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学英语(精选12篇)
创设情境学英语 第1篇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境即“情境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 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 语言就难于恰当地表述, 难以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小学生年龄小, 兴趣不稳定,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 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 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 如会话、歌曲等。同时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引起学生兴趣, 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 继续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了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学材料, 挖掘其内涵, 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设计情况, 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需要,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 因为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 所以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 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物, 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 直接感受英语,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热情, 强化求知欲望, 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 激活教科书, 让学生更易接受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 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 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 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 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其次, 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 让学生多看、多听, 获取大量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看到生动的画面, 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 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上, 采用生动的, 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 优化英语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常常采用教唱英文歌曲, 做英语游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情境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 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 以活动为载体, 激活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 我就把几个动物, 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做成头饰, 并把他们的声音录了下来, 编成一个故事。当要教的动物出场时, 就放录音, 让带头饰的学生上台, 再教此动物的单词。每个学生过关后, 再继续将故事。学生既听了故事, 又学会了单词, 心里自然高兴。
四、运用体态语言来引导情境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 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 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 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 消除恐惧感, 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 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的、最真切的感受。
五、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 丰富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适当的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 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 使孩子们觉得好玩, 从而延长注意的时间, 更有效地参与教学。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是学生比较乐意的事情, 因此, 游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设计并组织一个成功的游戏, 教师应注意题材的选择, 游戏规则的运用以及教具及多媒体技术的配合, 同时还要提供适当的反馈, 使游戏既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又具有明确的教育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英语课堂效益 第2篇
胜利小学--------李燕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数学化住处时代,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是运用信息技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在此,我已充分感受到“技术的魅力”。
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俗望。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方语兴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信息。例如:在每单元安排的Let’s talk部分,如若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出示,既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感,又能促进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模拟语言环境,有效突破重、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教学中,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与生活相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what time is it?”。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一只狗和一只猫,狗问猫“what time is it?”猫看着钟表回答时间“it’s……”,学生看完,马上就能明白意思,并敢模仿。
三、灵活设计,优化单词教学。
对于英语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单词的发音及其拼写的掌握。个别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致使学习成绩下降,最终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由此看来,词汇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教单词时,利用多媒体显示,色彩、动画、声音牢牢地抓住孩子的心。例如:在教学时,设臵读音,让学生模仿、跟读。紧跟着出现数字动画,帮助学生记忆。
遗忘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必须反复记忆、运用。复习单词时,为了避免“猪油炒冷饭”,我设计了储蓄罐的环节,多媒体显示单词内容,学生说出单词,及时巩固。
四、仿真语境,展现口语交际的平台。
现代英语教学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实践性,这是由语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英语对中国学生来说,有相当难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英语原材料等。农村学生尤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能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自然情景和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无法营造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但多媒体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景、光、电,使学生臵身于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展示平台。
例如:在教“Is this your skirt?”时,我让穿着明显服饰的学生表演,就地取材式的教学。“Is this your jacket ?”“Is this your dress?”同学间互相交流回答“Yes or No”,学生急欲表现,效果极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进行了口语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把传统的注重认识、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大容量、高密度、快频率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大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的过程中更能主动求发展,体现个人魅力。然而现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不懂合理运用,导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我浅谈一些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上应注意的方面。
一、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发挥主导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人性作用是计算机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品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容变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品交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因而,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媒体的辅助作用。
二、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上的选用应适量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甚至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语言材料越易于让学生掌握,效率就越高。比如:有些教师用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五步教学法,于是他在revision环节上用,在presentation环节上也用,practice , drill和consolidation等环节都在用;一会儿用power point展现这个片段,一会儿用flash来呈现那个片段,跑上跑下,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变 成了 老师搞“杂耍”,学生看热闹。事实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干扰过大,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缺少语言训练的时机,即使有所训练,也很不足。其实我们教师还是应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与积极因素,由此起学生无意注意到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转化为从事学习和创造不行骄兵必败必需的“有意后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现(presentation)这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环节少用一些。但是不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要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是为了“活化教材”,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
三、合理选用媒体、课件 在英语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1、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确实,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而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
2、避免把投影展幕当成黑板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有了大屏莫投影,黑板可以从教室中消失了,板书都可以省了。他们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我们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而且,优秀的板书不仅精练,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如果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就会影响学生视觉感知的一贯性,使学生对整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也因屏幕上内容稍纵即逝,影响了学生记课堂笔记。而实验证明,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讲过的内容的概率是不做笔记的七倍。所以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就会影响计算机多媒体在帮助我们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优势的发挥。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卫活力。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能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能将学生臵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图、文、声、像并茂,形式活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
创设英语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第3篇
一、创设英语学习硬环境
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到英语。如,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教室里的课表、班规和其他布置,以及名人名言等,都可用英汉双语显示。这些需要我们积极向领导建议,同时主动为建造教室的双语小环境亲力亲为。
二、创设英语学习软环境
英语学习软环境,是指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要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出英语,需要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营造环境、创造机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用英语进行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35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做到教学情境化。
毫无疑问,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如果有的学生还是听不懂,教师可以想尽一切办法,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同时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他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双边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过程,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平时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尽情发言。
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时,往往受时空限制而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以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课文中的对话融入其中,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由于农场的情境课堂上难以再现,教师可预先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先体会在农场的情境,再跟着课件中的人物学习在农场干活的内容,学生都很感兴趣。学生在情境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再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以及演话剧、念童谣、背小诗、绕口令、猜谜语等形式,既可以让学习气氛变得轻松,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境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境。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只由教师讲,也要让学生学会讲,让他们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设计游戏情境,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它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巩固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而且锻炼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交流活动
英语交际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夏令营”“中外学生交流会”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素质非常有效而且十分必要。参加活动前,学生必须认真准备,不仅要认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要主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通过交流,学生也会发现自己在英语运用中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加以改进。通过活动,能有效地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交到很多好朋友,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并且积极组织、管理好这些活动,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中的“英语氛围”,不至于让这些活动变为普通的交友活动。
这些年来,由于我们一直坚持上述做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非常高,很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我校英语节期间,学生精彩的英语表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创设情境, 教“活”英语 第4篇
一、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
1. 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 因此在个性上属于活泼好动, 并且伴随着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现行的课堂教学法由于过于呆板, 一方面并不能有效地吸引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 由于强记等不科学的记忆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创设一个相对生动的情境则能有效地激发起兴趣并且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记忆。
对初中学生来说, 初次接触英语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好奇和新鲜感。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思维特点, 将简单的英语对话与情景相融合, 例如Hello, Good morning, Good bye, Nice to meet you, Excuse me等日常用语, 这些句型较为简单,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在生活中也能够脱口而出, 不仅满足了内心的新鲜感, 同时也增强了记忆能力。
2. 符合初中教材的编写特点
初中的教材在内容上相较于小学教材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 而这种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上。如果能有一个相对仿真的情境来让学生进行学习,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不是将抽象的知识以更抽象的方法来让学生强行记忆。
二、如何创设一个场景和环境
1. 将所学内容具象化
由于在初中阶段,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人生阅历与经验等方面并不算丰富, 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会导致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在接受上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在这个时候, 如果能够有效地对原本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化, 那么会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例如:在给学生进行单词讲解的时候, 不妨巧妙地利用直观的形象来让学生进行单词词义的“猜测”。对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名词,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型实物道具或者利用教室本身就具有的道具来进行讲解。像在教“黑板”这个单词时, 给出几个选项“Black-board”、“Green-tea”、“Blue-sky”等让学生来猜测。由于在汉语的“黑”和英语的“Black”是相对应的, 因此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迅速反应出来, 会仔细推敲后面的“板”与“board”的关系, 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另外, 对于抽象意义的名词例如“篮球”、“跑步”、“游泳”等, 可以在黑板上将英文单词列举出来 (“basketball”、“running”、“swimming”) , 打乱顺序, 来用具体的动作来表演, 让学生猜测来进行连线。
2. 采用直观教学法
学生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教学法让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变为现实真正存在的东西, 把生动的直观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教授有关“水果”的英文单词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准备好苹果、橙子、香蕉等实物放进一个袋子里, 在课堂教学时逐一拿出来展示。不仅有助于营造课堂愉悦的气氛,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还能够在展示水果时即兴发挥, 如“What’s in the bag?”等句型。又例如在讲解有关“天气”方面的英文单词时,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太阳、乌云、雨水、风等图案, 并进一步教授cloud-cloudy, rain-rainy, wind-windy等词汇。经过实践证明, 借助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情景与知识相结合, 不仅能够将课本内容活泼形象的展示出来, 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丰富情境表现的方式
此前所提到的设立情景方面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由教师来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变化, 不断地丰富所设立的情境以及情境表现的方式。争取做到在不耽误正常课堂时间和秩序的情况下, 让学生有新鲜感和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时, 教师在理论上是要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来操练对话。但单纯地分小组进行操练未免会显得过于分散而且随意, 因此, 建议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操练之后, 再集中进行全班表演, 并模拟奥斯卡颁奖典礼来进行“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创意奖”、“最搞笑演员奖”、“最佳口语奖”等不同奖项的颁发等, 让学生有荣誉感。
另外, 还可以在分小组进行操练之后, 教师指派某一个团队的某个角色去另一个团队进行替换和客串, 使得原本毫不相关的两种表演风格进行机械地融合, 可能会导致极为强烈的喜剧感, 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
4.在课堂中导入游戏
初中生普遍都具有活泼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 因此, 将游戏代入课堂,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将全班学生分为boys和girs, 在学习人体部位的单词后, 教师随机说出一个人体单词, 让学生迅速反应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例如“Touch your hair…”, 看boys和girs哪一方做的最快最好, 出错的一方要为另一方表演节目。实践证明, 将游戏导入课堂中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授课方式, 不仅能够通过游戏加深对英文句型的记忆, 同时也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 增加了与其他学生的合作意识。
结语: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个具体的情境, 能让原本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能够锻炼其口语和听力, 以及实际的表现力。并且通过不同的团队组合与学生搭配, 能增强学生之间互相信任以及互相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 学生在操练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很多课本之外的问题, 这个时候来请教教师并得到答案, 记忆会相当深刻。因此, 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并且加以实践和推广, 以求更高的课堂效率。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上, 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如何在课堂上创造和设置一个有效的语言情景和环境就成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鉴于英语的科目在本质上是一门语言, 所以如果能以一个情景来进行导入教学, 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文主要就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建立起良好的英语情景与环境, 并且加以实际案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旨在以情景教学法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情景与环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小华.对英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J].硅谷.2010. (24)
[2]廖复娟.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 (上) .2011 (09)
[3]赵晓强.情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 (教研版) 2010. (05)
创设情境,进行有效初中英语教学 第5篇
摘 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活动中。本文首先论述了情境创设的定义和作用;然后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及实现情境教学的三种方式;最后,笔者还提出了进行情境教学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 定义; 作用; 基本原则; 方式;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7-00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鉴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许多英语教师形成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共识。
一、情境创设的定义及作用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上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转引自邓涛,2008)。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事件、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以此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张爱辉等,2008)。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感知语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适宜,既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又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情境。例如我在教授牛津英语9B unit3 Two cities in China中的Welcome to Beijing时,由于在牛津英语7B unit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Integrated skills――A day at the Palace Museum中,接触过紫禁城的一些知识,我就可以用7B中学过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图片来引入北京这个话题。
2.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设置情境时,要尽可能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学习资源。教学情境越真实,学生越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中。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后,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What problems do you face and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m?学生可以结合文中提到的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来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由于这个话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能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枯燥地复述课文。
3.交际性原则
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参与各类情景活动,诱发学生“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愿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交往,操练和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授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中的Speak up――Giving directions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简易地图,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位学生充当指路者,另一位学生充当问路者)编写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线对话,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4.目标性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紧扣教材,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有的情境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 unit4 Wild Animals中的Reading――The story of Xi Wang中,在读前我通过呈现图片、竞猜、听歌曲等方式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入文章主题。在读后,我又通过模拟动物保护公益活动的真实情境,升华动物保护的主题。这些情境趣味性强,学生乐于参与,但却偏离了阅读课的主要目标,即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实现情境教学的多种方式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活情境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突出情境,交流,互动。在这方面多媒体课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可以引用图片、声音、影像等素材帮助学生进行认知,模拟教学情境开展英语练习。我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3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时,就用多媒体呈现了一段美国孩子过万圣节的视频,包括万圣节时,孩子们去敲邻居家的门要糖果;孩子们穿着各式戏服佩戴各种面具开派对;孩子们制作南瓜灯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万圣节时的情境,进行表演,通过这些真实场景的呈现,和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绎课文内容显得非常清晰、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2.运用实物道具创设情境
实物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如果让学生反复单调的操练,他们会觉得学习英语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下。但是,教师用一些实物进行具体的表演和游戏,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5 Going shopping这篇课文时,为了在环境上予以渲染,我课前将课堂布置成商店的样子,还从家中带来各种学生喜欢的用品,并在每样商品上配以相应的价格,让学生从心理上觉得这个“商店”处处都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也就更易于学生融入、投入这一情景。此外,在表演之前,我还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和帮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共同制定规则:在有客人光临时,营业员要有礼貌地询问客人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而客人则要告诉营业员自己需要的商品颜色和数量;营业员再根据客人提供的信息选好相应的商品再递给客人,最后收钱找钱。看似简单的一个买卖商品的情景,却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活用真实生活实例拓展情境
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又可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初中英语教材的许多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授完课文中的知识后,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在教牛津英语7A unit4 Food这一单元时,我创设了在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情景――和父母在饭店就餐。首先,向学生展示饭店的菜单,然后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己和家人喜爱的食物,最后为全家点菜。再例如教7B unit3 Finding your way这一单元时,我在教授完学生各种路线的表述后,让学生用英语表述每天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这样既复习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又把它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起来。
四、进行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能力
教师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现有的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超过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创设的情境要贴近真实生活
在情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导入时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在阅读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能化解课文的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设的情境要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生动有趣。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话可说,那么创设情境的目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就根本没有达到,影响其后的教学效果。
4.创设的情境要密切联系教材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切记因追求花哨的形式而导致情境繁琐。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任何教学活动应有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这一教学目标应是为本课的主体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这一教学活动是低效或无效的(张献臣,2011)。
总之,情境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在情境教学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遵循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教学原则,创设真实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去感悟、理解和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邓涛.让学生爱上课堂――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爱辉,王淑萍,刘焕朝.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8(4):123-124
[3]张献臣.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A]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创设积极情境,感受英语魅力 第6篇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意义
合作学习指的是将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由任课老师给每组布置学习任务,每个组员有明确分工和职责,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将该方法应用到初中英语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促进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平等交流和对话,整个教学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并且师生间相互尊重。对写作中遇到的疑问,学生可立即提问,任课老师和其他同学给予解答,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推动师生互动和交流。
2.培养良好写作方式。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交流,通过相互评价和学习,借鉴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独立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并且不同小组相互讨论和学习借鉴。评价时也强调相互评价,在友好氛围中相互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合作、交流、积极向上的品质,对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对策
为促进合作学习在写作中得到有效应用,教学中需采取相应对策,把握好每个步骤,促进写作效果提升。下面将以牛津英语写一封提示信为例,对合作学习在写作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1.审题构思。教学中任课老师先给出写作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审题和构思,并且交流意见,集中不同组员见解和看法,抓住主要观点,形成写作思路。每个组员对写作题目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也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初步形成写作框架。提示信写作教学中,组员相互讨论应明确写作格式,主要组成内容,包括日期、称呼、主题、提示信息、结尾五个组成部分。例如:让各小组完成一场英语演讲比赛的提示信写作,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着装、集合位置、准备事项等内容。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组员口头完成提示信写作的一部分,并相互讨论提示信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写作格式,理清写作思路,为各组员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奠定基础。
2.独立写作。审题构思之后,每个组员对写作有一定了解,初步形成写作思路,接下来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独立写作时,任课老师要巡视和检查,对学生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及时回答,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初稿完成后学生要仔细检查,任课老师可引导学生从格式、信息要点、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单词拼写等方面检查,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
3.自评互评。每个同学单独写作完成,并经过自我检查之后,接下来让学生自评。自我评价更能体现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帮助他们反思写作过程,找出存在的不足,促进写作质量提高。自评过程中任课老师要给予相应指导,教会学生评价写作的正确方法,让他们更好评价自己的写作,避免语法和拼写出现错误,然后在组员间进行互评。互评阶段每个学生要提高责任意识,肯定其他同学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这样既增进相互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是合作学习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因而必须做好互评工作。
4.修正定稿。通过自评和互评环节,每个同学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一定了解,这时每个同学根据其他同学和任课老师的建议,对写作进行修改,完善自己的写作,弥补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完成写作任务,然后交给任课老师评阅。在自评和互评环节,每个学生都要提高责任意识,出色完成每项任务,仔细评阅写作,并明白独立完成任务是为了更好进行合作学习,为促进小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效果创造条件。
5.评价反馈。通过上述四个不同环节,学生基本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最后一项工作是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欣赏,任课老师要仔细评价学生的写作,指出优点,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优秀作品可拿出来展示,供其他同学学习。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换和欣赏作品,将优秀作品张贴和展示。采用这种方式既能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还能让学生在欣赏其他同学作品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在以后学习中改进。
初中英语写作中,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方式应用,结合写作教学具体内容,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教学,推动写作教学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相互进步和提高,确保写作教学效果。
巧妙创设情境 愉快学习英语 第7篇
一、借助电教媒体, 愉快学习单词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材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 学生常常会产生陌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 而这些感觉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障碍, 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达到声画交融, 营造轻松愉快的交际氛围。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和利用情境组织课堂教学, 能使教学内容更生动, 使学生身临其境, 学得轻松、愉快, 使学生易于掌握, 并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
例如在职高英语“Book3 Unit7 Environment Lesson26”出现了很多新单词:wastepaper, can, discard, plastic, ruin, environment, make an effort to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 教师先领读单词, 接着讲解单词的用法,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抄单词、记单词, 最后, 教师通过听写方式检查学生的单词记忆情况, 那么学生定会觉得单词过多, 过于枯燥, 不易记忆, 甚至对词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如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单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呢?于是我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 首先我借助多媒体, 呈现一幅地球图片并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答:“It's our earth.”于是我又说, “Yeah, and it's the only place where we live.”然后我又呈现一幅地球受污染的图片, 并带着惋惜的表情说:“but now she is being polluted by us.Look!She is crying! (呈现地球在哭泣的图片) Why is she crying?” (呈现几幅生活中触目惊心的画面, 如废纸、可口可乐罐随处扔, 塑料袋满天飞, 破旧的罐子漂浮在河面上, 创设真实的情景, 帮助学生回答) “Wastepaper and used Coke cans are discarded anywhere.Plastic bags are flying in the sky.Old cans are floating in rivers.”最后我自然地引出:“Yeah, our environment is being ruined by us, so we must make an effort to save it.It's the job of every person.”
在CAI的帮助下,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些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既为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扫清了语言障碍, 又对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二、抓住偶尔契机, 愉快学习句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压抑的时候,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受到抑制, 而在轻松的时候, 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 思维才会敏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若遇到偶尔的契机, 教师可乘机利用风趣鼓励的语言、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和蔼可亲的微笑来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 以此来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有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在讲完“Will you please...?”的用法时 (表示委婉地请求某人做某事) , 离下课时间还剩3分钟。此时班上好多学生已作好“冲向食堂”的准备, 其中一个调皮生还站起来说:“老师, 早点下课吧, 我肚子饿扁了, 你先开门吧”。这时, 我如果允许了, 那就是提前下课, 违反校规;如果继续讲课, 那无疑是白费口舌。于是我将计就计, 微笑着对那学生说:“可以, 但有一个条件, 你必须用最委婉的语气来表达‘开门’的意思”。该生答应了, 他想了想说:“open the door”, “不, 这样好像在命令我”。“please open the door”, “还不够委婉”。该生用手抓了抓头, 想不出。班上其他同学开始嘀咕了, 他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几乎异口同声地说:“will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似乎忘了肚子饿了。此时正好铃声响了。“Yes, you're right.OK.I'll open it for you.Goodbye, class!”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同学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Will you please...?”的用法。
三、精选英文歌曲, 愉快学习课文
众所周知, 语言学习活动并非总是轻松、有趣的, 有时会显得枯燥无味。作为英语教师,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那么久而久之, 学生会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 适当地选用一些英文歌曲, 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而英文歌曲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 还能把学生带入英语的世界,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课文。
1. 选用英文歌曲, 导入课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 就能立刻吸引学生, 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方式有各种各样, 而选用英文歌曲导入这种教学方式, 能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在美的享受中, 自然地进入课文的主题, 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例如在教“SEFC B1 Unit18 New Zealand”的课文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Click Go the Shears”, 歌中唱道:“Click go the shears, boys, click, click, click.Wise is his blow and his hands move quickly.The ringer looks around and is beaten by a blow and curses the old swagger with the bare bellied ewe.” (羊毛剪子咔嚓响, 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 那优胜者抬头刚好被人赶上, 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 。欢快、活泼的曲调, 有趣、生动的歌词, 让我们的学生在听后仿佛来到了新西兰这个到处是羊群的国家, 很快地激发起他们想进一步了解新西兰的欲望。
2. 借助英文歌曲, 理解课文。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题材广泛, 涉及名人、音乐、体育、文学等各个领域, 针对不同的题材, 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凡是涉及到音乐的文章, 在课堂中如果选用音乐辅助教学, 那么既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 课文“The History of Country Music” (职高英语第二册Unit8 Lesson Thirty) 开头第一句:“Put together the guitar, the singer, simple music, and sentimental words, and you've got country music” (吉他、歌手、简单的旋律和伤感的歌词放在一起构成了乡村音乐) , 这只是非常抽象地给乡村音乐下个定义, 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乡村音乐和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可让学生欣赏美国著名乡村音乐歌手John Denver的代表作“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歌词如下: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
blue Ridge Mountains, Shenandoah Ri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growing like a breez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
All my memories gather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Misty taste of moonshine teardrops in my eyes.
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g hours she calls me.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And driving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g that I should have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Country roads...
在这首歌中, 乡村音乐的四大特点——吉他、歌手、简单的旋律和伤感的歌词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3. 插入英文歌曲, 讨论课文。
音乐对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 如果能生动巧妙地插入音乐进行讨论, 那么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JEFC B2 Unit10 The Swedish rock band lesson38”, 在该课的Discussion (讨论) 时, 可让学生欣赏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 因为这首歌的歌名与“yesterday”有关 (本单元就是围绕一个虚构的瑞典“yesterday”摇滚乐队在中国的演出经历) ,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语言学习之后, 使他们的大脑稍稍放松。音乐听后, 问学生:“Do you like the song?How do you like music?”再放一首风格完全不同的来自摇滚乐队的歌曲, 让学生感受一下什么是摇滚乐, 然后问学生:“Do you like the song?Do old people like this kind of music?Do you like rock band?Is there a band you like much?”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些乐队可以用中文讲出, 结果, 学生们讨论的异常热烈。
此外, 还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内, 给学生营造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语言的环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把英语运用于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总之, 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精心设计、深入钻研、努力探索。但无论用哪种方法设置情境, 都要注意体现情境的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切不可为情境而设情境。只有真正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灵活设置恰如其分的情境, 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 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 并做到学以致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许多学生学习英语“难、累、苦”这一现状, 简要地阐述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愉快学习,电教媒体,偶尔契机,英文歌曲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2]胡春洞.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魏煌, 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英语课堂情境的创设与效果 第8篇
今年暑假, 我有幸参加了常州市举办的中学英语口语培训班的学习, 亲身经历了加拿大教师的英语课堂教学, 外教朴实的课堂教学手段、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和不断变化的课堂语境设置, 把我们全体学员自然地带进了英语世界, 使我们学到了许多英语知识, 更是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从中外英语课堂教学的差异可以看到我们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同时也看到了合适的语境设置对英语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英语, 获得使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场合和一定的时间对英语学习和掌握英语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 所以努力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教师设计的语境过于抽象、死板, 学生的想象力难以发挥, 学生的交际能力难以真正培养。
2.学生的母语文化背境远远超过异国文化氛围, 他们不能理解, 且更难接受。
3.学生的理解不是从英语到英语, 而是从英语到汉语再到英语。例如英语单词“bridge”, 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反应是“桥”, 而不是“There is something across the river on which people or cars can go from one side to another side.”, 再如“English”给学生的第一概念是“英语”, 而不是“English is one kind of language whic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4.教师对语境引入的时机和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结合与平衡缺乏足够的认识, 许多教师仅仅带领学生进行记忆性的训练, 而不是真正地引导学生领会并加入使用。
5.许多教师普遍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使用英语, 但这种使用能力仅局限于应试能力, 而不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交际能力, 许多学生有7分知识, 但只有3分使用能力。
综上所述, 学生的交际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英语教师没有走出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多数教师还是照本宣科, 他们把学生带进了英语课堂而没有把学生真正带进英语世界, 没有创造性地把教学法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没有真正把良好的语言环境展现给全体学生, 所以如何把语境设置真正放到备课中去, 如何使所教内容更趋形象化是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二、课堂情境的创设与效果
情境教学必须忠实于教材, 钟情于学生。这是情境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同时, 还要清楚地认识到, 优化情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途径, 并不是目的。因此,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是教师本人对情境设计的理解与投入, 必须深刻钻研教材, 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三方面构思和优选途径, 进行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设计情境要了解学生, 针对学生, 启发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地, 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真正地激起学生的情感, 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
语言交际能力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中学生在没有自然交际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这就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境, 把学生置于交际的语境之中, 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可行“场所”。课堂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方面的, 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指导的可操作性来设置切实可行的、能起到一定效果的课堂情境。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 给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外语教学中, 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几年了, 但离发挥它的最佳功效似乎还有很大距离。多媒体教学除大大地扩大了信息量之外, 它主要是把呆板的知识激活, 激发学生的兴趣, 形象的内容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许多知识来自于丰富的情境内容。其二, 多媒体教学具有对信息任意取块的功能, 许多信息可以不断地进行复观和往复展示, 许多语言可以在言语中进行, 许多交际性知识可以在交际中完成, 既面广量大, 又生动形象, 易于学生积极参与, 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2.教学环境自然, 必使课堂气氛轻松。
多年来布置的课堂氛围对于外语学习并不得体, 给学生展示的是严肃认真, 难以使受教育者精神振奋。教室是受教育者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必须留有他们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和合作创新精神, 使学习与现实生活场景接近。良好的教室环境设置, 是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利于师生进行双边活动, 甚至多边活动。
3.运用音乐歌曲,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堂中运用音乐歌曲进行教学, 对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 改变学生心中的英语课刻板、严肃、枯燥的印象, 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 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歌曲的播放, 主要是把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朗朗上口的歌曲与有关的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 在“Ann’s Birthday”一课中 (Junior English Book 2B Lesson71) 可以播放“Happy Birthday to You”的音乐歌曲, 导入新课和结束课文, 既掌握了课文内容, 又学会了英文歌曲, 同时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4.通过小品表演, 因势利导, 锻炼能力。
小品表演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搜集自编或让学生创编的一些微型小品, 让几个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在课堂里作即兴表演。在对话教学中, 这种方法的效果将优于刻板的阅读练习性教学。这种方法, 直观性强, 气氛活跃, 既落实了教学内容, 同时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才能和合作精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第9篇
一、以闲聊、话家常的形式引入情境
学生背那么多的单词、句子就是为了会交流运用。而我利用学生对老师的情感, 把我个人真实的生活情况和学生交流, 这样创设的情境就有了真实性, 有了交流意义和实用价值。如十二册第3课《let’s go shopping》, 我先跟学生闲聊兴趣爱好what’s your hobby?然后我告诉学生I like shopping.Look at my new dress.I bought it last Sunday.Is it beautiful?学生说yes时, 我就说oh, thank you, that’s very nice of you!然后告诉学生I also went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Bookshop last Sunday.Guess what did I buy?从而引出新授单词。下一课时, 我又和学生闲聊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学生就会根据他们自己昨天实际做了什么回答。然后我告诉学生I went to a stationary shop yesterday morning.And then I went to a fashion shop in the afternoon.以这两个场景来引出购物用语学习B1.学习C部分时, 我告诉学生:我和朋友上周末去看了车展, 并出示PPT照片学习重点单词too、enough.学生一听就来劲了, 哦, 这是老师和朋友遇到的事和真实的照片, 而不是虚拟的一个人物。学生会觉得这些句子不是永远都用不上的, 老师逛街可以用上, 我们逛街同样可以用上。我就这样经常用我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学生闲聊引入课题和场景, 让学生觉得我们是边学边用, 学以致用。同时, 又联络了学生的感情,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以学生平时的生活呈现情境
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每次新课前, 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 看看材料本身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根据材料中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适当修改而导入课题。
三、利用学生或老师自身创设情境
这是学生运用英语的最好方法, 也是我最喜欢的方法, 因为与生活及个人贴近, 学生很有兴趣。如学习he/she/it has…这个句型时, 通常会拿一个玩具或超人教学生说it has…当然, 实物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是我更喜欢用我身边的人或学生自己来做实例。我会对学生说:I have a son.拿照片对学生说He has big eyes.He has long legs, he has short hair.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 指着她对学生说:This is…, she has big ears.She has small mouth…接着, 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的朋友, 并上台介绍自己的朋友或者说出班上朋友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他是谁。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效果肯定比你拿精美的玩偶来操练效果都好得多。
总之, 我们上课要经常抓住身边的资源, 顺应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话题, 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 让它成为教学的新起点。
四、音乐渲染, 创设情境
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练习了听力和口语, 无形中提高了英语素质。在课前3~5分钟播放优美动听的经典英文歌曲或熟悉的音乐,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 对学生起到心理放松的作用;另一方面, 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 导入新课。如教学“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时, 我就选择了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改编成的含有“现在进行时”时态的《Are you sleeping》, 在歌词中将“两只老虎”分别换成“Are you sleeping”, 学生一听到音乐, 感到很有意思, 不用我教就跟着唱了, 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教学内容。
五、利用多媒体模拟情境
应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突破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如使用电教手段教学, 色彩鲜艳的PPT和声画结合的动画片, 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 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境, 使英语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情境化。英语情境的创设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 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 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我在上低年级的《Color》课时, 用PPT创设了一个大的场景:羊村很漂亮, 可是灰太狼来了, 抓走了美羊羊并夺走了羊村美丽的颜色。想要救美羊羊和夺回颜色就要过五关。学生每过一关美羊羊就走回羊村一步。最后通过同学们的努力, 终于通过了五关并夺回了颜色。这样精心创设有趣的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玩乐中愉快地学习, 满足他们快乐学习的需求。
六、利用实物、道具等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幻灯、简笔画等创造情境进行直观教学, 使学生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 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 低年级尤其适用。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布景等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自编自演。如在学习新单词尤其是名词时, 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实物 (不同的学习用具、食品、衣物、颜色等) , 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 这样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 直接感受英语,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热情, 强化求知欲望, 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创设英语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第10篇
一、利用身边实物创设直观情境
实物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教师应当利用那些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境,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七年级下Unit 2 Section B时,我提前在讲台上准备了两只手套,一只是干净的,一只是脏的。上课之后,我拿起两只手套问学生们“What are these?”学生们都答“These are gloves.”接着,我拿起其中那只干净的手套问“How is this one?”并同时拿起另一只手套作对比,学生们虽然明白,但是也只能说“It is干净的。”我及时补充“Clean.It is clean.”,并用同样的方法讲授“dirty”。同学们很容易就把这两个形容词记住了,同时还乐在其中。
二、利用表演、游戏创设情境
英语是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所以英语教学不能拘泥于单词和语法等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境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青少年的好奇心相当明显,他们也热爱表演和竞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表演和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是不错的选择。教学七年级下Unit3便是典型的例子。在学完单词之后,我把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参加比赛,一人比划一人猜,而我负责随机出示印有动物照片的题板。这个游戏是让一位同学猜他的队友所比划的动物。有几组同学上场后非常从容,两位队员配合度很高,最终取得很好的成绩。当然比赛过程中也闹了不少笑话,同学们既开心,又轻松地掌握了新单词。这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英语情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明显。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媒体单调、僵硬的面孔,使教学信息表现为图形、文字和声音的有机融合。例如,在讲九年级Unit 4的时候,我用电脑播放了《Man With A Million》(片段),引出Grammar Focus“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并结合图片、课件以及音频播放等电教化手段,让学生们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直观印象,使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完成。
创设情境,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第11篇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多些感性的认识,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利用直观的,充满了趣味的教学方法,比如,动作表演、实物,如果实物不好展现,就用多媒体展现,或者挂图、卡片等简单教具,尽量从学生身上或身边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1.让学生在表演活动中提升学习兴趣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有位老师在教学“How much is it?”时以讲台作为柜台布置了一个小卖部,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进行对话,在不知不觉中,英语的应用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我们还利用情景模仿,让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单词。比如,刚才小卖部的情境,我们就让学生模仿顾客和营业员,然后让学生掌握了customer、 client和shop employee、 shop assistant,这种利用人物的典型特点让学生说英语来掌握英语的方式学生往往兴致盎然。模仿清潔工扫地,让学生掌握dustman,播放救护车的喇叭声,让学生掌握ambulance,做驾驶动作,让学生掌握driver,可以学护士打针让学生掌握nurse,可以学交警指挥交通让学生掌握policeman/policewoman。
另外,我们利用各种节日来开展活动。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我们还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开展相关活动,我们还通过英语沙龙等方式让学生有了接触运用英语的情景和机会,让他们策划活动、布置教室。我们还开展一些比赛,比如,英文对歌比赛,自编英语小报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掌握英语。
2.让学生在标牌制作中培养应用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我发动全班学生制作指示牌和标语。要求全员参与、制作、评比,一直到张贴。只要你认为有必要的地方都可以设计、制作。同学们热情很高,积极参与,我们优中选优,在挂出有关标语的时候,我们也把有关学生的名字打出来——某某同学编写。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成就感和荣誉感。我校的主要地段的标语和指示牌,都是先用英文标识然后再用中文加以补充。从Principal Office到Teachers’ Office,从Storeroom到Security Office,另外,还有Mail Room、Computer Room、 Library、 Multi-activity Room、 Archives、 Printing Room、 Broadcasting Room、 Lecture Hall、 Conference Room等等。
3.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文明用语
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需要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参与。我曾这样启发学生思考:当你在认真学习,专心思索的时候,当你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过于张扬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委婉的提醒他?有同学说用手势提醒,有同学说用眼神提醒,还有同学说用英语提醒。我就顺势引导,如果用英语来表达公共场所注意安静、修养,应该怎么说?最好语言能够美一点,显示出你的真诚和修养。同学们热情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Walking with ease is of elegance.”,有的说“Walk gently and softly so we share quietness.”,有的说“Please keep your voice and footstep down.”,有的说“Less noise, more serene.”。同学们的思维和才智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懂得了礼貌,学到了礼仪,更重要的是这种礼仪是用英语来掌握的。
4.让学生在古诗翻译中懂得珍惜光阴
有时,我还拿中国的古诗来让学生翻译成英语,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比如,有一次,发现有同学在底下做小动作。于是,撇开教学这个话题,说道:大家现在正处在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多用在学习上。但是,有的同学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总有后悔的一天。用唐朝大书法家、诗人颜真卿的话来说就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如果用岳飞的话来说就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那么如果用英语来说?该怎么讲?同学们兴趣很浓,热烈讨论,其中一个同学的翻译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同:“He that will thrive must rise at five, and idle youth leads to regretful old age.”大家都认为既讲出了珍惜光阴的意思,也非常富有诗意。
5.让学生在良性评价中增添信心勇气
课堂上,应多用引导性的、鼓励性的语言,如:“If you work hard, you can do better.”“ Great!You’ve tried your best.”, “Some of your answers are right.”,哪怕有时候只是一句不经意的脱口而出的话,对于他人来说,也许就是一次成功的鼓励,甚至是走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的动力。我们要多给学生以鼓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赞许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赏识。这种赏识,所产生的不仅仅是亲近和信任,而且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性和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和自信。
创设课堂情境,促进英语教学 第12篇
一、创设直观情境
借助于实物、图片、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手段, 把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到事物上,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很容易融入课堂, 参与课堂, 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上《Europe》一课时, 我手拿地球仪问:Do you like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Where do you like most?Have you been to Europe?Today we will go to Europ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urope.一边说一边指出每一个地方的位置, 给学生一种真实感, 让学生很快进入环球旅行的情境中。
在上《No drugs》一课时, 我一进课堂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禁止吸烟的图标,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然后提问引入Introduction部分:What does this sign mean?Where can you find such signs?Does our school allow you to smoke?Where do people smoke?Where can’t they smoke?
再如教学《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 我用多媒体呈现两幅图片, 一幅是一个超肥胖的人, 一幅是一个体型很标准健美的帅哥, 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思考, 孰好孰坏, 一目了然。接着我就势提问:Who is more handsome?Who is more healthy?How can we keep healthy? (healthy diet and heathy habits) 这样, 就很自然地引入了话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问题的设置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参与实践。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随意的或随机的, 而要精心设计, 目标明确, 有针对性, 问题要难度适中, 内容要贴近生活见闻, 还要层次分明, 逐步深入, 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逐步揭示教学内容的核心。
比如讲《My new teachers》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收效颇佳。You have been in your senior high school for many days.Can you describe your teachers and their class?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of all your new teachers?and why?这些话题正是学生们私下里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老师、新的教材、新的科目、新的课堂, 所以对于这一切他们要说的话很多, 所以这个情境所带来的热烈参与可想而知。
再比如讲《My first ride on a train》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Do you like traveling?Why?Why not?If you have a chance to travel where will you most like to go?How can you go there? (by train/plane/ship/car) .Today we willcome to learn Alice’s travel.
三、创设想象情境
想象, 尤其是创造性想象, 常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先导, 心理学认为想象力的有无以及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创造性的高低。想象可以拓宽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 使学生活跃起来, 以达到更好地学习和运用。
比如讲《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课时, 我事先安排几个同学表演点头、摇头、微笑、皱眉、打招呼、胜利、击掌等动作或表情, 让学生想象他们的意思, 学生很积极, 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有的好一点的还会用英语回答, 达到了热身的作用。然后总结说:They didn’t say any words but they can express themselves by gesture, body movements or expressions.What kind of language is it?学生齐答:body language。
在讲《The violence of natur》一课时, 讲到自然灾害, 我让学生设想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What is it like in an earthquake?For example,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now in our classroom.What can you feel?Will you stay still?What will happen to the books on your desk?what about the window?What will you do if the earthquake happens now?Will you stay in your seat or will you try to rush out at once?Where will you stay?学生对这突然的问题震住了, 随之而来的紧张使每一个学生都聚精会神, 收到的效果很好。
在讲《A job worth doing》一课时, 我扮演job interviewer, 学生扮演job interviewee, 按照书上提供的招聘广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条件来应聘工作, 应聘时要阐明应聘理由。What kind of job do you want?why?You should try to show me your strong points and let me accept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