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超早期小骨窗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22
1

超早期小骨窗范文(精选4篇)

超早期小骨窗 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有高血压史,男59例,女21例,年龄38~81岁,病程1~6h,平均5h,发病距手术时间均在7h以内。入院血压150~248/95~160mmHg(1mmHg=0.13332kPa),平均176.7/121.6mmHg。GCS评分9~13分22例,7~8分46例,6分以下12例。

1.2 头颅CT检查

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42例,脑叶出血12例,基底节或脑叶出血合并脑出血18例,小脑出血8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30~60ml 35例,60~80ml 38例,>80ml 7例,平均65.6ml。破入脑室38例。

1.3 手术方法

根据病情选择麻醉后,选择CT图像上血肿最大的层面,以血肿外层距颅骨内板最近处为小骨窗开颅部位,取头皮直切口约5ml,切至骨膜,钻孔扩大骨窗约3cm,十字切开硬脑膜。电凝脑皮质,选择4mm的脑室引流管内置管芯,按预定计算之深度穿至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可见陈旧性血液自引流管流出。先抽出已液化的血肿数毫升,以降低颅内压。然后在充分照明直视下,沿穿刺道用脑压板钝性分离脑组织直达血肿。先清除血肿中央凝血块后再清除四周凝血块,与血肿壁粘连较牢固的小血块不必清除,以避免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引起新的出血。一般清除血肿的60%~70%,估计残量<30ml,或脑实质凹陷,脑搏动恢复即可,然后重新置入硅胶管,通过引流或CT复查的情况下应用尿激酶以进一步减少残余血肿。

2结果

对80例患者手术后2周及1、3、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近期疗效评定,术后应用GCS评分标准评分: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8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6例(前两者归为显效),显效率17.5%(14/80);中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49例(前三者归入有效),有效率78.6%(63/80);植物生存3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17.5%(14/80)。死亡原因:死于复发性脑出血7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衰、肺部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远期疗效测定:随访6个月,应用Barthel评分,优:恢复工作,无神经功能障碍10例;良:生活自理,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7例,显效率46%(37/80);中:生活不能自理21例,有效率72.5%(58/80);差: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死亡率7.5%(6/80)。死于复发性脑出血3例,死于肺部感染、或伴糖尿病、心衰,或伴有脑积水各1例。

3讨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传统的治疗观念是采用内科疗法,但目前临床上内科治疗尚缺乏促进血肿迅速溶解吸收的有效药物,故疗效不满意。而外科手术能迅速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有恢复的可能性,防止或减弱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的病理改变,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又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开颅清除或钻孔引流术等方法。大骨瓣开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耐受差,且未降低死亡率。李放治等报道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高达56%。我院也曾采用上述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不佳,故该术式渐被弃用。高血压脑出血其血肿在早期或超早期液化程度差,单纯钻孔引流不能解决问题,尿激酶也不能及时溶解血块,即不能及时减轻脑受压,因此直视下清除血肿十分必要。本组病例均是用基础+局麻下手术,直视下清除血肿,清除比例较易掌握。骨窗小和现行穿刺血肿降低脑压,均减轻皮质损伤。本组80例经此术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组80例患者均在早期或超早期(出血后7h内)行小骨窗开颅术。从病理生理变化方面看,脑出血后6~7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而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大量的脑出血尸检资料统计证实:80%患者死于24h内,44%死于48h内。由此可见,大部分死亡病例都在出血后早期内死亡。事实上,Kaneko(1977,1981)等报道的两组(38例,100例)超早期手术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论从死亡率(7%~7.8%)及预后恢复方面(63%生活自理,26%部分自理)均大大优于以往报道。因此,对条件适合的病例,应该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及早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打破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以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过程,不但要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适宜的手术方法,术后处理也至关重要。术后治疗应着重下述几点:(1)控制血压:血压过高,有可能再出血;血压过低,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加剧脑肿胀。因此,稳定血压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2)适当应用脱水药物,控制颅内压的增高,减轻因高颅压所致的继发性损害。(3)防治常见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有效防治是降低术后致残、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护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及适宜的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 Xigh RF,Hue Y,et al.Attenation of thrumbin induced brain ede-ma by cerebral thrumbin preconditioning(J).Stroke,1999,30:1247.

[2]薛中南.10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的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157-158.

[3]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58-362.

[4]李放治,等.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2(4):289-290.

[5]余震,等.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现状(J).脑神经杂志,2002,10(6):276-277.

超早期小骨窗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25例, 女13例;发病年龄46~72岁, 中位年龄61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起病至手术时间均<7h。出血部位:左基底节24例, 右基底节14例, 血肿合并破入脑室9例;GCS昏迷评分12~15分8例, 9~12分23例, 7~8分7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30~60ml 32例, 60~80ml 6例, 平均52.6ml。对术前出现瞳孔变化处于脑疝状况患者考虑需充分减压, 予排除出本次统计。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在显微镜下操作。术前予以静脉滴注甘露醇降颅压, 根据CT定位, 选择骨窗中心在离血肿最大最近层面处, 避开脑功能区及重要血管, 纵行头皮直切口4~5cm, 颅骨钻孔, 扩大成2.5~3.5cm直径骨窗。“×”形切开硬脑膜并悬吊, 在脑表面无血管区电灼皮质, 用脑穿针穿刺抽吸出部分血肿减压, 用窄脑压板沿穿刺针道钝性分离入血肿腔, 清除血肿, 严格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 残腔内放引流管, 破入脑室者引流管末端位于脑室内, 引流管侧孔位于血肿腔内。引流管另戳孔引出, 常规关颅。

2结果

术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第1天复查CT, 血肿清除90%以上10例, 清除80%~90% 19例, 清除60%~80% 7例, 1例出现再出血行第二次血肿清除术, 1例血肿清除后脑肿胀较明显改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术后2周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25例, 清除80%以上13例。随访3~6个月,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12例占31.6%;部分恢复18例占47.3%;生活能自理、需护理6例占15.8%;生活不能自理、需护理2例占5.3%。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20~30min内形成血肿[1], 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 压迫周围脑组织, 以及血肿分解产物的毒性作用, 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出现变性、出血和坏死, 并引出脑血流灌注减少, 血脑屏障破坏, 可加重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2,3]。超早期手术的目的在于尽早清除血肿, 清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 降低颅内压, 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防止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改变[4]。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有多种: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置管引流、钻孔引流 (或加血肿碎吸) 等[5,6]。骨瓣开颅手术能彻底清除血肿并止血, 其最大优点是能充分减压, 但对脑组织创伤大, 神经功能恢复欠佳。一般适用于血肿量大且术前已发生脑疝患者。钻孔引流 (或加血肿碎吸) 手术简单、创伤小, 但清除血肿不彻底、不能止血, 且穿刺过程中可能误伤血管, 容易出现再出血。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 创伤较少, 手术时间短, 显微镜下操作, 血肿清除较充分, 直视下止血, 效果肯定, 又能避免误伤血管及正常脑组织, 但术后脑肿胀明显者不能充分减压。本组行超早期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 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但未出现脑疝的患者, 笔者主张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减低血肿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是手术的目标, 彻底止血又不增加新的损伤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为有效防止患者躁动影响手术, 控制血压及颅内压, 尽量减少术后再出血可能, 手术麻醉采用气管内全麻。手术动作应轻柔, 尽量避免轻易造成脑组织挫伤、水肿。对破入脑室的血肿亦应予清除。血肿大部分清除即能减轻颅内压力, 不必要强求血肿彻底清除干净。清除血肿时需注意吸引器不要超过血肿边界, 防止误吸周边脑组织。对黏附在血肿壁上不易吸除的血凝块, 不可强行吸除, 以免造成出血。显微镜下出血点一般能观察清楚, 止血要以弱电准确止血, 减轻对周边脑组织热损伤。止血必须彻底, 止血后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澄清, 确认止血效果。若术中打开脑室, 引流管建议置入脑室, 形成对脑室及血肿腔的引流。术中应注意脑肿胀情况, 若清除血肿后脑塌陷不充分, 肿胀较明显, 考虑小骨窗不能充分减压, 应酌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67-873.

[2]Siddique NS, Fernandes HM, Wooldricdge TD, et al.Reversible ischemi-aaround intracerebralhemorrhage:a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tomography[J].J Neurosurg, 2002, 96 (4) :736-741.

[3]Lee KR, Kawai N, Kim S, et al.Mechanisms of edema form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effects of thrombin on cerebral blood flow,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and cell survival in a ratmodel[J].J Neuro-surg, 1997, 86 (2) :272-278.

[4]贾争明.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5, 4 (2) :169.

[5]Montes JM, Wong JH, Fayad PB, et al.Stereotactic computed tomograph-ic-guided aspirationand thrombolysis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Protocol-and preliminary experience[J].Stroke, 2000, 31 (4) :834-840.

超早期小骨窗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于我院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 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中男35 例, 女21 例, 患者年龄42 岁~75 岁, 平均年龄 (62.7±10.2) 岁。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 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 治疗方法发病6 h内对所有患者均行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 采用甘露醇和速尿进行降颅压处理, CT扫描患者头颅, 在血肿标记处和皮层最近位置切开头颅, 在此过程中要避开重要脑部功能区, 还要避免损失大血管。纵向头皮切口大约为5 cm, 直至骨膜, 采用颅钻钻孔将骨窗直径扩大约3 cm~4 cm, 以“十”字形切开硬脑膜, 采用脑穿针检测血肿的深浅和具体所在位置, 将部分血肿抽吸出来, 降低颅内压力;继续切开皮质2 cm, 将脑组织轻轻牵开至血肿腔暴露, 采用细吸引器将血肿吸出, 若腔内出血, 采用双极电凝对患者进行止血, 再采用明胶海绵贴敷在切口处, 引流管置于血肿腔上, 手术后24 h拔出。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手术后1 个月的近期疗效和6 个月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术后第1, 3, 7 天复查CT对患者血肿清除率进行检查来确定近期疗效;术后6 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 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 采用分级评价方式, Ⅰ级为生活完全自理, Ⅱ级为部分生活可自理, Ⅲ级为需要帮助, Ⅳ级为基本卧床, Ⅴ级为植物状态生存。

2 结果

56 例患者术后第1, 3, 7 天复查CT结果显示, 49 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 血肿清除率为87.50%。术后6 个月采用ADL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分别为12 例、20 例、15 例、7 例、2 例, Ⅰ级~Ⅱ级为良好与中残率57.14%, Ⅲ级~Ⅴ级为重残率42.86%。

3 讨论

传统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为骨瓣开颅术和锁孔入路开颅术, 近年来, 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已在临床中获得广泛应用, 加上立体定向仪和神经内窥镜等在脑外科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已取得巨大的进步[2]。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 且操作简单, 能够在不增加新损伤的基础上有效清除患者脑内血肿, 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术式[3]。

本研究中, 56 例患者术后第1, 3, 7 天复查CT结果显示, 49 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 血肿清除率为87.50%;术后6 个月采用ADL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 Ⅰ级~Ⅱ级为良好与中残率57.14%, Ⅲ级~Ⅴ级为重残率42.86%。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治疗原理是患者由于高血压导致脑内暂时出血, 但是血肿在3 h内会不断扩大, 血流对出血点周围脑组织造成直接冲击, 损伤脑组织, 对脑组织形成压迫, 甚至导致其移位, 进而发生水肿和坏死。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 在形成不可逆损伤前打破恶性循环[4]。

综上所述,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 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手术后1个月的近期疗效和6个月后的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术后第1, 3, 7天CT结果显示患者完全血肿清除率达87.50%, 近期疗效显著, 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 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 良好和中残率为57.14%, 重残率为42.86%。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小骨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伟俊.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11) :48-49.

[2]胡涛, 林勇, 吴春平, 等.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2) :33-34.

[3]张显柏, 袁知富, 董明, 等.小骨窗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4) :28-30.

超早期小骨窗 第4篇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超早期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应用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4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相关资料, 共计40例。男性27例, 女性13例;年龄31~79岁, 平均年龄58.2岁;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6~8分8例, 9~12分24例, 13~15例8例;其中有高血压史21例, 有糖尿病史19例;术前意识状态:神志清醒5例, 神志朦胧9例, 浅昏迷23例, 中重度昏迷3例;出血量30~39m L 11例, 40~59m L 27例, 60~95m L 9例;锥体束征阳性27例, 双侧椎体束阳性13例;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定出血均位于基底节区, 发病后7h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将患者头偏向出血部位对侧30°, 后仰15°患者侧翼点开颅。CT定位, 选择颞部直切口或颞部小瓣状切口, 骨窗约3.5cm×3.5cm, 颞上回或颞中回位置, 硬脑膜切开一小口, 脑穿刺针抽出部分血肿减压。以颞部直切口或颞部小瓣状作小弧形切口, 长约6cm, 骨瓣直径3~4cm, 剪开硬脑膜, 显微镜下打开外侧裂长2~3cm, 尽可能多的放出脑脊液减压, 保护外侧裂内的血管, 逐渐深大岛叶, 在岛叶无血管区切开岛叶达血肿腔。之后显微镜下锐性分开侧裂, 以自然间隙达岛叶表面, 可见岛叶中央动脉与角回动脉, 牵开此动脉 (注意对动脉的保护) , 电灼岛叶皮层切开1~1.5cm, 再向内侧分离进入血肿腔。破裂的豆纹动脉用双极电凝止血, 用明胶海绵压迫渗血部位, 进行止血。清除血肿量需达到80%以上, 但不强求彻底清除, 如小肿块与血肿壁紧密粘连, 可不必强行清除。血肿清除后脑压下降明显, 脑组织塌陷良好, 则放回骨瓣, 否则去除骨瓣。

1.3 术后处理

术毕2d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血压控制在基础血压或稍高的程度。全部患者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常。遵照医嘱进行颅脑CT复查,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节电解质平衡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1.4 疗效评定

术后功能恢复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DL) 分级法[1,2]。Ⅰ级:完全恢复社会和家庭生活能力;Ⅱ级:轻度残疾, 可独立日常生活并恢复部分社会生活;Ⅲ级:中度残疾, 日常生活需依靠别人帮助, 拄拐行走;Ⅳ级:重度残疾, 保留意识但卧床不起, 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别人帮助;Ⅴ级:植物状态者。

2 结果

2.1 手术近期疗效

全部患者于术后2d内复查颅脑CT, 与手术前相比, 血肿清除率>90%33例, 占82.5%;血肿清除率80%~90%7例, 占17.5%。CT结果显示, 不同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中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全部患者额颞皮层无明显受损。

2.2 术后随访

出院后3~10个月内随访, 术后存活37例 (92.5%) , 功能恢复情况为:Ⅰ级7例, 占18.9%;Ⅱ级9例, 占24.3%;Ⅲ级13例, 占35.1%;Ⅳ级4例, 占10.8%;Ⅴ级4例, 占10.8%。死亡3例 (7.5%) , 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再出血, 1例死于脏器功能衰竭, 另外1例严重肺部感染, 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多样, 其中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应用最为广泛[3,4]。通过外侧裂-脑之间的自然裂隙, 到达血肿, 最大限度降低机械操作对脑组织的损伤。尤其在左侧优势半球的血肿清除中, 该手术可有效避免皮层造瘘损伤颞叶脑组织, 尽可能保护言语功能区。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利用显微镜良好照明, 选择岛叶无血管区切开皮层进入血肿腔, 降低大脑中动脉、引流静脉及外侧豆纹动脉的损伤, 以免引起相应组织的脑梗死。岛叶皮质距离基底节非常近, 经岛叶容易到达雪中去, 在显微镜下可迅速找到出血的血管并进行电凝, 可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出血量, 有效防止水肿的发生。本组中40例患者术后2d内CT检查, 82.5%的患者血肿清除超过90%, 仅有10.8%的患者血肿清除率为80%~90%。

基底节脑出血治疗效果与手术时机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表明, 基底节出血后20~30min可形成血肿, 1~2h内出血达到高峰, 6~7h消失时则逐渐停止, 超过80%的血肿扩大均在6h内完成。出血后7h, 脑组织开始出现水肿、坏死等, 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重。因此, 发病后7h内手术彻底清除血肿, 在组织水肿之前降低颅内压, 保护脑部神经元的功能。此外, 超早期手术可减少毒性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他炎性反应介质对病灶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保护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功能,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病率。本组随访3~10个月, 存活37例, 占92.5%;死亡3例, 占7.5%。存活者中功能恢复Ⅲ级以上29例, 占78.3%, 恢复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安全有效, 对脑组织损伤小, 血肿清除率高, 神经功能恢复好。但该术式操作精细,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注意动作轻柔, 牵拉脑组织时采用间断牵拉法, 防止脑组织产生牵拉性损伤, 同时操作者要有娴熟的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斌, 孙春明, 周幽心.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江苏医药, 2012, 38 (10) :152.

[2]黎军, 姜德华.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 7 (4) :207-208.

[3]刘诤, 王峰, 孙涛, 等.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天津医药, 2010, 38 (12) :1041-1043.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