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法律知识考试题库(精选6篇)
道路交通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第1篇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共50题)
一、行人通行规定
1、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正确。
2、行人横过车行道时,可以在行人过街设施内通过,也可以从人行横道线内通过。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
3、行人在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上横过车行道时,应当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或者中途倒退、折返。正确。
4、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正确。
5、学龄前儿童、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智力残障者在道路上通行时,应当由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正确。
6、盲人在道路上通行时不受法律约束。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盲人在道路上通行时应当使用盲杖或者采用其他导盲手段。
7、行人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以及全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路。正确。
8、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正确。
9、行人不得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不得有追车、抛物击车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正确。
10、行人列队在道路上通行时,每横列不得超过3人。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规定,不得超过2 人。
二、交通信号规定
11、交通指挥信号是指交通信号灯。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道路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警察指挥。
12、交通信号灯的灯色,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正确。
13、人行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正确。
14、人行信号灯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正确。
15、交通信号灯红灯或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正确。
16、当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与交通信号灯不一致时,应当遵守交通信号灯的规定。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 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
17、`在未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非机动车、行人可以不受交通信号灯的约束。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在未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路口,非机动和行人应当按照机动车信号灯的表示通行。
18、闪光警告信号灯的颜色为红色。错误。应为黄色。
19、闪光警告信号灯闪烁时,表示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表示提示车辆、行人通行时注意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过。20、铁路与道路平面交叉的路口,其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的信号有二种表示方式,一种是两个红灯交替闪烁;另一种是一个红灯亮时。正确。
三、非机动车车通行规定
21、驾驶非机动车除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交通安全规定外,可以不遵守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规定。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非机动车除遵守国家规定外,还应当遵守地方规定。
22、非机动车登记种类,由国务院统一规定。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23、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非机动车在车行道上的通行范围不受限制。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非机动车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24、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不得超过15公里。
25、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正确。
26、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转弯的非机动车应当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正确。
27、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路口交通阻塞时,可以在绿灯情况下进入路口。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不得进入路口。
28、非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向左转弯时,应当靠路口中心的右侧转弯。正确。
29、非机动车遇停止信号时,应当将车停在停车线后。正确。
30、向右转弯的非机动车遇车道内车辆等候通行时,可以从机动车道绕行。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规定,在本车道内能转弯的 可以通行,不能转弯的,依次等候。
31、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或者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有交通标志、标线控制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
正确。
32、非机动车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控制或者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应当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车瞭望,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正确。
33、在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控制或者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相对方向的左转弯非机动车,让右转弯的非机动车先行。错误。
34、驾驶非机动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时,应当下车推行。正确。
35、在有过街设施的路段上,非机动车必须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错误
36、非机动车在本车道被占用无法通行时,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行驶,并在通过后迅速驶回非机动车道。正确。
37、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不得超出2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3米。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高度不得超出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
38、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正确。
39、驾驶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正确。
40、不得醉酒驾驶非机动车。正确。
41、驾驶非机动车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正确。
42、自行车、三轮车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加装动力装置。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不得加装动力装置。
43、驾驶非机动车不受行驶方向的限制。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应当遵守右侧通行的规定。
44、自行车能否载人,由国家统一规定。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自行车载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45、自行车在本市中心城区可以载人。
错误。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自行车载人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1、只能是市区不通行公交车辆的道路;
2、只能骑带学龄前儿童;
3、车辆前排配有安全坐椅;
4、路口下车推行。
四、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处理
46、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下罚款。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可以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47、交通警察处理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可以责令 改正、进行教育和宣传、依法实施处罚。正确。
48、交通警察对非机动车驾驶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被处罚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只能进行教育,而不能扣车。
错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非机动车。
49、行人、非机动车认为交通警察处罚错误的,可以不接受处罚。
错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有权陈述,但不得拒绝接受处罚。交通警察听取陈述、申辩后,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交通警察应当采纳。不采纳的,可以在接受处罚后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50、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阻碍交通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只能处50元以下罚款。
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道路交通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行为,属。A.违章行为B.违法行为C.过失行为D.过错行为 2 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应当。
A.取得临时通行牌证B.到公安机关备案C.直接上路行驶D.在车窗上张贴合格证 3 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
A.允许临时B.不得C.经维修后可以D.缴管理费后可以 4 允许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部门只有。
A.运输管理部门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C.工商部门D.税务部门 5 驾驶人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时。
A.只需携带驾驶证B只需携带行驶证C.必须携带驾驶证、行驶证,放置强制保险标志、检验合格标志D.应携带出厂合格证明或进口凭证 驾驶机动车,必须遵守的原则。
A.右侧通行B.左侧通行C.内侧通行D.中间通行 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机动车。A.在道路两边通行B.在道路中间通行C.实行分道通行D.可随意通行 8 机动车遇交通警察现场指挥和交通信号不一致时,应当按照通行。A.道路标志B.交通信号灯的指挥C.交通警察的指挥D.道路标线 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期间为。A.1年 B.2年C.3年D.4年
10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后申请驾驶证。
A.未满两年不得B.可以立即C.终身不得D.可以到异地
11驾驶证转出原车辆管理所管辖区的,驾驶人应当向车辆管理所申请换证。A.原籍地B.就近地C.转入地D.以上都可以
12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于驾驶证有效期满前内,向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换证。A.90日 B.120日 C.180日 D.240日
13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为期7天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
A.3分B.6分 C.9分 D.12分
14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积记分达到12分的,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二十日内对其进行。
A.科目一理论考试B.罚款并吊销驾驶证C.科目二考试D.科目三考试 15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提交一次身体条件证明。
A.3年B.2年 C.1年 D.6个月 机动车驾驶人因服兵役、出国(境)等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可以向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延期办理。延期期限最长不超过。
A.三年B.二年C.一年D.半年 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的,一次记分。A.2B.3
C.6
D.12 申请人在考试过程中有舞弊行为的。
A.情节轻微的可以保留成绩 B.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已经通过考试的其他科目成绩无效 C.延期30日考试 D.成绩无效,当日重新考试
19.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安全法规,可以处警告或者最高________元以下罚款。
A、10 B、30 C、40 D、50 20.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________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A、证件B、机件C、文件D、条件
21.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________。
A、临时通行牌证B、机动车行驶证C、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D、机动车移动证 22.机动车遇交通警察现场指挥和交通信号不一致时,应当按照________通行。A、道路标志B、交通信号灯的指挥C、交通警察的指挥D、道路标线
23、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车辆中;
A.可以吸烟B.精神疲劳时可以少量吸烟C.不准吸烟
24.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________通行。
A、右侧B、左侧C、两侧D、外侧
25.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________的原则下通行。A、畅通B、方便C、快捷D、效率
26.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________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A、规定B、最高C、最低
27.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________调解申请。
A、继续受理B、不得受理C、不再受理D、应当受理
28.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行驶缓慢时,应当停车等候或者依次行驶,________进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
A、可以B、应当C、不得D、紧急情况可以
29.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人或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500元罚款,还可以并处________。
A.15日以下拘留B.吊销驾驶证C.扣留车辆D.扣留行驶证
30.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________。A.不得撤离现场 B.应当迅速报警C.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D.应当将车停在原地协商赔偿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
1.机动车驾驶证遗失、损坏或记录填满时,应当向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补发或换发。()2.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两次以上达到12分的,应当参加科目
道路交通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第3篇
很多学者都开展了针对交通事故的研究, 但基本上都围绕“交通事故的特性及预防”等方面[1,2,3,4,5], 即使涉及到交通安全法律的研究, 也主要是针对“事故责任”及“赔偿责任”方面[6,7],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交通事故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几乎未见, 因此, 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探讨, 以期为解决相关纠纷提供借鉴。
1 案例分析
1.1 案件再现[8]
2007年, 某交通运输企业一辆重型半挂牵引拖重型集装箱半挂车, 途经某国道一急弯路段时, 与相向行驶的一辆小型普通客车 (核载7人, 实载6人) 交会时, 该车发生左侧翻, 车身压塌五菱小客车, 造成两车损坏、5人当场死亡、两人受伤的交通事故。当地安监局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2008年, 安监局以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第4、16、36条之规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7条第2款之规定对该交通运输企业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该交通运输企业认为当地安监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主要证据不足, 并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撤销安监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具体理由如下:
该企业认为, 此事故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是驾驶员在遇情况后采取措施不当造成, 驾驶员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条第2款:“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 适用其规定”之规定。所以此事故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调整的范围, 应当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 安监局依据《安全生产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2008年某月某日, 安监局被交通运输企业推上了法院的被告席。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此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
1.2 案件争议
对于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姑且不论, 但这一事件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 此事故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条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调整的范围, 因此安监局的行政处罚行为为适用法律错误, 是不当行为;
第二, 此事故虽然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但它是在交通运输企业运输经营活动中发生的, 因此同样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 因此可以用《安全生产法》进行调整;
第三, 这起事故安监部门能否对该企业进行处罚, 要看企业在车辆安全管理和驾驶员的培训教育方面是否履行了职责, 如果没有落实车辆的安全管理职责, 安监部门就有权按照《安全生产法》对该企业实施处罚。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要明晰这个问题, 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安全生产法》第二条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
2 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适用
《安全生产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 的安全生产, 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 适用其规定。
一般来讲, 国家颁布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超出法律的适用范围, 法律是没有效力的。所有法律无一例外地都存在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对事物的效力问题。
本条实际上是对《安全生产法》适用的主体范围和调整事项作出了规定, 主体范围具有2种属性, 即广泛性和特殊性。
广泛性在于只要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活动都适用于本法。如何来界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诸多《安全生产法释义》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9]:
(一) 各种所有制的生产经营单位, 包括国有的、集体的、混合经济的、个体经营的、中外合资的、外商独资的等;
(二) 各个地区、各种行业、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都应当在适用范围之列;
(三) 《安全生产法》中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既包括生产活动又包括经营活动, 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 商业的、服务性的单位都包括在内;
(四)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是指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出现的实体。
从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的界定来看, 从事交通运输经营活动的交通运输企业就是生产经营单位, 其在从事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完全可以用《安全生产法》进行调整。
特殊性在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 适用其规定”。
很多人根据这一条款, 就认为《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这些特殊领域的安全问题应当适用特殊法, 而不再适用《安全生产法》, 例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应当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 而不能用《安全生产法》进行调整。
笔者认为上述看法是片面的, 试想一下, 交通运输企业由于管理上存在严重缺陷而导致交通运输事故频发的现象, 难道能够仅仅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调整就能够解决吗?《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这一规定, 是考虑到很多领域的安全问题具有行业特殊性, 一部综合性的法律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必须考虑调整特殊领域安全问题时普通法与特殊法之间的衔接问题, 两者调整的社会关系和关注点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安全生产法》主要关注的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问题, 而《道路交通安全》则主要关注与具体道路交通行为有关的人的行为准则、车辆的技术标准、道路通行条件等。
因此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交通运输安全问题既适用《安全生产法》, 也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法之间不会有交叉, 更不会产生冲突。
3 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律适用
但是, 具体到交通运输企业营运车辆的交通事故, 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进行行政处罚必须还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必须认定此交通事故为生产安全事故。因为《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调整事项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 《条例》中规定的调整事项为生产安全事故。
3.1 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10]
世界各国由于国情不同, 交通规则和交通管理规定不同, 对交通事故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中国对交通事故的定义是根据国情、民情和道路交通状况提出来的, 即《道路交通安全法》给出的定义: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道路交通事故的范围, 交通事故不仅是由特定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 也可以是由于意外造成的, 如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
3.2 生产安全事故的界定
“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 除了《条例》 (国务院493号令) 指出“生产安全事故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外, 其他法律法规文件及学术界均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界定方法。国家安监总局文件《安全参考》第二期 (政法函[2007]39号) 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界定进行了说明, 只说明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原则, 没有阐明界定标准, 也没有涉及到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问题。
笔者认为, 判定一起事故是生产安全事故, 主要还要依据国务院493号令, 要满足2个条件:①事故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 也包括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活动。②事故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因素导致的责任事故, 主要表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存在的诸多缺陷等。由意外等因素导致的非责任事故一般不能认定为生产安全事故, 例如《安全参考》第二期中指出“事故发生后,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在结案后认定事故性质属于刑事案件或者治安管理案件的, 按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 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由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 (包括洪水、泥石流、雷击、地震、雪崩、台风、海啸和龙卷风等) 直接造成的事故, 属于自然灾害, 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显然符合判定生产安全事故的第一个条件, 即事故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那判定此交通事故是否为生产安全事故, 主要看此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意外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如果是因为过错导致的 (无论是驾驶员的违章或操作不当还是车辆的技术故障) , 应该视作是责任事故, 因此可以判定是生产安全事故。如果是因为意外导致的, 则应当判定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而“意外”应该包括2种情况:①因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②在己方完全符合交通安全通行规则的前提下, 由其他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负全部责任而导致的。
综上所述, 道路交通事故属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 而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 同时还具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属性。笔者认为, 在执法实践中, 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判定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及驾驶人在交通事故中不负责任 (无责) , 则可判定此事故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反之, 则可判定此交通事故亦为生产安全事故, 可用《安全生产法》进行调整, 若运输企业及相关负责人还有确凿违法行为证据, 有关部门还可以根据《安全生产法》、《条例》对之进行行政处罚。
4 结语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交通运输安全问题既适用《安全生产法》, 也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部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关注点是不同的, 二者之间不存在冲突。具体到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在运输过程发生的交通事故, 是否可以用《安全生产法》进行调整应极为慎重, 应首先判定此事故是否为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企业的交通事故法律适用问题之所以会引起争议, 还是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 相关执法部门及运输企业应当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并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执法部门在依法行政时, 才能准确适用法律, 并明确自己的执法权限;企业也才能更好地懂法和守法, 并能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也避免双方在执法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摘要:交通运输企业的交通运输事故法律适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如不明确这个问题, 对于执法主体、执法权限就不能明确, 既会产生安全管理的盲区, 有时候也会损害企业的相关权益。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适用范围条款进行了分析解读, 阐明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交通运输安全问题既适用《安全生产法》, 也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 二法之间不会有交叉, 更不会产生冲突;同时也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属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交通运输企业交通事故的法律适用问题。
关键词:运输企业,生产安全,交通事故,法律适用
参考文献
[1]王洪明.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3) :129~133.WANG Hong-min.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 measure of traffic safety in high-grade highwa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3) :129~133.
[2]常宇, 王长君.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5) :155~158.CHANG Yu, WANG Chang-jun.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freeway accidents 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5) :155~158.
[3]钟连德, 孙小端, 贺玉龙等.高速公路事故类型预测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 2009, 33 (4) :683~686.Zhong Lian-de, Sun Xiao-duan, He Yu-long, etc.Study on Crash Severity Prediction Model of Freeway[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Science&Engineering) , 2009, 33 (4) :683~686.
[4]刘秀, 王长君, 何庆.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与预防[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1) :129~131.LIU Xiu, WANG Chang-jun, HE Qin.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traffic accidents by fatigue driving[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1) :129~131.
[5]谭金会, 何太碧.成南高速公路特殊辖区段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控制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6) :93~96.TAN Jin-hui, HE Tai-bi.Distrib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Accidents on ChengNan Peculiar Express Highway Section and Study on Their Counter measures[J].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07 (6) :93~96.
[6]马艳平.交通事故案件典型问题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1 (12) :99~101.MA Yan-ping.Personal Views on Typical Problems in Traffic Ac-cidents[J].SOCIAL SCIENCES JOURNALOF COLLEGESOF SHANXI, 2009, 21 (12) :99~101.
[7]尚婷.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民事纠纷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09.SHANG Ting.Research 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Expressway Traffic Accident Civil Disputes[D].Chongq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
[8]中国安全生产网.案例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能否适用安全生产法[EB/OL].http://www.cworksafety.com/102986/102989/117104.html, 2009-03-13.China work safety net.Can Traffic Accidents Be Applicable to Pro-duction Safe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EB/OL].http://www.cworksafety.com/102986/102989/117104.html, 2009-03-13.
[9]刘左军, 洪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2.LIUZuo-jun, HONG Wei.The paraphrase and guide of Production Safe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Beijing:China Democracy and Law Press, 2002.
《交通安全基本知识》问答(一) 第4篇
答:人、车、道路及道路环境
2.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的作用是什么?
答:⑴作为行为规则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的作用 ——— 规范作用⑵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作为一个部门法的整体作用 ———社会作用
3.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⑴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的原则;⑵车辆靠右通行的原则;⑶大众参予管理的原则;⑷服从交通指挥原则。
4.交通指挥信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⑴有利于疏导交通,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⑵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⑶有利于交通民警临时处理各种交通问题。
5.交通指挥信号有哪几种?
答:可分为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人行横道信号、交通指挥棒信号和手势信号五种。
6.国家标准局批准公布的交通标志可分为哪几类?它们各包括几种标志?
答:可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100种。主标志包括警告、禁令、指示和指路四种标志。辅助标志是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主标志内容的作用。
7.道路交通标线的作用是什么?
答:作用是:⑴是实行分道行驶;⑵是渠化平交路口交通流;⑶是预告行进方向,指导和提醒驾驶员安全通行;⑷是为守法和执法提供依据。
8.道路交通标线主要有几种?
答:主要有⑴车行道中心线;⑵车道分界线;⑶车行道边缘线;⑷停止线;⑸减速让行线;⑹人行横道线。
9.对道路管理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答:包括⑴道路占用管理 ⑵道路挖掘管理 ⑶道路站线管理 ⑷道路附设物管理 ⑸道路铁路道口管理 ⑹停车场(库)管理
10.车辆管理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答:车辆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群众性特点。
11.车辆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⑴保障道路畅通,提高运输效益。 ⑵防止公害,降低消耗。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12.为什么机动车辆载物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
答:因为:⑴是保障车辆自身的行驶安全。⑵是保障车辆的使用寿命,防止车辆早期磨损,甚至引起机件早期断裂而造成交通事故。
13.为什么机动车载人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人数?
答:机动车行驶证上均核定有载人数,有驾驶室乘坐人数核定和车厢乘坐人数核定两种。⑴驾驶室系驾驶员操作的场所,其空间小,如果超坐人员,会把驾驶员挤向一侧,使驾驶员不能居正驾驶,影响和妨碍操作、视野,对安全行车不利,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⑵车厢乘坐人数的核定,则是根据原车型的设计承载能力,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核定的,一旦超额坐人,就会造成车辆负荷太大而影响正常运行,会产生因超载而带来的种种不安全因素,同时也有碍乘客的安全舒适。
14.什么是人货混载?为什么不准人货混载?
答:人货混载是指同一货运机动车车厢内,在装载货物的同时又搭乘人员。因为车辆在行驶中一旦遇有险情,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而产生的车辆惯性前冲,或者是车辆一旦发生撞车、翻车时,都会造成货物前冲或翻滚,难免要砸到随乘人员身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规定除短途运输和押运、装卸人员外、一律不准人货混载。
15.《条例》中对车辆行驶有哪些规定?
答:有以下规定:⑴分道行驶规定;⑵时速规定;⑶会车规定;⑷超车规定;⑸通过交叉路口规定;⑹特别通行规定;⑺车辆停放和临时停车规定;⑻灯光使用规定;⑼非机动车行驶规定;⑽对车辆的其他规定。
16.驾驶适应检查在驾驶员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有以下作用:⑴用于驾驶员培训;⑵用于驾驶员的测评和选拔;⑶用于驾驶员的安全教育;⑷用于驾驶员的年审和驾驶证的换发工作中;⑸用于事故驾驶员诊断。
17.构成道路交通事故必须具备哪几个要件?
答:⑴发生在道路上;⑵必须有损害后果;⑶是由当事人的交通违章行为造成,并与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的。⑷事故责任人当时的心理为过失状态;⑸事故各方须有一方是以车辆为主体;⑹车辆与行人之间至少有一方是运动中的;⑺当事人在道路上的活动必须具有交通性质。
18.道路交通事故可分为几类?
道路交通法律知识考试题库 第5篇
1、法律有时候也是被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
2、法律是统治阶级利意志的体现。(√)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准则。(×)
5、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知识在表述法律。(√)
6、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形式上属于大陆法系。(√)
7、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国务院。(√)
8、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规范性特种。(√)
10、法的效力层次为上位法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11、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2、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
13、精神产品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宪法基础知识》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全体公民。(×)
3、在我国,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4、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5、《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宪法性文件。(√)
6、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7、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
8、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9、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
1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3以 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12、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13、党中央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予以公布。(√)
三、《民法基础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而非人身关系。(×)
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4、在公法领域,通行“法不禁止即可为之”的规则,而在司法领域则通行“法无允许即不得为之”的规则。(×)
5、在我国,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民事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7、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应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8、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9、民事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0、对已与第三人设定抵押、担保、交易或诉讼查封以及其他权益纠纷的资产,不得实行以资抵押。(√)
11、在法定代表人和法人关系的问题上,法定代表人既是法人的代表人,也是法人机关的一种。(√)
12、法人不能享受名誉权。(×)
13、法人不能享受健康权。(√)
14、权力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财产代管人主张权力的,可以认定诉讼时效中断。(√)
15、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16、父母基于父母身份对其未成年子女享有的身份权,包括未成年子女的姓名设立权、住所指定权、法律行为补正权等,在民法上称为监护权。(×)
17、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公平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法官依据案情,平衡当事人过错的基础上公平分配各方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18、不当得利人应返还所得的全部利益,其利益已不存在的,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19、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20、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公开使用他人肖像,不一定构成侵权。(√)
21、依《侵权责任法》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该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四、《刑法》
1、我国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附加刑不可以单独适用。(×)
2、管制的期限是6个月以上2年以下。(×)
3、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方式是“先减后并”。(×)
4、犯罪对象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5、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点就是都遇见到结果必然发生。(×)
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7、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8、实施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
9、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将碱面作为砒霜投放在其妻将要吃的饭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未遂。(√)
10、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既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不能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11、《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中导致他人死亡,就直接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12、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3、玩忽职守罪是国家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如果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就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
14、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中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人员的,就不满足贪污罪的主体要件,因此不能构成贪污罪,而只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15、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16、发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移送司法机关。(×)
五、《行政法与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1、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2、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为有效,非经法定机关按照法定程序不改变。(√)
3、行政裁量的行使应当建立在理性基础上。(√)
4、对无效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受它约束。(√)
5、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所作出的能够直接间接产生行政法上法律效果的行为。(√)
6、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的单方行为。(√)
7、自由裁量行使行为是指法律只规定原则或一定的幅度或范围,行政主体根据原则或法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可以自主作出的行为。(√)
8、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自行决定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方式、幅度和时限等的权限。(√)
9、行政行为作出后,相对人拒绝履行或不按时履行时,行政主体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10、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对相对人即具有约束的作用,相对人必须服从或按照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履行。(√)
11、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过罚相当原则是对行政法比例原则的具体运用。(√)
12、根据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是特定的,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六、《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概论》
1、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2、当事人陈述、申辩时态度不好,行政机关可以酌情加重行政处罚。(×)
3、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4、对公民处1000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5000元以上罚款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5、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6、当事人认为办案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7、行政相对人询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和办案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8、在调查取证时,如遇到行政相对人拒绝在有关行政执法文书上签字,应当简单明了地告知拒绝签字的后果。(√)
9、行政执法虽然是适用法律规范执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具有执行力、拘束力和强制力,但是从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效力出发,对于是否要作出行政处罚和作出行政处罚的幅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法律设定的范围。(×)
10、属于听证范围的案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将案件移送交通主管部门处理。(×)
七、《交通运输行政程序中的期间和送达》
1、指定期间是由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相对人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履行某种行为的期间。(×)
2、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相对人将一定的文件、材料(如行政复议申请书)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的行为属于送达。(×)
3、公告送达是一种推定送达。(√)
4、执法依据应当写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文号或名称全称,并具体到条款、项,不得使用不规范的简称。(√)
5、执法文书尾部要求签名或注明日期的,必须准确无误,并由执法人员、审核人、审批人等手签姓名或机打。(×)
6、交通运输行政程序中的送达方式一般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窗口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7、法定期间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期间。(√)
八、《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程序》
1、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
2、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也可以于5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3、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4、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
5、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都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6、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
7、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8、行政机关只要违法实施行政许可,造成损害的,就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9、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经过行政机关同意后可以转让。(×)
10、许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 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11、行政许可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亦是授益行政行为以及具体行政行为。(√)
12、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报、电话记录方式提出。(×)
13、依法需要对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实质性核实的,行政机关应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情况紧急的除外。(×)
14、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在国家尚未统一设定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和省级规章可以根据地方发展情况予以设定。(×)
15、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16、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17、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18、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启动条件是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19、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可以依据听证笔录记载之外的事实依据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九、《交通运输行政处罚程序》
1、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2、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罚款的,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可以依法每日按罚款数额的2%加处罚款。(×)
3、当事人确有困难,实在无法缴纳罚款,经教育可以免除处罚。(×)
4、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不予行政处罚。(√)
5、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综合裁量原则,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等因素对处罚的种类、幅度作出决定。(√)
6、提供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7、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8、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许可证以外的行政处罚。(×)
9、对当事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必须收集和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10、从重处罚是指在一种处罚种类中法定幅度内选择中限至高限进行处罚。(√)
11、不予处罚是指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者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12、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的处罚种类或者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对违法行为人适用的行政处罚。(√)
13、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对违法行为人在几种可能的处罚种类内选择较轻的处罚方式,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中法定幅度内选择较低限至中限进行处罚。(√)
14、行政执法机关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15、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必须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6、只要是行政机关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均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17、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18、行政机关对法人实施1000元以下的罚款不能适用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只能适用简易程序。(×)
19、适用简易程序处罚时,必须有两名办案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0、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遇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经执法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这时应当填制暂扣证。(×)
21、违法行为在一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2、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指挥车辆接受检查时,指挥手势参照交通警察手势信号执行。(√)
23、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24、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5、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将认定的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
十、《交通运输行政强制程序》
1、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
2、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各种行政处罚。(×)
3、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
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或口头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4、5、行政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6、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如果出现行政相对人态度蛮横、暴力抗法或煽动围观群众围攻执法人员的情况,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7、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8、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9、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后,应当解除查封扣押措施,退还财物。(√)
10、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如果当事人要求听证,应当组织听证。(×)
十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文书实务》
1、执法依据应当写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文号或名称全称,并具体到条款、项,不得使用不规范的简称。(√)
2、执法文书尾部要求签名或注明日期的,必须准确无误,并由执法人员、审核人、审批人等手签姓名或机打。(×)
3、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文书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监督检查,办理行政执法案件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意义的书面文件的总称。(×)
十二、《依法行政概论》
1、依法行政是行政活动的基本原则。(√)
2、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3、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
4、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
5、推进依法行政是要求和手段,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是目的。三者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6、行政职权法定,是指一切职权必须来自于法律法规的规定,越权无效。(√)
7、行政行为合法,是指行政行为必须按照法定的条件、范围、手段来进行。(√)
8、行政程序合法,是指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和顺序以及时限来实施行政行为。(√)
9、合理行政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公平公正,一是比例适当。(√)
10、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1、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十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1、当事人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可由行政复议机关进行调解。(√)
2、行政诉讼期间,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律师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3、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但不排除对某些事项应当由原告提供证据。(√)
4、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6、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7、行政诉讼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8、行政复议申请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申请行政复议,不能以口头形式申请。(×)
9、行政复议申请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天内提出,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天的除外。(√)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十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责任制与监督
1、道路运输管理、公路路政管理、海事管理以及港航管理机构都是受交通主管部门委托、以交通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机构。
(错)
2、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对)
3、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错)
4、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对)
5、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对)
6、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不定期检验。(错)
7、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
8、受委托的组织能够独立构建完整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体系。(错)
9、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 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行政处分。(对)
10、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基础上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
11、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对)
12、行政机关不得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如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
13、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交通行政执法过程中违反交通行政执法禁令的,一律调离交通行政执法岗位、注销交通行政执法证件。(对)
14、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议应当由法制机构组织召开,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办案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错)
15、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对)
十五、执法风纪与用语规范及职业道德
1.指挥车辆接受检查时,指挥手势参照交通警察手势信号执行。(√)(答案:正确。参考:《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第7条)
2.执法人员乘坐执法车时,必须坐姿端正,不得躺卧。(√)(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15条)
3.执法人员在驾驶执法车(船)时,遭遇受意外受伤、突然患病或者遇险群众的求助应及时提供可能的帮助和服务。(√)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31条)
4.在执法过程中,发现鲜活农产品车辆超限超载的,要记录驾驶人、车辆和违法行为等情况,情节严重的,可以滞留车辆、卸载和罚款。(×)
(答案:错误。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45条)
5.道路检查中,当事人拒绝停车接受检查的,交通执法人员不得强行拦截。(√)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46条)
6.道路检查中,相对人驾车逃逸的,执法人员不得开车追截。(√)(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46条)
7.执法人员为调查清楚案件事实,必要时可以一并询问证人和当事人。(×)(答案:错误。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54条)
8.执法人员不得使用依法被暂扣或者证据登记保存的车船以及物品。(√)(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27条第3款)
9.调查去证实,执法人员应当准确无误地告知调查取证的事项、依据,以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54条)
10.凡未经查证属实,不得向行政相对人发表结论性意见。(√)(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54条)
11.对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意见进行复核时,要告知当事人是否采纳的理由和依据。(√)
(答案:正确。参考:交通部《交通行政执法用语规范》第8条)
12.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持有交通行政执法证。(√)
(答案:正确。参考:交通部《交通行政执法检查行为规范》第2条)13.调去原始凭证有困难的,可以复制,但应当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异”、注明原件出处,并有出具书证人签章(名)确认。(√)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53条)
14.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定,除单一证据能确凿证明违法事实的,应当使用复式证据。(√)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52条)
15.执法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者现场进行勘验取证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到场,制作勘验检查笔录。(×)
(答案:错误。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55条)
16.行政处罚应实行查处分离制度,所有案件都不得现场做出处罚决定。(×)(答案:错误。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68条)
17.执法人员应按统一的换装时间换着执法服装。(√)(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7条)
18.非因职务需要,执法人员不得在非办公场所接待管理相对人及其亲属。(√)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30条第1款)
19.上路检查,必要时可使用非标志车辆或者社会车辆。(×)(答案:错误。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43条)
20.除简易程序案件,由当事人现场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外,一般程序案件需要交付当事人的执法文书应当使用送达回证,并按法定期限和方式送达。(√)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第89条)21.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公正和公平的原则。(√)(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第4条)
22.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坚持有错必纠、违法必究,做到内部层级监督与外部社会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执法工作相结合。(√)
(答案:正确。参考:《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第4条)
十六、《证据论》
1、所谓行政执法证据是指,行政执法机关收集和核实,能够证明行政执法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性材料。(√)
2、现实中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据有两种基本存在形式,一种是实物根据性材料,一种是言词根据性材料。(√)
3、合同书属于言辞根据性材料。(×)
4、假设的东西,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5、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调取证据,违反有关取证程序规定而收集的证据,不具备证据资格。(√)
6、行政执法证据是司法裁判时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要素之一。(√)
7、悬赏广告、投诉举报材料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8、利用社会人员拍摄取证取得的材料可以具有证据意义。(×)
9、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当事人陈述意见。(√)
十七、《证明论》
1、《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对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负有举证责任。(×)
2、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一般为“谁主张谁举证”。(√)
3、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4、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交通安全知识培训题题库 第6篇
⒈
车轮涉水后,制动器的制动效果不会改变。
( )
⒉
对非现场处罚,交通违法当事人有权利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监控记录资料查询。
( )
⒊
发现高速公路上突然有人或动物横穿时,紧急避险措施不应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 )
⒋
车辆上坡行驶,要提前观察路况、坡道长度,及时减挡使车辆保持充足的动力。
( )
⒌
机动车驾驶人实习期内,可以在正式驾驶人监督指导下驾驶载运危险品的车辆。
( )
⒍
机动车号牌应当按照规定悬挂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
( )
⒎
机动车在有禁止左转弯标志的地点不得掉头。
( )
⒏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 )
⒐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称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
( )
⒑
为发挥最大制动作用,使用驻车制动器时不可将操纵杆一次性拉紧、。
( )
二、选择题
1、图例一标志的含义是_____
a). 注意危险
b). 注意横风
c). 注意落实
d). 傍山险路
图例一
图例二
2、图例二标志预告前方是_____ 。
a).道路管理分界
b). 互通式立交
c). 十字交叉路口
d). 分岔处
3、汽车遇雾天,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_____。
a). 45公里每小时
b). 50公里每小时
c). 30公里每小时
d). 60公里每小时
4、驾驶人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_____未停车休息。
a). 4小时
b). 5小时
c). 6小时
d). 8小时
5、绿色方向指示信号灯的箭头方向向左,准许车辆_____。
a). 左转
b).右转
c).直行
d).调头
6、如违反车间人车人流规定,应处以当事人工段当月安全考核扣 分/人次。
a). 20分/人次
b). 1分/人次
c). 2分/人次
d).不作考核扣分
7、按上海大众公司要求,对车间内铲车行驶时速进行限制,限速 公里/小时。
a). 12公里/小时
b). 10公里/小时
c). 8公里/小时
d). 5公里/小时
8、在没有方向指示信号灯的交叉路口,_____。
a). 转弯的机动车让直行的车辆先行
b). 直行的机动车让转弯的车辆先行
c). 相对方向行驶的左转弯机动车让右转弯车辆先行
d).应从左或右绕行通过路口
9、上海大众的救护电话是 。
a). 110分机
b). 114分机
c). 119分机
d). 120分机
10、(多选)厂区内铲车行驶时错误的是 。
a). 带上乘客
b). 避免在行人周围驾车
c). 发现人急刹车
d). 驶过裸露的电缆或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