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最大化范文(精选7篇)
收益最大化 第1篇
MANTCO收益宝,就是帮助客户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对于物流公司来讲,整体运营成本由多个因素构成。其中燃油成本、车辆维修保养、司机成本、二手车残值及车辆出勤率是影响物流公司最终收益的关键因素,而人们通常看重的购车费用只占整体运营成本的一小部分。
MANTCO收益宝真正将欧洲先进的车队管理理念与中国的操作实践相融合,用最科学的测算逻辑进行诊断与测算,从而帮助客户诊断运营及收益情况。通过MANTCO收益宝中的运营成本构成分析及MANTCO收益宝计算器,用户可以真实了解自身运营情况,从而去优化运营成本,提升运输效率,真正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在MANTCO收益宝中,德国曼恩卡车与大家分享了拥有256年悠久历史的德国卡车品牌是如何来降低运营成本,真正实现“整体省才是真的省”。
降低车辆购置折旧成本
对于初次购买的用户,也许会对较高的车价望而却步。然而,相对于油耗、路桥费、司机工资等成本,车辆的购置折旧成本仅仅占车辆总体拥有成本的6~7%(与国产车相同),可见在具体的运营当中,决定企业竞争胜算的更加重要的诸如效率等因素。
为保证客户轻松购车,德国曼恩推出金融信贷服务,专人贷款流程跟踪,简便的贷款手续,快捷的审批流程,超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彻底解决客户初始购车的资金问题。同时,节省的大量流动资金,还可用于更多项目的投资,从而抓住当下的商机获取更多收益。
同时,德国曼恩节能高效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确保在货量充足的情况下,即使运价偏低也能2~3年就可以收回车辆成本。这意味着收回成本后,客户拥有了一辆出勤率高、可靠性强、维修保养管理便捷的赚钱机器。同时,德国曼恩车辆超长的使用周期将给客户带来巨大的收益。
对于德国曼恩这种优质的卡车,其折旧率也是非常低的,其二手车残值是国产经济型卡车的2到3倍。
真正节油的卡车确保超低的燃油成本
对于在MANTCO收益宝中占比较大的燃油成本,德国曼恩卡车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其超低的燃油消耗,可以让用户获取巨大的收益。
德国曼恩卡车独有的发动机技术,使发动机在低转速时就能输出最大扭矩,有利于车辆在重载情况下轻松起步,从而有效减少油耗。曼恩在发动机上的领先设计,不仅能实现更高的比功率,增加有效负载,而且尿素的消耗率也比其他发动机要低,有效的降低油耗减少使用成本;智能的变速箱,确保了高效可靠传动,MANTip-Matic换挡软件通过优化换挡策略与实际应用的匹配,确保发动机最大限度地工作在经济工况下,从而降低了燃油消耗;巡航控制(CC)和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能通过使车辆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行驶速度达到节油的效果;此外,德国曼恩牵引车提供的全套空气动力学套件和胎压监控系统TPM,可以确保车辆运行中以最低的行驶阻力前进,减少无价值的燃油消耗。
德国曼恩还会对每一位客户提供定制高效驾驶培训,德国曼恩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会为客户面对面地讲解和演示,从而实现真正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优驾驶。
此外,德国曼恩还拥有一套完善的车队管理系统,让管理人员可以轻松监管到每一辆车的运营情况。德国曼恩车队管理系统可以实现500毫秒报告一次车辆状态,车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司机驾驶行为和车辆实际油耗。同时,在德国曼恩车队管理系统中,每一位驾驶员都会有一个身份认证,也就是说,驾驶过程中的行为和报表可以精确到人。通过采用驾驶员行为排名系统,可以实现针对驾驶员更加有效、合理的绩效管理,促进驾驶员队伍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根本解决驾驶员的难题。
高出勤率,超低的维修保养费用成本
德国曼恩卡车拥有超长保养里程,5万公里的保养间隔,足以降低车辆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保养费用。
德国曼恩服务合同,也为客户提供最优的维修保养条件,可有效帮助客户缩减维修保养成本。这是一个手续及流程极为简便的服务合同,客户只需与一人联系即可处理与车队有关的所有问题。在这个服务合同中,客户可享受最长5年和800,000公里的传动系延长保修,同时还可以获得最佳服务规划,以及最优惠的保养条款。
德国曼恩配件的丰富库存,确保快速的供应。同时,为了使客户用上价格更为优惠的德国曼恩原厂零部件,德国曼恩会定期推出配件促销活动。2013年德国曼恩还在中国上海建立了配件中心,加快配件供货速度,供货时间缩短50%。
同时,德国曼恩快速、高效的服务承诺也大大降低了维修保养的时间成本:在经销商所在城市,服务人员须在接到服务需求4小时内到达服务现场;经销商所在省份之外地区,服务人员须在接到服务需求48小时内到达服务现场;对极其偏远地区,经销商需在交通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快到达服务现场。此外德国曼还设置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4001080505),对客户的咨询和服务救援等需求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服务。
我们深知每一次车辆的维修给客户带来的是收益的损失,德国曼恩的车辆从研发到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无数次的验证,生产“零缺陷”车辆是每一个德国曼恩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德国曼恩提供品质优异的卡车和完善的服务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确保超高的出勤率,让客户“赢在路上”。
用了德国曼恩卡车,司机成本少了
10辆德国曼恩卡车可以肩负起20辆普通卡车所需要完成的运输任务,这就意味着您的司机人数可能会减少将近一半,整体用工成本的减少就显而易见。
收益最大化 第2篇
中国石化润滑油分公司经理宋云昌说:培训是收益最大的`投资.润滑油分公司组建7年多来,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与他们卓有成效地进行员工培训,培养造就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分不开的.该公司的员工培训密切联系生产经营实际,从“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按照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培训,逐渐形成了具有“长城”特色的培训体系.
作 者:宋维平李向阳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石化 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10 “”(1) 分类号: 关键词:★ 员工行为守则
★ 员工行为排查报告范文
★ 员工行为管理年活动心得体会
★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范文
★ 《弟子规》是企业文化的管理宝典
投资怎样获得最大收益 第3篇
技巧一: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商圈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商业坐标,比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中山路北京路、深圳的老街。它们都是城市中古老的中心商圈,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商圈如何更替,这里的商铺始终都在乐呵呵地赚钱。
在天津,金街就是商业的风向标。随着天津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商圈,但无论怎样,金街始终都让人妒忌,日均30万人流让所有在金街经营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即使店铺转手价、租赁价逐年上扬,无数的商家还是打破头皮相争,只为在此拥有一席之地。
技巧二:租用还是买产权
产权商铺可以自用转让、继承、出租或用于抵押;而以租赁方式取得的商铺相对保障就少的多,尤其是发展前景好的商铺,租金自然水涨船高,经营者额外负担加重,投资收益却日渐减少。
这一点在目前天津金街商圈上表现的尤为明显:金街缺少规模化的产权商铺,大部分商铺都是多次转租,而且租金逐年上涨,所以对于实际经营者而言是苦不堪言,市场期待产权商铺的呼声越来越高。
技巧三:商铺投资方向
根据商铺类型和所在区域可将投资方向划分为:纯商业区店铺、办公楼底商、住宅底商。
一般而言,办公楼底商是作为配套使用的,总面积少,价格比较低廉,经营业态以餐饮、各类水吧酒吧、副食等为主,业态无法覆盖,人气不是很旺,所以转手或转租的前景相对暗淡。
住宅楼底商一般是为居民区服务,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消费人群。从目前天津的情况看,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底商,规划布局简单、硬件设施不全、保安系统薄弱,所以价格虽然相对低,但是收益不明显、风险相对更高。
纯商业区内的店铺租售容易、投资收益明显、回收年限相对短所以倍受青睐和追捧。但是前期价格高,负担重,使一部分人很犹豫。不过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纯商业区的店铺都为二手或三手店铺,一手店铺非常稀缺,所以一手店铺仍具备足够的升值空间。
技巧四:商铺投资,几时出手最划算?
一般来讲,开发商都会采取预售的形式进行销售。预售也就是期房,此时的价格是相对实惠的,这时购买比较划算。但是必须综合考察开发商的实力和建设周期,因为签署合同后,购买者就要开始还款,而此时尚无法经营或出租,有一段时间是没有收益的。
随着工程进度逐渐加快,开发商一般都会涨价。尤其是中心商圈内的店铺,因为正式营业后前景广阔,开发商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这个时候再购买,付出的就更多。
看准项目前景,及时出手,抢先一步往往能占尽先机。
技巧五:投资怎样的店铺
最早的商铺就是一些临街的小作坊和杂货铺,提供一些日常用品;后来出现了单一形式的购物街和专业市场,各种专卖店出现,但专卖店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于是出现大型百货商场。目前充斥国内的百货商场因为格局简单、购物环境嘈杂,已经落后。
shoppingmall此时应运而生。
mall的直译为“林荫道”,在shoppingmall中指的是“步行街”。一般地,在类似的商业广场(购物中心)中,店铺围绕一条或几条步行街来布置,而且这种室内步行街主通道的宽度以6米左右、辅通道4米左右为宜,因为这种距离既能使人群快速到达各个店铺,而且不会过于空旷,整个商场保持旺盛的人期。
shoppingmall应该非常注重购物环境的设计,倡导的是“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服务,也就是“一站购齐”的理念,而这一点,目前天津市面上林林总总的各种店铺、商场都没法满足。
在shoppingmall内的店铺,则充分共享充足的人期,所以商机可以有效保证。
技巧六:如何选择铺位位置
目前很多商铺投资者往往都陷入一个误区:过分讲究商铺的位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脚”。
实际上,一个成熟的休闲购物中心,地脚已经逐渐被淡化。因为有足够优越的购物环境、有效疏导人流的室内步行街,所有的店铺都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关键就在于自己的经营特色是否能吸引住人。
当然,室内步行街交叉处、主入口处和shoppingmall共享空间的店铺因为先天条件好,每一个逛商场的人都会经过,所以更受追捧,但是相对价格会更高,所以选择时也必须全面权衡。
技巧七:看准你的合作伙伴
商铺投资非常讲究“群羊效应”,也就是看主力店。一般来说,经过多年发展、有成熟商业运作经验的商界巨头进驻,都会带来旺盛的人流。
同时,选择邻居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看商场的整体经营业种。shoppingmall提供的是“一站购齐”的消费模式,最讲究的是业态覆盖,因为只有提供全面的物品,消费者才会长时间停留,而小店铺的业主则可完全分享这些巨头们的成熟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分享人气。
技巧八:商铺投资的目的
购买商业用房的目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以出租或转手出售赚取收益。投资者可以一次性付款或按揭贷款的形式支付房款,用按揭形式购买的则可以实现租金供贷款的目的。
收益最大化 第4篇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生产资料,是企业创造财富的根本手段。优化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企业争取更多利润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而对于设备管理末期,充分论证其经济效益,对费用效率低下的资产,加快处置过程,完善处置措施,尽快回笼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是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内容之一。
二固定资产实际处置案例
(一)资产概况
A厂159台铁路罐车大多为1997年购进,折旧年限为14年,型号为G60、G11,主要运输液碱、环氧。按铁道部强制要求的提速改造和厂内缓冲器改造、部分罐车衬不锈钢改造后,资产原值为7003万元。根据国家铁道部运输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铁路罐车安全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运装货车【2005】407号)文件规定,到达25年使用年限的铁路罐车实行强制报废制度。A厂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确无再利用价值后,实施报废处置。
(二)本次处置具体做法与以往一般资产处置在时间、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对比见下表:
三、具体处置方法
(一)将设备末期的经济管理与处置效益结合,论证处置时间,提前确定处置方法,是提高处置收益的前提。
本次处置的159台铁路罐车,大部分年初即到达强制报废期限,如果办理过轨手续,不仅要支付相当的过轨、修理费用,而且不能全年使用,在目前运量并不饱和的生产经营形势下,利用率较低,不符合设备的经济管理准则。且废旧固定资产执行17%税率,将极大影响收益,因此,决定在即将到达强制报废期时处置,能保证按照固定资产整体处置执行4%减半的税率的政策。
(二)多方面提高价格,防范风险,增加处置收益。
1.充分掌握资产状况,进行详尽的资产状况分析,是优化处置方案的基础。
本次处置的159台铁路罐车,历年来资产管理严格,帐实相符;设备专业管理扎实有效,图纸、车号变更资料齐全、修理、年检记录等基础资料完备,而且由于修理、改造得当,车辆状况符合铁道部门的过轨的严格要求。不仅如此,由于采用了铁路系统的电子标签管理,依据车号而进行的识别、跟踪、记录,使历年的各项参数的检索方便、快捷。在上述此基础上进行的资产状况分析,结果严谨准确,为最终确定分为4个标的的处置方案打下了基础。
2、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合理制定保留价,预防处置风险,是提高处置价格最基本的保证。
本次处置的报废铁路罐车,尽管经过改造使设备原值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原值不高,但其实体含废金属量较高,按常见的以账面原值作为评估原值,将残值率3%为成新率,相乘后得出评估净值的方法将造成评估价值过低,可能造成处置收益流失。
按《资产评估准则机器设备》和《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的精神,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以拆零变现价值为假设前提,按可拆零变现材料的现行市场价计算出被估对象清理变现后的净收益额。
本次处置,报废设备按可拆零变现材料重量单价,乘于其重量,减去清理费用来计算评估值。计算公式为:
评估值=∑(可拆零变现材料收购单价可拆零变现材料重量)(1-清理费用率)
可拆零变现材料收购单价(A):是指评估基准日网络的可拆零变现材料收购价报价。
可拆零变现材料重量(B):即铁路罐车中可分解的废钢量、废不锈量等等。
计算重量时采用了两种方法:
(1)直接查找法,通过查阅设备台帐、设备标牌直接取得。2
(2)间接计算法,对于不锈钢内衬改造的罐车,通过查阅专业书籍间接换算取得。
由于评估价值计算方法科学合理,保留价制定合理,预防了国有资产流失。
3.详细的描述、充分的展示,是提高处置价格最直接的手段。
在实物展示和现场答疑阶段,A厂技术、设备、生产等多家部门联合,现场讲解车辆状况,解答意向购商的各种问题,对于隐蔽结构,主动给予明确的说明。了解阻碍提高价格的因素后,组织专业会议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4.经批复帐务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处置,不仅避免了因年久弃用造成的第Ⅱ种有形磨损、毁损、丢失等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不仅如此,利用其成新率还可以提高处置价格。
2012年2月,经论证无再利用价值后,A厂按照资产优化的要求,向上级分公司提交铁路罐车报废申请,3月1日准备好相关技术资料,并依据实物,提出按照按型号、材质、是否改造等分标的处置方案。期间多次与铁路部门沟通联系,确定各项手续和要求。3月底完成完成实物处置申请。4月1日起比对税法,再次多方面论证处置方案,15日起集结、核对、清洗罐车,16日,拍卖所需所有参数具备,19日准备会场,22日向购买商现场展示和答疑,24日完成拍卖,28日处置款入帐,月底计提折旧,处置全面完成。共历时3个月。
(三)合理节约税费,提高企业收益。
1、按照税务文件规定,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属于以下两种情形的,可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同时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1)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固定资产时为小规模纳税人,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销售该同定资产。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应税行为,销售其按照规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如果铁路罐车拆解处置,将按文件征收17%的增值税。而本次采用的整体处置,一举节约税金198.32万元。
2.降低清理费用率(C):即将拆除费、运杂费等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费用支出,以及设备在报废前后的耗损缺失与理论重量的差异等,按废品收购价的一定比例折算成清理费用率。
本次因采用整体处置,清理费用为零。
四处置结果
159台铁路罐车成交金额达1315万元,取得净收益890万元的好成绩,实现了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04号-固定资产》第五章第二十三条(2006.2.15)
[2]《关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号)
收益最大化 第5篇
货币基金收益率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而且流动性好,未来有望取代活期存款而成为老百姓管理现金最有利的工具。截至2012年底,国内个人活期存款余额总计约16万亿(假定日平均余额也与此相当),以去年12月份活期存款利率0.35%、全市场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收益率3.95%来算,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大约是活期利息的10倍多。如果这16万亿活期存款持有货币基金一年,那么将给个人储蓄存款客户带来额外可观的收益,这笔收益将高达约5700亿!再具体一些,假如客户用广发借记卡申购了1万元货币基金,那么每天获得的收益就比放活期多1元左右,以广发信用卡最高50天的授信期来算, 1万元每个账期最高可多收入50元,相当于一家人吃饭时多“送”了一个菜,买衣服时多“送”了一个饰品,买个数码产品多“送”了一个配件,小孩买套文具时多“送”了一套纸笔。何乐而不为?
基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功能,近期以来市场上已推出了余额理财、自动还款等业务,但是,基于银行系统来实现的、由非银行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与银行强强联手推出的相应产品这还是第一个。对于商业银行来讲,由于活期储蓄业务是其重要基础,能够主动让利于民,站在客户的角度开展业务、力求客户利益最大化,将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这一智能“信用理财”的新模式,无疑将会对当前固有的银行体系形成冲击,并将改变未来整个金融体系的格局。
银行贷款余额收益最大优化模型探讨 第6篇
关键词:贷款组合优化,单位风险收益最大,差分进化算法
引言
银行的风险管理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 贷款组合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由于贷款组合分配的不合理, 进而造成不良贷款不断产生, 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的贷款组合可以有效的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帮助银行规避风险, 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文考虑了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 预贷款头寸的余额不会增值, 造成资本浪费, 也看作银行的损失, 并综合考虑企业信用分级等信息的前提下, 建立了考虑有贷款余额损失的单位风险收益最大贷款组合优化模型。该模型实际上是一个非线性的0-1分式混合整数规划问题, 这是一个NP完全问题, 在大规模情况下, 一般的传统方法将无法对其求解, 文中针对该模型提出了一种离散的差分进化算法, 通过数值实验, 表明该算法在解决组合优化决策模型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离散的差分进化算法
差分进化算法是Storn和Price[1,2]于1995年提出的一类求解连续全局优化问题的演化算法。其基本思想是运用当前种群个体的差来重组得到中间个体, 然后运用父子混合个体适应值竞争得到新一代个体[3,4,5,6]。
Step1 (初始化) 确定种群规模N, 选取重新初始化代数T, 随机选取初始种群X (0) , 并令X (0) 中的最优个体为Xbest (0) ;置t:=0这里X (0) 为n维向量。
Step2 (种群演化) 对X (t) 中的每一个体X i (t) 作如下操作:
1) 变异令
其中r1, r2是[1, N]中任意两个随机选取的不同整数。
5) 重新初始化如果进化代数t满足<t>T=0 (<·>n表示关于模n的模函数) , 则重新初始化种群。
Step3 (终止检验) 令由step2产生的新种群为:
记X (t+1) 中的最优个体为Xbest (t+1) 中。如果满足精度要求或整个进化已达到进化时限, 则停机并输出Xbest (t+1) 作为近似解, 否则, 置t:=t+1.转step2.
Step 1 (排序) 对所有的企业, 企业的贷款金额设为依它们的贷款金额从大到小对企业序号排序, 形成队列b (i) (即b (1) 为贷款金额最大的企业序号, b (2) 为贷款金额次大的企业序号, 等等) 。
Step 2 (赋值)
2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2.1 基本数据[7,8]
设银行的贷款头寸为300万元, 贷款最低配给额为270万。现有10个企业申请新的贷款, 贷款额度为其总投资的70%。企业拟用项目新增利润和企业其它利润还款, 每个企业贷款项目经评估都是可行方案。其它信息如表1所示[9]。
注:表1数据引自文献
2.2 决策模型
根据表1, 所列的数据, 可得到贷款组合优化决策模型:
运用matlab根据上一节的算法编写程序, 种群规模N=30, 最大进化代数dmax=200, 很容易得到计算结果: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10) = (1, 1, 0, 1, 1, 0, 1, 1, 1, 1) 。总贷款额为:L贷=270.2万元, 此时的单位风险收益率达到最大值:TNPV/σ=1.633 6, 计算时间为t=9.203 1s。
2.3 结果分析
为对比分析, 引入表2[10]
按每项贷款的夏普指数排序组合来进行贷款组合优化, 应去掉Ⅴ这个夏普指数最小的项目, 即得到选择的贷款企业:
表3分别是用本文模型, 总收益由大到小排序和夏普指数法进行决策所得的计算结果:
由表3可知, 本文所提出的模型综合考虑了风险和收益, 得到了计较良好的结果。
3 结语
通过对算例计算以及结果分析, 算法分析, 可知本文提出的考虑有贷款余额损失的单位风险收益最大贷款组合优化模型和离散的差分进化算法都是良好的。
参考文献
[1]Storn R and Price K.Differential evolution-a simple and efficient adapative scheme for global optimization over continuous spaces[J].Technical Report TR-95-012, ICSI, 1995.
[2]Storn R and Price K.Minimizing the real function of the ICEC’96 contest by differential evolution[J].Proceeding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1996:842-844.
[3]姜灵敏.基于综合风险收益的贷款组合优化决策[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5, 24 (6) :84-88.
[4]中国银行教育部.中国银行信贷[M], 1999.
[5]Holland J H.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M].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5.
[6]Xu Zongben.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M].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2:52-53, 116-117.
[7]Gao Yuelin, Sun Ying:A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loans portfolio optimization based on composite risk weigh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C], Vol1, 2006.
[8]Gao Yuelin, Li Yuhong:Mean-Variance portfolio optimization problem under concave transaction costs and minimal transaction unit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C], Vol1, 2007.
[9]迟国泰, 秦学志, 朱战宇.基于单位风险收益最大原则的贷款组合优化决策模型[J].控制与决策, 2002, 15 (4) :469-472.
收益最大化 第7篇
对于互斥项目选优决策, 目前却莫衷一是, 难以理清头绪, 本文通过对互斥项目决策规划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给出互斥项目的决策规则。
一、现行的互斥项目决策指标
互斥项目决策是指对多个相互排斥、不能同时并存的项目, 在每个项目已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前提下, 比较各个项目的优劣, 利用评价指标从中选出一个最优项目的过程。关于互斥项目决策标准, 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 都没有切实可行的一致标准,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只注重投资效果, 其标准是净现值大者为优, 理由是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取尽可能多的净收益, 而不是尽可能高的收益率;二是只注重投资效率, 其标准是收益率大者为优, 理由是在资源稀缺的当今世界, 为避免资源浪费, 只有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方案;三是将投资效果与投资效率综合起来考虑, 但均是理论上应该怎样而没有能用于实际且切实可行的方法。正因如此, 对同一互斥方案选优, 不同决策者可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决策结果。
理论上, 运用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对互斥项目进行决策时, 如果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发生矛盾, 以动态评价指标为准, 已经形成共识。从动态评价指标来看, 人们普遍提到的指标主要有:净现值 (NPV) 、净现值率 (NPVR) 、现值指数 (PI) 、内部收益率 (IRR) 、年均净现值 (UAV) 或年均成本 (UAC) , 此外, 还有差量净现值 (△NPV) 、差量内部收益率 (△IRR) 。上述动态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反映投资效果的指标:
净现值 (NPV) 、年均净现值 (UAV) 或年均成本 (UAC) 、差量净现值 (△NPV) 、差量内部收益率 (△IRR) 。
可以证明, 净现值 (NPV) 和差量净现值 (△NPV) 、差量内部收益率 (△IRR) 的评价结果总是一致的, 即彼此相互等价, 其本质是净现值最大。由于年均净现值 (UAV) 就是动态的平均一年净现值, 因此, 反映投资效果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净现值 (NPV) 。
2. 反映投资效率的指标:
净现值率 (NPVR) 、现值指数 (PI) 、内部收益率 (IRR) 。由于NPVR、PI受折现率大小的影响, 而IRR是反映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 不受折现率的影响, 其作用要大于其他投资效率指标, 因此, 反映投资效率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内部收益率 (IRR) 。
目前, 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教科书和有关论文来看, 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投资效果作为互斥项目选优的标准, 即以NPV、ΔNPV、ΔIRR、UAV或UAC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即只注重投资的效果, 而不注重投资的效率。虽然也使用投资效率指标IRR、NPVR、PI, 但是, 一旦与投资效果指标发生矛盾, 均以投资效果指标为准, 甚至认为净现值 (NPV) 指标没有明显缺陷, 并且将净现值 (NPV) 与内部收益率 (IRR) 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内部收益率 (IRR) 有时会出现错误, 而净现值 (NPV) 总是正确的。
二、互斥项目决策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理性。
(1) 用净现值 (NPV) 指标否定内部收益率 (IRR) 指标。由于决策者以投资效果大小作为决策标准, 即以净现值大的项目为最优项目, 无一例外地均假设有甲、乙两个互斥项目, 甲项目的原始投资大于乙项目的原始投资, 其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差量内部收益率如下页图1、图2、图3。
当△IRR>ic (ic为基准收益率) 时, 由图1, 当然选择净现值大的项目甲, 而不选择内部收益率大的项目乙;同样, 当△IRR
但由此就说净现值法总是正确的, 净现值法较内部收益率法好, 未免有失偏颇, 这并非内部收益率法不如净现值法好, 而是立场使然。如果以投资效率作为决策标准, 即以内部收益率大的项目为最优项目, 则不管基准收益率是多少, 都选择内部收益率大的项目乙, 当ΔIRR>ic时, 由图1, 选择净现值小的项目乙, 而不选择净现值大的项目甲, 如果项目甲是靠浪费大量资源来取得较大的净现值, 选择净现值小的乙项目显然是正确的, 此时应该说内部收益率法优于净现值法。因此, 不能用净现值 (NPV) 指标否定内部收益率 (IRR) 指标, 有时会出现矛盾, 仅仅是因为两种评价标准出发点不同, 一个是看效果, 一个是看效率, 并无优劣之分。
(2) 原始投资不同的互斥项目决策, 采用差量内部收益率法不能解决问题。很多教科书都认为:“对原始投资额相同的互斥项目决策, 采用净现值法;对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互斥项目决策, 采用差量内部收益率法。”事实上, 这和不管原始投资额是否相同, 都采用净现值法的结论是一样的。前面已经说过, 净现值法与差量内部收益率法是等价的, 实质是净现值最大, 也就是说, 不管原始投资额是否相同, 采用差量内部收益率法和采用净现值法, 就决策结果而言, 没有什么区别, 那种认为差量内部收益率法是解决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一种有效方法, 仅仅是一种感觉而已。
2. 缺乏现实性。
(1) 假设资金无限量。在资源稀缺的现代社会, 资金是不可能无限量的。以资金无限量为前提条件, 一是脱离客观实际, 二是容易引起靠浪费资源来获取更大收益。 (2) 假设投资机会固定。即假设除讨论的投资项目外, 没有其他投资机会。实际上, 企业除了讨论的投资项目外, 既可以将资金存入银行, 也可以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 以投资机会固定为前提条件, 显然脱离客观实际。在上述任何一个假设条件下, 得出的决策规则显然缺乏现实性。
3. 缺乏可操作性。
(1) 决策规则缺乏可操作性。在讨论互斥项目的决策规则时, 只给出个别情况的决策规则, 而忽略其他情况, 没有基本原则, 难以理清头绪, 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众所周知, 项目计算期和原始投资额是影响决策结果的最重要因素, 受其共同影响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 项目计算期相同, 原始投资额相同。 (2) 项目计算期相同, 原始投资额不同。 (3) 项目计算期不同, 原始投资额相同。 (4) 项目计算期不同, 原始投资额不同。
实际情况是, 在进行互斥项目决策时, 有的只考虑原始投资额是否相同;有的只考虑项目计算期是否相同;有的只考虑上述四种情况中的个别情况, 没有给出其他情况下的决策规则。甚至在讨论互斥项目的决策规则时, 几乎都是讲典型项目的决策, 一般都是就事论事, 没有给出一般情况下的决策规则, 使人不得要领, 不知道如何操作。
(2) 投资项目的风险调整缺乏可操作性。为了有效地考虑风险对投资价值的影响, 要按照投资风险大小适当地调整现金净流量或者贴现率, 基本方法是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即肯定当量法) 和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笔者认为, 项目的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在对项目各年的现金净流量进行预计和确定折现率时, 不仅要考虑投资风险, 也要考虑通货膨胀对项目的影响, 也就是说, 在风险和通货膨胀存在的情况下, 先把考虑风险的现金净流量调整为没有风险的现金净流量, 然后再和没有风险的折现率去计算净现值。或者, 把没有风险的折现率调整为考虑风险的折现率, 然后再和考虑风险的现金净流量去计算净现值, 如此等等。
上述调整方法主观因素太多, 实际上很难操作, 如果对不准确的现金净流量或折现率再去进行不准确的调整, 无论怎样调整都不会准确, 风险也不一定降低, 还不如在现实的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 直接对现金净流量和折现率进行预计更现实, 更具可操作性。
4. 理论与实践不一致。
在相关教科书和有关论文中, 几乎都认为, 净现值法优于内部收益率法, 也就是说, 都是从投资的效果出发, 以净现值最大的项目为最优项目。在一份针对美国大型跨国公司运用资本预算方法的问卷调查中, 有63.5%的企业采用内部收益率法, 只有16.5%的企业采用净现值法, 18.2%的企业选择了其他方法。有调查显示, 在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太地区, 也有相当多的公司在使用内部收益率法。既然净现值法优于内部收益率法,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在使用内部收益率法, 而不使用净现值法呢?显然, 他们更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如果没有资源, 还哪来的收益更大。
四、互斥项目的决策规则
笔者认为, 在对互斥项目进行选优决策时, 不能只注重投资效果, 而不注重投资效率, 也不能只注重投资效率, 而不注重投资效果, 投资效果和投资效率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忽视哪一方都有可能使决策失误, 也就是说, 既要考虑投资的效果, 又要考虑投资的效率。由于内部收益率是反映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主要指标, 净现值则是反映净收益的最主要指标, 因此, 在对互斥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时, 应分别计算各自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以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净收益更大化为目的, 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做出比较满意的投资决策。在此基础上, 给出互斥项目决策规则, 只要能计算出每个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不管是什么类型, 均可按下列规则进行决策。
假设有甲、乙两个互斥项目, n甲、n乙分别表示甲、乙项目计算期, 分别表示甲、乙项目原始投资现值, 以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IRR (使的折现率i) 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决策规则如下:
1. 若NPV甲≥NPV乙、IRR甲>IRR乙 (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评价结果一致) , 选择甲项目。此为决策规则一。
2. 决策规则二的前提条件是NPV甲≥NPV乙、IRR甲
其中:K为资本成本率 (通常以银行存款或国债利率表示) , ic为行业折现率或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4) n甲≠n乙, 分以下四种情况:
3. 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时, 决策规则的出发点。
此时, 既要考虑投资效果, 又要考虑投资效率, 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实现净收益 (利润) 更大化。
(1) 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相同时, 以“剩余净现值”大者为优。所谓“剩余净现值”, 是指原始投资额不同时, 用该项目的净现值减去该项目比另一项目多投资部分机会成本的现值之和, 或项目计算期不同时, 用该项目的净现值减去该项目原始投资与比另一项目多投资年限的机会成本现值之和 (其中, 机会成本的计算, 既不是计算净现值的基准收益率, 也不是内部收益率, 而是银行存款或国债利率, 因为用原始投资或多出来的原始投资再投资, 无法保证能获得基准收益率或内部收益率的利润率, 而得到银行存款或国债利率的利润率, 则几乎没有风险) 。
以“剩余净现值”大者为优, 是因为原始投资额大的项目净现值大, 可能是浪费资源得到的, 因此, 只有减去多投资部分机会成本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大的项目才符合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的净收益 (利润) 更大化目标。
(2) 原始投资额相同、项目计算期不同时, 以年均净现值大者为优。这是因为平均每年的净现值最大, 在利用相同项目计算期进行比较时, 其净现值也最大, 又因为原始投资额相同, 不存在浪费资源问题, 因此, 符合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的净收益 (利润) 更大化目标。
(3) 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也不同时, 一般以“年均剩余净现值”大者为优。所谓“年均剩余净现值”, 就是动态的剩余净现值的年平均值。以“年均剩余净现值”大者为优, 是因为解决原始投资额不同的办法是计算“剩余净现值”, 解决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办法是计算“年均净现值”, 当原始投资额不同、项目计算期也不同时, 综合考虑的结果就是“年均剩余净现值”大者为优。举例说明如下。
例:某公司决定新建一个车间, 有甲、乙两个项目可供选择。甲项目需在第一年初投入100万元, 一年后投产, 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金10万元, 项目经济寿命3年, 其现金净流量经测算依次为40万元、56万元、60万元。乙项目需在第一年初投入50万元, 也是一年后投产, 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金10万元, 经济寿命也是3年, 其现金净流量经测算依次为25万元、30万元、32万元, 基准收益率为10%, 机会成本为3%。试对甲、乙两项目做出选优决策。
解:因n甲=4=n乙, 经计算, P甲=109.09万元
NPV甲=6.986万元>NPV乙=5.946万元
属于决策规则二中 (3) 的情况, 还需计算甲项目的剩余净现值:
小于乙项目净现值5.946万元, 故选择乙项目。
本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 如果采用净现值法, 应该选择甲项目, 如果采用内部收益率法, 应该选择乙项目, 投资效果与投资效率发生了矛盾, 而以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实现净收益更大化为标准进行权衡的结果是选择乙项目, 而不是净现值法总是正确的。
理由很简单, 甲项目比乙项目多获得1.04万元 (6.986-5.946) 净现值, 是多投入50万元 (109.09-50.09) 资金的代价, 如果将这50万元资金购买国债, 四年利息的现值是4.755万元, 远远高于多获得的净现值1.04万元, 因而选择乙项目。也就是说, 如果有109.09万元资金, 选择甲项目投入59.09万元, 将剩余50万元存入银行, 四年后共获得净现值10.721万元 (5.946+4.755) , 远远高于甲项目净现值6.986万元。更重要的是, 选择乙项目的投资风险远远小于甲项目的投资风险, 因为乙项目亏损最多损失50.09万元, 而50万元国债的风险几乎为零, 从而至少有4.755万元的利息收益;而甲项目亏损最大损失是109.09万元。
第二, “对原始投资额不同的互斥项目决策, 采用差量内部收益率法”, 其结果总是正确的。经计算, 本例差量内部收益率ΔIRR=10.74%, 大于基准收益率10%, 按差量收益率法的决策规则, 应选择原始投资额大的甲项目, 与净现值法结论完全相同。这也说明差量内部收益率法根本就不能解决原始投资额不同的问题。
五、结束语
在互斥项目决策中, 几乎一边倒地认为, 净现值法总是正确的。笔者认为, 对净现值法的过度推崇, 容易引起靠浪费资源来获取更大的净现值, 为了赚取更多的净现值而不惜投入大量资金, 尽管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其结果还是导致大量资源浪费。更不能假设资金无限量, 就认为以较低的投资报酬率, 靠加大投资来取得更大净现值的项目是最优项目, 这无疑是在浪费资源。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不能说与这种指导思想没有关系。基于此, 笔者站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础上实现净收益 (利润) 更大化的角度, 试图对互斥项目决策的混乱情况, 理出个头绪来, 给出各种情况下的决策规则, 使其更理性, 更具现实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傅元略.中级财务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宋效中.现代管理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杨丹.中级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4].姚海鑫.财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