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结核病总结范文第1篇
学校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由于儿童接种卡介苗的普遍推广和治疗技术的提高,曾一度消灭结核病,近些年由于体内卡介苗抗体量含量的下降和结核菌耐药性增强,各地结核病发病人数又有所增加,而且逐年增多,有死灰复燃之势。目前全球有约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万-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200-300万。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因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达13万。目前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
每个人在你出生的时候在胳膊上臂的位置都要接种卡介苗,就是预防结核病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卡介苗在体内产生的抗体含量逐渐下降,到了15-16岁的时候,抗体含量就已经下降了,抵抗结核病的能力也就下降了,再加上高中学生学习紧张,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身体总是长时间处在疲劳状态,再加上营养跟不上,很容易被传染上结核病,近几年我省丹东、朝阳有的学校学生集体爆发结核病,结核病的危害大,治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治愈,需要休学治疗,严重耽误学习,所以我们全体师生要高度重视,预防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也就是常说的肺结核。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将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病人吐出的痰液干燥后,痰中的细菌随着风和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肺内而引起感染。
结核病的症状:
1、乏力
全身乏力,没做体力活动也感到疲倦,休息后也不恢复。
2、发热
表现为午后发热,低热是结核病的发热特点,多数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呈低度发热。
3、盗汗
入睡后出汗,醒后出汗停止称为盗汗,也是结核病的症状之一。
4、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
食欲不振,身体逐渐消瘦,体重逐渐减轻。
5、咳嗽、咳痰、咯血
经常咳嗽、咳痰,吐出的痰液多为白色粘稠状,有的患者痰中带血。
6、胸痛 胸痛部位较为固定,并为持续性胸痛,深呼吸或大声说笑、咳嗽时胸痛加剧。
7、呼吸困难
肺部组织受到广泛而严重的破坏或有广泛的胸膜粘连时,可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在活动后加重。
8、结核菌素试验
到医院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如果阳性表示患结核病可能性大,这也是诊断结核病的一个参考指标。
9、痰液化验检查
到医院进行痰液化验检查,检查出结核菌,就基本诊断为肺结核。
10、胸部X线检查
到医院进行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对发现病变部位、范围、性质、有无空洞非常重要。
预防:
1、晨检、午检
如果班级有结核病症状的同学,各班主任老师在每天早检、午检时间,尽早发现并尽早向医务室报告,尽早隔离患病学生到医院就医,以免造成疫情的蔓延爆发。患病学生需要到专门的结核病医院就医,确诊的必须住院治疗,治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治愈,所以需要休学治疗,如果怕耽误学业边上学边治疗的话,就会既影响治疗效果又影响学习效果,造成身体学习两耽误,在学校还能把结核病传染给别人,引起疫情蔓延。彻底治愈后方可返校,返校时要持结核病专门医院的有效病愈证明。
2、通风
教室和宿舍要经常开门窗通风,教室在课间尤其在大课间,必须打开门窗,拉开窗帘,让空气南北流通,让阳光进入室内,使细菌不能停留在室内的空气中,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细菌。住宿的同学回到宿舍也要这样做。
3、个人习惯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有痰时要吐到纸巾中,然后丢进垃圾桶,咳嗽打喷嚏的时候要尽量捂住口鼻。流行期间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最好戴口罩。
4、增强抵抗力
生活要有规律,睡眠充足,不熬夜,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以减少发病的机会。
5、接种卡介苗只适用于新生儿和幼儿时期,到了儿童、少年、青年和成年时期就不能接种了,因为在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接种卡介苗极容易出现疫苗异常反应等风险。
学校预防结核病总结范文第2篇
本学期我校根据《敦化市中小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试点推广实施方案》为依据,加强了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了结核病防治常识,增强了结核病防治意识,提高了师生防治结核病知识水平。本次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部署周密、安排扎实。在本学期的4月份首先对全校的33名班主任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同时,要求各班坚持晨检制度。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有些病人还出现咯血。如果出现有连续咳嗽、咳痰三个星期以上或者痰中带血的学生,就要怀疑得了肺结核,班主任要及时报告校医和学校领导,并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带学生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一旦发现学生或教职工得了传染性肺结核,一定要休学或者休假在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其他人员。治疗期间按医生要求坚持服药6---8个月,待传染性消失,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才能复学、上岗。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寝室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师生要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1 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笑时要用手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菌通过飞沫传给他人。
二、宣传品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了延长宣传品的使用周期,追求最大宣传效果,学校将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授纳入学校常规卫生教育课,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结核病防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黑板报或手抄报、橱窗等形式,传播结核病常识。
三.多部门配合、宣传基础不断扩大。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得益于敦化市有一个良好的大卫生环境,各级政府领导十分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日和卫生下乡活动不断把宣传的基础夯实。各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广泛参与到宣传活动中来,通过学校向家庭与社区的延伸活动进行教育。“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要求家长回执,向家长介绍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让个体家庭也加入到结核病防治中来。
严格按要求进行监控。在3月29日高三体检中发现高三五班的周磊、于守洋两名同学以查出是结核病,学校立即与家长联系,及时到结核病医院进行治 2 疗,并于2011年5月4日携带敦化市结核病医院诊断证明返校复学。
总之,我校积极发现学生中的肺结核病人,努力控制传染源。坚持晨检制度,怀疑得了肺结核,班主任及时报告校医和学校领导,并尽快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带学生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寝室等场所经常通风换气,师生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笑时要用手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菌通过飞沫传给他人。要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发病机会。
如果得知哪位学生的家庭成员或周围有人有了结核症状,提醒他及时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诊治,对确诊是结核病的同学,鼓励他坚持按时服药,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传染。
健康促进工作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方面的参与,全体防痨人员的任劳任怨,使我们不遗余力的把党的惠民政策和结核病的防治知识传递给学生和家长,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实现《规划》
3 终期全民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目标,使结核病防治变成自觉的全民行为。
学校预防结核病总结范文第3篇
一、 各部门紧密合作,做好宣传月活动的准备工作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
卫生局和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结核病宣传活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的通知》,并共同组织召开了关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
(二)认真部署,充分做好实施前准备工作
为了活动顺利开展,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做为主要实施单位进行了充分准备。主要包括:印刷学校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宣传活动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主要包括发放宣传单、讲座、咨询、等形式。
(一)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讲座
(二)其他方式宣传
三、宣传活动取得的成效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师生们对学校结核病防控及健康防护的重要性和预防措施等学校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了在校师生的结核病健康防护意识,使有可疑症状的师生能够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今后降低我市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预防结核病总结范文第4篇
核心知识包括:(1)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2)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3)得了结核病,应当到县(区)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4)在县(区)级结防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5)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6)咳嗽、打喷嚏掩口鼻;(7)不随地吐痰;(8)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9)养成开窗通风习惯;(10)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2.创建良好的学校卫生环境。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消除卫生死角。特别要做好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保洁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落实学校健康体检、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
(1)按有关规定将结核病的检查项目作为学校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每年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并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体检档案。对于通过学校健康体检发现的疑似结核病病例,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学生或家长到当地医疗机构检查确诊。
(2)落实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负责的晨检工作,重点了解每名学生是否具有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后,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室,告知学生或家长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检查确诊。
(3)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踪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缺课原因。如怀疑为肺结核,应当及时报告学校卫生室,并由学校卫生室追踪了解学生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4)加强疫情报告。对学校通过健康体检、晨检等途径发现的结核病疑似病例,疫情报告人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学校预防结核病总结范文第5篇
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和卫生局和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刘生学
副组长:张启志 王君化 罗崇毅 车发安 组员:王宏 牟玢 郝国桂 王永强 李元乾
常玉琴 万应天
二、结核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传播。在群体环境下如果存在结核病传染源就特别容易发生结核菌的传播。学校是典型的群体环境存在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高风险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三、建立卫生、教育两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到对结核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预防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四、工作安排
(一)政教处
1、负责学校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2、会同卫生院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学校有关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3、加强与卫生院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结核病疫情等相关信息。
4按规定配备兼职人员负责本校内结核病疫情。
(二)班主任
1、建立健全本班结核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做好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3、主动配合学校做好传染性病人的隔离、密切接触者筛查、环境消毒、宣传教育等疫情处置措施的落实,接受上级部门结核病疫情的督促、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班主任是本班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五、监测报告
1、学校要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指定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2、学校一旦发现肺结核报告病例,应详细记录病人的年级、班级、住址和联系方式,立即通知并报当地教育局,要求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传播扩散并积极进行救治。
六、预防控制
(一)日常预防
1、学校要积极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进广大师生对结核病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增加营养、加强锻炼注意个人卫生。
2、各功能室负责人负责各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对确诊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要实行休学、在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待疾控中心诊断无传染性后方可复学,非传染性病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实施休学或在校治疗,在校治疗就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结核病人全程督导联合化疗管理规定,在当地医生或校医的督导下,实施全程督导化疗确保规则用药。
4、及时发现咳嗽、咯痰二周以上或有发热、盗汗及咯血等可疑肺结核病症状的学生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告乡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并由学校督促其尽快到县疾控中心诊治。
(二)疫情控制:在学校群体中发现3例以上含3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病人时即可认定为学校发生肺结核病聚集性病例疫情需采取以下措施:
1、当发生肺结核病疫情时应立即向县教育局或县疾控中心书面报告。接到学校疫情报告后要及时核实疫情一旦确认应立即组织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进入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筛查制定控制方案指导学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2、学校对发生肺结核疫情的联合县疾控中心指导学校师生和学生家长认真讲解结核病防治有关知识消除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消除结核病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对发现的肺结核病人要及时进行治疗管理防止结核病疫情在校内传播蔓延,学校在查验疾控中心出具的准予复学证明书后方可允许患结核病的学生复学。
景泰县中泉初级中学
学校预防结核病总结范文第6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明确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禽流感。
3、让学生明白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一、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类型。此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类型为H5N
1、H9N
2、H7N
7、H7N
2、H7N3。
从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与人体中分离到的病毒高度同源,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二、H7N9禽流感的流行、传播与临床症状
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不清,不排除通过候鸟迁徙传入国内的可能;该病毒可以感染鸡、鸽子等禽鸟,对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
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与动物或者动物所处环境接触的经历,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目前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间传播能力。
人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三、如何预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感染?
•尽量减少和禽畜等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的直接接触。尽量让儿童远离病、死禽畜动物。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禽畜等动物和蛋类之后要尽快及时洗手。同时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
•不自行宰杀禽畜等动物,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
•生禽畜肉和生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做好个人卫生,勤开窗通风,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
•如果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能够把自己和可疑动物(如禽畜类等)的接触史告诉医生。
四、吃肉或者说吃家禽、猪肉产品是安全的吗?
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失去活性,以正常温度烹调食物(食物应以至少摄氏70度均匀加热)可杀死病毒。
在疫情暴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病死动物或发现时已经死亡的动物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