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总结的格式(精选6篇)
幼儿园总结的格式 第1篇
业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业务工作根据园务计划中提出的“保育与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以区课程实施方案的督导为契机,深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落实,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幼儿园龙头课题的研究为引领,深化礼仪教育色活动的实践研究,形成特色活动的运作模式。在园领导支持与全园教师的努力下,各层面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不断增强,课题研究也初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优化课程日常管理,提高课程执行能力
1、解读课程实施方案,规范教师保教行为
园所在上一学期中,虽已较为全面地制定了课程实施方案,但教师对课程实施方案的关注不够。为此,园所利用开学前、开学后的时间,采用提前自学、集中解读、后续测试的方法对全园教师(不论是成熟型教师,还是新教师,或者是支教教师)进行了蓝天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全面、细致的解读,解读不仅包含对课程实施方案的具体文本,同时还包含相配套的各类保障制度。
从整个学期的课程执行情况,以及将近学期结束后的测试来看,教师对园所课程实施方案较为清晰,能够以此方案来规范自己的保教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
2、调整主题开展顺序,优化主题课程内容
园所发现,上学期在课程实施中出现主题经验与幼儿已有经验不符的情况。为此园所对主题内容的开展顺序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主要调整为两大内容:
(1)主题序列调整:以上海市新教材的主题序列为参照,根据园所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的主题序列为:
小班:9月我的幼儿园 小宝宝 ;10月小兔乖乖 学本领;11月苹果和桔子 小医生;12月熊的故事 不怕冷;1月过年啦;
中班:9月身体的秘密;10月玩具总动员;11月在秋天里;12月在农场;1、寒冷的冬天;
大班:9月我自己(跟长大、大带小结合);10月我是中国人(国庆导入);11月有用的植物;12月、1月春夏和秋冬;
(2)课程内容调整:由于主题序列的调整,课程内容同步更改。在调整的过程中,园所继续采用波线性的运作模式进行微调,即:课程研究小组根据各自分工调整主题目标、评估指标及四大板块内容----业务园长审核,提出围绕主题挖掘内容的改进意见----课程研究小组成员再微调----教师实施内容并反馈。以此力求课程内容与主题更匹配。
3、继续加大监控力度,促进均衡发展
(1)行政监控中加强反馈机制促均衡
本学期弱化了行政人员共同对保育员规范性操作的监控指导,重视了行政监控中的反馈机制。做到每周有监控记录的反馈信息,每月有监控现状的反馈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A、提高绘画技能
本学期行政人员发现,幼儿在美术表达表现方面存在技能低、画面不美观等情况,于是园所加大力度,从教师技能出发,采用教研组加强主题背景下绘画素材的解读----每周每位美术教师的绘画作品设计制作与小组展示----阶段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关注----每月幼儿绘画技能的测试等,不断提高教师与幼儿的绘画水平,促进课程落实均衡、幼儿均衡发展。
B、丰富个别化学习材料
上个学年,园所对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提供策略进行了研究,本学期重点落在教师个别化材料的自主丰富方面。为使自主丰富有效落实,园所采用个别化学习材料评比----每周个别化学习材料的丰富----阶段反馈个别化材料提供情况等策略激励教师丰富材料,并均衡个别化材料的提供。一个阶段后,个别化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得到显著提高,幼儿在探索中的学习能力得到助推。
(2)教研组长监控中关注课程落实促均衡
教研组长的监控维度与行政人员有所区别,行政人员关注每日的课程组织情况,而教研组长则关注每周的课程均衡情况。从关注每周周日计划的制定----案头资料的检查----每月对幼儿的发展测评等方面,更为细致全面地了解教师在课程设置中的均衡情况,配合课程领导小组,就课程发展、幼儿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情况,积极落实,带领教师一起促进课程均衡、幼儿发展均衡。
4、关注计划与总结质量,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1)在区教研室指导下提高业务工作计划与总结的质量
10月,区教研室提出对业务工作计划的改进要求,园所采用“园长提出修改批注----业务园长细致修改----区教研员面对面指导----后续完善”的方法,不断优化业务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此同时,在教研员提出总结改进意见后,园所采用“学习他园总结写法----逐字逐句细致推敲”的方法,让总结高度提炼经验做法或策略,为后续制定计划提供有效依据。
(2)在园所把关下提高教研组计划与总结的质量
对教研组计划的制定与总结的撰写,园所同步给予指导。园所采用“开学初提供思路放手让教研组长制定----集中交流发现同事间计划的优缺点----业务园长提供格式指出问题优化教研组计划”,使教研组计划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期末,园所采用“先将区级层面的总结要求提供给组长----细致审阅组室总结文字批注提出改进要求----组室总结不断优化直至通过”,保证组室总结也能高度概括,提炼经验做法。
(3)在家教部门监督下提高宝宝成长档案计划与总结的质量
本学期,家教部门对宝宝成长档案采用每月检查、每月反馈指导的方法,主要方式有:文稿批改标注式和集体问题归纳反馈式。对于个性的问题进行文稿批注,对于共性问题进行大会强调性地改进要求,让教师们自己对照要求,寻找问题进行修正。为保证检查质量,在检查宝宝成长档案时,园所将每月资料打印进行,对每一篇观察记录等进行批改,标注出问题,备注出指导建议,让教师们有修改的方向。
通过认真监督与及时的反馈指导,我园的幼儿成长档案在计划制定、按计划严格落实、参照计划不断反思方面逐渐有所好转。
5、紧跟区级课程研究,盥洗室环境逐渐凸显
月4日,区教研室下达生活环境创设的任务,园所统整考虑、设立试点班,并于第二天启动此任务。
我们的主要做法:
(1)业务园长自学,全面解读生活教参,深入思考盥洗室环境中需要创设的内容与要求。
(2)带领试点班三个班级六位老师,一起学习生活教参,对涉及到的盥洗室的内容进行一一罗列。
(3)制定蓝天幼儿园盥洗室环境创设表,表格包含:创设的具体内容、名称与照片、生活教材要求、呈现方式的价值分析、呈现的区域位置等,通过表格进一步使试点班的老师明确盥洗室环境创设的价值,不仅会创设,还能说出创设的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教师学习、借鉴提供了资源。
(4)提出盥洗室环境呈现的方法,我们要求小班以图片为主,中大班以图文为主,大班出现幼儿自制的标志等。
(5)业务园长汇总蓝天幼儿园盥洗室环境创设思路成文,从“关于盥洗室环境在生活教材中的要求、关于盥洗室环境涉及班级中的创设点(解读生活教参后达成的共识、三个年龄段试点班的创设体现)、创设时年龄段的体现等三方面进行汇总,清晰地展现园所盥洗室环境的创设情况。
我们的成效:
2012年12月8日,试点班进行阶段交流,从交流中,发现教师们能较好地体现创设的要求。
2012年12月21日在方塔幼儿园进行区级小组盥洗室环境交流。从当天参加的白云、方塔、机关、车墩,以及我们蓝天幼儿园的情况来看,我园盥洗室环境创设的方法、思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探索课题运作模式,明确课题优化行动
1、教科研整合模式,聚焦礼仪特色研究
2012年6月,园所成功立项园级龙头课题《传承中发展的幼儿礼仪启蒙情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区级课题。为使研究有实效,也为了减负增效,园所采用教科研整合的方式,推进礼仪课题的研究。
整合之一:大组专题研究即为课题研究活动,主要解读新教材,在新教材中选择与确定幼儿礼仪启蒙情境教育内容
整合之二:教研组实践活动即为课题实践活动,主要对组室确定的内容进行教法、学法的探讨,在实践中确定内容选择与教学法的合理性。
2、五轮研讨模式,保障研究有序落实
学期初,园所制定“五轮研讨模式”,对一学期课题的开展进行了任务与方法的明确,力求课题有序、有效落实。
“五轮研讨模式”,即“课题中心组研讨----课程研究组确定----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流水线式的线性研讨模式,每个月根据主题的开展,课题的需要进行三位一体的研讨过程,目的使教师们能根据课题研究主方向,解读主题核心经验,围绕“礼仪认知活动、礼仪生活活动、礼仪游戏活动”,设计能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较高质量的活动方案。这样的线性研讨模式共经历五轮,故命名为“五轮研讨模式”。
同时,为保证五轮研讨模式中各层面人员均能有序有效开展各项活动,园所明确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学期各类研讨活动时间表、提供主题解读思路、订制集体备课研讨表、确定学期物化成果内容等,使教研、科研、研讨、实践自学期之初开始便在园长室的统筹下逐一落实与推进。
3、“2+1+1+1”解读模式,共同学习解读素材
本学期园所大组专题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解读新教材,即围绕新教材主题中的核心价值来选择与确定幼儿礼仪启蒙情境教育内容。“2+1+1+1”的模式,即两次业务园长素材解读示范引领、一次教研组长素材解读初步尝试、一次课题组成员后期跟进、一次教师代表素材解读学习应用。共涉及人员10位。
我们的解读方式:课程基本经验(含生活、学习等)----主题内容与要求(核心经验)----活动教学点分析,分析与判断在这一主题背景下与礼仪启蒙情境教育相吻合的、匹配的教学内容,从而为课程小组确定内容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如11月份是第一个1,即教研组长进行解读,在大班主题“有用的植物”第四条线索“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中,教研组长解读到“为家人制作八宝茶”这一内容与家人的交往礼仪相匹配,在为家人制作八宝茶的过程中即可以帮助幼儿积累对植物的保健、治病作用的了解,同时有效引发幼儿积极地关注家人的身体状况,通过根据家人身体情况泡制适合的保健茶这一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幼儿学着用言行关爱家人。
这一模式的运用,逐渐帮助教师明晰新教材的解读方式、提高了解读新教材的能力,教师们能围绕主题的内容与要求、主题线索、主题中的教学点去寻找与礼仪启蒙教育相匹配的内容。
4、特色活动调控模式,保证礼仪活动质量
“礼仪认知活动、礼仪生活活动、礼仪游戏活动”是本学期园所推进区级课题的主要载体,为使三类特色活动能有效落实,园所积极采用调控模式保证礼仪特色活动质量。
(1)对素材选择进行调控
此调控由课题组中心组、课程组与业务园长共同落实。对每一个主题素材的解读,先由课题组对成员素材解读进行把关,确定后在业务大组层面进行全园介绍。再由课程组对礼仪特色活动具体内容进行研讨把关,确定后在大组活动中进行全园介绍,最后业务园长再对选定内容进行审核确定,在源头上把好素材选择第一关。
(2)对活动设计进行调控
此调控由教研组长、业务园长一起落实。在礼仪特色内容确定后,项目组成员根据分工,先分别对礼仪认知活动、礼仪生活活动、礼仪游戏活动进行设计,设计时把握关键点,即认知活动重认识:为什么要这么做?礼仪生活活动重实践:即我该怎么做?礼仪游戏活动重后续:做得怎么样?大家集思广益,发挥智慧。后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将大家的设计进行优化重组,使三类活动设计更为科学。最后业务园长每周深入班级,观察教师组织情况,从组织中评价活动的设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活动设计不断优化。
一个学期下来,园所积累了一定的优质活动,如大班组《我是中国人》主题背景下的“参观中国馆”、《有用的植物》主题背景下的“我给爸妈泡花茶”、《春夏秋冬》主题背景下的“打电话”。中班组《玩具总动员》主题下的“学会原谅”,《在秋天里》主题背景下的“问路”。小班《学本领》主题背景下的“抱抱”、《熊的故事》主题背景下的“鼠宝宝做客”活动。
5、课题阶段汇报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增加组室间的相互了解与经验互享,园所同往年一样运用课题阶段汇报模式。本学期共开展三次阶段汇报活动,十一月为大班组,为《有用的植物》主题背景下“逛超市”活动、十二月为中班组,为《在秋天里》主题背景下的“问路”活动,一月小班组(提前在十二月完成),为《熊的故事》主题背景下的“鼠宝宝做客”活动。
在这三次课题阶段汇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礼仪特色活动出现“伪主题”背景下活动
情况
如大班《有用的植物》中“绿色菜篮子”,教师解读到“蔬菜超市”这一教学点,考虑到大班到公共场所的交往,故确定了逛超市这一内容。但在设计中出现逛超市中不是去买蔬菜,而是其他物品。
分析
教师重视了公共场所的交往课题,忽视了主题内容与要求中“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积累有关蔬菜品种的经验”的核心价值,即设计“跑偏”了。
(2)礼仪特色活动出现主题背景下“伪课题”活动
情况
如中班《在农场里》这一主题,教师解读到“喜爱动物,有兴趣了解家禽、家畜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这一核心价值,根据主题中有一个“比蛋”的教学点设计了“蛋宝宝有营养”这一活动,活动从蛋的营养出发,不能少吃不能多吃,可以做成多种蛋制品解决不爱吃蛋黄的现状。可是,中班组的研究课题是交往,而教师的设计从幼儿自己的角度出发,未能凸显交往这一课题。
分析
教师已建立从新教材中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也能把握主题的核心价值,但往往顾此失彼,将礼仪特色研究中的交往给落下了。课题研究再次“跑偏”。
面对情况,园所马上制定新一轮改进策略,促使课题研究走上正轨。
策略一:明确方向
对素材选择进行研讨,务比做到务必与主题核心经验相匹配、务必将本教研组的研究专题相匹配、务必好好分析素材的价值点。
策略二:解决问题
对两大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共同解决问题,并引以为患。
6、礼仪卫士每周推模式,逐渐形成学礼之风
2012年11月,园所推出“礼仪卫士每周寻“活动,目的是在幼儿群体中树立礼仪榜样,形成学礼之风。
我们的做法:
1、成立“礼仪小伯乐”小队,由大班组教师与6位幼儿共同组成,其中教师是队长。
2、制定蓝天幼儿园“礼仪小卫士”申报表,每周由各班班主任自荐一名幼儿,将幼儿在“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中的突出表现进行描述,并于每周四前上交至“礼仪小伯乐”的队长。
3、每周四中午,“礼仪小伯乐”的队长带领6位大班幼儿根据“礼仪小卫士”评选重点进入各个班级进行寻找活动,采用帖五角星的方式进行评比确定,最终由“礼仪小伯乐”的队长汇总并推荐出园所二至三位礼仪小卫士。
4、推荐出的二至三位礼仪小卫士,在每周一园所国旗下讲话活动中进行自我良好礼仪行为的介绍,让全园幼儿互为学习。
此类做法的优势:
1、增强了教师对每周礼仪实践内容的重视程度,在班级里树立幼儿榜样。
2、营造了幼儿间相互学习、互为提高礼仪行为的良好氛围。
3、促进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个人先进事迹的表达能力。
三、优化教师培养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在调整中提升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素养
(1)调整负责人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根据1-5年、6-、10年以上的年限要求,三爱俱乐部中有些5年的教师进入了6-10年的队伍中,而有的教师则成长到10年以上队伍中。为此,园所对人员与负责人进行了调整,让一些更有责任心的老师担当起俱乐部的活动组织中,提升她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2)调整培训任务提升理论素养
原先爱评课俱乐部的成员只要对爱上课俱乐部的成员进行2+1的模式评价即可,本学期提高对这支队伍的培训要求,需要她们不仅组织好对1-5年教师的集体备课任务,还要她们围绕师幼互动这一专题进行理论培训,提升这支队伍的理论素养。
而爱培训俱乐部成员本学期重在对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实践引领,要求这支队伍想在前、做在前,对于教师材料制作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并通过集中研讨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升这支队伍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比武中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迎合区级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有效提升园所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园所积极给予教师提供平台予以支持。
(1)说课培训给予中青年教师技术支持。培训围绕说课说什么,怎么提高说的技术进行指导,为园所中青年教师参加区级评比活动提供支撑。
(2)说课评比创设青年教师出线机会。本次说课评比,中青年教师发挥都较好,但为了给青年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园所一致推荐两位第三年的教师参加区级比赛活动。在压担子、挑担子的过程中促使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3)细致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功晋级。自园内一位青年教师顺利通过中青年区级教学评优初赛后,园所采用细致指导的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成功晋级。
主要的方法:
(1)提供成熟方案细致解读,帮助青年教师对素材选择、目标定位、活动设计意图与方法等有更明确的认识。即为何选择这一素材、素材与幼儿间的关系、素材与活动方案中科学应用等,让素材----幼儿----目标----方案设计互为融合,科学有效。
(2)邀请市级专家提供思路,开拓青年教师更开阔的思路。市级专家从游戏化的数活动、优质的绘本教学、生活中需要关注的群体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活动方案,使园内青年教师豁然开朗,选定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人入手,激发幼儿的感恩之情。
(3)完善教学活动说课方式,帮助青年教师理顺说课脉络。在市级专家指导后,园内立马要求青年教师进行活动方案的改良,并采用说课的方式理顺活动脉络。在此过程中,园所对整个活动的环节、过程、提问、教学具运用等进行一一把关。同时将评委可能要提出的问题进行罗列,要求青年教师重点把握主题核心价值与幼儿现有阶段的发展水平。
我们的成果:
在本次参加的中青年教师评优中,我园青年教师是最为稚嫩的,只有第三年的教龄。但我们还是顺利入围复赛,并获得区级教学评优三等奖,且排位考前。
3、在多层面指导中帮助新教师顺利上岗
为进一步加强见习期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效性,加速提升入职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与水平。园所加大对见习期教师的培养力度,不仅制定园本培训方案,还采用多层面的指导模式给予指导。
层面一:区级层面指导,给予比较上位的指导。
层面二:园所工会层面给予政治、师德等方面的指导,提升见习期教师的职业素养。
层面三:园所带教老师层面给予实践指导,在计划制定、环境创设、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与组织、儿童化语言的有效使用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帮助见习期教师顺利上岗。
层面四:各类园本培训给见习期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实践帮助等,使见习期教师对新教材、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组织方式等有更多的了解与启迪,进一步提升见习期教师的专业水准。
一个学期后,园内见习期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能较好地开展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活动质量较高。
4、在多形式考核下促进教师更好发展
教师的成长应该是理论、实践、技能同步发展。本学期在发现幼儿表达表现能力发展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园所改进考核方式,采用日常教研实践与专项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教研实践突出礼仪特色的实践研究,专项技能以新教材学习教参中的内容为主,在绘画与弹唱中激发教师重视自身基本功。
此类考核方式对教师技能提高的优势:
1、教师加强对自身技能水平的重视,每天花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练习。
2、教研组层面相互探讨,使音乐旋律更贴近曲风、绘画作品构图更为合理。
二、主要成绩与收获
(一)教师个人成绩
1、沈伟在松江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获得区级三等奖
2、沈晓晴的教学活动“温暖的礼物”获得“走进童心世界”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文章类评选二等奖
3、章新茹的教学活动“微笑的力量”、“赛龙舟”均获得“走进童心世界”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文章类评选二等奖
4、王一多老师的教学活动“轻轻打喷嚏”获得“走进童心世界”全国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文章类评选三等奖
(二)教学成果梳理
1、汇编整理了20第一学期主题背景下礼仪启蒙情境教育十六套礼仪特色活动方案、三十二节礼仪特色活动课例与课件。
2、初步探索出礼仪特色研究中的经验做法
(1)礼仪特色活动教学模式
礼仪认知活动教学模式:一、激趣导入、(谈话、图片演示、情境导入)
二、感知理解(理解、讨论、游戏、观摩)
三、行为辨析(小结)
礼仪生活活动教学模式:一、经验回顾
二、实践体验
三、实践体验
礼仪游戏活动教学模式:一、情境设置(孩子需要去干嘛)
二、游戏体验
三、经验提升
(2)礼仪特色活动教学法
a.礼仪认知活动
教法:情境法、设问法、演示法、环境创设法、生生互动法
学法:讨论法、观察法、体验法、思辨法
b.礼仪生活活动
教法:情境法、环境创设法、激励法、示范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交流法
c.礼仪游戏活动
教法:情境法、环境创设法、游戏法、评价法
学法:游戏法、体验法、评价法、观察法
(3)礼仪特色活动策略
a.礼仪特色活动素材选择策略
主题性(主题经验)、价值性(对幼儿有价值的)、幼儿主体性(体现幼儿的年龄性)、典型性(契合礼仪素材点)
b. 礼仪特色活动情境设置策略
主题性(具有主题特征)、生活性(适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课题性(情境设置具有礼仪课题的内容)、整体性(设置考虑贯穿整个活动)
c. 礼仪特色活动教学法设置策略
趣味性(教学法运用有趣和生动)、有效性(教学法运用有实效)、多元性(教学法运用多样)
三、主要问题与思考
(一)教师发展不够主动
1、情况
园所近些年一直致力于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但教师们在素材选择、环节架构、问题设计等方面还存在思考不够深入、学过忘过的情况,总是依赖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业务园长的智慧,一旦脱离了这些人员的参与,活动在设计与组织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
2、思考
调整教师考核方式,以日常教研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自我设计为主要考核内容。
调整课程日常监控表,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突出教师日常工作的主动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整俱乐部运作模式,采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与改进策略的研讨模式为主,变空洞理论为实践操作,在交流中进一步发现善于思考的教师,大力提倡教师主动发展之路。
调整每月考核指标,变面面俱到为点、面结合的考核方式,再次强调教师的主动发展。
(二)组室礼仪特色研究维度不一
1、情况
本学期围绕“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开展三个年龄段的探索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个人礼仪还是公共场所礼仪都与交往有关,而这些内容的研究有的时候与主题核心价值点又有些牵强。
2、思考
调整三个组室的课题研究名称,以主题核心价值点为导向,围绕主题核心价值点挖掘与礼仪特色研究相关的素材与内容。
(三)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提供不够科学
1、情况
园所虽然采用了激励措施丰富个别化学习材料,但教师对材料制作后幼儿的活动情况未作进一步的观察
2、思考
加强对材料投放后的观察,从幼儿表现中验证材料的科学性
幼儿园总结的格式 第2篇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潜力安全教育持续有效。各班学期计划中对安全教育进行统一安排,每月都有安全教育活动,还利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对全园幼儿进行安全疏散演习,逐步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潜力,最大限度地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1、安全教育与主题教学相结合。
为提高幼儿的防护意识和技能,我园将安全教育与主题教学相结合,渗透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训练、实践活动。首先,在活动室周围和楼梯、过道两旁贴上安全标记图,以经常提示幼儿。如留意触电、当心危险,上下楼梯按指示箭头行走,不推挤,以免碰撞。教育幼儿不玩火,不动插座、开关等。其次,开展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如遵守交通规则,给幼儿介绍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常识。第三,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让幼儿学习地震、水灾、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学习正确拨打特殊电话号码:110、119、120等,并用心开展各种疏散、消防、防震、传染病隔离等演练活动,从而使幼儿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应变潜力都明显加强。
2、安全演练日常化。
针对幼儿年龄小、保护潜力差,各班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教师们以游戏的形式,模拟了防暴、地震等过程,生动地向幼儿讲授遇到坏人和危险事件的自救方法,鼓励幼儿不惧怕,教育幼儿要灵活躲避,机智逃生。为保障安全演练的效果,开展了“幼儿园演练周”活动,利用一周的时光,统一信号,定时与随机演练结合,每日进行,对幼儿园各类安全预案进行集中演练。同时还规定每周组织幼儿防范较差的防暴、紧急疏散演练,让演练习惯化、日常化。
幼儿园总结的格式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120例儿童, 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例。其中干预组男29例, 女31例, 年龄2.13±0.57岁;对照组男30例, 女30例, 年龄2.12±0.56岁, 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差异 (P>0.05) 。纳入标准: (1) 首次体检; (2) 排除智力落后、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 (3) 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体检。干预组儿童在体检前15min将由护士带至近似“儿童乐园”的游戏室。房间里布置了各种卡通人物, 播放儿童喜欢的音乐, 各种模拟医疗设施模型如检查台、听诊器、白大褂、体温计、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去掉针芯的留置针, 还有沙盘, 一套游戏用具, 小木屋, 满篮子的木偶, 做黏土的工作台, 一套制作黏土的工具, 绘画工具, 以及积木、秋千、滑梯、攀登架、小皮球、电话、各种布娃娃、橡皮泥、图画书、舒适的椅子等。护士面带微笑, 轻言细语, 多给予赞扬、鼓励小儿, 并共同完成绘画、捏粘土、拼贴图、木偶剧、讲故事、沙盘游戏、情景角色扮演游戏等, 所有过程鼓励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本研究采取自制统一的焦虑度和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在体检前发放给两组儿童家长, 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填表。
1.3 评价标准
通过完成体检时间和哭闹率对受检儿童配合度进行分析;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受检儿童家属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儿童体检的配合情况, 两组儿童在完成体检时间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干预组儿童哭闹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干预组儿童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 。干预组家属焦虑10例, 对照组焦虑2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幼儿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制力, 同时这种自制力又不稳定, 体检中手指末梢采血、静脉抽血、医生体格检查、白大褂等伤害性和非伤害性操作, 加上陌生的人和环境, 均会导致儿童产生害怕、紧张、恐惧和不安心理, 在生理上表现为哭闹、躁动、挣扎, 使体检工作不能顺利进行[3]。格式塔疗法, 是由帕尔斯创始的, 又称完形疗法, 是由十九世纪流行的存在主义导引出的一派心理治疗法[4]。利用格式塔游戏法, 采用一些投射性的技术, 包括:绘画、捏粘土、拼贴图、多种形式的音乐、木偶剧、讲故事、沙盘游戏等, 使儿童以一种非威胁性的、有趣的方式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治疗来获得对日常冲突和创伤事件的掌控感[5,6]。游戏对儿童的认知活动、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等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体检前采用格式塔游戏法可分散幼儿的恐惧和不安心理, 通过角色装扮和游戏的环境, 对即将进行的体检项目有一定认知和了解, 有利于帮助儿童稳定情绪, 减少哭闹, 缩短体检的时间, 从而提高儿童体检配合度, 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儿童家属的焦虑程度, 提高家属满意度, 为更好的开展儿童保健体检工作探索出一条有效方法。
摘要:将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13岁儿童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对照组) 各60例, 其中干预组在体检前采用游戏法进行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体检。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儿童完成体检的时间少、哭闹率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干预组家属焦虑程度降低, 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 。体检前对儿童应用游戏法能有效帮助儿童稳定情绪, 缩短体检的时间, 提高儿童体检配合度, 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儿童家属的焦虑程度, 提高家属满意度, 促进医护人员和儿童的良好沟通, 提高体检服务效能。
关键词:游戏法,幼儿体检
参考文献
[1]黄小兰, 陈桂玲, 王丽萍, 等.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干预[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1 (6) :101-103.
[2]王倩, 张际, 梅其霞, 等.团体游戏治疗改善哮喘儿童心理应对能力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 (8) :793-798.
[3]欧佩芳.改进现行幼儿体检程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2003, 15 (9) 100-101.
[4]符明秋, 于海霞.格式塔疗法述评[J].邢合师专学报 (综合版) , 1996, 3 (1) :43-46.
[5]杨延砚, 黄东锋.游戏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 (11) :699-701.
幼儿园总结的格式 第4篇
关键词:ePub;电子教科书;格式标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84-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步转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正在应运而生。以数字形式制作、出版、使用的电子教科书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相比传统教科书而言,电子教科书有着多元化的知识资源基础,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使得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还可以针对个人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由此可见,发展电子教科书是顺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趋势。[1]
目前的电子教科书内容结构、媒体表现、功能作用难以统一,严重制约了电子教科书的普及和发展。因此,规范电子教科书格式标准,制定统一的格式规范,实现各个平台系统之间的互通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ePub格式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使文字内容根据阅读设备的特性,以最适应阅读的方式显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电子教科书格式种类繁多、缺少主导性格式标准、兼容性差等缺点。近年来,在欧美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量ePub格式的电子教科书和硬件终端,为ePub格式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电子教科书标准化国内外现状
电子教科书格式标准化受制于源头的出版发行机构以及技术支持方面的数字出版供应商乃至最后发布呈现的终端平台。
在国内,电子教科书在基础教育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包括人教社在内的多家教育出版机构研发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教科书产品并进行了小范围推广试用。但由于内容过于单薄,推广程度不高、技术能力缺乏等因素而前行缓慢。电子教科书平台终端市场发展势头火热,竞争激烈。诞生了一批以苹果iPad、亚马逊Kindle、汉王、台电等为首的具有一定市场分量的平台终端品牌,而不同的品牌和平台之间有着不同的格式支持,互通问题严重。虽然在2004年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推出了CEB格式,包括之后推出的CEBX格式,但是由于缺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支持,兼容普及度不高。2002年发布的《电子图书阅读器通用规范》和《开放式电子图书出版物结构》,分别就电子图书阅读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以及出版物文件的标识、元数据等进行了规定。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这些标准与市场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无法发挥标准对于整个电子书行业顺利发展所应起到的促进作用。
20世纪90年代,EDI(泛欧书业)和AAP(美国出版商协会)就开始在书刊电子贸易中推广技术标准。进入21世纪后,部分国家层面的技术标准得以颁布。包括OEBF和EBX在内的电子书标准制定组织也颁布了全新的格式标准。目前国际上电子书格式处于封闭和开放两种标准共存的局面,分别是以Azw格式为代表的亚马逊Kindle阅读器和ePub格式。Kindle因其庞大的销量使得Azw格式有着成为业界主导格式的趋势。但在2011年5月,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发布了最新的开放电子书格式ePub3标准,并在美国电子书行业推广迅速,大多数数字出版机构、平台开发运营商都认可ePub3格式,使得ePub格式的国际化趋势势在必行。
2.ePub格式介绍
ePub格式是由国际数字出版论坛(The 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IDPF)提出的基于OEBPS格式基础上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电子书开放格式标准, 以取代旧的开放Open eBook电子书标准。[2]该格式具有很高的开发人员友好性,ePub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并且可使用标准XML工具创建,不需要任何专门或者私有的软件。ePub格式文件还允许出版商相对容易地转换成其他终端格式,并支持数字权利管理(DRM)方案。[3]
3.ePub格式的组成
ePub 遵循三个单独的 IDPF 规范标准。
(1)OPS(Open Publication Structure)开放出版结构标准。电子书技术为了更好的在市场上进行推广传播,阅读系统需要方便的访问形态各异的书目。OPS开放出版结构规范描述了表示电子出版内容的标准。该标准遵循XML和XHTML规范。定义了一个供电子书提供商(出版商、代理、作者等等)使用的标准的内容描述方法,以便把这些内容提供给多个阅读系统所使用,并保证在各个阅读系统中保持最大的呈现一致性。
(2)OPF(Open Packaging Format)开放包装标准。定义以XML为基础的.epub档案结构,包含ePub的内容元数据、目录结构、导航信息等,形成一个基于XML基础的打包文档。表述了电子书中各组成单元的关联性以及将符合OPS标准的出版组件连结在一起的机制。
(3)OCF(OEBPS Container Format)开放容器格式标准。描述了如何将电子书内容进行打包以便于发送传播。OCF规范遵循ZIP压缩技术,因此可以将其看作为一个ZIP文件。根据规则要求,将电子书相关的所有文档内容按规范要求进行打包。
4.ePub格式的结构
将ePub格式电子书后缀名.epub改为.zip之后,通过解压缩软件对其进行解压或浏览可以得到三个未经加密的部分。
(1)META-INF目录。META-INF目录一句OCF规范用于存放容器信息,默认情况下该目录包含一个container.xml文件,规定了电子书的根文件(rootfile)的路径和打开放式,container.xml文件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2)OEBPS文件夹。OEBPS目录用于存放OPS文档、OPF文档、CSS文档、NCX文档,如需制作中文电子书,则还会包括一个ttf文档用于存放文字信息。除此之外,也可以在OEBPS目录之下建立相应的子目录,例如chapter目录,把电子书各章节的OPS文档放在chapter目录中。
(3)mimetype文件。用以说明文件的格式、打开方式,内容为:application/epub+zip //,即可以用支持ePub格式的阅读软件或zip压缩工具打开。
5.ePub格式电子教科书的制作
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标准规则,ePub格式的电子书制作通常比较简单。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使用Dreamware(XHTML编辑器)制作OEPBS目录,依照章节形成多个XHTML文档。其次利用ePub编辑器(如Sigil)新建一个ePub格式电子书,输入电子书的元数据(metadata),并导入之前生成的OPS目录,自动生成文件列表,并输入目录信息。最后保存即可得到一个制作好的ePub格式电子书文档。
随着epubbuilder、PDF to ePub、txt to ePub等ePub格式制作软件的出现,ePub电子书的制作更加趋于便捷。
6.ePub格式电子教科书的优势
电子教科书区别于普通的电子书,是以传统的纸质主体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及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实现教材内容的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
(1)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支持。ePub格式兼容多媒体格式,可以嵌入视频、音频进行播放并且还支持文字朗读技术,对于数理化一类的学科教学。ePub格式在MathML语言的支持下,通过借助MathML工具可以展示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逻辑结构图。
(2)丰富的显示技术和标准。借助CSS3和HTML5技术的支持,在三维建模和二维矢量图形展示上ePub格式也具有优势。通过SVG图形格式的支持,可以将书本上各种复杂难以表现的形象内容直观的通过图像进行呈现,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3)高效的交互性和扩展性。ePub支持JavaScript,这使得ePub格式的电子教材可以和网页一样,支持更加丰富的内容和交互。学生可以在书中随意添加标记,还可以对书中内容评价打分并及时得到反馈。由于采用流式文档格式,ePub格式对于不同平台设备还具有很高的屏幕自适应功能,这将大大节约电子教科书的自身成本。
通过对国内外电子教科书标准化现状的研究以及ePub格式电子书格式特点及其优势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的电子教科书格式标准制定还处于初期阶段,而对于标准的建立和市场的统一要充分吸纳国外的经验,借鉴ePub格式在信息描述开放性上的特点。结合国内优秀格式标准,在出版方、供应商、技术开发等多个环节上共同协商以最优化标准体系,从而实现电子教科书格式标准化建立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和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87-89.
[2]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 ePub [G/OL ] . 维基百科, 2011.
[3]郑滢瑜,丛挺,缪婕.电子书格式标准研究[J].出版科学,2011,4(18):90-93.(编辑:鲁利瑞)
幼儿园总结的格式 第5篇
本篇《幼儿园中班教师个人总结ppt格式》是由为大家提供的,还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年终总结、总结、个人总结,包括班主任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及试用期工作总结等多种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点击查看更多详情>>>
相关推荐:总结|个人总结|年中总结|半年总结|实习总结|党支部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工作以来,我一直不断努力,积极思考如何做好幼儿教师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幼儿教师,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在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思想方面
能够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记笔记,数量足,内容丰富。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集体、团结同事、尊重老教师、对待幼儿有爱心。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与园内各项活动。
二、工作方面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能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记录,认真对待每天的活动,有准备的组织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注意给胆小的、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多一些鼓励;给体弱的孩子多一些照料;给能干的孩子多一些挑战。
上个学期,班内幼儿不举手,随便讲话的现象屡有发生。在本学期我们重点教育幼儿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对有改进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通过教育班内幼儿都能做到回答问题先举手,而且声音响亮。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活动常规和与同伴分享、合作的习惯,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同时我还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尽量以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为此,我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工作方面
我深知,幼儿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家长和孩子,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好幼儿的同时,做好家长工作。我们班的家长大部分与我已经有 了差不多一年的交往,我对每一位家长或多或少总是比较了解了,家长们对我的工作也比较支持。我班的许多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也知道从何下手,来配合教师。为了让家长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班级、老师的工作目的及工作方法;也为了让家长更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让家长更加放心地把他们的孩子放在我们幼儿园,我们班学习,生活。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所以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实践和总结,争取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好。
四、德育工作方面
幼儿园科学奇妙的盐水教案格式 第6篇
1.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2.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杯子、大小土豆块、勺子、筷子、盒子若干。
2.盐、味精、糖。
3.大、小记录单、勾线笔。
4.“死海”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_
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
师:我有魔法的,我不用__说的方法,也不用__说的,我只要跟它说一声让它浮起来,它就会浮起来了,信不信?
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师:咦,真奇怪,土豆片为什么在这个杯子中会沉下去,而在另一个杯子中会浮起来呢?(幼儿猜可能是放了东西)
师: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土豆块浮起来呢?
2.小组合作,操作探索
实验一: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1):说明实验规则:
出示盐、糖、味精
师:这儿有3样东西(出示3杯东西),教师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倒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再用相同标记的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全部溶化)后,再放入土豆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浮起来用(↑)
(2)师解释记录单:(幼儿记录单)
(3):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4):汇总幼儿实验情况:哪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将幼儿的实验结果统计在大记录表上
师生共同总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水中放了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才能让土豆块浮起来。
师: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因为盐溶解在水中后会增加水的浮力。)
实验二:盐越多浮力越大
(1)那是不是随便加多少盐土豆块都能浮起来呢?
让幼儿在事先放有土豆块的杯子中分三次加盐,搅拌至溶解后,看看1勺盐时土豆会有什么现象?2勺?3勺?
(2)讲明规则:
和刚才一样分组合作,组长负责记录。提醒幼儿注意:平平的一勺一勺加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记录单。
(5)师生共同总结:
从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1勺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吗?2勺?3勺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3.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张有关“死海”的图片。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提问。为什么人能这么悠闲的浮在海面上看书?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延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