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1篇
修鞋姑娘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鞋”字,强调书写,引导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感悟顺序变了,课文的重点也就变了,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定位在感悟人物品质上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3、课文中还有几个难读的字词,你会读吗?你能把这几个词语分类吗?
三、精读描写姑娘的部分。
1、文章中还有不少这样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上自己的体会。
2、指名学生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借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
(1)、句子1:就在昨天,当我脱下左脚上那只后跟开绽了的皮鞋,要求她绱绱的时候,我还有点怀疑她能否用锥子扎透我这牛皮鞋底。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我为什么怀疑?此时姑娘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2)、句子2: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点不在乎.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3)、句子3: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我为什么会决不还价?(姑娘干活认真、她生活困难,作者产生了同情心。)
(4)鞋绱好了,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谁知她只要六角钱。我掏钱给她---我窘极了---心里更是紧张---尴尬。
(5)、句子4: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3、教师借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四、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学生展示读,去掉旁白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旁白的意思表现出来。
五、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
2、“修鞋姑娘,你在哪儿?”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对,作者在苦苦寻觅诚实、善良和信任,那作者最终能否寻觅到呢?
六、送你两句名言。
诚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只有诚实善良讲信用的人,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师:板书:怀疑
生:不放心,“我不放心的提醒他修结实点”
生:蒙上阴影,“忽然间,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
生:惭愧,“我真惭愧”(引导学生读出怀疑、惭愧的句段)
师:板书“惭愧”
师 :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作者觉得惭愧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8-13自然段,看看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师 :你知道了什么?
生:作者在付钱的时候没带钱包。
师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作者做出了一个决定,是什么决定?但面对作者的做法,姑娘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小组里同学合作,分角色表演一下两人的对话,看看那个组最棒!
师:(旁听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然后引领小组表演)。
师及时给予评价。
师 :那现在谁来告诉我们,作者做了什么决定?
生:要摘下自己的手表作抵押。
师 :作者说:“我相信你”而姑娘也说:“我相信你”。你觉得这两个“相信”的内涵一样吗?
生:不一样,作者想摆脱窘境才说“相信”姑娘的,而姑娘是真的相信作者的。
师 :作者想摆脱什么样的窘境?
生:几年前买布因为欠人家一分钱而 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
师:所以作者说“我相信你”是违心的话,而姑娘呢?
生:姑娘是真的相信作者。
师 :所以面对姑娘的相信我觉得:“我真惭愧”(引读)
师 :而姑娘为什么决定只要三角钱呢?(他觉得作者还给了他什么?)生:诚实、信任。
师:所以面对姑娘的诚实我觉得“我真惭愧”(引读) 师 :作者真的不知道谁诚实吗?
生:姑娘诚实,姑娘信任他。
师 :那你知道吗?谁诚实?谁信任谁?
生:姑娘诚实,姑娘信任作者。
师 :原来一直都是姑娘诚实,一直都是姑娘信任我,所以“我真惭愧”(引读)
师 :那现在你觉得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位诚实、善良、真诚、对工作认真的姑娘。那这样一位姑娘你想不想找到他 ?
生:想。
师 :作者也想找到他,可那么的县城到哪去找啊?于是作者发出了深情的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啊?”你能帮他找找吗?你能吗?(引领学生读出寻找姑娘的感觉)。
巩固延伸
师:你觉得作者找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找什么?
生:不是,他还在寻找诚实。
生:寻找善良。
生:寻找真诚。
师:对,他在寻找姑娘的真诚,自己的真诚,你的真诚,我的真诚,我们全社会的真诚。也正是这份真诚使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板书真诚)
师: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他们相遇了,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让我懂得了怎样以诚待人
生: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
师:你们好真诚噢,说的真好。课下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动人的故事好吗?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真诚
怀疑----------------惭愧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2篇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
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1、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2、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4、“修鞋姑娘,你在哪儿?”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小结: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三、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提示: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四、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五、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点评: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3篇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 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 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 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 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 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
刘老师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一是认识7个生字, 会写“雪”这个生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我认为本课可以用“细、实、活”这三个字概括。
一、细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刘老师板书美观, 对学生的写字指导“细致”。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 各方面特别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导, 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实用的办法, “范写”是低年级学生写好字的关键。在写字教学中, 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先让学生发现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 并说说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当学生发现“雨”和“雨字头”的区别后, 刘老师用红笔标出, 在范写“雪”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书写, 注重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中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在练习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实
本节课主要分为“识字”、“写字”、“精读第一自然段”这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刘老师都扎实有效地进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刘老师教学生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把复杂的生字简单化, 从而牢牢地留在记忆里。比如说“姑、娘、蚜”用加一加的办法;学习“斑”, 教师结合练习, 让学生清楚分辨“班”和“斑”;学习“盼”, 让学生用“盼望”说一句话,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盼望”是在遥看, 苦等, 所以用目字旁;理解“啄”结合图片, 让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图片, 更形象地识记“啄”字, “啄木鸟”的嘴最有特点——又尖又长, 所以用口字旁, “啄”右边部分像树干, “点”就像虫子, 啄木鸟正在用又尖又长的嘴巴捉树干上的虫子。学生借助图画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形象地识记“啄”这个字。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 在角色换位中,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 深入文本。
在教学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 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时, 刘老师抓住“可恶”和“盼望”这两个重点词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朗读。先通过请学生看图, 体会蚜虫的可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恶心;有的学生说:我讨厌蚜虫;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可怕……学生观察图片后对蚜虫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再读课文中的句子时就能把蚜虫的“可恶”读得到位。接着, 刘老师提问:“棉花姑娘, 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 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治病的急切心情。通过谈感受读, 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 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苦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课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本课刘老师采用情境法、朗读法等打造了师生间和谐、平等、活泼的语文课堂。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但可以激发兴趣, 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堂开始, 刘老师借助课件导入新课, 课件中棉花姑娘的可爱形象一下子吸引学生。结合课件, 在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中, 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当课件最后出现又白又胖的棉花姑娘的图片时, 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进入这篇课文的情境, 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2.走进文本, 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本篇课文篇幅较长, 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读好课文呢? 课文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 段落相仿, 而且都是对话, 是训练角色朗读的好范例。刘老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节, 用心读读, 读懂了什么, 告诉同桌。学生读后, 有的说:“我学懂了燕子是吃空中飞的害虫, 他不是不愿意, 是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有的说:“我学懂了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棉花姑娘身上的虫他也捉不了。”有的说:“我知道啄木鸟是怎么吃树干里的害虫的。”……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小节学习, 既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朗读, 充分感悟, 又可以节省时间, 避免机械重复地低效率地学习。
《修鞋姑娘》教学片段及评析 第4篇
师:课文哪两处地方写到了我寻找修鞋姑娘?
(屏显)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而我却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是的,这样失的县城,到哪儿去找啊!然而,我还在找,走遍长街,望穿深巷。
修鞋姑娘,你在哪儿?
师:请轻声读一读。你发现这篇课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首尾呼应。
师:开头写我寻找修鞋姑娘,结尾还是写我寻找修鞋姑娘,这一头一尾都是写什么时候的事?
生:今天。
师:修鞋姑娘为我修鞋是课文的重要部分,写的是昨天的事。
(屏显)“我”寻觅修鞋姑娘。(今天)
修鞋姑娘为“我”修鞋。(昨天)
师:课文先写今天,再写昨天,写作顺序上叫什么?
生:倒序的写法。(板书:倒序)
师:课文背后还有一把金钥匙。(屏显课后“金钥匙”)这篇课文用了倒序手法:先写“我”寻找修鞋姑娘,再写主要事件。
【点评】从首尾段落的教学入手,通过让学生找出两处“我寻找修鞋姑娘”的段落来引导学生认识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的特点及“倒叙”的叙述方法;并通过课后“金钥匙”的点拨,进一步理清了文章脉络,突出了教学重点,也自然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师:我们进入课文的重点。(屏显)快速默读课文中写姑娘修鞋部分,思考:姑娘为“我”修了鞋子的几个地方?用笔画出来。
生:修鞋姑娘修了我的鞋跟,还修了鞋线。
师:绱鞋,就是把鞋底和鞋帮缝在一起。
生:还修了另一只鞋。
师:作者总共为我修了几处地方?(屏显)钉鞋钉——绱左鞋——绱右鞋。
师:修鞋的顺序,作者写得井然有序。下面让我们走人“一修”,看看从我和姑娘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拿出笔批一批,注一注。(生读写,指名说)
生:修鞋姑娘的经验非常老道,文章中说:“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因为一般的人,顾客有要求,她就会按顾客的要求去做,而她却找了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师纠正“钉几个钉子”的多音字读音,全班练读句子)
师:你能把她的自信读出来吗?(生练读)
师:突出“就”,再练读。(生练读)
师:姑娘多么有自信,这种自信
来源于什么?
生:技术高超。
师:你能找出一个词语说明她技术非常高超吗?
生:第4自然段的结尾,“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师:你阅读到下文,也可以看出技术纯熟,很好!
师:有一个象声词特别显眼,告诉我是什么?
生:“吧吧吧”。
师:这个象声词怎么读?(生练习读)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表现出修鞋姑娘的技术高超,速度快、动作利索连贯,不像别人钉半天。
师:请你把整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生练读)
师:你听出娴熟了吗?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读得多好啊!谁对这三个“吧吧吧”有不同的读法。
牛:我和他一样表现出利索,但“吧吧吧”要上扬。(练读)
师:多么清脆,像音乐一般,真美!老师还有一利一滇法,你们看合理吗?(师范读)
生:我认为不可以。老师读得缓慢用力,感觉会把鞋子钉坏。
牛:我认为合理,可以体现出修鞋姑娘钉鞋很认真。
师:两位同学淡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当你带着生活经验读课文,会读出不同的感受。下面各自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生练读)
【点评】“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从“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到“吧吧吧”的朗读指导,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加强语感培养,既帮助学生理解修鞋姑娘技术的高超,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平台。
师:读书就要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这“吧吧吧”三下,不仅把鞋跟钉上了,同时也把我心头的怀疑赶跑了。我之前的怀疑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因为她年轻,看上去没经验。
生:路上的小摊,不是正规的店。
生:姑娘的力气比小伙小。
师:(板书:怀疑能力)刚才你们抓住了课文的关键词,走进了文本,读懂了课文。我们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去读懂人物的表现和内心。请看“二修”部分。(屏显课文段落)从对姑娘和“我”的描写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在课文中批注一番。(生读写,指名说)
生:修鞋姑娘很认真,从“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可以看出。
生:“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看出作者同情修鞋顾娘。
师:你读出了同情,从哪两个词看出?
生:决计、决不。
师:作者为什么同情她?从文本中找一找。
生:我从“风霜艰辛”一词看出她很可怜。
师: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姑娘都挑着鞋担子东奔西走。不管风再大、雨再狂,姑娘都默默地守着她的修鞋摊子。读到这,你对“风霜艰辛”的理解仅仅是四个字吗?谁为我们读一读。
生:(朗读)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师:谁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我听出来了,她在四季一直守着她的鞋摊子,等待顾客的到来。
生:我从“冻肿了的手背”听出她生活很艰难。
师:她家里的经济不宽裕,作者此处的描写与下文“付钱”有什么联系?姑娘的表现使作者由刚才的怀疑变成了同情(板书:同情),之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回去继续学习课文。
【点评】教师善于挖掘和丰富文本语言内涵,引导学生读出理解,读出画面,读出体验,读出情感,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总评】这是《修鞋姑娘》教学中的三个片段,执教者认真钻研教材,较好地把握课文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扎实开展语言的理解和实践活动,由表及里,由文本到生活,兼顾共性和个性,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的精神因阅读的展开而变得丰富和灵动。
1整体入手,理清思路。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好的教学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而教路来自于文路,来自于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和准确把握。在这些片段的教学中,教者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明了课文写的是“修鞋”的事,继而让学生弄清楚共修了几次鞋。在此基础上,提炼并板书“钉鞋钉一绱左鞋一绱右鞋”,理出了一奈清晰的阅读思路,为接下来的精细化阅读打好基础。
2抓关键词,领悟文义。阅读理解的方法不一而足,好的方法切合课文内容,并在不断反复运用中加以强化。理解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点,以此触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联想。本案例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带来的肤浅,达到了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如,教学中扣住“吧吧吧”三个字,先让学生读一读三个字,读出不同的语气,并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学生既读又说,发现三个简单的汉字中其实包含着不简单的含义,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深究其中的内涵,品悟其中的韵味。接着进行朗读比较,通过对不同朗读语气的比较体会,进一步理解三个汉字中所包含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小姑娘的自信。
3以学为主,渗透学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关于方法的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关于方法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指向。阅读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片段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批一批”“注一注”,让学生自读时有法可依、有事可做。在自主阅读批注的基础上,进行自由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在交流、讨论等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会了自主阅读。
4联系生活,活学文本。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学习语文必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学习变得灵动。在这里,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谈阅读理解,说生活感受,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者,看到那冻肿的手臂,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感悟是因人而异的,如从对姑娘和我的描写中,有人读出了“认真”,有人读出了“同情”,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感悟,说出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本课教学实录由范曙晖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孟晓东、薄俊生节选)
五年级语文教案_修鞋姑娘 第5篇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鞋”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是怎么写好的?读什么?)强调读音,引导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感悟顺序变了,课文的重点也就变了,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定位在感悟人物品质上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2、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三、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快速浏览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词语的含义,渗透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学生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
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四、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读,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五、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发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2)、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一种焦急自责从内心发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3)、还可以想象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3、教师引导: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4、实际上,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心灵的呼唤,他在呼唤诚信,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六、作业超市,读写结合。
1、现实篇: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个约定,一个承诺,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6篇
《修鞋姑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真诚”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文中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修鞋。一开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运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编写作提纲。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情境式、启发式”的基本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时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协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揭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2、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师板书。
二、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1、生默读课文,用“--”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并在旁边标出描写方法,想想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并填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 ( )
外貌 ( )
神态 ( ) 的修鞋姑娘
语言 ( )
心理活动
2、学生交流,并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姑娘的特点写在黑板上的括号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3、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到姑娘这样的特点的,师将对应的描写方法与姑娘的特点连起来。
【在学生已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出示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思考题: ( )的修鞋姑娘,让学生填表格,并让学生说你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出姑娘的这些特点的。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使同学们从多个方面去认识这位修鞋姑娘,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尊重了学生阅读的多元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4、学习描写姑娘的句子,体会姑娘的特点。(师相机出示语句):
(1)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从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的自信和真诚,并指导朗读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从动作描写中的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姑娘技术娴熟(吧吧吧、钉、拽着、扯着、扯了扯),并指导朗读。
(3)、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从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生活艰辛和工作认真。想象姑娘会经历哪些风霜艰辛?并指导朗读。
(4)、从姑娘和“我”的对话中体会姑娘诚实、善良的品质,理解两个“相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并读出不同,分角色朗读姑娘和“我”的对话。
(5)、学生自主交流,还从课文中其它描写姑娘的句子中体会到姑娘的什么特点。
【品味精读环节主要抓住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老师引导品读重点词句、启发想象、引读、评读等方式,体会姑娘的特点,这样,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情感的熏陶。这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写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对修鞋姑娘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特点,把一位真诚、善良的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既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又学习了写作方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谈写作收获,读写结合
1、生谈谈从这节课中收获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师归纳总结。
2、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提纲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 ( )
外貌 ( )
神态 ( )的( )
语言 ( )
心理活动 ( )
3、生上台展示表格并交流。
【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表格,此处设计主要是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板书:
动作 ( )
外貌 ( ) 的修鞋姑娘
神态 ( )
语言 ( )
心理活动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7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体会人物的品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文章笔触细腻,感情真挚而充溢,是有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所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表露自己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情感,进而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鞋”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是怎么写好的?读什么?)强调读音引导
学生用“鞋”字,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感悟顺序变了,课文的重点也就变了,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定位在感悟人质上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2、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三、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快速浏览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词语的含义,渗透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读,读出她的修鞋技术的娴熟和动作的利索。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对姑娘艰难困苦生活的写照),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四、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读,去掉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六、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是的,县城非常的大,到哪儿去找啊!然而,我作者仅仅是在寻找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2)学生回答。(寻找诚实、善良和信任。)
(3)实际上,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心灵的呼唤,他在呼唤诚信,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4)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寻找吧!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再次感悟修鞋姑娘的诚实、善良和信任感动了作者。(老师反复引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自己。)
七、作业超市,读写结合。
1、现实篇: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个约定,一个承诺,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
2、想象篇: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八、
诚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愿我们成为诚实善良讲信用的人,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到处寻找修鞋姑娘
我回忆修鞋姑娘为”我”修鞋
真诚、善良、信任人、理解人
修鞋姑娘(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8篇
说真话、抒真情一直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的要求。为让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感而发, 也可以写生活作文让学生有感而发, 还可以写“体验作文”让学生有感而发。该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体验“神奇”中触发情感, 进而在情感波动中感受“盲目迷信权威”的兴奋与失落, 最后在顿悟中明白“学贵有疑”的道理。教学中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一次情感的跌宕起伏, 随着事情的推进, 情绪的变化而一波三折,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可感的习作内容, 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言的“以文字直抒胸臆, 了无隔阂, 不生谬误”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想象
同学们, 看到“神奇的饼干”这个题目, 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神奇的饼干是不是吃了后人会飞?吃了这神奇的饼干是不是就能穿越到古代?是不是吃了后就能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
设计意图:学生是“天生的想象者”, 开课让学生紧扣“神奇”进行想象, 不仅能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而且便于老师直接获取学生学情, 为后面“以学定教”做好准备。
二、介绍饼干, 感受“神奇”
1.介绍饼干的名称、来历、包装。
2.介绍饼干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
3.举例证明其药用价值。
4.做化学试验证明饼干的神奇 (饼干遇碘会变成蓝色) 。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学生盲目迷信权威的弱点设计体验课程, 因此, 该环节夸张而富有诱惑力的设计能有效迷惑学生的认知, 让学生跳入老师设置的“圈套”, 为后面的揭秘做好铺垫。
三、谈谈看法, 说说感受
1.小组讨论。听了老师的介绍,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哇, “FH”饼干真是太神奇了!__________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抒发情感, 既训练了说话的能力, 又提升了情感的高度, 为后面情绪的高落差做二次铺垫。
四、亲自品尝, 感受“神奇”
1.品尝饼干。 (师生一起品尝饼干)
2.随机采访。 (师生谈品尝饼干后的感受)
3.说一说。 (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⑴“同学们, 这么神奇的饼干你们想吃吗?”__________, 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⑵看着面前的饼干, 我__________地拈起一小片, __________地放进嘴里, 轻轻一咬, 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 充分感受“神奇”, 为后面的情感落差进行铺垫, 以达到欲擒故纵、欲取故予的目的。
五、揭示“神奇”, 获得启示
1.设置认知冲突, 激发说话欲望。
(1) 师生互动。同学们, 这饼干神奇吗? (预设:神奇) 真神奇吗? (预设:真神奇) 确信无疑吗? (预设:确信无疑)
(2) 语言启发。教师脸色越来越难看, 做有气无力状:“完了, 完了!中国的未来没有希望了!”
(3) 说话练习。 (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同学们, 这饼干神奇吗?”“神奇!”我们大声地回答!“真神奇?”“真神奇!”我们又响亮地回答。只见老师的脸色__________。然后, 一字一顿地说:“完了, 完了!中国的未来没有希望了!”我们都诧异地望着老师, 咦, __________?
2.揭秘“神奇”。
(1) 教师揭秘。“同学们,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饼干, 你们怎么就这么相信老师说的话呢?难道你们就没有一丁点的怀疑吗?其实, 老师介绍的时候漏洞很多。首先, 这种饼干包治百病, 可能吗?任何一种药物的作用都是有局限的;其次, 老师举的例证———我外婆今年95岁, 不错, 我外婆确实健在, 但外婆的健康长寿与这种饼干没有多大联系, 我介绍这种神奇的饼干2012年才由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来的, 即使一研制出来就拿来给外婆吃, 外婆当时也有92岁了呀;第三, 老师做的试验, 饼干遇碘会变成蓝色, 那是因为饼干里有淀粉, 淀粉遇到碘就会变成蓝色, 这简单的科学常识难道你们在科学课中没有学过吗?此时, 你又想到了什么?”
(2) 说话练习。 (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同学们,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种饼干, 你们怎么这么相信老师说的话呢?难道你们就没有一丁点儿的疑问吗?……听着老师的话, 看着老师铁青的脸, 我__________, __________。
3.播放课文录音《我最好的老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听了这个故事, 你想到了什么?
4.揭示目的。今天这节课的目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记住, 不要迷信书本, 不要迷信权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设计意图:一波三折是叙事的秘诀, 该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经历情感的跌宕, 引爆了学生情绪的“火药线”, 让学生有话想说, 欲罢不能, 以实现直抒胸臆, 了无隔阂, 不生谬误的倾吐目的。
六、指导构思, 完成习作
1.回顾过程, 梳理程序。猜 (作用) —听 (介绍) —吃 (饼干) —赞 (饼干) —获 (启示)
2.回忆心理变化。好奇—向往—确信—气愤 (羞愧) —感激
3.试着拟题目。
4.你认为以上的程序哪些需要详写, 哪些需要略写?为什么?
5.拟写提纲后选择一个场景快速完成习作片段。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想心思”是很有必要的, 该环节重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经历习作构思的过程, 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详略的处理, 充分关注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七、片段展示, 欣赏指导
1.学生展示习作, 师生品评。 (重点评价习作中心理活动的真实和细腻)
2.归纳小结。 (重点强调根据中心确定内容的方法)
《修鞋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9篇
《修鞋姑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真诚”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文中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修鞋。一开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运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品质。
2.认识倒叙、首尾照应、对比的手法,初步体会其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真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真诚的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我”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寻觅、怀疑、衣兜、漫天要价、无地自容、惭愧。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学习情况,期望教与学落到实处。】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引导质疑,学生提问。
生:“我”为什么寻找修鞋姑娘?课文是怎样描写修鞋姑娘的?修鞋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2.自学课文,圈画批注。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修鞋姑娘的?用“——”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既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又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诚
1.交流汇报:修鞋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修鞋姑娘修鞋技术好。生:她不计报酬。生:热情能干、真诚善良(师相机板书:热情能干、不计报酬、真诚善良)
2.品读句子,感悟真诚。
师:你从哪里看出修鞋姑娘的品质的?(随机出示重点句)
(1)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2)“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3)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4)我掏钱给她,可万万没想到,钱包没带在身上,浑身的兜掏遍了,只找出三角钱。我窘极了。想起几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是紧张。我知道,只要她一嚷,来往的行人就会把我包围起来。我不想难堪得无地自容,就尴尬地向姑娘讲明情况,要摘下手表做抵押。谁知,姑娘嫣然一笑,说:“你不怕我跑了吗?”(5)“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
师: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为了帮我摆脱窘境,为了让“我”省时间、少跑路,她不要“我”欠下的三角钱,多么可敬的姑娘,她虽然生活艰辛,却把诚实、信任看得比钱重要。我真惭愧。是我诚实,还是她诚实?是我信任她,还是她信任我呢?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齐读:9~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姑娘的美好品质。(全班齐读)
师:“我”为什么要寻找修鞋姑娘?
生:还三角钱 履行承诺 回报真诚
【设计意图: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此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在比较中读,在想象中读,努力做到读得有思考,读得有层次,让学生的心灵颤动起来。】
四、首尾呼应,渗透写法
1.感悟写法。
师:这么好的姑娘,难怪作者要去寻找她。男女生分读首尾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首尾呼应。
生:采用倒叙的写法。
师:联系整篇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写作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课文运用了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
师:你真了不起!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生:课文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几年前因为买布只差一分钱,被售货员挖苦了一顿的情景,心里更是紧张。
师:(复述板书)课文就是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情、心理,把一个淳朴、善良、诚实的修鞋姑娘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把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修鞋姑娘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他发自心底的一声声呼唤……
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师:凛冽的寒风没能阻挡住作者寻找她的脚步,他走遍长街、望穿深巷,一次又一次呼唤……
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师:夜深人静时,回想着姑娘那朴实的外表,高尚的品格,他在内心一次又一次呼唤……
生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师:他仅仅是在寻找、呼唤修鞋姑娘吗?师:不!他是在寻找、在呼唤——出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生读)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热情能干、善良真诚、不计报酬的修鞋姑娘,学了这篇课文更加深了我们对真诚可贵的认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名人、伟人关于真诚给我们的教诲吧!
(出示)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高尔基
【设计意图: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在复述板书,感悟修鞋姑娘的品質的同时,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修鞋姑娘的形象更为丰满。在老师引导下的一咏三叹是师生的共鸣与心声。】
五、拓展训练,指导练笔
小练笔: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写一写你熟悉的人。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内在的多元感受,进行写作迁移训练,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热情能干 真诚善良 不计报酬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第10篇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反复品味、换位思考,去了解人物品质,把握人物形象,从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设计特色:
通过品词、品句和感情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自学文中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品质。
3、认识倒叙、首尾照应、对比的手法,初步体会其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真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真诚的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修鞋姑娘,学生齐读;教师再板书:姑娘修鞋,学生齐读,让学生对比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词序不同,写作的重点就不一样),让学生明白:本文是一篇写人为主的文章。接着,教师再在课题前加上括号:的修鞋姑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仔细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好批注。
3、检查自读情况:(1)、读准生字的音(请学生读、纠正);
(2)、说说最难写的字是哪个,你是怎样记的?
(3)、你还有哪个词或句子的意思不够明白?重点理解:嫣然一笑、尴尬、窘;
(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初步解决。
4、简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5、“我”苦苦寻觅的到底是个怎样的姑娘呢?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朴实、善良、诚实、信任
板块二:品读感悟,渗透学法。
1、师:你凭什么说修鞋姑娘是朴实、善良、诚实、信任。。。。的?要求学生细读文本,找到相关文字作依据。
2、生汇报,师出示相关句子与段落,用多媒体课件分层次展示并随机引导(以学定教,学生说到哪,就从哪研读):
出示:(1)、她只是打量(liang)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叭、叭、叭,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chong)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生会说从这可以看出她修鞋动作麻利、熟练,真能干)
让学生找出动词,明白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来描写(课件在动词下划横线,变红色字体);指导朗读:读出动词的重音;同时注意读好象声词“叭、叭、叭”,语速稍快,以突出动作的熟练;注意“量(liang)”的读音,“打量”的“量”应读轻声;“冲”为多音字,在此应读第四声(课件出示拼音)。
采用方法:生读,评读;师示范读;再个别读,评读;后齐读。
出示:(2)、她矮墩墩的身架,胖乎乎的体态,黑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既圆又小的眸子,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我决计不管她要多少钱,我都不还价。
(生会说这是个不起眼的朴实的姑娘)
让学生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明白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来描写。同时抓住“风霜艰辛”,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春天,当你们陶醉在大自然的绿意中,游山玩水时,只见修鞋姑娘
夏天,当我们躲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欣赏电视节目时,只见修鞋姑娘
秋天,气候干燥,当我们忙着给自己的肌夫补水时,只见修鞋姑娘
冬天,寒风刺骨,当我们拉紧衣服坐在温暖的课室时,只见修鞋姑娘
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解读训练把“风霜艰辛”活化成一幅幅感人的图画,明白姑娘生活的艰辛,情感产生共鸣,为后文的心灵美好打好铺垫。
出示:(3)、“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得喽。”“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是的,不过你还给了我别的。”“诚实,信任哪!”
(学生会说到从人物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的品质。语言描写说明了姑娘的真诚和信任。)
3、在学生初步说完后,教师引导再细读文本,仔细品味。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语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想,从这几个语段你能感悟些什么?
*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
*“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说着,就把我的鞋脱下去绱起来。
让学生认真朗读,仔细品味后感悟到:“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说明姑娘内行、朴实,不会为了多收些钱而多修补用不着修补的地方)“这儿倒是需要绱一绱,你看,线都断了。”(检查细心,做事认真、负责。)“我”说鞋没坏,可她:“你的脚是汗脚,线是烂断的。就是没坏,也穿不了几天。”(有职业道德,一切为顾客着想,善良,真诚)
4、再让学生反复自由读第9、10自然段,重点品味:“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
师:这钱真的足够了吗?可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学生理解回答后,再让他们读外貌描写段,结合“生活的艰辛”与“只要六角钱”到最后“只收下三角钱”进行对比,更深入地理解姑娘真诚、善解人意的品质。
5、师结合板书深情过渡:
多么待人真诚的姑娘呀,为了帮我修好鞋,不顾寒风的凛冽;
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呀,为了不让我难堪,她只收三角钱了;
多么可敬可佩的姑娘呀,虽然生活艰辛,可把信任看得比金钱重要!
然而,“我”一开始就不相信她,并一再地怀疑她,你觉得这怀疑有道理吗?两次的怀疑是一样的吗?
板块三:创设情境,角色转换。
1、让学生找出“我”怀疑的句段,并联系生活的一些不讲诚信的事例,进行换位思考,明白怀疑是合情合理的,从而充分理解“我”的心理感受。
2、师:然而,“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作者想象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出示句子,让学生补充:“看来,她不是我想象的那种()人。”(渗透思想教育:今天的你们物质并不匮乏,但精神不能空虚,要做诚实、善良的人)
3、找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断定窘、尴尬惭愧)
4、分角色朗读215自然段再分角色读对话部分(去掉提示语,但要在对话中通过表情、动作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5、师:作者写修鞋姑娘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笔墨来写“我”?(让生明白:故事情节的需要,同时起对比、反衬的作用。)
板块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男、女分别朗读。在朗读中明白:首尾照应的特点。
2、创设情境,深情呼唤。
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多媒体课件出示结尾段、配轻音乐)
师:“我”怀着内疚,踏上单车,苦苦寻觅,大声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师生齐呼,生用手做小喇叭)
师:一天又一天,“我”走街穿巷,可人海茫茫“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师生一起深情呼唤)
师:白天苦觅无果,夜深人静,“我”焦急自责“修鞋姑娘,你在哪里?”(师生一起发自心灵的呼唤)
师生齐:“修鞋姑娘,你在哪里?”
3、多媒体课件展示:想象: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修鞋姑娘(“修鞋姑娘”)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修鞋姑娘”,实现读写结合。
板书:
朴实自信
修鞋姑娘善解人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真诚信任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材分析:
《修鞋姑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真诚”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文中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修鞋。一开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运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教学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编写作提纲。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情境式、启发式”的基本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时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协同发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揭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2、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师板书。
二、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1、生默读课文,用“——”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并在旁边标出描写方法,想想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并填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外貌()
神态()的修鞋姑娘 语言()心理活动
2、学生交流,并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姑娘的特点写在黑板上的括号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3、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到姑娘这样的特点的,师将对应的描写方法与姑娘的特点连起来。
【在学生已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出示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思考题:()的修鞋姑娘,让学生填表格,并让学生说你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出姑娘的这些特点的。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使同学们从多个方面去认识这位修鞋姑娘,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尊重了学生阅读的多元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4、学习描写姑娘的句子,体会姑娘的特点。(师相机出示语句):(1)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从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的自信和真诚,并指导朗读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从动作描写中的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姑娘技术娴熟(吧吧吧、钉、拽着、扯着、扯了扯),并指导朗读。
(3)、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从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生活艰辛和工作认真。想象姑娘会经历哪些风霜艰辛?并指导朗读。
(4)、从姑娘和“我”的对话中体会姑娘诚实、善良的品质,理解两个“相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并读出不同,分角色朗读姑娘和“我”的对话。(5)、学生自主交流,还从课文中其它描写姑娘的句子中体会到姑娘的什么特点。
【品味精读环节主要抓住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老师引导品读重点词句、启发想象、引读、评读等方式,体会姑娘的特点,这样,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情感的熏陶。这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写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通过对修鞋姑娘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特点,把一位真诚、善良的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既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又学习了写作方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谈写作收获,读写结合
1、生谈谈从这节课中收获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师归纳总结。
2、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提纲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外貌()
神态()的()语言()
心理活动
()
3、生上台展示表格并交流。
【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表格,此处设计主要是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板书:
动作()外貌()的修鞋姑娘
神态()语言()心理活动 教学反思: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希望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但我的课堂语言还需要更加精炼,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不到位时,“引导”和“点拨”还不够机智和巧妙。同伴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