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棒垒球项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20
1

棒垒球项目范文(精选7篇)

棒垒球项目 第1篇

棒垒球在国外已有百年的历史,在不断的与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比较完整的规则,和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以很快的速度传递到全球,中国也在1979年加入国际垒球联合会,在中国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此项目在我们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快速的成长,但是跟国际顶尖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总体提高,而此项目的特在文化,使棒垒球有更好的平台去发展。

一、制约中国棒垒球市场化的因素分析

1.棒垒球文化与群众基础。中国棒垒球运动的普及程度与国际存在着十分巨大的差距。在国内棒球专业队有13支,青年队棒球有8支。少儿棒球在中国较为活跃,16岁以下少棒队伍全国现有200多支,虽然中国少棒曾七次获得世界少棒冠军,但这些少年因各省市在高中和大学没有棒球队,大部分都流失了。要努力提高棒垒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积极组织各类教练员、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活动,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1]。中国棒垒球运动普及程度低严重制约着中国棒垒球的发展,要培育中国的职业棒垒球市场,首先要走大众化的道路,有了消费者,才会有市场[2]。职业体育产业中,观众人数决定着职业体育的经营业绩,职业体育市场要保持持续的增长必须抓住观众。在日本,观众购买门票的收入约占棒球联赛收入的10%。同时,观众又是职业商品最大的购买群体,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广泛参与肯定了体育项目市场价值,进而极大地吸引媒体和大企业,使职业体育从电视转播和广告费用中获得利益。

2.资金状况与媒体关注。中国棒垒球事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少。资金是棒垒球项目市场化环节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3]。目前中国棒球项目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以及企业的赞助。电视媒体是职业运动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市场合作伙伴。有了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炒作,赛事才能广为人知。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视媒体是职业运动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市场合作伙伴。第一,有了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炒作,赛事才能广为人知,从而使观战和广告的市场需求增加,竞赛与俱乐部的无形资产增值,市场与媒体互惠互利。第二,可以利用地方台、国家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报道棒球赛事,介绍棒球知识,提高观众对棒球的了解程度、认知水平,并通过各种手段将观众吸引到棒球赛场。

3.政府政策扶持与社会参与投入与市场开发。目前制约发展棒垒球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的政策支持比较少。加强中国体育市场法制建设,通过立法来规范市场各类经营行为、市场行为和消费行为,尽快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配套衔接的市场法规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所以必须要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保障体育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强化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法规意识。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完全应参与到市场管理中来,也没有在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基础上,与其他的有关部门共有效同对市场经营实施监督。中国也缺少对体育市场法制建设,各种规范市场各类经营行为、市场行为和消费行为的立法还不完善。

由于社会对于棒垒球事业的关注比较少,而体育消费又属于较高层次。从日前的体育市场来看,体育市场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运动项目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也是经济比较发达、文化基础比较好的地区,而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严重制约这棒垒球运动市场化的发展。

二、对中国棒垒球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及对策研究

(一)宣传棒垒球运动文化、培育人民群众对棒垒球美的欣赏

1. 棒垒球文化的传播。

棒垒球文化的传播途径有:媒体的传播,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文艺作品等间接传播方式;面对面的直接传播方式,包括教师、教练员直接传授学生、运动员、爱好者棒球专门技术、战术、规则等等;管理部门或俱乐部为推广项目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与爱好者的互动活动;组织或吸引观众直接到现场观看比赛的活动等等。球迷群体是比赛的消费者,没有观众就没有组织比赛、进行俱乐部经营、组织运动训练的必要[4]。同时,球迷群体也是棒球文化的传播者,在一定条件下,球迷群体可以转化为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即直接参与到运动训练过程中,成为运动员、教练员或管理人员。

2. 培养棒垒球传播人才途径。

鉴于中国棒垒球传播人才缺乏现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棒垒球文化的传播人才以及扩大传播途径。第一,利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体育院系(校),并以体育学院(校)为重点,采用适当的鼓励措施,重开棒垒球普修课及专业课;利用著名高校,以及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棒球比赛,提高学生群众对于棒垒球的认识与参与程度。第二,有意识地培养媒体专业工作者,使他们加深对棒垒球的认识。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视媒体是职业运动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市场合作伙伴。

(二)参与投资棒垒球

1. 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团体、个人。

国家项目管理中心要为筹集和鼓励社会资助、承办赛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本着互利的原则,要鼓励地方与商家联合开发棒球市场,甚至可以以企业、商家为主体开展棒球联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格局,促进中国棒球事业的发展。

2. 棒垒球明星的包装、培养。

在中国现有的运动员培养土壤中,一定能诞生出优秀的球员,但很难成就明星。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代言形象、引导潮流,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运动员明星化,会对一个项目产生良性的刺激,丁俊晖和刘翔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一个被称作能拯救斯诺克这项正在下滑的古老运动,另一个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的传奇。美国某权威体育杂志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影响世界高尔夫运动的人,不是创造高尔夫第一个黑人历史的泰戈伍兹,而是那些来到球场看他打球的人。[5]”这话用在棒垒球项目中亦然。我们只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看棒垒球,越来越多的孩子渴望成为像她们那样闪亮的明星时,中国棒垒球的未来才是可以期许的,杰出运动员明星化是棒垒球项目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三)加大宣传,重视宣传、普及棒垒球运动

1. 棒垒球运动对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最适于青年运动。它需要脑力与体力紧密结合,对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能起良好作用。这项运动还具有浓厚的游戏性,在激烈的对抗中强调协调配合。因此不少青少年一接触这个项目,就会被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吸引。

2. 棒垒球运动对于发展参加者的灵敏、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尤其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坚毅果断,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很好作用。其内涵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充满生机活力,机警灵活,自信又信任他人,勇于承担责任,又乐于助人,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协同一致,为共同的目的而奉献。

3. 作为一项既具观赏性、趣味性,又能培养种种良好素质和团队精神的运动,棒垒球运动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风行的运动之一。美国、古巴、日本等国还将它作为国球。但由于种种原因,棒垒球运动在中国开展的并不普及,群众基础较为薄弱,然而目前正是中国大力发展棒垒球运动的良机。

(四)促进发展棒垒球俱乐部

俱乐部管理。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条件下,俱乐部在国家现有的法规、政策框架内进行经营与开发。从理论上说,俱乐部具有企业性质人们没有什么争议,成立俱乐部需要在工商部门注册,从程序上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否把俱乐部真正当成企业来对待,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实践中的问题却不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俱乐部效益回报观念差,投人与产出严重倒挂,从目前正在进行经营的各个俱乐部来看,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个问题,以至不少地方的政府官员尤其是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常为俱乐部寻求投资者而着急。

俱乐部是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产生它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现阶段中国正处在经济模式转轨期间,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过去直接的微观管理逐步转为间接的宏观管理,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放手让企业自我发展。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文体育发展都非常迅速,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比较高,国家体育政策又一直在向我们的非传统优势项目倾斜,可以说,棒垒球具备了建立职业俱乐部的条件。

(五)促进棒垒球发展及展望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宏观管理:主要是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行业法规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建立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为核心,保证棒垒球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从体制上要理顺关系,尤其中国棒协,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地方球队和投资方的利于主题多元化和经济决策多层次的关系,这是保证棒球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从机制上要注重效益,没有效益,棒垒球事业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核心,由于多方的关系,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平行互利的伙伴关系,要保护各方面利益的分配。棒垒球市场孕育巨大商机,但市场是潜在的,是正在苏醒的“处女地”。市场既可载舟也可覆舟,也存在巨大风险[7]。因此必须重视培育开发棒垒球市场,要扎扎实实推广宣传,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发,可分为激发兴趣、造成声势、形成定式三部曲,首先要激发大众的兴趣,吸引青少年和广大群众参加棒球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爱好,其次是要造成一定的声势,扩大其社会影响,让社会认识、了解棒球运动的优势和所提供的服务,最后要形成定式,即形成有效和稳定的棒垒球系列活动,不能仅重视成年棒垒球联赛,更要重视各层次的青少年比赛,不断推展社区和青少年棒球赛制,并给予财政补助和政策扶持,积极与教育部门协作配合,尽早将棒球项目列入大、中、小学选修课程。要使棒球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健全棒球项目的法制法规、规范比赛、转会、选秀、注册、奖惩、后备力量培养和输送,市场商业运作等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结语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和完美的谢幕,这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蓬勃发展,在我们的国内,也更加有了全民健身的热情,此时很好的开展棒垒球产业,不仅对此项有很好的宣传作用,更加带动了这些器材的销售,拉动了内需。在现行条件下我们首先要搞好棒垒球的联赛等各种比赛,有大量的媒体的介入,搞好宣传,使大众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慢慢地培养大众的兴趣。对此项目应做好市场定位,确定发展模式;提高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养棒垒球文化的传播人才,扩大传播途径;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从单一的拨款,到全面的投入到里面,和多方面筹集资金,以点带面,优先发展的发展策略是实现棒垒球产业化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雷明光.中国职业棒球俱乐部发展趋势的探讨[J].体育世界,2006,(5):17-18.

[2]詹建国.中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大学学报,2002,(4).

[3]崔世君.体育产业市场化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8,(6).

[4]吴林军.体育市场化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5).

[5]庞中.中国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8).

[6]严丽.棒垒球运动发展的新视野[J].江南大学学报,2007,(5).

垒球项目特征及训练监控的实践研究 第2篇

垒球是一项对运动员个人技术、整体战术、身体素质、心理特质、专项智能都要求很高的运动。根据项目特点, 要求训练计划制定必须具备有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科学监控手段, 充分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技战术实力以及理解比赛的能力, 切实提高训练水平与效率, 增强运动训练科学性, 最终达到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

2 垒球的项目特征

2.1 垒球的代谢特点

根据垒球比赛非周期性、高对抗、高强度、时间长和间歇运动的特点, 决定了运动员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都必须充分动员和发展。要求运动员的ATP-CP供能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都必须高度发达, 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是核心, 有氧能力是基础。

纵观比赛, 一场普通的垒球比赛经常需要2个小时左右, 场上最重要的位置投手一场比赛下来平均要投80-90个球, 而投球动作是投手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从蹬腿开始到上肢快速旋转产生高机械功将球投出, 每个投球之间均有一定的间歇时间, 这样的运动方式决定了投手是对体能和爆发力均要求较高的位置, 这些运动形式的生理基础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和AT P-CP供能系统交替进行, 但是当投手两次投球间隔不足, 则需要糖酵解供能系统提供一部分能量, 同时伴有乳酸的产生。

而击球、跑垒、扑垒、滑垒、急停、快速启动、快速传接球是场员的关键技战术, 这些技战术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要求运动员全力以赴, 利用时间、速度和力量的优势控制比赛, 而这些运动形式的生理基础是ATP-CP供能系统, 同时也伴有一定比例的糖酵解供能系统, 比赛愈激烈、对抗程度愈高, 糖酵解供能所占比例愈大。

3 垒球的训练监控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垒球的研究比较少见, 而国外学者对于垒球的研究非常多,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垒球技术进行分析:

3.1.1 运动生物力学三维影像分析

投手的水平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 投手不仅需要在比赛中投出速度快、落点准的球, 还要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 和接手默契配合, 投出变化球, 因此国外学者对于投手技术动作的研究最为多见。在对于垒球运动投球手投球过程中, 主要都是采用三维摄影技术分析来进行的[1,2]。

一般认为垒球投球动作虽然属于顺关节发力, 对肱盂关节压力很小[3], 肩关节不应该承受很大的压力而导致伤病产生, 但研究发现在整个投球过程中, 肩关节由于需要高速旋转, 加速鞭打以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 肩关节承受的压力能够达到9 0%以上体重的压力, 而在伸踏足着地瞬间, 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大于自身体重, 这一点也与棒球投球动作有所区别[4]。

3.1.2 垒球运动员力量诊断与训练

力量是所有运动员身体素质最基本的要求, 国外学者多从力量训练手段来对垒球运动员进行研究, 如学者研究报道一段时间的实心球练习能显著提高青少年垒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水平, 还有学者对投球技术动作对投手上肢力量、关节活动度等的影响进行研究[5,6]。

3.1.3 垒球运动损伤的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将超声、M R I、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 (Vircon) 应用到垒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机制研究当中, 从医学影像学、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分析运动损伤的发生机制[8], 最为常见的即为对垒球运动员肩、肘关节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学者研究报道, 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主要诱因有身体冲撞、判断失误、滑垒技术错误、场地不佳、急转急停等, 损伤主要发生的位置有头颈部、肩、肘关节及膝关节, 损伤的主要形式有水肿、压痛、神经性功能障碍、各种骨折、韧带撕裂等。为了明确垒球动作特征与运动损伤发生的关系, 学者将表面肌电图、三维测力台等测试手段引入对垒球技术动作的分析当中, 通过表面肌电图测试投手投球整个过程, 了解上肢肌肉激活顺序, 描记出肌肉力值与时间的关系。

3.1.4 垒球运动员生理生化监测

由于垒球不是体能项目, 因此对垒球的生理生化监测的报道较为少见, 主要是对垒球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测试的应用, 采用Wingate测试等对垒球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进行评价。

3.2 垒球训练监控的实践

垒球对运动员个人技术、整体战术、身体素质、心理特质、专项智能综合要求之高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 是攻守双方在体、技、战、心、智等竞技能力要素方面的全面、综合较量, 因此对于垒球的训练监控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3.2.1 机能指标

测试运动员常规生理生化指标, 形成数据库, 纵向对比监控训练的强度、量及效果。测试投手的上肢无氧功主要应用上肢功率计, 反映投手在连续投球过程中的恢复能力。测试场员的下肢无氧功主要采用Wingate实验, 反映场员在极速跑垒过程中ATP-CP供能水平。可在集训开始前、集训中、集训结束后多次测试, 监控运动训练效果。测试运动员身体成分, 为运动训练内容微调以及营养膳食调控提供依据。

3.2.2 素质指标

全垒跑、一垒跑、垒球掷远是垒球运动员最为基础的要求, 属于基础素质, 反映了运动员全面的跑垒技巧、爆发速度水平。800m跑和4×6m是分别针对投手和场员基本素质的测试, 可在集训过程中多次测试, 监控训练效果。肌肉力量测试除了常规的力量测试外, 还可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垒球运动员全身各大关节等速肌力进行测试诊断, 为力量训练的个性化安排提供数据支持。

3.2.3 专项技术指标

专项技术指标中传球最快时间、安打能力等指标是专项能力的直接反应, 对此系列指标的测试与汇总, 对比分析一个周期的训练效果。对于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是对垒球最为实际的训练辅助手段, 主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D ar tfish训练监控系统对技术动作进行现场反馈。二是采用三维影像分析对运动技术动作数字化精确分析。

3.2.4 心理指标

垒球运动员需要由较强的抗干扰、抗压能力, 对于应变能力、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垒球对心理也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将心理学指标引入垒球队训练监控工作, 一是为运动员选材服务, 二是在大赛前监控运动员心理并向教练员提供信息。

4 结语

对于比拼球员综合能力的运动垒球, 训练工作需要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和针对性, 对训练监控的手段方法需要进一步摸索和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调整, 真正做到科学训练, 提高训练效率, 获取更优异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Loosli AR, Requa RK, Garrick JG, et al.Injuries to pitchers in women’s collegiate fast-pitch softball[J].Am J Sports Med, 1992, 20:35~37.

[2]Maffet MW, Jobe FW, Pink MM, et al.Shoulder muscle firing patterns during the windmill softball pitch[J].Am JSports Med, 1997, 25:369~374.

[3]Meister K.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in the throwing athlete:part one[J].Biomechanics.

[4]Dover GC, Kaminski TW, Meister K, et al.Assessment of shoulder proprioception in the female softball athlete[J].Am J Sports Med, 2003, 31:431~437.

[5]Olson JR, Hunter GR.Biomechanical and anatomical analysis and condi-tioning techniques for the“windmill”style fast-pitch in softball[J].J Appl Res Co Ath, 1987, 2:115~125.

高校棒垒球教学的创新探讨 第3篇

1、开发校本教材, 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棒垒球教学起步时间晚, 发展慢, 高校棒垒球专业教材短缺, 加上棒垒球教材编写又缺少统一的标准, 所以, 适用于高校棒垒球教学的高水平教材非常少。 校本课程开发是弥补棒垒球教材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此, 高校可结合学校教学情况、教学资源, 编著校本教材, 在校本教材中突出棒垒球教学的有序性、系统性, 以增强棒垒球教学的可操作性。其次, 高校要加强棒垒球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开展棒垒球专业课和选修课, 明确棒垒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并开展棒垒球试点教学。再则, 高校要建立棒垒球教学管理机制, 以教研组为单元, 组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完善教材, 并要求他们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 在不改变棒垒球运动本质的情况下, 并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技能情况, 简化棒垒球规则, 对棒垒球运动项目、器材进行合理改造, 要求教师通过分层教学、战术简化、趣味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高校棒垒球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学队伍建设, 然而, 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却是制约高校棒垒球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 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理论、 技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学队伍, 并通过俱乐部观摩、专业团队受训、专业教练来校指导等形式, 强化教师培训, 以提高学校棒垒球教学整体水平。

2、创新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棒垒球运动教学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与枯燥, 不易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高校体育教师在保证不改变棒垒球运动性质的基础上, 可大胆创新现行的教学规则与教学方法。比如, 通常情况下棒垒球比赛都以9 人小队形式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接手必须穿戴防护工具, 并且还必须在外围设置挡网。如果沿用这种形式组织比赛的话, 对于高校中人数众多的班级来讲, 在有限的一节体育课时间内很难使所有学生都参与比赛。那么, 漫长的等待或者根本没机会参与比赛的状况, 会导致很多学生对棒垒球教学活动不感兴趣, 甚至在教学中养成散漫的习惯, 这些都不利于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借助人数优势以弥补学生棒垒球技术上的不足。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充当后挡网, 并将快投球的方式改为慢投, 在运动安全性得到保障的情况下, 尽量引导学生不穿戴安全防护工具参加运动, 以便于学生轻装上阵地进行棒垒球学习。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棒垒球运动场地,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边线换成布袋, 以减少棒垒球直接落地对地面的破坏性。在高校棒垒球教学中, 只有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都可拿来组织教学活动, 比如游戏法、 比赛法等。只有让学生对棒垒球教学活动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才能激起他们以更大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才能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3、加大教学投入, 重视交流、实践

高校棒垒球教学顺利开展, 离不开完善的教学保障机制的有力支撑, 因此, 高校要建立棒垒球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棒垒球教学投入, 加大棒垒球场地、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符合国家比赛标准的棒垒球场馆, 配置棒垒球教学器材和设置, 并由专人管理棒垒球教学场馆, 由其负责做好场馆设施维护、保管和使用工作, 要求他们制定完善的保管制度和措施, 科学安排场馆开放时间, 为学生健身、教学使用提供便利。在不影响专业教学的情况下, 允许管理负责人通过有偿服务获取额外收益, 以促进棒垒球场馆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高校还要积极组织、承办高水平棒垒球赛事, 与其他院校进行棒垒球交流、互访、比赛活动, 通过各类教学实践促使学校棒垒球教学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在社会性大型棒垒球赛事中, 学校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义工名额, 让学生通过赛场义工、协助宣传等工作接触专业赛事, 感受专业比赛的气氛, 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棒垒球运动中来。

4、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棒垒球运动在我国还没实现普及, 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学生对该运动项目还不熟悉, 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棒垒球的运动技巧与比赛规则。而单纯的额理论灌输和技能讲解, 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如果一味在教学中进行“填鸭式”灌输教学, 只能适得其反。这就要求高校棒垒球专业任课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如在高校棒垒球教学中, 体育教师可将运动技巧与比赛规则穿插到教学游戏中, 使得学生在竞争性游戏中逐渐熟悉与棒垒球运动有关的知识。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加直观地观察棒垒球运动标准动作与比赛规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棒垒球比赛视频, 变枯燥的知识为具象影像, 使得学生在观赛中更加清晰地了解棒垒球运动的技巧与比赛规则, 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棒垒球学习中去。当然, 高校还可以拓宽体育教学资金来源渠道, 争取更多的社会赞助, 打破固定的班级、年级界限, 以俱乐部教学形式将棒垒球教学、课外锻炼、团队活动、群体竞赛统一起来,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5、加强训练, 增强学生运动水平

投手是棒垒球运动的关键动作, 学生对投手力量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 在实际棒垒球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投手力量的教学。在具体课堂活动中,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对学生的挥臂训练。由于学生挥臂动作是否标准直接决定了投球效果的优劣性, 因此针对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 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进行转胯与引球, 并保证学生将所有注意力都聚集到重心的旋转上, 特别是在加速转胯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增加投掷动作的运动速度, 最终提高棒垒球被抛出的速度。 (2) 加强棒垒球出手动作的训练。在棒垒球运动中, 出手是该运动的最后一个动作, 出手动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运动的水平高低。因此, 在棒垒球教学训练过程中,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出手水平, 教师应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基本原则组织训练活动, 进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棒垒球运动水平。在高校的棒垒球教学中, 教师通常可采用重复训练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出手的稳定性及速度性, 以及对旋度与力度的控制能力。

总之, 在高校广泛开展棒垒球教学, 不仅可使大学生很好地传承先进的体育科技知识, 而且还能促进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主动优化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棒垒球运动技能, 最终促进高校棒垒球教学实效及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大幅提升。

摘要:受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我国的棒垒球运动普及度不高, 并且运动水平还处于低下状态。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 我国高校应积极推广棒垒球运动并重视运动水平的提升, 以促进大学生体育素质的综合提高。

关键词:高校,棒垒球运动,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吉.大陆与台湾两地高校棒垒球运动开展的差异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陈桢楷.“海西”背景下厦门市中学推广棒、垒球系列运动的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4.

[3]於鹏, 陈建华.江苏省高校慢投垒球课程任课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 03.

软式棒垒球比赛的进攻策略探析 第4篇

关键词:软式棒垒球,进攻,策略

目前, 软式棒垒球运动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开展如火如荼, 它的竞技性与娱乐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这项运动。它相对于棒垒球而言, 软化了器材, 简化了规则。因此, 软式棒垒球比赛的进攻具有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它是在场上防守方没有投手的情况下, 进攻方击球员击打放置在击球座上的固定球, 然后跑垒, 并且垒上的其他跑垒员不允许偷垒;进攻战术是通过合理的击球顺序编排、击球技术、有效跑垒并依次通过一垒、二垒、三垒, 再通过本垒得分线而得分的一种进攻策略。因而, 进攻队员完全可以根据场上防守方的站位, 任意调整自己的击球方向和力量, 扰乱对方的防守阵脚, 帮助本方队员顺利进垒和得分。

1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基本局面

软式棒垒球比赛过程中虽有千变万化的比赛局面, 但不外乎以下8种基本局面, 它是对软式垒球错综复杂的比赛局面的归纳和总结, 是攻守双方战术运用的基础。

(1) 一垒、二垒、三垒上没有跑垒员。

(2) 一垒有跑垒员, 二垒、三垒无跑垒员。

(3) 二垒有跑垒员, 一垒、三垒无跑垒员。

(4) 三垒有跑垒员, 一垒、二垒无跑垒员。

(5) 一垒、二垒有跑垒员, 三垒无跑垒员。

(6) 一垒、三垒有跑垒员, 二垒无跑垒员。

(7) 二垒、三垒有跑垒员, 一垒无跑垒员。

(8) 一垒、二垒、三垒有跑垒员 (满垒) 。

以上8种基本局面指的是在比赛中进攻方击球员在未击球之前相对静止的局面, 熟练掌握这8种基本局面, 是比赛双方发挥各自技战术水平的基础。它会随着比赛的开始, 击球员击出路线不同、落点不同, 同时受到跑垒员进垒速度及防守方的传接球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8种基本局面会衍生出呈倍数增长的局面变化。

2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击球顺序编排战术

软式棒垒球比赛采用的是每场比赛为5局或60 min, 超过60 min未赛完5局的, 当局赛完则比赛结束;如果比赛中某队在3局领先20分或20分以上, 4局领先15分或15分以上, 比赛即可结束。比赛过程中, 双方采用攻守交换的原则, 每局比赛, 参与进攻的9名运动员必须要依次上场打击球, 然后跑垒。所以, 击球顺序的编排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它必须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布阵, 才能有效地获得进垒或得分的机会, 否则, 会导致在进攻上垒过程中出现重大“伤亡”, 被“OUT”出局。进攻击球战术的编排要根据自己队员的个人击球技术特点及防守方易出现的防守漏洞去编排, 基本原则如下。

(1) 第一棒至第三棒, 可以安排奔跑速度快, 灵活、机智、冷静的队员, 确保提高前三棒的上垒率。

(2) 第四棒、第五棒, 可以安排安打率高, 长打能力较强的队员, 确保前三棒队员进垒和得分。

(3) 第六棒至第八棒, 可以安排安打率、长打率比较稳定的队员, 确保队员能顺利进垒或给连续进垒创造机会。

(4) 第九棒, 可以安排稳定性高、长打能力最强的队员, 确保垒上队员进垒和得分。

3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击球进攻战术

软式棒垒球比赛的击球战术相对简单, 没有棒垒球比赛那么复杂。击球队员主要是根据场上防守方队员容易出现的漏洞及基本局面中存在的空当去完成击打, 击球力量和方向要视本方队员在垒上的情况而定, 只有这样, 才能知己知彼, 出奇制胜, 百战不殆。

3.1 3次击球机会力量的分配

每个队员在准备击球前, 要充分认识软式棒垒球器材的特性。软式棒垒球的球和球棒是发泡橡胶材质, 质地柔软。如果在击球时用力过大, 当球棒击中球时, 过大的力量会使球体发生巨大的形变, 从而大幅度减弱挥击的力量, 致使用力大而球打不远。因此, 第一击和第二击建议使用不超过80%的力量击球。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进攻方的击球员每人有3次击球机会。合理分配3次击球的力量是击好球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要根据防守方站位的深浅来决定击球的轻与重。

3.2 依据场上防守方的位置, 把球击向防守的空当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防守方站位大致会出现9个主要空当 (见图1) 。这些空当就是击球员击出安打的9个主要方向。

3.2.1 内场空当 (4个空当)

三垒和游击手之间;投手和游击手之间;投手和二垒之间;一垒和二垒之间。

3.2.2 外场和内场之间空当 (5个空当)

左外场和三垒、游击手之间;中外场、左外场和游击手之间;中外场与游击手、二垒之间;中外场、右外场与二垒之间;右外场与一垒、二垒之间。

3.3 把球击向前位跑垒员的相反方向, 便于进垒或得分

击球的最终目的就是得分, 所以, 保护前位跑垒员是击球员首先要建立的进攻意识。击球员所选择的击球方向, 尽量是前位跑垒员前进的相反方向, 目的是加大防守方传杀前位跑垒员的传球距离, 保护前位跑垒员安全进垒。前位跑垒员和后位跑垒员能够双安全上垒才是最佳的进攻效果。

3.4 长打与轻打相结合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过程中, 进攻方的每位击球员都希望击出本垒打球, 但是飞不出本垒打线的高飞球很容易被防守队员接杀出局, 比赛中出局最多的队员常常也是本垒打最多的队员。所以, 在比赛中要长打与轻打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进攻。

3.5 擅于寻找防守方的防守弱点, 便于出奇制胜

在软式棒垒球的比赛中, 一局比赛是双方参赛的9名队员各轮流击球1次, 因此, 进攻方可以通过半局的进攻找出对方防守的弱点。

3.6 击出快速的地滚球是最有威胁力的进攻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如果进攻方击球员击出的高远球高而不远, 很容易被防守方接杀出局, 没有任何进垒和得分的机会, 而且其他各个垒位的跑垒员必须回到原垒位。因此,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进攻方击不出高质量的外场球时, 就多击打地滚球, 特别是击出快速的地滚球能有效地破坏防守方第一点防守, 出现漏球, 给进攻方队员更多的进垒时间和得分机会。

4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的跑垒战术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跑垒战术尤为重要, 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 也是检验一个运动员综合水平高低的依据, 更能体现一个团队的整体实力。

4.1 击球员跑垒

由于击球员完成击球后要先放下球棒再起动跑向一垒, 所以, 击跑员进垒速度一般要慢于其他垒位的跑垒员;同时软式棒垒球规则允许击跑员踏触一垒垒包后冲出垒位, 所以, 击跑员到达一垒前是不能减速的, 必须要全速踏触并通过一垒垒位。

4.2 进攻性跑垒

在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流行一句这样的话:“跑垒的水平可以看出一个运动员综合水平的高低”。进攻性跑垒也被称作为攻击性跑垒, 它可以让进攻方队员顺利进垒和得分。

4.2.1 “进攻性跑垒”重点强调的是队员跑垒的意识

首先, 是进攻方的跑垒队员要对场上的局面变化在瞬间作出清晰判断,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垒 (被迫进垒除外) , 避免不必要的“出局伤亡”。其次, 在比赛过程中, 还要有掩护、协助队友安全上垒的进攻意识, 有时跑垒员通过自己的掩护, 诱惑防守方将球传向攻方相对安全的垒位, 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以帮助本方队员获得最大安全限度的上垒和得分机会。

4.2.2 “进攻性跑垒”在比赛中还有鼓舞攻方队员士气的作用

作为一名攻方队员在场上的精气神很重要, 队员在场上那种强烈的得分欲望和全力跑垒的气势, 会给防守方带来无形的压力, 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从而给攻方有了安全上垒和得分机会。

5 结语与建议

5.1 结语

首先, 软式棒垒球比赛中, 对8种局面的领悟和掌握是进攻战术布置的前提, 也是适应千变万化的局面变化的基础。另外, 合理的击球顺序编排战术对软式棒垒球比赛中队员的有效上垒至关重要, 强棒的合理安排能确保安全上垒的总人数, 更是获取胜利的关键。其次, 击球战术的运用, 强调的是进攻队员在击球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不仅要对场上防守方的站位空当、传接球等弱点了如指掌, 还要根据本方场上队友的跑垒局面去选择击球的方法、方向、落点等, 以便取得最佳的进攻效果;最后, 跑垒水平是“衡量一个运动员综合水平高低”的标准, 跑垒战术的合理运用是“一个团队整体实力”的体现, 它是直接关系到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

5.2 建议

要加强对8种基本局面的训练, 且要对每一种局面反复强化练习, 让队员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去领略局面的千变万化, 见多识广, 才能百战百胜;另外也要加强击球的专门练习, 熟能生巧, 才能有效地控制击球的力度、方向、角度、落点等, 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还要注重30~60 m短距离的加速跑练习, 提高队员的快速奔跑能力, 对跑垒战术的运用有很大帮助;最后要加大以赛带练的力度。教学比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局面变化的运用和对竞赛规则的理解等方面都有良好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培基.学校体育选项课教材——垒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2]梁友德.少年棒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3]詹国玉, 林国华.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5) :93.

棒垒球项目 第5篇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优秀棒球投手39名, 垒球投手21名, 具体情况见表1。

1.2 方法

为能较敏感的表达棒球投手的专项机能水平, 本研究设计了“上肢5秒×10间歇无氧功”的测试方法。

(1) 使用仪器:瑞典M on ark-88 1E型上肢测功仪;日本LT-1 71 0型血乳酸测定仪。 (2) 实验方法:测定安静时血乳酸值。受试者进行准备活动:站立位, 双手握住仪器摇柄, 中速转动2min。将测功仪阻力负荷设置为棒球投手75W、垒球投手50W。正式测试:测试人员发出“开始”口令后, 受试者全力快速摇动手柄5秒后 (此时仪器自动显示5秒转动圈数, 测试人员记录后将仪器回零) , 间歇15秒再继续摇动, 连续10次, 测试人员须依次记录10次所转圈数。测定运动后2、4、6、8min血乳酸值, 取峰值血乳酸。 (3) 计算下列指标:峰值功率、50秒平均功率、50秒总功;疲劳度 (%) = (峰值功率-最小功率) /最大功率的百分比;磷酸原能商=50秒总功量/血乳酸增值。

1.3 数据处理

结果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各组间对比应用t检验、F检验, 样本差异显著性检验选用0.05水平。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等级棒球投手上肢无氧功率测试

表2、表3表明, 国家级投手上肢最大5秒峰值功率、50秒内的平均功率、50秒总功都显著大于省市队和大学生队的投手, 而连续10个5秒全力做功功率下降百分比非常显著小于其他投手。

各组连续50秒全力间歇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为3.9~6.1mmol/L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表达磷酸原代谢能力的磷酸原能商国家队投手显著优于其他投手。

2.2 不同等级垒球投手上肢无氧功率测试结果

表4、表5表明, 健将级垒球投手上肢最大5秒峰值功率与一二级组无显著差异;50秒内的平均功率、50秒总功都显著大于一般垒球投手, 而连续10个5秒全力做功功率下降百分比非常显著的小于其他投手。她们连续50秒全力间歇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为3.6~5.8 mmo l/L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磷酸原能商健将组明显优于一、二级投手。

另外, 完成本实验运动员血乳酸浓度峰值基本上出现在运动后第6min, 可供后续研究参考。

2.3 棒垒球投手5 0秒连续间歇全力运动的功率变化

图1、图2都显示出投手在连续50秒间歇作功时优秀投手的功率变化明显小于其他投手, 呈缓慢平稳稍有下降的趋势, 而其他等级的投手功率下降较为明显, 说明他们在完成短时爆发式用力后磷酸原恢复能力显著劣于优秀投手。

3 讨论

(1) 投手被认为是球队取胜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投手技术特性是承担从距本垒18.44m (垒球12.19m) 远的投手丘上将球投进好球带, 并设法使击球员难以击中, 那就必须投出不同球速和轨迹、不同位置区域的球, 干扰击球员的挥棒时机。一个投手如打满9局, 投球数在130~150个左右。而且投手每次投出的球都必须深思熟虑使用本身最大的速度力量, 所以优秀投手必须具有强大的爆发力, 在每一次爆发式投球动作后, 必须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来确保下一次投球的效能。其供能特点应主要是依赖磷酸原系统, 并依靠良好的有氧供能系统确保恢复, 黄高劬等人曾报道过优秀女子垒球投手即使在比赛中连续投满7局, 其血乳酸浓度仍在1.6mmol/L以内也说明了这点。因此, 投手在机能上要有高水平的磷酸原代谢能力, 既启动一次性爆发用力的同时又能保证迅速复原, 在连续多个回合的反复用力投球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2) 测试中首先选取的指标是最大峰值功率 (PP) , 数值越大表达运动员有较强的快速爆发式用力能力, 是肢体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高机械功的能力, 这种机能特征是投手必须具备的。表2、表4表明, 不同水平投手的PP值具有显著差异 (P<0.05) ;国家队棒球投手和健将级垒球投手均明显优于其它水平的选手。50秒总功是运动员连续10次的间歇全力运动完成的总功量 (TWP) , 它表达运动员不是只具备投出一次高质量球的能力, 而是至少要有10次连续投球的能力。本研究的疲劳指数是用在模仿棒垒球投手比赛投球用时特点所设计的间歇式的10个5秒全力摇动手柄的功率下降百分比, 它用实验过程中ATP-CP水平的恢复来主要体现投手投球中的恢复能力, 这将衡量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每次投球的良好状态和体能能力。表2~5可见, 优秀投手的总功显著大于一般投手, 而连续10个5秒全力做功功率下降百分比非常显著的小于其他投手 (P<0.01) ;实验结果显示, 国家棒球投手和健将级垒球投手在连续50秒间歇作功时的功率变化呈缓慢平稳稍有下降的趋势, 而其他等级的投手功率下降更为明显 (见图1、图2) , 说明50秒总功量和疲劳指数都与运动员水平密切相关, 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优秀投手在完成短时爆发式用力后磷酸原恢复能力显著优于其它投手。这在不同水平投手磷酸原能商对比中也得到证明 (表3、表5) 。

(3) 磷酸原能商是运动员完成最大工作负荷与血乳酸增加水平的比值, 此比值越大说明运动员磷酸原能力越强, 因为它表达了运动员作功较大而血乳酸水平增加较少, 说明相对动用乳酸能较少, 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连续工作的机能能力。磷酸原能商的经典测定方法是进行15秒全力蹬车实验计算总功和血乳酸浓度增加值的比值来评价的, 本实验根据投手特点虽然是50秒总功, 但每5秒全力摇动后, 有15秒的间歇, 可以给ATP-CP恢复时间, 表3、表5可见, 国家级棒球投手和健将级垒球投手5秒×10次全力摇动手柄血乳酸浓度分别为3.9mmol/L和3.6mmmol/L, 低于一般认为的4mmol/L乳酸堆积的阈值, 而完成的总功量显著大于其他投手, 优秀投手的能商非常显著的优于其他投手 (P<0.01) ;说明他们虽然完成了更大的功 (16.32±1.8KJ;8.88±1.6KJ) 但由于ATP-CP系统代谢能力更强, 所以并未发生乳酸堆积现象, 这应该是优秀投手的机能特征。其他级别的投手显然磷酸原代谢能力与国家棒球队投手、健将级垒球投手有一定的差距, 表现为同等运动形式下, 完成的总功较小 (12.68±1.66KJ, 10.71±1.9KJ;6.84±1.7KJ) , 而血乳酸浓度较高 (4.8~6.1mmol/L, 表3、表5) 。

4 结论

(1) 本研究在考虑棒垒球投手技术特征前提下, 借鉴经典磷酸原代谢能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设计了上肢5秒×10 (间歇15秒) 无氧功测试方法, 能比较敏感的表达投手的专项机能。

(2) 本实验中, 不同水平的棒垒球投手最大峰值功率、50秒总功量、疲劳指数、磷酸原能商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异, 国家队棒球投手、健将级垒球投手均优于其他水平的投手。

(3) 完成本实验的国家棒球队投手、健将级垒球投手血乳酸未发生堆积现象, 说明主要由磷酸原系统供能, 基本上未动用糖酵解系统, 实验过程与投手比赛时供能特点相似。其乳酸峰值基本上出现在运动后第6min, 可供后续研究参考。

摘要:本研究对国内优秀棒垒球投手60名 (男39, 女21) 进行“上肢5秒×10间歇无氧功”测试, 探讨能较敏感表达投手专项机能能力的测试方法, 为选拔优秀投手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机能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国家队棒球投手、健将级垒球投手最大峰值功率、50秒总功量、疲劳指数、磷酸原能商均显著和非常显著优于其他水平的投手, 且实验后血乳酸未发生堆积现象, 说明该实验方法主要由磷酸原系统供能, 能比较敏感的表达投手的专项机能。

关键词:磷酸原能商,无氧功,棒垒球,投手

参考文献

[1]王正利, 张胜年.棒球投手上肢肌力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1) :27-29.

[2]何勇.棒球投手肩关节旋转运动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 (3) :107-109.

[3]和平, 孟繁林, 孙晓菊.棒球投手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5 (3) :38-40.

[4]曾四清, 刘晓军.我国优秀棒球投手上肢运动的检测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8) :1063-1065.

棒垒球项目 第6篇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普通高校,棒垒球运动,可行性

1 相关概念鉴定

1 . 1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武汉的7倍多。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全力打造之下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大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增强武汉城市圈内“1+8”城市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关联度,并且在2008年,教育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商定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协议中将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加强高等教育统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这些政策无疑对湖北省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2棒垒球

棒垒球运动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的,群体性、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项目。他在美国开阵较为广泛,被誉为:“经济与智慧的结合体”、“美国的宗教文化”。在美国、日本尤为盛行,为誉为“国球”。棒球是以9人为一方,通过投球、击球、街球在室外场地使用球棒击球的一行球类运动,比赛的目标是赢得比对方更多的分数,当一名运动员跑完全部垒位,并为被判出局即得一分。棒垒球场地份为内场和外场,成钻石型的场地,内场四个角上各有一个垒位。棒球和垒球运动虽然非常相近,但是规则和场地却有着诸多的不同。如:垒间距(棒球)长(垒球)短、球棒的材质、手套的规格、比赛的回合数等等。此项运动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目前已有多个高校开展了此运动。

2 棒垒球的特点及作用

棒垒球运动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就运动的自身方式而言,棒垒球有运动性、团队性、贴近自然和情趣性等自身的特性;就该项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而言,棒垒球运动又具有游戏性、竞技性、群众性和实用性等特性。

在棒垒球运动开展的价值方面,首先最为突出的价值就是其健身娱乐价值,在高校内开展棒垒球运动课程,可以使大学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高校学生大多不太注意体育锻炼,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平时锻炼积极性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经常参加棒垒球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加强健,走、跑、跳跃等能力以及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都将会逐步提高。其次,棒垒球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团队协作的能力,棒垒球运动就可以帮助大学生锻炼自己的意志。

棒垒球运动是以操场、公园、绿地以及野外等环境作为活动场所,大学生参加棒垒球运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危险和失望,在不断接近下一个目标的同时,不断克服失望情绪,让自己安全度过危险,学生当遇到困难时,有时甚至时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就必须坚定信念,不断地鼓励自己,克服失望心理,让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无疑就是铸就了大学生的坚强意志。最后,棒垒球运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此运动的比赛中,需要团队内部成员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发扬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尊重同伴,相互鼓励、支持和帮助,才能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这样一种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武汉城市圈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现状

武汉城市圈内有80余所的高校,但是开展棒垒球运动教学的高校还不到5%,并且在开设棒垒球运动教学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武汉。例如“2013年东本杯”中共有16支队伍,高校队伍仅有5支队伍参赛。不仅如此,目前在武汉城市圈高校中开展棒垒球运动的普通高校和专业体育院校基本上是以普修和选修课型为主,把棒垒球运动教学作为必修课的高校还没有。而且城市圈内各个高校开设棒垒球运动课程选用的课型不同,所占用的学时也不同。不过,棒垒球运动作为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4 棒垒球运动在高校内普及的制约因素

4 . 1棒垒球运动推广力度不够

我国几十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传统的竞技性运动项目,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棒垒球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在进入我国之后,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广不够,特别是没有把它列入学校体育课的课程内容,使其在一段时期内并不为人们所认识。学生对这项运动的认知度不高,并且不了解其运动方法和运动规则,也就更谈不上参与了。

4 . 2棒垒球运动开展的场地制约

棒垒球运动如果能得到较好教学训练,必须要有多处可利用、合适的地域。田径场、此球场、公园空旷地等这都是最佳的练习场所。但是目前开展棒垒球运动的高校进行棒垒球教学时因为考虑安全因素基本局限于部分技术,长此以往,学生无法进行较难上垒练习,常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同样提高不了学生学习棒垒球运动的积极性。

4 . 3棒垒球运动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在开展棒垒球运动教学的高校中,专业教师人数较少,这样不利于棒垒球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部分教师还是通过网络和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学习获取基本的棒垒球教学知识,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 武汉城市圈内高校普及棒垒球运动教学的优势

政府推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模式就是旨在以武汉为中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此针对以上棒垒球运动课程开展的制约因素,武汉城市圈的特定优势对于在城市圈高校内普及棒垒球运动课程能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5 . 1宣传推广优势

目前在武汉城市圈内开展棒垒球运动课程的高校都集中在武汉市内,随着城市圈的发展,交通不断完善,有利于棒垒球运动推广到周边8个城市的高校内及公园,以武汉为中心,带动更多城市开设棒垒球运动课程,在高校中大力推广、宣传普及棒垒球运动。

5 . 2师资共享优势

棒垒球运动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棒垒球运动教师,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和教学实践经验。武汉城市圈内高校云集,相对于城市圈内其他8个城市来说,武汉高校开展棒垒球教学的学校数量较多、师资力量较好,就武汉市内来说,华中师范大学(武汉)是武汉市内最早开设棒垒球运动课程的高校,其开展的棒垒球教学课程就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因此,在普及城市圈内棒垒球运动课程的同时,利用武汉市内较好的棒垒球教学师资力量帮助和促进周边8个城市中高校棒垒球教学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棒垒球运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使用等各方面的交流,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棒垒球运动教学的相关学术合作研究活动,这对于提高各高校棒垒球运动教学的师资水平,更好的普及和开展棒垒球运动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6 结语

开展棒垒球运动的教学,学生的体质得以提高;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在武汉城市圈各高校内开展和普及棒垒球运动课程是具有其特定的优势的,也是必要的,应该下大力度深入开展城市圈内各高校的棒垒球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学习。鉴于以上分析,对在武汉城市圈普及棒垒球运动课程提出几点建议。

棒垒球项目 第7篇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休息娱乐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棒垒球运动是一项比心理素质,比意识,比力量,比灵巧,比速度的耐力的项目,它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争性、智慧性等特点,它是世界上公认的聚集体竞争性、观赏性和游戏性为一体的高品位、高层次体育运动,在比赛中竞争激烈,扣人心弦深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棒垒球运动衍生出来的多种运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培养了学生对棒垒球运动兴趣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内容和业余生活。

2、结果与分析

2.1、棒垒球运动的特点

(1)棒垒球运动独特的魅力。

棒垒球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是一种以棒击打球为主,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 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而且开展比较广泛,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它的起源不像篮球、足球等现代许多运动项目有准确的年份,但是,它却由最初一种简单的用棒击球的游戏,发展成为如今的一项既时尚又健康,而且极具魅力的体育运动风靡全球。

(2)棒垒球运动的对抗性和竞争性。

棒垒球运动在比赛中攻守分明, 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项目对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能起良好作用,它规则比较复杂,战术多变,场面千变万化,因此需要参与者快速的反应和判断。棒垒球运动的对抗性和竞争性,虽然没有像篮球、足球项目那样有明显的身体接触,但仍然是一项竞争非常激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3)棒垒球运动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棒垒球运动在比赛中防守方“投手”首先投球,进攻方依次上场击球、跑垒、偷垒、滑垒和扑垒等动作都具有很强游戏性和趣味性有时显得很滑稽。然而,防守队员为了抓住击出的地滚球、腾空球时的跑动、观察,接球后的传球和触杀、夹杀跑垒员的行为和动作都显得非常有趣、扣人心弦。 随着场上局面不断地变化,运动员勇敢、机智、灵活的精神在攻防性的游戏中妙趣横生。

2.2、我国高校棒垒球运动的现状

棒垒球运动在我国开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并不是很普及,群众基础非常薄弱。 但是在高校棒垒球运动拥有广泛开展的趋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高校大学生年龄基本处在18—2岁之间,这些新生代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他们知识面广、接触的事物多兴趣广泛,而且这个时期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成熟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又非常快,学生通过媒体、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各类体育项目,许多在校大学生通过观看高水平的比赛,以及精彩的影视作品对棒垒球运动慢慢产生了兴趣和关注。

2.3、棒垒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1) 棒垒球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体育价值观,也对大学生体育情感、兴趣、爱好需要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作用。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大多是以传授体育技术与技能为主的教学方式,缺乏娱乐教育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学习生活紧张枯燥,平时业余活动单调、运动不足,学校没有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学生神经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就容易出现身体机能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有些学生毕业后受择业等社会因素影响,心理压力较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些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和各种困扰,就难以承受。这现象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这样既可调节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使紧张学习后疲劳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恢复,同时也能达到增强体质,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3)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协作意识和进取意识新型人才, 而这些素质均可在参与棒垒球运动过程中得以培养。 因为棒垒球不受年龄、运动水平、场地的限制,参与者可以通过对规则的修改与创新以及角色的变化,集体协作及团队精神的发扬过程,达到人际间的相互勾通,培养社会处事能力,体会在运动中自我超越的愉悦和畅快。

3、结论

棒垒球运动对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具有积极作用,它有助于促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助于丰富人们的余暇时间,有助于生活节奏和谐,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生活空间。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在于,可以形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优化生活消费,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地发展。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应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构建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美好生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课余活动的调查分析,棒垒球运动在大学里是一项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根据棒垒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状况以及运动项目特点,说明棒垒球运动对构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