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于操作(精选10篇)
餐饮服务于操作 第1篇
餐饮服务于操作
名解
服务态度:是指服务者为被服务者服务过程中,在言行举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神态。
国宴是国家元首或政府为招待国宾、其它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西餐服务不同服务方式:
一、法式服务。
二、俄式服务。
三、美式服务。
四、英式服务。
五、综合式服务。
六、自助式服务
一、餐饮服务的特点:
1、直接性。
2、一次性。
3、无形性。
4、差异性。
二、宴会的特点:
1、宴会是一种项重要的社会交往的形式,它是用于表示欢迎,答谢、庆祝而举办的餐饮活动。
2、宴会就餐人数多,消费标准高,就餐时间长。
3、宴会要求格调高雅,并能体现出气派、华丽、舒适和考究的特点。
4、宴会在环境及台面布置上要体现宴会的主题,突出热烈,隆重的气氛。
5、宴会的菜单设计讲究色、香、味、形、器、养的搭配,品种丰富,注意选配并有一定的格式和质量要求。
6、宴会接待服务礼仪要求高,强调周到细致,讲究服务艺术和接待规格。
解答
三、菜单的作用:
1、菜单体现了餐厅的经营方针。
2、菜单是餐厅促销的手段。
3、菜单是消费者与接待中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4、菜单是餐饮企业一切业务的总纲,是餐饮生产和销售活动的依据,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
5、菜单可以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四、菜单的种类:
(一)根据实施菜单时间的长短及菜单更换的频繁程度分类:
1、固定性菜单。
2、循环性菜单。
3、即时性菜单。
(二)根据菜单价格形式分类:
1、零点菜单。
2、套餐菜单。
3、混合式菜单。
五、餐饮部在饭店中的作用?
1、需求的主要服务部门。
2、饭店餐饮收入是酒店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3、饭店餐饮部是酒店参与市场营销竞争中往往充当排头兵的角色,现代酒店的客房标准相对接近,竞争余
1、饭店餐饮部是满足客人地小;而其餐饮则具灵活、多变的能力。
4、饭店餐饮部的服务场所是社交集会的理想场所,它日夜不停地和住店宾客及店外宾客发生频繁接触。
5、餐饮部门经营管理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往往关系到酒店的声誉和形象,进而影响客源。
六、餐饮销售的特点:
1、餐饮销售季节性明显。
2、餐饮销售受进餐时间及餐位数量的限制。
3、固定成本大,变动费用高,资金周转快。
八、餐饮部组织机构:
1、采购与库存。
2、厨房。
3、营业点。
4、管事。
推车服务法国的特点特征(单选)
中西餐摆台(中直线、西45)
托盘服务几种方式:
礼仪
礼仪中的仪容仪表着装特点
多选
宴会的功效
中餐餐台
西餐餐台
中西餐组成设计
餐厅接呐人数受到那些因素影响
法式俄式
餐饮服务于操作 第2篇
不过 归 ,平时Linux操作系统相对还算是安全的系统,当然也会有很多朋友遇见服务器被黑的问题,这里经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相关的材料,在这里本人给大家找到了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被黑的解决方法,希望大家看后会有不少收获。
如果你安装了所有正确的补丁,拥有经过测试的防火墙,并且在多个级别都激活了先进的入侵检测系统,那么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才会被黑,那就是,你太懒了以至没去做该做的事情,例如,安装BIND的最新补丁。
一不留神而被黑确实让人感到为难,更严重的是某些脚本小鬼还会下载一些众所周知的“rootkits”或者流行的刺探工具,这些都占用了你的CPU,存储器,数据和带宽。这些坏人是从那里开始着手的呢?这就要从rootkit开始说起。
一个rootkit其实就是一个软件包, 利用它来提供给自己对你的机器具有root级别的访问权限。一旦这个 能够以root的身份访问你的机器,一切都完了。唯一可以做就是用最快的效率备份你的数据,清理硬盘,然后重新安装操作系统。无论如何,一旦你的机器被某人接管了要想恢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你能信任你的ps命令吗?
找出rootkit的首个窍门是运行ps命令。有可能对你来说一切都看来很正常。图示是一个ps命令输出的例子。真正的问题是,“真的一切都正常吗?” 常用的一个诡计就是把ps命令替换掉,而这个替换上的ps将不会显示那些正在你的机器上运行的非法程序。为了测试个,应该检查你的ps文件的大小,它通常位于/bin/ps。在我们的Linux操作系统机器里它大概有60kB。我最近遇到一个被rootkit替换的ps程序,这个东西只有大约12kB的大小。
另一个明显的骗局是把root的命令历史记录文件链接到/dev/null。这个命令历史记录文件是用来跟踪和记录一个用户在登录上一台 Linux机器后所用过的命令的,
们把你的历史纪录文件重定向到/dev/null的目的在于使你不能看到他们曾经输入过的命令。
你可以通过在shell提示符下敲入history来访问你的历史记录文件。假如你发现自己正在使用history命令,而它并没有出现在之前使用过的命令列表里,你要看一看你的~/.bash_history文件。假如这个文件是空的,就执行一个ls-l~/.bash_history命令。在你执行了上述的命令后你将看到类似以下的输出:
-rw------- 1 jd jd 13829 Oct 10 17:06 /home/jd/.bash_history
又或者,你可能会看到类似以下的输出:lrwxrwxrwx 1 jd jd 9 Oct 1019:40/home/jd/.bash_history -》 /dev/null
假如你看到的是第二种,就表明这个。bash_history文件已经被重定向到/dev/null。这是一个致命的信息,现在就立即把你的机器从Internet上断掉,尽可能备份你的数据,并且开始重新安装系统。
解决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被黑,需要寻找未知的用户账号:
在你打算对你的Linux操作系统机器做一次检测的时候,首先检查是否有未知的用户账号无疑是明智的。在下一次你登录到你的Linux服务器时,敲入以下的命令:
grep :x:0: /etc/passwd
只有一行,我再强调一遍,在一个标准的Linux安装里,grep命令应该只返回一行,类似以下:
root:x:0:0:root:/root:/bin/bash
假如在敲入之前的grep命令后你的系统返回的结果不止一行,那可能就有问题了。应该只有一个用户的UID为0,而如果grep命令的返回结果超过一行,那就表示不止一个用户。认真来说,虽然对于发现 行为,以上都是一些很好的基本方法。但这些技巧本身并不能构成足够的安全性,而且其深度和广度和在文章头提到的入侵检测系统比起来也差得远。
餐饮服务于操作 第3篇
为了方便编程人员开发图形用户界面,Java语言为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AWT包和Swing包提供了丰富的类库来支持编程人员创建具有良好功能的用户界面。
GUI设计的重点是处理好组件与容器的关系。在基于AWT的设计中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其做法是直接调用add()方法把所有组件加入到窗体中,而Swing要求把组件加入到窗体的“内容面板”中。假设设计的界面如图1所示,则基于AWT设计的关键代码段如下:
如果基于Swing来设计,必须提取顶层容器(Top-Level Container)Frame的内容板(Content Pane),再将组件布局到板中。
2 结构分析
Swing提供了三种可用的顶层容器:JFrame、JApplet和JDialog。Swing组件可以被绘制在这些容器中,通常被称为“重型组件”。在GUI设计中,根据设计要求,会形成若干个容器体系,而作为某个容器体系的顶层容器,JFrame、JApplet或JDialog控制和管理着其它组件的加载和分布。例如,一个应用程序设计了一个主窗口和两个对话框,那么这个应用程序就有3个容器结构,即3个top-level container:一个容器结构以JFrame作为root,另外两个容器结构以JDialog作为root。在基于Swing的GUI设计中,容器的体系结构存在着怎样的层次关系呢?图2给出以JFrame作为root的一个容器结构。
在这个框架中,存在着若干个“板”。根板包含层板和玻璃板,层板又管理着菜单条和内容板。玻璃板叠在所有其它结构上,是完全透明的,在添加了鼠标监听器时解释鼠标事件。而大多数操作都在层板进行,其中内容板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pplet和应用程序添加组件和绘制图形的地方,这也是与AWT编程的主要区别。那么,根板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得到它所管理的内容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JFrame、JApplet和JDialog类的字段结构上看,它们都有一个rootPane字段,该字段是JRootPane类的一个对象,即上面提及的“根板”。这充分说明JFrame、JApplet和Jdialog是容器体系中的顶层结构,可以从这个“根板”入手,剖析和操作其它结构层。继续分析JRootPane类的字段结构,从表1给出的部分字段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根板的结构,从而明确了图2的层次关系。
在GUI设计过程中,涉及到普通组件的加载时,关键就是要能够操作该容器的内容板,然后设置其布局,将组件按照摆放要求进行加载。
3 组件加载
3.1 获得容器的内容板进行组件加载
利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时,必须熟悉容器类的一些方法。由于“重型容器”都有一个rootPane对象,而且该对象存在如图2所示的结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得到这个层次结构中的内容板。Java的开发人员为这些容器类设计了一系列的方法来直接得到所需的“板”。表2给出了这些容器类的部分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直接得到该容器的Content Pane。
从表2中可以看出,getContentPane()方法返回了Container类的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顶层容器管理的内容板。这时得到的内容板的默认布局是边框布局,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调用容器类提供的setLayout()方法进行合理规划,再执行Container类提供的add()方法将组件加到内容板里。如果利用JFrame设计图1的界面,程序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App2类继承了JFrame,成为这个容器结构的顶层容器。
3.2 设置内容板
在这个方法里,根据设计要求,轻量型容器被用来组织GUI界面。例如,可以利用多个JPanel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图形界面,并将它们组织到一个最终的JPanel里面去,最后利用顶层容器的setContentPane方法将这个JPanel设置成该容器的内容板。用这个方法实现上面例子的关键代码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图形界面比较简单,在实施过程中只涉及到了一个JPanel容器。
参考文献
[1][美]Bruce Eckel.Java编程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美]Steven Holzner.Java技术内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团队合作运用于计算机操作实践 第4篇
关键词:团队合作;计算机操作;实践;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6-0000-01
Teamwork Used in Computer Operating Practice
Liang Hao
(Lianyungang Higher Technical School,Lianyungang222000,China)
Abstract:The daily life of modern society computer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its normal for people to study and work,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In addition to theoretical study,the computer is more emphasis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examination,the computer is operating practices focus on teaching high-level technical school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eaching.On this poi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operation of "Teamwork " of the relevant issue.
Keywords:Teamwork;Computer operation;Practice;Problem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级技工学校也一跃成为培养“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导致了计算机教学成果的不尽人意。教学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实践”意识薄弱。高级技工学校开始对水处理行业实施新一轮的教学体制改革。但其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给计算机教学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依旧坚持着“理论至上”的教学战略。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无法及时吸收计算机操作技能经验[1]。
(二)“任务”划分不均。若单从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而言,其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整个上机操作环节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课程开始前没有对操作任务准确划分,造成了任务划分不均匀,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手忙脚乱”。
(三)“教师”力量缺失。教师是计算机教学的引导者,整个实践操作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顺利完成。但高级技工学校受到资金的限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而造成教师资源缺乏。这些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会带来“干扰”。
二、整合机制是团队合作基础
面对当前计算机课程教育出现的问题,高级技工学校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各个方面的调整来创建科学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促进“团队合作”在计算机操作实践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从大的教学角度看,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理论知识、上机操作两个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编排合作,这样在故障出现时才能发挥理想的效果[2]。如:word2003年版的一个经典故障,学生在上机时打开word会出现“无法注册这篇文档”,造成word无法正常运行。操作中发现若安排学生一人去处理这种故障,则难免会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为了撮合学生“合作学习”,我则安排了2个学生成立一个小组对这一故障实施分析。而学生们也是“兵分两路”,1个负责上机查找理论方面的知识处理,一个则通过网络调试来分析故障。在两位同学共同努力下测出了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服务如果被禁用,Word将出现“无法注册这篇文档”的提示,而且WPS2003也无法运行,所以这个服务应该设置为“自动”。而处理这一故障的方法有两个:1.方法是开始—运行—输入services.msc,确定,找到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双击打开属性,将其设置为自动,并点击“启动”。2.或者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sc strat 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回车,再输入sc config 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s start=AUTO,回车即可。按照上述方法,則可会有效处理问题。
三、协调机制是实践效率保证
“协调”需从多个方面进行工作,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计算机学习工作,还必须要处理好课程学习、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面对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时我们需要协调好各个学生之间的问题,分配好彼此的任务。计算机上机操作是当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平台,保证“团队合作”模式的顺利运作。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在上机操作时我则精心设计了几个实践训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这类问题。而对计算机实践操作中,我则倡导大家共同去摸索、研究、查找,把问题及时处理分析好[3]。如:“利用上机操作处理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速度”这一实践问题,操作处理过程中我倡导学生共同去商讨处理方案。经过我的引导,学生得出了几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方案:1.垃圾清理。利用360将计算机内部的垃圾文件处理干净,减小内部CPU的占用率,防止出现运行受阻的问题而影响网络效率。2.软件卸载。对于不经常使用或占用率高的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卸载的方式将其清除,防止降低了计算机运行的网速。3.系统调整。XP/WIN7系统都会默认限制20%的网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下述操作:开始菜单—运行—输入“gpedit.msc”—确定—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qos数据包计划程序—限制保留宽带—属性—已启用—将带宽限制改为0%—选应用—确定。这样操作后也可显著提高网速。
四、结论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运用的设备,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高级技工学校教师需紧紧结合市场需要,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周文军.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机制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32,7:46-48
[2]孟宏宇.信息化时代下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制度[J].教育研究,2008,20,10:42-44
[3]潘丽霞.团队合作在现代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计算机应用技术,2008,18,5:17-19
作者简介:
餐饮服务于操作 第5篇
片段一:
师:你们做过手工吗?都做过什么? 生:橡皮泥、剪纸、折纸、剪贴画。
师:以前我们在手工课上剪纸,今天我们在数学课上剪纸,你觉得会有什么不同?
生:„„
师: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图案,老师选了四幅作品来给大家欣赏。看,这是什么?(逐一出示剪纸图片)
师:好看吗?仔细观察,这四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1:有两幅图是绿色的,有两幅是红色的。生2:这些图案都很美!
生3:这四幅图案的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师:图案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板书:两边完全一样)
师:真的是两边完全一样的吗?(师手拿图案)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证明一下?
生:我们可以将这些图案进行对折,看两边是不是“重叠”了。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操作演示。
师:对折之后,衣服的两边肯定会“重叠”,重叠的“两边”怎样才算完全一样呢?
生:一边把另一边挡住了,正正好,不多也不少,两边就是完全一样的。
师:说的真好,一听就明白了!
师:把对折之后的图案打开,中间就多出了一条折痕,(老师用虚线把它描出来)折痕的两边完全一样。
【思考】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他们很难把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表达清楚。片段一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比一比中,获取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两边完全一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和操作经验的支撑,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支点”,他们就能用一些简单、清楚的语来描述操作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及结果。
片段二:
1.师:你们也能剪出像这样“两边完全一样”的衣服吗? 生:能!
师:该怎么剪呢?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准备先将这张纸对折,再画出小衣服的一半,再沿着所画的线剪下来,展开就是一件小衣服。
师:衣服的一半该怎样画线呢? 生自由交流。师引导:我们可以对照图案想一想,想好了再来画!生2:我准备先画好一件衣服,再沿着所画的线把它剪下来。师:要想直接剪下来的衣服两边完全一样,画这件衣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2:衣服的两边要画一样!
师:老师相信你的画画水平一定很棒,我们掌声先鼓励他一下!2.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师:在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学生操作,展示交流,互相评议。
生1
生2 师:这两件“衣服”都是“两边完全一样”的吗?谁来验证一下? 生对折验证说明:生1的“两边完全一样”,生2的不是。师:生2的衣服为什么“两边不一样”呢? 生3:可能是他两边没有画“一样”!生4:剪的时候两边剪的“不一样”!
师:对折剪的同学,你们剪的衣服两边都完全一样?为什么? 生:对折之后,两边在“一起”剪的,打开肯定是一样的。师:有谁刚才的小衣服没有剪成功的? 生:我的“衣服”的两边分开了,不是连在一起的。师:这位同学遇到了问题,我们能帮助帮助他吗?他的“衣服”两边是分开的,你们的是连在一起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1:他画的时候没有对着中间对折的那一边。
生2:你应该对着中间的折痕来画,剪下来就不会分开了,你再试试!
师:对,没成功的同学,我们再剪一次小衣服,其他同学在剩下的三幅中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试着把它剪出来!
操作活动,展示交流。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双手,得到了这么美丽的图案。在制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的经验或者是提醒大家值得注意的地方吗?
生自由交流。
【思考】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动手做了,他们的智慧之花才能绽放得绚丽多彩。片段二中剪“小衣服”的活动,学生乐在其中,“玩中学”“玩中悟”,放手让他们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直观感受到“轴对称”现象,再通过展示、评议、比较等反思过程,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两边完全一样”的基本特征。学生在“做”与“思”的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这些“经验”的不断积淀,势必会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起到“迁移”作用。
片段三:
师: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上面的图案是从下面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你能看出哪个图案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连一连。
生独立思考、连线,汇报交流。
师:像上面那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见过吗? 生1:汽车标志。生2:脸谱。„„
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课件演示)。
拓展活动:自己创作一幅剪纸作品,并与同桌交流。
【思考】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连线题中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蝴蝶、爱心等),生成数学中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切”地感受到图形的美、对称的美,同时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到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剪纸”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数学好玩”,而且把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创新精神。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修订教材中的新增内容,主要是结合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属于学生的主观性数学知识的范畴,它形成于学生的自我数学活动过程之中,伴随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而发展。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课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验证、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课前应准备或组织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有东西可“玩”。“玩中学”“玩中悟”,玩时要学会观察,玩后要有思考,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呈现出有别于手工课的数学味。课堂中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做到智慧共享。
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 第6篇
人代联委王卉
曾有多少回,我被这样的场景感动:身边的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又有多少次,我被这样的风采激励:身边的同事深夜加班、任劳任怨。为什么他们的眼中始终含着微笑?那是因为他们对伟大的人大事业爱得深沉!为什么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那是因为他们对平凡的岗位有着炽热的激情。
公务员,是一种职业、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付出、一种精神。当工作和家庭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天平会倾向哪一边?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面临这样的考验。
去年,人大常委会的“授荣”工作又一次考验了我们对事业的忠诚。46名被提名推荐人员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审阅、讨论、调查、核准和整理。半年里,全委同志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忘我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记得那天,在调研途中接到老父亲病危电话的周主任,刹那间表情沉重,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生离死别,她压抑着内心的焦急和悲伤。虽然老父亲临终坚持等到了夜里才赶去的她,她事后想起来还时常会自责;于主任的老母亲骨折住院手术,他只能日以继
夜忙工作,夜以继日尽孝心;建华主任身体不适,吃了中药吃西药,吃了西药又吃中药,直到“授荣”视察调研结束,才定心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这点点滴滴无私的奉献,赢得了“授荣”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也许只是一滴水、一粒尘埃,但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怕苦怕累、推诿敷衍,影响的是人大工作的质量,损害的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如何提高代表建议的办成率和代表满意率?“面对面”督办、双向沟通、合力督办。从去年4月至10月,我委听取了市住建局等16个承办大户和重点单位180多件建议的办理情况汇报,察看了多家承办单位的建议办理现场并进行跟踪督办,促进了代表建议的有效办理;如何引导人大代表提高履职能力?我委组织市人大代表小组开展“三个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人大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人代联委5名同志,每人联系固定的代表小组,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参与代表小组的活动,走到人民群众中去,直接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体察他们的安危冷暖。翻看工作总结,那逐年增长的办成率和满意率,令人欣喜,更令人欣慰。“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授荣”、换届选举、代表联络、议案建议办理、人事任免,人代联委任何一项工作,层层叠叠展开的,是严格的要求,是繁重的任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如果说“奉献精神也是一种爱”,那是我们对人大事业的真挚的爱,这份爱感染着我们人大的每一个人。你看,内司委,既要与高尚的法官、检察官坐而论道,也要与误入歧途的犯人促膝谈心;财经委,反复研究的是《计划与财政预算报告》里满眼枯燥无味的数字;农经委,奔走于田间地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城建环资委,常常吸的是工地上的黄土灰尘,闻的是化工厂的刺鼻气味;教科文卫委,操心的是全市人民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卫生问题;都说民宗侨台委工作轻松,可他们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那伏案疾书,大杯喝着咖啡浓茶提神的,是研究室的同志;那苦口婆心给上访群众讲政策、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的,是信访处的同志;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得笑脸相迎的,是行政接待处的同志;天朦朦亮就起床,深更半夜还没回家,饭吃一半、放下筷子就得走的,是车队的师傅们;那经常跟我们一起给2号楼“守门”的,一定是办公室人秘处和综合处的兄弟们。
根植于企业服务于教学 第7篇
根植于企业服务于教学
为了搞好我院10级市场营销一、二班《市场调查与预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学院工学结合的精神,在9月27日下午,管理系结合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邀请了广州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华南片区的销售经理普国光、负责技术的朱经理来我院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的专题培训讲座。鼓励同学们利用“国庆”假期的时间,在自己的家乡结合市场调查的课程内容进行一次实地的市场调查活动,使同学们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加强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一次有益的尝试。今后管理系还将不断的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上进行各种尝试。将管理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来家建
餐饮服务于操作 第8篇
任务教学法和探究式学法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是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任务后, 再由学生根据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几个人一组进行探究式学习, 或借助老师的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研究性解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样学生成为教学中心, 教师只是组织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外, 小组合作研究既能充分发挥不同人的特长, 优势互补, 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它形式上是“研究”, 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下面以离心泵冷态开车、停车为例, 说明我是如何利用任务教学法和探究式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将化工仿真操作应用于课堂中。应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分以下四个过程:
一、任务提出
离心泵的开车、停车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工艺流程和参照化工仿真操作手册进行探究学习的。首先让学生分好学习小组, 之后提出问题。此种提出问题的方法关键是要求学生一边阅读化工仿真操作手册, 一边对手册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问题。这时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又多又有价值。比如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如:1) 为什么离心泵启动前全开泵P101A入口阀VD01向离心泵充液?2) 为什么只有当泵出口压力PI102大于入口压力PI101的1.5~2.0倍后, 才全开泵出口阀VD04?3) 为什么离心泵开车前要关闭出口阀?4) 离心泵启动前为什么要排放不凝气体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问题, 学生能提出的一定由学生提出,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是本次操作必须注意掌握的, 老师在这之后要慢慢引导学生找到此问题。这时同学们就会认真阅读手册, 深入研究每一个操作步骤, 并且会在大脑中多次提出疑问。
以往的化工仿真教学模式是, 老师备好课后, 让学生一步步是按着老师说的步骤进行机械地操作, 至于每一步为啥这样操作,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大多数学生是不会想不会问的, 这种教学方法尤其在化工仿真应用上是不可行的, 因为它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扼杀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时迸发出的创造力。
二、问题探究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老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之后同学们就可以借助仿真操作的界面,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学习, 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之间也可以研究讨论。这个过程是积极地热烈地研究学习过程, 学生们可以根据仿真软件上的离心泵的DCS图和现场操作图, 各自搜索原有的认知结构, 畅所欲言引发认知冲突, 由冲突再次引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的心态, 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重新进行研究和分析、推理, 完成新认知结构的建构。
通过问题的研究过程, 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 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对复杂的化工过程动态运行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师点拨
这一过程, 教师必须走在同学们中间, 认真观察、倾听学生们的讨论,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指导。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教师既要为研究小组内的各成员提供研究指导, 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由于这是一个完全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要依据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研究情况, 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中发生的偏差和问题。如果是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在学生弄懂这些问题之后, 学习兴致正浓时提出。比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离心泵开车时为什么不能使入口压力过低?离心泵停车时为什么要先关闭出口阀再关电机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再一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 如果确实有学生通过讨论也不能得到满意答案的, 老师及时给予启发, 至到找到答案。
这个过程是学生热切地从老师那获取知识的过程, 是非常不同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 因为这过程包含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过程
四、问题评价
此过程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一边进行操作, 一边讲解离心泵开车、停车的工艺过程, 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等到最后一个小组同学操作展示时, 整个离心泵开车、停车过程基本上趋于完善, 老师要对每个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 增强学生的信心。
利用任务教学法和探究式学法把化工仿真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与思考, 让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自己学习, 自己动手做实验, 发现问题集体讨论, 教师只在一旁加以引导, 最终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总之, 通过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探究式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化工仿真操作的教学中,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且从就业反馈上看也有显著成果。06级、08级毕业生分配到了工作岗位后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生产上的DCS操作, 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内操主力, 在各自的工作中均得到好评。由于这种方法实施的时间比较短, 有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还要进一步去探索、提炼、升华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理论, 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发展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摘要:《化工原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或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它具有专业性强, 生产实践性强特点。行业的特性决定我们把化工仿真操作引进课堂是相当必要的。为了更有效地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探究式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化工仿真操作应用于的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教学方法,化工仿真,任务教学法,探究式学法
参考文献
[1]赵刚.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仿真实训指导, 1998.
着眼于应用 立足于服务 第9篇
杜渊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2009~2010年度,各会员单位围绕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遵循“课题就是问题”、“成果就是办法”、“研究就是服务”的理念,推出了一批切合企业实际、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的优秀成果,为央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好成绩。评选出的优秀研究成果,凝聚了央企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突出了创新性、指导性和应用性,集中反映了当前央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水平。
他要求,认真做好对优秀研究成果的表彰工作,选择研究基础好、工作有特色、成果显著的单位召开优秀研究成果推广现场会,交流转化工作经验,推动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公正评审、表彰精品,充分利用《企业文明》杂志和有关报刊新闻媒体、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网站等各种平台,宣传和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精品,形成转化的良好氛围,为成果转化创造条件。要将评委意见及时反馈给企业,督促企业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和提高,尽快将评出的优秀成果编印成册,推向社会。把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程度和转化应用能力作为评估研究成果价值的两项主要指标,坚持课题研究从企业实践中来,回到企业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加大对重要成果在实践中应用情况的跟踪和总结,增强转化应用效果,努力使优秀研究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的参考、指导工作的依据。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第10篇
日期:2011-09-01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浏览:138944 核心提示: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本规范自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起施行。
【发布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 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 【发布日期】 2011-08-22 【生效日期】 2011-08-22 【效
力】
【备
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
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于在设置检验室、配备检验设备设施和检验人员等方面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于2012年8月31日之前达到相关要求。
附件: 1.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
2.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3.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
4.餐饮服务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5.推荐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
6.餐饮服务常用消毒剂及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附件下载.doc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包括餐馆、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等。
第三条
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业主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法律责任。
第四条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和实施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条
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为消费者提供分餐等健康饮食的条件。
第六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指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
(三)餐馆(含酒家、酒楼、酒店、饭庄等):指以饭菜(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特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3000㎡以上(不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1000座以上(不含1000座)的餐馆。
大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500~3000㎡(不含500㎡,含30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250~1000座(不含250座,含1000座)的餐馆。
中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500㎡(不含150㎡,含50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250座(不含75座,含250座)的餐馆。
小型餐馆:指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50㎡以下(含150㎡),或者就餐座位数在75座以下(含75座)的餐馆。
(四)快餐店:指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提供者。
(五)小吃店:指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提供者。
(六)饮品店:指以供应酒类、咖啡、茶水或者饮料为主的提供者。
甜品站:指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主店经营场所内或附近开设,具有固定经营场所,直接销售或经简单加工制作后销售由餐饮主店配送的以冰激凌、饮料、甜品为主的食品的附属店面。
(七)食堂:指设于机关、学校(含托幼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等地点(场所),供应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提供者。
(八)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指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提供者。
(九)中央厨房: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提供者。
(十)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原料:指供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或者饮用的物质和材料。
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
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十一)凉菜(包括冷菜、冷荤、熟食、卤味等):指对经过烹制成熟、腌渍入味或仅经清洗切配等处理后的食品进行简单制作并装盘,一般无需加热即可食用的菜肴。
(十二)生食海产品:指不经过加热处理即供食用的生长于海洋的鱼类、贝壳类、头足类等水产品。
(十三)裱花蛋糕:指以粮、糖、油、蛋为主要原料经焙烤加工而成的糕点胚,在其表面裱以奶油等制成的食品。
(十四)现榨饮料:指以新鲜水果、蔬菜及谷类、豆类等五谷杂粮为原料,通过压榨等方法现场制作的供消费者直接饮用的非定型包装果蔬汁、五谷杂粮等饮品,不包括采用浓浆、浓缩汁、果蔬粉调配而成的饮料。
(十五)加工经营场所:指与食品制作供应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场所,包括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场所。
1.食品处理区:指食品的粗加工、切配、烹饪和备餐场所、专间、食品库房、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场所等区域,分为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一般操作区。
(1)清洁操作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的操作场所,包括专间、备餐场所。
专间:指处理或短时间存放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操作间,包括凉菜间、裱花间、备餐间、分装间等。
备餐场所:指成品的整理、分装、分发、暂时放置的专用场所。(2)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所,包括烹饪场所、餐用具保洁场所。
烹饪场所:指对经过粗加工、切配的原料或半成品进行煎、炒、炸、焖、煮、烤、烘、蒸及其他热加工处理的操作场所。
餐用具保洁场所:指对经清洗消毒后的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进行存放并保持清洁的场所。
(3)一般操作区:指其他处理食品和餐用具的场所,包括粗加工场所、切配场所、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和食品库房等。
粗加工场所:指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拣、整理、解冻、清洗、剔除不可食用部分等加工处理的操作场所。
切配场所:指把经过粗加工的食品进行清洗、切割、称量、拼配等加工处理成为半成品的操作场所。
餐用具清洗消毒场所:指对餐饮具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进行清洗、消毒的操作场所。
2.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更衣场所、门厅、大堂休息厅、歌舞台、非食品库房、卫生间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3.就餐场所:指供消费者就餐的场所,但不包括供就餐者专用的卫生间、门厅、大堂休息厅、歌舞台等辅助就餐的场所。
(十六)中心温度:指块状或有容器存放的液态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中心部位的温度。
(十七)冷藏: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十八)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贮存的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十九)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餐用具、设备和设施等表面的污物的操作过程。
(二十)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过程。
(二十一)交叉污染:指食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工具、容器、设备、设施之间生物或化学的污染物相互转移的过程。
(二十二)从业人员:指餐饮服务提供者中从事食品采购、保存、加工、供餐服务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的人员。
第七条
本规范中“应”的要求是必须执行;“不得”的要求是禁止执行;“宜”的要求是推荐执行。
第二章
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八条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
(一)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餐饮连锁企业总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应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第九条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要求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加 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关键环节操作规程,餐厨废弃物处 置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投诉受理制度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制度。
(二)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制订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
(五)组织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六)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
(一)身体健康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二)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历。
(三)持有有效培训合格证明。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要求
(一)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
(二)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三)患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十二条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一)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二)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洗手消毒宜符合《推荐的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见附件5)。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
1.处理食物前;
2.使用卫生间后;
3.接触生食物后;
4.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
6.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四)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五)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六)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七)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第十三条
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要求
(一)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
(二)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三)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
(四)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
(五)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第十四条
人员培训要求
(一)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二)从业人员应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参加培训。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第三章
场所与设施、设备
第十五条
选址要求
(一)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
(二)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三)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
第十六条
建筑结构、布局、场所设置、分隔、面积要求
(一)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二)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食 品加工处理流程应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原料通道及入口、成品通道及出口、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及入口,宜分开设置;无法分设时,应在不同的时段分别运 送原料、成品、使用后的餐饮具,或者将运送的成品加以无污染覆盖。
(三)食品处理区应设置专用的粗加工(全部使用半成品的可不设置)、烹饪(单纯经营火锅、烧烤的可不设置)、餐用具清洗消毒的场所,并应设 置原料和(或)半成品贮存、切配及备餐(饮品店可不设置)的场所。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食品分装操作的,应分别设置相应专间。制作现榨饮料、水果拼盘 及加工生食海产品的,应分别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集中备餐的食堂和快餐店应设有备餐专间,或者符合本规范第十七条第二项第五目的要求。中央厨房配制凉 菜以及待配送食品贮存的,应分别设置食品加工专间;食品冷却、包装应设置食品加工专间或专用设施。
(四)食品处理区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见附件1)。
(五)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最大供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处理区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切配烹饪场所面积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
(六)粗加工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应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 应。应设专用于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洗手消毒水池、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的设置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十七条第八项、第 十一项的规定。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七)烹饪场所加工食品如使用固体燃料,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八)清洁工具的存放场所应与食品处理区分开,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加工经营场所面积500㎡以上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宜设置独立存放隔间。
(九)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所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25m以上。
第十七条
设施要求
(一)地面与排水要求
1.食品处理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和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2.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其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及排水系统。排 水沟应有坡度、保持通畅、便于清洗,沟内不应设置其他管路,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应有一定弧度,并设有可拆卸的盖板。排水的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 作区,并有防止污水逆流的设计。排水沟出口应有符合本条第十二项要求的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
3.清洁操作区内不得设置明沟,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
4.废水应排至废水处理系统或经其他适当方式处理。
(二)墙壁与门窗要求
1.食品处理区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平滑的浅色材料构筑。
2.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应有1.5m以上、浅色、不吸水、易清洗和耐用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各类专间的墙裙应铺设到墙顶。
3.粗加工、切配、烹饪和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及各类专间的门应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料制作。
4.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室内窗台下斜45度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5.以自助餐形式供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或无备餐专间的快餐店和食堂,就餐场所窗户应为封闭式或装有防蝇防尘设施,门应设有防蝇防尘设施,宜设空气幕。
(三)屋顶与天花板要求
1.加工经营场所天花板的设计应易于清扫,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避免长霉或建筑材料脱落等情形发生。
2.食品处理区天花板应选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不易积垢、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有一定弧度;水 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他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应 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
3.烹饪场所天花板离地面宜2.5m以上,小于2.5m的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有效排出蒸汽、油烟、烟雾等。
(四)卫生间要求
1.卫生间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
2.卫生间应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
3.卫生间内的洗手设施,应符合本条第八项的规定且宜设置在出口附近。
4.卫生间应设有效排气装置,并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门窗应设有易于拆洗不生锈的防蝇纱网。外门应能自动关闭。
5.卫生间排污管道应与食品处理区的排水管道分设,且应有有效的防臭气水封。
(五)更衣场所要求
1.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应处于同一建筑物内,宜为独立隔间且处于食品处理区入口处。
2.更衣场所应有足够大小的空间、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和适当的照明设施,在门口处宜设有符合本条第八项规定的洗手设施。
(六)库房要求
1.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
2.食品库房应根据贮存条件的不同分别设置,必要时设冷冻(藏)库。
3.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类别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标识。
4.库房构造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且易于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动物侵入的装置。
5.库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贮存的食品和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6.除冷冻(藏)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
7.冷冻(藏)库应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
(七)专间设施要求
1.专间应为独立隔间,专间内应设有专用工具容器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专间内温度应不高于25℃,应设有独立的空调设施。中型以上 餐馆(含中型餐馆)、快餐店、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人以上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的专间入口处应设置有 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不具备设置预进间条件的其他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专间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更衣设施。洗手消毒设施应符合本条第八 项规定。
2.以紫外线灯作为空气消毒设施的,紫外线灯(波长200~275n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3设置,紫外线灯应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μW/cm?2。专间内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悬挂于距离地面2m以内高度。
3.凉菜间、裱花间应设有专用冷藏设施。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宜通过符合相关规定的水净化设施或设备。中央厨房专间内需要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应加装水净化设施。
4.专间应设一个门,如有窗户应为封闭式(传递食品用的除外)。专间内外食品传送窗口应可开闭,大小宜以可通过传送食品的容器为准。
5.专间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和供应就餐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专间面积要求应符合《餐饮服务提供者场所布局要求》。
(八)洗手消毒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
2.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设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用品或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
3.洗手设施的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的装置。
4.洗手池的材质应为不透水材料,结构应易于清洗。
5.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触动式开关,并宜提供温水。中央厨房专间的水龙头应为非手触动式开关。
6.就餐场所应设有足够数量的供就餐者使用的专用洗手设施,其设置应符合本项第二至第四目的要求。
(九)供水设施要求
1.供水应能保证加工需要,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2.不与食品接触的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的管道系统和食品加工用水的管道系统,可见部分应以不同颜色明显区分,并应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十)通风排烟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应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的空气。空气流向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防止食品、餐用具、加工设备设施受到污染。
2.烹饪场所应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方应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应便于清洗和更换。
3.产生大量蒸汽的设备上方应加设机械排风排气装置,宜分隔成小间,防止结露并做好凝结水的引泄。
4.排气口应装有易清洗、耐腐蚀并符合本条第十二项要求的可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网罩。
(十一)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要求
1.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2.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3.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 制成,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至少设有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4.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
5.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6.洗涤剂、消毒剂应存放在专用的设施内。
7.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识明显,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十二)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及其相关物品管理要求
1.加工经营场所门窗应按本条第二项规定设置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
2.加工经营场所可设置灭蝇设施。使用灭蝇灯的,应悬挂于距地面2m左右高度,且应与食品加工操作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3.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4.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得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应有保护措施。
5.加工经营场所内如发现有害动物存在,应追查和杜绝其来源,扑灭时应不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等。
6.杀虫剂、杀鼠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并有专人保管。
7.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宜选择具备资质的有害动物防治机构进行除虫灭害。
8.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目的、使用区域、使用量、使用及购买时间、配制浓度等。使用后应进行复核,并按规定进行存放、保管。
(十三)采光照明设施要求
1.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食品处理区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ux,其他场所不宜低于110lux。光源应不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
2.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应使用防护罩,以防止破裂时玻璃碎片污染食品。冷冻(藏)库房应使用防爆灯。
(十四)废弃物暂存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容器应与加工用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2.废弃物容器应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防止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应为非手动开启式。
3.废弃物应及时清除,清除后的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在加工经营场所外适当地点宜设置结构密闭的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中型以上餐馆(含中型餐馆)、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宜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
(十五)设备、工具和容器要求
1.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
2.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应易于清洗消毒、便于检查,避免因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
3.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4.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
5.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摆放和使用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摆放和使用并有明显的区分标识。
6.所有食品设备、工具和容器,不宜使用木质材料,必须使用木质材料时应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7.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应配备盛装、分送产品的专用密闭容器,运送产品的车辆应为专用封闭式,车辆内部结构应平整、便于清洁,设有温度控制设备。
第十八条
场所及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一)应建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制度,各岗位相关人员宜按照《推荐的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及工具清洁方法》(见附件3)的要求进行清洁,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设备随时保持清洁。
(二)应建立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并按规定进行维护或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三)食品处理区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各项设施设备也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第四章
过程控制
第十九条
加工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本规范有关要求,根据《餐饮服务预防食物毒注意事项》(见附件4)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加工操作规程。
(二)根据经营的产品类别,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采购验收、粗加工、切配、烹饪、备餐、供餐以及凉菜配制、裱花操作、生食海产品加工、饮料现 榨、水果拼盘制作、面点制作、烧烤加工、食品再加热、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集体用餐食品分装及配送、中央厨房食品包装及配送、食品留样、贮存等加工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方法的详细要求。
(三)加工操作规程应具体规定加工操作程序、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标准和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明确各工序、各岗位人员的要求及职责。
(四)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教育培训员工严格按照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二十条
采购验收要求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要求。
(三)采购需冷藏或冷冻的食品时,应冷链运输。
(四)出库时应做好记录。
第二十一条
粗加工与切配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受到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六)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七)加工用工具及容器应符合本规范第十七条第十五项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第二十二条
烹饪要求
(一)烹饪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饪加工。
(二)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三)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四)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五)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冷却应在清洁操作区进行,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六)用于烹饪的调味料盛放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七)菜品用的围边、盘花应保证清洁新鲜、无腐败变质,不得回收后再使用。
第二十三条
备餐及供餐要求
(一)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要求。
(二)供应前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三)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四)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
(五)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六)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二十四条
凉菜配制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专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专间内操作人员应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四项的要求。
(三)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并做好记录。
(四)专间内应使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五)供配制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干净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六)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食用前要加热的应按照本规范第三十条第三项规定进行再加热。
(七)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第二十五条
裱花操作要求
(一)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
(二)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冷藏。
(三)裱浆和经清洗消毒的新鲜水果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
(四)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不得超过20℃。
第二十六条
生食海产品加工要求
(一)用于加工的生食海产品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要求。
(二)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三)从事生食海产品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四)用于生食海产品加工的工具、容器应专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五)加工操作时应避免生食海产品的可食部分受到污染。
(六)加工后的生食海产品应当放置在密闭容器内冷藏保存,或者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并用保鲜膜分隔。
(七)放置在食用冰中保存时,加工后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第二十七条
饮料现榨及水果拼盘制作要求
(一)从事饮料现榨和水果拼盘制作的人员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二)用于饮料现榨及水果拼盘制作的设备、工具、容器应专用。每餐次使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存放。
(三)用于饮料现榨和水果拼盘制作的蔬菜、水果应新鲜,未经清洗处理干净的不得使用。
(四)用于制作现榨饮料、食用冰等食品的水,应为通过符合相关规定的净水设备处理后或煮沸冷却后的饮用水。
(五)制作现榨饮料不得掺杂、掺假及使用非食用物质。
(六)制作的现榨饮料和水果拼盘当餐不能用完的,应妥善处理,不得重复利用。
第二十八条
面点制作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需进行热加工的应按本规范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要求进行操作。
(三)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藏或冷冻,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
(四)奶油类原料应冷藏存放。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贮存。
第二十九条
烧烤加工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
(二)原料、半成品应分开放置,成品应有专用存放场所,避免受到污染。
(三)烧烤时应避免食品直接接触火焰。
第三十条
食品再加热要求
(一)保存温度低于60℃或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二)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三)加热时食品中心温度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
第三十一条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一)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二)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盛装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并有详细记录。
第三十二条
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要求
(一)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识。餐用具保洁设施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二)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宜按照《推荐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见附件2)的规定洗净并消毒。
(三)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四)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
(五)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七)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盛放调味料的器皿应定期清洗消毒。
第三十三条
集体用餐食品分装及配送要求
(一)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要求。
(二)盛装、分送集体用餐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容器表面应标明加工单位、生产日期及时间、保质期,必要时标注保存条件和食用方法。
(三)集体用餐配送的食品不得在10℃~60℃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和运输,从烧熟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保质期)应符合以下要求:
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保质期为烧熟后4小时。
烧熟后2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冷藏)的,保质期为烧熟后24小时,供餐前应按本规范第三十条第三项要求再加热。
(四)运输集体用餐的车辆应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加热保温设备或装置,使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0℃以下或60℃以上。
(五)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每次运输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持清洁,运输后进行清洗,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第三十四条
中央厨房食品包装及配送要求
(一)专间内操作应符合本规范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要求。
(二)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三)用于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
(四)配送食品的最小使用包装或食品容器包装上的标签应标明加工单位、生产日期及时间、保质期、半成品加工方法,必要时标注保存条件和成品食用方法。
(五)应根据配送食品的产品特性选择适宜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宜冷藏或冷冻保存。冷藏或冷冻的条件应符合第三十三条第三项至第四项的要求。
(六)运输车辆应保持清洁,每次运输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持清洁,运输后进行清洗,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第三十五条
甜品站要求
甜品站销售的食品应由餐饮主店配送,并建立配送台账。不得自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食品配送应使用封闭的恒温或冷冻、冷藏设备设施。
第三十六条
食品留样要求
(一)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超过100人的建筑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留样。
(二)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在专用冷藏设施中,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
第三十七条
贮存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
(三)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放置,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 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
第三十八条
检验要求
(一)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应设置与生产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检验室,配备与产品检验项目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设施、专用留样容器、冷藏设施。
(二)检验室应配备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
(三)鼓励大型以上餐馆(含大型餐馆)、学校食堂配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人员。
第三十九条
餐厨废弃物处置要求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二)餐厨废弃物应由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餐饮服务提供者应与处置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并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条
记录管理要求
(一)人员健康状况、培训情况、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食品安全检查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详细记录。
(二)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三)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相关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整改措施。
(四)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第四十一条
信息报告要求
餐饮服务提供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四十二条
备案和公示要求
(一)自制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
(二)采取调制、配制等方式自制火锅底料、饮料、调味料等食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制作方式。
第四十三条
投诉受理要求
(一)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对消费者提出的投诉,应立即核实,妥善处理,并且留有记录。
(二)餐饮服务提供者接到消费者投诉食品感官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及时核实该食品,如有异常,应及时撤换,同时告知备餐人员做出相应处理,并对同类食品进行检查。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规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四十五条
本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