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课文课前预习练习题(精选13篇)
《翠鸟》课文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1篇
思考:
下面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机灵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小助手
清脆:声音清脆悦耳。
疾飞:形容飞得很快。
锐利:在课文中指翠鸟眼光很尖锐。
陡峭:形容山的坡度很大,几乎是笔直的。
希望: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或等待出现某情况。
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词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1、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2、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第二句写得好,因为“疾”字写出了翠鸟飞得很快。
《翠鸟》课文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2篇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翠鸟》课文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3篇
关键词:预习 自读课文 方法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自读课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自读课文的热情。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兴趣。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展开自学,既能培养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预习效率,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教给小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呢?是现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探讨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自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预习课文前我时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如,一般自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在重点词语下面加“△”,在重点句子下面画直线或曲线,标出不懂的句子,写的精彩的段落等。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写上解释,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和体会等。写出生词的近义词、反义词,并且在写近义词、反义词时通常把近义词标在生词的上面,而把反义词标在生词的下面。用大括号标出形近字的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标出多音字的读音。这样就在文中做了不少的标记,对后面的上课、交流、自学效果展示和以后的复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其真谛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挖掘他们自我发现的潜能,提高他们自我建构的能力。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强调主体性原则,就是强调学生处于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能对语文学习实施自我检查、评价、调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解决疑难问题
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办呢?一般可以这样解决,如遇到知识性的问题如:文章的时代背景、相关的作品、作者的生平等可以通过查资料,上网浏览、请教教师或与他人交流讨论及时解决,并做好自学笔记。有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随着我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些问题就可以自然得到解决。如果查找到的资料很多,有的有用,有的用处不大,有的可能不准确,要注意及时修改完善,做到精挑细选。
四、做好摘录笔记
自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经常写摘录笔记,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抄写重点的词语、成语和精彩的句子,查找到的必用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与课文相关的歇后语、诗句、名言等。做摘录笔记时行距一般要大一些,便于随时修改补充。在自读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在反复自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要对自己的摘录笔记及时补充或修正。同时对原来做的标记再次进行修改,努力使自己的摘录笔记中的内容随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逐步完善,促使认知内容不断更新。
五、做到多读深思
自读课文时,学生应力求做到多读深思。如:让学生在精读中边读边思;在略读中抓重点、分主次;在品读中谈体会;在改写或续写时要多做比较,去掉重点词语或用近义词替换体会。在读课文时,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体会主人公的思想,然后再从课文中走向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会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表达,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给予恰当指导
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时,教师合理恰当的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每当学生自学课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因为读通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好基础,为理解语言做好铺垫。每当讲解一篇新课文前,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读,教师给予指导,字词读音是否准确,课文朗读是否流畅,自读方法是否恰当,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扎实有效等。自学结束后,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针对以上问题给予分类指导解决,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最后,鼓励学生互相质疑问难,互相交流讲解使自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升华。
七、提出自学目标
自读课文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出自读课文的目标和要求,让每一位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正如成语“有的放矢”,学习也是如此。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才能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自学效率提高,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当然自读课文的目标、要求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不同课文的类型而定的。如:诗词类课文应注重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相关诗词、名句的积累等;小说类课文应注重对人物的分析以及人物命运的关注等;写景类课文应注重对词语的理解,精彩句子和段落的仿写、体会、掌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总之,让学生边读书边动笔是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的最佳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定期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使学生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芮莉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12).
[2]王水芳.作文教学指导自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4).
[3]高锁林.有心栽花花自开——谈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
[4]赵娟娟.关于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几点认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5]黄海德.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6]张文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
[7]曹小玲.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的几点感悟[J].新课程:小学,2012(7).
课文安塞腰鼓课前预习学案 第4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
一、 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下列词语,并将词语、拼音抄写两遍。 .............
1、 亢(kàng)奋(fân)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闭(bì)塞(s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 冗(rǒng)杂(z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磅(páng)礴(b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辐(fú)射(sh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 烧(shāo)灼(zhu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 戛(jiá)然(rán)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 羁(jī)绊(bàn)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 颤(zhàn)栗(l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 恬(tián)静(jìng)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1、 骤(zhòu)雨(y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 晦(huì)暗(àn)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 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下列词语,将词语抄写一遍,并解释词语。 .............
1、 茂腾腾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叹为观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5、 后生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7、 冗杂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心动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9、 羁绊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淋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亢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烧灼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题。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四、 合作探究。
1、 给本文划分段落,归纳段义,并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2、 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________的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
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3、 文中为何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4、 “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字在句中是什么意思?从中可
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5、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安塞腰鼓
课文安塞腰鼓课前预习学案 第5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 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 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重点】: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 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特有的文内涵
2. 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
旋( )风 瞳( )仁 恬( )静亢奋 晦( )暗 羁( )绊 烧灼( ) 冗( )杂 蓦( )然 戛( )然而止 磅礴( )( )
3.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忘情:
(2) 闪射:
(3) 亢奋:
(4) 晦暗:
(5) 烧灼:
(6) 淋漓:
4. 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情感、语调;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课堂学习
一、 情景导入: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游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 自主合作学习
1、 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重点句子赏析。
(2) 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 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1)小组交流订正字词。
(2)请同学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大家分享。
(3)请同学交流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资源共享。
3、再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写出你的感受。
(2)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这句话,并说下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评价,读了课文后,请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3)画出文中高度概况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安塞腰鼓表演的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带来的?请从文中找出品味。
(2)课文中大量排比的运用,对描写场面、表达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这是一篇大气磅礴的好文章,赏析句子,理解括号内问题。先小组合作,然后班内交流。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使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B、“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4)联系生活,读出自己特有的感受,产生独特的体验,主要的阅读才是一种精神享受!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从《安塞腰鼓》中读到的感受或体验,话题是“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
三、点拨讲解:
排比:营造了一种有力的气势,使语言形式与舞蹈内容相统一。
反复:使语言有了一种鼓的韵律,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表达力。
短句:有力地表现了不可遏制的生命力,读起来铿锵激昂。
板书:
安塞腰鼓
舞蹈特点:气势磅礴 生命的力量 内容
语言特点:排比 加强气势
反复 加强韵律 形式
短句 铿锵激昂
四、 练习测评
1、 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火烈(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搏击( ) 辐射( )
2、试用“___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3、请仿照给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成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便的亢奋了。
《翠鸟》课文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6篇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窃读记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7篇
1给下列字注音:
撅( )踱( )
诅咒( )( )
踉踉跄跄(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惯伎
②写照
③枉然
④下意识
二熟读精思: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若把题目改为“偷读记”好吗?为什么?
答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女孩?
答:
5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刻画人物心理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例句
赏析
芦花荡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8篇
2、 péng 蓬勃 liáng 桥梁 hāo 蒌蒿 péng 船篷 liáng 高粱 gāo 竹篙 wěi 芦苇 diàn 淀粉 shāo 树梢 wéi 违抗 zhàn 绽开 shāo 稍微 wěi 纬度 dìng 锭子 qiāo 悄悄
3、⑴ 尖利:尖锐,锐利。(造句略)
⑵ 转弯抹角:本文指小船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⑶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⑴ 浸
⑵ 飘
⑶ 浮
⑷ 载
⑸ 滚
⑹ 扫
5、⑴ 描写
⑵ 记叙
⑶ 描写
6、⑴ 外貌: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动作: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性格特征:老头子是一个具有英雄性格的人,他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老当益壮,爱憎分明、智勇双全,也过于自信自尊。
⑵ 景物描写:
① 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② 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白杨课文预习练习题 第9篇
白杨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杨树的?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同学们不妨提前预习一下,做做练习题。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白杨课文预习练习题,希望对您有用。
《翠鸟》课文课前预习练习题 第10篇
孙犁
正月里我常替抗属写信。那些青年妇女们总是在口袋里带来一个信封两张信纸。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在孩子的手里。信封信纸使起来并不方便,纸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信封是她们亲手折叠成的。可是她们看得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她们的心意。那天,一个远房嫂子来叫我给她的丈夫写信。信封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
这是她的照片,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得不像!”她斜坐在炉沿上笑着说:“比我年轻?那是我二十一岁上照的!”
“不是年轻,是比你现在还老!”
“你是说哭丧着脸?”她嘻嘻地笑了,“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出于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可是,”我好奇地问,“你不会另照一张给他寄去吗?”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楚,是什么容影!你看这里!”
她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去,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蒋介石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在新年正月,给她那在前方炮火里打仗的丈夫的信的主要内容。如果人类的德行能够比较,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一九四七年
1.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2.第2段第一句话“这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中“这样”一词指什么?
3.文章题目为“相片”,指的是一张怎样的相片?
4.这位妻子为什么一定要寄这张相片去呢?
5.下边句子中加粗词语比括号中的词语好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1)如果她们是有孩子的,就拿(抓)在孩子的手里。
(2)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揭)下来的相片。
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天职
①海尔曼是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②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小偷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跑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
③“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④“不,在我的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⑤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给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警察。
⑥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⑦“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⑧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意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房里去领面包”
⑨海尔曼博士的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⑩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誉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11)海尔曼支走了所有的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12)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13)“没有,它用得其所。”
(14)“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15)“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定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1.第6段“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句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细读第9段,按要求做答:
(1)将句中“无能为力”换成一个同义成语或四字词语:________。
(2)如果在“摊”字后加上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3)如果你是海尔曼医生,面对小偷的恳求,你将怎样回答?
3.第10段,海尔曼医生认出德国刑警队警官的一刹那,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结合段中语句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第12~15段,通过两问两答,写出了敌我双方在法庭上的斗争。请在(12)(13)(14)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态、动作等词语,使敌我双方人物性格更具体和鲜明。
第(12)段,在受审时,德国人________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第(13)段,(海尔曼医生)________________:“没有,它用得其所。”
第(14)段,(德国人)________________:“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课文白杨礼赞预习练习题 第11篇
1.(1)bō (2)qián (3)chà (4)yùn (5)qū
2.(1)指树枝盘旋。 (2)貌美。 (3)雄伟,高大。
3.(1)北方的农民 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1)白杨树赖以生存的不平凡的典型环境是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 (2)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3)它力求上进,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
5.平坦
6.(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7.第二段画线句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画线句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8.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9.水墨画 油画
10.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
课文丑小鸭预习练习题 第12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挨啄( ) 讪笑( ) 沮丧( ) 丑陋( )
嫉妒( ) 木屐( ) 骇人( ) 沼泽(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渴望
(2)嫉妒
(3)兴高采烈
3、根据课文填空。
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 ),他处处挨( ),被排挤,被( ),不仅在鸭群中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4、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叠词:
(1)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地行礼。
(2)那只猫开始 ------------地叫,那只母鸡也-------------地喊起来。
(3)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地悬着。
5、本文选自( ),( )译。作者是丹麦作家( ),我们在上册
曾学过他的另一篇童话( )。
6、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人的一生当中有许多东西很重要。亲情于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浓浓的亲情,我们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飘荡荡,毫无牵挂; ;
。
二、精彩回放:
1、请用一句话概述全文内容。
2、具体说说丑小鸭受过哪些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的态度是什么?
繁星课文预习练习作业 第13篇
巴 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半明半昧( ) 霎( )时 模( )糊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________。
4.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________和________。
5.第三段文字按照“________”思路渐次展开的。
6.探究作者看繁星、谈感受的观察和认识过程,完成下表:
7.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你认为“沉睡着”与“觉得”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末句说“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句中的“那个巨人”指什么?“还在跑”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