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书记为何不腐败(精选5篇)
团中央书记为何不腐败 第1篇
团中央书记为何不腐败
新春聚会,与几位隶属于共青团系统的媒体人聊天,说起一个有趣现象:自建国以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先后有近百人担任书记,不管后来到了何处,担任何种职务,时至今日,没有一人因腐败问题而犯错误。
分析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领导带头,树立榜样。
建国以来,历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从胡耀邦到胡锦涛,从王兆国到李克强,还有团中央其他一把手,都是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工作上非常严谨、生活中非常检点的人,向来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家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好的领导,就是无形的最好的教材。这就使得凡是到团中央书记处工作的人,一踏进大门,就有榜样在前,学有遵循,追有标杆。
其次,素质较高,品德优良。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大都是从全国各地区各单位以及部队选拔上来的优秀共青团干部。他们虽然年纪较轻,但在基层工作中,大都表现比较突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相对都比较高。常言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正因为这些人自身政治素质良好,所以,在今后任何工作环境下,都能比较自觉地抵制诱惑,防范不良风气侵蚀。
第三,志存高远,不贪小利。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工作,是共青团中央日常事务的协调领导与分工落实。就其业务内容而言,政治工作就是他们的主项,从政为民就是他们的愿景。说得直白一点,这些人今后的成就和能力,就是怎么当一个大官,当一任好官,做一个能够为人民更好地服务、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高级领导干部。“将军赶路,不抓小兔”,是他们都明白的起码道理。志存高远的人,自然不会对那些花里胡哨的小恩小惠所诱惑,所动摇,当然也就不会在这上面栽跟头。听完这番分析,众人点头称是,都说挺有道理。
有人补充道,从以上三条来看,反而推之,其道理也是一样。凡是容易出腐败的地方,其一,一把手就没树好榜样,其身不正,怎么能带出廉洁部下。其二,这些人自身素质很差,朽木不可雕也,当然容易腐败。其三,腐败者大都目光短浅,贪图蝇头小利,或迟或早,必然要栽跟头。
“最破办公楼”为何走出腐败书记 第2篇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发布河北省纪委的一则消息:近期,河北省纪委对邯郸市大名县县委书记边飞(副厅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正在立案调查。据邯郸市委办公厅的消息,边飞是在其办公室被带走,当时在办公室里搜出10万元现金。
应该说,不能因为出现过腐败书记,就否认土坯房办公和破旧办公大楼存在的意义。同样的逻辑是,也不能因为在土坯房办公,就能得出官员都是清官的结论。事实上,那些在较好条件办公的官员,未必就是贪官,那些在土坯房办公的也未必就个个一尘不染。以貌论人,必然闹笑话,把外物与官员的操守画等号也是浅薄的。
为何不腐败都不好意思 第3篇
在腐败默契的集体氛围下,每个置身其中的人似乎都为“平庸之恶”找到了充足的辩护理由。结果便是公共道德水准整体沉降,社会利益沦为人人都想伸手揩油的公共物品。
今年高考已经落幕,各地惯常地开始了对高考状元的大肆炒作,几件轰动全国的高考弊案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这些看似个案化、地方性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却暴露出当前社会秩序和治理结构的痼疾。
首先是一系列不公正的加分迷局。在重庆,虽然有学校被怀疑为了提高知名度而把民族加分作为尖子生奖励手段的调查结果至今尚未公布,但某县副县长已承认考前子女改变民族身份的事实,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也涉嫌造假。
当然,最大看点还要数以吉林松原为代表的弊案。其之所以轰动,在于本质上触及教育公平的核心。虽然对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人们早有思想准备,但如此肆无忌惮的舞弊,还是让人委实惊诧。高科技作弊和反作弊工具之间的较量让人大开眼界,不过这倒在其次,关键在于作弊已经成为系统性现象。作弊不再是个别学生偷偷摸摸的小打小闹,而是基层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共同行为。“买场”之说,便是最突出的体现。
实际上,松原县此前已经因为当地权贵子弟的高考加分和保送问题而闹得沸沸扬扬,这里再次因弊案而出名。监考老师感叹“不敢太深究”,“不敢管得太深”,因参与倒卖作弊器材的教师也拒绝供出“上线”,凡此种种,给人以一种水深莫测的感觉。正如已有评论者所指出的,松原弊案表明,围绕高考已经形成了一套产业化、组织化的利益链条,一张有分工有合作的暗黑之网。不过除此之外,其更重要的标本性意义在于让人们见识了一种“腐败之集体默契”的精彩演绎。
这种现象,可以看做一定体制性约束下,在不同主体利益交换与博弈均衡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态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本来暗地里进行、拿不到台面上的潜规则已经外显化和主导化。对于违背基本准则的现象,大家心知肚明,但仍大可各演各戏,相安无事,而不必有丝毫的心神不宁。于是大家就看到,一向为人不齿的考试作弊都那么地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反倒是某些墨守规则的人成了不谙世理、不通人情的异类。异地监考的教师不放一马,断了人家的财路,误了人家子弟的前程,遭到围攻当然也在情理之中。甚至连事后有关方面的交代和解释也可以坦然自若地轻描淡写、小而化之。
高考代表着社会公平的底线,构成一面最能映射社会问题镜子。一系列高考弊案表明,某些强势力量的活动已经不限于经济或权力的领域,而是已在基本的社会权利上大做文章,挤占一般群体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更令人忧虑的是,缺乏监督的权力不仅会腐蚀当权者,在资源分配不公且缺乏诉求表达的规范渠道的情况下,民间社会成员也会被动就范,顺从某些潜在规则,成为丧失原则的投机分子,或者裹挟其中,甘当腐败生态的同谋。因为,这是一定结构条件下对个体而言成本-收益理性算计的最优选择。所谓“底层沦陷”,其机制大抵如此。前几年有学者肯定腐败对于打破僵化体制所具有的正向功能时,实际上并没有对此可能引起的负面后果给予重视。如果说在改革肇始阶段还有一定现实性的话,如今则发展成为毒化社会风气、瓦解社会整合的致命病灶。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存在一个悖谬:一方面,在冠以涉及稳定大局的领域中唯目标论式地控制强化;另一方面,某些基础秩序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范状态。实践之中,弥补这类空白的制度建设尚未有效推进,而是由一些仪式性的因素所充斥。如此久而久之,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很大程度上被虚化架空,在利益追逐的游戏中成为牺牲品。松原弊案便暴露出这样一种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危机。
在腐败默契的集体氛围之下,每个置身其中的人似乎都为与结构同谋的“平庸之恶”找到了充足的辩护理由。然而,当腐败成为共识、规则成为摆设、道德成为“破窗”,良知成了难以承受之轻,官民合谋、上下其手,结果便是公共道德水准的整体沉降,社会利益沦为人人都想伸手揩油的公共物品。大家一起腐败,你不腐败都不好意思,甚至无法在其间立足。不断爆出的“窝案”,即是最好的注脚。作为一种社会学家孙立平所指出的“社会溃败”的典型标本,这样的格局形成,往往令政策规则扭曲变形,陷入难于治理的状态。
外国的腐败分子为何不往咱这跑 第4篇
比如那个赖昌星赖在加拿大7年了。中国人民打日本也不过8年,对付一个赖昌星恐怕要超过8年了。因为这小子又获得了在加拿大暂留10个月的居住权利。10个月之后,不知还会有什么样的“规则”生出新的招术来。反正这7年多的时间就是通过这一年加一年、几个月加几个月的累计“游戏规则”玩出来的。
这个赖仔还没弄回来,不久前又跑出去一个高仔,又卷走了几个亿。这小子是中国银行哈尔滨松街支行的负责人。这帮家伙卷钱怎么会比我卷铺盖还方便?我不懂银行管钱的事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如今我们各级政府不是在大搞招商引资吗?那劲费得也够辛苦了,为此不少官员多少年“苦心经营”才戴上的乌纱帽,因招商不力屡屡“遭伤”,丢了官职。那为何不抄一个近道,变通一下“招商”呢?反正把别人的钱弄到咱这一亩三分地来,建厂也好,消费也好,存进银行也罢,只要为我所用就行了。钱如今不是没成分了吗?
当前有钱的国家多了,什么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他们那儿难道就没有腐败分子,就没有卷巨款跑出本土的?让他们往咱这儿跑,只要携带巨款进来,咱也实行个一拖、三缓、三延期的对策,先让他们把钱在咱这儿“消费”了再说。可是这么多年了,我很纳闷,这外国的腐败分子为何就不往咱这儿跑呢?是我们收留他们的条件不优惠,还是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环保?是我们的食品不绿色,还是我们的金融服务不周到?后来网上有资料表明,当今各国官员变为腐败分子的总量并不太多,人家自產自销还不够呢,轮不到出口。更让我丧失希望的是,洋人不仅银行、政府各部门的钱不好往外弄,就连企业、公司里的钱也都把得紧紧的。瑞典一个部长级的人物,因占了点电信公司优惠的话费,就被记者们纠缠得没完没了,为此挨了批评,还得向市民们道歉。
看来,指望洋人卷巨款跑到咱这神州大地是没啥希望了。但若总是有出去的口子,没进来的渠道,那不总是用咱们的肉包子肥了别人的狗吗?
若不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卷款出逃”造成的国际间的“卷款不平衡”,估计我们是永远掌握不了主动权了:因为你没有与人家“对接”的茬口。所以永远吃亏,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牢固笼屉,把肉包子装好、把牢,别让他人一伸手就拿走一个。像如今这样用咱的肉包子喂壮了人家的狗。人家还不领情,我们反倒一再求人家把还没吃光的包子皮退回来,这真是活活气死人了。
见着别人的钱多就巴不得人家往咱这儿跑。这当然不地道。可你总是傻乎乎地把不住自己的钱,这也不比人家光彩到哪去吧?
广东亿元腐败书记不信马列信鬼神 第5篇
多年收受财物累计过亿
4月21日,陈弘平涉嫌受贿、贪污、行贿案在广东佛山中院一审开庭。公诉机关指控,2004年至2011年,陈弘平在揭阳市代市长、市长、揭阳市委书记职务上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253亿元人民币、1720万港元,并为部分企业家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等提供帮助。办案人员透露,陈弘平受贿总金额、收受同一人贿赂金额、单笔受贿金额之多,在广东党政领导干部索贿受贿案中“前所未有”。
而特别令人感到荒谬的是,这位地级市党委一把手,竟然划拨公款为自己建造风水陵墓。起诉书显示,2010年8月,陈弘平与林培强选定揭阳市揭东县锡场镇藤吊岭上柿园山地,供陈弘平建造阴宅风水工程及农庄。陈弘平随后授意林培强注册成立揭东县培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撰写培蓥公司需要重新开垦耕地、修建进场水泥路等的请示。陈弘平将上述请示批转给时任揭阳市国土局局长陈岳平和公路局局长郑松标,要求他们尽快辦理拨款。这两个单位先后拨款350万元到培蓥公司账户,林培强随后将之用于上柿园山地修路、建水坝等工程建设。
陈弘平在庭审中辩称,自己从未授意林培强修建阴宅风水工程,其批示用款行为“是正常的支持农村道路建设,有利于社会”。
修广场花几千万买泰山石
记者在揭阳走访时发现,陈弘平为自己修建阴宅的事情早在街头巷尾传开。他还将风水意识灌输到揭阳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妄图靠风水来实现地区发展“赶超进位”的目标。
在自东向西进入揭阳中心城区的交通要道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城楼,这是陈弘平在职期间一手规划、从拆迁到建成只用了4个多月的“揭阳楼”。记者在揭阳楼广场上看到,9根约10米高、直径超过1米的大柱呈弧形环立,一块硕大的流纹岩泰山巨石放置在广场前,楼前还有一座约10米高的方鼎。有知情人说,9根柱子、一个大鼎和一块泰山石,寓意“一言九鼎泰山不倒”,光买下这块石头从泰山运到揭阳,就花了几千万元。
揭阳下辖县级市普宁的一位科级干部告诉记者,陈弘平曾经提出,在通往汕头、梅州、潮州、普宁的方向,要分别建南天门、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幸好后来不了了之,否则非闹大笑话不可”。
休息日拿罗盘看风水
“陈弘平公开提倡说风水学是一门非常高深的科学,党政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揭阳市榕城区一位科级干部说。记者走访发现,在陈弘平的影响下,揭阳及下辖县区不少党政机关办公室公然摆放神龛佛像,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在上班期间公开讨论风水话题。
陈弘平在4月21日庭审的最后陈述中忏悔说:“我惭愧晚节不保,害了父老乡亲。将来法庭判的是我法律上的罪,我还有道德上的罪。”不过,直至庭审结束,他依然没忘记自己笃信的“风水”,反复地说:“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毫厘不差,千古铁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