑、启发等方式相结合, 训练学生的表象、联想、想象思维。
(1)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视听设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VCD、电脑等) 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 使形、音、义相结合, 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 教师可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朗诵、简笔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3)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语言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进入“角色”, 积极参与教学。在这种情境中, 师生、学生相互交流, 大信息、快节奏, 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学生进入情境即可进入模拟交际之中。例如:学习PEP Book5 A Part Read and write时, 我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My favourite season”展开的, 然后围绕文章主题, 巧设问, 重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大胆思考, 发展了英语思维。
2. 开展多彩活动, 实践中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难把握的方面。因为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读, 又要适度讲解, 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的决策行为。结合小学英语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如在教PEP Book5 Unit 5 Part A Read and write后, 用简笔画, 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场景图:sky, grass, bridge, river等。接着, 将准备好了可以粘贴的纸老虎、鱼、兔子、小鸟和大象这些小图贴在简笔画中, 并示范讲解了动物生活的故事。最后, 请学生自己充分发挥想象, 把动物贴在合适的位置上, 自主自编一段话。还可以让学生演课本剧, 学习Book 8 Unit 3 Part B Let’s read, 让一位学生扮作Zhang Peng, 另一学生扮作dog, 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演这个故事, 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
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 凭借这互动共振的效应, 激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也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空间, 增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读的书越多, 他的思考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单纯依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提供或指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读物。”为此,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一些契机合理开展阅读教学。
1. 适时补充阅读材料, 开阔学生视野。
《PEP小学英语》的每一篇阅读短文都贴近生活, 学生读着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中My hobbies, My holiday, My favourite season等话题都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完课中的每一个话题后, 选取合适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并且写一篇与之相关话题的小作文。在教学了“My favourite season”后, 补充“四季诗”给学生阅读, 并且要求写一篇关于季节的文章。
2. 通过网络、媒体, 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训练思维、发展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利用网络、媒体开展阅读教学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我在教学PEP Book 7 Unit 6The story of the rain时, 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水结成冰”的相关知识, 然后把查到的资料放在教室的英语角展示。这样让阅读教学从学校拓展到了家中, 学习的时间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小学英语阅读指导 第2篇
一、英语阅读教学应与激发阅读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而阅读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阅读兴趣的影响,阅读兴趣高,阅读动机就强。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阅读成为令人愉快的活 动。这是顺利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根本保证。首先,要采用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 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现行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题材广 泛,体裁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进行恰当的新课导入 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设计多样的阅读形式保持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年纪小,有意注意保持 时间短,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也较短。在成功的导入后,如果教师不注意设 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成功的导入也只能是“昙花一 现”。例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六册 Module 10-Unit 1 Have you prepared everything? 一课,导入之后可设计以下几个阅读形式: 观察图片, 回答老师提出的指导性问题;出示问题,快速浏览以了解文章大意;再次阅 读,完成表格以捕捉具体信息。学生们在教师设计的层层递进的阅读活动中,思想高度集中以迎接一个个挑战。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还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 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由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充分的保持,为完成阅读 后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还要创设丰富的展示平台,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每个人都渴望有所 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点滴成功 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
的注意。当自己的成功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许时便
产生成功感,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教师要充分抓 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和收获。比如,我们鼓励学生订阅《二十一世纪小学生英语报》等英文报刊,让学生设 置“英语采蜜本”,定期进行英语读报摘抄交流;班级墙报栏设置“英语读书明星 榜”,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英语书名登记在“明星榜”上,定期评出英语读书明 星;利用每节课的值日报告时间,安排了 Story Time, Daily News, Fun Time 等栏目,让学生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介绍自己阅读英语的故事、新闻、笑话 等;在班级设置英文“班级寄语”,鼓励学生收集、学习英语名人名言,让他们 把自己学到的英语名人名言抄到班级寄语栏里,并由他(她)当小老师在课前 领读。所以,学完 Helen Keller 一课,当你听到全班同学课前在某位学生的带 领下大声诵读 Face to the sunlight, you’ll never see the shadow(只要面对阳 光,你就永远见不到阴影。)时,不必惊讶。那是学生们在朗读海伦恺勒的名句 呢!所有这一切都让学生们体验到了 “我阅读,我快乐!” “我能读,我骄傲!” 阅读成了 他们的内在需求。
二、英语阅读教学应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 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要学好英语没有足够的语 言输入量是不行的。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小学阶段学生接触 和使用语言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组织生 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因此,开展课外英语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英语语料的机会,对增 强他们的语感、丰富他们的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 阅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生词汇量小,文法又不甚了解,阅读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所读材料 不能脱离他们的实际,而且材料所反映的背景知识也应为小学生所能接受。否 则阅读效果无法令人满意。而把英语阅读活动和教材内容和校园热点相结合,效果就会好得多。比如,四月是“校园读书节”。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气息。恰逢近期的教材内容都是介绍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故事。教师可结合“校 园读书节”,开展“读好书,和伟人交朋友”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课后读 名人的故事,并将阅读成果制作成“The Great Man I Know” 的 Project.他们读 爱迪生、居里夫人、罗斯福、贝多芬、雷锋、姚明等等中外名人的故事。也可 以小组为单
单位共同阅读某一名人的故事,把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某位名人的点滴 故事合作制作成 Project.所有这一切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 和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可以想象,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登上了年级墙报 的 “大雅之堂”时,内心该是多么骄傲和自豪啊!
三、英语阅读教学应与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相结合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已经把学习策略的研究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 主要目标之一。据笔者观察,造成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 是学生未能掌握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渗透阅读学习策略的 指导和训练是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又一重要任务。首先,安排适当的课时开设英语阅读课训练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比如,有 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读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不出声、不动笔、用眼浏览读书 的习惯,每节课都规定学生用几分钟时间视读一篇文章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 大大缩短文字转换为信息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建构文章的意义,提高阅读效 率;又如,通过限时阅读活动进行略读训练。在指导阅读〈二十一世纪小学生 英语报〉时,就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标题及小标题;阅读短文时,则抓住文章的 起首句和结尾段落;又如,〈小标准英语〉小学五、六年级的教材有很多内容 都牵涉到特殊疑问句,我们就训练学生带着问题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索 阅读,有目的有意义地寻找,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样有助于在短时间内 较容易地解答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在学习〈新标准英语〉三 年级起点第八册的 His Name Was Louise Brilla 等传记类的文章时,就引导学 生以时间为线索阅读文章;对故事类的文章,就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 信息如 When______, Where______, Who_____, What_______, How_______,Why______等,学生根据这些词在文章中寻找相关信息,比较容 易地理解了文章内容。
四、英语阅读教学应与“说”、“写”技能培养相结合。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 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每一项能力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 力的进一步发展。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 意义。否则,阅读就成了图书收藏了。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 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 说、以读促写”。比如,学习A Visit to UN 一课,在“读后活动”这一阶段,设计 这么一份练习: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刚开始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一定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入手,要特别重视阅读结果的评价。采取口头表扬,张贴汇报材料,互相评比等多种形式,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低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我们学校“梦想教室”,有四千多册书籍,按“儿童文学”“经典励志”“国学经典”“绘本”等归类,走进我们的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
教室两侧墙壁有专为读书开辟的栏目,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
二、合理安排多种阅读主题,让学生健康阅读
小学生模仿性强,好动多变,阅读往往是人云亦云,确实自己主观选择。教师要有目的性的确定阅读主题,如“成长励志月”“尊老爱幼月”“保护环境月”,等等,根据主题选取阅读内容,完成阅读作业。在帮助学生选择书籍时,尽量做到: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合理设置阅读作业,提高阅读效率
要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起到实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训练手段。根据学生年龄差异、知识储备差异,由易到难设置一定的训练题,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训练题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好词佳句积累。阅读的目的,积累占很大比重。读而不记,等于没读。阅读,不要盲目的求多,要看你收获了多少。通过摘抄,记忆等方式多多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增加学生词汇量。
概括阅读内容。阅读的对象,有写景、叙事、抒情,有诗歌、散文、说明文等,读完后都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多读,美读,谈读后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遍数多了,理解意思也就容易多了。读完以后,肯定有个感受,或者说出来,或者写出来,锻炼说话和写话能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在检查学生阅读效果时,既让学生当面展示读,又检查学生的读后感,双管齐下。
抓住写作特点,仿写练写。能推荐给同学们阅读的文章,肯定是语言优美的精品,在写作方法、人物描写、写景抒情等方面有一己之长。而学生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正是在不断地模仿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仿写练写尤为重要。由开始的词句仿写到段落篇章仿写,再到自由创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根据阅读对象的个别差异,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比如,写人的可以分析人物形象,看看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记事的分析事情发展的各个阶段,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所用说明方法……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读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读记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4篇
1 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1 学生词汇量偏少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学生反映或者抱怨英语资料或者考题中生词太多, “似是而非”的情况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词汇量太少了, 在单词的记忆上经常是死记硬背, 不会运用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对生词的含义掌握不够全面, 有的英语单词有多重意思, 而学生仅仅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 综上原因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觉得晦涩难懂。
1.2 缺乏文章连接思考能力
由于中英文化方式的不同, 学生思考的方式也不一样, 学生看中文文章时能够很好通读上下文, 并明白整个事件或者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 但是在阅读英文文章时, 由学生通常习惯于逐字逐句地去阅读, 缺乏对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分析, 归纳, 所以一篇英文文章读下来, 往往会出现忘记文章前面讲述的是什么东西, 于是又要折回去反复阅读, 这样就严重降低了阅读速度, 阅读理解能力也得不到提到。
1.3 不良习惯的养成
好的习惯是能够使人的生活具有良好的作息学习规律, 但是坏的习惯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一遇到生词就寻求字典的帮助, 碰到生僻词就产生浮躁心理。
2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英语教科书大多数篇幅都较长,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课程, 尽量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不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课本情境中的再现, 很多英文文章都有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插图并加以教师提纲挈领的导语, 可以让学生很快地了解到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样的话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东西, 带着问题去学, 而不是毫无头绪地一味地听教师讲,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还可以用游戏导入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年龄较小, 贪玩性较强的特点, 课堂上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是一件非常有趣和快乐的事情, 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学贵有疑”, 在教学过程中, 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激进而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到“The necklace”这篇文章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What else could Jeanne say after she told Mathilde that her necklace was no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and it was wor th f ive h undr ed f r ancs at the most?”或者“If Jeanne returned the real dia mond n ecklac e to her, w hat would Mathilde do?”通过对这样提问, 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2.2 加强学生对外文化和单词语法的学习
词汇是影响阅读的第一要素, 一篇文章能否顺利通读下来, 对词汇的熟悉程度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勤记、多记单词, 可以教学生一些记单词技巧和方法, 如利用构词记忆法、归纳法、音标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以构词记忆法做比方progress, 是由progress两部分组成, pr o的意思是f owar d (向前) , gress的意思是step (步) , 所以这个单词的意思是进步。英语语法是构成句子成形的一种系统、严密的知识体系, 小至句子, 大至文章, 英语语法都起到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英语语法句型是多种多样的, 定语, 状语, 补语, 前置, 倒置, 时态等都是需要熟悉掌握和学习的知识。此外, 介于中外文化表达方式的不同, 让学生多学习些英美文化常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下语言的奇妙幽默效果。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历史传统, 从字典中我们也可以查找到很多成语、谚语, 但是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 很多英文词语翻译过来与字面意思完全不同, 例如talk horse吹牛, the black sheep害群之马, like a duck to water如鱼得水等[2]。学生适当掌握这些谚语, 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效果。
2.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英文文章和中文文章一样, 可以分为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新闻类。这些文章都有大致的结构, 叙事文主要是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 其包括时间、地点、过程结果;说明文大都是为了介绍一种东西的功能, 使用方法;议论文多采用对比, 提问等方式, 文中大抵包括主题句、发展句、转折句和结论句四种句型, 新闻类的文章标题首先就简明扼要, 点出文中主要的信息[3]。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要让学生学会分辨所读文章是属于哪种类型, 然后再解决相关问题。针对学生轻声朗读、重复阅读的不良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定期展开限时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紧抓句子核心词汇, 快速扫描整体大意, 融会贯通的能力, 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并保证阅读质量。
3 结语
总而言之, 要想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才能把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其次要学生掌握好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再次就是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效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在课堂上是老师, 在课后就是学生们的朋友, 只有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才能让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摘要:要想学好任何一门语言, 阅读在这其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全球一体化体制的形成, 我国对外交流的次数相对以前要频繁许多, 这就使得对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是21世纪每一个人才需要做到的事情。目前, 我国所有的教育阶段都开设了英语教学课程。教师,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其教育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尤其是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 很大一部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文章就此在阅读教学策略方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进行展述, 借此希望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成为能够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高端人才。
关键词:语言,英语教学,阅读教学策略,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智勇.高中英语团队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 :153.
[2]隗春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教导刊, 2011, 8 (5) :25-27.
[3]陈坚.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7 (6) :27-30.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第5篇
篇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而且,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教师怎样上好阅读课呢?我觉得需要开展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枯燥的练习和单调的训练将磨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拟定教学设计之初,我就确定要把任务型教学活动渗透到阅读练习中。在pre-reading环节中,我通过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东西方国家的节日,复习语言知识,导入阅读课题。在主读的训练中,帮助学生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在泛读训练中,我设计了寻找和朗读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提炼概括文中信息。最后,我让孩子们描述halloween,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顺利完成阅读后的输出,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中,使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课堂上,学生能乐在其中,在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斟酌阅读材料,加强信息输入。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合适的阅读材料。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是否能吸引学生,阅读材料应内容生动,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尽量与英语教材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这些有趣而有效的信息输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得,并在活动中能交流,能展示,进而促进了语言的输出。
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学习提高。课堂上小组共同阅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阅读活动中,小组内先读,先练说,书声朗朗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学生能选择一个水平适当的角色参与交流和探讨,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知识和情感都得到发展。小组竞赛更能激发全体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提高阅读和交际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我在本节阅读教学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如教师的导语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学生在活动开始会出现片刻地茫然。在个别环节没有为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没有为学生的英语思维及时引导。这些也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提炼自己的语言,为学生英语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把好脉搏。
以生为本,彰显教育真谛
滕州市实小新校南校魏允亭
这次远程教育学习内容丰富,涉及小学英语教育的意义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观课磨课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教育专家 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茅塞顿开。许多平时工作中的疑惑迎刃而解。专家认为:学英语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创设加强英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把学母语的那种感悟能力自觉地运用到学习其他语言当中。而老师要尽可能设计真实的情景,提供信息源,制造信息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但像有的老师,条件艰苦,教学设施尽管不如其他学校,学生素质也不占优势,那么老师的任务更重,所以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教学阵地,为学生创造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素质。
篇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初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新一轮的教学取的更大的进步。这次能有幸聆听李萍老师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针对我所教的年级的阅读现状,我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有如下反思,希望共勉。
一、为学生准备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变化设计教学。高年级学生心理、性格和兴趣等方面较低,中年级学生已有很大变化,他们不在爱说、爱跳、爱动,不再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根据他们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些浅显的,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幽默、寓言、小故事及图画来增强兴趣。
二、通过对听说能力的训练来带动阅读能力的提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听和说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经常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带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这些问题要让绝大多数的能听懂,能回答)以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三、单词的积累对阅读也极为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个单词组成的。因此,要能快速准确的捕捉文章信息,词汇的积累很重要。教师不能单纯地为单词而单词,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单词联想的发散思维,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在单词上“添枝加叶”的方法。如单词“滚雪球”的活动让学生边比赛边玩边学,并看看哪组滚的雪球最大。通过这一教法,就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单词及句子的用法,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如:教到新单词trousers这个较难的单词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其读音及用法,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展开“添枝加叶”扩词成句训练活动:sweater---red sweater---a red sweater---wear a red sweater---he is wearing a red sweater就这样将sweater这个孤立的单词经过学生“添枝加叶”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从而为阅读整篇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自己谴词造句。以单词home 为例,根据该词原本在所学内容中出现频率,照理说学生会写的句子不会很多,可五分钟后,学生七嘴八舌竟然说出了不少既新颖又独特的句子,虽然有不少错误,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四、朗读对英语阅读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英语初学者来说,一段新的文字材料朗读三至五遍是
难以做到“心到”的。但七至八遍之后,便可以作到“词形眼到---语音口到---语义心到”了,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材料的难易程度和每段文字达到“三到”境界所需的朗读次数是因人而异的。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即使是较容易的文章,也需要朗读好多次,随着水平的提高,文学难度随之加大,而朗读重复次数相应减少。同一个班的学生用不同的材料,达到“三到”境界对所需要的朗读次数也不一样。最终还是由学生本人控制。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压力,要求学生背诵规定的段落,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强化记忆,扩展知识夯实基础。
篇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而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挑战性的阅读。要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不认识的
单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以及语境来猜测生词的意思。生词问题解决了,就为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但还存在一个阅读习惯和技巧问题。造成阅读速度慢的另一原因就是逐词阅读。
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小学阶段的阅读文章篇幅较小句子较为简单,基本上不存在断句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养成整体阅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而不是朗读,是通过目光在英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英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阅读时要把母语抛在脑后,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而非母语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要在阅读课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语感。
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可以发掘他们潜在的能力,通过阅读课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所以,在各个环节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
再次,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认
知特点:遗忘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说英语环境下将外语学好,必须依靠除课堂、教材外的大量语言信息的输入。所以,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具体的活动如统一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全校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并在英语活动月期间进行评比,形成爱读书、读英语的热潮。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的词汇量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阅读指导要从词汇积累开始,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单词用摘抄的办法积累起来,还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难度要相当,有趣味性,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继续进行阅读。还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把成绩好的同学和中下生编在一个读书小组,大家分工合作查阅生词等,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英语阅读课的开展对于小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老师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在实际的课堂中还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力求把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更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篇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带着这个疑问,在假期的英语培训中,我重点听外籍教师讲解英语阅读教学法,并对讲解内容反思如下: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主渠道,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获取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应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阅读材料的形式和内容,采用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
一、阅读材料的分层次。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材料主要以短对话为主,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中段的阅读材料以比较长的对话和配图小故事为主;中低段的对话一般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而高段的阅读教学多以小短文方式呈现。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
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首先是没有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新环境中理解体会学过的单词或短语。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跳一跳,品尝到甜美的葡萄。
二、教学方式及阅读要求上的分层次。
入门阶段: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或运用实物、或播放录音、或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再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发展阶段:教师可采用图片、录像和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呈现阅读内容,或让学生自读课文。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操练。在语言操练过程中,要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与文章内容及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于读下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使学生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提高阶段: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让学生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课言语内容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是非题、选择配对题、句子或图片排序题以及趣味调查等,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如课本剧表演、看图复述和故事续编等。这种分层训练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英语水平上尽可能得到发展。同时,由操练型任务向实践型任务的过渡,拓宽了学用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 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精读泛读层层递进,校内校外相结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理想水平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是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的阅读材料而不进行课外泛读,学生就无法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也无法摒弃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反之,不重视精读课本的研读而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即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量的课外泛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it技术被广泛采用,互连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网上阅读已成为课外阅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不仅加大了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并使所输入语言的题材和体裁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同时还让学生获取了不少文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篇五: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2012年3月2日,蔡家小学巢老师、方老师、陈老师和我一起,在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听了关于怎样更好的进行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研讨会。会议内容丰富,首先是由岳阳楼小学英语教师吴雪佳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阅读教学示范课,接下来由朝阳小学的四名英语教师为大家展示阅读课的四个片段教学片段,然后由老师就上一内容进行说课,最后由楼区教育局英语教研组李静对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提出了要求。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怎样进行英语阅读课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觉得自己收获不少,但自己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仍有些疑惑。以下是我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本着不断改进的态度进行反思。
一、活动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我总认为听有经验的老师的上课,看他如何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取其精华去起糟粕,汇聚在短短的40分钟内,特别是对我这种年轻老师来说,是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次吴雪佳老师上的是pep教材五年级部分,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却是一堂典型的阅读课教学。听吴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素质:颇具感染力的微笑,活泼有趣的body language, 自然流畅的英语口语,从容稳定的课堂节奏,浑身上下散发的亲和力,将英语赋予了她个人的魅力。她没有让学生进行重复的阅读,每一次都有新的变化,那些英语句型在她的传授中变得有感情,有个性,有力量,并不像普通的阅读课那样沉闷,枯燥。我想这是因为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努力展示语言的实际功效。即:发现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我对于这节阅读课最深的体会。这也是我现在认为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阅读课要紧密联系生活。由生活中的事件引出话题,在学习完新内容之后又回到生活去运用这些句型。所以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要努力设计跟生活贴近的句子,创设于生活相关的情景。
二、我对阅读模块设计的理解
我认为阅读得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迅速提炼信息得技能。既然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我们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那么怎么才能培养这种能力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如果你想得知文章的大概意思,首先你必须熟悉文章内的主要词汇,即信息含量词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在阅读课上不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不认识的单词一一讲解。教师要做的只是提炼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然后务必保证全班85%的人懂得这些关键词汇。那样子学生对于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又了一个了解。对于学生似懂非懂的词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引导,并以表扬学生的发现为主。让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的探索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为下一次的学习做铺垫。其次,如果你想得知文章的大概意思,你还必须对文章的重点句子结构熟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教师在阅读课上还应适当的引导学生熟悉文章中的重点句型。这种句型在小学英语中通常每篇文章只有1至2个。所以,在适当引导下及反复练习中,学生是可以在一节课内掌握好1至2个句型。以上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阅读课教学设想。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会遇到怎么的问题呢?
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是学生方面,对英语阅读始终存在着畏难心理,其次是阅读习惯需要改善。第二是教师自身,如何设计一堂阅读课?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四、我的阅读课教学思路。
1,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设计多样的阅读形式,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二: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而且,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们教师怎样上好阅读课呢?我觉得需要开展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枯燥的练习和单调的训练将磨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拟定教学设计之初,我就确定要把任务型教学活动渗透到阅读练习中。在Pre-Reading环节中,我通过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东西方国家的节日,复习语言知识,导入阅读课题。在主读的训练中,帮助学生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在泛读训练中,我设计了寻找和朗读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提炼概括文中信息。最后,我让孩子们描述Halloween,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顺利完成阅读后的输出,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中,使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课堂上,学生能乐在其中,在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斟酌阅读材料,加强信息输入。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合适的阅读材料。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是否能吸引学生,阅读材料应内容生动,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尽量与英语教材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这些有趣而有效的信息输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得,并在活动中能交流,能展示,进而促进了语言的输出。
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学习提高。课堂上小组共同阅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阅读活动中,小组内先读,先练说,书声朗朗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学生能选择一个水平适当的角色参与交流和探讨,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知识和情感都得到发展。小组竞赛更能激发全体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更能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提高阅读和交际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我在本节阅读教学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如教师的导语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学生在活动开始会出现片刻地茫然。在个别环节没有为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没有为学生的英语思维及时引导。这些也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提炼自己的语言,为学生英语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把好脉搏。
以生为本,彰显教育真谛
滕州市实小新校南校魏允亭
这次远程教育学习内容丰富,涉及小学英语教育的意义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观课磨课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教育专家
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茅塞顿开。许多平时工作中的疑惑迎刃而解。专家认为:学英语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创设加强英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把学母语的那种感悟能力自觉地运用到学习其他语言当中。而老师要尽可能设计真实的情景,提供信息源,制造信息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但像有的老师,条件艰苦,教学设施尽管不如其他学校,学生素质也不占优势,那么老师的任务更重,所以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教学阵地,为学生创造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素质。
我们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著名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精彩的教学实况案例,非常具有示范可操作性专家名师的精彩点评和有效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他们涉及多个真实的语言情境,采用各种各样生动直观的激趣的方法,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看似无形却很是科学,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步伐,发挥自己对语言的悟性,唤起内心对美丽的英语的热烈追求。快快乐乐地行进在知识的海洋中。正如论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生为本,彰显教育真谛!
篇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阅读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积极地发展;而且,阅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枯燥的练习和单调的训练将磨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拟定教学设计之初,我就确定要把任务型教学活动渗透到阅读练习中。在pre-reading环节中,我通过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东西方国家的节日,复习语言知识,导入阅读课题。在主读的训练中,帮助学生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在泛读训练中,我设计了寻找和朗读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提炼概括文中信息。最后,我让孩子们描述halloween,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顺利完成阅读后的输出,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中,使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
斟酌阅读材料,加强信息输入。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合适的阅读材料。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考虑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兴趣,是否能吸引学生,阅读材料应内容生动,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尽量与英语教材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学习提高。课堂上小组共同阅读,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阅读活动中,小组内先读,先练说,书声朗朗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学生能选择一个水平适当的角色参与交流和探讨,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知识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当然,我在本节阅读教学课中,也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如教师的导语不够清晰明确,导致学生在活动开始会出现片刻地茫然。在个别环节没有为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没有为学生的英语思维及时引导。
以生为本,彰显教育真谛
滕州市实小新校南校魏允亭
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茅塞顿开。许多平时工作中的疑惑迎刃而解。专家认为:学英语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真实情景的创设加强英语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把学母语的那种感悟能力自觉地运用到学习其他语言当中。而老师要尽可能设计真实的情景,提供信息源,制造信息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篇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初探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新一轮的教学取的更大的进步。这次能有幸聆听李萍老师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
一、为学生准备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变化设计教学。高年级学生心理、性格和兴趣等方面
较低,中年级学生已有很大变化,他们不在爱说、爱跳、爱动,不再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自己。
二、通过对听说能力的训练来带动阅读能力的提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听和说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经常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带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单词的积累对阅读也极为重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个单词组成的。因此,要能快速准确的捕捉文章信息,词汇的积累很重要。
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在单词上“添枝加叶”的方法。如单词“滚雪球”的活动让学生边比赛边玩边学,并看看哪组滚的雪球最大。通过这一教法,就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单词及句子的用法,从而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己谴词造句。
四、朗读对英语阅读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英语初学者来说,一段新的文字材料朗读三至五遍是
难以做到“心到”的。但七至八遍之后,便可以作到“词形眼到---语音口到---语义心到”了,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材料的难易程度和每段文字达到“三到”境界所需的朗读次数是因人而异的。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即使是较容易的文章,也需要朗读好多次,随着水平的提高,文学难度随之加大,而朗读重复次数相应减少。同一个班的学生用不同的材料,达到“三到”境界对所需要的朗读次数也不一样。最终还是由学生本人控制。
篇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而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挑战性的阅读。要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不认识的单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以及语境来猜测生词的意思。生词问题解决了,就为以后的阅读铺平了道路,但还存在一个阅读习惯和技巧问题。
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
养成整体阅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而不是朗读,是通过目光在英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英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阅读时要把母语抛在脑后,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而非母语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
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可以发掘他们潜在的能力,通过阅读课发挥无穷的想象力。
再次,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认
知特点:遗忘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说英语环境下将外语学好,必须依靠除课堂、教材外的大量语言信息的输入。所以,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具体的活动如统一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全校开展英语课外阅读,并在英语活动月期间进行评比,形成爱读书、读英语的热潮。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的词汇量小、社会经验不足,因此阅读指导要从词汇积累开始,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单词用摘抄的办法积累起来,还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难度要相当,有趣味性,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继续进行阅读。
英语阅读课的开展对于小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老师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篇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带着这个疑问,在假期的英语培训中,我重点听外籍教师讲解英语阅读教学法,并对讲解内容反思如下: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主渠道,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方式,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获取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既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应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
一、阅读材料的分层次。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材料主要以短对话为主,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中段的阅读材料以比较长的对话和配图小故事为主;中低段的对话一般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而高段的阅读教学多以小短文方式呈现。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首先是没有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新环境中理解体会学过的单词或短语。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
入门阶段: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或运用实物、或播放录音、或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发展阶段:教师可采用图片、录像和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呈现阅读内容,或让学生自读课文。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语言操练。在语言操练过程中,要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意义,更要注意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与文章内容及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对非重要的单词跳过。让学生明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很自然,做到不惧怕,敢于读下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
提高阶段: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让学生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课言语内容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如是非题、选择配对题、句子或图片排序题以及趣味调查等,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如课本剧表演、看图复述和故事续编等。
运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
三、精读泛读层层递进,校内校外相结合。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理想水平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是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的阅读材料而不进行课外泛读,学生就无法扩大知识面和提高阅读速度,也无法摒弃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反
之,不重视精读课本的研读而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注重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即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量的课外泛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但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因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it技术被广泛采用,互连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网上阅读已成为课外阅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不仅加大了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并使所输入语言的题材和体裁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同时还让学生获取了不少文化知识。
篇五: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2012年3月2日,蔡家小学巢老师、方老师、陈老师和我一起,在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听了关于怎样更好的进行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研讨会。会议内容丰富,首先是由岳阳楼小学英语教师吴雪佳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阅读教学示范课,接下来由朝阳小学的四名英语教师为大家展示阅读课的四个片段教学片段,然后由老师就上一内容进行说课,最后由楼区教育局英语教研组李静对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提出了要求。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对怎样进行英语阅读课教学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觉得自己收获不少,但自己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仍有些疑惑。
我总认为听有经验的老师的上课,看他如何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取其精华去起糟粕,汇聚在短短的40分钟内,特别是对我这种年轻老师来说,是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次吴雪佳老师上的是pep教材五年级部分,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却是一堂典型的阅读课教学。听吴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素质:颇具感染力的微笑,活泼有趣的body language, 自然流畅的英语口语,从容稳定的课堂节奏,浑身上下散发的亲和力,将英语赋予了她个人的魅力。她没有让学生进行重复的阅读,每一次都有新的变化,那些英语句型在她的传授中变得有感情,有个性,有力量,并不像普通的阅读课那样沉闷,枯燥。我想这是因为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努力展示语言的实际功效。即:发现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我对于这节阅读课最深的体会。这也是我现在认为很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阅读课要紧密联系生活。由生活中的事件引出话题,在学习完新内容之后又回到生活去运用这些句型。
二、我对阅读模块设计的理解
我认为阅读得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迅速提炼信息得技能。既然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我们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那么怎么才能培养这种能力呢?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如果你想得知文章的大概意思,首先你必须熟悉文章内的主要词汇,即信息含量词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在阅读课上不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不认识的单词一一讲解。教师要做的只是提炼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然后务必保证全班85%的人懂得这些关键词汇。那样子学生对于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又了一个了解。对于学生似懂非懂的词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引导,并以表扬学生的发现为主。让学生在这短短的10分钟的探索中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为下一次的学习做铺垫。其次,如果你想得知文章的大概意思,你还必须对文章的重点句子结构熟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教师在阅读课上还应适当的引导学生熟悉文章中的重点句型。这种句型在小学英语中通常每篇文章只有1至2个。所以,在适当引导下及反复练习中,学生是可以在一节课内掌握好1至2个句型。
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总结
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只要我们教师明确具体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持之以恒,注意培养小学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采用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和阅读模式,将听说读写活动恰当融入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将会得到充分的挖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篇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新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b read and write
“阅读与能力发展 ”教学反思
潮安区东凤镇 东二小学成晓纯《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阅读目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型:some children go to school on foot in munich,germany.some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sled.理解并掌握句型you must....don’t....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并进行简单写作。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单词量,能简单运用句子。
step1、warming-up
sept2、presentation
由于该短文中的国家名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在拼读中困难较大。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第6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高效、巧妙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入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讲解,将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阅读文章时的能力,有意识进行阅读策略的教导,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个体,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思想观念,逐步提升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例如: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文章的技巧,目的是快速、准确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并不需要详细阅读全文,而是针对文章后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跳跃式阅读,既缩短了学生阅读时间,又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来源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阅读策略的应用技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找到关键词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例如:“but、or”這些转折性词语,是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词汇。阅读技巧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还能增强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宽训练,让学生在最短的阅读时间内尽可能阅读更多的内容,找到关键信息,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对应的地方,有利于学生进行答题。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练习
增加阅读练习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将传统的阅读训练融入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多变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让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进行阅读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由易到难进行阅读训练,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短篇的小阅读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先训练学生寻找关键词,避免盲目阅读,将关键词在文章中标注出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标注,然后将关键信息整理到草稿纸上,文章的主旨和大意也就一目了然。在不断进行训练后,学生寻找关键词的能力会有显著提升,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教师在阅读练习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听说结合等方式,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培养。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可以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维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
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有限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起来课下的时间,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阅读材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材中的课文选题较为丰富,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适合教师作为阅读训练的首选资料。许多教师忽略了对教材中的课文的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主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其次,由于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兴趣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话题的确认来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教师在“Halloween”这个单元进行讲解时,发现学生对国外的鬼节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找到一些视频、图片等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讲万圣节的文章,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这样做既抓住了学生所感兴趣的地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兴趣学习中培养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技巧,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是相当有必要的,阅读资源的丰富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感知阅读的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喜爱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理解是很多学生、老师感到头疼的英语教学,许多教师无从下手,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进步,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练习、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更快地使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7篇
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类学科来说,大量阅读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大量的反复吟诵中,不断积累词汇,逐渐熟练语感,渐次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无疑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 展开大量阅读的学习活动,不但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领悟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深化,教学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笔者认为,小学生需要更加有效的语篇课堂教学以及更加科学的阅读训练。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入手,必须通过种种巧妙的手段,让小学生喜爱上英语,让他们爱上英语课,爱唱英语歌,爱用英语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阅读兴趣越高,阅读动机就越强。 英语课堂是小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第一阵地,教师应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英语课堂变成活泼愉快的、有着强吸引力的场所。 在英语教学过程,特别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阅读内容的呈现手段,通过多媒体的情境演示或课堂内的情境创设等吸引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既要注意巩固、扩大学生的词句积累,使其逐渐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又要将故事化、情节化、趣味化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让学生在快乐和情趣中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帮他们琢磨探究教材,了解内容,咀嚼滋味,品评其中的奥妙和乐趣所在,帮助他们融入情境,真情表达,分享收获,进而使学生达到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状态。 教师还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平时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时时处处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和学生心心相印,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探寻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源头,健康思想的引领,达到教学目标的多重收益。
二、科学训练的方式
刚刚学习英语的小学生由于处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进行阅读有着很大的困难。 他们产生一定的畏惧情绪是很正常的。 首先,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惧怕心理,通过教师的积极示范,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其次,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技巧,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
1. 略读。(Skimming)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2. 跳读。 (Skipping)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
3. 猜测生词。 (Guessing the new words) 小学生往往一遇到生词就束手无策,无法阅读下去时,首先想到的是问教师或同学,或是查阅各种词典、参考资料,还没有学会根据上下文、背景知识、生活常识等去理解猜出词义。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依赖思想,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速度的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依据语文常识、生活常识、科技知识去揣摩句意,进而猜测文中生词的意思。
三、范围与量的增加
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特别是高年级阅读内容题材比较单一,阅读内容不够宽泛。 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补充一些与小学生生活贴近的,让小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篇目,难度适中,内容精当,既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也不要过重增加学生的负担。 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遴选一些适合的英语读物。 例如,《时代英语报》等辅助读物,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去读,还要让学生有表达阅读收获的机会,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增强阅读的原动力。 让学生在踊跃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运用各种学习的平台进行交流,可以是情节剧目,可以是英语故事,可以是英语歌曲,也可以是英语谜语、谚语。 教师可以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可以评每天的英语金嗓子、每周的阅读之星、每月的英语小博士,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不断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和理解的层次。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8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课本的教学目标进行的,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在目标教学实践中, 针对阅读课型, 应该有具体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牛津高中英语》中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板块, 该板块是学生接受英语语言信息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中学生有机会感受真实、地道、优美的英语, 通过阅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课文后面的reading strategy和阅读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策略,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一) 目标制定要依据总体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 》要求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达到七级标准, 其内容包括要求学生从一般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 理解语篇意义;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等。 因此, 所有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都要以此为指导。 Reading课堂是传授语言知识、 学习阅读技巧和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是帮助学生达到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 教师在制定阅读课的目标时, 除了要有具体的语言知识, 更要传授阅读的基本阅读策略。
(二) 目标制定要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 》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的改变。 因此,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 除了列出Reading的语言知识目标外, 还应充分挖掘其文化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了解英国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等。 Reading作为一个单元最重要的部分, 当然也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要有与文章主题相呼应的情感教育, 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至关重要,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需要。
(三) 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 在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 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的背景知识掌握多少的基础上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以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如教师在制定模块1Unit1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时, 一定要考虑到高一新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他们刚进入新的校园, 开始了一段新的学习路程, 对未来充满了斗志与信心, 教师一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顾及所有学生的接受水平, 难易适中, 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实现。 这篇Reading的内容能符合目标实现的要求, 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素材。
(四) 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 课堂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谁也无法预知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什么不可预设的因素, 而且教学的对象是人, 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中的全部细节。 因此, 教学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 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 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的“再设计”, 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过程。
三、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阅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但是在很多教学实践中, 很多的阅读教学目标主语不明确, 能力要求不具体, 而且无法检测, 是无效的教学设计。 那么怎样设计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呢? 以模块1Unit1 Reading:“School life in the UK”的阅读教学案例与大家一起分析和探讨学习。
(一) 案例呈现。Teaching goals of Reading : School life in the UK.
1.Language goals:
Key words and phrases: experience, respect, average, challenging, satisfaction, be fond of, look back on, devote oneself to doing.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1) Going to a British high school for one year was a very enjoyable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me.
(2) It was a struggle for me to remember all the faces and names.
(3) I found that the homework was not as heavy as what I used to get in my old school.
4.I was glad that all my classmates were fond of the cake that I made.
2.Ability goal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kimming and scanning.
3.Emotional goals: To make students love school life.
(二) 案例分析。 这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常用的模式, 作为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者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所谓的“三维目标”, 也使用improve, make等行为动词。 但是, 仔细分析, 这样的设计存在不少问题:
1.没有分清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做什么的问题, 而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显然, 设计者的知识目标其实是教学内容。
2.没有搞清楚教学目标的主语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通过学习后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 那么, 它描述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此教学设计的知识目标没有主语, 能力目标的主语显然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情感目标空洞, 泛泛而谈。 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展开, 学生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学习后应该达到什么能力, 学习中能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等。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案例中把课程目标当做课时目标, 在一节课中是无法做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 是不可检测的, 是课程总目标才能实现的, 这是很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典型的例子。
四、案例反思———怎样制定合理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 一)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 《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都进行了阐述, 而阅读课是实现这五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因此, 所有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都要以此为指导, 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学习策略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相关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要用表示动作行为的词且不笼统、不模糊, 要具体, 具体到可检测的程度。常用的行为动词有:talk about, tell, show, do, describe等。
(三) 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例如: (1) Identify the differ-ent meaning of the word experience; (2) Use the word experience to form phrases; (3) Most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experience in sentences.Identify (识别) 是浅层次的要求, 很容易实现;Use...在无情境中使用, 注意词义变化, 体现语法功能;talk about...在给定情境时运用, 是高层次的使用。
(四)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 例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experience.这就不够具体。 要求学生在什么情境中用? 怎样用 (口头还是书面) ? 用experience做哪件事情? 教学目标的表述越具体越能达标, 学生越容易感受成功。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第9篇
一、先语后文
1.第一步:读前预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可以通过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每一节课的开头很重要,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这样便容易开展紧接着的教学内容。有了前面语言的听说掌握作铺垫,学生理解语篇会更简单。“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利用插图或通过对话来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也可用简明扼要的几句话迅速导入阅读,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听课的效率自然提高。此外,还可给出一些疑问,让学生预测之后的故事情节。造成一种悬念,既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培养他们初步的创作意识。
2.第二步:读中理解。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首先设计一些T/F或简单的选择题,看学生能否初步抓住文章中心。另一层次的问题,教师运用文章语境,以更自然的方式来解释新语言点。合理有效的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好每个问题,并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思维创造性,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当然,课堂精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度的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
3.第三步:读后巩固。在学生能正确理解语篇之后,教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和全文朗读等。之后,教师应充当组织者,让学生当主角,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性对话或角色扮演。如分段复述大意,相互讲述故事,短剧表演和改编故事等都是学生巩固活用的好办法。教师可以密切地联系教材,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文,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动手,动口,动脑。熟读,背诵,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课文作为一篇语言材料来对待,把阅读过程看作语言文字或言语的学习过程,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负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语言实践的全过程,做课堂的主人。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把所学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分级阅读
1.阅读材料应该比较浅易,适合小学生英语能力水平。适宜于英语阅读的材料非常丰富,教师如何挑选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阅读材料能满足小学生阅读需求,阅读才会带给学生非常强烈的满足感。阅读材料需要比较浅易,出现过多的新词,句子结构过分复杂,每词每句都要反复推敲,势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慢慢失去阅读兴趣。浅易并不排斥新词的出现,阅读材料中应该有少量新词,不过教师应指导学生依据前后文能猜测出这些新词的意思。
2.阅读材料应该真实、有意义,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实用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教师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题材,这也是“真实”的内涵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取向,要求学生去思考“真实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训练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陶行知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走近生活,把教育与生活融合。
三、量变到质变
1.指点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指点学生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读题入手,明确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知道阅读过程中应搜寻什么样的信息材料。适当快速浏览,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主旨、作者观点等。找出文中的一些主题句,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住文章话题和中心思想。有些幽默故事因其特定的情节制约,不到结尾,文章真实意思并不显现。在读这类文章时,可边读文章边做标记,将相关信息划出来,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只要明确了文章真实要表达的意思,回答问题自然水到渠成。
2.培养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更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喊喊口号就有用的,教师应做很多实际的工作。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可组织相关系列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获得鼓励,收获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使之成为一种乐趣,形成一种习惯。
四、结束语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10篇
在缺少外语语言环境的背景下, 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然而,长久以来,大部分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以追求高分为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只追求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意义。大部分教师喜欢进行分段教学,逐句逐字进行翻译、解释,将一个完整的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结果破坏了文章完整的思想和结构,有时阅读课完全偏离了阅读的宗旨, 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语法课。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整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教育观,这种教学观要求教师从文章结构出发,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运用英语学习的理论,提高学生对语言及文化的理解,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学生正确流畅使用语言的目的。
二、课内阅读课整体教学模式
(一 )读 前 (pre-reading)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供预习使用,如学生需熟读课文,寻找文章大意,并在困惑的地方做记号,达到有效听课的目的。
比如笔者教上高中英语选修6Unit 1“Art”这一单元时,考虑到西方绘画艺术史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话题, 如果没有针对性的预习, 则势必很难在第二天的课中全盘吸收此文。因此,笔者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
1.熟悉本文所涉及的生词 。
2.熟读课文3遍 。
3. 寻找问题答案 :How many forms of western paintings are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What are they?
这样学生对本文有了一个基本框架, 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习惯。
(二 )读中 (while-reading)
1.导入— ——尽量借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引 入正题,如生活中的点滴,电影中的某一片段,歌曲等。
比如笔者在教高中英语选修6Unit 3“A Healthy Life”这一单元时,刚好发现近期部分学生在校外有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于是笔者从这一现象入手, 引入本单元话题:The harmful effectsof smoking and how to stop it.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为班里某些染上吸烟坏习惯的同学感到痛心。这种导入从情感入手,易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祖父写这封信的目的,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动力。
2. 略读— ——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 完全文 ,重点是首段和尾断,找出主题句并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
比如笔者在教高中英语选修6Unit2“Poems”一单元时,就采用以上办法,给学生3分钟时间略读全文,重点是头尾两段,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本文结构:six forms of English poems:nursery rhymes,list poems,the cinquain... 在学生了解全文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再去填充这个框架,最后总结,实现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法。
3.精读———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可让学生合起课本,认真听阅读材料,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完成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阅读任务。当然,阅读任务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难易。
比如笔者在上以教“Poems”这一单元时,由于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程度不同,于是设计了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于程度低一点的那个班级,笔者设计问题:
1.What’s the topic of the the reading passage?
2.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orm of the English poem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而对于另一个班级, 笔者除了要求他们完成以上阅读任务之外,还要求他们学会欣赏文中的每一首诗,理解诗的内涵。
4. 语言教学活动———分析重难点句型 , 结合语境分析语言结构。在操练新的语言点中,不忘设置新的情境,让这些新的语言点得以被充分使用。
(三 )读后(post-reading)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程度,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 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 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查找能力,又巩固了课文内容。
比如笔者在高中英语选修6Unit 5“AN EXICTING JOB”一文时,在学生完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三道读后题,
1.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volcano?
2.How many years has the author worked as a volcanologist?
3.How many persons went to the mountain after the Kilauea.
这种读后题既能对文章的整体教学效果起到巩固作用, 又能适应高考需求,为日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外阅读讲评课也需把握整体教学的原则
阅读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通过课外阅读,每天限时训练,课后练习,完成试卷阅读题等渠道进行补充阅读。课外阅读材料广泛,题材新颖,紧跟时代步伐,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但也不能偏离整体教学的方向。然而,现在许多教师为节省时间,对于课外阅读,尤其是试卷或练习中的阅读理解题,基本上采用自下而山上理论,即看着问题找答案,不做有效讲评,即整体讲评,让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尽管讲评之后知道答案出处,却不知文章大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阅读讲评应遵循自上而下理论,阅读理解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像课内阅读文的整体教学那样完整、具体,但至少也要经历从整体再到局部的过程。只有把握文章整体意思,才能准确理解细节。
当然,尽管整体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把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而完全忽略词汇等语言基本知识。要知道语言素质和综合素质是教育理念下阅读课的两个目标,缺一不可。如果学生缺乏语言基础知识,自然就会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阅读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确保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综合发展。
摘要:传统阅读课教学方法过于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文章细节的理解,往往忽视全篇脉络内涵的把握,偏离英语阅读的初衷。只有从整体上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正确流畅使用语言的目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11篇
分享阅读指的是在一个家庭里面,父母或者是父母一方与学生一起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图画书,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通过阅读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加强父母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分享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出现的时间比较早,重点是亲子之间进行互动。这是分享阅读最基本的定义,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分享阅读,参与者自然就不是父母与学生,而是教师与学生,所以分享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义应该重新进行界定。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分享阅读,把文本的内容以及形式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变动,也就是说应该遵循分享的理念,不过会使得分享的内容与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在教学之中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样就可以替代原始的图画书,而且图片与文字相互结合,图片引导出文字,而文字又是对图片的进一步说明。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层层递进,而且具有发散性以及推理性的特点,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来回答问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英语阅读中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观察、理解、思考、合作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还是非常喜欢英语学习的,不过如果涉及到英语阅读,那么喜欢的小学生的比例就非常低了,只有9%的小学生喜欢英语阅读。为什么有大约91%的小学生不喜欢英语阅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约98%的小学生认为英语阅读非常的难,大约92%的小学生非常的害怕英语阅读,基本上所有的小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阅读水平是不能让教师满意的。这三条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条,那就是很多小学生掌握的词汇数量比较少,阅读方式单一,不能够通过语境来理解文章的内容,长此以往,自然感觉英语阅读非常的难,进而害怕英语阅读,不想上英语阅读课,从而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可以说很多小学生都对英语阅读失去了兴趣。在调查的过程中也针对合作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基本上95%的小学生都喜欢和他人合作一起阅读,一起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提高小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去。多媒体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一幅幅图片组成一个故事,图片加上文字,让小学生对故事感兴趣,而且图片也能够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一幅一幅图片展示,为了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他们会更加的认真对待教师的要求,更加容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当然了,每一个小学生对于图片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想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可以通过分享阅读来实现,可以说分享阅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分享阅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增强学生想象力。分享阅读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多媒体把故事图片一幅一幅地展示出来,根据已经展示的图片,小学生可以自己猜测、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并且利用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表述出来。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故事或者是续写故事,把全班同学分成一个个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自己改编或者是续写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改编或者是续写故事,一方面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另外一方面,为了使得故事完整,自然需要通过语言表达,而这就涉及到了对英语词汇的运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纠正词汇、语法错误。
2.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想要了解故事的内容,自然需要通过观看图片以及文字来了解相关内容,而想要阅读文字,自然需要把每一个词汇都认识清楚,这样自然就记住了单词的含义。在阅读的过程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聆听故事,则是培养了听的能力。听与说之间,还会涉及思考。思考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分享阅读的重点在于分享二字,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个非常平等的地位,通过分享自己的理解,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的亲密。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是如此,教师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是一起学习的伙伴。这样营造出来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英语阅读非常的感兴趣,自然能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第12篇
一、“一步曲”:Pre-reading阅前“预”“热”
1. 动画、歌曲热身
为了创造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阅读学习,课伊始,常以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英文儿歌或迪尼斯动画短片开场。节奏明快、幽默可爱的动画儿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学生们在欢快地吟唱儿歌或观看动画的同时已迅速集聚起分散在课间活动的注意力与关注点,并将其调整至即将开始的阅读学习期待。
He that travels far knows much.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预测、质疑问难
引领学生们通过浏览文章标题及相关系列插图,先预测阅读材料关于什么主题?有哪些人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学生们将会产生一系列对于阅读文本的好奇与疑问,就在学生有了适当多的“悱”时,鼓励学生对文本初步提出自己的问题——“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并将所提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产生急于解答的需求,从而有目的地进入阅读空间。
二、“二步曲”:While-reading阅中“浸”“润”
1. 速读,了解大意
借助光盘、录音,看文字或听原音,迅速明了文本大意。
当文本中的内容符合学生的猜测或直接解决头脑中的一二疑惑时,学生们便会产生初读的乐趣与进一步阅读的信心。教师再适时适度地续提问题二三,助力思维火苗。
2. 跳读,布疑激思
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因问题而发动、继而深入,引领学生们初识文章构造后,跳过一些不必要的篇幅,找出阅读前设问环节所提出的简单问题解答关键句段。此后,教师要适时再巧妙地、高质量地设疑,此疑问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如,在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cortoon的阅读学习中,就最后一个场景笔者设疑“Is Billy a good cook?”当学生们阅读完文本并看着那张一片狼藉的厨房图片后会心大笑,异口同声地说出“No,he isn”t.”此时,笔者紧跟一问:“Can you help Billy be a good cook?Please give Billy some suggestions.”当学生们陷入沉思,有点模糊意识又难于独自表达时,鼓励组内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碰撞思维的火花,纷纷积极参与到"Billy,you can go to cooking school.”“Billy,you should...”的建议活动中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深读,深化文本
阅读教材的时间、空间有限,以此可发掘的阅读资源却是无限的,“活化”教材,“深化”文本,“变化”内容,让学生打开思考的闸阀,留下回味的空间,答案开放而不唯一。借助于精心设计的板书关键词来复述文中主要情节,这是一种对课堂阅读理解能力的更高挑战,也是对文章且行且深的再识过程。记得有一次阅读学习,内容为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 (cartoon time),文中最后以Bobby的一句“Let's take a taxi.”幽默尽显其中,学生们读懂并哄堂大笑时,笔者设问“What do you think of Bobby?”当不少学生就有限的词汇将Bobby评定为“He is foolish.”时,笔者感到意外随之释然,再紧问“You think Bobby is foolish,Why do you think so?”学生们众口一词,认为他打算乘出租车去英国是不可能的事。此刻,笔者适时引入远大的理想是需要学识支撑的人文教育,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化身自己就是Bobby,与搭档续编、改编故事并演一演,从而进行阅读的深化。又如Unit8 Our ddreams (story time)的阅读学习中,可通过填全课堂练习纸中的表格内容,来达到对于极易混淆的文本六个人物的梦想进行理清与回顾,从而进行语用输出。
4. 跟读,摹仿原音
重温文本,细听并摹仿原文录音,体味地道的英文连读、重读与语音语调,激励学生走进人物的情感。如译林版英语六下Unit 4 RRoadd的动画文本中Tina,Bobby,aunt,driver,elephants等人物的语言、神态细品后进入角色,小组合作阅读,合作读的方式可多样:跟一人读;众人齐读、分角色读等,并根据小组所选的读的方式的难易程度给予相应的星级评价。
三、“三步曲”:Post-reading阅后“演”“习”
1. 演习,活化文本
因文本而异设计不同的演读方式。例如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l The lcing,s new clothes、六下Unit 1 The hoon and tthe mouse等故事性强的阅读文章,可以让学生们在理解文本后给予充足的准备时间,然后小组内合作表演,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模仿能力很强,扮演每一个角色都经过细致的准备。有的学生不喜欢《皇帝的新装》的结局,在笔者的鼓励与引领下,他们积极地在课后小组合作创编对文本进行了改编,使原文的皇帝有了纠错与吸取教训后得到的智慧,通过孩子们对阅读文本的表演、续编甚至改编,将没有生命的文字变得鲜活、灵动起来。
又如译林版六上Unit 7Protect the Earth这一单元属于科普性强的阅读篇章,在学习即将结束时,笔者引领学生们小组合作、一起动手创作“保护地球母亲”的宣传画报。通过评比最美画报等活动使小组合作的成果在全校得以展示,学生们在手绘画报、手书文字的同时也是对阅读文本进行一个活化运用的积极的过程。
2. 思练,运用延伸
笔者欣赏并践行着一句话——课堂应该是思想的集散地,给学生留下的应当是文化的内涵,而不是知识的碎片。欲使阅读课画上精彩的感叹号,那么教者则需引领学生去思考探究,真正走进文本的潜在世界:文本的精彩语句、素材的出色之处、激起的情感体验、思维启示。并鼓励学生们小练笔,模拟文本,写一写类似的小短文。
再辅以一至两份相似类型的阅读材料,学生们用已习得的一些阅读技巧来自主阅读一些文本。最后,通过英语手抄报、英语阅读PK赛、“我是小演员”、“英语故事大王”等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检验阅读效果,让阅读学习的兴味无限延伸至课外……
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曾说过:“我们的孩子应以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为阅读目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P40)这一气势恢宏的教学观念坚定了我们地方小学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们的信念:在逐日汇入信息时代的地方小学,无定法却得法地在英语阅读课堂上实施阅读教学“三步曲”,定将绽放小学英语阅读魅力,相信我们的英语阅读课堂经过执着的历练,终将成为师生共同“悦”读的英语圣地。
投稿栏目介绍
1.学科视角关注学科话题,探索教学规律。本栏目就各学科教帅关注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焦点、热点等问题组织探讨,每期一个或两个;力求有鲜明的主题,有理论实践深度,有借鉴引领作用,处于教学前沿,突出“专”“实”“新”。
2.名师课堂弘扬名师思想,推广名师方法。本栏目展示名师某一种教学思想、理念或方法,以及体现该思想或方法的教学实例。
3.备课参考探微文本解读,阐述教材处理。本栏目欢迎对国标本各版本教材的新特解读或多元解读,并据此解说教学重点、难点和基本流程。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36-1052/G4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扶河北路291号
邮编:330008
编辑部电话:0791-86705770
发行部电话:0791-86710421 0791-86705667
投稿邮筘:
jxxxjxyj@163.com (教学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