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复习题纲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课本P4849例
1、例2,练习八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准备:
课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学生每人准备一幅地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谁愿意汇报测量的数据。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利用手中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2、独自画图。
3、展示作品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想到了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其实这就用到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小组交流:你刚才在画图时是 (1)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和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3)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据说:我们把教室的实际长和宽叫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图上距离,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自己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尺?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还可写成这种形式 和同桌说一说你刚才画的教室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请每组6号同学口述比例尺的意义)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 (1)出示中国地图。
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北京地图。
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和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3)找一找你手中地图册的比例尺,它属于哪一种比例尺? (4)阅读课本48页
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这两种比例尺分别叫什么?它们有什么异同?
3、学习不同的比例尺。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尺都是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大呢?(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零件图) 图中的2︰1表示什么?
(二)精讲点拨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这种放大比例尺。比如手表零件、手机零件、电脑芯片要把它画在图纸上,就要用到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共同点。(引出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扩大比例尺后项为1。)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出示例1 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线段比例尺怎么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 独立解决,小组交流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做这类题目,你觉得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或者说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三)巩固检测
(1)一种精密零件长2.6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6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把数值比例尺1︰3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
)
(3)一个长方形运动场的规划图中量得运动场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知道这张规划图的比例尺是 ,那么运动场的实际面积有多大?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请你把三道题目都完成了,如果你还有一点胆怯,你可以给自己减减压,选择12题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P49“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你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
1、3题
第二课时 比例尺练习课
教学内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求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2、说一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45000 (2)比例尺80:1 (3)比例尺0------45米 (4)比例尺01000千米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2。
(1)打开课文观察例题及插图。 (2)说一说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已知条件:
①1号线的图上长度是10㎝; ②条幅地图的比例尺1:500000。 所求问题: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①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解答情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汇报解答情况。 方程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X=10500000 (问:根据什么?)
X=500000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算术方法解:
问:根据 题意要求:实际距离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 (学生思考后独立解答)
110÷
5000000=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3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780千米。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10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甲乙丙三种商品总价值为5800元。按数量,甲与乙的比是1:2,乙与丙的比是1:2.5;按单价,甲与乙的比是3:2,乙与丙的比是4:3。三种商品各值多少元?
四、布置作业:课本54页第5题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练习课
(一) 比例方法解: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根据: X=10500000 (问:根据什么?)
X=5000000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二)算术方法解:
问:根据 题意要求:实际距离必须知道那两个条件? (学生思考后独立解答)
110÷
5000000=10500000 =5000000(㎝) 5000000㎝=50㎞
答:地铁1号线路的实际长度是50千米。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16开方格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
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这是哪里的景色?(泰山)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诗的第一句是( ),这样雄伟的泰山,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它的照片,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缩小的要求。
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 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 总结发现。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 应用练习。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 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 发展练习。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四、总结。 生畅谈收获。
五、欣赏。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 课后你也可以做一名设计哟!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5960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吧! (课件出示:)
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4)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比例)
师:其实判断两个量成比例的关键是看两个量的商和积,如果是商一定,成正比例,积一定,成反比例。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师:为什么这么列?140/2和210/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除法?
3.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比例的知识得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用正比例意义解决问题(教学例5) 1.回顾旧知(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板书:张大妈 李奶奶 12.8元 ?元 8吨 10吨
师: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说明:国家在同一地区对水的单价是统一做了规定的,所以水的单价是一定的)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师:1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多指名说)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或 12.88 =x10 8χ=12.810 8χ= 12.810 χ= χ=
χ=16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12.8 和10︰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师:比较这两种解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理解?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光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善于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4.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1)读题,弄清题意。(2)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学生独立解答,订正交流是怎么想的? 5. 提炼方法 师:我们用比例解决了两个问题,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谁来总结一下,用比例解决问题分为几个步骤?(课件):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设要求的问题为X,根据判断列出方程; (3)解比例,验算,作答。
(二)用反比例意义解决问题(教学例6)
1师:解决了李奶奶、王大爷家的问题,下面的几个工人也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1、课件出示:这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读题,找条件问题。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会解决,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独立解答,交流: 一般方法:20*18/30=12包
也有同学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20*18=30*X (3)师:为什么这么列?20*18和30*X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因为书的总数一定所以每包的本数和包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 (交流中,强调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式子的写法,格式,演算等。)
2、反比例变式练习(出示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师:会解决吗?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3、对比正比例、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相同和不同,再次强调判断成什么比例是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通过这2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例5和例6,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巩固提高。
1. 教材60页的做一做:
1、2题。独立解决,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全课总结。
1.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我们今天学习了怎样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 我们都可以用不同的数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而用比例的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说我们测量一个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实际上去量一量,那么怎样知道这个建筑物的高度呢?就可以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我们先来观察课前老师测量的在同一时间内的一些物体的高度和他们的影长。
师:观察这些记录,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 师:知道了这个规律,你们能想出好的办法求出这个建筑物的高度吗?比如这个建筑物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引导学生说出,选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在此建筑物旁立一根标杆,同时测出标杆的高度与建筑物的影长,然后用正比例的有关知识求出这个建筑物的高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个具体的测量计算工作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分组去解决吧。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
4、5题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2.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
2、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2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能用多少吨?
3、修路队3天修路15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修10天,又修多少米?
4、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45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驶50千米,几小时回到甲城?
5、一间房子,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块。如果改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6、 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砖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7、一个房间,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块。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8、战士行军,3小时走了36千米,离目的地还差24千米,速度不变,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9、计划生产1040台收音机,8天生产了320台,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10、一条水渠,每天修300米,要修80天。如 果每天少修20%,这条水渠要修多少天?
11、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实际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多烧多少天?
12、200千克稻谷可出米170千克,这样计算4.5吨稻谷可出米多少吨?
13、修一段6000米长的公路,3天修了45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多少天修完?
二、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三、布置作业: 教后反思:
自行车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四、课堂作业
1、一辆自行车的车轮直径是0.7米,前齿轮有48个齿,后齿轮有16个齿,蹬一圈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范文第2篇
一、我读我写(要求正确、端正、匀称)
yǎn zòu wǔ dǎo yīn fú jīlínɡ zàn ɡē qīnɡ kuài
shēnɡ jī yīshanɡɡuānɡcǎi duó mù wàn zǐ qiān hónɡ
二、我会组词。
掠( )沾 ( )剪( ) 裁( ) 蜻 ( )
京( ) 站( ) 前( ) 栽( )清( )
三、我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增添 偶尔 聚拢 俊俏
近义词: ( ) ( ) ( ) ( )
反义词: ( ) ( ) ( ) ( )
四、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鸟飞向天空。 小鸟飞向(蓝蓝的)天空。
1.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一条( )的小路伸向远方。
2.红旗飘扬。 红旗( )飘扬。
3.他看书。 他( )看书。
4.这块空地是好地方。 这块空地是( )好地方。
五、我背我写。
1.才下过几阵( ) 的细雨。微风( )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的草,( )的叶,各色( )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 )的春天。
2荷叶( )的,像一个个( )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出来。有的( )。有的( ),露出( )。有的还是( ),看起来( )。.3.不知细叶谁裁出,( )。
六、我会排。
( )借着楼道的光,我将教室的门锁好,走下楼去。
( )我关上楼道的灯,摸着黑下了楼。
( )写完作业,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人了。
( )一夜要浪费多少电啊!于是,我转身又上了楼。
( )我快速地收拾好书包,熄灭教室的灯,走出教室。
( )走到操场,我忽然想起楼道的灯没关。
拓展阅读
七、我读我做。
春秋时代有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晨,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地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在()里给下列词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明白:①明亮( )②清楚( )③公开( )
苦学:①痛苦( )②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 ③有耐心地;尽力地( )
3.将词语与合适的解释用直线连起来。
扣人心弦 使人害怕的大风浪
惊涛骇浪 使人心情十分激动
4.仔细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高明的琴师”其实是指两种声音,即一是( );二是( )。
真情习作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范文第3篇
一、复习重点
1、掌握第62页“词语盘点”,还要求听写课文后的生字在课文中的词(书写生字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形近字区别、同音字的字义区别)对本单元出现的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进行分类复习。对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相关的填空、造句练习。
2、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优美的语言。
3、复习“日积月累”中的趣联和本单元作文、口语交际。
二、参考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wēi fēngǎi xiǎolěng xiàowéi nánguī juzhāo dài
qiú fànchū xidà chéngān júdào zéiqǔ xiàoxiào xī xī
péi bú shishí huà shí shuōmiàn bù gǎi sèān jū lè yèbù xī dài jià
jiě shìfù zéwán hǎo wú sǔnliǎo rú zhǐ zhǎng
2、形近字组词。
梁()诣()乃()辱()慌()敝()矩()囚() 粱()谐()及()唇()谎()蔽()炬()因() 臣()淮()贼()敝()撤()既()曰()惠() 巨()准()贱()敞()撒()即()日()慧()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的小说。
(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3)杨氏子的特点:
(4)《晏子使楚》的“使”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然后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使”在字典里有这几种解释:①使用;②让;③假如;④派遣;⑤奉命到某地办事。在“晏子使楚”中,“使”应是第()种解释。在“这把剪刀特别好使”中,“使”应取第()种解释。《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顺序写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5)晏子的特点:
(6)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7)背诵与默写《杨氏之子》
2(8)背诵并默写P65的“日积月累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
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是()。
A、看不起晏子 B、显显楚国的威风
(2)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总是()。
A、为自己辩解B、维护自己也维护国家的尊严
2、在“□”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瞅()期()拱()谎()
揪()欺()哄()慌()
4、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下面的句子。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5、读完这篇课文,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的人吗?
三、作文。
班上的班干部要改选了,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你看中了哪一个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范文第4篇
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水的三态是指( 水蒸气为气态 )、( 冰为固态 )、( 水为液态
)。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 )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
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
)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C )。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 C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B )。A、自来水 B、橘子汁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6、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 D )。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7、火柴燃烧的变化是 ( B )。 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8、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 A ) 物质。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9、判断下面现象是属于哪一种变化,把正确答案填空在括号里。 A、形态的变化 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蜡烛燃烧。 ( B ) (2)蜡烛受热熔化或冷却凝固。( A ) (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B ) (4)、面粉做成馒头。 ( B )
(5)、铁水变成钢锭。 ( A ) (6)、树叶颜色变化。 (B ) (7)、火柴燃烧。 ( B ) (8)、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 B ) (9)、水的三态变化。 ( A ) (10)、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 B )
(11)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B ) (12)、压扁可乐罐。 (A )
(13)、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 B )
(14)、将白糖加热至溶化。( A ) (15)、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 ( B )
四、问答题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2、请你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蒸发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干燥烧杯内有一些雾气;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白色的浑浊物。
(3)、将一只白瓷的蒸发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蒸发皿底部有黑的。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 实验设计: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材料:三根试管,三个铁钉,少许油,水(普通水和沸水) 实验设计:(1)、在第一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加沸水浸没铁钉,加少许油,与空气隔离开。
(2)在第二根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盖上试管塞子。
(3)在第三根试管中,只放入浸没铁钉一半的普通水。
(4)观察大约一周以上时间、
实验现象:(1)(2)号试管都没有生锈,(3)号试管生锈了。
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刀尔登中心小学)
二、判断题。(15分)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
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
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11、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
12、树叶变黄,这是形态的变化。(
)
13、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物质。(
)
1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15.把一块铁放在蒸馏水中,铁也不会生锈 (
)
三、选择题。(23 分)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3、紫甘蓝水是 ( )。
A、碱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指示剂 D、去污剂
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 )。 A、自来水 B、橘子汁 C、洗发水
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 )。
A、西红柿 B、肥皂 C、清洁剂 D、小苏打
四.问答题:(15分)
1、 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属于那一类变化?为什么?
2、 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3、 请说一说变色花的秘密。
五、实验设计:(18分)
1. 请你设计用紫甘蓝做试剂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2.设计蜡烛燃烧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六.说明道理: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范文第5篇
(出纳员部分)
一、填空
1、(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
2、《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单位可以在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等范围内使用现金。其中结算起点为(1000)元。
4、开户单位采购商品、工程结算、劳务用工报酬等支出,金额超过结算起点的应当使用(银行转账)支付。
5、支票出票日期为2015年1月20日,支票上中文大写应该为(贰零壹伍年零壹月零贰拾日 )。
6、会计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7、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幼儿园可向幼儿收取(保育教育费)(以下简称“保教费”)、(住宿费)(向住宿幼儿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
8、月末结账时,仍无法取得正规凭证,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白条抵库存现金”)按凭证额(10%-30%)处罚。
9、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都要核定限额,超出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的(即“库存现金超限额”)按超出金额的(10%-30%)处罚。
10、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即“公款私存”),按存入金额(30%-50%)处罚。
11、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称为(共同犯罪),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称为(犯罪集团)。
1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3、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处。
14、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15、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16、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所指的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所称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
19、政府采购法所称分散采购,是指采购人将(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自行采购或者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的行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罚款,数额为(5万元)以
1 上(25万元)以下。
21、采购《公主岭市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具体限额标准为:货物、服务类项目单项或批量采购预算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含5万元)】,工程类项目采购预算金额达到【10万元(含10万元)】。
2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给予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23、《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严禁学校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用于学校其他支出,严禁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小金库”)。严禁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资金。
24、目前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我市各中小学校的代收费项目有(代收学生本费);服务性收费项目有(学生伙食费)。
25、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小学附设幼儿园(班)保教费标准按不高于全日制幼儿园其他等级收费标准的(70%)核定。自收自支的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标准可在当地确定的同等级幼儿园收费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按不超过(50%)的标准核定。
26、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按分级管理权限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使用(省财政厅印(监)制的财政)票据。
27、公办幼儿园取得的合法收费收入应纳入(预算)管理,全额上缴(同级国库),主要用于幼儿保育、教育活动和改善办园条件,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平调。
28、《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 ,对违规发放的津贴补贴,应当按有关规定责令整改,并将违规资金(清退收回)。
29、《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学校出纳员,为工作方便通知学生把该缴纳的费用直接存在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设的帐户上,后集中上缴国库,此行为造成(A )。 A、公款私存 B、小金库 C、帐外帐。
2. 库存现金限额应报开户银行审批,原则上以( B )的日常开支量为准,超过限额的库存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
A、12天 B、35天 C、57天 D、79天 3.支票签发的起点为( B )元。
A 、50 B、100 C、200 D、500 4.某学校以办实验班为名共向学生收取30000元,没有按规定记入符合规定的学校帐簿而单独管理。此行为应认定为( B )。
A、小金库 B账外账 C、公款私存
5. 学校要分清事业性收费和代收费,收取的事业性收费应该( A )。 A、及时存入单位银行账户并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B、存入单位银行账户后用于单位支出
C、存入出纳员个人存折或银行卡用于单位支出 D、出纳员保存现金用于单位支出
6、出纳员登记现金日记账簿和银行日记账簿时,应该做到(D )。
2 A、月末记账,汇总登记,结出余额。 B、月末记账、逐笔登记、结出余额
C、每日记账、汇总登记,结出余额。 D、每日记账、逐笔登记、结出余额。
7、出纳员登记现金日记账簿和银行日记账簿时,可以(C )。
A、随意记录每笔业务,只要金额不错就行
B、出现错误涂改后重新记录
C、按照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顺序记录
D、用圆珠笔记录
8、单位收费时,收费票据应由(B )并加盖相应的印章。
A、出纳员开据,会计签字
B、会计开据,出纳员签字
C 、出纳员开据, 班主任签字 D 、会计开据,班主任签字
9、发放教师工资时,短期内无法及时发放的,正确的做法是(B )。 A、由出纳员选定他人代领
B、存入单位银行帐户,并告知会计记入往来帐目
C、由出纳员存入个人银行帐户保管,工资表领取人处不签字 D、由出纳员将现金锁入单位保险柜
10、可以使用现金支付的款项为(A )。 A、到省外出差人员的借款3000元 B、木工维修桌椅10天劳务费共1800元
C、购买10台电视机共12000元 D、通信公司网络服务费6000元
三、多选题
1. 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 ABC )。 A、稽核
B、会计档案保管 C、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D、发放工资
2、幼儿园为在园幼儿教育、生活提供方便而代收代管的费用,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家长自愿 B、据实收取 C、及时结算 D、定期公布
3、某幼儿园有部分儿童在园寄宿,对寄宿入园幼儿可以按月收取的费用包括(ABD)。 A、住宿费
B、伙食费
C、班车费
D、保教费
4、幼儿园对入园幼儿不能收取的费用包括(ABCD)。
A、课后看护费
B、特色班学费
C、本费
D、建校费
5、单位以现金的形式收费时,出纳员的做法错误的是(ABCD)。 A、当日收费结束现金余额不超过1000元可以不存入银行。 B、因单位急用所以从收费的现金中直接支付。
C、一个班没有全员交齐费用,将先收到钱存入个人银行卡。 D、没有按单人开收费票据,而是每个班开据一张收费票据。
6、不可以使用现金支付的款项为(AB)。
A、工程款50000元
B、采购品牌电脑20台共80000元
C、补发教师工资每人8000元 D、单位雇锅炉工工资每人每月 4500元
7、下列违规款项按超过额的10%~30%处罚的有(ABCD)。 A、超出规定范围和限额使用现金的 B、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的
C、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
3 D、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坐支额度和使用范围坐支现金的
8、下列违规款项按实际发生金额30%~50%处罚的有(ABCD)。 A、用转账凭证套取现金的
B、编造用途套取现金的
C、利用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
D、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D)。 A、出纳员库存现金余额少于1000元
B、将收费款项先存入银行,再用支票取现金作为办公费用 C、收费当日无论金额多少均存入银行
D、月末结账时告知会计将借款凭证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入帐处理
10、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有(ABCD)。
A、未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借款给单位人员上交费用 B、将空白支票加盖所有印章后保管以方便自己工作 C、用收费款列支当日费用,次日再取款补齐
D、收费先列支费用,然后再用相同金额经费上缴财政。
11、政府采购采取的方式(ABD)。
A、集中采购 B、其他采购 C、领导采购 D、分散采购
1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七条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ABCD)。 A、警告、严重警告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3、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ABD)原则。 A、自愿选择原则 B、非营利性原则 C、服务性原则 D、收费审批原则
14、《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第四条规定有下列(ABCDEFGHIJ)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A、违反规定自行新设项目或者继续发放已经明令取消的津贴补贴的; B、超过规定标准、范围发放津贴补贴的;
C、违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公务员奖励的规定,以各种名义向职工普遍发放各类奖金的;
D、违反规定发放加班费、值班费和未休年休假补贴的;
E、违反《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等规定,擅自提高标准发放改革性补贴的;
F、超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
G、以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实物等形式发放津贴补贴的; H、违反规定使用工会会费、福利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发放津贴补贴的;
I、借重大活动筹备或者节日庆祝之机,变相向职工普遍发放现金、有价证券或者与活动无关的实物的;
J、其他违反规定发放津贴补贴的。
15、《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津贴补贴包括(ABCD)。 A、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和工作性津贴 B、生活性补贴 C、离退休人员补贴
4 D、改革性补贴以及奖金、实物、有价证券
16、《公主岭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专项整治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整治内容包括(ABGD )。 A、是整治基层干部不作为问题 B、是整治基层干部乱作为问题 C、是整治干部教师贪腐谋私问题 D、是整治基层干部“中梗阻”问题
17、中小学校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ABCD)规定执行。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中小学校。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C、《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D、(《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20、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ABCEF)。 A、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B、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C、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D、把钱控制在个别人手里 E、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F、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1、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ABCD)。 A、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归口管理 B、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 C、财产保护控制和单据控制 D、预算控制和会计控制
2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有(ABCDEFG )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A、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的 B、利用工作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C、在公务活动或者工作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 D、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内幕信息谋取利益的 E、用公款旅游或者变相用公款旅游的
F、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 G、其他违反廉洁从业纪律的行为
2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九条 有( ABCDEFG )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A、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有关规定的
B、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或者社会保险基金的
C、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或者擅自改变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和对象的 D、挥霍、浪费国家资财或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E、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
F、在招标投标和物资采购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的
G、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四、判断
5 1.对于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跨学期或跨年一次性预收。( ) 2.为了工作方便,学校的财务专用章、法人章、空白支票可以由出纳员一人保管。 ( ) 3.凡有现金收入的单位,其现金收入应当于当日及时交存开户银行。( √ )
4、某校在放暑假期间,因单位施工,学校领导层便轮流到校监工,后经校委会研究决定发放每人补助费500元。 ( )
5、某校校长将学校校田地承包费20000元,收缴后直接用于临时工开支。( )
6、为了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生活水准,由学校统一收取入园儿童的桶装矿泉水费和幼儿启蒙教材费用。 ( )
7、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住宿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使用省财政厅印(监)制的财政票据。( √ )
8、为了便于修改保持帐页记录整洁美观可以使用铅笔登记帐本。( )
9、因为单位每个月的业务较少,可以将几个月的业务凭证积攒起来按季度或统一入帐处理。( )
10、 出纳员只要品质好工作认真就行,有无会计从业资格证都可以。( )
11、为了体现“日清月结”在借方没有余额的前提下,可以按票据发生日期将未结算的票据先登记到现金日记帐本上的贷方,余额以赤字(负数)体现。( )
12、只要单位负责人签字,出纳员就可以按票据金额进行支付。( )
13、为了结算便捷按人将幼儿园保教费、伙食费、班车费使用同一张票据收取。( )
14、经手人,验收人,会计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批等手续不全的凭证不予支付。( √ )
15、使用财政收费票据做为收费汇总凭证累计计算收费金额。( )
16、由班主任开据收费票据后再将存根联、记帐联及现金交给财会人员。( )
17、收费票据只要金额正确,日期、印章等内容可以忽略。( )
18、收费结束,只将收费款项全额存入单位银行帐户,什么时候上缴财政都无所谓。( )
19、收费存入银行,从银行提取现金,均需要通过现金日记帐和银行日记帐同时逐笔记录。( √ )
20、公用经费不足时,可以临时支取银行中“代管款项”的资金进行使用,待经费到位后再进行弥补。( )
21、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
22、《公主岭市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采购项目,须经财政监督管理部门(采购办)批准,由采购单位自行组织采购。( √ )
2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 )
24、《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第十条 规定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发放津贴补贴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2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
2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
五、概念题:
1、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3、贪污犯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4、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5、挪用公款罪处罚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6、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7、私分国有资产罪或私分罚没财物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
8、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六、案例分析
(一)、某单位出纳员为方便工作,减少去往银行次数和开支票取现金的麻烦,报请学校领导同意以后,在银行开设一个专用个人帐户,便将学校现金业务做如下处理:
1、从银行账户中预支经费备用,并将款项存入个人银行账户,随用随取。
2、将学校收取的学生伙食费存入个人银行账户,待全部收齐后,在存入单位银行账户。
3、因家庭做生意,急需用钱,便从存入个人银行账户的单位资金中支取30000元,用于资金周转,5个月后将此款存回。
4、这个专用的银行账户中产生利息321.21元未上交单位由其个人支取。 请根据上诉材料,作答:
(1)某校领导同意出纳员的这种做法正确吗?( B ) A、正确 B、不正确 (2)、出纳员在这4项现金业务处理中都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ABD )。 A、公款私存 B、挪用公款 C、套取资金 D、贪污公款
(二)、我市某校发放家庭贫困住宿生补助情况如下:财政资金于10月份将春秋两季补助一次性拨款,因春季在校生中毕业班学生已离校,所以学校决定将已毕业学生中的补助金发放给8月份新入学的学生,发放过程中经学校领导同意由出纳员将现金交由班主任回到班级发放,班主任指派班长代为受资助学生在发放名单上签字,并将补助资金留出500元做为本学期的班费,剩余款项按人平均发放,其中班级学生中有不住宿的,还有教师子女。 请根据上诉资料,作答:
1、在补助发放过程中存在几处违规现象?分别是什么? 答:6处。
7 分别是:(1)、将已毕业学生中的补助金发放给8月份新入学的学生
(2)、经学校领导同意由出纳员将现金交由班主任回到班级发放
(3)、班主任指派班长代为受资助学生在发放名单上签字
(4)、将补助资金留出500元做为本学期的班费
(5)、剩余款项按人平均发放
(6)、发放学生中有不住宿的,还有教师子女。
2、这种行为违反了什么规定?
第三单元复习题纲范文第6篇
1.“十三五”规划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大方向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
)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及时传递各类经济信息 ②市场能够通过利益杠杆,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③市场具有“涓滴效应”,能够实现全社会同步富裕 ④市场借助竞争机制,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市场之所以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及时传递各类经济信息,①正确;市场通过利益杠杆,借助竞争机制,可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②正确;③中“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市场与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必然联系。
2.目前我国公用企业行业内存在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因此国家工商总局决定自2016年4月~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A.市场自发调节追逐眼前利益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获取不法收益 B.价格时涨时跌生产调整困难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稳定企业生产 C.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益受损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获取稳定收益 D.信息掌握不全决策出现失误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弥补经济损失
解析:选A。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看,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反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A入选;B、C、D都没有真正揭示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实质,不选。
3.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该模型认为,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常常会导致实际的产量过剩或不足。这反映出(
) A.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B.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C.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通常不高
D.市场规律在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领域失灵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故选A项。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应排除。 4.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这说明(
) ①国家灵活运用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②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及时调节与影响宏观经济 ③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④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是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即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中的“财政政策”和②中的“行政手段”均不符合题意。
5.2016年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旅游者权益等突出问题。这表明(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市场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D.旅游市场的健康运行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解析:选D。加强对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现了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利于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应选D项。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
6.2016年2月,文化部印发《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在浙江、天津、上海等省试行文化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申请中含有黑名单文化产品的,不予批准,这是(
) ①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②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③运用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④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A.②③
C.③④
B.①② D.①④
解析:选C。实施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对申请中含有黑名单文化产品的,不予批准,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有利于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④当选。①②与题意不符,排除。
7.近年来,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解析:选B。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起不到控物价的作用,A项错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企业负担减轻,发展加快,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B 项正确;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C项错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D项错误。
8.2016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针对当前本地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出台了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并实施限购的房产新政。出台房产新政的目的是(
) ①优化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击市场投机行为 ③抑制我国资本市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④防止市场流动性,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并实施限购的房产新政,旨在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调节供求关系,防范化解信贷金融风险,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中“抑制我国资本市场”和④中“防止市场流动性”的说法错误。
9.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截至2016年10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高达3.25亿,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但在直播行业急速发展的同时,也有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充斥其中。这说明(
) ①它是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应改进网络监管技术 ③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促进直播行业自由发展 ④政府应加快完善网络直播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我国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用户和市场规模大、发展快,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①正确;直播行业也有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充斥其中,要求政府加快完善网络直播监管政策法规体系,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②不符合题意;③中“自由发展”的说法错误。 10.2016年,我国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从2015年同期的10.7%下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2.5%。需要压缩产能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4.3%,需要增加供给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速却大幅下降。这说明(
)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
②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变化
③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和引导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科学的宏观调控优势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我国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总体下降,需要压缩产能的行业增速非降反升,而需要增加投资的领域其投资增速非升反降,说明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需要政府的规范和引导,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11.2016年9月6日起,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发的《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开始执行,对发卡行服务费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网络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对竞争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服务费,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从总体上较大幅度下调了费率水平。这一举措(
) ①会缩小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减少银行利润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③会提高刷卡手续费,增加商户的经营成本 ④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金融业宏观调控的表现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对发卡行服务费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网络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金融业宏观调控的表现,④当选;对竞争较为充分的收单环节服务费,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对价格的决定作用,②当选。材料没有涉及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①不符合题意;此次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调整从总体上较大幅度下调了费率水平,③说法错误。
12.近年来,我国政府“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表明(
) A.政府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B.加强市场监管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解析:选D。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解决民生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C项错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6年9月19日,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根据意见,北京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建立与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城乡二元分隔的体制,朝着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也将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加快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更为重要的就是,我们政府将来在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能让农民更平等地、公正地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资源配置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市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6分) 解析:本题以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配置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材料中涉及的资源劳动力、公共服务;其次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宏观调控;最后结合材料信息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可。
答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改革后的户籍制度有利于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9分) (2)公共服务是通过财政手段提供的重要社会资源。改革后的户籍制度,可以有效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发挥政府在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使城乡劳动力共同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9分) (3)改革后的户籍制度可以将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8分) 14.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网购用户已经达到4.48亿。有分析认为,到2018年,中国人网购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20%。但网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购快递送货上门,可购物者不在时无法及时收取;有些小东西市场里买不到,网购的还不如运费贵等。电商的乱象也日益严重,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虚假评价和不公平条款等问题首当其冲。此外,顾客变得更加敏锐,他们发现网购不一定带来最大的实惠,也渐渐觉得,无论网购还是在实体店消费,购买到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的商品才是符合“初心”的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怎样促进电商市场的健康发展。(26分)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电商市场怎样健康发展,属于“措施类”题目。解答时要分别从电商企业、政府、消费者角度加以分析。电商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政府要科学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用合法手段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