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教师资格证认证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教师资格证认证(精选11篇)

教师资格证认证 第1篇

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缺乏时效性的规定, 即具有终身性质

在现已确立的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中, 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资格的时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4条规定: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 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19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 一) 弄虚作假, 骗取教师资格的; ( 二)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被撤销资格的, 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在现实情况下, 绝大多数教师都不会违反以上条例, 那么他们所持有的教师资格也就不会被撤销。换而言之, 只要不触犯法律, 其证书就永远有效, 即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具有“终身性质”。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基于当时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及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20世纪90年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整体较低, 且教师资源短缺、整体素质偏低。为了稳定教师队伍, 加强职业的吸引力, 具有终身性质的规定便应运而生。这种“终身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促进了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和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储备, 成为我国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途径; 稳定了教师队伍, 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加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同时, 它使得教师资格成为公民能力的一种标志, 教师资格证书也成为了应聘工作中的一种竞争资本, 且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公民可以在任何时期谋求教师职位, 不受时间或者有效期的限制。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教师资格制度的这种“终身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 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就被提上日程,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 并于2011年先后在山东、海南省开始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的试点。2013年8月, 我国进一步扩大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试点范围, 在河北、上海等6个省份试点的基础上, 新增山西、安徽等4个省份为试点省, 并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同时选择一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

二、教师资格“终身制”存在的问题

1. 无法弥补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局限性

我国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是建立在静态标准制度上的, 主要是教师资格申请人所具备的静态的硬性条件。教师资格标准中对教师资格申请人的学历、专业、普通话水平等静态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 但对教师职业必备的其他条件, 如必修的学科和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能力等未做出具体规定; 且对于认定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标准规定得不够详尽, 而这些又是作为一名教师所不可或缺的素质和能力。

在教师资格认定方面, 师范类毕业生凭自己的毕业证书, 向学校或者户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 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其审查并准予合格后即可获得相应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资格申请者, 只要符合申请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 并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这几门课的考试和认定审核后, 就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而这些考试的课程只是简单地测试教育理论知识, 缺乏对教师全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这种规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来源的多元化, 但对于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和水平等综合素质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2. 违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 无法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提供有效的激励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改进教育教学, 并且在职后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教师资格的终身性易使教师安于现状, 削弱其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的动力, 这不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 教师资格的终身性弱化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的积极性, 影响了培训的质量。

3. 不符合职业资格制度的发展规律

纵观当今社会, 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都逐步建立了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 规定了不同职业、不同发展阶段获得不同的职业等级证书。在我国, 专业化标准严格并且相对成熟的职业资格中, 都对资格的有效期和定期认证做出了规定。例如, 医师职业资格需定期考核, 考核不合格则停业36个月, 在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则注销其资格, 终止执业两年以上需重新考证。国际上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教师资格制度, 对于教师资格证书的时效性也有明确的规定。

显然, 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师资格制度, 以及我国几种比较成熟职业的职业资格制度,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在时效性规定上还不成熟, 教师资格仅凭职前考察显然要求偏低, 暴露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在法制化管理方面的不足, 必须要加以完善。

4. 不利于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对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却长期不任教或任过教又转换其他职业的人, 其明明已经不适合再做教师了, 却无法吊销他们的证书, 造成了持证者与实际执教者人数的不对称, 使得我国大批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的非师范生无缘成为真正的教师, 影响对教师队伍发展的宏观调控。且对那些性格品行有严重缺陷的, 如果问题没有达到现行法规关于撤销教师资格的严重程度, 就无法吊销资格, 虽然可以将其解聘但不能防止他应聘到其他学校, 继续造成伤害。

三、关于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见, 对我国教师资格实行定期认证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对于教师资格定期认证, 从阶段划分、认证标准、认证机构和程序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 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的阶段划分

对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应分为三个部分来考虑: 试用期阶段的初任教师、正式教师和未受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格证持有者。对于初任教师的试用期概念源自教师资格制度相对成熟与完善的国家, 如在美国, 每个新任教师在取得初任教师资格后, 必须有13年的试用期, 只有使用合格, 才能获得教师许可证。因此, 我们也可以借鉴上述方法, 对于初次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者, 不论是否为师范毕业生, 都必须经过2年的试用期, 考察初任教师是否真正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对于成为正式教师的与未受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格证持有者的定期认证阶段划分, 应与教师职称评定的规定相结合, 教师资格定期认证与教师职称评定有着相通的地方, 教师职称评定为每五年评定一次, 笔者认为, 教师资格认定的阶段可以设置在评定职称的前一年, 这样教师资格定期认定的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参照。

2. 认证标准

在认证程序中应尽量简化手续, 不牵扯教师资格证持有者尤其是在职教师太多的精力, 否则易对学校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认证内容应偏向动态条件的考核。总体上我国对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属于一种静态标准认证, 而定期认证的重点应偏向于教师任教后更新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的能力、道德素质是否适合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等这些动态方面条件的认证。

定期认证与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相挂钩。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这个过程贯穿于其整个职业生涯, 定期认证条件规定中应规定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次数或者成绩、学分要求, 使得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成为定期认证的重要条件。

3. 认证机构与程序

在国外, 为了保证定期认证的专业性和认证的公正性, 教师资格认证通常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主持, 交由比较权威的专业团体来负责。但笔者认为, 在我国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的专业认证机构还缺乏相应的基础, 定期认证应与教师资格认定一样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教师资格证持有者自己提出申请, 所在学校提供教师的工作业绩考评, 由县级以上 ( 包括县级)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格认证的组织和管理, 并受理不同类别的定期认证申请。为节约费用, 省去颁发新证的工本费, 对符合条件且通过认证的教师在其教师资格证书上加以标注即可; 对认证不合格的, 建议推迟其职称评定的年限, 再次认定不合格者则吊销其教师资格证。

为了保证认证的公正透明, 加强对认证各个环节的监控, 我国有必要把认证的标准与程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从制度上确保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的真正落实, 并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李子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 2008, (10) .

[2]教师法及其配套规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26-28.

[3]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

[4]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5) .

[5]杨瑾, 余艳.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研究[J].人民教育, 2006, (20) .

教师资格证认证常见问题 第2篇

广州市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有关问题解答

一、向哪里提出申请

答:教师资格实行属地化申请,申请人应向户籍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对于户口不在当地,但工作单位在当地且人事档案挂靠在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的,可向人才交流中心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户籍和人事档案均不在当地的人员,应向户籍所在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二、关于认定范围

1.哪些人员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2010年10月23日前(含23日)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申请认定以下其中一项: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或幼儿园教师资格。

2.暂缓就业的毕业生能否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在广州申请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可以提出申请,申请时须出具暂缓就业协议书和工作单位证明。

3.在编正式教师与其他申请人员在申请教师资格时有何不同?

答: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不再区分在编正式教师和其他申请人员,在编正式教师与其他申请人员的认定条件和收费标准一致。

4.已取得教师资格,有无必要再申请其他种类的教师资格?

答: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因学校调整、合并等原因,需具备其他种类教师资格的人员,应依照法定程序及时申请认定与其新的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

已经取得教师资格,暂无必要再申请下一层次种类的教师资格。如已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已经具备初级中学、小学或幼儿园的任教资格,无需再申请认定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但如需到高级中学任教,必须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5.已取得教师资格,可否再申请该种类教师资格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师资格?

答:不可以。

6.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能否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具有中国公民身份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外籍教师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7.还有哪些人员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今年不受理一年内申请认定两种以上(含两种)教师资格,不接受社会人员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三、关于认定条件

(一)学历条件

1.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具备什么学历?

答: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含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2.党校和社科院的学历可否视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

答:除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生的专业外,党校和社科院的其他专业招生不属于国民教育范畴,其学历不等同于国民教育学历,不能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

一些党校自行扩大了个别获准招生的专业的招生规模,在这种情况下,若其毕业证书是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则视为有效学历。详情请咨询学历鉴定机构。

3.取得高中毕业证是否可以申请教师资格? 答:按照《教师法》规定,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专毕业学历以及高中毕业学历视为不合格学历。

4.小教大专毕业人员能否直接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答: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只能直接申请认定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教师资格,如小教大专毕业人员只能直接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幼教大专毕业人员只能直接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教大专班和幼教大专班毕业人员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必须补修专科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考试合格,同时还需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5.什么人需要提供两种学历证明材料?

答:本科是专升本的,需提供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

6.是否所有专业都可以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答: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必须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这类教师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如语文、政治等课程,基本不存在实习指导教师。

(二)“两学”补修

1.什么是师范教育类专业?

答:师范教育类专业是指各级师范院校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以培养培训教师为目的,并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师范教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的师范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区别师范教育类专业与非师范教育类专业,可看其课程设置上是否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实习等教育教学课程。要特别注意的是个别的综合类院校有开设师范教育类专业(师资班),师范院校也有开设非师范教育类专业,要以上述的标准界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类专业,而不能单纯凭学校的类别来界定。

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虽有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学历但与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种类学历要求不一致的申请人,必须补修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2.什么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答: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虽有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学历但与申请认定的教师资格种类学历要求不一致的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补修师范教育类专业教学计划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证书。

3.中师或师专毕业后取得非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文凭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是否需要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答:这类申请人虽有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学历(中师或师专),但与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学历要求(本科)不一致,因此必须补修本科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考试合格。

在本科学习期间没有修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专升本插班毕业人员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也必须补修本科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考试合格。

4.非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后取得教育硕士学位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可否免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答:研究生没有师范与非师范之分,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人员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较多从事的是教育理论的研究。

5.“两学”证明材料指的是什么? 答:通常我们讲的“两学”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因此,不能用“运动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等,或者其他相关相近的学科成绩代替。

申请人要提供下列材料之一作为“两学”证明材料:(1)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学业成绩登记表;(2)参加省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补修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合格取得的《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

(3)在经省厅选定的31所高校参加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的本校应届毕业生的“两学”合格成绩,可作为我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两学”有效成绩。申请人须在提出申请时提交《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培训合格证书》;

(4)社会人员参加我市指定的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两学”培训机构(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的合格证书;

(5)社会人员参加省内各市教育局指定的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两学”培训机构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的合格证书,各培训机构可咨询各市教育局;

(6)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等途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通过考试取得的合格证书。

(三)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及普通话测试 1.什么人需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答:以下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1)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与本专业学科不相同的任教科目的教师资格;

(3)在学期间教学计划内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

我国师范教育类专业有的是在普通师范开办,有的是以夜大、电大、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进行教学,所以有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没有参加过教育教学实习。对于在学期间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需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2.什么人可免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答:全日制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申请认定与本学科一致的任教学科的教师资格,可免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3.中师或师专毕业后取得非师范教育类本科毕业文凭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是否需要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答:这类申请人虽有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学历(中师或师专),但与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学历要求(本科)不一致,因此必须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试。

4.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要求怎样?

答:主要是测试申请人是否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分试讲和面试两部分,总成绩分别为100分。试讲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达到合格线(合格线为60分)以上方为合格。试讲时间为15分钟,面试时间为5分钟。

试讲重点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程实施、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使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面试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如何收费?

答: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教师资格认定及考试收费有关问题的复函》(粤价函[2008]278号)的有关规定,需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者应缴纳认定费用120元。

认定费不含体格检查、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教育学、心理学补修及学历鉴定费用,申请人(包括师范生)应按规定另行缴纳。

6.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普通话水平要求是什么? 答:社会人员和市区在职在编教师申请教师资格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增城市、从化市省级以上学校在职在编教师要求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其他学校在职在编教师认定与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要求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普通话测试联系电话:36334959

7.外省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否有效? 答:1997年以后颁发的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均有效。

(四)资格认定体格检查

1.在非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的体检是否有效? 答: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方法》第八条的规定,申请人必须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的医院体格合格。体检合格后,医院必须在《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体检医院意见”一栏加盖“符合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印章和医院印章。

2.申请人何时进行体检?

申请人在提出申请递交材料时,要将《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填好,连同其他材料一起交给区县级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然后由认定机构统一组织体检,在指定医院进行,否则均视为无效。

3.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根据《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2007年修订)第七条规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无论“大小三阳”),转氨酶正常,排除肝硬化者合格,但不宜从事幼儿教育及食品科学等相关岗位。

四、关于学历鉴定及思想品德鉴定 1.什么人需要提供学历证书鉴定证明? 答:除在编正式教师之外的其他申请人。2.什么机构出具的学历证书鉴定证明有效?

答:国外学历证书鉴定证明必须由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国内学历证书鉴定证明必须由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授权的学历认证代理机构出具,其他学历鉴定机构(包括深圳人事局鉴定中心)出具的学历证书鉴定证明无效。

附件:广东省教育厅学历认证中心各代理点一览表

网址:(http://jszg.gdhed.edu.cn/upload/141***6.xls)

3.学历认证需要多长时间?收费标准是多少? 答:据了解,广东省内学校证书认证自省学历认证中心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广东省外学校证书认证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国外学历鉴定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

广东省内学校研究生证书(含博士、硕士)100元/本,本科、专科、中专证书各70元/本;广东省外学校研究生证书(含博士、硕士)150元/本,本科、专科、中专证书各140元/本。每件国外或境外学历、学位证书认证费360元,代理服务费100元。翻译费: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50元/页;论文摘要100元/页。

4.申请人的思想品德鉴定表如何填写?

答: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的思想品德鉴定或证明材料,按照表内的要求填写。

(1)有工作单位(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申请人,该表由工作单位填写;

(2)户口在本市,但没有工作单位或所在工作单位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申请人,该表由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填写;或由档案挂靠部门负责填写;

(3)户口不在本市,档案在本市人才交流中心的申请人,由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填写。

五、关于认定材料的说明

1.申请人需提供哪些资格认定基本材料及向何部门提出申请?

答: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户口在广州)或人事档案挂靠的人才交流中心所在地(户口在外省、市)的区、县级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

(1)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或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

(5)近期小1寸免冠半身正面照片1张(与贴在申请表和体检表上的照片同底);

(6)除在编正式教师外,其他申请人还需提供由广东省教育厅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鉴定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在编正式教师需出具学校证明;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虽有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学历但与申请认定的教师资格种类学历要求不一致的申请人,还需提供学习相应层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师范生需提供学业成绩单备查;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9)在广州申请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申请时须出具暂缓就业协议书和工作单位证明。

以上各项同时提供原件和复印件的证明(证书)材料,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核后留存复印件,原件退还申请人。所有复印件需用A4纸复印,身份证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复印在同一张纸上。

2.在何处下载申请表格?

答:可在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网或广州教育评估网下载以下表格并按要求填好。

http:///download/jszgbg.rar)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A3纸双面打印);(2)《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一份(A4纸双面打印,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安排体检);(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一份。

3.申请人报名时怎样排列表格顺序?

答:请按以下表格顺序排列送交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1.申请时请备齐以下材料:①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③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④《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网上下载,由鉴定部门填写好并签名、盖章);⑤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或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⑥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虽有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学历但与申请认定的教师资格种类学历要求不一致的申请人,需提供学习相应层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师范生提供学业成绩单复印件(需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⑦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需提供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⑧除在编正式教师外,其他申请人需提供由广东省教育厅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鉴定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在编教师提供单位证明);⑨近期小1寸免冠半身正面照片1张贴在照片页上(与贴在申请表和体检表上的照片同底);⑩《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网上下载,A4双面打印并填写好个人信息)。以上要求同时提供原件和复印件的证明(证书)材料,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核后留存复印件,原件退还申请人。

2.复印件规格:使用A4复印纸单面复印,身份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复印在同一张纸上

3.装订要求:材料①-⑨(除④、⑤的人事关系证明、⑧的单位证明、⑨用原件外,其余都用复印件)按上述顺序排好后,在左上角平钉。⑩单独列放。

4.《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填写须注意地方哪些问题? 答:(1)“毕业学校”和“所学专业”按毕业证书填写;(2)教师“申请任教学科(课程)”原则上应与其任教学科或所学专业相一致;(可参照附件:《教师资格申请任教学科专业》填写);

(3)如申请人本科毕业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硕士学位,其“最高学位”填写“硕士”,但“最高学历”仍填写“大学本科”;

(4)“本人简历”从初中学习阶段填起,先填写所有的学习经历,再写工作经历,并注明学习层次和形式,工作职务和证明人。

5.提交照片有哪些要求?

答:上交的照片(1张)将粘贴在教师资格证书上,其要求如下:

教师资格证认证 第3篇

关键词:资格认定;教师能力;社会关注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13-2

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教育部门和学术界都进行了许多研究。

我国最早提出“双师型”概念的是王义澄先生。1990年,王义澄在《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一文中,提出了上海冶金专科学校需要吸收其他教学经验,通过教师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科研工作和一些技术性项目等途径使老师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及经验,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之所以上海冶金专科学校这样的做法,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施 “双师型”教育提供发展机会。

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只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对教育事业起多大作用。据说双师素质教师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任用部分在高职院校任职,具有很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最重要的是素质要优秀。任用过程中为教育带来创新性教学,而且教学效益很好,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每位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都获有合格证书,这样才可以达到我们所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目标。

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存在的虚假

2.1 “双师型”人才来源很单一,且无“双师”意识感

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组成结构,一般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居多,从企业、科研机构部门调入的教师极少,而这些刚毕业就任职到教育事业中的小伙们,年纪都在23-26岁左右,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在他们授教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难传授到很好的专业知识,他们总是“多说话,少实操”的教育方式比较乏味,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只能教学,教学是本职工作,也是生活经济来源的一种获取途径而已。

2.2 配套的资格认定、培养和激励等“双师型”政策缺失

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制度较缺乏,单是“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都没有定论。“双师型”教师的性质和普通高校的职称评比考核等有很大的区别,普通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而高职院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者发展的方向不同,评价考核的方式理应不同。

但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定过程强调不同级别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的要求,这使符合高职院校教师特点、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需要的教师在晋升职称的时候处于不利地位,也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为求业务发展也被迫按照普通大学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去发展。如沿用普通高校的办法进行评审、考核,大多“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学历较低技能较高的教师,根本无法达到要求,难以体现“双师型”教师的优势。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几乎空白,政策性倾斜不够明显,难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3 社会关注度不够,企业缺乏认知度

由于高职教育发展是我国很长的一段历史,有古代就开始有教育事业出现。而现在社会上的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理性认识还不够,总认为高职教育不是教育,学了也是没什么用处的。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来源等都出现问题,更加使高职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很好的形象,甚至存在鄙视眼光。在这种特殊的大环境下,高职教师心里存在不平衡,更是在教学方面走形式和不实践,没有更高的教师素质。

另一方面,院校没有更好的安排老师参加实践培训,就算如此,很多企业出于企业机密或者行业区分也不欢迎教师到企业内调研、锻炼。然而有一些企业虽然接受了少数教师到企业内挂职锻炼,但是在涉及关键技术、公司机密等重要环节上也不愿对教师开放,人为地把教育与生产隔离开来,或许企业们还没弄清楚企业最根本的发展是源于技术的,而技术是源于教育的。

3 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对策

笔者提出,破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瓶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具体对策。

3.1 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博性、交叉性

高等职业教育一向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精深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课内之余,还拓展部分必要的课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心理学知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生们的压力不断增大,,所以必要时教师还可以把学习到的心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减压,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这样一来教师能够结合专业技能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减少自己在职业上的负担和压力。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提高文化知识的必要,教师们需要不断升值自己,在从事个人专长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他的专业技能,把自己全能化。多跨度的学习,不仅使自己技术更好,还可以在生活中实现人生的价值。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具备这样的“双师”意识, “双师型”教师应跟紧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如新知识、新动向、新工艺、新设备,都需要我们一一了解。

3.2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结构的实践性、应用性

“双师型”教师是作为教师所必需的基本教学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带给学生们,这也是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所在。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实践方式和辅助工具。事物的操作能够给学生更容易理解每个理论知识的原理。更好指导学生进入课程,提高设计、科研、实习和试验的实用性。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跟工作挂钩,学生很容易把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际职业岗位中去,工作期间能够独立进行产品分析、故障诊断排除,独立完成上级领导发下来的项目。高等院校在教育技术发展能力要求中教师不仅在教育中学习,在学习中教育,而且能够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量进行授教。新材料的能力可以应用于企业人才的实际,将“双师型”教师教育贯通到校内和校外,使受教者减少到企业工作对专业技能应用的担忧。

3.3 优化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的综合性、职业性

高职教育不仅担任着学历教育任务,还担任着职业培训的任务。“双师型”教师不仅有:德、智、体、美、劳的素养,还应同时具备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把这两种显然不同的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提高“双师型”教师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而这种综合职业素质往往是在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授教过程中慢慢体现和表达出来的。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应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力培养方面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的综合性和职业性。

3.4 注重高职院校教师的企业顶岗实践锻炼

在“双师型”教师发展时期,注重对教师们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多安排教师到基层锻炼,比如教师每年都应安排固定的时间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实训基地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外派教师外出顶岗时间或者接受培训技能的资金投入,对于外出培训者予以适当补贴,避免教师们整日忙于应付日常教学,还要忙于编教材、写论文以及搞科研。

3.5 加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政策保障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联合出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系列政策、举措,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可以建立新的普通文凭和高级文凭,建立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和职业资格体系,科学的推进了教育事业管理的合理性,推动形成“双师型”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丰富、互相衔接、便于操作的系列法规,从政策上保障“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教学、会实践、善指导的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 考 文 献

教师资格认证的中外比较 第4篇

一、教师资格制度概述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是公民获得教师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在我国不具备教师资格者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和教学能力。但教师资格只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必备条件,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从事教师工作, 只有被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聘任后才能成为教师。

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对于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是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首先,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 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法律手段。其次,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形成开放式教师培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再次,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推动教育人事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调整整顿师资建设队伍的制度性措施。最后, 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标志, 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二、中外教师资格认证的比较分析

1. 教师资格认证的学历标准比较

在各国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的规定中, 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就是对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学历规定。以下对中外各国的教师资格认证的学历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美国对申请与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要求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先接受4年的大学教育, 在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再接受一到两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包括学习一定的教育学科课程, 参加教学实习。

英国则认为合格教师, 尤其是初等教育教师, 首先必须得是成功地读完英国大学或全国学位授予委员批准的作为师资培训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 具有学士学位的学生。

德国的规定更为细致, 申请教师资格的人, 必须得从完全中学毕业, 然后进入高等学校, 并在师范专业就读, 经过四年以后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再经过两年的间隙期, 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

日本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教师专业必需的学历要求。日本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提出, 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应该以硕士毕业生为主, 要求设置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相衔接的六年一贯制教师培养课程,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 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受过较长时期专门训练的职业。

2. 教师的资格考试与考核评价的比较

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的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仅对教师的道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 而对于其中最为重要的, 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条件并未做出具体规定。考核注重的也只是答卷结果, 而不是过程或实际能力, 使得考核没有以一种客观的、统一的标准方式进行, 更不用说考核的公正性、精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 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完善的教师证书制度之一。现在在美国想要在中小学任教, 必须取得执照;想要取得执照, 则必须通过三种教师资格鉴定。第一种是“入学鉴定”, 也就是想要进入师资培育方案就读的学生, 必须通过在阅读、写作、数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鉴定。第二种为“初任执照鉴定”, 也就是修业师资培育方案的学生在毕业时可根据其成绩单以及在一般知识、教学知识、任教学科学识的检定结果, 向该州的主管部门申请初任执照。第三种为“续任执照鉴定”, 也就是初任教师执照期满时, 应接受实际教室教学表现的评价, 评价合格才能换发另一种有效期较长的教师执照。[1]

英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称为“合格教师资格证书”。英国实行开放式的师资培养体系, 合格教师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四年制的教育学士, 学生就读于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二是在三年制的第一学位基础上再继续进修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培养新教师的对象大多是已取得了各种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 该课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再到教育系或教育学院接受一年的全日制师范教育, 学习和培养有关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一种形式是作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在职教师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学习两年的部分时间制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

德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高标准、严要求。首先, 师范生入学要求极为严格, 必须是完全中学的毕业生, 这就保证了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其次, 德国的教师教育过程完全是按“专家型”教师的目标来培养的, 德国的学生需要参加两次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学生大学毕业后参加第一次考试, 合格后取得实习教师资格。取得实习教师资格者, 需要经过两年的教育实习, 再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 方能取得正式教师资格。两次考试都非常严格, 需要经过笔试、论文、口试、试教等, 这么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日本在1989年开始实施1988年国会修改的《教育职员许可法》, 实行教师任职认定制度。[2]其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大学毕业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然后参加“教师任用选拔 (国家) 考试”, 其考试内容包括普通教养知识、专业专门知识与教育基础理论三方面, 被认定为综合学力合格才可决定任用为教师。

3. 教师资格证书等级和层次的比较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认证中, 采用的是较为单一的合格制, 只为教师从业确定了最基础的准入要求,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这一制度必将难以适应学校对不同水平层次教师的需求。

就教师资格分类最为完备的美国来说, 教师的资格按照级别分, 可以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中学教师资格证书等。按照职能分, 则有各科教师资格证书、职业教育技师资格证书、各类学校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学校各类服务人员资格证书等;而从证书发放的途径来看, 中小学教师的资格又可分为全国通用性的和地区通用性的, 前者是由获得资格认定的高等院校颁发, 证书在全国各个州都适用, 后者则是由州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 这种证书只在颁发证书的地区范围内发挥作用。

日本的教育省提议, 实行“初级认可证”、“标准认可证”和“专修认可证”三级教师认可证, 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修习过硕士课程并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投身教育事业。“初级认可证”授予短期大学毕业生或在短期大学修完规定学分的学生, “标准认可证”授予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在大学修完规定学分的学生, “专修认可证”授予修完硕士课程的人。

三、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 教师资格认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要保障。目前, 通过教师资格认证使教师满足最基本的任教条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从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资格认证正在朝着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把关的目标前进, 教师资格认证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 还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重新评估, 逐渐使不能适应新的教育情况, 不注意自身提高, 知识老化, 经验过时的人退出教师队伍。

第二, 教师资格认证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资格认证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是多种多样并不断发展的, 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 无论是对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还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都要根据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师范教育的发展不断发展。认证的方式也要根据认证内容和认证对象的不同来灵活运用, 因为任何一种考核方式都有其局限性, 都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素质。

第三, 教师资格认证必须同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怎样培养合格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任务, 而怎样保证合格的人从事教师职业则是教师资格认证的任务。后者实际上是前者质量验收的手段之一。同时, 教师资格认证还要同教师的职后教育相结合, 因为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站在知识最前沿的教师无法再通过一次教育来满足一生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不断地接受再教育, 从而保证教师接受再教育就必然成为教师资格认证的发展趋势之一。[3]

第四, 完善教师资格的学历和认证标准, 建立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师资格证书层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对教师的需求一定会从数量的扩大转向质量的提高, 有必要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但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 对中小学师资学历水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师资培养的变革, 要求同存异, 旨在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对包括不同层次师资在专业学科与教育学科上应达到的水平、教学实践能力、资格证书有效时限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 同时考虑到教师水平的差异与开放化师范教育体系的要求。

第五, 完善教师资格认证的组织体系和法律法规, 加强教师资格证书的管理和实施。掌握教师资格的鉴定权和证书的发放权的组织, 其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因此, 有必要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力组织作严格的规定。在教师资格的认定、考核、聘任以及任职后的评定三个环节上努力做到严格、公正。应打破僵化的教师人事制度, 采取优惠的招募措施, 放宽制度规定,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使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47.

[2]陈永明.师资培养教育的国际比较[J].外国教育资料, 1998 (2) .

1教师资格认证讲课稿 第5篇

Yes, I hear some students say maybe the story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excellent.And some say the handwriting is perfect.And there is a great progress in the work.Yes, these can be part of the reason.But not exactly.Ok, Hu ke, can you explain this for your classmates? …

Well, my class, you see even Hu ke himself has no idea of the reason.For him, it is kind of surprise!He explains he even didn’t finish the composition.Yes, we know, maybe Hu ke is not so good at English to writing a complete composition.It’s beyond his current ability.But I believe he can make it in the near future.Ok, Hu ke, can you tell us what else you have written in your work? Just tell the truth, please!…

Yeah, he told us he wrote a short message to apologize for his failure to hand in a complete writing.I think Hu ke is honest, and takes the assignment seriously.It’s a good attitude!Also, he shows his respect to his teacher.So I’m very happy!

Boys and girls, remember, no matter your English is good or bad, you all can lay a good impression in your teacher’s mind.The key is you should take a good attitude.And then, you may be successful.Just as the name of a best seller goes, “Attitude decides everything”.Certainly, you should also be honest and show respect to others.If you can do these, I think you can impress others deeply and make a good impression in others’ mind.Just now, we have talked that through your work, you can make a good impression!That means we even don’t need meet in person.Then,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when we meet? This is what we are going to learn today.Unit 4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Before coming to the text, I’d like you to do an activity in pairs.Find a partner and discuss with him/her what factors may affect your impression on others.Or what should we do in order to impress others? Try to think out as many factors and ways as you can.Write them down on a piece of paper.To save the time, just write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Remember: Don’t speak your answers loudly otherwise your neighbors may know.Also, I have prepared a small gift for the students who have the most ways.As to the instructions, are you clear now? Yes!Great!My class, use your mind and hand.3 minutes for you!

Ok, time is up!How many ways do you have? 5, 6,8, any more? No So, which pair? Oh, they are Han xiaolei and Li Mei.Ok, I’d like one of you to read your answers out!Yeah, appearance, confidence, honesty, smile, attitude, humor, a proper speed of speech, look at the person you are talking to.Yes, congratulations, after class, Han xiaolei and Li Mei come to me for your gift.So class, what else have you thought out? Speak them out, please!Polite… modest…kind…thoughtful..Great!All these are important in order to impress others.In the activity, we have thought about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Then will the author of the text think alike?

Please listen to a short passage carefully and prepare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Listen to the tape

People judge other people within the first seven seconds of meeting them.You ca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other people through using your eyes, face, and body in unspoken communication.What you say needs to match what you do.When you enter a room full of people, you can look at them and smile.You have the power to have a good effect on others because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can be you.The key is to be your best by being relaxed and thinking of others instead of yourself.After the first listening, I think you may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Now, we’ll listen it once again for detail information.After this listening, you are going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How long does it take us to judge the people we meet? 2.What is one way you can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other people? 3.What is the key to being the best person you can be? Now, listen carefully!(Ask students to answer)Who gets the answers? ….Please,….yes, correct!What about Q2? Yeah, I think you get the right answer!Q3!Perfect!I’m so happy you get all answers right!Now, we’ll move to the text.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Read it aloud.if you come across some words, you can chose to guess or refer to the word list.While reading, I hope you can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2 Qs on the slide. How many tips did the author offer in the passage as to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4) What are they?(the italicized part of the passage)

Now, 10 minutes for you!

Class!Stop, please!How many tips does the author give us? 4,5 and even more Then what are they? Yes, Li qian please!Yeah, the first one: you are the message, No.2: be yourself, No.3:use your eyes, the last one: lighten up Completely right!Thanks, sit down please.By the sentence “You are the message”, the author means that our eyes, face, body and appearance actually transmit something to others.By looking at your eyes, we may know you are happy or not.Through your body movements, we can know you are nervous or at ease.All in all, you yourself are the message.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is text in detail.Zhang Hui, can you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for us?

Research shows we make up our minds about people through unspoken communication within seven seconds of meeting them.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we show our true feelings with our eyes, faces, bodies and attitudes, causing a chain of reactions, ranging from comfort to fear.…

Well, what a sweet voice and also you have a standard pronunciation.Thank you!

In paragraph 1, the author shows us people always tend to judge others within a few seconds.“Research shows we make up our minds about people through unspoken communication within seven seconds of meeting them.” Here, pay attention to “make up one’s mind about somebody”.It means to form the judgment of others.While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 means decide to do sth.So, how to translate it?

Yes,”对某人评价或者判断”,so this sentence can be translated as “研究表明:我们对他人的评价,不用通过言语交流,在刚见面的前七秒钟就形成了。” Consciously…do you know the word? Yes ,有意识的,so this sentence means 无论我们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形体动作,以及态度流露出来,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可能给人舒适感也可能让人害怕等等。

….following is the passage reading and words-explanation.By reading the text, we know that the author offers us some tips.For each tip,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of his is cited to support his point.Here, I want to suggest you using the imagination when it comes to a real situation.Think about what will the scene be like?

Let’s take paragraph 12 and 13 as an example.Let’s read it together.Lighten up.Once in a staff meetin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hairmen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became very angry over tiny problems, scolded each worker and enjoyed making them fear him.When he got to me, he shouted, “And you, Ailes, what are you doing?”

搭建资格认证 虎头蛇尾 第6篇

如今在标准展位的搭建方面,包括国展在内的北京的展馆依然保持垄断的态势,由展馆本身的搭建企业施工。由于利润可观,相信短期内这种现状不会改变。

而在特装展位方面国展实施搭建企业资格认证后,引发的垄断争论已经不攻自破。相信会展界的人士都还记得,当年国展关于展位施工管理要求的紧急通知的基本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乙方及其参展公司须选择经甲方资质认证的施工单位进行展台施工、搭建工作。任何没经过甲方资格认证的施工商将被禁止在甲方展场内进行施工搭建活动”。而国展现在实施的施工管理规定却显示,任何施工单位在进馆施工前7天,只需向施工管理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1、展台设计效果图、立面图、平面图、电路图、施工细部结构图、施工单位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特殊工种执照复印件;2、填写施工人员(姓名、工种、身份证号码);3、填写相关表格;4、由施工单位法人委托授权人签定展览会展台施工安全责任书。并交纳施工管理费、施工证件费、施工车证费、水、电及压缩空气费、展台押金后,即可领取施工证。虽然在国展进行施工比从前审查严格,而且要预交数目不菲的押金,但显然并非只有通过国展资格认证的搭建企业才能在国展施工。

在展览发达的欧美国家,进入展览馆的搭建公司,必须持有这家展览馆的入场施工资格证,资格证的内容包括,设计人员的实力,技术人员的数量,这些人员上岗时还须持有资格证书。国展的资格认证模式就是借鉴欧美的经验,初衷是希望建立展场施工准入制度。

一些通过国展施工资格认证的搭建企业表示,他们与其他搭建企业在国展施工的区别不大,出事照样要承担全部责任,一样要接受处罚,只是数目不同而已。现在看来,与目前中国的大多数“认证”一样,国展的资格认证对于搭建企业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认可,而非拥有某种资格。通过认证的企业获得的实质性的好处就是展馆会向没有搭建商的参展商推荐通过资格认证的企业,虽然这点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重要,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规范展场施工秩序。如今国展实施的管理办法显然偏离了当初制定资格认证制度的初衷。

国展的资格认证模式确确实实对于混乱的北京搭建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约束作用,限制了“散兵游勇”,也淘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公司。这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问题在于国展并没有坚持实施只有通过资格认证的搭建企业才能在展馆施工的原则。

面对国内混乱的搭建市场,借鉴展览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搭建企业进行严格资格认证,建立展场施工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中国对于从事展览搭建的施工单位和个人并没有任何资质审核。律师、医生、会计等职业还需要资格证或上岗证,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展台搭建,不需要任何资质证明。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是展馆准入制度难以严格实施的重要因素。

国展实施搭建企业资格认证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轨道。国展施工管理规定的内容不够完善,有失偏颇。过多地从金钱方面威慑搭建企业,动辄处以罚金,造成许多搭建企业对于国展的某些条款也颇为不满。搭建企业资格认证的内容也不合理,由于受到高额押金的限制,一些有发展潜力,同样具备高质量特装展位搭建能力的小企业被挡在了认证范围之外。此外,从2006年通过认证的搭建企业名单来看,全部都是北京本地企业(只有一家是北京分公司),这也是涉嫌垄断的主要症结所在。

从规范展馆施工秩序,维护展商和展馆的利益,以及中国会展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展馆应该严格控制进馆施工的搭建企业,切切实实建立“非认证企业严禁进入展场施工”的准入制度。但是展馆建立准入制度的立足点应该是使所有具备高质量施工能力的正规的大中小型企业都能够在平等、公正的氛围中自由竞争,按照市场规律和法则,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展馆搭建企业资格认证的内容要全面考虑,充分体现平等的原则。对于大中小型企业、本地和外地企业都一视同仁,从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质量、信誉等多方面考虑,而不能单纯看企业财力、规模,更不能采取单一的预交押金手段,动辄处以罚金。

独立学院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思考 第7篇

由于独立学院是由原来的民办二级学院发展而来的, 它具有依托母体大学实行相对独立办学的特点, 其师资队伍一般由专职教师、母体学校教师和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近年来, 由于高校招生逐年扩大, 母体大学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致使母体学校教师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 依靠母体大学的师资资源已不能满足学院办学的需要。于是, 独立学院相继引进了一批专职教师, 同时也从校外通过各种渠道聘请了一部分兼职教师 (简称外聘教师) , 也包括其它高校的退休或在编的教师, 以及聘请的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由于专职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成本需求较大, 积极聘请外聘教师用于弥补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的不足, 则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良策。因此, 应切实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使之真正建设成为一支适合独立学院特色的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1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意义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最早起源于1782年的美国弗蒙特州, 而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确立了本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196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规定:“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从此, 建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则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国际发展趋势, 我国也开始了教师资格认证的进程。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随后国务院、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教师资格认证的过渡办法》、《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 对教师资格认定的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明确规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的许可制度, 是为了保障教师具备基本的从业素质而对教师资格进行审核许可的制度。它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

2.1 从高校教师资格制度层面看, 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 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不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公民, 学有所长, 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经认定合格, 也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如果将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资格在专业水平上的要求与发达国家教师资格的专业化标准相比较, 我们就不难看出我国在教师资格专业化标准的要求明显偏低。

2.2 从教师专业发展潜力来看, 一些教师已不能适应专业化教学需要

目前,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较为庞大, 且状况复杂, 许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而缺乏继续深造或进修的机会,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 他们在教育教学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已不能完全适应专业化教学需要, 这已成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2.3 对外聘教师资格认定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

外聘教师是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拓宽多种渠道, 从其他高校的退休教师、企事业单位中聘请高职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 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对外聘教师的资格认定却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规定, 现处于各行其是、放任自流状态, 一些新办院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 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甚至还出现了个别外聘教师未经教师资格认证, 而就“非法”上岗执教的问题。

3 独立学院外聘教师的特点

独立学院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 外聘教师流动性大, 有的外聘教师经常跳槽, 来去自由;二是, 外聘教师的构成较为复杂, 多是面向社会, 从其他学院、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机构中招聘的教授、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等, 其学历结构复杂, 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三是, 外聘教师的归属感较差, 责任心有限。他们一人有的担负多项工作, 精力相对分散, 责任心有限;四是, 外聘教师随意性大, 有的经常停课或调课, 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 给学院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五是, 外聘教师受学院的制约性小, 奖惩机制实施比较困难。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外聘教师在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特殊性。

4 独立学院实行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性

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的办学实践和对外聘教师的管理经验,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实行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独立学院实行外聘教师资格认证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外聘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证, 不仅仅是要求外聘教师要通过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更重要的是要求外聘教师通过补修教育教学理论, 让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的人员充实教育学科专业知识, 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这才是实行教师资格认证的根本目的。其次, 对外聘教师进行资格认证, 能有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由于非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 对外聘教师进行资格认证的过程也是使外聘教师进行再学习、再教育的一个过程,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充实完善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素养, 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学到更多教育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技巧, 有利于促进外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再次, 对外聘教师进行资格认证, 严把外聘教师入口关, 有利于促进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有利于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 对独立学院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深入思考

依据我院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5.1 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外聘教师资格认证机构与认证体系

目前, 我国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均设置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这对于外聘教师的资格认定工作是不利的。因为外聘教师可能不属于任何一所学校或教育机构, 而考查其职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应是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重要内容。因此, 应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外聘教师资格认证机构与认证体系,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统一研究制定外聘教师资格认证的程序和标准。使外聘教师资格认证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使之变得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5.2 加强外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进行教师资格认证不仅要对外聘教师进行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有关知识的考核, 还应对其思想道德、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伦理、语言表达能力、个人基本素质、学术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任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等三个方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功底、精深的学科知识和坚实的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专业技能,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区别于社会其他行业的最显著的专业特征, 也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由于外聘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训练。因此, 应切实加强对外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核。

5.3 全面进行外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

要认真组织外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 不仅要考核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还应考核其快速反应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是教师资格认证的重点所在。美国学者认为, 教师资格鉴定中的知识测验所测得的成绩不一定和教师效能有关;要判断教学效能最有效、最准确的方式, 是教师在教室中以及在专业社群中的真实表现。因此, 试讲和实际技能演示则是考核外聘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此, 独立学院应建立外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评小组, 组长由院长担任, 副主任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 组员由学院其他领导、人力资源部主任、教务处处长、系 (部) 主任、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组成, 具体负责外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评工作。通常可以采取集体听课或现场实际观摩的形式组织考核, 通过实际听课和观摩, 由考评小组成员按照教师试教标准对入职者的教学行为、气质、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快速反应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等情况进行打分, 而后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并要注意考查入职者的工作经历和学术科研能力等情况, 对于符合条件者, 可将其聘任为学院的外聘教师;对于考评成绩不合格者, 决不迁就照顾, 要一视同仁, 严把外聘教师聘用关, 确保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5.4 建立健全外聘教师资格认证档案

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外聘教师档案, 是独立学院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独立学院在引进外聘教师时, 要严把入口关。要建立外聘教师诚信档案, 将外聘教师每学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纳入外聘教师个人诚信档案之中。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定成绩优秀者, 学院应及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记载在诚信档案之中。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较差的外聘教师, 学院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集体听课, 帮助其尽快提高教学能力。若经教育仍不改正者, 应取消其外聘教师职格。

5.5 建立健全外聘教师奖惩约束机制

一是, 要加强对外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线督查。学院应专门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组长由院长担任, 副组长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 组员由教务处处长、人力资源部主任、各系 (部) 主任和院教学督导组成员组成。具体负责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工作。在对外聘教师实施听课时, 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经常与外聘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注意听取外聘教师对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转方面的建议, 及时发现和树立外聘教师先进典型, 并在全校进行大力宣传, 以便增强外聘教师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 要认真组织开展由全体学生、系 (部) 主任和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参加的“三位一体”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活动, 对获取优异成绩的外聘教师, 学院应及时给予重奖, 同时颁发荣誉证书, 并与其签订长期聘任合同, 可以将其优先聘为学院的长期兼职教师。对工作责任心不强, 经常停课或调课, 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反映比较大, 经教育仍不改正者或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严重教学事故的外聘教师, 除追究其个人责任外, 还应取消其外聘教师资格。

6 结束语

外聘教师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独立学院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外聘教师实行资格认证, 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需要, 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是提高外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 是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 认真研究独立学院外聘教师资格认证问题, 对于加强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密切结合工作实践, 主要就独立学院外聘教师资格认证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它对于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外聘教师,资格认证,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师资格证认证 第8篇

一、专业化的教师素质及其获得

1. 专业化的教师素质

专业化的教师素质通常被看做是“教师拥有和带有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1]。它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 它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

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观点:五因素论, 如“承担起为他人提供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掌握某种学术和理论、具有熟练的教学实践技能、能恰当应对不确定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2];四因素论, 如“教师通用知能、学科知能、教育专业知能、教育专业精神”[3];三因素论, 如“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态度”[4]或“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5]等等。

综合以上观点, 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师专业道德和教育专业精神四个方面。作为以育人为目的的专业, 教师在从教初期就应为社会提供良好教育服务, 不能以准教师, 而应以成熟教师的面目出现在课堂上。所以, 教师包括初任教师都应该具有较高深的专业素质。

2. 教师专业素质的获得

布朗得士认为, “为了从事某一职业, 必要的上岗前的训练是以智能为特质的, 卷入知识和某些扩充的学问。”[6]即所有专业的专业素质的获得都是教育和训练的结果。同样, 作为一种专业, 教师专业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也是严格、持续、长期的学习、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文件中所指出的, “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即在从教之前要受到全日制的专业教育和正规的专业训练 (包括学科专业训练和教育专业训练) , 在职后要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也就是说, 教师在从教的全程都要不断接受专业教育, 才能养成与时俱进的专业素质。

二、资格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由于中国的师范生在毕业时可以自动获取教师资格, 所以当下的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主要面向社会上的非师范生。自从2001年面向社会进行教师资格认证以来, 部分非师范生通过取得资格证书而进入了教师队伍。这种认证能否有效甄别、挑选专业化的教师呢?基于专业化的视角, 可以发现在中国的教师资格认证中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1. 在申报资格上:学历标准偏低

中国的教师资格认证中的学历标准是依照教师法制定的, 如“申报小学教师资格需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 申报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需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专业化的标准来看, 这些的学历标准不能保证申报者的专业素质, 如与学历相关性最大的是学科专业知识, 短时间的专业学习并不能保证申请者拥有系统、精深学科专业素质, 在对于专业的领悟和反思等方面与专业化的要求也存在差距, 在教育素养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这样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通常只能成为被动型、经验型的教书匠, 难以成为主动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 非师范人员获得教师资格后若有幸进入学校, 执教的学科通常为非统考科目, 如思品、劳技、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原因是这些教师“教不好学生”, 也“不善于对学生管理”。在当前中国大专及以下学校招生状况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甚至可以注册入学的情况下, 这类学生的专业素质可想而知。在现实中, 由于中国教师资格认证上的缺陷, 如知识和能力分离、内容缺失、程序机械等原因, 致使相当多的低学历的非师范人员进入了教师队伍, 这不仅是对教师专业化的弱化, 甚至在客观上起到反专业化的作用。

2. 在认证环节上:考试内容偏少

中国教师资格认证中仅对教师的道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 而对更为重要的基本能力条件却没有详细标准。资格考试只侧重于非师范生所欠缺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显然这样的考试只能导致资格申请者死记硬背的应试行为, 难以真正考察出考生的专业素质, 更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发达国家在检测教师素质时必须有三个阶段:“课程本位阶段、知识本位阶段和能力本位阶段。中国只是检测了第一阶段, 因而还要对申请者的知识技能考试和教学能力考核, 以确保吸收合格的教师任教。”[7]

在中国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师范生, 他们往往要经过四年的教育培养和训练, 先后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德育与班主任等课程, 才能逐步形成系统教育理论知识、娴熟教育实践技能、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和优雅的教师气质。试想中国师范生经过四年的辛苦学习, 毕业之时尚难以完全具备专业化的教师素质, 那些仅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考试, 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没有经过情境性的教育见习、实习, 没有受到过高师校园氛围熏陶的非师范生, 能具有专业化的教师素质吗?

3. 在证书颁发上:时效性偏长

中国教师资格证书获得容易, 要吊销却很困难。在《教师资格条例》中, 只规定在“弄虚作假, 骗取教师资格”和“品行不良, 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的情况下, 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可以取消教师资格。也就是说, 资格证书的持有者, 只要不触及以上两条规定, 教师资格证就终身有效。

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 作为一名专业人员, 教师个人必然要经历“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8]即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教师必须不断地主动学习或接受教育和训练, 才能促使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走向成熟。否则也可能不断衰减, 由成熟蜕变为不成熟。

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青少年身心发展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 若不能与时俱进, 某些教师可能忽略学科前沿知识, 接受不了新的教育理念, 难以把握青少年身心特点;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某些教师的职业信念可能衰减, 职业道德也可能出现失范现象。教师资格终身有效, 违背了教师专业发展双向性原理, 不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不利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专业化视角的资格认证

基于专业化的视角, 中国教师资格认证中的某些内容和环节要作相应的调整, 彻底改变以往资格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以确保教师资格获得者拥有专业化的素质。

1. 在申报资格上:将学历标准提高到本科

学历要求是资格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不仅体现了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多少及学术水平高低, 也反映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没有一定的学历, 很难说可以普遍地保证教师素质。当前不仅主要发达国家对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学及以上学历, 就连墨西哥、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也是大学程度。根据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要求和教师学历大学化的趋势, 以及颁发反映较高水平和受过较严格训练的名副其实的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 教师资格申报者的学历起点应定为本科。

2. 在认证过程上:拓展考察内容的范围

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 应按照合格教师标准, 参照同级师范院校毕业生所学教育类课程来设计考试内容。既要考查其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所拥有的理论知识, 又要考察其在教师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信念等方面的素养。若是认为这样的考察过于烦琐, 不妨根据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规律, 规定教师资格申报者在申报之前必须在具备教师教育资格的教育机构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师教育培训, 且取得教育学分或教育结业证书。

3. 在证书颁发上:确定一定的时效性

为克服教师资格终身制带来的弊端, 可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已取消了永久性教师资格证书, 规定每年重新接受教师能力测试, 已经有32个州要求教师通过在职学习。中国可以只对少量的优秀教师颁发终身教师资格证书, 对大多数教师只颁发具有一定时效性的资格证书, 他们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几年后须再接受考试考察, 考试考察合格者才可重新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四、结语

基于专业化的视角, 对于教师资格申报者要求其至少具有本科学历, 资格认证过程中要全面考察其专业素质, 或只考察其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但同时要求其持有正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结业证书, 以证明其具备一定的教师专业素质。一旦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就颁发具有一定时效性的资格证书。

摘要: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应该具有专业化的职业素质。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 中国颁布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然而基于专业化的视角, 可以发现中国教师资格认证中存在着学历标准偏低、认证内容偏少、证书时效性过长等问题。为此, 需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以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国教师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资格认证

参考文献

[1]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北京:广角镜出版社, 1991:122-123.

[2]http://baike.baidu.com/view/78435.htm-func=retitle.

[3]绕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务实[M].北京:五南图书出版社, 1996:173.

[4]教育部师范司组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54-67.

[5]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指南[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

[6]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学研究, 2000, (5) .

[7]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3) .

美军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评析 第9篇

一、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联合资格认证制度(Joint Qualification System)是美军为鼓励所有军官在军旅生涯全过程不断提升联合素质,保证军队足额联合军官储备,而采取的一项改革举措。它以确认军官所达到的联合资格等级(Joint Qualification Level)为标志、以认证个人不断累积的联合资格积分(Joint Qualification Point)为手段、以授予“联合资格军官”称号为重点。军官联合资格等级的获得,既可通过传统途径,完成由参联会主席公布的“联合职务任命表”岗位任期,亦可通过参加联合演习、联合教育、联合训练、联合作战、联合知识自修等多种途径积累联合经验积分来实现。两种途径都要求军官完成相应层级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联合资格认证制度设置由低到高4个联合资格水平等级。

“联合资格一级”(Joint Qualification Level I)授予完成生长军官院校任命前职业军事教育课程和初级指挥院校军官基础课程的军官,批准权限为各军种部。尽管初级职业军事教育专注于军种能力,但却包括了“联合入门与联合意识”的教学内容,可为军官提供基本的联合素养,所以将其确定为军官联合资格水平等级的起点。从获得排长岗位任命起,军官即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始积累联合资格积分。

“联合资格二级”(Joint Qualification LevelⅡ)授予完成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JPME Phase I)培训、联合资格积分累计达到18分的军官。这些积分中至少要有12分来自联合经验积分,批准权限为参联会主席。尽管军官在获得此级联合资格前大多就职于军种岗位,但照样可以通过增进各种联合经验来积累其联合资格积分。

“联合资格三级”(Joint Qualification LevelⅢ)授予完成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二阶段(JPME PhaseⅡ)或后备军官高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A-JPME)培训、联合资格积分达到36分的军官。这些积分中至少要有12分来自获得联合资格等级Ⅱ后的联合经验积分,批准权限为主管人事和战备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达到联合资格三级、军衔在少校或少校以上者,授予“联合资格军官”称号,它是现役军官提升将军的必备条件。

“联合资格四级”(Joint Qualification LevelⅣ)授予毕业于国防大学新任将官“拱顶石”(Capstone)课程班、联合资格积分累计达到60分的军官,批准权限为国防部长或受其委托的国防部副部长。这些积分中至少要有24分来自在国防部长办公室、联合参谋部等“典型联合机构”将官岗位任职经历所获得的联合经验积分。

联合资格等级的构成要素用公式表示为:联合资格等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等级要求+联合经验积分+其他积分。

“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等级要求”指相关院校开设、获得认证或授权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课程计划,虽不用于计算联合资格积分,却是强制性联合教育要求。它包括:生长军官院校和初级指挥院校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军种中级和高级院校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军种高级院校和国防大学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二阶段(包括国防大学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单一阶段、后备军官高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三阶段(即国防大学新任将官“拱顶石”课程班)。

“联合经验积分”采集范围包括由参联会主席确认的联合职务任命表岗位任职经历,以及工作内容直接涉及联合事务的联合训练、联合教育、联合演习、联合作战等经验或经历。军官与国防部机构、跨军种、跨部门、非政府组织、外国或国际组织发生工作关系,能够有效增进其联合事务知识、能力和技能。计算方法为:持续月数环境系数(战争环境系数为3;非战争军事行动环境系数为2;日常战备环境系数为1)。

“其他积分”采集范围包括与联合事务或联合工作主题密切相关的教育、训练、培训、演习以及联合知识自修等。比如,军官在网上学习美军联合部队司令部联合作战中心提供的“联合知识在线”网络课程。参加联合演习获得积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军官在该次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执行者1分,计划管理者2分,演习领导者3分。

在2007年10月1日前获准的“联合专业军官”自动更名为“联合资格军官”,同时获得36个联合经验积分,并在此基础上积累新的联合资格积分。现役军官联合资格积分可追溯到2001年9月11日;后备军官联合资格积分可追溯到1986年10月1日,从《戈德华特一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实行之日算起。

二、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出台背景与动因

美军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是在总结其21年联合军官培养和联合军官管理经验基础上出台的。其主要动因有以下五个。

第一,对联合军官成长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行21年的“联合专业军官”管理制度,使美军高层认识到,军官联合素质的增长是一个持续不断和逐步积累的过程,“联合职务任命表”岗位任职经历,并非联合军官成长的唯一途径。联合教育、联合训练、联合经验和联合知识自修,构成联合军官培养的“四大支柱”(FourSupporting Pillars)。联合军官管理应全面考虑这四种因素。因此,要允许军官在整个军旅生涯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增进联合素养,获得联合资格。此外,实行“联合专业军官”管理制度21年来,美军始终难以摆脱联合机构与军种机构争夺优质军官资源的两难困境。如今大家达成共识:联合军官造就于军种军官基础之上(Joint officers are built upon Service officers),不存在天生联合军官这样的成长路径。必须承认军官军种任职工作经历对发展联合素质的独特价值。因此,建立一种基于经验、基于实际能力、承认军官联合素质终身累进发展的多级联合资格认证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联合事务”概念日益拓展和急速延伸。联合专家的本质规定性是精通联合事务(Proficiency in Joint Matters),这是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联合军官管理政策的基石,也是“联合专业军官”与“联合资格军官”共有的属性,而“联合事务”概念21年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1986年颁布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首次明确界定“联合事务”概念为:“联合事务指与地面、海上及空中力量统一使用有关的事务”。但是到了21世纪,人们为联合作战增加了一连串的修饰语,比如:多军种、跨机构、跨部门、跨政府、多国、全球等,联合事务不再局限于军队内部,“军种联合”不再是联合作战的唯一形式,超越军队、超越政府、超越国界的“全谱联合”已经成为现实。联合已经拓展到从战略到战役到战术的各个层次、从军内到地方到国际到全球的多个向度、从陆地到海洋到空中到太空,甚至网络、信息、经济、文化、精神、心理等“整体战”的各个维度。美军近年来频繁使用一个缩略语:JIIMO,即“联合、跨机构、跨政府、多国作战”(Joint,Interagency,Intergovernmental,and Multinational Operations),就是很好的证明。适应这一形势,联合军官培养和管理措施必须加以改进。

第三,联合行动主体趋于多样化和战术化。进入21世纪,深度参与和持续介入联合事务的美军行为主体日益呈现多样化、频繁化和战术化的趋势。并非只有国防部长办公室、联合参谋部、联合司令部等这些典型的战略级联合机构,才能够为军官提供联合工作经验;也并非只有军事组织和现役军人在从事联合事务。美军前参联会主席彼得帕斯(Peter Pace)声称:“联合经验产生于联合性被应用之处。”(Joint experience accrues where jointness is applied.)[2]近年来,美军在地区性联合作战司令部体制内,增设了“常设联合部队指挥部”(SJFHQ)建制,大量编配联合特遣部队(Joint Task Force),并以此作为联合力量部署和配置的主要形式。这些新增加的战役、战术级联合指挥岗位,再加上经常性的联合训练、联合演习任务以及从未停息的美军全球联合反恐作战行动,还有时常发生的其他非战争联合军事行动,如抢险救灾、边境缉毒等,使成千上万的军官获得可贵的联合经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后备军官加入到了这些明显具有JIIMO性质的机构和行动中来,构成了不可或缺的联合力量元素。资料显示,从l991年到2000年,加入到军事行动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美军后备役部队多于50支;自2001年“911”到2005年9月,有45万名美国后备役人员参加了全球反恐战争,派遣到联合机构中的后备军官和国民警卫队军官达到4,400名;美国国会甚至出台法律,要求在联合作战司令部中,为军衔在中将以下的后备役将官留出10个以上的岗位。[3]

第四,已有的联合专业军官管理政策明显缺乏灵活性和包容性。美军专家认为,在《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实行21年间,“联合专业军官”称号曾经是“联合性的金科玉律”(The Gold Standard of Jointness),但这套管理办法是一种“时间本位和岗位本位的制度”(aTimeand Billet-based System),对军官在联合岗位的连续任职期限要求苛刻。校级军官必须首先完成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二阶段院校培训,接着到联合机构连续任职36个月,才能够被认定熟练掌握了联合事务专门技术,进而可以获得“联合专业军官”称号。但是,在上文列举的大量新增战役战术级联合岗位和联合行动中,军官每次执行联合工作任务的持续时间通常都难以达到36个月,而许多军官在几年中会间断性多次执行类似任务。这就使大量实际上已经掌握联合专业的军官,难以纳入联合机构军官选拔的视野。此外,尽管美军一直在扩大院校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培训规模,但是随着联合职务任命表(JDAL)由2001年之前的9,164个岗位,扩展到2008年的1 1,730个岗位,美军始终感到联合事务专家供不应求。而且,扩大联合职务任命表会招致国会批评;增加军官调学比例易引起作战部队不满;延长军官驻校培训学制影响军官在部队的成长进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联合资格认定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以便能够发现,培养,任命更多合格的联合军官。

第五,国会军事立法不断推动国防部对联合军官管理制度作出调整。美国国会批准的《2005财年国防授权法》要求国防部长为联合军官管理和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制订一项长期战略计划,将联合军官发展与国防部实现其最高使命相挂钩。[3]《2007财年国防授权法》则明确要求国防部用“联合资格军官”取代“联合专业军官”。该法第516节指出:“国防部长应在参联会主席的建议下,制订不同等级的联合资格以及每一级联合资格的标准。各级联合资格都应包含联合教育标准和联合经验标准。”它还明确规定:“该条目自2007年10月1日起生效”,要求“国防部长向国防委员会提交一份贯彻落实该联合军官管理制度的计划”。[5]为了体现国会的意志,美国国防部于2006年4月3日即出台了《国防部联合军官管理与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战略计划》,详尽阐述了由“联合专业军官”制度过渡到“联合资格军官”制度的总体构想和工作思路;2007年3月30日,美国国防部进一步出台《联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计划》,向相关单位下达了行动号令。

三、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的反响与评价

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比之于先前的联合专业军官制度,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由“联合专业军官”转换为“联合资格军官”,两字之差意味着联合军官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

首先,由强调联合工作岗位与众不同的“专业属性”,转向突出人人可望可及的“从业资格”。这从一定意义上打破了某个小圈子的某些专业人士或“精英”阶层对“联合专业军官”称号的垄断,使全体军官都享有了获得此项荣誉的平等机会。这无异使美军的联合军官管理政策更加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的理念,更具有进步意义,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全体军官发展联合能力、提升联合素养的积极性。

其次,从单一路径扩展到复合路径,进一步体现了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允许军官在军旅生涯全过程,通过院校学习、部队训练、作战实践、个人自修等多种途径,不断积累和增进联合素养;将各类片断联合作战实践机会或短暂联合工作经历,以月为基本换算单位,统统纳入联合军官管理数据库,并赋予其恰当的联合经验分值,这些措施彻底改变了以往军官只有通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加“联合岗位完整任期”才可以成长为联合事务专家的单一路径依赖,为联合军官的成长设计了多个通道。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以计算积分的形式使军官的各种经历纳入“学分银行”,这正是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所追求的多样化、网络化、无障碍学习境界,更符合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再次,从“时间本位”和“岗位本位”过渡到“经验本位”和“能力本位”,能够体现美国人一贯的实用主义哲学主张。实用主义哲学是美国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也是其各项政策法令的理论原点。90多年前,世界闻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给教育下的定义便是:“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6]美军的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无不体现着这种精神。比如,高度重视发展职业军事教育,关注动手能力和实际本领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学”,等等。军官联合资格认证制度的核心内容便是设立和认定军官以各种形式获得的“联合经验积分”,它更加符合美国人一贯的行事风格,更能体现实用主义的教育主张。

最后,从现役军官扩展到后备军官,体现了联合作战发展的新趋势。新的联合军官管理制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首次将后备军官纳入联合资格认证和授予“联合资格军官”称号的范围。这不仅是当代战争和军队联合性(Jointness)显著增强的要求,也反映了联合作战和联合力量发展的趋势。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2010年4月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另一个拐点?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和斯凯尔顿报告以来的职业军事教育20年》指出,为适应新出现的作战需求,院校职业军事教育应重点关注和强调四种课程领域:不规则战争和稳定作战;语言、文化和地区事务;联合、跨机构、跨政府、多国作战(JIIMO);军事历史。[7]而这些领域大量需要的恰恰是后备役人员,甚至地方专家。

当然,美国国内对新的联合军官管理制度意见也不尽一致。上文提到的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就指出,新的联合军官管理制度“没有强调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与联合岗位任命之间的关联性”,[8联合机构工作经历的权威性被降低。美国国防部新近进行的一项“预评估”显示,联合职务任命表中的绝大部分岗位将不得不由只达到联合资格一级或联合资格二级的军官来担任。而达到联合资格一级的军官在到任联合岗位前,尚未完成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与此同时,达到联合资格二级的军官也仅仅是完成了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这意味着,联合职务任命表中的绝大部分军官只接受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或者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专门化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其联合资格等级的“含金量”令人担忧。

看来,如何处理好联合教育、联合训练、联合经验和联合知识自修这“四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将是美军联合军官培养和管理长期面对的难题,也是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现实课题。在全球化浪潮风生水起、职业生涯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培养和使用联合专家,恐怕已经不再仅仅是军事领域需要认真面对的紧迫课题。

参考文献

[1]U.S.Department of Defense.Joint Qualific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Plan.March 30,2007.

[2]Peter Pace.CJCS Vision For Joint Officer Development. November 2005:6.

[3][4]U.S.Department of Defense.Strategic Plan for Joint Officers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April 3,2006:14,21.

[5]U.S.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John Warner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7.September 29,2006:section516.

[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7.

完善资格认证方式确保保险基金安全 第10篇

一、当前采用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方式和效果

各地保险机构通常采用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方式有如下几种:

1、通过邮寄信函发放协助认证表认证方式。

即保险支付机构每年给离退休人员寄发协助认证表, 由离退休人员本人携带认证表和身份证及户口本等有关证件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和村、镇、社区认证盖章后, 寄回到离退休人员原工作单位或退休管理部门, 最后反馈到保险机构进行生存确认。

这是最早采用的科技含量较小, 最原始的认证方式, 其特点是简捷便利, 容易操作。认证同时附带邮寄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材料, 比如养老保险新政策, 新规定, 以及最近增资情况等, 增强政策透明度。但缺点也比较明显, 主要是认证一次过程冗长, 一般需要2个多月, 包含纸质协助认证表寄发、离退休人员到就近相关部门办理认证、认证表寄回等多个环节;其次是需由离退休人员自身携带证件到相关部门认证, 生病卧床等行动不便人员对此颇有看法。而在认证过程中, 为防止造假现象的发生, 有的社保机构采用异地居住的人员胸前刊物或背景挂历是表明近期时间的认证方式, 这种证明自己“还活着”的认证方式, 更是被离退休人员认为对他们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再是该种认证方式不能完全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认证过程中发现, 有的异地居住离退休人员变换出具证明方式, 瞒过保险机构资格认证;还有的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 顶替长相相似死者继续领取养老金;更有甚者利用熟人关系采用欺骗手段, 出具虚假证明材料。各种冒领手段层出不穷, 时刻影响着基金的安全。

2、指纹比对认证。

指纹比对认证是预先在计算机中建立指纹原始数据库, 然后通过指纹采集器来二次采集指纹信息与原始数据库信息进行核对, 进而达到证明身份的作用。当然有条件的保险机构通过联网进行远距离核对指纹信息, 或者通过笔记本电脑携带指纹数据库, 到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和单位, 进行指纹信息比对, 以达到领取资格认证的目的。

通过计算机建立原始指纹数据库, 对任何一名离退休人员随时可以完成认证工作。相对纸质盖章认证, 极大地减轻了离退休人员为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奔波程度, 因而指纹比对认证得到迅速推广,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指纹终身不变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认证中的各种造假行为, 减少了养老金冒领事件的发生。不足是建立指纹比对认证系统费用较高, 包括购买软件, 指纹采集仪、扫描仪等, 若建立一个包含几个远程指纹采集网络点的小型网络, 对配套设施要求更高。目前指纹采集认证系统指纹的识别率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对通过指纹图像采集到的异地和行动不便人员的指纹, 因按捺指纹时力度、图像清楚程度, 以及存入数据库的角度等各种因素, 造成在二次指纹信息比对时不识别。

3、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 信息资源的整合, 当地有关部门提供死亡信息进行比对认证。

社保机构争取公安户籍、民政殡仪部门的支持, 通过建立定期数据信息交换, 动态掌握离退休人员死亡信息, 个别省市社保部门还与国家户籍中心达成信息共享, 可以登录全国户籍身份证号码查询信息系统查询死亡信息, 随时确认离退休人员是否具备养老金继续领取资格。认证方式更具人性化, 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 离退休人员不用到社区、村、镇及保险机构盖章认证, 避免了离退休人员因证明存在而奔波,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二是采用了数据比对方式, 有的放矢, 减少了工作量, 提高了认证工作效率, 减少了保险机构进行认证工作而增加的人力和财力支出, 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保险机构的工作压力;三是认证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 通过与死亡信息比对, 随时发现失去养老金领取资格人员, 并及时给与养老金的停止发放, 更加有效维护保险基金的安全。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认证方式。但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在认证中发现, 个别离退休人员去世后, 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注销户籍, 或者异地居住人员死亡后保险机构不能及时掌握其生存状况的, 户籍比对则无法及时核查出来;同时相关部门提供数据的准确程度也是影响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建立多层次信息网络, 完善资格认证信息渠道

随着保险基金统筹层面的上移, 计算机软件操作平台的统一, 以及各地乡镇保障服务站的建立和功能完善, 社保经办系统网络已经得到无缝隙覆盖。各地社保机构大多已摒弃费时费力原始的“过筛式”认证方式, 积极运用科技成果, 尽可能采用快捷准确的电子认证方式, 以更加科学更加务实的态度高效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比如, 具体工作中可采用社区等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比对认证, 实现离退休人员生存情况的随时认证和即时认证。还可以采用通过与公安户籍和民政等有关部门联网信息共享, 定期与公安户籍注销信息和民政殡仪部门信息进行数据比对, 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电子辅助认证方式如qq视频等, 对怀疑已经死亡和已经注销户籍的离退休人员给予及时停发养老待遇。从源头上杜绝死亡不报或者因不注销户籍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对还未进入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模式管理的和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认证方式。比如, 可以采用互联网, 对异地居住人员进行视频对话认证。通过视频辨别是否是其本人, 也可以通过简单聊天提问问题的方式, 判断是否是其本人。这种认证方式一般针对特定人群采用, 耗时较长, 但操作简单。

对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探讨 第11篇

一、实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 有利于促进我国档案事业与国际接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档案事业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 这必将推进档案人才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包括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 其中人才素质国际化是实施人才国际化的关键。现有的档案队伍中能在国际档案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还很少, 为了给我国人才和外国专家更广泛的施展才能的空间, 与世界档案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就应加入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国际接轨,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我们与世界档案界的双边或多边交流与合作。

2. 有利于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档案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准和服务精神。一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 如果没有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没有经过档案职业道德和纪律的教育, 就无法保证及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服务精神, 档案的服务质量也难以提高。通过职业资格认证, 实施行业准入, 使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从事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 将使档案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档案工作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优质化, 用户满意度也将大大提高。

3. 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规定档案工作者必须持证上岗, 可从源头上强化档案专业队伍, 改变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增强素质, 杜绝从各种渠道推荐和安排不适合从事档案工作的各类人员。而有志于从事档案工作的外部优秀人员, 通过学习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能够被吸收到档案行业,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提升整个档案行业队伍的专业水平。

二、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内在动力

1. 档案事业需要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档案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人才录用与使用的标准, 在档案人员管理工作中随意性较大, 主观因素较多,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标准, 从而使部分档案工作门槛很低, 各种资质的人员均可进入这一职业, 使我国档案工作陷入“不懂档案的人进入了本应要求严格的档案行业”的尴尬局面。因此, 这就客观上要求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提高从事档案工作的“门槛”, 让具备档案工作从业资质的人员投入到档案事业, 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2. 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不仅是提高我国档案工作水平、优化档案部门人力资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 还将推动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重新界定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使档案教育与档案职业建立一种密切的关联, 从而推动档案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具体策略

1. 实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组织机构策略。

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档案职业资格考试工作, 但是这些都是由地方档案局组织的, 而且缺乏权威标准,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机构来具体组织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国的实施。西方国家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般由国家级档案工作者协会发起创办, 并且制定全国通用的档案职业资格标准, 再依托档案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 采用资历考核、公开考试的方式授予合格者相应的资格证书。笔者认为, 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应由中国档案学会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实施。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中国档案学会拥有全国知名的档案学专家学者, 有丰富的档案学理论知识, 还有经验丰富、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的老档案工作者, 他们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 国家档案局作为负责全国档案事业的组织和管理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制定我国档案事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 对我国的档案事业具有最高的行政效力。因此, 由中国档案学会联合国家档案局来组织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组织机构选择策略。

2. 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资格等级分类及资格准入条件策略。

国家档案局在1997年发布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对不同层次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规定。西方国家对档案从业人员也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 如美国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获得研究生学历;澳大利亚要求拥有档案或文件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才能从事档案工作。笔者建议, 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分为三类, 即初级、中级、高级, 并且要取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 掌握档案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对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并且要通过专门组织的档案职业资格考试;第二, 要获得一定的学历, 这是从事档案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三,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即在档案部门工作的一定年限。不同的学历、申请不同等级的档案职业资格要求有不同的年限要求。

3. 档案行政管理体系对档案学教育培训体系的介入策略。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1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