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精选9篇)
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 第1篇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中的植物造景, 对于居住小区整体绿化环境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造景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植物造景在居住小区中作用的发挥, 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居住小区中的绿化环境, 不利于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环境的建设。
一、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绿化中植物造景的问题分析
1. 绿地布局不规范
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绿化普遍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 主要将五角枫、银杏、枫杨等乔木与一些种植草坪、常绿矮灌木进行搭配。居住小区中的建筑布局与树种配置之间互相遮盖, 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感觉, 植物造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特色。我国大多数城市居住小区中均以平面布局为主, 在地面上种植草坪, 然后对相应的植物进行栽植, 缺乏立体美感, 小区绿化空间中的层次感不足。
2. 忽略了生态问题
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中, 实时效应与长远效益之间存在不协调问题。有一些居住小区在环境绿化过程中, 为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扩大绿化覆盖面积,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植物造景, 随意的对大树进行移栽, 如香樟, 没有重视小区内生态符合性。小区植物造景过程中忽略了生态问题, 没有按照小区环境绿化的实际状况进行植物造景, 也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植物造景方案,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住小区绿环景观的整体效果。
3. 养护管理水平较低
一些居住小区中的绿化环境, 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养护管理, 小区内绿地草坪退化现象十分严重, 杂草较多, 没有合理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于花草树木的修剪不合理, 没有及时的对植物上的枯死枝进行清理, 严重影响了小区内植物的正常生长, 无法使植物的美化作用在小区内得到充分的发挥。
4. 绿地景观不够丰富
城市居住小区中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之间的比例存在不协调现象, 小区内落叶树种的数量与种类较少, 而常绿树种的数量与种类非常多, 造成小区内绿地季节景观的变换不够丰富, 绿化水平非常低。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大多数居住小区内在植物种类以及配置方式上大致相同, 没有任何的创新与改变, 导致小区绿化景观单调, 无法充分的体现出小区内绿化景观的特色。
5. 植物栽植的位置不合理
(1) 一些小区内, 对于乔木栽植的位置选择不合理。乔木栽植位置与小区建筑之间的距离太近,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低层居民的采光、通风。
(2) 一些小区内, 乔灌木栽植的位置与地下管线之间的距离不合理, 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中的技术标准对乔灌木栽植位置进行确定, 严重影响了小区内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二、解决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问题的措施分析
1. 绿化树种的配置分析
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中, 要根据小区内部环境的实际情况, 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 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还要重视植物造景过程中, 为小区居民的休闲活动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1) 植物造景中, 重视小区建筑物外环境对于建筑物内部的影响
为了有效的对上层落叶乔木起到衬托作用, 应当将常绿灌木与常绿乔木设置为中层绿化植物, 例如南天竹、十大功劳、桃叶珊瑚、山茶、含笑以及桂花等, 增加小区绿化景观中的层次感与厚实感。同时, 花灌木在小区内的种植, 能够起到四季有花、有景的效果。在小区内对香花植物进行配置, 能够有效的将小区建筑室外的优美环境融入到建筑室内中, 增加小区居民与大自然的亲近度。
(2) 植物造景要重视居住建筑的通风、光照影响
居住小区内进行绿化种植时, 不仅要考虑小区环境景观中的综合效果, 还要重视环境绿化与居住建筑之间是否影响了光照与通风。所以, 城市居住小区中要将落叶乔木作为主要的栽植树种, 例如无患子、合欢、红玉兰、白玉兰、黄山栾树等。在不影响小区住户的通风采光情况下, 可以在小区内适当的对常绿乔木进行布置, 增加小区冬季中的绿化效果。同时, 在小区内种植落叶树种, 能够有效的形成植物季相变化,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之间的比例应当控制在7:3范围内。常绿树种应当尽量种植在小区中的中心绿地内, 避免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3) 植物造景中, 合理的利用地被植物
小区绿化配置中, 不仅要重视草坪的设置, 还要重视地被植物的应用。在小区内对各种开花的地被植物进行配置, 例如萱草、石蒜、红花酢浆草等, 能够在不同时期盛开鲜花, 使小区长期保持花开景象。还要实时对地被植物进行修剪, 确保地被植物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
2.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 应当合理选择绿化植物
(1) 植物造景要重视小区居民的喜好
在悬着了绿化植被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重视小区居民的喜欢, 尽量选择居民喜欢的绿化植物进行栽植与配置, 满足居民对于绿化植物的喜好需求。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绿化景观的亲和力, 使小区居民认同绿化景观。
(2) 植物造景中, 应当合理选择保健植物
根据城市居住小区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 小区环境绿化中选择的树种, 应当尽量选择无害、无毒、无污染的乔灌木, 选择耐放管理、病虫害少的树种, 选择保健、药用、香味植物。不仅能够有效的净化小区内的空气, 还有利于小区居民的保健、舒展居民的身心、美化小区内部中的环境, 例如牡丹、无花果、罗汉松、龙柏、野菊花、射干、吉祥草、含笑、枇杷、雪松、银杏、香樟等乔灌木与花草。在选择保健植物的时候, 还要重视色叶、花期时间较长的植物, 例如栀子花、红瑞木、腊梅、紫薇、迎春、金钟、红枫、桂花、樱花、榆叶梅、紫荆、木瓜海棠、垂丝海棠等。
(3) 植物造景中, 应当重视季相变化的形成
对绿化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 将花草树木的观赏特性充分的体现出来, 增加小区绿化景观中迹象变化的丰富性。春季杜鹃花盛开, 美化效果十分好;夏季银杏与杜鹃花之间的错落处于一致状态, 整体美观性能好;秋季银杏叶片变为黄色, 在不同的季节中都能够产生比较好的美观效应。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居住小区中的绿化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造景, 应当根据小区内部的实际状况进行。根据小区内部环境分布的特点、地质、气候等情况, 对花草树木进行合理的配置, 重视植物造景对小区建筑物的影响。针对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确保小区植物造景符合相关规定中的标准, 保证植物造景的合理化, 优化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环境。
摘要:本文主要对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造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探究了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提升了城市居住小区中的绿化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造景
参考文献
[1]刘春翔.浅谈汕头市小区绿化的植物造景[J].山西建筑, 2010.
咸宁市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化植物配置;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TU98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1-0034-04
Plant Disposition in Xianning Urban Residential Quarter
Wang Zuli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437100)
Abstract: Xianning urban greening situ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methods of sampling survey in five residential quarters including “Fuxingcheng”, “Hangtianhuanyuan”, “Yueliangwanhuayuan”, “Guiquanxiaoqu”and “Dushihuating”, and we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monotonous greening form, simple structure, low-level sense of hierarchy, deficient plant diversity and out-of-place plant layout. 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lant selection and disposition according to its existing greening situation.
Key words:Residential quarter;plant disposition; Xianing city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的强化,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也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咸宁是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典型江南山水园林城市,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居住小区绿化是咸宁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咸宁市5个住宅小区绿化现状的分析,并就植物配置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建设咸宁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指导。
1区域概况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全国有名的“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咸宁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2′~114°58′,北纬29°02′~30°19′,地处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土壤类型以红壤所占比重最大;气候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极端最高气温41.4 ℃,极端最低气温为-15.4 ℃, 年平均降水量1 577.4 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754.5 h,年平均无霜期为245~258 d。冬季偏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伏旱、倒春寒和洪涝等。
2研究方法
抽取福星城、航天花园、月亮湾花园、桂泉小区、都市华庭等5个居住小区,每小区设3块样地,样地面积10 m×10 m。记录各小区内样地的相关信息,运用植物地理学和植物生态学基本原理进行统计分析。
3植物配置现状及分析
3.1种类组成
经抽样调查后统计分析显示,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见表1。
3.2配置特点
3.2.1“乡土”特色
咸宁植物资源丰富,特色与珍贵品种繁多,是中国桂花之乡,桂花资源十分丰富。在调查的居住小区中都大量栽植了不同规格的桂花,以桂花、樟为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并结合一些优良的乡土树种,如栾树、杜英、枫香、玉兰、石楠、银杏及竹类植物等,营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的居住小区绿化景观,打造了“香城”特色。
3.2.2注重植物的适应性
居住小区内楼房建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难以保证光照;居住小区的土壤掺杂了不少建筑垃圾,难以保证土质;居住小区都有比较好的排水设施,难以含蓄水分;这些,造成住宅小区内的植物种植环境是比较恶劣的,所以,要特别注重植物的适应性。调查中发现抽样的5个住宅小区植物配置上都能选用一些耐贫瘠、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比较粗放的植物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如:樟、国槐、悬铃木、栾树、银杏、女贞等。
3.2.3丰富不同季相植物色彩
在调查的居住小区内,已从过去简单的漂绿上升到植物造景的层次,注重了绿化品质,呈现出常绿的中亚热带风光,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像,体现出一定品位和时尚的多姿态绿化小区。如春景有杜鹃、紫荆、金叶女贞、月季、石楠、等,夏景有广玉兰、紫薇、合欢、栀子花、金丝桃等,秋景有桂花、枸骨、红枫、银杏、无患子等,冬景有梅花、罗汉松、雪松、海桐、腊梅等。同时,特别注重用灌木组成色块,常见的有组成绿色块的四季桂、瓜子黄杨、大叶黄杨等,红色块的红花檵木、红叶石楠,黄色块的金叶女贞、金边黄杨。
3.3存在的问题
3.3.1植物种类丰实度不足
物种多样性是构建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但是,据调查,咸宁居住小区内在乔木方面樟、桂花二个树种使用频率达50%以上,在观花植物中桂花占有很大比重,在灌木方面大量使用也只有石楠、红花檵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杜鹃、四季桂、蚊母等树种,树种选择显得单调。特别是地被植物、草本花卉应用不足,咸宁市大多住宅小区都不太重视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小区绿化仅以常绿树种、观形灌木、绿篱、草坪相配置,只有绿叶而没有鲜花,缺少层次及色彩的变化。
3.3.2植物造景形式单调
在调查的小区中,植物配置过于平面化,在立面上动态透视效果不佳,公共绿地结构简单,几乎无空间层次,都是由少量乔木+绿篱灌木+大面积草坪组成。宅旁绿地是清一色的修剪整齐的绿篱,中间种植少量修剪整齐的火棘球、石楠球、黄杨球,并且楼前绿化方式高度雷同,难以辨认不同楼栋。有些从乔木、灌木、草皮,全部修剪得整整齐齐,有些为了追求现时的效果,采用同一树种大量密植的手法,严重影响通风采光,使人容易厌倦,也容易造成植物加速衰老退化,直致过早死亡。
3.3.3植物群落结构简单
咸宁小区绿化中没有注重乔、灌、花、草、藤的结合,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较低。调查的居住小区绿地多数为乔木—灌木、乔木—地被、灌木—地被等两层结构,少数为乔木—灌木—地被三层结构,层次单调,没有营造出自然和谐、舒适怡人的生活空间,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不注重立体绿化,围墙、墙面、阳台的绿化、彩化不足,在调查的5个样点中攀爬植物使用频度相当低。
3.3.4植物栽植位置不当
调查发现,桂泉小区一些乔木(如:樟、桂花、广玉兰)栽种离居住建筑距离太近,加上树木经过多年的生长已经枝叶茂密,严重影响了周围住户的通风和采光。另外,将耐阴植物栽植在南面,将喜阳植物栽植在北面,将松柏类植物栽植在水边,不考虑乔木对其下方灌木、花卉生长的影响,这些都难以保证预期的景观效果。在调查的多个样点还存在植物栽植大杂烩现象,每小区域内塞满了不同层面的植物,分不清何是基调树、何是主调树,给人一种相对杂乱的感觉。
4建议
4.1合理选择绿化植物
4.1.1充分考虑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性,做到物尽所用
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种类的选择要综合考虑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发挥。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更深层次的作用。一是无害性。应选本身不产生污染、无毒、无刺尖、无异味、不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二是有益性。应选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能消除毒害物质和杀灭细菌病毒的树种。三是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居区小区楼房密集,相互遮挡,采光本来就不足,常绿树更加影响冬季采光,加之落叶植物能给人们以季节变换的节奏,所以,需要改变目前常绿树过多、落叶树过少的状态,咸宁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应在7∶3较适宜。四是以阔叶树木为主。在我们民族心理上,针叶树的松柏类有庄严肃穆之感,居住小区内应尽量少使用针叶树,以阔叶树为主体。五是适当选择蜜源植物和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昆虫,呈现出“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4.1.2充分考虑环境特点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
要最大程度地达到植物栽种目的,就必需使环境条件符合植物的生理需求。咸宁居区小区各类型绿地选择的主要树种如下:公共绿地以雪松、樟、广玉兰、杜英、桂花、白玉兰、栾木等乔木为主体,将乔、灌、草与水、路、地形进行艺术组合,构成主题化组团景观,营造优美靓丽的各具特色的人工生态型植物群落。道路绿地应以樟、广玉兰、栾树等常绿乔木为主,下植杜鹃、蚊母、四季桂、金叶女贞等耐荫常绿花灌木,构成浓郁的带状景观。人行道以栾树、樱花、白玉兰、合欢等落叶乔木为前景树种,常绿乔木为背景树种,达到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观叶,冬季有阳光的效果。在宅旁绿地中,楼群的背阴面应尽量选择耐荫树种;近窗应选择紫薇、海棠、月季、杜鹃、木槿、山茶等花灌木作为主要景观树种,避免影响采光。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方应选择浅根性树种或只栽植草坪;在建筑垃圾多、土质较差的地方应选择生长耐瘠薄、耐粗放、易成活的树种。
4.1.3充分体现咸宁地域文化特征,突出“桂乡”特色
咸宁市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共有乡土树种83科201属384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7属9种,占总数2.3%,被子植物77科194属375种,占总数97.7%。其中,咸宁市乡土树种中,种数排在前5位的是蔷薇科Rosaceae 14属43种、樟科Lauraceae 6属23种、壳斗科Fagaceae 6属23种、蝶形花科Papilionace 13属20种、木犀科Oleaceae 9属19种,这5个科共有48属128种,其属数占总属数24%,种数占总种数33%[1]。 乡土树种是经大自然淘选的本土最适宜的树种,其适应性、耐贫瘠性、抗病虫性等特性更有利于绿化养护管理,对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乡土植物还代表了咸宁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是反映咸宁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对建造特色园林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居区小区绿化种植应以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特别应注意,桂花是咸宁的市花与市树,应该利用桂花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合理地配置,使咸宁居住小区赋予浓郁的“香城泉都”地方文化气息。
4.2合理配置绿化植物
4.2.1以建设生态型小区为出发点,形成近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
在咸宁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模拟咸宁本地的地带性群落结构,以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群落为最高目标,遵从“生态位”原则和生物多样性原则,从平面和立体二方面着手进行布局,营建以木本植物为主题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不同“生态位”的植物各得其所,有效利用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植物环境,提高群落的自然维持和演替的能力,形成稳定性强的人工顶级植物群落,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
4.2.2在總体布局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居住小区的点是指其公共绿地,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阴、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2],裁种植物时应综合采取孤植、丛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多种配置方式。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绿化,主道绿化选用枝叶茂盛、遮阴效果好的乔木,以行列式栽植为主,各条主道的树种选择应有所区别;小道可以在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草坪,特别是转弯处不能种植高大的绿篱,以免遮挡人们的视线。面是指宅旁绿化,植物配置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选择落叶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和冬季享受温暖阳光有明显的效果,在建筑物荫影面宜种植耐荫植物,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不宜种高大乔木,只能配植灌木和草坪,以免影响采光。
4.2.3在景观效果上,注重季相和色彩变化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季相和色彩变化。首先应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按层次搭配,花色花期不同的植物之间分层配置,这样能使园林景观丰富多彩;其次合理地运用色块也是现代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一定数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之成为视线的焦点,充分体现出群体美感;另外,居住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3]。
参考文献
[1]张德炎,蒋家和.咸宁市乡土树种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82-88.
[2]徐志鸿.浅谈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6,8:46-47.
[3]黎伯钢.浅谈居住小区绿地园林植物的配置[J].绿色大世界,2007,06:70-71.
(责任编辑:唐 岚)
居住小区植物绿化造景要素分析 第3篇
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调节小区微观气候, 美化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 居住小区的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 居住区绿化中植物类型的科学选择、自然宜人的空间效果、地域特色与文化的体现等植物造景要素都成为了构建健康、舒适、和谐的现代化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区植物造景即依照生态学原理, 实现乔、灌木等各类植物的合理配置, 通过科学的选型和组合, 结合植物自身的色彩、形状或季相变化特点, 配合建筑、水体、山石等其他园林要素完善住宅社区的景观建设, 在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同时, 形成富有个性的园林意境。近年来, 我国的植物造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主要体现在绿化率提高、布局趋于合理、设计风格多样、居民参与性增强等方面, 使其不断向着生态化、艺术化、多样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但应该看到, 与其他设计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相比, 我国目前的植物绿化造景在理念上及技术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2 当前居住小区植物绿化造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植物绿化造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的选择未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生长的本地植物, 而盲目求新求变, 导致外来高档植物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 (2) 植物群落配置不科学, 种类少, 层次不够丰富。这一现象不但导致了小区景观效果的单一化, 也不利于提高整个植物群落的互补程度和稳定程度; (3) 小区硬质景观比例过高, 缺乏以植物构建地方特色与文化品位的基础。植物数量、种类的不足常使小区缺乏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 使单调的水景或小品千篇一律, 此外, 烈日下缺乏树木荫蔽的设计效果也无法为居民营造舒适的宜居环境, 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
3 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控制方法
3.1 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要搞好小区植物绿化造景工作, 首先要求设计者遵循生态学原理, 根据各类型、各品种植物的不同生态特性, 认真分析小区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及气候条件, 协调土壤、阳光、水分等要素与各层次植物物种间的关系, 保证各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达到植物个体间、种间、群落之间相互保护、相互依存的生态平衡, 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园林景观系统。其次, 植物造景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及自然适度的经济性原则, 结合小区原有的地形地貌, 选择以本地植物为主的植物结构, 并从地区文化历史背景入手营造特色文化气氛。再次, 应丰富小区植物种群的多样性, 遵循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以及不同季相、色彩的植物相搭配的原则, 达到“多样统一, 协调对比”的艺术效果, 并在注重其中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表达。
3.2 具体控制措施
3.2.1 深入了解本土环境特点及植物群落的组成。
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首先要求设计者深入了解本土环境特点、气候规律及植物群落的分布、组成, 才能根据小区地形与设计功能对植物加以选择和组合。如在我国大多数地区, 行道树宜选择树冠整齐、生长快、耐修剪、夏季能遮荫、冬季能透射阳光的阔叶与落叶树种, 以适应冬冷夏热的气候。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 尤以各地本土树种为主。此外, 居住区建筑南侧阳光强烈, 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植物的喜光特性。
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为例, 其位置处于我国西南部,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处山区, 地形复杂;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冬暖夏热, 湿润多阴, 水热丰富, 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8℃左右, 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 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根据这一气候特点, 小区绿化造景时可大量采用我国西南部地区常见的小叶榕、天竺桂、黄葛树、羊蹄甲等树种。由于居住区内建筑环境的土质一般较差, 设计时宜选用耐瘠薄、病虫害少的树种, 在普通的绿地上加以点缀, 既保证了树木的茂盛生长, 又提高了绿化的效率和质量, 并显示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配置吉祥草、沿阶草等植物, 依小区起伏错落的地势而设计的坡面造景, 不但提升了社区环境的美感, 更有利于防止当地的水土流失,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化的生态功能。
3.2.2 科学配备树种, 丰富植物群落。
根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试行) 》的相关规定, 西南地区的生态型居住社区的木本植物种类应大于60种。可见要满足树种间的科学配置, 植物的多样性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再进行统一的规划, 以防植物品种过多导致景观的繁复凌乱。一般配置原则按照: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比3:1、乔木与灌木比3:1、阔叶植物与针叶植物比8:1。此外, 小区绿化造景还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 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 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居住区双向绿地系统, 从而丰富植物景观, 提高小区绿化覆盖量。在植物群落的立体结构中, 应做到高层有绿荫大树, 遮阴纳凉, 中间有花架绿篱, 分隔空间, 地上有野花草坪, 美化环境, 整个空间色彩明快, 线条流畅, 层次分明, 园林绿地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自然与规则布局相结合, 利用颜色丰富的绿篱植物, 如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紫色鸭趾草等材料布置成规则的几何空间, 点缀花灌木, 形成规则而不失自然的园林布局。
3.2.3 突出造景效果的人性化与文化品位。
现代园林理论非常重视植物群落清洁空气环境、促进居民健康的生态功能, 因此造景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植物的环保特性。一些植物 (女贞、山茶等) 具有吸收氟化氢的能力, 另一些植物 (广玉兰、香樟等) 则可吸收二氧化硫, 此外, 很多植物都具有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噪音或其它有害气体的功能, 因此应结合本地区环境特点, 以改善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为目标, 综合配置各种具备保健功能的植物, 构建舒适宜人的景观空间。
现代小区绿化造景应还结合城市、地区的文化历史背景, 借鉴书画艺术原理, 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形状、质地、线条进行空间构图, 并通过其生命周期变化的演替将植物独特的动静、层次、意趣呈现给居民, 体现出不同小区的个性, 切实反映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图景。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标准必须围绕着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因此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今天, 以花草树木等植物作为造景的基础材料, 构建小区居民休憩、交流的生态化空间就成为了景观设计师的首要课题。在植物绿化设计中, 应运用科学的生态原理, 结合地区条件与植物特性进行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居住小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 居住区绿化中植物类型的科学选择、自然宜人的空间效果、地域特色与文化的体现等植物造景要素都成为了构建健康、舒适、和谐的现代化居住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植物绿化造景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应用、发展趋势以及当前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 介绍了完善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高颖强, 王蕾.营造居住区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21世纪居住区规划体系研究[J].安徽建筑, 2005 (1)
[2]刘桓名.走出误区——浅谈居住小区绿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 (3)
[3]董仕萍.重庆主城区园林植物群落树种组成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4]雷一东, 唐先华.城市植物多样性应用及其实现途径[J].城市问题, 2007 (3)
浅析梅河口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 第4篇
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彰显出一个城市文明,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是其一项重要功能。现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城市道路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和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防风、减低风速、防止火灾的蔓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近些年,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力度,随着我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生态城、园林城”等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城市绿化建设浪潮迭起,而如何选择好道路绿化植物对整个城市绿化总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梅河口市地域特征
1.1 气候条件。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悬殊。年平均气温4.6度,无霜期136天左右,年降水量700—800毫米,而多集中在夏季。
1.2 地形地貌与地质条件。梅河口市地处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南部较高,最高点在鸡冠山子山顶峰,海拔969.1米,新合镇双胜村最低,海拔不及300米。山地土壤类型主要为暗棕壤、丘陵、台地多分布白浆土,岗间谷地为草甸土。
2.道路绿化现状
近年来,梅河口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实施了新区路网、森工热源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城承载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实施老城改造,投资13亿元对老城区域的老旧住宅小区、主街巷路、“暖房子”以及商业步行街、临街建筑立面进行全面改造,老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城区规划面积将拓展到120平方公里。目前,梅河口市绿化总面积987公顷,建成区绿化率达到85%以上,绿地率达到41%,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据统计,梅河口市区主次干道31条,其中主次干道达标道路29条,道路绿化普及率93.5%,达标率86%,人民大街、银河大街、天河大街、建国路、长江路、南北环路等道路形成了园林景观路。万隆大街、站前路、梅河大街、南北堤路形成了林荫路。铁一路、铁二路、铁三路、铁四路等经过改造,拆违建绿、破墙透绿,改善了城市景观,体现了梅河口市道路绿化的独特风格。
3.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老旧城区普遍存在着道路绿地率低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城市道路已经适应不了城市扩容的步伐。由于资金、人流、车流密集的原因,城市道路不断拓宽改造,在道路功能上只能重点保证交通,部分路段几乎无行道树,如:中心街、食品街。
3.2 个别路段忽视了绿化植物生态习性及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之间的矛盾。如银河大街两侧栽植大型乔木稠李,一方面由于稠李宜在湿润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另一方面由于栽植地点地下管网的影响,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同意路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种植银中杨等高大速生树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
3.2 树种结构较为单调,缺乏季相、色相变化。如梅河大街、银河大街行道树种单一,且为单排种植,缺乏层次感和色彩搭配,无法充分展现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4.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4.1 乔木的选择。行道树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是适应当地气候特征,适应城市道路各种环境因素,抗污染、少病虫害,苗木来源容易,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荫快,寿命长的树种;其次是树干通直且分枝点足够高,整形修剪方便,不影响路人与车辆安全通行;第三是树冠高大、叶密荫浓、树型优美,叶色富于季相变化,景观持久。第四是花果无臭味,无飞絮飞粉,不招蚊蝇虫害,花果落地过程中不易伤人,不污染衣物和路面,不选择带刺及萌蘖能力强,根系特别发达隆起的树种。
目前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应用较多的乔木品种有:银中杨、垂柳、旱柳、白蜡、梓树、水曲柳、糖槭、油松、金叶榆、金叶复叶槭、山桃稠李、火炬树。在引进外来树种上,可在城市气候条件稍好的地段小批量栽植银杏、美国红枫、美国蓝杉、国槐等树种,进行驯化试验后再推广。
4.2 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花繁叶茂、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萌孽枝条过长妨碍交通;其次植株无刺或少刺,无毒,耐修剪,树形和高矮易控;第三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目前我市应用较多的花灌木有丁香、东北连翘、榆叶梅、锦带、木绣球、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金山、金焰绣线菊、女贞、三角枫绿篱等。
4.3 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使用,更能充分展现道路绿地景观。如建国路南段绿化带中就种植金娃娃萱草、八宝景天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效果相当好;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由于栽植成本較高,宜在重点部位作为点缀,不宜过多应用。
综上,在行道树的配置上要体现出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在老城区街路由于绿化空间相对有限,规划采取“见缝插绿”方式布置进行绿化,开辟绿地;在行道树的“去老植幼”的过程中,应考虑树种演替过程,采取速生与慢生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乡土树种与名贵树种结合,使行道路树发挥作用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在空间充裕的城市新区街路上,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要重点考虑功能效果和艺术效果,体现乔、亚乔、灌、花、草多层次、多色彩、多样化,尽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由于每个树种的生长周期不同,各个生长阶段发挥的效益不一样,不同树种又有不同的生长习性,树种配置时其周边生长环境也不同,所以应将行道树树种规划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对待,科学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最适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绿地风貌特色以及优美的城市景观。
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 第5篇
1.1 居住区绿化性质
居住区绿地系统是由居住区游园、宅间绿地、道路绿地、街区公园等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它是伴随着现代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形式, 不同于过去的宅第园林,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的反映。因此, 园林绿地的形态, 也必然随其载体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居住区绿化也随着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形势应运而生, 并且逐渐形成个性特点, 成为一种新型的绿地形态。
1.2 居住区绿化的重要性
居住区绿化首要的任务是提高生态效益。因为居住区建筑、人口、车辆和行人相对密集, 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诸如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加剧, 给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危害。因此, 设计合理的居住区绿化, 可以尽可能地发挥绿色植物遮阴、防风、滞尘、减噪等功能。
2 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浙江住宅小区的绿化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 年气温适中, 光照较多, 雨量丰沛, 空气湿润, 雨热季节变化同步, 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本地区植物资源丰富, 可用于绿化的品种也多。从植物高度上看, 有银杏、香樟、榉树等骨干植物;国槐、枇杷、合欢等中高层植物;桃树、棕榈、垂丝海棠等中低层植物以及菖蒲、小灌木等低层植物和地被植物。从观赏角度上看, 有赤枫、花叶芒等观叶植物;樱花、广玉兰等观花植物;柑橘、桂花等芳香植物以及樱桃、杨梅、石榴、枇杷等果木。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到施工、移栽剪裁等因素, 常绿植物应选择香泡、香樟、杜英或枇杷等叶片恢复快的品种。此外, 施工应避开植物的花期及夏季等高温时段, 确保其成活率, 并尽可能保持植物形态。
2.2 生态群落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态园林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 研究植物群落的组成、发展、特性及其相互作用, 以建立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 植物的多样性能反映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稳定性水平以及自然环境条件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越复杂, 各个种群就越趋向互补而非竞争, 这个群落也就更加稳定。小区绿化可引入多种无毒害、抗逆性强的植物, 并通过合理搭配绿化植物品种来展现植物的枝、干、叶、果、花等观赏特性, 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环境。植物种类应丰富而主次分明, 孤植乔木与丛植灌木, 色叶树丛与地被植物以及不同花期的观花植物应错落有致, 美观活泼。
3 植物配置的注意事项
3.1 注重空间相容
除中心绿地外, 其他大部分绿地分布在住宅前后, 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 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 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 因此,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 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 形成生物多层结构, 营造活泼、和谐的空间。
3.2 主次分明, 疏朗有序
主, 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 其它树种进行陪衬;疏, 即很自然地进行栽植, 虽由人作, 宛若天开, 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通绿化, 概括地说应是绿化加美化, 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 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意境, 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3.3 注重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 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 因此, 植物配置时可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 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
3.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和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 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 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 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 形成景观的韵律美。
3.5 注重季相变化
居住区内需注意四季季相变化, 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 夏则绿阴暗香, 秋则霜叶似火, 冬则翠绿常延。如, 金色家园内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表现四季植物景观。
3.6 布局合理, 疏朗有致, 单群结合
自然界植物并不都是群生的, 也有孤生的。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方式。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孤植树的风姿, 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不同的叶色、花色, 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 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4 结语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应放在首位, 应通过对植物景观的科学设计, 满足人们对绿化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不断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营造出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摘要: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小区的质量。小区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 而且要讲究艺术性, 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 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本文对小区绿化植物配置及景观效益进行了分析, 结合浙江的气候、人文等条件,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植物配置,调查,原则,结合
参考文献
[1] 练观萍.成都市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 第6篇
1.1 绿化规划的原则。
首先, “突出化”的生态效益原则。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上, 生态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使得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质量能得到完善, 促进生态平衡, 就要求生态效益的强化。其次, 结合“绿化”与“美化”的原则。为了有效使居住环境具备美观、清洁、气候宜人、安静等有点, 就要求集中块状绿地建设与植物配置在居住区绿化中进行全面研究。最后, “确保活动场地合理化”原则。在进行公共绿化地及活动地区的规划中, 要确保其空间协调性科学, 切实结合居民生活需求, 并且保障小区绿地面积中十分之一内是活动地区面积。
1.2 植物配置的概念。
在植物生态习性、园林综合功能、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等方面的基础上, 搭配好人居、植物方面的需求, 从而使得所建的植物部落适合人居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 植物配置需要关注的问题众多, 主要包括了:景色季相改变、视错觉效果、空间布局等植物间搭配及排序方面;自然景观、园林建筑、外围建筑三者的搭配方面。
2 中小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配置
2.1 绿化植物的优选。
优选绿化植物是植物配置在中小城市居住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是基本内容。众所周知, 植物的类型多种多样, 居民小区植物配置能否完善, 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植物优选的质量水平。一般在进行绿化植物优化过程中, 绿化植物季相变化分布是否合理、以人为本基础原则、使所有居民喜好得到满足;绿化植物应尽可能选择保健植物即无刺、无毒、无害, 如雪松、香樟树、枇杷树、迎春花、桂花、月季花、腊梅等植物, 这些方面内容是其主要考虑的问题。
2.2 绿化树种配置关系的合理确定
2.2.1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关系。
在四季变化中, 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特点是极不相同的。所以, 笔者以为, 若想有效的实现树种的层次感与季相变化更加丰富多样, 将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在一起是第一选择。有实践表示:7∶3是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最佳比例。
2.2.2 植物造景与建筑区的关系
(1) 居住区中心绿地的植物配置。通常来讲, 居民室外娱乐休场所主要为面积大、视野广阔的区中心绿地。其中, 首先中心区四周要布满草坪或是植物, 而最中间的乔木要美观健康, 其次, 为了分割开住宅与绿地, 就要在外围种植上灌木。上述这些便是中心绿地植物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 (2) 住宅小区主次道路的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 住宅小区主次道路的基础功能特点不尽相同, 所以其相关绿化功能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举例而言, 主干道所种植的树木以高大、枝繁叶茂的乔木为主, 因为其目的是遮荫避暑。而次要道则主要是为了实现装饰效果, 所以其主要选择的乔木或灌木通常是矮小并开花的。
3 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
3.1 平面布置。
规则式布置是居住区楼以及道路中最常见的, 而规则式。混合式、自由式则是园林景观规划中普遍存在的。第一, 规则式, 便是几何图案, 通过明显的主轴线, 加之根据固定几何图案对水体、园路、广场等内容展开布置, 从而使人们感觉明快整齐。第二, 自由式, 这种形式更加灵活, 室外空间通过巧妙运用曲折迂回的园路实现分割, 同时, 人们会在植物绿化自由配置中感受到自由轻快、满富自然的感觉。第三, 混合式, 这种布置结合了上述两种形式, 将规则式、自由式中整齐、灵活的特点合而为一。使得周边楼群在园林建筑、道路、小品、广场、绿化等布置下实现和谐。
3.2 小区道路及园路的规划。
首先, 小区道路方面。为了使得人们步行、车辆进出, 就要保证居住区道路主次区别明显, 有较强的领导力。小区道路要选用还行道或者人车分流等形式, 才能确保其交通宽度的同时, 保障道路安全。其次, 园路方面。其宽度以及路面铺装等方面与小区道路存在极大的区别, 绿地空间、空间形状要通过流畅线性、曲折形式等形式被分割与改变。并且, 其园林景观要依靠不同植物配置创造而出, 从而带来移步换景的效果, 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园路还有一大作用便是连接类似于亭、花架、廊等建筑以及水体、小品、铺地等景点。从而, 为了确保休闲游览中不会产生“走回头路”以及“遇死路”等问题, 就要确保园路为环形状态。
3.3 园林绿化规划。
乔灌木主导, 加之植物覆盖地面应是居住区绿化的内容。在其种植方面, 种植方式应当选用丛植、孤植、群植等, 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更与自然相近, 达到虚实相衬的和谐氛围。同时, 常绿树与落叶树数量的搭配也是植物配置中重要问题, 为了使得季相变化以及层次感被展现, 就要通过色叶、观花、观果等类型植物。为了增加社区内生动活泼、美丽自然的特点, 就要根据建筑环境的差异来选择园林植物相匹配, 对树种姿态、枝干的美感要进行甄选, 使得园林景观意境丰富。然而, 不仅要关注种植方式, 绿化规划养护工作也值得关注, 为了既保障人民居住环境景观和谐, 又能够实现低成本、便捷的养护, 就要确保种植方式的科学性, 采取乡土树种, 尽可能适地适树。
3.4 其它配套设施。
为了使人与自然更近距离, 就要运用仿树桩的座椅及桌子, 使小区的配套设施能够更加自然, 更加质朴。同时, 铺地的多样性要在空间开合处体现出来, 达到优化环境基调的目的。健身器的建设也要完善, 从而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不仅如此, 还要优化灯光照明、绿地喷灌等相应小区内需要的设备构建, 确保社区硬件能够满足住户的需求, 提升生活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专业性、综合性是中小型城市小区绿化规划工作的主要特点, 从而整个城市的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色都可以由此体现。同时, 植物的配置状况也是该类城市绿化规划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其绿化规划是否科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着合理优化的植物配置。鉴于此, 为了有效的使得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加强, 推动其发展, 就要求中小城市小区绿化规划水平得到提升, 完善加强植物配置的研究。
摘要:现如今,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整个城市范围中, 人们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及其整体环境三者密不可分, 鉴于此, 绿地数量、植物搭配、景致建设等绿化规划行为及植物配置工作在城市居住小区中占有关键位置。本文针对中小型城市展开探讨, 从而对其居住小区绿化规划问题以及相关植物配置工作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中小城市,绿化规划,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第7篇
1.1 功能性
藤本植物根系发达, 生长速度快, 植物扩张性强;适应土壤范围广, 抗逆性强, 因而固坡保土能力较强, 对边坡生态的防护效果好。
1.2 经济性
利用藤本植物护坡, 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如客土喷播植草, 则工程量大、成本高, 一般造价在25元/m2以上, 施工进度也较慢。采用藤本植物护坡, 成本低, 仅需8~15元/m2, 施工进度快, 具有耐粗放管理、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1.3 生态和美观性
许多藤本植物除观叶外还可以观花, 有的藤本植物还散发芳香, 可以大大消除视觉的反差, 将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创造景观、生态、经济三相宜的绿化效果;在高速公路系统中, 由于汽车数量多, 速度快, 会排出大量的尾气, 产生噪声;藤本植物可以有效地吸附尘埃, 吸收尾气, 降低噪音, 还可以显著降低路面温度。
2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对藤本植物的选择原则
2.1 抗性强
由于边坡的开挖和填方形成了巨大的裸露边坡, 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加之公路的土质边坡土壤瘠薄、坡度较大,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因此必须考虑立地条件的特殊性, 用于绿化的藤本植物必须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2.2 生长速度快、生态功能强
高速公路边坡特殊的立地条件不利于藤本植物的生存和发育, 因此作为护坡藤本植物要求出苗早、扩展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深而发达、固坡能力强, 以便能迅速建立植物群落, 尽快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较快完成对边坡的绿化, 以满足景观和生态防护功能的需要。
2.3 景观性
边坡绿化除满足生态功能的需要外, 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选择那些绿期长、叶色多变、花色或果色艳丽且花期、果期较长的藤本植物, 能有效地改善公路沿线的景观, 满足乘客、司机对旅途景观的需求。
2.4 重视乡土藤本植物的选择
选用一些乡土野生藤本植物或一些耐贫瘠干旱、生长旺盛的藤本植物, 如地石榴、葛藤和爬山虎等。当地藤本植物在坡面的覆盖度达到60%以上时, 追播部分当地固氮型速生草种, 可达到原生态绿化效果。
3 适于边坡垂直绿化的攀援植物
我国攀援植物种类丰富, 可栽培利用的藤本植物约1000余种, 大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适用于垂直绿化, 但目前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4 应用
4.1 在一般土质边坡和下坡面的应用
土质边坡和下坡面绿化模式较为简单, 采用狗牙根、马尼拉结缕草等进行固土护坡的同时, 使用扶芳藤+炮杖花+五叶地锦等藤本植物进行绿化;扶芳藤抗寒, 又耐干旱, 抗污染, 而且萌芽力、攀缘性强, 应该作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优良品种加以推广。
4.2 对不同坡度和高度的边坡进行科学的选配
在坡度较小, 边坡高度在15 m以下时, 可选如络石、金银花、常春油麻藤;若边坡的高度在15 m以上, 坡脚宜栽植凌霄+络石, 坡顶下垂野葛藤。在坡度中等, 边坡高度15 m以下时可选用具有吸附和不定根类藤本植物, 如络石、凌霄、爬山虎等;若边坡过高, 可考虑在顶部的天沟外侧建一种植槽, 将具有垂悬枝条的攀缘植物种植于坡顶。
4.3 石质边坡藤本植物的应用
石质边坡的坡脚应做至少80 cm宽的挡水沟, 沟内回填种植土, 种植土厚度不低于30 cm, 基部应设泄水孔, 孔内端用无纺布包裹, 以防止泥土堵塞孔内。然后选择生长迅速和具有吸盘的攀缘植物, 按50 cm的株距种植于沟内。通过上吊下爬的方式将岩石坡面覆盖。如上部种植迎春花, 使其自然下垂, 在基部种植爬山虎或凌宵使其向上攀生。
5 结语
(1) 藤本植物速生、繁殖速度快, 具有侵略性, 容易造成原生态植被的破坏, 因此在种植时要与乔木、灌木、草相互结合, 达到速生与慢生均衡, 增加群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2) 藤本植物攀附能力需要依靠一些辅助设施来牵引, 在一些光滑的石质边坡上, 需要增加一些辅助设施, 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 选择藤本植物作为覆盖材料时, 应该以恢复公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设计准则;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最好选用乡土藤本植物效果会更好。
摘要:藤本植物是边坡绿化的重要植物类型, 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边坡绿化的生态防护功能;本文在分析总结藤本植物护坡优点的基础上,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 提出了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藤本植物的选择原则和应用方法,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藤本植物
参考文献
[1]蒋自立, 江海东.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的选择方案[J].江苏交通工程, 2002 (2)
浅析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第8篇
1.1 气候条件
光照、气温、湿度、降水、风等气候条件都影响着边坡植物的生长发育, 但是在选择边坡植物时主要应考虑的气候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决定着植物能否正常生长发育, 能否顺利越夏、越冬等;降雨 (雪) 的时期及雨量也是决定采用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目前, 我国公路边坡坡度一般都较大。由于边坡坡度较大, 降水落于坡表后, 极易由于重力的作用, 沿坡面往下流失, 造成坡体土壤缺水干旱, 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这一点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边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1.2 土壤条件
土壤成分、肥力、土壤结构、酸碱性、盐碱性、土壤厚度等土壤因素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从而决定着边坡植物能否良好地生长。其中, 在选择植物时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土壤肥力状况、土壤结构和土壤p H值等。公路在施工过程中, 因开挖使地表植被完全遭到破坏, 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 表土抗蚀能力减弱, 在雨滴、重力和风蚀作用下水土极易流失, 植物种子定植困难;公路边坡土壤一般为没有熟化的生土, 养分含量一般很低。同时由于坡度大, 土壤渗透性差等原因, 边坡土壤对降水截流较小, 造成水土和养分流失, 使坡面土壤变得贫瘠, 立地条件差, 不利于植物生长;另外, 公路边坡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很少, 结构不良, 经过一定时期的沉降作用后, 容重增加, 孔隙度降低, 不利于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有效运移以及肥料的协调转移, 从而对草坪植物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3 公路边坡绿化植物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公路边坡的特点和边坡绿化的目的, 边坡绿化植物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应当地气候, 抗旱性强;根系发达、扩展性强;耐瘠薄、耐粗放管理;种子丰富, 发芽力强, 容易更新;绿期长, 多年生;育苗容易并能大量繁殖;播种栽植的时期较长。
2 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
2.1 草本植物的选择
可用于护坡的草本植物大部分属于禾本科和豆科。禾本科植物一般生长较快, 根量大, 护坡效果好, 但需肥较多, 而豆科植物苗期生长较慢, 但由于可以固氮, 故较耐瘠薄, 耐租放管理, 其花色较鲜艳, 开花期景观效果较好。根据各草种对季节性温度变化的适应性, 可分为暖季型与冷季型2类。冷季型草比较耐寒, 但耐热性和耐旱性较差。而暖季型草较耐热, 耐早, 但不耐寒, 以地下茎或匍匐茎过冬, 故冬季景观效果较差, 但其管理较冷季型草粗放。我国各大地区主要可用的护坡草坪绿化植物主要有:野牛草、紫羊茅、羊茅、苇状羊茅、林地草熟禾、草地草熟禾、加拿大草熟禾、草熟禾、小糠草、匍茎剪股颖、白颖苔草、异穗苔草、小冠花、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等。
2.2 灌木的选择
近年来灌木在边坡绿化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灌木的种植可以采用扦插的方式, 也可采用播种的方式。灌木宜和草本植物混合种植, 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又避免两者的弊端, 达到快速持久护坡的效果, 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目前在边坡绿化中使用的灌木主要有紫穗槐、柠条、沙棘、胡枝子、绣线菊、虎榛子、黄蔷薇、柄扁桃、胡颓子、多花木兰、白刺花、山楂、荆条、黄栌、六道木、金露梅、红柳和坡柳等。
2.3 藤本植物的选择
目前, 我国的垂直绿化主要应用于城市园林中, 公路边坡采用垂直绿化的还较少。藤本植物宜栽植在靠山一侧裸露岩石下一般不易坍方或滑坡的地段, 或者坡度较缓的土石边坡。可用于公路边坡垂直绿化的藤本植物主要包括爬山虎、五叶地锦、蛇葡萄、三裂叶蛇葡萄、藤叶蛇葡萄、东北蛇葡萄、地锦、葛藤、扶芳藤、常春藤和中华常春藤等。
3 不同种类边坡绿化植物比较
目前, 我国公路边坡绿化植物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优点在于:草本植物种植不仅方法简便, 而且费用低廉;早期生长快, 对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效果较好;作为生态系统恢复的起点, 有利于初期表土层的形成。但是, 草本植物与灌木相比具有以下缺点:草本植物具有根系较浅, 抗拉强度较小, 固坡护坡效果较差。单纯的草本植物用于公路边坡的绿化并不理想。灌木作为边坡绿化植物主要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早期生长慢, 植被覆盖度低, 对早期的土壤侵蚀防止效果不佳。但是可以通过与草本植物混播, 草本植物早期迅速覆盖地面防止土壤侵蚀, 后期由灌木发挥作用的方式解决。藤本植物主要应用于坚硬岩石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的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特殊形式。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的好处是投资少, 用地少, 美化效果好, 缺点是由于边坡一般较长, 藤本植物完全覆盖坡面的时间长。
摘要:公路边坡绿化不仅可以涵养水源,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还可以净化空气, 保护生态, 美化环境, 保证行车安全。在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人们生存质量的今天, 公路边坡绿化已成了公路边坡防护的一种趋势。因此, 对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路边坡,绿化植物,选择
参考文献
[1]蔡志洲等.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J].交通环保, 2002
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第9篇
1 垂直绿化作用
1.1 见效快、绿化率高
草本藤本植物靠播种繁殖, 成活率高, 易形成大量的幼苗。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很多藤本植物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都有很强的适应力, 藤本植物可随其攀附物体的不同, 呈现不同的绿化形式, 既可作墙面绿化, 又可用作棚架、亭廊绿化。
1.2 节能降耗、改善空气湿度
据数据显示, 由于城市建筑物墙面反射, 对墙面进行垂直绿化, 可以降低墙面温度2~7℃, 由此可以进一步节约空调所产生的耗电量约20%~40%。对建筑物的墙面、顶面进行垂直绿化后, 其周围空气的湿度也将提高约15%。
1.3 环保、生态作用
植物自身会发挥大量的物质, 对于空气中所含有的细菌, 该物质具有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 进而能够净化空气质量, 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1.4 降低绿化成本
垂直绿化具有占地面积小、绿化率高的优点, 相比较于地面的绿化将节约大量的土地费用。
2 垂直绿化的应用
2.1 建筑物墙面绿化
房屋的墙面绿化一般是利用攀援类植物吸盘吸附于墙体表面, 形成面积较大的绿色帘幕形式。在选择垂直绿化植物种类时, 因为墙面的结构形式和装饰材料的不同,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 如不加粉饰的墙壁或泥土墙壁, 一般选用爬山虎、常春藤、地锦、扶芳藤等;如建筑物的墙壁粉饰比较精致, 则一般需要选用木香、月季、蔷薇等植物, 且同时应当设置些支架。
2.2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的形式较多, 如藤本、盆景和花卉, 而且可以结合种植场地的具体情况设置各种藤架等, 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效果, 而且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2.3 棚架绿化
棚架绿化一般是指在一定立体空间内, 攀援植物依靠不同种类的构件进行攀援生长, 以构成多种形式的景观, 如花架、绿亭、花门、绿门等。在布置棚架绿化植物时, 应当结合棚架的结构形式和功能, 从棚架的功能上来说, 一般包括观赏型和经济型, 经济型的棚架一般选用丝瓜、葫芦、葡萄等, 观赏型的棚架一般则选择紫藤、金银花、凌霄、蔷薇等。而从结构上划分, 棚架又分为混凝土型棚架、竹绳型棚架和混合型棚架。对于混凝土型棚架常选用凌霄、紫藤等, 竹绳型棚架多选用啤酒花、牵牛花等, 而混合型棚架一般选用结合型植物种植。
2.4 篱墙、栅栏绿化
栅栏、篱墙的绿化一般采用小乔木、灌木或攀援类植物, 主要是借助构件而攀援生长。由于受高度的限制, 大部分的攀援植物都适用于栅栏、篱墙的绿化, 如金银花、蔷薇、爬蔓月季等。对于铁丝网、较矮栅栏还可以选择草本类植物, 如凌霄、香豌豆、牵牛花等。
2.5 立交桥、天桥绿化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 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 过街天桥、立交桥不断增加, 而它们主要是采用垂直绿化。由于该种绿化一般临近街道, 周边环境相对较差, 因此, 对所选择的植物种类要求相对也较高, 常采用地锦、金银花、南蛇藤、藤本忍冬、络石等。
2.6 斜坡绿化
斜坡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绿化斜坡, 还可以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保护斜坡的作用, 多数情况采用藤本植物, 如爬山虎、蛇葡萄、扶芳藤、中华常青藤、五叶地锦等。从1997年开始, 河北省在公路绿化中引入爬山虎等藤本植物, 截至目前, 已经在石黄、石安、京沪及京沈等4条高速公路的主线隔离带和边坡上种植1200余万株藤本类植物, 全长共210km, 其绿化及美化效果显著。
3 结论
近年来, 我国对垂直绿化也越来越重视, 要不断深入研究垂直绿化的设计思路, 建设满足现代化要求的绿化工程, 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现代化城市的生活环境。
摘要:垂直绿化可以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 最大程度地美化、绿化城市环境, 丰富构筑物的绿化层次, 同时也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垂直绿化植物的优点、选择原则和应用三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今后可以广泛地采用垂直绿化, 拓展城市生态绿化空间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园林植物,攀援植物,垂直绿化
参考文献
[1]徐筱.发展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J].中国园林,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