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精选6篇)
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 第1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
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拼音
为了帮助外国学生认读汉字、练习发音和说话,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音符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
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中,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汉语拼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方案本身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而且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也很容易掌握拼写规则,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也就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为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即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更加剧了这个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起汉字来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听说。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掌握,对初学者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口语教学,允许少出甚至不出现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口语教学的进度,以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
(3)有利于汉字教学
虽然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汉字教学仍然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一开始应当教一些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句子写下来往往要用一些复杂的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引进就可以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字的写法。应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然后再到“一、二、三、十、八、人、个”等等这样一些最简单的汉字。复杂的汉字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学,这样不仅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4)有利于词汇和语法教学
运用汉语拼音首先从语音入手,在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语法教学,就十分便利了。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总之,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时,汉语拼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所普遍接受,成为了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2、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并不仅仅只是语音,汉字、语法、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与汉字的难相对的是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突出贡献。汉语拼音使汉语走向了国际,今天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公司和商标的名字,甚至拼写某些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如“Taijiquan”(太极拳)、“Wushu”(武术)、“Jiaozi”(饺子)等等。尤其是这短短20年中,全球开始学习汉语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都毫无例外地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而汉字由于较难则被放在一个忽视的地位。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差不多都经历了一个先语音后文字的阶段。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它来学习生词或用它来写作业。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辅助工具,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汉字就被忽视了。
可以看出,把汉语拼音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汉语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和译音文字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使得汉语拼音大受外国留学生的欢迎,而记录汉语语音的汉字放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地位。所以,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解决听说和读写的矛盾,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排挤,使汉字放在了被忽视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不利于汉语语音的准确发音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近似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方案中某些设计和规定,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这是因为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情况,而不是考虑外国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多少会受到学生母语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比如,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音节时将浊
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的。
三、结语
总之,为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将汉语推广到世界各地,必须要将汉语拼音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在语音、听力口语、汉字以及词汇和语法上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弥补汉语拼音在汉字和语音教学上存在的局限性。
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 第2篇
摘要:随着中国和印尼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汉语热潮在印尼有愈演愈烈之势,且印尼华人数量比例很大,对于汉语的学习更加迫切。本文通过汉语与印尼语的语音对比,把汉语的语音规律呈现出来,找出影响印尼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因素,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关键词:汉语 印尼语 语音对比 对外汉语 语音教学
一、前言
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可谓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超过2500所大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教授汉语。我们国家在69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孔子学院,总数已有238所。而中国政府和印尼政府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且印尼的华人很多,他们和原住民都有强烈的学习汉语的愿望,汉语热潮在印尼有愈演愈烈之势。进行汉语、印尼语的语音对比研究对于印尼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两国的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扩大汉语印尼语语音的对比研究范围,不断补充完善对两者的研究资料,对于将来走上对外汉语教师这条道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为有志于在印尼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或是志愿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
二、汉语、印尼语的语音差异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具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评判一种语言学得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应是是否正确正握语音,吐字、行腔、轻重快慢、升降变化是否掌握到位。因此,汉语、印尼语的语音差异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汉语、印尼语的声调差异
汉语是声调语言,有四个声调: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它是汉语音节的一部分,关系到词的具体含义,而印尼语没有声调,是非声调语言。在印尼语里,声音的高低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只表示对话语里某一部分的强调,如ayo,不管念成什么音高形式,它都只是感叹词,只有一个 1
意义,表示邀请或命令:来,来吧。这就与汉语不同了,在汉语里,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即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同一个音节“[PA]”至少可以念成四种音高形式,[PA55](巴)、[PA35](拔)、[PA214](把)、[PA51](爸)。
(二)汉语、印尼语元音音素的差异
汉语根据不同的口形和舌位,可分为舌面元音(7个)、舌尖元音(2个)、卷舌元音(1个),它们分别是: 舌面元音:
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ɣ]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ɛ]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舌尖元音:
-i[ɿ]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i[ʅ]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卷舌元音:
er[ə]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除此之外,汉语还有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等13个复合元音。
印尼语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具体分为高元音(2个)、中元音(3个)、低元音(1个);前元音(2个)、央元音(2个)、后元音(2个),共有9个元音音素,包括6个单元音和3个复合元音,他们分别是 单元音:
a/A/ 中、央、低唇元音 é/ɛ/ 前、低、平唇元音 i/i/ 前、高、平唇元音
o/o/ 后、低、圆唇元音 u/u/ 后、高、圆唇元音 e/ə/ 中、央、平唇元音
同样,印尼语里也有复合元音,但跟汉语相比少了许多,只有3个:ai、au、oi。
经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印尼语里o的发音与汉语略有不同,汉语中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印尼语中是后低圆唇元音,也就是说印尼语里的o比汉语汉语拼音字母的o要开得更大些。
2、印尼语里没有ü这个元音,它的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但唇形拢圆,因此对印尼学生来说学好ü的发音应该不难。
3、印尼语里没有卷舌元音er,对于单纯受印尼语影响的学生来说,碰到卷舌元音er与舌尖后音zh、ch、sh组合时,可能不容易发好这个音,容易发成舌尖前音。
4、印尼语里没有舌尖前-i、舌尖后-i,因此也没有汉语所说的整体认读音节,但这个有其规定搭配的声母z、c、s和zh、ch、sh,多加练习应不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读整体认读音节时要把它们同韵母i区分开来。
5、印尼语里的复合元音较少,需要注意的是汉语里碰到iou、uei、uen和声母拼读时,要把中间的元音去掉,如niu、gui、lun,这在印尼语里是没有出现的。
(三)汉语、印尼语辅音音素的差异 汉语辅音:
汉语共有辅音声母21个,从发音部位上看,可以分为七类,分别是: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g、k、h);从发音方法上看,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塞音(b、p、d、t、g、k)、擦音(f、h、x、sh、r、s)、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边音(l);按气流的强弱又可分为送气音与非送气音。印尼语辅音:
印尼语共有辅音音素25个,从发音部位上看,也可分为七类,分别是:双唇音(p、b、m、w)、齿唇音(f、v)、舌尖中音(n、t、d、s、r、l、z)、舌面中音(y、ny)、舌根音(k、g、kh、ng、q)、混合舌叶音(sy、c、j)、喉音(h)。从发音方法上看,同样也分为七种,分别是:塞音(p、b、t、d、k、g)、鼻音(m、n、ng、ny)、擦音(s、sy、h、kh、z、f、v)、边音(l)、塞擦音(c、j)、半元音(y、w)、颤音(r)。此外,印尼语语音没有送气与非送气之分。进过对比后可得出汉语印尼语辅音差异如下:
1、印尼语辅音音素比汉语丰富,没有舌尖后音zh、ch、sh,但有半元音w、y,此外,擦音多了kh、sy、v,鼻音多了ng、ny。
2、汉语、印尼语都有音素r,但发音方法却大有不同。汉语里r是舌尖后、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颤动,气流带音;而在印尼语里r是颤音,发音时舌尖抬向齿龈后部,当气流冲出时,舌尖上下颤动,舌尖要放松,不能紧张,不能太大力。这是跟汉语语音最大的一个不同点之一,对于单纯受印尼语影响的学生来说,要注意对其讲清两者的不同,解释清楚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规律,否则可能会容易发成印尼语的颤音。
3、印尼语里的混合舌叶音j、c,发音部位是舌尖舌面与前腭接触,这与汉语有所不同,可能会有点难度,特别是c。在汉语里,c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同时要送气。由于舌尖与舌叶这两个发音部位比较难把握,而且印尼语没有送气音,因此,对印尼学生来说这个音是有难度的。
4、汉语里的舌面前音q、x,在印尼语里只出现在借词中,q念k音,只作起音,不作音尾,如quota,读成kuota。而x 做起音时念成s,只出现于借词中的第一个音节,如xantat、xilofon;做尾音时念成ks,写成ks,如latéks。如果x后面紧接的是辅音,ks自成一个音节,如ékspor;如果后面紧接的是元音,那么ks中的s成为后面元音的起音,如taksi。x在作起音时与汉语的辅音声母相似,读作s,因此很多印尼学生可能会直接把x读成s。
(四)汉语、印尼语音节结构差异
汉语的音节是由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按照一定的规律拼合后得到的,共有如下10中组合方式(其中,V=元音,K=辅音):
1、V 如:a(啊)、o(哦)、e(饿)
2、VV 如:ai(唉)、ao(奥)、ou(呕)
3、VK 如:an(安)、en(恩)、(y)in(因)
4、VVV 如:iou(优)、uei(威)、uai(歪)
5、VVK 如:ian(烟)、uan(弯)、uen(问)
6、KV 如:ba(爸)、ce(册)、na(那)
7、KVV 如:bai(白)、cui(崔)、pei(陪)
8、KVK 如:can(餐)、ben(奔)、qun(群)
9、KVVK 如:huan(还)、jian(间)、luan(乱)
10、KVVV 如:qiao(桥)、kuai(快)、shuai(帅)印尼语的音节组合有11种方式,分别如下:
1、V 如:i-bu(母亲)、a-nak(孩子)、u-mur(年龄)
2、VK 如:an-da(你)、un-di(抽奖)、im-lek(春节)
3、KV 如:bi-bi(姑母)、ca-ri(找)、da-du(骰子)
4、KVK 如:ban-da(财富)、cen-til(风流)、bon-sai(盆景)
5、KKV 如:gra-dis(免费)、kre-dit(信用卡)、pre-man(流氓)
6、KKVK 如:prak-tis(实用)、trak-tir(请客)、spon-tan(自发的)
7、VKK 如:ang-ka(数字)、eng-gan(不顾)、ong-kos(费用)
8、KVKK 如:mung-kin(也许)、ping-gir(逃避)、rong-ga(洞)
9、KKVKK 如:trans-fer(转发)、kom-pleks(复杂)、blong()
10、KKKV 如:stra-ta(层次)、stra-te-gi(战略)
11、KKKVK 如:stres(压力)、in-struk-si(指示)、struk-tur(结构)经比较得出结论如下:
1、印尼语没有VV组合规律,虽然印尼语双元音,但在印尼语里不能再划分为VV,而且不能独立成词,但汉语的双元音可以独立成词。
2、印尼语的单词一般都比汉语长,它的“双音节”或“多音节”可能在汉语里只是个“单音节”或者“双音节”。印尼语的基本词一般是由1至5个音节组成的,而汉语一般是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的读音。
3、印尼语的辅音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音节开头、中间或是末尾,但汉语里的辅音大都在音节开头或末尾,在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且汉语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zh声母、ng韵尾都是双字母的音素符号,表示一个辅音音位。
4、汉语里的三个鼻辅音m、n、ng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音节,表示叹词“呣”、“嗯”等,而印尼语没有这种情况出现。
三、汉语、印尼语语音对比对对外汉语音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过程。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元音、辅音、声调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有时还会起综合作用。因此,对印尼学生的语音教学,不能只重视个别因素的发音,更要从汉语语音系统学习这个角度出发,从而考虑到影响学习者汉语语音学习的其他因素,跳出音素教学的小圈子,使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更大的突破。具体来说,应注意一下要素:
1、注意发音要点的解说与演示的难易程度
发音要点的解说要遵循浅显易懂原则,只有解说与演示简单明了化,学生才会更容易懂,容易掌握。如,对于声调的教学可借助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舌尖后音的发音要点是舌尖抵住硬腭前部,那么这就可以很容易通过图示来进行解说。而对印尼学生来说,舌尖、舌叶、前鄂、软腭这几个部位在教学中应该是最难描述的。
2、坚持持久的语音操练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无数次反复的操练才能取得进步,这种操练包括听、说、朗读等方面。在汉语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给予恰当的引导、纠音,对学生形成标准的汉语发音。如,对z、c、s和zh、ch、sh的教学必须增加辨音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这两种发音的感知。
3、要有针对性的提醒与暗示
不同的语言背景,在学习汉语时遇到的困难也不同。针对印尼语没有送气与非送气之分,在对印尼学生的语音教学时就要注意提醒其关于汉语送气与不送气的发音方法。
4、注意语音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
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发音问题,往往不仅体现在单个音素或是汉字的发音上。要形成好的发音,应该与适当的词汇教学结合起来,注意每个词语的发音,只有词语的发音读好了,才能保证句子发音的连贯与正确。
四、结论
综上所述,汉语、印尼语两种语言在元音、辅音、声调、音节结构上的差异都比较明显,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总结归纳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混淆的问题,并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供一些思路。以上是本篇论文对汉语印尼语语音对比的一些浅显分析,对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多积累素材,多积累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理论,不断丰富对外汉教学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惠敏:2005 《印尼语语音对汉语普通话语音学习的影响》,《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四期(总第37期)
2、林玉婷:2006年5月 《印尼语汉语语音比较及汉语语音教学》,3、黄伯荣、廖序东:2007年6月 《现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作用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 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 《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 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 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 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 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 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 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 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汉语拼音被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 对汉语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来说, 汉语拼音更接近于他们的母语思维习惯, 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和技巧, 迅速进入汉语学习的语境, 特别对口语的强化和速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汉语语音教学的效率
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汉语的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汉字四声的变化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 加上汉字的难认和难记, 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 是个很大的挑战。汉语拼音的引入, 会让学生觉得轻松很多, 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往往都能够很快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律, 为汉语的语音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 也成为学生记忆和模仿发音的有利工具。
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 对汉语的语音体系和发音技巧也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了汉语拼音的辅助, 教材中的注音和对语音的解释变得更简单和明了, 学生平时学习和记录汉字或词汇的发音, 也变得方便了。
二、对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的引入,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效率, 对于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时候, 可以更方便地扩充词汇, 即使在没有掌握太多汉字的情况下, 也能够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法。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一些口语短期培训的学生来说, 利用汉语拼音进行学习, 可以帮助他们迅速提高汉语口语水平, 应对简单的日常的交流。对于一些来华的外教人员来说, 进行几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与口语培训, 就能帮助他们具备基本的日常交际能力, 这对他们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来说, 要方便了许多。
三、汉语拼音对语法教学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一般来说, 语法的教学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素材之后, 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而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 掌握一些常用的语句, 比学习抽象的语法规则更实用。汉语拼音的引入, 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掌握汉字之前就能轻松掌握句子和各种表达法, 可以把汉语放到一种交际化的语境中进行学习, 使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得到更好地体现。在对汉语语言有了更多的素材积累和感性认识之后, 语法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只要对一些重点语法规则做一下总结和指点, 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这也符合了语言教学注重实践性的特点。
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 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 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 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 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 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 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 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汉字就被忽视了。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 近似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 方案中某些设计和规定, 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这是因为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情况, 而不是考虑外国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 多少会受到学生母语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比如, 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 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音节时将浊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的。
参考文献
[1]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 《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版) .2007 (01)
[2]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语文》, 2006 (11) 。
[3]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 2005 (02) 。
[4]李宝贵:《汉语拼音正词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02) 。
[5]刘涛:《汉语洋文盲与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 《现代语文》, 2005 (01) 。
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对外 汉语 教学 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最开始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之后随着文化的融合逐渐延伸成为一种更广义的汉语教学,其目标在近些年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成不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受众,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所涵盖。随着中国内部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攀升,都促使着中国文化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向外传播,而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首当其冲地受到更多重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念
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对于对外汉语领域而言,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相应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意识到语言学习效果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文化。语言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承担着沟通和思想交换的重要作用,因此其使用必然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存在于该社会中的文化氛围也成为学习和了解语言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文化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推动语言学习的层面,在语言能力的最终发挥和语言的运用方面,文化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目前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常常将语言自身的文化背景作为重要的推动因素引入课堂,而对外汉语由于涉及中国相对而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对汉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不容忽视。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知识的传达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加以实现。其一是为相应的汉语学习课程同时配一个专门的汉语言文化背景课程,用以向学生传达与语言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国情概况、民俗历史以及当前的政治地位等;其二则是在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和语言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两种教学方式如果运用得当,都能够对语言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第一种做法而言,无疑相对效果较好,并且通过文化知识的深入传播,不仅仅能够推动学生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更能够有效为学生营造生动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塑造起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然而这种方法却在师资力量上为教学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通常需要配备在文化方面更为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且占用更多年的课时才能完成,工程浩大并非每个教学机构都能够承受。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就轻巧许多,教师只需要对语言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做出大致的了解并且简单进行引入,做到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对话和应用环境即可。这种方法相对有着较高效率,但是在学习效果上难以尽如人意。
鉴于这两种教学展开方式的优劣,通常对于汉语专业的学生采取第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力图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汉语言文化观点,而对于非汉语专业学生而言则大多采用第二种教学方式。
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运用讨论
前文中已经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以及教学展开方式做出了浅要讨论,可以发现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不同的程度体现在多个层面。通过实践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1.讲授环节
讲授是语言课堂上采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文化在讲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于语意的增强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参与汉语学习的人员通常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除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外,其文化背景多与中国文化相去甚远。不同的文化直接导致汉语的可读性差,并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讲授这种较为单调的教学形式本身有着固有的较低的学生参与程度,这些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桎梏。而通过在课堂上贯穿汉语言文化,则可以有效提升语言的存在价值,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同样大有裨益。
2.讨论与练习环节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切实参与语句字词的驾驭,才能有效将相关语言知识实现同化,才能真正做到掌握和控制。文化在练习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沟通,确保学生实现对于汉语语言能力的掌握而非单纯对于字词的掌握。只有于文化相结合的语言才具有语境方面的意义,脱离了相应文化背景,语言就剩下了零散的字词,难以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也不能传达相应的更深层次的语意。
3.自学环节
无论对于哪一门学科的学习,自学都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自学是主动学习的源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必然结果,只有能够有效实现自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地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获取知识,才能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能力。文化对于对外汉语的自学至关重要,扮演着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要线索。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词汇和语法都是零散的语言知识,通过相应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加以组织并且最终成为思想表达的利器。文化是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探究的一个线索,有了这个线索,学生才能通过历史来感受变迁,获取到系统的语言技能,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结论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切实进行相应的推动调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 第5篇
朴城辉
摘要:汉字是语素文字,不像世界大多数音素文字那样一音表示一符,看到形体能读出它所代表的语音。构成表音文字的字母一般只有几十个,而汉字则是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这就对留学生特别是使用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及规律简单地总结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方法的必要性,重要性,特殊性。
关键词:拼音文字;表意文字;部件;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法
地球上语言有几千上万种,文字也有数十上百,但不管其形状千差万别,无非就是表音与表意两类而已,英法德俄的字母、日本的假名、朝鲜的谚文都是表音,只有拼成词才有意义;而汉字的笔画是不表音,只有组合成方块字才有读音和意义。同样一个汉字,北京话,上海话,四川话,广东话,闽南话的发音可以完全不同,但是意义却是完全相同的,甚至于日本,韩国的相同汉字其意义也一样的。所以汉字可以看做表意文字,它记录的不是某个固定的语音,而是概念,是意义。
所有语言的文字都是形、音、义结合体。这是不同语言的文字的共性。但是,不同语言的文字形式结构往往不同,就意味着表意和拼音的方式不同,这样就出现了文字的区别,即产生了不同文字各自的特点;
1.用代表音素的字母拼写的文字,通常叫做“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字母代表一定的发音,所以它的“形”和“音”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例如:work 是一个英文词,它所代表的意思有一部分相当于汉语的“工作”。这个英文词由w、o、r、k 这4 个字母构成,其中w 和k 都是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or 是两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2.汉语的文字不是用字母构成的拼音文字,而是用笔画组成的方块汉字.从文字构成的角度说,汉字的笔画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处于同一个层级,只是汉字的笔画不代表发音。汉字用特殊的方式表音和表意。(汉字中只有少数不表意,如“琵、琶、玻、璃”等。)
拼音文字与汉字的区别是:拼音文字是线性排列,汉字是平面组合。拼音文字由字母组成,其单词可长可短,无非就是增减字母而已。汉字是以笔画组成的整字直接表音,而且以一个整字代表一个音节。
据统计,在《汉字信息字典》所收的7785个汉字中,由2—4个部件构成的汉字就占总数的90%。由此可见,部件对汉字构成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们具体研究一下汉字的起源,部件及其结构、组成方式:
汉字共有六种造字法,在此主要介绍四种重要的,如下:
(一)象形:接近图画,用描绘形状来表示字义。如:日、月、口、羊。
(二)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提示性符号来表示字义。如:上、下、三、本、末、(三)会意:把几个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休、涉、取
(四)形声: 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据统计,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 %左右。从结构上看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主要有下面六种方式: 1.左形右声 和 晴 2.右形左声 都 切 3.上形下声 空 宇 4.下形上声 盛 基 5.外形内声 固 阁 6.内形外声 闻 问
形声字的形旁大都是象形字,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可作为声旁。同样的形旁和声旁由于部位不同或加上不同的声旁和形旁,可以造出不同的字。如:“架、枷”“朴、机、杠、杖”。
我们把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叫做汉字部件。部件是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汉字的部件分成字部件和不成字部件。能单独成字的部件叫成字部件,如上面所举的“晶、明、朋”中的“日、月”;不能单独成字的部件叫不成字部件,如上面所举的“汉、字”中的“氵、宀”。从结构上说,汉字的部件相当于拼音文字的词根和词缀。
根据部件的多少,将整字分为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如“女、一、人、厂、七、又、工、口、月、马、子。”字。合体字有多个部件。合体字的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1)左右组合:
①左右结构。例如:代、江、吹、张。②左中右结构。例如:湖、脚、糊。(2)上下组合:
① 上下结构。例如:男、雷、雪、集。② 上中下结构。例如:宽、葱、鼻。(3)包围组合: ① 两面包围:
A.上左包围:反、压、尾、B.上右包围:包、司、氧。C.左下包围:边、过、达。②三面包围:
A.左上右包围结构。例如:同、冈、网、。B.左下右包围结构。例如:凶、画、击。C.上左下包围结构。例如:区、巨、匠。③四面包围:团、因、回、园。
综上来看,部件对汉字的组成,构型具有特殊性,重要性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么学习部件结构了解其规律对汉字记忆和学习汉语会有很大帮助。下面具体看看留学生学习汉字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汉字的结构规律在汉语教学中的教学作用和意义: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容易混淆的字,如: 1.字形相近的字如:华(毕)、外(处)、苹(菜)、报(极)、体(休)、高(亮)2.字音相近的字,又分为:⑴声母相同。如:跟(更)、心
(兴)、育(意)、经(纪);⑵韵母相同。如:比(啤)、重(从)、说(所)、逛(旷);⑶声韵母均同。如:乘(承)、到(道)、生(声)、受(收)。3.音形皆近的字如:搏(博)、怀(坏)、杨(扬)、陪(培)、期(欺)、历(厉)书写不仅可以出现在部件层面,还可以出现在笔画层面。体现在汉字笔画偏误方面,就是笔向偏误,该往右的往左写,该往左的往右写。如“刚”写成“风”。留学生书写中常出现的错误如下: 1.把相接关系写成相交关系:“天”写作“夫”
2.把相离关系的笔画写成相接关系:如把“八”写作“人” 3.长短关系偏误,混淆笔画之间的长短关系,例如把“声”、“喜”等等字的“士”部写作“土”。把“曲”写作“监”,“己”、“已”混淆,是不懂得竖弯钩与横笔的长短关系。
4.上下关系偏误,如把“喊”字中“咸”部的横笔写在“口”字下方。
5.里外关系偏误,如把“为”字的末笔点笔写在横折钩外。对于拼音文字背景的学习者来说,之所以出现这些笔际关系偏误,可能是在他们的文字当中,笔画之间根本不存在这些交接、长短、上下、里外关系,或者即使有某种关系,也不像汉字这样有那么大的区别意义。
在汉语教学中,可以先教能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为了让学生理解汉字的结构,在教合体字时需要进行部件分析。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同时便于在教合体字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独体字。
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讲授象形字时,教师可制作字形演化的简单动画,让学生了解汉字字义的来源,同时也易于理解汉字表意的特征。比如:“日”、“月”、“水”、“山”、“鱼”等汉字都是象形文字,教师可制作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直到楷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象形字字义的理解。因为象形字是构成合体字的主要表意部件,了解了象形字的同时,教师也可进行繁衍新字的教学。
区别同音字的不同的字义可尽量利用表意部件。例如“宝”的表意部件表明跟财富有关,“保”的表意部件表明跟人有关,“饱”的表意部件表明跟食物有关。教学中教师要总结表意部件的几种表意性,以便于分类教学。比如:“心”是一个象形字,教师可展示甲骨文中的象形字性,让学生感受其形体特点。然后可介绍“从心”的汉字,一般表示“心理、思想、情感”等义。而且,“心”有两个变形部件“忄”和“小+、”,所以,像“愉快”、“慕”等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
区分形近的汉字难度较大,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教学中必须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形成正确的用字习惯。如:“燥、躁”两字,极易混淆。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先随图出示“燥”字,让学生明白“有了火就会没有水,才会干燥”,闪动偏旁“口”,加深刺激,再让学生组词。接着随图出示“躁”字,让学生明白“人如果着急才会顿足”,闪动“ 足”,让学生组词。同时,课堂还可进行完形填空和修改错别字的训练,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选择词语。这种由图到字,再应用的学习过程,符合汉字的认识规律,并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习惯。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首先,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适当增加音乐背景和相关图片,烘托场面,创设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天”、“云”、“树”、“花”等表示自然景物的汉字时,教师可利用动画播放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的动画,再配合优美动听的音乐,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要学习的每一个汉字的笔画书写顺序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折弯钩”是一笔,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制作一个写“马”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遇到繁难笔画时动画速度较慢,学生看了动画,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而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循环反复演示动画,以加深印象。
同时也可以用感悟文化的方式来提高对汉字的理解和鉴赏。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髓。汉字不仅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还是一种艺术样式,富含艺术的魅力。汉字课在教授汉字的基本常识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感悟汉字的艺术魅力。在这点上,多媒体教学就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展示经典的书法作品,同时穿插介绍书法鉴赏的方法,帮助留学生领悟到汉字的魅力,以增强学习兴趣。
以“词为本位”,是拼音文字固有的传统。以“字为本位”是汉语教学的固有传统。汉字的确很难学、很难写,但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融汇了中华文明,是一种古老文化的象征。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不掌握汉字就学不好汉语。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借助一些有效的手段,而这些手段追根溯源还是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出发来寻找的。同时我们师生应合作共同研究出新的方案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参考文献] [1]刘永山.汉字笔画的写法及常见错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0,[2]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3]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4]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 谈对外汉字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 1990 年第2 期
[5]高立群外国留学生规则字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
[6]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7]张旺熹.从部件到汉字结构[J].世界汉谮教学,1990.(2).
[8]王爱乎.语言文化背景与汉语学习[J].海外华文教 育,2002,(3).
对外汉语拼音教学作用 第6篇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在语法教学中句子则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法教学如果缺少了句子的参与,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无从展开。
关键词:句子,语法,教学原则,语用,交际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对语法教学的定义与作用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不光指组词的规则,还指造句的规则。既然也指造句的规则,那么语法教学就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语法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语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规则系统,抽象的东西本身就难以讲解和描述,而作为语法载体的句子则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句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方面具体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一.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很多语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图示法、情景法、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包括外部对比和内部对比)等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句子。图示法中对图片的展现和解释离不开句子,情景法中对情景的描述和对话的展开同样少不了句子。归纳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即先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可见也离不开句子。归纳法与对比法则更不言而喻。
在语法教学的原则之中多强调语法教学要从句型入手,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句型又是从大量地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由此可见,句子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二.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语法知识既抽象又庞杂,尤其是汉语语法词形变化少,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而虚词数量多,差别细微。句子成分
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如果不借助句子来进行讲解,则很难使学生将这些很抽象的语法点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就比如讲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教师只是说形容词可做修饰语放在名词前面,也可做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副词放在动词前,形容词后。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无法从具体的例子中去感知和理解只能靠大脑的死记硬背或者自己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去任意加工,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给予相对应 1 的例子,学生则能从整体上感知这些形容词、副词的位子和前后语言点的特性。不但起到了深化理解的作用还能强化学生对语法点的识记。
再者心理学认为,被认知的事物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即分散的个体形式和有机的整体形式,而后者更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打个比方,展示20个英文字母,每秒展示一个,让被测试者写下所展示的字母。然后再按同样的方法展示20个英文单词(所有组成单词的字母都来自刚展示的20个英文字母)。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后者的测试中所记忆的字母量远远大于前者。这是因为被测试者在对后者由字母组成的整体性单词的识记中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记忆和理解效果。正好证明了以上观点,所以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句子教学能使学习者从句子中对语法点进行整体感知,达到较好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况且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句子也可以提高旧知识的复现率,对旧知起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作用。
三.利用句子所创造的情景效应
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提到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其实这个原则在语法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有些句式的教学,如果没有语境或情景,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句式所表达的确切含义以及在哪种情况下才使用。但如果把它们付诸于句子之中,让学生从上下文情景中来理解和记忆语法点,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连”字句的教学,只用“强调”说来解释恐怕不是很奏效吧。如果举几个句子作为范例:“他的钱被抢了,皮鞋被抢了,连穿的衣服都被抢了;她家里很穷,没有冰箱,没有电视机,连吃的都没有。”这些句子一展示出来,其意义和用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语法的教学原则中我们还强调话语篇章教学,话语和篇章也是由多个句子构成的句群组成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句子教学。这就涉及到了语法教学利用一定的情景达到与语义、语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了,当然这也是学习语法点应该达到的境界。由此可见语法教学中使用句子教学所起到的情景效应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四.适用于一些较特殊,较难语法点的讲解
对于一些较特殊,较难语法点的讲解,句子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一些语法点中同一位置不同近义词的讲解:“连连”和“一连”,这两个词有时候没区别,有时候有区别。但在什么时候有区别什么时候没区别则很给学生讲得很明白。如果举这样几个句子:“她连连喝了几杯水;她一连喝了几杯水。”这两个句子都可说且意思没有区别。再举两个句子:“她连连跪了两天两夜;她一连跪了两天两夜。”在这组句子当中前者是不可说的,后者可以。由以上两组句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连”可以修饰“V+时段词语”,而“连连”不行。也就是说“一连”可以表示某种行为或状况的持续,“连连”则2 不能。这样把几个句子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对词义进行辨析,其区别也就自然明了了。还比如对“了”所表达的两种语法意义的区别:“他去上海了;他读了一本小说。”也可采用句子教学的方法进行辨义。
总之,作为承载一定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具备一定情景的最小交际用语句子无论是在词汇教学中还是在语法教学中,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