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必读古诗词(精选15篇)
关于清明必读古诗词 第1篇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点评】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清明古诗杜牧
2.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
3.关于清明古诗词
4.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欣赏
5.清明的古诗词
6.古诗词里的清明节
7.清明扫墓古诗词朗诵
8.关于清明节的古诗之最
9.清明节的古诗集锦
10.清明节古诗词欣赏
★ 清明的古诗词及赏析
★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_小学生必读古诗词推荐
★ 毕业生必读
★ 新课标必读
★ 古诗词大全
★ 经典励志格言必读
★ 家长必读:肺炎球菌
★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
★ 八年级必读课外书
★ 名家推荐必读的经典
关于清明必读古诗词 第2篇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点评】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第3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古诗词中结合了哲理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获得是不一样的美的体会。因为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审美观念,只能通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去辨别善和恶、美和丑以及好和坏,并不懂得从内部去分析其中的价值和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来拟补这方面,因为在古诗词中包含着含蓄、内化的情感,诗人遵循的诗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也就是所说的“诗以明志”。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眼界,并且使其获得美的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让他们的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篇幅小、内容简洁但是意蕴丰富的特征,所以古诗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创造空间,因为学生如果想要明确古诗词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意境,就需要利用自己的领悟和想象来进行捕,这在无形中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常常是天马行空,在古诗词这个载体中,他们可以尽情的创造、补充和想象,进而思考诗词中的情境。许多古诗词中的意象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可以根据诗词的意思,在大脑中营造出新的画面。这也就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古诗词中展现了我国古人对人情哲理和社会事物的深入认识,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知识结晶。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古代思想精华的目的。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带来独特的美的体会,并且激发他们的惜友之情和爱国情怀,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
在诗词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新课改标准中也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进而为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接受感情的熏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能使用逐句串讲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理解其中的字、词、句和含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横通过重复的朗读,可以慢慢的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审美观念,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境界中。比如,在讲解陆游的《示儿》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介绍诗词背景;其次,知道他们初读诗文,让他们初步的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后知道他们进行精读,进而把握诗人心中的“悲怆”情感,体会他的遗憾。最后,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全面分析诗人的思想,并且感悟诗人的“悲壮”情怀。
通过上述的阅读指导,教师就完成了对诗词整体基调的奠定,而后就可以利用精读来让学生尝试着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感受诗人的忧虑心理,了解诗人的爱国情绪,并且从中获得鼓舞和感染,产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意识。
(二)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许多人诗和画放在一起探讨。比如,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画家达芬奇就把绘画艺术比喻为“哑巴的诗”,把诗作比喻为“瞎子的画”。我国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常常就是一副田园风光图或者山水画。诗人在进行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其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且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就产生了诗歌独特的意境美。所以,学生在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之后,就能够在脑中产生相应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古诗词文在到图像,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加工,同时,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对古诗词的不同看法和解析。比如,将在在讲解《江雪》这首诗时,可以利用读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培养自身想象能力。教师的讲解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在读到“千山鸟飞”和“万径人踪”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在树林的小径里看到了许多脚印,有的学生看到了成千上万只鸟儿在山林中飞翔,有的学生说那里一定很热闹,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表达了自己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灭”和“绝”。和前面大家想象的热闹、富有生机的景象对比,孩子们会强烈的体会到作者的孤寂。古诗词中创造的深邃意境,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们通过对画面的想象,相应的感悟有深入了一层。
(三)古诗词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年代都较为久远,其中的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都和现在大不相同。同时,学生大都阅历较浅,所以难以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只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去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社会经历等,才能和诗人意同此理,心同此情。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情和作者情在延伸和拓展中交融,这些渠道主要包括:(1)课前手机资料。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的传递,还包括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自主建构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些主题,如爱国绝唱、名家专辑、踏雪寻梅、诗人咏秋等,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2)课堂中的交流。课程交流是深化情感、深化认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愁”这个字来提问:你还知道其它关于愁的语句吗?你知道哪些诗人为愁做过什么事情?对古诗词的延伸,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更是对情感的延续。
三、结论
培根曾经说过:“诗歌让人灵秀。”我国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其中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美妙的意境、深刻的哲理都是流传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的提升自身古诗词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发现古诗词中的文学美。
摘要:古诗词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开展,小学教师需要遵循符合时代的教学思路,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扩充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芳芳,安晶.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4-55.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96-97.
[3]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2):86-87.
[4]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09):14-15.
古诗中品读寒食清明 第4篇
古诗词里的清明,无论绵绵哀思、悲情渺渺,还是风和日丽,踏青游玩,都让清明变得意象万千,隽永悠长。
唐代王建的《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说明清明节扫墓烧纸钱的习俗,在唐代就很普遍,寒食期间是要禁火的,人们便将纸钱或插或挂在墓前树上,而那些无人祭扫的孤坟,不由让诗人喟然长叹。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这是宋代黄庭坚的《清明》,春雷阵阵,春回大地,芳草萋萋,桃李绽放,春光是这样美好,而野田荒冢让人心生悲哀。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世间的万物有生就有灭,这是规律,谁也无法逃脱。
清代黄遵宪的《寒食》:“几日春阴画不成,才过寒食又清明。霏霏红雨花初落,袅袅白波萍又生。栏外轻寒帘内暖,竹中微滴柳梢晴。浮云万变寻常事,一瞬光阴既娄更。”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从自然气候的变化,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世事如浮云,雨过会天晴,把变化当作寻常事,黎明的曙光就会在不远处招手。晚清是多事之秋,诗中有着对政治的忧虑。
王禹偁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时节作者内心是寂寞孤寥的,不过落寞之中,倒也透出一种豁达来。人们都借着祭扫,涌出城去,踏青的踏青,赏花的赏花,饮酒的饮酒,闹到红霞映水,月挂柳稍,才尽兴而归。而诗人心境是萧然的,像孤僧一样,关门闭户掩柴扉,与书灯相伴。
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诗的风格明朗,无一丝的伤感,有着春阳的温暖和明媚,似一幅美丽的春游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清明出游的景象,如唐代诗人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中:“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清明时节气候回暖,春风拂掠的柳树之下,三五女子嬉笑着荡秋千,真是诗情画意。古人过清明有荡秋千的习俗。
清明必读的最美古诗词 第5篇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点评】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关于清明古诗词 第6篇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遥�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关于描写清明节气的古诗词 第7篇
《满宫花》花正芳(唐)张泌
花正芳,楼似绮,寂寞上阳宫里。
钢笼金锁睡鸳鸯,帘冷露华珠翠。
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五代)冯延巳
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
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鹊踏枝》清明(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探讨 第8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1. 背诵为主,理解为辅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之一为: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以背诵为主,理解为辅。虽然这样做在短时间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记忆力,但是也会抹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2. 内容为主,意境为辅
诗词是非常优美的语言,体现的是一种意境美,是多姿多彩的画面。因此,在理解上应该侧重意境理解为主,然而很多教师却是很直白的分析课本,忽视了对古诗词中意境美的讲解和品味。这种以讲解内容为主,分析意境为辅的教学方式是现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又一现状。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制约着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又直接影响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造成古诗词教学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在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的成绩成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倡导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而不是鉴赏学习,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自身的不足
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对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引领他们前行的指明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这群涉世未深的学生很容易步入歧途。所以,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二就在于教师自身的不足。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侧重现代文的教学,轻视古诗词的教学,这就使教师对古诗词美的鉴赏深度不够,也就无法充分把握古诗词中的意象美,从而古诗词课堂不能深入进行,只在浅层面上浮着。
三、改进小学古诗词教学不足的对策
1. 学生为主,立足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欲望,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就需要以学生为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古诗词的计划,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这里的阅读训练主要是为学生积累字词量服务的。对于古诗词学习来讲,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充足的字词量,那么他们将来在翻译古诗词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学生掌握古汉语词汇太少,是没有办法完成古诗词文的阅读的。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增强阅读量,积累足够的古汉语词汇。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译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虽然记住了一些单个古诗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是并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翻译当中。所以,教师在一开始教学古诗词时,就应该做好古诗词直译的示范,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示范养成良好的对译习惯。当然,最主要的做法是要将古诗词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在教学时让学生走入诗词的世界,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
2. 夯实知识,意境教学
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意境。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和谐,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只能获得古诗词的音律美,并不能直观的感受到其意境美。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呈现在大屏幕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为例,这两句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若将这个意境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就能直接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意境美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第二,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逐字分析,品味语言。这其实是与基础知识讲解相互贯通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中,有的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类似这种还有很多,那么为什么一个字就能展现整句诗的意境呢?这就需要教师慢慢探讨,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第三,教师要引领学生由浅层理解向深层过渡,要求学生深入挖掘,揣摩意境。意象是融情于景的一种表现。作者虽然在描绘意境,但是最终抒发的还是自己真正的感情。所以,如果学生要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就要领略意象之美。
3. 诵读经典,加深理解
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都会讲整体的古诗词分开来讲。例如,讲解每个字、每个词。虽然这种做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字词意思,但是长久下去会影响学生对诗词的整体感悟。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教师必须还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诗词。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还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诗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的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抽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用诵读:有感情的吟诵诗句;举办诵读比赛,以相同的主题要求学生任选一首与该主题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诵读,比赛谁读得更具有诗情画意;当然,教师还可以亲自为学生诵读诗文,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诵读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4. 大胆想象,赋予新意
“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从别林斯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诗词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的,而欣赏诗词作为诗词的二度创作,也需要想象力的支持。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小学生存在想象力缺失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诗词教学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再现诗歌中营造的意境。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如下启发学生想象力:
教师:当你送别故人时,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A:会有些难过,因为再见就不知何日了。
教师:嗯,的确是这样,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利。
学生B:我觉得会很伤心,因为每次上学,家里人都是这样送我的。
教师:不错,你联想到了亲情。
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教学片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从原本的被动学习中摆脱出来,由抵触诗词学习变成爱上古诗词,这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
[3]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2014,(06).
[4]林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13).
[5]刘拉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与思考[J].教育文化论坛,2015,(02).
关于清明的古诗名句 第9篇
2.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4.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 》
5.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张镃《寒食》
6. 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 韩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7. 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 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8. 更萧萧、陇头人去。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9.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邵谒《长安寒食》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2.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3.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杨万里《寒食上冢》
14.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王安石《壬辰寒食》
15.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
16.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沈佺期《寒食》
17.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8.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19.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温庭筠《清明日》
20. 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1.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赵鼎《寒食》
22. 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崔元翰《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
23. 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 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24.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5.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仲殊《诉衷情寒食》
26. 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 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27. 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 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28.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张镃《寒食》
29.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 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30.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1.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温庭筠《清明日》
32.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3.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夜深 》
34. 舞烟眠雨过清明。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35.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6. 西园日日扫林亭。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7.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孟浩然《清明即事》
38.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关于清明节气的诗词赏析 第10篇
《心祭》是刘小烽所作的四言体游仙长诗。作者通过对一个梦境的描述,寄托自己痛失外婆的哀思。其中“我有所愿,乞上苍怜:愿兹世界,鬼神存焉,他年我死,共在黄泉”,句句如金石掷地,悠悠孝思,绵绵不尽。实乃写孝思方面的经典诗句。
刘小烽,又名刘周,字冷静,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生于1973年12月。作家,学者,辞赋家,文言文复兴倡导者,大众儒学倡导者,自然门武术第五代重要传人。出版著作有:《天有霓裳》、《帷幄仙风奇门遁甲预测图典》等。20xx年3月被新华社内参报道。
刘周倡议书,“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和“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建设(倡议书)”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心祭(节选)
甲戌岁末,丁丑己酉戊辰之时。炊烟袅袅,日影蹒跚。朔风起而复平,岁寒逼而化暖。天地之气和兮,谁期霹雳以降。怆然悲夫,失我之“婆婆”;冲冠怒兮,天何夺我之亲。思未曾片时断兮,泪未曾一日干,魂牵梦萦,无日而已,剜心之痛,何以复加。时维乙亥清明,余于太原,难奠其莹,五百里远,香火何闻,纸灰随风,遗于路中,惟焚我之心,摄我之魄,遥祭“婆婆”之慈灵于天界。是时父病急也,余与父俱在太原山医一院。此序。(注:婆婆即外婆)
西望临川,山脉高伟;
寄我魂魄,涉彼湫水;
悬壁仙径,止于瑶池;
......
阴霾初霁,太阳其辉;
照我身者,万道虹霓;
拥护婆婆,莲花以见;
我心大喜,亦一何悲;
念此为幻,曷不心碎;
但睹慈容,宛若生时;
但闻教侮,如旧日声;
婆婆之言,永难忽忘:
阴阳殊途,心无异路;
正善而已,诚能感天;
......
尔今尔后,汝自保全。
我闻此言,匍伏泪下;
知为梦境,愿不复醒;
......
闻此言也,泪复如雨;
若无婆婆,我早死矣;
婆婆之逝,心不甘也;
愿随左右,结草衔环;
.......
祷祈弥久,闻钟鼓鸣;
莲花又现,凤鸟毕至;
视我婆婆,立花鸟间;
身赤金色,微笑不语。
我心喜极,无名状者;
着急近前,举步却空;
更是一惊,觉时已醒。
枕边湿透,梦何不永;
辗转反侧,憾也无穷:
我无怙者,赖婆婆生;
甘苦与共,何期其薨;
从今孤独,岂千年哉!
我有所愿,乞上苍怜:
愿兹世界,鬼神存焉;
他年我死,共在黄泉。
国外清明节
日本的盂兰盆节
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会”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视这个节日,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都放假3天,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里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远离家乡的人能回来的也回来参加,不能回来的也往往委托别人代自己祭奠。
叙利亚的“烈士节”
叙利亚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为“烈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波兰亡人节
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坦桑尼亚哀思节
为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到陵园墓地参加扫墓活动,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突尼斯英雄节
9月1日,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新加坡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坟场),盖大伯公(土地公)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关于清明节古诗2022 第11篇
2.缅怀先人是对自己的鼓舞。
3.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4.是你们的脚印为我们踏出了道路,是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幸福,是你们的信念壮大了我们的民族,是你们用生命奠基了中华的前途,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5.风和日丽,小草嫩,山青水秀,感觉新,荒郊野外一堆土,祖先在此当居民,清明时节风光好,阴阳两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复返,如烟往事莫忘了增良。
6.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沉默,是对死者的敬意。
7.我要追逐烈士的脚步,学会无畏,学会坚强。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对它,不怕伤心,不怕沉沦,因为去面对,就不会退缩,就要学会勇敢,像烈士那样无畏,今年,我要开开心心过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样的我。
8.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
9.华夏文明永记心,民放文化民族魂,清明寄祖好传统,感恩情怀天下知,文明寄祖清明时,先祖的伟大世人牢记,真情的传递思念的情,先祖精神满神州.
关于清明节古诗有哪些 第12篇
清明日狸渡道中宋代: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第13篇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2、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
3、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清明祭诗》
4、朝听细雨润门扉,年年一度送春回。《清明祭诗》
5、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清明》
6、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清明》
7、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
8、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清明祭诗》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0、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清明》
11、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12、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清明》
1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送陈秀才》
1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长安清明》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1、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祭诗》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
3、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清明祭诗》
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夜》
5、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6、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清明祭诗》
7、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清明祭诗》
8、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9、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日》
1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11、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清明祭诗》
12、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
13、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途中寒食》
14、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15、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16、撩乱春风惹杏花,断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诗》
关于小学生清明的古诗 第14篇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关于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 第15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3、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