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骨化醇范文(精选8篇)
度骨化醇 第1篇
维生素D类似物的出现使选择性作用于全段甲状旁腺抑制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分泌,同时不增加肠道钙吸收成为可能。度骨化醇(1-羟基维生素D2, 图1)是一种维生素D2类似物,它和阿法骨化醇的结构类似,都需要在体内激活后才具有活性[10]。度骨化醇由美国GENZYME CORP开发并于2000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有注射剂及软胶囊两种剂型;目前在美国有COBREK PHARMA、SANDOZ INC等多家仿制药企业进行了ANDA的申请并获批。用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目前国内尚无任何的申报批准信息。度骨化醇有效地调制CKD患者的血清i PTH水平,骨更新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是阿法骨化醇和1α,25-(OH)2D2的升级换代产品[11]。其同系物新品种帕立骨化醇制剂于2013年获批进口,为国家药监总局的国家药审中心“201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中重点介绍品种。美国IMS数据显示,度骨化醇和帕立骨化醇销售额基本持平,约2亿美元/年,上述两个药物都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的一线用药。
1 维生素 D 类似物作用机制
人体内维D水平取决于2方面:1太阳中紫外线照射,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2饮食摄取维生素D2或D3[12]。维生素D2、D3在靶点组织完全活化前,必须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激活。激活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肝酶(CYP27,维生素D-25羟化酶)在C-25的侧链上引入一个羟基。反应产物分别是25-(OH)D2和25-(OH)D3。在肾脏组织线粒体中,这些代谢物发生进一步羟基化。通过肾脏25羟基维生素D-1-α-羟化酶的催化,生成维生素D2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1α,25-(OH)2D2和维生素D3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1α,25-(OH)2D3[13,14](图2)。
随着肾功能下降,肾衰竭患者的1α,25-(OH)2D3水平下降,导致全身钙的水平下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5]。1α,25-(OH)2D3和1α,25-(OH)2D2调节血液中的钙浓度到基本身体功能的水平。特别地,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代谢物能够控制饮食中钙的肠吸收、肾脏联合甲状旁腺素对钙的肾小管重吸收、骨骼中钙的转化。他们直接作用于骨细胞(造骨细胞)刺激骨生长,直接作用于甲状旁腺抑制甲状旁腺素(PTH)的合成和分泌。这些功能通过生物活性代谢物和不同靶组织中特殊的受体蛋白的反应来调节[16]。尿毒症的患者生物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的不足(由于25-羟基维生素D-1-α-羟化酶活性缺少或不足 )导致二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一步造成肾衰竭患者的代谢性骨病的发展。
2 度骨化醇药物代谢动力学
静脉注射或口服后,度骨化醇被肝脏中的CYP27激活,形成1α,25-(OH)2D2( 主要代谢物 ) 和1α,24羟基维生素D2(次要代谢物 )。度骨化醇的激活不需要肾脏的参与。度骨化醇单次静脉给药5 mg,(8.0±1.9)h后,1α,25-(OH)2D2的血中浓度达到峰值[14]。单次口服5 mg度骨化醇胶囊的1α,25-(OH)2D2的生物利用度是单次静脉给药5 mg度骨化醇注射剂的42%。8 d内1α,25-(OH)2D2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每两天口服度骨化醇时,稳态血药浓度在峰值和谷值间以大约2.5倍值波动,1α,25-(OH)2D2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34±14)h。肾病末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量的平均消除半衰期是相似的。每48小时口服度骨化醇的剂量从5 mg增加至15 mg,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则由20 pg/m L上升至45 pg/m L。肾病患者在3~4 h的血液透析后,血浆中1α,25-(OH)2D2的浓度增加(39±7)%,血液透析引起1α,25-(OH)2D2平均浓度暂时升高,可能是容积收缩的缘故。血液透析构成中,1α,25-(OH)2D2不会从血液中转移[17]。
3 度骨化醇的临床应用
3.1 慢性肾病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度骨化醇注射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两项开放标签、无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试验C和试验D)来评价[14]。共计70例在CKD 5期血透的慢性肾炎患者。试验C中的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54岁;50%为男性;61%为非裔美国人,25%为高加索人,14%为西班牙人;都进行过平均65个月的血液透析。试验D中的患者年龄28~76岁,平均51岁;48%为男性;100%为非裔美国人;都进行过平均61个月的血液透析。这70例患者在经过8周的平衡期后,均接受12周的度骨化醇注射液治疗。度骨化醇注射液的初始剂量为每次透析(3次/周)结束后给药4 mg,每周12 mg。调整度骨化醇注射液的剂量使得i PTH的水平达到150~300 pg/m L的目标范围。如果i PTH水平保持在300 pg/m L之上,并且比基线水平高50%,那么治疗8周后,每次透析后剂量增加2 mg。每周的最大剂量不超过18 mg。当试验过程的任何时候i PTH低于150 pg/m L,立即停用度骨化醇注射液,并在下周以一个更低的剂量重新开始给药。结果显示,70例接受度骨化醇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中有52例患者的i PTH低于300 pg/m L,有41例患者至少有3次检查时,血浆i PTH水平≤300 pg/m L,有36例患者至少有1次检查时,血浆i PTH水平≤150 pg/m L。试验C的平均周剂量范围为8.9~12.5 mg,试验D的平均周剂量范围为9.1~11.6 mg。两项试验中,在8周平衡期(对照)中未服用任何维生素D衍生物,患者的i PTH水平逐渐地,显著地增加了62.9%。与此相反,在12周开放标签的治疗期中,经过度骨化醇注射液治疗的70例患者中,有超过92%的患者的平均i PTH水平有临床的显著降低。
Dheerendra等[18]对口服度骨化醇治疗4期CKD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价。35例4期CKD患者的基线i PTH>150 pg/m L,并且在前8周内没有服用任何维生素D类似物。之后18周内口服度骨化醇。初始剂量1.5μg/d,如果i PTH没有降低至少30%,则按每天1μg逐步增加剂量。如果出现低i PTH(<70 pg/m L),高钙血症(>10.7 mg/d L),或者严重的高磷血症(>8.0 mg/d L),则停止服用度骨化醇,当这些异常症状消失后,再以低剂量重新开始。乙酸钙是唯一使用的磷酸盐结合剂。平均i PTH从(381.7±31.3)pg/m L降低至(237.9±25.7)pg/m L(P < 0.001),降低了(35.4±4.4)%。分别有83%和72%的患者,i PTH水平降低30%和50%。平均血浆钙、磷和钙-磷复合物水平与相应的基线值没有显著差异。分别有4l、2、9例患者有高钙血症、严重的高磷血症和高Cax P(>55)。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试验中都是重新以低剂量再次治疗。研究中总结说,度骨化醇能有效控制4期CKD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且高钙血症、高磷血症发病率也处于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Fraz觔o等[19]在一项双盲,对照试验中,对138例中度至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透析患者服用度骨化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其中99例患者完成了该试验。具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液透析患者经过8周的平衡期,16周的开放标签的度骨化醇的质量,和8周的随机双盲的度骨化醇或安慰剂的治疗。每次血液透析后口服度骨化醇,使得i PTH的水平达到150~300 pg/m L的目标范围。第1周时,i PTH基线水平(897±52)pg/m L下降(20.0±3.4)%,到第16周时,i PTH基线水平下降(55.0±2.9)%。在安慰剂治疗时,i PTH水平回到基线值,但在度骨化醇治疗时,能持续抑制i PTH水平。80%患者的i PTH水平降低了70%,达到了83%的患者的目标水平。根据初始i PTH水平(<600、600~1200、>1200 pg/m L对患者进行分组。低i PTH水平组的患者呈现快速i PTH抑制,高i PTH水平组的患者需要更高的剂量和更长的治疗时间。在开放标签的治疗中,血钙水平是(9.2±0.8)~(9.7±1.1)mg/d L,血磷水平是(5.4±1.1)~(5.9±1.6)mg/d L。在双盲治疗中,度骨化醇治疗组的血钙水平略高于安慰剂组,但两组间的血磷水平没有差异。在双盲治疗中,度骨化醇治疗组有3.26%的血钙值超过11.2 mg/d L,安慰剂组有0.46%的血钙值超过11.2 mg/d L,而高钙血症的血钙平均值为11.6 mg/d L。试验结果表明,间歇性口服度骨化醇能有效抑制具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透析患者的i PTH水平,轻度的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也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Maung等 [20] 在一项开放标签试验中 , 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透析患者(血i PTH范围266~3644 pg/m L)静脉注射度骨化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经过8周平衡期后,分别使用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度骨化醇治疗12周。口服治疗和静注治疗的i PTH都得到了抑制,其中口服疗法有89%的患者的i PTH水平下降值低于50%,静注疗法有78%的患者的i PTH水平下降值低于50%。根据初始i PTH水平(<750 pg/m L和≥750 pg/m L)对患者进行分组,低i PTH水平组的患者呈现快速i PTH抑制,高i PTH水平组的患者需要更高的剂量和更长的治疗时间。口服疗法和静注疗法的最高血钙浓度的 均值分别是(9.82±0.14)mg/d L和(9.67±0.11)mg/d L。口服疗法和静注疗法的最高血磷浓 度的均值 分别是 (5.82±0.21)mg/d L和(5.60±0.21)mg/d L。在5~12周的治疗期内,口服疗法血磷浓度增量百分比高于静注疗法。可见口服度骨化醇和静注度骨化醇都能够有效地抑制i PTH水平 ,但是口服度骨化醇更易发生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因此,对于有高钙及高磷倾向的患者,应选择静脉给药的方式。Tan等[21]对CKD患者的一项研究显示,24例中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度骨化醇治疗后,其中21例患者的PTH显著下降,平均血钙水平从8.8 mg/d L升至9.5 mg/d L,在12周的治疗过程中,40%的患者至少发生1次血钙升高,75%的患者至少发生1次血磷升高。对给药方式的研究发现,口服度骨化醇比静脉注射更容易发生高钙血症及高磷血症。
Coburn等[22]报道,对慢性肾病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度骨化醇可以安全地抑制i PTH。研究指出,1α,25-(OH)2D2也能达到同样结果, 但人们对其较低的治疗指数和可能的副作用(包括高钙血症)有些顾虑。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评估了度骨化醇是否为1α,25-(OH)2D2的适宜替代物。他们随机将55例3或4期慢性肾病且i PTH水平超过85 ng/L的患者分为或口服度骨化醇或安慰剂,至24周时,研究组的平均血浆i PTH显著下降46%,而安慰剂组没有变化,血浆钙、磷或尿钙水平没有明显的组间差异,高钙血症、高磷血症和高钙尿症的发病率也没差异。还有,副作用发病率、肾小球滤过率也没不同,根据这些结果,研究者总结说,度骨化醇降低研究参与者的i PTH极为有效,但还是呼吁行骨活检的更长期试验,以明确度骨化醇的效应和长期作用。
Parisi等[23]报道对1α,25-(OH)2D2治疗无效的甲状旁腺切除后维持性血透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经过16周度骨化醇治疗,对矿物质代谢和骨矿物质密度的作用。i PTH的水平,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血清Ⅰ型胶原端肽C均高于正常基线水平,在经过度骨化醇治疗后,都分别下降了92%,63%和53%。身体各方面的骨密度都有所增加,总骨架(6.5%),腰椎(6.9%)和全股骨(4.3%)。患者表现为无高钙血症,磷水平保持3.3~6.2 mg/d L。
3.2 其他
Choi等[24]研究了度骨化醇在预防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雄性DSS大鼠在6周龄时开始连续6周喂食高盐饮食。在高盐饮食的前3 d开始,每周3次(周一、周三、周五 ),连续6周给大鼠腹腔注射度骨化醇150 ng。病理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与高盐饮食大鼠对照组相比, 高盐饮食大鼠给药度骨化醇后,心肌肥厚显著减少,心脏功能改善。此外,度骨化醇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组织心房利钠因子(ANF)m RNA水平显著下降。度骨化醇也能显著降低蛋白激酶C-α(PKC-α)水平,表明蛋白激酶C介导的心肌肥大与维生素D缺乏症相关。可见,度骨化醇可以降低大鼠高盐饮食诱发的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不全。
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25,26,27]。最近的研究使用1型和2型糖尿病大鼠, 证实了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治疗能够减少蛋白尿,肾小球硬化[28,29,30]。这些作用是介导的,一部分是由肾素和NF-κB信号途径的抑制,从而导致肾中的抗感染和抗纤维化作用。与此相反,缺乏VDR的小鼠更易患糖尿病性肾损伤。小鼠的饮食诱导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与蛋白尿,肾小球系膜扩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累,和氧化应激的活化,促炎症细胞因子、促纤维化生长因子、以及固醇调节结合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SREBP-2有关。Wang等[31]证实了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小鼠经过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度骨化醇治疗后,能够降低蛋白尿,足细胞损伤,系膜扩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积累。同时,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也降低巨噬细胞的浸润,氧化应激,促炎症细胞因子和促纤维化生长因子。此外,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还可以防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的激活。活化的维生素D受体通过降低SREBP-1和SREBP-2的表达和靶酶介导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以及法尼酯X受体表达的增加,能有效地降低肾脏中中性脂质(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的积累和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因此,这项研究表明度骨化醇对预防DIO诱导型肾病和在肾脂质代谢中可能介导的DIO相关的改变的潜在的代谢途径,肝纤维化、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
4 小结
1α,25-(OH)2D2虽然有效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但1α,25-(OH)2D2作用于小肠,促进小肠的钙磷吸收,可能导致高钙血症、高磷血症以及钙磷乘积升高的危险性增加,进而引起异位钙化和心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发病的风险。度骨化醇是一种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甲状旁腺,与甲状旁腺VDR的亲和力更高,对骨骼和肠道的影响较小。较之1α,25-(OH)2D2,静脉应用度骨化醇较少发生持续性高血钙和高血磷,抑制甲状旁腺素亦更快更持久。维生素D类似物的侧链改变后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亲和力下降,所以维生素D类似物清除更快,更易到达靶细胞。此外,度骨化醇比1α,25-(OH)2D2带来更多生存获益、降低住院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度骨化醇用于降低进行性慢性肾透析的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i PTH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途。
摘要: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度骨化醇是一种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在肝脏中代谢,对骨骼和肠道的影响较小。度骨化醇主要作用于甲状旁腺,能够有效地抑制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的分泌,较小程度增加血钙和血磷浓度。度骨化醇被FDA批准用于降低进行性慢性肾透析的SHPT患者的i PTH水平。与骨化三醇相比,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低,更加安全有效,是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的升级换代产品。
度骨化醇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10~2015-10在我院就诊的70例血透并发肾性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需要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同时伴有低钙血症、高磷血症, 患者并无阿法骨化醇或者其他钙剂等药物治疗病史。现将70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35例, 实验组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21~81岁, 平均 (47.3±3.2) 岁;血液透析时间2~13.1年, 平均 (7.1±2.6) 年;原发疾病:1例痛风性肾病, 1例梗阻性肾病, 2例多囊肾, 2例高血压肾病, 8例糖尿病肾病, 21例慢性肾炎。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22~82岁, 平均 (47.1±3.1) 岁;血液透析时间1.9~13.3年, 平均 (6.9±2.4) 年;原发疾病:1例痛风性肾病, 2例梗阻性肾病, 3例多囊肾, 4例高血压肾病, 7例糖尿病肾病, 18例慢性肾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液透析时间以及原发疾病等各方面资料等并没有明显区别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应该采用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每个星期都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2~3次血液透析, 每次持续3.5~4h, 而且血液透析都应该选择碳酸盐进行透析, 而且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以及相关并发症, 假如患者伴有糖尿病, 应该积极采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假如患者伴有高血压, 应该积极采用降血压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钙片 (生产厂家:由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103013) 口服, 每次口服1.334g, 每天3次, 餐中吞服。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阿法骨化醇片 (生产厂家: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0950135) 口服, 每次给予0.5μg, 每天口服1次。每隔2个星期应该检查一次患者的生化指标, 如果发现患者血钙水平低于2.0 mmol/L, 应该适当添加给药剂量, 每次给予0.5μg, 每天口服2次;如果发现患者血钙水平高于2.6mmol/L, 应该暂停服药, 等到患者血钙水平降低到2.4mmol/L, 再改为每次口服0.5μg, 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评价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肌无力以及骨痛等主要临床症状变化情况。2生化指标。通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磷 (P) 、尿素氮 (BUN) 、肌酐、钙 (Ca) 等各项相关指标水平, 应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3.0, 以 (±s) 代表两组计量数据, 采用t进行检测, 以百分率代表两组计数数据, 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 (34.3%) 、肌无力 (40%) 、骨痛 (31.4%) 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7%、74.3%、97.1%, 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两组患者血Ca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血P及PTH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BUN以及Cr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考虑应该为血透治疗有关, 与阿法骨化醇无关。两组治疗后对比:实验组Ca上升, P及PTH下降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并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 患者肾小球会出现纤维化、变性萎缩, 而且也会使肾实质大大萎缩, 很难有效维持肾功能的基本功能。通常患者都会表现出水电解质紊乱、代谢产物潴留、酸碱失衡等症状, 同时也会累及患者全身多系统[3]。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通常都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肾性骨病, 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 发到到尿毒症期阶段, 必须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根据相关研究表明[4], 慢性肾功能不全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基本上都发展到CKD5, 肾性骨病发生率达到100%。肾性骨病具有多种发病原因, 具体如下:1机体内活性Vit D3物质相对缺乏, 这样会导致继发性PTH亢进症, 这也是诱发肾性骨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 如果患者肾功能正常的话, 肾脏组织中的α1羟化酶可以把Vit D3经过一系列作用转化成1α- (OH) D3, 然后通过25-羟化酶作用就可以将1α- (OH) D3物质通过肝脏在转化成1α, 25-二羟维生素D3, 该种物质有利于肠道对钙的吸收, 增加机体内血钙浓度水平, 对于PTH分泌也具有反馈性抑制作用, 从而有效减少机体内血磷水平。血液透析患者的肾功能通常受损比较严重, 患者机体内并不能将Vit D3有效转化成1α- (OH) D3, 这样就会导致机体内活性Vit D3相对缺乏, 使肠道无法对Ca2+有效的吸收, 进而降低血钙浓度, 提高了血液中血磷浓度, 这样很容易导致继发性PTH功能亢进症, 使患者继续发展成肾性骨病[5]。通过临床相关实验研究报道[6], CKD5期并发肾性骨病患者会伴有继发性PTH功能亢进症, 通过骨化三醇等治疗可有效降低血中PTH浓度, 改善患者肾性骨病病情。2尿毒症患者机体内的铝离子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物沉积在骨骼中, 会引起骨矿化障碍, 这也是诱发肾性骨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治疗肾性骨病的关键是可以及时补充充足的活性vit D3。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肌无力、骨痛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血Ca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血P及PTH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对比:实验组Ca上升, P及PTH下降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7,8]。如果单独采用醋酸钙治疗的话, 很难将血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且也不能明显降低血磷水平。而联合应用醋酸钙以及阿法骨化醇治疗, 可有效提高血钙水平, 并且降低机体内血磷水平,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阿法骨化醇是骨化三醇的前体药物, 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口服阿法骨化醇后不需经过肾脏, 在肝脏微粒体经25-羟化酶的作用, 转变成1, 25 (OH) 2-D3发挥活性。这种物质有利于促进肠道对于Ca2+的吸收, 增加机体内血钙浓度, 降低机体血磷水平, 从而有效抑制PTH水平, 改善肾性骨病症状。而阿法骨化醇不需要肾脏转换的特性, 使得在尿毒症病人中可以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 血透并发肾性骨病患者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血透患者骨性骨病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10~2015-10在我院就诊的70例血透并发肾性骨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联合采用醋酸钙片口服治疗) 和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法骨化醇片口服治疗)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瘙痒 (34.3%) 、肌无力 (40%) 、骨痛 (31.4%) 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7%、74.3%、97.1%, 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血Ca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血P及PTH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对比:实验组Ca上升, P及PTH下降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并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透并发肾性骨病患者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透,肾性骨病,阿法骨化醇,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孟迅吾, 朱汉民.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 12 (14) :18
[2]田福寿, 汪年松.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 2011, 32 (2) :93-94
[3]刘富.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分析[J].海南医学, 2010, 21 (5) :63-64
[4]黄颖斌, 张祥贵, 马华林.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肾性骨病25例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3) :135-136
[5]廖常彬, 郝成罗, 周晓燕.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1, 32 (1) :106-107
[6]于续芳, 黄占东.鲑鱼降钙素治疗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 :37-38
[7]陈江林, 彭红霞, 聂宇波.阿法骨化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骨病22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 27 (3) :447
骨化三醇胶丸说明书 第3篇
【拼音全码】GuHuaSanChunJiaoWan(HaiKaLuo)
【主要成份】本产品主要成分是骨化三醇。
【性状】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为胶丸,内含黄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适应症/功能主治】1.绝经后骨质疏松;2.慢性肾功能低下;3.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4.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假性甲状腺功能低下;6.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7.低血磷性维生素D抵抗型佝偻病等。
【规格型号】0.25μg*10s
【用法用量】应根据每个病人血钙水平小心制定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的每日好剂量。开始以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治疗时,应尽可能使用小剂量,并且不能在没有监测血钙水平的情况下增加用量。
【不良反应】由于骨化三醇能产生维生素D的作用,所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与维生素D过量相似。如高血钙综合症或钙中毒(取决于高钙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偶见的急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呕吐和便秘。慢性症状包括营养不良、感觉障碍,拌有口渴的发热、尿多、脱水、情感谈漠,发育停止及泌尿道感染。长达临床使用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治疗所有适应症。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包括高钙血症在内的发生率为0.111%或更低。并发高钙和高磷血症的病人(浓度大于6mg/100mmol/l)可能发生软组织钙化,这些表现可通过放射学检查而观察到。肾功能正常的病人,慢性高钙血症也许与血肌酐增高有关。由于骨化三醇的生物半衰期较短,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停药或减量数天后升高的血钙即回复正常范围,这一过程要比维生素D3快许多。对敏感体质的病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禁忌】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禁用有维生素D中毒迹象的病人。
【注意事项】1.高血钙同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的治疗密切相关。对尿毒症骨营养不良病人的研究表明,高达40%使用骨化三醇治疗的病人中发现高血症。饮食改变(例如:增加奶制品的摄入)以至钙摄入量迅速增加或不加控制的服用钙制剂均可导致高血钙。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必须严格遵守处方饮食,并教会他们如何识别高钙血症的症状。一旦血钙浓度比正常值(9~11mg/100ml,或2250~2750ugmol/l)高出1ml/100ml,或血肌酐升高到大于120umol/ml,应立即停止服用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直至血钙正常。(祥见“用法用量”)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慢性高血钙可能与血酐增加有关。卧床病人,如术后卧床病人发生高钙血机会更大些。2.骨化三醇能增加血无机磷水平,这时低磷血症的病人是有益的,但对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来说则要小心不正常的钙沉淀所造成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口服适量的磷结合剂或减少磷质摄入量将血磷保持在正常水平(2~5mg/100ml或0.65~1.62mmol/l)。患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人(家族性低磷血症),以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治疗时应继续口服磷制剂。但必须考虑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可能促进肠道对磷的吸收,这种作用可能使磷的摄入需要量减少。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稳定期,每周至少测定血钙两次。(详见“用法用量”)3.由于骨化三醇是现有的有效的维生素D代谢产物,故不需要其他维生素D制剂与其合用,从而避免高维生素D血症。如果病人由服用维生素D3改服用骨化三醇时,则可能需要数月时间使血中维生素D3恢复至基础水平。(详见“用法用量”)4.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服用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时必须避免脱水,故应保持适当的水摄入量。5.对驾驶车辆和操作机器的影响。基于所报道的不良反应的药效学特性,推测骨化三醇胶丸(海卡洛)对驾驶车辆及操作机器是安全的或者说影响很小。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勿与含镁的抗酸剂合用。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本药是一种人工制造的钙化三醇,制成无菌等渗澄清之水溶液用于静脉注射,除活性成分外,本药还含有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脂20.4mg;氯化钠1.5mg;抗坏血酸钠10mg;无水磷酸二氢钠7.6mg;一水磷酸一氢钠1.8mg;依地酸二钠加至1.1mg,酸碱度接近pH7.2(6.5-8.0),钙化三醇是一种无色结晶的化合物,自然存在于人体之内,它溶于有机溶剂,但不太溶于水,其化学名为9,10开环胆固醇--5,7,10⒆-三烯-1-α-3-β25三酮,常用名为1-α-25-二羟胆钙化醇或1-α-25-二羟维生素D3,钙化三醇是维生素D3(胆钙化醇)衍生的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维生素D由自然或内生供给,人类主要依靠紫外光照射,皮肤把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3在其靶组织进行完全作用之前,必须在肝脏和肾脏发生代谢作用,首次转化需要存在于肝脏的维生素D325羟化酶催化,生成25-羟-D3,下一羟化作用在肾组织的线粒体中进行,通过肾的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的激活,反应生成1,25-二羟D3,这是维生素D3的有效作用形式,钙化三醇的作用部位是小肠,骨,肾和甲状旁腺,可刺激小肠转运钙的作用,促进小肠吸收钙,并能与甲状旁腺激素协同促进对钙的回吸收,不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钙,钙化三醇还可直接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尿毒症病人会发生抗维生素D,这是因为肾衰竭时,无法把钙化三醇的前体转化为活性化合物钙化三醇。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遮光密闭,置阴凉处。
【包装】0.25ug*10粒/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HC20100032
【生产企业】CHINTENGPHARMACEUTICALINDUSTRIALCO.,LTD.
度骨化醇 第4篇
关键词:骨关节炎,双醋瑞因,阿法骨化醇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病,它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其发生与肥胖、关节过度使用、衰老、创伤、炎症、遗传及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OA的治疗,国内外骨关节炎诊治指南[1]既指出了改善其全身疼痛症状等对症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使用软骨保护剂和改善病情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对细胞因子拮抗剂的研究也上升到了新的层次。虽然如此,临床发现骨关节炎的治疗仍缺乏特异性药物,为此,笔者设计了在双醋瑞因[TRBPharmaS.A.(阿根廷)(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分装)]的基础上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在疼痛症状的缓解、步行能力的改善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疗效,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9月-2015年3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骨关节炎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构成、膝关节20m步行疼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AS值以及患者的lequesne指数、Womac评分、按Kellgren标准的X线分期等临床资料详见表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组和排除标准(1)入组标准: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2010年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病程>1个月,同时年龄>45岁,20m步行痛VAS值>40,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心肺、血液系统异常及其他关节病变,类风湿因子阴性。入组前半个月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非甾体抗炎药和其他改善关节功能药物治疗。(2)排除标准:活动性胃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患者曾发生一次或以上);患者因其他原因不宜使用NSAIDs;或者合并RA等其他关节疾病,或合并恶性肿瘤等;肝肾功能受损;入选前8周内患者曾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关节内或肌肉、静脉注射),或关节内注射过透明质酸;患者在入组前1个月内使用过研究药物中的任意一种。
1.3方法试验组90例,接受双醋瑞因50mg2次/d及阿法骨化醇0.25μg1次/d治疗,1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90例,接受双醋瑞因50mg2次/d,16周为1个疗程,疼痛明显时允许使用双氯芬酸钠止痛,并记录其使用剂量。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6周、停药后4周均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分别记录各时点VAS值、lequesne指数及Womac评分,对有关节积液者于相应时段使用B超测其关节积液量及滑膜厚度,并测量膝关节周长,进行疗效评价。
1.4疗效评价指标(1)20m步行痛采用VAS评分;(2)Lequesne指数及Womac评分(以治疗前后各项相加的总分计算,按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极重4分);(3)健康状况问卷调查(SF-36);(4)试验期间及停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服用双氯芬酸钠的用量;(5)症状改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及Womac评分3项总分均下降大于30%,任意一项不符合均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改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后2项改善情况单独分析。
1.5不良反应评价按时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不适(如:头昏、呕吐、腹泻、瘙痒皮疹等),及时做相应处理,记录其持续的时间及转归,并及时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除试验组3例失访,对照组4例失访外,两组均有1例因药物副作用退出研究,其余171例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16周的治疗及4周的随访。治疗8周、16周之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及其Womac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停药4周后,与16周治疗结束时相比,前3项指标试验组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虽较治疗前相比仍好转,但症状有所反弹,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2.2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治疗16周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及其疼痛、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社交功能、躯体健康及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限制、健康变化和心理问题自评各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比较,P>0.05。
注:*与试验组比较,P<0.05。
2.3双氯芬酸钠片用量治疗期间两组平均服用双氯芬酸钠的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的随访期,试验组双氯芬酸钠的消耗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综合疗效评价经8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达到49.6%和5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6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达到79.5%和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安全性比较
2.5.1实验室检查:治疗期间试验组血白细胞下降(最低时3.5×109/L)1例,肝功能受损(丙氨酸转氨酶最高时升至78U/L)2例;对照组血白细胞下降(最低时3.6×109/L)1例,肝功能受损(丙氨酸转氨酶最高时升至81U/L)3例,上述患者未予以特殊治疗,试验结束后均自行恢复正常。
2.5.2不良反应:16周治疗期间,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和22%,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数分别是:试验组18例次和对照组20例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试验组包括腹泻5例,上腹部不适(腹胀、返酸、嗳气、上腹不适、胃烧灼感)8例,下肢浮肿1例,肝酶升高2例,白细胞下降1例,全身不适、上腹部疼痛1例退出研究。对照组为腹泻5例,上腹部不适(腹胀、返酸、嗳气、上腹不适、胃烧灼感)9例,下肢浮肿1例,肝酶升高3例,白细胞下降1例,全身不适、胸闷1例退出研究。
3讨论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关节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造成的明显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同时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及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NSAIDs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从而改善症状,但其同时也使得前列腺素的生理保护作用明显削弱,存在增加心脑血管病及胃肠道疾病发病率的隐患。
近年来研究发现,由骨组织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和调节因子在O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炎症介质在软骨内的作用主要是推动分解途径,抑制基质的合成和促进细胞凋亡。由滑膜分泌的炎症介质如IL-1、肿瘤坏死因子(TN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调节关节软骨的变性[2]。细胞因子如IL-1β被大家广泛认为是调控OA机制的关键因子,它调节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NO、前列腺素和其他介质和组织炎症效应物的合成以及驱动软骨损伤[3],如上调MMP在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双醋瑞因(安必丁)为IL-1抑制剂,其活性代谢产物大黄酸可抑制IL-1转换酶,从而减少IL-1β的产生和活性。国内外已有研究均显示[4,5,6]:双醋瑞因可显著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延缓病程,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NSAID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以及更强的后续效应,是治疗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药物。
维生素D既是一种营养元素,其活性成分又是一种激素。VitD进入血液与VitD结合蛋白结合,在肝脏经25-羟化酶作用后合成25(OH)D3,在肾脏经1α-羟化酶(CYP27B1)催化,及甲状旁腺素、血清中的钙、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调控后生成1,25-(OH)2D3。这种活性VitD3进入细胞,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近期研究显示,单核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黏膜上皮细胞、角质细胞、子宫脱膜细胞等均含有1α-羟化酶,当病原体或炎性细胞因子与TRLs结合,上调VDR、1α-羟化酶表达,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将血液或细胞内的25(OH)D3与VDR结合,产生构象改变,转位进入细胞核,再与核受体结合,形成VDR,1,25(OH)2D3复合物,再与类视黄醇X受体(RXR)结合,形成VDR-1,25,(OH)2D3-RXR复合物,绑定到维生素D反应元件(VDREs),调控基因转录[7,8]。VDR-1,25,(OH)2D3-RXR复合物还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生成,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抑制Th17细胞生成,减少IL-17生成,促进NK细胞活性,提高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功能和杀伤功能[9];通过启动抗菌肽LL-37基因,产生LL-37,LL-37干扰细菌生物膜形成,促进吞噬,激活活性氧,趋化免疫细胞到感染部位而发挥抗菌作用,从而提高本体免疫能力,抑制适应性免疫的作用。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易侵犯负重关节,并以局部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老年人风湿病。VitD对人体骨和软骨的钙磷代谢、成骨细胞活性、骨化及关节软骨转化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VitD缺乏是OA患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OA关节间隙变宽、关节疼痛呈负相关[10,11]。
本研究以单用双醋瑞因作为对照,用双醋瑞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膝骨关节炎,结果显示,经过16周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关节疼痛的VAS评分、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试验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4周后,两组的上述指标与停药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虽对照组有所反弹,但差异无显著性。由此显示双醋瑞因联合阿法骨化醇多靶点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双醋瑞因,理论上同时具有控制病情和消炎镇痛双重效应,副作用少,疗效好。
度骨化醇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 男16例, 女20例, 单侧28例, 双侧8例。年龄48~78岁, 平均65.5岁。病程1~13年, 平均3.8年。对照组36例, 男14例, 女22例, 单侧26例, 双侧10例。年龄50~77岁, 平均63.5岁。病程1.5~11年, 平均4.1年。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2007年版)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1)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 X线片 (站立位或负重位) 示关节间隙变窄, 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 囊性变, 关节缘骨赘形成; (3) 关节液 (≥2次) 清亮、黏稠, WBC<2 000个/ml; (4) 年龄≥40岁; (5) 晨僵≤30分钟; (6) 活动时有骨摩檫音 (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 符合 (1) + (2) 条或 (1) + (3) + (5) + (6) 条或 (1) + (4) + (5) + (6) 条, 可诊断膝骨性关节炎 (KOA) 。
排除标准: (1) 患有风湿或类风湿及其他关节炎的患者; (2)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3) 长期服用其他影响病情判断的药物的患者; (4) 怀孕和哺乳期妇女; (5)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6) 消化道溃疡活动期及消化道出血患者; (7) 高血钙患者, 维生素D3及类似物过敏者; (8) 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刀加阿法骨化醇。 (1) 定点:治疗点有髌上正中、髌尖下正中、髌骨二侧、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股四头肌止点、腓肠肌内外侧头附着点、髌下脂肪垫点及鹅足腱止点等。根据患者不同状况及疼痛部位的不同选定相应治疗点, 4~5点/次, 作好标记。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定点须定于韧带末端, 因韧带中部在韧带与关节囊之间有膝动脉和腘肌腱穿过) 。 (2) 消毒治疗点, 铺无菌洞巾, 治疗点局部浸润麻醉, 选用汉章4号针刀直径0.6mm, 刺入皮肤, 直达骨面, 纵行疏通、横行剥离, 以松为度。出针刀后按压针孔1~2分钟, 创口贴覆盖。术后在牵引下屈伸膝关节, 在患者能忍受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10天治疗1次, 最多治疗5次, 治疗期间须注意休息。 (3) 口服阿法骨化醇0.5μg, 1次/日, 服用2个月。对照组:治疗同治疗组的针刀治疗。
疗效判定标准:疼痛程度评估: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 评分表上绘有1条标尺, 两端分别为“0”和“10”, “0”分端表示无痛, “10”分端表示难以忍受的强烈疼痛, 治疗前后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 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应用标尺为其评出相应分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 (2) 显效:部分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 关节活动不受限。 (3)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 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4) 无效:主要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多组间用方差分析及两两间q检验, 率χ2检验。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 对照组总有效率88%。经统计学χ2检验,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1。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形、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骨关节病。针刀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在于膝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 多年观察发现骨质增生的有无及增生的大小与症状不成正比。骨质疏松症 (OP) 由多种因素所致, 它的基本病理机理是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耦联出现缺陷, 导致人体内的钙磷代谢不平衡, 使骨密度逐渐减少而引起临床症状。目前OA和OP的关系还不清楚, 但是绝大多数的OA患者存在着骨质疏松症, 二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当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后, 关节面塌陷导致软骨面受力不均, 从而继发软骨损害和骨赘增生, 使骨的质量下降, 膝关节的局部平衡被破坏, 促进了关节力学不稳、应力失衡引起的骨关节炎进程[3,4]。骨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有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 骨质疏松是在骨性关节炎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恶化[5]。非手术治疗方法治愈率低, 复发率高。针刀治疗能迅速解除软组织张力过高, 使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得以恢复[6]。阿法骨化醇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显著。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针刀结合阿法骨化醇抗骨质疏松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针刀医学根据其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认识松解软组织, 消除软组织张力过高, 使关节的力平衡得以重新恢复平衡。而阿法骨化醇则针对绝大多数OA患者存在的骨质疏松进行治疗, 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目前对于OA和OP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因此对于针刀结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与针刀加阿法骨化醇组比较, P<0.01。
参考文献
[1] 郭长青.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57-258.
[2]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49-353.
[3] Eastell R.Pathogenesis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M].ASBMR Primer on the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mineral metabolism.7th ed.Washington DC: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New York:Wiley Inter Science, 2008:259-262.
[4] Pazianas M, Cooper C, Ebetino FH, et al.Long-term treatment with bisphosphonates and their safety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Ther Clin Risk Manag, 2010, 17 (17) :263-265.
[5] 吴波, 田卫群.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7 (21) :27-29.
度骨化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 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 且根据Mogensen分期, 所有患者糖尿病肾病皆为Ⅳ级, 即24h尿蛋白量>0.5g。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 我们要求所有患者未患有除糖尿病外的其他严重疾病, 心肺功能症状, 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在本次接受治疗前未进行过其他类似药物治疗, 血钙及血钾水平正常。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常规用药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病程方面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 包括降糖调脂治疗、饮食疗法、运动干预等, 并维持降糖效果 (糖化血红蛋白<7%) , 常规用药组使用厄贝沙坦片 (国药准字H20040996,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初始计量为150mg/d, 在使用2w后, 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可视情况将计量调整到300mg/d。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骨化三醇胶丸 (国药准字H20030491, 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 , 初始计量设定为0.25μg/d, 使用1w后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加倍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治疗6个月后, 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根据相关诊断标准, 我们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尿蛋白排泄量减少量>50μg/min, 且治疗中途未出现血糖危象的情况归为显效;将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尿蛋白排泄量有所减少, 但减少量<50μg/min的情况归为有效;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尿蛋白排泄量未减少甚至增多的情况归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之间的差异。
1.3.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主要是血肌酐 (Scr) 、尿素氮 (BUN) 和24h尿蛋白排泄率 (UAR) 。
1.3.3 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主要包括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骨桥蛋白 (OPN) 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 , 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量。
1.3.4 两组患者治疗后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如上指标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 使用SPSS 14.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联合用药组与常规用药组患者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 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用药组50例患者中41例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治疗显效率为82.00%, 常规用药组50例患者中30例治疗效果显著, 临床治疗显效率为60.00%, 经卡方检验,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不同 (χ2=5.88, P<0.05) , 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前后肾功能的比较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和UAR水平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Scr、BUN和UAR水平均有所下降,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0.05) 。在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患者Scr、BUN和UAR水平低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在糖尿病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比较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CTGF、OPN和TGF ̄β1水平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CTGF、OPN和TGF ̄β1水平均有所下降,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0.05) 。在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患者CTGF、OPN和TGF ̄β1水平低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患者CD4+和CD4+/CD8+低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CD8+水平未见显著差异 (P>0.05) 。详见表4。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6,7], 在糖尿病肾病病程中,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发生异常变化, 糖尿病患者自身的高血糖状态可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足细胞中生成, 之后通过包括更高肾小球球内压、加速纤维化、促进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对肾脏造成损伤。所以说, 防止和逆转糖尿病肾病最基础的部分是控制血糖[8]。临床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 还试图通过影响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来降低肾功能的损伤, 在本研究中使用的厄贝沙坦就是一种用来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作用的药物, 其可以改善肾脏血流灌注、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球重吸收功能, 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9]。但同时, 我们注意到, 厄贝沙坦的作用更多的是在非竞争性拮抗受体活性上, 对于已经产生的损伤及激发的炎性反应等无明显效果, 而炎性反应的强度已经被证明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0]。在本研究中, 我们使用主要成分为1, 25 ̄ (OH) 2D3的骨化三醇作为补充用药, 与厄贝沙坦配合,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直观的体现了骨化三醇与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效果, 即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进一步肾功能指标的比较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Scr、BUN和UAR水平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Scr、BUN和UAR水平均有所下降,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0.05) 。在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患者Scr、BUN和UAR水平低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联合用药组患者肾功能改善较常规用药组更显著。为更进一步的探讨联合用药方案的效果, 我们对最近广泛受到关注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糖尿病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比较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CTGF、OPN和TGF ̄β1水平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P>0.05) ,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CTGF、OPN和TGF ̄β1水平均有所下降,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0.05) 。在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患者CTGF、OPN和TGF-β1水平低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骨化三醇的主要成分是1, 25 ̄ (OH) 2D3, 在动物模型上, 1, 25 ̄ (OH) 2D3具有调节肾脏钙磷代谢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作用, 这在细胞因子水平的体现就是CTGF、OPN和TGF ̄β1水平的降低[11,12]。可以说, 骨化三醇从细胞层面控制了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活跃导致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同时, 在与糖尿病肾病以及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的免疫功能方面,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治疗后, 联合用药组患者CD4+和CD4+/CD8+低于常规用药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提示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可能是骨化三醇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制之一。
度骨化醇 第7篇
1 病例简介
患者, 男, 54 岁。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余, 透析3次/周, 4h/次, 透析器型号为旭化成 APS-18U透析器, 患者依从性较差, 透析间期体质量摄入水分较多, 1个月前查PTH 481.9 pg/ml, 血钙 2.14mmol/L, 血磷2.02mmol/L, 钙磷乘积52.5mg2/dl2 , 诊断中度甲旁亢, 遂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 治疗剂量为2μg/次, 2次/周, 睡前空腹服用, 同时嘱饭中嚼服CaCO3 0.4g以吸附食物中磷。近1个月来食欲稍有减少, 偶有晨起恶心, 2d前开始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伴乏力、倦怠、失眠, 来我科血透前测血压164/94mmHg (1mmHg=0.133kPa) , 脉搏70次/min, 双肺呼吸音粗, 心脏听诊:律齐, 心率70次/min, 无病理性杂音, 无颜面、双下肢水肿, 无谵妄、惊厥, 无头痛、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步态不稳、语言障碍, 无听力、视力和定向力障碍或丧失, 无木僵、行为异常等精神神经症状。为排除电解质紊乱、透析不充分所致, 查血生化及离子系列, 结果显示血钙高达5.54mmol/L, 磷2.53mmol/L。询问患者误服骨化三醇用量:2μg/次, 2次/d, 已经连续服用3周。确诊为:尿毒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急性高血钙危象 (骨化三醇中毒) 。治疗措施:停服骨化三醇及碳酸钙, 加用鼻喷降钙素治疗 80μg, 2次/d;应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的透析液行每日血液透析治疗, 每次持续5h, 第2天复查透前血钙 3.15mmol/L, 血磷 1.41mmol/L, IPTH 72.9pg/ml, 透后血钙2.55mmol/L, 血磷 1.91mmol/L, 患者无恶心、呕吐, 睡眠好;第3天透前血钙即降至2.45mmo/L, 血磷 1.28mmol/L, 钙磷乘积 38.7 mg2/dl2, 透后血钙2.33mmol/L, 血磷 0.60mmol/L, 无明显不适症状, 后改为透析3次/周, 4h/次, 每日应用鼻喷降钙素治疗, 1个月后复查血钙2.26mmol/L, 血磷1.28mml/L, IPTH 259.7pg/ml, 停用鼻喷降钙素、低钙透析, 饭中嚼服碳酸钙, 每日睡前服用骨化三醇0.25μg。
2 讨论
高钙血症是指血清离子钙浓度的异常升高, 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血钙升高幅度和速度有关。根据血钙水平, 高钙血症可分为轻度:血钙在2.7~3.0mmol/L之间;中度:3.0~3.4mmol/L之间;重度:>3.4mmol/L。血清钙>4.5mmol/L, 可发生高钙血症危象, 如严重脱水、高热、心律紊乱、意识不清等, 患者易死于心搏骤停、坏死性胰腺炎和肾衰竭等。高钙血症主要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其次为肿瘤及服用过量维生素D。症状有体质量减轻, 全身肌肉软弱无力、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烦渴、多饮、多尿等。如不迅速降低血钙, 可导致患者很快死亡。该病例特点: (1) 糖尿病合并脑梗后遗症患者, 理解能力差, 脑梗死后性格偏执, 不易改变想法和做法, 因曾在外院每日服用骨化三醇0.25μg, 2次/d, 当治疗需要加量时即认为是加量至2μg/次, 2次/d; (2) 临床症状不典型, 尿毒症患者本身可合并高血压、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症状, 且患者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每次透析高血钙可被缓解, 掩盖高血钙症状, 导致临床表现较轻微, 易被忽视并贻误抢救时机。因此在临床中对认知能力差的患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病情及服药注意事项, 让家属监督服用。临床上对高钙血症患者临床诊断一旦确立, 要迅速降低血钙, 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91-992.
度骨化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患者的原发病主要是21例肾小球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有10例, 糖尿病导致肾病9例, 梗阻型肾病4例, 狼疮性肾病3例, 多囊肾1例, 另有2例未明病因。其中男性患者27例, 女性患者23例, 年龄在25-73岁之间, 平均年龄46岁。所有被选患者排除药物禁忌, 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 试验组患者25例, 注射骨化三醇冲击, 对照组的25例患者则是口服骨化三醇的冲击量。
1.2 方法
对血钙浓度大于2.3mmol/L的患者, 进行低钙的透析, 对血磷大于2.0mmol/L的患者, 应将降低血磷在2.0以内[2]。患者碳酸钙的用量是每天0.6-1.2g, 对照组患者口服骨化三醇的胶丸, 每次是3μg, 每周服用2次, 透析当晚服用连续8周;试验组则是在回血时, 将骨化三醇液借助静脉壶推入, 依据患者血清i PTH水平, 确定每周剂量。记录治疗前个指标水平并与治疗后的2、4、8周的血钙、磷及血清iPTH水平进行比较。
2 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的患者各指标明显下降, 相对于对照组效果更优, 两组患者的血钙和血磷变化不大, 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 肾脏疾病发生率升高, SHPT相应增长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 导致患者钙、磷的代谢紊乱, 致死率增加。一直以来, 骨化三醇的使用可使致死风险降低[3]。本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运用骨化三醇治疗对肝、肾的负担较小, 疗效迅速、安全性高。
本研究的结果证明, 应用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静脉制剂治疗血液的透析病人及合并的SHPT的治疗效果明显[4], 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且无需其他静脉注射, 患者的依从性较好。从不良反应看, 血钙的水平没大的影响, 血磷水平升高可以进行有效控制。总之, 临床上采用骨化三醇注射液冲击治疗SHPT, 有利于使患者iPTH和AKP水平恢复到正常, 推荐在临床治疗上使用。
摘要:目的 对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甲状旁腺的功能亢进的疗效进行探讨, 分析临床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 根据甲状旁腺的激素水平来确定骨化三醇的剂量, 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患者,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试验组注射骨化三醇冲击, 而对照组则是口服骨化三醇的冲击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2周、4周和8周的指标变化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的25例患者iPTH和碱性磷酸酶 (AKP) 下降明显, 且比对照组控制能力强, 但钙、磷变化都不明显。结论 临床上骨化三醇治疗血液透析甲状旁腺的功能亢进有利于改善症状, 临床疗效得到提高。
关键词:骨化三醇注射液,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冲击疗法
参考文献
[1]Fretz JA, Zella LA, Kim S, et al.1, 25-dihydroxyvitamin D3 inducesexpression of the Wnt signaling co-regulator LRP5 via regulatoryelements located significa-ntly downstream of the gene''s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7, 103 (3-5) :440-445.
[2]Pedro L Neves, Julio Trivio, Francisco Casaubon, et al.Elderly Patientson Chronic Hemodialysis with Hyperparathyroidism:Increase ofHemoglobin Level after Intravenous Calcitriol[J].InternationalUrology and Nephrology, 2006, 38 (1) :99-102.
[3]陈锦海, 朱良伟, 李月婷,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7 (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