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初一英语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7
1

初一英语第二单元复习要点(精选8篇)

初一英语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1篇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教学时间:5课时

1、《阿长和山海经》

2、《背影》

3、《台阶》

4、《老王》

5、《信客》 兴趣情境导引

相关知识链接:感受真情

具体步骤 1.理清脉落;2.品析佳句;3.分析形象 范例1作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感情? 分析: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人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阿长,即长妈妈。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鲁迅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对后一层意味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把握.还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阿长呢?这要分析,第一,这些确是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由于有纯朴和真率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时所表现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第二,这些缺点,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长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与地位决定的,与其说是阿长的过错,倒不如说是阿长的不幸。解答:

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长妈妈深切的同情和真挚的怀念。解题方法链接

这一类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物是用到抑笔,也即欲扬先抑。从叙事的详略上也可以判断,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则就是一些议论抒情句,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范例2 《背影》中父亲对“我”是什么的感情?“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又是怎样的?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分析:

《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得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读完这篇文章,似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感情中似乎渗透着一抹淡淡的哀愁,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社会的世态炎凉,使作者多年来在寂寞困愁中生活,这种情绪必然流露于笔端。其次,文章记叙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败落,“走投无路”的时候。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变卖典质还亏空,又添新债办丧事,接二连三的灾难劈头盖脑地袭来,小小的家庭能经受得了吗?在这家庭光景惨淡的时刻,为了“谋事”糊口和读书寻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别,不知何时再能见面。这是旧社会贫寒的知识分子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了解了以上两点情况,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调就好把握了。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回忆那段令人心碎的过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难理解了。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变迁,《背影》中的父子之情可能不易引起共鸣。不过父子情深,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文中的父亲在重重悲痛困苦之前,对儿子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何等坚强!而另一面,父亲送别时不辞艰辛,尤其是买橘子的情景,又是何等慈祥,为了儿子,勉为其难,这正是中国慈父形象的定格。作者为文与为人是一致的,十分坦诚。从文章看,20岁的作者先是对父爱不理解,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迂”,后来父亲在“买橘子”中表现出的深厚父爱,才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南京分别以后的八年中,作者已经是清华大学讲师,已为人父,心智已经成熟,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对父爱的感受已经迥然不同,作者向读者诉说了自己的后悔,激发了共鸣,引起读者都联想起父爱。这一些,都要深入体会。

解答: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解题方法链接

我们应该认真熟读、体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看文中的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其次可以从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脉络,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范例3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分析: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说,但也属于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小说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所以更能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所以,我们阅读小说要注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对这篇小说,可以提出三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这三个问题来把握全文。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在我国农村何止千万。我们不妨联系现实,看看自己的父亲,看看同学的父亲,看看周围的父亲,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解答: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解题方法链接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才是性格的核心。还要考虑环境,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考察他的性格特点。

范例4 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分析: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语言简洁平淡,但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的内容单纯,线索简明,比较容易把握。作者夫妇与老王身份、地位水平悬殊,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优良品质——善良。从具体事例上看,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还关切地询问生活状况,女儿受她的影响,主动送药治病等等。要注意的是: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杨绛夫妇是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对一个目不识丁的最底层的劳动者竟然这样关心,主要是由于在作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者夫妇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有人道主义思想。人类彼此间相爱,是在长期集体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即使拿了也觉得过意不去,受人好处,不忘报答,去世前还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道谢。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解题方法链接

“善良”是这篇文章表达的主旨,身份、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善良的理解和表达就不一样,要扣住这一点到文中记叙的几个片断中去总结。范例5 信客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中能打动人心? 分析:

信客是一种不能被称为职业的特殊职业。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信客便应运而生。他们终年跋涉,非常劳苦;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贫困;他们常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那作者为什么有如此热情为他们树碑立传?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种种可贵的品质。首先,信客任劳任怨,事情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和羞辱;他们诚信无私。洁身自好,从不雁过拔毛,因此不怕别人怀疑;信客待人宽容。他在发财的同乡那里遭遇了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保护了一个家庭。正是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解答: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解题方法链接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信客的一生中截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他的可贵品质,要从这些事例中抽象出信客的品质来,就要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和遣词造句。难点问题2 揣摩效果

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篇篇都感人至深,仅仅是因为感情真挚吗?有时候,我对父母也有深情,可为什么拿起笔来就写不好呢?

师:这倒是一个很现实、很有价值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同感,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人物和平淡的事情,到了作者的笔下,就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呢?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生1:我觉得作者对笔下的人物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师:对,先要明确写什么,然后才能决定怎么写。

生2:作者记叙的时候,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待得很清楚,有条不紊。

师:没错,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写人的记叙文,选材一般都很丰富,往往要通过若干件事情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六要素也很灵活,不机械呆板。

生3:还有记叙的顺序,有的用顺叙,有的用倒叙、插叙等等;

师:嗯,确实是灵活多变,各有特色,《背影》开头先点背影,用的就是倒叙,这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记叙顺序,往往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4、还有材料安排的详略得当;

师:这一点非常关键,就如同做一件衣服,再好的衣料,如果剪裁不当,也做不成漂亮的衣服。有些同学收集了很好的素材,但是不能好好安排详略,结果偏离了中心,很可惜。材料取舍和剪裁的原则就是:与中心有关的就写、无关的坚决不写,关系越密切写得越要详细生动。

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提醒大家的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时候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生:哪些表达方式?

师:通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文中特别强调的是处理好前四种表达方式的关系。首先,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但单一的记叙只能使文章成为“流水帐”,干瘪无味。所以,要适当的辅之以描写、议论、抒情。议论、抒情也只能点到为止,画龙点睛。因为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抒情,可以直接抒发,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记叙与描写的关系。可以说,记叙文中,记叙与描写形影不离。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描写,描写可以分为两大类。

生:老师,我知道是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师:对,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以景衬情。社会环境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

生:人物描写呢?

师:对人物的描写通常是从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这个单元,我们要感受的是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所以必须把握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重点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

当然,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也不可忽视,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光从理论上探讨是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多读,细心体会,才能运用自如。相关知识链接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范例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详略怎样安排?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人? 分析:

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鲁迅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儿时印象中的长妈妈。长妈妈的形象栩栩如生,鲁迅写她,即没有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也没有专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儿”,去塑造一个劳动妇女的典型。阿长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所写的全部事实,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尽管“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绝无虚构。她的各种毛病和好处,都是鲁迅曾经亲见亲闻亲历的,一一写来,具有十分亲切自然的情致。人们通过这种情致所得到的艺术感受,是充满幽默的纯真美。但鲁迅写阿长,不仅局限在幼儿保姆这个范围内表现她的性格美,而且把这种性格美同愚昧落后相参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性格美的光辉。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房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面揭示了她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的描写里,在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所以,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所表现出来的愚妄,并不令人生厌,反而能够同买《山海经》的举动和谐一致,形成统一的风貌,使我们从她的愚鲁中看到真率,从粗犷里看到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作者的选材,不仅严格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如实地记叙长妈妈,而且在记叙中始终着意表现她身上最本质的东西。

解答: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解题方法链接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解题时,一定要理清思路,看清作者记叙的真正目的,从作者的详略安排等方面找出解答的钥匙。

范例2 朱自清为什么选择“背影”作为表现父爱的角度?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分析: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读着它,你会被父子间那真挚深厚的感情所激动。本文四次提到“背影”,每次情况有所不同,思想感情却一脉相承。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四次“背影”的出现,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一般写人物,较多地从正面入手,但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就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书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作为儿子,对父亲的音容笑貌,无不了如指掌。然而父亲临别送行,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却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的心灵,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受。这正是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再则,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了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他的灵魂。背影更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解答: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解题方法链接

散文的表现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给散文带来摇曳多姿、群芳争艳的风采;散文的表现角度也需巧于运思,独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角度,学习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范例3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分析:

台阶本来只是用以登上高处的,但在落后的农村、在“父亲们”的眼中,台阶用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那是地位,是一种荣耀。作者不惜笔墨地写台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写老屋前的三级台阶: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了一生的心血。而写新房前的九级台阶:

1、对父亲踏黄泥情景的描写,几近神圣,让人觉得那不是在劳动,而是在进行一项庄严的仪式;

2、写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抽烟,又表现出中国传统农民的谦卑。

3、写父亲挑水上台阶闪着腰,即使写父亲的老态,也写出了的失落和悲哀。解答:

台阶由三级变成九级,这个过程居然耗尽了父亲的一生。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很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这样就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解题方法链接

小说不同于散文,它的情节根据可以作者的需要虚构,但是虚构也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立足生活。读小说的时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图,深入理解作者的构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范例4 《老王》中,作者是如何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分析:

老王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琐碎,再无大波大澜。要通过这些琐碎的材料,写出他的精神世界,殊非易事。所以,如何把这些小事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重要。作者着力表现的是老王的“苦”和“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这三者之间,存在因果的逻辑关系,因职业的卑微、生理的缺陷造成了生活的困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表现他的“善”。再则,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等等。一切娓娓道来,亲切平淡,有条不紊。解答: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对老王基本情况的介绍,以逻辑顺序为主,写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以时间顺序为主。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解题方法链接

研究这类问题,最好首先列出或在脑海中梳理出提纲,把有关的材料都概括、罗列出来,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次,还应该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一般叙事类的文章都有一根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或情或物等。

范例5作者是如何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具有什么特色? 分析:

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直接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概括地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一些生动的细节,如:动作细节,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语言描写,写除夕阿长的叮嘱,反复运用语言描写,“你牢牢记住”、“记得么?你要记着。”、“不许说别的话!”;特别传神的是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喜欢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极其丰富的潜台词。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间接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解答:

作者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把阿长的形象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极其真切感人。解题方法链接

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鲁迅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画人物以求传神。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把握那些看似平常但却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细心揣摩。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范例6朱自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分析:

《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固然是因为父亲的“背影”本身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作者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描写有很大关系,所以,认真研读文中的描写,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启示。试举两例:

①动作描写。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没有过多夸张修饰的词语,“攀”、“缩”、“微倾”、“努力”这几个普通的词语却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感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平凡中见真情使这篇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②语言描写。文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楚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这些虽然不是直接写背影,去也是为背影造势,使得背影的形象更为丰满。解答: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做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可以看作是间接描写。解题方法链接

解题时一定要把握文中描写最精彩的的片段,细细品味,只要情真,语言越是平淡,往往越有隽永蕴含。另外,要结合父亲的具体情境欣赏描写。范例7 小说《台阶》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分析: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既可从正面入手,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反面衬托;即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细节描绘。如《台阶》中的对父亲的一段描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其中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这正是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的神情,非常个性化。解答:

作者把握住“父亲”要强能干而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征,重点从正面描写父亲的动作、神态。解题方法链接

人物形象刻画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小说的优劣。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必然是个性化的。所以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从小说中找出对父亲的记叙和描写,然后筛选出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相关描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范例8 《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接近口语,《信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

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及语言习惯不同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作为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其次,警辟而又畅达。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解答:

本文的语言典雅而不失质朴,警辟又畅达。解题方法链接

品味语言可以从画出佳句入手。能把佳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自己心中的“佳句”有多少。我们的词汇积累,多数还是日常用语。有点文采,是需要的。画出了佳句,就可以揣摩这些句子是怎么表达一个意思的,怎样措辞,怎样造句,怎样修辞,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美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以悟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综合开放课堂 【随堂热身】

一、区别下列各组字形,注音组词。(8分)骇()煌()垓()惶()慕()惮()幕()禅()二.解释下列词语带点的字。(4分)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①惧惮: ②震悚: ③孤孀: ④莫名其妙: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4分)

A.忘却——()B.惊异——()C.渴慕——()D.淡薄——()

初一英语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2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论lún语 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2) 不亦说乎 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 思而不学则殆 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⑧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拨:重点理解“故”、“为”等词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点拨,重点理解“土”“弘毅”等词的意思。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锐意创新做好高三英语单元复习 第3篇

一、复习课的原则

本节复习课的原则就是以本单元标题为中心,复习相关的单词、短语、句型,让学生查出词性的变化,并根据词义的不同建立本单元的词汇知识体系。课上要重点探讨难点,给学生搭建平台, 并做到必要的点拨,让他们充分练习,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高三英语复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机械训练法。机械训练法适合于单词、短语、句型复习。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的题型对单词、短语、句型进行反复操练,能使学生加强记忆,牢固掌握。“反复操练”要避免单调,要尽量使用不同的题型。上课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不同的题型,并有针对性地让某一位同学来完成某一道题。例如单词由一词到多词,可以从词性、同义词、反义词、前后缀变化,使单词复习由点到面,建立单词网络。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可让学生课下复习、课上检查,检查他们在不同题型中的运用。单词拼写虽然高考不考,但它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改错题及写作注意事项,因此我们要每单元必练。

(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合作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先设计好问题,接着由组长组织讨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简单的问题由谁回答,较难的由谁回答。谁展示,谁记录,交换角色,教师要尽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中发言,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对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重难点,学生再讨论、总结,教师适时点拨。之后,跟进训练,由易到难。这样,就能在高三复习中真正做到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3)整体性学习。对单词、短语、句型的复习,教师可留给学生自己去查漏补缺,带着疑问去听课,让他们真正做到上完这节课后能学到知识、尝到乐趣、获得智慧、受到鼓舞。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给学生时间、空间、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学、自做、自助、自悟, 感悟和体验本单元的重难点,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一篇文章中体会整节课,使整节课浑然一体、节奏紧凑,达到语言学习的完整境界。

第二册小说单元复习指导 第4篇

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包括三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一篇外国作品,分别是《祝福》、《荷花淀》、《边城(节选)》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知识要点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小说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问题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战争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

按文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四类。这是最常见的分法。本单元中《祝福》、《荷花淀》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为短篇小说,《边城》为中篇小说。

3.小说的流派

小说创作主要有三大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传统小说主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小说艺术特征受到强烈冲击,表现手法日趋丰富。

现代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产生的一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它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未来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新小说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等。其反传统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与人们一些传统的认识格格不入。

4.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注重写人物,“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小说最常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是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必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如小说《祝福》,文中突出地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段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艺术典型。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守己、勤劳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鄙视的人物。小说正是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2)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如《祝福》以“我”为线索,运用倒叙手法构思出如下完整的故事情节: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自然景物等。它的作用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诸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性格,驱使着人物的行为。因此了解人物的性格,必须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

小说《祝福》中,作者多处运用精细的笔法描写环境,其中包括陈腐、压抑的年节气氛的描写,包括封建势力代表人物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特别是对于祭祀习俗和祥林嫂周围的世态人情的描写,这些描写揭示了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透露出主人公性格发展和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再如《荷花淀》的开头部分, 作者抓住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事物,来展现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将读者带进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阅读小说对每个人来说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真正读懂小说,理解小说,抓住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还是非常重要的。

考点点击

1.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小说要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人物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它体现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集中表现点。在联系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重性,进行多角度分析;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层次性,主次个性要分清;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性,把握其在不同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性格变化。

如小说《荷花淀》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先是妻子支持丈夫参军,再就是妻子惦记丈夫要去探访,回来途中遇上敌人,无意中把敌人引入我方的埋伏圈,使伏击得以全胜。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刻画,人物性格也在情节展开中得到发展。这一群青年妇女都是勤劳的劳动妇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她们支持丈夫参军打敌人,在经历了战斗锻炼之后,她们又自觉组织起来,学习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成为保卫自己家乡的战士。她们既温柔多情,又勇敢坚贞,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青年妇女的代表。

(2)从人物生活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的社会根源

要根据作品的不同情况,挖掘出构成该社会环境的诸因素,分析构成社会环境的各要素对人物命运和思想性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充分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

再如,《祝福》表现封建贞节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我们欣赏作品时,就要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出迷信观念。这样才能认识到社会各因素对祥林嫂所产生的影响,才能领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2.鉴赏小说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吸引力,就在于语言的魅力。因此,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

欣赏小说语言,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个性化语言

欣赏小说的语言就要联系语境,想像情景,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如《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着探望丈夫的事,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想去,却说忘了衣裳,借口自然是顺理成章,体现了她机智伶俐的性格特征。第二个妇女的话“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丝毫不掩饰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丈夫的思念和关爱,体现了爽朗率真的性格特点。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水生嫂在五个人中是思想较成熟的一个,性格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第四个青年妇女快人快语,听了水生嫂的话马上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明白地表示愿意去看丈夫的心理。最后一个青年妇女忸怩含蓄而又天真温顺,“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自己真的不想去?只不过是别的借口别人都说过了,只好用婆婆做挡箭牌,这个借口最有趣,言虽假情却真。三言两语的简短对话,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要体会小说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蕴含丰富,使祥林嫂的心理活动尽现其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3)要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在将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其他作家相比较中感知的。鉴赏本单元的四篇小说,我们不难感知几位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跟踪训练]

(一)基础知识强化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A.谬 ( miù ) 种寒暄 ( xuān )

间 ( jiān )或 少不更 ( gēng ) 事

B.瘦削 ( xuē )讪 ( shàn ) 笑

咀 ( jǔ ) 嚼呱呱 ( guā ) 坠地

C.执拗 ( niù )歆 ( xīn ) 享

莞 ( wǎn ) 尔如法炮 ( páo ) 制

D.拓 ( tà ) 片 撮 ( cuō ) 合

凫 ( fú ) 水翘 ( qiào ) 首以待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形骸祈祷怔怔沸反盈天

B.陶冶讥诮吃荤金榜题名

C.通霄辖制孤僻没精打采

D.难堪踌躇荒唐百无聊赖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B.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C.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向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

D.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对您进一个忠告。

4.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美丽纯洁的姑娘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一个叫傩送的小伙子。

B.老张做事一贯拖泥带水,时时处处总能看出藕断丝连的痕迹。

C.祥林嫂被劫的事在鲁镇闹得沸反盈天。

D.他之所以做出这样令人伤心的事情,是因为少不更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后来,四婶之所以还提起祥林嫂,是因为雇佣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的缘故。

B.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6.对下面四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②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③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④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①夸张②比喻③引用④比喻

B.①拟人②比喻③引用④拟人

C.①拟人②拟人③夸张④比喻

D.①夸张②比喻③夸张④拟人

7.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白洋淀派”的创始人。

B.《祝福》写于1924年,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人《彷徨》。

C.宋朝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英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初一英语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5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搓捻(cuō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小憩(qì) 遨游 (áo)

花团锦簇(cù) 冥思遐想(xiá)

2. 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愿我们充满信心》《从黑暗中出来》《我的后半生》等.

三、文章主要内容

1、写了三件事:

1)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doll、water、cup等);

2)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慈爱可亲、危险恐怖等);

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2、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以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更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这种感情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表达的更加明确。

3、你觉得莎莉文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讲究教育的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4、海伦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女孩。

5、莎莉文老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

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四、重点句子

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

五、请说说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第6篇

芸(yún)榆(yú)痣(zhì)褪(tuì)卜(bǔ)磕(kē)

巍(wēi)焚(fén)

占据 zhàn jù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狡猾 jiǎo huá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也作狡滑。课文当中没有贬义,是机灵的意思。

劝慰 quàn wèi劝解安慰:比赛失利后,大家都来劝慰他。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纠纷:争执的事情。

迷迷糊糊 mí mi hūhū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

模模糊糊 mó mó hū hū思想上不清晰。

7、再塑生命的人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

企盼qǐ pàn盼望希望。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qiān xǐ)迁移。

截然 jié rán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不同。

感慨 gǎn kǎi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

惭愧 cán kuì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抚弄 fǔ nòng 抚摩摆弄。

疲倦不堪 pí juàn bù kān 倦:疲倦,劳累。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 xiǎo xīn yì yì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混为一谈 hùn wéi yī tán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fán huā sì jǐn)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风云突变(fēng yún tū biàn)比喻局势突然发生巨大变化。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huàng)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冥思遐想(míng sī xiá xiǎng)遇到问题后长时间、多角度地从远处思索;深沉、悠远地思索或想像;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期期艾艾(qī qīài 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8、我的早年生活

辛辣 xīn là味辣,比喻文章风格或人的性格厉害。

讽刺 fěng cì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谋生móu shēng 讨生活,营求生计;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冷漠(lěng mò):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仁慈(rén cí):仁爱慈善。

偏爱(piān ài):在几个人或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或单单喜爱其中一个或一件。

遗憾:(1)遗恨。(2)不称心;大可惋惜。

尴尬(gān gà):(1)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2)行为、态度不正常的。

开拓:(1)是指从小到大的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2)一般也泛指扩大,扩充;以及采掘矿物进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

倾向:偏向于一方。

威慑(wēishè) :是指凭借力量或势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萤火虫【yínɡ huǒ chónɡ】:小型甲虫,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

辉煌:光辉灿烂的。

停滞不前(tíng zhì bù qián):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荣耀:光荣,使人感到骄傲。

宽宏大量(kuān hóng dà liàng):形容人度量大,心胸开阔。

独具慧眼(dújùhuìyǎn):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蛛丝马迹(zhū sī mǎ jì):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滚瓜烂熟(gǔn guā làn shú:形容读书背书流利、纯熟。

整装待发(zhěng zhuāng dài fā):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一字不漏yī zì bú lòu 是一个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9、王几何

聋(lóng):病证名。指听力丧失或衰减。

翘(qiào): 一头向上仰起.

琳:美玉。

须臾(xū yú):片刻,指代非常非常短的时间。

徒手(tú shǒu):空手(不拿器械)

惊讶(jīngyà):有惊异;惊奇之意。感到很奇怪。

屏息(bǐngxī):憋住呼吸,一般形容紧张。

承蒙:套语,多亏受到的意思。

绰号【chuòhào】:别名,外号的意思。

优雅:风度翩翩,高雅的意思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呆板:死板;不灵活。

教条:就是书本主义,书呆子,刻板,不灵活。

离谱:形容事物的发展脱离了规律性。

叛逆:指做出一些违反常态的事,或者不听指挥,不服从安排。

嘈杂(cáo zá):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丑陋:解释为“难看”多局限于指外表、长相;也可指内心、行为的丑陋。

轮番:即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轮流交替。

喉咙(hóu long):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气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颈的前方上部紧接面颊的部分,也用以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

舒畅:舒畅安适,心情舒畅,舒服畅快。

铭记(míng jì):深深地记在心里

方头大耳:用于人的长相。一般表示富态像!

得意洋洋: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洗耳恭听(xǐěr gōng tīng):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7篇

一、生字

捕捞 诱饵 鱼竿 涟漪 小心翼翼 鱼鳃 乞求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半亩 尝试 茅盾 茅亭 榨油 石榴 嫩绿 爱慕 羡慕

二、多音字

huà计划    liáng测量   tiā挑选     īng应该    pì开辟

划       量      挑       应        辟

huá划船    liàng分量   tiǎ挑着     ìng答应    bì复辟

sǎn散文   ng空地   biàn方便    hé和平    xuē瘦削

散      空       便       和       削

sàn散开   ōng空中   pián便宜    hè应和 xiā削苹果

三、组词

钓(钓鱼)鲈(鲈鱼)皎(皎洁)溅(溅起)诱(诱饵)辨(辨别)幕(幕布)茅(茅盾)

钩(钩子)卢(卢布)狡(狡猾)践(实践)绣(绣花)辩(争辩)慕(爱慕)矛(长矛)

四、词语

银光闪闪 不容争辩 依依不舍 垂头丧气 心灵手巧 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一如既往 流连忘返 羞愧不已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月光如水 筋疲力尽

五、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课文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下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有没有果实,改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落花生一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项内容。其中议花生是主要内容,种、收、尝花生是次要内容。这样写可以使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七、句子理解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认识这个道理很简单,真正放掉大鲈鱼却是很难的,理解“实践”就是实际做起来。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8篇

可见()()

水()石()()()不回

()()起伏

碧空()()

五、课文语言积累运用——日积月累:爱国名言

1、我们

我们的民族。(周恩来)

2、我是

民的儿子。(邓小平)

3、惟有

是值得宝贵的,惟有

。(鲁迅)

4、我爱我的祖国,,离开了她, ,我就

,(巴金)

六、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1、詹天佑

,也

,毅然接受了任务, 马上

.哪里

,哪里

,哪里,哪里

,都要经过勘测, 进行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 ,不

_,‘

’‘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 ,____ , 在峭壁上、.塞外常常

,_____ 。不管

,詹天佑始

在野

.白

天,他,;晚上,他就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否六年级语文上册

则, , 还会

____________。

2、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_____________和同样________________。

3、我痛哭了几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道为什么,母亲______________。我的祖**亲,我是_______________。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________________。

5、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_________。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6、我现在还真是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有时想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哪!连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在泪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五 课文知识点掌握

1、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

——()

2、本单元我们接触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

》, 这篇文章最大的写作手法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我学过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一文最突出的描写手法是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开。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路经过青龙桥附六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最高的山峰

世界最低的盆地

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詹天佑》一文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2)《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生母的魂牵梦绕。()(3)朗读《中华少年》这首诗,要 读出我们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4)写演讲稿时,先要写上适当的称呼,然后向听众发出号召,最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5)《彩色的翅膀》一文以小昆虫为线索,以“我”随小高上宝石岛的一路见闻为顺序展开。()

5、下列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难道还有比母亲更疼爱我的人吗?()(2)战士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那个小瓜。()(3)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原来是没给花授粉。()(4)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5)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6、按要求完成句子。

(1)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2)他们进行人工授粉。(扩句)

(3)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缩句)

(4)我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缩句)

(5)站长把大西瓜变成薄薄的小片。(修改病句)

(6)我盼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修改病句)六年级语文上册

补充

1、爱国格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爱国古诗词: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相关文章
百万元活动开展全年工作安排

百万元活动开展全年工作安排

百万元活动开展全年工作安排(精选5篇)百万元活动开展全年工作安排 第1篇关于2012年“百万元收费无差错”活动工作安排的报告平凉高速公路...

1
2025-09-17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精选10篇)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1篇1.略2、D3.D4.B5.C6、D6、①风掣红旗冻不翻②将登太行雪满山③身世浮沉雨打萍...

1
2025-09-17
安全培训教育感想

安全培训教育感想

安全培训教育感想(精选14篇)安全培训教育感想 第1篇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观看电影“红色生命”,颇有感触,看到生命在火灾面前真的很...

1
2025-09-17
保安经理工作职责

保安经理工作职责

保安经理工作职责(精选18篇)保安经理工作职责 第1篇龙之泉国际会所中文职称:保安经理部门名称:保安部直属上司:行政部直属下级:保安...

1
2025-09-17
保洁日常工作范文

保洁日常工作范文

保洁日常工作范文(精选12篇)保洁日常工作 第1篇高笋塘街道清扫保洁员工作职责为加强保洁员管理,提高保洁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特制定本...

1
2025-09-17
百年校庆征文启事共

百年校庆征文启事共

百年校庆征文启事共(精选5篇)百年校庆征文启事共 第1篇一大早,当我穿着崭新的校服来到学校时,学校门口已经竖起了彩虹门,建设小学百年...

1
2025-09-17
八一农垦大学范文

八一农垦大学范文

八一农垦大学范文(精选9篇)八一农垦大学 第1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飞行技术专业(飞行学员)招生简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农垦...

1
2025-09-17
B超测量范文

B超测量范文

B超测量范文(精选7篇)B超测量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110例进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 患者的年龄在21~68岁之间, 所...

1
2025-09-17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