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7
1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第1篇

法治秩序所追求的价值为善, 要想有效实行法治, 就必须建立民主的社会。然而在传统社会中, 由于受到各种文化思想因素的影响, 要想实行法治存在众多的障碍。

二、法治的主要特征

(一) 法治思想是文化的核心灵魂

法治思想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 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以及一种信仰[1]。文化的核心就是它的传统观念, 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 人们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人们主要受到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 它强调是对君主权利的绝对服从, 对长辈的孝敬和服从。孔子思想有利于君主权利的集中和维护, 达到自己掌控全局的目的。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 忠和孝更像是一种做人的义务和责任, 更是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这种思想体系下无法促使人们产生平等自由的观念。法治社会建立是要在自由、平等的基础前提下。因此,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和影响, 无法产生自由平等的观念, 也就不利于法治思想的发展建设[2]。

(二) 法治权利来自于法律

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离不开法律体系的建立, 社会秩序的管理维护需要靠法律去表现出来, 法治社会就是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国家等同于法律, 法律等同于国家。法治社会才是自由、平等的, 每一个国家都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 维护好社会的安全秩序。

而在传统社会中, 人们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更加注重的是行为和道德对国家权力的服从, 臣要绝对服从于君主, 子要绝对服从于父, 法律和秩序都是君主制定控制的。传统社会要是没有法治的思想观念, 是无法改变国家就是权力, 权力就是国家这种状况的。

(三) 法治灵魂的自由

法治社会追求的是自由, 自由就是一种良好秩序的体现。社会大众行为在不越过法律底线的情况下是自由的, 思想是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社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治灵魂的主要特征就是公平公正、自由安全, 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下人们的日常活动才能保持正常。在法治社会下, 人们的合法利益只要受到侵犯, 就有权利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每一个在法治社会下都应得到相应的保护和尊重。

三、传统社会对实行法治的主要障碍

(一) 传统农耕观念不利于法治思想产生

传统社会的农耕是集体劳动, 农业的丰收是大家共同的成果。因此, 大家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 个人无法与社会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利益都是属于群体社会的。传统社会农耕是一种整体的义务, 个人是不具备权利的, 整个国家都是由一个个利益团体、家族组长的。利益群体的年长者就是权威, 个体反对权威就无法生存下去, 农耕是一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群体活动。而法治社会强调的是公民个人合理利益, 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所以传统社会农耕活动对法治思想产生有着很大的障碍。

(二) 传统文化思想不利于法治思想的形成

众所周知, 传统社会人民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和“礼”, “仁”强调的是君主要重民保民, “礼”则在于强调社会民众要效忠于君主, 要对长辈孝敬。在儒家思想看来, 法律不是国家必要的辅助统治方法, 仅仅把它当做刑律的范畴。整个社会的思想和行为都靠人们的内心思想道德去约束控制, 而道德的约束力是远远不及法律的约束力的。就是因为儒家思想一直强调君权至上, 法治思想是被排除在外的, 所以儒家思想得到了历代君主的推崇, 民众根本不具备抵抗统治者的权利。民众的和谐平等生活希望只能寄托于君主圣贤身上, 法律只是一种辅助君主统治的手段, 无法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 传统教育制度不利于法治思想生成

传统社会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国家不断培育更多的实用人才, 教育主要内容都限定在儒家的思想范围内, 民众的思想观念已经深深的被儒家文化所影响, 只会盲目的去崇拜和发扬儒家思想, 注重日常生活的礼仪道德, 不会产生法治思想, 通过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传统社会人们思想观念普遍落后, 儒家思想受到国家权力的大力支持, 牢牢控制了社会大众的思想, 文化教育上主张一切以效忠圣上为主, 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法治思想的生成。

四、结语

综上所诉, 要想真正建立法治社会, 国家就必须积极改革创新教育制度, 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 积极普及法治思想, 呼吁社会大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 敢于和黑暗势力作斗争。在保证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 建立起自由、和谐的法治秩序社会, 让人们的行为有法可依, 自由平等的享受美好生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 因为法治社会能充分保障到每一个的自身利益, 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法治思想作为国家文化思想的重中之重, 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部分, 它能为社会大众创造和谐、自在的生活环境。然而在传统社会中,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 法治却很难得到有效实行, 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传统社会对实行法治的障碍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社会,法治,秩序,障碍

参考文献

[1] 梁治平.法辫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第2篇

l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 l 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l 握手的方式: 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彼此应寒暄几句。 握手时应注意:

l 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注视对方;

l 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l 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 l 握手不可用力过度。

(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十分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

握手时应遵循的原则:尊者居前。

上下级之间, 应上级先伸手; 长晚辈之间, 应长辈先伸手 男女之间 , 应女士先伸手; 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注意:当握手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 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职位高者先伸手)。

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 客人到来时,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客人离开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客人先伸手,表示让主人留步。 握手的禁忌

不双手握手 不左手握手 不交叉握手 不戴着手套握手 不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 不戴着墨镜握手 ,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二、名片礼仪

l 名片是现代商务交往中的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际工具。 l 是一种自我的“介绍信”和“联络卡”。

l 商务人员应对名片的选用、制作、递接名片的礼仪等有所了解。 名片礼仪

规格 名片的规格一般是长8.6厘米-10厘米、宽5.5-6厘米。目前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cm×5.5cm 颜色 多用白色、乳白色、浅蓝色、浅黄色等色彩

版式 横式和竖式(横式名片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 质地 名片的质地适合柔软耐磨的白卡纸、香片纸等

图文 商务名片图案应简单;文字宜选用简体汉字,不要把两种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最好在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另一种文字印相同的内容。 标准商务名片的内容:

本人所属单位(企业标识、供职单位、部门)、本人称呼(姓名、职务、职称) 联络方式(单位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也可列上单位的网址、本人邮箱或手机等)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索取名片

l 1)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如:你好!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多保持联系或请多关照!)

l 2)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如:我们可互赠名片吗?或很高兴认识你,不知能不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

l 3)向地位高、长辈索取名片(久仰大名,不知以后怎么向您请教?或很高兴认识您!以后向您讨教,不知如何联系?) l 4)向平辈或晚辈索取名片(以后怎么和你联系?)

注意:

若别人向你索要名片,而你不想给时,要用委婉的方法表达,不能直接回绝。 该如何说?

若自己没有名片,该如何说?

名片递送的顺序 :一般由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晚辈先向长辈、男士先向女士递上名片,然后再由后者予以回赠;在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应由尊而卑、由近而远,(圆桌)按顺时针依次进行。

名片递送方式:应面带微笑,将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递给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并说寒暄语。(如: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多保持联系! )递接名片时,如果是单方递、接,应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交换名片,应右手递,左手接。不要用手指夹着给人,在递送名片时,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接收名片

l 接收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接过名片后应致谢,且应认真地看一遍,表示对对方的重视; l 看完后要妥善收好名片,不可在手中摆弄或随意放在桌上. l 如果暂放在桌面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更不要在离开时漏带名片。

名片注意事项:

不要在他人名片上写不相关的东西;出席商务社交活动,要记住带名片。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名片的放置

随身携带的名片应放在名片夹里或西装上衣内侧口袋或公文包里。 将名片放于其他口袋尤其是后裤袋、裙兜或钱夹里是失礼的行为。 最好将他人的名片与自己的名片分开放置。

三 、商务会见礼仪

1、 称呼礼仪

l 称呼是人们在交往中彼此之间使用的称谓语。

l 在商务交往中,称呼要求正确和规范。在称呼他人时应使用尊敬的衔称,一般是“就高不就低”。

l 商务社交场合通用的称呼:

l 使用(行政)职务的称呼:李局长、张经理,马主任、刘科长等; l 使用学位头衔、技术职称的称呼:博士、律师、教授、工程师、会计师等含金量较高的职称或学位;

l 使用行业称呼:警官、老师、医生、司机等;

l 使用泛尊称(按性别不同):先生、女士、小姐、夫人等; l 直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或平辈之间。 失敬的称呼:

l 不使用无称呼:没有称呼是失礼的,是没修养的标志。 l 不使用替代性称呼:如用号码代替客人,一号、二号 l 不用使用庸俗的称呼:哥儿们、弟兄们 l 不使用非正式的简称:黄局、李处、倪董

l 不使用地方性称呼:伙计、师傅、大妈、大叔、大哥、大姐 l 不使用错误称呼:常见的是生僻姓氏的误读,如:仇、单、朴、卜、缪、阚、尉迟、万俟等。

四、问候礼仪

与人打招呼,是尊重他人的表示。 问候的基本规则(顺序)

下级先向上级问候; 晚辈先向长辈问候; 男士先向女士问候; 主人应先向客人问候。

注意:当所问候的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问题:一位年长的职位低的女士和一位年轻的职位高的男士,谁先问候?一位年轻的女士和一位年长的男士,谁先问候?

l 问候的方式:语言问候和动作问候 l 语言问候:你好!早上好!晚上好! l 语言问候总的原则:越简单越好。

l 动作问候:点头、招手致意、握手、鞠躬、拥抱、 吻礼等。 l 点头方式:面带微笑,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即可。

点头适合于不宜与人交谈的场合(图书馆、会场、舞会等)或同一场合已见面多次者,可相互点头致意。

l 招手致意方式:右臂向前伸直,右手掌心朝向对方,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适合与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l 鞠躬方式:上身轻轻向前一躬。较适合与见到尊者时使用。 l 在涉外交往中,与外国人见面时,根据交往对象、场合的不同,动作问候也不同。

l 对日本、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的人,最常见的礼节是鞠躬; l 欧洲人和美洲人常见的礼节是拥抱和握手,有时还伴以吻礼。

五、介绍礼仪

介绍的类型 : 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

介绍是商务交往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是经过自己主动沟通或通过第三者从中沟通,从而使交往双方相互认识、建立联系、增进了解的一种交往方式。

介绍礼仪自我介绍

在许多社交场合,为了结交一些朋友,建立联系,有时需主动介绍自己,这就是自我介绍。

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结识对方,以便对方认识自己。

注意自我介绍的顺序;内容要全面、时间要简短;要自然大方,表达清晰,同时要把握好介绍的分寸;若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注意第一次介绍时使用全称,以后才可用简称。

自我介绍顺序:职位低的人先向职位高的人作自我介绍(男士先向女士、晚辈先向长辈作自我介绍) 4

l 自我介绍内容:单位(全 称)、 部门 、 职务(职称) 、 姓名 您好!我是康佳集团上海分公司的公关部经理,我叫陈洁。(很高兴认识您,请多关照!)

介绍礼仪为他人作介绍

l 为他人作介绍就是介绍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或是把某人引见给其他人。

为他人作介绍时,不仅要熟悉双方的情况,而且要注意介绍的相关礼仪和介绍时的姿态。

介绍的顺序遵循“尊者居后”的原则

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先将男士介绍给女性; 先将主方人士介绍给客方人士; 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先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l 注意:当所介绍的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以上几种方式,共同点是:介绍时遵循“尊者居后”原则,即先把身份、职位较低者介绍给身份、职位较高者,让尊者优先了解对方的情况,以表示对尊者的尊重和礼貌(但在称呼上,则应先称呼尊者,然后再介绍)

l 一般介绍者是由单位专门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担任.如办公室主任、公关部人员、秘书或专职接待人员当介绍者。

l 当有外单位人员来访,但来访者又与本单位其他人员不认识时,一般由和对方有业务联系的人员当介绍者. l 如果来访者身份较高, 可由东道主一方在场中身份最高者当介绍者. 介绍的语言宜简不宜繁。

较正规的介绍,使用敬辞,如:“XX 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这位是.. ..。” 一般的介绍:如” XX经理,你好!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 介绍的内容

介绍被介绍者的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5

例:“张经理,请允许我为您做介绍,这位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肖建平先生;这位是创浦集团的总经理张奎先生。”

介绍的方式、姿态

作介绍时,被介绍双方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一般介绍者位于中间,介绍时用右手,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胳膊向外微伸且斜向被介绍者。向谁介绍,眼睛应注视着谁.介绍后,被介绍双方应相互握手,可彼此问候寒暄几句,也可互相交换名片。

六、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1.横摆式( 如图)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近的方向。表示“请”的意思时,经常采用手臂横摆式。

动作要求: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上, 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手臂轻缓地向一旁摆出,(与腰间呈45度至60度左右),另一手下垂或背在体后,两脚稍并拢,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坐”“请进”等。

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2.直臂式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远方向。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上,指向要指示的方向,手臂抬到大约与肩同高。眼睛看着手指引的方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一直往前走”,“先生,里边请”等。(如图)

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3.双臂(横摆)式

这种手势用来向众多来宾表示“请”或指示方向。

动作要求:两手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从腹前抬起至上腹部处,双手一前一后,肘关节略弯曲,上身稍向前倾,两脚稍并拢,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面带微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

手势的区域性差异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会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指手划脚。

不同区域的手势区别

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意。尤其应注意在不同国家、地区,手势的含意有很多差别,同一手势表达的含意也不同。

OK手势:此手势源于美国。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手指伸直。在美国、英国表示“同意、赞同”、“很好”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德国表示“笨蛋”;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日本、韩国表示金钱;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此手势源于英国。多数国表示数字“2”;食指和中指分开并伸直,掌心向外,表示“胜利”(Victory)。如果掌心向内,则是骂人、贬低人的意思。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夸奖、赞赏别人。在我国表示“好”、“了不起”。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拇指上伸表示“好”、“行”,但拇指左、右伸则表示向司机示意搭车方向;在德国、意大利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表示骂人;在希腊,拇指上伸表示“够了”,拇指下伸表示“厌恶”、“讨厌”。

伸直食指:多数国表示数字“1”;在法国表示“请求提问”;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表示“请再来一杯酒”。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是叫狗过来。 商务交往中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商务交往中, “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有些手势还会让人反感,影响自身的形象。应注意避免:

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或手在桌上乱写乱画、玩饰物等,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

与人交谈时,应避免当众抓头发、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剔牙齿等,会给人以不卫生、缺乏教养的印象。

与人交谈时,谈到自己时,不要用手指自己的鼻尖,应将手掌按在胸口上,以示斯文礼貌;谈到别人时,切忌用手指指点(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

双手抱头。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手插口袋。会让人觉得工作上不尽力、偷懒。

七、表 情 仪 态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

包括目光和微笑。

通过面部的动作和脸色变化表达出人的内心思想感情。

人们常说在交际中要“察言观色”、“看脸色行事”,就是针对人的脸部表情而言。

(一)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富魅力的体态语言,微笑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一种礼节。

在商务交往中,微笑被称为商务人员的常规表情。适度得体、友好的微笑,是对商务人员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

微笑的要领面部肌肉放松,嘴角微翘、嘴唇微启,露出上边六颗牙齿,但应避免露出牙龈,自觉控制发声系统,笑不出声。

训练法:镜子训练法和词语训练法

(二)目光

目光与微笑一样,在商务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务场合中,在向对方问候、致意、道别或与对方交谈时,都要面带微笑,同时要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敬和礼貌。

交谈中,应经常与对方目光保持接触,长时间回避对方的目光或左顾右盼,是对对方不感兴趣的表现。但一直用直勾勾的目光盯着对方,也是失礼的表现。 如果不只一人在场,说话时要不时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和平等。

当别人说错话或拘谨时,不要直视对方,以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公务凝视区额眼三角区 社交凝视区唇眼三角区

目光注视区间

1.公务注视区间(公务凝视区):指在进行业务洽谈,贸易谈判或磋商问题时所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一般是以两眼为底线,以上额或或额中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区域。

2.社交注视区间(社交凝视区域)。指人们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聚会、酒会、舞会)中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唇部为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区域。

仪态是人的肢体动作。 是指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 各种举止与表情的规范。 包括人的站姿、坐姿、走姿、 手势和面部表情等。 是一种体现个人风度气质、 修养的外在形态。

八、体姿仪态

(一)站姿仪态

l 优美的站姿能衬托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 l 男士站姿: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目平视。

1)双脚可适当打开, 手的姿势可以是前握式,右手握住左手手背,垂放于腹前;也可以是手背式,两手背后交叉。

2)两脚跟相靠,脚尖展开呈现60°至70°,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或双手叠放在背后。

女士站姿: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目平视。 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略展开,两脚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手的姿势可以是前握式,两手自然并拢,右手放在左手上,垂放在腹前;或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

站姿禁忌:

1、站立时,不要无精打采或东倒西歪。

2、忌弯腰驼背,两肩一高一低。

3、忌两脚分开太大或交叉两腿而站。

4.忌把其他物品作为支撑点,依物站立(如交叉两腿斜靠在墙壁)。

5、忌手插在衣袋里或双手叉腰或交叉在胸前。

6、站立时忌腿不停地抖动。

7、忌与别人勾肩搭背地站着等。

(二)坐姿仪态

得体的坐姿会给人以自信、稳重的好感,同时也显示出高雅端庄的气质。 坐姿基本要求:端庄、文雅、得体。 l 女士坐姿

1、腿垂直式或正坐式(正式场合的最基本坐姿)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的脚跟、膝盖和大腿都要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手指并拢叠放在双腿上。

2、双腿叠放式(即重叠式)

要求:腰背挺直,左(或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腿(或左腿)叠放于左(右)腿上。上面的小腿往里收,脚底或脚尖向下。

此坐姿应注意:应将上面的小腿往回收,脚尖或脚底向下。(脚尖不应跷起,且不应抖腿,更不应脚底直指他人。)

如果是求职面试或与领导、长辈谈话,一般不用重叠式。

3、双脚交叉式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后略向里收或向左(右)侧斜放。

坐在办公桌后面、主席台上或汽车上时,较合适采用这种坐姿,感觉较自然、舒适。

4、双腿斜放式(侧坐式)

要求:两膝并拢,双腿向右侧或左侧斜放,以与地面构成45度角最佳。 此坐姿适用于坐较低的椅子或沙发,一般比较适合女士。

九、男士坐姿

1.正坐式(正式场合的最基本坐姿)

腰背挺直,双腿可略分开,小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放在两膝上或椅子的扶手上。

2.双腿重叠式

腰背挺直,左(或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腿(或左腿)重叠于左(右)腿上。上面的小腿往里收,脚底或脚尖向下。双手放在扶手上或放在腿上。(右图)

3、双脚交叉式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后略向里收。 不雅的坐姿

跷二郎腿(两腿叠放,抖腿跷脚、甚至鞋跟离开脚跟晃动着);

坐时东倒西歪,半躺半坐,前趴后仰;

双腿拉开成八字型,把脚伸得很远; 把脚放到桌椅上或架到别人桌椅上。

双手夹在腿之间或垫在臀部下;

将双手交叉在胸前或抱在脑后或双手托下巴。 坐时应注意的事项

入座时要轻稳,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然后起立,动作不要过猛。

正式场合,一般不宜坐满座位或只坐椅边,规范的坐法是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左右。

当倾听别人指导、指示时,可只坐椅座的前半部,身体稍向前倾,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十、走姿仪态

l 走姿的基本要求:稳健、轻盈、有节奏. l 规范的走姿:

身体直立、目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腿有节奏地向前交替迈出。

l 走姿禁忌

l 走路切记:男不扭腰,女不扭臀。

l 走路时忌摇头晃脑,身体左摇右晃,忌弯腰驼背。

l 走路时忌内八字或外八字步伐,不可脚蹭地面,发出声响。 l 走路时忌步幅过大,大甩手,手插兜、手叉腰。 l 在商务场合中,走姿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l 与客户告辞或退出上司、领导办公室等时,不宜立即扭头便走,给人以后背。为表示对在场其他人的尊重,在离去时应采用“后退步”的走法。 l 在楼道、走廊等狭窄处需为他人让行时,应采用侧行走(即面向对方,双肩一前一后,侧身慢行。表示对人“礼让三先”)

十一、动作仪态

(一)手势仪态

手势是极富表现力的“体态语言”.

l 在商务交往中,手势能够传达一个人想要表达的信息。人们常会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l 手势要求:规范适度,给人一种优雅、彬彬有礼的感觉。

十二、商务人员的服饰礼仪

l 服饰包括衣、裤、裙、帽、袜、鞋及各类服饰物,它们起着遮体御寒、美化人类的作用。服饰着装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传示着一个人的个性、身份、涵养等多种信息,得体的穿着打扮有助于塑造个人形象。

所谓服饰(着装)礼仪就是商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穿着打扮的礼仪规范. 十

三、商务人员的着装原则

(一)“TPO”原则

1. 时间原则 (1)一天中各时段的变化(2)一年四季的不同(3)时代的变化

2. 地点原则着装打扮要与场所、地点 、环境相适应;场合不同,穿着应有所不同。

3. 目的原则服饰打扮要考虑此行的目的,要符 合活动的要求。

(二)和谐得体原则

1、服饰应与自己的社会属性(即职业、社会地位等)相和谐

2、服饰应与自己的自然属性(即体型、肤色、年龄等)相和谐

(三)符合 “社会角色”原则 西装礼仪

西装是男性商务人员在商务场合最理想的职业服装. 男士穿西装基本要求:西装应配衬衫打领带和穿皮鞋

着装色彩搭配应遵守“三色原则”(即身上的颜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包括西装、衬衫,领带、鞋袜在内。最好选择深色西装、白色衬衫和黑色鞋袜.袜子跟皮鞋颜色应类似,至少是深色) 西装颜色:深色为主/深(藏)蓝色/深灰色/黑色/棕色等为主; 衬衫颜色:要与西装相协调,一般蓝色、灰色、白色、浅棕色等。 领带颜色:蓝色/灰色/黑色/紫红色等单色领带为主。 商务男士穿西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或质地的标志; 1要熨烫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 ;2要衣袖不挽不卷;3口袋要少装东西; 4要注意巧配内衣。(西装的标准穿法是内穿衬衫,衬衫内一般不穿棉纺或毛织背心或内衣。如需要,其色彩应与衬衫的色彩相仿。内衣的领口应比衬衫的领口低,以免外露。)

5要扣好纽扣,注意纽扣的扣法. 西装钮扣的扣法

单排扣:适合较苗条者;单排双粒扣:扣上面一颗;

单排三粒扣:扣上面两颗或中间一颗;单排多粒扣:扣上面三颗或扣中间一颗;

双排扣:适合身体健硕者,一般要全扣上。

注意:在重要场合,在大庭广众面前站立时,一般西装上衣的钮扣应系上,以示郑重;就座之后,西装上衣的钮扣可解开,以防其“扭曲”走样。

西装与衬衫领带鞋袜及公文包的搭配 1.与衬衫的搭配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正装衬衫必须:长袖衬衫;面料主要以纯棉/纯毛为主;单一色彩,白色最佳,蓝色、灰色、棕色也可以;以无任何图案为最佳.(较细的竖条衬衫也可以)

衬衫与西装相配套,必须注意: 衣扣要系上 袖长要适度 下摆要收好 在商务场合中,西装必须和衬衫同时穿着。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可暂时脱下西装上衣,直接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不穿西装上衣,而直接穿着衬衫,打着领带去参加正式商务活动,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 2.与领带的搭配 挑选领带时应注意: 面料:商务场合适合的领带,一般用真丝或羊毛制作成的; 样式:下端为箭头的领带,比较传统、正规;下端为平头的,显得时尚、随意一些. 色彩:以蓝色/灰色/黑色/棕色/红色等单色领带为主;(在正式场合佩戴的领带颜色不要多于三种) 图案:以无图案的领带或以条纹/圆点/方格等规则几何形状为图案的领带为主. 佩戴领带应注意: 注意场合 注意服装 注意结法 注意长度

领带打好后,标准的长度以箭头到皮带扣处为宜,过长过短都不合适。 无图案或斜纹领带:成熟、稳重、大方适合商务谈判、主持、演讲场合! 圆点或方格领带:中规中距,按部就班,适合在初次见面或 见长辈、上级时佩戴!

不规则领带:活泼有个性、有创意和朝气,适合酒会、宴会、舞会! 黑色西装:庄重大方、沉着冷静 搭配:白衬衫+红黑领带 中灰色西装:格调高雅、端庄。 搭配:暗灰衬衫+银灰色圆点领带 咖啡色西装:大方、风度翩翩 搭配:黄褐色衬衫+咖啡色的小方格领带 深蓝色西装:格外精神 衬衫+蓝色小方格领带 4 、与公文包的搭配 公文包的质地以真皮为宜; 黑色或棕色为正统的选择,一般包和皮鞋的颜色应一致; 除商标外,商务男士用的公文包外表不要带有任何图案; 标准的公文包是手提式的长方形公文包. 商务场合男士服饰搭配法则:三一律原则。(即要求鞋子、皮带、公文包三者的颜色要一致,而且首选黑色。)

(三)套裙礼仪

? 在商务场合,理想的职业女装是套裙. 套裙种类:成套型套裙和随意型套裙.(西装套裙最适合商务上班族女士,显得庄重、大方。)

商务女士着装要求:整洁、大方,符合职业特征

套裙的色彩:以冷色、单色为主(如炭黑/棕/深蓝/紫红/土黄等稍冷的色彩);穿套裙可搭配不同色的衬衫、丝巾、胸针等稍加点缀;以体现着装者的典雅、端庄。套裙一般以无任何图案或以小圆点/细条纹/格子图案为主;一套套裙的色彩一般不要超过两种. 套裙穿着应注意: 长短适度 注意场合 协调妆饰

? 长短适度:一般套裙的上衣最短可齐腰,上衣的袖长要恰好盖住手腕;而裙子最长到小腿中部 (套裙中的超短裙,裙长一般以不短于膝盖以上15厘米为限.) 15

? 注意场合:女性在商务场合中(尤其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一般以穿套裙为好,除此外,没必要非穿套裙不可(如出席宴会、舞会时,可选择礼服或连衣裙或时装)

注意:正式商务场合不宜穿超短裙、牛仔裙、皮裙、吊带裙。

? 协调妆饰:穿着打扮应讲究着装、化妆与佩饰风格的协调.穿套裙时的基本守则是: 一般应化妆,但不能化浓妆;佩饰不宜多,应合乎身份. 佩戴首饰最多不应超过三种(应同质同色),每种不多于两件。

佩戴首饰时须兼顾自己职业女性的身份。在工作场合要讲究“首饰三不戴”:有碍于工作的首饰不戴;太炫耀财力的首饰不戴;过分张扬突出个人性别魅力的首饰不戴。

? 套裙款式:主要集中在上衣衣领、衣扣及裙子的式样上. ? 衣领:翻领/V字领/U字领/圆领/一字领/束带领等 ? 衣扣:单排扣/双排扣(明扣或暗扣式)/无扣式

? 裙子式样:西装裙/一步裙/百褶裙/A字裙/旗袍裙/开叉裙等 女性在正式场合穿 套裙时,上衣的衣扣应全部系上(装饰作用的除外) 套裙与衬衫和鞋袜的搭配

与套裙配套的衬衫,最好选择无图案的单色衬衫,除白色外,其他色彩只要与所穿的套裙色彩相协调,都可作衬衫的色彩. 套裙搭配穿衬衫时须注意: 衬衫的下摆须掖入裙腰内; 衬衫的纽扣要系好; 衬衫在公共场合不宜直接外穿。

女士鞋袜礼仪

? 与套裙配套的鞋子,应为皮鞋, 以黑色的牛皮鞋最好(与套裙色彩一致的皮鞋也可以) ? 鞋子应是高跟或半高根的船式皮鞋(皮靴和皮凉鞋等不合适,但正装凉鞋可以)

与包的搭配

l 商务女性出席重要商务场合时,一般要求包与皮鞋的颜色一致。

l 在其他场合,女性穿套装时,包与皮鞋没必要同色,但包的颜色须与所穿的服装色彩相协调。

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

1、包与鞋颜色一致

? 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出席重要商务场合,包与皮鞋的颜色最好一致.

2、发型要得体

发型应文雅得体,梳理整齐。 ? 发型的具体要求

①女士不梳披肩发,头发不宜过长,一般在商务场合不宜长于肩部。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不能随意披散开来。一般不要将头发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 ? ②男士发型要整洁,长度要适中,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及衣领;不留大鬓角;一般不允许留络缌胡子和小胡子。

3、女士化妆要清新自然

不准当众修饰自己。务社交场合,化妆是一种礼貌,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要求化淡妆,保持清新自然。化妆应避人,不能在公众场合化妆。

4、 男士腰带上不挂任何物品

男士和女士的着装,有句行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

商务场合尤其在涉外交往中, 着装者腰带上不应挂任何东西(手机、钥匙、打火机之类). 十

四、 商务礼仪的含义

(一) 礼仪的含义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礼貌、礼节、仪式的统称。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

行为准则。

礼节: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等

意愿的惯用形式。如握手礼、介绍礼等。

仪式:指举行各种典礼的形式。

如剪彩仪式、奠基仪式、开幕仪式等。

(二)商务礼仪的含义

l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 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l 它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节,是礼仪在商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实际上就是在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一种普遍要求。

l 包括商务礼节和商务仪式两方面的内容。 商务礼节人们在商务交往活动中,为表示对交往 对象的尊重而采取的规范形式。如迎送礼、接待礼等。

商务仪式按程序进行的商务活动形式。如商业庆典仪式、开幕仪式等。 商务礼仪的作用

在商务活动中,遵循一定的礼仪,不仅有利于

营造良好的交易氛围,促成相互的合作与交易的成

功,而且能体现个人与组织的良好素质,有助于树

立与巩固企业的良好形象。了解运用好商务活动

中的规范礼仪,正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一个重

要法宝。

促进沟通作用 塑造良好的形象

1、商务礼仪具有较强的沟通作用

l 商务沟通是一种双向交往活动,交往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是否能够沟通。沟通的原则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中,既要了解交往对象,更要被交往对象所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而商务交往中,交往对象的文化背景、思想、情感、观点和态度都不同,这就会使交往双方的沟通有时变得困难,若双方不能沟通,不仅交往的目的不能实现,有时还会产生误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商务礼仪的学习,可以消除差异,使双方互相了解,达到情感沟通,使商务活动能顺利进行。

2、塑造良好的形象: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

l 个人形象对商务人员十分重要,它体现着每个人的精神风貌与工作态度。商务人员必须懂得商务交往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注重个人的礼仪修养,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l 注重商务礼仪,有助于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形象。企业中的商务人员,在与他人接触时,其得体的言行举止,都在产生着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商务人员是企业的代表,其良好的个人形象,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财富。(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赢得客户的信赖。)

十六、日常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

● 初次见面久仰

● 分别重逢久违

● 征求意见指教

● 求人原谅包涵

● 求人帮忙劳驾

● 求人方便借光

● 麻烦别人打扰

● 向人祝贺恭喜

● 求人解答请问

● 请人指点赐教

● 托人办事拜托

● 赞人见解高见

● 看望别人拜访

● 宾客来临光临

● 送客出门慢走

● 与客道别再来

● 陪伴朋友奉陪

● 中途离开失陪

● 等候客人恭候

● 请人勿送留步

● 欢迎购买光顾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第3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3.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部分,容纳一切优秀人类文化,,创造出具有新特质的新文化。/

z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第4篇

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出版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法律和经济等极大影响着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甚至会阻碍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应该注意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二 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因素

(一) 文化心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不同文化里,人们会对同意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当这种价值判断成为一个民族共同的意识标准也即文化心理时,它就有可能从潜在的心理活动上升为一个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例如,英文中bourgeois这个词语, 在西方社会人们印象中指的是受到过良好教育、拥有体面工作和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 而在中国社会,它的意思却是资产阶级, 是靠剥削度日的阶层。 又如,“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这个词在不同法律体制的国家,这个词语含义却是不相同。在英美法系中,它一般是指自然灾害或战争造成的意外事件。然而在大陆法律体系中,它还包括了经济形势的变化或起草合同文本时无法预知的其他意外情况。这意味着在和不同法律体制的国家达成合同协议而使用 “force majeure”这个术语时,必然要澄清“不可抗力”的准确意义,并明确界定此术语所涵盖的范围。

(二) 思维方式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语言差异正是造成思维方式的一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商务英语中首先体现在商务英语的词汇上。

商务英语中, 经常使用一些内涵比较空泛的名词、副词和形容词等。这类词语的词义比较抽象、概括、笼统, 词义范畴较宽泛; 而汉语则多倾向于使用所指较具体的表类属。

The financing of the sale often involves bills of exchange and documentary credits.

商品买卖的贷款收付情况体现在汇票或跟单信用证中。

在商务英语的贷款收付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到对汇票和跟单信用证的操作。因此,英语中的 financing 一词翻译成中文时,进一步具体化,翻译成“贷款收付情况”。

No wonder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been growing fantastically and now dominate many se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难怪跨国公司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且控制着国际市场的许多领域。 原文中fantastically 本来的含义是“难以相信地”、“难以想象地”。如果直译成汉语,意思比较模糊,不够具体。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其与grow一词搭配,将其翻译成“以惊人的速度”,意思则十分清晰具体了。以上的例子表明, 汉英都有表达抽象词义的名词、副词、形容词等, 但表达抽象词义的程度不同。商务英语表达较抽象, 汉语表达较具体。因此, 在商务英语词汇翻译时, 要根据汉英词义和表达上的差异, 可以对汉英词语增加范畴词或者引申为具体所指带的事物,即是对汉英词语实与虚的相互转化。

(三 )习俗传统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有特定的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而这些也决定了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西方人崇尚明确、坦率、直接的交流方式,说话时清楚不含糊,尽量少用模糊语言。因此在做商务英语翻译时要通过使用礼貌策略,使译文体现商务交往礼节性。例如,商务英语中的You,汉语可译为“您、贵方、你方”等含有敬语的词汇。

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也会导致对同一颜色的认识不同。例如, 蓝色在英语代表忧郁, 而在汉语中却和忧郁没有任何的联系。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在英语中用Blue Bird 作为汽车商标,这象征伤心鸟的汽车吗?blue bird 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 其文化含义是幸福 。所以,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对于Blue Bird 牌的汽车, 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在这里蓝鸟是直译。而很多情况是不能直译的, 如blue blood 意为贵族出身、贵族身份, 不能直译为蓝血。

中国为自古以为礼仪之邦,人们会习惯性在合同中写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经反复讨论”等词句以表达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对于西方人而言,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实现权利义务的一种法律文书,因此,西方的合同及协议多为直截了当,省去许多冗词赘句。在制定合同时,为表示正式和庄重,西方人习惯用两个词甚至三个同义词表达一个意思,如:this contract is made and entered into .;the terms is null and void; the employee further warrants ,guarantees and covenants等等。

三 结语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第5篇

一、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虽然具有独特的文化地位, 但是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 还未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体系, 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很多高校缺少对于民族音乐的关注和喜爱, 自然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无法实现对其弘扬和发展, 具体的原因有:

1、现代流行音乐影响高校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关注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高校学生接触音乐的形式更加多元, 港台音乐以及内地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 使得高校学生对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注和热情逐渐提升。现代流行音乐有其明显的传播特点和优势, 音乐风格多元化、大众化, 通俗易懂, 韵律感较强, 能够迎合大学生的能够在多元风格的现代流行音乐中找到自身的音乐诉求, 或许倾诉情感、或者宣泄情绪, 通过这些音乐情感的共鸣, 实现了流行音乐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群众基础, 高校学生中的音乐爱好者也期望通过现代流行音乐方式, 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交流。而民族音乐在群众基础已经普及性上则有明显的局限性, 民族音乐没有形成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不同地域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 而对对方熟悉的民族音乐形式是相对陌生的, 学生之间进行音乐交流, 很难开展相互学习, 进而影响了民族音乐在高校学生之间的传播。[1]

2、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造成在高校中进行弘扬和传播的壁垒

中国民族音乐是在各民族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 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民族歌曲、歌舞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等, 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相对独立的音乐体系, 因其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以及民族语言的局限性, 各民族之间难以形成在音乐表现形式上的情感共鸣, 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没有形成社会广泛的影响力。而高校学生又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性格特点, 思想前卫, 中国民族音乐缺少与现代社会元素的融合, 还基本保留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难以引起高校学生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1、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

实现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 首先需要扩大民族音乐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 使学生能够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喜爱民族音乐文化, 进而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交流。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音乐公开赛或者音乐交流活动, 使学生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自己熟悉的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文化形式展示出来,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音乐表现形式。还可以将在社会上传唱度较高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进行宣传演出, 比如:《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万泉河水清又清》等, 使学生能够了解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品, 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民族音乐文化的韵律, 触发学生对于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2]

2、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保护中国民族文化力度的不断加大, 民族音乐文化也被高校的音乐教学重视起来, 进行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相关的制度完善和工作完善。首先需要对相关的教学活动开展保障教学资源的投入, 从专业的师资力量到教学的基础设施, 都需要高校针对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加大投入水平。同时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建立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应用到民族音乐的教学环节中, 发掘和培养民族音乐不同形式的音乐人才, 根据其个人的潜质, 辅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能力提高手段, 使更多的青年民族音乐人才涌现出来, 实现民族音乐人才的生生不息, 进而实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3]

三、结论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各种文化形式相互交流、协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要形成开放的发展形势, 对各种交流广泛的文化内容加以借鉴, 拓展民族音乐的发展途径。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需要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学生中更广泛的影响力,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实现迎合时代发展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模式, 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更多的民族音乐人才涌现出来, 传承和创造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 使更多的社会公众能够接受和热爱民族音乐, 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于学校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 不仅要求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技能, 更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拓展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 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有机融合, 迎合了新课标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文通过对高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进行深入的分析, 旨在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实现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族音乐文化,弘扬,传承

参考文献

[1] 王靖怡.刍议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大众文艺, 2015, (15) :196-197.

[2] 郭敏.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音乐, 2015, (10) :18-18

传统文化和法治中国范文第6篇

1春节是节日气氛浓 ,欢庆时间长 ,庆祝内容多 ,重视程度高高的一个节日,西方圣诞节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有很多独具民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春节是这些节日中节日气氛浓,欢庆时时间长,庆祝内容多,重视程度高的一个节日。

在古代,春节是来源于丰收祭祀活动。在夏朝之前,中国的农业复种率很低,一年谷物只能成熟一次。所以当农民收获了庄稼准备下一次播种的时候,都会举行仪式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之情,同时也希望下一年风调雨顺,这就是春节的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规定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中国,春节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在科技和生产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农民要想取得好的收成,就必须了解和依赖每年的天气。慢慢地,农民们认识到了

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的自然农作物规律,并逐渐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春节处在农历的岁首,正是人们收获完了农作物农事比较清闲的时候。这使得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举行农祀活动。人们通常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这些农祀活动。人们举行这些农祀活动来表达对农神的感谢,并且祈求来年获得大丰收。同时,人们又得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而且也能在农事之余进行娱乐和休息,为下一年繁忙的农事活动做准备。

而西方圣诞节的起源是有着宗教色彩的。西方国家一般先是形成宗教,然后才各自形成自己的国家,这使得西方国家节日的形成大都具有宗教色彩。传说上帝想让他的儿子耶稣投生到人间,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上帝和爱上帝。上帝选中了玛利亚来做耶稣的妈妈,于是有一天晚上玛利亚做梦,梦到了上帝,第二天玛利亚就怀孕了, 玛利亚未婚先孕遭到了未婚夫的嫌弃,流落在外,最后在马厩里生下了耶稣。耶稣的妈妈就是玛利亚,而他的爸爸就是上帝。人们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把他出生的那一天叫做圣诞节,也就是12月25日。

2春节期间最隆重的就是大年三十和除夕 ,圣诞节持续时间间较长

除有辞的意思,夕有晚上的意思,除夕也叫新年的前一个晚上。通常有爆竹声中一岁除,也就是说在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而过年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之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洪水泛滥的时期,有一种猛兽叫“年”,每当人们收获了庄稼准备休息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在人间,只要他出现的地方必定会村庄被毁,粮食被毁,村民被伤。有一次,“年”又出现在了一个小村庄,他毁掉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都被他所杀,但是有一对新婚夫妇和一个小孩幸存了下来。后来人们发现之所以他们没有被杀是因为那对新婚夫妇身穿红色的衣服, 那个小孩正在放鞭炮,而“年”很害怕红色和鞭炮声。所以 ,从此以后 ,人们在春节的时候都会身穿红色的衣服并且放鞭炮来过年。而身穿红色的衣服现在就是为了喜庆。当今,因为放鞭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放鞭炮还会造成火灾,对人们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国家法律规定不能随便放鞭炮, 过年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放鞭炮。

贴春联是过年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 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崭新的红纸春联。春联起源于古代驱鬼避邪的桃术,后来演变为桃符,今天,人们贴上红纸春联一为避邪,二为表达自己的祝愿, 因为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语来写在春联上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愿。

过年的另外一个习俗是吃团年饭。在大年三十那一天,每家每户会做一顿丰盛的团年饭。有鱼,有肉,有鸭,有鸡,还有各种蔬菜,满满地一大桌子,是一年当中最为丰盛的饭菜。而如今,人们在吃团圆饭时不仅讲究丰盛,更讲究健康。在大年三十那天,家里的每个人不管是离家有多远都要赶回来, 一大家子坐在桌子前,举杯庆祝,团团圆圆。吃鱼象征“年年有余”,吃年糕象征“年年高升”,吃糖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吃花生则象征“长生不老”。而北方人一般吃饺子,饺子馅五花八门,饺子里面放一块硬币,谁吃到了就是来年运气最好的人。

春节的另外一个习俗就是拜年。有的地方正月初一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出门拜年。先拜天地,再拜祖先,接着拜高堂,然后按长幼顺序互相拜。而在拜年的时候孩子们会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这也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了。而现在,由于通信发达,通过手机拜年这一新的形势也日渐盛行了。

圣诞节是西方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有的从11月11日就开始了,一直到下一年的2月2日才结束,所以整个圣诞节可以持续50几天。和春节一样,西方人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圣诞节,最常见的就是吃圣诞大餐,装扮圣诞树,和小朋友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

圣诞大餐和中国春节的团圆饭一样, 也讲究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共进圣诞大餐。在圣诞节这一天,人们很早起来就会去教堂举行弥撒,唱圣诗。西方人圣诞大餐中的主食有以火鸡最为有名,配有沙拉,面包,蔬菜和各种甜点。

圣诞树是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必备之物。圣诞树一般用小型的松树或者柏树,在树的周围挂满亮着的七彩灯,还有各种小型的星星,圣诞老人和彩花。圣诞之夜,人们在圣诞树周围唱歌跳舞,尽情快乐。

在圣诞节,小朋友们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了,这和中国的小朋友收压岁钱一样。圣诞老人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称为圣徒。他是一位头戴红帽子,身穿红袍子,留着白胡子的矮胖老头,他身上背着装满了礼物的大红袋子,驾着由麋鹿拉着的雪橇从北方而来。每当圣诞节的夜晚,他会由烟囱进入到每家每户,把礼物装在孩子们挂着的袜子里。其实,真正的圣诞老人是孩子们的父母。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睁开眼睛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各自床头寻找圣诞老人送到圣诞礼物。

如今,圣诞节在中国越来越流行了,很多年轻人在圣诞节期间互送节日卡片,送鲜花,送各种礼物,聚餐,唱卡拉OK,而商家们在圣诞节做活动商品打折的力度是最大的, 每年的圣诞节也越来越促进人们的消费,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没有像圣诞节那样受到商家的欢迎,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摘要:一个名族传统的节日反映了这个名族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不一样,本文通过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的比较,来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关文章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第1篇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第2篇一、情况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

1
2025-09-23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1、认真完成办公常规工作,做好公司、上级部门、各服务中心的文件、报告的接收、呈送、...

1
2025-09-23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第1篇1.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对象是(B.企业特殊的交易和事项)。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

1
2025-09-23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4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