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父散文范文(精选11篇)
悼亡父散文 第1篇
悼亡父散文
一个人无论在多大年龄上失去父母,他都成为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坍塌了。
――周国平
生命的原野上,父亲,抵达了尽头,岁月以最简单的方式卸下父亲肩上的行囊,在另一扇门开启之前,父亲,什么样的悲歌能让你驻足回望,再看一眼途经的人世,撷一缕沧桑,换回你年轻的容颜,千里程,不诉离殇。像一段冬日的山谷,父亲安详的沉眠在寒冷的睡梦中,一件朴素的旧衣敞开霜雪的大地,飞舞与坠落的往事缤纷,遗忘与记取,父亲,让我为你点亮一盏灯,亘古的极夜,照你,悉数的怀想。残月的枝头回荡着远去的跫音,泪水呼啸而至,曾令你醉过的美酒芳醇依旧,父亲,可否再饮一杯,无可依附的路上用你坚实的脚步叩出――自由的光辉。恍惚的暮色苍茫成林间的榛莽,饮泣的河流涌动深藏的悲伤,父亲,你知道,流水以怎样的方式流泪,儿,就以怎样的方式追溯流年,沿着记忆攀援的目光潮湿了沉寂的钟声,时光倒转,料峭的春寒不散,露珠折射出的黎明映出你十四岁的额头,背负着生存的渴望,你过早的告别了少年,祖母的碗内是怎样的清寒让你孱弱的手臂举起沉重的铁锤,敲打坎坷,用你苍白的.血色为生命浇灌出铁质的芬芳。以爱开始的跋涉永不停息,灯火漫漶了你艰辛的背影,咳血的九月,是谁,在祖母的窗前种下了一株茉莉,茉莉开花了,父亲,你能像花一样,谢一次,再开一次吗?
相对无语,这是最后的沉默,吹过四季的风抚过你的面颊,你说像母亲的手,除此之外,你已无法说的更多,无言的落寞沉淀出阒静的黄昏,星空高远,今夜的门锁无人可等。
故地未改初颜,斑驳的墙面一如往昔,如练的月华光阴里写下汪洋的诔词翘首重游的倦客,父亲,你痴望的目光浑浊了屋檐下的雨水,点点滴滴,浸透了泛白的心事,久晒不干。苔藓漫过了窗棂,绵密的雨丝纳出你深浅的足迹,烟笼的江上孤帆远逝。父亲,我知道,此刻的涛声唯有你可以听见,万里浮萍,我采不下一片,渔火,在天上。你向着光明而去,我在咫尺之遥触不到你的衣襟,春天的居所升起了金色的炊烟,我手握泥土,梧桐树下垒起眺望的高台,越过了山巅,穿过了河流,我眺望的目光终不及远方,父亲,你行在何处,浮云化鹤,替我衔一束飘蓬,寄――我――哀――思!!!指缝里渗出的是前事的灰烬,曾经的过往溟髁颂炜眨湮没在荒草中的台阶空自回响,夜幕低垂,我闭上双眼,失去方向的世界,隔开你我的,不是黑暗,是人间。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父亲,你做的每一件事我都愿意面带微笑,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愿意耐心的倾听,独自呆在一个人的角落,打开的抽屉溢满了无尽的悔恨,桌子空了,椅子空了,当空荡的房间里只剩时钟憔悴的叹息,我蓦然惊觉,你的离去竟让我如此的难以承受。病榻上的白发在盘旋的风中消散,时光的深巷凝滞了气息,清明的山路传来祖母隐约的呼唤,你穿戴齐整,我说不舍,你的手臂像一根被风吹折的树枝重重的垂落夜,静的像雪,像一场唯美的雪,远山,洇开了轮廓,这一刻我知道,父亲,你已踏上了一生中最浪漫的归途。一滴泪,高出我的体温,在落日的人群中静静的分蘖,父亲,远方不远,千山之外,等到彼岸花开,你我父子,终会有再见的一天。
悼亡父散文 第2篇
姊姊,这些天来我一直很想和你叙叙,一年的时间并不太长,可是这期间的变化太大了!
现在提笔和你说话你早已听不见了!也许天国的美好才是你所向往的。可是你忘记了我们的约定。
姊姊,你勤劳,善良,聪明,但是又多愁善感。你太单纯太浪漫。你不能避免一切丑恶在你周围,也分辨不清是非。所有人在你的眼中都是友善的。你用你自己的尺度,你单纯的心地来衡量社会。可是真的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吗?
W,我最亲密的`姊姊,我们息息相通。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都理解。我了解你如同了解我自己,我理解你的生活,你的思想,但却无力改变你的观点。我眼睁睁看着你将自己毁灭,我的心似万剑穿过一样疼痛。
姊姊,你忘记了当初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奋斗才得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了!你曾经说过活着是为了爱自己的人。是的,姊姊,爱你的人太多太多,父母,孩子,爱人,朋友。可是我不明白究竟是谁牵引着你离开我们?牵引着你离开我们到那个遥远的国度去?也许在你奋斗几十年后你的生活没有了目标,于是茫然,于是无聊,于是空虚。是不是不停止的追求才是你的人生?你的休息方式就是永远离开?姊姊,我现在写祭文来悼念你,不觉已潸然泪下。我最知心的姊姊,我们有如此多的相似的地方。但是关键的一点是,我比你坚强,比你能忍!我们都在追求真善美的人生,龌龊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我也愤怒,我也悲哀。但是我决不把自己交给自然,交给上苍。那是没有用的姊姊!现在你消逝了,但白天依然阳光明媚,夜晚依然祥和安宁。太阳依然东升西沉,群鸟依然婉转啼啾。所改变的仅仅是世上少了一个善良的人,而又多了一颗肮脏的灵魂。你没有惩罚到丑恶,却惩罚了你的亲人。
姊姊,你的感情太纯真太细腻!重感情原本是一种很美好的品性,但是在你却成了一个卸不掉的包袱。也许你考虑尽了所有的亲人朋友,你释放了所有的热情,你累了,想歇歇了,当你筋疲力竭的时候,便悄然离去了?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没有像你一样的傻子。你每天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桃源般的幻境中,越来越脱离社会,你的这份唯美几人能理解?在这个浮躁的尘世中几人能理解?几十年了,难道你现在还没有明白:如果无力改变环境,那么就试着改变自己。你不想向环境妥协么?那么归根结底是你抛弃了环境还是社会抛却了你?你独守着自己可怜的信仰是为着什么!有人说人生对于能想的人来说是一部喜剧,对于能感的人来说是一部悲剧。这句话用在你的身上是多恰当啊!你对待人生总是用感情,而非理智,所以你比别人更多地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更多地感受到人生的可悯。姊姊,有时候我在怀疑,执着有什么好?不游戏人生有什么好?那么严肃有什么好?我们都应该视万物如同镜中物影,浑然不为所动。要玩索人生各种况味,要幽默对待世相。可是,我依然孜孜不倦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依然和你一样对生活要求太唯美。我还是认为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活出一点滋味,一种潇洒,走出一份属于自己的道路。在现实和理想面前,我屡屡碰壁,可是我不会像你一样,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唉!说什么你都听不见了!
续父情感散文 第3篇
母亲是个美貌的女子,从我懂事起,她的美貌便越来越清晰。我受不了她无懈可击的完美,故而,整日披头散发,泥猴泥脸的玩耍。一日找骂,三天挨打,父亲总是冲在我身前,微笑的对母亲说:“算了,算了”。母亲彻底对我失望,弟弟成了她骄傲的希望。我很庆幸有个听话的弟弟,更是得意有个护架的父亲。童年就在我屁颠屁颠的愉悦中飞逝,和父亲去打猎,天地任我疯叉叉,夜夜吵着听故事,父亲笑笑好无奈。周末全家吃大餐,我老抢着点菜单。只是,我时常不好好吃饭,父亲就耐心的坐在旁边削苹果给我和弟弟吃。现在想起,那渗入骨髓的父爱,沸腾在血液里,又岂止一言两语……太多的回忆,淡淡的,甜如蜜。当我腻在其中快要长大时,续父!是她告诉我,我的父亲是续父!我卷着滔天的怒火,带着与她一起消失的疯狂,打了一架,惊动了大人,小孩儿,还有这平静的世外桃源。从此,只能会意不能言传的秘密,被我的冲动,掀的鸡飞狗跳。萌萌间,吐出如丝般的敏感,一层层包裹着我,做茧自缚。父亲是弟弟的,母亲……我开始改变,为了母亲的希望,跳舞,唱歌,弹琴,画画。父亲依旧温文尔雅,弟弟极为聪明,这点我自叹不如。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不过,这平静中隐藏着更深的痛,我常常留在学校,学那些无聊的希望,周日还要去画画。虽然父亲画的很好,我却一张也没给他看,反正也没有一张画能入所有人的眼。如今,我很后悔,没能和父亲去写生,那该是怎样的水彩景色,画在我的回忆里。母亲开始赞我懂事了,还会带我去朋友那里炫耀一番,我想学父亲的平静,却学了一张毫无表情的僵尸脸。有时,父亲看在眼里皱在眉心,家里的闲书买了一本又一本,我呆在家里看了一本又一本,母亲生气了,父亲淡淡地说:“我不抽烟,不喝酒,买书,正好”。这些书,陪伴少年时的我一天天成长,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自由来去。高考来临了,我的数学要恶补,父亲夜夜不眠,白天还要上班,我都恨自己笨的如此出奇。那年夏天,高考结束,父亲突然病倒,时常咳血,医生说太累所致。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父亲要画很多图纸,他们科的工程师都在加班,我第一次感觉心的刺痛。在一息一息间,这痛,竟稠密到一生都化不开。有时候,你越害怕什麽,你便会面对你害怕的一切,父亲的病没有好,但是他很从容,平静,温和,眼底没有一丝波澜。他的神情总会在我失意的时候出现,父亲去了,留给我一封信和十二张画,这十二张画,从我两岁到十四岁,每一张都是我生日那一天。信中提到我亲父,上海人,知青,校长……与母亲婚后两年去世,母亲把我留在上海,改嫁。
续父见母亲生得一子,喜悦间说了一句玩笑话:“再生个女儿吧!”母亲就自作主张将我从上海偷偷带来,于是我有了—续父!续父就是我唯一的父亲,十二张画,画尽了难忘的亲情。
与父同行散文 第4篇
走出高考的考场,我的心忍不住有点小雀跃,不管考试结果怎么样,终于不用东躲西藏,可以光明正大地看小说、读唐诗宋词了。
父亲送了我《唐诗三百首》、《基督山伯爵》、《太阳黑子》几本书,那段时间,我整日沉浸在书中怡然自乐,尤其是那本《唐诗三百首》,圈圈画画,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以及生僻字的注音,页面惨不忍睹。
也许是父亲看我读书入迷,也许是想让他的记者事业后继有人,那天,父亲去河南日报社改稿,破天荒邀我同行,那可是我心目中的圣地,是有彩色光环的地方,我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
与父情思散文 第5篇
曾几何时,我常常幻想着,青春的你,青春的模样。那时的你,有着父母的关爱,姐妹兄弟的关怀。有着青春时游玩的无限乐趣。那时也是那么的天真,也拥有着一生中最甜美的笑容。那时的你应该肤色润泽,皮肤紧致,没有皱纹,手掌温暖厚实。然而,我们的到来,打乱了你们的生活节奏。
你就像是那一片青青的草地,带给我们欢声笑语的乐园;你就像是那最原始平淡的白开水,滋润了我们的生命;你就像是那一场场清风细雨,充盈着我们的成长旅途。
如果,如果时间可以忘记,那么至少不该忘记你曾经那样的无私奉献过,在我的生命里,在我的生命里,点缀出如此美丽而奇特的日日夜夜。
如果,如果时间可以忘记,那么我该怎样去感激,在生命如此灿烂的`年纪,怎样去领悟,去回报你的付出。
如果,时间是一个悄无声息的利器,我想、我想在可以抓住你生命的旅程中跟你一起微笑一起哭泣一起吵吵闹闹,因为幸福。
一年一度,平添岁月的印痕,生日是个特别的日子。然而我们总是在吝啬着我们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对至亲之人。 我是一个情感的索求者,却忘了回答。任由岁月侵蚀了的你的容颜,刻画出深深的纹。
父亲,多谢您对我如此的纵容和爱护,也感谢您心底能一直原谅作为女儿的我,这长长久久的任性。诗有云:父母在,不远游。而作为一个内心无法宁静,喜欢吵吵闹闹的我,怎么都难以控制这向往远方想踏遍山河的梦想。然而我终究回来了,因为岁月长青,人终有一老。因为我怕,我怕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因为我怕老人迟暮。
年夜忆父散文 第6篇
年夜,在单位带班。窗外的鞭炮声点起我思乡之情。垂首静思,由于父亲过早的去世,割断了我与故乡的脐带,使我想起故乡便茫然无措!年年如此,内心总在为回不回故乡过年而矛盾,而挣扎。甚至,不知道我与故乡还有什么联系?
今夜,忽然有一种冲动,想记下父亲,记下他去世的情景让痛疼击打心灵!也许,这将有助于我在城市里生活的自觉和清醒。
今夜,我为什么悲伤?
赶上一场桃花雪,我回到故乡。
这是豫西平原的村庄,被雪包围。河流凝咽,凌乱的树在天空下烧只有雪片追我脚步的声音。
村边的禾场上,出现一个黑点,向我箭一般射来的,是我家的狗!三年了,你是怎样的生活?怎样还记着我?扑打着它身上的雪,泪水就下来了
实在难以赘述过去的生活!在省城,父亲病危的电报,深深击疼我的被生活磨难藏匿的良心!我要回去,在你弥留之际,向你忏悔!你和母亲生养的儿子一个个鸟一样飞走,在孤独的大雪中,你在期盼和儿子一起回来的春天。
母亲激动着折身厨房为相见不多的儿媳忙活去了。你自床上吃力地撑起身子,叫我的乳名父亲啊,我漂泊很久回到这里,回到你的床前!
老屋到处溢着你的辛劳。几串去岁的辣椒火苗似窜上屋檐,一堆玉米象浓缩的阳光。锄头铮亮的木柄倚着麦仓,每一粒麦子都在述说着你的辛劳
母亲一直在流泪,执拗地要独自照顾你。她不经意地说出的事儿,让我唏嘘不已。去年冬天,我捎信要回去看你,你就接连几天蹲在村边的禾场,看官路上过往的人。第三天午后,当你看见一辆车折向咱村,你却转身回家,端坐在老屋里的大椅上,等待儿子回家。你是父亲,你不会象母亲一样当儿子面说着思念的话,你总把这种情感埋在心底!甚至,当儿子离开家时,你总要找借口,才去送儿子远行。我曾一度伤心,觉得你不如母亲一样爱我们。直到有一天,我无意听到你对母亲说:“咱俩老了,帮不了儿子的忙了。让他们忘了家也好,少点牵挂,好在单位工作,过好日子。”此时此刻,你的爱正如窗外的雪花,含蓄、深刻地弥满儿子的额头。
听说儿子回来,咱家的院落就热闹起来。讲的话题是关于你的,你从小的伙伴们我的长辈们,说到你就抑制不住感情
冬天来临了。在村人们歇息时,你却掂起小瓦刀或锯子,出远门了父亲啊,你饱尝的苦难和辛劳为村人和田野所熟知!当哥哥们一个个长大,村人都劝你留一个做帮手时,你却坚定地说:我不偏心,都让他们读书
邻里都为你的病犯忧了,你有好人缘。质朴、善良的父亲,直到你所有的儿子都读完大学并参加工作,你也从没有忘记土地,永远面对黄土!你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话:“记住,你们都是农村娃儿,要踏实本分。”
你的病越来越重了,你仍吃力地向前来探望你的乡亲和我们的朋友寒暄。1994年阴历2月初十的清晨,你从昏迷中醒来,让我们全都来到你的身边,平静地说:“老天爷让我这辈子照顾你们,你们都大了,自己都能照顾自己了,我放心了。六强还在新疆,让他别回来,路太远,太折腾。回来了,俺俩见不上面,都伤心。”你用手吃力地抚了抚我大侄子的头,你肯定还有很多话说,就长叹一声,永远沉默了!
享年六十岁!
出殡那天,天降雨雪。在落棺的刹那,我害怕了!父亲,如同整个宇宙只有你和我,身子悬荡空中。我害怕咱俩中的一个突然松手!而失声痛哭如果说,此时的雨雪是天下的哭,也抵不上我此时心中的悲!
当夜,雨雪初霁。你墓旁的竹林肃穆。你最小的儿子亦从边防回来,你所有的儿子共守着一堆火、一轮月、一座坟。没有言语,只有细微而迂缓的唏嘘,直到天边亮起一道永恒的安详!
关于祖母和一扇石磨的回忆
夏天了,繁茂的枝叶铺满天空。细碎的阳光在磨坊秫秸的屋顶划来划去。
这是村里唯一的磨坊。
“早该废弃了”。父亲说这话已是几年前的事。干净的院落,青堂的屋舍,磨坊是一个败笔!“早该废弃了”。父亲说这话时,眼睛却怯怯地望着祖母,祖母当时不言语。当晚叫祖母吃饭时,说什么她也不吃。最后只说句:“我老了,让人烦了。”她的眼睛就有些润湿。
应该理解祖母的感情!属于她的时代的东西恐怕只有这间磨坊了。况且,祖母对磨坊还有更深的一层怀念
祖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石匠。当年,他每天总是天不明就去北山采石,叮当,叮当把月亮凿缺了,把月亮凿圆了。连村里的人看祖父的眼光就如同望着北山。他一生凿过无数石头,叫人难忘的也恐怕只有安置在磨坊里的那扇石磨。石磨石质洁白、细腻,皓皓如月;磨纹清晰,间距匀称。四面八方的农人都来看程石匠的绝活时,而祖父却一病不起,并于腊月初一辞世。他一生为人们凿了无数墓碑,而自己的墓前只有一枝青柳。人们后来提起那扇石磨,就不由想起好人程石匠来这曾是祖母的荣耀,亦是祖父留给祖母唯一的纪念。
磨坊在祖父辞世后第二年修起来。乡邻们争前恐后地前来碾麦子和谷物,祖母也总是分文不取。乡邻们自觉地把磨底的残留粮食留下。祖母在清理磨底时,泪水就有些冲动。就这样,石磨帮着我的父辈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进入新社会三十年后,某日,父亲带点酒意说:“没人用石磨了。”祖母应道:“石磨还好好的。”父亲说:“没人用石磨了。马上要起屋,当地基吧。”祖母就流泪了。“等我死后,把石磨带走。你爹生前还没有仔细看呢。”于是,磨坊就留下来了,父亲还为磨坊顶重新换上秫秸。
夏天,磨坊凉快,孩子们就围着石磨吃饭;下雨时,农人们就围着石磨下棋、打牌、摆龙门阵。石磨中间有一小凹,总积着些水,于是就有小鸡常在那里饮水
童年时,我也常在磨坊打发时光。夏夜,坐在石磨上,透过磨坊的天窗看星星和月亮,听银河哗啦哗啦的涛声;或者,想象着石磨就是一轮月,我静静地卧在上面我知道,磨坊是祖母的精神院落,也是我童年时的乐园!
祖母这几年的身体看着看着就不行了。每天一大早,总是让父亲扶她坐在磨坊的山墙下,看太阳升起和落下。阳光透过密密的、沙粒似的枣花落在她的身上。祖母爱闭着眼睛想事儿,那神态如同忧郁的姊姊坐在夏日的河边。
前年夏天,百年不遇的暴雨把村庄洗的干净。很多房屋倒塌了。磨坊在水里浸泡了两天,也无声无息地蹲下去了。只有那扇石磨拳头般地挺着!程石匠的绝活暴露无遗!连在外地读大学的哥哥也不由赞叹:“爷爷肯定是个雕塑家!”
如兄亦如父散文 第7篇
我是家里的长女,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哥哥。当我的生命中迎来一个比我小四岁的弟弟时,我从未想过他有一天会待我如兄,亦如父。
弟弟五岁之前,我是他的保护者。每当有小孩子要欺负他的时候,我都会把他护在身后,气势汹汹地赶跑那些爱欺负人的小孩。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我从小就有当女汉子的苗头了,但这个苗头在弟弟五岁生日之后就被慢慢地遏止生长了。
我永远都会记得一个画面:一个瘦小的身躯张开双臂挡在我身前,无论我怎么拉怎么劝他都不肯让开,倔强地站在原地和面前好几个强壮的大孩子对峙着。也许是他的气势太足了,那几个大孩子都不敢动手,最后丢下几句难听的话就走了。他这才放下双臂,转过身对我说:“姐姐,我已经长大了,以后我来保护你。”那一刻,角色调换了,我不再是强势的.姐姐,而是一个需要哥哥保护的妹妹,而我的弟弟,第一次让我觉得他更像是我的哥哥。
在我读高二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了。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惶恐着要怎么代替父亲帮助母亲撑起这个三口之家,甚至有想过辍学打工,给弟弟一个更好的环境。没想到弟弟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但是母亲坚决反对,坚持要我和弟弟继续上学,上了大学之后才能做兼职。当我如愿考进一所学费较低的大学,弟弟帮我拿着行李送我到车站的时候,看着弟弟越来越强壮的肩膀,我郑重地对他说:“以后家里就交给你了。”弟弟重重地点了一下头,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我。当我坐在车上,看着与我越来越遥远的弟弟的时候,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像一个长子一样守护着我们的家和母亲,不会让我失望。
父亲去世之后,我一直遗憾没能挽着父亲的臂弯走上红毯。当我穿着婚纱,看着眼前一身笔挺西装,面容与父亲有五六分相似的弟弟时,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挽着弟弟的手,侧头看着不知不觉已经非常高大的弟弟,我既感动又骄傲。走在红毯上的那几分钟里,我的脑海里回放着和父母、弟弟一起走过的岁月。弟弟带着我走到红毯的另一端,慎重地把我交给我的丈夫,就像一个父亲一样。那一刻,我觉得此生无憾了,为生命中能够有这两个如此爱我的男人,还有远在天边的父亲守护着我感到无比幸福。
清明祭父抒情散文 第8篇
清明前一天,大姐从南昌回来,吃过中饭,分乘两辆小车,一家老小去给父亲上坟。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一路上,只见清澈的小河曲折盘旋,水绕青山,远山如黛,翠竹摇曳,绿水梯田,好一派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路上,到处可以看到祭祖的人们。来到父亲坟前,看着杂草丛生的坟头,想起父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心里酸酸的。 每次别人谈到父亲的话题我的心都很酸楚。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呢。末来得及报父亲的养育之恩,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望着低矮的坟茔,我沉浸在思念父亲的痛楚之中。
我的父亲和天下所有父亲一样,默默地为儿女们付出,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父亲从来就不要求我们为他做什么,他的爱如春天的小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生生不息的生长着。我感激父亲让我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享受惬意的幸福生活。父爱在我的眼里是永恒不变的,永远是一片蔚蓝的大海,广阔的蓝天。
今天是父亲去世整整五周年时间,我在心中燃起心香一束,静静地祝愿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里无病无痛,安康幸福。平日里不敢触摸的疼痛回放在我的脑海里,凄凄切切,默然泪落。我抱着满怀期待,求寸寸成灰的心香,点点化去我们之间的生死鸿沟。我款款跪拜,站在梦的当口,任由往事在眼前铺陈。一丝丝的想念,一层层的回忆。点点剥离着又将我缠绕。此时,想起以前写过的关于纪念父亲的几首小诗:
(一)怀念父亲
静坐父亲坟台前
犹忆音容旧梦中
不觉泪雨化飞星
缈缈游丝空思念
昨日容颜今何在
戚戚哽咽不能语
堪奈风叠苦雨欺
(二)思念父亲
梦里依稀
父亲微笑的呼唤我的名字
湿润的睫毛
在思念的围墙
藏着一片蜷缩的泪
萦绕忧伤的情绪
撕碎在路口的倒影
月光下
收回一个撒在窗台上的梦.
(三)清明祭父
烟雨碎点潭中镜
祭父扫墓诉思情
热泪浇花花不语
一片伤心落叶残
一边整理碑前密密麻麻的杂草,一边在坟前的空地上,点上一把香,插在坟头,淡淡的白烟在空中摇摇晃晃。摆上酒菜,然后点上纸钱,在点燃纸钱的时候,大家都默默的跪拜着,低着头静静的注视着这半米多高的火焰,黄色的纸钱一点一点化为灰烬,一阵风吹来,化成漫天飞舞的黑蝴蝶,带着大家所有的思念和深切的祝福飞往父亲所住的天国。
父望花开散文随笔 第9篇
守望花开,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路两旁的白杨像似在站岗,高大笔直。清晨的阳光折射下来,照着家的方向,我想春来了,白杨的树梢即将冒出绿叶的芽。
守望花开,回到家中,门是锁着的,打电话给父亲,他说在田里,我便开车去了田里,老远的就看见他在捡着田里的.玉米秸秆焚烧,停下车我便走去。朴实的农民心态,一年四季在于春,在父亲的不远处,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邻居,也都在劳作,不一会结束了和父亲一起回了家。
守望花开,太阳在慢慢落下,和父亲一起吃完晚饭,坐在床上看着电视,不时的在想着,春天来了,花开的季节,我们在守望着,播下一粒粒种子,细心的去呵护它们发芽生长,等待它们开花结果。
父慈母严都是爱的散文 第10篇
自古以来,“严父慈母”就是一个俗定的事实。可我的父母却不是这样。打记事时起,我就感觉身材魁梧的父亲,性格温和,慈目善眉的,平常对我们兄妹几个关爱备至。而矮小瘦削的母亲,则脾气急躁,性情刚烈,整天一脸威严容,对我们历来严加管束,极少慈爱的流露。因此,我自小就和父亲亲近些,对母亲则比较疏远。
听父亲说,我出生的年代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遭遇自然灾害,加上苏联的背信弃义,讨偿国债。我们国家几乎是一穷二白,物资也非常匮乏。母亲生我坐月子时,全大队只有一挡猪肉售卖点,并且要凭经大队支书亲手签批的肉票才能买得到猪肉。所以,我一出生就营养不良,只有脑袋正常发育,身子骨架好长一段时间都是矮矮的、瘦瘦的,历来弱不禁风,打小就害怕干体力活。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获母亲的额外垂怜,大概是兄妹多的缘故吧,我既不是老大,也不属老幺,她哪顾爱得过来。上学前,我的任务是要照看妹妹,要牧鹅或放牛,加上一早起来要捡拾猪牛粪挣工分。一个小不点的,每天天未亮时,就被母亲叫起,拿起耙爪挑上粪箕,从村头走到村尾,从村东行到村西,捡拾猪屎牛粪,交给生产队沤制粪水肥料,按重量记工分。当时,还没有政策限制私人养猪,家家户户的猪都是放养,所以晚上满村游荡的猪儿,拉下的粪便到处都是,不过,拾粪的老人、小孩也不少。每天放学回家也要给队里放牛,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不得歇息,一头牛粪一头柴,一肩挑回家。只是父亲还怜惜我,在那种天寒地冻或电闪雷鸣的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如果不用出工,他就顶替我一天半日的,使我得以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
每天一早,天色还是朦朦亮的时候,我只觉得还是刚刚入睡,耳边就响起母亲的大声吆喝:“阿大、阿二、三妹、四妹,还不起床?该干嘛干嘛了。”我被吵醒好梦的不愉快,嘟哝着,擦着惺忪的睡眼爬起来,又倒头睡去,直到母亲第二次进来,重拍我的屁股说:“你这大懒二,还不起床?”
直到我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回乡务农,还脱不了母亲的管束。当时,我虽然已十七八岁,但是身体单薄个头矮小,身高不到一米五。参加队里的劳动,只给评个半工人的工分。尽管这样,每天队长用报筒一喊工,母亲就把正熟睡中的我拉起。为此,我心里好长的一段时间都存着对她的怨气。后来,大队小学叫我去代课,心里庆幸总算摆脱母亲套给我的无形枷锁了,可以快乐地享受自由了。但不久母亲也就因劳累成疾,卧病不起了。病重之际,她喊齐我们兄妹四个聚集床前,挺愧疚的样子,显得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们,我一直以来对你们的严加管束,怨恨妈吧?”我们不出声,只是含泪地摇着头。她喘了一下又继续说,“其实,妈这样也是迫不得已呀,一个七口之家,一日三餐要吃饭,一年四季要穿衣,不勤力挣工分,年终就没有分红,也没法拿回口粮呀!还有妈这样要求,并不是害你们,以后,你们慢慢就会明白的.,特别是老二,妈希望你不要忘本啊!”母亲,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给我们道出的是社会现实、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啊!可惜我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以至后来母亲故去,兄妹们哀伤的哭叫声惊天动地时,我只是为遮人耳目跟着干嚎,没有泪流,也不十分伤心。这是我多年来一直觉得愧疚,对不住母亲的行为。我母亲她只在世间活了56年,自我懂事起,看到的她都是整天忙碌,没吃过一餐象样的好吃的东西,没穿过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就连病了也舍不得花钱就医。她本应活到今天的好光景的呀!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十二生肖属虎。但他一点虎威也没有,我认为他倒像个猫。没有脾气,待人诚恳,与世无争,一生从未说过那些粗言脏话,关于这点,我曾与多个朋友说起,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也难怪,在我们当地农村的成年男子中,张口粗言赃话是正常的,特别那些驾牛犁田耙地的汉子,生气地吆喝起牛来,总是粗言烂语地骂娘。父亲小时侯,家境还算殷实,读过两年私塾,之乎者也的文章虽然学得不多,不过,一些古诗词句倒是能背出来,一手正楷也挺标准,还记得那“三纲五常”、“二十四孝”之类的名言、故事,常拿来教育我们几兄妹。同代人中,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
在兄弟姐妹中,父亲比较偏袒我。从小,有什么心里话,我首先和他说;有什么要求,第一个向他提。虽然母亲掌管着家里的钱粮,好像读书时,要用的纸笔簿,如果向母亲要钱去买,她总是极不情愿的,更不要说我喜欢的故事书、连环画和其他的玩具了。大概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我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全公社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为了争取多点时间练习,我想买副乒乓球拍,但最便宜的也要一块多钱,够我家一天的伙食费了。我不敢向母亲要钱,只向父亲透露我的愿望,令我想不到的是父亲居然说服母亲答应我的要求。至于父亲对我的偏爱的原因,我只是猜测:也许是对出生于困难时期的我,因营养不良而导致先天不足的一种精神上的补偿,也许是因我比兄妹们聪明,爱好读书的缘故。答案我一直不知道,父亲也没告诉我。
母亲去世后,生产队也就解体,分田到户了。父亲领着我们兄妹几个埋头苦干了几年,日子倒是过得滋润,我们也已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可父亲却日渐年迈体衰。我结婚成家以后,我家已是十多张口。我和新婚的妻子与大哥大嫂之间因一些小事,而引起矛盾。父亲说:“俗语说,树大分叉,子大分家。这是迟早的事,既然你们兄弟合不来,就分开过吧!”于是,我们的大家庭也解体了。我原本提出要和父亲和两个妹妹一起过,妻子同意,大哥也没意见,但父亲却反对。他说:“家就分三个,我带三妹四妹过,田地嘛,就分成两份,我和两个妹妹的田地,你们兄弟对分,老二在学校教学缺劳力,二妹帮他们,老大的孩子小要人照看,小妹帮你们,我在耕种时给你们出牛工,粮食就按地亩平均。”老父想得挺周到的,我们也只好同意了。事后,父亲曾悄悄地向我解释说:“老二,并不是爸和妹妹不愿跟你们过,我是想帮你们呀,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现在跟你们过,你大哥大嫂表面虽不说什么,但心里会认为我偏心眼护你们呀!万一以后我有什么三长两短的,你大哥他们撒手不管,岂不是拖累了你?”
又过了几年,我转了干,妻子也找了一份临时工,我们全家般了出去,责任田全交大哥家耕种了,老父和妹妹也全都帮他们干活。平常,我只是塞给他一百几十元买菜、零花的,但他舍不得花,要么留到过年给我的女儿、儿子利市,要么就是给他们买零食、玩具。在那艰苦年代过来的老父亲,节俭惯了,有时我们得空回家探望他,买回一两斤猪肉,他总是埋怨我们乱花钱,猪肉留到变质也舍不得吃。我们兄妹给他买的新衣服,平时他也极少穿。还常劝我们要勤俭持家,履行节约。
我的父亲活到78岁,他得病时,是我们兄妹几个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尽管医生说治愈的希望不大,但是,我和大哥商量决定就是借钱也要治疗,他知道后坚决拒绝。怕给我们留下负担,拖累我们。我们的父亲,为了儿女,不惜自己的生命!
悼亡父散文 第11篇
人常道:虎父无犬子。但这个说法放在后主刘禅身上也太不相称了。细看蜀国灭亡阿斗乐不思蜀几节,只能说:刘禅,果然虎父犬子。
诚然,老孟宣扬仁道治天下,代表了社会进化史上一部分人的观点。把“无为”作为“有法”治天下上升到一个治国施政的理念高度。趋合了那些没有追求比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之流避世、厌世人群的心理。却忽视了人类本身就是生活在群体、活在有限生命的现实,社会永远是在争论中进步并前行着。刘禅所代表的不是进步的`需求,而是软弱无能、愧对先祖。倘人人皆如刘禅,那么,从直立行走茹毛饮血时候起,人类就永远没有争斗,没有血腥和死亡,也就永远没有进步。
大凡一种思想的存在都有其必然和偶然因素。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横贯几千年中国封建王朝进化史,我们在慨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同时,也该看到,永不缺乏的奋起而争才是推动发展和进步的催化剂。黄帝战蚩尤尽管有传说成分,但若黄帝彼时有了老孟无为思想的主导,可曾想到后来的华夏走向何方?商周的更替,武王伐纣但一样血染千里;战国争雄秦统天下后修万里长城也是为了中原安宁,能说始皇帝没有“大仁”之心?诸如此类,央央史册,不胜枚举。
再回到《三国演义》看看咱们这位阿斗。当然了,阿斗归降的时候天下大势所趋,人心不再思汉。可阿斗,愧对先人,愧对臣下,愧对川蜀百姓,愧对子孙。是为“四不仁”。
首先,其祖创下大汉基业,其父为兴汉算是死不瞑目。在汉儒思想的侵染下长大的刘禅,血脉里留着先祖的血,这血却完全没了鲜活的动力。
其次,为兴汉。自刘备起兵起,文臣武将前赴后继,血染疆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满朝文武莫不倾心竭力。更何况为保这份基业,赵子龙长板坡上血染征袍,长江之上只身斗东吴。阿斗啊,为王之道,莫负臣心。
第三,为兴汉,川蜀百姓爷送儿郎妻送夫君前前后后数十万川中子弟战死沙场,愚昧的人心被利用完了,再去考虑所谓的“大仁”,阿斗,你对得起天国那片土地,那里的子民吗?
第四,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诸葛世家尽忠于国,刘禅降魏,可见为其子北地王刘谌血祭先祖叹过一声气,流过一滴泪?不谈为君,为人父尚且如此,怎配谈仁?
我们继续看,后主降魏时:姜维拒钟会于剑阁,钟会无计可施;邓艾仅率五千精兵偷越阴平,但中途在绵竹遭遇诸葛瞻父子死战,损失万余人马,算起来若要攻打成都只剩两万五千左右人马。而此时,成都尚有数万军兵,钱粮充足,孙吴联盟犹在,邓艾实质上处于孤注一掷,腹背受敌状态。刘禅今如此不堪,纳玺出降。反被后人为他翻案,说他大智若愚,大仁无疆。不知道,为一己安乐而被称为大仁。是否真的可以改变他本就虎父犬子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