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精选15篇)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1篇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职高《语文》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B.《浪漫的灵魂》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奥地利民族浪漫的一面,作者认为是音乐创造了这个民族的浪漫,而这种浪漫又创造了一切艺术。
C.《西安这座城》的作者贾平凹用深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故土,表现出西安所特有的文化魅力和地域性格。
D.《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的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引领我们走进罗丹在生活中发现和表现出来的美。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12分)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乎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8.文段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④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⑤《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汨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宠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⑥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⑦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1.文章的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三、语言运用(9分,每小题3分)
1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 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标题:
1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宇到希望;爱心是,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正确的顺序是: 17.假如你在上课时听MP3(音乐播放器)被老师没收了,你想要回,你会怎么跟老师说呢?
答: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是观察一个民族的人生哲学、生活风俗、民族风貌、文化心理的窗口。近些年,校园流行“过洋节”,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等。对这类现象一直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迷失、文化跪拜,也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交融,还有人认为这警醒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中秋、重阳等等,这些节日,经过了千年的锤炼,有着动人的宝贵的内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怎么认识这种节日文化现象?节日文化对我们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请以“我和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1.A 2.C 3.C 4.B 5.B 6.D 7.A
二、阅读理解(30分)
http://zj5u@163.com
欢迎投稿
稿酬从优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一)8.“很近”是指:胡同离闹市很近。“很远”是指: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9.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闹中取安的特点。10.①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②有人在胡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
(二)1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12.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13.①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②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14.D E
三、语言运用(9分)
15.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2篇
一、?填空。
1、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 )。
2、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比值表示( )。
3、3:8=(?? )÷24=24÷(??? )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度数的`比是2∶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6、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35,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7、两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4,这两个偶数的最简比是(? )。
8、甲是乙的? ,乙与甲的比是(? )。
9、一本书,看了? ,看了的与没看的比是(?? )。
10、五角币与贰角币的张数比为12∶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
11、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小瓶里分别装油( )千克和( )千克。
二、求比值
24∶32?? 56∶1.4? 0.8 ∶
三、化简比
0.54∶2.7
0.4米∶60厘米
∶
1.42∶
四、判断
1、50米:5米=10米 (???? )
2、4:3的后项加上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6。 (? )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24∶25(? )
4、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 ,那么乙数∶甲数=5∶2 (? )
5、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盐和水的比是1∶9?? (? )
6、比的后项不能是0(? )
五、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8cm,长与宽的比是4∶7。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
2、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
3、一套西装32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3篇
一、仿写练习法
学生初次学写一种应用文, 首先要掌握的是它的格式与语言。应用文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与其它文体有明显区别, 它以务实应用为准则, 语言风格平实、得体、精当、准确, 重在实用, 不追求语言的艺术化, 表达方式往往以说明为主。而学生平时所学的其它文章大部分属文艺语体或议论语体, 要学好应用文写作, 就需要由原来的只习惯于运用文艺语体过度到熟练运用应用文语体, 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仿写是练习应用文写作的第一步。
在练习中,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 增强应用文的感性认识, 然后按照课文中的例文进行仿写, 仿写的重点当然是仿格式、仿结构、仿语言。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写与例文同类题材的应用文, 比如在教便条和单据时, 教师只在时间、数据、人物对象、地点等条件稍作变化的情况下就让学生仿写。学生有例文可以模仿, 就会觉得有章可循, 不会感觉有很大难度, 所以写起来会感觉比较轻松, 而且也有兴趣。在仿写练习教程中, 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该注意的问题, 比如要求写清楚几项要素,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语言怎么组织表达, 口气上应该怎样, 数字大小写的问题, 哪部分内容要居中写, 哪部分内容要顶格写等。一般来说, 通过仿写练习, 学生能初步熟悉应用文的格式以及语言特点。
二、对比写作法
一般在学生掌握了某种应用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后, 可以使用对比写作法,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即教师先搜集、整理这一种应用文的优秀范文, 然后将其转化为基本素材, 再把素材交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按照教师的写作要求进行写作练习。等到学生自己写完之后, 教师就可以出示范文, 让学生自己对照范文进行对比分析, 自已做自己的老师, 体会范文长处, 寻找自己不足, 尤其是语言的使用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对比, 充分感悟应用文语体的特点, 这种做法既教会了学生分析文章, 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师包批包改的方法。
三、纠错巩固法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错的问题集中整理出来, 然后把比较典型错误的应用文出来, 让学生进行纠错练习, 在纠错练习时教师要辅导学生从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要素、结构、语言表述等多方面发问题, 指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修改。比如学生在写通知时总是会漏写一些要素、或者时间、或者地点等等, 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要素不全的通知拿出来让学生修改, 这样再写通知的时候就不会再丢三落四了。
四、实践模拟法
在校生学应用文最大的拦路虎莫过于缺乏实际生活,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 教师应想方没法给学生寻找机会, 把学生置于情景当中, 为学生实际运用创造条件。有时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让学生练习写作。如元旦班级开联欢会, 让学生自己写“请柬”邀请学校领导、课任教师等来宾。又如, 在教书信这一课时, 讲到“求职与应聘”这一社交书信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每人都写一份求职信, 公开展览评比, 然后整理所有求职意向, 要求学生以招聘者的身份准备好问题, 接着组织召开一次“模拟招聘活动”。通过模拟招聘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深化了对这一文种的印象, 而且还能检查职高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锻炼了口才和应变能力,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文种套练法
这是本人使用的又一种应用文写作练习的方法, 她省时节力, 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文种之间的关系, 认清各个文种的特点。此练习适用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多种应用文的写作知识之后。如期中考试后,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写一份学习总结, 然后组织召开全班同学参与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会议由班干部主持, 成绩优秀的同学作典型发言, 要求大家作好会议记录, 会后要求同学及时发布新闻, 编发会议简报, 编写会议纪要, 之后每个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提供多种应用文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机会。这样的活动只要教师鼓动工作做得好学生都能认真参与, 而且热情很高, 我感觉是既经济又实用, 一举多得, 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和整体素质。
职高数学课堂艺术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授课艺术充分展示的舞台。职业高中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不好,所以职校教师应更加用心地去构建课堂,使职高数学课堂无论从教师的语言艺术还是课堂提问艺术,板书艺术抑或是教态艺术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艺术通过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影响着学生是否能主动接受知识。只有充满了艺术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艺术的感染力。
一、高职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数学课是枯燥乏味的,职高学生因为其起点低,基础知识差,因此对于数学存在恐惧、排斥心理。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讲课的语言艺术呢?首先,授课的语言要严谨、表达意思要准确,传递的知识信息要明白。教师的授课时间是一定的,每一个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把知识清楚明白地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语言的组织要简明,每一句话都要讲在教学内容的重点上,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的突破要有“一针见血”的力度。其次,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富有吸引力。学生只有爱听,才能有兴趣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疏密得当,有韵律感。语调反映着人的情感表达,舒缓的语言给人以放松的感觉。快速的语言表达出急切的心情;低沉的声音,表达凝练沉重;高昂的声音,能引起人的注意,有强调作用。如果我们在讲课中从始至终都采用一种语速和语调,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觉上的疲惫,使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变差。作为教师,在语言艺术上要用心研究语速和语调的合理运用,分析什么时候语调应该放低或者高昂,什么时候语速应该放慢或者加快。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在讲解教学重点难点时,教师的语速要放慢;在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时,声音要高昂。
教师的语言,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优美的语言艺术,就像清澈的微风,轻轻掠过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最敏感的神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深化课堂的语言艺术,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高职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
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提问”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不可能脱离提问,那么对于提问艺术的研究,也就成為每一个教师要思考的领域。好的提问,就像是投入平静湖水中的石子,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讨论、思考、争论,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高职数学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师的提问艺术呢?
1.课堂提问要抓准时机
提问时机的获得,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能够准确获知学生在什么时候心中存在疑问,而苦于无法表达,教师的问题,正是学生心目中隐隐约约的困惑。学生的困惑因为教师的问题而变得明朗,在学生中就会刺激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例如在讲解高职数学不定积分时,教师可以提问:“在什么条件下一个函数的原函数存在?如果原函数存在应如何表示?”
2.教师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
好的提问,不能出现学生不用思考,用“对”“是”“不对”就能回答的问题,这对于教学毫无意义可言;也不能出现,教师把问题抛出来,学生大眼瞪小眼,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思考、从何入手思考的情况,这只能无望地浪费学生的时间。好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锻炼学生思维,也会使学生品尝出胜利的喜悦。
3.问题的数量要适当
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体现在提问的艺术上,什么时候提问,怎么问,都与要教师对授课内容深入研究,不能在课上天马行空地乱问,提的问题过多,长时间使学生思维紧张,也不能达到好的效果;问题过少,又不能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
4.问题的提出,要能够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锻炼,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教师要针对全班每个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哪个问题适合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高职数学课堂的板书艺术
板书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清楚明白的板书便于学生的记忆。我们知道人类的思维和记忆是以图画的形式存入人脑的,我们说出“苹果”一词,最先在头脑中出现的是苹果的形象,而不是“苹果”这两个字,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板书,对学生记忆知识意义重大。好的板书也是一门艺术。总的说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板书的布局。板书要有条理,不要想在哪里写就在哪里写,课讲完了,板书也就变成了一团乱麻,这对学生的记忆毫无帮助。第二,教师设计的板书要有美感,色彩的运用,特殊符号的使用都会起到冲击学生眼球的作用。第三板书要能够体现本节课所讲的要点,反映教师讲课的脉络。
总之,课堂是一门常说常新的艺术,高职数学也不例外,它值得我们潜心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金丹丹.浅谈提问艺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金色年华:下,2011(12):112.
[2]何栋国,胡万文.浅谈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板书艺术[J]. 人民教师论坛,2009(9):25-26.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5篇
6÷1= 45÷5= 40÷8= 24÷3=
73= 57= 9+3= 64=
28÷4= 24÷6= 45÷9= 75= 40÷5= 18-6= 18÷2= 4÷4= 39= 94= 32÷8= 12÷6=
二、看图列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 )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7+7+7+7+7=( )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3+3+3+3+3+3=( )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四、仔细看图,画一画,填一填。
? 每得2颗五角星奖一个笑脸,8颗五角星能奖( )个笑脸。(请画一画)
? 把这些五角星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列式:
? 五角星是笑脸的( )倍。列式:
的`个数是 的3倍, 有( )个。请你画一画。
A蝴蝶数是母鸡数的( )倍。
列式:
B乌龟数是鹿数的( )倍。
列式:
C蝴蝶数是鹿数的( )倍。
列式:
D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请写出来,并列式解决。
五、应用题。
1, 兵兵有3套画片,每套8张,一共有多少张画片?
2, 把35棵白菜,平均分装在6个筐里,每个筐装几棵,还剩几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6篇
1.一堆煤,计划每天烧50千克,可以烧20天;实际每天烧40千克,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关系式:计划每天烧煤千克数计划天数=实际每天烧煤千克数天数设实际可以烧x天。
列方程:=5020
2.一堆煤,计划每天烧50千克,可以烧20天;实际烧了25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关系式:实际每天烧煤千克数=设实际每天烧x千克。
列方程:=50
3.老师给同学们发奖,买了6支钢笔和14支圆珠笔,一共用去67元,已知钢笔的单价是6.5元。
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提高练习题 第7篇
1、0.73m=dm
365cm=dm
2、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5cm,高是6cm,那么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cm。
4、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dm,高是8dm,面积是dm,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dm。
5、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4.2米,渠底宽3.8米,渠深2.6米,这个水渠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平方米。
职高数学的趣味课堂 第8篇
关键词:职高数学;学情;趣味课堂
多年的职高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职高数学应打造趣味课
堂,很有必要。
一、提出“职高数学趣味课堂”的学情依据
职业高中门槛低是公认的事实。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偏差,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更是一塌糊涂,甚至有人感觉学数学就是受罪。他们课前基本不看书、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不想听讲,随心所欲;不积极主动地独立完成作业,经常胡乱抄抄了事。
探寻这些表象的深层原因,认为数学难理解、枯燥乏味学不会的学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数学学科本身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加上有些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不一定联系得多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处理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心理需求等,改变机械、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經验和需求出发,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不难学,从而逐渐喜欢上数学课。
陈省身教授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的讲话发人深省,“还数学以美丽“成了目前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从这点上说,打造职高数学趣味课堂很有必要。
二、职高数学趣味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要让职高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味,我以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组织。
1.引入故事,让学生感觉数学还“有点意思”
在职高学生的印象中,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在与数字打交道,除了学生看例题、教师讲例题就是做练习题、做章节检测题、做月考题。在长时间的做题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就感觉没有新鲜感,甚至感到厌烦。长此以往,学生便对数学越来越失去兴趣。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些现状和心理,给传统的数学课注入一些新鲜元素。比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数学知识与数学家的故事,这就加入了一些人文的因素,学生会觉得数学课不那么枯燥乏味了。通过渗透有关数学历史的故事,除了直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要恰当、合理地引入故事,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引入恰当的故事。引入的故事最好能将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容为一体;其次,适时对故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家们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学习他们的踏实求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等优秀的一面,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怕学的情绪,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欲望。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适时讲给学生关于高斯少年时期巧妙计算“1+2+3+……+100”的故事。而印度流传的“大臣请国王赏赐麦粒”的智慧故事,可以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用。引入故事可以在课前导入、课中插入或者课后补充,引入时间段虽然不同,但目的都相同,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还有点意思。
2.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还“有点用处”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以为:数学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应用和发展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数学有一种亲近感,就会逐渐摒弃讨厌数学的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在讲“y=sinx的图象”后,如果是财经专业的班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股票,在结合财经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大盘和个股的基本情况后,跟踪调查记录个股行情,并根据涨跌情况绘制月线图,结合月线图具体分析此股票的走势特点。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觉得觉得数学学习还是有
用的。
3.游戏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so easy”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会使数学不再枯燥;同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在游戏中放松了身心,开发了智力,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完全符合职高生在“玩中学”的学习心理,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通过游戏,他们感到数学还是很有趣的,数学其实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深奥。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
4.多样作业,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还“有些味道”
许多学生上课愿意听讲,但课后不愿意做作业。因为传统的作业形式单调,基本上都是在套公式,着急了,抄抄同学的,胡乱交了了事。所以,我们老师可以改变练习和评价的方法,作业内容的设计多与他们的专业岗位、实际生活相系,让学生明白现在是在为将来更好工作而做练习。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专题性的作业不限时;作业分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任务不同,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等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练习题 第9篇
1.解下列方程。
9.1x+0.2=11.12
2.3(x-4)=27.6
x÷1.6=6.4×2.6
8.7x-3.4x=5.406
8.5×2-8x=15.4
7÷(x-2)=3.5
2.列方程解答。
(1)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是37,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2)一个数的8倍减去4与12.5的积,差是0,求这个数。
(1)科比在某一场比赛中投中了a个2分球和b个3分球,他一个人得了( )分。
(2)已知6x+4=19,那么6x-4=( )。
(3)如果一本练习册a元,一枝钢笔b元,那么4a表示( ),5b表示( )。
(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是,a、( )和( )。
(5)用两个边长是a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6)如果a=3,b=5.4,那么a2-b=( )。
2.解方程。
5x-3×4=43 6x+38=52.4
6×(x+7.2)=58.2
3.两地相距620千米,两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已知一列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列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5.周日,小明和妈妈到水果店买了4千克苹果和2.5千克雪梨。他们付给店主30元,找回4.5元。已知苹果每千克4.5元,梨每千克多少元?
6.小玲今年8岁,奶奶今年68岁,当奶奶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时,小玲多少岁,奶奶多少岁?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三个连续自然数,第一个数是a,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分别是( )、(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它们的.积是( )。
8对于整数A、B、C,规定:
3.爷爷的年龄是文文年龄的6倍,爷爷比明明大50岁,爷爷和文文分别是多少岁?
4.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平均每小时36.4千米的速度行到距中点2.7千米处,然后加快了速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又用了同样多的时间到乙地,这辆摩托车以平均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多长时间?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5.小文和小芳带同样多的钱去商店买东西,小文用去42元,小芳用去9元,结果小芳剩下的钱数刚好是小文剩下的钱数的4倍,小文和小芳原来每人有多少元?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10篇
一、我能行
1、把2吨:7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一件工程,甲做需要6天完成,乙做需要10天完成。甲与乙所用工作时间的比是( ),甲与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看一本书,已看的是未看的49,未看的与已看的.比是( )
5、÷8=0.25=4()=20:()
6、写出比值都是等于0.25的三个比()()()
二、判断对错。
(1)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1:3,它们面积的比也是1:3。( )
(2)甲、乙两队修同样的一段路,甲队10天修完,乙队8天完成,甲队与乙队的工作时间比是10:8,工作效率比也是10:8。 ( )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4,甲数比乙数多34。( )
(4)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时间是锯完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110。( )
(5)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是4:1。( )
四、化简下列各比。
(1)56:1524 (2)30分钟:1.5小时(3)15吨:400千克 (4)0.875:74
五、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9.6:315 (2)25厘米:12米 (3)45分:23时
六、应用题
(1)学校把360棵树苗按2:3:4分配给四、五、六年级学生去种,每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11篇
1、看图写数。
()()()()个十和()个一。
2、按顺序填数。
3、(1)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个一和5个十是()。
46里面有()个一和()个十;7个十和8个一是()。
(2)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3)比39大1的数是(),比50小1的数是()。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它们相差()。
4、在○里填上“>”、“<”、或“=”。
29○2518○8175○593+50○56
37○5384○7835○20+1621+32○52
5、从下面6个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在圈里。
387835683958
十位上是3的数个位是8的数比50大的数
6、数一数。
7、书包的价钱很接近50元,足球比50元多得多。
(1)书包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48元54元40元
(2)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18元58元98元
8、解决问题
(1)小军做了20个,小华做了37个,小华比小军多做多少个=
(2)
9、直接写出得数。
8+30=15D6=5+30=3+80=15D8=
22+0=5+70=68D8=57D7=63D3=
56D6=16D8=52D2=17D9=33+10=
74D50=40D10=40+16=70+6=49D9=
6+9=15D9=18+40=0+78=13D5=
12D4=13D7=11D2=8+9=17D6=
14D8=3+9=15D6=13D9=13D4=
11D5=12D5=7+8=18D9=12D10=
20+8D8=12D8+40=13D6+60=23D3+9=80=88D()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习题 第12篇
一、看图列式并计算。
1、2、
有27个有36个?只19只
?个一共有43只
□○□=□()□○□=□()
3、⊙⊙⊙⊙⊙⊙4、¤¤¤¤¤¤¤¤¤¤
()个()()个()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乘法算式
5、去商场
裙子45元短裤36元背心29元毛巾?元
(1)买一件背心和一条短裤要多少元钱?
□○□=□()答:买一件背心和一条短裤要()元钱。
(2)毛巾比短裤少19元,毛巾多少元?
□○□=□()答:毛巾()元。
(3)如果给你90元钱,让你买其中的两种物品,你会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你会买()和()
□○□○□=□()答:还剩()元。
二、计算。
1、列式计算。
(1)比47多28的数是多少?(2)比73少56的数是多少?
(3)3个5相加是多少?(4)5和2相乘是多少?
2、在方格纸里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3、笔算下面各题。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13篇
1.下面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判断哪个是因式分解,哪个是因式分解正确的?
A.9a2-4b2=(3a+2b)(3a-2b)B.x2-3x+2=x(x-3)+2
C.an-1+1=an(1/a-1)D.a4-5a2+4=(a2-1)(a2-4)
D(a+3)(a-3)=a2-9E.x2-8+8x=(x+3)(x-3)+8
2.(1)-6ax3y+8x2y2-2x2y
(2)3a2(x-y)3-4b2(y-x)2
(3)(x+y)(m-a)-3y(a-m)2+(a-m)3
(4)8x(a-1)-4(1-a)
(5)m(1-a)+mn(1-a)+1-a
3.(1)16x4-64y4
(2)16x6-1/4
(3)(a6+b4)2-4a6b4
(5)-2m8+512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14篇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姓名
一、脑筋转转转,答案全发现。
1、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则这两个分数()。
A.分数大小相同 B.分数单位相同 C.所含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2、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1122A.B.米 C.D.米
33333、小明把5个梨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个梨。
451A.B.C.5444、把15米长的铁丝锯成相等的5段共用20分钟,平均锯一段用()分钟。
A.4 B.5 C.2 D.3 125、()kg的是kg。
33A.2 B.1 C.3 6、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每段占全长的()。
3311A.米 B.C.米 D.101010107分母是5的真分数有()个。A.3 B.4 C.5 D.618、10里面有()个。A.10 B.20 C.40 D.50 5899、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X应取()。A.8 B.9 C.10 D.11 xxm10、如果(m、n均不为0)是真分数,那么()。
n A.n>m B.m>n C.m≤n D.无法确定
711、在分数中,X不等于()。A.0 B.2 C.3 4X12712、把的分子加上7,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A.7 B.8 C.9 836513、与 表示的分数相等的分数是()。A.B.C.424125114、3里有()个。A.5 B.15 C.29 8815、在3、5、7、8中,只有公因数1的有()对。
A.3 B.4 C.5 D.6
16、数a是数b的倍数,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a B.b C.1 D.ab
17、下列叙述的几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是1。
A.两个不同的数 B.两个不同的奇数 C.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D.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18、最大公因数是1的一组数是()。
A.7和14 B.12和20 C.15和35 D.13和5
19、a=2×5,b=3×2×5,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A.12 B.10 C.42 D.30 20、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8,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18 B.54 C.210 D.180 21、96是16和24的()。
A.倍数 B.公倍数 C.最小公倍数。
22、任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
A.1 B.2 C.积 D.和 23、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A.8 B.16 C.24 D.32
2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一组为()。(a、b、c均不为0)
bbbcbbbbb A.= B.= C.=
abacaaaab25、在下面各组数中,最小的分数是()。
5555 A.B.C.D.12131416
二、动动小脑瓜,一起画一画。
1、用你喜欢的颜色为下图涂色,并设计出一个美丽的图案。
2、在直线上找到下列各数所表示的点。
131579
552101010
3、看图填充数。
①线段ac是线段af的()。
②线段cd是线段ch的()。
③线段fh是线段ai的()。
4、涂色
5、有一个长方形菜地,要用它的1来种菜,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请你用阴影表示出来。(至少设计4两种)
6、在下面数轴上标出下面各数。
8351
41101210254
二、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1、小明的课外书的本数是小新的5倍,那么小新的课外书的本数占他们总课外书本数的几分之几?
2、五(2)班有男生37人,女生比男生少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8千克苹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平均生人分得多少千克?每人所得的苹果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4、一周休息两天,算一算两周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各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5、某家具厂有木材80m3,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做家具,剩下的做课桌,剩下的占全部木材的几分之几?
6、有甲、乙、丙三个小队去栽树,甲队9人栽10棵,乙队7人栽10棵,丙队7人栽6棵。各小队平均每人栽多少棵?哪个小队平均每人栽的树多?
7、小明把一块蛋糕平均切成4块,吃了一块,亮亮把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成16块,吃了5块,他们谁吃得多?多多少
8、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X。
(1)1616323x19x72=,求X=?(2)=1,求X=?(3)=,求X=? 3030x82059、一个分数,用2、3、5分别约分一次后得
7,这个分数是多少? 9110、一个分数,把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这个分数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扩
5大或缩小了多少?
111、一个分数的分子加上1后,其值为1,分子减去1后,其值为,这个分数是多少?
12、同学们去植树,按15人或18人一组都能正好分完,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人?
13、一些文具分给同学们平均分给12人多3个,平均分给18人也多3个,这些文具至少有多少个?
14、2路汽车每隔10分钟发一次车,5路汽车每隔15分钟发一次车,这两路汽车同时从早上5:30发车,到中午12时共有多少次同时发车?
15、兄弟三人同一天从家出发上山去采药,老大10天回来一次,老二8天回来一次,老三6天回来一次,兄弟三人至少需要多少天后能同时回来?
职高数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15篇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56×35×23×4
三、看图写算式
★★★★★★★★★★★★◆◆◆◆◆
算式是()×()算式是(读作()乘()读作([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