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ceo和总裁的区别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7
1

ceo和总裁的区别范文第1篇

加入收藏电邮给朋友打印文章写信给编辑

某日,大雨倾盆,数人聚于屋檐下避雨,彼此攀谈,互相介绍自称李总、赵总、王总、孙总,大家热情握手,互致亲切问候。稍顷,雨停,旁边蹭听的街道大妈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修鞋的李总,炸油条的赵总,卖冰棍的王总,和烟酒摊的孙总啊。

古话讲“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看来我们今天除了需要体面的衣着,还要有炫目的头衔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堂皇。进入商品社会以来,我们的头衔满天飞,砸晕了旁人,娱乐了自己,可算是“唐骏现象”的深层社会土壤吧。就算不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看到如此琳琅满目的总裁和CEO们,除了知道他们都是老大之外,也很难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和区别。所以只见方舟子学术打假,可有“李舟子”和“王舟子”们来头衔打假吗?

CEO和总裁

这是最容易产生混淆的一对概念,有关的论述也有很多,但看来看去,晕乎的时候多,明白的时候少。CEO是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er的简称,中文译为首席执行官,有时也称行政总裁。在早年间其实没有这样一个头衔,这是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化,业务复杂化和经营全球化而出现的一个较新的称谓,基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企业的老大,握有大部分的最终决策权力。

总裁是一个相对古老的职位,在CEO没有出现之前,企业日常事务基本是由总裁说了算,重大战略决策是董事会说了算。但当在一个公司里两者并存的时候,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简单来讲,就像在一个家庭里,所谓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如是不是该买房、添置什么样的车子、投资理财、孩子的教育问题等,这是CEO的决策范畴;而像今天该吃什么、请小时工打扫房间、家里的被子是不是该晒一晒了,则属于日常事务,是总裁的职责。如果一张名片上印着“CEO兼总裁”,那么就意味着这位老大是大事小事一把抓,精力极其充沛。在两个职位由不同的人来担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总裁是要向CEO汇报的。再直观一点,CEO是总书记,总裁就相当于总理。

COO

COO是Chief Operation Offer的简写,我认为正确的译法应该是首席运营官。有的公司把其叫做运营总监,或者把运营总监译为COO,我觉得是不准确的,毕竟从职位定位上来看,COO肯定是核心高管之一,而总监的称谓则是低一个层级了。在一个企业中,有COO则一般也会有CEO,两者之间的分工和上面提到的CEO和总裁差不多,一个负责重大决策,一个负责日常管理,所以有的大公司不设总裁,而设COO,也有COO兼任总裁的,意思也都差不多。COO一般在CEO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CEO负责。

董事长

董事长英文译为Chairman of Board。在中西方的企业实践中,董事长的职能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企业一般还都由第一代创业老板来实际掌控,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处于合二为一的状态,所以不管公司中有CEO也好,还是总裁也好,企业的最终话语权大多都在董事长手中。而在西方,很多的老牌企业都经过了几代的权力交接,第一代创业者的子孙们基本上都已经淡出了实际经营,而作为企业的股东独立存在。企业的具体运营都是由职业经理人团队来打理,所以我们才会说在那样的公司中,CEO的权力是很大的。董事长更像英国女王,一个权力的象征,而不过问具体的事务。

就像在黄光裕和陈晓的交锋中,是对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争夺。陈晓的职务虽然是国美董事局主席,其角色更像是CEO,总裁是向以他为首的董事会汇报的,也因为他的股权比例很低,其职业经理人的色彩就会更浓一点。而黄光裕虽然是第一大股东,因为身在狱中,不得担任公众职务,也无法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营,所以只能通过往董事会中安插自己的代言人来完成对企业的控制,其角色更像是西方现代企业意义上的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前几年退出微软的具体管理职能后,仍保留了董事长的职位,这是一个明确的退居二线的举动,从具体的分工上,他不再插手实际的运营。如果他对现有微软的发展不满,只能是通过正常的董事会程序罢免CEO,换上自己中意的人选来执行自己的意志。但因为比尔盖茨是第一代创业者,其对企业的影响力和那些经过了几代权力交接后产生的董事长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CFO、CTO以及其他C某O

CFO是Chief Finance Offer的简称,译为首席财务官,CTO是Chief Technology Offer,俗称首席技术官,其他如CMO、CIO等,都是指在某一领域的主要负责人。CFO是财务方面的老大,直接向CEO汇报,CTO是技术方面的老大,也向CEO汇报。这些职位都是企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产物。以CFO为例,如果一家企业的业务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公司,那么按照垂直管理的原则,这些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首先要向总部的CFO负责,在有关财务领域的决策权,CFO是要高于分公司的总经理或总裁的。CFO在很多的公司中都位高权重,在CEO退位后,CFO在不少的案例中都是当然的接替者。

有些时候我们还会看到CFO兼执行副总裁,或CTO兼高级副总裁,为了不至于混淆,我们可以大致认为一个是职能属性,一个是级别属性。就像我们在明清两代,巡抚一般都授侍郎衔,总督授尚书衔,如钦赐某某江苏巡抚授户部侍郎衔,钦赐某某四川总督授兵部尚书衔等。

EVP、SVP和VP

EVP等于Executive Vice President,执行副总裁,或常务副总裁也说得过去,SVP等于Senior Vice President,高级副总裁或资深副总裁,VP就是Vice President,副总裁。同是副总裁,其中的说道还是不少的。在小公司中,一般没有这么多所谓VP、SVP或EVP的,统称副总裁就是了,但在大公司中,人多业务多,所以层级也多。通常情况下,我们记住EVP>SVP>VP就行了,很多VP并不直接向CEO或总裁汇报,他的直属上级可以是 SVP或是EVP。也就是说,你干到了VP,还仅仅就是登堂入室,慢慢混,年头够了,功劳够了,升SVP,再努力点,升EVP,才算是政治局常委了。早年间曾经有个朋友,原本是诺基亚中国区的SVP,后来跳到爱立信中国做EVP,算是升了半格。

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

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都是董事会成员,只不过一个参与公司日常事务,一个不在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只是提提建议,表个决什么的,不算是公司的正式成员。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业界比较资深的人士可能会在几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大致相当于是一个战略顾问的角色。执行董事有时会翻译为Managing Director,在公司规模不大时,可能就是公司的一把手。

总经理、总裁和总监

这几个概念就像抗生素一样,是经常被滥用的。一个十几个人的公司,名片上印着个总裁的职务;一个小年轻,下面总共带了2个兵,头衔也是总监,未免有点贻笑大方。头衔就像学历一样,总是那么不值钱。应该说,各种职位的名称不同,是为了方便工作,但在我们“官本位”的土壤中,谁都怕因为头衔不够显赫而引不起别人的重视,也会有公司怕头衔不够无法吸引人才,把总监啊副总啊什么的打包批发,让我们的浮躁无孔不入地变本加厉起来。

其实职位可以很简单,如果是单一公司,公司老大就是总经理,下属部门老大就是部门经理。只有规模扩大,变成了集团公司,下面有若干分公司,为了区别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不同称谓,那么这时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称总经理,而集团主要负责人称总裁,集团职能部门首脑是总监,下属分公司的部门领导是部门经理。就像我们的政府机构,省一级的叫公安厅,老大是厅长,国家级就是公安部,首脑叫部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的部长也是满天飞,那么就一定要仔细问问到底是公安部部长,还是小卖部部长了。

本文来源:商业英才网网址:

ceo和总裁的区别范文第2篇

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我在大四的时候来深圳参加高交会和一家外资企业签了合约。当时感觉还是很庆幸的。因为我们是工科专业,本身女孩子就少,同年级同专业来了20多个同学,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签了这家世界500强外企,户口在当年7月就转到了深圳,一切都很顺利。唯一是父母一直希望我可以到他们安排好的事业单位去上班,但是我当时一心想进外企,虽然是工厂,也认了。

之后的几年我几乎是一年换一个公司,欧洲的,美国的,韩国的...全部是知名世界500强。跳槽的真实原因大都很简单--为了更高的salary,说来我也比较幸运,从第二家公司起就被猎头盯上,基本上在我稳定在一家公司大约1年的时间,就会有猎头电话打来问我是否考虑新的机会。我的薪水从大四毕业实习期的900块每月上升到17K每月,从2001到2008年。相比坛子里的很多牛人这个数字很平凡了,在深圳也只能算刚奔小康。顺便提一下,我从事的工作和我大学的本专业已经相距万里了,基本上完全脱离,为了对我后来从事的工作有所理论补充,我还在05年到07年去读了系统工程硕士的供应链专业,并考取了一些相关的资格证书,包括国内的和国际上认可的行业证书。

可以说像很多资深人士给予初涉职场的新人建议一样,我从一开始就有所谓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我不断自我培训和自我提高,包括跳槽这件事。一件工作做的久了就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何况我所经历的大公司如IBM,LG,微软 ...(还有些不方便说了,圈子太小会被猜到,呵呵),普遍的工作岗位流程性很强,人人就像是PROCESS MACHINE,混日子可以,尤其对于女生。结婚怀孕生孩子,女人有个稳定的可以上班的地方,这似乎是很多深圳职场女性的日常生活。02年我按揭买了一个小房子,后来05年卖掉换了大的并且和前BF计划结婚,只可惜好景不长,闪婚又闪离了。。。跑题,不在这里讲了。 总之,我一直处于比较折腾的状态,不是工作折腾就是感情折腾.

说实话,女人在职场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尤其是在那些本身由男性主导的行业。偏偏我这行是属于Manufacturing的。干到一定的工作经验,混到所谓的manager level,真的不是太有什么空间了。且不说你开荒种地播种后来桃子被总部突然派来的鬼子摘了去,就是不小心站错队伍跟错人被re-organization到一个偏僻角落凉快去,还要被培训change management skill.Always你扮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support other people to success,而这里的other people不是鬼子就是假洋鬼子。尤其以外企公司驻华办事处为盛。当你举目望去发现自己头上的都是鬼子们的天下的时候,也就是你要重新思考定位的时候了。

中午吃饭去了,和以前公司的同事小聚。对于樱桃丸子的意见,不好意思因为在外企很多名词翻译成中文会怪怪的,所以只好夹英文在中间。第一次在天涯上发贴,感觉自己很久没用中文写东西了,所以有些流水帐的感觉,请见谅。中午大家吃饭多多少少会聊到些公司的事情。大家觉得我挺潇洒,做的不开心就跳了,主要是因为房子供完了也没有小孩自然没有太大压力。席间聊到曾经被公司在经济危机期间LAY OFF的一个男同事,家里有两个小孩,老婆工资不高,又有房贷,半夜两口子哭着给美国老板打电话...大家谈起别人的时候,唏嘘感叹中透着无奈,起码自己多多少少还有份工作养家。其实我早有创业的打算,但是一直没有落实,反省自己真的是习惯了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对于大多数打工者来说,无论真实情况如何,起码在外企还是一份看上去很美的差事,弹性工作制,明亮的写字楼,白领(呵呵,这个词现在多数是贬义),没事冲杯咖啡,天天对着电脑敲几下,每天说着听上去很美的英文......但是,真实的情况我可以告诉你,你知道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就是在8小时以外任何突发事件你还是要处理,半夜三点起床开电话会,每周几天例行的和美国的早上7点的会议,如果美国夏令时间了你要更早,曾经在IBM的时候每周四我都要和同事呆到很晚为了和EMEA确认根据最新MRP RUN出来的COMMITMENT...不要以为开会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你要随时准备回答总部或者供应商抛来的QUESTION,有些提问是不友好的,挑剔的,但是你要回答,用职业化的方式。不可以主观不可以含糊,因为我们这行是用数据说话的。很多时候在会议之前你要准备很多的数据分析和报表,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对事,只要你认真并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presentation skill这些都不难。最复杂的是对人,我后面会提到外企中人的问题。经常是我早上到了公司就开始开会,一连3个会议完了以后就到中午了,然后赶着做数据和PPT,冲咖啡?经常是到了下午4点才发现自己还没有喝一口水。每天打开电脑看到未读邮件100多的时候,都会有种崩溃的感觉。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我的工作的。因为我的工作很多是和工厂打交道,我又是工科出身,很多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我最反感两件事情,一,工作没有自由自信度,所有的事情都要REPORT,二,遇到很没SENSE的老板,经常有各种奇思妙想给你,但是全部是想象。刚开始你不与他争辩,让事实说话,但是要知道,经常工作中的事情,因为执行者是你,所以出了问题也在你。如果做对了,没人会说什么,做错了,你也不能小孩子气地说“是我老板让我做的”。老板当然知道是他让你做的,但是这个时候他是不会出现的,反而有可能在别人QUESTION的时候,他跳起来跟你说:下次要注意,一定要...才能...;虽然这个是你早就提到的CONCERN,但是只有天知,地知,你知,他知。这个时候他不承认,天地都是沉默的。

有人提到外企里面的语言问题,现在很多大陆人的英文说的不比新家坡马来人差,我不是英文专业的,但是我英文不差,大一过4级,大二过6级,大四时候凑热闹考过TOFEL,GRE,成绩630, 2100。现在美国人跟中国人打交道多了,也知道大陆人不比新马人能力差。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外企的中高层都被新加坡,马来人和香港人霸着呢?这里面我觉得还是有政治的原因。不排除有些外企有东南亚帮和台湾帮,但是单就美国企业来讲,很多美国人还是不放心大陆人的,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那里始终是红色共产主义国度。特别是一些有核心技术的外企,是不愿让中国大陆员工多接触到他们认为的“保密”文件的。尤其是采购,一些高价值比较敏感的物料sourcing绝对不会放到LOCAL来。TRUST这个单词,不仅仅是5个字母,它包含了太多的文化的,历史的,种族的东西。并不是歧视,就是不信任。对于印度人,香港人,新马人,美国人向来是认为和他们是一个战线上的,而且这些人确实也被彻底西化了。

我觉得美国人的冷战策略是成功的。单看现在多少人在喝可口可乐就知道。不过这里不谈政治,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季节,我看到公司裁员的策略,有一个裁员的计划,多少人,每个部门多少人,计划多久执行完。这些其实在财务报表上都是一个预算的数据,但是每个数据后面都会有连串的蝴蝶效应。但是我看到的实际很多是大陆员工被“优先”裁掉,当然美国也有被裁的同事,但是你知道那个人是中国人,然后依次是,马来人,印度人,黑人,白人...这是我看到的真实。也许在公司面试的时候,他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比如忠实,比如上面也有人说“一年换一家公司也有公司要之类的”。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外企打工,就是打工,什么发展平台,职业前景,那些完全就是未知的X。裁员的时候,很多呆了很久的员工是首先被考虑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工资高。如果同样的工作公司可以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既完成了COST DOWN计划,又完成裁员计划,作为部门的老板,他一定会这样决定。部门的老板也是打工的,公司不是他的,他在这个位置上也是要有PERFORMENCE的,这样他才可以升职加薪。不要以为你做的贡献很多就不会被裁掉,记住一点,在外企,大家都是在打工,如果HR看了你的简历说我不考虑聘用你是我觉得你跳槽太频繁不够STABLE,那是他的官方语言,只是你不够QUALIFY或者OVER-QUALIFY。

有的部门招人,就是要找一个干活的人,人家没有想把你培养成LEADER的计划,你成了LEADER,老板喝西北风么,除非他也升职了,还愿意提拔你,这个概率比较小。 所以,有的时候你太强了,也不是优势,因为人家这份工作不需要这么强的背景。当然,应聘做SALES除外,销售是看业绩说话的。所以当你面试不成功的时候,不一定是你不成功,而是你OVER-QUALIFY,光芒太过于刺眼,谁敢把你招来做老大啊。当然我不排除有些很有实力的老板确实是用伯乐的眼光来招人,但是,在深圳的很多制造行业里,记住一点,外企是不会特意培养大陆员工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你辛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突然总部会调来一个人做你的老大,然后把你扔到另外的地方去开荒,并不是老天没有眼,看不到你的贡献,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but they choose to be blind.举个不太贴切的例子,你和你村子里的几个同乡去非洲的某个地方卖萝卜,因为非洲人爱吃中国产的萝卜,但是你们村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非洲那个部落人力成本便宜而且能长出同样的萝卜,于是你们让当地人种萝卜贴上中国萝卜的标签,虽然你们没干活,但是村长问起来的时候,你们不会去说这是我非洲弟兄的功劳吧,你会把你如何“教导”非洲弟兄种萝卜,如何管理,如何统筹,如何MONITOR他们详细地做成PPT,回到村里去PRESENT,然后村长很开心地发奖金给你,并且颁发MAKE IT HAPPEN的大奖挂在你家大门口。一样的道理,在外企的大陆员工就是天天日晒雨林种萝卜的部落,去给村长做PRESENTATION?轮不到你,乖乖种萝卜好了,如果你还想学点种萝卜之外得东西,可能会引起某些管理层的恐慌,万一你啥都学会了,人家就失业了。

有的时候我在想打工这件事情,每天开车经过科技园,看见很多年轻人在穿梭。 这个科技园,多少年轻人梦想开始和破灭的地方,青春和血泪,一点也不夸张。我经常会去关外和东莞的工厂,相比工厂的很多人来讲,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好很多了,他们中的一些PM,也是本科生,不乏硕士生,但是却不得不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中选择一份工作。当然能从工厂做起来,基础打起来,也很不错。那些台湾人开的工厂,也是打着外企的名号,我作为客户,去看产线上的问题,我看到年级很小的女孩子熟练的手指在PCB板上安插各种元器件,说实话,我心里很不舒服。有一次我和几个总部美国人去做年度的AUDIT,其中有个很黑很胖的美国女人看到一个测试站是测试一些游戏画面的控制功能,她和她旁边的一个美国人说,这个工作好啊,每天玩游戏还可以挣钱。我说这些OPERATOR每天要站6-8个小时,而且时薪只有2.5-3美金, 其实我知道这个时薪是工厂给我们的人力成本报价,其实工人真正拿到的比这个还要少很多。那个黑女人继续说,那我可以叫我父母做,他们反正退休了也没事。你看,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就是“应该”拿很低的工资做很艰苦的工作的。我在想我们很多人都是经过艰苦的高考,接受了高等教育,最后到工厂做这样的工作,难道不是人力成本的巨大浪费么?我知道很多台湾工厂,台湾人毕业后来大陆工厂就可以直接做课长的职位,这是很多大陆人要奋斗好多年才能爬到的位置。能力差么?NO.很多东西是你要在那个位置上才有机会接触到,才有机会磨练到的,比如LEADERSHIP SKILL,比如管理组织能力。有的人可能会说,leader ship不一定要当leader才可以培养,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把自己当作是the leader of this project,我会告诉你,继续发扬你的阿Q精神吧,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当自己是,不过没有人理你罢了。

从小我们都是在一个群体里面做着这个群体认为对的事情,老师就是老板,大家都交作业了你不交你就不对,你就要反省,高中时候选科我想选文科,但是我们那个重点高中是以理科为强项的,如果选的文科班的孩子就被认为是比较后进的学生。后来大家考大学,我们跟着考,后来这些80后的孩子们比我那时候还好点,专业都不晓得选什么好,起码现在的孩子知道和以后就业挂钩了。总而言之,就是大家都随着一个大部门走就没错了。后来大学毕业,大家通通找工作了,你也赶紧跟着找啊,不然就“落后”了,别人说外企好啊,进外企...什么时候你静下来想过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我要对自己做什么?要对周围人做什么?但是你看到了么?很多所谓“成功”的人,(之所以加引号是我暂时使用当前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就是功成名就,但是我保留意见)他们不会跟着一个群体在做事,他们一定会是特立独行的,有些许冒险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是风险喜好者。但是打工这件事情,至少是安全的,相对无风险的。但是太多人一同走的路,证明了你绝对不会outstanding,because you won’t stand out.即使没有经济危机,谁会保证自己会在外企呆到50岁以上?就这点而言,国企下岗职工还更好些,起码还有个单位“挂靠”,请问现在哪家外企不是说LAY OFF你就拜拜的,所有保险马上停掉,IBM和GE对本国员工有一个退休制度,工作到多少年以上就可以在退休的时候有退休金拿,但是看看GE现在的境况,无须多言。

谢谢大家捧场,我写的东西都是我在以往工作中的一些思索和感悟,现在有很多的职业顾问他们会跟正在迷茫中的年轻人说,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最后会为你量身定做一些培训。比如,在职场中,你要表现的职业化,那么我问你,什么是职业化?我曾经上过一个知名培训公司的所谓“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课程,那个导师很明确地讲“职业化,就是开心地做你应该做的事。”这里面强调了三点:1,态度,2,责任,3,职业角色。关键在于,培训你也上了,道理你全都明白,每天你继续的还是哪些回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请问,你认真地思考过么?我的习惯是,在每天开始之前,我会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思考,自我对话。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每天都可以那么坚强,那么乐观,那么果断。我不是性格坚强的人,至少现在不是,所以我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嗨,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坚强。当你在被一堆事情包围,还要去“培训”自己的上司的时候,去解释一些你觉得很浪费时间,没有价值的问题的时候,当你不断地在struggle,frustated,depressed的状态反复循环的时候,你难免会怀疑你工作的价值,存在的价值。周总理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我很羡慕那个时代的人,他们有不会动摇的信念,一条路,走到底。单纯的理想,纯粹的坚持。我们这个年代的中国孩子很迷茫,因为从小学习的东西到了现实中都要一点点被推翻。越是小时候的好孩子,长大后越迷茫。现在很多应届生就业难,一点不奇怪,因为在学校里面根本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何为有用,如果你的目标是打工,那你就要准备打工的技能。大学本科怎么可以闭门学习管理呢,很奇怪的学科定位,这样的专业是一定找不到对口工作的。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外企打工,那就好好学习外语。很多好孩子最后都变成了很成功的打工皇帝,很多后进生都去创业了。很多人都希望有个榜样,然后循着榜样的路走,中国孩子都这样。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会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别人的路你照着走不一定对。你会问很多人建议,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你自己。如果真的让我给“建议”,就给出对外企很憧憬的应届生以下几点参考:

1,不要太局限在专业上,很多东西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持续学习的能力要比拿到一个证书要重要的多。

2,能考公务员的就考,能去国企事业单位的就去。家里有背景有关系的就利用,没什么丢人的。有关系有网络也是你的资源,无可非议。公务员现在很多岗位也很有持续竞争和学习性,在中国,还是跟党走比较保险。国企事业单位也不一定就是人际关系复杂,如果你以为外企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大错特错,看到美国总统选举了么,外企里的政治只会更加赤裸裸。中国人搞政治起码还比较婉约,样子还讲礼貌,但是老外搞起政治来,你会真正了解“翻脸不认人”的境界。曾经我有一个美国老板在惨烈的政治斗争中被RE-ORGANIZE了,公司为了找个罪名给她,会翻出来N年前的某个邮件的某句话出来。有时候你会发现某个同事突然不见了,不要多问,因为肯定不是好事。你以为外企光明正大,我知道我身边真实的事例就是公司一个女同事为了升职和她老板的老板(马来西亚人)搞暧昧关系,但是真的成功了...这些我以前以为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情节都发生在周围,不是谣言不是八卦。你还以为外企很单纯,有能力就可以么?

不过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城市,“能力”这个词往往被赋予新的含义。

3,对职场的女生们,我想说的是,不要刻意把自己做成女强人。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做适合女人做的工作,比如设计,比如教师,比如编辑...在很多男性角色主导的行业里,看到能干的女人往往是男性化的,似乎温柔漂亮的女人就不可以能干。女人一辈子要扮演很多角色,女儿,妻子,妈妈,你自己。如果一定要在职场中把自己扮演成男性,真的是很痛苦的事情,没必要。你没有必要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我就是没有那么aggressive,我也没有那么强硬地要求别人一定要接受我自己的意见。曾经有个韩国供应商对我说,在他对的所有客户里面,我是最“温柔”的那一个,哪怕是他工厂责任造成问题的时候,我还是用平时的语调讲话,不会太激动,不会大声的责骂,但是他总是会尽快安排我的订单。因为他觉得,我已经那么理解他的处境了,他再不多多支持的话,自己都觉得愧疚,呵呵。所以,女人经常有女人的方式,不要把自己扮成男人。

4,尽量避免到有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做上司的外企,不是偏见,是很多事实的经验,不信你可以自己去尝试下,不过不要怪我没提醒过你。

5,不要去有第三方人事代理的外企,比如某人事会告诉你,你的合同是和甲公司签,但是你实际是为某500强外企工作,不明不白的身份一定不要接受。contractor转成正式员工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很少。就是小三的感觉,小三也有成功转正的,但是很少,大多时候你都是干活最多的那个但是人家并不对你负责。

可能有人会说:你罗索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回答为什么最终会选择放弃。对的,我说的这些都是我一直在矛盾思考的问题,前面可能说的有些夸张了,其实我是从I*M出来之后,才几乎每一年或者2年换一个地方的,每次我在跳槽前,心情都会很矛盾,一方面,我知道我在这里建立起来的一切都已经不再属于我,而另一方面,我知道即使我继续在这里呆下去,也没有机会或者是希望很渺茫。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你一定要升职,老老实实做你的事不好么?你知道,我这里说的“外企”是在中国本土的“外企”,在美国,你可以做一辈子ENGINEER,一样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级别,不用做到管理层,不需要去管人,但是在中国不是,不做到管理层薪水上不去,没空间的。在美国,一个资深的ENGINEER的工资比很多中高层的MANAGER还要高。于是,猎头告诉你,那边是一个新的部门在中国的组建,很多机会,很多挑战,于是,你满心期待地去尝试了,很努力很尽心,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是一个部门成立了,但是老板安置了其他人过来做你的上司,还告诉你说要支持她成功。因为这个层次的领导都是鬼子或者假洋鬼子,上司不懂很正常,你要负责培训上司,管理上司。你的KPI很好,上司也很好,皆大欢喜。但是有一点,上司是老外,她/他终究是要离开中国的。于是从总部又来了一个新上司,于是重新培训重新开始。但很不幸的是,这回没有皆大欢喜,这次他在某次斗争中壮烈牺牲了,作为他的余党,你不得不被那个胜利方以非嫡系的待遇对待,他会把他的亲信调来做你的leader,其实,你是被降了级。要忍么?要走么?猎头的电话又来了...跳槽的过程和适应新工作的过程,和失恋和恋爱的过程很类似,反反复复几次以后,你对婚姻失去信心打算单身一辈子,不是男人的问题,而是你不适合结婚。不过还好,我只谈过两次恋爱而且嫁给我了我爱的男人,所以这只是个比喻,呵呵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4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2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3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