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竣工报告(精选8篇)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1篇
办公楼中央空调工程
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施工单位:
竣工报告
***********公司办公大楼中央空调工程 ************* ************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 工程地点:********* 开工日期:
完成日期:
施工单位:
二、设备描述
此工程设备包括空调风冷冷热水机组(型号:MAC230DR)10台,风机盘管143台,水循环一套(水泵3台),自动补水系统一套及相应的循环水管道。
三、工程施工情况
我公司办公楼中央空调由******于2012年5月3 日开始进驻施工现场,依据《施工合同》和工程建设有关规范、法律法规等要求进行施工。
2012年8月20日经乙方自检后,有我公司基建部、财务部、行政部对室内隐蔽工程进行初验,管道经打压试验,无漏水现象,焊接部位按要求做防腐处理,保温采用橡塑保温,各项工序基本达到隐蔽工程验收。
2012年12月23日设备主机及管道安装到位,经我公司近半个月的试用,现已基本满足我公司取暖使用要求。
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等均按规定出具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四、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本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为中央空调热交换机、风盘、管道、水循环系统、补水系统及各配套部件等,经过我公司基建部、财务部、行政部相关人员现场验收,逐一核对施工材料,各房间空调运行情况、水循环系统运行情况、补水系统运行情况等,验收发现以下情况:
1、使用材料中压力表安装数量与合同安装数量不符,温度计没有安装。
2、空调主机没有调试(因季节和气候原因不具备调试条件,需等夏季才能调试)。
3、空调机房冷凝水管需接到室外。
4、空调机房管道保温铝箔纸需重新保温。
五、验收结论
除空调主机不具备调试外,望乙方尽快完善验收发现的问题。办公楼中央空调在我公司试用期间,设备运行正常,相关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书等移交材料齐全,基本达到我公司的要求。
参与验收人员: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2篇
此文证明工程安装合格,下列所述设备已调试完毕、合格,同意验收。我司已经给您进行了使用说明,并且您确定已经能够正确使用了。同时建议您空调设备应定期进行专业的维护,冬季机器长时间不使用时,请将空调电源断开。
验收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设备质保期:____月 设备质保期至:______年___月___日
经销商(盖章):安徽绿缘机电有限公司 客户(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户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二:空调验收报告
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
项目验收报告 篇三:空调验收表格
目 录
1、开工报告
2、安装工程报验申请表
3、工程材料报验单(附:进场材料合格证书及检验报告)
4、施工记录表: 附表一:风机安装记录 附表二:水泵安装记录
附表三:风机、水泵试运转记录 附表四:风管安装记录 附表五:除尘器安装记录
附表六: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记录 附表七:金属风管制作记录 附表八:风口安装记录
附表九:消声器制作与安装记录 附表十:制冷管道安装记录
附表十一:设备、管道防腐、保温、保冷、涂漆施工记录附表十二:管架安装记录 附表十三:设备开箱记录
附表十四:设备基础检查验收记录 附表十五:管道试压记录 附表十六:设备、管道吹洗记录 附表十七:阀门试验记录
附表十八:设备安装调整运转试车记录 附表十九:系统联合试运转记录 附表二十:设备材料检查记录
附表二十一:通风与空调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附表二十二:排水管灌水、通水实验记录
5、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一:金属风管制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二:硬聚氯乙烯风管制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三:部件制作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四:风管及部件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检验评定表 附表五:空气处理室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六:消声器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七:除尘器制作与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八:通风机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九:制冷管道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十:防腐(油漆)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十一:风管及设备保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附表十二:制冷管道保温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竣工报告
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安装工程报验申请表
工程材料报验单
本表一式三份,业主、监理单位、承包商各一份。篇四: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工程竣工报告
工程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开工日期 初验日期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完成日期
二、设备描述
三、工程施工情况:
我司于 年 月 日组建工程施工项目部,开始进驻施工现场,依据《施工合同》和工程建设有关规范、法律法规等要求进行施工。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工程负责制。项目施工前建立一套方法科学、行之有效的现场工作制度及流程,严格执行施工过程的各项工作。工程于 年 月 日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室内工程进行完工自检初验,现已达到单位工程完工验收条件。
施工过程中对单位工程的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各种施工计划等文件报批;工程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等均按规定进行现场验收并签署相关文件;对施工测量放样及对关键工序等进行验收记录;现场进行各项检测、调试和试验记录。
四、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3篇
1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包括项目概况、空调类型、设计参数、运行工况、空调风系统布局与卫生设施、气流组织与气流形式、水系统配置、空调系统卫生质量等。
1.2 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工程卫生分析和卫生检测对该项目进行卫生学评价。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以下简称空调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6]53号)(以下简称空调管理办法)和《地铁设计规范》[1],对该地铁站站台层(地下)公共区域空调系统竣工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查空调系统设备设施布置现况。抽样:按文献[1]方法对站台层公共区域相同类型的4套空调系统,按20%比例随机抽取1套系统(编号:AHU-A01),其中抽取新风道风口(面积为1.5 m2),机组风口(面积为1.5 m2),新风管(道)、送风管、回风管各1条,机组1个冷凝部位,1个冷却塔。采样与检测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以下简称空调卫生规范)附录B方法,分别在新风道风口、机组风口各布9个检测点,采用testo 425风速仪分别检测空调季节工况(开启回风阀)和通风工况(关闭回风阀)的风速,再按该系统风管分布区域的短暂停留人数计算每人每小时新风量;新、送、回风管内表面分别布5个点,依照空调卫生规范附录H、I的方法,采用手工法采样,检测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依照空调卫生规范附录A的方法,在机组冷凝部位抽取1份冷凝水、冷却塔抽取1份冷却水,检测嗜肺军团菌。
1.3 评价依据
空调系统设计、布置与卫生设施评价依照空调管理办法、文献[1]进行,空调系统卫生指标检测结果评价依照空调卫生规范进行。
2结果
2.1 卫生检测
AHU-A01空调系统的空调工况和通风工况新风量,新、送、回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等检测项目结果均符合标准或卫生规范要求;冷却水、冷凝水均未检出嗜肺军团菌(见表1、表2)。
注:判定结果均为合格。
注:判定结果均为合格。
2.2 调查和卫生分析
2.2.1 项目概况
该地铁站属新建项目,为半地下站,站厅层位于地面,站台层位于地下;站台层面积为7 048 m2,公共区域面积为2 175 m2;远期(2035年)晚高峰客流量为10 829人/h,短暂停留人数为302人/h。
2.2.2 设计参数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相对湿度75%;站台公共区域空调室内设计温度28℃、相对湿度40%~65%;新风量按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计算,空调季节新风量>12.6 m3/(h人)、通风季节新风量>30 m3/(h人)。
2.2.3 运行工况
空调系统根据不同季节室外空气温湿度变化和特殊情况,可调节实行空调季节工况、空调全新风工况、通风工况(开式运行)等三种运行工况,其中空调全新风、通风工况均为全新风运行。
2.2.4 空调类型和风系统布置与卫生设施
2.2.4.1 空调类型
站台公共区域共配置4套同类型集中空调系统,每套空调机组风量为25 000 m3/h,空调机组分别设在站台A、B两端两侧的环控机房内。
2.2.4.2 风系统配置与流程
见图1。
2.2.4.3 新风系统
在地铁站A、B端地面分别设置2个新风亭,新风亭与冷却塔、排风亭、活塞风亭及其他建筑物距离>5 m,新风口设置防水百叶和防虫网,下缘距地面>1m,并与排风口错开方向,但新风口地面未绿化或硬底化;新风道表面材料为混凝土,并设置手、自动调节风阀。
2.2.4.4 空调机组与送风系统
每套系统的空调机组风口与混风室直接相连,送风主管设置手动、自动调节风阀,送风管(口)均匀分布公共区域A或B端1/2区域。
2.2.4.5 回、排风系统
各套系统分别设置1台回、排风机,风量为20 800 m3/h,回、排风主管分别与混风室和排风道直接相连,并设置手、自动调节风阀,回、排风管(口)均匀分布公共区域A或B端1/2区域;地面排风亭与新风亭距离>5 m。
2.2.4.6 风管材料与窗口
新、送、回风管材料均采用钢板,风管外采用双层铝箔贴超细玻璃棉板作保温材料,但新、送、回风管均未在合适位置设置可开闭清洗消毒窗口。
2.2.4.7 区域运行调节装置
每套系统在各部位设置调节风阀,通过电脑与制冷机组、冷却水系统联动,根据室外空气状况、客流量、运行工况和特殊情况,可分区域运行,调节风量及室内温湿度。
2.2.4.8 过滤净化消毒设施
每套系统在空调机组内设置过滤网,但未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2.2.5 气流组织与气流形式
按不同的运行工况,气流组织可调节为全新风或混合风;气流形式按送、回风口的布,采用上送上回形式。
2.2.6 水系统配置
在地铁站A端地面布置2台开放式冷却塔,距新风亭>5 m,对新风亭不造成影响,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2台制冷机组分别设在A、B端冷冻机房内;各空调机组冷凝水排放采用管道排入废水泵房,对空调机房不造成影响。
3讨论
地铁站公共区域是较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其主要的公共卫生特征:(1)地下层公共区域为密闭建筑,室内外气体交换全依靠空调通风系统,极易造成污染物产生和积聚,如上海和广州部分地铁站空调冷却水军团菌检出率分别为45.1%、48.1%[2,3]。(2)客流量大,人群集中,人群健康状况复杂,易产生污染物,尤其是造成致病微生物传播。(3)各类建材、装饰材料繁多,隧道机车运行等易产生各类污染物。(4)可能是恐怖袭击的目标。空调新风量是关键的卫生指标,但空调卫生规范和《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4]均未规定新风量要求,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虽然有规定[5],但只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故本次评价新风量依据文献[1]是准确的。站台公共区域空调系统各运行工况、新风量、室内空气温湿度、相对湿度的设计参数,新风口位置、过滤设施、控制分区运行设施、风系统布局及气流组成与形式等基本符合《地铁设计规范》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抽检的空调系统共7个卫生指标检测,结果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但空调系统卫生设施方面仍存在如下卫生问题:(1)各空调系统均未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2)新、送、回风管均未设置可开闭清洁消毒窗口。(3)南方某市地铁4号线个别地面风亭周边卫生状况不良[6],本项目仍存在新风亭风口下地面未硬底化或绿化的卫生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1)地铁站在设计阶段,必须按国家有关卫生规范,进行卫生学预评价,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空调系统相关卫生设施。(2)该地铁站公共区域空调系统必须在适当位置安装有省、部卫生批件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确保空气净化消毒效果。(3)在新、送、回风管设置可开闭清洗消毒窗口,方便风管定期清洗消毒。(4)新风亭周围应洁净,地面绿化,确保新风卫生质量。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朱佩云,陈悦,沈建民,等.上海部分地铁站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5):313-314.
[3]江思力,冯文如,何晖,等.广州市部分地铁站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5,5(3):321-323.
[4]GB 9672-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S〕.
[5]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
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4篇
【摘要】通过竣工验收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问题,才能确保暖通空调的正常使用。本文讨论了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问题。
【关键词】通风与空调; 工程;竣工验收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timely improvement issu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normal use of HVAC.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inal acceptance issues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Key words】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Engineering;Final acceptance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的不断提高,通风与空调工程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也显得更加重要,由于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及正常使用的情况很多,本文讨论了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问题。
只有通过竣工验收,才能发现通风与空调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其质量将直接影响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正常使用,通过竣工验收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问题,才能确保暖通空调的正常使用。本文讨论了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问题。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一般包括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检查等,建筑是安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是在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监控的前提下,施工单位通过整个分部工程的无生产负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和观感质量的检查,按本规范要求将质量合格的分部工程移交建设单位的验收过程。
2.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合格后即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3.通风与空调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检查竣工验收的资料,一般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
(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
(2)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工程设备、风管系统、管道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
(5)管道试验记录;
(6)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7)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
(8)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观感质量综合检查记录;
(10)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的核查记录。
4.观感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项目:
(1)风管表面应平整、无损坏;接管合理,风管的连接以及风管与设备或调节装置的连接,无明显缺陷;
(2)风口表面应平整,颜色一致.安装位置正确,风口可调节部件应能正常動作;
(3)各类调节装置的制作和安装应正确牢固,调节灵活,操作方便。防火及排烟阀等关闭严密,动作可靠;
(4)制冷及水管系统的管道、阀门及仪表安装位置正确,系统无渗漏:
(5)风管、部件及管道的支、吊架形式、位置及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6)风管、管道的软性接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管正确、牢固,自然无强扭;
(7)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外表平整光滑、接缝严密、组装顺序正确,喷水室外表面无。
(8)除尘器、积尘室安装应牢固、接口严密;
(9)消声器安装方向正确,外表面应平整无损坏。
(10)风管、部件、管道及支架的油漆应附着牢固,漆膜厚度均匀,油漆颜色与标志符名设计要求;
(11)隔热层的材质、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无断裂和脱落; 室外防潮层或保护壳应顺水搭接,无渗漏。
检查数量对于风管、管道各按系统抽查10%,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各类部件、阀门及仪表抽检5%,且不得少于10件。
检查方法采用尺量、观察检查。
5.净化空调系统的观感质量检查还应包括下列项目:
(1)空调机组、风机、净化空调机组、风机过滤器单元和空气吹淋室等的安装位置应正。
固定牢固、连接严密,其偏差应符合本规范有关条文的规定;
(2)高效过滤器与风管、风管与设备的连接处应有可靠密封;
(3)净化空调机组、静压箱、风管及送回风口清洁无积尘;
(4)装配式洁净室的内墙面、吊项和地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起灰尘,地板静
电值应低于设计规定;
(5)送回风口、各类末端装置以及各类管道等与洁净室内表面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应可
靠、严密。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个。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通风与空调工程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及交付使用以后的正常使用,通过竣工验收,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确保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后的正常使用,减少今后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和不必要的修理。竣工验收仅仅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相关要求施工,才能确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城市建设研究院.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J404-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5篇
关键字:遂宁市,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竣工报告
一、概述遂宁市船山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川中丘陵腹心地带,涪江中下游。幅员面积60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万亩,其中水田9.16万亩,旱地16.94万亩。由于受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灾害频繁。全区尚有3.92万人3.61万头牲畜饮水困难,2.39万亩田无水栽插,保苗困难,13.54万亩旱耕地无法浇灌。
2005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项目安排在我区仁里镇罗家桥村、乘龙村实施。两村共有25个社946户3804人,耕地面积3945亩,其中:罗家桥耕地面积1847亩,田670亩,土1177亩;乘龙村耕地面积2098亩,田614亩,土1484亩。3465亩。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海椒、蔬菜,经济林果有黄桃、枇杷、脐橙等。项目区内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现有山平塘8处,囤水田4处,总蓄水量14.05万立方米,又无外来水源,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种植和保苗用水的基本需求,尚有3465亩耕地不能灌溉,其中旱地2421亩。
二、计划任务及完成情况省批复我区2005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任务为:
掏淤衬砌山平塘5处,新建蓄水池221口,开引水沟4.42km,建沉沙池221个,新建囤水田16处,石河堰1节,新增蓄水21.2万立方米,浇灌旱地2998.3亩;工程总投资389.8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补助51万元,市区财政配套80万元。
任务下达后,我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成立了以副区长叶扬为组长,区水利、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办公室。区水利局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区财政局负责落实配套资金及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区农业局负责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就地拦蓄,就地利用,蓄水于户,串联成网,互为补充,互为利用的规划原则,区水利局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该村,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逐处落实。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共修建了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237处,其中掏淤衬砌山平塘5处,新建蓄水池213口,建集流沟4.26km,新建囤水田18处。完成挖填土石方13.48万立方米,砌条石0.25万立方米,砌砖0.58万立方米,浇筑砼0.13万立方米,水泥沙浆抹面2.18万平米。完成工程投资379.3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补助51万元,市区配套70万元,群众自筹198.38万元,投劳7.87万个。工程完工后,实际新增水量22.20万方,实际解决旱地浇灌2998.3亩,发展旱地节水面积2660.30亩,基本解决了该村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干旱缺水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抗旱能力,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缺水干旱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一)工程规模与需水量
项目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2 处,其中山平塘8处,囤水田4 处。蓄引提水能力14.05万方。1646亩水稻,549亩蔬菜,1190亩优质瓜果,560亩一般农作物,根据灌溉定额计算,共蓄水35.25万方。故必须新增蓄引提水量21.20万方。
根据需水量,计划掏淤衬砌山平塘5处,新建蓄水池221口,新建囤水田16处。
(二)资金组织使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要在半年内完成下达任务,其中资金筹措压力很大,又特别是近年农村费税改革,基层财政压力加大,更使该项目的资金组织增添了难度。为此,我区采取的措施是:(1)区财政想尽千方百计从支农资金中配套70万元;(2)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省、市、区的投入作为材料费补助,其余不足部分由受益群众自筹解决,土方全部由群众投劳。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川水发[2001]36号),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区财政局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专帐,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同时接受上级财政、审计、监督部门监督检查,杜绝了资金截留和挪用。
(三)群众投工投资及施工组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了广大群众的投工投资积极性,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全面实行户建,合股联建。蓄水池、水窖及配套设施由独户或多户农户自行投劳,开挖成型后由工程技术人员验收合格,方可进行安砌。山平塘、石河埝等由所在社社长组织农户投劳,包括筑坝、掏淤、材料短距离运输等,并把工程总造价与国家补助之间的差额,均摊到每个受益农户,由农户筹齐后交到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然后由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队伍进场安砌。
(四)验收与工程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的建设,增强了易旱地区的抗旱能力,推动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面宽量大,为了长期有效地发挥工程效益,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其工程特点,对建成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管理落实了管护责任制,加强了工程竣工验收和管理,由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区政府组织水利、财政等部门现场验收,验收合格的工程,填制“遂宁市船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验收自查表”,并由乡镇人民政府填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产权证(股权证)”,颁发到项目村社农户手中。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建立良性工程运行机制,做到建成一处,合格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五)综合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的建设,促进了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水的多目标开发,使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项目实施后,增强了抗旱能力,节约了抗旱劳力。项目区果林年可增产800元/亩,蔬菜年增产600公斤/亩。农业结构调整后,工程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55.24万元的经济效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的实施,帮助群众解决了旱山村旱地浇灌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威望和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同时,该项目的实施,缓解了旱地浇灌的用水矛盾,涵养了水源,理顺了水系,大量的水、土被拦蓄在山上,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工程建设特点
(一)全面发动,宣传到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工程项目落实后,我区从相关部门到乡镇村社进行了全面发动,加强了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的认识,特别是对旱山村社水源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了项目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群众投劳集资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布局因地制宜
我区根据项目区两个村的实际地形地貌和自身特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布局实施因地制宜,对已有囤蓄工程进行挖潜,对新建工程进行合理配置和补充,做到既有水源,又能满足大多数土块浇灌,工程形式根据地形,宜池则池、宜窖则窖、宜塘则塘、宜堰则堰,尽量做到新建与已建水利设施相结合,与农村池院经济相结合,与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保集中成片,开发一处,建成一处,受益一处,最终实现全部旱区增产增收,群众致富。
(三)严把工程质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周期短,施工技术简单。但由于工程处数多,分布散,施工质量管理成了难题。为了解决好这个难题,不建一处漏池子、干池子。我区加大了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一是增派工程技术人员到2个村蹲点,确保1个村有2—3名施工人员;二是受益户集资投劳,专业队伍施工,在工程整体上确保了质量过关。三是强化质量管理,施工实行水利管理站人头负责制,每处工程质量都直接与施工人员挂钩,乡镇工程责任人与工程施工人员实行质量总承包,包工程不漏水,包工程验收合格。四是区工程领导建设小组定期对工程进行巡视督查,发现问题,即时纠正。
(四)资金管理规范
我区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工程资金管理的规定,对工程资金以“三专一统”为要求(即专帐核算,专户存储,专人管理,由财政统管),执行县级财政报帐制。明确了项目资金的筹集和调度,规范了项目资金拨款的程序。从资金上有力地保证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管理制度落实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源设施建设,为了解决好以后的工程管维问题,对户建和联户兴建的工程都明确落实了产权和管理权,并颁证到农户手中,对于蓄水量大的山平塘、石河堰等,更是落实了水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解决了工程今后维修整治资金的来源,达到了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的目的。
(六)效益显著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6篇
按照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县级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黔水管[2012]36号)的要求,2013年3月18-3月23日,我市水利局和财政局抽调技术和财务人员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对我市2012 年度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组通过“查、听、审、讨论”的方式对全市5座水库2012年度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项目完成情况、质量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验收鉴定,鉴定结论为合格。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市2012 年度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项目有纳雍县鞍山水库,威宁县邓家营、冒水水库,赫章县板桥水库、深沟水库。全市共安排中央资金83万元。
1、鞍山水库总投资为20万元,主要实施项目:维修水库泄洪放水闸门及启闭机、更换钢丝绳、更换Dn300的放水闸阀、溢洪道清淤、大坝坝坡整治、坝顶处理、放水闸门基座周围采用砼填充防漏。
2、邓家营水库总投资为17万元,主要实施项目:维修管理房、坝坡政治、大坝下游排水沟维修,更换放水闸阀。
3、冒水水库总投资为12万元,主要实施项目:溢洪道边墙修复及坝坡整治、更换放水设施。
4、板桥水库总投资为17万元,主要实施项目:维修上下游坝坡及坝顶。
5、深沟水库总投资为17万元,主要实施项目:坝坡整平改造、放水设施改造、坝顶路面维修和管理方维修。
二、项目实施过程
根据省财政厅下达的《关于下达2012年度公益性水利 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的通知》(黔财农【2012】351号)文件精神,各县织技术人员对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以及灌区渠系建筑物进行了一次大检查,编制了实施方案并报我局进行审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了领导,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各水库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分别与各施工队或承包人签订了维养合同。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控制”原则对工程质量、资金和进度进行了有效控制顺利完成了各项维养项目的任务。
三、项目完成情况
各水库2012年度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项目主要集中2013年1月底开工,3月中旬完工,完成主要工程量情况:
1、纳雍县鞍山水库溢洪道清淤126m,M7.5水泥砂浆砌块石31.2 m,C15混凝土70.5m,M10水泥砂浆抹面645
333m,C20钢筋混凝土28 m, 更换Dn300的放水闸阀1个。更换钢丝绳50米。
2、邓家营水库管理房维修面积120 m,土石方开挖95m,M10抹面141m², M7.5砖砌体120 m, C15砼底板8.56m, 钢筋制安13.6T,M7.5浆砌块石基础11.3 m,更换Φ300闸阀2个,Φ300球墨铸铁管16.5T。
3、冒水水库土石方开挖98 m, M7.5浆砌块石108 m²,M10抹面83m²,C15砼底板11 m,更换Φ300闸阀2个,Φ300球墨铸铁管16.5T。
4、板桥水库完成上游坝坡维修砼预制块1080m²,维修长180m,宽6m;补细沙垫层540m,维修长180m,宽3m;维修坝顶泥结石路面1260m;维修管理房漏水400m;维修下游坝坡平整面积4500m。
5、深沟水库维修坝顶泥结石路面250m,维修管理方漏水300㎡,更换新钢丝绳200m。
四、项目工程质量情况
在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严格按照“三检制”控制施工质 量所有项目经施工队初检,现场技术员复检,管理单位终检对终检不合格的单元进行返工,直到合格为止,有效地保证了维修养护的施工质量,全部项目均为合格已投入使用并发挥了工程效益。
333
323
五、资金到位及使用管理情况
我市2012年度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项目到位资金83万元已全部到位。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工程验收合格后统一拨付,确保专款专用。
六、项目验收情况及验收结论
2013 年3月18-3月23日市水利局、财政局组织验收组对维修养护项目进行了验收。工作组在养护现场对工程进行了抽查随后听取了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审查了工程决算。验 收组认为2012年维修养护中央资金项目均达到设计、合同要求,维修养护资料齐全,工程质量合符要求,程序基本规范。综合评定质量为“合格”。
七、存在主要问题
1、我市的水库运行时间长,特别是渠道老化。多年来投入较少,欠账太多需要维养的项目多年度维养,经费明显偏少。
2、县级资金投入的比例较少。
3、各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八、意见建议
1、加大投入。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工程维修养护养的投资力度,各县(区)水管单位的维修养护经费有所保证,促进工程的良性循环。
2、加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建议各水库县(区)根据自 身工程特点,在维养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养护办法,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工程管养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7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工作,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核审批责任,根据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部关于授权水利部审批1亿元以下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通知》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按照财政部规定,水利部及所属单位管理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额在1亿元(含1亿元)以下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含前期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
由水利部及所属单位实施的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中央水利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
第三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主管部门根据权限进行审批或审核。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四条 申请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凡申请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项目单位,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项目主管单位向上级 审批(审核)单位正式提交申请报告;
(二)工程项目单位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前期项目单位按照《中央水利基本建设前期工作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办法》编制了竣工财务决算;
(三)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或项目鉴定;
(四)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符合编制要求,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程序进行了审计,并由审计部门出具了审计报告;
(五)项目单位完成了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修改,并对审计中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六)主持项目竣工验收的同级审计部门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已出具了确认意见。
第五条 申请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项目单位,应报送以下资料:
(一)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或项目鉴定书;
(二)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三)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
(四)主持竣工验收部门的同级审计部门的确认文件;
(五)对各级部门提出整改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
(六)债权、债务已落实清理回收的方案;
(七)上级财务部门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的审核文件。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指项目主持验收单位的同级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以及项目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意见。未设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位,由单位内具有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出具审计意见。
第六条 对于以前决算中已核销的基建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根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要求处理:
(一)2002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完成、单项金额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并在当年决算中已经核销的前期项目,可以不再补报审核、审批手续;
(二)2002年12月31日以前全部完成、在决算中已经核销的其他建设项目,在权限范围内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可以不再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1、项目已经水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或鉴定;
2、财政部批复同意在决算中予以核销。
(三)2003年1月1日以后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无论在以前决算中是否核销,其竣工财务决算均按照本规定审核、审批。
第三章 审核程序和内容
第七条 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隶属关系,中央水利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逐级上报,逐级审核,报送至审批单位。
第八条 各级审核部门应对项目单位报送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复核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投资计划和初步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内容实施,有无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
(二)项目资金是否全部到位,核算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无挤占、挪用现象等;
(三)项目形成资产是否全面反映,计价是否准确,资产接受单位是否落实;
(四)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所填列的数据是否完整,表间钩稽关系是否清晰、正确等;
(五)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历次检查和审计所提的重大问题是否已经整改落实;
(六)已经核销的基建支出和转出投资有无依据,是否合理。第九条 项目单位的上级财务部门负责对竣工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如有必要,可要求项目单位修改或重新进行编制。
第四章 审批管理
第十条 水利部对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原则上实行集中办理,一般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
第十一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核和审 批工作,按照《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审批工作细则》(另发)进行。
第十二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单位应对竣工决算报告先行进行审核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出具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批意见。
对授权权限范围以外的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在报送上一级审批单位审批前,应先行予以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财政部另有规定的,按财政部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经批复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作为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进行账务最终调整的依据;未尽事项,按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单位不予办理或暂缓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审批:
(一)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二)决算资料报送不完整;
(三)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出具审核意见。
第五章 权限划分
第十五条 由水利部主持竣工验收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或由水利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第十六条 其他总投资额1亿元及以下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水利部审批或经水利部授权后由有关单位按规定权限审批,报水利部备案。审批权限划分如下:
(一)水利部直属单位本级项目,单项设备购置概算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和其他项目概算总投资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审批;在此限额以下的本级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水利部直属单位自行审批;
(二)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下的,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分别审批;
(三)其他流域机构、综合事业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2000万元(含2000万元)以下的,由上述单位分别审批;
(四)水利部其他直属单位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由各单位自行审批;
(五)水利部各直属单位所管理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概算总投资在上述规定限额以上的,由水利部审批;
(六)对于上述授权,水利部各直属单位不得向下级单位再授权。
第十七条 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下达投资计划,建设单位全部使用自筹资金的建设项目,其竣工财务决算由项目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审批。第十八条 各授权单位在其审批权限内审批的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均须抄报水利部备案,并由水利部抄报财政部。
第十九条 水利部对所属各单位授权审批的竣工财务决算实行抽检,对不符合竣工决算编制和审批要求的项目,相关单位要及时进行整改,或重新编制、审批。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中央空调竣工报告 第8篇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范围
该超市购物区的KT1-KT13。
1.2 评价内容[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平面布局、设备布局、卫生状况、卫生管理情况。
1.3 评价方法[2]
通过现场调查、卫生检测等,结合委托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采用风险评估法进行综合评价。
1.4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监督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6]58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 结果
2.1 平面布局
该项目位于某主体建筑的地下一层,地上为草坪和居民楼,周边未见可造成空调系统严重污染的设施和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合理,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要求。
2.2设备布局
2.2.1 空气处理设备
KT1-KT13空调系统均设置了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装置,可分多个区域单独运行,但未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未预留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可开闭窗口。所有设备均为卧式组合式空调机组,分别设于购物区周边的8个机房内,由过滤器、表面式空气交换器、加热器组成,无加湿、除湿设备和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所有机房作了消声处理。水泵、冷冻机组、空调机、风机进行了减振或隔离处理。
2.2.2 空气输送、分配设备
KT1-KT13空调系统通风管道材料为镀锌板材,主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使用保温材料对镀锌板进行了包裹。送、回风管设置了微穿孔式消声静压箱。风管穿越机房、楼板和防火墙处设有防火阀。采用直片式方形散流器送风。7个新风口均为壁式,设置了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直接从室外采集新风。但KT5、6的新风口与东侧的居民用垃圾箱以及KT12、13的新风口与东侧建筑物排风口距离较近,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第四条“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的规定。7个新风口或位于地下,或下缘与地面距离小于2m,且KT12、13的新风口位于排风口的侧上方,不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5.3.4“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低于排风口,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的要求。
2.2.3 空调水系统设备
2台开放式冷却塔,设置于室外地面,排气口距地面约5m高度,与四周居民楼距离在20~50m之间,有可能对周围人群造成军团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空气传播性疾病。
2.3 卫生调查与检测
2.3.1 卫生调查
新风口设置了防雨百叶,送风和回风口设置了防鼠装置,新风管道与风机之间设置了初效过滤器,过滤器的过滤网无破损、堵塞,边缘密封程度好。KT3、4,KT7的新风口处有污染物聚集。
每套通风系统均设有手动新风阀和电动新风阀,阀门联动装置有效。未设置加湿和除湿设备。混合静压箱底面清洁无死水,有一定坡度,最低点与排水管相连接,排水管与下水道之间设置了水封。KT3、4、KT10、11机房的排水管断裂。
每个空调机房周围无污染源,机房内干燥,但在KT1,KT3、4,KT7,KT8、9,KT10、11,KT12、13机房内地面发现有杂物。通风管道无破损,管道内可见少量积尘。冷却塔尚未启用,塔内无沉积物
2.3.2 卫生检测
2.3.2. 1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分析空调设备、设施和运行原理,其可能产生的主要有害因素为:新风量不足、微生物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管道积尘超标等。
2.3.2. 2 检测内容
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结合该项目冷却塔未启用的具体情况,检测项目包括新风量;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共计8个检测项目。
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抽样量原则:类型相同的系统,30套以下抽样比例为20%~30%;每套系统新风不少于一个部位;送风口抽取总数的5%~10%,且不少于5个;风管至少选择3~5个代表性断面。该项目空调系统类型均为全空气式空调系统,随机抽取KT1、KT10、KT13空调系统进行检测。
2.3.2. 3 检测仪器
温湿度计HM 34;空盒气压表DYM 3;微电脑激光粉尘仪LD-5C;六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JWL-6;定量采样机器人RRK-SR-Ⅰ。
2.3.2. 4 检测方法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B;空调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C;空调送风中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D;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的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H;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1。
2.3.2. 5 检测结果
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在每套空调系统的新风管设置4个动压测点。新风量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见表1。
在每套空调系统随机抽取5个送风口,检测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结果为5个送风口检测值的平均值,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见表2。
在每套空调系统随机抽取5个送风口,检测送风中微生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按其最高值做结果判定。检测结果中,KT1送风中细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KT10送风中真菌总数、KT13送风中真菌总数超标。见表3。
注:1)平均风量=3 600截面面积0.076kp,kp=0.99;2)服务人数=总服务人数覆盖面积/总覆盖面积;3)根据委托单位提供材料,总服务人数为1 500人,总覆盖面积为7 850m 2;4)新风量国家标准为20m 3/(h人)。
注: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国家标准为0.08mg/m 3。
注:“-”为未检出,“+”为检出。
在每套空调系统主风管随机抽取5个有代表性断面,检测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测结果为五个断面检测值的平均值,检测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见表4。
注: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国家标准为20g/m 2。
在每套空调系统主风管随机抽取5个有代表性断面,检测风管内表面微生物(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按其最高检测值做结果判定。检测结果显示,KT13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超标。见表5。
2.4 卫生管理情况
该超市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工作由工程部负责,建立了集中空调管理档案,档案包括《空调管理制度》《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空调系统竣工图》《清洗消毒记录》《值班记录》等。
3 讨论
3.1 评价
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综合评价如下:该项目的平面布局合理,空调管理档案内容基本全面,有定期清洗消毒措施,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和新风量卫生检测结果合格。
该项目的新风口、冷却塔位置设置不合理;未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未预留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可开闭窗口;部分新风口有污染物;部分机房地面有杂物等。送风中微生物和风管内表面微生物卫生检测结果超标,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
3.2建议
更改新风口的位置,使其下缘距室外地坪≥2m并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将冷却塔设置在高处或远离居民区和人群活动的区域;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预留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可开闭窗口;进一步完善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管理;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鉴于超市位于地下,无自然通风条件,营业时空调系统必须开启,提供新风。遇停电等原因造成空调系统停止运行时,必须严格执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立即停业并组织顾客安全有序撤离;每两年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一次经常性卫生学评价或检测。
该项目必须认真执行该公司制定的卫生管理制度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并实施本报告中的建议,经再确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方可运行。
参考文献
[1]金银龙.集中空调污染与健康危害控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