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残留量范文(精选10篇)
溶剂残留量 第1篇
以食用植物油作为例子进行分析, 溶剂残留量与具体的生产以及加工设备、技术工艺以及溶剂性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溶剂的残留量非常的高, 则一方面会对油脂的本身品质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也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危害。目前来看, 可采用的浸出法溶剂类型很多, 国内食用油脂生产加工过程中, 所选用的浸出溶剂, 主要是脂肪族烷烃, 如轻汽油等化合物, 由不同类型的烃化合物混合而成, 其中烷烃类大约占其中份额为80.12%, 而且环烷烃类大约占份额为18.12%, 烯烃类、芳烃类分别占11.5%和0.113%左右。对于烷烃而言, 其中比较多的是正已烷, 在全体中约占35至40%。上述溶剂组成大体相同, 只是由于其产地各异而大相径庭。从具有应用实践和效果来看, 由于当前国内检测检验食品中的溶剂残留量时, 以6#溶剂为标准, 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加之各检测检验中心和生产加工企业, 在食品溶剂残留量检测之前, 会采用烘箱法以及水浴法等方法进行预处理, 以致于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1 检验检测结果因标准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就6#溶剂来说, 其成分构成以烷烃为主。该种溶剂基础上制作出来的标准曲线, 或者烷烃标准基础上制作出来的曲线, 可以作为对比分析基础, 对食品溶剂残留量检验检测结果有无偏差进行分析研究, 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试验。
1.1 先取各个厂家以及不同年份的6#溶剂三瓶
在实验过程中, 其中一瓶是2010年, 二瓶是2000年, 第三瓶是1999年正己烷, 5种溶剂作为对比标准, 然后严格按照国标制备标准液, 绘制浓度标准曲线图, 如图1所示。
1.2 溶剂含量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 为了能够有效对比分析不同标准曲线对食品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和程度, 可以取高低差距较大的一些油品作为样本进行检测检验和对比分析, 然后加载标准曲线法。加载以后对其含量进行计算, 两份样品称样量都是2510g, 两个样品中含有的6#溶剂如表1所示。
1.3 数据分析研究
上述检测检验样本中, 峰面积为778时, 取含量结果大约在1212mg/kg, 比对最小值 (1013mg/kg) , 相对偏差较小。当峰面积在3500时, 就6#溶剂而言, 其含量结果在5915mg/kg与5112mg/kg, 相对偏差较大。才这一方面来讲, 产地、产时不同, 加之成分存在微表1 6#溶剂含量表小的差异 (烷烃作为主要成分不发生变化) ,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5组标准曲线条件下可测数据结果分析如下:上述条件对6#溶剂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2 前处理时采用不同的控温方法对食品中的溶剂残留量影响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烘箱检测方法
就6#溶剂而言, 其主要成分是六碳烷烃, 其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烷烃, 实际上就是一种混合物, 沸点在62至85摄氏度之间。在实验过程中, 按照现行国标, 对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 (采用GB/T50091137, 即1996的检测方法) , 在加温条件下, 持续30分钟的实践, 然后取出其中的100m L作为样本。深入研究以后, 将样品混合均匀后, 将其装入到密封性非常好的顶空瓶内, 然后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取出其中的四份作为样品, 通过烘箱法检测食品中的溶剂残留量;同时, 保证加载的标准曲线一致,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2.2 水浴检测法
在其它条件和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对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时, 可采用水浴检测法, 处理四种样品, 结果峰面积都变低, 具体如表3所示。上述两种溶剂残留量检测方法应用结果对比如下 (见表4) :
2.3 数据分析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采用烘箱检测法与水浴检测法, 除溶剂残留量相对较低时相对偏差就会相对较大一些, 其它条件下所活动的数据信息基本上符合国标。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对上述所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 利用水浴检测法进行检测, 会导致整体数值出现偏低现象, 同时与顶空瓶内的油温以及顶空层的温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食用油作为标本进行分析, 其液面的溶剂油蒸汽量、在食用油中的浓度面之间, 成正比例关系;在此过程中, 若温度无法一直恒定, 则就无法保持该种关系。值得一提的是, 标准曲线的制作是基于烘箱检测方法的应用, 所以以烘箱检测法应用所得样品值作为标准。水浴检测法较之于烘箱检测法而言, 从应用和检测结果上表现出现较大的波动。水浴检测法的应用, 较之于烘箱检测法而言, 受季节、地域以及试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上述因素对所检测的溶剂残留量最终结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综合考虑, 建议采用烘箱检测法对溶剂残留量进行检测。
3 结束语
从实验数据层面来看, 无论从选用的标准物质, 还是前处理改变过程中的控温检测方法, 虽然表面上看都会有较小程度的影响实验数据, 但是在食品溶剂残留量较少时, 检测检验数据的波动特别明显。特别是在目前各类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健全的情况下, 各种生产条件、工艺等不断提高, 食品溶剂残留量波动幅度并不大, 而且都在较低的范围内波动。从实践来看, 为了有效改变现状和不利局面, 建议国标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出台和推动实施相关标准规范, 统一食品中的溶剂残留量检验检测过程, 对前处理过程中的控温方法进行规范化要求, 这有利于提高食品溶剂残留量检验检测水平, 保证食物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光.药品包装用复合膜材料中的溶剂残留和检验规定[J]中国包装, 2015 (06) .
[2]刘立平, 陈兆斌.残留溶剂的方法学验证[J].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 (06) .
溶剂残留量 第2篇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菊酯类农药残留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测定土壤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物.土壤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按1∶3(W/W)混合后,再加适量氟罗里硅土,用石油醚与乙腈1∶1(V/V)混合液在加速溶剂萃取仪上以10 Mpa、50℃提取10 min,土壤中3种菊酯类农药的回收率在83.9%~100.0%之间,检出限为33.0~51.2 pg.
作 者:孙长恩 顾爱国 高巍 作者单位:国家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南京,210029 刊 名:江苏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6) 分类号:S4 关键词:加速溶剂萃取 菊酯类农药 气相色谱 土壤溶剂残留量 第3篇
关键词:植物油 溶剂残留量测定 思考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2-0046-01
气相色谱法的测定植物有溶剂残留量的原理是:将植物油试样准确称量后放入密封的平衡瓶中,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残留溶剂气化达到饱和平衡时,取液上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中进行测定,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1 我们现在使用的检测方法是GB/T5009.37-2003,通过实验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不妥
1.1 测定温度环境条件
检测方法规定试样在50℃恒温30分钟进行检测。不能保证六号溶剂完全挥发达到饱和状态,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 标准曲线制备
检测方法是取预先在气相色谱仪上测试管六号溶剂较低的油为曲线制备的体低油(或经70℃开放式敢掉大部分残留溶剂的食用油或压榨油),分别称25.00g试样放入6支气化瓶中,密塞,分别注入六号溶剂标准液(0、20、40、60、80、100ul),(含量分别为0,0.02×x,……。0.10×xug,其中为六号溶剂的浓度)。然后放入50℃烘箱中,平衡30分钟,分别取液上气体注入色谱,各响应值扣除空白后绘制标准曲线。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结果可能会偏低)。
2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我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检测方法规定在测定植物油溶剂残留时平衡温度为50℃,我认为六号溶剂不能完全挥发(因为他的沸程是62-85℃),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应改为80℃恒温30-60分钟待平衡后进行测定。我们通过反复测定发现,用50℃平衡进行检测的峰高比80℃平衡进行检测的峰高要低、小一些,我们检测都是痕量检测,这样会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其方法应改为80℃进行检测。
(2)标准曲线制备应改为:取预先在气相色谱仪上测试管六号溶剂较低的油为曲线制备的体低油(或经70℃开放式敢掉大部分残留溶剂的食用油或压榨油),分别称25.00g试样放入6支气化瓶中,分别注入六号溶剂标准液(0、20、40、60、80、100ul),(含量分别为0,0.02×x,……。0.10×xug,其中为六号溶剂的浓度)。密塞,然后放入80℃烘箱中,平衡30-60分钟,分别取液上气体注入色谱,各响应值扣除空白后绘制标准曲线。其主要想法有:
1)是通过密塞后注入标液会造成部分六号溶剂流失(现今的橡皮塞质量都不太好,有针眼后易漏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
2)在检测样品时,密封的橡皮塞上不会有进样针眼,就没有漏气的可能,为了保证检测环境条件一致,所以在绘制工作标准曲线时应该先放标液,后密塞,再进行平衡温度等后续操作;
3)我们在检测样品时对实验室都有条件要求的,一般在10-20℃之间,即使是先放入标液也不会发生六号溶剂挥发现象,从而检测结果的;
4)通过橡皮塞加入六号溶剂标准溶液,还会使部分六号溶剂留在橡皮塞内,其加入的量值也会有一定的偏差,还会影响出峰时的峰高和峰面积,直接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意见只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溶剂残留量 第4篇
浸出法制油是利用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 将植物组织中的油脂萃取出来后脱除回收溶剂并得到植物油的过程[1], 是目前国内外食用植物油脂生产的主导方法, 但该方法存在油脂中溶剂的残留的问题。溶剂残留量过高不但增加溶剂消耗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而且降低油脂卫生品质。由于植物油抽提溶剂为多种烃类所组成, 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 使神经细胞内的类脂质平衡失调。长期接触会麻醉呼吸中枢、损伤皮肤屏障功能、损害周围神经和造血功能[3]。因此, 从毒理学及生产工艺水平两方面综合考虑, 国家标准中规定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不得超过50mg/kg, 并且在《GB/T 5009.37-2003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规定了标准的检测方法[4]。
国标检测方法虽结果精确, 但步骤繁琐、测定周期长, 不适于工厂生产偏重于定性结果的特点。我们根据国家标准规定, 经过多次试验, 反复论证, 确定了符合生产实际的检测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操作方法。利用SP-3420型气相色谱仪, 采用顶空进样, 氢火焰电离检测器 (FID) 检测, 以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抽提溶剂为标准溶液, 对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同时,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了影响溶剂残留量检测结果的若干因素。
2 测定方法
2.1 试剂
植物油抽提溶剂:符合GB16629-2008, 大庆龙凤海杰经贸有限公司;新鲜机榨植物油:置于70℃烘箱中烘24h。
2.2 仪器与材料
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SP3420型, 北京分析仪器厂;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XWTD-204型, 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大华仪表厂;气化瓶:100ml输液瓶, 体积经标定为130ml (用水标定) , 有配套的橡胶反口塞及封口铝盖。微量进样器:100μl, 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
2.3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2.3.1 建立色谱条件配置表:Column Temp limit 250℃;Injector Temp limit 250℃;Detecter Temp limit 300℃。
2.3.2 建立方法并启动:
柱温 (Column Temp) 100℃, 进样口温度 (Injector Temp) :130℃, 氢火焰电离 (FID) 检测器温度 (Detecter Temp) 150℃, 色谱柱:不锈钢柱, 内径3mm, 长3m, 内装涂有5%的白色担体102 (60-80目) ;载气为高纯氮气, 流速为44m L/min, 氢气40m L/min, 空气流速为400m L/min。
2.4 标准溶液制备
以新鲜的机榨油为基质, 用生产使用的溶剂分别配制不同浓度标准溶液。
2.4.1 取50ml比色管倒入适量无溶剂新鲜机榨油, 用吸管吸取溶剂0.
74ml (相当于0.5克, 视溶剂比重定) 移入油层内, 加油至刻度, 再加机榨油4.2ml (总量54.2ml, 相当于50克, 视机榨油比重定) , 混匀得1% (W/W) 标准溶液。
2.4.2 用量筒取上述1%标准溶液50毫升加入500毫升容量瓶, 用无溶剂机榨油冲洗量筒并定容, 加盖密封, 混匀为A液 (1000mg/kg) 。
2.4.3 取A液10毫升加入100毫升容量瓶, 用无溶剂机榨油冲洗量筒并定容, 加盖密封, 混匀为B液 (100 mg/kg) 。
2.4.4 取B液20、40、60、80毫升分别加入100毫升容量瓶, 用无溶
剂机榨油稀释至刻度, 加盖密封混匀, 分别配成20、40、60、80 mg/kg的标准溶液。即为含溶剂的标准系列。
2.5 样品测定
先估计待测样品溶剂残留量的浓度范围, 选取相应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取含溶剂的标准溶液50ml, 分别置于130ml气化瓶中, 密塞;取待测油脂样品50ml于130ml气化瓶中, 密塞后与标准溶液一起置于50℃烘箱中, 连同进注样品和进注标准溶液的进样器也一同放入, 平衡60min。趁热用微量进样器从气化瓶中准确吸取顶空气100μl, 注入色谱仪中。记下保留时间及色谱峰高, 绘制标准曲线及计算待测样品的溶剂残留量。
2.6 总结
此方法操作起来相对简便, 而且与生产工艺进行了很好的配合, 利用车间循环使用的溶剂定期 (一周一次) 配制含溶剂的标准溶液, 避免了因溶剂组分不同而带来的干扰。本方法可用于监控油脂加工中溶剂残留的变化以及精炼油的质量检测。
3 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3.1 标准溶剂的选用
国家标准方法以抽提溶剂配制标准溶液, 由于不同来源抽提溶剂的内在组成差异以及脱溶工序对残留溶剂组成的改变, 往往导致实验室间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产生显著差异。于渤等人[5]采用三种来源抽提溶剂配制标准溶液进行对照测试, 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为49、85、30mg/kg;曹占文等[6]人采用两种来源抽提溶剂配制标准溶液对5份大豆油样品进行测定, 认为植物油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所含溶剂组成不同, 导致待测样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结果出现误差, 同时认为, 配制标准样品所用的溶剂应与生产待测油样使用的溶剂相同。
3.2 标准溶液所用基质的选择
国家标准方法以新鲜机榨油为基质配制标准溶液。机榨油以新榨制为好, 无明显变质的机榨油也可采用, 作为基质的机榨油应预先在色谱上进行观察有无干扰峰形, 无干扰峰方可采用。另外溶剂标液应放在冰箱保存, 时间不超过一周, 时间过长应重新配制以保证标准溶液的准确度。
3.3 气化温度的影响
溶剂在常温下即有挥发性, 在一定温度密闭容器内, 食用油液面上溶剂蒸汽的多少与它在食用油中的浓度是成正比的。但若温度不恒定, 则不能保持这种正比关系。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温度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实验差异相当明显, 所以操作时, 要特别控制样品的加温时间和温度与处理标准品时一致。本法规定气化温度为50℃, 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气化温度以保证测定数据准确, 可靠。
3.4 顶空气的采集与进样
顶空气直接进样通常采用微量进样器吸取液上气体, 进样体积为100~150μl。吸取顶空气前将进样针预热到50℃左右可以减少溶剂组分在进样针中的冷凝;因测定的是气体样品, 易出现进样体积误差, 取样前应用少量蒸馏水润湿进样器内壁使内壁与芯杆密合, 抽取时应缓慢来回旋转提升芯杆, 否则容易出现进样体积误差;每次取样前反复抽吸空气清洗进样针可以有效地消除记忆效应, 可以用空进样器抽吸空气进样的方法检验进样器是否干净。
3.5 定量参数可以选用峰高、峰面积进行。
曹占文[7]等人对峰面积和峰高定量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溶剂组成复杂所导致的峰形展宽是采用峰高定量产生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 在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所含溶剂组成不同或不确定时最好采用峰面积定量。以强极性柱测定食用油中残留溶剂时, 组分的保留时间较短, 选用峰高定量较峰面积更有利于减少载气流速波动所导致的测量误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虽然影响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因素较多, 细微变化都将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 但我们在分析中善于找出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加以防范, 提出改进措施, 就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郑鹏然, 周树南主编.食品卫生全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6, 1013.[1]郑鹏然, 周树南主编.食品卫生全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6, 1013.
[2]连锦明, 童庆松, 胡光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油中溶剂残留量[J].现代科学仪器, 2000 (3) :48.[2]连锦明, 童庆松, 胡光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油中溶剂残留量[J].现代科学仪器, 2000 (3) :48.
[3]李艳梅.关于食用油脂中残留溶剂油对人体危害的探讨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01, 17 (6) :46-47.[3]李艳梅.关于食用油脂中残留溶剂油对人体危害的探讨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01, 17 (6) :46-47.
[4]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2003.[4]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2003.
[5]于渤, 张素春.不同产地的六号溶剂对溶剂残留测定结果的影响[J].粮食储藏, 1997, 26 (2) :9-50.[5]于渤, 张素春.不同产地的六号溶剂对溶剂残留测定结果的影响[J].粮食储藏, 1997, 26 (2) :9-50.
溶剂残留量 第5篇
免放空换柱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结构
免放空换柱装置主要用于在不关闭质谱检测系统的情况下更换色谱柱,其包括3个接口,分别连接3个气路(如图1所示),A路连接色谱柱出口;B路使用空色谱柱(长度约50cm,无填料)连接质谱入口;C路连接电子气路控制系统。
2.工作原理
更换色谱柱时关闭A路流量,此时B路为恒压模式(10psi),然后拆开A路色谱柱,为保持B路预先设定的压力,电子气路控制系统补偿C路流量,此时载气从C路向A路、B路流动,阻止外界空气从A路进入质谱,从而实现质谱检测系统开机状态下更换色谱柱。
对烟包溶剂残留指标测定的影响
安捷伦7890A+5977A气质联用仪在未加装和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的两种状态下,分别对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配制的同批次标液(1~5级标液)进行试验。
试验发现,气质联用仪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后,虽然可以避免频繁更换色谱柱,但对烟包溶剂残留指标的测定也带来了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1)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后,为确保从色谱柱分离出的组分顺利通过免放空换柱装置三通接口进入质谱端,B路流量必须设置得比A路流量略大(增加约0.2mL/min)。
然而,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开始前4分钟,色谱柱(A路)流量无法达到标准设定的流量,导致各组分保留时间增大。免放空换柱装置加装前后各组分保留时间、响应值如表1和表2所示。
(2)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后,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先于邻-二甲苯出峰,二者很难分离,特别是在较高浓度下,二者更难分离。
图2所示为气质联用仪在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状态下采集1级标液溶剂残留图谱,经定性,从左至右分别为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邻-二甲苯、苯乙烯,前两个组分很难分离。图3为气质联用仪在未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下采集1级标液(同图2标液)溶剂残留图谱,经定性,从左至右分别为邻-二甲苯、苯乙烯、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符合标准给出的出峰顺序。
免放空换柱装置加装前后邻-二甲苯、苯乙烯、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的分离度如表3所示。
(3)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后,各组分响应值降低,即灵敏度下降。
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需要考虑的问题
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对于需要频繁更换色谱柱的气质联用仪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不仅有效解决了气质联用仪在更换色谱柱时重复放空、关机、重启、抽真空的问题,而且减少了更换色谱柱对质谱检测系统带来的污染,但也会对烟包溶剂残留指标的测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于气质联用仪是否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如果色谱柱的更换频率大于等于1次/月,那么可以考虑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如果色谱柱的更换频率为2~3次/年,那么笔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加装。
(2)待测试样各组分浓度是否有良好响应。这是因为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后,气质联用仪响应值降低,即灵敏度下降,较低浓度的待测组分可能无法被检出或准确定量。
(3)待测试样各组分是否有较好的分离度。这是因为加装免放空装置后,在该装置三通接口位置或多或少会增加死体积,致使本来分离度不好的组分在通过此位置时再次少量混合,出现类似图2的情况。
(4)对设备的影响。加装免放空换柱装置后,气质色谱仪的载气用量就会增大(增加约30%),如果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较大柱流量,那么最终进入质谱检测系统的载气将更大,从而大大增加了质谱检测系统分子涡轮泵的负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质联用仪的使用寿命。
溶剂残留量 第6篇
食用植物油中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原理
将植物油样品放入密封的气化瓶(顶空瓶)中,在一定温度下,使残留溶剂气化达到平衡时,取液上气体,用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求出食用植物油中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的含量。
试剂
六号溶剂标准溶液,标准值:10.0mg/m L,有证标准物质,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购买。本标准溶液基体为经过特殊处理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采用国产六号溶剂,在(20±1)℃的洁净室中重量法配制,封装于20 m L顶空瓶中。
主要仪器设备
百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恒温箱、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气化瓶(顶空瓶,体积为100~150 m L)、具塞。
气化瓶的气密性试验:把1 m L己烷放入瓶中,密塞后放入60℃热水中30 min,密封处无气泡外漏。
气相色谱仪参考条件
色谱柱:不锈钢柱,内径3 mm,长3 m,内装涂有5%DEGS的白色担体102(60~80目)。柱温:60℃。汽化室温度:14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140℃。载气(N2):30m L/min。氢气:50 m L/min。空气:500m L/min
制备标准曲线系列
(1)取预先在气相色谱仪上经测试六号溶剂含量为未检出的食用植物油为曲线制备的体底油(或经70℃开放式赶掉大部分残留溶剂的食用油或压榨油)。
(2)分别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上称取25.00 g体底油放入6只气化瓶中,密塞。用100μL玻璃进样器,通过塞子注入六号溶剂标准溶液(标准值:10.0 mg/m L)0、20、40、60、80、100μL。此标准系列溶液中六号溶剂的含量分别为0、200、400、600、800、1 000μg。
(3)将标准系列气化瓶放入50℃电热恒温箱中,从温度达到50℃时开始计时,平衡30 min,用微量进样器分别取100μL液上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各浓度的峰面积,扣除空白值后,绘制标准曲线(多个色谱峰用归一化法计算)。
试样测定
在百分之一电子天平上称取25.00g食用植物油样品,密塞后置于50℃电热恒温箱中,从温度达到50℃时开始计时,平衡30 min,取出后立即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00μL液上气体(与标准曲线进样体积一致)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单组分或多组分(用归一化法)的峰面积,与标准曲线比较,求出液上气体六号溶剂的含量。
结果计算
试样中浸出油溶剂残留量的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
式(1)中:
X——油样中六号溶剂的含量,mg/kg;
m1——测定气化瓶中六号溶剂的质量,μg;
m2——样品质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检测实例
(1)称取25.00 g食用植物油样品2份,分别置于密闭的气化瓶中(注意:样品测定用气化瓶应该和标准曲线制备用气化瓶体积相等)。置于50℃电热恒温箱中,从温度达到50℃时开始计时,平衡30 min,取出后立即用微量进样器吸取100μL液上气体进样检测。
(2)标准曲线数据表
测定6个已知含量的六号标准溶剂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见表1。
六号溶剂曲线方程:Y=0.099489X+0(其中Y轴是浓度,X轴是峰面积)
(3)该食用植物油样品进样检测后,六号溶剂的峰面积分别为X1:5290、X2:5 098。
由六号溶剂标准曲线求得:
(4)将试样检测峰面积求得的结果代入式(1)中计算植物油样品中所含的六号溶剂的含量。
溶剂残留量 第7篇
在此背景下, 对宁夏质检院对银川地区的食品包装用复合袋进行溶剂残留量情况的专项抽样检测。
试验仪器及试剂
气相色谱仪:Aglient 6890N, 附FID检测器;安捷伦自动顶空进样器7694E;色谱柱:DB-624, 0.25 mm×30 m×1.4μm。
乙醇、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丁酮、乙酸乙酯、异丁醇、苯、乙酸异丙酯、正丁酮、甲苯、乙酸丁酯、二甲苯均为色谱纯。
实验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载气 (N2) 流速:1.0 m L/min;进样口温度:220℃;分流比:1∶1;进样量:1μL;检测器温度:280℃;程序升温:45℃保持6 min, 以20℃/min速度升温至60℃保持4 min, 然后以20℃/min速度升温至200℃保持5 min, 以20℃/min速度升温至240℃保持10 min。
顶空分析条件
炉温80℃, 定量杯140℃, 传输线温度160℃, 柱温50~90℃, FID温度90~200℃。循环时间45 min, 平衡时间30 min, 加压时间3 min, 定量杯充满时间0.5 min, 平衡时间0.05 min, 注射时间0.04 min。
样品的制备
裁取0.2 m2待测食品用塑料包装样品, 迅速制成10mm×30mm的碎片, 放入顶空瓶中, 迅速密封后待用。
实验结果
抽检的30个样品来源于银川地区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超市和批发市场抽检的食品包装用塑料复合袋;检测标准依据为国家标准《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GB/T 10004-2008) , 对30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见表1。
从检测的结果可知, 30批次的检测样品中有5批次产品溶剂残留量-苯类均有苯类溶剂残留检出, 该项目检验不合格, 不合格率达13%, 不合格样品均来源于批发市场, 占批发市场采样总量的56%, 其中有一批次的样品溶剂残留量-苯类检测值高达5.1mg/m2。而超市和生产企业的产品检测均符合标准要求, 表明银川地区的食品用包装问题出现比较集中, 即批发市场, 而批发市场本就是一个靠薄利多销来盈利的经营形式。大批量的检测不合格尤其是苯类溶剂残留物的检出, 更是给人们敲响的警钟。笔者的调查发现, 这些批发市场销售的食品包装大多直接进入餐厅, 部分用于农村自办婚宴, 都是即时消费, 长期使用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另一部分用于干果类包装的食品包装复合袋多被用于包装宁夏特产枸杞, 通过上文检测发现, 批发市场的枸杞包装袋不合格样品占该市场总抽样量的56%, 这些包装如果用于包装宁夏特产销售将会使长期食用者轻者头晕恶心, 重者神经衰弱损害肝脏, 一旦检测出内装食品不合格将会对整个宁夏枸杞产业造成恶劣影响。
溶剂残留量 第8篇
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 6890增强型气相色谱仪, Agilent 6890工作站。正己烷、乙酸乙酯、吡啶均为分析纯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 乙腈 (内标物) 为色谱试剂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 二甲基亚砜为光谱纯 (本溪市轻化工研究所实验厂) 。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HP-INNOWax[固定液为聚乙二醇 (PEG) , 30 m×0.32 mm, df=0.25 μm]毛细管柱;气化室温度:200 ℃;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50 ℃, 保持5 min, 然后以10 ℃/min升温至100 ℃, 保持5 min, 然后以40 ℃/min升温至220 ℃, 保持3 min;载气为氦气;分流比:5∶1;进样量1 μL;检测器温度: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 220 ℃。
2.2 溶液及试样制备
2.2.1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色谱试剂乙腈127.8 μL (约相当于100 mg) , 置100 mL量瓶中, 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内标溶液。
2.2.2 对照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正己烷880.1 μL (约相当于580 mg) , 吡啶40.7 μL (约相当于40 mg) , 置100 mL量瓶中, 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贮备液A;精密量取乙酸乙酯555.1 μL (约相当于500 mg) , 置50 mL量瓶中, 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贮备液B。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液A 10 mL、对照贮备液B 10 mL, 置同一100 mL量瓶中, 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对照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液5 mL, 置10 mL量瓶中, 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 mL, 加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对照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取丙卡特罗原料约1 g, 精密称定, 置10 mL量瓶中, 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 mL, 加二甲基亚砜适量, 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 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测定各有机溶剂的分离度及柱效。结果表明, 以上各有机溶剂计算的理论塔板数均达到5 000以上, 相邻溶剂的分离度均符合要求。对照品溶液GC色谱图见图1, 样品GC色谱图见图2, 空白溶液 (二甲基亚砜) GC色谱图见图3。
1:正己烷;2:乙酸乙酯;3:乙腈;4:吡啶
2.4 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液0.5、1.0、2.0、4.0、5.0、6.0和8.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 各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 mL, 加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各浓度溶液1 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 测定。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吡啶对照液的峰面积与乙腈 (内标) 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 (Y) , 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吡啶的浓度为横坐标 (X) , 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表明, 正己烷、乙酸乙酯、吡啶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回收率试验
分别取本品约1.0 g, 精密称定, 置10 mL量瓶中 (共10份) , 精密加入对照贮备液4 mL (3份) 、5 mL (3份) 、6mL (3份) , 另取1份不加贮备液, 作为空白, 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 mL, 加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 摇匀 (共10份)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各浓度溶液1 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 记录峰面积, 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 μL, 按上述测定法操作, 重复进样6次, 结果见表3。
2.7 最低检出限的测定
取对照品溶液逐步稀释进样, 测得正己烷、乙酸乙酯、吡啶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16、1.00、0.40 μg/mL。
2.8 样品测定
按2.2.3项制备供试品试样, 按2.2.2项制备对照品试样, 分别测定有机溶剂残留量, 记录色谱图, 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各溶剂含量, 结果见表4。
3 讨论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良好、灵敏度高的优点, 因此, 广泛应用于痕量物质的分析。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丙卡特罗中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 分离速度快, 定量准确, 且重现性好。采用内标法测定有机溶剂的含量, 可以减少仪器误差及实验者的操作误差。通过实验筛选发现用乙腈作为内标物, 可以和这3种有机溶剂达到有效分离, 且无干扰, 经方法学验证得到满意的结果, 精密度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2] (相对标准偏差<5 %) , 柱温起始温度为50 ℃保证了3种有机溶剂的分离良好, 利用程序升温, 使溶剂峰快速出峰, 缩短分析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汤光, 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582-587.
溶剂残留量 第9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GC-14C型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化学工作站)。
1.2 试药
培美曲塞二钠(批号:090201,090202,090903,090204,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二氯甲烷、四氢呋喃和N,N-二甲基甲酰胺均为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厂);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OV-101毛细管色谱柱(30 m×0.53 mm,1.0μm),内涂100%聚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温:50℃;保持5 min后,以30℃/min速度升至15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室(FID)温度:200℃;载气:N2;流速:1.0 ml/min;分流比为1∶50;进样体积:1μl。
2.2 溶液的制备
2.2.1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二氯甲烷0.024 g、四氢呋喃0.0288 g、N,N-二甲基甲酰胺0.0352 g置50 ml量瓶中,加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0.5 ml,置10 ml量瓶中,加纯化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培美曲塞二钠40 mg,精密称定,置5 ml具塞试管中,加纯化水1 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3 色谱峰定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各1μl,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二氯甲烷峰的保留时间为0.918 min,四氢呋喃峰的保留时间为1.295 min,N,N-二甲基甲酰胺峰的保留时间为3.583 min,结果见图1。
2.4 线性关系考察
取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精密称定,置同一只100 ml量瓶中,用纯化水制成标准贮备液,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53、0.406、0.376 mg/ml。精密量取标准贮备液0.5、1.0、2.0、3.0、5.0 ml分别置于25 ml量瓶中,用纯化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系列标准溶液。精密量取系列标准溶液各1μl,分别进样分析,以峰面积(A)对相应溶液中各组分质量浓度(C)作线性回归,结果见表1。
2.5 检测限测定
取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加水稀释,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信噪比S/N=3时计算检测限,分别为0.4、0.4、1.7μg/ml。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线性关系考察项下中间浓度的溶液,重复进样6次,以各溶剂峰面积计算,RSD分别为2.01%、2.98%和3.14%,结果表明该法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和培美曲塞二钠(批号:090201)适量,按“2.2”项下方法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和6份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分析。结果3种有机溶剂均未检出。
2.8 稳定性试验
取回收率试验项下序号为1的测试溶液,放置1 d后,按“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样分析,检测结果不变,表明被测物的稳定性良好。
2.9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溶剂残留量的培美曲塞二钠(批号:090201)40 mg,精密称定,置5 ml具塞试管中,共6份,精密添加1 ml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浓度分别为20.24、32.48、30.08μg/ml的混合标准溶液,振摇使溶解,摇匀。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回收率,见表2。结果表明该法准确性良好。
2.1 0 样品测定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定量计算。3批培美曲塞二钠样品(批号:090202、090203、090204)中3种有机溶剂均未检出。
3 讨论
3.1 溶剂的选择
由于原料药在水中易溶,故选择水作为溶剂。分析时采用程序升温,在保证各溶剂分离良好的情况下,提高分析效率。结果表明用水作溶剂,谱图简单,干扰峰少,6 min内完成整个分析,快速简便。
3.2 系统耐用性
在实验过程中,曾选用Agilent DB-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内涂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其他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各溶剂峰除保留时间略有改变,其他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的检测条件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非极性气相柱。出于价格因素,推荐首选OV-101毛细管色谱柱。
摘要:目的:建立培美曲塞二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用OV-101毛细管色谱柱为分离柱,FID检测器,外标法进行定量,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二氯甲烷、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50.6μg/ml(r=0.999 7)、8.1~81.2μg/ml(r=0.999 6)、7.5~75.2μ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4%、101.94%、100.58%;RSD分别为1.40%、2.07%、2.56%(n=6);检测限分别为0.4、0.4、1.7μg/ml。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培美曲塞二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培美曲塞二钠,有机溶剂残留量
参考文献
[1]Hutson TE,Vukelja S,Atienza D,et al.PhaseⅠstudy of a 3-drugregimen of gemcitabine/cisplatin/pemetrexed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othelium[J].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2008,26(2):151-158.
[2]Robert D,Hailun L,Matthew M,et al.Phase 2 trial of pemetrexed dis-odium and gemcitabine in advanced urothelial cancer[J].Cancer,2008,112(15):2671-2675.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ⅧP.
[4]Liu DH,Zhang CY,Mao ZM.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Organic Sol-vents in Tiotropium Bromide by GC[J].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2009,40(3):207-208.
[5]周岐勋,李健和,徐幸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甲氯芬酯分散片含量及有关物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73-76.
气相色谱法测定奥氮平溶剂残留 第10篇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奥氮平,乙醇,甲苯
前言
奥氮平其合成过程中使用了乙醇和甲苯等有机溶剂, 《中国药典》和ICH都规定了乙醇和甲苯的残留限度, 乙醇残留量不得大于0.5%, 甲苯残留量不得大于0.089%。为保证药品质量, 笔者建立了奥氮平中乙醇和甲苯的残留量测定方法, 本文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奥氮平中乙醇和甲苯的残留量,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一、材料与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采用美国Agilent公司7694E顶空进样器, 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 配备FID检测器;DMF (N, N-二甲基甲酰胺) 为美国TEDIA公司生产的色谱纯, 乙醇和甲苯均为分析纯。
2. 色谱条件
顶空瓶平衡温度为90℃, 传输线温度为105℃, 平衡时间为30min, 进样时间为1min, 进样量为1ml。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 (30m530um, 3.00um) ;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法, 起始温度为50℃保持5min, 然后以15℃/min的速率升至200℃维持2min。分流比为50:1, 检测器为FID, 检测器温度为250℃, 进样口温度为220℃, 氮气为载气, 流速为3.0ml/min, 氢气流速30ml/min, 氢气流速300ml/min。
3. 溶液配制
(1) 标准限度溶液:乙醇适量, 用DMF配制成0.25mg/ml的溶液;取甲苯适量, 用DMF稀释配制成0.044mg/ml的溶液。
(2) 样品溶液:精密称取奥氮平0.15g, 至10ml顶空瓶中, 加3ml DMF溶解。
二、结果与讨论
1. 专属性试验
分离度测试精密吸取3ml标准限度溶液于10ml顶空瓶中, 加盖封口, 进样, 结果:分离度:乙醇76.63, 甲苯11.94;塔板数:乙醇39549, 甲苯317122。
2. 检测限和定量限
(1) 检测限取标准限度溶液, 逐步稀释, 直到S/N为3, 结果乙醇检测限为0.998ug/ml, 甲苯检测限为0.177ug/ml。
(2) 定量限取标准限度溶液, 逐步稀释, 直到S/N为10。乙醇定量限溶液:浓度为1.50ug/ml。甲苯定量限溶液:浓度为0.89ug/ml。
3. 线性范围
精密吸取标准限度溶液, 制成乙醇浓度分别为每1ml含49.9、99.8、149.7、199.6、249.5、299.4ug;甲苯每1ml含8.59、17.71、26.57、35.42、44.28、53.14ug。分别进样三针, 然后以浓度 (C ug/ml) 为横坐标, 峰面积A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乙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0.8457x-9.7033, R2=0.9993。甲苯线性回归方程为:y=1.6261x-1.1867, R2=0.9993;乙醇浓度在1.50ug/ml299.4ug/m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甲苯在0.89ug/ml~53.14ug/m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取标准限度溶液3ml分别于6个10ml顶空瓶中, 加盖封口, 连续进样6针。计算RSD%值。乙醇RSD为2.09%, 甲苯RSD为2.10%。
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奥氮平0.15g分别至三个10ml顶空瓶中, 用DMF溶解为空白样品溶液;以线性下的80%, 100%, 120%浓度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再精密称取奥氮平0.15g置10ml顶空瓶中, 分别加标准溶液3ml溶解为回收率测试样品溶液, 结果:乙醇平均回收率为108.47, 甲苯平均回收率为106.17%。
6.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三批奥氮平样品0.15g, 置10ml顶空瓶中, 加DMF 3ml溶解, 加盖密封。按照2.2色谱条件进样, 记录色谱图,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 样品测定结果:乙醇分别为:0.073%、0.052%.0.046%, 甲苯均未检出。
三、讨论与小结
1. 自动顶空进样器与气相色谱仪的完美结合, 使任何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都能简单、快速地进行分析, 应用于奥氮平中乙醇、甲苯的测定, 样品处理简单溶液, 顶空分析无人工干预操作, 自动完成, 可连续进行样品测定。
2. 乙醇和甲苯有较大的极性差别,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参考有关文献采用极性色谱柱分析乙醇, 曾选用DB-1701柱同时测定两种物质, 结果发现灵敏度很低。本文采用DB-624毛细管柱, 可将两种有机溶剂快速分离, 且分离度好, 峰形较对称。
3. 本文考察了此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 根据试验得到的图谱及数据表明, 该方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 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 能满足奥氮平中乙醇、甲苯残留的检测。
参考文献
[1]黄京芳, 徐沄, 彭方, 林美清.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氨溴索中乙醇、醋酸和甲苯残留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
[25](4) :466-468.[2]李肇进, 张蕴, 黄海英.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漏芦总甾酮中苯及甲苯残留量[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5期第
[20] 卷总第120期:15-16.[3]郜琪臻杜震.胆红素中氯仿和乙醇残留量的测定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8年1月第37卷第1期: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