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7
1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第1篇

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

(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臵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

。血量及改善脑血流。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

7、留臵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表情与瞳孔的观察:神志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的血液灌流情况和缺氧程度及大脑皮质功能状态,是判断休克分期的首要临床指征,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紧张、兴奋或烦躁、焦虑,瞳孔无明显改变。随着休克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也可出现放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根据神志、表情与瞳孔

2 的变化,可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断。

2、皮肤、粘膜与肢体温度:显示外周微循环的血流状态。休克发生时,患者表现为口渴,眼睑、口唇、面色及肢端皮肤发白、发凉,甲床由红转为苍白,体温低于35C。休克进一步加重,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肤色改变往往出现在血压、脉搏变化之前,恢复往往在后。皮肤转暖、转红润,提示病情好转。

3、脉搏、血压、脉压差和呼吸:脉搏、血压和脉压差代表心脏搏出血的压力和外周血管的阻力,血压是反映休克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每15-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小于90mmHg,脉压小于20mmHg应考虑休克存在。注意休克早期血压可能不下降反而升高,应提高警惕,一般收缩压下降不明显,舒张压略升,脉压差减小;休克晚期,收缩压明显下降,有时测不出。休克初期,脉搏细速多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常在120次/分以上;休克晚期,脉搏极其微细缓慢,甚至不能扪及。当出现呼吸加快、变浅或不规律,鼻翼煽动,提示病情有恶化的趋势;反之,则提示病情好转。

5、尿量、尿质和尿比重:尿量的多少直接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间接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与否。观察每小时尿量,尿量<20ml∕h,少尿或无尿、血尿,尿量减少提示血容量不足还须考虑有无肾衰竭。尿量达30ml/h以上表示循环状态好转。休克早期尿液呈生理性浓缩状态,比重高于正

。常值;休克晚并肾功能衰竭时尿比重低而固定;恢复期注意多尿期尿液稀释的变化。警惕水电解质紊乱。

6、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变化:中心静脉压显示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下降表示静脉回心血量不足,上升表示补液量过快或心功能损害。浅静脉瘪陷表示循环血量不足,充盈提示病情好转。

三、生活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患者清洁、舒适,床单干净整洁、床上无碎屑,身上无异味。

2、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患者应加床档,以免发生坠床。输液肢体夹板固定。如有拔除身上的仪器或留臵管的可能,应加以适当的约束。

3、病房环境安静,减少搬动,以免加重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4、调高室温,增加盖被,液体加温至37C,但肢体局部不加温。

四、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疼痛、失血刺激使患者遭受生理、心理双重打击,护士应仪表端庄、镇定自若、忙而不乱、快而有序的完成各项操作,对不良心理进行干预,给患者及家属安全感。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第2篇

摘要了解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探讨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技术,通过58例急救成功例子,体会到只有建立各种抢救病人的制度、配合医生快速准确的抢救、熟练掌握抢救病人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病人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急、重。如果不采取及时抢救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会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护士能快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利用娴熟的技术和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才能挽救病人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院急诊共接诊162人次急症病人,其中创伤休克病人56人,由于伤势过重而死亡8人,48人获得抢救成功。

创伤性休克的病情特点: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因此要求护士配合医生抢救时要快速、准确、机智,才能赢得抢救时机。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配合抢救?我们认为要抓住两方面:

1创伤抢救的平时准备

1.1健全完善的抢救制度我院制定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有关规定,从而提高了对抢救工作个认识,认识到抢救病人必须做到争分夺秒。

1.2紧抓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护士操作基本功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效果。我院紧抓创伤急救的基本功训练:如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练习、考核、心电监护的观察方法;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掌握了休克的判断和早期休克症状的观察,能快速的配合医生有效的纠正休克,为继续救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要做到快速准确组织配合是很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要互相配合,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更应该竭尽全力,分工协作。一名护士负责管理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和抢救记录,一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管理液体治疗、病情观察、抽血、取血等,一名护士负责手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等工作。抢救中要做到迅速且不慌乱。

1.4物品的准备为了迎接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急救必须要有充足的物品准备。

1.4.1抢救器材如呼吸机、电动吸引器、除颤器、起搏器、心电图机等,经常检查器材性能的完好性,建立健全的制度,责任到人,及时维修,始终坚持启动的备用状态。

1.4.2抢救药物如升压药、止血药、利尿脱水药、中枢兴奋药、强心药、碱性药、镇静镇痛药、抗休克常用的液体等。

1.4.3无菌敷料如大小纱布、棉球、治疗巾。

1.4.4急救包如腹腔穿刺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所有器械、药物、敷料、急救包都必须做到地点固定,标签清楚,定时检查,按时交班,数量充足,绝对无菌,还应保证电源的完好性能。

2创伤抢救中的护理技术

创伤性休克病人多数合并多发性创伤,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除了平时应准备的以外,还应重点抓护理技术,快速准确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1评估诊断对于急症病人护士应先做好护理评估诊断,观察病人意识是否淡漠或者障碍,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感,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加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为创伤性休克。

2.2畅通呼吸道,保证氧气供应护士首先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口腔异物,有无大量分泌物堵塞,有无舌根后坠等,如有则先取出异物,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气吸入,如发现呼吸微弱或停止,则立即做人工呼吸或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

2.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护理措施,必须抢时间,采用粗针头多通路快速加压输液。液体多选择扩血容量快、维持渗透压持久的胶体血浆,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在紧急情况下能主动的迅速的配合医生有效抢救,从而缩短休克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2.4紧急控制出血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处用夹板固定。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及时做好采血、交叉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通知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做好各种管道的插入工作,如刀刺伤导致上消化道穿孔所致的休克时,应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保证胃管的通畅这也是抗休克的另一重要措施。。

2.5严密观察病情病情观察极为重要,护士必须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还应观察神志、意识、瞳孔、皮肤等变化,准确记录输液量,急救措施,各种治疗,各种药物名称和剂量,并随时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护士在抢救中应迅速插入留置导尿管,观察颜色,记录尿量。观察尿液变化是判断抗休克效果和肾功能变化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准确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并准确记录。

2.6安全转送创伤性休克病人经密切的救护,病情稳定后尽快送病房及手术室处理。转送前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接受准备,由医护人员护送,过程要轻稳,携带氧气袋,呕吐者头侧一边,并保证输液通畅,认真交接班。

综上所述,了解了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知道了抢救休克病人的措施和时间的重要性,而速度的快慢又来源于护士掌握急救医学知识程度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有高度的责任信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超前护理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还应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和齐全的物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姚梅芳,急诊室对严重创伤抢救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1987,2(2);

39~40

【2】 马遇荪主编,实用护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724~728

【3】 王克英主编,最新急诊临床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实用手册,人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第3篇

创伤性休克的产生是因为创伤引起的组织灌注不足、功能受损、机体内血液循环的减少等造成的。创伤性休克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创伤后症状, 其死亡率很高。为了病人的安危最好的做法就是手术, 但是要想手术能够正常的进行, 必须做好临床急救护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98个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例子, 其中男57例, 女41例,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40.2岁, 每个病例都经过了临床观察, 其中呼吸道梗阻造成的休克27例、大出血引起的创伤性休克60例、其他原因造成的休克11例。全部患者都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诊了。

1.2 方法

对98个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总结出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套护理方法, 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2 结果

将本组98例患者其中91例患者治愈, 7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根据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死亡率为7.14%。较以往统计病例死亡率有明显降低。对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临床急救护理, 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结果对98个病例的总结分析归纳出了一套有效的急救方法。

3 讨论

3.1 做好止血、止痛工作

当病人出现创伤性休克时, 大部分会出现大量出血的症状。针对这种状况, 应该迅速的找出导致出血的原因, 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血。

具体措施如下: (1) 对于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的患者止血的方法是给它进行无菌敷料然后加压包扎和夹板固定; (2) 对于由于皮肤的撕裂或者开放性损伤导致出血的患者, 应该采取压迫止血; (3) 对于闭合性损伤的病人, 先仔细的观察患者病情, 再进行处理, 如果血压仍旧下降、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情况, 就可能存在内脏的活动性出血, 此时从腹腔重抽出血液, 若是血液不凝固则便可确诊; (4) 由于剧烈的疼痛也会导致休克, 为了止痛可以采用哌替啶50~100mg进行注射, 但是会导致呼吸不顺畅的反应, 要慎用。

3.2 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 氧气充分

由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通常处于缺氧状态, 所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有着重要作用, 常用措施为给患者戴上面罩或者插上导管进行持续给氧, 一段时间过后, 如果病情好转就可以间断的供氧。

严重的创伤性休克病人通常会有呼吸道梗阻的症状, 还可能导致窒息。此时应该迅速清除咽、口部分的呕吐物、分泌物等, 头偏向一侧, 拉出舌头, 也可以将气管或气管插管切开。

对于严重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或合并有颅脑损伤的病人, 应该对病人采取机械对其辅助呼吸, 为病人输入高流量的氧气。

3.3 不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随时都处在变化当中,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 要不断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防止休克的发生。

常见的监测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精神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如果病人反应良好, 神志清楚, 表明循环血量足够。如果出现头晕、眼花、烦躁、神志不清等状况就表示循环血量不充足, 休克还存在。 (2) 监测皮肤的温度、观察色泽, 因为这个可以反映出体表灌流的情况。休克时的状况是表现出四肢冰冷, 肤色苍白, 轻压口唇或指甲颜色也变得苍白, 恢复红润较缓慢;休克好转表现出来的情况是皮肤干燥、四肢温暖、当轻压口唇或指甲时迅速变红。 (3) 监测患者的脉率和血压情况。当患者的脉搏清楚, 手脚温暖, 表明休克好转, 脉率指数在0.5左右是无休克的, 在1.0~1.5之间存在休克, 2.0以上休克严重。当收缩压低于12Kpa (90mmHg) 、血压下降、脉压<2.67Kpa (20mmHg) 时表明休克存在。当脉压增大、血压上升到正常状况时表明休克进行好转了。 (4) 进行特殊的检测, 判断病情的变化,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3.4 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为了有效的抢救病人, 让病人脱离危险, 必须及时的对病人进行补液, 并且提高补液的速度。然后在远离病人受伤部位的静脉血管处建立2个左右的静脉输液通道。一种一条静脉通道用于对病人进行输血。

4 结语

病人受到创伤性休克后必须进行及时的抢救, 也只有及时的抢救才能让患者脱离危险, 提高成功率。在抢救途中也必须很好的结合抗休克护理, 让术前准备和抢救休克共同进行。因为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和重要部分。通过对患者做好止血、止痛工作、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氧气充分、不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等护理工作缩短了有效抢救时间。

摘要:目的 针对手术期间病人出现创伤性休克的症状, 探讨对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进行临床急救护理的方法, 提高以后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观察分析98个手术室创伤性休克的病例, 总结出临床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使用临床急救护理, 使得成功率大大提高了。结论 及时、准确的采用相应的急救护理对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手术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创伤性休克,临床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 尹冬玲, 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 (2) .

[2] 永岚.2种股静脉置管输液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3] 原忠青, 王翠梅, 郭秦杰.外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第4篇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休克分类:

1. 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 2. 感染性休克 3. 心源性休克 4. 神经源性休克 5. 过敏性休克

病因:

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分为四类: 1. 交通事故伤 约占总数的65% 2. 机器损伤 约占总数的12% 3. 坠落伤 约占12% 4. 其他伤 约占11%

造成以上四类创伤的主要因素为“暴力”。从动力学角度看,创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动能对机体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

造成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很多,但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性休克均与其他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相同。

机体在血容量降低的情况下,可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改变,使体液发生转移,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量,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当血容量继续下降,则保护机制减弱,组织细胞在低灌注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增多,内环境失调,血流动力学改变,组织灌注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

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以及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微循环障碍机制复杂,一般分为三期: 1. 微循环缺血期 又称休克代偿期:此期若能及时补充液体,积极纠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可能好转,因此该期又称可逆性休克。 2. 微循环淤血期 又称休克失代偿期:此期由于大量血液瘀滞于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血液黏稠度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因而血压降低。

3. 微循环衰竭期 又称休克难治期:此期内由于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凝集,在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细胞因持久血样,细胞膜损伤,溶酶提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子的消耗而产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随着凝血因子的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出现严重出血倾向。胰腺、肝、肠缺血后分别产生心肌抑制因子、血管抑制物质等,导致重要器官发生严重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

此外,血管紧张素还可使胰腺灌流减少,促使心肌抑制因子形成高血糖分泌,抑制或损害心肌等,从而使患者的休克状态加重。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神志:清醒,精神紧张,患者兴奋或烦躁不安

脉搏:有力,脉率轻度加快

呼吸:深快

血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差减小

皮肤:苍白湿冷

尿量:轻度减少

其他:口渴

休克中期:神志: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脉搏:细速

呼吸:浅促

血压:降低,脉压差减小

皮肤:发绀

尿量:少尿或无尿

其他:干渴感

休克晚期:神志:神志不清,甚至发生昏迷

脉搏:细弱不清

呼吸: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潮式呼吸

血压:血压下降明显,或测不到血压

皮肤:全身皮肤黏膜发绀、花斑、四肢厥冷、冷汗

尿量:无尿

其他:体温不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可有全身出血倾向 急救措施:

关键是去除病因。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因是创伤和出血,因此,急救的目的在于迅速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以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机体的正常代谢。休克复苏时应重视动脉血压,因为维持一定的灌注压是必要的。但更要重视循环灌注的雪亮,要重视在血压和血流量之间的平衡,休克治疗追求的是压力和血流量二者同时得到恢复。

1. 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要分清轻重缓急,应先抢救有创伤合并窒息、休克、开放性气胸等的患者,争取将伤亡率降到最低。

1)抢救生命:紧急清除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早期以鼻导管或面罩间隙给氧,增加动脉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态。呼吸困难严重者,可以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争取短时间内回复机体有效呼吸和循环。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抽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深静脉置管,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

3)创伤处理:大多数窗口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有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如加压包扎、扎止血带、上止血钳等,必要时可以使用止血裤。用止血带阻断大血管出血的患者,必须纪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防止由于使用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而致肢端缺血坏死。同时,检查患者有无血气胸、气胸等,必要时做胸带加压包扎或胸腔笔式引流。对怀疑休克的患者如是由于内出血引起的,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

4)伤肢固定:目的是避免在搬运患者时造成骨折断端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或脏器损伤。固定伤肢后可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防止患者疼痛行休克,也便于转送伤员。对四肢闭合性骨折,应立即用小夹板或石膏做临时固定。 5)镇痛:患者剧痛时可给吗啡5~10mg或盐酸哌替啶50~100mg肌内或静脉注射镇痛。但严重颅脑外伤,急腹症患者诊断未明确前应禁用镇痛措施,以免掩盖病情。

6)安全转运:四肢骨折固定后,应及时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必须平卧于硬板上,固定其头颈部,运送时迅速、平稳。运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创面出血情况,患者发生危机生命的情况要及时处理。

2. 补液疗法

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急症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迅速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疏通微循环,是防止或延迟低血容量行休克的重要措施。补偿常用种类有晶体液和胶体液。补液应遵循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的原则。

1)常用补液溶液:乳酸钠林格液、全血、血浆、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2)补液的量:补液不能缺多少补多少,通畅补液量为失血量的2~4倍。晶体和胶体比例为2:1~3:1。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在补液的第1.5h输入晶体液1500ml,胶体液500ml,如患者休克缓解,可减慢输液速度。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多少页要结合临床检测结果及时调整。 3.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1)血管扩张剂:常用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 2)血管收缩剂:常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3)强心剂:常用肾上腺素、毒毛花苷K等。

病情观察:

1)每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面色、末梢循环变化,及早发现并判断患者休克症状,及时汇报医生。

2)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严格纪录患者每小时尿量、颜色和性状。如经治疗,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提示患者休克好转。

3)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

4)做好抢救纪录。准确、详细地纪录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和24h出入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浸透的敷料,估计并纪录患者失液量,以供补液计划做参考。

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2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未发红的受压皮肤,防止皮肤发生压疮。 对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加床旁护栏以防患者坠床。输液肢体宜采用夹板固定。必要时,四肢使用约束带固定于床旁。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该院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高血糖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5~72岁,平均(47.0±4.1)岁。 患者中泌尿系损伤10例, 骨折10例, 急性腹部外伤10例, 颅脑损伤10例;筛选的40例患者均无糖尿病史,进行血糖检测前未输葡萄糖注射液,近2周无使用对血糖测定有干扰的药物史。

1.2方法

1.2.1血糖的控制经控制饮食血糖水平不能维持在6.1~8.9 mmol/L(110~160 mg/d L)时,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在应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前, 要监测血糖的变化, 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血糖阈值应在不高于10.0 mmol/L,即应开始胰岛素治疗;2开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应控制在7.8~7.8 mmol/L;3持续高血糖的危重患者,要选择静脉输注胰岛素;4胰岛素静脉泵入的方式较为理想,但在更换胰岛素溶液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胰岛素快速进入静脉,引起低血糖反应。

1.2.2饮食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72 h血糖监测,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术后1~2 d内血糖可反应性增高,应及时监测血糖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对于进食偏少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迹象。 指导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嘱吸烟者嘱其戒烟,进食低糖、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要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同时增加粗杂粮、豆类及新鲜蔬菜的比例;食盐摄入量<6 g/d;日常饮食中,禁用糖类、蜜饯、蜂蜜、藕粉、百合、甜点心、荸荠、藕等。术后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的患者鼓励其尽量恢复日常食谱。 遵医嘱给予三餐前30 min胰岛素皮下注射,测量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

1.2.3心理护理要耐心、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医师及护士的护理措施,取得信任,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 让患者了解到良好的心态、适当的饮食、合理的用药对疾病及预后的影响,使患者情绪稳定并配合治疗。

1.2.4预防感染对年老高血糖患者加强呼吸道护理, 注意保暖、预防其感冒,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卧床期间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

1.2.5排尿护理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术后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鼓励其多饮水,锻炼自主排尿能力;有尿潴留者可行下腹热敷、艾灸或针刺。

1.2.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根据病情给予心电监护,适当延长吸氧时间。 血糖仍较高者,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 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术后1~2 d内血糖可反应性增高,应及时监测血糖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进食偏少的患者注意其有无低血糖迹象。 麻醉剂药效消失后,给患者适当止痛,抬高患肢,鼓励和指导其多做患肢伸屈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注意观察肢端颜色、温度及活动情况。

1.3判断标准

在正常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3.19~5.16 mmol/L范围内。一般认为凡入院后随机测定两次以上,其空腹血糖≥6.1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1 mmol/L者, 而Hb A1c在正常值范围,即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7]。 检测Hb A1c(糖化血红蛋白)对应激性高血糖具有病因诊断意义,是确定有无糖尿病的良好方法,Hb A1c对应激下初诊高血糖有鉴别诊断的意义。 应激性高血糖Hb A1c肯定正常,Hb A1c增高者可能为DM(糖尿病)或IGT(葡萄糖耐量降低)。 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 (110~160 mg/d L)可行手术[8]。

2结果

将血糖控制在6.1 mmol/L(110 mg/d L)以下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 促进外科疾病的恢复, 改善外科病人的预后。 但由于将血糖控制在6.1 mmol/L以下较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和低血糖反应,研究中发现外科创伤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范围较为合适。 40例患者经过术前血糖的控制及护理干预,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2周拆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3结语

在外科临床中, 部分非糖尿病患者, 由于创伤、感染、出血、疼痛或手术等因素,引起急性血糖升高;而一些糖尿病患者创伤后血糖进行性升高, 且难以控制,甚至出现酮症和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严重影响疾病预后[9]。 这种由创伤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通过合理治疗,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40例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1~8.9 mmol/L(110~ 160 mg/d L),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2周拆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可使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顺利进行手术, 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该研究经验证对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由于麻醉及手术创伤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患者的隐性糖尿病是在围手术期首次发现,且围手术期的血糖高低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10],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是十分重要的, 围手术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饮食管理及健康宣教,让患者知晓教育是先导、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根本、监测是保证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摘要:目的 外科病人在创伤后常伴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急性高血糖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该文在研究不同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并发症及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外科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理,建立急性创伤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择选该院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高血糖患者40例,对40例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直至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疾病痊愈出院。结果 将血糖控制在6.1 mmol/L(110mg/d L)以下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促进外科疾病的恢复,改善外科病人的预后。但由于将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较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和低血糖反应,研究中发现外科创伤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范围较为合适。40例患者经过术前血糖的控制及护理干预,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2周拆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对外科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达到顺利进行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我们的研究经验证对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范文第6篇

摘要了解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探讨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技术,通过58例急救成功例子,体会到只有建立各种抢救病人的制度、配合医生快速准确的抢救、熟练掌握抢救病人的护理技术才能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抢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休克病人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急、重。如果不采取及时抢救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会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护士能快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利用娴熟的技术和急救知识,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才能挽救病人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院急诊共接诊162人次急症病人,其中创伤休克病人56人,由于伤势过重而死亡8人,48人获得抢救成功。

创伤性休克的病情特点: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因此要求护士配合医生抢救时要快速、准确、机智,才能赢得抢救时机。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配合抢救?我们认为要抓住两方面:

1创伤抢救的平时准备

1.1健全完善的抢救制度我院制定了《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有关规定,从而提高了对抢救工作个认识,认识到抢救病人必须做到争分夺秒。

1.2紧抓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护士操作基本功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抢救的速度和效果。我院紧抓创伤急救的基本功训练:如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练习、考核、心电监护的观察方法;静脉输液操作技术的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掌握了休克的判断和早期休克症状的观察,能快速的配合医生有效的纠正休克,为继续救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要做到快速准确组织配合是很重要的。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要互相配合,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更应该竭尽全力,分工协作。一名护士负责管理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和抢救记录,一名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管理液体治疗、病情观察、抽血、取血等,一名护士负责手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等工作。抢救中要做到迅速且不慌乱。

1.4物品的准备为了迎接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急救必须要有充足的物品准备。

1.4.1抢救器材如呼吸机、电动吸引器、除颤器、起搏器、心电图机等,经常检查器材性能的完好性,建立健全的制度,责任到人,及时维修,始终坚持启动的备用状态。

1.4.2抢救药物如升压药、止血药、利尿脱水药、中枢兴奋药、强心药、碱性药、镇静镇痛药、抗休克常用的液体等。

1.4.3无菌敷料如大小纱布、棉球、治疗巾。

1.4.4急救包如腹腔穿刺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等。所有器械、药物、敷料、急救包都必须做到地点固定,标签清楚,定时检查,按时交班,数量充足,绝对无菌,还应保证电源的完好性能。

2创伤抢救中的护理技术

创伤性休克病人多数合并多发性创伤,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除了平时应准备的以外,还应重点抓护理技术,快速准确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1评估诊断对于急症病人护士应先做好护理评估诊断,观察病人意识是否淡漠或者障碍,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感,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加快,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为创伤性休克。

2.2畅通呼吸道,保证氧气供应护士首先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如有无口腔异物,有无大量分泌物堵塞,有无舌根后坠等,如有则先取出异物,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气吸入,如发现呼吸微弱或停止,则立即做人工呼吸或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

2.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护理措施,必须抢时间,采用粗针头多通路快速加压输液。液体多选择扩血容量快、维持渗透压持久的胶体血浆,如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在紧急情况下能主动的迅速的配合医生有效抢救,从而缩短休克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2.4紧急控制出血伤处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处用夹板固定。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及时做好采血、交叉配血、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工作,通知麻醉科做好相应准备。必要时做好各种管道的插入工作,如刀刺伤导致上消化道穿孔所致的休克时,应观察胃液的颜色、量、及保证胃管的通畅这也是抗休克的另一重要措施。。

2.5严密观察病情病情观察极为重要,护士必须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还应观察神志、意识、瞳孔、皮肤等变化,准确记录输液量,急救措施,各种治疗,各种药物名称和剂量,并随时观察有无反应,同时护士在抢救中应迅速插入留置导尿管,观察颜色,记录尿量。观察尿液变化是判断抗休克效果和肾功能变化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准确严密观察病情,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并准确记录。

2.6安全转送创伤性休克病人经密切的救护,病情稳定后尽快送病房及手术室处理。转送前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接受准备,由医护人员护送,过程要轻稳,携带氧气袋,呕吐者头侧一边,并保证输液通畅,认真交接班。

综上所述,了解了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病情特点,知道了抢救休克病人的措施和时间的重要性,而速度的快慢又来源于护士掌握急救医学知识程度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有高度的责任信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超前护理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还应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和齐全的物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抢救创伤性休克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姚梅芳,急诊室对严重创伤抢救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1987,2(2);

39~40

【2】 马遇荪主编,实用护理学,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724~728

【3】 王克英主编,最新急诊临床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实用手册,人

相关文章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3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

购房落户审批流程范文第1篇来源:华商报-华商网 作者:张阿芳2009年04月15日10:28 我来说两句(0)近期,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成...

1
2025-09-22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

高二月考试卷分析范文第1篇高二年级政治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

2
2025-09-22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

感恩诚信励志自强范文第1篇信息与通信学院0901120426谢伦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