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20
1

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精选6篇)

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 第1篇

柏拉图与孔子思想之主要差异分析

在中西文化史上,柏拉图与孔子处在相似的.地位,二人皆具开山之功,影响深远.探究二者思想的差异,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意义重大.我们认为,二者思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而上追求不同;价值关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理想境界不同.

作 者:韩晓东 作者单位:陕西教育学院政法系,陕西,西安,710061刊 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19(3)分类号:B222 B08关键词:柏拉图 孔子 思想 差异

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 第2篇

简析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是欧洲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是欧洲繁荣发展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从悲剧精神在柏拉图哲学中和欧洲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哲学中的悲剧表现以及柏拉图哲学悲剧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入手,简析柏拉图哲学中的悲剧精神.

作 者:李银兵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年,卷(期):20033(3)分类号:B502.232关键词:柏拉图 悲剧精神 二重世界

柏拉图主要哲学思想 第3篇

一、荀况的“节欲说”和柏拉图的“神启说”

荀况有一段关于“礼起于何”的经典论述。在古中国, “法源于礼”是共识, 也可以说“法礼同源”。故对“礼起于何”的探讨即是对“法起于何”的探讨。而且, 荀况还将礼视为法的纲领:“礼者, 法之大分, 类之纲纪。”[1]荀况的论述简洁、凝练、准确, 极具说服力:“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争则乱, 乱则穷。是礼之所起。”[2]

荀况这段关于法的起因的论述, 只字未提神、鬼、天等虚无缥缈, 不可捉摸, 无法证明的东西, 完全是在说人间的事, 在说“人话”, 所以很容易为人类所接受。这在“神鬼横行”的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这段论述, 将人人具有的“欲”作为起点,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环环相扣:人皆有欲且欲望无边, 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 就会互相起冲突, 有冲突则乱, 乱则大家都不得安生。荀况在此还有“经济学的”原理的论述。现代经济学就是要解决人欲无穷和资源有限的问题, 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是经济学追求的终极目标。荀子在这段论述中, 寥寥数语就将经济学原理讲得一清二楚;“先王恶其乱也, 故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 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这既是在论礼法的起源, 也在论经济学原理, 实在精彩绝伦!

柏拉图则截然相反, 他在论述法的起因时, 总拿“神”说事, 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派头。他认为法的起因有三:

第一, 是“神给统治者的指示”。柏拉图说, 神用不同材料造成了不同等级的人, 法律的使命就是要保护、强化这种等级制:“神给统治者所作的第一条重要的指示便是要教他们特别注意保护种的纯洁性, 注意他们的子孙的灵魂里掺杂着什么样的金属。”[3]

第二, 是惩治无神论者的需要。柏拉图信誓旦旦地说:“神是存在的, 他们对于人是关心的, 并且他们绝不会听从人的怂恿去做不正义的事”, “要讨论主题, 而这个讨论就是要来解释法律。我们要对一切不敬神的人宣布, 要求他们不要再走邪路而走到敬神的人这边来。对于那些不服从的人, 我们制定有关不敬神的法律。”[4]

第三, 是基于约束人恶性的需要。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较好的部分和一个较坏的部分, 通常, 较坏的一部分是受较好的一部分控制的。“但当一个人由于坏的教养或者和坏人来往而使其中较好的同时也是较小的一部分受到较坏的同时也是较多的一部分统治时, 他便要受到谴责了。”[5]

统观柏拉图法律起因论, 前两个起因都跟神脱不了干系, 说得神秘、抽象, 云山雾罩, 让人将信将疑。直到第三个起因才终于回归到人间, 所以只有第三点最接“人气”, 最可信。从柏拉图的表述看, 他同时代人中就已有很多无神论者 (并非后来的宗教改革、无神论运动、启蒙运动之后人们才对神的存在产生怀疑) , 当时无神论者多到需要专门制定法律来对付的程度!可见, 人类对于神的怀疑由来已久, 所以, 柏拉图充满神话色彩的法律起因论 (尤指其前两个起因) , 即使是在当时也不能广为人们所接受。而荀况上述那一番入情入理, 朴素、精到、实在的论述, 剥掉了各种浮华矫饰的神秘外衣, 直陈法律真实起因, 逻辑严谨, 说理透彻, 使人不得不信服。

二、荀况的“平等观”和柏拉图的“等级论”

荀况是一个绝对的性恶论者。他认为, 无论天子与黎民, 人人都具有相同的恶性, 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所谓“人生而有欲”即只要是人, 都先天地平等地具有恶欲、贪欲, 这也一种生而平等的观念。这种平等观将所有人都拉平了。荀况还主张:“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 不能属于礼义, 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 积文学, 正身行, 能属于礼义, 则归之卿相士大夫。”[6]即是说, 王公贵族之子孙如不尊礼义可归之庶人, 而庶人如遵守礼义也可做官, 这已突破了西周的“礼不下庶人”原则。荀子对于官员的要求极其严格:“德必称位, 位必称禄, 禄必称用, 由士以上必以礼乐节之。”[7]

相比之下, 柏拉图倒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等级论”者, 他那闻名于世的“金属说”描述的森严无比的等级制堪比古印度的种姓制。他说:“神是用不同的东西把你们造出来的。你们之中有些人具有统治能力而适于统治人, 在创造这些人的时候, 神用了金子, 因此这些人也就是最珍贵的。另一些人是神用银子做成的, 这些人就成为统治者的辅助者。再有一些人是农夫和手艺人, 这些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8]柏拉图决不允许天生低等级的人僭越本分, 他告诫说:“一旦铜铁做成的人掌握了政权, 国家便要倾覆。”[9]

儒家也讲“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但儒家又认为这两者是可以转化的, 孔孟荀招收了很多平民子弟, 并将他们教育成名士。柏拉图则认为这些等级都是天生的, 不可改的。柏拉图的法律起源论主要是要论证等级制的合理性, 荀况的法律起源论是要论证礼法起于节制人人具有的恶欲。柏拉图所要节的欲, 并非所有人的恶欲, 而只是那些由铜质、铁质造成的从事劳动生产的农夫和手艺人的欲望。

三、荀况与柏拉图法律起源思想对后世的不同影响

荀况“世俗的”法律起因论使得中国后世法律思想未受到明显的神学束缚。中国后世的法律教育, 无论私学官学, 都未将神学列为必修学科。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发扬对后世“儒法合流”、“外儒内法”、“德刑并用”等特点形成指导作用。柏拉图的法律观, 尤其是他的神学色彩极浓的法律起因论, 造成了后世西方法学教育长期遭神学绑架的恶果。而且仅仅是消除神学的影响, 就让西方付出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政教分离”等一系列代价。因为这些运动无一例外地把消除神学的桎梏, 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解放人性、解放科学技术作为主要内容。正是在人文主义战胜了神学主义之后, 人性得到大解放, 人的能动性、创造力得到空前释放, 科学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中国法的起源理论本就很少神学色彩, 儒家对神鬼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认为“不能事人, 焉能事鬼。”中国传统法大致保留了“世俗法”的特征。至于中国古代尊崇的天道, 那并不是西方宗教意义上的神, 而是指自然规律。秋冬行刑, 顺天敬时等概念有遵循自然规律的内涵, 体现了人性化, 人道化。西汉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儒学, 但阴阳五行学并非神学, 是当时朴素的科学理论。如今中医上还在用阴阳五行原理诊病治病。由于中国法律教育一直大致都是世俗化的, 所以不需要劳神费力发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无神论运动、启蒙运动来纠正。西方在接受基督教之后, 基督教神学就控制了法律思想。神学家甚至认为自然法都在上帝之下, 那么人定法的权威在西欧中世纪从未被树立起来过。现代法治理念要求人们将法律 (当然是人定法) 视为最高权威, 但神学家却告诉人们人定法地位极其低下。认为其他学科都是神学婢女的所谓“经院哲学家之王”托马斯·阿奎那更将柏拉图的“法律为神启”理论发展到将“人法”置于“老四”的位置。他认为, 第一等级的法是上帝的法“永恒法”, 第二等级是“自然法”, 第三等级是“神法” (即《圣经》) , 第四等级才是以《圣经》为渊源的“人法”。[10]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可怜巴巴的“人法”在这位神学家眼里竟然如此“下贱”!按照这样的安排, 西方法 (人法) 治社会何时才能实现?对上帝、对《圣经》敬畏的结果是:烧死了无数“异端”, 阉割了无数天真男童, 焚毁了大量书籍, 迫害了很多科学家。神学绑架法学的西欧中世纪被世人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相比之下, 中国“中世纪”倒未至于如此以神压人, 以神害人。因为古中国法一直都是世俗法, 其与教会法有大异。

中西方“中世纪”法律思想有如此大的区别, 造成的结果如此不同, 虽不能全归因于荀况的“世俗法律论”和柏拉图的“神启法律论”对中西后世的不同影响, 但此二人法律思想, 特别是他们有关法律起源等思想观念的宣扬并被后世承袭, 在其中起了相当的作用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如前所述, 此二人身份本就很特殊, 具有代表性, 且都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

摘要:荀况与柏拉图同为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荀况隆礼而重法, 即礼治法治并重, 而礼治即贤人政治。柏拉图先是认为贤人政治最理想, 后来又认为还是法治来得实在;荀况是儒家著名代表人物, 却重法并培养出两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可以说荀况开启了儒法合流先河, 对后来中华法系外儒内法等特点有直接影响。柏拉图以主张哲学王治世著称, 但其后期的法治思想却对重法治的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直接影响。荀况上承孔孟之道, 下启韩 (韩非) 李 (李斯) 之说, 又兼自身独创, 身份极其独特;柏拉图也上承苏格拉底, 下启亚里士多德。而他们间接影响的人则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 荀况和柏拉图都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关键词:荀况,柏拉图,法律起源

参考文献

[1]《荀子·劝学》.

[2]《荀子·礼论》.

[3]《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1957年版, 第233页.

[4]《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1957年版, 第231—232页.

[5]《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1957年版, 第225—226页.

[6]《荀子·王制》.

[7]《荀子·富国》.

[8]《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1957年版, 第232—233页.

[9]《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 1957年版, 第233页.

比较视阈下的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 第4篇

【关键词】柏拉图;孔子;孟子

1 柏拉图政治哲学与中国先贤

对理想世界的设想与勾画,其实在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国很早就有,古代的老子、陶渊明等也在文章中提出"理想国"的设想。中国哲人、文人的"理想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着很多区别与联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的是集权制政体。他把人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王统治者、第二等级是辅助者武士、第三等级是农民、工匠、商人、佣工。柏拉图认为,统治阶级在国家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是神用金子做成的,只有他们才能拥有智慧和理性。他们是从辅助者第二等级中挑选出来进行精心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柏拉图认为第三等级的农夫和手艺人是神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做粗鄙的体力劳动是神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柏拉图还主张统治阶级在维护"秩序"的借口下,可以采取一切的措施无情镇压一切"犯上作乱"的人,主张推行文化专制主义,鼓励互相告密、恐怖统治。柏拉图的这些主张都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独裁集权统治服务的,其组织形式是专制集权制。而老子与陶渊明设想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无政府、无压迫、无剥削的原始大同世界,与柏拉图的专制集权制组织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老子在《道德经》中设想的“理想国”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渴望,也是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众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国”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显示出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对社会(或者说是政治环境)的不同设想。

我们再来看看柏拉图的正义论与孔子、孟子正义论的区别、联系之处。在柏拉图看来 ,个人的正义就是合理地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而孔孟从“仁、义、礼、智、信 ”角度强调一个有德性的人之行为应如君子之举 ,义乃君子之本 ,也是做君子的条件和基础 ,执政者要遵循正道 ,以“正身、正名 ”,做人应有正直感 ,人应维持一种至中之和的本体状态。可见 ,他们都从人性的角度看到了人作为社会的主体 ,作为社会正义的实行者和承担者应从最根本上建立正义的观念 ,将自身诉诸正义。但在这之后就迅速出现了不同,柏拉图及西方哲人普遍认为,“正义的实在性和真理性之表现在国家里”,而孔子、孟子则认为只有正义在个体身上得以彰显 ,我们才能期望整个社会的正义。

其次 ,我们认识到 ,从宏观角度讲 ,二者的正义观起初有着一定的共性 ,但他们在发展中却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柏拉图的正义与法走到了一起 ,而孔孟的正义则一直与道德为伴。

在柏拉图的哲学王侧重“智慧”(哲学)而不强调“人伦”,这与中国传统的“重人伦”思想不同。究其原因,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啊才能参透城邦中的弊病,带有贵族倾向,而荀子就认为圣人与凡人都是人,都具有共同的人性,凡人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进德修业而成为圣人。其内在根据就是圣人与凡人都有相同的人性,其间并没有任何的等级或质的不同。

2 柏拉图政治哲学与社会治理

和谐思想贯穿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和现实关怀,不管时代如何进步,人类面临的生存的基本问题从未改变,柏拉图的智慧之光穿越千年从遥远的雅典投射过来,带给我们其实的光芒,如星辰闪烁夜空。

柏拉图的和谐思想立意高远,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由具备完美道德性的哲学王治理的理想王国,认为哲学王不仅具备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而且将自身的注意力放在“秩序”、“正义”等永恒不变的事物上,竭力模仿这些“按照理性的要求有秩序的活动着的”事物,倾向于依靠人治的手段和人的主体德性来维护城邦的良好秩序,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人治、法治还是德治,都是由人和人的交往构成的。看看人类的历史:人治,有君主专制下的盛世;法治,有过法制盛世;德治,有过礼乐盛世!所以,社会和谐与否,关键看矛盾是否尖锐,千规律万规律,矛盾的尖锐与否最终还是由人的行为体现出来,而人是有意识支配的动物。所以,我们要看到,柏拉图和谐的理想王国,关键不在于他的人治。柏拉图之所以倾向于人治,是因为只有人才能作为智慧的载体,只有人,才能被教育知识被训练道德。归根到底,柏拉图之所以在理想国中构建一个哲学王,构建一个倾向于人治的政治体系,不是为了使哲学家掌握统治权,而是要让理性、智慧、善统治一切。

3 小结

柏拉图教育思想 第5篇

摘 要: 柏拉图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教育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影响是空前的,主要阐释的就是柏拉图为人类提供的一套系统的至善至美的教育理论。

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开始,要用音乐与体育培养儿童的素质,提出不要从功利出发学知识,而要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学习目的,强调品德教育和灵魂转向,要用辩证法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

柏拉图教育思想 第6篇

本文对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柏拉图;道德教育;启示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他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位大师。

柏拉图一生成就显著,著作颇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使用了大量篇幅探讨教育问题,其中又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知识。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1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