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检查范文(精选10篇)
增强检查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3月我院进行了1220例CT增强扫描, 住院742例, 门诊478例, 男671例, 女549例;年龄8个月~94岁, >50岁823例, >70岁291例, >80岁84例。检查中轻度过敏反应40例 (3.28%) , 中度过敏反应12例 (1%) , 过敏性休克1例。
2 心理护理
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检查成功尤为重要,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常用X对比剂碘造影剂的应用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使用中发生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庭生活, 安抚患者, 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和帮助, 嘱其放松, 使患者克服因环境改变、CT机的噪音带来的惊慌。解除患者的疑虑、恐惧、焦虑和不安。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稳定情绪, 为配合下一步的检查打好基础。按常规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是为更好显示病变部位, 明确病变性质, 增加护患间的信任和理解, 融洽护患关系。告知患者为了自身安全需做碘过敏试验, 告知我院使用的造影剂为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 其效果和安全性均很好, 并签署CT增强知情同意书。
3 碘造影剂的过敏试验防护及护理
应用碘造影剂 (如碘海醇) 前应先询问患者有无该药物的过敏史, 按常规作碘过敏试验, 有过敏史者禁作过敏试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碘过敏试验前应警惕过敏反应发生, 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5mg、阿托品0.5mg;正确实施碘过敏试验, 如实验阳性者禁用此药, 及时告知患者和医师, 并在医嘱单、病历相关栏目上醒目注明患者对此药过敏。经碘造影剂过敏试验后, 凡接受此药 (如碘海醇等) 完成检查的患者, 停用3d以上如重新检查, 需再做过敏试验, 方可重用此药。
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 应立即停止注射和检查[3、4], 就地抢救, 平卧, 并迅速报告医师。遵医嘱给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 如症状不缓解, 每隔30min再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g, 直至脱离危险期。同时改善缺氧症状, 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行人工呼吸, 喉头水肿时, 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补充血容量, 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路, 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 以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 并给予呼吸兴奋剂;发生心脏骤停时, 应立即行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等药物。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尿量、生命体征及其他临床变化, 未脱离危险前不易搬动患者。
4 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
使用的碘海醇造影剂, 由于一次注射剂量大, 注射速度快, 患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故应取得患者的配合。检查前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实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不适;告诉患者检查方法是边注射边扫描, 由于药液注射速度快, 可能会有像一阵热流一穿即过、喉头灼热、脸发红、周身发热或肛门周围有点痒麻等轻微不适, 这些反应不必惊慌, 一般都会很快消失。了解患者的病变和检查部位按常规检查方法摆好体位。对非检查部位给予防护遮盖, 并将患者头侧向一侧, 避免呕吐发生意外。
选择离心脏近的、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 遵循单个穿刺的原则, 确保穿刺的成功率。常选择肘静脉、桡静脉、贵要静脉, 注射前5~10min,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防止过敏反应, 开始注射后观察注药5~10ml, 如穿刺部位无渗漏、溢液, 才可以继续进行检查, 在整个CT增强检查中, 应始终保持静脉畅通, 如药液发生外漏或患者出现较明显的不适症状, 应立即停止注射。掌握好注射时间、速度、压力和剂量, 对年老、体弱者速度宜慢。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时间, 头颅增强注射药物为30s时开始扫描, 颈部为15~18s, 胸部25s, 腹部20~30s, 盆腔30~40s。检查完毕, 观察患者30min以上, 预防迟缓反应, 嘱患者多饮水, 确保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如有必要, 可在检查前或检查后由静脉输液, 以利碘造影剂从肾脏排出[6、7]。
5 用药注意事项
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及其用药情况, 防止因造影剂而加重患者本身疾病, 避免造影剂对患者产生过多的损害。注意肾功能损害和糖尿病的患者, 避免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注意严重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防止其发生血液动力失调和心律失常。注意使用二甲双胍药物的患者, 必须停药后使用碘造影剂, 并在48h后方可继续服药。
总之, CT增强的检查, 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使其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正确实施碘过敏试验, 做好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及病情变化, 注意用药安全, 保证顺利成功完成CT增强的检查, 及早明确诊断, 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增强CT扫描的护理配合[J].中国临床护理, 2012, 4 (2) :108-109.
[2] 王莲风, 蔡文华, 林晓莹, 等.CT增强扫描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 :216-217.
[3] 李向阳, 张翠萍, 王雁飞.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l, 7 (9) :1817.
[4] 蔡兰.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18) :2826.
[5] 甘璐.影响CT增强扫描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4) :649.
[6] 李娟.52例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 2012, 31 (11) :159.
增强四个意识对照检查材料 第2篇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问题。纪检监察干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系人心向背。必须始终保持正风反腐的政治定力,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必须始终保持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服务中心工作。大局意识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全党工作大局中谋划、部署和推进,主动融入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最重要的大局。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服务的着力点,通过严明纪律,持续抓好党规党纪的贯彻,引导党员干部在敬畏中体现担当;通过严惩腐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好转;通过严肃问责,强化责任和压力传导,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始终维护中央权威。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党中央是核心。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贯彻,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增强党员干部核心意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严明纪律、严格执纪、严肃问责,确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
增强检查 第3篇
【关键词】核磁共振增强扫描; 检查阶段;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348-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长,人们对心身健康日益关注,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影象医学的发展,核磁共振(MRI)检查在我国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MRI 检查分辨率高、诊断效果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在MRI检查过程中,患者能否主动配合以及护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都可直接影响扫描的质量[1]。在行核磁共振(MRI)过程中,由于扫描时间较长,扫描噪声较大,扫描室相对封闭,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恐惧感。若需进一步增强扫描,由于患者的暗示心理会对自身及疾病过分关注,造成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此时静脉注入造影剂,既要严密观察患者对药物有无不良反应,亦要仔细观察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变,及时予以心理护理。由此来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并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12 年3 月至2014 年3月在我院行MRI 增强扫描患者708例,男368例、女 340例,年龄2 - 78岁。头部检查368例,颈部检查116 例,腹部检查134例,胸部检查90例,均无心理障碍性疾病。
检查配合方法: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OPENMARK3000 开放式C 型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行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后静脉推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结果:本组700 例情绪稳定,8例有轻度紧张、焦虑,均能顺利接受检查,检查结果准确率达90% 以上,阳性体征患者顺利进入下一步治疗。
2 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2. 1 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特点分析
初次核磁共振扫描患者,由于扫描检查环境的限制,大多患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前来检查,多存有担心、恐惧心理,尤其担心检查阳性结果。一旦平扫完毕,告知患者欲行增强扫描时,患者的心理活动尤其复杂,检查者年龄、性格、文化修养及病情轻重不同而表现各异。绝大部分患者会因为消极暗示心理和错误的认知而表现出焦虑,也有患者出现恐惧甚至绝望心理。另外,即将行增强扫描作为一种刺激,对患者也是一种精神压力。由此导致情绪-机能反应,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及儿茶酚胺升高等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慌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在这种状态下行增强扫描,可导致图像模糊,达不到检查效果,同时也会令患者的不适进一步加重。个别患者甚至对自身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拒绝检查的想法。此时需待患者情绪趋于平稳时静脉注入药物。药物注入后需在30 min 内进行扫描,约50% 患者心情平静,极少部分患者仍有轻度紧张。扫描结束后,很多患者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亦有部分患者心事重重,既想快速获得又怕面对结果。
2.2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护理
在检查全程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准备,帮助其了解核磁共振的原理,始终将其感受放在第一位,在检查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始终以亲切热情的话语与患者进行交谈,使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检查,取得较好的检查效果[2]。在施行心理护理前,必须建立科学的心理护理评估体系,即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赖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交谈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患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变化。观察患者在接受检查前、检查时及检查后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方面的反应,评估患者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对当前检查和疾病的影响,从而采用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法。
2. 2. 1 扫描前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亲切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并真诚地提供各种帮助,让患者感觉温暖、真诚、尊重、安全,取得其信任。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做MRI平扫时告知患者检查的注意事项、扫描目的、大概时间及扫描室环境等,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当需行增强扫描时,细致地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及眼神等特点,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此阶段患者主要负性情绪为焦虑。对此我们及时进行疏导,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得到减轻或消除。护士要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并善于体会其对问题的看法。护理人员提供给患者以“同感”、“接纳”和“真诚”,完全和准确地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选择适当的用词、语气、态度,指出患者矛盾之所在。目的在于协助患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行为及所处境的深入了解,鼓励患者积极来面对现实,使患者意识到增强扫描只是检查方式之一,其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利于下一步治疗。
2. 2. 2 扫描中的心理护理:药物注入后,仍有部分患者有轻度紧张。首先告知患者药物极少有不良反应,以消除其紧张心理,同时仍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并再次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协助舒适卧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利用放松治疗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让患者聆听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分散其注意力,调整患者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平静地接受MRI 增强扫描。
2. 2. 3 扫描后的心理护理:扫描结束后,及时询问患者的内心感受,对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表示认同和赞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性地介绍有关检查结果,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激励,情绪上由焦虑转为安宁,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让每例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检查结果及自身疾病。
总之,在MRI检查过程中,根据检查的不同阶段及患者的不同心理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MRI检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这部分工作可大大提高MRI 检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慧娟,肖友梅. 有关提高核磁共振检查效果的护理[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
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体会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组116例增强螺旋扫描中, 男64例, 女52例, 年龄30~86岁, 平均年龄58岁。其中腹部76例, 头颅17例, 盆腔5例。本组病理均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碘海醇) 。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Prospeed AI螺旋CT扫描机及配套CT专用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为120k V、160m As、螺距为1。对比剂100m L, 注射速度2.5~3.0m L/s。
1.3 扫描前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过敏史等, 判断是否属高危人群或禁忌证;上腹部检查者要求空腹, 检查前口服温开水500~1000m L;盆腔检查者, 提前24h口服碘水溶液调节好高压注射器, 保证其工作状态良好备齐急救药品, 检查抢救用品, 以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了选用8~12号针头, 高危患者注射药物前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 然后再注射碘对比剂。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 失败1例, 因血管严重渗漏而终止注药;增强检查后1例发生轻度迟发型过敏反应, 表现为一般性灼热感、面部潮红、头晕、流泪、恶心等轻度碘过敏反应症状, 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全部消失;其余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115例增强检查结果均满意, 并符合诊断要求。
3 体会
3.1 检查的心理护理
螺旋CT说明检查患者大多已做过螺旋CT平扫被诊断为有病, 特别是难以确诊而需要进一步检查, 一般认为自己身患“不治之症”, 就会发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异常, 而精神因素是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因素[1]。CT护士热情接待, 礼貌服务, 言语谨慎, 工作有条不紊, 以获得患者的信赖, 并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家庭情况,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避免与患者谈病情, 以免引起患者的疑虑与紧张,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心理安慰, 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及安全感, 使患者及时配合检查, 以获得良好检查效果。一些患者认为以前检查未达到目的是因为医务人员医术不高, 诊断水平低或者认为增强CT检查是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而拒绝检查, 对于这些患者应耐心解释, 积极引导, 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 耐心给患者说明增强CT检查的意义和必要性, 使其相信科学, 相信医师, 积极配合检查。我们医护人员要理解患者焦急、恐惧的心情, 耐心细致地解释检查的程序、注射对比剂的必要性和注射时常见的不适反应及其安全性, 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其中发热反应时用药后较普遍的反应, 这种反应时一过性的, 一般不必惊慌, 时患者有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检查。
3.2 检查前的准备
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仔细询问患者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蛛网膜下腔出血、药物过敏史, 无严重心脏病及肝肾功能异常、哮喘等病史, 耐心解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或家属在螺旋CT增强检查同意书上签字, 在谈话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在保证患者根本礼仪的前提下, 促使医疗检查得意顺利进行。检查前认真查看患者血管情况, 为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 并且容易固定的血管。认真调试机器, 注意观察连接管是否连接牢固, 以免注射时脱落。仔细检查防护用品和急救用品。
3.3 检查中的护理
认真核对药品,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用较粗直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注射对比剂时注意观察针头有无脱落及移位, 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注射完毕后嘱患者压迫穿刺点以免出血。本组患者1例对比剂外渗, 分析原因为针头固定不牢引起针头移位造成, 使检查终止, 并给患者带来痛苦, 教训深刻。我认为针头一定固定好, 并在打药开始密切观察针头部位情况, 如出现软组织膨起, 应立即停止注射, 并重新穿刺。
3.4 检查后处理
检查结束后, 再次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受, 对患者能积极配合检查表示认同和赞成, 为防止迟发反应的发生, 应对患者至少观察30min, 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同时做好宣教工作, 告诉患者多饮水, 以加快对比剂的排泄, 嘱患者离开CT室后, 如有不适, 要及时就诊, 一边及时对症处理。
3.5 过敏反应的护理
轻者无需特殊护理。患者出现灼热感、面部潮红、头晕等症状, 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 嘱其大量饮水, 并做好解释工作, 一般不需特殊护理, 症状很快消失, 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中度者减缓注射流量和压力, 或停止注药, 必要时采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0.5mg等治疗措施[2], 并与医师配合对症处理及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本组病例出现1例轻度过敏反应, 经休息并深呼吸后症状很快消失。对于高危人群在注射前5~10min缓慢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 防止变态反应[3]。
3.6 血管渗药的护理
严重者可用地塞米松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肿胀面积小者可用75%的酒精, 肿胀面积大者可用20%甘露醇纱布湿敷, 嘱患者患部禁止擦油物或热敷, 经此处理妥善后, 一般3~5d即可消肿。总之, 增强检查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准备工作, 严格掌握禁忌证, 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 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及时给与妥善处理, 对提高螺旋CT增强检查效果至关重要。
总之, CT增强扫描是用高压注射器通过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 利用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常组织间的吸收差别, 从而使病灶显示地更清楚, 不仅提高了病变的检查率, 而且对鉴别及定性诊断颇有帮助。增强CT扫描检查是一种有创伤性检查, 不仅对了解患者病情很重要, 而且对患者的经济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 这就要求CT室护士不仅要有娴熟高超的操作技术, 还要能够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 因此, 认真细致做好CT增强扫描的护理工作, 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元红, 魏素芳, 郑文兰.我院门诊倡导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44-245.
[2]曹丹庆, 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 1996:6-12.
MR增强检查注意事项说明 第5篇
MR增强检查时,需经静脉注射含钆对比剂,这样可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目前研究表明,磁共振对比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很少发生全身副反应,偶有轻微的局部反应。
* 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GFR<30ml/min1.73m)不宜注射含钆对比剂。目前的研究表明,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射含钆对比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发生相关。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可能累及心脏等重要器官,导致死亡。因此重度肾功能不全是注射含钆对比剂的禁忌症。
* 对有过敏倾向的患者,使用磁共振对比剂需慎重,因为产生过敏反应的机会较其他患者为高。注射对比剂后,偶有恶心、呕吐及过敏性皮肤粘膜反应等。注射过程中注射部位可出现短暂温热感或疼痛。由于造影剂为高渗性,故注入血管旁组织可引起疼痛,20分钟左右消失,无其他组织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出现过敏样反应甚至休克,此种情况下MRI室会全力采取抢救措施。
* 迄今所知,磁共振对比剂对肾功能不会产生影响,但肾功能不全者对比剂的排出会受到延迟。
* 在注射对比剂前一般要求禁食2小时。一般过敏反应在注药后20分钟左右出现,故希望患者检查完成半小时后再离院,以便观察。若离院后出现不适,请速就近医院诊治。
增强检查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CT室接受CT增强检查的癌症患者154例, 男性93例, 女性61例, 年龄54~92岁, 平均年龄73岁。设备为西门子公司64排螺旋CT, MEORAO高压注射器, 配套18 G套管针, 采用对比剂为碘海醇。成人对比剂注射剂量为1.5 m L/kg, 注射速率为2.5~4 m L/s。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与护理:
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及碘剂过敏史, 严格掌握相对及绝对禁忌证。所有患者均进行碘过敏试验, 试验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和生理变化, 与之交谈, 告知相应的知识, 语气和蔼, 塑造轻松的氛围, 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进针时, 动作准确轻柔, 减少患者的不适与痛苦, 并增强患者护士间的信任。推药过程中及注射后,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反应, 并及时注意患者动作及手势。检查后, 嘱患者在治疗室休息20 min, 出现不适可及时处理, 如无不适则自行离开。
2 结果
154例患者中共出现不良反应24例, 占15.58%。其中心理不良反应17例, 生理不良反应7例。心理不良反应表现为恐惧、烦躁、不配合, 注药前的心率加快等。生理不良反应中5例表现为身体发热、恶心、欲吐、头晕、胸闷心慌等轻度不适, 2例出现头颈部荨麻疹, 并自述心悸, 胸部等不适。所有心理及轻度生理不良反应在经过心理疏导、休息, 均好转, 未进行特殊处理。2例荨麻疹患者组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 并平卧吸氧, 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CT增强检查是癌症患者必需的检查方法, 较之一般患者, 这些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 心理常常有焦虑、抑郁等表现, 体质常常较弱, 身体状况差, 而且由于化疗影响, 血管弹力很差。对于这些患者, CT室的护理工作需要从心理及生理两方面着手, 以便于顺利完成检查。
3.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不熟悉, 及对疾病的害怕及猜测[1], 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恐惧感, 所以检查前护士需要与患者多沟通, 分散其注意力, 消除紧张心理[2]。笔者体会, CT增强扫描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 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比例较低, 较多的不适症状与心理作用有关, 良好的心理疏导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3.2 过敏反应的护理:
第1步为询问病史, 把握好禁忌证, 对碘过敏者严禁注射碘剂。第2步为碘过敏试验, 检查前20 min静脉推注5 m L对比剂, 观察患者情况, 如无不适, 方可进行检查。第3步为检查过程中观察, 第4步为检查后观察, 以防止迟发反应。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荨麻疹、面部水肿即可诊断为碘剂过敏, 需及时处理,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20 mg不等, 并给予吸氧输液, 防止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 危及患者生命[3,4]。
3.3 渗液的护理:
本组患者中有12例 (7.79%) 出现渗液现象。考虑原因为, 这些长期化疗造成患者血管壁的弹力差, 在高压注射情况下出现渗漏。出现渗液后在相应部分给予50%硫酸镁冷敷, 严禁热敷, 并抬高患肢。所有患者3 d后渗液均吸收[5]。
综上所述, 癌症患者检查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大部分为心理层面的, 在充分认识及准备的情况下均比较容易应付, 当出现个别较重生理反应的时候, 要及时处置, 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产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朱荣华, 张桂敏, 杨萍, 等.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23) :58-59.
[2]张桂丽, 孙慧.128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 (11) :1224-1226.
[3]耿旭, 刘海霞, 孙静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390-1391.
[4]刘鸿明, 金中高, 吕慧英, 等.急诊CT增强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2) :1106-1107.
增强检查 第7篇
1 用电检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用电检查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1 体现在客户侧安全方面
客户侧方面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危客户和重要客户上,常见的问题有双电源缺乏独立电源的情况,电工进网的资质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应该具备的安全工具不齐全,有些甚至已经超过了校验周期等。
1.2 体现在窃电和违约用电的现象屡禁不止
目前三相三线及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大大提高了电费计量的准确性,但还没有达到防窃电的要求。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硬件手段、、软件手段、强磁和瞬时高电压等手段干扰电能表自身误差,使电能表出现负误差或不进行计量,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甚至一些用户私自把电源引出实施转供电,给电力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另外在改造工程中表计故障率不断攀升,电表也经常出现卡盘、慢转、停转的问题,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导线的使用期限太久,破损情况严重,继续更新换代,但是全部更换需要耗费很多的资金,工作量也很大,所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也导致了电力用户窃电和违约用电的程度加深。
1.3 体现在用电检查工作没有十分合理的检查程序
电力企业每天都要进行用电检查,检查人员通常对电力客户违法用电和窃电行为的判定还是较为客观的,然而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忽视执行过程的合法性。
2 增强用电管理的重要性
在用电管理的工作中,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用电的检查。进行用电检查主要是对供电的正常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检查,通过对供电用电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管理,实现用电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适用性。用电检查管理工作,保证了用电市场的稳定性,为用户提供安全服务,所以供电企业提供用电,其实也是一种销售,是向用户销售电能。而用电检查就可以看成是售后服务,这样就能有效的维护客户的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销售的发展。由此可见,用电检查不仅保证了供电服务的安全性,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它的重要性。
3 针对用电管理弊端、提出的合理化工作措施
3.1 建立健全供电管理机制,保障安全用电的顺利实施
成立用电营业普查工作组,主要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指挥中心,企业负责人为总指挥,用电检查班组为突击队,加强对所辖区的用电检查力度,并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安全用电宣传,通过发放安全用电宣传手册、卡片、广播宣传、建立长效宣传机制的手段,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同时还要加大宣传电力法律法规知识,利用当地媒体曝光一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窃电案件,加深企业内部用电检查人员、管理人员和电力用户的认识和了解,使用户和供电企业内部能够统一认识,树立用户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的自觉性,并自觉监督周围的违法用电行为,将用电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2 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内部管理就要从内部人员出发,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用电检查队伍。用电检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严格按照用电检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应独立作战,应两人以上进行 ;执行检查时必须向用户出示用电检查证,并与用户进行安全用电和用电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及时解答用户疑问,使用户能够心中有数。对企业内部进行检查,检查电量计算的准确性和电费收取情况,对于多收或是少收的费用要及时同客户联系,予以退补。加强对用电检查人员的业务和用电检查技术培训,保证每个用用电检查人员都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窃电手段分析能力、检查仪表使用能力、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等,提升用电检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3 加强对窃电、违约用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窃电行为,重视窃电量计算,注重法律实施,要做好窃电证据的采集和保管,窃电证据不仅要有现场取证材料,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资料、监控视频、图片等记录,同时,应确保证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只有能够将窃电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主体等完整反映出来的材料才能被作为完整的证据,那么收集到的证据也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同电力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的时候,要明确合同规范和内容,规定窃电是一种违约和违法行为,对供电企业和用户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作出详细的规定,那么当用户违约的时候,就可以合同为依据追究其刑事或民事责任。针对将电能表、供电设施进行私自改装和操作的违约用电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由于线路和配电设备安装的不规范,计量管理和业扩管理存在漏洞,在很大程度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从电能计量技术上加以防范,从电力工程的设计、建设、安装、验收等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合理选择电能计量装置,合理布置线路,对于进出表线,应分开固定,对于进表箱布线的敷设最好采用电缆或穿管,表箱必须具有防窃、防盗功能,电表要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为抄表和用电检查提供方便,对电表,表箱,计量柜要进行加封、加锁安装,建议推广使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建立有效的用电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筛选用户,进行重点检查,在用电高峰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大规模用电检查和反窃电行动,对于有窃电史的用户必须对其计量装置进行改造,实现远程超标和监控。政府和公安机关应联合供电企业对重点区域进行检查,采取夜间抄表、突袭检查等方法加大对违章用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4 结语
要更好的保证用电的安全,必须提升用电检查的水平,增强用电管理力度,同时为了供电企业更好的发展,也应该要做好这项工作。目前电力问题和我国人民的经济及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对待,对于用户和供电企业来说,用电检查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对于确保用电安全和用电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不断提高用电检查的手段,对用电管理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获得持续发展。
摘要:针对当前用电安全问题,本文提出要加强用电检查,设立专门的用电检查班组,着重做好客户用电指导、检查方法改进以及加大监管力度等多项工作,提高用电水平,以保障客户的安全用电。
增强检查 第8篇
柔性管道入检查井的施工, 在管道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常出现不密封渗水的现象, 从而导致部分接口都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的修复才能满足设计要求。针对这个问题, 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及效益, 使用和创新过很多方法, 但大部分效果不是太好;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没有统一的、更加完善的施工技术。本文通过在施工现场实际操作并经过多次试验的情况下, 提炼总结出一种较为妥善的施工技术, 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1 技术原理
检查井刚柔接头增强密封性施工, 是在原有的施工基础上, 对管头、入井口以及接头部位内外等部位进行更加细致的施工。接口部位使用的砂浆为加入1:0.3 的堵漏王进行调和拌匀的防水砂浆, 最后在接口内外用堵漏王 (水:堵漏王=1:0.3) 进行粉刷, 从而形成一层防渗水的保护层。
2 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施工流程
柔性管管头处理→接口井室砌筑→井室内外修补及粉饰→养生→井周回填
2.2 操作要点
2.2.1 柔性管管头处理
①管道基础开挖完成后, 确定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 进行管道安放, 管道在入检查井时, 多预留5-10cm。
②使用钢锯条把预留管口按照长度要求锯切整齐, 将管口灰层及杂物用洗衣粉侵泡的抹布拭擦干净。
③锯切的管口采用电热熔、热收缩带结合的方式施工。首先将需焊接的部位尺寸用笔标记好后, 把氧化层完全清除, 并用聚乙烯专用清洁剂或96%以上的酒精与无屑无色纸清洁干净, 然后进行电热熔焊接施工;完成后进行热收缩带施工, 先将管口进行清理, 焊口及两侧防腐层上的油污、泥土等清理干净, 焊缝及其附近的毛刺、焊渣、焊瘤、飞溅物应打磨干净;再对管口表面处理使用喷砂设备对管口进行清理, 在喷砂的过程中, 管口表面的温度应在露点温度以上, 使用喷砂设备对管口进行清理;最后进行管体加热保证热收缩带的安装。安装步骤:1) 在底漆涂刷完成后, 用热收缩带完全包裹住管口。搭接位于管道一侧10 点或2 点的位臵, 最少搭接50mm。2) 除去热收缩带上的包装物, 用小火对热缩带有搭接线的一头胶面进行烘烤使胶面发亮。把热收缩带烘烤好的一头平行与钢管搭接, 搭接宽度要均匀, 热收缩带要紧密地贴附在钢管上。3) 将热收缩带另一头的胶面用火烤发亮后, 按搭接线进行搭接, 并用压辊压实后用胶条封在对缝处。4) 用小火对对缝上的胶条烘烤一下后, 将固定片居中敷在热收缩带对缝处。用中火对固定片胶面的边缘进行烘烤并用压辊压实。5) 固定片安装完后, 2~3 人先用中火沿管子周向方向移动烘烤热收缩带中间 (两烤枪火焰不得碰到一起) , 再由热收缩带中间向两边慢慢移动烘烤。烘烤过程中, 火焰不能停留在一个位臵, 否则容易烤糊基材。6) 待热收缩带收缩完后, 用小火 (直径大于457mm的钢管用中火) 沿钢管的轴向方向进行均匀补火升温, 直到胶粘剂沿热收缩带边缘均匀溢出。将胶条敷在固定片两端, 用小火烘烤一下, 再用腻子刀铲平即可。安装完的热收缩带不能扰动, 直到粘结剂凝固为止。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 风力大于2 级要安装挡风设施;气温较低时, 要加长烘烤时间, 并使用保温设备对烘烤完的补口处进行保温。
④外观检查:补口处应光滑平整、无皱折、鼓泡, 钢管防腐层与热收缩带贴合紧密, 不留空隙;热收缩带周向应有胶粘剂均匀溢出。热收缩套表面不应有烧焦、碳化现象;收缩后的热收缩带与管体防腐层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50mm。
待温度降下后, 用加入洗衣粉或洗衣液的水抹在管口处, 看是否有气泡, 以检查管口密封性, 保证水不会进入管壁内而导致管壁腐蚀。
2.2.2 接口井室砌筑
①检查井井座在安管前施工,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成型, 并进行洒水养护, 砌筑前应检查井座是否有开裂现象, 以防止从检查井底部漏水。
②井座完成后进行井室砌筑, 先砌筑至高度略大于管道直径的位置, 在管道接口位置留下与管道直径相同大小的方形缺口 (如图1a) , 等待安管。
③将处理完成后的管道进行安放 (如图1b所示) , 调整管口高程, 校核管道位置, 并在每节管道中心及接头位置进行固定, 防止管道偏移。
④管道位置固定后, 先将管材外壁波纹用防水砂浆抹平, 使管材形成圆柱体, 然后将预留的缺口用普通砖在管道外壁及上口以扇形方式进行砌筑, 粘结普通砖的材料用1:2:0.3 防水砂浆, 缺口砌筑完成后, 用防水砂浆将井内外与管材连接处进行粉刷, 要保证不能有遗漏 (如图1c所示) 。
检查井砌筑时砖缝隙砂浆必须饱满, 要做到砂浆配合比准确, 井壁砂浆饱满, 灰缝平整。
2.2.3 井室内外修补及粉饰
①井室砌筑完成后, 将井室外接口用防水砂浆进行补缝, 砖缝要补匀, 注意管材与井底座位置的缝隙, 后进行检查井外壁砂灰粉刷;内口用防水砂浆将管口刷抹成锥型坡;
②检查井及接口位置砌筑完成后, 在粉刷好的壁内刷采用水:堵漏王比例为1:0.3 的搅拌成均匀的腻子, 在接口内外进行粉刷2 次, 从而能够形成一层防水作用的保护层。
粉饰完成后井内、外要平整圆滑, 内壁要圆顺, 抹面压实光洁, 保证无裂缝、空鼓现象。
2.2.4 养生
养护是检查井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①检查井内壁养生用盆具在井室上口顺井圈周围顺势淋下, 或采用洒水壶进行喷洒, 养护完成后及时将井口用木板盖住, 以防止物体掉落及保持井内湿润;
②检查井外壁养生用洒水壶喷洒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2.2.5 回填
养护期满, 分段对管道进行闭水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回填, 回填步骤如下:
①槽底至管顶上50cm内采用中粗砂进行分层回填, 采用水压法进行压实;
②管顶50cm以上采用石灰改善土分层回填, 每层不得大于20cm, 采用振动夯进行夯实, 回填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对检查井造成破坏。
3 材料与设备
3.1 材料
采用普通的塑料薄膜、砂、硅酸盐水泥及符合规范的防水砂浆, 新添加的L-501 堵漏王符合国家要求。
3.2 设备
需配备的设备即砌筑工所使用的普通涂抹工具, 能够锯管的钢锯条, 进行电熔带、热收缩带施工的加热设备, 小型发电机、振动夯及小型砂浆拌和机。
4 质量控制
①柔性管道与检查井接口防漏水施工关键是每道工序要做到细致, 在加入堵漏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1:0.3 的比例进行调配。
②针对柔性管道与检查井接口防漏水指标具体试验检测方法见表1。
5 安全措施
①建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②做好安全事故应急与救援预案, 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③施工部位要设立护栏防止坠落基坑, 工人施工是佩戴安全帽及防护眼镜。④施工过程中检查井井口要及时采用硬性材料进行覆盖, 防止人员或小型车辆跌落井内。
6 环保措施
①堵漏王包装袋单独回收处理, 避免造成环境污染。②施工完成, 及时对施工区域内废料和杂物进行清理, 保持现场和周围环境整洁。
7 资源节约
柔性管道与检查井接头防漏水施工在加入堵漏王后, 经过每道工序的细致控制可以保证管道的闭水性能,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或多次修复。
8 应用实例
应用于阜阳市华桥东路道路及附属物工程污水工程。施工范围北从阜颍路以南 (桩号K14+643) , 南至岳湖路以南 (桩号K17+640) , 道路全长2997m, 为阜阳市城市主干道。该工程污水管道采用单、双侧结合方式布管, 敷设在混合辅道下, 道路东侧距道路中心线25.05m处;平均埋设深度为2.1m, 管材采用SN8 级、SN12.5 级及SN16 级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内经分别为400mm、500mm、600mm三种。
该工程污水施工于2014 年9 月20 日开始实施, 2015年4 月30 日完成。各项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社会效益明显, 受到监理、业主及多方面好评。
9 结语
本技术是通过在施工现场实际操作并经过多次试验的情况下, 总结出来的一种较为妥善的施工技术, 其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接口部位的细致处理, 再辅以堵漏王进行施工, 从而能更好地、更加节省地一次性解决检查井刚柔接头渗水问题。
参考文献
[1]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
[2]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CJJ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S].
增强检查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这2年时间里,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来院就诊的104例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临床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2组。A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2岁, 年龄最大者75岁, 平均年龄44.2岁;患者中有31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B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4岁, 年龄最大者73岁, 平均年龄43.7岁;患者中有28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104例临床患者病例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2组, 平均每组52例。A组患者进行常规扫描;B组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在扫描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 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做好各项解释工作, 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就诊氛围, 使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通过着重接受使患者了解, 在静脉推注造影剂时, 全身会出现发热、口干等的不良感觉, 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扫描所需的物品和药品要保证齐全, 患者在检查过程取仰卧位, 管径应该尽量粗一些, 并选择直而弹性良好的血管作静脉穿刺操作, 尽量避免在患者的关节出进行穿刺, 使局部渗漏现象减少。在检查的整个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 对患者的反应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在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后, 要对其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 确保生命安全[1]。
为了在扫描过程中能够尽量减少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扫描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 对于一些存在过敏体质、甲亢、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肺气肿等患者, 在应用碘造影剂时要谨慎。 (2) 患者在接受该项检查前应该禁食6h左右, 以免出现由于食物反流而导致的窒息现象[2]。 (3) 在进行造影前, 遵医嘱联合应用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 预防发生过敏反应。 (4) 增强扫描操作之前, 要将造影剂加热至37℃左右或加20m L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 使造影剂的黏度降低, 使微循环障碍减少, 使耐受性增强。 (5) 对造影剂的用量及注射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用药时对患者反应及主诉进行密切观察,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6) 造影剂注射完毕后, 静脉针应保留20min左右, 待确定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方可将其拔出, 叮嘱患者多喝水, 以便稀释体内药液, 使造影剂的排泄速度加快[3]。
3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 B组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 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该组患者在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 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 见表1。
4 体会
目前, 在临床上采用CT扫描技术, 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 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4]。对接受CT增强扫描诊断的患者在检查过程进行针对性护理, 可以降低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几率, 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对检查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沈霞.CT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8, 17 (6) :410~4l1.
[2]陈金莲, 王琰.地塞米松CT增强2种不同给药方法效果的观察[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 11 (14) :248~249.
[3]李荐中, 刘忠立.医学心理学与现代心理护理[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出版社, 2008, 14 (5) :103~104.
增强检查 第10篇
1 扫描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审查患者申请单以及明确扫描部位, 做好碘过敏试验, 注意过敏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常规使用1 mL原液静脉注射做过敏试验, 阴性者方可接受检查。要详细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 例如有的脑瘤患者本身会有头痛、头晕、恶心的症状, 所以应观察过敏反应的细微变化。同时做好应用造影剂的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配合。常规用恒温箱将造影剂加热到35℃, 以提高临床耐受性和减低黏稠度。碘过敏试验阴性的患者, 注射造影剂前还需要患者家属签字后方可进行。所有这些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扫描前的解释工作要做好。患者就诊时, CT室注射室护士应及时询问病情。如腹部扫描的患者是否近日做过钡餐检查, 膀胱扫描的患者是否憋尿等。如钡透患者则应3~7 d后做腹部CT检查 (待钡剂排泄完) , 以减少钡剂产生的伪影。腹部扫描前禁食至少3 h (急诊除外) 。肝、胆、脾、肾在扫描前须饮水500-700 mL, 使胃及十二指肠充盈, 更好的观察胃周围的病变。对于患者心理负担较重者, 医护人员应首先讲明增强扫描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明确诊断, 及运用造影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增强扫描, 促进工作顺利的完成。无论哪个部位的检查都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相关禁忌症, 并制定完善的抢救措施, 防止发生意外。
2 检查时的护理。
与医师及时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变部位, 按常规检查方法摆好患者体位。对非检查部位及晶状体、甲状腺、生殖腺等敏感部位予以必要屏蔽防护, 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放置留置针, 要掌握好血管穿刺的角度和深度, 过浅针头易滑出, 过深易穿破, 这就要求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护士要有“一针见血”的功夫。我们通常选用患者上臂桡静脉或肘静脉为穿刺部位, 对于过敏试验假阳性的患者可以先在注射前5~10 min缓慢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再连接高压注射器推注30 mL盐水,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溢漏现象, 如果无异常才可以按常规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注射时一定要掌握好注射速度、剂量。腹部常规用80 mL造影剂、3 mL/s, 需要观察冠脉等血管的患者, 注射速率可以设为5 mL/s, 年老、体弱的患者和儿童应放慢注射速度和减少注射剂量。
3 过敏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轻度过敏的患者有的会出现面色潮红、打喷嚏, 有的恶心头晕、全身发热, 并有少量散在荨麻疹, 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感。医护人员应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 并继续做好解释工作。恶心症状很快会消失, 出现这些单一症状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 如果出现荨麻疹可给予扑尔敏口服, 一般荨麻疹在30 min左右就会消失。中度过敏患者除恶心呕吐外, 有的还会出现心慌、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支气管痉挛、发音困难、呛咳等, 如出现上述的反应要立即终止注入造影剂, 同时注意观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对症治疗, 给予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 mg及地塞米松5~10 mg。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经过治疗, 症状一般在1 h左右就能消失, 观察2 h, 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方可。重度过敏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 要立即配合放射技师与诊断医生抢救, 并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急诊科医生帮助。对于发生造影剂外漏时应立即停药更换注射部位, 将漏液侧肢体抬高, 漏液部位用50%硫酸镁湿敷, 一般24小时症状消失, 告诉病人切勿用热敷。
对于碘过敏试验阴性的患者, 也不应放松警惕, 我们的经验是做完增强扫描后要观察半小时, 以防止发生造影剂迟缓反应。对于碘过敏试验反应阴性的患者, 如需要再次增强超过24小时需重新做过敏试敏。
熟练地掌握抢救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有过敏反应, 要立即停止注射、扫描, 立即抢救, 这是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 采取有效的积极的预防措施, 可以减少大剂量推注的危险性, 确保受检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便CT增强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增强效果, 获得满意图像, 利于准确诊断, 方便临床医生,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春荣.CT增强扫描患者诊疗中心理干预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 (15)
[2]李华菊, 李文珍, 李成云, 张桂华.静脉留置针在多层螺旋CT高压增强注射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 (15)
[3]范斌.高压注射器CT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3, 1 (9)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