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教案(精选14篇)
6、7的认识教案 第1篇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观察,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6和7的形状,指导学生掌握6和7的书写方法。
4.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教学难点】
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知
T:沈老师很开心开学到现在看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不仅仅学会了许多知识,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打扫教室。沈老师这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热爱班级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 出示主题图
(1)请小朋友们看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打扫教室)对的,你看这些小朋友们多热爱劳动呀,你们要不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讲卫生、爱劳动的乖宝宝?(要)
(2)真乖!那乖宝贝们,用你们的小眼睛仔细看:图上有些什么呢?(3)小眼睛真机灵,看得这么仔细,除了仔细看,还要认真数。T: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字宝宝,谁能用着这些数字宝宝说句话?
6个小朋友,在数学上还可以用这样一个数字表示,这个数字就读作6(板书数字6),一起来读6。
T:你来数一数,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数的?
7个人,在数学上还可以用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数字7)谁能来拍拍手并且拍手的次数可以用7表示。
T;你们愿不愿意认识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呢?(5)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7这两位朋友。
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摆一摆,操作感知
你能用6根小棒或者你身边的东西摆一摆,表示数字6吗? 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吗?试一试。
学生摆,教师巡视。然后请一个摆的好的学生讲解自己用6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其他同学跟同桌说一说。
请学生上来展示。边展示边说,我用6根小棒。!!!送小棒回家。说一说,灵活运用
我们刚才学会了数字6,你能用6说上一句话吗?
3、拨一拨,直观感知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老师现在手上有一个计数器,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拨一拨:
(1)出示计数器: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5颗珠时,停顿,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再停顿,问学生: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7颗)也就是6添上1是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添上1是6
6添上1是7
(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我们班小朋友今天表现真好,下面我们就跟着几个数字宝宝朋友一起去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好不好?(展示直尺)
哎呀!有两个调皮的数字宝宝走丢了,大家快找找!他们分别是谁啊?(6,7)那他们排队应该排在哪里呀?
即时练习:(1)谁能从左往右读一遍?
(2)从右往左呢?
(3)抢答: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4)6相邻的两个伙伴是谁?
5、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谁想比比其中两个数字宝宝的大小?
让学生上台比较大小,其他同学用手势表示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的,直到比较完5和6,6和7,5和7的大小为止。
6、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学生观察6、7,说说字形像什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学生书空。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时转,在靠左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3)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三.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1、这节课大家的表现很好,经过大家的努力,关于6和7,你们学会了吗?
6、7的认识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练的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及数字的分与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
认识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个数、顺序、位置、大小等。难点
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一年级七班的小朋友自从上小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不仅认识了新朋友,还学会许多知识和技能,老师很为大家高兴,不仅如此,咱们班有很多小朋友热爱劳动,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打扫卫生的场面吧
二、6、7的基数含义
1.观察主题图。
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分工合作,干得多起劲啊,同学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劳动,讲卫生,热爱我们的班集体
2.教学6和7(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师:请同学们指着自己摆的图形数一数,你用几根小棒?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师:如果再添上1根是几根呢?你能用7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们快速的摆一摆(请一位同学上来摆)。咱们一起数一数他用了几根小棒,告诉大家你摆的是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4、拨一拨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培养,它叫计数器,计数器上面有很多漂亮的珠子,一会我们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拨一拨好不好?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你能想他这样拨出5颗珠子吗,请你拿出计数器拨出5颗珠子,请同学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再添上一颗呢?请同学们快速的在心里数一数你拨出的珠子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请同学从5、6、7三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个同桌说的多
三、教学6和7的序数
1、教学金鱼图
一共有几个鱼缸?每个鱼缸里的小鱼条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在心里数一数每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 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2)、老师提问题,让这7只小动物做动作,如果他做对了,咱们就掌声鼓励鼓励,如果做错了,你举手告诉老师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6、7的认识教案 第3篇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数学素材
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并被广泛运用于现实世界, 才能切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 应用于生活, 学以致用。例如:刘老师教完6、7认识时中间插入了让学生用“6或7”说一句话, “一星期有7天”“我家有6个人”“我有6个圆片”等内容, 这样就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从数学现实出发,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背景, 建构自己的知识。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数学现实, 其后果是要么学生不能理解新知识, 要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些都是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相背离的。例如:刘老师讲到本课的重难点第几和几个时, 课本安排了金鱼图, 通过看数来理解第6或7和6个或7个。学生难以区别和理解。刘老师采用学生横竖排座位游戏找出第6或7和6个或7个, 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既区别和理解了第几个和几个, 又改变了学生看图做题这种枯燥的学习形式,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从心理特点出发, 精心创设认知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发现关系, 寻找规律。只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展。如刘老师出示课件“直尺图”时, 问:“你从直尺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学生有了自主权, 立即各抒己见, 有的说“一共有8个数”, 有的说“6的前面是5, 后面是7”, 有的说“和6相邻的是5和7”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直观而深刻地掌握了自然数增加过程, 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既直观又节约时间, 培养了学生数感,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6、7的认识教案 第4篇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遇到诸如: 与 的大小问题, 与 ,都是些关于正整数问题、指数型的大小问题,此类问题中的大小关系如何判定,其中所蕴含的性质又有哪些,也成为了解决它们的大小关系后所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在证明这个不等式过程中得出了结论与性质功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不等式的证明
1、
证明:设 ,则 ,又 ,即 ,那么 ,故有: ,则 ,当且仅当 时取“=”,当 时, ,故有 ,则 .
2、同理可证
二、不等式的推广
推广:
证明:设
, ,则
有 在上 上为减函数 ,
故 ,当 时,有 ,即 , ,则 ,则 得证.
所以形如: 与 , 与 的大小都能判定了!
三、不等式的性质
1、
证明: (已证)
,即 ,有 得证.
2、 证明: (已证) ,即 ,有 得证.
3、 证明:由 则 , , 即 得证.
推论:
证明: ,故有 ,同理 ,则 得证.
综上仅对关于整数底数,指数的一些简单问题进行了思考,不等式还有许多性质,期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学习,更好地成为我们学习的工具,以上几点就是对一个简单不等式的思考!希望能与读者共飨,得到更多的性质!.
6和7的认识 教案 第5篇
中心备课人:龚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6和7,会读会写,理解6和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能熟练的数出7以内的数,能正确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发现生活中的数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劳动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教学用具: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生:0、1、2、3、4、5(学生齐数)。
二、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
6、7的认识)
学生活动:领读、齐读。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授
(一)教学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人、桌子、椅子、黑板等。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5添上1是6。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7人。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7(指名回答)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数。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生:„„(学生报得数)。
教学活动:贴出数字卡片6和7。
学生活动: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活动: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设计说明:用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培养学生思维空间并加深6和7的认识。]
(三)教学数序
教师活动:(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学生活动:齐数1、2、3、4、5。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5添1是6(齐读)。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生:6添上1是7(齐读)。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生:填6和7,6写在5的后面,7写在6的后面。师:谁能从l正数到7,从7倒数到1 学生活动:指名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 学生活动:6、7、6抢答。
[设计说明:学生自己发现7的顺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比较大小的教学
学生活动: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生:5比6小,6比7小。
教师活动:板书:5○6 6○7。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5○6 6○7。教师活动:板书:5<6 6<7。师:谁比谁大呢?谁会说呢? 生:6比5大,7比6大。
教师活动:板书:6○5 7○6。师: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填符号:6○5 7○6。教师活动:板书:6>5 7>6。
[设计说明:学生操作,自己总结谁比谁大,谁比谁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序数
教师活动:教师奖励学生红花,先发5朵,再发1朵,问学生是几朵。学生活动:6名学生到前面。
师:从左数6个同学指的是谁?从右数第 6个同学是谁?(指名回答)生:„„
教师活动:(出示图)左数第6瓶有口条鱼,有6条鱼的是第口瓶,第7瓶有口条鱼。
学生活动:数一数,填在书上,集体订正。[设计说明: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序数的意义,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六)指导书写
师:6的写法,下半圆要圆起来;7比较好写(板书6和7)。学生活动:学生填在书上。
四、游戏
教师活动:小刺猬送给小朋友7个苹果,每个苹果中都有一个问题,让学生任选一个号码出示一道题目。
①号 2 3()5()(); ②号 5○6
6○7;
③号
()()5(); ④号 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 ⑤号 6○5 7○6;
⑥号 数一数有几朵花?
3、2; ⑦号
从左数第6朵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学生做练习
[设计说明: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体会到乐。] 全课总结语:
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了6和7,并且会读、会写、会比较,多运用关于6和7,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能和老师一起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案 第6篇
师:同学们表现很棒,你们想得到小红旗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1.学习数数和认数。
师:看图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正在做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他们正在打扫卫生。
师: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吧
师:(课件)出示计数器:课件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呢?你知道吗? 生:(6颗)
师:也就是5添上1是几? 生:6 师:6颗有些少,再添上1颗珠是几颗珠?(7颗)也就是6添上1是几? 3.比较大小。
(1)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66>5(2)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77>6
(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
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读一读(0~7,7~0)。
(3)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这里有几个数字宝宝迷路了,谁能帮他找到正确位置?
2)出示教材的金鱼图,熊猫图和水果图,引导学生完成图下的问题。
4.指导书写6和7。
(1)展示6、7的形状,指导同学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锄头等。)(2)师介绍田字格,并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在书中描红练习。(3)抽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
5.学习6的组成。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课本41页的圆形涂色,要求每行涂色的个数不一样,有几种涂法,每涂一种写出一个6的分成.(同桌同学互相配合,一人涂色,一人写出分成)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生互读6的分成和组成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帮助学生记忆6的分成,提问:你们觉得怎样记住6的分成比较快(记住一种,想到另一种)?
1.学习7的分成和组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7可以怎样分,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人拿出7个摆成两部分,其他三个小朋友讨论写出7的分成,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帮助学生记忆7的分成,师生互读,分组读。
教案《6和7的认识》 第7篇
详细介绍:《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6、7的认识教案 第8篇
1. 创设情境、双向观察。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两盆橘子 (一盆5个、一盆1个) 。
师:你发现了…… (师抽象为圆片表示) 如果站在老师的位置看, 你又发现了……两者有什么不同? (左右两部分调换了位置)
2. 提出问题、分析思考。
师:如果求“一共有多少个橘子”该怎样列式?两种观察角度得到两个算式,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交换了位置。
[分析]课始在讲台上摆放两盆橘子, 这是一个现实情境, 是本课所要学习的“一图两式”的生活原型。随着观察的深入, 学生的抽象思维随之跟进, 抽象出来的模型层次非常清晰:从橘子图 (直观) ———圆片图 (半直观、半抽象) ———两个加法算式 (抽象) , 以用引算, 数形结合, 使因方位观察角度不同而产生“一图两式”的原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
3. 阐述算理、对比概括。
(1) 这两个算式都等于6, 对吗? (2) 谁来说说5+1为什么等于6 (图式结合) ?同桌交流1+5为什么等于6? (3) 两个算式不同, 为什么得数相同呢? (4) 概括总结。这样一幅图, 可以得到两道加法算式, 这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但得数不变。
4. 列举算式、回归图形。
(1) 像这样的一对算式还有没有?请举出得数是6或7的加法算式。 (板书)
(2) 想象3+4=7、4+3=7这一组算式的图是怎样的?请画在作业纸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 用小圆片摆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只要用一幅图就能表示这两个算式的意思。
[分析]半抽象、半具体的组成图 (如右图) 既表达组成, 又提供算理支撑。用数的组成来支撑加法算理, 其中的意味能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样先分述两式的算理, 再对比分析:两个算式不同, 为什么得数相同呢?渗透了加法意义部总关系的数学思想, 使两式关系的物化图式通过学生的表述、理解转化为心理图式, 为以后上升为加法交换律作铺垫。同时再让学生列举算式, 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技能, 再回归到图, 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图—式—图的反复过程, 巩固了加法的一图两式。
二、自主探究, 构建减法模型
1. 自主猜想、电脑定型。
师:在老师摆的图 (3个圆片、4个圆片) 中间加一根虚线, 你想它表示什么意思? (电脑呈现两层意思的图示, 见下图)
学生根据图意做相应的表述。
教师总结:这根虚线表示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从7里面去掉左边这部分, 又可以表示从7里面去掉右边这部分。
2. 列式分析、图式结合。学生列式:7-3=4、7-4=3。
师 (提问) :两个算式为什么第一个数都是7, 7-3表示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的得数是4?7-4表示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的得数是3?这两道算式除了第一个数是7, 你还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一幅图都能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这两道减法算式都是从总数减去一部分就等于另一部分。
3. 看图列式、及时巩固。
让学生先看图列式 (见下图) , 使学到的知识能及时地得到巩固, 再让学生列举6、7的其他减法算式。
[分析]本片段直接从虚线图模入手, 过渡自然巧妙, 为学生创造了自主猜想、思考的空间, 学生自主将虚线和原有减法虚线框图链接起来, 清晰地表述减法的意义。再让学生根据数的分成阐析算理、对比分析两式关系。教学素材均来自于学生,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群体交流、碰撞完善的数学学习过程。
三、巩固训练、拓展应用
1. 游戏训练
(1) 加法游戏:用手指表示数。如, 先约定做6的游戏, 师:我出1, 生:我出5, 师生共说:1+5=6, 5+1=6。
(2) 减法游戏:如出示卡片6-1=, 学生口答, 再联想到另一道相关联的减法算式。
2. 做一做
1+6=□7-3=□3+4=□
7-5=□4+2=□6-1=□
3. 写一写
4. 看图列式
5. 填一填、说一说
[分析]加减法游戏有助于巩固学生计算方法的运用, 并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 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 通过书面计算, 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再通过看图列式, 巩固“一图两式”, 并为后续学习“一图四式”和6、7加减法解决问题作铺垫, 达到“以算促用”的效果,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四、总结评价, 布置作业
1.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 列举出6、7加减法算式, 填在相应的图中 (见下图) 。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分析]课尾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丰富学生的体验,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后让学生梳理6、7加减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并渗透“一图四式”, 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知识组成块。
[总体思考]
本课教学内容非常丰富, 蕴含了加法和减法两大块并列知识, 知识范围是6和7两个方面, 还有“一图两式”、写日字格等。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情, 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1.在加法与减法的两难间寻求并列知识教学的平衡
本节课蕴含两大块并列知识:6、7的加法和减法。如何根据它们的本身特点寻求教学的平衡是在设计本节课时首要思考的问题。
加减法本身特点分析:
(1) 从书本情境 (见下图) 分析加减法“一图两式”的原型, 我们认为:加法易于从一图中得出两式, 而减法不易于从一图中得出两式;
(2) 从两式的内在关系来看, 加法两式间关系明显, 学生已初步掌握, 而减法两式间关系则不清晰, 学生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基础;
(3) 从计算和理解的角度来看, 减法法比加法更难掌握。
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思考, 我们在重重视加减法两者算理探究的同时, 还对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等进行行了一定的处理:
(1) 原型抽象。课始用加法“一图两式式”生活原型引入, 明晰了抽象线路:从从橘子实物 (具体) ———圆片图 (半具体体、半抽象) ———两个算式 (抽象) ;课尾尾阐述减法生活原型, 使学生在掌握减减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拓展、阐述减法意义, 为下节课解决问题题作铺垫。
(2) 意义算理。本节课是计算课, 以算算理为主, 意义为辅。算理阐述以半具体体、半抽象的组成图实现图式结合, 以组组成突破加法计算方法。加法意义糅合合于算理和两式对比的分析之中。减法法意义相对难理解些, 所以安排了以虚虚线图模为载体单独进行阐析。
(3) 教学方式。加法以引导发现为主主, 减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2.在立体与平面视角的两难间寻求求“一图两式”的原型
思索从一幅图中得出两道加法算式式的由来, 我认为有立体和平面两种原原型。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1) 立体视角从立体的两个相反的方方位来看图, 它和两道加法算式的外在在特征是最贴近的, 方位是一致的;
(2) 平面视角从左、右两个相反的视视角来看图, 它和两道加法算式的交换换关系是最贴近的, 学生已有初步的加加法交换律的认知基础, 易于接受, 也在在平时练习中经常用到。
6~7个月的宝宝 第9篇
出生后第七个月,宝宝的体重月增长约290~420 克,平均340 克;身长月增长1.3~1.5 厘米,头围月增长约0.6厘米。满7 个月时,宝宝的体格生长指标的参照值范围见下表:
心智发育
运动能力
能够灵活地连续翻身,独坐自如。能抓起桌子上的小物品,双手拿纸能将其撕破。
适应能力
双手能同时抓握较大玩具,当玩具突然丢失时会主动寻找。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反应,如微笑、拍打等。能够较长时间地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语言
主动连续地发出重复音节,开始模仿说话声,能听懂父母不同语气、不同语调的含义。
社交行为
自己拿饼干可以一口一口地吃。能够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看到亲人会很高兴,看到陌生人会有惊奇、害怕、不快等表现。父母跟宝宝玩藏猫猫游戏时,宝宝非常感兴趣并能参与到游戏中去。
吃喝拉撒睡
吃喝
只喂母乳或配方奶粉已不能满足这个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必须添加泥糊状食物。根据上个月宝宝添加的情况,可继续增加泥糊状食物的种类和次数。除营养强化米粉、蛋黄外,本月可添加蔬菜水果泥、肝泥、鱼泥、肉泥等。另外,可以试着让宝宝自己吃磨牙饼干,以促进牙齿发育。要注意的是,在添加泥糊状食物后,仍要保证宝宝每天能摄入足量的母乳或配方奶,因为奶类的营养相对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睡眠
这个月宝宝的睡眠时间和上个月基本相同。因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家长需慢慢训练和掌握宝宝的睡眠习惯。
这个月的护理要点
注意安全、防止意外这个月龄的宝宝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家长更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要把危险的东西放在宝宝能够得到的地方,尤其是会堵住呼吸道的物品,如塑料薄膜。不要长时间让宝宝自己在床上玩耍。宝宝在没有护栏的床上睡觉时,家长应在身边陪护,防止宝宝醒后摔下床。
预防疾病
宝宝6 个月以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逐渐消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此时家长需注意卫生,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宝宝自身免疫力,同时注意不要带宝宝出入人群密集的地方,以防传染疾病。
互动时光
爬一爬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在宝宝前方放一个会动或发声的玩具,鼓励宝宝向前挪动身体,要注意的是,玩具与宝宝手的距离不能太远,要保持宝宝向前爬行的兴趣。在训练时,如果宝宝的腹部始终不能抬离床面,家长可用一条毛巾兜住宝宝的腹部,轻轻提起,给他一点助力,让他能够练习利用双手和膝盖爬行。
抓小豆
让宝宝坐于桌前,在桌子上放一些小豆子,示范、逗引宝宝伸手去拿,若宝宝对此不感兴趣,则可将小豆子放到宝宝手里玩弄,再放回原处,示范宝宝用手掌或手指去抓,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宝宝可以将其扒弄到手里。玩这个游戏时,家长一定要看住宝宝,不要让他将小豆子放入口中。
拍拍手
家长和宝宝对面而坐,家长示范双手拍打,并告诉宝宝这是“欢迎欢迎”,鼓励宝宝模仿。也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握住宝宝的双手轻轻拍,边拍边说:“欢迎欢迎。”
接力棒
家长和宝宝并排而坐,并告诉宝宝:“咱们来玩接力棒游戏。”然后家长拿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玩具,从自己的一只手交到另一只手里,再交到宝宝的一只手里,并教宝宝将玩具也从一只手交到另一只手上,完成接力游戏。当宝宝按照家长的指导完成动作后,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宝宝自己动手的兴趣和信心。
这个游戏能够训练宝宝的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
健康观察
腹泻
宝宝摄入食物的种类在增多,而消化系统又未发育完善,所以容易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家长可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腹泻次数等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及时就医,避免宝宝发生脱水。
缺铁性贫血
6 个月以后,宝宝体内铁的储存量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如果不及时补充富含铁的营养物质,宝宝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所以,这个月的宝宝应添加强化铁的米粉或是肝泥等铁含量较高的泥糊状食物。
发育检测
6~7 个月的宝宝能做什么?
□ 较稳地独坐
□ 伸手够远处的玩具
□ 寻找丢失的玩具
□ 自己吃饼干
公开课6、7的认识教案 第10篇
师:总是听潘老师说我们一B 班的同学个个都很爱劳动,因此特地让潘老师拍了一张同学们积极打扫卫生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啊?
生:想
师:出示主题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加分用6或者7来加分)师:有多少个? 生:6 师:真的吗?动手数一数,为了保证我们不漏数,我们一定要按照一定顺序来数,如按照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的顺序。
师:出示六个同学,我们可以用那个数字来表示呢? 生:6(板书6的认识)
师:数一数,图中还有数量是6的人和事物吗? 生:六张桌子(加分)
师:那如果老师问你图中一共有多少人?你知道吗? 生:六个同学再加上一位老师一共有七人。
师:说的真不错!那么又可以用那个数字表示呢? 生:7,(板书7的认识,齐读课题)
师:那么现在同学们能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找到用6或者是7表示的事物吗?
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要表扬谁,(加分)一B的同学那么爱劳动,爱动手,今天老师就让大家动动手,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从学具盒里面数出六根小棒摆一摆,看你们你摆出什么图形?那么七根小棒呢?
生:说一说
师:今天课堂上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计数器,出示课件,有五颗珠子,添上一是几呢?
生:6(加分)
师:5添一就是6,现在有6颗珠子,添上一又是几呢? 生:7(加分)
师:6添一就是7个。
师:我们一B班的小朋友很听话,但是数字6、7可调皮了,在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知道它在哪儿吗?出示直尺图
生:5的后面是6(加分)生:6的后面是7.(加分)
师:真厉害!他们被你们找到了,可我们的6和7还要考考大家!师:出示课件中的三个问题。生回答,答对加分
师:同桌两人讨论一下,看着尺子图,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说一说
师:邹老师看到课堂上同学们这么精彩的表现,非常开心!所以决定给大
家来个奖励,轻松一下,玩个游戏!(我真的很不错!)
师:从你们的表现可以看的出,我们一B 班的同学不仅爱劳动而且爱学习,所以我们继续来探索新的知识吧!
师:如果数字一表示的是一个圆点,那么数字六表示的是几个圆点呢?邹老师请六位坐姿最端正的同学将它展示出来,提示:两人一组,一个人拿,另一个人贴。在老师画好线的地方贴,注意要贴的工整漂亮。
师:请小老师评价
师:今天课堂上老师还想给大家变个魔术!谁愿意当老师的小助手呢?点名一人上台
师:老师想把最右边的这幅点子图用数子7来表示,那应该怎么变? 生:添上一个(并说明为什么)(加分)师:再请一位小助手,(点名一人上台),老师想把最左边这幅点子图用数字5来表示,怎么变呢?
生:拿下一个(并说明为什么)(加分)
师:老师请的两位小助手可真棒!没露馅对吧!师:请看第一副电子图可以用那个数字表示? 生:5(在下面贴5)
师:我们学过如何在日字格里面写5,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日字格里面的写6、7。
师:出示课件,先看看6、7像什么?师示范如何写:写6时,从右上角写起,往左下方行笔,到左下半格画一个圆圈,注意下半部分要圆,充满下半格。写7时,从左上角写起,往右写横,再往左下方行笔,注意竖要倾斜一点儿。
师:同学们看的这么认真,你会写吗?打开书第40页,现在书上照着描一个,然后再在空格里写一个。
师:点名几个写的真好!
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看黑板,你能从这三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两个来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吗?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生:5小于6,6大于5,7大于6,6小于7 师:好!现在又到了奖励环节,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神秘礼物!(卡片和扑克牌)(轻松一刻!)师:出示课件,按照老师的要求,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师:刚刚学过的知识大家都记在脑海里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知识来闯关,有信心闯过吗?
师:请看第一关,按顺序填数(加分)师:请看下一关,看图写数。(加分)
师:关关都能通过,看来难不倒大家啊!好,请看下一关更精彩。(数一数,比一比)(加分)
师:看来邹老师要出绝招了,来个难度大一点的。(连一连)(加分)师:一B 班的同学真是太厉害了!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本节课的收获,看看那个小组最棒,是今天的冠军组。
公开课6和7的认识教案 第11篇
一年级数学组
公
开
课
6和7的认识
授课人:梁恩楷
课题:6和7的认识
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0日上午第三节 授课地点:兴仁县第七小学一年级(7)班 授课人:梁恩楷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及第41页“做一做”第2题,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6和7表示物体
的个数,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学具操作,学生掌握5~7的数字的顺序,会比较5、6、7这三个数的大小,并会用“>”“<”表示;
3、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1、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
2、会写6、7;
3、会比较6、7的大小; 4、6、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教学准备:PPT,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手指游戏(师生一起用手指演示0~5,数字依次增大)师:同学们。你们大家刚才都很棒,那现在我们一起又去数学王国里认识新朋友吧。
二、新知探究
1、认识6和7(1)出示主题图
(2)师问:图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是多少? 生报师板书: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3)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
2、教薛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1)计数器:
先拨5颗,再添上1颗,是几?(6)6颗,再添上1颗,是几?(7)
(让学生直观感知6比5多1,7比6多1。)(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并比较大小
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并比较大小
5<6
6<7 6>5
7>6 5<6<7
3、明确6和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1)PPT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自主思考,之后点名回答;(2)让学生设问。
4、指导书写6和7(6像哨子,7像镰刀)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2、课本第43页练习九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数学教案-6和7的认识 第12篇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是学生已经认识了0~5各数之后进行的,是一次数的扩展。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比较明显、丰富,数椅子数、课桌数、数人数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人数的内容为了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和发展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主题图――集合圈――点子图――抽象出数――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起点相差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各数,有一部分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20以内数的加减,对6、7的认识早已不在话下,但学生对数概念的建立还是不完整的、比较肤浅的,如果随机抽取一个数,让学生数出相应的物体,相当一部分会有困难。还有在认识1~5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还有班上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注意培养。
目标预设
1、 体会6、7的基数含义。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 了解6和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7各数的大小,知道6、7的序数含义。
3、 通过用不同方法数数、拼摆、拨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结合数数、写数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金鱼图、点子图、直尺图、计数器
学具准备:7个小圆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
师: 我们一起做一个拍手游戏 。(教师拍3下)你们刚才听到老师拍了几下?
生:老师拍了3下。(请三个小朋友回答,要求回答完整)
教师拍6下,生回答,出示课题6。教师拍7下,生回答,出示课题7。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6和7。(出示完整课题:6和7)
二、6、7的基数含义
(我觉得教科书中主题图提供数数的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干扰相对比较大,本班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弱,需要逐步培养,再加上操作上的需要所以对教科书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修改,一条河;河里有5只小鸭,岸上有1只;草地上又6棵树;天空飞着6只小鸟,树上停着1只小鸟;草地上有7只蘑菇。)
1、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又是多少呢?看哪位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的把它们的`数量数出来。
(学生经过数数后,开始汇报,教师予以肯定)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等)
师:我们按这种顺序边数,边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出了。(把河里的小鸭,空中的小鸟移到黑板上)
2、从集合图抽象到点子图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东西,你最喜欢哪个?
师: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呢?不用嘴告诉老师,而用小圆片来表示,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你就摆多少个小圆片。
学生摆完后汇报
(教师提问你摆了多少个小圆片?根据学生汇报的个数,教师继续追加问题,你为什么摆这么多?)提问两个学生
师:小朋友们猜一猜,他摆的是什么呢?
师: 6只小鸭,也可以表示6棵树,都可以用6个小圆片表示,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6”(板书:6)。7个小圆片可以表示7只小鸟,也可以表示7朵花,我们以后就把它记做“7”(板书:7)。
3、生活中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6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师:哪些东西可以用7表示呢?
学生观察、回忆汇报
4、6、7的写法
师:这么多东西可以用6、7表示,那你们会写6、7吗?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长得想6、7的形状。你们想到了什么?说说看(哨子、锄头等)
教师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每个数字描写两个。
三、6、7的顺序
1、 出示计数器
师:我们在计数器上如何拨出“6”呢?6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呢?
师:我们可以看出“6”舔上1就是“7”,“7”去掉1就是“6”。
2、 出示直尺图(小黑板出示)
6、7的认识教案 第13篇
香港国际机场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简称:HKIA, IATA代码:HKG, ICAO代码:VHHH) 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 第二条跑道于1999年5月启用, 是目前香港唯一运作的民航机场。由于机场位于新界的大屿山以北赤鱲角的人工岛, 因此也称为赤鱲角国际机场 (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 并常被航空业界简称以CLK) 。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有数最繁忙的机场, 国际客运量位列世界第五, 国际货运量更称冠全球。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 可于5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
相关链接
6、7的认识教案 第14篇
从这一刻起,每天写下一句话,诉说你的心事。于2015年7月底前,把其中10张心灵月志邮寄回我们《求学》编辑部,你将有机会获得“理想大学两日游”入场券一张哦!
你愿把这一路的心灵历程都与我们分享吗?
和《求学》一起走过的日子,这个世界不再只有眼前的荒漠,还有诗和远方……
毕业离校前最后要做的十件事
1.花一个下午的时间,认真地整理一次自己的书桌,看看哪些书是可以留的,哪些书是不要了的。在某本书里,是不是看见了一张陌生已久的纸条,或者是某人的名字?
2.再剪一次发,让自己崭新地离开。然后,崭新地开始。
3.一定要向你喜欢的人告白。让她(他)知道:“我喜欢过你!”
4.校园里假如有山,请记得再爬一次。假如有水,请记得再游一次。
5.记得留下每一个同学的联系方式,然后把你新的联系方式给他们。
6.不管你多么内向,你一定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认认真真地讲一次话,或者唱一支歌。和你开学时一样,再向他们介绍一回你自己。
7.向自己一直没有勇气道歉的朋友说声:“对不起!”
8.拜访你最尊敬的老师。在毕业时,认真地记住一条人生经验。
9.尽可能地送别每一个你能送别的同学。你要明白,他们中的某人,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见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