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类型范文(精选12篇)
错误类型 第1篇
1 输入与输出假设
Krashen(1981)指出,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是关键所在。可理解输入强调i+1的输入,即输入内容应该高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但又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Swain(1985)在输入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出假设”,她认为,除可理解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将所学的语言付诸使用,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她还指出,教师的推动(push)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分析目的语的语法、结构以及用法,因而能产生超越目前语言能力(i)的效果,即“i+1”的输出,也就是可理解输出。听写是输入后的即时输出。Ong(1977)认为听写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目标语的语法结构和提高写作能力。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问题
强化听写训练是否可以有效地降低写作中所出现的错误?哪种错误类型减少得较为显着?笔者把写作中的错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法错误,包括所有语法项目,如单复数、主谓一致、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冠词错误、句子结构错误等;第二类是单词拼写错误;第三类是语义错误,指由于没有听懂原文而出现的漏写、加词、造词、换词、大移位等。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是英语专业大二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实验组与控制组各34人。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强化听写输入的材料为专四听写模拟题;前测与后测作文题是多年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作文真题,确保学生以前没有写过或看过范文,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采用SPSS14.0中的配对样本T检验。
2.4 研究步骤
1)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写作前测,要求在30分钟内写出200字左右的作文。
2)强化听写训练。对实验组进行长达一个半月的听写强化训练。把34人分成6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因面临专四统考,学生积极参加训练。学生先按专四要求完成听写,在2分钟检查错误时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改正错误。然后对答案并对听写情况作出统计—总字数、改正错误数(是在两分钟的规定修改时间内改正过来的错误)、错误数(指对答案后所得到的错误数总和,但不包括标点符号错误,同一错误多次出现算一次错误);语法错误数、拼写错误数、语义错误数。
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写作后测,方式方法同前测,但题目不同。
4)为调查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变量,对全部全部受试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5)对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笔者对前测与后测中各种类型的错误数进行汇总,并采用SPSS中的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详情见表1。
从表1看,后测的各种错误类型的错误发生数量都低于前测。最为显着的是语法错误,平均差值达到了4.265,其次是拼写错误,再次是语义错误。前后测语法和拼写错误的P值都达到了0.000,说明都存在极为显着的差异,但前后测语法的t值远远高于前后测拼写的t值,则语法的显着性更胜一筹。前后测语义错误的P值为0.012,说明这两个变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可见,经过强化听写训练,实验组的语法错误明显下降,拼写错误下降也很明显。语义错误的P值显示语义错误下降也较明显,但前后测的平均值差只有0.588,相对于语法和拼写错误而言就不那么明显了。
听是一个以获取意义、设法理解整个篇章的输入过程。学生听到的是一系列有信息的声音,他必须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把声音加工整理成有意义的单词或词组,然后将其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核对并解出其意思,这个过程须借助语法知识的帮助;而写的输出过程更需要学生注意原文的细节,尤其是语法和单词拼写方面。所以在进行了强化听写训练之后,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增强了,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及拼写错误大大下降是绝非偶然的。听写还培养了学生仔细认真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这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特别注意语法及单词拼写,从而导致写作中语法和单词拼写错误的减少。
听写的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义理解能力。但在有阻碍学生理解的生词或短语的情况下,学生对语义无法理解就不是听写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强化听写训练后学生在写作中语义错误的减少不是很显。这还需要学生从扩大词汇量方面入手,来协同解决这个问题。
4 结论
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强化听写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写作中所发生的错误,在本研究所涉及到的三类错误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语法错误,其次是拼写错误,最后是语义错误。语义错误减少的显着性不如语法和单词拼写,笔者认为,语义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词汇量不够,以及词汇的深度习得不够所造成的,而这个问题是很难通过听写训练来达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词汇习得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2]Ong K A.Dictation as a Technique for Teaching Composition[J].RELC Journal,1977,8(2):85-90.
[3]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Gass S,Madden C.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4]杨满珍.听写练习对英语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影响[J].现代外语,2003(3).
用药错误的环节和类型 第2篇
错误环节
技术环节 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
错误类型 处方错误
释义
药物选择[基于适应证、禁忌证、已知过敏反应、现有药物治疗情况、相互作用(包
括中西药及食物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给药及其他因素]不当,剂量、剂型、数量、疗程不当,给药途径、时间、频次、速率不当,溶媒、浓度不当,处方潦草导致辨认
错误等
处方传递错误
处方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例如:护士转抄错误;收费处转抄错误;医生口头医
嘱未再次确认等
药品调剂与分发
药物配制错误 调剂错误
药物品种、规格、剂型、剂量、数量等与处方规定不符
未能正确配制药物(包括分装、溶解、稀释、混合及研碎等)
书写错误
在药袋、瓶签等包装上标注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规格及用法用量等时写错或书写
不清
给药与监测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 给药技术错误
将患者甲的药物给了患者乙
给药时使用的程序或技术不当。例如:给药途径错误;给药途径正确,但位置错误;给药速度不适宜;溶媒不适宜等
管理环节
用药指导 药品管理
信息技术
用药时间/时机错误 给药顺序错误 遗漏错误 用药依从性错误 监测错误 用药指导错误 药品储存不当 药品摆放错误 程序错误、系统错误
未按规定的给药时间间隔或特定的给药时机给药 给药顺序不当导致错误
短文改错三大错误类型剖析 第3篇
缺句
这类错误通常只有一处,往往是漏掉了冠词、介词、连词等虚词,考生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句中词语是否符合搭配习惯。高考缺词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①名词前面缺少冠词;②不定式中缺少不该省略的to;③句子缺少谓语或谓语中的be动词;④不及物动词后缺少介词;⑤固定搭配中缺少某个不可缺少的词。例如:
* Now I am living in a city, but I miss my home in countryside. (2015年新课标I卷)
分析:表示“在农村”应说成in the countryside,因此本题需在countryside前加the。
* I was always interested to see the drivers in hurry in the morning. (2015年天津卷)
分析:表示“匆忙”应说成in a hurry,这是一个固定短语,所以应在hurry前面加a。
* It has been a month since I came to this new school and I really want share with you some ... (2015年四川卷)
分析:表示“想要做某事”要说成want to do sth.,不定式作want的宾语,所以want后面应加to。
备考建议 在平时学习中,大家需要积累一些固定搭配,形似的固定搭配要注意辨析。此外,在做题时大家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单数可数名词之前有无冠词;②除了使役动词、感官动词后跟不带to的不定式外,其余动词基本都需跟带to的不定式;③句子有没有将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用作谓语,若存在这种情况,说明其前面漏了be动词;④被动语态是否漏掉了be动词。
多词
多词通常也只有一处,往往是多出了一个词,多出的词通常是冠词、介词等。在做题时通常可根据涉及的名词、动词的特点等判断是否多了冠词、介词或副词,或根据全句的结构和意思判断是否多了连词或其他词。高考多词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①名词(尤其是物质名词、抽象名词)前面多了冠词;②不定式中多了该省略的to;③及物动词后多了介词;③主动语态用成了被动语态,多了been;④时间或地点状语中多了介词;⑤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结构中多了more或most;⑥固定搭配中多了词。例如:
* There are all kinds of the flowers and trees around the classroom buildings. (2014年浙江卷)
分析:句中的all kinds of表示“各种各样的”,后面直接加复数名词,故of后的the应去掉。
* Lots of studies have been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very serious problem. (2015年新课标I卷)
分析:根据句意“许多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知,本句应用主动语态,故需将have后的been去掉。
备考建议 与缺词类似,在平时除了要熟记一些固定搭配外,还要注意辨析in front of和in the front of这类短语之间的区别。另外,在做题时除了要注意缺词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要注意文中有没有词义重叠的、定语从句中的成分重复的,以及程度副词和频度副词多余的情况。
错词
错词是短文改错重点考查的错误类型,通常有八处之多。高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①谓语动词的时态;②判断句子关系的连词;③惯用法中的介词;④形容词、副词混用;⑤情态动词后动词的形式;⑥代词的使用(此类错误还考查人称代词的格、关系代词与从句的关系);⑦名词的单复数;⑧名词前冠词的使用错误;⑨谓语动词的语态和主谓一致;⑩非谓语动词选用错误。虽然错词的错误类型较为繁杂,但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考查的基本都是搭配错误与语法错误。下面我们以2015年新课标I卷为例来说明。
【原文】When I was a child, I hoped to live in the city. I think1 I would be happy there. Now I am living in a city, but I miss my home in countryside. There the air is clean or2 the mountains are green. Unfortunately, on3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polluted. Lots of studies have been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very seriously4 problem. The airs5 we breathe in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 Much6 rare animals are dying out. We must found7 ways to protect your8 environment. If we fail to do so, we'll live to regret it.
分析:
谓语动词错误
第1处:前两句是在回忆童年的事情,因此要用一般过去时,应把think改为thought。
第7处:情态动词must之后应该用动词原形,因此要把found改为find。
连词错误
第2处:根据句意可判断前后句为并列关系,故应把or改为and。
介词错误
第3处:根据句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被污染了”可知,这里表示伴随情况,因此应把on改为with。
形容词、副词错误
第4处:此处修饰的是名词,所以应用形容词,seriously是副词,应改为serious。
第6处:此处修饰的是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rare animals,而much修饰不可数名词,因此应把Much改为Many。
名词单复数错误
第5处:名词air为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因此应把airs改为air。
代词错误
第8处:本句的主语为第一人称we,因此应把物主代词your改为our或者the。
备考建议
错词错误涉及面较广,大家在做题时可以牢记一个顺口溜:代词格(指主格和宾格),领悟细,句子成分多分析;连词看到细细审,逻辑错误要关注;动词形,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非谓语,细辨析,主谓一致莫忘记。另外,做完题如果时间充足,大家最好反复阅读已经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核验。
短文改错分值不大,但对于高考来说一分也是至关重要的,希望上述分析可以帮助同学们攻克短文改错题,拿下宝贵的每一分。
作者简介:
王瑾瑾,安徽省砀山县铁路中学一级教师,执教高中英语十余年,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并发表过多篇文章。
错误类型 第4篇
一、平仄错误
格律诗最重要的是讲究平仄。以七言诗为例 (五言诗则减去每句的头两个字,以下犯孤平和三平调论述类似,不赘) ,只有四种平仄类型:“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所有的诗句必须符合上述四种类型之一,遵守“一三五不论,两处必论;二四六七分明,两处不明”的拗救规则,避免“三平调”和“犯孤平”等大拗[2][3]。
(一) 犯孤平
所谓“犯孤平”是指格律诗七言诗乙种句的第三个字本应为平声字,如果写为仄声字,则乙种句全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 (句尾韵脚平声字不算在内) ,这时不能以“一三五不论”来评判,而是大拗,救的方法是把本句第五个原本是仄声的字改为平声字。
例1:神州大地响春雷,华诞六十忆相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韬海忆英才。德才兼备擎天柱,万古楷模绝代魁。噩耗惊心狼鬼笑,哭声震地九州哀。 (《忆恩来》)
例1为平起平收七律,首联对句为乙种句,第三字“六”是入声字,本平而仄,应当把第五字改为平声相救,但此句第五字“忆”仍为仄声,属于犯孤平错误。另外,颈联对句“万古楷模绝代魁”也是犯孤平。
(二) 三平调
所谓“三平调”是指格律诗七言诗丁种句第五个字本应为仄声字,如果写为平声字,则句尾有连续三个平声字,这是古体诗专用的一种平仄格式,对于格律诗来说也不是“一三五不论”,而是不可救回的大拗,必须避免出现三平调。
例2:一帘翠绿忽满眼,昼昼蝉嘶离别时。顿恨光阴不予我,徒增马齿少年嬉。相思还忆豪言语,任尔委蛇吾敢驰。待及来年凤凰艳,不知盛放孰家枝。 (《广外[2],对五言诗来说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例如“国破—山河—在”,“家书—抵—万金”;对七言诗来说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城上—高楼—接—大荒”。律诗节奏符合这两种形式读起来才能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否则读起来就会感觉特别不顺,像散文或顺口溜。
例17:碧溪萦绕白云霁,望语心浮谷围中。劲树千层凌皓月,横山万壑揽飞鸿。心怀傲骨明德志,臂振云霄浩瀚功。只待长风破层浪,何须散作九秋蓬? (《学在广外》)
例18:遥忆征人出,秋风落叶菲。吾衣带渐落,只盼两相依。 (《秋思》)
例19:黑白间悲剧重现,死生处怨恨难平。 (《观〈南京!南京!〉有感》)
例17是首七律,首联对句“语心”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人工湖“心语湖”的简称,“谷围”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所在的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的简称。这一句按意义读来是“望—语心—浮—谷围—中”,节奏形式是“一二一二一”,感觉非常别扭。例18是首五绝,第三句按意义读是“吾—衣带—渐落”,节奏形式是“一二二”。例19是七律中的两句,节奏是“黑白—间—悲剧—重现”、“死生—处—怨气—难平”,以上各句都不符合格律诗的节奏。
四、词汇苍白
格律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我们写作格律诗,实际上是模仿古人在进行创作,要尽可能使用典故和古汉语词汇来表达现代概念,表达也要符合古汉语的语法。用格律诗的形式讲述现代生活的内容,有时难免要使用现代汉语词汇,但要尽可能少。从学生习作来看,有些过度使用普通话词汇或者生造词语,使得诗作显得过于浅白或者扞格不通。
例20:齐聚云山下,水珠同饮尝。会盛气澎湃,友谊勿相忘。羊五把福降,木棉芬且芳。携心共飞舞,明日尽荣煌。 (《亚运颂》)
例21:虎扼龙川傲东海,千秋岁月踞寰瀛。彭仙气泽大汉魄,将帝尽呈飞杰英。苏北领军鲸海涌,四城同建劲风泓。万年丰韵蔚彭地,今世风云腾紫京。 (《咏徐州》)
例22:学府满馨德,书声沁静弦。谁知路途远,日夜作劳燕。晚沐暖风送,忧思心未眠。末途岂穷路,寄盼白云天。 (《忧途》)
例20是写广州亚运会的五律,“友谊”、“相忘”都是普通话词汇,“饮尝”、“荣煌”还是生造出来的。“水珠”是“珠水”的倒置,“羊五”是“五羊”的倒置,为了平仄合律的需要太多倒置使人莫名其妙。诗中还使用了把字句,古代是没有把字句的。例21七律歌咏徐州历史,全诗平仄合律。颔联对句意思是说徐州英才辈出,可“将帝”、“飞杰英”是作者生造。例22描写大学学子的心思,首联对句“书声沁静弦”浑不可解,经询问作者,才知道意思是朗朗书声沁入学生安静的心灵,属于凑韵脚而硬凑的。
五、错误原因及教学策略
从学生诗作错误出现的频率来看,第四种类型“词汇苍白”是最多最常见的。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应当读一些国学典籍。提高古典文学修养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全解决学生的积累问题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可以指定几种诗集让学生在课外背诵阅读,比如适合初学者的《唐诗三百首》、《王摩诘集》、《杜诗详解》、《李太白集》等。另外,学校也要出台《必读书目》一类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平仄类型的错误,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辨别平仄的方法,尤其是入声字的辨识。可利用普通话语音演变规律倒推,利用方言语音类推,利用音节拼合规律强记等方法解决。古诗中常见的入声字并不多,大概只有不到五百个。教师也可以教会学生使用谐声的办法来加强类推和记忆。
节奏方面的错误主要是受现代诗的影响产生的,现代诗的表达很自由,除了押韵以外,没有太多的约束。古体诗虽然在平仄、用韵方面的要求比格律诗要宽松许多,但并不好写。汉魏古诗风格苍凉雄浑、古朴典雅,需要更高的眼界和气魄才能达到,不是放送格律就行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先学格律诗,再写古体诗。初学时,还可以拿着平水韵来构思,这样就不会出现出韵、换韵的错误。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全唐诗分析系统[EB/OL].http://www.pkudata.com, 2012-02-03.
[2][4]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00.4.
雅思写作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第5篇
这个句子相当于“我是谁的谁的谁的谁”。考官看到直接就蒙圈了…
改为: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雅思写作常见错误之修饰词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放错一个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完全发生变化啦!会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比如:He believe him can do it well and he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world.
错误类型 第6篇
[关键词]闭卷考试易错类型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115
2013年,我校政史科教师为适应政史科闭卷考试的新形势,进行了《闭卷考试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校本课题研究。从当年上学期开始,我们对本校学生的政史学科各次考试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初中学生历史学科考试常错题型及其对策。
一、考试题型、考查能力及存在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历史考试中,单项选择题一般侧重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而近年广西各地中考试题的单项选择题中大多提供了课本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并与课本主干知识结合来命题。即现在的单项选择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对我校各次考试试卷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做单项选择题中,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知识储备不足,史实记忆不牢,知识内容张冠李戴;二是对单元知识体系没有形成整体认识,未能构建知识网络;三是对历史现象缺乏正确的分析与认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到位,不能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
例1: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在1862年慈溪战役中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A.戈登B.西摩尔C.华尔D.瓦德西。这是一道典型的记忆型选择题,但测试时仍有部分学生做错。
例2: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欧洲扩展到亚洲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C.都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这是一道考查同类事件比较的题目,从该题得分率较低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单元主线的梳理及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还有待提高。
例3: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总兵力近4万人左右;抗战胜利时,人民武装达到200万人左右。这表明抗日战争及其胜利的意义是()A.壮大了人民军队B.洗刷了民族耻辱C.指明了中国的前途D.人民付出重大牺牲。这道题学生的得分率不高,从中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仍需要加强培养。
(二)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
历史考试中,主观题包括了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其中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它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解决问题及文字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考查。
问答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准确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清楚历史事件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互动与结合;同时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和方法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我校学生考试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主观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史实记忆不准确;二是阅读材料的能力尤其是图表型材料的能力不强;三是没有掌握历史发展主线,不能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迁移能力弱;四是对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对专有名词记忆不准确;五是审题能力不强,对题意理解不透,抓不住题目的关键词;六是答题不够严谨、规范,语言表述不准确,错别字多。
例1: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部分学生回答“设立伊犁将军”,这反映出学生不能正确区分清朝早期和晚期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的措施,史实记忆不准确。
例2:当问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的企业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答民营企业的,有答地主阶级企业的,有答重工业企业的。当问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时,有答资本主义性质,也有答资产阶级性质或资产主义性质等。这反映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内涵没有掌握好。
例3:当问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影响时,一部分学生答成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关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只答设伊犁将军,漏答了设置哨所和派军队驻扎。这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好。
二、应对措施
(一)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不仅是快速、准确完成选择题的基本条件,也是完成材料分析题、问答题的保证。可以说,没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储备,是不可能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尤其是在考试形式由开卷转为闭卷的情况下,准确无误的史实记忆更为重要。为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中考方案》出台后,备课组按照《考试说明》和课标的要求,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为复习提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记忆和背诵,利用课余时间巩固知识点。
2.单元复习中,以填空题的形式将单元知识网络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完成填空部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单元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识记。
3.每周按单元复习进度进行一次小默写。
4.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巧记知识。比如《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按由南向北的方位记为“广厦福宁上”;《马关条约》的内容归纳为“二亿三地四口开工厂”;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为打败了……赢得了……确立了……促进了……对……产生影响等等。
(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是做好材料分析题及新形势下的单项选择题的基础。阅读理解材料及解答问题的能力高低,直接拉开了学生分数的档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这一方面的训练。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论从史出的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教会学生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句,掌握材料主旨并将材料与教材结论相结合。
2.训练中,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拿到题目时,先看题目设问,明确此题考查什么知识。其次,阅读材料,包括材料的出处。在材料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看三种标点符号:句号、分号与省略号。通过这些标点给材料分出层次,再按不同层次圈出本层次中的关键词,明确材料的主旨,获得有效的信息。再次,思考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设问的关系,并找出其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在脑海中回忆课本相关的历史结论。最后,按题目的要求作答。解答材料题的四个原则是:第一,看前缀,决定答题的范围。如果是根据材料回答,则运用材料找答案;若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不局限于材料提供的信息,还要与课文相结合。第二,看分值,决定答题的要点数量。第三,看标点,决定阅读的重点。第四,看限制词,决定答题的文字表述方法。题目中若是出现“概括、特点、观点”这几个词则要归纳材料句意,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表达出来。
3.加强主干知识和历史概念的教学。所谓主干知识就是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并对今天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在历史教材中前后连贯,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网络,从一个知识点开始,逐步扩展到单元知识网络进而到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结构。在学生自主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课件,帮助学生加以完善。这个过程中,学生虽然一开始会感觉很吃力,但当他们逐步适应这一方法后,就能较好地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某一阶段特征进行归纳、概括,以及对这一阶段中主要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归纳、概括、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历史概念是人们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它反映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时,首先要讲清史实,给学生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形成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如“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概念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历史,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其含义?在复习中,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出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掌握中国主权不断沦丧的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半殖民地”的含义即是“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接着通过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史实的复习,使学生理解“半封建”的含义即是“形式上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三)强化训练,规范答题,避免无谓的失分
针对学生答题的不规范,我们强调学生答题时要按题目设问的顺序写上序号答题,避免不按顺序答题失分;答题要点化,语言简洁;对专有名词的使用要准确等等。
错误类型 第7篇
英语写作是高中生重点培养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充足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能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的能力。然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各种各样的错误都会出现,如果错误得不到根本性地解决,学生的英语成绩就难以提高。因此,该文以高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某次期末考试的书面表达进行分析,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书面表达中的典型错误来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 理论基础
本文以柯德(Corder)的“错误分析”理论为依据,他认为错误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不深入所造成的。柯德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经常犯一些错误,但这些错误并不能说明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上就没有取得进步。况且,语言学习是一个较漫长、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柯德将错误分为三种:前系统性、系统性和后系统性错误。该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三种错误,这种错误指的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英语表达也具有连贯性。但对英语的掌握还没有达到深入的水平,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犯一些最常见的错误,如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及背景文化知识等错误。所以本文通过对高二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策略,尽可能地减少错误的重复发生,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该文主要讨论如下两个问题:
1)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写作错误有哪些?
2)写作错误出现的频率如何?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山西省长治市某中学高二两个平行班共91名在读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英语水平相当,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3 研究工具
该文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是试卷分析。
3.4 数据收集
因为调查对象是我实习所任教的学生,为最大程度地保证研究结果的相对客观、准确,笔者对每篇作文进行了细致认真的批改。然后,将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分类和数量统计。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错误进行了举例分析,其中主要包括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及背景文化知识等几种类型。
4 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
该文通过对高二两个平行班91名学生的某次期末考试的英语书面表达进行分析和统计,最终将错误摘出,并进行分类,在91篇英语书面表达中,共出现141出错误,表1是学生的英语写作错误的分布情况。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显示,在所有的错误当中,词汇错误是最普遍的,占到总错误的30.5%;语法错误,句法错误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多,分别占到总错误的27.7%,24.8%;但在篇章结构错误,背景文化知识错误方面学生所犯的错误并不多,分别各占到总错误的11.3%,5.7%。
4.2 结果分析
4.2.1 词汇错误分析
此种错误类型是高中生英语写作当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比如,单词和短语的错误使用以及一些固定搭配方面的错误,如下是有关这些错误的典型例子: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advertisements take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ves.
2)The teacher can use some pictures to instead of them.
3)I suggest them decrease the amounts of advertisements.
4)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stop them to produce.
在上述例子当中,1)和2)是属于单词和短语的错误使用;3)和4)是属于固定搭配方面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的内部因素导致的,他们在英语单词、短语以及一些基础的英语固定搭配方面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以致于会在写作中犯如下的错误。
4.2.2 语法错误分析
较为典型的语法错误主要包括一些单词的单复数变化和句子中动词因人称和数的变化而变化都会引起语法错误。比如下面的句子:
1)My English teacher is friendly to every students.
2)Many telephone look nice.
3)My English teacher get on well with us.
在上述例子中1)和2)所犯的错误属于单词的单复数问题,而3)的错误是属于主谓不一致所引起的语法错误。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学生深受母语的影响,因为在汉语中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也没有主谓一致的现象,所以学生经常会犯此类错误。
4.2.3 句法错误分析
英语中句子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从句的用法最难掌握,很多英语学习者会犯此方面的错误,并且他们有时为了提高作文中句子的丰富程度,经常会使用一些复杂句子,结果反而表达错误,如下面的例子:
1)This kind of film that I hadn’t had for a long time.
2)I did a lot of things what I wanted to do.
在这两个例子当中,(1)中的错误是缺少了谓语,主要是学生对表语从句的掌握还有欠缺;(2)中的错误是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使用错误,这说明学生对定语从句的语法规则掌握的不够准确。
4.2.4 篇章结构错误分析
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写作对篇章结构的要求,尽可能地用一些熟悉的连接词来增加作文的连贯性,但因对其规则掌握的不清楚,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还有些学生整篇作文都没有连接词,只是一个个句子的简单累积,文章结构单调、不连贯,逻辑也不清晰。
1)Owing to the weather was too cold,I don’t want to go out.
2)I didn’t like going out,I invited myfriends to my home,we talked with one another.
第一个例子中学生想表达因果关系,但是不知道owing to是跟短语的,所以导致了错误;第二个例子是比较典型的错误,经常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就是几个简单句没用任何的连接词就被拼在一起,这种句子在非正式文体中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在英语书面表达中是不正确的,并且也很难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4.2.5 背景文化知识错误分析
在学生的作文中,受汉语文化知识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英语句子,以致于会让人看后迷惑不解。如下面的例子:
1)The society can’t accept the phenomena.
2)Smoking is bad for your body.
3)It is well-known that telephones are in the world every corner.
上面例子的错误原因在于学生总是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并没有考虑到英语句子的表达规则。这些中式英语的出现,会给人一种感觉,即英语句子只是许多单词的简单拼凑,并不能表达我们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5 应对策略
该文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了主要的错误类型,并且分析了错误原因,这样才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一是加强词汇和语法学习,夯实语言基础;二是通过阅读和背诵加强语言输入,即以读促写;三是加强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和写作习惯;四是注意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强中西思维及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6 结论
本文根据错误分析理论,对高二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了他们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错误类型,同时对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找到了适当的应对策略。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去关注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探讨出更有效、更完善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摘要: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难点。该文针对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试卷分析方法对高中生常有的英语写作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造成这些写作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研究英语写作,作者希望找出有益于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策略,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Corder S 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81.
[2]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Addison Wesley:Longman Limited,1998.
[3]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7,13(2):23-26.
[4]张海涛.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J].山西大学学报,1996(4):92-94.
错误类型 第8篇
一、 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类型分析
1.词汇错误。词汇错误在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下面这些句子:(1)The teacher can use some pictures to instead of them.(2)I suggest them decrease the amounts of advertisemens .
这种错误在高中生英语作文当中是比较常见的,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固,对于固定搭配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英语使用的不够地道,缺少对单词和短语的灵活运用。
2.语法错误。很多学生在写作当中容易忽略语法的正确性,对单词的单复数变化注意不到位,句子中的动词也没有因为人称的变化而得到相应的变化。比如:My English teacher is friendly to every students.这是一道典型的单词单复数变化问题,学生会犯这种错误,说到底是因为受母语影响太大,忽略了英语当中主谓一致的语法。
3.句法错误。很多高中生在学习从句的时候觉得非常困难,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尽量不使用从句,但是不使用从句的文章又显得非常的单调和幼稚,所以学生总会使用一些复杂句子,但是这些句子中总会出现表达错误,如:I did a lot of things what Iwanted to do.这是一个定语从句,但是定语从句中的代词使用错误,因为学生对从句的语法规则掌握的还不准确。
4 . 篇章结构错误。学生有时候为了让作文出彩,希望可以将文章的连贯性表现出来,就会用很多连接词来将每一段连接起来,但是往往会弄巧成拙。比如:Owing to the weather was too cold ,I don’t want to go out.这句话中,学生是想表达一种因果关系的,但是owing to是需要在后面接短语的,学生出现这种错误,还是因为基础薄弱的缘故,不能准确地对单词进行掌握。
5.背景文化知识错误。我们来看这句话:It is well-known that telephones are in the world every corner.读完之后,大概可以理解这位同学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是却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这是由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出来的,而且还是按照汉语的习惯拼出来的,这种chinglish给人的感觉非常不舒服。
二、 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应对策略探讨
1.教师要提高对英语写作教学的认识。新课标中指出:“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即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手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词汇和阅读的教学,更应该在写作教学中多下功夫,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会贯通,互相结合起来。
2.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需要遵循先难后易,先短后长的原则,英文写作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先教会学生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再到后面的复合句。先写句子,再写段子,最后再写成文章。
3.听、说、读、写结合训练。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是英语学习必须掌握的四项技能,他们看起来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但其实不然,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很多联系的。教师可以针对这种联系来进行教学。比如:命题作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写”之前先“说”,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讨论,然后每组选择代表来阐述一下讨论结果;在课文阅读完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写成一篇短文或者摘要,或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课文的后续情节想象并写成短文,这就是“读”与“写”的结合。通过这种结合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就会获得提高。
4.学生自我训练。互相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很多错误,如果天天练笔,天天作文,都让教师进行批改,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批改,或者过一段时间之后,回过来头来改一改自己之前的作文。教师可以抽出几篇来定期查看一番,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通过互相帮助来提高英语成绩。
5.写作后进行点评和展示。高中生的英语作文,最关键的不是让学生进行创作,而是教师的点评和学生的理解。学生写了很多篇作文,但是每篇老师都没有指出错误,学生还是不停地重复错误,这样他的英语水平只能越来越差劲。所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应该具体一些,并且在写作课或者考试之后,将学生的重点错误总结出来,在课堂上做深刻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错误类型 第9篇
Errors are inevitable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SLA).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actually and common ly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making errors on one hand and fighting against errors on the other hand.
Error is defined by Corder(1973)as“those features of learn ers’utterances which differ from those of any native speaker”;ex plained by Ellis(1994)as“a deviation from the norms of the tar get language”.In fact,it is since the 1950s that learners’errors have begun to be notic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linguists and language teachers with some achievements made(Richards2001).There are namely three schools concerning error study Contrastive Analysis(CA),Error Analysis(EA),and Inter-lan guage(IL).The following analysis of this paper hopefully serves to find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errors made by the stu 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and possible causes of those errors from a comprehensive view point.
2 Classification of Students’Error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These errors have been collected among 30 English majors They are Grade On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where the author is teaching.Each of them was told to write and hand in a book re port in English in a month’s reading without other concrete re er,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ents’errors emerge and are exposed clearly.
2.1 Macro Classifications of error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he students’native language(NL)or target language(TL),this macro classification is conducted.All these error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order’s classification,namely interlingual errors and intra-lingual errors.We can find that most difficulties still lie in 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NL.Meanwhile,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TL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too.Apparently,we Chinese students still can not escape the influence of our mother tongue.Meantime,we still have the problem in mastering target language itself.It is proved that most starters would commit inter-lingual errors,while later on more intra-lingual errors would appear(Haoxingyue,2003).According to this,we can infer that the students are now at critical moment of making progress.
2.2 Concrete classifications of error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2.2.1 Errors in the use of Articles“a”,“an”and“the”
Few students still have the problem in distinguishing“a”and“an”,for example“I read a*English book.”“There was a*old thief called Fagin.”Such errors are seldom.It proves that their former teachers’stress on the difference of“a”and“an”really help the students distinguish between them.However,they still exist.It shows that accumulated mistakes out of carelessness and so on have become hardly-corrected errors.For instance:
Addition:
“...the farm became a*deserted.”
Omission:
“...no matter it is written by Chinese*or foreigner*”
Briefly speaking,“a”“an”and“the”however are easiest words in English,they are of great frequency in use.The errors will surely occur when some of the students write the book reports in a great haste,or some others are not careful enough,or some others even are not aware of these usages.
2.2.2 Errors in the use of verbs
Errors in verbs are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o most students.Most of them are confused about different forms of verbs.We all know that Chinese has no changes in verbs,while English resorts to different forms of verbs to constitute tense and voice,etc.Following errors are very common in many book reports.
Concerning tense:
“...she was beautiful but she do*not be accepted by most people at that time”
Concerning voice:
“...her husband was*died in the war.”
Concerning aspect:
“He saw a woman that he had saw*in the bar.”
Such errors can not be traced back to the students’native language,because they are decided by the student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rules of English.According to inter-language,the errors made here are all of nature during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t is just a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that language.They are called“developmental errors”by some researchers,since they find that the children of that language will also make such errors,such as“he goed to school yesterday on foot”.They also find that this kind of error will be less and less likely to happen as learners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of the target language.Such errors are grouped into intra-lingual errors.
2.2.3 Errors in the use of part of speeches
Errors in part of speeches also take a large portion.For instance,many students are confused about nouns and adjectives.They composed their reports only according to meaning they intend to express without taking enough consideration of grammar.Therefore,we can say that their book reports are semantically understandable,while grammatically unacceptable,such as the following examples from the students’reports.
Adjectives used as nouns:
“...at that time all the people in American were in hungry*
...”
Nouns used as adjectives:
“...Juehui is a bravery*man...”
2.2.4 Errors in the use of pronouns
In English there are counterparts for Chinese“ta”:“he”“she”different pronunciations,which can play the roles of subjects alone in clauses.Besides,“he”and“she”have to be changed to“him”and“her”when they are used as objects;changed to“his”and“her”,or“his”and“hers”when they are used to indicate belongings as nominal pronouns or adjective pronouns.The students who are not sure about the above will probably misuse them.The following clauses will occur not only in writing but also very often in spoken.For example:
“When her*was a child,she had a serious disease.”
“Joe Blaney helped he*buy a black briefcase.”
“To she*surprise...”
Some of the students can sense that they are wrong all of a sudden,when they reread their reports,or only when you point them out.
3 Conclusion
As a matter of fact,committing errors are really inevitable for an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They have to keep on fighting against errors so as to ultimately acquire the target language.By some appropriate correcting methods,the students can benefit from the feedback,and the teachers can know of the process,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by such classification and exploration.
Reviewing the schools focus on the study of errors,in which researchers of CA held that errors could be tracked down to native language;researchers of EA shifted the heed of language teaching to learning and focused on errors of learner language alone;researchers of IL school considered that errors were just a section of inter-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They are each;however,confined to their own limitations,they respectively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error study,if we take a multiperspective in order to find rational ones.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 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Larsen-Freeman D,Long M.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Richards J 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错误类型 第10篇
关键词:高考英语,短文改错,解题技巧
2016年安徽省高考招生英语考试试卷使用了全国高考英语试卷, 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全国卷英语试卷新增三个新题型:七选五、语法填空、短文改错题。其中短文改错题的考查重点是句子层次的考查和语法范畴的考查。这对参加安徽省高考的高三学生以及任教的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本文将对近三年高考英语考试短文改错题考查类型进行分析, 总结如何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短文改错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一、短文改错真题分析
(一) 考查的重难点
试题考点效度高。短文改错题考点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和三个范畴。四个层次分别为单词、词组、句子和语篇;三个范畴为语法、惯用搭配和语意。其中对句子层次的考查和语法范畴的考查是重难点。
(二) 选材特点
近几年短文改错多为记叙文。2013高考英语考试短文改错题通过作者回忆爷爷奶奶, 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怀念;2014高考英语考试短文改错题讲述了作者种植圣女果的经历;2015高考英语考试短文改错题讲述了作者对城市生活污染问题的担忧, 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每篇字数都在110词左右 (吴元培、陈冉2015) 。所选取的语言材料贴近实际生活, 多为考生所熟悉甚至是考生经历过的事情。文字浅显易懂, 材料中没有生僻、超纲词汇;句子结构简单, 基本上是简单句和并不复杂的复合句;语言地道, 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三) 考查类型
短文改错题的错题类型主要包括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等, 具体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同义词、习惯搭配等, 它为考生提供了判断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范例 (陈俊2015) 。下面以近三年高考英语考试短文改错题考查类型为例进行分析 (见表1、表2、表3) :
分析表1~表3可知, 近几年短文改错的错误设置类型相对稳定,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等都有考查, 且介词和冠词大多以习惯用语形式出现。
二、短文改错题错误设置类型及解题原则
(一) 错误设置类型
1.名词
针对学生经常混用名词的现状, 复习要重点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以及固定词组中名词的正确使用。例1:Pepole like eating tomato in four seasons.“一年四季人们都爱吃西红柿。”因tomato是可数名词, 应改为复数形式tomatoes。例2:I hope you have pleasant journey.“祝你们旅途愉快!”journey是可数名词, 故have后要加a。例3:The airs we breathe in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这里的空气越来越脏。”其中air是不可数名词, 应改为air。例4:More than one students can’t take in it.More than one+单数名词“不止一个”。
2.动词
动词的错误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 情态动词和非谓语动词都是常见的错误类型。因此, 要做到“对症下药”。前后动词时态不一致的, 要改为时态一致, 例1:I think what he said was wrong. (think改为thought) ;主谓不一致的, 也要改为一致, 例2:She told me that she was frightened when her parents was out. (was改为were) ;缺少动词, 特别是be动词的, 要添上, 例3:There will an important sports meeting in our school next month. (will后少一词be) ;时态错用的, 改为正确的时态, 例4:I did not want to do any work at home on holidays. (did改为do)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错用, 要改正, 例5:He watch TV every weekends or holidays. (watch改为watches) ;介词后动词加ing形式, 例6:He is good at sing songs.正解:sing—singing。
3.形容词、副词
考试中形容词、副词被频繁使用, 学会正确使用形容词、副词及其比较级和最高级尤为重要。例1:If we have a good sleep, our body will function good. (good改为well, 因为well是副词) 。例2:The fruits are small in size, but juicy and taste.此题考查形容词的用法。将这句话简化, 即为The fruits are small, juicy and_______.果实小, 但多汁, 可口 (and前后的成分要一致, 所以正确答案是taste的形容词形式tasty) 。例3:John deep believed that the God knows everything. (修饰动词要用副词, 因此deep应改为deeply) 。
4.代词
在考题中代词指代有误, 要求学生练习时根据上下文理清短文中代词的指代关系, 尤其是把握it的特殊用法。例1:He likes talking to him when he reads books. (him改为himself, 意为自言自语) , 区分much和many的不同。例2:Much rare animals are dying out. (animals是可数, 要用many修饰) 。例3:There are so much cherry tomatoes that we often share them with our neighbors. (tomato是可数名词, 也要用many修饰) , 代词指代一致。例4:We must find ways to protect your environment. (根据上下文, your应改为our) , 名词性物主代词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混淆。例5:The book is her. (her应改为hers) 。
5.介词
介词近年来考查得很频繁。例1:There are too many guests among my family. (among应改为in, in my family为固定搭配) 。例2:Unfortunat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rivate cars. (短语搭配错误。短语with the development of“随着……的发展”) 。例3:With the help by our English teachers, we can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短语搭配错误。短语with the help of“在……帮助下”) 。例4:The baby was so tired that he fell asleep at the moment his head touched the pillow. (去掉at, the moment引导从句) 。
6.连词
连词包括并列连词and/or/while, 转折/让步连词but/however/yet/though/although等。例1:He has a good friend who’s brother is a football player. (错用了who的所有格形式, 应改为whose) ;并列连词and/or/while区别于转折/让步连词but/however/yet/though/although。例2:I like playing football, singing, but fishing. (此处应该是并列的关系而非转折, but改为and) 。例3:Although he is young, but he can speak several languages. (Although意为“尽管”, 不能再跟but连用, 所以去掉but) 。
7.冠词
掌握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的使用规律。例1:Now Linda is living in a city, but she misses her home in countryside. (countryside前加the, 但是我想念农村的家乡。这里countryside是特指, 故用定冠词the) 。误用a/an和the固定搭配, 或泛指、特指;多冠词或少冠词。例2:In a fact, he comes from a rich family. (a删去, 因为in fact是固定搭配) 。熟悉固定结构中短语冠词的使用情况, 培养语感。例3:As result, the plants are growing somewhere.“结果是圣女果长得到处都是。” (这里少一词, 在As后面加a, 考查固定搭配as a result) 。
8.非谓语动词
短文改错题也注重对非谓语动词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考查, 考查内容涉及非谓语动词的各种时态与语态;不定式、现在分词以及过去分词做状语、补足语、定语, 以及动名词用做主语、宾语, 还有独立主格结构等。学生只有理解并掌握了非谓语动词的各种形式以及特征, 做起题来才会得心应手。例1:Soon he began to enjoy talk to himself on paper. (enjoy后需接动名词, talk改为talking) 。例2:His parents think swim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sports. (名词或动名词作主语, swim作主语, 应改为swimming) 。
(二) 解题原则
要达到短文改错的最佳效果, 一定要遵循5个一致性原则: (1) 指代一致。要做到文中出现的每个代词与其所指代的名词在人称、数量和性别上保持一致, 例如: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much larger than it of the USA. (it应该为that) 。 (2) 词性一致。即关注词语与其在句中的功能、修饰语是否一致, 尤其是名词的数 (单复数、可数或不可数) 。 (3) 主谓一致。要帮助学生学会并列连词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在词性和功能作用上保持一致。例如:Don’t panic or get out of line, and trying to remain quiet and calm. (trying应改为try) 。 (4) 时态一致。即谓语要与主语在人称、数、语态上保持一致;注意较为复杂的主语 (插入语、从句、非谓语做主语、定语从句、there be句式) 。例如:Katia, like many other Russian girls, are nice and lively. (are改为is) 。 (5) 上下文逻辑关系一致。but, and, or等的使用;冠词a, an, the的混用, 重点在连词、肯定与否定等。
三、注意事项
(一) 改错前首先通过快速阅读获取全文内容
短文改错基本上是在一个完整的语篇中进行的, 需要考生掌握文章的整体要领, 旨在考查综合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改错过程中要一句一句认真地读, 注意词、句、语法错误
短文改错题考查的重难点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和三个范畴。四个层次分别为单词、词组、句子和语篇;三个范畴为语法、惯用搭配和语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短文改错题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 (从第11处起) 不计分, 而且考点的分布不是以行为单位, 而是以句子为单位。因此, 只有逐句看, 仔细分析, 方能发现和纠正错误。
(三) 要注意短文改错中词汇主要考查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主要考查学生对词的派生及搭配能力, 同时保持句子的原意;虚词则主要考查学生对词组及习惯用语的运用能力, 以添加或删除为原则不改变句意。
(四) 改完后要认真复查答案正确与否
再次阅读改好的短文, 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是否存在不妥之处, 并最终形成定稿。
(五) 功在平时
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语言评价能力的训练。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试卷分析认为短文改错题是“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 并指出, “在写作程序中, 检验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 考生在写作的同时, 还必须对自己写作的内容作出评价, 如:用词是否恰当, 组词是否合理, 造句是否符合语法, 内容是否符合逻辑等。同时, 短文改错题设计突出真实情境。教师应在平时教学、复习备考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同伴评价活动, 倡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模式 (丹阳、王德美2015) 。
结束语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Burnett Tylor) (1982)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语言的学习建立在词法 (the use of words) 、句法 (the use of sentences) 和语法 (the use of grammar) 基础上, 由此看来,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短文改错题型的解题技巧, 了解注意事项, 更要在平时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1982.原始文化[M].连树声, 朱狄, 译.艺术的起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俊.2015.新标准英语2015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丹阳, 王德美.2015.关于“2016年高考英语由安徽卷改为全国卷的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的调研报告[DB/OL].http://www.zxxk.com/soft/4636907.html.
错误类型 第11篇
一、常见的错误类型
1.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是数学解题中最主要的一种错误,造成原因有: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概念性质混淆不清、忽视公式或定理成立的条件。
例如,在《可能性》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名学生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教师一时语塞说“也可以”,于是接下来“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一定不能乱扔垃圾”、“我们一定不能闯红灯”……让听课教师和上课教师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2.方法性错误。
方法性错误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为错误使用规则或者方法导致的错误,如错误使用公式、拎不清数量关系等。
例如,三年级《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估算》一课中,有一题:张老师买了三张火车票,给了售票员600元,他可能买的哪种火车票?(选择有99元,198元,203元)选错的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203元,学生因为学习了约等于,于是很自然地将203≈200,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估算中的“>”和“<”。
3.合理性错误。
合理性错误是指学生所犯错误不是因为学生导致的,如测量误差,操作误差,观察误差等外因造成的一定误差范围属于合理性的错误。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在动手操作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时,学生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刚好三角之和就是180°,可能会多一些,也可能少一些,这就属于合理性错误,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误差”。
4.非合理性错误。
非合理性错误是指学生出现偏离学科知识,违背生活常规的错误。
例如,教学《加法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学校春游去游乐园玩划船项目,一条船限坐6人,一个班43人,需要几条船?学生都知道要8条船,此时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7条船就可以了,多一个人可以跟大家挤一挤,不然就浪费了。”此语一出,老师突然不知所措,就顺而说了句“说的有道理”,于是学生纷纷表示同意,让课堂变得难以控制,教师只能硬生生地转到下一题。
5.意料中错误。
意料中的错误是教师课前备课就预料到的,还有一些是教师故意设下的陷进,这些学生的错误视为意料中的错误,这些错误教师一般能迎刃而解,因为教师是有准备的,所以课堂上这一类错误并不用担心。
例如教师教学《圆柱的复习》一节课时出示一道判断题: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错”,他们认为因为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高,跟底面积有关,跟周长没关系,所以底面周长相等,体积不一定相等。此时,教师没有表明态度而是让学生动笔算一算,这个题目教师设计的“陷阱”所在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错误的判断,借机让孩子动笔算一算,最后孩子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6.意料外错误。
意料外错误是指学生课堂上产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错误,但是往往这样的错误是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所在,但是老师必须善于利用这样意料之外的错误,用得好则会达到神奇的效果,意料外的错误也会收获意料外的收获。
例如,教学《分米与毫米》一课时,有一题:9毫米○1分米。学生都能准确判断9毫米小于1分米。但其中有一名学生在解释9毫米小于1分米时,认为1分米等于10毫米,这就是意料之外的错误,但是教师并没有直接判断孩子不对,于是在学生之间产生热烈的讨论,都积极踊跃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他们明确:1分米=100毫米。
二、辨别类型,沉着应对
1.直截了当,指出错误。
其实,当时学生出现这样的概念混淆时,教师应该果断阻止,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仔细想想便会发现,《可能性》一课中的“一定”是数学上的一个概率事件,并不是生活化的“一定”。学生说的“我们一定要……”中的“一定”表示的是“应该”的意思,是生活中我们表明的一种态度。这里学生将数学概念和生活语言混淆了,遇到类似问题,教师应该直截了当,指出错误,避免学生课堂走偏。
2.比较发现,印象深刻。
方法性错误的例子中,学生在方法和数量关系上没有掌握好,二年级的估算要求只是停留在“约等于”,而三年级估算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约等于”,因为已经不能靠约等于确切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需要反问学生203比200大还是小?3个203比600大还是小?这样学生就能突然顿悟,原来接近200包括两种情况,可能比它大一些,也可能比它小一些,而解决这些问题正需要准确判断出这种大小关系,仅靠“约等于”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判断,相信经过这样的比较孩子会记忆深刻。
3.误差问题,明确说明。
此时,教师除了利用别的方法教学三角形三角之和是180°外,也应该很明确告诉学生测量之所以会出现误差,是因为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及我们测量的方法都会导致这一结果,一定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明确结论。
4.利用错误,突出严谨。
其实这个错误本身就是非合理性的,教师应该果断告诉学生,这样不对,细想一下,这种挤一挤的态度既不符合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更不符合安全规范,借此刚好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其实很简单就可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5.设计错误,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陷阱,孩子再遇到类似问题便不再随便跟着感觉判断,而是谨慎地动笔算算,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意外错误,意外惊喜。
意外错误其实在平时练习中并不缺乏,课堂上恰巧有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反而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正是这个错误,巩固并提醒学生长度单位之间正确的换算。
错误类型 第12篇
2002年初, 根据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 江苏省教育厅决定成立"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江苏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指导工作。
计算机等级考试以"重在基础、重在应用"的原则为指导, 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方式, 每年3月和10月各举行一次考试。一级考试上机进行、二级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操作考试、三级考试形式为笔试。
目前我校的在校大学生均要求通过江苏省一级B考试。本文讨论的就是江苏省一级B考试中Excel上机操作部分的典型错误类型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2、保存名称、保存类型及保存位置
江苏省一级B考试中两道操作题要求文档名称、类型和保存位置都是不同的, 这一点学生很容易忽略和错误, 教师在授课时也常常有所忽略, 可是学生要是在这方面犯一点错误, 那么其他操作都将是无用功。
下面我们以09年春IT05的真题为例进行说明, 题目要求如下:"9.根据"中国粮食产量.htm"提供的数据, 制作如样张所示图表, 具体要求如下: (1) 将"中国粮食产量.htm"中的表格数据转换为Excel工作表, 要求自第一行第一列开始存放, 工作表命名为"中国粮食产量";…… (6) 将工作簿以文件名:EX, 文件类型:Microsoft Excel工作簿 (*.XLS) , 存放于考生文件夹中。"
具体来说, 在一级B考试中。提供的Excel文档名称为"EX1.XLS", 存放位置通常是"c:考生文件夹", 而要求Excel文档存放位置通常也是"c:考生文件夹", 通常学生只要打开考试提供的文件, 那么保存位置不会有问题, 可是考试要求的是将修改好的文档要命名为"EX.XLS", 这要求学生不能直接按保存按钮保存, 而是要用"另存为"来完成, 如果考试系统检测不到"EX.XLS"文件, 就认为学生没有做题, 那么学生也不会有分数。
不过要是考试时提供的文件不是Excel文件, 而是提供文本文件、网页或Word文档等数据, 对于这种情况由于要新建一个Excel文档, 而我们知道在office软件中新建文档的默认保存位置为桌面上的"My Documents" (我的文档) , 对于新建文档这种情况, 学生不仅要注意保存文件的名称, 还要留意文档的保存位置, 如果学生不注意这一点的话, 那么接下来就算是所有操作都完全正确, 到头来还是只能接受零分的结果。
3、提供数据的形式及其对应的处理方法
我们知道Excel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 不过在使用Excel软件所提供的强大功能之前, 要求把原始数据输入Excel表格中, 所以一级B考试在提供数据时模拟我们平时工作中收集数据来源的方式, 要求学生处理相应数据。通过对往年的考题进行分析, 可以分成以下这些类型:
3.1 直接提供Excel工作簿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 学生只要双击对应文件即可操作, 在这里无需多言。
3.2 提供DBF文件
先看看05年3月份一份考题描述, "9.将"表1.DBF"转化为Excel工作表, 并进行统计分析, 制作如样张所示图表。具体要求如下: (1) 将"表1.DBF"文件的数据转换为Excel工作表, 工作表命名为"用户统计";"DBF文件是数据库文件, 如果学生直接双击对应文件, 假如系统安装了Access等数据库软件, 那么操作系统将调用Access打开DBF文件, 而打开后看到数据表内的数据, 也不能把其中的数据通过全选方式复制出来;如果没有安装任何数据库软件, 操作系统就会跳出提示, 要求你选择打开方式, 操作也无法顺利进行。
对于将Dbf文件转换成Excel文件, 操作方法如下:
3.2.1、先启动Excel程序;
3.2.2、执行"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 关键是文件类型中要选择类型为"dbase文件", 通常我建议学生选择"所有文件";
然后选择对应的Dbf文件, 单击"打开"即可。
注意此时注意Excel左上角提示文件还是Dbf文件格式, 还没有完成题目中要求的"将"年份能源使用量.Dbf"转换为Excel工作表", 这是要执行"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来完成, 注意要把保持类型选择为"Microsoft Excel工作簿"格式, 保存即可。到这时Dbf文件就顺利转换成Excel文件了, 接下来就可以在Excel里对数据进行处理了。
3.3、提供Word文档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最简单的是提供一个Word表格, 对于这种情况只需用把Word表格复制到Excel对应的单元格中即可。
第二种情况是提供整齐的行列数据, 对于这种情况, 可以利用Word中"文字转表格"来解决。先看08年春考试的一道真题描述:" (1) 将Olympic.doc文件中的内容转换为Excel工作表, 要求数据自第二行第一列开始存放, 工作表命名为'运动员人数'"。
打开Olympic.doc文件后发现Word文档中提供的是用斜杠"/"分割整齐排列的一组行列数据, 对应这种情况, 如果直接把数据复制到Excel单元格后会发现, 每一行的数据全部粘贴在同一个单元格内, 根本不能直接对数据进行统计等操作;对于这种类型的Word数据, 执行"表格"中"转换"菜单, 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 注意在跳出的对话框中"文字分割位置"选择"其他字符", 输入"/", 点击"确定"后, 文本就转换成了表格, 这时就可以在Word中复制表格, 粘贴到Excel单元格中去, 然后就可以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处理了。
3.4 提供txt文本文件
先来看看08年春考试的一道真题描述:"9.根据文本文件"奥运.txt"中的表格, 制作如样张所示图表, 具体要求如下: (1) 将文本文件"奥运.txt"中的数据转换为Excel工作表, 要求数据自第一行第一列开始存放, 工作表命名为"奥运奖牌榜";";把这个文本文件打开后发现提供的数据是用逗号", "分隔开的排列整齐的行列数据, 如果直接把数据复制到Excel单元格, 同样会发现每一行数据都一起放置在同一个单元格里, 这样数据也不能直接处理。
对应文本文件, 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解决。
3.4.1 方法一是使用Excel数据菜单中"导入文本文件"的命令来实现, 选择好对应的文本文件后, 单击"导入"就会跳出"文本导入向导", 共有三步骤, 关键是在第二步是分隔符号中选择逗号, 如果分隔符是"#"的话, 就在"其他"框输入即可。最后在确定数据放置的位置就完成了题目中要求将txt文件中的数据转换为Excel工作表的要求。
3.4.2 方法二是利用解决DBF文件的方法来处理。同样是"文件"中选择"打开", 文件类型选择所有文件, 点击"打开"后同样跳出"文本导入向导", 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就可导入数据;不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这时Excel打开的是一个txt文档, 还要用"另存为"命令才完成题目的要求。
3.5 网页文件
在上面讨论保存名称、保存类型及保存位置举例的题目就是这种类型, 这道题目就是提供一个有表格的网页文件, 这种情况也好解决, 把网页文件打开, 直接把表格选中, 复制、粘贴即可。
4 小结
综合上面的各种情况, 可以用两张张表格来简单表示。
如果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留意的上面所提到得错误, 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处理, 相信他们一定就能顺利的完成江苏省一级B考试中所涉及到的Excel上机题部分。
摘要:本文讨论的范围主要是江苏省一级B考试中所涉及到的Excel上机题部分的典型错误类型及对应的处理方法, 提出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容易忽略的地方, 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以达到顺利完成考试的目的。
关键词:Excel,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中心.一级考试试卷汇编 (2005-2007) 计算机信息技术[G].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