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精选8篇)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1篇
2016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1、2016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今年的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胸外科全体护士讨论制定20xx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每周五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3.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apn排班及弹性排班制,减少交接班的频次,减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值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4.加强重点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压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5.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7.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8.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
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1.主管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并于周二基础护理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个班次随时做好教育指导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处方,发放护患联系卡,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服务质量好与坏的护士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
三、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制度,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经常深入病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整改措施。
四、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2.每季度进行心肺复苏演示,熟悉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3.每周一早晨会为护理药理知识小课堂,由治疗班搜集本科现用药说明书,并给大家讲解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并提问医院核心制度,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4.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示,提高护士应急能力。2、2016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护理工作的服务最终体现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医院及护理工作计划,制定本计划: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全面组织落实护理质控措施,加强专项检查、督导、整改,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补充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应室、手术室、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质量评价标准;修订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2.组织护士学习规章制度、新标准、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3.发挥护理部、科室二级质量监控小组及护理骨干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科室平时检查与护理部督导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护理部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一次,对每月护理质量检查情况通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整改办法。
4.把每月质量分析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作为下月质量检查重点内容,加大检查、督导力度,注重实际整改效果。并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记录
5.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合理排班、交接班、夜班、节假日的、新上岗人员的科学管理。
6.做好危重病人、大手术后病人的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7.组织学习《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制定质量评价标准,每月进行对十大安全目标内容进行检查、督导;对跌倒、压疮等高危因素进行不间断的评估,及时跟进护理措施。
8.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部对护理缺陷差错及时进行讨论分析。
9.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加强护士业务技能培训,确保患者安全
1.护理部派干事专门负责护理技能培训工作、拟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工作计划,采取先示教、后科室护士长组织培训,护理部抽考和必考相结合的原则。
2.护理部按照“二甲”达标标准细则,每月组织1~2次护理理论学习,并进行考核,注重规章制度在临床工作中的落实。
3.加强专科护士培训与护士进修:拟定8名护士参加伤口、康复、重症、新生儿等专业的专科护士培训。选3~4名护理骨干到省医院、华西医院进修学习3月。3、2016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1、成立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质控人员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等定时进行检查和分析
2、每周进行护理行政查房,尤其对重点病人管理、分级护理、精神病行为的安全管理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整改后进行评价。
3、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每周跟科主任或主诊医生至少查房一次,以及时发现护理隐患。
4、每月召开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和护士会议,对科室自查和护理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5、组织科内护士进行应急模拟演练与考核,使护士提高应急能力,提高抢救质量
6、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的带教与考核,按时完成培训计划,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7、不断督促保洁工搞好病人卫生,加强对护工、保洁工精神科知识的教育,提供他们对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认识。
8、不断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收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讨论整改。
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职责
1、制定科室护理质量管理计划、目标等,并落实
2、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规范、岗位职责、质量考核标准等,对科室护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3、每月对所在科室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文书、急救药品、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指正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4、每月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分析科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以不断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和水平。
5、定期对科室发生的护理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及时发现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
6、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精神科 4、2016年神经外科二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20xx年护理部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我科护理质量控制计划如下:
一、质量标准:以院护理部下达的“各类护理质量评定标准”为准绳,完成科室护理质量考核和评定
二、质控原则:实行护士长—质控护士组长—质控护士(科室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全面落实质控工作,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三、质控要求:熟悉并掌握护理部下达的“各类护理质量评定标准”,以此为检查尺度,达到护理质量控制的目的四、质控管理实施方案:
(一)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成立单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人员分配见附表),实行护士长—质控护士组长—质控护士三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组织全员学习“各类护理质量评定标准”,明确目标,以达到护理质量要求
3、制定质控工作流程,由护士长和质控护士组长检查督促科室质控员落实完成,充分发挥质控员工作,共同把关,确保质量
(二)完善质控工作流程(如下),明确目标,质控员各负其责,保证全员质控管理落实,实行平时检查与月检查相结合
1、每周周一对病区现有病历的护理文书进行检查,周四对归档病历检查,对危重患者病历需每天检查
2、每周周二检查病区的抢救车、药品、器械,保证完好率100%
3、每周三检查健康教育情况
4、每周四检查消毒隔离
5、每周五检查基础护理质量及重症护理质量
6、每月第一周由护士长或质控护士组长全面检查基础护理质量,重点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每日晨会交接班检查一个病危患者的“十知道”
7、每月第二周由护士长或质控护士组长全面检查消毒隔离,并针对上月的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随机提问相关消毒隔离知识篇二:2016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在护理部指导下,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现制定我科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修订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修订我科护理质量指标,由临床护理质量指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指标3部分组成。科室成立6个管理小组,各小组每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第二周四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一)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根据护理部制度的11个临床护理指标,按照环节质量检查标准,目标为各项指标达90%。本重点监控以下指标:
1、院内压疮发生率:低于0.5‰
2、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0.3‰
3、医生满意度:大于90%
(二)专科护理指标
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修订专科质量指标
1、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率:等于100%
1、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大于98%
2、三方核查执行率:大于98%
(三)护理工作质量指标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管理工作计划,我科建立无菌物品管理、腔镜器械清洗、术后器械数量正确、器械物品清点正确、引流管检查、巡回护士工作质量等6个护理工作质量指标。根据指标和护理工作要求,修订环节质控标准。科室重点监控以下指标:
1、器械物品清点正确率:等于100%
2、腔镜器械清洗正确率:等于100%
3、引流管检查正确率:大于95%
二、持续质量改进
(一)实行三级质控:科室实行科护长-区护长-专科组长三级质控体系,对制定的重点监控指标,按计划进行检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分析、改进。
(二)由主班护士每天质控,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控总结会议。
(三)实行组长负责制,成立6个管理小组,各小组每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第二周四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三、科室质控小组具体工作计划
(一)根据2015年主要存在问题,修订2016年科室护理质量指标
(二)督促各管理小组定期完成工作计划、检查记录、总结分析,以及可行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篇三:2016年护理质控计划 2016年护理质控计划 1、2016年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x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
六、加强产房管理,完成日常各项工作及质控工作。
产房管理是科室管理的薄弱环节,产房交接及查对工作一直不能系统贯彻落实,xxx年产房管理工作细化,每项工作指定一位负责人,小组长总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全面提高产房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监测工作,完成各项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2、2016年护理质控计划
20xx年护理质控计划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xx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20xx年妇产科护理质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2016年护理工作质控计划
护理工作的服务最终体现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xx年工作计划,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三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安全预警管理,继续qc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供应室、手术室、门诊以及口腔科护理质量等,每月制定重点监测内容并跟踪存在问题。
2、修订护士长、护士绩效考评标准。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继续实行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三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季度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月有一重点,每季度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护理部反馈。护理部每月质控小结评分一次,在护
士长例会上通报,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落实各专项护理技术指导(会诊)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危重病小组、褥疮评估与技术指导小组、输液小组、老年病小组、糖尿病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三级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护理部对护理缺陷差错及时进行讨论分析。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4、2016年护理质控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医院工作重点,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iso9001-20xx质量管理标准,不断加强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实现“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精益求精地护理工作”这一服务目标,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管理目标及计划如下:
1、更新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不加以随意评断,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临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
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手术抢救,并且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6、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8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每人每年≥25分。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和护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配合手术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全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论文≥1篇。按照护理培训计划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此带动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7、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做到应收则收,应收不漏。遇有疑问及纠纷及时核查处理。定期对科室医疗和办公用品进行清点领取,减少浪费及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8、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通过统计住院病人总数、满意度调查、有无差错疏忽及投诉、护理部质控,完善和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我科护理质量。
9、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做好带教工作。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并安排专人带教,根据临床带教经验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落实好“360工程”,圆满完成带教工作。
10、做好病房新楼搬迁的准备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护理部质量管理标准,加强本科护理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按时进行量化考核与质量分析,各项质控指标达到护理部质量目标要求。组织学习新开展手术护理的相关知识,为病房楼搬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1、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将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下,与临床医生密切配合,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各项质控指标达到护理部质量目标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2篇
根据2015年腹膜透析专科小组工作总结,按照腹膜透析标准计划,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制订护理工作计划以下:
一、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80透析病人月/例(1:80透析病人月)。
1、根据2015年发生腹膜炎的原因,每半年实施腹膜透析换液操作强化培训及考核,注意病人有无鼻炎、口腔疾病等。宣教病人的饮食卫生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定时网络信息温馨提示预防腹膜炎的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及家属更换操作者需到医院培训及考核。
2、护士严格要求按规范及流程执行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者要求视力低者佩戴眼镜执行)。
3、腹透病人住院安置有消毒设施的病房,最好单间或双人间,腹膜炎患者不能与其它并发症腹透患者同一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30分钟。
二、增加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质量指标。
1、新置管病人导管出口护理的实践操作一律经考核合格才批准出院。
2、手术后6个内每月评估、6个月后每3个月评估导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导管移位、网膜包裹、涤纶套外凸。
3、每次电话随访温馨提示病人导管的固定、洗澡的注意事项。
三、病人培训及管理情况
1、新置管病人分两组责任制管理,病人的术前评估、术后的教育及培训,理论及操作的考核,被动随访工作。
2、加强腹透病人的随访,每1—2个月电话或门诊及健康教育短信一次。
3、返院复查患者进行状态评估,抽血检查者查阅结果并注意血钾、钙、钠、氯、磷、血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电话反馈给患者、给予饮食指导,按医嘱用药指导。
四、护士培训情况
1、加强新入本科护士专科护理理论和操作培训及考核。
2、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规范化要求达到100%。
3、希望护士参加省内学术会议。
4、腹膜透析透析导管出口的护理以及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
五、工作计划目标: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有床位290 张, 1个手术部, 4个手术间。
方法: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和二甲医院要求, 我们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分成6个质控管理小组, 内容包括:护理文书质量检查小组、管理质量检查小组、消毒隔离检查小组、压疮检查小组、教学小组、“无常法”小组。每组由2人担任质量控制检查员, 按照3级质控体系, 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各检查小组的职责: (1) 护理文书质量检查小组:查对手术文书的记录是否全面、完善与规范, 定期进行评比。 (2) 管理质量检查小组:重点检查手术室的各项工作制度执行情况, 业务学习、业务培训执行情况。 (3) 消毒隔离检查小组:检查手术室内物品准备是否完备、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室内是否达到无菌程度。 (4) 压疮检查小组: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评估, 做好宣教工作, 预防压疮的发生。 (5) 教学小组:重点是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的管理, 参加业务学习是否做到不缺席, 效果好, 坚持科室计划、总结。 (6) “无常法”小组:坚持手术室区域布局是否合理, 各种标识是否正规, 药品摆放是否合理, 新标签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等。
结果
手术室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手术室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后, 各个检查小组的评分明显提高 (P<0.05) ,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见表1。
讨论
实施护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护理质量[4]。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较多, 工作时间相对集中, 护理人员应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 单单依靠护士长1个人很难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5]。我们通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共由护理文书质量检查小组、管理质量检查小组、消毒隔离检查小组、压疮检查小组、教学小组、“无常法”小组组成, 各小组各负其责, 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重点检查: (1) 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 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3) 专科护理到位情况; (4) 病房管理情况是否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5) 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 (6) 急救药品、器械的管理; (7) 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8) 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报告落实情况; (9) 清洁、消毒、灭菌执行情况; (10) 手卫生与自身防护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是否按规范使用;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医疗废物的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手术室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 各个检查小组的评分明显提高 (P<0.05) , 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科室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使管理无缝隙。
参考文献
[1]林霞.普外科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8) :102-103.
[2]王琼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措施分析[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3, 22 (9) :412.
[3]Elise MB, Lan TW, Graig WS, et al.Risk and management of blood bore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workers[J].Ch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0, 13 (3) :385-407.
[4]杨松兰, 高立群, 杨益.设立护理质量督导专家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3) :35.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4篇
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后,急诊科在护理质量检查中连续三年获院内前三甲。结论 在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内科中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质量小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11-01
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为护理安全,也是护理管理所关注的热点[1]。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2]。为了加强急诊内科的有效护理工作,我科在2012年1月建立了护理安全质量小组,通过护理安全质量小组,急诊内科的护理质量明显的到提升,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由护士长带领的全科室护理人员,共13名,合理分成四个小组。护士长为总组长,另在四个小组中选出一名护士为小组长。
1.2方法
1.2.1小组分工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内容,如护理制度、各项工作的流程、护士的工作质量、文件书写、风险预案、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宣教、培训与带教、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等。四小组明确分工,每周检查1次。
1.2.2培训
在小组成立后,组长组织所有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掌握检查内容,各小组制定具体的检查方案,制定符合急诊内科特点的工作流程、急诊急救培训计划、健康宣教、风险预案等,并组织学习。要重点学习各种危重患者的急救和转运流程,急救药品的准备,以及急救设备的使用,要求各个成员掌握。并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和反应能力、交流以及配合能力,培训可以以情景演练、或者讲座的形式開展,各成员要定期考核并通过,各成员在学习中应该互相督促。
1.2.3检查方法
各项内容在由小组成员检查后,由另一小组成员进行检查,交叉进行,护士长抽查,将发现的各个问题以及对应的被检查护士的名单公布在公布栏里,对应护士及时改正。定期开会,讨论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3评价指标
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每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投诉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及排名,并比较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前后的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诊内科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8.13%,患者在三年内投诉了7次,护理质量合格率为85.27%;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7%,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17%,在三年内患者投诉过1次,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为98.23%。在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投诉次数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升高,各项差异均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诊内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窗口,其风险比较高[3]。可能在护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对护理不够重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也会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4]。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人人参与,规范工作制度和流程,制定风险预案,对成员进行培训,考核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有效降低急诊内科的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自从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建立以后,各个成员的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理论知识、急救操作水平、安全意识以及工作的责任心等均得到加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处理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投诉情况均比较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合格率均较低,在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处理之后,这些情况明显有改善和提高,护理不良事件降到了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检查合格率也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在检查排名中急诊内科连续三年获得前三甲。
在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的保障,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内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急诊内科建立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872-2874.
[2]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等.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3]钟蕊忆,梁凤,曾柳芳等.品管圈在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7-78.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5篇
2016年,在医院和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糖尿病护理小组活动得以继续开展,现将上半年的工作做总结如下:
1、根据2015年培训情况制定出2016年活动新思路,护士培训将采用多种新方式,例如“看图说话”、微电影、注射模型等的形式进行。例如 “糖尿病看图对话TM工具”,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培训方式。这套工具是探索和落实新型互动式糖尿病教育的课程。共包括4套看图对话,即与糖尿病同行、什么是糖尿病、健康饮食和运动、和胰岛素同在。护士在学校及临床工作当中会接触一些糖尿病知识,但印象不够深刻、具体,通过看图对话,互相发言学习,取长补短。这种方式直观、系统,能很好的帮助护士尽快掌握系列内容。
2、已建立糖尿病小组微信群,将组员纳入,将学习资料上传, 供大家查阅,同时利用糖尿病小组微信群作为交流平台, 供临床护士交流、探讨糖尿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
3、以内七科为主,建立糖尿病患者“三人行”延续护理服务项目,由两名专职护士(魏灵芝、曾庆春)负责部分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院外糖尿病健康教育随访工作,目前参与患者已达80余人,反响较好并取得血糖控制显著效果。
4、坚持每季度一次的健康教育活动,上半年活动已按计划完成,参与患者达80余人次,活动期间免费为患者测血糖、血压、血脂、骨密度300余人次,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80余份,使参与的患者受益匪浅。
5、定期开展社区义诊活动目前由医生担任,护士条件尚未成熟,需要进一步发现培养糖尿病护理专家型人才。目前内七科选拔一名护士(荆美林)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进修糖尿病足护理专业,填补了我院糖尿病足护理人才的空白。
6、协助医生开展多学科协作糖尿病诊疗工作,目前已在内
一、内
二、内
三、内
六、外
三、外六、五官科开展胰岛素泵使用工作,并针对带泵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管理。
下半年工作重点:
1、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希望这种方式改变护士应付培训的心理,使大家喜欢上糖尿病护理专业,将其发展壮大。
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吸引周边更多的患者前来参加,使广大患者受益。
3、继续开展“三人行”项目,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管理患者血糖的同时提高年轻护士健康教育及沟通水平。
4、荆美林进修完成后,将新的理念及知识带回医院,供全院护理人员学习借鉴,并协助医生开展糖尿病足伤口换药工作,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提高我院知名度。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6篇
1、**区护理质控:
组长:**
成员:** ** **
2、**护理质控:
组长:**
成员:** ** **
3、每月各病区小组成员(20号以前)不定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4、对检查中发现疑难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及时分析讨论、整改、追踪体现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5、南北区小组成员换班时,对应科室人员负责其相应的工作
6、**对病区及特殊单元护理质量检查进行监督指导工作
特殊单元护理小组成员职责
1、在护理部领导下实施特殊单元护理管理质量二级质控职责.2、负责全院特殊单元科室的检查指导工作,督促检查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
3、制订特殊单元护理管理质量检查标准,有效规范护理行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定期对检查标准及时修订,每月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4、、检查科室涉及:ICU、急诊、手术、血透、消毒供应,产房、新生儿室,检查项目包括:规章制度落实、人员管理、环境安全、物资管理(药品、物品、无菌物品等)、专科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多个方面。采取实地查看、追踪查看、现场随机提问、考核等多种形式。
5、特殊单元护理管理质量检查组根据标准每月(20号以前不定时间)对特殊单元护理管理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6、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汇总整理出整改台账,护理部依据台账内容组织人员进行专项跟踪检查,限本月内完成;对个别问题进行现场反馈。
2016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第7篇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1、分级护理合格率 ≥90%(合格分90分)
2、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 ≥95%(合格分90分)
3、住院患者满意度 ≥95%
4、出院患者满意度 ≥90%
5、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合格率 ≥90%(合格分90分)
6、病区管理合格率 ≥95%(合格分90分)
7、病区药品管理合格率 100%(合格分90分)
8、护理安全合格率 100%(合格分90分)
9、急救物品合格率 100%(合格分90分)
10、输血质量合格率 ≥95%(合格分90分)
11、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 ≥95%(合格分95分)
12、消毒隔离合格率 100%(合格分90分)
13、特殊科室及门诊护理质量 ≥90分
14、护理核心制度知晓执行率 100%
二、工作措施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会议。及时对全院的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常规等进行增订或修订,并组织培训与考核。
2、按照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分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病区管理、病区药品管 1
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输血、护理安全、急救物品、护理服务等。
(1)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
①护理部质量控制组织每月按计划对全院部分病区及特殊科室,采用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的方法检查,每季度覆盖全院各科室; ②每月对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晚夜间护士工作质量等进行抽查;1—2项/月,每半年全覆盖;
③不定期对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分级护理等进行专项检查; ④对全院护理质量考核汇总排名末5位病区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查;
⑤总值班护士长对夜班护士履职情况、重点病人管理等进行检查; ⑥考核结果汇总分析后于次月10日前报医院考核办,与科室绩效挂钩。
(2)大科护理质量控制
①大科护理质量控制组织检查每季度覆盖大科内病区; ②每日跟踪访视1—2例科内重点病人;
③对护理部检查及各病区自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督查; ④对护理部行政查房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查; ⑤每月根据大科的专科特点进行重点项目质控;
⑥每月27日前将大科内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后报护理部。(3)病区护理质量控制
①病区护理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分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检查每周4例以上;危重病人、输血质量检查每月2例以上;病区管理、病区药品管理、护理服务、护理安全、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检查每月1次; ②护士长每日进行重点病人督查,有记录;逐步运用追踪法检查病区护理工作质量;
③每月组织召开护理质量会议1次,对存在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一周内跟踪回查整改落实情况; ④建立并逐步完善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1—2项;
⑤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汇总分析后于每月25日前上报科护士长。(4)各护理专业学组按照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安排定期活动;建立全院专科护理技术标准操作流程及专项监测指标;每季度或每半年对全院专科护理质量现场指导督查。
3、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安全分析会议一次,采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主要护理质量问题及上报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4、逐步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5、细化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逐步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化语言”。
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主要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2、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
3、不断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4、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小组工作计划 第8篇
关键词:专科护理,小组,机械通气患者,质量控制
人工气道的建立既是保证气道开放,也是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惟一途径,其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1]。我院于2008年4月成立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实施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专科护理小组
1.1 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组成及条件[2]
利用自设问卷进行摸底调查,对全院护理人员机械通气相关知识进行评估,了解全院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现状。调查反馈信息显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各科室参差不齐,故有必要成立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专科护理小组由护理部主任直接领导,设组长1名(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师)、副组长2名(内、外科系统各1名)、组员为每病区各1名,组员由各个病区向护理部推荐人选,经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讨论筛选决定,要求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且具备组织管理能力,主管护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技术骨干。
1.2 机械通气专科小组的职责
1.2.1 制定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并组织实施
根据国际医疗改进中心(Institute forH ealthcare Im provem ent)建议的指南及第五版美国危重病护理程序(procedure m anualforcriticalcare,A A CN),并参照国内最近研究成果,制订最佳的护理标准。由专科小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通过,之后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全院性培训,并由小组成员在自己所在病区组织实施,将专科护理实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1.2.2 引领全院学习机械通气护理新理论、新技术
专科小组成员每月向组长提交在护理机械通气患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以及现在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组长定期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关文献,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制订改进措施。从而在临床专科护理实践中推行新的护理理念与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促进专科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1.2.3 担负全院机械通气护理的教学与培训
专科小组拟订针对不同层级护士(尤其是新入职护士)的年度教学和培训计划,并结合小组成员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全院护士进行机械通气护理知识的培训,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2.4 组织护理会诊及业务查房
对在临床遇到的疑难问题,所在病区的小组成员申请会诊,由组长组织相关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指导落实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
2 三级质量控制体系[3]
2.1 一级质控
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对病区内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查房,全面评估患者,并审核、制订护理措施,督促各班护士落实、评价护理效果。遇到处理有困难的个案,则申请护理部会诊,请组长及副组长给予指导。
2.2 二级质控
由病区护士长执行,负责并督导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在病区内的全面实施,对病区专科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2.3 三级质控
专科护理小组组长及副组长每周固定一天到各个病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业务查房,全面评估患者,审核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标准的执行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告知当班责任护士立即实施整改,并及时向病区内小组成员、护士长反馈。
3 持续质量改进从传统的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
要实现全院机械通气护理质量的提升,就要进行护理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科学地制订质量评价标准。每月对发现的问题及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制订整改措施或推广新方法,病区内组员再对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此方式使护理质量控制从传统的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将持续质量改进运用于专项护理质量控制之中,而随着持续质量的不断改进,评价标准也须向更高层次不断地修订。
4 效果评价
通过自设问卷调查,比较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前后护士在专科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及患者机械通气护理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1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22%,气道湿化不足致痰液黏稠、堵塞发生率下降20%,医生认为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比实施之前更有序、有效的占70%.综上所述,成立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有利于提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医护合作。
参考文献
[1]谢赤敏,张燕萍,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人工气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15):1408.
[2]谭宏,张晓琳.大器官移植护理指导小组的组织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