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动物的词语范文(精选8篇)
写动物的词语 第1篇
1、咪咪高兴时,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它要是不高兴,任凭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吭,甚至张牙舞爪。
2、这匹高头大马,浑身的每个部分都搭配得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那么柔和,那么健美。刹那间,“千里雪”平稳地腾到空中,简直像滑翔一般地飞过了深沟,轻轻地落在对岸,继续前奔。
3、卷毛更多的时候是可爱,它好像能理解人,具有灵性。记得有一次,奶奶的腿不小心被碰了一下,流了很多血,疼得很厉害。卷毛跑到奶奶的身边,用舌头给奶奶舔伤口,还用嘴帮奶奶衔来了布,高兴得奶奶每次见人就夸卷毛。
4、卷毛也很贪吃。一次,我买了一根火腿,正好想做点别的事情,就顺手把火腿放在了桌子上。等我做完事情后回来一看,发现火腿和卷毛不见了。我于是满屋子到处找,最后在卷毛的窝边,看见卷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火腿,我又可气、又可笑。
5、大象为我们表演了精彩节目。看,它吹口琴了!它用大鼻子把口琴卷住,通过鼻子呼气,口琴就响了。啊!它吹的曲子还挺有节奏呢!接着大象又表演了推车、摇铃、抬筐、抬桶等节目。同学们看了都说:大象本领真大!我家的小红马2岁了。全身紫红,像刚搽过油似的,光滑闪亮,修长的面孔嵌着铜铃似的双眼,十分有神。两耳竖起,前胸宽阔、臀部滚圆,四腿健壮有力,四蹄白如霜雪,蓬松的大尾巴像仙人用的拂尘。
6、时间一天天过去,鸭子们的饭量变大了,每天要喂食好几次,饿了就用那难听的公鸭子’嗓音大声抗议,吃饱了就一堆一堆地拉很臭的便便,让我很没面子。特别让妈妈讨厌的是,它们在我们一家乘凉之时,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放肆地拉一泡屎,然后踱着官步,相当淡定地扬长而去,让我妈大为光火。
7、象喝水时,先用鼻子吸尽水面的.灰尘,噗地吐到一边去,等水干净了,再喝,喝足以后,就使劲地咝咝从鼻子里往外喷水,简直像用胶皮管子洒水一样,弄得头上、胸前到处是水,为的是使身体凉爽些。来到象房,我们看到一头年轻而健壮的象,它有着墙壁似的躯干,柱子似的腿,蒲扇似的大耳朵,白玉似的大牙齿。大鼻子又粗又长,能伸、能卷,非常有趣。
8、在姐姐家的时候,我总爱睡懒觉,可气的是它每天早上都把我的脚当做老鼠啃来啃去,不过啃得不疼,爪子抓的却疼,还有点痒,特别难受,让我睡不成觉。
9、每当我去上学,小狗总是会送我一段路程,直到我假装生气打它两三下,它才乖乖地跑回家去。它不但会送我去上学,还喜欢和我一起赛跑,跑得十分快,有时,把我落了一段路程。平时,它看起来很胆小,但看见陌生人时,却又不失威猛地睁着双眼紧盯着陌生人的一举一动,关键时还会大声叫。
10、袋鼠走路时像个跛子,后腿一蹬地,前腿就向前走一步,后腿也跟着慢慢地向前跳一步。这时,它那条尾巴便随着后腿向前移动,保持身体的平衡。
11、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动了一点。小猫觉得还不过瘾,就扑了上去。“砰”地一声,墨水到处流淌。小猫觉得大事不妙,吓得“喵”地一声,撒腿就跑。叔叔刚好看见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12、大袋鼠还是动物界中的“跳高健将”和“跳远能手”呢,它每跳一步远达6米;在山坡上,顺坡而下,一下可跳12米远。高2.5米,甚至3米的障碍物,大袋鼠能一跃而过。
13、我原以为,金蝉一出壳就是很漂亮的。事实并非如此。刚出壳的金蝉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折叠的翅膀看上去非常小。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地变大,很快盖住了身子,像两把长长的扇子拖在身后。它肚子弹簧似的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深绿色,变成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14、袋鼠妈妈长着一张长长的脸,雪亮的眼睛眶里镶着黑珍珠般的眼珠。尖尖的鼻子上有个黑黑的鼻子头儿,像一块香甜的巧克力。
15、别看它样子笨拙,活动起来可灵活了。螃蟹是横着走路的,走起路来像个横冲直撞的醉汉,难怪有句歌谣:“横冲直撞真糟糕”呢!那些家伙还作起了自己的“热身运动”。有的竟当起了“运动员”,学起了“举重”,大钳子一张一合。它们的运动“细胞”可真够活跃的。
16、我和小花猫来到了花园,花园里朵朵花散发出了淡淡的清香,只见小雪从我的怀里跳了出来,追着蝴蝶乱跑起来。我走到亭子上的椅子前坐了下来,小雪向我跑来,我抱着小雪来到了花朵前,小雪又从我的怀里跳了下去。它走到花朵前,用鼻子闻香味,样子十分顽皮可爱。
17、晚上小八睡着了它把藏进了它的羽毛里,看上去就像头不见了一样。可它的脚却还是用力的抓住鸟笼里内置的秋千上,一有动静它又立马醒了过来。十分谨觉,像有人要攻击它一样。
写动物的词语 第2篇
四字词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那么,带有动物的词语有哪些?
1.【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2.【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3.【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4.【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5.【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6.【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7.【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8.【鹏程万里】祝福别人前程远大,如鹏飞万里.
9.【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10.【鸡飞狗跳】比喻受到骚扰而不安.
11.【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12.【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13.【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14.【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15.【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16.【鸡鸣狗盗】指没有大才,只会旁门左道的人.
17.【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18.【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19.【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20.【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21.【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22.【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23.【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24.【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25.【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26.【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27.【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28.【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29.【缚鸡之力】比喻一个人文弱无力.
30.【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31.【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32.【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33.【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34.【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35.【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36.【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37.【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38.【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39.【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40.【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41.【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42.【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43.【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44.【牝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45.【求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46.【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47.【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48.【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49.【莺莺燕燕】比喻女郎众多.
50.【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51.【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52.【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53.【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54.【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55.【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56.【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57.【莺声燕语】用以形容鸟鸣.或比喻女子声音宛转流利.
58.【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59.【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60.【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61.【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62.【狗头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绝他人的借口,与“乌白头,马生角”意同.
63.【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64.【鹣鲽情深】比喻夫妇恩爱逾恒,与“伉俪情深”义同.
65.【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66.【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67.【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68.【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69.【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70.【牝牡骊黄】本谓相骏马不重其外表形象,进一步意谓外表的差异不足计较,应重视其内在实质.
71.【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72.【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73.【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74.【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75.【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76.【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人群安静下来.
77.【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78.【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79.【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80.【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81.【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82.【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现象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动物,隐喻
一、引言
最早研究隐喻用法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他把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格, 使文章更优美。1980年莱科夫 (George Lakoff) 和约翰逊 (Mark Jonh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将隐喻提到认知科学领域的高度。现在对隐喻的研究已经超出了修辞学的范畴, 隐喻被视为认知事物、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隐喻是用一个概念来代替另一个概念。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喻现象, 动物隐喻是重要的一种。人与动物频繁接触, 在这过程人们会发现动物的某些特征和人或其他事物有相似之处, 人类运用想像力把动物的这些特征映射到人或其他对象上, 实现了不同概念间的意义转换。笔者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到了13篇有关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现象的文章, 试图分析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走向、研究特点。
二、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 笔者把搜集到的材料分为三大类, 回顾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研究成果。
1. 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
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共有9篇, 在所搜集材料中占69%。这方面的论文主要论述英汉动物隐喻差异的原因, 并且列举出典型的英汉动物进行隐喻异同性的对比。廖光蓉 (2000) 对英汉文化动物词进行了一次统计。文化动物词其实也是动物词的隐喻用法。统计结果表明英语文化动物词比汉语的多, 英语的多义文化动物词也比汉语的多, 还有英汉两民族都对食肉兽类、食草兽类、禽类、传说动物容易产生联想。英语文化动物词较多有诸多原因。首先英国曾对外扩展, 见过许多不同的动物, 易于产生联想。其次英语的外借词较多, 免不了也借来动物词, 有些借来的动物词本身就带有民族文化色彩。而英语的多义文化动物词比汉语的多, 一方面由于英语国家的人普遍喜欢动物, 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动物特征, 而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另一方面主要的英语国家有好几个, 除英国外还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对同一种动物不同国家的人们产生的联想会不一样。而英汉民族都对食肉兽类、食草兽类、禽类、传说动物容易产生联想的这一现象说明, 人们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容易产出联想。另外神话传说对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的影响都是深刻而久远的。
不少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的异同做了对比。大多学者认为由于人类主体文化的共性以及动物本身共同的属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种动物的隐喻出现相同的现象。就拿“狐狸”来说。汉语用“狐狸”喻指狡猾的人, 如“老狐狸”、“像狐狸一样狡猾”露出了狐狸尾巴”。英语里狐狸喻指“a crafty, sly, or clever person” (狡诈、诡计多端或聪明的人) , 如“as cunning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 “an old fox” (老狐狸) 。再如, 在中国文化里“蜜蜂”具有勤劳的隐喻, 英语里也有相同的隐喻:as busy as a bee (像蜜蜂一样勤劳) 。但是,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对动物的隐喻认知不同。陈妮 (2008) 把英汉动物隐喻的差异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有不同的隐喻。比如“狗”。在英语国家狗被视为朋友或家庭的一分子, 是情感的寄托, 因此狗的隐喻多为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a lucky dog” (幸运的人) , “old dog” (行家)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是看家的动物, 人们对它没有较深的情感寄托, 甚至会把它杀了吃。狗虽然有忠诚的一面, 但是如果跟错了主人, 就是“走狗”、“狗腿子”了。汉语中关于狗的隐喻还有很多如“痛打落水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 大多是贬义的。再如“龙”。在中国封建社会龙代表皇权, 象征吉祥。因此有“人中之龙”、“望子成龙”、“龙颜大怒”等表达。而在英语中dragon (龙) 出自《圣经》。圣经中的人物撒旦被称为“巨龙”, 象征着邪恶、凶残。第二种差异是同一隐喻在两种语言中通过不同的动物表现。如果要用一种动物表示勤劳, 任劳任怨的精神, 汉语会用牛,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耕作中, 牛是用来犁田, 载物的, 在劳作中起很大作用。汉语中人们会用“老黄牛”、“孺子牛”来称任劳任怨的人。而英语国家是游牧民族, 马在劳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们会用马来喻指任劳任怨的人, 如“a willing horse” (老黄牛) 。第三类差异是同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隐喻而在另一中语言中却没有, 出现空缺的现象。比如, 中文里的“鸳鸯”喻指恩爱, “仙鹤”喻指长寿, 但在英文中这两种动物却没有这样的隐喻。相反, 英语beaver喻指勤勉的人, 因此有“eager beaver” (急于做成某事而特别卖力但有点急躁的人) 。而汉语中关于海狸的习语就很少, 更没有对应于英文的那个隐喻了。
2. 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基础和语义系统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介绍动物的隐喻的认知理据、语义系统, 共有3篇, 占收集论文总数的23%。人类在认知较抽象的, 难以触及的经验域时总是根据熟悉的, 具体的经验域, 借用概念隐喻来认识, 表述这些经验域。动物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种, 为人类的认知提供了最为熟悉和具体的经验域。人们经常用动物最显著的种属特征来转指或表达其他物体或人的不显著的东西。肖遥遥 (2008) 认为动物隐喻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理据:一方面是源于动物本身的特征。也就是动物隐喻的产生源于动物的外貌、心理、行为、习性、作用等特征。另一方面是源于各民族的动物文化。也就是动物被赋予了神性, 被视为图腾顶礼膜拜, 这样动物词语就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
有不少学者分析了动物隐喻的语义系统。动物隐喻的语义系统可以从纵横两方面看。纵向上, 一种动物具有多种特征, 每个特征都可映射到人身上。一个映射产生一种含义, 一系列映射产生一系列的含义。动物词语通过这种映射获得多种隐喻意义。横向上, 不同的动物形象往往能映射描述人类的某一特征。动物隐喻的语义系统向我们展示了动物隐喻丰富的蕴含, 那我们该如何选择蕴含呢, 这涉及到动物隐喻的语义突显问题。当我们将“源域”概念的部分蕴涵转移到“目的域”后, 这部分蕴涵被突显, 这些突显蕴涵通常是某一范畴动物表现最突出的特性。在动物隐喻中, 基本范畴中的类典成员成为众多隐喻表达的首选喻体, 每个隐喻的突显蕴涵多来自喻体的显著特征。如: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笨鸟先飞等。在我们的语言中这些处于基本范畴的动物词语 (如鸟和鱼) , 最常用于日常交际和语言表达。
苏筱玲 (2008) 进一步研究了英汉动物隐喻的语域投射问题。人类最先把动物域投向人体域, 如汉语的“凤眼、马面、虎牙、鹰钩鼻、兔唇、驴脸”等;英语的“hare lip、cock-eyed、horse-faced、fish-eye”。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动物域投射到了经济域、政治域、计算机域。例如“bull/bear market” (牛/熊市) , “flea market” (跳蚤市场) , “dove of peace”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 。“Dragon”喻指“中国或中国人”, “John Bull”喻指“英国或英国人”, “鼠标” (mouse) 表示计算机的一个部件, “蠕虫病毒”表示一种网络病毒。动物词语向其他事物的语域投射不但丰富了人类语言, 而且帮助人们更容易、更形象地认知世界。
3. 英汉动物隐喻的翻译
英汉动物隐喻的翻译研究并不多, 在笔者所搜集的13篇论文中只有1篇是这个方向的。而且这一篇论文对英汉动物隐喻的翻译论述也不是很深入。由于认知具有特殊性, 不同文化的民族对动物隐喻的认知有所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不同语言中的动物隐喻时使用多种翻译方法。第一种是直译法, 也就是保留原动物的形象。因为语言具有共性的一面, 英汉两种语言中必定有一些动物的隐喻意义是对等的。第二种是转换动物形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人们生活习俗的差异, 两个民族对动物的认知也会有差异的一面。这时可以把一种动物译成另一种动物。第三种是删除原动物形象。当在翻译中无法直译, 也找不到其他动物来转译时, 我们要舍去动物的表面意义, 抓住深层的喻义, 灵活地传达原语的意思。总之在翻译动物隐喻表达时要充分考虑到该动物的文化内涵, 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
三、对研究成果的思考
经过对英汉动物隐喻的研究进行分析, 笔者得出以下几点感受:
1. 研究多趋向于论述英汉动物隐喻差异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可以说是从文化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多。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系统性研究不多, 只有一篇文章是采用数据统计的方式来研究英汉动物隐喻的差异, 而其他的论文都是用个别的、有代表性的动物隐喻做论据。然而有关英汉动物隐喻的认知研究和语义研究较少。也就是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
2. 另外, 英汉动物的隐喻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认知上的研究, 而是开始与其他学科结合, 向应用上发展。
写动物的词语 第4篇
【关键词】动物隐喻词语 隐喻认知 动物商标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9-0022-03
引言
西方社会对隐喻的探究源远流长,经历了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和多科学研究等三个时期。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隐喻成为哲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阐释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造就了一个“隐喻的时代”(李国南 2001:41)。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语言现象,视作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语言装饰的手段。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范畴,而应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换言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Ungerer & Schmid, 1996: 118-122; 蓝纯,1999:7)。由此可见,隐喻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是人类赖以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的基础与手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和体验该类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5)。这里所说的“它类事物”指的是人类所熟悉的领域,即隐喻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而“该类事物”则是指人类所陌生的领域,即隐喻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的形成是从始源域向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即人类通过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另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动物作为人类十分熟悉的事物之一,是人类实现隐喻化的一种重要的始源域,对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常用动物词汇喻指周边的人和事。本文拟通过对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的分析,进一步讨论包含动物隐喻的商标的翻译。
1 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英语及汉语中都不乏用动物来构成隐喻的现象。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大致相同,并且享有共同的世界知识和社会经验,进而对动物的感知和认知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受到英汉两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社会地理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两种语言中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方式亦存在着许多个性和差异。
1.1 语义重合: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对应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有些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全部或部分重合。例如:英语单词“pig”(猪)喻义“贪婪的”、“肮脏的人”;“ass”(驴)指代“笨蛋”、“傻瓜”;以“wolf”(狼)比喻“残忍凶狠的人”等,汉语喻义也基本对应。特别是以“fox”(狐狸)喻义“狡猾的人”,英语和汉语中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 Be on your guard! He's a sly old fox. 提高警惕,他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
1.2 语义碰撞:英汉动物词隐喻认知的非对应性
所谓语言碰撞时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动物词语能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对应词,这对词虽然字面意思完全相同,但其联想意义却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王璐:2005:111)非对应的动物隐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2.1 喻义对应,喻体不对应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用不同喻体表达相同含义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用“as timid as a hare”形容一个人胆子小,汉语里则用胆小如鼠来比喻。类似的例子还有“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cat on the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as slippery as an eel”(像泥鳅一样狡猾)等。
1.2.2 喻体对应,喻义不对应
英语和汉语中有时存在着相同的一个喻体,但在各自的语言中喻指的含义却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例如:
从表中可以看出,“dog”(狗)和“owl”(猫头鹰)这两个在英语中具有积极喻义的动物词在汉语中的意义却截然相反。人们常用“狗仗人势”来形容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祥之鸟”,是厄运和死亡的象征,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俗语。反之,汉语中象征着美丽、吉祥、尊贵的“peacock”(孔雀)、“dragon”(龙)、“bat”(蝙蝠)、“magpie”(喜鹊)在西方文化中都有消极的象征意义,有“blind as a bat”、“proud as a peacock”等习语。
1.2.3 喻体和喻义都不对应
有些动物词语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没有什么喻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同样,在汉语中的某些动物隐喻在英语中往往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喻体和意义。如英语中用“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喻义“假慈悲”;用“eager beaver”(卖力的海狸)比喻做事过于卖力气以讨好上司的人,这些在汉语中都没有相对应的喻义。而在汉语中象征“长寿”的“crane”(鹤)或“tortoise”(龟)在英语中几乎没有象征意义。
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英、汉民族在与动物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动物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特定的联想,动物词在两个民族中都有一些特殊的隐喻。因此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多以动物来命名的商标,以期通过动物喻体的象征意义体现商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但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给动物商标的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极其容易引起商标的误用和误译,产生文化冲突。这种现象在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英译中尤为突出,因此主要以中文商标的英语翻译为例。
2.1 动物商标英译存在的问题
一个成功的商标译名除了要达到音、形、意的完美结合外,还应考虑译名是否符合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等方面,否则不单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会损害企业形象。如我国著名鞋油品牌“金鸡”牌,被译成“Golden Cock”,忽略了“cock”在英语中有“男性生殖器”的喻义,造成了对男性消费者的冒犯,给人粗俗的感觉。又如“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指“无用而累赘的东西;成为负担或招致亏损的财产”将“白象”牌电池直接翻译成“White Elephant”后,这个产品在英语国家很少有人问津,谁都不愿意买个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回去。再如,将“蝠王”这个商标直接用拼音“FUWANG”标注,虽然避免了使用“bat”(蝙蝠)这个在英语中具有“黑暗、邪恶”喻义的动物词,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商标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特色。
2.2 动物商标的英译策略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商标的翻译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简单的词对词的翻译,更不是拼音的直接标注。在动物商标的英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英汉动物词的隐喻映射,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汉动物词语的隐喻认知差异,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的体现原来商标中所承载的所有信息及功能。
2.2.1 直译法
对于在英语和汉语中文化内涵相似的动物商标,可以采用直译法。既保留了原名,也能避免商标原语的文化亏损。如“天鹅”牌(Swan)、“鹿王”牌(King Deer)、“七匹狼”(Septwolves)、“熊猫”牌(Panda)、“金鱼”牌(Goldfish)等。但英汉语中隐喻的认知意义能重合的动物词毕竟有限,更多的动物商标需要用别的翻译方法。
2.2.2 转译法
有些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象征意义相同,但喻体却不同。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采取“换译”,“替代”或“归化”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即把英汉中引起误解的喻体换成能产生类似联想和含义的喻体。“使之本土化,来‘将就’读者的变通转换”切忌生搬硬造的直译,否则可能使人感到不习惯。(孙艳 2008:4)例如:3.1中提到的“白象”牌可以转译成“White Bear”,因为“bear”(熊)在西方文化中形象是憨态可掬、受人欢迎的,俚语中“bear”还有“佼佼者”的意思。该商标通过转译转换了形象,成功的打开了欧美市场。
2.2.3 改译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汉动物词中存在的相同喻体表达不同含义的情况。对原语中出现的在目标语中有文化冲突的词用它的近义词来代替。如3.1中的“金鸡”牌可以改译成“Golden Rooster”。类似的例子还有将“Flying Pigeon”(飞鸽)改译为“Flying Dove”,用象征“温和、和平”的“dove”代替有“傻瓜、好斗的人”等喻义的“pigeon”更贴近目标语市场的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又如现在十分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喜羊羊”,在用作商标时被译成了“Pleasant Goat”。“goat”在英语中不仅指山羊,还有“老色鬼”之意,如此翻译大大损害了原商标想要传达的“快乐、机智、可爱”的含义,建议改译为“Pleasant Lamb”,“lamb”除了有“小羊、羔羊”之意外,还有“温和的人、可爱的人”之意。
2.2.4 意译法
某些动物词在原语文化中可以表达美好的喻义,但在译语文化中却出现了语义空缺。如汉语中的“鸳鸯”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中国人常用其喻指恩爱的夫妻。但其英语译名“Mandarin Duck”却没有相关的联想意义,所以“鸳鸯”牌翻译时可以采用意译法,译为“Love Bird”才能传递其在原语文化中的特殊内涵。又如,“玉兔”牌,不应译成“Jade Rabbit”,汉语中的玉兔并不是指“玉做的兔子”而是指的是月宫中嫦娥仙子所养的兔子,也用以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因用为月的代称。所以译为“Moon Rabbit”更为传神。
3 结论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动物隐喻词语,它们具有对应性,更具有非对应性。在进行动物商标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英汉两个民族动物隐喻的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联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的使原语商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商标中体现出来,从而使商品能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Ungerer F. & H.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3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4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5 王璐. 汉英色彩词汇联想碰壁与跨文化交际 [J]. 山东社会科学. 2005,(3).
动物动作的词语 第5篇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言语、动作。
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指东划西: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闻呼即至:闻:听到;呼:呼唤;即:立刻;至:到。听到呼唤立刻就到。形容动作迅速。
慌手慌脚:形容动作忙乱的样子。
以疾掩迟:疾:急速,猛烈;迟:迟缓;掩:乘人不备而进袭。用快速的行动方式去袭击动作迟缓的敌方。
慢慢吞吞: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一来一往: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
形容动物的词语 第6篇
2、我曾经在二年级的时候养过两只小鸡,它们一只叫“小毛”,一只叫“大毛”。它们身上的毛是黄色的,头上是嫩黄的毛,尾巴上有一点点白色的毛。
3、小黑狗有一双黑色的眼睛,水汪汪的;它还有像三角形的耳朵,听力可不差,就算一颗沙子掉下去,它也会听见,可以算是“顺风耳”了;他还有锋利的牙齿,看着它的牙齿,你就要打寒颤了;还有,还有,它的舌头细长,看着挺舒服的,看着看着还真有点想摸摸舌头。
4、小乌龟长着尖尖的头,头上有很多斑纹,皱皱的像七八十岁老人的脸。头上有一张小小的嘴巴,嘴巴上面有一双小小的黑眼睛。小乌龟背着一个厚厚的壳,壳上有十三块六边形,它有四只短短的脚,脚上长着尖尖的爪子,它的尾巴又尖又短。
5、这些小金鱼的眼睛鼓鼓的,像大珍珠似的,水汪汪的,可好看了;它们的小嘴巴不停地张开合上,好像永远吃不够似的;它们的腮红红的,就像两片贝壳;它们身体两侧的鳍就像人的手,还可以当船桨用哦;它们的鱼鳞闪闪发光,就像钻石一样,漂亮极了!尾巴像片枫树叶子,在水里“飘”来“飘”去。
6、我家有一群可爱的鸽子,它们的羽毛有白色的,有灰色的。尖尖的嘴巴,还有乌黑乌黑的眼睛和红红的爪子。
7、我家的小狗多多长得十分可爱,圆乎乎的脑袋上有一对长长的、毛茸茸的大耳朵,它能听到远处极细小的声音;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象一对黑宝石一样闪闪发亮,金黄色的毛柔软细迷,它的尾巴像一把扫帚经常扫来扫去,十分活泼可爱。
8、我回到家,把小猫放在了地板上,便仔细打量着小猫,它有一身雪白的毛,有一双浅蓝色大眼睛,走起路来尾巴一摇一摆,胸还挺着,非常优雅。我给小猫起了一个名字,叫小雪。
9、我给一只鸭子取名叫“白项圈”,因为它的.脖子上有一圈一寸宽的白毛,像戴了个项圈一样。它的背是孔雀蓝色的,像披了一件华贵的披风,身子是与众不同的棕色,再加上金黄色的扁嘴和大脚,显得器宇轩昂,大有“王者之风”。
描写动物的词语 第7篇
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分享了写动物的词语及意思。
1、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鳄鱼眼泪: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3、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4、成帮结队:犹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5、朝阳鸣凤:比喻品德出众、正直敢谏之人。
6、鹰击长空: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7、养鹰飏去: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语本《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8、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9、走头无路:绝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10、成群结伙: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11、兜肚连肠:兜围绕,引申为包括;肚指动物的胃。包括肚子连同肠子。比喻全部东西一起处理。
12、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13、鳄鱼眼泪: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14、普渡众生: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15、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16、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17、包罗万象:包罗包括;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各种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18、鱼龙曼羡:喻世事变幻。
19、鸡犬不宁: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20、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21、鱼大水小: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22、鱼肠尺素:指书信。
23、以筌为鱼: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24、引狼入室: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25、成群打伙:指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26、鱼烂瓦解:犹言鱼烂土崩。
27、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28、一琴一鹤:原指宋朝赵拚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29、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30、鱼死网破: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指拼个你死我活。
31、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32、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33、以鹿为马: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
34、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35、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的采取极端行动。
36、鱼馁肉败: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37、云中白鹤: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38、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39、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
40、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41、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42、鹰视狼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43、蚁穴溃堤: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44、鹰挚狼食: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45、赃贿狼藉:指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46、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47、雁逝鱼沉: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48、狐假虎威:假凭借。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吓唬、欺压人。
49、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50、鱼贯雁行: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51、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52、脏污狼藉: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纳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53、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对外行说内行话或对不讲理的人讲理。
54、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55、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5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57、延颈鹤望: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58、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59、狼狈为奸:狼狈为奸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狼和狈常合伙伤害牲畜,因此用来比喻相互勾结干坏事。
60、狼吞虎咽:像虎狼那样吞咽食物。形容吃东西急猛的样子。也作“虎咽狼吞”。
61、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2、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63、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64、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65、游蜂浪蝶:比喻态度轻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66、歧路亡羊:歧路亡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岔路上丢失了羊,难以追寻。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67、跂行喙息:跂行虫爬行,喻指有足能行者;喙鸟嘴,指动物的嘴;喙息用口呼吸。指含有人在内的各种动物。
68、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69、两虎相斗:两虎相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浅析俄汉动物词语的文化情感 第8篇
关键词:俄汉动物,文化情感,喻意吉祥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与动物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由于历史文化民俗背景的不同, 各个民族对于相同或不同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偏好。例如, 英国人敬畏狮子, 西班牙人热爱牛, 意大利人崇拜狼, 俄罗斯人钟情于熊, 而中国人则格外偏爱龙。动物承载着人们内在情感取向和审美价值, 通过分析俄汉动物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情感, 透视俄汉民族文化情感中的动物世界, 有助于我们剖析民族习性、了解其深层次的情感脉络。
在俄罗斯, 熊、马、母牛、鹰和公鸡以及燕子等动物形象多具有正面意义, 而且认为它们是吉祥的代表可以给人带来好运, 对其的情感认同度也较高。对黑猫、兔子和布谷鸟以及猫头鹰等动物则没有多少好感并且讨厌见到这些动物, 认为碰到它们就意味着坏事临近要交厄运。
1 俄罗斯人偏爱的、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
1.1 медведь熊
熊被俄罗斯人称为“森林之王”, 是俄罗斯民族的图腾。如今人们常用“北极熊”来代指俄罗斯。
熊憨态可掬深得俄罗斯人们的厚爱, 并冠熊以诸多美称, 如хозяинрусскоголеса俄罗斯森林之主, лакомка美食家。俄罗斯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梦见熊意味着快举行婚礼了, 俄罗斯人用熊来指代未婚夫。在普希金的名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 女主人公达吉娅娜梦到一只大熊向她走来, 意在暗指达吉娅娜向往嫁人的心愿。俄罗斯有不少由медведь构成的姓, 如:Медведев (梅德韦杰夫) 、Медведков (梅德韦德科夫) 、Медведников (梅德韦德尼科夫) 等, 现任俄罗斯总统就姓梅德韦杰夫。当今俄罗斯国家杜马的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 (ЕдинаяРоссия) 的标志就是一只彪悍的棕熊。
1.2 конь马
俄罗斯人认为马是祥瑞的动物, 能驱除邪恶并且会给人带来好运。在他们看来, 马掌代表威力能除妖降魔。如果在地上发现一块马掌, 就一定要把它拾起带回家钉在大门口或墙上, 能驱邪避灾招来好运。一提到马我们就不免想起俄罗斯的三套马车тройка。连斯克市街道上竖立着三套车塑像中的骏马威风凛凛气势雄伟。在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 马常与勇士统帅、胜刊者联系在一起。例如战胜恶龙的圣徒乔治、莫斯科的缔造者尤里多尔戈鲁基的塑像、屹立在涅瓦河畔的“青铜骑士”彼得大帝铜像等, 他们的坐骑都是威风凛凛的战马。俄语成语“наколе”表示某人感到自己是个胜利者。如:“Счастливыйнаконе, бессчастныйподконем。”幸运的人在马上, 不幸运的人在马下。
1.3 корова母牛
корова是财富的象征并且深得俄罗斯人的厚爱。“Корова--кормилицасимволдобра, благополучия, плодородия。”母牛是乳母, 是财富、如意和生育的象征;“Корованадворе, харчнастоле”家中有母牛, 桌上有食物;“Дойнаякорова”摇钱树、聚宝盆。在古罗斯流行这样一种习俗, 人们在婚礼前烤制大圆面包, 称之为коровай。这一词源自корова, 在现代俄语中是караавй。圆面包коровай就是富裕和兴旺的象征。人们把圆面包献给新人祝愿他们生活幸福, 并把新郎和新娘戏称为бык和корова。俄罗斯人不忘母牛的养育之恩, 无论在多神教时期还是在俄罗斯接受基督教之后始终把牛奉为保护神, 俄历4月18日被定为“牛节”。
1.4 орёл鹰
提起鹰, 就不能不说俄罗斯的双头鹰。头戴金色皇冠的双头鹰是俄罗斯联邦的国徽图案, 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卫国战争时期, 人们把英勇的苏联空军飞行员称为雄鹰。高尔基的《ПесняоСоколе》鹰之歌中, 就热情地赞颂鹰为坚强的勇士。
1.5 петух公鸡
俄罗斯人认为公鸡有巨大的魔力, 它的叫声能赶走凶神和魔鬼。在农村里, 人们常用木雕的公鸡来装饰房梁, 以驱邪避灾。俄罗斯人还认为梦到公鸡是吉祥之兆。
1.6 ласточка燕子
在俄罗斯文化中ласточка是吉祥鸟。谚语:“Голубьиласточка-любиьыеБогомптицы”鸽子和燕子是上帝心爱的鸟;“Гнездоласточкиразорятьгрех”拆毁燕窝是罪过。口语中ласточка也是对女人或女孩的亲切称呼, 如“Тымояласточка”我亲爱的宝贝儿。
2 俄罗斯人眼中的不祥、令人生厌的动物形象
2.1 чёрнаякошка黑猫
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 认为它是魔鬼和巫师的化身会给人们带来厄运。俄罗斯人认为看到黑猫穿街而过这是不祥之兆, 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必须吐三口唾沫以驱邪免灾。乔迁时人们通常先放一只猫进屋, 以求日后生活顺心如意。因为在俄罗斯人看来猫都有巫术, 是巫师的化身, 它的利爪足以击退魔鬼的进攻使新房充满生机获得平安。这真可以说是“以恶制恶”了。
2.2 заяц兔子
俄罗斯人把兔子看成是胆小无能的动物, 认为它是鬼怪和邪恶的象征。如果看到兔子从面前跑过是不祥之兆。谚语中也有:“Ворчтозаяц:итенисвоейбоится。”贼象兔子一样连自己的影子都害怕;“Жаден, какволк, атруслив, какзаяц。”贪婪如狼, 胆小如兔。口语中заяц还指不买票乘车或看戏的人, 如ехатьзайцем (无票乘车) 。
2.3 змея蛇
自古至今, 俄罗斯人就对蛇没有什么好感而且对蛇充满了厌恶之情。这大概主要源于圣经故事中蛇引诱夏娃偷吃了禁果, 从而导致人类的始祖就被上帝驱逐出了伊甸园。蛇常被看作是邪恶势力的化身:“Сколькозмеюнидержатьабедыотнеёждать。”不管养蛇多久, 都必受其害。彼得堡皇宫广场中央耸立着的亚历山大纪念柱顶尖上有一个手持十字架的天使, 天使的脚和十字架压着一条蛇, 象征正义战胜了邪恶;彼得堡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青铜骑士”, 彼得大帝骑着的战马的马蹄下就踩着一条蛇。
2.4 кукушка布谷鸟
斯拉夫民族认为布谷鸟象征忧伤的女人, 也是死亡的先知。“Кукушкасядетнакровлюнекдобру。”布谷鸟落屋, 是祸不是福。而在中国人眼中, 则截然相反, 民间把布谷鸟看作是报春的使者、催人播种的益鸟。
2.5 сова猫头鹰
在斯拉夫传统文化中, 猫头鹰就是不祥的鸟, 令人讨厌甚至会带来不幸。“Сованепринесётдобра”猫头鹰登门, 准没好事。
中国人与俄罗斯人对同种动物的情感态度有相似的地方。比如, 在俄汉中猫头鹰都易使人联想到死亡, 蛇都是阴险狡诈狠毒的, 而马和鹰也大都以正面的形象出现, 但更多的是差异性的存在。关于动物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取向。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福禄寿喜财”, 因此人们把自身的爱好需要附加到动物身上。多借用双关语意或比喻、借代以及谐音等手法来表达人们对吉祥美好愿望的追求。
3 中国人喜爱的、喻意吉祥的动物形象
中国民间文化的“吉祥”寓意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财”展开。其中福指福气、福运;禄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寿指健康长寿;喜指喜庆、婚姻等喜事;财指金钱财富。中国人认为, 蝙蝠、鹿寓意福、禄;龙寓意权威尊贵及身份地位;鹤、龟喻意健康长寿;喜鹊喻意喜庆好运;金鱼谐音“金玉”, 寓意钱财富足。
3.1 龙дракон
龙在中国被认为是万物之首, 是权力和力量的化身, 是最高祥瑞的代表。在古代, 龙代表权威和祥瑞, 成为皇权的象征, 帝王被称为“真龙天子”。在民间, 人们常用“龙腾虎跃”形容吉庆热闹生气勃勃的场面, “望子成龙”意谓家长希望孩子成人后能出人头地拥有一番作为。今天, 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海内外的华夏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频频出现在中国人的名字中, 如李小龙、成龙等。龙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而在俄罗斯文化中, дракон是神话传说中生有双翅、喷吐火焰的蛇形怪物, 是“邪恶”的象征。
3.2 羊овца
羊在中国是寓意吉祥的动物。传说羊为千岁之精、预兆祥瑞。在古代“羊”与“祥”相通。“三羊开泰”是一年开头的吉祥语, 喻意一年开始就如金光灿灿、兴旺发达。广州市别称“五羊城”, 传说古时候有个五仙人曾乘五色羊执六穗到此, 因此得名。
3.3 喜鹊сорока
喜鹊寓意喜庆, 常见的表达有:“喜鹊登枝喳喳叫无喜心里乐三分”、“喜上眉梢”以及“出门见喜”等。民间传说里的喜鹊是成人之美的瑞鸟。每逢七夕天上的织女牛郎要渡过银河才能相会, 全靠喜鹊来搭桥成就美事, 叫做“鹊桥”。后人用“鹊桥相会”来比喻夫妻或情人久别后的团聚。而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 喜鹊有“爱嚼舌, 传播小道消息”的负面意义。如“Сорокаскажетвороне, воронаборову, абороввсемугороду。”喜鹊告诉乌鸦, 乌鸦告诉公猪, 公猪传遍全城。
3.4 蝙蝠вампир
蝠与“福”谐音, 寓意“福气”。民间绘画中, 常用蝙蝠与桃和鹿组成吉祥图案, 分别寓意“福寿双全”以及“福禄双全”的吉祥说法。
3.5 鱼рыба
鱼与“余”谐音, 寓意“金钱富裕、吉庆有余”。民间除夕夜的饭桌上必须有鱼, 是“生活富足和连年有鱼 (余) ”的吉庆说法。
4 中国人眼中的不祥、令人生厌的动物形象
4.1 猫头鹰сова
中国人认为猫头鹰习性古怪:总是在白天睡觉夜里活动, 即使睡时也总爱睁只眼睛, 其叫声也古怪刺耳。所以认为它是不祥的动物。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中国是一个喜好吉祥而欢迎喜鹊, 忌讳恶兆而讨厌乌鸦和猫头鹰之类不祥之物的国家。
4.2 乌鸦ворона
乌鸦周身黑色叫声粗劣嘶哑, 使人感到厌烦凄凉, 被认为是不祥之鸟。乌鸦叫凶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禁忌说法:乌鸦是凶鸟, 遇之不祥。谚语中“乌鸦头上过, 无灾必有祸”, “老鸦叫, 祸事到”等均是这类观念的反映。民间认为蹬足痛骂或旋吐唾沫一口才可避过此灾。
5 结束语
通过剖析俄汉民族对于动物独特的情感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动物所承载的远远不只是其本身的意义, 更多的是承载和蕴含了整个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其中有相似和出现交集的共同情感认知方面, 从而达到情感的一致的认同度, 但更多的是对于动物情感认知的差异性的存在。例如, 中国人在送给俄罗斯友人礼物时, 要考虑到其整个民族的文化审美, 最好不要选择有喜鹊、龙等图案, 以免引起对方的误解和不快。
参考文献
[1]刘光准, 黄苏华.走进白桦林——俄语语言与文化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熊友奇.俄汉语中布谷鸟的民族文化内涵对比[J].外语研究, 2003 (5) .
[3]叶芳来.俄汉谚语俗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