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精选8篇)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第1篇
2013----2014学解集中学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九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相似形等。
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二.试卷分析
本套试卷共24道题,其中选择题共30分,填空题占24分,解答题共24分,解答或证明题22分。整体难易程度在7:2:1,难易程度适中,其中,选择题第4、9题具有探索性,有利于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6、19题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方法的能力,第12、21题具有开放性,考察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2,1题第2问较难,好多同学失分的原因是考虑不全面有漏算的情况。得分率较高的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的应用,说明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大多是开放性的、新颖的,实际应用的题目。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计算能力不高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所占比例大,从答题情况看,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另一主要原因。
3、平时学习过程中,不理解概念的实质,不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死记硬背,因而不能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正确运用概念,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平时检测密度不够,只注重了新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规律探究性问题缺乏归纳和分析的能力,不能正确运用整体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5、转差工作不够细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辅导而忽略了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方法过于死板,学生负担重。
四、今后工作思路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 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 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 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4、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面向每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 不可忽视的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
5、强化全面意识,加强补差工作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6、强化过程意识,暴露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暴露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过程;要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暴露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经常性地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暴露学生对复杂的数学语言进行分解与简化的过程;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暴露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7、教学中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8、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解集中心学校数学组
谢立民
2014年1月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第2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选项标号涂黑)
1.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 )
A. B. C. D.
2.计算a2?a4的结果是 ( ▲ )
A.a8 B.a6 C.2a6 D.2a8
3.3月份,无锡市某周的日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则这七天中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
A.4,4 B.5,4 C.4,3 D.4,4.5
4.左图是由八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则其俯视图是 ( ▲ )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D、CD、AC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只需要满足一个条件,是 ( ▲ )
A.四边形ABCD是梯形 B.四边形ABCD是菱形
C.对角线AC=BD D.AD=BC
6.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一个动点,若PA=3,则PQ的最小值为 ( ▲ )
A. B.2 C.3 D.2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格点A、B、C作一圆弧,点B与下列格点的连线中,能够与该圆弧相切的是 ( ▲ )
A.点(0,3) B.点(2,3) C点(5,1) D.点(6,1)
8.如图1,在△ABC中,∠ACB=90°,∠CAB=30°, △ABD是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
连结CE并延长交AD于F,如图2,现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HK为折痕,
则sin∠ACH的值为 ( ▲ )
A. B. C. D.
9.若不等式 对 恒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0. 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次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 ▲ )
A.6 B.7 C.8 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只需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处)
11.函数y=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2.因式分解:2m2-8m+8=____▲____.
13.如图,AB、CD是水平放置的轮盘(俯视图)上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一个小钢球在轮盘上自由滚动,该小钢球最终停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____▲____.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00°,∠ADC、AB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COD的度数是____▲____.
15.如图,一个扇形铁皮OAB,已知OA=60 cm,∠AOB=120°,小明将OA、OB合拢制成了一个圆锥形烟囱帽(接缝忽略不计),则烟囱帽的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_.
16.将量角器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在三角形纸片上,使点C在半圆圆心上,点B在半圆上,边AB、AC分别交半圆于点E、F,点B、E、F对应的读数分别为160°、70°、50°,则∠A的度数为____▲____.
17.正方形ABCD、BEFG和矩形DGHI的位置如图,其中G、F两点分别在BC、EH上。
若AB=5,BG=3,则△GFH的面积为____▲____.
18. 如图,四边形OABC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BC,D是BC上一点, ,AB=3, ∠OAB=45°,E,F分别是线段OA,AB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DEF=45°,如果△AEF是等腰三角形.△AEF沿EF对折得△A′EF与五边形OEFBC重叠部分的面积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8分). (1)2sin60?+ - –|1– | (2)
20. (8分)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组:
21.(7分)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E是CD的中点,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F.
(1)求证:CF=BD;
(2)若CA=CB,∠ACB=90°,试判断四边形CDB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2.(6分) 小明参加某个智力竞答节目,答对最后两道单选题就顺利通关.第一道单选题有
3个选项,第二道单选题有4个选项,这两道题小明都不会,不过小明还有一个“求助”没
有用(使用“求助”可以让主持人去掉其中一题的一个错误选项).
(1)如果小明第一题不使用“求助”,那么小明答对第一道题的`概率是____▲______.
(2)如果小明将“求助”留在第二题使用,请用树状图或者列表来分析小明顺利通关的概率.
(3)从概率的角度分析,你建议小明在第几题使用“求助”.(直接写出答案)
23.(8分)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空气质量分为5级.当空气污染指数达050时为1级,质量为优;51100时为2级,质量为良;101200时为3级,轻度污染;201300时为4级,中度污染;300以上时为5级,重度污染.某城市随机抽取了20某些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并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____▲___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3级空气质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____▲____°;
(4)如果空气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或者以上,将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根据目前的统计,请你估计年该城市有多少天不适宜开展户外活动.(2015年共365天)
24. (8分) 某物流公司的甲、乙两辆货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经配货站C,甲车先到达C地,并在C地用1小时配货,然后按原速度开往B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下图是甲、乙两车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出发x(时)的函数的部分图像.
(1)A、B两地的距离是_________千米,甲车出发_________小时到达C地;
(2)求乙车出发2小时后直至到达A地
的过程中,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x的取
值范围,并在图中补全函数图像;
(3)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150千米?
25.(9分) 我市为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政府将对江边一处废弃荒地进行绿化,要求栽植甲、乙两种不同的树苗共6000棵,且甲种树苗不得多于乙种树苗,.某承包商以26万元的报价中标承包了这项工程.根据调查及相关资料表明:移栽一棵树苗的平均费用为8元,甲、乙两种树苗的购买价及成活率如表:
品种 购买价(元/棵) 成活率
甲 20 90%
乙 32 95%
设购买甲种树苗x棵,承包商获得的利润为y元.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
(2)承包商要获得不低于中标价16%的利润,应如何选购树苗?
(3)政府与承包商的合同要求,栽植这批树苗的成活率必须不低于93%,否则承包商出资补载;若成活率达到94%以上(含94%),则城府另给予工程款总额6%的奖励,该承包商应如何选购树苗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26. (10分) 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 cm,动点D从点B出发,沿射线BC方向移动,以AD为边作等边△ADE。
(1)如图①,在点D从点B开始移动至点C的过程中,
①△ADE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
若存在,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或最小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②求点E移 动的路径长.
(2)如 图②,当点D经过点C,并在继续移动的过程中,点E能否移动至直线AB上?为什么?
27. (10分)已知抛物线 与y轴交于点A,它的顶点为B,点A、B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分别是点C、D.若点A、B、C、D中任何三点都不在一直线上,则称四边形ABCD为抛物线的伴随四边形,直线AB为抛物线的伴随直线.
(1)如图1,求抛物线 的伴随直线的解析式;
(2)如图2,若 (m>0)的伴随直线是 ,伴随四边形的面积为1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3,若抛物线 的伴随直线是 (b>0),且伴随四边形ABCD是矩形.
①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m,n的值;
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D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10分)动手实验:利用矩形纸片(图1)剪出一个正六边形纸片;利用这个正六边形纸片做一个如图(2)无盖的正六棱柱(棱柱底面为正六边形);
(1)做一个这样的正六棱柱所需最小的矩形纸片的长与宽的比为多少?
中职高一数学期末综合测试卷 第3篇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8小题, 共50分)
26.在2与14之间插入10个数, 使这12个数成等差数列, 求这12个数的和。 (6分)
27.在公差d≠0的等差数列{an}中, a1=4, 且a1, a7, a10成等比数列。
(1)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3分)
(2) 求由a1, a7, a10项为前三项的等比数列的前10项的和。 (3分)
28.已知等差数列{an}中, 通项公式an=-2n+24, 则该数列前几项的和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8分)
30.直线3x-4y+c=0被圆 (x+2) 2+y2=25截得的弦长为6, 求该直线方程。 (6分)
33.已知ΔABC, A (-4, 2) ;B (0, -4) ;C (2, 3) 。
(1) 求直线AB的方程; (3分)
对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建议 第4篇
關键词:时效性;自信心;针对性;综合性
讲评课关键在于如何评、如何讲两个问题。所谓的“评”,就是教师通过试卷分析,系统地收集各种数据,以便在“讲”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因此,“评”直接关系到“讲”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呢?
一、评学生的答题情况
讲评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如有参考班级还应了解对应数据,对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等,将有关情况分类统计,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提高讲评质量。
二、评试卷的命题情况
从考查目的可将试题大致分为知识性题目、技巧性题目和思维性题目三大类,教师可按这三种类型先分类,再根据各题得分率,就可较为客观地知道本次考试中学生主要出错的题目在哪里,是属于哪一方面的缺陷,做到心中有数。
三、评试卷中的典型题
在课堂上,把试题逐一分析,从学生实际来说毫无必要。因此,课前教师应有选择地精选一部分典型题。所谓典型题,即与中考经常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直接关系且出错较多的题,或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的考题等等。
所谓“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它主要是根据“评”的结果去补救、矫正。那么,如何讲才能落到实处呢?
1.考后速评,把握时效性
试卷的讲评应注意及时性,一般试卷应在考试的当天或第二天批改完后及时讲评。此时,学生的大脑神经仍很兴奋,对考试成绩和未知解答的心理渴望,均甚为强烈,这时候讲评效果最好。如果久拖不评或测试过后好几天才讲评,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数学讲评课一定要注意时效性。
2.激励斗志,增强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数学讲评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对于那些本身基础不好,本次考试仍不理想的同学,教师应对他们在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当然,对一直较好的学生也要激励他们找差距,使他们更上一层楼。
3.突出重点,讲究针对性
一份试卷测试完后,每题的得分率不尽相同,讲评时所花精力与时间也应有所不同。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得分率在0.7以上的简单题只讲题眼,一句话点出即可。对得分率在0.3以下的难题,一般放在最后只分析思路,教给学生入门的方法,让其深入课外去消化。总之,讲评课要详略得当,切不可面面俱到,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一定的系统。
4.以题带面,体现综合性
讲评时,要引导学生领悟并思索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综合。对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典型题要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讲评时,教师要善于以题带面。具体可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训练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跳出“题海”,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上好讲评课不仅使学生巩固深化了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促使他们不断总结吸收前面各阶段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所以在初三复习中,讲评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裴承雄.浅谈数学“讲评课”的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09(2).
九年级期末质量评估数学试卷分析 第5篇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由县教研室组织命题。试题紧扣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基本要求,尤其在过程与方法上考查的力度较大。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足够的题量,题型适当,难易适中。
二、考试概况
试卷满分为120分。全卷共三个大题,23个小题。其中选择题8个小题,填空题7个小题,解答题8个小题。平均难度系数为0.59,最高分119分。
平均分为 70.56分,高于这个数的学校有xx学校87.24,xx初中78.43,xx初中77.33,xx二中76.0,xx一中74.27,实验初中73.56,xx初中73.24;xx初中71.54;
及格率为56.06,高于这个数的学校有xx学校70.76,xx初中68.37,xx初中66.79,xx二中64.88,xx一中62.04,实验初中59.95,xx初中57.36,xx初中57.36;
优秀率为11.25,高于这个数的学校有xx学校19.81,xx初中19.53,xx二中16.03,xx初中15.68,xx初中14.84,xx初中14.39,xx初中13.45,实验初中13.23,xx一中12.12,xx一中11.37;
过差率为7.18,低于这个数的学校有xx学校0.31,xx三中1.96,板场初中2.61,xx初中3.51,xx一中 3.xx初中3.98,xx初中 4.15,xx二中4.2,xx二中 4.32,xx二中4.64,大桥初中6.25,实验初中6.51,xx二中6.87.三、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第1题:考查分式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本小题失分很少,正确率94.3.第2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正确率76.37,选D的占到16.93,可能老师平时教学过程中告诉同学们只要选择题有两个答案的选项一定就选它,已经形成思维定势。
第3题:考查样本与统计,但是学生对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定义掌握不好,特别是在叙述样本时一定要强调 是“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是“学生”,样本容量不带单位。丢分严重,此题的得分率是选择题中最低的,仅有30.58.第4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二次根式的计算,对三角函数的定义未能熟练掌握。失分较多,得分率60.49.第5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本小题失分很少,正确率86.95.第6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本小题失分很少,正确率86.67.第7题:考查正多边形和圆的有关性质,本小题失分较多,正确率58.87,选A占到7.32,选C占到13.23,选D占到19.7.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有关概念性知识掌握不牢。
第8题:考查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本小题丢分严重,得分率为62.46,选A占到13.49,选C占到8.06,选D占到15.13.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中a,b,c到底对在图象中决定什么,掌握不牢,缺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填空题:
第9----15题,难度系数0.55,全县平均分11.56分
第9题:考查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学生掌握较好。
第10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本小题失分较少。
第11题:考查概率的定义和一次实验的解决办法,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本小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对于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掌握不牢。
第12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坡度,本小题失分较少
第13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但学生对于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掌握不牢,本小题失分严重。
第14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顶点对应问题,大部分学生丢分严重,主要是对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掌握不牢,第15题:考查折叠中的全等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掌握不好,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问题的处理无从下手。丢分严重。
措施:
1、加强对学生“双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情况,对那些优秀生加强一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训练。同时利用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让优更优,让差变优。
3、强化过程训练。这是本次考试中丢分比较严重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精选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重点强调学生解答题的步骤书写过程。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证明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
5、多做多练,加大自学力度;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解答题
第16题:难度系数0.57,全县平均分4.57分
学生答题情况:全县参加考生7051人,其中满分3921人,占55.61;零分2880人,高达40.85.说明两极分化想象严重。
主要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公式与运算法则模糊,运算准确性差,二次根式的化简出错较多。
第17题:难度系数0.78,全县平均分7.05分
出错原因分析:
1.学生没有认真整理笔记,学完后时间一长就忘记了;
2.考前复习不到位;
3.教师教学中对于学生做题时易犯错误注意不够,特别是补充频数分布直方图,只算不补。
改进措施:
1.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2.教师平时教学中对于学生做题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进行提前进行干预和矫正。
第18题:难度系数0.52,全县平均分4.68分
答题情况:满分2375人,占33.68;零分2487人,高达35.27.存在的问题:
1、答题不规范,所做辅助线不叙述或叙述不准确;
2、计算能力较差。
采取措施:
1、平时教学中注意规范养炼;
2、重视计算能力培养。
第19题:难度系数0.78,全县平均分7.0分
本题主要考查概率中的二次试验,学生掌握的较好。
第20题:难度系数0.61,全县平均分5.51分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满分2451人,占34.76;零分1477人,占 20.95.(1)本题第1问主要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2问主要结合圆周角的性质计算弧长。大部分学生完成第一问。第2问失分比较严重。
(2)存在问题: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理解、运用不好,不能计算出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导致不会计算弧长。
改进措施:
加强学生对圆的相关定理的理解,加大对圆的证明题的练习,不要太难,先从培养学生用定理的意识抓起,逐步提高证题能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第21题:难度系数0.67,全县平均分6.72分
考查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以及方案选择问题
答题情况:有一半同学得满分,部分同学得5分,部分同学得1分,还有一部分同学得0分
存在问题:
1、只会解、设不会列方程,理不清思路,对应用题题的分析抓不住要点;
2列方程不会解,很多同学用求根公式解方程,由于数据大而解不出来,不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审题不清,计算能力较差。
采取措施:
1、应将应用题归类复习,要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找到关键数据;
2、每一类应用题怎么列方程,考哪些知识点,要不断渗透在平时教学中;
3、还要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能便于学生快速、准确解题。
第22题:难度系数0.37,全县平均分3.67分
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
答题情况:全县参加考生7051人,其中满分仅122人,仅占1.73,零分人数927 人,占13.15;说明学生易上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得一点分,但是要想得高分不容易。
存在问题: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不牢,不能够灵活运用;
2、对于证明题缺乏正确的分析方法,不会抓住问题的实质;
3、对于探究性试题不会联想和由易到难的方法类比和迁移;
4、解决问题时不能够将所有结论找对,找全,总是丢三拉四。
采取措施:
1、加强相似三角形部分的复习和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证明题;
2、对于探究性试题做题方法要加强引导。
第23题:难度系数0.28,全县平均分3.1分
此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等知识;
答题情况:满分仅16人,仅占0.23,零分人数2380 人,占33.75;绝大多数同学仅完成第一问。
学生失分的原因:
1、时间关系或者说是对前面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从而导致时间紧迫;
2、缺少对知识的综合训练,无法将知识综合练习起来;
3、分类讨论不够全面,不能做到不漏不重。
采取措施: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2、对与二次函数有关联的分类讨论问题,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线段最值,面积问题等易考点,一定要归类分析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解决办法;
3、加强考试技巧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对整个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
四、教学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双基,平时的教学要进一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2、重视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加强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4、课堂教学中板书不可忽视,让学生不仅听懂,而且会规范的书写。
5、掌握命题的基本原则。通过对河南省近5年中考试卷研究,今后命题的方向是:(1)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立意,以“两个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和“四种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举立意,试题要体现出数学的教育价值。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第6篇
一、选择题(本题共45分,每小题3分)1.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
A.96
B.99
C.69
D.66 2.抛物线y=(x-1)2+3的顶点坐标是(). A.(-1,3)B.(1,3)C.(-1,-3)D.(1,-3)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k=0有实数根,则k可能的取值为(). A.2
B.3
C.4
D.5 4.如图,直线l与⊙O相交于点A,B,点A的坐标为(4,3),则点B的坐标为(). A.(﹣4,3)
B.(﹣4,﹣3)
C.(﹣3,4)
D.(﹣3,﹣4)5.将方程x2-2x=1进行配方,正确的是().
A.(x+1)2=2
B.(x-2)2=5
C.(x-1)2=2
D.(x-1)2=1 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三角形 D.矩形
7.如图为4×4的网格图,A,B,C,D,O均在格点上,点O是().
A.△ ACD的外心
B.△ ABC的外心 C.△ ACD的内心 D.△ ABC的内心
8.宜昌市中华鲟研究所为了估计某水域中的中华鲟数量,先打捞30条中华鲟做上标记,然后放归.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打捞200条中华鲟,发现其中带标记的中华鲟有5条,则估计该水域中华鲟的数量为(). A.100条 B.120条C.1 000条 D.1 200条
9.如图,已知⊙O的内接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6,则弧BC的长为(). A.2π
B.3π
C.4π
D.π
10.宜昌市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该县的长虹脐橙2014年的产量约为1 440万公斤,2016年的产量约为1 960万公斤.设该县长虹脐橙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1440(1- x)2=1960
B.1960(1- x)2=1440C.1960(1+ x)2=1440 D.1440(1+ x)2=1960 11.如右第一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若∠BOD=110°,则∠A的度数为(). A.70°
B.135°
C.125°
D.115°
12.如右第二图所示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A.y= x2+2 B.y=(x+2)C.y= x2-2
D.y=(x-2)2 13.如图是武汉人工沙湖的示意图(⊙O),弦AB是湖上的一座桥,点C是 湖边一景点,已知AB=100 m,测得圆周角∠ACB=45°,则这个人工湖的 直径AD为().
A.50
m
B.100m
C.50m
D.100
m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1),B(4,1),C(1,4)都在同一个圆上,则此圆圆心的坐标为()A.(0,0)B.(1,1)C.(1,2)D.(1,﹣2)
15.若3x-2是多项式ax2-bx+a的一个因式,则a:b的值是(). A.6:13
B.13:6
C.3:2
D.2:3
二、主观题题(本题共75分,6+6+7+7+8+8+10+11+12)16.解方程:x(x-4)=8-2x.17.一个不透明的袋中有4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字母A,B,C,D,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记下字母后放回,再 随机摸出一个小球.(1)求一次摸出的球上所标字母是B的概率;(2)使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中的一种,列举出 两次摸出的球上字母的所有可能结果;(3)求两次摸出的球上字母相同的概率.18.已知△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分别写出图中点A和点C的坐标;(2)画出△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A1B1 C.(3)求线段CA在旋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19.如图,点A,B,C是⊙O上的三点,AC平分∠OAB.(1)求证:AB∥OC;
(2)过点O作OD⊥AB于点D,交AC于点E,若AB=4,∠AOE=30°,求DE的长.
20.已知x2-(2m+1)x+4m-2=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证明:无论m取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边长a=4,另两边长b,c恰好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求△ABC的面积.21.宜昌市某校在美化校园的活动中,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30 m长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xm.(1)若花园的面积为 216 m2,求x的值;(2)若在P处有一棵树与墙CD,AD的距离分别是17 m和8 m,要将这 棵树围在花园内(含边界,不考虑树的粗细),求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
22.“追梦宜马,情醉三峡”,宜昌马拉松赛于2016年10月23日在和平公园鸣枪开跑.本次赛事共招募自愿者2 400名,达到了参加比赛总人数的80%;我市某健身协会全体会员参与了本次比赛,参与人数达到参加比赛总人数的.(1)2016年该健身协会男、女会员数之比为4:1,求健身协会男、女会员各多少名?(2)在(1)的条件下,预计今后两年,健身协会男、女会员数每年分别按k人和2k人递增,这样到2018年底,健身协会男、女会员数之比将变为3:1.①求k的值;②2016年该健身协会协会男、女会员人均健身年消费分别为2 000元和1 800元,若男会员人均年消费每年按500元递增,女会员人均年消费每年以一个相同的百分数逐年递增.这样到2018年底,全体女会员的健身年总消费将达到2016年全体男会员的健身年总消费的56%.问2018年女会员人均健身年消费是否超过男会员人均健身年消费?
23.点C是线段OA上一点,以O为圆心,以OC为半径作圆,过点A作⊙O的切线AD,切点为点D,过点A作OA的垂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B,过点B作AD的平行线交⊙O于点G,F,连接OF,DF,GC.(1)求证:AD=AB;(2)如果点O,F,C在同一直线上.①求证:四边形ABGD是菱形;②求⊙O的面积与菱形ABGD的面积之比.24.已知P(t,a)是抛物线y=ax上在第一象限内一点,A点是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t的值;(2)设直线PA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M(不同于P点),交y轴于点H,那么线段PM是否可能被点H平分?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第7篇
广东省徐闻县和安中学(524155)林朝清
一、试卷整体结构
题型、题量、难度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试题源于课本,体现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能力的考查。试卷设置以近三年湛江市中考数学卷为模式,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共28道题,为中考备考奠定了基础。
二、用抽查的数据说话
为了直接了解学生测试的情况,我对我校九年级试卷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如下:(统计表)链接
1、选择题全校满分率70%,填空题全校满分率74%,大部分学生都已掌握。这部分试题重点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知识的覆盖面较大,考查了九年级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
2、解答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对考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探索、创新意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校得分率较低的是24题(21%)、27题(31%)、28题(25%)。而27题是课本(P101)的一道拓展题,考查圆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我校满分率8%,得分率25%,这暴露了学生缺少对课本习题的创新。
三、两个思考
1、测试后的思考
针对期末调研测试学生答题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我校的情况而言,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教学研究:
3.1.1、加强运算能力的培养
从期末调研测试再次暴露出我们学生运算能力明显欠缺和薄弱。如第6题我校满分率,这给我们平时的教学一个及时的提醒。运算能力是数学一个主要考查的基本能力。
3.1.2、加强逻辑推理能力和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从期末调研测试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几何题的失分比较严重,如第27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解题格式及数学语言的表述极不规范,表达不完整、数学语言表达不严密、逻辑推理混乱。
3.1.3、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从期末调研测试的答题情况看,在第6,8,15,27、28题中因审题不认真而失分的人数很多,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待加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题目的阅读理解,要让学生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能力培养。
2、常态备考的思考
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中考备考,是九年级的数学教师都在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九年级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2.1了解中考的命题原则,明确教学方向
3.2.1认真研究课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势,做好九年级新课的常规教学
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第8篇
1. 及时批改
学生考试后,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一方面,此时就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常熟悉的,测试后他们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求知欲极强,若时间过长,学生会逐渐淡忘,会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就教师来说,及时阅卷能更准确地掌握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认真统计
批阅完毕,教师要认真做好统计.
(1)学生分数的统计:为了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成绩分布状况,需要对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及各分数段等做好详细统计.
(2)每题学生错误人数的统计:为了避免讲评时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
(3)学生典型错误或创新解答统计.
对于试卷中典型错误或创新性解答做好统计并附着学生的姓名,以便讲评时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请具有典型错误的一定代表性的学生分析出自己的错因及症结所在;对于有创新解答的学生给予表扬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和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精心备课
(1)在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面做好分析.既要分析教的原因,也要分析学的原因(概念模糊不清、审题粗心大意、思维狭窄片面、干扰因素的影响、忽视潜在因素、语言表述含糊、计算能力差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对于试题作针对性、典型性、研究性的选择,明确必须重点讲评的题目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
(3)讲评方式要多样化,切忌教师“一言堂”,要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善于营造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可将基础问题变换角度或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较难试题可添加新问题,或改变条件,刺激优秀学生进一步去思考.
(4)教师根据讲评的重难点及学生的易错点设计一定分量的练习,在讲评后留一点时间练习,通过知识的再现,使学生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
二、讲评课堂操作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重要命题是:“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的人的根本特征”.因此,讲评课堂中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将讲、练、思三者做到有机结合.
1. 留出时间,自我矫正
试卷发下去后,教师宜留出点时间让学生自主矫正.当学生看到那些会做而做错的题目时,往往更多的是懊悔,接着就在自责中主动去订正;当看到那些当时不会做,考完后通过向其他学生咨询过或查阅资料,掌握了或基本掌握了解决方法的题目时,学生也急于去订正;当学生看到那些不能准确把握答案的又急于想知道的答案和错因的题目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表现得最为强烈,这也是开始讲评的最好时机.
2. 提供机会,学生主讲
试卷讲评不同于新课讲授,学生对试卷的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试卷讲评大可不必包办代替,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讲.
(1)学生讲错因.课堂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做试题的错答情况探寻思维的障碍点,回归当时做题时的错误思路,让学生在自我矫正中进行主动重构.对于出错比较典型的试题,我要求出现错误的学生主动站起来或举手,然后选出代表性的学生讲:错误出现在哪里?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2)相互讲解.对于那些难以把握的问题或是适合学生自己探究的试题.比如,化学应用类型题,通常可将化学与生产、生活、多学科相结合,属于高起点低落点的试题,课上就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是每活动组的组长做为代表,进行典型的引路,有问题的学生向相应的组长发问,组长根据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亦或是某问题尚未理解的学生向理解成熟的学生虚心请教,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倘若是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与其他组交流得出答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解答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解.学生做到全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3)优生讲创新.有些试题可由学生讲出自己的创新解法.例如,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26%(B) 31%(C) 69%(D) 45%
此题有的是猜对了,有的是根据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先求出两种物质的质量比,然后再根据各自组成求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这种解题方过程相当繁琐,也很容易出错.还有少数学生讲到:硫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存在固有质量关系1:2,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通过“化零为整”,解题过程就变得相当简便、快捷.优秀解法可突破常规,另辟捷径,简捷明快、在考试过程中可赢得大量的时间,这也是其他学生所羡慕不已的.
3. 突破难点,教师精讲
当某些试题绝大多数学生完全不懂或毫无头绪或出现普遍错误,教师就需作精讲.其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型和模式.
(1)讲思路.教师在讲评时要指导学生审题时有那些注意点需要强调,如何挖掘试题的隐含条件,如何建立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切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思考试题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好状态、过程的分析,最佳解题途径在哪里.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并将规范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规范解答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2)讲拓展.讲评不仅要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而且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伸,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这样的讲解才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弊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证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讲策略.缺乏解题策略往往是学生不能正确解决具有新情景、重能力等特点的综合性题目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尤其是中等生,他们与学习较好的学生的差距往往不是基础知识方面,而是在解题策略方面,所以,在习题讲评时,教师应注重解题策略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审题策略:审好题是成功解题的前提,审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其中有的信息是题目中显现的,而有的信息是题目中隐含的,审题时尤其要把隐含的信息挖掘出来,使之显性化要把题目的要点勾画出来,突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删除影响思考的枝节与修饰,使题目简化,或可把题目用图表示出来,使问题直观化.
答题策略:化学由于其自然学科的特点,专用名词有其自身的写法和要求,不能写错.有的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如Cl写成CL或cl,Mg、Mn写成mg、mn,CO写成Co,NaCO3写成NaCO3;有的专有名词写错:木炭、无定形碳、过滤、溶解、金刚石、酒精灯、药匙、坩埚钳、长颈漏斗、中和、化合等;有的语言描述不到位,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等.因此,讲评时要有意识的关注答题策略,这样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讲评课后的反思
试卷讲评后,教师“应当研究学生所犯错误,并把错误看成是认识过程和认识学生思维规律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哪些是由于教师教学原因而导致学生的失误?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卷面分析,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以免重犯错误.
总之,试卷评讲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巩固、完善、深化、矫正等作用,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摘要:化学试卷讲评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可以使教师对当前教学的盲点及时进行弥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分别从试卷讲评课前的准备、讲评课堂中的活动形式以及讲评课后反思三方面分析了提高化学试卷讲评课效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试卷讲评,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富龙.化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的尝试.
[2]刘开福.探究式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3]邝贤毅.提高化学习题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