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医学范文(精选10篇)
自我医学 第1篇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从某医学院学生随机抽取12个班370名学生, 共回收问卷370份 (问卷回收率为100%) 。男130名, 女生239名。
1.2研究工具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 (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ness in Learning, SRSSDL) , SRSSDL由英国Thames Valley大学的Swapna Williamson教授研制, 为自评量表。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专业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总得分为 (201.64±39.42) 分, 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比Cadorin测得的意大利医学专业学生得分结果稍低 (222.42±23.8) 分, 比沈王琴测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总得分 (224.32±27.51) 分稍低[1], 适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导向学习。
自我导向学习不单只是知识获取过程, 更是自身的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它是一种将传统被动的学习转化为针对个人的实际需要而有目的的动学习和独立性所主导的学习方式;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促进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自学活动。自我导向学习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学习的形成。
我们的现状与此恰恰相反,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大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教差, 参加小组讨论, 对于新课程都做预习和课后改正, 能提出相关问题得分较低, 高校的老师讲授的只是一种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不会讲的很透彻或是很细致。所以, 更多还是需要学生去讨论, 自己提出问题。
5个维度中, 人际关系技能得分最高 (41.41±7.130) 分, 表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协调好团队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各成员的任务分配, 有效的进行沟通与合作, 拥有团队凝聚力和良好的团队氛围[2]。每一个个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有趣的是, 研究同时发现学生的小组讨论能力却很弱, 这就提示我们教育工作者, 可以引导学生把优秀的技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发挥, 以促进学业进程。
参考文献
[1]沈王琴.自我导向学习评走量表的及化及在护理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2.
医学自我鉴定 第2篇
医学生通常学习五年,而在校时间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只有一年的时间短到实践。虽然他们在实习期间不能完全掌握那些技术,但他们仍然可以对医学生的毕业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实习期间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描述。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获得过哪些荣誉,获得过哪些奖项,受到过哪些表扬等。,他们还有哪些收获和感悟,遇到的问题,吸取的教训。
一个优秀的自我评价就是要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任何特点也不可能一样。其实把自己最真实的情况写出来就够了。不用弄虚作假,要有自己的深厚感情。最后补充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打算,感谢学校培养自己。
自我医学 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科技;医学期刊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1-0137-0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科技也不例外,国内外各种医学科技期刊刊载着医学科技的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医学科技期刊是反映当前医学科技研究的新成果和科技创新的媒介,是传播和交流医学信息的载体和依据。医师可通过期刊检索医学文献,不断获得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及代表本学科发展方面的科技成果。它是医师提升医术水平、进行科学研究、提振工作效率的方法,是医师提高自我素质的途径。
1通过医学文献检索,提升医术水平
医师的天职就是面对患者的疾病,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用最佳的方法或技术治疗疾病或进行康复治疗以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获得最好的健康效益。而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互相渗透和促进。因此,一个医师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更新知识,掌握医学科技的前沿信息,以提升自身的医术水平。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从浩瀚如海的医学信息中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是提升医师自身医术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从循证医学这个与传统医学和统计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新兴领域中检索文献将更加有助于医疗水平的提升。循证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既对传统医学这一以经验为主的医学肯定的同时又施以科学研究寻找有科学依据的证据,其资料主要来自各种医学期刊,对期刊刊载的论文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实用性有严格地甄别和筛选。但是,循证医学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医师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天职,就要通过医学文献检索,及时地更新知识,掌握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地增进自身的信息素养,提升自身的医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个医术精湛的优秀医师。
2 科学研究选题的需要
科学研究选题是否有生命力,必须看它是否有创新性,掌握信息是基础。此基础是通过查新和查重工作来实现的,而文献检索是查新、查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全世界生物医学期刊平均每天发表的论文有3000余篇。要想在这些海量信息资源中及时、全面地了解有关学术动态,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对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从而掌握本学科或专业当前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快捷而准确地获得有关的最新信息,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同行对自己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的进展。所以查新和查重对科研选题是至为重要的环节。这样既可避免选题与他人重复,寻找出自己所研究的有价值、有创新性的课题,同时也可避免造成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在医学文献检索的过程中,通过多样的检索途径,采取灵活的检索方式,运用不同的检索策略和检索工具(或文献数据库),可以获得相关内容的可比性资料,也可以进行数据统计,据此可以进行趋势外推,发现学科生长点,大大提高医生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此外,检索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提炼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与联想的过程。因此,常常会触发检索者的灵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科研成果的主论依据
由于医师个人所在的内外环境不同,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医学文献检索的便利条件或有良好的文献检索技能,如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的技能等。所以有的研究者,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时,由于对文献的占有量不够丰富,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点所做出的阐述有时就会稍显底气不足,论据不够充分,阐明不够透彻,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有所质疑时论点也显得缺乏说服力。研究者在遇到这种困难时可求助于医学科学情报机构或医学图书馆检索与课题有关的医学文献,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源,再通过自己的综合、分析、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比立论,有效地突出自己文章的论点及创新性。
4 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需要
当今,我国各大医院,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科性医院都有培训基层医师、接受进修医师或带医学生临床见习与实习的教学任务。有的医师还可能被聘为某些医学院校的教师。所以,一个资历较高的医师除了完成其本职的医疗工作外,也常有上述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医师具有较丰富和较广博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医学科技的发展迅速,如何不断充实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唯有通过医学文献的检索,与时俱进地吸收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有用营养,更新知识,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做一名医德高尚、医风廉政、造诣较深、医术高明的导师。
5 国内外常用的医学检索数据库及其比较
①Ovid 数据库,由Mark Nelson 于1984 年创建于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将资源集中于单一平台上,并通过资源间的链接为用户提供一个综合的信息方案。数据库、电子期刊、参考书及其他资源可在同一平台上检索及浏览。目前该公司已推出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包括临床各科专著及教科书、循证医学、医学MEDLINE、EMBASE 以及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②PubMed,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所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因特网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位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平台上。PubMed覆盖了全世界70多个国家4300多种主要生物医学期刊的摘要和部分全文。其覆盖的时间段也相当长,最早的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 年文献量超过14 万条,总文献量76 万多条,收录内容以1980 年以后的《中文科技资料目录》( 医药卫生分册) 的文献为主。2004 年起该数据库开通了网络操作平台,提供网络检索方式。④万方医学网,是万方数据对各类信息进行专业有效整合而开发推出的面向广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机构、药械企业及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医学信息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为其收录的中文期刊申请注册的DOI数量已经达到30余万条,通过DOI实现了400余万条中外文资源基于引证关系的互链互通,使万方医学网真正成为医学知识链接全开放平台。⑤同方中国学位、会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 8200 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全文文献总量 2200 多万篇。⑥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由维普资讯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中文科技期刊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的12 000余种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总量超过2000余万篇,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七大专辑。
有学者研究发现,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之间期刊收录和核心期刊收录均重复严重,但4个库之中又没有任何一个数据库是可以被替代的,因为没有哪两个数据库的期刊收录是完全重复的。对于仅要求获得医学文摘信息的检索者来说,使用CBM数据库即可。CBM是文摘型数据库,收录资源的版权受限程度小,期刊收录较全面,时间较长;对于需要医学文献全文的检索者来说,可直接使用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于科研查新工作来说,只能将这4个数据库全查,虽然有重复出现的文献,给查新查重工作增加不少的工作量,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和捷径。
总之,随着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不断应用,医师不仅要掌握完整的医学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利用医学文献检索,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研究动态、前沿信息及热点问题。掌握信息技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和需求。这也是医师快捷准确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公惠玲,李桂芳. 基于“ 卓越医生”培养的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2012,21(11):72-75.
[2] 王萧,程瑾,周培岚,等. 文献研究在医学科研中的作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2012,21(10):15-17.
[3] 王惠芳,魏银军. 临床医师信息素养培养探讨[J]. 医学信息,2010,23(12):4694-4695.
[4] 王静.信息时代医学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2):85-87.
[5] 张慧湘. 论现代医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及作用[J]. 医疗保健器具,2007,14(7):31-33.
[6] 周祖文. 医学信息与医学科研关系的探讨[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27(4):244-245.
[7] 朱康玲,李艳超. 国内四大文献数据库医药卫生资源状况对比分析及特点研究[J]. 现代情报,2012,32(8):157-161.
自我医学 第4篇
自身是否可以成功完成行为的主管判断能力被称为自我效能感, 同时相关研究也证实自我效能管与情绪调动的高低水平有关。有研究者认为, 在少年犯研究中发现其情智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与之产生的应付方法都表现为正相关的关联;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情绪智力与成熟情况之间的中介是自我效能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校的医学院201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评估测试, 排除不达标问卷, 得到了193例可做研究的调查问卷, 其有效率为96.01%。
1.2 方法
通过情绪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和自我效能感自测表对医学院的学生做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分析。情绪管理能力调查表中由38项调查题构成, 其中包括理智的情绪调控能力, 消极情绪发泄的控管, 找寻外界支持的能力, 消极暗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积极补救心理的能力, 各项题目运用五级评分方式进行。自我效能感自测表包括10项内容, 采用4级评分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0.05作为统计学无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通过表1~表4可知, 在情绪管理能力上, 医学生高于正常情况, 同时其能力在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年龄和城乡上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弱正关联。
3 讨论
3.1 医学生总体情绪管理能力
从研究情况总体来看, 通过与评估常模数值做比较, 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常模水平, 其中可能与医学生日常课程中学习解剖尸体等课程有关, 让其对人生和生命的感知有了更多的认识。
3.2 不同学生特征下的情绪管理能力
研究中针对学生性别、年纪、是否独生、城乡分型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际结果与相关专家所说的女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男生的情绪不同, 该组研究中, 男生情绪管理能力更强。其中可能与女性在情感上更加的丰富、敏感和脆弱有关, 因此, 不能说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要优于男生。有关专家则指出, 情绪调控能力在于个人的特质, 而情绪的稳定性则是最为典型的个性特质。研究方面针对性别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对比并没有统计学的差异表现, 因此, 情绪管理存在性别差异的证据稍显不足。从学生的生源地域来说, 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3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两者关系
从本调查结果发现, 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管理能力两者之间呈现出弱正关联, 其趋势具有一致性。情绪管理能力的水平情况不同, 自我效能感的情况也较为一致。在对医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训练调控中会发信啊, 自我效能感并不会存在较大的随之改变, 这可能是由于自我效能感是针对于成功的预期, 而在情绪高度紧张或唤起情况之下, 可能会出现成功预期水平的降低。
在自我效能感不同水平情况下, 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由一定的正相关性, 自我效能感升高, 情绪管理能力与之一致的升高, 而自我效能感的低水平, 情绪管理能力方面也会出现弱化倾向。
注:与常模相比, *P<0.05, **P<0.05。
注:各P>0.05。
注:各P<0.05。
摘要:目的 分析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情绪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和自我效能感自测表对医学院的学生做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在情绪管理能力上, 医学生 (137.49±15.31) 的得分高于正常情况 (134.81±15.24) , 同时其能力在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年级和城乡上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情绪管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弱正关联, 自我效能感得分最高的情感管理能力为 (3.78±0.46) , 高于自我效能感最低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 (3.43±0.45) 。结论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医学生, 在情绪管理能力上显得更优秀。
关键词: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陈洁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学报, 2011 (11) :12-25.
[2]彭文涛.阅读疗法对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J].考试周刊, 2014 (16) :159-160.
医学自我鉴定 第5篇
久闻贵院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赢得社会肯定。在信息产业与知识产业高度融合的时代,为提高医院信息处理本事,实现与国际信息交流手段现代化,实现医院信息网络管理化。对此,我十分仰幕。现把一个真实的我以自荐书的形式展现给您,望贵院给我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为贵院出力争光,同时也圆我的治病救人梦想。
选择了医疗事业,选择了医学院校,求知立志救死扶伤的信念便铭刻于心。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我的头脑。作为医学生,我在思想上进取要求提高,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坚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职责感。在本事培养上,校内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下乡义诊实践,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本事。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我的天地。贵院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明达的择人理念;使我坚信到贵院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自我医学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12年12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生源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五年学制少数民族医学生为研究样本,共计117人;分别为维吾尔族90人、哈萨克族10人、蒙古族5人、回族4人、朝鲜族4人、柯尔克孜族3人、满族1人;其中,一年级23人,二年级20人,三年级34人,四年级22人,五年级18人;年龄17~26岁,平均(21.82±1.85)岁;男56人,女61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应用医学生自我教育问卷[3]进行评定。问卷共计27个条目,每条由“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5级评分,分别赋值0~4分,问卷总分108分;归为自我调控、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实现4个因子;其中,自我调控因子共12个条目,满分48分;自我认知因子共8个条目,满分32分;自我完善因子共3个条目,满分12分,自我实现因子共4个条目,满分16分。本次测量中,自我教育问卷的Cronbach'sα为0.909,分半信度为0.878。
1.2.2 调查方法
被试者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统一主试、指导语,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作答,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3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级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
不同年级医学生自我教育总问卷、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实现因子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LSD检验,自我调控因子三年级评分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P<0.05),五年级的评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0.05);自我认知因子评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二、四年级的评分(P<0.05),五年级高于二、四年级的评分(P<0.05);自我实现因子评分五年级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P<0.05),三年级的评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0.05);自我教育总问卷评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P<0.05),五年级评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0.05)。提示三年级、五年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情况优于其他年级。
2.2 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差异
女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实现因子以及自我教育问卷总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该项目上的评分(P<0.05)。见表2。
2.3 不同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差异
方差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满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总表及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将本次受试的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来自同一医学院校既往调查的409名医学生[3]自我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教育问卷及其4个因子上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医学生(P<0.05)。见表4。
3 讨论
以往对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学生有明显的心理成熟过程[4]。大学一、二年级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区的高校,需要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5]。在此阶段,学生需要接触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适应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同时还会接触复杂的医学基础知识,此期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而在此阶段,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知和定位还很不明确,自我教育能力尚未健全。进入大学三年级,随着医学专业课的开设,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社会阅历的进一步增加,大部分学生倾向于主动获取更多医学知识,以增长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此期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意识处于较高水平,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和完善自我。因此,三年级医学生的自我教育评分较高。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行动中会遇到主观因素造成的困难,自我教育也经常受个人自我教育的自控性的影响,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源是定向培养的,在本科毕业后需要回到生源地工作,这些学生的毕业去向较为明确,由于学生本身对大学的学习已形成较好的学习策略,加之四年级阶段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此期这些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业和发展教育约束产生松懈。而另一部分非定向的少数民族生源在四年级会面对重要的人生发展抉择,主要是本科毕业后就业或是攻读研究生,此阶段较为彷徨,存在对自己未来前途的不确定思想,学生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影响自我教育的顺利稳定完成。五年级医学生的发展抉择已经明朗,此期学生或是准备考研,或是加紧练习临床技能为工作做准备,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能够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态度端正,自我约束力很高。因此,问卷中五年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实现、自我调控因子的评分较高。
注:与三年级比较,1)P<0.05;与五年级比较,2)P<0.05
本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完善因子以及自我教育问卷总评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男女生在行为认知、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女生心思较敏感、细腻,善于自我约束,以形象思维居多;而男生倾向于逻辑思维,不拘泥于小节,行动容易受情绪化支配。另一方面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性别角色教育有关[6]。男性的自我优越感要高于女性,男性往往是勇敢的、外向的,而女性则是谨慎的、内敛的。这些性别与性格关系的个体自身因素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素造就了女性在应对生活和学业中的问题时能够对自我有较好的认知,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不断完善自我;而男生在遇到文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时,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自我教育约束力略有欠缺。对医学生自我教育应以个体社会化为基础[7]。实施自我教育活动的大学生是完成了基本社会化的个体,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具备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对教育内容具有自主的甄别与选择能力。此阶段的教育应更注重群体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进行教育引导。
从少数民族聚居地到非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已熟悉的本民族生活环境到非本民族生活环境,这种看似地理位置的转变也会给学生带来生活、心理上的变更体验。本研究发现受试对象虽是来自于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但在自我教育水平方面,各个少数民族间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各个民族的学生均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在应对文化差异和学习任务等方面的挑战程度相似有关。
做好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培养,并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也是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贡献。本研究将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比较发现,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教育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医学生。这与吐送尼沙·艾力[8]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压力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在学业上非常刻苦,表现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民族地区走进大学校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是该民族的精英群体,他们担负着对本民族文化变迁的引领和传承以及学有所成之后贡献本民族社会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9]。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来自较为偏远地区,学习基础薄弱,教育的不全面和深度不够导致其在学习方面较为吃力,但和其他医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较高,能够较好地自主约束自我的学习行为。
医学专业具有学制长、课程门类多、实践性强、英语能力要求高、学业负担重等特点[10]。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生除了要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还需要适应医学专业特有的这些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和学业适应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发现,相比于汉区生源的医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自控性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激励并保持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积极性,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树立学习自信,实现学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8.
[2]段青梅,王东.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70-2074.
[3]臧爽,计永利,田伟,等.医学生自我教育问卷的编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26-129.
[4]向红,周正.采用SCL-90测评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19.
[5]杨玉芹,崔茂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调查与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176-177.
[6]杨金江,秦庆,罗晓云.对新疆大学等九所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5):57-62.
[7]李继宏.论自我教育与个体社会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1):40-42.
[8]吐送尼沙.艾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6):92-94.
[9]何志华,叶宏.教育人类学视阙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以成都某高校彝族学生为例[J].学术探索,2012,(5):178-181.
医学实验室安全与护生自我防护 第7篇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载体,其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特别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实验室为教学服务的功能,所以发现并尽快解决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刻不容缓。
(1)护生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由于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缺乏,也未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间,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非常淡薄,对来自实验标本和药品试剂等的危害,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视各种实验标本和试剂为普通物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带入实验室,对自身的健康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护生数量增加,实验课时和仪器设备的增多,使实验室具有使用率高,人员相对集中且流动性大等特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更需要重视。
(2)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后,由于工作需要,经常会直接面对病人,接触感染性标本,被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所以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就应当具备最基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使学生尽早树立自我防护的安全意识。
(3)自2004年起,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生物安全的管理条例和规范,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都以国家法令和国标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的建设原则,这意味着包括医学实验室在内的所有生物实验室,不论是临床、教学还是科研,都应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
当前学校实验室的安全提示仅侧重于预防火灾,在实验室内禁止吃东西,关闭水、电阀门,锁好门窗,以及仪器和设备的使用、领用、维护、损坏、丢失和赔偿等方面,对于各类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对意外的防范提醒不到位,曾多次发生因实验室安全提示不够而发生的烧伤、烫伤等事故。而在国外实验室的安全提示中,不仅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甚至更细致。如要求学生实验前塞紧过肥的外衣、领带和发结,盘起长发,摘下佩戴的饰物,禁止佩戴隐形眼镜凡此种种要求都有解释。美国学生还要签订“实验室安全协议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1]。
2 中职护生应树立自我防护意识,掌握自我防护措施
(1)意外伤的防护:各种穿刺针头、刀片、缝针等锐利器械在回收过程中,要小心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若不慎划破皮肤,应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并尽量挤出伤口血液,进行消毒处理和包扎,并预防性注射乙肝疫苗。
对污染物的防护:护理人员在进行物品回收、消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保护性隔离进行操作,戴帽子、口罩,病人的体液、血液均应被视为传染源,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各项护理操作时戴手套,对血清HIV阳性病人进行操作治疗时,戴双层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做好自身防护。
(2)护理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护生如果对职业危害了解不全面,在面临危害因素时就会缺乏有效、完善的应对措施,这就要求护生既要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熟练的护理技术、高度的责任心,还要熟悉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中职护生年龄小,人生阅历浅,在校期间虽然培训了安全知识,但往往认识不到安全知识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意义。医院工作环境特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如机械损伤的针刺伤、锐器伤;细胞毒性药物和化学消毒剂引起的化学性损伤;接触传染病病人血液、体液引起的生物性传染等。以上各种损伤虽然在一些医学专业课程中有所涉及,但并不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讲解,导致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程度较低。有调查指出,只有40.3%的护生知道护理工作中有哪些职业危害,99.0%的护生不能正确说出“标准预防”的措施,68.1%的护生不知道如何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59.4%的护生不知道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2]。由此可见,中职护生的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令人担忧。
(3)面对以上安全隐患,对护生进行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应要求护生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增强护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如接触病人前后、操作前后都要先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是最简单、方便的防护措施。比较科学的洗手方法为六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3]。
流水加肥皂洗手,90%左右沾污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一般是:工作或学习结束后洗一洗手,外出归来洗一洗手,饭前便后洗一洗手;另外,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采取避免放射性物质损伤的防护措施。在不小心被锐器损伤时,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降低受污染程度,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水清洗,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以上都是护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自我防护措施[4]。
护生是护理人才队伍的新生力量,护生从校园走向医院,面对的是繁忙而特殊的职业环境和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特殊人群。这就要求护生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熟悉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的卫生法规,掌握各项职业防护技能,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渐成为一名标准职业护士。
摘要:学校实验室是护生实践的重要场所,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防护行为和习惯,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职业防护教育要从护生抓起,从实验室抓起。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我防护
参考文献
[1]李庆文.对学校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安全问题的思考[J].普教天地,2005 (2):44.
[2]彭彩霞,贺圣光.谈中职护生的实习前准备[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 (6):127-128.
[3]董俊平,邢霞.应用六步洗手法提高临床护士手部消毒的管理[J].慢性病学杂志,2006(11):102.
自我医学 第8篇
一、强化思政课教师自身政治素质是前提
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政治觉悟、政治品质的锻炼教育是医学院校重要的教育内容。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来武装医学生, 帮助医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基础上近距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伟大成就,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分析和解释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热点, 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社会现实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与工作。
政治素质的提升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思政课教师要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 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使命感和自觉性, 认真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 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深刻领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魅力,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武装自己, 多学习、勤思考, 始终站在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 在学习中提高理论修养, 锻炼政治品质, 提升思想境界, 努力做到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笃信之并躬行之, 深入学习而不浅尝辄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觉悟, “学术研究无禁区, 课堂讲授有纪律”, 在原则性问题面前态度不模糊、不回避, 讲授不敷衍、不推脱, 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青年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航者, 将医学生塑造成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忠诚白衣战士。
二、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是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独特现实, 使得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历着阵痛与改变, 旧的道德理念逐渐隐退, 新的道德体系正在生成, 社会公众道德心理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在消极价值观念的诱导下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下, 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对社会政治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领域产生负面影响, 引发见利忘义, 导致责任意识和团体精神的减弱。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出现了部分医务工作者乱开大处方、过度治疗、收受回扣和红包等不良现象, 从而加剧医患纠纷问题。重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强化其职业道德认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 其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抓好源头预防, 在医学生的学习阶段强化其职业道德感和价值观,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在这一环节中, 思政课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个人品德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影响。著名学者韦政通认为, 如果一个社会在道德教学中偏重言辞, 缺乏实践模范, 或者教的一套, 社会上普遍行的是另一套, 那么这个社会就产生了道德危机。与中小学生不同, 大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从以学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格为中心, 如果教育者说一套、做一套, 唱功与做功对立, 只会使教育者丧失威信, 使言教失去影响力, 这一点在以道德教育为己任的思政课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充分了解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业道德要求上的特殊性, 充分把握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特别性, 以培养德艺双馨医学人才为己任, 率先垂范, 恪守职业道德, 遵守社会公德, 注重个人品德, 以自身深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谦逊的态度、坦荡的胸怀、浩然的正气去影响医学生, 真诚地帮助他们提高个人品质修为, 获得人格滋养与人性的清明, 将其内化为理想和习惯并延续到其职业生涯中去, 这对于医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增强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是关键
从整体上看, 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在培养医学生大医精诚的科学品质、医者仁爱的道德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综合性院校相比, 医学院校单一的专业设置使得医学生缺少与其他学科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无法受到其他学科背景学生的有效带动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 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如何通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将课程讲授得雅俗共赏、详略得当、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实现以理服人、以才悦人、以情动人, 进而改变部分医学生对思政课的偏见和误解, 在解疑释惑中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课教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 更是一门神奇的艺术, 教师需要以博大的学识与高远的视角洞穿教材、超越教材, 真正成为名师。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能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动态, 能够结合所教课程凝练教学特色;要具备娴熟的课堂组织能力, 能够有效设计、组织并调控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要具备良好的语言逻辑能力, 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易于接受;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能够敏锐观察社会及学生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并及时做出反馈解答;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科学研究中寻求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 探究教育教学的新载体、新途径, 寻找科研促进教学的生长点;要具备持久的自我学习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紧跟社会潮流, 丰富自我内涵;要具备积极的实践能力, 深入社会生活, 加强调查研究, 不断开阔理论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思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以激发医学生主体性参与为目的, 以发掘医学生智慧潜能为宗旨, 以尊重医学生人性需求为前提, 促进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政课, 以积极的精神获得专业发展。
四、丰富思政课教师自身知识素质是依托
思政课在学科门类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思政课涉及政治学、法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制约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思政课教师普遍欠缺医学知识, 他们缺少对医疗现状的切身体验, 缺乏对医务人员、患者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教育融合的自觉意识, 讲授中无法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精神的紧密融合, 无法激发医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要让思政课成为医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切实发挥思政课理论引导和情操塑造的积极作用, 真正帮助医学生提高认识社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课教师就需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 不断拓宽自身知识视野, 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层次, 善于从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去启发学生, 以广博的学识、缜密的逻辑、恰当的语言让学生去领会理论的魅力与精髓, 去感悟并捕捉社会跳动的脉搏, 同呼吸、共担当。
思政课教师应自觉站在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高度, 在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下不断学习社会发展理论, 打破专业界限, 了解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了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专业精神培养的契合点, 寻找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点, 避免教育的空洞化和抽象化。同时, 以职业导师的身份参与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 对医学生的就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此, 方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专业精神之间的有效融合与衔接, 减少医学生因心理准备不足在实习和工作岗位上不能适应医院管理模式的问题, 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并获得职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以任课教师素质的提升为前提。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素质, 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增强自身能力素质, 丰富自身知识素质,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政课,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克歌.关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 .
自我医学 第9篇
1 自我实现的内涵
人本主义学者马斯洛认为, 人类的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需求组成, 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把前4种低层次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 后3种高层次需要称为成长性需要。人必须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 之后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缺失性需要一旦得到满足, 成就这些需要的动机就会降低。成长需要则不同, 它不会完全被满足, 成长需要越多, 人为寻求进一步成就的动机就越强。自我实现就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1]。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 自我实现的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 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 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的人是一个积极的行动者, 而不是被动的助理、工具[2]。
2 医学生自我实现的意义
2.1 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
自我实现的人更多地受成长动机而非受缺失动机所驱动, 因而能够摆脱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依赖。一个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医学生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既不墨守成规, 也不随波逐流, 遵循自己内心的价值与规范, 不会轻易被外界利益所诱惑, 坚持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2.2 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
一位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医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 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能够接受任何事物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能避免职业倦怠。同时也倾向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把职业理想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救死扶伤的行动。
2.3 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精益求精
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医学生作为自我负责、自我决定的个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刻苦认真、持之以恒, 而且富有创造性。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 能够在学业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甚至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发展, 经常可以获得高峰体验, 而这种高峰体验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向更高的成就迈进。
2.4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作为一名擅长人际沟通的医务工作者,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这样的人不以自我为中心, 而以问题为中心, 对所有人都有强烈而深刻的认同感、同情心和慈爱心, 这也正是我们希望培养的医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素养中重要的一方面。
基于以上的描述, 如果一名医学生能够完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也就离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远了。本文所关注的重点就是帮助受助生在解决缺失性需要的前提下, 逐渐让他们重视成长性需要, 最终完成自我实现。
3 医学院校受助生自我实现的妨碍因素
3.1 缺失性需要未得到满足
笔者所在学校为苏北地区一所医学院校, 国家奖助学金和校内资助基本上能够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 加上国家助学贷款, 受助生基本上解决了吃饱穿暖的问题, 可以说在缺失性需要的层面上, 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 而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这3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众所周知, 很多受助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还有心理困难, 难以融入集体, 严重的甚至影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缺失性需要得不到满足, 受助生只能把成就动机停留在这个阶段, 无法顾及后面的成长需要。
3.2 医学专业课业压力大
医学生的培养周期比其他专业学生的要长, 一般为5年或者8年, 医学生毕业后, 可能还要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这就是说, 一名医学生要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独立的医生, 这和很多本科4年后就走上社会的学生相比, 医学生要奋斗更长时间。笔者所在学校曾经对学生进行过一个关于医学生压力情况的问卷调查, 根据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 排在第1位的压力源就是学习, 超过65.3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其在校期间压力的主要来源。而很多受助生本来的教育环境就比其他普通学生差, 他们面临的是经济、心理及学习的三重压力。
3.3 家长的就业期待值过高
因为医学院校录取分数相对偏高、学制长、教育成本高, 导致家长对医学生的就业期待值过高。很多受助生的家庭举全家之力供一人读书, 希望通过受助生的个人努力将来在医院找到薪资不错的工作, 从而改善家庭的经济情况。抱着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 医学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受助生的个人职业理想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受到家庭的影响, 因而在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上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4 医学院校开展受助生自我实现教育的途径
4.1 进行深度帮扶工作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在进行着包括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在内的受助生“三导”深度帮扶, 尤其是在“双困生” (即家庭经济困难的同时学习困难或心理困难或就业困难的学生) 的教育与帮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解决缺失性需要, 首先要解决受助生的心理问题。医学院校应该发挥自身在临床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心理门诊方面的优势, 通过心理普查、谈话谈心等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个体及团体的心理辅导。医学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师、医院带教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动员学习优秀的先进典型、班级干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一对一”帮扶的形式予以帮助。学校还应该组织就业指导部门深入院系或者医院教学实习点, 对于就业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就业技能培训、发放求职补贴等形式, 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优势、明晰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信心。
4.2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上文提到在解决了缺失性需要的情况下, 应该帮助受助生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求知需要和美的需要对受助生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 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医学生养成高尚的医德、解决医患关系、提高服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 医学院校也要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 结合医学专业的特色, 专门针对受助生开展有关美学、哲学、艺术、伦理等多元化人文领域的活动。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过最美励志成才学生评选活动、资助主题微电影展播、爱心涂鸦大赛、受助生主题演讲比赛等, 引导受助生不被现实的困境所影响, 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审美观念, 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
4.3 提供自我实现平台
学校应该给受助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会。
4.3.1 励志社团———从他助到自助
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团队精神, 共同的自我实现目标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凝聚力。学校可以结合受助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 对受助生实行社团化管理。笔者所在学校先后成立了“慈善爱心屋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自强创业社”、“受助学生义工服务队”等一些学生社团, 每一名加入的受助生都能在社团里实现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把团队变成他们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载体, 努力将团队价值和自身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
4.3.2 公益活动——从自助到助人
组织受助生开展公益活动一直是各高校对受助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 医学院校则可以在传统公益服务的基础上, 开展诸如送医下乡、社区义诊、养老院推拿等能够展现医学生特色的活动, 一方面让受助生在服务中回馈社会, 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感受到专业知识所具有的价值, 增强职业认同感, 稳定专业思想。
4.3.3 高峰体验——从助人到成才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 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 “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 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3]。一位受助生获得高峰体验的机会除了上述的励志社团、公益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之外, 另一个很重要方面的就是各种奖励。学校在助学体系上和各类活动中可以适当提高“奖”的比例, 一方面, 是对受助生的肯定和鼓励, 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这些先进典型通过分享他们的高峰体验, 同样会激发其他受助生的成就动机, 让他们突破自我, 向着更明确的方向努力,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励志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2]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
自我医学 第10篇
成人依恋指个体与目前同伴间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结[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成瘾行为是依恋失调的表现[5],因此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可看作是依恋需求的转移和补偿,是正常依恋未能获得满足的变形。如果大学生的成人依恋表现出无价值和不信任等消极特征,很有可能躲进网络世界寻求安全感[6]。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7]。成人依恋和同一性均涉及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两者应存在某种联系。此外,根据依恋的拓延—建构理论,安全的依恋可以促进个体的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等[8]。因此,假设安全依恋会促进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概念的拓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本研究致力于从成人依恋的视角探讨医学生手机成瘾的形成过程,为预防医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被试,于2015年9—10月以广西某医学院校在校的大一至大四本科生为总体,每个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并对抽中的班级中所有个体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14份,有效回收率为92.18%。其中男生283名(27.9%),女生731名(72.1%);大一学生351名(34.6%),大二学生234名(23.1%),大三学生244名(24.1%),大四学生185名(18.2%);城镇学生335名(33.0%),农村学生679名(67.0%);独生子女263名(25.9%),非独生子女751名(74.1%);未恋爱者685名(67.6%),恋爱中266名(26.2%),失恋者63名(6.2%)。
1.2 研究工具
1.2.1 成人依恋量表(AAS)[10]
量表由Collins(1996)修订,包括依恋回避(12个条目)和依恋焦虑(6个条目)2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1~5分别代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本研究按照Brislin的回译程序,首先由2位研究生将英文版AAS翻译成中文,3位在美国某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将中文版回译成英文,然后讨论并解决2个英文版的分歧,最后由美国某大学的华人心理学教授进行审定后定稿。本研究中依恋回避维度的α系数为0.781,依恋焦虑维度的α系数为0.838。
1.2.2 自我同一性量表[11]
该量表由加藤厚1983年编制,张日昇教授1989年进行修订,包括过去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3个维度,共12个项目。采用6点计分,1~6分别代表从“完全不是”到“完全是”。该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8~0.91(P值均<0.01),效度较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α系数为0.762。
1.2.3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12]
该量表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编制,主要用于诊断青少年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1~5分别代表从“几乎没有”到“总是”。该量表参考Young的网络成瘾筛选标准,如果被试17道题中有8题是肯定回答,就被界定为手机成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α系数为0.877,4个分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75,0.777,0.808和0.813。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MPLUS 7.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13],统计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项目打包的方法[14],对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采用平衡负荷法进行打包,对多维量表自我同一性和手机成瘾性以维度为单位进行打包,从而形成新的观测指标。
2 结果
2.1 数据正态性检验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正态性检验结果表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自我同一性和手机成瘾的偏度和峰度值分别为0.370,-0.375,-0.299,-0.391和-0.366,0.094,0.515,0.229,符合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小于2和小于7的标准,因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时采用ML估计是稳健的[15]。
设定公因子数为l,对研究中的方法学效应进行检验[16],单因子模型的拟合结果:χ2=2 323.325,df=65,χ2/df=35.743,CFI=0.503,TLI=0.404,SRMR=0.139,RMSEA=0.185,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手机成瘾组与非手机成瘾组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比较
根据手机成瘾筛检标准,医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6.57%(168名)。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手机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P值均<0.01);手机成瘾组现在的自我投入得分低于非手机成瘾组(P<0.01);而两组在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自我同一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3 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手机成瘾间相关分析
依恋回避与自我同一性呈负相关(r=-0.312,P<0.01),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r=0.106,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同一性呈负相关(r=-0.150,P<0.01),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r=0.369,P<0.01);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0.198,P<0.01)。
2.4 变量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运用MPLUS7.0,以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拟合指数:χ2=350.599,df=59,χ2/df=5.94,CFI=0.934,TLI=0.913,SRMR=0.054,RMSEA=0.070(90%CI=0.063~0.077)。除依恋焦虑对自我同一性(β=0.059,P=0.208)以及依恋回避对手机成瘾(β=-0.116,P=0.52)的回归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路径系数均达到统计学水平(P值均<0.01)。
结果显示,依恋焦虑正向预测手机成瘾(β=0.522,P<0.01);依恋回避负向预测自我同一性(β=-0.504,P<0.01),自我同一性负向预测手机成瘾(β=-0.229,P<0.01);自我同一性在依恋回避和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0.115,P<0.05,95%CI=0.108~0.126)。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发生率为16.57%,低于Leung等[17]以及刘红等[12]的调查结果。可能因为医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课程繁重,学习压力大,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习上,使用手机的空余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均表明,依恋焦虑是手机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与葛续华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依恋焦虑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较低,体验着更多的抑郁、孤独,为了逃避这些消极情感,往往用手机丰富的功能占据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以麻痹自己[18]。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仅依恋回避能够负向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由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需要与外界接触并进行探索,是在与他人(尤其是同伴)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因此依恋回避越高,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就会越低。自我同一性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同一性低的个体自控能力较差,感到无目标感和无意义感,更多体验着焦虑、抑郁和痛苦,而手机所具有的各种功能给他们提供了精神的避难所[19]。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依恋回避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完全通过自我同一性的桥梁作用实现。邓伟关于网络成瘾的研究中,也发现依恋回避对成瘾无直接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研究结论。依恋回避体现个体对他人的不信任,依恋回避程度高的个体,自我统一性的形成就会受到影响,进而通过使用手机满足心理需求,长期则导致手机成瘾。
综上所述,成人依恋直接或间接通过自我同一性影响手机成瘾。提示在对医学生手机成瘾进行干预时可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1)运用以依恋建构为核心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案,采用团体治疗或家庭治疗的形式,帮助来访者建构健康的依恋关系和安全型依恋模型。(2)大学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自我,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提升对“我”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同一性危机的能力。在自我同一性良好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健全的人格,培养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应对成长压力和挫折,抵制手机的诱惑,避免手机成瘾。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为预防医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西某医学院校1 01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成人依恋量表、自我同一性量表、手机成瘾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医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6.57%,手机成瘾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非手机成瘾组(t值分别为2.809,7.312,P值均<0.01),现在的自我投入得分(15.38±3.06)低于非手机成瘾组(16.34±3.40)(t=-2.839,P<0.01)。相关分析显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自我同一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2,-0.150,P值均<0.0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成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6,0.369,P值均<0.01),自我同一性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0.198,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依恋焦虑正向预测手机成瘾(β=0.522,P<0.01),依恋回避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完全通过自我同一性影响手机成瘾,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值=0.115,P<0.05,95%CI=0.108~0.126)。结论 成人依恋和自我同一性是手机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自我同一性在依恋回避和手机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