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论文(精选2篇)
青年强则国论文 第1篇
本文来源于:
少年强则国强
——论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之所在,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幼儿的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教育的成败与否,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教育观念,十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站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却肩负着不平凡的责任与使命。在科教兴华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的增长,而且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是孩子综合发展的前提,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强大的真正希望!
一、德育教育是幼儿个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的初级阶段,性格都是善良温厚的,但是到了人生的发展阶段,由于每个人受到的教育,影响不尽相同,导致了人格,性格的差异化,从而也形成多样化的人文社会。社会有好人,有恶人,有温良恭俭让的道德模范,有仁义礼智信的谦谦君子,也有败坏道德纲纪的不法之徒。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在说明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德育知识的灌输,培养园区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他们合格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品德和性格以及审美等各方面的的综合发展,而其中思想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他们全面发展的根基。良好的品德和优良的性格对他们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本文由七星论文网整理编辑,如需更多精彩文章请您关注
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我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结合学龄前的幼儿因为年龄幼小,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爱憎感情和行为习惯都尚未形成的特点,总是用自身的行为对他们加以引导。例如,我经常会当着小朋友的面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进废纸篓,并对乱扔纸屑的小朋友提出批评。后来我发现,许多小朋友也会模仿我的样子将纸屑捡起来扔进废纸篓,对乱扔果皮纸屑的小朋友他们也会进行劝导,在他们看来,老师认为好的,他们就要照着做,老师认为不好的,他们就要反对。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塑造的最佳时期,这时候的幼儿像一张纯净的白纸,家庭、学校、社会在上面描绘了什么,他就能变成什么。因此,这一阶段对幼儿的教育不应仅仅是智力开发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如果我们从小就对幼儿灌输良好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我们一定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团结友爱、诚实勇敢、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劳动等优良品质的人。
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强国必先强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引导力量。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教育大国,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深厚无比的人文底蕴。泱泱大国的儒雅风范在历朝历代都吸引着世界全球的目光,这都是教育的功劳。近几年来,科教兴国战略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入发展也彰显了教育创新改革的魅力。德育作为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德育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德育教育中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如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据有关部门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身体状况和智力发展水平方面,一般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但是在思想品行,个人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在我所在的幼儿园中,大部分孩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自打出生就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爱的海洋里。一般只要是他们提出的要求,家长都会尽力满足。这些孩子的家长唯恐家里的掌上明珠受了委屈。这样就让许多孩子在无形中形成了不懂谦
让,不讲礼貌的不良品质和“以我为中心”的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又由于一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代劳一切,包括吃饭穿衣,使这些孩子失去了亲自动手的能力,挫伤了幼儿的独立性和积极性,导致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今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我已很少能发现可以独自穿衣服的孩子。
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教育的地方。学校就像一个精品瓷器作坊,用德育做磨石打磨孩子的不良习性,用知识和作炉火加以煅烧,直至把每一个孩子都到造成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我们这些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在于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对注重学生进行德育理念的灌输和熏陶,帮助孩子改掉任性,固执,不懂礼貌,经不起挫折等不良品格,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感。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我们创办学校教育的作用恰恰在于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德育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谈到了少年教育与国家未来发展的辩证关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怎么才能足够强,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强?我认为,关键还是在教育。
教育学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天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牢基础,因为幼儿德育教育除了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国民教育质量与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乃至一国综合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均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家甚至纷纷将幼儿教育放到事关社会全面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采取立法保障、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推行免费教育或国家行动计划等举措,将发展幼儿教育作为现代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如英国政府在《家长的选择,儿童最好的开端:儿童保育十年战略》中强调:“英国政府有责任帮助幼儿及其家长应对挑战,有责任确保所有幼儿都能有良好开端”,“此举将对英国公民终身发展、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及国家经济繁荣产生重大影响”。这足以说明幼儿德育教育对国家前途发展是何等重要。
在当下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想道德意识,价值文化观念多元化发展,真、善、美,假、恶、丑交织混杂,人们的各种思想、行为习惯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对这些辨别能力低下,知识经验匮乏,又好模仿的幼儿产生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对他们的不良习惯、行为加以引导,更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将孩子成长中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那么数十年后,当他们成长为国家的中坚力量时,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能描绘中华民族的发展宏图,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担!
欲要强国,必先强教育,欲强教育,必先强其幼儿教育。幼儿德育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大厦才能巍然屹立。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站在幼儿教育的主战线上,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不仅是一名幼儿教师,而且是国家未来希望的守护神。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才中华民族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少年不强,国何以自强?幼儿的德育教育关系到幼儿自身发展,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推行幼儿德育教育,打造国家强大的真正希望!
青年强则中国强 第2篇
青年领袖是那些青年精英分子,在各个领域中锐意进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并进而对社会也产生积极影响的人物。他们更早地“建功”或“立言”,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总是承载着时代的光荣与梦想、痛苦与希望,他们的脚步总是给这个时代刻下重要的印迹。
当下社会定义“青年”,绝大多数指的是70末80年代生人——一个被调侃为“生于计划、死于随机”的群体。这个日渐成为社会主流的群体,在网络的空间里无不充斥着晦暗的思想,在这个人人自称“屌丝”的时代,领袖一次太过盛大,谈“偶像”的定义,反倒成了另类的复古。
造富运动联动,推崇狼性竞争,到处充斥着投机取巧、一夜暴富的讯息。文化、艺术成为偏门,小说、诗歌日渐式微,娱乐明星、口水仗、潜规则、打假、约架……假丑恶盛行,闹剧轮番上演,看客血脉喷张的注意力之后,最终是归于平淡生活的彻底虚无。
受自由主义支配,去神化、去偶像化时代的到来,没有信仰的支撑,社会遭受着一切都被质疑的态度。任何耀眼的东西在受到关注的同时,都易招致诟病和质疑。媒体言论被跳梁小丑的把戏充斥,经不起多问几个“为什么”,真正的发声细小而孱弱。真正勇于扛起这面大旗的人,他们在完成个人使命的同时,也被寄予了更多“神”的使命。这也解释了商人在成功后,不愿抛头露面的“后半夜吃肉”的藏掖心态。
我们的精神何在?“噫吁唏,田园将芜,胡不归?”
“青年领袖”的思想和精神在近年来有了越来越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几年前的一场“新概念”作文大赛,塑造了两个“少年英雄”——韩寒和郭敬明,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在比较中越走越向舆论的中心,这种比较甚至会持续一辈子。直至今日,两人已成长为两种不同方向和意义上的偶像和领袖。但郭敬明并不这么认为,他在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说:“我知道大家希望我成为那种人,平时省吃俭用把钱攒下来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大家就会觉得你很帮,你是青年领袖,但我不是这样的,我希望按照自己真实的生活方式来生活,我的勤奋我的聪明大家都看得到,我的物质虚荣大家也看得到,这样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与“精神领袖”相比,他更愿意为“物质”代言。“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两种,一种是改变自己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另一种是坚持自己,当有一天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们不能不承认你,这两种都是成功的定义,只是看你选择哪一种而已。”
而韩寒更以公然的藐视权威和特权而成为一众年轻人的意见领袖,而《南方人物周刊》对他冠以“公民”的称谓而已。他被冠以“最具影响力的80后作家”、“80后青年领袖”,自己却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赛车”这个爱好上。
青年领袖并不是一张张川剧脸谱,他们首先是“你我他”,进而在普通人之上出挑的那些光芒,才让他们跳脱出来,成为领袖。韩寒却说:“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我只是被聚光灯照着的一个小人物而已,从来不觉得自己在神坛上。我觉得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知识分子,虽然这个名字很臭,但不需要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越多的社会,它其实越混乱;而知识分子越多的社会,它越安定。”
很多人感谢成长的岁月中有姚明的陪伴,因为他代表了主流价值观,而又超越了主流价值观所能赋予的神化,他通过质朴的努力,一步一步到达了人生和事业的最高峰。这是大多数人此生不能达到的高度,有幸能与“小巨人”身在同一个时代,也是个体前行的一大动力。
反叛、颠覆,也可能成为青年领袖的标签。八年前,一个假小子一战成名,一路走来,争议与赞誉齐飞,不分伯仲。她以淡定的方式处理舆论漩涡中的自己的心态:“只有先建立自己,才会被人尊重。”此时的她,坐在她当年仰望的评委席上,看下面无数个几年前的自己,呐喊着“干掉中庸”。
大众对正能量的呼喊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这是一个偶像坍塌的时代,雷锋已成为记忆和戏谑的对象,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成为过期的年画,被人扫出视野。被团队、媒体、财团包装出来的伟大形象纷纷走下神坛,让所有人相信,在没有镁光灯追逐的时候,他或者她就是与自己无异的普通人。
平民选秀、网络轰炸,自媒体的发展和扩张,让越来越多的小人物也享受到镁光灯的照射,让小人物与大明星的界限越来越不分明。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部帝王史,普通人只剩下没有名讳的甲乙丙丁,面目全无,而在网络信息化的微时代,每一个人都能为自己书写历史。
“一堆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这是英国诗人艾略特将近100年前的诗句。造神与弑神的博弈,弥漫在人类历史长卷的每一个章节里,反复上演。
能够容许质疑的时代,并不是最坏的时代,但这个言论自由的标准、理性思考、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将是领袖们率先要做到表率,并建构起一个正确的时代话语体系。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让所有人直面真实的自己,才有机会找到并发挥出自己身上的光芒,这也是这个时代应当打造和给予每个人的平台。
和平的大年代理应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微领袖,他们成为构筑社会道德和智慧高度的基石。对于青年领袖,每个行业都能有自己的标杆,他们每个人所代表的的正能量的汇集,是这个时代需铭记和复刻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