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大肠癌术后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2
1

大肠癌术后范文(精选11篇)

大肠癌术后 第1篇

1 发生原因

外科患者术后继发霉菌感染, 通常是疾病治疗中抗感染应用抗生素较长一段时间后所致。一般危重病例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 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均可出现继发霉菌感染, 多数以口腔、尿液中先检出白色念珠菌或酵母菌。而大肠癌术后霉菌感染往往以单纯肠道腹泻为主, 且发生时间较早, 发生率较高。通过临床观察分析, 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1 肠道免疫功能降低

大肠癌手术患者, 为防止术中粪便污染, 术前常规需进行一系列肠道清洁准备, 需多次服用泻药及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 因此可造成:肠道黏膜水肿;肠腔体液p H值改变;肠道黏液、抗体、酶等减少, 黏液分泌变化等;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 免疫功能降低。

1.2 肠道灭菌因素

为防止术中肠段切除中细菌污染, 术前患者均给予口服抗生素, 常用灭滴灵和链霉素来联合服用进行肠道灭菌准备。实际上, 肠道灭菌易引起继发霉菌感染已引起医学上注意, 口服抗生素已从过去的5 d准备法逐步降至现在常规服用2 d。但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医生执行宁多勿少的原则, 术前服用3 d以上病例超过50%。有些病例因故手术延期, 但口服抗生素准备仍不及时停止, 继续服用, 这样就增加了术后肠道霉菌继发感染的机会。据文献报道, 广谱抗生素应用使正常肠菌群平衡失调, 耐药性微生物过度生长, 约20%~30%正常人肠道带白色念珠菌, 肠菌和霉菌互为消长, 抗生素服用后白色念珠菌会很快取代原来占优势的其他肠道菌。已行肠道菌去污准备的患者, 肠腔呈空虚状, 抗生素作用强于一般条件下, 如服用天数延长, 内生性霉菌生长机会就增高。

1.3 抗生素的应用

大肠癌患者术后通常预防性静脉应用抗生素4 d~7 d, 据临床观察, 抗生素种类选择及使用天数与同期其他相应大小手术雷同, 不能成为霉菌感染易发的因素。但大肠癌中一部分病例由于术前出现消化道不全梗阻、腹泻、发热等, 部分病例在手术前抗生素已使用一段时间, 致使手术后可能较早出现霉菌感染。

1.4 其他因素有些医生喜欢选用新的强效广谱抗生

素, 使总体病例霉菌继发感染率有所上升。

2 防治措施

2.1 思想重视

大肠癌术前肠道清洁灭菌是整个治疗中的必需环节。对于抗生素的应用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临床上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 才能防止或减少产生霉菌继发感染。术前口服抗生素超时超量是引起肠道内生性霉菌生长的重要因素。目前新型广谱抗生素层出不穷, 临床医生大多“喜新厌旧”, 在手术后预防性用药时往往起点很高, 且喜欢2~3种联合应用, 在预防感染上虽有积极的一面, 但副作用出现的机会上升也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当然, 临床患者因感染病程反复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 难免出现霉菌继发感染, 但要重视因抗生素使用过滥而出现的并发症, 进行预防。护士接触患者密切, 每天整理医嘱, 怀疑用药不当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2.2 正确处理

对于出现腹泻的患者, 应先做粪便化验检测后再处理, 以便对症治疗。不要先盲目使用肠道抗生素及止泻药, 以免加重病情。对于霉菌性肠炎, 应尽可能停用抗生素, 可口服制霉菌素或大蒜, 同时给予米雅BM、培菲康等活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药剂口服, 帮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平衡, 抑制霉菌生长。

2.3 护理

对于霉菌性肠炎的患者, 除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应严密观察大便次数及量, 防止患者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并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对于腹泻次数较多者, 每次便后要清洗会阴部及肛门周围, 并涂以鞣酸软膏, 防止肛周和臀沟间皮肤糜烂溃破。饮食方面可指导患者食低脂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 如米汤、稀粥等淀粉类食品。并注意饮食卫生和不吃生冷食品, 腹部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待腹泻好转, 再逐步加以荤食。有些患者即使肠道消化和排便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但粪便中霉菌检出率阳性仍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是肠道菌群平衡还未完全恢复, 可以继续随访观察一段时期, 一般会自行逐步好转, 不必再做特殊处理。

总之, 大肠癌术后肠道霉菌感染的高发率, 主要是医源性的, 在疾病治疗中, 怎样合理适量应用抗生素至关重要。只要临床上多加注意, 完全可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率。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诊治 第2篇

方法:对9月至3月按照TME的原则应用双吻合器施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的42例吻合口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有6例因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而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经抗炎对症治疗,瘘口于18~33 d愈合。

其余36例均行保守治疗而痊愈,无死亡病例。

6月前未行经骶前引流管持续低压冲洗仅单纯行引流管引流的10例患者,瘘口愈合时间为26~42 d(平均35 d);而206月以后行经骶前木引流管持续低压冲洗的26例患者,瘘口愈的合时间为15~28 d(平均23 d)。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浅谈大肠癌术后的护理 第3篇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仅次于胃、肺、肝癌,居第6位。以40-50岁最多。男女比例为2:1。好发部位在结肠和直肠,以直肠癌多见。

1病因

1.1饮食习惯好食高脂肪、低脂肪饮食富于胆固醇,又可刺激分泌更多的胆汁,使更多的胆酸进入肠道,增加了肠内容中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经肠道内厌氧菌的作用,可生成致癌或促致癌物质,诱发大肠癌。

1.2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亦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

1.3腺瘤和家族性息肉病,由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突变成癌。

2分类

根据病理大体分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镜下以腺癌、粘液腺癌最为常见,未分化癌、鳞腺癌和磷癌少见。

3临床表现

3.1腹部隐痛或胀气。

3.2大便习惯和大便性质的变化:大便带血或粘液,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大便变形、变细、疼痛、下坠感。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

3.3由于慢性消耗引起消瘦、乏力、贫血。

3.4由于肿瘤的压迫和侵犯,可发生急性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症状。

3.5晚期直肠癌由于癌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男性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女性可出现阴道出血或阴道直肠瘘。

4诊断

4.1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肛门指诊70-80%的直肠癌可作出初步诊断。

4.2对于肛门指诊阴性,大便潜血阳性的病人应进一步做钡灌肠或全消化道造影。

4.3根据需要可作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光导纤维结肠镜检查,了解肠腔内是否有肿瘤和肿瘤的形态、大小及范围等情况。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或做细胞学涂片检查。

4.4B超、CT对了解腹腔淋巴结和盆腔转移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5护理

大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将病变的肠段和引流淋巴结整块切除,使大部分早期病人得到根治。如果直肠癌瘤体较小,瘤下缘距肛门缘8-10cm以上,应采取保留肛门作腹内结、直肠吻合术或用直肠吻合器吻合肠管,这样既达到保留肛门功能又可根治癌瘤的目的。

5.1术前准备:①心理护理: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对直肠癌的患者应说明人工肛门只要处理得当,仍能适应正常生活和工作。经常关心和安慰病人,使他能在心情比较舒畅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介绍假肛处理的方法,并备好假肛袋。②注意病人的营养:如有不完全肠梗阻或全身状况差者,需酌情补液、輸血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③手术前肠道准备:手术前3天改少渣半流饮食,手术前1天改流质饮食或禁食输液。手术前3天开始服链霉素1g,每日2次,以抑制肠道内细菌,同时补以维生素K。手术日晨放置胃管及导尿管。

5.2术后护理①手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及一般情况的变化。术后6小时,取半卧位。臀部应垫气圈或海绵垫,减轻肛门部受压。②持续胃肠减压,至结肠造瘘或肛门排气为止。③术后禁食,当胃肠减压停止后,胃肠蠕动恢复正常,无腹胀时可开始进清流饮食,一周后改半流饮食,两周进普食。④保留尿管与床旁无菌瓶或尿袋连接,保持排尿通畅,按常规留置导管,术后5-7天开始夹住导尿管,每隔4小时定时开放,训练膀胱约2周拔除尿管,注意病人有无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失禁等情况,必要时测残余尿,当残余尿量大于100ml时,仍需再次放置导尿管,保持其通畅。⑤根据病人情况选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⑥与防褥疮及吸入性肺炎,鼓励患者卧床、早期活动。如深呼吸、咳痰、活动肢体和翻身。术后恢复顺利,一周后可离床活动,最初离床时应给予帮助避免摔倒。会阴部伤口敷料应用丁字带固定,以免脱落。⑦术后近期禁忌灌肠,特别是结肠或保留肛门的手术,以免引起吻合口裂开。如进食后数日仍未排便,可服油类缓泻剂10ml,防止因便秘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5.3结肠造瘘的护理①结肠造瘘于手术后48-72小时开放,术后一周内手术切口用凡士林油纱保护,预防切口感染。②造瘘口开放后,即配带假肛袋。如有粪便外溢,污染被服,应及时更换,切忌表示厌恶拖延。如粪便已成形,可改用“假肛小碗”,其内松松衬垫数层卫生纸,如有粪便排出及时将卫生纸充去,不需更换小碗。如造瘘口能定时排便,养成习惯,控制较好,瘘口可盖一软布功软纸,再用弹力腰带压迫固定,按时开放排便。③经常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切口愈合后可用温水清洗,如局部皮肤糜烂侵蚀时,涂氧化锌软膏保护。④假肛袋要勤倒、勤洗,每次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后,最好用2%来苏溶液浸泡30分钟去味、凉干、上粉备用。亦可用一次性使用的假肛袋,用后弃之。口服活性炭粉1-2g,每日3次,可消除臭味。⑤训练定时排便习惯,每日清晨喝一杯凉开水,刺激排便,或给人工肛门近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引起排便。

5.4康复期的护理指导①宜进入少渣、易消化的软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一日三餐应有规律。②出院后正确使用假肛袋,造瘘口每1-2周扩张1次,预防其狭窄,持续2-3个月,如发现造瘘口狭窄、排便困难,应到医院检查,进行必要的处理,防止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左右避免腹内压增加的动作,以防造瘘口周围疝、结肠外翻和脱垂。③术后如使用化学治疗,应每周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1次。出院后病情无特殊变化,每3-6月来门诊复查1次。

6预防

大肠癌术后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大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 其中男89例, 女61例;年龄65~84岁, 平均74.3岁。患者在入院检查后均被证实患有大肠癌, 其中直肠癌76例, 结肠癌74例。将这些患者中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分为A组 (112例) , 将其与术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归为B组 (38例) 。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情况间有均衡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1.3 诊断标准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 (1) 患者体温上升至38℃以上, 出现发热症状; (2) 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下降或者上升; (3) 患者产生脓性气道分泌物; (4) 对患者进行X光检查, 结果为肺部有炎性浸润影显示[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进行术前化疗、放疗、术中血糖≥11.1 mmol/L、血红蛋白<90 g/L和手术时间<4h的比例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患者体内肿瘤不断生长, 就导致其身体功能免疫力有所降低, 患者在进行大肠癌术后的肺部感染概率就会上升[3]。根据相关研究可知, 一般而言, 医院中出现感染的概率在5%以下, 而由肿瘤引发的感染概率为10%[4]。引发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有很多, 且对患者疾病的预后非常不利。有研究称在患者进行大肠癌手术后, 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1%~7.0%[5]。

大肠癌手术后极易引发患者肺部感染, 该并发症是术后常见的。在患者大肠癌手术后, 膈肌活性会相对减弱, 腹部的手术切口也会引起腹部呼吸减弱, 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的肺活量严重下滑;手术后患者平卧位时膈肌上升, 患者感觉腹胀, 那么肺部通气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患者咳嗽无力, 痰液对气道产生阻塞, 呼吸道分泌物残留, 上述因素都会直接引发肺部的感染。而对患者手术前行全麻, 则会抑制肺泡释放表面的活性物质, 同样会提高肺部感染的概率;患者术后误吸也是肺部感染的起因之一。上述引发肺部感染的要素, 能够对降低感染率提供有利的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术前化疗、放疗、术中血糖值、血红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均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感染;而上述相关因素均可对老年患者在大肠癌术后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进行测定, 同时研究防止和治疗方法,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章谦, 李颖, 王智华.老年患者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1, 6 (9) :44-45.

[2] 黄炯强, 陈劲松, 雷建, 等.大剂量沐舒坦在预防老年大肠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4 (1) :28-29.

[3] 周宏, 周晓聪.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腔镜大肠癌术后患者短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2, 14 (9) :22.

[4] 庞明辉, 罗斌, 张伟.鼻胃减压管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8 (7) :22-25.

结肠癌术后的护理 第5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27-02

中图分类号:R735.3+5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68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尽早进行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肠癌术后的顺利恢复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共51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1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63岁。肿瘤部位: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14例,横结肠 8例,降结肠3例,结肠脾曲6例,结肠肝曲 12例。经钡剂灌肠、腹部CT、B超、结肠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合病史、体征诊断为结肠癌,并经病理切片证实。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7例,支气管炎3例,冠心病3例,胆囊结石1例。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肠粘连5例。

护理措施

1.加强心肺功能监测 由于创伤、麻醉、疼痛等因素,术后患者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老年人,其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手术打击更易出现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因此,术后予吸氧、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糖。对于疼痛的患者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术后使用镇痛泵以缓解疼痛,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以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 mg。

2.体位护理 5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根治术,术后按全麻护理。回病房后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病情稳定取半卧位,这样可减轻呼吸困难,有助于腹腔和盆腔的引流,使炎症局限;并可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助于切口愈合。

3.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带有各种引流管。首先要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打折、受压、脱出,随时观察管道通畅情况,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拔尿管前先夹管,每1.5~2小时或患者有尿意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促使自动排尿的恢复。拔出尿管后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看是否存在膀胱麻痹、尿潴留,必要时重新插尿管。

4.加强营养支持 术后禁食,留置深静脉管,遵医嘱静滴深静脉高营养液,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先饮少量水,无不良反应后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饮食,协助制订食谱,进高营养易消化低渣饮食。应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每天都要有粮食、瘦肉、鱼、蛋、乳、各类蔬菜及豆制品,每一种的量不要过多,这样才能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膳食中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绿叶蔬菜),以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当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多食海带、紫菜等,因其含有大量碘、钙、胡萝卜素等,能将人体内的有毒有机物转化为无毒物,并且有清热、润肠、通便等效果[3]。

5.预防并发症 做好基础护理,留置胃管的患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唇部干燥者涂甘油保护。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护理尿道口2次,呋喃西林250 ml膀胱冲洗每日2次,以预防尿路感染。手术可引起呼吸容量减少,呼吸增快变浅,再加上切口疼痛,患者不敢咳嗽,呼吸道痰多、黏稠,难以排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4]。因此,应协助并教会患者用手按压切口用力咳嗽,定期叩背,同时加强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咳出。由于手术对全腹脏器的扰动,容易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肛门排气后争取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发生。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痛,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敷料被污染应随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衣物、敷料。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持续高于38.5℃,提示可能并发感染,应积极找出原因并处理。由于手术刺激,血管内膜损伤,术后血液凝固性增高等原因,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老年患者、高血压病人、长期卧床者,应鼓励患者早期床上双下肢屈伸运动,适当的按摩,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健康宣教 对于已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应具有同情心,多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力所能及帮助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生活问题。向患者解释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以平常心应对疾病,保持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需要化疗的患者,向其解释化疗的方式、方法。腹腔灌注化疗加静脉化疗是我科特色治疗方法,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处理,同病种患者治疗情况,化疗期间的饮食指导。嘱需要化疗的患者定期回院治疗。

护理体会

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来说创伤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必须完善术前准备,正确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把宣教贯彻到整个护理活动当中,让患者感到受重视,觉得医护人员关心体贴自己,容易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伟燕,成染兰,朱晓彤,等.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造口Ⅰ期开放法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30-31.

[2]吕志红,四雪煜.225例大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2,16(2):150-151.

[3]韩继红.结肠癌的术前及术后护理[J].吉林医学,2004,25(11):27-28.

[4]冯丽君,张 欣.高龄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2,26(2):204.

(收稿日期:2009-06-02 修回日期:2009-08-31)

大肠癌术后 第6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大肠癌,老年,围手术期

大肠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多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1]。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 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 心肺功能差, 且多伴有其他疾病, 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经证实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为了解其对预防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我们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50例年龄≥65岁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并与同时期的50例对照组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大肠癌手术患者50例为观察组, 同时期施行同类手术的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 (合并前列腺增生症25例) , 女15例;平均年龄 (70.1±5.1) 岁;盲肠癌1例, 结肠癌35例, 直肠癌14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6例, 高血压20例, 糖尿病15例;开放手术21例, 腹腔镜手术29例。对照组男38例 (合并前列腺增生症26例) , 女12例;平均年龄 (69.7±6.9) 岁;结肠癌34例, 直肠癌16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3例, 高血压22例, 糖尿病11例;开放手术23例, 腹腔镜手术27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及临床病理确诊, 并行胸片、CT等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 排除合并肺部感染、哮喘、胸部肿瘤、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血液病等影响呼吸、排尿、凝血功能的患者。经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及基础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男性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 包括进行入院介绍及术前检查及准备、禁食禁饮, 术后执行医嘱用药、观察病情及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①术前心理、行为干预。a.术前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既往史,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疾病, 有无过敏史, 抽烟史。帮助完善术前各种辅助检查, 进行心肺功能检查。根据个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b.心理支持。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生理性老化, 理解力、记忆力、人际沟通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对术后是否能康复充满担忧。进行健康教育时, 语言通俗易懂, 语速要慢, 并耐心细致反复讲解, 通过交流了解发病原因及生活习俗, 为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后, 将诊疗方案及步骤告诉患者, 介绍手术医师的资历, 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请已施行手术的同类患者讲述亲身体验, 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减少术前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取得信任和配合。c.术前训练指导。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舒缓的背景音乐, 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以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和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出血。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促进术后有效排痰。有吸烟史的患者, 劝患者戒烟, 说明吸烟对手术的危害。②麻醉诱导后留置尿管[4], 以减少清醒状态下置管带来的疼痛、尿频尿急等不适, 减少或避免尿道损伤, 提高舒适度。③术后护理:a.呼吸道护理:麻醉清醒后给予氨溴索等化痰药物雾化吸入, 护士协助拍背指导有效咳嗽, 咳痰, 咳嗽时按压伤口用力咳嗽, 3次/d。若病情允许, 将床头摇高端坐, 每次1h, 一天3~5次。做深呼吸、吹气球练习, 4~6次/d。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口腔护理3次/d, 口腔漱口液漱口2~4次/d。b.膀胱功能训练:术后1d开始, 夹尿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术后3d拔除尿管。既往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适当延长拔尿管时间, 肛门排气或排便后提请医师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前列腺疾病, 以避免拔除尿管后排尿障碍。c.早期锻炼。术后1d, 给予低坡仰卧位, 指导患者进行屈膝抬臀练习, 臀部离床高度>10cm, 空中停留5秒, 每次15~20下, 3次/d。如体力允许, 可尝试床边站立、行走。活动量循序渐进, 注意安全。d.加强肌泵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舒张运动,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具体方法:下肢抬高离床约10cm, 进行双脚尖的背伸、屈曲练习, 10下/次, 3次/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排尿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Mean±SD表示,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肺部感染、排尿障碍、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 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大肠癌最为有效的方法, 手术对患者器官功能可造成一定打击[2]。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 基础疾病多, 手术打击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5], 所以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综合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护理科学发展过程中, 经临床长期经验总结得出的护理措施, 其基本理念除了要求患者围手术期常规遵守医嘱、戒烟酒、合理饮食、控制体质量以外, 术前评估、规律的锻炼、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措施同样重要[6]。本研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通过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 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大肠癌术后多种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我们的应用经验主要有以下4点。

*括号内为百分数

3.1 重视术前评估

细致的术前综合评估使我们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基础疾病情况, 对我们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起了重要作用。同时, 通过基础疾病评估, 我们对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疾病和行为及早进行干预。比如, 本研究中对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我们采用术后膀胱功能锻炼、及时使用相关药物、适当延长尿管拔除时间等措施, 98%的老年患者拔除尿管后均能顺利排尿。

3.2 早期呼吸功能训练

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8%, 是导致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7]。肥胖、吸烟、原有肺部疾病、手术时间长等均是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我们的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下, 老年患者术后能早期得到肺部基础疾病治疗、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拍背咳痰等措施。其中早期的端坐或直立行走使患者膈肌下降, 肺通气量增加使闭塞的小气道开放, 塌陷的肺泡复张, 促进肺泡分泌物排出, 减少痰栓引起的肺不张、肺部感染。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通过呼吸功能锻炼, 观察组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3.3 加强肌泵锻炼, 预防DVT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的高凝状态[8]。在手术刺激之下, 患者血管内膜损伤, 同时肿瘤患者血液凝固性增高, 尤其是高龄患者长时间卧床者, 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后加强肌泵锻炼及早期下肢活动等综合护理干预, 未发生DVT并发症。

3.4 早期屈膝抬臀运动促进肠蠕动

术后早期患者可主动完成屈膝抬臀运动。与传统被动翻身相比, 早期屈膝抬臀运动减少了对引流管的牵拉, 同时通过运动刺激肠蠕动, 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本组资料显示, 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多种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Honecker F, Kohne CH, Bokemeyer C.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elderly:is palliative chemotherapy of value[J].Drugs Aging, 2003, 20 (1) :1-11.

[2]陈俊青, 夏志平.胃肠癌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96.

[3]巩林霞, 闫红卫.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1) :17-18.

[4]唐亚萍, 陈菊香.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尿管2种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z1) :61.

[5]Mackenzie H, Miskovic D, Ni M, et al.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proficiency gain of supervised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ical trainees[J].Surg Endosc, 2013, 27 (8) :2704-2711.

[6]张桂娟, 马民.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19 (30) :2827-2828.

[7]谭卫民, 奠隽全, 邓伟雄, 等.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 15 (2) :150-152.

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术后护理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节选自2014年3月—2015年2月来我院救治的16位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文的节选资料。经科学诊断, 这16位患者被确诊为直肠癌。16位患者中, 其中男性患者14位, 女性患者2位。他们最高年龄在65岁, 最小年龄在35岁, 平均年龄在40.5岁左右。这些男性患者中文化水平与从事的职业均不等, 有销售的, 有教育部门的, 有服务行业的, 还有政府机关的。其中本科学历患者4名, 高中学历患者6位, 大专学历患者2位, 中专学历患者2位。4位女性患者中, 基本都是已婚, 有1位离异。高中学历2位, 本科学历1位, 初中学历1位也是年龄最大的。

1.2 护理方法

针对于直肠癌手术的病人, 在术后安置的过程中, 休息环境很重要, 大多时候直肠癌术后患者都安置在环境整洁、宁静的病房中。多数患者术后卧床5~6h, 要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 这有助于肠道伤口恢复而且不粘连。另外, 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评定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体温和脉搏以及术后病情, 看手术伤口是否有漏血现象。在术后要禁止入食, 待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才可进食, 并且进食要适当, 不能太多, 最好以稀食为主。在确保引流畅通的情况下, 要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 大多数情况下, 患者术后早期大便次数较多, 而且自我掌控能力也很差, 此时为防止直肠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 要对长期置尿管者清洗尿道口, 保证病人会阴部干燥以及床铺病服的整洁。

1.2.1 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加强心理护理

很多时候患者一听到自己得了癌症, 不管是术前还是术后都会心里感到恐惧和害怕。同样, 对于直肠癌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来说, 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认为自己得了癌症, 手术也不会好。因此在心里产生这样的想法, 在精神极度紧张与恐惧下, 产生了很多的心理障碍。此时, 护士如果能及时地掌握患者心里所想, 引导患者及家属往好的方向去想, 让他们增强治疗信心。很多时候, 心理状态很重要。好的心理一定会战胜病魔。多数情况下, 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患者, 知道自己得了直肠癌这种疾病, 便不肯接受手术治疗, 觉得自己得了癌症, 是治不好的, 即使手术也是白遭罪、浪费钱。针对此类患者, 护士更要做好心理护理, 其目的就是让他们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术后护理。

1.2.2 术后病情观察护理

要做好对患者术后病情的观察, 观察患者脉搏、体温与血压是否正常。如果其不符合术后标准, 要马上报告医生。通常情况下, 直肠癌术后引流管的引流量要慢慢减少。如果术后5~6d的时候, 引流盒突然变多且颜色浑浊并带有一定少量或多量的粪便, 此时, 很有可能发生其他不好现象。通常时候, 患者术后体温持续不正常、发烧, 患者很有可能继发感染。总之, 做好术后观察很重要, 一旦有任何不对问题, 要马上通知值班医生。

1.2.3 引流管的护理

直肠癌术后病人带引流管返回病房, 首先应按无菌要求连接负压器, 调好压力, 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当, 留有翻身余地, 妥善固定, 每24h更换负压器。造成引流不畅的原因有很多, 一旦发现引流不畅, 可以让病人适当更换体位, 更换漏气的负压器, 调整吸引力, 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用生理盐水冲洗, 使其通畅, 并准确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

1.2.4 人工肛门的护理

人工肛门于一般手术后2~3d肠功能恢复后开放, 开放时宜取左侧卧位, 并预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 腹部切口可用特制的胶布封闭, 避免污染, 造瘘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保持周围皮肤清洁。每次便后用清水或盐水清洗, 周围皮肤如有糜烂, 应涂以氧化锌软膏。病人起床时, 适当使用人工肛门袋, 将袋口贴放于造瘘口处盛接粪便, 并以弹性带将肛袋系于腰间, 松紧要适宜, 肛袋内有粪便时, 应及时清洗并更换。

2 结果

在这16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治疗与护理中, 护理人员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以及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 并且重视术后病情观察以及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和人工肛门的护理, 通过采取科学完善的护理方式与措施, 患者术后病情没有恶化, 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 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极为重要, 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3 结论

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 术后护理极为重要。如果患者术后得不到良好的、完善的科学护理, 一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于直肠癌病因的形成我们不确定, 但是通常情况下, 此种疾病发病原因都是本文上述提到的那些, 而且近些年来, 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患者若是确诊并符合手术治疗标准, 术后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切记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常规护理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饮食。术后的一段时间禁止进食, 待肠蠕动恢复正常才可以吃流食, 有助于术后的恢复。第二, 病人体征。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 如有不对情况马上报告通知医生。第三, 预防感染。注意观察导尿管, 预防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第四, 人工肛门。做好人工肛门清洁, 有助于术后恢复以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 这16位直肠癌患者中, 通过术后对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 采用科学完善的护理方式, 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方法进行陈述, 希望对日后该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临床经验。通过对2014年3月—2015年2月来我院救治的16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精心护理, 分析了16位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结果: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极为重要, 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术后对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 采用科学完善的护理方式, 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护理,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琼.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06, (07) :127.

[2]钟华, 庞娟.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2) :32-33, 433.

大肠癌术后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两组, 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98例给予综合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类型等方面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包括: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 指导患者按时用药; (3) 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注意事项; (4) 认真护理伤口部位, 避免感染; (5) 注意保证病房的环境安静、清洁、通气。

观察组给予综合化护理干预, 除了一般常规护理外, 还包括: (1) 加强心理护理教育宣传。患者在得知患有大肠癌后, 由于对于疾病缺乏相关知识以及对手术费用及预后的担忧, 会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的消极情绪, 这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也会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 从而间接地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护士应给予患者精神抚慰, 讲解疾病的治疗成功病例, 介绍康复经验, 增强患者对于治愈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完成治疗[2]。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 要和蔼、诚恳的与患者进行病情的交流, 耐心地听取患者的倾诉, 构建一种相互信任的交流平台, 使患者在情感上易于接受, 为以后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提高患者配合的主动性。 (3) 建立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护理人员要在了解其病情变化的同时,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治疗。还要鼓励患者家属多给患者一些关爱, 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进而顺利度过各个治疗阶段。医院还应为患者提供整洁、通风良好、光线适宜的病房。 (4) 针对性的护理患者不适情况。术后做好正确、有效的止痛。对于全麻术后腰背酸痛的患者给予早期半卧位、适当去枕, 协助患者膝关节屈曲, 使患者腰肌得到初步的放松;应妥善固定胃管, 保证其足够长度, 防止牵拉, 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告知患者引流管的位置, 以免患者翻身时过度牵拉引起疼痛, 必要时可在引流管近心端5~7cm处用长胶布缠绕蝶形固定于皮肤上;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保证胃肠减压有效, 避免腹胀、便秘。大肠癌根治术一般属Ⅱ类切口,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机会较大, 应保持术后切口敷料固定干燥, 发现敷料有渗血、渗液, 应及时更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其中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6%,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5.6%, 经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6%,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 针对大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手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常存在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不适及并发症[3], 如:切口疼痛, 由全身麻醉导致的颈、腰背部酸痛, 引流管牵拉造成的牵拉痛;术后由于禁食水, 输液刺激血管引起的输液痛等;留置胃管造成患者恶心、异物感;由于对于病情不了解, 导致患者焦虑、恐惧、失眠等消极情绪;由于肠道功能未能恢复导致肠管内的气体、肠液不能被排出体外而导致的腹胀;此外患者还会出现感染, 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这些问题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了痛苦, 也降低了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 严重的影响了治疗的效果。所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对于手术效果的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结果表示,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且差异显著, 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因此,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使大肠癌患者在术后的舒适度得到提高, 让患者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舒适度有重要影响意义,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对提高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188例, 将90例未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98例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适情况及舒适满意度。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6%,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肠癌,护理干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蔡琼.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大肠癌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3) :16-18.

[2]李智, 徐禹, 汪晓东, 等.快速康复外科在大肠癌患者应用中的焦虑心理及护理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 2013, 28 (8) :1315.

直肠癌术后化疗的护理体会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 男性40例, 女性28例, 年龄37~70岁, 平均年龄 (54±15.7) 岁。其中结肠癌30例, 直肠癌38例。肿瘤分期Dukes A13例, Dukes B35例, Dukes C20例。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无心脑系统疾病及外周感觉神经疾病, 无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常规化疗法。化疗单用羟基喜树碱 (HCPT) , 剂量每日10mg入生理盐水500m L, 每日静点1次。连用5d为1个周期, 间隔28d重复用药, 连用3个周期。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病人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人们愈来愈深刻认识到心理因素同疾病的关系, 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3]。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以相应心理护理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将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直肠癌患者入院得知确诊后, 初步反应是逃避、否认, 不想也不敢面对现实。伴随而来的是对治疗的焦虑, 表现为恐惧、失眠、食欲下降等[4]。护理人员面对有以上表现的患者, 态度应沉着诚恳、语言简单明了, 鼓励患者树立坚强意志,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 讲述治愈后生命得到延长的具体例子, 使患者主动接受手术治疗。总之, 对于直肠癌患者的不同心理, 心理护理也应根据不同的患者而有所不同,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反应, 而且对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疗效。能帮助患者正确面对自身疾病的治疗, 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2.2 化疗中护理

2.2.1 严密观察血象

尤其要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 及早发现骨髓抑制的征象, 化疗过程中根据个体差异性, 一般1~3d监测1次, 必要时随时监测, 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2.2 密切观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牙龈等有无出血倾向,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加强营养, 进易消化吸收的饮食, 提高机体抵抗力。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化疗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消化道反应, 介入治疗后, 由于肿瘤被栓塞引起缺血缺氧坏死, 胃肠道反应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4]。出现上述症状时, 应嘱患者暂禁食,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注入气管, 同时记录呕吐量、颜色和性质, 遵医嘱给予止吐药对症处理。由于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出现食欲缺乏, 全身消耗引起进行性消瘦、恶病质, 因此化疗病人应首先加强营养, 保证营养摄入。化疗期间病人食欲较差, 饮食应以稀、软、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避免刺激性、粗糙、过冷或过热食物[5]。恶心、呕吐是腹腔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不但与化疗药物的毒性有关, 而且受胃充盈度的影响, 通常胃空虚时不易发生呕吐。

2.3.2 骨髓抑制的护理

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周期, 减少其分裂与分化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也有影响, 会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造成骨髓抑制和全血细胞减少。因此化疗期间隔天检查1次血常规, 若外周血WBC<3.0109L-1时, 应及时减少化疗药物用量或暂停化疗, 同时予复方阿胶浆等升白药物口服;必要时辅以少量多次输血或成分输血。

综上所述, 重视对直肠癌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社会干预,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鼓励家属多探视, 给予病人更多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关爱, 做好必要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关心病人的饮食起居, 减轻因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控制癌症的发展,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培养患者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术后化疗的患者体质较虚弱, 要指导患者出院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加强锻炼, 适量运动, 增强体质, 预防各种感染, 并定期复查和治疗。

摘要: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及化疗, 而化疗中大量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 已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命体征观察、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化疗药渗漏性损伤的预防护理在整化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闫玲, 姜永亲, 王瑛.对249例癌症患者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4) :283~285.

[2]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2:220~239.

[3]王华庆.恶性肿瘤化疗方案规范[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5.

[4]时启梅.大肠癌病人门诊化疗的护理[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 1 (3) :65.

结直肠癌术后治疗体会 第10篇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3-01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我国排在第四位的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男性的癌症患病率中排第五,在女性癌症患病率中排的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居消化道肿瘤之首?近二十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同时,其发病年龄趋向老龄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6月结直肠癌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9~88岁,平均77.5岁;均有腹部胀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的表现,伴呕吐者16例,腹部压痛者17例,立卧位腹部平片均示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巨大胀气肠袢10例,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诊断13例,CT诊断2例,B超诊断5例;部分患者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纤维结肠镜检查,腹部,腹部B超和CT等?肠梗阻的诊断后,给予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肠外营养,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同时给予胃肠减压,禁食,抗炎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和肺部疾病的患者可以运行情况,2?3d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如果病变近端肠管显著扩大,线的近端肠管减压,吸肠道淤积大便,用稀碘伏溶液彻底清洗,消毒肠道,然后根据根治性切除的病变程度进行,一期切除吻合,吻合方式使用吻合器在终端到终端或终端侧吻合?传统的温蒸馏水冲洗腹腔,关闭腹腔之前,放置一个双腔引流管?结合药物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营养(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对症治疗[1]?

2 结果

本组30 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后23 例痊愈出院,2 例死亡,病死率6.6%?术后并发症: 手术切口感染 4 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 1 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行远期随访?

3 讨论

3.1 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的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部的存在而形成闭襻性梗阻,引起肠管扩张?粪便滞留?水肿等,细菌侵入肠壁后可促进胶原纤维降解以及损害肠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导致肠壁坏死?穿孔及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因此一旦确诊,应行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肺功能等积极处理,同时做好进行手术治疗的准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肠梗阻症状可缓解,则应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后进行手术,如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则应及时?及早施行手术,对以下情况应尽早手术治疗:患者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疼痛且出现腹膜炎症状; 腹胀进行性加重,并经胃肠减压及灌肠处理未见明显气体及液体排出;肛检有黏液血便?怀疑肠坏死或癌变者;积极保守治疗 24~48 h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生命体征变化者[3]?

3. 2 结直肠癌并梗阻的术式选择

对于右半结肠癌并梗阻患者,因回盲瓣的作用,梗阻近端结肠内容物不会回流入小肠,故小肠内容物相对干净,细菌含量少,虽未经肠道准备行一期切除吻合安全可靠,这已基本上达成共识?而对于左半结肠以下部位之梗阻,其术式选择至今仍有争议,部分学者仍主张分期手术,主要原因是左半结肠以下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易发生吻合口漏,一旦发生吻合口漏,病死率高达 25% ~45%?但分期手术患者需承受两次手术的打击,住院费用高,有报道分期手术 5 年生存率低于一期切除吻合者,分别为 21%和 48%[4]?笔者认为,对于左半结肠以下部位之梗阻是否行一期切除吻合,取决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全身情况好,无梗阻感染中毒症状,无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能耐受一期切除吻合手术;②肿瘤非晚期,未有腹腔播散( Dukes B?C 期) ,手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③肿瘤切除梗阻肠管减压?冲洗后,肠管血运好,水肿不严重,吻合近远端肠管口径相差不超过2倍,以上情况可考虑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否则行分期手术[5]?

3.3 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原则

结直肠癌并发阻塞的手术原则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连续性,肿瘤根治切除吻合术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操作的类型和时间仍然是有争议的?对于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观点已被普遍认可,但颇具争议性的肠梗阻治疗是左半结肠癌,主要是因为结肠的解剖特点,如肠壁薄,血液供应差,恢复慢,死亡率高,数据统计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后吻合口漏率高达30%[6]?本组的30例患者中,只有1例无效死亡,说明对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进行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4 结论

直肠癌癌症并发急性肠阻塞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医师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条件的选定的操作的方法,在相同的时间相对应的操作过程中,它应该被强調的,第一阶段的切除治疗是结直肠癌症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理想的治疗方法,直接减压灌洗,注意病人的基本疾病的治疗和术后扩张肛门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绍豪,郑凯,徐敏,等.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分析[J]. 华西医学,2010,25(3):536-538

[2] 李衍森,所荣增,甘建琛.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3):305-307

[3] 王振军,马华崇. 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7( 6) : 455 -457

[4] 李军尧,杨剑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118 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440-442

[5] 王毅,宋世铎,张忠军.老年结直肠癌发病及外科手术特点[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112-113

直肠癌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以来本院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110例, 其中男65例, 女45例, 年龄38~65岁, 平均年龄51.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 患者术前均有排便习惯以及排便次数的改变, 里急后重, 排便不尽的感觉;晚期由于肿块体积的不断增大, 患者出现大便变形、变细, 当堵塞整个肠管时会出现腹胀以及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当癌肿进一步增大溃破后患者或出现大便带血甚至脓血便;当癌肿侵犯周围组织时, 会引起小便以及性生活降低等症状。

1.2临床治疗原则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包括标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以及姑息切除术进行治疗, 根治手术采用Mile手术以及Dixon手术;姑息手术采用Hartmanns手术。

1.3 临床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 一般出现悲观绝望、意志消沉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在内心已经想到放弃治疗, 出现焦虑, 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甚至自杀等;临床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后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临床发病原因, 并告知患者该病治疗的可行性, 可以在高年资护理人员的带领下对附近病房已经做完手术的患者进行参观, 对于手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作为重点参观对象, 增强新入院患者的信心, 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1.3.2 出现吻合口瘘的临床护理

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 绝对禁止患者进食, 加强对患者的肠内外营养支持, 积极使用抗生素, 对吻合口瘘利用双腔引流管进行冲洗, 在冲洗时注意冲洗液的颜色, 对于颜色较为浑浊的患者及时报告给主管医师。

1.3.3 对于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或者裂开患者的护理

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后, 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及时的清理, 加大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剂量, 对于局部的感染可以采用多次换药的方法;对于较为方便的患者可以进行利用烤灯进行物理疗法, 促进感染口的愈合。

1.3.4 排尿及其性功能障碍的护理

正常性功能以及排尿主要是受到T11~T12交感神经以及S2~S3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在手术中, 由于临床医师的操作, 可能损伤到S2~S3神经, 造成患者的排尿以及性功能障碍;术后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采用导尿管导尿, 每天进行导尿管的更换, 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对于性功能障碍目前临床无特殊的方法进行治疗, 只能在手术中进行预防为主, 避免损伤支配的神经。

1.3.5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及其预防

对于高龄患者, 术后下床活动晚, 患者的血液处于瘀滞状态, 血液回流不畅, 再加上患者术后应用止血的药物, 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都是造成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罪魁祸首;为了预防术后应嘱咐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对于患者的应用止血的药物要以适量为主, 预防患者出现感染, 积极治疗临床慢性疾病。

2 结果

110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20例, 其中吻合口瘘8例, 吻合口狭窄4例, 会阴切口感染以及裂开2例, 性功能障碍患者2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

3 讨论

3.1 直肠癌的临床分型

目前临床上讲直肠癌分为溃疡型、肿块型以及浸润型。溃疡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约占全部直肠癌的50%以上, 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中心凹陷, 边缘凸起, 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该类型的在临床上转移最早。肿块型, 表现为向肠腔内突出的肿块, 肿块较大时可见表面出现小的溃疡灶, 周围浸润较为少见, 预后较好。浸润型主要表现为癌肿沿着肠壁浸润, 导致肠管狭窄, 转移早而预后较差[2]。

3.2 临床护理体会

直肠癌在临床上治疗以手术为主, 患者术后舒适的临床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葵.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9) :95-97.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