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2
1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精选4篇)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 第1篇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

作者通过对9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社交焦虑青少年的`深度访谈,从个体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社交焦虑及其重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通过访谈发现羞耻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低自尊水平、朋辈关系、人格中的内向和神经质因素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认识从个体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为研究羞耻感、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对社交焦虑产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影响作用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证据.

作 者:李波 马长燕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刊 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6(6)分类号:B844.2关键词:社交焦虑 羞耻感 深度访谈 青少年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 第2篇

1 社交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

社交焦虑障碍 ( SAD) 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2000年Liebowitz等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AD在常见精神障碍中居第4位[2]。美国、法国、德国等学者研究发现, 社交焦虑障碍者的终身患病率均达到10% 以上[3]。其中, 美国全国疾病普查中指出SAD年患病率为7. 9% ( 男6. 6% , 女9. 1% ) , 终身患病率高达13.3% ( 男11.1%, 女15.5%) [4], 成为继重性抑郁症 ( 17.4%) 和酒精依赖 ( 14. 1%) 之后的第三大心理障碍[5]。加拿大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出SAD终身患病率为8. 2%[6]。根据DSM - Ⅳ的诊断标准, 国外研究的时点患病率为0. 22% ~7. 10%[7,8]。土耳其研究者对近1 500名青少年进行两阶段横断面调查发现, SAD的患病率为3. 9%[9]。Malin等[10]调查了瑞士5座城市的中学生, 得到的时点患病率为4.4% , 并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 女生6. 6% , 男生1.8% ) 。肖融等[11]在成都地区大中学生中调查得出SAD的患病率为8. 15% , 这是国内首次对SAD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社交焦虑障碍在青少年群体中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

2 发病因素

2. 1 生理因素

2. 1. 1遗传因素Kendler等[12]通过对女性双胞胎患SAD的遗传性研究发现, 同卵双生共病率达24. 4% , 而异卵双生共病率为15.3%; 通过前后相隔8 a再测试, 发现SAD遗传率达51%, 得出易患恐惧及与之相关性强的恐惧症状有中度遗传性。国外双生子和家系调查研究发现, SAD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13], 遗传因素占SAD病因的25% ~ 37% , 起着中度作用[14]。目前, 虽然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在SAD的发病中起很大的作用, 但国内还未见SAD遗传学的研究, 因此重视开展本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1. 2催产素催产素是近来发现与人类社交障碍有关的一种神经肽[15]。已有研究显示, 神经肽催产素可以降低小鼠在群体交往中的焦虑, 而降低社交焦虑和紧张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对杏仁核的影响[15]。Domes等[16]通过对30名健康非吸烟的男性志愿者进行催产素喷剂喷鼻试验, 发现与喷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在脑成像中显示右侧杏仁核对3种表情 ( 害怕、愤怒和开心) 产生反应的活动性显著降低。

关于催产素水平与SAD的关系, 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Hoge等[15]发现, 症状严重的高社交焦虑患者的血浆催产素水平较高。国内张勇辉等[17]也进行了血浆催产素水平与SAD患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结论为社交恐怖障碍患者血浆催产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针对上述相悖的两种研究结果, 有人提出代偿学说[18]: 即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存在催产素受体功能下降, 导致出现代偿性的催产素水平升高, 因此催产素水平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但这一观点尚未得到更多相关研究的支持, 故催产素与SAD等焦虑障碍相互作用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 1. 3 5 - 羟色胺、多巴胺相关研究表明5 - 羟色胺 ( 5 -hydroxytryp tamine, 5 - HT) 是产生和调节情绪行为的关键神经递质[19]。如果中枢神经系统中5 HT的有效性降低, 则易导致抑郁、躁狂及焦虑障碍等心理障碍[20]。5 - 羟色胺转运体 ( 5 - HTT) 基因的启动多肽现象导致一个等位基因的2种变异, 即长的 ( L) 等位基因增强5 -HTT的活性, 短的 ( S) 等位基因降低5 -HTT的活性。因此, S等位基因的携带部位增强了有关焦虑的气质特征, 也加强了杏仁核的活动性并且激发了抑郁的风险性[21]。欧美国家实验证实, 携带5 -HT启动基因部位S等位基因的健康被试与社交恐惧症病人杏仁核反应过度的现象明显[22]。

还有研究支持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可能存在中枢奖赏环路的多巴胺功能异常[1]。有研究者从药理学角度, 基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着显著疗效的研究, 推断社交焦虑障碍存在纹状体多巴胺功能异常及多巴胺受体可利用性下降[23]。同时,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高者多巴胺受体水平较高, 反之则较低[24]。

2. 2 社会环境因素

2. 2.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为了更深入研究社交焦虑的发病原因, 目前有很多研究者将方向转移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或父母自身的社交方式上。Knappe等[25]的研究表明, 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及缺少温暖与SAD有关。陈雪[26]选取某医学院校的2 000名大学生及其父母作为被试, 结果显示社交焦虑障碍受父母权威和心理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王文娟等[27]发现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减少SAD的发生率, 而母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孩子社交焦虑障碍。另外, 母亲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孩子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28]。因此,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批评和忽视会对孩子形成童年情感创伤, 从而促使孩子逐渐陷入错误的自我认知, 造成社会交往中的缺陷[29]。

2. 2. 2早期创伤性事件早期创伤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个体心理功能发育异常, 多表现为自卑、紧张等不良情绪, 是社交焦虑障碍发生的早期关键因素之一。另有研究者通过对童年期遭受性侵女性的调查发现, 早期生活压力事件不仅与成年期心理病理改变有关, 还可导致大脑器质性损伤[30]。Syal等[31]通过MRI扫描社交焦虑患者发现, 与正常人相比其中枢梭形和柱状皮质层明显细化, 且右脑半球前额、颞叶、颅顶部和岛叶的皮质极其细薄。造成大脑皮质萎缩的相关早期创伤事件除性侵外, 还可能与父母丧失、目睹家庭暴力、被人欺负等创伤事件有关[30]。

2. 2. 3家庭结构与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 单亲家庭比双亲家庭的子女更易发生社交焦虑, 由于过早的家庭破裂使其产生了自卑感、孤独感[32]。王婷[33]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此表明孩子所在家庭的结构完整性对孩子心理状况的重要性。其次, 非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水平高于独生子女[28], 表明父母提供的关爱程度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此外, 社会支持、家庭收入、生长地是否为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26,32]。得到相对稳定社会支持的子女心理压力较小, 性格上更开朗乐观, 其焦虑感比贫困生要低。同时, 良好的社会支持使孩子在同伴中有良好的社交地位, SAD较少发生[34]。

2. 3 心理因素

2. 3. 1行为抑制气质类型行为抑制气质是婴幼儿在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极度的行为抑制 ( behavioralinhibition, BI) , 是较早表现出社会焦虑的气质倾向。有纵向研究发现[35], 儿时表现自信、探索性强的幼儿在青少年时期较少出现焦虑, 而5岁之前较多出现消极、害怕、害羞和回避的幼儿长大后可能出现焦虑。由此可推断幼儿时的气质类型与日后是否出现社交焦虑有关。Kagan等[36]通过测量BI气质儿童的各项生理指标, 包括心率变化差异度、瞳孔扩大程度、肌肉紧张度、尿液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唾液的皮质醇含量, 发现这些生理指标与不同年龄段测试的儿童BI气质特征呈正相关; 跟踪研究证明, BI气质的儿童比非抑制行为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2. 3. 2信息加工偏倚信息加工偏倚往往是社交焦虑个体不能正确平衡自我关注和环境关注之间的关系, 而产生的过分焦虑、紧张、害羞等不良情绪。个体高度的自我关注会中断对环境信息和外部任务的加工, 影响个体有效问题的解决[37]。Clark等[38]提出的社交焦虑信息加工模式中把对社会环境的注意转移到高度聚焦在自我感受和想象上, 过度关注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通过不良的自我感知 ( 如焦虑、扭曲自己给别人印象) 做出错误的推断。对于高社交焦虑个体来说, 体验式自我关注可使负性自我评价显著降低, 而分析式自我关注则提高了他们的“无价值感、不受欢迎”等负性自我评价[39]。高度自我关注的SAD患者存在显著的消极焦虑相关行为评价和焦虑症状感知体验[40]。

目前, 有关社交焦虑个体对不同信息注意偏向的研究也引起了重视。对此, Clark等[39]提出社交焦虑认知的回避假说, 即个体的自我注意倾向和对现实评价性信息的回避。钱铭怡等[41]及江国栋等[42]研究者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只对特定威胁性刺激产生注意偏向, 并回避该类信息, 这与近年来脑成像ERP研究显示的结果相符[43]。正是因为社交焦虑患者对负性的、威胁性的信息不能正确的处理, 有了错误的认知和关注, 才会使其在各种不同场合或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和抵触心理, 不敢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 进而造成社交焦虑。

2. 3. 3人格特征很多研究发现, 人格因素中的内外向、神经质以及羞耻感、自我效能感等是社交焦虑的有效影响因素[44,45]。因此, 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李波等[46]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羞耻感、人格、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在影响社交焦虑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其中, 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是以羞耻感为中介的, 而羞耻感是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内向、神经质人格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另外, 自尊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高时, 积极的自我评价构成了高水平自尊, 自尊通过个体的反馈评价来缓解社交焦虑情绪[47]。有关人格等因素对SAD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 但它们之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尚未见公认的结论, 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3 小结

关于社交焦虑障碍在青少年中是如何发展形成的, 目前观点不一, 有研究者认为是遗传导致的, 也有认为与后天环境因素相关, 还有大量研究更多倾向于是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因果关系和各因素的作用程度, 还有待于在后继的研究中进行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索。综合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因、揭示发病机制, 为社交焦虑障碍的深入研究和实施干预提供参考。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 第3篇

【关键词】社交焦虑障碍;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发育、性格的形成、社交能力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父母的养育方式对SAD患者形成的影响颇受关注[1]。本研究着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SAD发病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SAD患者32例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符合SAD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6~45岁,平均(27.1±4.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5.5±1.8)年。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发育迟滞、物质滥用或依赖及严重躯体疾病。对照组32例为本市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8名,女14名;年龄16~45岁,平均(26.7±5.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5.7±1.9)年。所有受试者精神状况良好,无躯体疾病。

1.2 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以问卷的形式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2],在医师指导下,由研究对象笔答所有项目,但不能给予任何暗示。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5.0,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LSAS评分比较 研究组LSAS评分为(77.5±27.3)分,对照组为(21.7±8.5)分,研究组的社交焦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t=11.040,P<0.01)。

2.3 两组EMBU评分比较

研究组EMBU中父亲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母亲量表中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SAD患者的父亲与对照组父亲在教养方式上相比较,显示出SAD患者的父亲对子女存在更少的关心、理解和更多的拒绝、否认及偏爱被试,而SAD患者的母亲与对照组母亲在教养方式上相比较,同样显示出SAD患者的母亲对子女存在更少的关心、理解和更多的偏爱被试,同时也存在更多过分干涉和保护。从研究中我们发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对子女多不认可,批评、指责,缺少鼓励、关心和理解,从而造成子女产生自卑心理,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产生负面情绪。父母过于频繁、严厉的惩罚、责骂和苛刻的要求,这种教养方式则导致子女的社交焦虑水平较高[3-4]。因此应指导父母多给患者理解、信任、鼓勵、肯定和表扬,少些埋怨、惩罚和责备,要促使父母采用鼓励、理解、信任、接纳、支持的教养方式教养子女,以缓解患者的社交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小芸.焦虑症患者父母的教养方式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3):335-336.

[2]张芳芳.缺损型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3]张秀芳,张淑娟,张顺,等.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4):481-482.

对青少年社交焦虑个体的深度访谈 第4篇

1. 家庭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身份、学历、工作等对青少年的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的影响并不大,真正影响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的是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和重视程度。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水平,降低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反之,父母如果采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经常对青少年持否定态度,就会影响到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增强青少年社交焦虑心理。据调查显示,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青少年,自尊心比较强。如果青少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交焦虑,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同样的家庭教育对男孩和女孩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大不相同,对孩子的自尊和社交焦虑等问题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父母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女孩子受到的影响会更大,自尊水平会下降。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母亲的教育方式比父亲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的影响更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也对孩子的自尊、社交焦虑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和孩子可以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就会降低孩子的社交焦虑,孩子就会更加自信,更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如果父母无法和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孩子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交焦虑,也会影响孩子自尊的养成。在农村地区,父母经常外出务工,会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自尊水平也比较低,主要就是因为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短,缺少父母的关爱。长时间下去青少年就会变得自闭,不愿意向别人吐露心声,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降低青少年的自尊水平。

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必定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西方很多学者都主张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我国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研究的对象是0~18 岁的青少年,研究的范围也在逐渐地扩大,不仅是针对个体进行研究,更多的是进行群体对象的研究分析。我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成以下几种:一是民主型家庭教育,家长在民主型教育中会给孩子制订一系列相对科学合理的要求和规则,并对青少年做出适当的限制和管理。但是,父母也会在生活中关心和爱护孩子,尽可能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二是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下孩子没有任何自由,任何事情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决定一切事物,这样的家庭教育必定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父母进行专制教育不仅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三是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放纵型的家庭教育下,家长不对孩子作出任何要求,也不给孩子设立行为准则。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散漫成性,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我国家庭教育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是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家长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尊,降低社交焦虑。

2. 学校因素

青少年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进入校园,校园就成为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中影响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问题的因素大概有三种:一是师生关系,二是学生之间的关系,三是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教师对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问题影响最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的自尊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比较严厉,经常使用批评性、否定性的语言,学生的自尊就会下降,并且有可能形成一定的社交焦虑。

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问题。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更加看重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大家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好,同学关系又比较融洽,这对青少年自尊的提升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校中还有一种因素会影响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问题,这就是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如果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就会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青少年的自尊就会得到提升。反之,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就会降低。

青少年每天在校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的时间,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小视。教师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储备,还要关注青少年的情感变化,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青少年的自尊。

3. 社会因素

自尊事实上是人们逐渐社会化的产物,每个地区的文化特点不同,人们的评价标准不同,自尊的发展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我国农村地区和城市的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差异较大,在城市生活的青少年自尊水平就比较高,农村地区的青少年自尊水平就相对较低。可见,社会文化和生活水平对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问题也有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青少年的自尊、社交焦虑问题,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会阻碍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和社会要对青少年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多观察青少年的成长变化,如果发现青少年存在异常就需要及时采取对策,保证青少年可以健康成长。

二、提升青少年自尊、解决社交焦虑问题的家庭教育建议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调查显示,父母的关心和理解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但是,如果家长过于心急,不进行科学的教育,不仅不会帮助孩子成才,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青少年自尊的养成需要家长给予正确合理的指引,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培养孩子独立。家长还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多花时间陪子女。父母的陪伴对孩子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也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就越有机会发现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障碍。家庭陪伴并不一定体现在时间上,更多的是形式上,父母要多组织家庭聚会或者是家庭出游,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父母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自尊、解决社交焦虑问题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在家庭中父母的关系是和谐的,青少年就会有家庭安全感,也会提升他们的自尊。反之,如果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就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家庭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青少年自尊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外界接触,也不愿意和其他人谈心,甚至还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可见,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尊、社交焦虑等问题有着重要影响。

2. 父母要正确地引导青少年

父母在教育青少年的时候要保持意见一致,不能出现任何分歧,否则青少年就会无所适从,这会影响到青少年对事物的认知,降低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的社交焦虑。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很有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这必定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中,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有所区别,家长在对女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对女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父母应该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让孩子多和其他同学接触,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自己不具备的品质和优点,开阔自己的视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定不能替孩子包揽一切,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水平。

3. 注重青少年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自尊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导致青少年未来很难适应社会,也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这样青少年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稳步前进,慢慢自信起来,提升自尊,降低社交焦虑。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特点,不要盲目地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多和青少年进行沟通,了解青少年的想法和意向,不能盲目地制订培养计划和目标。家长的培养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青少年有音乐方面的天赋,父母就可以对青少年多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

4. 家长要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家长除了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能力,还要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做好榜样,从自己做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样青少年才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提升自尊,降低社交焦虑。父母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应该从幼儿时期开始,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