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精选9篇)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1篇

科学伦理:从规范研究到价值反思

当我们将科学建制放到社会情境中考察的时候,科学建制的职责不再仅是拓展确证无误的知识,其更重要的目标是为人类及其环境谋取更大的福利.因此,科学研究中的责任成为对科学进行全局性伦理考量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以社会责任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工作者的职业伦理规范,也得以广泛地建构.除广泛深入地建构各种职业伦理准则外,还需要在整体上确立对科学进行伦理考量的基本原则.无疑,这一整体性的基本原则,既是科学的`社会规范的拓展,又是科学职业伦理准则的基准,由此成为一种兼顾科学建制与全社会的目标的开放的规范框架.

作 者:刘大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2(2)分类号:B82.057关键词:科学伦理 社会规范 普遍性 公有性 公众利益 社会伦理体系 人生意义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2篇

托马斯:德性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转化的中介

托马斯的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世纪,托马斯的伦理思想既起着使宗教伦理世俗化,世俗伦理宗教化的.作用;同时又起着使伦理学由德性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转化的中介作用.托马斯完成这两种转化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他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与希伯来神学律法思想结合起来的做法上.而基督教的“十诫”则是他建构宗教规范伦理学的根基.

作 者:张传有 ZHANG Chuan-you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9(5) 分类号:B82-067 关键词:托马斯   世俗伦理   宗教伦理   德性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十诫”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3篇

第一, 各国应当公正公平地分配太空资源和宇航利益,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太空殖民控制。

空间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应当由各国人民公平分享。各国有权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 但不得据为已有。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这个问题将日益突显出来:人类应用航天技术开拓新领域, 走进新疆界, 是否同殖民时代一样:我首先走到哪里, 哪里便是我的领土?这种殖民伦理显然是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1]近年来, 世界各国的航天热持续升温。在合作、竞争的新模式下, 现在有70多个国家直接投入航天事业, 有近170个国家应用航天技术。中国、欧洲、日本、印度的发展速度迅猛, 逐渐开始打破美、俄两个大国的空间“独霸”局面。正是由于众多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空间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预言, 随着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不断深入, 太空开发将是21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诸如太空育种、太空能源、太空冶炼、太空制药、太空医院等等, 都具有诱人的巨大价值和辉煌的发展前景。而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强国谁也不甘落后, 不愿坐失良机。因此, 在太空资源的所属权和开发权问题上, 人类必须引人太空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来控制、约束诸如太空殖民控制之类的不道德行为。有鉴于此, 世界各国都应该遵守1966年联合国《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原则的条约》和1975年联合国《关于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的规定, 空间资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 应由各国人民公平分享, 各国有权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 但不得据为己有。

第二, 开发太空的国家要有太空环保意识, 坚决反对在太空抛弃垃圾的不道德行为。

大量增加的太空垃圾, 污染了太空, 也严重威胁人类航天的安全。二十年前人们还认为太空垃圾对航天的威胁是遥远的事情, 然而今天的近地空间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型“太空垃圾场”。如今宇航员已经在环绕地球的太空轨道中因不小心而丢下了10万件不同寻常的太空垃圾。实际上, 太空垃圾的存在对地球以及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和空间站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美国宇航局曾报告说, 太空中快速运动的直径为几个毫米的颗粒就可能穿透航天飞机。 在距离地面900公里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多是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 更易受到太空垃圾损坏的航天飞机的运行轨道要低得多。专家们担心, 这些金属颗粒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运行到距离地面更近的地方。距离地面900公里的这些颗粒确实很令人担忧。当地球轨道上废弃人造卫星及其碎片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 人类可能不得不停止一切航天活动, 遗憾的是至今人们都没有研制出有效回收处理太空垃圾的技术。为清除这些太空垃圾, 必须制订相关的国际法, 对地球同步轨道废弃卫星的处理作出严格规定。 [2]例如, 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宇航员曾经在俄罗斯的米尔空间站释放了一盆生活垃圾, 如牙膏、尿块、粪块。结果这些垃圾击中了一颗印度尼西亚的人造卫星, 那颗卫星被击毁了。地面上的环境污染, 尚能找到有效办法进行治理, 而对于空间碎片, 目前人们也“只有招架之功, 而无还手之力”。目前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正在密切跟踪这些太空垃圾并计算其运行轨道, 以保证载人飞船及人造卫星免遭这些垃圾的威胁。因此, 随意抛弃太空垃圾同在地球上随意抛弃废物一样是个伦理道德问题, 我们要坚决反对在太空抛弃垃圾的不道德行为。

第三, 航天技术应当主要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和安全, 特别是解决当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坚决反对这个领域的军备竞赛和霸权主义。

当今,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到处都有航天技术的痕迹。广播电视, 天气预报, 洲际长话, 船舶、飞机、车辆的定位导航, 农业估产、资源调查等等, 都离不开航天技术。我们相信, 航天技术应用的领域和方面还会越来越多, 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还会越来越大。随着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 世界航天活动的总体格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航天, 尤其载人航天活动的目标由追求政治、军事威望逐步转向追求经济性和实用性。人们不会忘记, 美苏两国出于军事目的、军事竞赛, 使航天技术走向异化。美苏在五六十年代航天竞争的目的, 多限于以航天技术上的优势来实现政治上的竞争, 也即在政治力量上仅具有象征意义。60年代中期以后, 由于航天技术的日渐成熟, 应用开始, 所以主要用于军事领域, 展开了两国之间的军用航天器的较量。美苏在七八十年代的竞争中, 由于都不具备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 而是互有短长, 同时这种竞争耗资巨大, 可见, 宇航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从技术竞争到政治竞争, 直至后来的军事竞争的过程。不过, 这三种竞争, 无论从时间上, 还是从性质上, 并非平分秋色, 整体上具有浓厚的政治竞争性质, 而实质上则更多地体现为军事竞争。航天技术的发展将可能引发新一级的国际纷争和军备竞赛。虽然发展航天技术应是和平利用空间资源, 但也使人类争夺的领域从陆地、海洋、天空扩展到外层太空。谁要是获得控制太空的最后地位, 谁就获得了对地球的控制权。拥有制天权, 就能够畅通无阻地去揭示太空的奥秘, 在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方面捷足先登, 以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从历史来看, 航天技术也是超级大国推行霸权政治的重要工具, 而太空已经成为地面战争的另一个战场。[3]因此, 我们要坚持航天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造福人类的正确方向, 坚决反对使航天技术走向异化。

第四, 各国应当更重视航天活动的安全问题, 尽可能避免各类航天安全事故。

在一个航天飞行几乎被视为很平常的年代, 人们很容易就忽视火箭旅行的危险和在地球外大气层航行的危险。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人为的失误, 全球致命航天事故已发生多起。至2003年2月1日,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7名宇航员遇难止, 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发生事故6起, 遇难人员22人。可见, 人类探索太空的旅程充满艰险, 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安全事故。为了保证人在太空安全地工作与生活, 航天科学家、工程师和医学专家必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制订出安全指标, 要求操作者必须按规定的工作程序、精度、时间顺序完成规定的操作和行为, 切忌人为失误的发生。载人航天初期发生的事故, 无论大小都可以理解, 因为任何一项科学事业都要付出代价的。但人为失误所引起的事故应该倍受重视, 这对还没能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以及频繁发射载入航天器的国家, 都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预防事故的发生。当今, 世界各国更加重视载人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例如, 我国在短短十几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就取得突破性进展。“神箭”扬威, “神舟”飞天, “神舟”工程硕果迭出。从1999年11月至今, 我国已将7艘“神舟”飞船送上太空。7次发射, 每次技术都有新的提高, 其返回舱容器目前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先进者之一。

第五, 由于太空伦理的全球性特征, 国际协调机制在解决相关伦理问题时的作用也愈显突出。

由于太空探索是对外空的探索, 相对于茫茫宇宙来说, 地球可谓是沧海一粟, 所以当其技术应用于地球时往往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 (点) 来看待。因此与生物伦理、医药伦理所涉及的主要是“健康和安全”问题等不同, 太空伦理涉及到的更多的是国际社会以及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在一个国家发展航天技术和开展太空探索活动的过程中, 面对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稍有不慎, 将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探索活动, 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同时由于其全球性特征, 加上太空虽然无穷, 但资源也是有限的 (比如近地轨道) , 在此过程中也将必然会影响他国 (人) 的利益。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了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 (COMEST) , 太空伦理一直是其研究和讨论的主题之一。该委员会当前正致力于提高对于空间活动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认识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与联合国太空事务办公室 (UNOOSA) 和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COPUOS) 之间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协作和合作关系, 协调实际的空间活动, 以消除各国在此方面的差异, 确保在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和相关技术时不忘尊重人权、自由和责任, 促使空间伦理的内涵运用到各国空间计划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摘要:太空伦理的主要规范表现在5个方面:各国应当公正公平地分配太空资源和宇航利益, 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太空殖民控制;开发太空的国家要有太空环保意识, 坚决反对在太空抛弃垃圾的不道德行为;航天技术应当主要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和安全, 特别是解决当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坚决反对这个领域的军备竞赛和霸权主义;各国应当更重视航天活动的安全问题, 尽可能避免各类航天安全事故;由于太空伦理的全球性特征, 国际协调机制在解决相关伦理问题时的作用也愈显突出。

关键词:太空伦理,主要规范,价值取向,人类

参考文献

[1]义兴文.隐瞒多年的美国登月秘事[N].老年报, 1997-11-20.

[2]杜鹏, 李真真.空间技术的伦理考量[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 (4) :49-53.

子宫移植的技术和伦理规范 第4篇

在对杨华进行子宫移植前,该例手术通过了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首先,供受双方为母女关系,不存在任何利益纠葛;其次,供受双方是完全出于自愿,且积极要求手术。此外,供体只是提供孕育生命的平台,受体的怀孕、生产都是其丈夫以及本人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基于以上原因,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了该例手术。

子宫移植应有适应症,即受者为子宫性不孕(UFI),指子宫发育不良(包括体积过小、子宫颈相对较长等)或者由于子宫肌瘤、手术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病变,最终致使女性无法正常怀孕。当然,像杨华一样先天性无子宫阴道的女性更属于子宫移植适应症的范围。

除了受者,对子宫移植的供者也有一定的条件,例如,要排除供者的遗传性、器质性疾病。此后需要对供体和受体的DNA进行配型,以确保遗传匹配。接受亲人或近亲的子宫会让DNA的配型更容易成功。瑞典的9例子宫移植都是采用近亲的供体子宫,因而成活率高。

翻译与伦理规范 第5篇

翻译必然牵涉到伦理规范.中西方伦理规范存在着较大差异,若译入语伦理规范强大时,译者在译介过程中往往顺应译入语伦理规范而改写原文;若译入语伦理规范处于弱势,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时,译者则会引进新的.伦理规范.在全球化伦理话语下,翻译是促进伦理融合的重要因素.

作 者:吴建国 魏清光 WU Jian-guo WEI Qing-guang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35 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 “”(2)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翻译   伦理规范  

浅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第6篇

考 生 姓 名 张美玲 考 生 学 号

331304000036 系、年 级 13级材料物理与化学 科 目 类 别 非学位课 考 试 科 目 辩证法 考 试 日 期 2014.1.3

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

摘要:我们的社会对于科技新成果的渴求,对于创新思维的提倡都是迫切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会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从而偏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轨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对科技工作者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研究,希望能够引起科技界同仁的共鸣,唤起国人的天性和良心,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

关键词:科技工作者;职业伦理;职业道德;道德责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0年8月,江泽民主席在北戴河会见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20世纪成为科技文化的时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繁荣与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全球危机和灾难,同时向人们提出了许多事关人类生存和尊严的重大伦理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它们足以使人们为之新奇或兴奋、焦虑或不安。科学技术的这种双层作用让我们不得不去重新思考它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的猛烈冲击,促使着人类去思考传统伦理观念的沉浮和伦理学的发展趋向。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科技伦理问题的确是极为复杂而又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不断产生的冲突,使人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深切地关注和探讨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使二者达成良性互动。

一、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的探索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看法,总结为以下四种观点:(1)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知识就是道德,道德也是知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本身就是道德行为,反之,愚昧无知或盲目迷信是与道德无缘的。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知识与德行统一起来的人。他认为,“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为一种善,属于知识的范畴。知识使人变得明智、2

就会有美德,相反愚昧无知是导致恶行的根源。(2)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相斥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不能带来道德进步,反而导致道德退步,因此,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水火不相容、互相排斥的。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只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才能保持道德的纯洁性。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著名的《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败坏了风俗还是净化了风俗》一文中,悲观地预言:“科学与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越来越坏了”,“随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别是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堕落的现象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一些学者认为“道德崩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甚至主张停止科学技术的发展,拯救道德危机,陷入了道德决定论的误区。(3)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无关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社会作用,从来也不相遇,永远也不会发生冲突”,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英国思想家休谟把知识和科学分为“事实的知识”、“价值的知识”和“物理科学”、“精神科学”,认为道德价值观念来自趋乐避苦的情感,理性对道德价值无能为力。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认为,科学的王国与正义的王国是不交叉的。现代西方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也认为道德不存在对错、真伪的问题,科学也没有善恶之分。(4)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善恶并进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既非等同,亦非排斥,更不是无关的,而是善恶并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既能促进伦理道德进步,也能导致道德退步。我国近代思想家章太炎认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道德思想却非完全直线发展,是苦乐并进、善恶兼行的。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们既认定人类由新发现得到的利益将会比害处多,但又有些忧心忡忡。后来,爱因斯坦、维纳等人也同样表示了这种忧虑。这表现出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关注和他们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两者之间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不相干的。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1)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 3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道德作为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是对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反映。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认识领域,因而社会作用不同。科学用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道德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但两者又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统一于真善美的追求之中;(2)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也是辩证统一的,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伦理道德的发展也是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推动力量,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道德前进的基本趋势,促进了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深化了人们的道德认识、更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等等。同时进步的社会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和文化支撑作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因为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其它因素和中间环节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单向的、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复杂的。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的潜在关系

从科技和道德的发展历史来看,科技和道德有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科技进步对道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在某些方面也会使道德出现跌落和缺失。另一方面,道德对科技的发展有一定的反作用。科技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主要有扩大了道德的范畴,产生了科学精神,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变革,培养出了杰出的道德科学家。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无限物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道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有使人们不择手段的追求享受与利益,科技可能提供新的犯罪手段,科技进步还引发新的伦理难题。同样地伦理道德对科技也具有重大的影响。道德对科技的反作用表现在正反两方面,一是进步、德氛围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二是封闭、保守和反动的伦理道德会阻碍和窒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与道德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断进步。

三、伦理道德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等力量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科学技术的特性是工具性的,而且带有很强的操作主义。由于科技发展和伦理道德追求的价值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这两者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科学研究如果过多倾听市场利润的呼声,而忽略伦理道德的建设,便会形成一种所谓“市场经济宏观控制科学的综合症”,使得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追

求利禄的行为,甚至使一些科技人员产生放弃科学从事商业为时尚的想法,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科技队伍的决心和信心。回顾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印记,我们不难看到弃科从商、追求物质利益的科学家大有人在。例如:牛顿这位我们非常熟悉的科学巨人,他在23岁时就发现了万有引力,24岁在光学研究方面有过重大贡献,45岁那年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当英国财政部长查尔斯·蒙搭古推荐他出任一造币厂督办时,因待遇优厚,他还是选择了造币厂。从此,牛顿便沉湎于名利场和宗教生活,与科学研究分道扬镳了。又如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斯塔克(1874-1957),他早年致力于核物理学研究,并在191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开厂赚钱,并且权利欲望越发强烈,许多科学家都曾经劝告过他,斯塔克都听不进去,最后变成一个惟利是图的商贾,被浮滋堡大学开除。如此看来,忽视了科学伦理道德的建设,最终就会产生阻碍科技进步、降低科技发展效率的负效应。伦理道德是保障科学技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不错,“安贫乐道”也不符合人性发展和社会现实。对于科学家来说,取得与自己科研贡献价值相当的物质报酬也无可非议。但是当一个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投入生意场中,那就很难想象他在科研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众所周知,科研工作是一项高度严肃的事业,它以其创造性、探索性、继承性、连续性、集体性和非封闭性而概括出它的艰巨复杂性。科学家应当有自己的物质利益追求,但他们更应该通过自己刻苦努力、求实、献身、创新、勤奋、谦虚、锲而不舍和追求真善美的科学伦理道德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科学劳动价值对社会的贡献,他们从中又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这才真正体现了科学事业的价值。马克思曾有一个特殊的比喻:进入科学大门有如踏上地狱入口一样。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是这样,诸如:哥白尼、布鲁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我国的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华罗庚等等都是如此,他们都是靠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就自然界本身而言,构成它的万物之间是不存在伦理关系的。但是,从事揭示自然界奥妙、探索自然性质的科学家及其劳动,却是受伦理道德约束的。强调科学伦理道德的社会更多的是通过依赖科学工作者本身的自觉和自律来维护的。特别是关于基础理论这样的科学研究,由于它不仅关系到国家今后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的振兴,如果因为人才流失而出现研究的断层,那么重新启动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极高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不设法使一些人摆脱金钱或者名利方面的诱惑,稳 5

定一支献身科研的队伍,那就很难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宿愿,中国也就很难获得世界瞩目的科技地位。

四、正确处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当科技的力量足以克服可能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人们对此类科技活动会采取接纳的态度,如计划生育、试管婴儿等。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既不是绝对统一,也不是完全排斥的,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活动的规范作为一定时代的精神成果渗透到一定时代的道德观念中去。同时,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原则、规范也可以渗透到一定时代的科学中去,而使科学显示出其特有的时代特征,科学与道德、真与善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我们应当明确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科学技术应当勇往直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因此,与伦理道德的冲突中,科技表现出了明显的决定性优势。道德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惰性,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发展速度。因此,它就会不同程度地成为约束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但是科技发展最终将冲破过时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抛弃过时的伦理规范,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科学技术进步。在科学技术与道德的较量中,科学技术总是最终的胜利者,应当勇往直前。

二是伦理道德应当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对社会和道德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如果我们忽视了科技与道德日益紧密的关系,必将使道德成为科技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并及时修正传统的伦理观念,使伦理道德植根于科学技术的土壤之中,不断汲取科技进步成果的丰富营养,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容。

三是现代科技应当在正确的伦理道德指引下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也会对伦理道德产生一些消极负面影响。这些从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引起的,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扭曲、错位造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利弊,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能决定的,而必须借助于伦理道德规范。只有在正确伦理道德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效应。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伦理道德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加以消除和缓解。

四是应用科技成果应当健全完善的评价约束机制。实践中,对技术应用进行技术评估并力争把它做好,仍是必要的。我们应健全科技成果应用的技术评价制

度,尽量从全面、长期、最大影响和最坏可能去评价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控制到最小限度。加强科技成果应用的法制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法规。在外因制约科技合理发展与应用的同时,作为内因的科技活动主体的科技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把科学研究与人类整体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求真、求善和求美的完美境界。

总之,我们不应该以陈旧的道德规范去限制或束缚科学技术发展,而是让科学技术勇往直前,用客观的最新成就冲破过时的伦理规范,并与此相适应,建立合理、适时的伦理体系以代替过时的伦理体系,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调节功能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与繁荣,营造稳定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完善人类道德,从而实现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和谐相处。

五、主要结论

伦理道德规范本是自发形成,反过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科技发展到今天,其负效应已经不可阻挡,所以,我们应该一改过去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方式,主动用哲学的头脑去思考、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做,作为科学技术的主体应该怎样做,先用提出的伦理道德规范约束科学研究和应用,在摸索和探讨中前进。如今的科技滥用和生态环境破坏让我们必须从人类的全局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类千秋万代的生存与幸福为最终目的来发展科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谈人的发展?所以,科技工作者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全人类着想的理念的形成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引导是由他律开始的,但真正的伦理道德规范应该内化为人的思想与良知,才能真正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破坏,保障科技的健康发展,使人类能够长久生存和繁衍。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7篇

纪律、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的比较分析

纪律、法律和道德(伦理)都是人们行为的规范,然而它们三者的内涵、表现形式特别是各自的社会功能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对于这些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待,任何片面性,都会对人和社会的正常与良好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在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依法治国(包括重视纪律的作用),又要做到依德治国,即法律(包括纪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德法并重,珠联璧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的特点,对于人性的陶冶与社会的`整治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同时道德伦理又有着从根本上促进和保障法律和纪律作用的发挥,所以对于优秀道德伦理的建设更应该予以关注和推行.

作 者:潘效兰 作者单位: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合肥,230022刊 名: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 POWER COLLEGE FOR STAFF年,卷(期):7(2)分类号:B82-051关键词:纪律 法律 道德伦理 比较

浅议康复护理的伦理规范 第8篇

(一) 康复护理的含义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 使病、伤、残者 (包括先天性残疾) 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 重新走向生活、工作和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 使病、伤、残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上全面康复。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 康复已经与预防、医疗成为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目的在于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 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 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简言之, 康复医学就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综合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护理是指根据对伤残者总的医疗计划, 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 通过护理人员与康复医生及有关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 帮助伤残者达到功能恢复或减轻伤残, 预防继发伤残为目的的护理活动。康复护理已经成为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二) 康复护理的特点

1. 工作内容广泛

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病者和伤残者的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 重建患者身心平衡,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能力, 以平等的资格, 重返社会和家庭。康复护理的实施要针对患者的整体康复, 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不分科, 要做全面的护理工作, 病种繁杂, 工作内容广泛。

护理人员要做必要的辅助治疗和全面的护理业务服务, 要对病人进行生活安排指导及身体照料, 还要特别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的护理, 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康复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 以“自我护理”方法为重点, 由被动接受他人护理变为主动自我护理

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有的甚至非常严重, 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其他活动都要依赖他人。这种心理和行动上的依赖性, 妨碍了患者功能的康复, 也带给家庭和社会极大的经济负担。

在实施康复护理的过程中, 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患者, 使其充分发挥功能上的潜力和个人的主动性, 学习新的技能和活动方式, 逐步提高功能独立性, 尽可能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辅助, 而不是盲目地代劳。要指导、训练和教会他们自我照顾日常生活的技能, 使其由被动接受他人照料过渡到自我照顾, 提高生活质量。

3. 康复护理服务范围宽, 需要多方面沟通、协调

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要多种康复治疗, 例如运动功能康复、语言功能康复, 自助器、矫形器的运用及各种康复操和医疗体操、体位训练等, 这就要求康复护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外, 还需要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 并学习相关疾病障碍的康复医学知识。康复护士既是护理者, 还要协调多学科、多专业的力量共同完成病人的康复治疗, 这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协调, 积极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4. 康复护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康复护理对象的功能障碍存在时间一般较长, 有的甚至是终身存在, 因此, 康复护理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护理人员不但要重视早期康复, 要防范继发性残疾和其他并发症的形成, 还要关心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护理。

在与患者的密切接触中,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为有效治疗和护理提供条件, 并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的良好关系。要引导和训练患者尽可能多地自理生活, 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饮食指导, 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二、康复护理的意义

(一) 符合当今社会医疗改革之需

当今社会, 医疗改革的重点是将医疗资源尽可能地向广大群众转移。因此, 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低成本、广覆盖原则。所谓低成本、广覆盖是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使大多数服务对象能够享受服务, 即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 甚至可以在家庭里开展康复训练, 不受疗程的限制,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低成本、广覆盖的基层护理。

(二) 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求

首先, 慢性病已成为现代医疗关注的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创伤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对那些从脑卒中、心肌梗塞中存活下来的患者, 需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以提高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其次,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 工业和交通日益发达, 因工伤和车祸致残者的数量比以前增多, 他们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同时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难度较高或危险性较大的文体活动如跳水、体操、杂技、赛车等造成的残疾, 同样需要依靠康复治疗, 使他们残而不废;而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使世界已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更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第三, 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而造成的伤残者, 迫切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三) 顺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如今,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康复医学的范围, 已经从单纯的功能恢复扩大到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及教育康复等。这种转变是把疾病与健康作为人的整体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体来看待, 承认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 强调功能上的康复, 而且是强调体功能康复, 使患者不但在身体上, 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复。它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存伤残者的生命, 而且还要尽量恢复其功能, 提高生活素质, 使其重返社会, 过有意义的生活。因此, 康复护理正好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道德医学模式相适应, 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弘扬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的价值的肯定。

三、康复护理的伦理规范

康复护理人员是病人恢复功能的主要指导和训练者, 护理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病人能否达到预期的康复目标。因此, 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的伦理规范。

(一) 理解病人, 做到同情尊重

伤残人致残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先天性残疾, 如先天性聋哑、智力发育不全等;二是后天因疾病、创伤、意外事故等原因所导致的伤残。伤残者, 特别是后天致残者, 他们遭受的是意外的、严重的挫折, 这种挫折不但躯体痛苦, 而且由于中断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甚至毁灭了他们向往的美好前程, 故而心理更加痛苦。伤残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痛恨、愤怒、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 继而出现孤独感和自卑感, 甚至导致人格障碍或神经症, 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他们对周围人们的言语和态度也十分敏感。

因此, 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 同情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 切不可怠慢、冷落、鄙视、嘲笑甚至歧视, 要以文明的语言、诚挚的态度, 尽量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 关怀体贴, 精心护理, 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使之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尽快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二) 帮助病人, 做到体贴负责

康复病人因性别、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性格及病种各不相同, 康复护理也就必须因人而异。伤残病人大多数不能完全自理, 有的甚至连穿衣、洗脸、漱口、吃饭、大小便、读报刊、读信件等日常生活小事也都有困难。因此, 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他们, 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除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医疗护理、教育护理和社会护理。

在护理中, 对心理失衡病人要及时帮助疏导调节;要根据伤残程序、部位、特点进行生活能力训练, 训练中要仔细认真, 耐心引导;要利用病人的特殊才能去适应社会需要, 鼓励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等, 从而使伤残者感到温暖和慰藉, 增强其康复信心, 共同完成康复护理任务。

(三) 关爱病人, 做到耐心周到

康复病人由于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显效缓慢, 因而比一般病人的护理难度要大, 护士应耐心与尽责地对待康复对象。帮助伤残者进行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 不可产生急躁或信心不足的情绪。护理人员也不可怕脏、怕累、怕麻烦、敷衍塞责、粗心大意, 应该时刻保持细致、谨慎、周到的服务态度, 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和心理变化, 准确执行医嘱, 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真诚负责地关爱病人。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9篇

[关键词]参考咨询 伦理 ALA 专业能力 隐私

图书馆员在社会分工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使命即是满足社会成员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正如医生、律师或其他职业一样,图书馆工作者将以合乎道德伦理的方式完成传播知识的使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水门丑闻暴露出律师和其他职业道德伦理缺失的严重后果后,人们日渐开始对图书馆馆员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也成为图情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1 参考咨询伦理内涵及研究背景

根据大英百科词典的解释,“ethic”为处理事务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律条,是一套道德价值理论或体系,支配个人或组织的指导理念和行为准则[1]。参考咨询伦理即是指在咨询服务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作为图书馆经营的核心业务——参考咨询,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伦理角度进行研究,讨论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的确,正如其他职业一样,咨询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复杂的伦理问题,加之网络如此发达,人们可以很容易在网络上获取数字化信息,无论是传统或虚拟参考咨询工作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挑战和困境。

国外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起步早于国内,早在1982年,Broderick就表示咨询人员若不能够在大量信息基础上做决策,那么,由于无知或无视道德责任与义务造成的后果会更可怕[2]。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很多图书馆开展了虚拟数字参考咨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有专家担心数字时代产生的伦理问题更多更复杂,Richard Rubin在《图书馆基础》一书中认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可能鼓励甚至推动不道德行为的产生[3]。

对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很多人都在思考,例如,是否应该在公共图书馆的所有电脑上安装网络过滤器;是否应该通知执法部门调查可能是恐怖分子的用户;是否允许流浪汉使用图书馆;图书馆是否该收藏否认历史上数次大屠杀的资料;公共图书馆在提供特定信息服务时是否该收取费用;当学校图书馆没有购买书本之外其他形式的副本时,是否应该向课堂提供影印的资料;是否应在百科全书中明显错误的医学信息处贴上警告标签,等等[4]。诸如此类的伦理问题在参考咨询工作中比比皆是,工作人员经常面临复杂的难以准确科学地进行决策的问题。尤其是在参考咨询工作中,由于馆员直接面对的是客户,馆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对咨询有很大影响,所以参考咨询伦理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这是图情学者和实践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 图书馆伦理规范制定现状

针对图书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伦理准则来规范馆员行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盟(简称IFLA)公布了38个国家制定的图书馆员专业伦理准则,以期解决各国图书馆、档案馆及其相关信息部门的伦理问题。美国最早采用的是1939年获得批准通过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规范》(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以下简称为ALA《伦理规范》,内容包括:图书馆员与管理当局的关系;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图书馆内图书馆员的关系;图书馆员与其专业的关系等内容,之后不断修订形成目前的《伦理规范》(Code of Ethics)。加拿大图书馆协会的《伦理规范》(Code of Ethics)1966年颁布,另外有17个国家在1990年后陆续颁布图书馆伦理规范,还有十几个国家直到2000年以后才颁布。在我国,1995年中国香港图书馆协会(简称HKLA)颁布了伦理规范,2002年11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国外有学者对于各国制定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了调查对比研究,得出很多有益的成果。Oslo大学图书馆伦理研究的专家R.Vaagan教授对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伦理准则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并识别信息社会中不同国家图书馆信息伦理的关键问题,他认为尽管很多伦理规范都比较短,但是可为图书馆职业价值标准提供框架,为各国图书馆发展提供范式[5]。笔者发现,图书馆伦理规范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图书馆服务的目标、与用户和同事的关系原则、图书馆与管理者、对文化遗产和开发信息的态度、因特网使用以及相关事宜等。而2003年国外学者对34个图书馆协会的伦理规范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后发现,图书馆伦理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自由获取信息的原则和私人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原则,在被调查的34个国家中,有31个国家宣称知识自由,32个国家声明保护用户信息机密[6]。

一般情况下,信息自由与保护用户秘密在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咨询工作者,既要保证用户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又要与客户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在利用各种类型的检索工具检索信息,对资料、用户问题及自身能力不断进行评估过程中,总是在思考如何在信息自由与信息保密之间达到平衡。除利用技术手段外,咨询人员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为规范参考咨詢服务,美国图书馆协会咨询与用户服务协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于2004年6月修订了《参考咨询信息服务从业人员行为准则》,通过阅读,笔者意识到咨询馆员不仅要真诚地欢迎用户到图书馆来,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准确有效地检索信息并充分发挥馆员的才干来满足用户所需。

参考咨询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要求是咨询工作者工作的指导理念和行为准则,影响着咨询服务政策的制定。目前国外大多数服务机构制定了与其目标和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政策体系框架。2003年,伊利诺伊州大学图书馆助理参考馆员M.Kathless Kern和数字服务协调员Esther Gillie曾对美国开展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64家高校图书馆、17家公共图书馆、34家联盟组织以及21家Ask-A服务(Ask-A-Services)做过一项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政策现状的专门调研。调查结果显示,87.4%的机构在网上公布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政策,27%的机构公布了限定服务对象的条文,63.6%的机构公布了限制提问内容的条文,62%的机构公布了保护隐私的条文,只有少于6%的机构制定了涉及用户行为的条文[7]。服务内容和用户隐私是国外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最关注的政策内容。

在国内,张奇2005年通过网络访问方式对全国95家“211”工程高校图书馆、59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和省会城市图书馆进行的调研表明,有56.8%的图书馆制定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政策,其中93.5%的图书馆制定了限制提问内容的条文,39.1%的图书馆制定了保护隐私的条文,23.9%的图书馆制定了设计用户行为的条文,只有6.5%的图书馆制定了限定服务对象的条文[8]。从这两次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服务政策内容相差不多,但对国内参考咨询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分析研究与国外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对于隐私保护和用户行为的关注度远不如国外。

3 ALA《伦理规范》解读及思考

在各国伦理规范中,以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的伦理规范最为著名。1939年采用的ALA《伦理规范》分别在1981年和1995年进行过两次修订,目前在网上可查阅到的最新版本是2008年1月22日增补修订版,内容包括:①我们提供给读者最高品质的服务,包括以适合的有组织的资料来源,公平的服务政策,公平的获取原则提供服务 并且以准确有礼而不带偏见的服务态度回答所有的咨询;②我们坚决支持知识自由的原则,并抗拒所有对图书馆收藏进行检审的任何努力;③我们保护图书馆使用者的隐私秘密,尊重读者所寻找或已取得的信息,或读者询问、 借阅、 获得及传递过的所有材料;④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并倡导在信息使用者与产权拥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⑤我们尊重,且公平、诚恳地对待我们的工作同僚,并提倡提供保障所有员工权利和福利的工作环境;⑥我们不利用读者、同事或所属工作单位谋取我们的私人利益;⑦我们清楚区分个人信念与专业职责,绝不以一己之私念而干扰工作单位公平提供信息的目标;⑧我们努力在专业领域内追求卓越,鼓励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我们的知识技能,并培养有志于图书馆专业发展的同僚[9]。

毋庸置疑,这些伦理规范与参考咨询工作紧密相连,从宏观上指导着参考咨询馆员的行为,成为馆员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首先,负责参考咨询的图书管理员心中必须要存有“最高品质的服务”概念。所提供给读者的答案一定是准确而不带偏见的,而且在态度上是礼貌的[10]。国外有学者对参考咨询馆员的态度对咨询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Broderick认为图书馆员个人价值观影响着咨询服务的质量。Salvesen对馆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咨询人员的态度影响跟用户沟通的效果,馆员若态度不好或不善于沟通便降低了用户对咨询过程的满意度[11]。

ALA《伦理规范》中第1条和第8条强调的即是馆员的专业技能。第1条要求馆员应当在大量资料基础上提供礼貌、准确、无偏见和公平的服务,第8条则要求馆员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并扩大视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Charles A.Bunge认为,参考咨询工作相对于图书馆其他工作而言,是直接服务于个体客户的,所以馆员对客户的责任成为伦理关注的中心[12]。在咨询过程中,馆员与用户共同参与信息查询过程,至始至终需要共同承担责任。一般来说,馆员在定位资源并采取多种检索策略查找信息过程中拥有控制权,但若馆员不能很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不确定信息如何使用和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用户对于整个查询决策便负有责任。Bunge认为,参考咨询馆员的专业技能(professional competence)是最重要的道德责任,这涉及是否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适当的信息。作为信息提供者,馆员要深深知道自身素质的局限性,毕竟我们大多数咨询馆员不是医生、律师或者投资精英,所以美国图书馆协会咨询与用户服务协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 下文简称RUSA)职业指导方针不仅详细规定了馆员进行咨询服务的要求和操作程序,对于医学、法律、经济等各种专业信息咨询服务也有较为细致的规定。

RUSA中医学、法律、商业信息指导方针强调咨询馆员回答敏感问题时的策略和保密意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在咨询工作中,对于各种信息需求予以保密是最基本的要求。ALA《伦理规范》第3条规定保护每一位图书馆用户的隐私权和机密。优秀的专业咨询馆员当感觉用户所询问的问题最好是由其他咨询馆员回答时,便会征求用户许可让其他馆员参与咨询交互过程,或者在不告知用户身份的前提下向其他同事求得帮助。当然,有些用户很开放,他们公开大声地提出咨询请求,有的甚至要求过路人参与信息搜索,这种情况下,只要用户自己承担责任,馆员不必担心保密问题。有些用户表达信息需求时犹豫不定,馆员可根据用户咨询信息进行保密。

知识自由是ALA《伦理规范》第2条和第7条的重要指导原则。知识自由意味着咨询服务中首先要确保有足够数量且内容均衡的资料,尤其得满足当地社区的信息需要。其次这一原则要求馆员竭尽所能回答用户五花八门的问题,即使问题是令人厌烦并且具有攻击性的,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咨询馆员都必须满足用户需求。

当然,对于个别用户的信息请求明显与社区其他人的利益存在冲突时,咨询馆员是否应坚持维护个别用户的知识自由权利存在争议。1976年,Robert Hauptman向13家公共和大學图书馆馆员咨询如何制造用于炸掉一所房子的炸弹时,没有一个馆员从伦理道德方面思考,都试图帮助他找到所需信息[13]。这个试验在图书馆界很出名,另外类似的试验,如怎样加工毒品甚至如何自杀,咨询馆员都给了有帮助的回复[14-15]。这些问题值得深思,即使Hauptman本人都对于图书馆馆员社会责任感的缺乏感到胆战心惊。例如,如果用户要求获取儿童色情作品,馆员无论从法律上或者道德伦理上都有义务拒绝提供服务。然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却存在漏洞,这种情况下,我们被迫需要权衡对用户的责任重要还是对广大社区中其他人的责任重要,或者保护图书馆组织本身的利益更重要,这些问题图书馆员都必须慎重考虑。

Bunge认为,馆员应谨记民主社会中正直诚实、尊重人类尊严和价值、保护人们免受伤害等基本的价值观念[12]。他认为,如果馆员有明显的理由认为用户利用信息去伤害别人,馆员就能够从道德上选择不帮助用户。然而John Swan认为,尽管处在“多疑的且挑剔苛刻的图书馆员”的世界中,那些带有犯罪倾向的用户公开询问信息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16]。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伦理道德感到茫然,所以咨询馆员经常被迫做着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第1条规定的公平服务与获取信息如知识自由一样有点理想化。信息机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当地各类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无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坚持怎样的意见等等,这是所有公共图书馆一直宣扬的理念。然而众所周知,民主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公平平等,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按照ALA《伦理规范》的规定,如果图书馆员为权威的市长提供服务,那么面对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每天询问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馆员也必须对她提供跟市长同样水平的服务[17]。显然,馆员要同等尊重并帮助任何一个用户,这实际上也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那些使用信息受限的人群,在思想上将他们置于和其他人平等的地位。

最后,第4条知识产权是参考咨询人员不可逃避的问题。尊重知识产权不仅是专业问题,同时也是法律问题。试想,如果不花钱就能在图书馆获得作者所创造的知识,那么作者的劳动创作成本和报酬又如何得到补偿呢? 如果图书馆建设和实施的目的只在于如何让人免费地获取他人的知识和智慧, 那么谁来为图书馆提供免费书籍呢? 如果图书馆的建设者只想创建一个读者不花钱就可以阅读的场所, 那它肯定不能够持续运作下去。为此很多国家制定知识产权法或相关法律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目前受关注最多的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邓红一认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当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其前提条件,使数字图书馆和知识产权相互兼容,建立健全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规范,并且可以从有形商品的市场交易规范中借鉴有用的规范[18]。在知识自由与知识产权保护间求取平衡是馆员艰难而义不容辞的责任,馆员一方面要保证知识自由原则,又要经常考虑为用户复印一本书、CD或电子资料是不是合法的问题。

尽管这些伦理规范都有其局限性,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仍然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笔者通过阅读ALA《伦理规范》,同时参考其他国家的伦理规范,总结出参考咨询馆员应坚持的核心理念:①公正公平观念:众生平等,不分种族、宗教、财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皆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也都是图书馆员服务的对象;②追求卓越:与一般企业相同,图书馆员也应追求在其服务范围内的卓越贡献;③知识自由:尊重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使用权;④民主:言论自由 接纳各方意见,不以一己之好恶,阻止他人发表意见或限制他人获取信息;⑤绝对尊重个人隐私权和机密。

笔者认为,目前很难制定出正确的方案来处理各种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道德问题。尽管ALA《伦理规范》规定了参考咨询馆员要具备专业能力,保障信息自由与信息产权,保护用户隐私和机密,确保用户公平获取信息,且不说这些规范本身的局现性,仅这些简短的规范在处理现实中各种伦理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缓慢而又艰巨的任务,馆员本身要自律,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世界各地图书馆协会或信息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参考咨询服务政策,以使馆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咨询中的道德伦理规范,为建设图书馆职业道德提供指导方针。笔者认为这些政策能够更加明确馆员的责任,从而使得咨询工作更容易实施。未来,还需不断加强对图书馆参考咨询的服务政策研究,努力加强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s.v.“Ethics”[EB/OL].[2012-03-07]. http://www.britannica.com/bps/ dictionary? query=ethic.

[2] Broderick D. Value laden barriers to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J]. The Reference Librarian,1982(4):19-23.

[3] Rubin R. Founda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M].2nd ed. New York: Neal Schuman, 2000:353.

[4] Fallis D. Information ethics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library professionals[J]. Library Hi Tech,2007,25(1): 23-36.

[5] Vaagan R W. The ethics of librarianship: An international survey[EB/OL].[2012-03-07]. http://d-nb.info/ 96487668x/04

[6] Trushina I. Freedom of access: Ethical dilemmas for Internet librarians[J].Electronic Library, 2004, 22(5):416–421.

[7] Kathleen K M, Esther G. Virtual reference policies: An examination of current practice in various organization[EB/OL].[2012-03-07].http://www.webjunction.org/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folderId=441552&name=DLFE-11986.pdf

[8] 張奇.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政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2):80-83.

[9]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Code of ethics[EB/OL].[2012-03-07]. http://www.ala.org/advocacy/proethics/ codeofethics/codeethics

[10] 张鸿运.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规范及其他[J].图书与情报,2010(5):13-17.

[11] Ulvik S, Salvesen G. Ethical reference practice[J]. New Library World,2007,108(7/8):342–353.

[12] Bunge C A.Ethics and the reference librarian[J].The Reference Librarian,1991(66):25-43.

[13] Hauptman R. Professionalism or culpability? An experiment in ethics[J]. Wilson Library Bulletin,1976, 50(8):626-627.

[14] Dowd R C.I want to find out how to freebase cocaine,or yet another unobtrusive test of reference performance[J].The Reference Librarian,1989(25/26):483-493.

[15] Juznic P, Urbanija J, Grabrijan E, et al. Excuse me, how do I commit suicide? Access to ethically disputed items of information in public libraries[J].Library Management,2001(22):75-80.

[16] Swan J C. Ethics at the reference desk:Comfortable theories and tricky practices[J].The Reference Librarian,1982(4):99-116.

[17] Charlotte F. Crash course in reference[M].Westport: Libraries Unlimited,2008:104.

[18] 鄧红一.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11(4):58-60.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