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沧海的励志美文(精选3篇)
飞越沧海的励志美文 第1篇
在潮打浪涌的海岸徘徊,抖落翅膀上晶莹的水珠。望着远方碧蓝的天水相接,思绪飘然。
是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是谁说再美的言辞也抵不过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我是只受过伤的蝴蝶,眼眸里写满忧伤,心房里装载凄凉。这一季,将悲伤折叠收藏,抖动轻盈的双翼,再次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我知道,海的那边是我的方向,是梦想的故乡;我知道,海的那边是新一轮的征程,是未来的明星。
依旧使用最华美的语言,赞颂我的美丽;依旧飞舞蹁跹,展示我的高傲。沧海何须畏惧?振奋精神,抖落浮华,演绎一场完美的飞翔。
其实,人如蝶,如蝶轻灵,二者又各有其长。很小就听说过那片沧海,有人飞过,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有人被海水打湿双翼,坠入大海。而我,无所畏惧,梳理翅膀,期待下一次高傲的舞姿。
时间熔金,岁月铅华。转瞬,光阴已被偷渡。曾经稚嫩的小蝴蝶在海风的轻抚下成长,意志是否更加坚定,体格是否更加强壮?海浪打湿你的触角,莫要彷徨,无需慌张,任由海浪挑衅式的试探,记住,你要面对的,将是惊涛骇浪!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乘长风破万里浪。
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请努力,为了梦想,飞越沧海!
飞越沧海的蝴蝶 第2篇
普通的颜色、普通的身型,却有着不普通的飞翔姿态。
大海如此宽广,而它们如此小。人们都说,蝴蝶飞不过沧海。
这些倔强的蝴蝶,却偏执地喜爱自由飞舞,离开俗艳的花丛,
只为看海天的无边,只管用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的人生。
它们从不理会人们说的,蝴蝶飞不过沧海。
不坚持到最后,谁能够知道,上帝会有怎样的安排?
——献给那些户外支教志愿者
一群在路上相识的朋友,在这里留下了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他们如你我一样钟情户外,热爱自然;他们如你我一样喜欢结伴旅行或只身漂泊。在一次次的远行中,他们触摸到了世界的另一面,从此,那里的一切不仅成为他们心中无法漠视的牵挂,生命更因此而改变。
“只要你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看到那样的山水、那样的风土人情、那样的渴望看世界的眼睛,你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一个感受者变成一个参与者,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主力队员,即使你依然要行走在路上,你也一定时时想念着,要为那片大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做些什么……”这是一个户外圈子里的所谓“老驴”,一直在云南德钦地区为当地支教事业尽微薄之力的朋友写下的一段话。
生命永远蕴涵着无限的可能,只要它来,只要你肯。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不要小看这纤细柔弱的生命,美洲大陆有一种蝴蝶,每年秋季都会飞越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穿过亚速尔群岛,抵达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它们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近5000公里,即使遇上飓风也阻挡不了它们。谁说蝴蝶飞不过沧海,似水流年,花开花落,当有一天我们站在岁月的河边,看流水轻轻划过,河面上是落英缤纷,以及逝去的不悔年华。
在云南西北与西藏接壤处,有着一片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藏民们心中最神圣的梅里雪山,那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登山和徒步探险者。自从我走进这片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生活得越久,对这里的认识就越深。
德钦县在1993年对外开放前,还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县城,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很多默默无闻的户外志愿者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观念、新的生存方式、新的环保和教育理念,给当地人们以很大启发。
我有幸接触到几位深入当地的户外支教志愿者,他们为德钦这片美丽的土地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身体力行,在一个个不通公路、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默默地为当地奉献着一份爱心。他们卑谦,低调,他们只为自己的理想而一直生活在路上……
经历人物:独行天涯,德钦县雨崩小学的志愿老师
自从买了一辆600CC专业摩托赛车(它有过从巴黎到达喀尔的辉煌经历),他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狂热地酷爱骑摩托车旅行的“疯子”,计划在2004年骑行中国所有省份。然而一次意外让他一个月都无法上路,只好与他的爱车一同在束河古镇养伤。我们恰好住在一个院子,他喜欢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听音乐,很少提及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
那时候雨崩小学有一位喜欢旅行的户外爱好者、义务支教戴凌云老师,她当初只身旅行到雨崩村,了解到那里缺少老师的情况后,辞去了税务局的工作回到雨崩村,成了当时学校惟一的授课老师。我和她是徒步独龙江时认识的朋友,她在雨崩支教时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2004年6月底学校放假前,她告诉我她即将离开,希望能找到下学期的接替者,我环顾身边的朋友,想到了独行天涯。
我清楚地知道,到雨崩村支教的人不单要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更重要的是,做出这个决定后要为那里的孩子们负责。而独行天涯似乎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安静而又耐得住寂寞。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之后,他认真考虑了一整天,最后郑重地答应去雨崩做第二任义务老师。
八月底,我目送他离开束河前往雨崩。当时也曾担心雨崩村的家禽不免又是一番浩劫,因为他是一个特别好吃的人,这个疑虑直到我后来每个月去雨崩探望他的时候才得以渐渐消除。以前的独行天涯不算是个随和的人,和喜欢的朋友可以聊上几句,和不熟的朋友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交谈,不过看到他逐渐融入到乡村的教书生活中,慢慢习惯了喝酥油茶吃糌粑。虽然每天的授课时间很长,从早晨七点多一直到下午六点,可他却从不觉得疲劳,因为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孩子。我还曾担心过他能否喜欢孩子,能否有耐心教育好那些可爱而又调皮的孩子们,没想到宁静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情把他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开朗的人。
独行天涯在今年七月份这学期结束后也将离开,他已经在这里教了两学期了。谈到未来,他说并没有太远大的目标,会继续他的骑行生涯,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他希望能在今年八月找到合适的接替者,将这项事业接力下去,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接替者,他依旧会继续在那里生活下去。
经历人物:王江玲,德钦县大众慈善学校语文老师
2004年春节,我在攀登哈巴雪山过程中认识了这位漂亮的中国人民大学女大学生。哈巴雪山大本营的生活是简单快乐的,一群登山的朋友在大本营围着篝火聊着过往旅行的见闻,预言着明天雪山的天气,也聊到了一些德钦梅里雪山的传说,讲述了一些当地志愿者的情况。三天之后,彼此告别继续着各自的生活,我继续流浪,她回到北京继续完成她的学业。没想到的是十天后我的电话响起,是她从北京打来详细询问德钦白马雪山大众慈善学校的情况,想来学校做义务老师。
白马雪山大众慈善学校是一所由当地村民尼玛和两位喇嘛开办的民办学校,位于德钦县白马雪山海拔3,300米的地方,专门接收邻近乡村家境贫寒的孩子学习藏语、汉语和英语。自2001年创办以来,考虑到学生家境状况,学校一直免费负担孩子们所有教育、生活、医疗费用,来源主要依靠一些热心人士的捐助和各地旅行者捐助的文具和生活用品,但是物质生活的困难还抵不上教学条件的困难。虽然学校已经在2004年取得了办学资格,但是因为不能提供薪水,这里一直无法保证足够的师资。四十多名学生(最多时有六十名在校学生)一直由两位喇嘛进行藏文教学。2004年初,从英国来了一位生态环保专家Jane女士,她开始在这里志愿担任英语老师,但是这里一直缺少一名可以坚持教汉语的老师,所以当我得知有人志愿来学校教书之后,非常开心。小玲是个很有行动能力的女生,很快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这个电话的三天之后,搭上了北京来云南的航班。
时间一晃已经三个月过去了。每当我去学校看望她的时候,她总是告诉我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特别的开心,不觉得生活艰苦,有很多的感受是她在北京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在这里,她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这里的村民都对她很好,非常的淳朴。还有因为学校就在雪山脚下,所以这里有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在新鲜和美丽背后,她也不无忧虑地告诉我,因为这里的孩子见过的东西太少了,所以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她希望孩子们能够可以阅览更多的书籍来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
今年七月学校放假后,她将离开这里回北京继续她的学业,她说将来工作后还要经常回到这里看望和她一起生活过的孩子们。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她来说,“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所有的一切后才让我更加珍惜不断学习的机会。”她告诉我:“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一切都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行文至此,我想说,在本文中我没有致力于那些催人泪下的煽情瞬间,因为有很多的志愿者在从事着支教事业,有太多的苦乐故事在其中发生,不同的是,本文提到的这些志愿者和你我一样是普普通通的户外爱好者,他们因户外而进入了生命中另一个人生的阶段。
在此,我还要善意地提醒户外爱好者,帮助藏区民众是要讲究方法的。有很多热心的朋友捐了很多衣服,这本是件好事,却忽略了藏族孩子们是需要民族服饰的。糖果对于那里的孩子们并不是最好的礼物,因为生活习惯和生活条件的不同,它们会让孩子们牙齿坏掉。我们反对随意滥施的行为,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意滥施的行为会破坏本来淳朴的民风。其实,哪怕送一本书籍、种一棵树、买一张门票或一瓶矿泉水都是对当地人们的一种帮助,而一对一的资助或者一个学期的支教则是目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办法。
飞越沧海的励志美文 第3篇
2006年2月7日,大年初八。天蒙蒙亮,我带着妹妹背上事先准备好的行李,一起悄悄出了门。妹妹拽着我的手,跟着我一路小跑。我突然停下脚步问妹妹:“婷婷,想好了吗,真的愿意跟姐姐走?”妹妹坚定地点点头。我把手套脱下来给妹妹戴上,叮嘱道:“走出这个家,就意味着你长大了。”
我和妹妹买了两张开往深圳的长途汽车票。13个小时后,站在人潮涌动的深圳车站,我才明白什么叫举目无亲。这一年,我17岁,妹妹15岁。我带着妹妹离家出走并不是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而是另有隐情……
1988我出生于江西抚州南城县山区,父母是农民。3岁那年,我的脚底突然出现一串水疱,很快在全身开始蔓延。不久,1岁妹妹的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水疱。
父母带我们到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判断是罕见的遗传类疾病,让我们去更大的医院确诊。因家中贫困,父母只好买来一些药膏给我们用。5岁时,我和妹妹的皮肤更脆弱了,每次水疱破了后,都会形成溃烂,并且周期性复发。为了让我们好受一点,母亲每天都给我们涂药,换好几次衣服,因为每天洗大量衣服,母亲的手一到冬天就生疮。
12岁那年,母亲冒险生下了弟弟,幸运的是弟弟并没有遗传此病。但父母没有因为弟弟的出生而放弃我们,他们继续攒钱带我们去更远的地方看病。终于在我16岁那年,我们的病被武汉协和医院确诊为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简称EB症。教授解释说,这是一种遗传罕见病,患者的皮肤、口腔、食道、呼吸道等黏膜组织在受到轻微摩擦或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水疱或血疱,进而产生创伤溃烂,这种疾病目前没有治疗方法,只能尽力护理,减少痛苦。
被确诊的那一刻,爸爸和妈妈抱着我们姐妹俩痛哭起来。
得知患的是无药可治的绝症,我的心思变得越来越敏感。一天,放学回家,我偶然听到邻居对我母亲说:“小敏也大了,如果觉得合适,就定了这门亲事。”母亲说:“对方腿脚不好,连农活都做不了,我不能应这门亲事的。”我立刻意识到是邻居在给我说媒。我哭着跑出家门,母亲在后面拼命追喊都没停下来。那天,我的心里全是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绝望和恐惧:与其待在这儿等着嫁给残疾丈夫,为什么不带着妹妹离开这个家,让健康的弟弟陪着父母过几天好日子呢?这个想法一旦在心中萌芽,便一发不可收。
我把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哭着说:“傻孩子,你们如果离开这个家,一天都活不下去的。妈妈不会让你随便嫁人的,我和爸爸还要为你们治病!”
母亲越这么爱我,我越不想让父母那么辛苦,离家的想法越发坚定。于是,我偷偷把想法告诉了妹妹。当时妹妹的病情比我还严重,初一没上完就因为反复发作而休学在家。病弱的妹妹是那么信任我,她把自己积攒的200多元交到我手里,加上我自己攒的300多元,于是,我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两个人的深圳,一个人的勇敢担当
可接下来,我们住哪里?工作在哪里?一系列现实的问题迅速摆在了我的眼前。
我已初中毕业,手上的水疱可以尽力掩饰,也许能找份简单的工作。可妹妹才15岁,且她的病正处于复发阶段,万一有意外,妹妹会不会因为我这个倔强的行为而死掉?
我开始后悔,意识到带着妹妹离家的想法是多么冲动。我想把妹妹送回去,妹妹在我犹豫的眼神中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拉拉我的衣角说:“姐,我不回去,从现在开始,有姐姐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妹妹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勇气。
无路可退。我们在汽车站附近找了一间旅店,每个床位10元钱。为了省钱,我只交了一个床位,然后和妹妹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出门找工作去了。
茫然地在街上游荡了两个多小时后,在创业路的文华打印店门口我看到一张招学徒的启示,包住不包吃,每月500块。我胆怯地走了进去。老板问我会不会打字,我摇摇头;他又问我用过电脑没有,我又摇头……直到得知我是江西人他收下了我。原来我们是老乡。我激动极了。这样,我和妹妹就住进了打印店的宿舍。所谓宿舍,其实是店子后面搭起的一个小偏房。老板让我和妹妹住在里面,顺便帮他晚上守店。
当时,我以手怕冻为由一直戴着手套遮掩手上的水疱。但即便是打字这样简单的工作,我手指尖的皮肤都会溃破。血水沁入手套粘连在一起,晚上要用温水浸湿才能取下来。深圳潮冷的空气让妹妹身上的水疱大面积溃烂,整个房间有一股很浓的腐蚀气味。每天我都要开窗透气,怕老板察觉。为了让妹妹舒服一点,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要给她清洗全身的伤口,换上干净的衣服。
这样的日子,我和妹妹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妹妹经常问我:“姐,我们会死吗?会不会第二天再也醒不来?”看着哭泣的妹妹,我对她说:“要是真死了就解脱了,也就不拖累爸妈了。”
春天来了,再也没有理由戴手套了。我和妹妹的病终于被发现,我只好将病情如实告知。原本想开除我的老板心软了,让我先干着,找到新的工作再搬走。我不愿意他为难,辞了职,然后硬着头皮花300元在新安五路租了间地下室。
这也让我明白,我和妹妹这样的病状,想找份工作很难。一定要找到控制病情的办法。我从药房买来各种药膏,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觉得有效果的就给妹妹用。最初不懂药物成分,很多含有激素类的药膏涂在身上,开始效果明显,溃烂部位可以结疤,可病情很快以更凶猛的态势回头。我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可许多知名中医药特别贵,有时一服药竟1000多元。我只能放弃。
在最艰难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家中医诊所。梅元清医生给我开了方子,一服药只有9.7元!梅医生对我说,中药不在贵贱,它讲缘分。如果一个月内有效就继续吃。如果无效,再换方子。
回到地下室,我开始熬药,依旧是我先喝。一周后,我感觉身上的伤口结痂快了,皮肤也没那么脆弱了。于是,我开始给妹妹喝。我每天盯着妹妹的伤口看,发现这药对妹妹也同样有效。于是,我每天坚持给妹妹熬药。原本一服药熬两遍,我却熬四遍,这样我和妹妹可以多喝一天。
没收入显然是不行的,得知福田区的奥慈玩具外贸公司招销售员,且不需工作经验,我大喜过望。深圳真是一个好地方,只要你愿意干就不会饿死。“底薪1000,不包吃住,每天要去拜访有意向的客户……”听完人事主管简单介绍情况后,我就上班了。对我来说,每天和陌生人打交道,无疑是一个挑战。有一度我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交流障碍,每拿起电话就浑身冒冷汗。更痛苦的是,每天要拜访客户,我的脚没有一天不磨起泡。但在那个时候,经济上的压力比身体来得更强烈。
福田区的消费很高,我中午不敢和同事一起叫8元的盒饭,有时到楼下吃3元一碗的凉皮,或者只泡一袋方便面。
第二个月,我竟然做成了第一笔毛绒熊的出口业务,拿到提成后,我买了几块排骨,用从旧货市场买来的电饭煲做排骨汤。我一块排骨都舍不得吃,妹妹看我光喝汤,夹了一块排骨硬往我碗里塞,在推搡间,排骨掉到地上,妹妹飞快地从地上捡了起来,跑到水龙头下冲干净放进自己碗里,笑着说:“这块我吃。”然后又从锅里捞了一块干净的排骨放到我碗里。看着妹妹这个小小的举动,我的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眼泪一直在眼眶中转……
我和妹妹就这样相互依偎前行,即便步履艰难,我也觉得心里是暖暖的。同事都羡慕地说,你们姐妹俩真像是前世的情侣。其实我心里最清楚,我们的愿望是那么渺小,就是为了活下去。
爱是雨中的巴士,我们一定要幸福
为了更好地在深圳生活,我经常看一些营销心理学方面的书,并开始自学高中课程。这些知识让我的人际交流更畅快。我和很多客户都成了好朋友。2007年,我每月收入达到2500元,基本能负担起我和妹妹的正常生活了。
这时,一个男孩走进了我的感情世界。他是客户单位的业务主管,他是山东人,对于深圳来说,我们都是异乡客,自然多了一些亲近感。熟络后,他约我一起逛街和吃饭。面对他的真切表白,我的内心甜蜜而忐忑,鼓起勇气将我和妹妹的故事如实相告。我看出他眼中的惊讶以及随后的犹豫。我的眼泪在心里流,但我能理解他的选择。就这样,一段还没有开始的感情就被我的理智扼杀在了萌芽中。
但我不能难过,知道自己只有不停奔跑,才能不被雨淋。我用一年的时间看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2008年3月,我报考了暨南大学的成人自考班。
那时,不知是坚持喝中药起了效果,还是我和妹妹加强了锻炼,我们的体质有了明显改善。一年后我们身上溃烂处的结疤开始渐渐脱落,新长出来的皮肤开始是鲜红的,也许别人觉得刺眼,但在我眼里,却如盛开的生命之花,是希望的晨光。
我去咨询梅医生,他建议我们停一段时间中药,让长期代谢药物的肝肾做短期的调整。他肯定了我和妹妹锻炼增强免疫力的做法,要我们一定坚持下去。听了梅医生的话,我对未来有了足够的信心。每天带着妹妹进行徒步训练,每次两小时,风雨无阻。
2009年春节,我用200元钱买了一部手机,给离别了三年的父母打去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久久没有出声,良久才声音颤抖地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我和妹妹再也控制不了对家的思念,泪如雨下……
2010年9月,我以全科一次通过的成绩从暨南大学毕业,并顺利考上了暨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同年,我经客户介绍到佳胜印务公司做了一名销售主管,底薪6000元。
此时,妹妹已经16岁了,她说也想找一份工作。但妹妹初中都没有读完,想找工作谈何容易。于是,我将她推荐给我曾经的老板,从电话销售做起。可是,妹妹做得并不顺利。一天晚上回到家,妹妹神情黯然。在我的询问下,她说她打了三天电话,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有意向的客户,于是鼓起勇气去拜访,结果在沟通过程中,她始终觉得对方盯着自己手臂上鲜红的皮肤在看。她不知道跟对方说了些什么,便逃似的跑了出来。妹妹一边流泪一边蜷缩在我的怀里。我这才意识到,光治好妹妹身体上的绝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让妹妹重新融入这个社会,还需要摆脱隐藏在妹妹心中的绝症心态,这条路无疑很漫长……
我果断让妹妹辞了职,找了一份淘宝网店的客服工作,让她先从网购沟通开始。隔着网络,让妹妹慢慢适应和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循序渐进地走向社会。果然,做这份工作妹妹从容了很多。2010年,她成为网店10个客服中的销售冠军。熟悉网店销售渠道的她决定自己开一家网店,我拿出积攒的5万元交到妹妹手里,鼓励她迈出新的一步。
2011年,我从MBA顺利毕业后,被深圳沃达猎头公司看中,进入菲翎集团担任销售总监,并和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短短两年时间,我的收入翻了三番。
2012年年底,我在深圳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时常接弟弟和父母到深圳小住。我本以为生活就该这么平静地过下去,没想到,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一天,我看着妹妹对着电脑发呆,原来妹妹网恋了,但是她却给对方发去了一封分手信。
一阵心痛袭来,我将妹妹紧紧揽过。我知道她心里有多难过,因为我曾经也这样拒绝过爱情。“傻妹妹,你为什么要拒绝呢?你也有爱的权利啊!”“姐姐,我不知道我们的病是不是会遗传,这么多年来,我是看着姐姐活了下来,我才活了下来。连姐姐都犹豫的事,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能力去拥有。所以,我宁愿选择拒绝,平静地陪着姐姐生活。”
那一夜,我失眠了。我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妹妹已把我作为她心中的生活坐标。我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不仅拥有健康、事业,也要拥有爱情。
2013年5月,我带着妹妹来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顾教授为我和妹妹做了详细的身体检查。他很惊讶我们这种基因缺陷类的遗传病怎么能恢复得如此好。他向我要了一份梅医生的药方,说虽然没有资料显示中医治疗对EB症在临床上的疗效,但它也许能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她拿出我们的检查报告说,我和妹妹都是隐性遗传,也就是说,我们下一代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会遗传EB症的。但现在遗传生殖学很发达,我们可以选择在国外很成熟的第四代试管技术来实现我们的母亲梦,也可以选择避开生育的多元化婚姻形式。医生的话理智而客观,给了我和妹妹极大的信心!
走出医院,我对妹妹说:“书中说,爱是雨中那辆巴士,虽然你不知道谁是对的人,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但是你要耐着性子等下去,只要你还相信爱,他就一定会来。姐姐一定会用自己的幸福告诉你,姐姐能拥有的,你都能拥有!”
妹妹眼眸中闪烁着期待,她问:“姐姐,你希望找个怎样的伴侣?”我回答道:“他一定是个绅士,感情真诚而细腻,我不在乎他的财富有多少,我们的幸福等待我们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