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应用效用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应用效用范文(精选12篇)

应用效用 第1篇

保险业发展至今, 一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应运而生。随着近年来保险业的不断发展, 数学逐渐渗入保险领域, 大数法则及概率论成了保险的数理基础。由此而诞生的保险精算学, 研究保险人承担风险的损失及其分布规律, 保费和责任赔偿金的计算等问题, 而效用理论已成了保险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保险定价是保险实务和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正如商品价格是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 保险产品的定价也是保险经济学的基础, 其特殊性在于对“风险”进行定价。由贝尔努里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最大期望效用原理[1], 至今仍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保险定价实质上就是对风险进行定价, 因此效用也是描述和度量理性投保人和保险人风险偏好的主要依据, 也就是说, 在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 决策者应以最大化期望效用作为决策标准, 而不是以赔付或给付的期望值为依据。本文将从保险经济学的角度, 来阐述保险产品定价决策的效用理论基础。

1 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用来描述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核心内容是效用及效用函数u (x) 。一般意义下的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受到的满足程度。在经济领域, 是指决策人对特定风险事件的期望收益 (或期望损失) 产生的独特的兴趣, 感觉或取舍反应。通常用效用函数来反映决策人对风险的态度。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风险偏好型。

相应的有, 风险厌恶型效用函数、风险中立型效用函数和风险偏好型效用函数。他们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设u (x) 为效用函数) :

(1) 风险厌恶型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小于或等于期望收益的效用:E (u (X) ) u (E (X) ) (Jensen不等式) 。此类型效用函数满足u′>0, u″<0。这里u′单调递减, 亦即边际效用递减。u (x) 为单调递增的上凸函数。

(2) 风险中立型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的效用:E (u (X) ) =u (E (X) ) 。此类型效用函数满足u′>0, u″=0。这里u′不变, 亦即边际效用不变。u (x) 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函数。

(3) 风险偏好型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大于或等于期望收益的效用:E (u (X) ) ≥u (E (X) ) 。此类型效用函数满足u′>0, u″>0。这里u′单调递增, 亦即边际效用递增, u (x) 为单调递增的下凹函数。

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一般人在面对风险时是厌恶风险的, 即效用函数曲线是上凸的, 效用函数满足u′ (x) >0, u″ (x) <0。

2 效用理论在保险定价中的应用

2.1 效用理论用于保费的确定

虽然在保险教科书和保险实务中都常用“纯保费+附加保费”的定价模式, 但从理论上说, 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商品, 它也和其他商品一样, 其价格在本质上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它的特殊性仅仅体现在它不是对有形的产品而是要对无形的“风险”定价。这里可以理解为理赔或损失随机变量。这样一来, 保险定价在形式上就要建立一种 (价格) 尺度, 使得可以用一种确定的量 (保费) 去衡量一个不确定的损失。在保险中, 由于效用函数可以较好的反映投保人与承保人双方对同一风险的认识, 因而它成为分析保费收取量与赔款的重要工具。下面就利用效用理论来确定保费。

为此, 我们分别从被保险人和保险人的价值结构来看看保费定价的“合理性”。

首先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分析。假定某人拥有价值为w的财产, 但这笔财产面临着某种潜在损失, 这一风险被表示为随机变量X, 满足0Xw, 其概率分布记为F (x) 。根据效用原理, 保费H对财产拥有人来说是付得越少越好, 他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保费 (临界保费) 是当“投保的效用”等于“不投保的效用”时所对应的解。

若决定投保, 则无论损失是否发生, 财产拥有人仅损失所付出的保费, 仍确定地拥有w-H, 设它相对于财产拥有人的效用为u (w-H) ;若决定不投保, 则其财产实际为随机变量w-X, 我们记这个随机变量的“效用”为U ([w-X]) 。因此, 对财产拥有人来说, H应满足:

u (w-H) ≥U ([w-X]) (1)

H越大, w-H越小, 投保的效用u (w-H) 也就越小, 当H高到使等号成立时, 保与不保都无所谓了, 财产拥有人愿意接受的最高保费H*是使得 (1) 式等号成立时的临界值。

其次, 再从保险人的角度考虑。若要承保, 则可以在保险人原来的财富v的基础上增加一笔保费收入G, 但得替被保险人承担风险, 其财富变成了v+G-X, 保险人应该收取多少保费去承保财产拥有人的风险呢?类似地, G对保险人来说是越高越好, 设保险人关于确定量和关于随机变量分布的效用记为u1和U1, 则对保险人“合理”的承保保费G应满足效用不等式 (2) 式。

U1 ([v+G-X]) ≥u1 (v) (2)

G越小, 要承保的效用U1 ([v+G-X]) 也就越小, 当G小到使等号成立时, 承保已无任何吸引力, 所以保险人愿意接受的最低保费G*是使得 (2) 式等号成立时的临界值。

因此, 临界保费H*是使

u (w-H) =U ([w-X]) =E (u (w-X) ) (3)

成立的解。 G*是使

u1 (v) =U1 ([v+G-X]) =E (u1 (v+G-X) ) (4)

成立的解。

(3) 式、 (4) 式的结果与保险实践中是相一致的。

2.2 形成保险协议的基本条件

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要能形成保险协议, 应满足:

条件1 由于被保险人比保险人更厌恶风险, 故有H*≥G*;

条件2 由jensen不等式, 有H*≥E (X) , G*≥E (X) 。

证:由 (3) 式, 有

u (w-H*) =E (u (w-X) ) 。

又由jensen不等式, 有E (u (w-X) ) u (E (w-X) ) =u (w-EX) 。

从而有 u (w-H*) u (w-EX) 。

注意到u (x) 单调递增, 故 w-H*w-EX, 所以

H*≥E (X) (5)

另一方面, 由 (4) 式, 有

E (u1 (v+G*-X) ) =u1 (v) 。

由jensen不等式, 有E (u1 (v+G*-X) ) u1 (E (v+G*-X) ) =u1 (v+G*-EX) 。

从而有 u1 (v) u1 (v+G*-EX) ,

注意到u1 (x) 同样是单调递增的, 从而有 vv+G*-E (X) , 所以

G*≥E (X) (6)

证毕。

因此, 由条件1可知, 只有当投保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保费H*大于保险人愿意接受的最低保费G*时, 一份保险合同才能够在介于G*和H*之间的价格成交, 这样的价格才是互利的, 因而是“合理的”。同时由条件2可知, H*≥E (X) , G*≥E (X) , 所以只有当H*≥G*≥E (X) 时, 承保双方才能互相满意, 从而达成协议, 保单生效。称区域[G*, H*]为可行价格区域, 成交价P靠近哪个端点由其他市场因素如竞争因素决定。

例1 设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为直线u (x) =ax+b, 理赔X的概率分布为F (x) , 试分别计算临界保费H*和G*。

解: 对被保险人来说,

u (w-H) =a (w-H) +b

E[u (w-X) ]=∫-+[a (w-x) +b]dF (x) =

aw+b-a-+xdF (x) =aw+b-aE (X) 。

由 (3) 式, 即u (w-H) =E (u (w-X) ) , 有

a (w-H) +b=aw+b-aE (X) 。

故有 H=H*=E (X) 。

对保险人来说, u (v) =av+b

E (u (v+G-X) ) =∫-+[a (v+G-X) +b]dF (x) =

av+aG-a-+xdF (x) +b=av+aG-aE (X) +b

由 (4) 式, 即E (u (v+G-X) ) =u (v) 可知, av+b=av+aG-aE (X) +b

故有 G=G*=E (X) 。

该例说明对于风险态度中立的决策者来说, 临界保费即是纯保费,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多数决策者都是厌恶风险的, 而且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受他现有财产的影响。

例2 设被保险人的效用函数是指数型的, u (x) =-ae-bx, 已知其财产为w, 风险X服从如下分布:

X~[x1x2...xmp1p2...pm]

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保费H*:

u (w-H) =-ae-b (w-H) =-ae-bwebH

E[u (w-X) ]=i=1m (-ae-b (w-xi) pi) =-ae-bwi=1mebxipi= (-ae-bw) ΜX (b)

其中MX (b) 是损失X的矩母函数。令两式相等, 解出H, 得

Η=Η*=1blnΜX (b)

对于这类特殊的效用函数, 临界保费与投保人的财富水平无关。若进一步假定X~Ν (μ, σ2) ΜX (α) =eμα+12σ2α2, 因而有:

Η*=μ+α2σ2=E (X) +α2Var (X)

类似的还可以分别从投保人和保险人的角度讨论对数效用函数u (x) =ln (x) , 幂效用函数u (x) =xa等其他常见效用函数所对应的情况。

例3 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为u (w) =klnw, w>1, 所面临的损失X服从[0, 1]上的均匀分布。试确定他愿意付出的最大保费H*。

解: u (w-H) =kln (w-H) 。

E (u (w-X) ) =01kln (w-x) dx=-k01ln (w-x) d (w-x) =-k[ (w-1) ln (w-1) -wlnw-01 (w-x) dln (w-x) ]=-k[ (w-1) ln (w-1) -wlnw+1]=k[-1+wlnw- (w-1) ln (w-1) ]=k (-1+lnww-ln (w-1) w-1) =k[-lne+lnww-ln (w-1) w-1]=klnwwe (w-1) w-1

由 (3) 式, 即u (w-H) =E (u (w-X) ) , 有:

kln (w-Η) =klnwwe (w-1) w-1

解出:Η=Η*=w-wwe (w-1) w-1

例4 被保险人的效用函数是分数幂的形式, 即u (x) =-αxβ, 已知其财产为w, 风险X服从如下的分布律:

X~[x1x2x3...xmp1p2p3...pm]

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保费H*:

解: u (w-H) =-α (w-H) β

E (u (w-X) ) =-αi=1m (w-xi) βpi

u (w-H) =E (u (w-X) ) , 有 -α (w-H) β=

-αi=1m (w-xi) βpi

解得:H=H*=w-[i=1m (w-xi) βpi]1β

3 效用理论用于确定最优投保方式

在保险中, 一个面临某种风险的顾客是否愿投保, 保险人是否愿意承保此风险, 这与风险的性质, 保费的多少及保险人对风险的态度有关。如果投保人认为有必要对他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投保, 那么他应该采取怎样的投保形式, 在不同的投保形式下, 那么他应该选择的是足额投保还是非足额投保?下面用效用理论简要分析这个实际问题。

(1) 如果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以qP (0<q1) 的形式给出, 其中q为投保比例, 则当损失为X时, 可得补偿为qX, 此时他的期望效用为

U (q) =E[u (w-X-qP+qX) ]=

-+u (w-x-qP+qx) f (x) dx

此时的决策问题为:q为何值时, 期望效用值U (q) 最大。

U′ (q) =∫-+ (x-P) u′ (w-x-qP+qx) f (x) dx;

U″ (q) =∫-+ (x-P) 2u″ (w-x-qP+qx) f (x) dx

U′ (q) =0, U″ (q) <0时, U (q) 有极大值即最大值。

考虑到一般的投保人都是风险厌恶型, 其效用函数u (w) 满足u′ (w) >0, u″ (w) <0, 所以

U″ (q) =∫-+ (x-P) 2u″ (w-x-qP+qx) f (x) dx<0恒成立。

因此该决策问题可进一步简化为:q为何值时, U′ (q) =0。

q=1时, 即足额投保, 有:

U′ (1) =∫-+ (x-P) u′ (w-P) f (x) dx=

u′ (w-p) [E (X) -P]。

通常情况下, P>E (X) (E (X) 是纯保费) , 则

U′ (1) <0, 因此以该足额投保并非最优。

(2) 如果保险费以P=qE (X) +c的形式给出, 其中c是保险人在预期赔款上增加的固定费用, 以支付保险人的开支, 投保人的期望效用为:

U (q) =E[u (w-X-P+qX) ]=

-+u (w-x-P+qx) f (x) dx=

-+u (w-x-qE (X) -c+qx) f (x) dx;

U′ (q) =∫∞-∞[x-E (X) ]u′ (w-x-qE (X) -c+

qx) f (x) dx

q=1时, 即足额投保, 有:

U′ (1) =∫∞-∞[x-E (X) ]u′ (w-E (X) -c) f (x) dx=

u′ (w-E (X) -c) ∫∞-∞[x-E (X) ]f (x) dx=0。

又由于U″ (q) <0恒成立, 因此该足额投保是最优的。

此时, 只有当E[u (w-X) ]u (w-P) , 即∫∞-∞u (w-x) f (x) dxu (w-E (X) -c) 时, 投保人才愿投保。如果c很大, 投保人宁愿放弃保险, 否则, 他将足额投保, 这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谢志刚, 韩天雄.风险理论与非寿险精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Grandell J.Aspects of Risk Theory.NewYork, Springer-Verlag, 1991

[3]陈珽.决策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4]谢志刚.效用分析与保险定价决策研究.财经研究, 1997; (8) :27—31

效用论教案 第2篇

重点难点:重点是效用的概念、边际的概念及规律、无差异曲线和最大化方法的应用。难点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通过此图说明,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同一件商品,对人产生的效用是不同的。6.效用论的历史:

现代效用理论有它功利主义的 根源。功利主义是近两个世纪以来西方理性思潮的主流之一。1700年数理概率学的基本理论开始发展后不久,效用这一概念就产生了。例如,一位聪明的的瑞士数学家,丹尼尔。贝努力,在1737年观察到,一们似乎按下列方式行动:在一种公平的赌博中,他们认为赢到的一美元的价值小于他们所输掉的一美元的价值。之就意味着:人们厌恶风险,并且,相继增加的新的美元财富给他们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真实效用。

早期将效用用这一概念引入社会科学的是英国的哲学家杰里米。本瑟姆(1748—1831)。在研究了法律理论并受到亚当。斯密学就的影响之后,他转入研究制定社会立法所必需 的准则。他建议,社会应该按“效用原则”组织起来,他们效用原则定义为:“任何客体所具有的可以产生满足、好处或幸福,或者可以防止痛苦、邪恶或不幸-----的性质。”根据本瑟姆的理论,所有立法都应该 按照功利主义原则来制定,从而“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在他的其它立法建议中,也有关于犯罪和处罚的带有相当现代意味的思想。他建议通过严厉的处罚来加大犯罪者的痛苦,这样可以阻止犯罪活动。

本瑟姆关于效用的观点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似乎是很简单的。但是在200所以前,这些观点却颇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们强调社会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能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而在此之前,制定政策的正当理由和根据却是基于传统、君主的意志或宗教教义。今天,许多政治思想家正是以什么会使最大多数人的境况变好的功利主义观念为基础,来为他们提出的立法建议作辩护。

在效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接下来的一步是古典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推广本瑟姆的效用概念,用以解释消费都行为。杰文斯认为经济理论是一种“愉快与痛苦的计量”,他说明理性的人们应发每一物品所能增添的或曰边际的效用为基础来作出他们的消费决策。19世纪的许多功利主义者相信,效用是一种心理上的实际存在---可直接地基数加以衡量,像长度和温度一样。他们通过反观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来断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成立。

序数效用

今天的经济学家反对附着于普通物品消费上的基本的、可衡量的效用那样一种概念。实际上,即使根本不提到效用概念,也能很容易地推导出需求曲线。与现代需求理论有关的只有序数效用的原则。序数效用的问题是“A是否比B值得偏好?”运用这种偏好顺序,我们可以坚实地确立起市场需求曲线的一般性质。7.以饮用水为例来解释此例。主要解释以下问题: 1)边际效是如何得来的。2)总效用是边际效应的累加。

3)对边际效应的衡量,可以用内心愿意付出的价格衡量。它可以是价格的倍数。并在此埋下伏笔,为后面需求曲线的推导为用。8.重点解释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1)边际效用递减。

2)总效用逐渐增加,在边际效用为0时达到最大。随之开始下降。3)事实上,边际效应总是正的。作为一个理智的人,谁也不会为负的效用面支付。9。强调如下关键词:

1)“在一定时期”。如果逾越了这个条件,该规律不成立。如,今天中午吃一碗米饭,与明天中午吃的一碗米饭,以及后天中午吃的一碗米饭,其边际效用未必递减。

2)“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如,吃第一俩米饭时,吃的是白米饭,没有菜,而吃第二俩米饭时,加了一个重庆辣子鸡,那么,吃第二俩米饭时,也未必边际效用递减。

3)“一单位”。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向大家提问:“如果你消费了一只左脚鞋,又消费了一只右脚鞋,那么,你消费第二只鞋时,是否边际效用递减了?以引例告诉大家,一只鞋不是一个单位,而一双鞋才是一个单位。

10.通过上边的分析,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总结在此处,以备同学作笔记。11. 均衡的意义:

1)如果物品1的价格两倍于物品2,那么,只有当物品1的边际效用至少是物品2的两倍时,我们才会购买1。

2)关于 应当如何看待消费者,我们要提请大家注意一点。我们并不期望消费者都是天才。我们的大多数决策可能是无意识或只是根据习惯来作出的。这里所假定的只是消费者的爱好和行动具有相当强的一致性----他们不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行事,不至于由于持久的判断或计算错误而使自己感到痛苦。如果有足够数量的人能前后一致地行事,避免购买行为的异常变动,并且总体上选择他们最偏好的商品,那么,我们的科学理论就能够提供一种合理的、与事实相似的答案 12.本例与书中不同之外在于,本题提出了第二问,这样讨论就能对前面的均衡条件有更深刻的认识。

13.用在黑板上用柱形图画出边际效用的方法,将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正比关系表达出来,然后将各边际效用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基数效用下的消费都需求曲线。

16.强调序数效用论只在乎偏好的顺序并不在乎其效用为多少的特点。

17.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借用了物理中的等高线分析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感受到经济学的分析法具有某种科学性。

18.1)无差异曲线在平面内处处稠密,即是说,在商品无限可分的条件下,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都可以再画一条新的无差异曲线。而且,2)在同一坐标系中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在黑板上画图示意,利用反证的方法证明,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则会得出与一致性相左的结论。所以,该条成立。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对于这条特点,需要下面新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证明。

24.事实上,在解释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时还是用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强调:这仍是假设,但这种假设能够得到一般经济人的认同。(可以向同学们求证!)

25.用预算线来表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是在资源约束下的经济。

29.利用不同的点分别出现的方法进行分析,让同学们选择哪种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

A点是不可能点;C点是可能的,但在C的效用上,可以不用现在的预算,用更少的预算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用水平;B点是不可能点; 30.对于2的推导,可用”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由增加X1增加的效用,应该等于因X2减少而减少的效用“或者,对无差异曲线求微分而得到。

31.通过演示,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向学生发问。”由于上图中的无差异曲线是这样画的,所以才有下面的需求曲线。我为什么要把无差异曲线画成这样,为什么不画成别的样了。(画图示意),如果画成了另的样子,其需求曲线还能向右下方倾斜吗?关于这个问题,怎么办?!这次不办,留到下次上课时再办。

32.消费者剩余的应用: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对于评估许多政府决策是极其有用的。例如,政府如何决定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的价值,或保留一块娱乐场所的价值。假设一条新的高速公路的修建正在考虑中。由于高速公路对所有人免费,它并不能带来任何收入。使用高速公路的人所得到的价值在于时间的节省或旅行的安全,它能够用个人的消费者剩余来衡量。如果平均每个人的消费者剩余是350美元,n个人的消费者剩余就为350n,如果总成本少于350n美元,修建这条新的高速公路就会提高消费者的经济福利。

36.替代效应与收效应分析法又一次借用了物理学中力的分析方法。商品价格的变动给消费者心中产生了两种关效应,一种效应是现在的购买力更强了,另一种效应是觉得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前一种效应产生的需求就是收入效应,后一种效应产生的需求就是替代效应。两种效用的合力就为总效应。

注:此处讲的是效应,是对价格变化这件事的反映,而不是效用。37利用图示和动态的方法描述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总效应。正常物品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这种物品需求增加的商品。38.同样用图示和动态演示的方法。分析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总效应。低档物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这种物品的需求不增加反而减少的商品。

43.同样用图示和动态演示的方法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及总效应。

吉芬物品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这种物品需求会极巨减少的商品。构成吉芬商品的条件一是这种商品是必需品,二是这种商品极少能有替代品。

应用效用 第3篇

【摘要】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力,在高效的学习行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动机的最佳效用,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交际实用能力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动机的最佳效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为英语教学现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动机最佳效用;英语教学

1.动机的一般理论及最佳效用观

1.1 动机的一般理论

心理学将动机解释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内部动力,从概念上来看,它应该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将此概念延伸到教学领域后,学习动机可以理解为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它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策略。

学习动机的引导功能就像指南针和方向盘一样,指引着学习的方向,使学习行为始终朝着学习目标进行;维持和调节功能则表现在党活动指向个体追求的目标时,这种学习活动就能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作用下继续,反而当学习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同时动机会促使个体主动的调节活动使之朝正确的防线进行。

1.2 学习动机的最佳效用观

学习动机的最佳效用观包括三个方面,如下:

1.2.1 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

1.2.2 学习动机的目标清晰明确

行为很少有控制感,已有的目标也会渐渐成为模糊的目标。

1.2.3 学习动机的力矩富有弹性

2.英语学习动机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关系十分复杂,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各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英语成绩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将来也好找个好工作;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和亲友的希望,将来出国留学;有的学生希望学好英语,将来从事外交翻译工作,服务祖国;这些不同的学习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因此,教师要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利用动机合理引导就更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那么,现在到底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如何呢?

一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显示,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不足,有17.4%的人没有达到理论上的中性值,达到良好值的人数为14.9%,67.7%的人动机水平处于一般平均水平,需要给予积极引导。另一方面,80%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属于证书型动机(certification motivation)。即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得到证书, 他们为了拿到证书,只重视语言知识,忽略语言运用,有的人甚至大搞题海战,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宗旨,违背了外语学习规律。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15%的学生陈述学习英语是出于交际的需要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平时他们不但注重积累语言知识,而且重视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外贸交流工作,连最基本的准确翻译都达不到,更不用提流利了;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从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培训着手,更根源的要促使大学生的证书型动机同时向内源兴趣型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转变。

3.利用动机最佳效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3.1 设置合理目标

由于教学内容的千变万化,加之双语对象的千差万别,双语教学更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思维,获得知识。特别是对刚开始参加双语学习的学生来说,培养外语学习兴趣和使用双语的勇气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对外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产生主动用双语学习交流的动机。所以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外语素质的发展搭建舞台。在双语学习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为学生创设双语学习的氛围,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转换为学生的直接体验。双语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自己特有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教学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3.2 创造理想语言学习环境,进行赏识教育

课程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教学实践说明,教学不仅是转化课程内容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构造知识的过程。双语教师在授课前应该收集各方面资料,挑选整合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以便于他们理解,又要融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于一体,科学性与趣味性一体。校本教材的编订是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编订适合的校本教材。只有在教师们认真研究教学后,才能真正实施课堂。校本教材的编订一方面能迫使教师们去研究教材,另一方面也更适合该校学生的学习,更好的统一教与学。

3.3 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正确归因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人类文化的载体。在我国,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双语教师,两种语言(英语和汉语)均要达到能够听、说、读、写、译和流畅交流的程度。小学双语教师们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提升,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同时,教师的发音必须准确、清晰,以便于学生模仿学习。除此之外,掌握两种语言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语言的本质及特殊使用的规律,遵循语言习惯和发展的规律,把握母语与外语的异同。

综上,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对学习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目标,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其保持适中动机水平,运用赏识教育的模式和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内源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产生需要,爆发出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切实达到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英语实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卜荣华.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04).

[3]王晓旻,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58-65.

[4]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和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应用效用 第4篇

关键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决对策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般表述

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是指当某种有用物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时,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所能带来的效用增量, 即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少;如果这种有用物品的数量不断地增加, 最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品所能增加的效用就有可能逐步减少到零, 甚至带来负效用。

在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 经济学家们常以吃包子为例。人在饥饿的时候吃包子, 各个包子的边际效用分别为:第1个:解除饥饿的痛苦;第2个:在已经解除了痛苦的基础上使肚子变得有点舒服;第3个:使肚子从有点舒服变得比较饱, 从而更加舒服;第4个:从比较饱变得足够饱;第5个:已不需要, 没有正效用, 但在肚子的适应能力范围内, 也不产生负效用, 边际效用为0;第6个:使肚子撑得有点难受, 边际效用为一较小的负效用;第7个及以后:边际效用为越来越大的负效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一) 知识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率、高密度、大信息量地向学生群体传授知识, 学生对教师开始所讲的内容, 接收较快、印象深刻, 学生听课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都较高。此时, 学生到课率也是最高的。但超过一定量的讲授后, 则随着上课时间加长、信息量的增多, 学生会感觉到相同时间内所接受到的知识量减少, 觉得这一节课上得没意思, 好像都懂了, 再也听不进去了, 但开始讲新内容时, 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因此, 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消费者消费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增减现象是相似的。

(二) 教学中表扬和批评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表扬的手段, 以鼓励先进, 同时鞭策落后,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批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评时的痛苦感印象, 记住自己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而后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但是随着连续或多次受到同类的表扬, 学生对表扬的满足感刺激就会下降, 甚至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 即“骄傲”起来。而多次受到批评的学生, 随着批评次数的增多, 学生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 最后学生对批评几乎毫无感觉。另外, 教师的屡次批评无效, 会有碍课堂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 也有碍于教师人格威望的保持, 以致难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 情境教学中的边际递减现象。

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也会对情境产生一定的满足感, 如教学环境、教学设施, 以及包括教学的相关规定, 教师的教学风格, 学生的学习氛围, 等等。但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也会对格调低下、缺乏活力的情境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三、解决课堂教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的对策

在实践中, 趣味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 以及“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有机结合等, 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

(一) 提高教学艺术, 缓解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讲究教学艺术, 合理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 可起到不可低估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作用。提高教学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 教师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的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备课, 吃透教材内容, 既要考虑教什么, 又要考虑怎样教, 同时要强化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其次,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针对教材内容, 适时地更替不同授课方式, 设计不同教学方案, 将多种教学方案与授课方式交替配合, 如自读法, 自讲法, 障碍法, 调查法, 辩论法等。使学生“消费”不同的授课方式, 体验不同的教学方案, 可以缓解课堂教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现象。最后, 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教具、挂图、幻灯、投影、录像、音响设计等, 给学生多方位刺激, 增大教学容量与密度, 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值。

(二) 巧用表扬, 慎用批评。

首先, 在表扬学生时, 要注意由于学生个体差异, 对于同一表扬, 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心理期望的学生, 其效果往往也不同, 有些学生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鼓励, 有些学生则可能无动于衷。使用表扬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注意表扬时机及适当的表扬角度, 使表扬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鞭策力, 使表扬的边际效用值呈现递增态势。

其次, 在批评学生时, 由于学生对第一次批评反应强烈, 因此老师应该谨慎地使用第一次批评, 以免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批评学生时, 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忌语:一忌侮辱他人人格, 不能只根据学生的某一行为就给他下一个消极的断语;二忌宣泄消极情绪, 不能把他人带给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到学生身上;三忌借众人之势去压学生, 即使该学生的行为影响了许多人;四忌不恰当地强调连锁反应, 过分地强调连锁性的后果, 会给人小题大做之感。同时批评使学生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 因此教师必须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和方式方法。 (1) 先赞扬后批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个性倔强的学生。 (2)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批评, 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 (3) 批评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4) 批评时要巧用幽默、轻松、温和、含蓄的语气, 让学生在笑声中心情舒畅地接受批评, 克服因受批评而带来的负效用。

(三) 改善教学情境。

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发生的种种心理现象及主观感受, 会直接导致边际效用值的增减变化。因此, 一方面, 教师要废除千篇一律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 给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 激活课堂气氛。另一方面, 教师应善于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乐趣, 善于从平常的生活现象出发, 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把干巴巴的理论讲活, 打消学生对获知的厌烦心理和畏难情绪, 要求教师为人师表, 既教书又育人, 以自身扎实的知识功底与广博的知识层面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消极心理倾向, 避免负面效应的产生, 减少情境教学中的边际递减现象。

参考文献

[1]刘伏英.论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72-73.

[2]黄耀琴, 张树林.提高教学艺术缓解教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J].中国地质教育, 2001. (1) :58-60.

[3]贺大姣.课堂教学中引入边际效用规律初探[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 2001, (1) :66-67.

[4]王容昌.简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6, (1) :98-100.

浅谈城市水利经济效用 第5篇

城市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水资源是最主要的一个生态因素,城市与水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水对城市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是防洪抗旱,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中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需求也在提高,从统计数据来看,城市用水量仍将不断提高。当前城市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资源呈现匮乏状态,受到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其必然会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洪涝灾害

水资源与城市发展间互相影响,当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利,可以更好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反之,水资源如果匮乏,必然会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情况来看,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防洪措施不够完善。多数城市的防洪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部分河道甚至无法满足20年一遇的标准,一旦洪涝灾害发生,必然会给群众带来重大损失,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

1.2 防洪建设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水泥地、楼群的不断增多,排洪面积必然会缩小,导致渗水困难,洪涝灾害频发。

1.3 生态环境的恶化

社??经济的进步,城市规模的扩发,城市在不断扩张,很多农村土地被占用,道路也在不断拓宽,水保能力下降,导致城市生态环境不堪一击。这些问题的综合作用,导致城市经济无法实现良性循环,进而制约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水利建设开发与并用

2.1 更新传统观念,加大城市水利功能的多样性

第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城市水利生态化是必经之路,城市对水资源的建设需要从生活、生产用水中出发,实现人水相依的目标,在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加快城市经济的进程。

第二,建设并完善水网与水工程设施

城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之前必须要进行提前的规划,做好统筹监督工作,兼顾不同水系间的关系,进而建造出合理且科学的水利工程,通过优秀的水利工程、水利文化、水利设施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提高,进而形成独特的城市生态风格,形成特有的水利经济体制。

第三,城市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要兼顾

首先,对城市现有的水资源必须要给予充足的保护,完善饮水区,保证饮水的充足与安全。

其次,保护地下水资源。城市各方面的用水对地下水资源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城市建设的水生态环境,地下水是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生产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管理者要对地下水资源给予充分的保证。水利经济所产生的效用

社会经济的进步,城市不断拓展,人口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城市资源使用情况的改变,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明显,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呈现出缺水的状态,这样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实现城市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水生态问题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4.1 正确认识水

水不仅是自然资源,更是经济资源,同时也是战略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良好的水利措施,那么就只是空谈,没有实际意义。

4.2 城市水资源要充足

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城市水资源必须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否则就将导致地下水使用过量,超过城市生态水的承受水平。一些原本缺水的城市为了满足对水的需求,常常会使用大量资金进行调水,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水资源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大量利用水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节能减排的产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4.3 减少人类功利化的活动

人类功利化的活动是影响城市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城市污水的排放,并且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自身的排洪压力。同时要建立科学的供水体系,先利用地下水,后用地下水,最后才是环境水,从而使得城市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得城市经济处于良性发展。

总之,城市水环境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一个具有良好规划的城市必定拥有健全的城市水资源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来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维护城市经济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批评的效用 第6篇

批评的目的,除“一棍打死”者另当别论,往小处说,是改过补缺;往大处说,是治病救人;上纲上线,就是“指点江山”,关乎治国安邦了。批评是求进不是求退,要改好不要改坏,从根本上说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目标是一致的,但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二者又经常发生冲突,鲁迅说:“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可见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存在“情绪化”问题,仅仅要求批评者端正态度,注意方法,也就等于要他放弃批评。对一个“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人,无论你态度怎样温和,也会引起他的“情绪化”。你提醒他衣服脱了一个扣子,他也会勃然大怒,斥责你“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分不清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为什么不看没掉的扣子,只看掉了的扣子,专挑缺点,是何居心?这种事生活中并不少见。茅于轼先生似乎“好了疮疤忘了疼”。

鲁迅用了一个限制词,只说“大抵”如此,喜欢批评家七嘴八舌的创作家还是旮的。史书记载,东晋时有一对名人父子,都是艺术家,父名戴逵,据说“人物山水,妙绝当时”,他雕刻一尊无量寿佛木像,高一丈六,自觉雕刻技法简陋,雕像不能令人崇敬,但又苦无对策。戴逵便藏在帐中,潜听观众谈论,一褒一贬,悉心研究,终于修成新像,一改旧貌,众人叹服。——这是个会听意见的。其子戴颐既是创作家又是批评家,他被宋太子派到瓦棺寺塑造释迦牟尼像。像成,泥工觉得佛像头部太小了,显得不庄严。但又不好修改,十分为难。戴颐看了,说:不必改头部,把肩胛削去一点就行了。泥工照着他的办法去做,塑像果然改观。他不仅会听意见,还会提意见。从全局考量,头小是肩膀宽了,肩胛小了,头也就大了。如果他要“以头为纲”,在头上狠下功夫,势必要牵动耳目口鼻,重新安排,这个释迦牟尼就要重新投胎了。削一削肩胛,轻而易举,一件艺术珍品,也得以保全。但如果他刚愎自用,以为自己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画本画源,画祖画宗,比释迦牟尼更伟大,做出过激反应:“你一个小小泥工竟敢恶毒攻击释迦牟尼,该当何罪?”又到哪里讲理去?可见批评的效用,并不取决于批评者,而取决于被批评者。所以要知识分子不用“情绪化”的态度说话,只说“负责任的、有礼貌的、符合民主精神和有协商余地的话”,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被批评者也是有教养的。而且被批评者的态度更重要,如果他有好话坏话、正话反话都听得进去的雅量,即使批评者态度不那么温和,也能造成一个有礼貌的,有民主精神的,可以协商的环境。广开言路,并不一定得到多少真知灼见,但它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保持昂扬的士气,一个意气消沉的队伍,是不会跟着指挥员冲锋陷阵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香港官员传出丑闻,遭到非议,在查明真相之前,都要去职回避,因为他已失去公信力,没有脸面再在人前招摇。回避了,群众情绪也就冷静下来,恢复了对政府的信心,不会乱动。黑格尔认为:公共舆论对于社会能起一种调节作用,如果一个人发表了意见,就是尽了他的职责。他的主观愿望得到了满足,从而他会尽量容忍。所以言论自由比默不作声危险性要少得多。言论自由,听起来很玄,其实不过是要有说真话的权利。内地一些贪官、昏官、黑官,民怨沸腾,哪怕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要在公众面前装模作样,指手画脚,“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要别人尊重你,不鄙视你,其可得乎?如果他再“情绪化”起来,给个小鞋穿,轻者倾家荡产,重者家破人亡,像孙志刚那样,你又到哪里去找协商的“余地”呢?

批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当权者起着主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当权者都不喜欢听逆耳之言,对否定性批评,往往火冒三丈。要使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批评者讲究一点方式方法是必要的,但这个“必要”里也未尝不隐含着鄙视的成分:“这家伙不是东西,说话要小心一点。”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说话的方式,而是能不能说真话,有没有说真话的地方,有没有人愿意听真话。茅先生只苦口婆心地劝导知识分子谦恭有礼,不久恐怕只能听到“今天天气哈哈”了。

回顾一下批评的历史,也许是有益的。当社会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当权者信心十足,鼓励人们畅所欲言,上世纪中叶,曾将批评抬到吓人的高度,说:“批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上也充斥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说教,确也表现出一种民主精神,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气象。即使对口出怨言者,也善意相待,毛泽东对柳亚子的规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一时传为佳话。然而好景不长,等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就要唯我独尊,统一思想,舆论一律,施展阳谋,引蛇出洞,深挖暗藏之敌,聚而歼之,叫知识分子夹紧尾巴做人,再听不见不同声音了。一直搞到”万马齐喑究可哀”,又要劝诱人家讲话,先鼓劲:“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罢官,不怕老婆离婚。”又立保证:“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还给自己打气壮胆:“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让人家讲。”“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这已经是日子不大好过、需要同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时候。但是屡次食言,反复无常,已不能取信于天下。果然随后就说一个生产队一条错误,全国七十几万个生产队,七十几万条错误,要登报,一年也登不完。办一张专讲坏话的报纸,不要说一年,一个星期也会灭亡的。这就是公开提倡说假话,报喜不报忧,掩盖事实真相。最后就来个“阶级斗争为纲”,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到了“文革”时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就开始割人家的喉管了。从对待批评的态度,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兴衰的全过程。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国家是说真话亡了的。

茅先生认为一个新时代开始了,“已见曙光,待见朝阳”。我相信这不是廉价的叫卖,但它毕竟还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在政府和民间的互动上,政府确有不俗的表现。因孙志刚案件导致“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对萨斯疫情所作的正面回应,开国以来第一次撤换了撒谎的部长,将纵容部属为恶、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省委书记开除出党,都显示出政治家们应变的成熟性,但这种良性互动,是政治家感悟的结果,而不是知识分子冷静分析的结果。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暴露、批判,是一种社会责任,即使有些出格,也应看作积极因素,因为他还相信你会倾听他的意见,如果连这一点信任也没有了,他会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选择沉默。前人遗留的一大弊端,就是在和平时期对各种信息实行战时管制,怕人家说话,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严防死守,只能奏效一时,超过限度,不满就冲决而出,正像马克思说的,过去“人们沉默地加以忍受的一切,现在都被大声疾呼地宣布为不能忍受的事情了。”这说明人们公民意识提高了,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参与意识也增强了,对领导者有更高的期望,更强的信心。当民心可用之际,不向腐朽的东西挑战,反而要求人们低眉顺眼地去迁就那种早巳过时、有伤国格的“特色”,难道不让人失望吗?

应用效用 第7篇

1 问题描述

权重未知对投资方案有效用偏好的多属性决策问题, 基本模型可以描述为:设X={x1, x2, …, xn}为方案集, S={s1, s2, …, sm}为属性集, ω={ω1, ω2, …, ωm}T为属性权重向量, ωi>0, 。且决策者对方案xj∈X有一定的主观效用偏好信息为vj。记M={1, 2, …, m}, N={1, 2, …, n}。对方案xj, 按第i个属性si进行测量得到xj关于si的属性值为aij, 从而构成属性决策矩阵[1]A= (aij) m×n, 最常见的属性类型一般分为成本型、效益型、固定型、区间型、偏离区间型等[8]。同时, 不同的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物理量纲和单位, 为了消除不同量纲和量纲单位带来的不可公度性[8], 决策之前根据属性类型应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8]。假设决策矩阵A经过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为R=[rij]mn, 则利用加性加权法可得方案xj的综合属性值为:

2主要结果

由于属性权重未知, 须先确定属性权重才能对方案排序。考虑到主客决策信息应一致化, 而两者之间通常存在一定偏差。为此, 为了体现决策的合理性, 属性权重的选择应使它们之间的偏差最小, 且考虑到各决策方案之间是公平竞争的, 故建立如下二次规划模型:

则 (3) 式等价于 (4) 式:

因时, 有Dk>0 (k=1, 2, …, m) 时, 从而Bmm正定, 故模型 (2) 必有唯一解。以下给出Wm1的求解方法:

因Bmm可逆, 解矩阵方程组 (4) 得

将ω代入 (1) 式, 即可得到方案xj的综合属性值zj, 按其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或择优, 最大的即为最佳方案。下面通过算例给出上述方法的求解步骤。

3 算例

某企业进行市场投资, 拟定了五个投资方案xj (j=1, 2, 3, 4, 5) , 评价方案的主要指标为:投资额 (s1) , 期望净现值 (s2) , 风险盈利值 (s3) , 风险损失值 (s4) [8]。显然, s1与s4为成本型属性, s2与s3为效益性属性。各方案的属性及其权重信息列于表1 (属性单位:万元) :

假设专家提供的各方案的主观效用偏好值为:v1=0.82, v2=0.85, v3=0.90, v4=0.75, v5=0.95试选出最佳投资方案。

Step1根据表1中的指标属性, 利用文献[7]的规范化公式, 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R如下:

Step2由 (5) 式求得属性权重向量为:ω= (0.1 0 2, 0.300, 0.200, 0.398) T.

Step3利用 (1) 式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属性值为:z1=0.627;z2=0.402;z3=0.602;z4=0.362;z5=0.511.从而相应方案的排序为:x4<x2<x5<x3<x1, 即最佳投资方案为x1。

4 结语

本文针对权重未知且对投资方案有效用偏好的多属性决策问题, 提出了二次规划法。该方法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客观信息, 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决策者的主观意愿, 使得决策结果比较合理, 且算法易于上机实现, 这为解决对投资方案有偏好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摘要:研究了权重未知且对投资方案有效用偏好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 基于主客观偏好信息的偏差建立一个优化模型。其次, 对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拉格朗日数乘法函数给出求解算法, 从而获得最佳投资方案。最后, 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及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多属性决策,投资,模型,算法

参考文献

[1]HWANG C L, YOON K.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Berlin:Spring-Verlag, 1981.

[2]王坚强, 何波.基于证据推理的信息不完全确定的MCDM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5, 27 (4) :383—387.

[3]闫书丽, 肖新平.基于偏差最小化模型的多属性决策集成方法[J].系统工程, 2005, 23 (10) :73—76.

[4]石莉, 杨善林, 马英, 等.一种新的组合权重集结方法及合理性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2012, 27 (4:) :481—491.

[5]MA JIAN, FAN ZHI-PING, HUANG LI-HUA.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attributes weigh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 (112) :397—404.

[6]吴坚, 梁昌勇, 李文年.基于主观与客观集成的属性权重求解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 29 (3) :383—387.

[7]FAN Z P, MA J, ZHANG Q.An approach to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fuzzy preference information[J].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2, (131) :101—106.

[8]徐泽水.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熊文涛, 刘三阳, 李卫华.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属性权值确定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6 (12) :92—95.

应用效用 第8篇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一新颖的设备融资方式, 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 国内比较活跃的医疗融资租赁领域的公司主要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新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年来, 这些租赁公司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设备租赁经验。

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医疗市场的飞速发展, 这些公司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医院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中间。例如,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其股东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借助股东在商品流通领域、资本市场多年丰富的经验, 其与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医科达公司、科医人公司等国际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生产厂商均开展了业务合作。远东国际租赁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地与1000多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融资租赁项目的合作, 涉及上万件/套医疗设备, 融资金额已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租赁设备从最先进的核医疗设备到常用的影像诊断设备, 从价值上千万的高端医疗设备到不足百万的常用设备, 接受过融资租赁服务的医院达24个省、市、自治区。

从全球范围看, 租赁方式已比较广泛地用于医疗设备的购置, 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在美国, 医疗设备租赁是受医务界高度重视的筹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医疗设备更新的比例曾高达80%。在我国, 医疗设备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 开展程度有限, 还远不能满足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融资租赁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效用分析

1、缓解区域资源配置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按照医疗行业的监管思路, 各地政府对医院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因此, 对于非营利性医院, 其财政拨款都是通过当地财政支出的。但是目前的状况是, 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和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不一, 各地对自己所辖的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也不一样。以表示政府对卫生系统投入的卫生事业费 (是指国家用于疾病的防治、防疫和监控, 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经费支出, 主要有:国有医院、专门医院、疗养院、保健院的经费拨款或补助, 各种防治、防疫所 (站) 、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的经费拨款, 重大社会卫生活动的经费拨款) 为例, 从全国范围来看, 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其整体支出中处于一个较低的比例 (见表1) 。

(数据来源:卫生部、财政部及统计局公布历年数据。)

2、改善资源分配“马太效应”的问题

所谓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 , 是指好的愈好, 坏的愈坏, 多的愈多, 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1968年,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 一旦在某一个方面 (如金钱、名誉、地位等) 获得成功和进步, 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 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 反映贫者愈贫, 富者愈富, 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在中国的医疗行业中, 这种现象正在上演。

据卫生部统计, 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 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同时,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曾在2007年出台的报告显示, 中国卫生总费用多数流向大医院。1990—2005年, 城市医院所占卫生费用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 从32.76%上升到50.09%, 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占卫生费用比重均有明显下降。这里所说的大医院, 是地市级以上城市里的大医院, 属于医院中的高端医院。

事实上, 中小型的医院与大医院相比, 其便民性更加明显, 其分流大医院患者的功能十分突出, 其面向广大百姓提供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的功能更强, 更需要公共财政的倾斜与扶持。但目前的情况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 中小型医院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十分有限, 这也间接造成了高端医院在获得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市场化的冲动, 加剧了医院公益属性与市场化追求的矛盾, 从而使百姓进一步陷入“看病难”、“看病贵”的怪圈。

同时,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因为其属性, 对中小型的医院提供融资的兴趣不大, 而一味追求给大医院提供大额贷款, 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马太效应”。而融资租赁对于医院的审核, 与医院本身绝对规模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 其重视的是医院历年的经营情况稳定, 相对的财务状况良好和信用记录, 医院通过审核后都能及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因此,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渠道, 能满足各层次医院的需要。

3、协助医疗机构改善经营状况

(1) 进一步提升资金周转速度。公立医院由于其公益性质, 其现金流有着天然的缺陷, 而其应收账款的构成也由原来纯粹对个人现金收款、只有个别欠费的情况转变成一类群体固定应收款的现状, 而且, 由于各地医保局的程序和效率的不同, 存在不同的付款周期, 目前平均周期为三个月, 而某些地区甚至出现长期医保欠费现象, 这就使医院应该回收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 融资租赁由于其分期还租的形式, 对医院不会产生时点性的大额资金压力。对医院现金流的改善大有帮助, 可以帮助医院进一步提升其资金的周转速度。

(2) 进一步提升医院市场行为能力。由于医院处于行业下游, 其日常经营所需的物资数量较大, 而药品、设备市场的竞争又尤为激烈, 这种状况为医院带来了超然的市场地位, 这一点在占据市场主导力量的公立医院中得到了更显著的表现。凭借这一市场地位, 医院往往通过延长应付账款的周期来挤占供应商的款项, 作为医院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然而, 就目前情况而言, 医院已经将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从上游供应商取得的流动资金也已经不可能继续增长了, 医院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的金额和付款周期已基本没有空间。而融资租赁这种方式的采用, 可以使医院一次性获得大量资金, 从而通过一次性大额偿付欠款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折扣空间。而滚动使用融资租赁, 等于使医院获得额外的流动资金。这使得医院在市场上的对价能力进一步加强, 并且直接反映到收支结余当中。

4、协助医疗机构改善财务状况

(1) 融资租赁可以充分发挥融资杠杆作用。医院不必先筹集资金后上项目, 只需投入少量资金, 就可提前拥有所需设备, 尽快取得经济效益, 使得医院在同样的支付能力下同时占有、使用更多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 从而扩大服务量, 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 医院可以借助设备投入后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来缓解基础工程和配套固定资产实际投放成本负担, 这已经成为国内很多院长的共识, 并越来越多地为医院决策者所采用。在目前医疗制度改革形势下, 给医疗机构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新途径开拓了广阔思路。

(2) 盘活医院的固定资产。由于医院群体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其固定资产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医疗行业监管规定, 医院的固定资产都不能用于抵押,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筹资能力。同时, 也造成了医院总资产报酬率、固定资产收益率低的情况。融资租赁这一方式, 可以在不违反监管条例的情况下将“沉睡”的固定资产用于融资, 直接改善了医院的财务状况。

(3) 使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融资租赁为医院带来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以租赁方式采购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 增加了医院当期收入和资产总量, 保证医院可以加速设备的更新, 使得医务人员在不断追踪医学科学的前沿成果方面拥有最佳的物质手段, 进而保持医院声誉,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扩大医院知名度, 强化医院的梯队建设, 实现医院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同时, 融资租赁可以在不影响医院现有银行授信额度、或者医院可以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告罄的情况下, 以灵活、便捷的方式获得资金融通, 而对医院进一步获得银行授信提供了支持。

(4) 融资租赁可提供的交易结构非常灵活。融资租赁作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式, 同银行贷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现在:融资租赁审批程序简单、快捷, 资金成本更低, 还款方式更具灵活性, 可有效解决医院资金短贷长用的矛盾, 保证财务预算的稳定, 减少资金成本支出。租赁与自筹资金购买相比的好处。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 机会一瞬即逝, 如果等待资金积累到所需要的数目再购进设备, 就会延误使用, 错过良机。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使用设备, 医院一边创造利润, 一边付租金, 早进设备, 早投产, 早得益。

(5) 融资租赁可以提供给医院的服务内涵更加丰富。融资租赁可以为医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租赁业务方面如直接租赁、回租、转租赁、委托租赁等融资性租赁业务和经营性租赁等。通过多种渠道, 可以有效地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 由于融资租赁对医院的审核是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的, 因此, 更容易积累在医疗行业的专业知识, 比之银行完全依靠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的方式有进一步的深化, 更有利于医院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摘要:本文从分析融资租赁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的现状入手, 揭示融资租赁在医疗领域中对于医院运营效益的提升, 以及医院在使用融资租赁之后财务状况改善等方面的综合效用, 使得医疗领域对融资租赁的优势有更直观的认识。

应用效用 第9篇

商务英语是特殊用途 (ESP) 英语的一个分支, 即一门专业英语。商务谈判英语是商务英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国际商务谈判即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部分, 也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手段。它关系到国际商务活动的成败以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际商务谈判要达成协议, 谈判双方一般需要经过询盘、报盘、还盘、接盘和拟订合同这五个环节。在有些情况下, 双方只需要发盘和受盘即可成交。询盘是商务活动的开始, 通常由进口商向出口商发出询盘又称询价。询价时一般会向出口商询问价格、样品、产品质量、交易条件等内容。询价对买卖双方均不产生约束力。报盘是一项附有交易条件的建议, 由报盘人向受盘人发出。报盘分为实盘和虚盘两种。虚盘不包括契约性义务, 允许报盘人改变交易条件, 而不需要预先通知受盘人。实盘则是提供商所作出的明确而肯定的义务承诺。一旦买方接受了实盘, 卖方就不能将其撤消。还盘是由受盘人向发盘人发出的报盘, 接受部分条款并要求更改其不愿接受的条款。实际上还盘是对原有报盘部分否定, 是一项新的报盘。当还盘发出时, 原有的报盘便失去效用。还盘过程可在买卖双方进行多个回合直至交易达成或取消。接盘是对报盘的同意。接盘必须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接受, 否则就是还盘而不是接受。受盘人必须在报盘有效期内接盘。 (1)

二、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其研究对象是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模糊语言学把语言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的研究不仅适应自然语言研究的发展, 而且为解决形式语言中的许多难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 (1965) 的模糊集合论。然而时至今日, 关于模糊并无一个统一的定义。关于模糊,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其中Joanna Channell是这样定义模糊语言的:“如果它可以同其他能够诠释相同情势的词语或表达法相对比, 或者它是故意的不加掩饰的模糊, 或者它的意思来源于内在的不确定性, 那么这种表述便是模糊的。” (2)

三、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rice)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 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与合作, 是整个交谈过程所说的话语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它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1) 数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说话应包含交谈所需要的信息和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 质量准则 (Quality Maxim) :说话要事实, 包括不要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和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 关联准则 (Relevant Maxim) :说话要贴切 (与谈话有关联) ; (4) 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说话要清楚明白, 避免晦涩、歧义, 做到简练、井井有条。 (3)

四、商务谈判中模糊与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实践中很难完全实现。每个人, 每天都在违反合作原则。特别是在商务谈判英语中, 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更是谈判者经常采用的策略。

1. 违反数量准则。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 有时为使谈判更加顺利, 达到更好的效果, 谈话者常常不直接说出自己的真正意思。例如:

Well, our business policy is very clear, and our enterprice credit is also known to all. (4)

在上述例子中, is also known to all违反了数量准则。当被问到其经营政策以及企业信誉的时候, 谈判人员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不适宜正面回答, 说话者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而是很模糊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以避免出现不利形势。

Your order is too small.If you increase your order more, we can give you better terms of prices.

此处, 为了说服对方增加订单量, 而采用了“better”这样的模糊表达, 从而不需要告知对方确切的价格, 给自己留了回旋的余地。

2. 违反质量准则。

在商务谈判中, 说话者常常使用比喻、夸张、讽刺等手法使听话人去推断自己其中的含义。例如:

A:Could you tell me your offer?

B:5USD per doz.

A:All right, we accept it.It is a deal.

B:Done, it is a deal.

A:But there is only one pint that we feel disappointed.What we feel disappointed is that there is no sigle issue at all that needs debating between you and us. (5)

在这段对话中, A首先违反了质量准则。幽默的语言使双方的谈判非常地和谐, 并为将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也是谈判所得到的附加的结果。

3. 违反关联准则。

适当的情况下违反关联准则可以避免尴尬或者矛盾的产生, 从而达到更好的谈判效果。例如:

A:According to your market situation, we offer you US$150 a piece.

B:Could you please tell us your improvements in this new design?

在上述对话中, B没有直接表达他认为价格高, 转而问A新的设计做了哪些改良, 为自己在之后的价格谈判中争取有利条件。这就避免了毫无理由地要求对方降低价格, 使之后的谈判更加合理和可接受。

4. 违反方式准则。

违反方式准则的模糊语与礼貌原则联系非常紧密。在这里, 主要研究模糊语言如何违反方式准则。举例如下:

A:Well, we offer you$30 per case.

B:I’d like to tell you that not a few transactions have been concluded at our level in this year.

在上述对话中, 由于买方A给出的价格太低, 卖方B通过违反方式准则向A传达了他不愿接受如此低的价格。

五、语用效用

1. 积极效用。

达到目标是商务谈判人员的最终目标。由于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能带来积极的效用, 亦能给谈判带来消极的效果。因此, 优秀的商务谈判人员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 恰当的使用模糊语言, 以达到其预期的谈判目标。

(1) 提高谈判效率。Gogue曾说:模糊的表达并不总是一件坏事情。 (6) 相反的, 有时候它可以用最少的词语传达足够的信息。在商务谈判中, 说话者使用模糊语言的动机在于其不需要用精确语言表达即可给对方提供足量的信息。通过使用模糊语言, 提高谈判效率。

例如:According to the market report, demand for GPS tracking products become greater.

听话者并不知道信息的来源。而说话者对目前市场的观点通过“according to the market report”这一模糊语言已经清楚地表达出来。他不需要告诉对方是谁什么时候做的报告的第几页, 统计数据是什么。这些不必要的细节信息反而会影响谈话的重点。

(2) 增强谈判弹性。在国际谈判中, 即使有些信息正是对方所期待的, 说话者也常常会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对信息有所保留。根据信息内容, 模糊主要有时间信息、数量信息。

第一, 在商务谈判英语中, 时间日期的模糊表达占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例如:I think you will receive them in seven to ten days. (7) “seven to ten days”并不是个非常有效的信息, 因为它并没有告知对方确切的到达日期, 这个日期可能说话者也不能确定。很可能说话者因此并不愿意向对方承诺什么时候他们可以收到。他的回答巧妙地试用了模糊表达, 从而使说话者的意思表达更有弹性。同时也能在信息出现偏差时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对方责难。

第二, 数量信息的模糊表达在商务谈判中也是不胜枚举。例如:The given quotation will be adjusted subjecting to the changes of exchange rate.说话者使用“根据汇率变动”这一模糊表达方式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 说话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调整价格。或者说, 这是提高价格的一个好理由。

(3) 增强说服力。Channell认为使用模糊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 恰当的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言语听起来更容易接受。模糊语言可以使发言更客观, 扩大了语言表达所含的信息范围, 给人更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这样话语听起来更容易被听话者所接受因而增加了得到对方认同的机率。例如:The payment, as usual, will be made by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9)

在上述例子中, 模糊限制“as usual”使语言表达更加合理可接受。每个公司常常都会有一些商务习惯并且按照这些惯例运作。由于公司的付款习惯是使用不可撤销信用证, 这样, 对方更容易明白和理解说话者是按照自己的商业惯例给出的付款条件。这是合理的也是可接受的。如果没有这个模糊限制, 表达便会显得太过生硬, 没有说服力。

(4) 营造和谐氛围。在商务谈判活动中, 为增加获得更多利益的可能性, 谈判双方都尽量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因此, 谈判者也常常有意识的使用模糊语言来减少和化解潜在的矛盾, 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例如:

A:I am afraid it is hard for us to make the price higher.

B:Well, I understand and I hope we could have other chances to cooperate with you in future. (10)

上述例子中, 双方都使用了模糊语言来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A用了“I am afraid”弱化了他抱怨价格太高语气, 同时也间接地拒绝了为对方提供更低的价格。B用了“could have other chances”为将来有合作可能留了一定的余地。这样使双方在不能达成协议而合作的情况下, 双方依旧可以留下好印象, 为将来合作的可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消极效用。

由于商务谈判语言与商业利益密切相连, 所以清楚明确的表达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谈判中, 谈判者有使用模糊语言的必要性, 但是如果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模糊语言将给谈判带来消极的后果。

例如:

We wish to confirm our samples dispatched tomorrow.

在上述例子中, 由于所处时区差异, 双方所指的时间往往会出现差异。很可能明天己方是周五而对方已经是周六。当所涉及的问题对时间要求严格的情况下, 模糊地表达将给双方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此种情况下, 尽量选择没有争议的语言表达。

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模糊语言的使用能给国际商务谈判带来积极效果, 也能够给谈判带来消极的效果。因此,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谈判者一定要审时度势, 灵活巧妙地运用模糊语言, 以使谈判利益最大化。

注释

1 (4) 张立玉, 王红卫.实用商务英语谈判[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07

2 (8) Joanna Channell, Vague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 高文成.语言学精要与学习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5) (7) 谢晓英.商务英语谈判自学手册[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

5 (6) Gogue J.A.Function in Systematic Language Analysis[M].London:CUP, 1979

应用效用 第10篇

一、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分析

1、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了解混凝土的微结构的特性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后, 就可以更好地认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粉煤灰的主要作用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填充骨料颗粒的空隙并包裹它们形成润滑层, 由于粉煤灰的容重 (表观密度) 只有水泥的2/3左右, 而且粒形好 (质量好的粉煤灰含大量玻璃微珠) , 因此能填充得更密实, 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里尤其显著。

2) 对水泥颗粒起物理分散作用, 使其分布得更均匀。当混凝土水胶比较低时, 水化缓慢的粉煤灰可以提供水分, 使水泥水化得更充分。

3) 粉煤灰和富集在骨料颗粒周围的氢氧化钙结晶发生火山灰反应, 不仅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产物 (与水泥中硅酸盐的水化产物相同) , 而且加强了薄弱的过渡区, 对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有显著作用。

4) 粉煤灰延缓了水化速度, 减小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 对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十分有利。

2、使用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分析

事实上, 如前所述, 由于高效减水剂的应用, 使混凝土的水胶比可以大幅度降低, 从而使掺用粉煤灰的效果大为改善, 使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性能能够大幅度地提高。

1) 水胶比的影响:水胶比的上述变化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呢?在高水胶比的水泥浆里, 水泥颗粒被水分隔开 (水所占体积约为水泥的两倍) , 水化环境优异, 可以迅速地生成表面积增大1000倍的水化物, 有良好地填充浆体内空隙的能力。粉煤灰虽然从颗粒形状来说, 易于堆积得较为密实, 但是它水化缓慢, 生成的凝胶量少, 难以填充密实颗粒周围的空隙, 所以掺粉煤灰水泥浆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总是随掺量增大 (水泥用量减少) 呈下降趋势 (当然在早龄期就更加显著) 。

在低水胶比的水泥浆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不掺粉煤灰时, 高活性的水泥因水化环境较差, 即缺水而不能充分水化, 所以随水灰比下降, 未水化水泥的内芯增大, 生成产物量下降, 但由于颗粒间的距离减小, 要填充的空隙也同时减小, 因此混凝土强度得到迅速提高。

2) 温度的影响:众所周知, 温度升高时水泥水化的速率会显著加快。研究表明:与20℃相比, 30℃时硅酸盐水泥的水化速率要加快一倍。由于近些年来大型、超大型混凝土结构物的建造, 构件断面尺寸相应增大;混凝设计土强度等级的提高, 使所用水泥标号提高、单位用量增大;又由于水泥生产技术的进展, 使其所含水化迅速的早强矿物硅酸三钙含量提高、粉磨细度加大, 这些因素的叠加, 导致混凝土硬化时产生的温升明显加剧, 温峰升高。

由于混凝土技术的进展, 使混凝土可以在比较低的水胶比条件下制备, 这就使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出现显著地变化。而近些年来水泥活性增大、混凝土设计等级提高促使水泥用量增大, 以及构件断面尺寸加大, 在混凝土体温度上升的前提下, 进一步促进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作用的发挥, 以至可以说:粉煤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起到水泥所起不到的作用, 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

3) 室内试验与现场浇注: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混凝土强度其质量控制主要指标 (通常也就是唯一指标) 的评价, 一直是根据在实验室里制备的小试件 (由于骨料最大粒径的减小, 试件尺寸从200200200m m减小到现在的100100100m m) , 经规定龄期的标准养护 (20±3℃;RH≥90%) , 然后在试验机上破型得到的数据进行。Idorn[7]在91年曾拟文指出:在特定实验室条件下取样制备试件进行试验作为控制质量的方法, 而不去开发以物理化学为科学依据的控制方法, 是不合乎当今时代的错误。

二、粉煤灰在建筑砂浆中的效应和作用分析

1、建筑砂浆的粉煤灰效应

粉煤灰掺入砂浆后, 会对砂浆的一些性能和特点发生影响, 这就是粉煤灰效应。一般粉煤灰效应包括形效应, 活性效应和微集料效应三个基本方面。

(1) 形态效应:所谓形态效应, 泛指各种应用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矿物质粉料, 由其颗粒的外观形貌、内部结构、表面性质、颗粒级配等物理性状所产生的效应。由于粉煤灰中大量微粒的作用, 不仅可以降低砂浆的需水量, 改善砂浆的初始结构, 还能促使或帮助砂浆体中水泥颗粒均匀分散, 扩大了水泥的水化空间和水化产物的生成场所, 从而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

(2) 活性效应:粉煤灰火山灰活性是指其所含的硅铝质玻璃体在常温和有水条件下与Ca (OH) 2发生活性反应并生成具有胶凝性水化物的能力。其活性效应就是指的这种粉煤灰活性成分所产生的效应。在粉煤灰玻璃体微粒表层生成的火山灰反应产物, 与水泥水化物类似, 这种水化物交叉连接, 对促进砂浆强度增长, 尤其是抗拉强度的增, 起了主要的作用。

(3) 微集料效应:粉煤灰的微集料效应是指粉煤灰颗粒均匀分布于水泥浆体的基相之中, 就像微细的集料一样。对粉煤灰颗粒和水泥净浆间及水泥紧密处的显微研究证明, 随着水化反应的进展, 粉煤灰和水泥浆体的界面接触越趋紧密。在界面上形成的粉煤灰水化凝胶的显微硬度大于水泥凝胶。粉煤灰微粒在水泥浆体中分散状态良好, 有助于新拌砂浆的硬化和均匀性的改善, 也有助于砂浆中孔隙和毛细孔的充填和细化。

粉煤灰的上述3种基本效应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粉煤灰效应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三种基本效应共同作用的总和。

2、粉煤灰品质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1) 粉煤灰的细度粉煤灰的细度与需水量比的关系密切, 需水量比是指在一定试验条件下, 掺合粉煤灰与不掺粉煤灰的标准流动度达到125-135mm时的拌合水用量之比。由于除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及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外, 多余的水分在砂浆硬块体中形成孔隙, 导致砂浆结构及性能劣化, 故该参数是用于砂浆掺合料的粉煤灰品质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粉煤灰的粗细直接影响粉煤灰的需水量和与碱性激发剂产生化学反

应界面的大小, 粉煤灰越细, 其需水量比就越低, 火山灰反应的界面也就增长, 粉煤灰的微集料效应明显, 有利于砂浆强度的提高。

(2) 粉煤灰的含炭量由于粉煤灰中炭粒是多孔的, 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它会使砂浆的需水量增加, 密实性降低, 因此对砂浆强度有明显的损害。炭粉往往又会在泌水过程中逐步与浆体分离上升到砂浆的表面, 影响砂浆面层的质量。因此其含量越低越好, 粉煤灰中未燃尽炭可按其烧失量指标来估量, 国标规定I级灰烧失量的最大限值为5%。

摘要:粉煤灰在建材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使用粉煤灰作建筑材料不仅能节约能源与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和工程造价, 而且生产出的材料性能和各项指标与常规建筑材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分析了粉煤灰在建筑用混凝土及建筑砂浆中的应用, 同时对使用效用及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粉煤灰,混凝土,建筑砂浆,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福之, 吴正严, 粉煤灰利用手册,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6

传播与印证的效用 第11篇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传播的效率的问题:美国登山家摩顿森在乔戈里峰迷路遇险,巴基斯坦的科尔飞村民救了他。為了报答村民,他立下志愿,一定要为他们建一所学校。为了履行诺言,他回国后便四处写信寻求资金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他为了提高写信的效率,学会了使用电脑。做公益事业,传播的效率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研究和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高效率的信息平台的原因。

现在.我们对互联网的利用显然还很低级,无论是局外人,还是互联网自身的从业人员,都是如此。比如搜狐公益博客群,它虽然是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公益信息平台,但如何利用好2.0互动性方面的天然优势,依然是个问题。虽然媒体的作用诸多,如宣传、展示、告知;但不为关注却极为重要的功能是印证和查询。接下来故事就是这个内容。

摩顿森千辛万苦找到了建学校的第一个大资助者,给了他基本足够用于学校基建的资金。就在学校差不多盖起来的时候,富翁突然被医检告知其患病已属癌症晚期。这个老富翁把摩顿森叫去,说他活不了多久了,必须立即看到学校的图片。本来摩顿森还有很多在美国的事务需要处理,但为了让这个资助人放心,他提前重返巴基斯坦,拍回照片让他看。不久这位资助人就去世了。

应用效用 第12篇

电力普遍服务具有网络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特性,由于市场机制失灵,仅靠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电力普遍服务的有效提供问题,需要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促进电力普遍服务有效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由政府主导,电力企业承担,居民直接受益,对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考察需要充分考虑三方利益,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造成电力普遍服务的实施缺陷。对政府而言,电力普遍服务的主旨在于提高社会综合福利水平,促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应当在公平前提下提高效率,使财政投入发挥最大价值;居民是电力普遍服务的直接受益主体,需要衡量其满意程度以及生活改善程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为了获得利润,其承担电力普遍服务要考虑自身成本以及利润回报。

效用问题是电力普遍服务的研究重点,研究电力普遍服务的综合效用是为了给决策部门新一轮电力普遍服务规划提供借鉴,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完善电力普遍服务的评价指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文献[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电力普遍服务实施效率进行评价;文献[2]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采用问卷的方式模拟市场行为推导出人们的支付意愿,最终获得公共物品总经济价值;文献[3]在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农网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建立了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文献[4]从电力普遍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承受性和非歧视性等3个方面构建了电力普遍服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国外文献的相关研究,文献[5]运用非参数DEA方法,对印度电力普遍服务的26项性能进行了综合效用评价;文献[6]采用模糊集和层次分析方法(AHP),对传统化石燃料和新能源供热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文献[7]从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目标3个方面,对芬兰新能源政策进行了综合评价;文献[8]研究了土耳其的风能现状,从风能特性、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和需求侧管理等角度,对土耳其风电的短期和长期效益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由于综合效用评价的多维性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如何客观衡量和准确评估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一直是个难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效用理论和协调度合成模型相结合,从社会、居民和企业3个方面构建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体系,对电力普遍服务在拉动地方经济、满足居民电力需求和激励企业承担实施主体责任等方面的效用进行综合评价。

1 效用函数及其综合评价法

1.1 效用理论

效用理论是进行决策方案选择的一种理论,福利是对效用的一种货币上的度量。效用概念最早由Bernoulli提出,他认为人们在拥有不同财富的条件下,增加相等的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值是不同的。效用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特性,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很大程度上受人们的价值观、信仰、人生理想以及个人性格等的影响,要准确计量非常困难,仍会以决策者的现状为基础。效用函数是用来计算不同指标值对应评价目标的效用值。运用效用函数之前,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表达式为:

式中:yi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值,yi∈[0,1];i=1,2,,n;xi为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xmax和xmin分别为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前所述,效用函数内涵了个体的主观感应(价值判断),不同个体对某产品的需求欲望存在差异性,有的是风险偏好型,有的是风险规避型,因此本文选用分段效用函数模型[9,10],如表1所示。

在效用函数模型中,考虑到效用值在取值区间内的分布特征,借鉴标准分布函数,设ε为折算标准;由标准分布函数,当某变量对应最大效用值与最小效用值出现概率均为0.5时的效用为0.5。当ε<0.5时,为风险规避,对损失反应比较敏感;当ε>0.5时,为风险偏好,对利益反应比较敏感;当ε=0.5时,为风险中立,即益损值的效用大小与益损值本身成正比。U为评价指标对应的效用值,系数b和c的值可通过特殊点求得。

如图1所示,ε<0.5与ε>0.5的效用函数是对称的;当ε<0.5时,效用函数为一条上凸曲线;当ε>0.5时,效用函数为一条上凹曲线;当ε=0.5时,效用函数为一条直线。

1.2 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

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就是借助效用函数求得无量纲化评价指标的效用值,然后采用合成模型进行加权合成,得出总评价值[10]。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多指标评价方法,其数学模型为:

式中:f为进行无量纲化后第i项评价指标yi的效用函数;i=1,2,,n;Ui为无量纲化评价指标yi的效用函数评价值;ξ为合成模型;wi为yi的重要性权重;F为效用评价的综合得分。

2 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总体构想

基于引言所述三方利益,本文以政府公共管理提高社会福利为价值目标,用总效用作为电力普遍服务的评价域,综合衡量电力普遍服务对社会经济提升、居民幸福感形成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程度。考虑到电力普遍服务多主体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来衡量电力普遍服务的综合效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2 社会效用评价指标

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影响主要考察对偏远地区无电用户数量的影响,解决居民用不上电的问题。电力普遍服务针对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鉴于恩格尔系数,能够衡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认为其社会影响中蕴含电力普遍服务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关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促进电力普遍服务的社会成本。在公平前提下为了提高电力普遍服务的效率,需要考察政府的财政负担。

2.3 居民效用评价指标

电力普遍服务应立足于提高偏远落后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保证居民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都能以可以接受的价格消费电能。因此,电力普遍服务的居民效用评价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在对电力普遍服务的居民效用评价指标进行选择时,人均用电量可以直接衡量电力普遍服务对居民使用电能的影响;公众满意度反映了受助群体对电力普遍服务的认可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可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4 企业效用评价指标

电力普遍服务主要由电力企业承担,电力普遍服务的综合效用评价要考虑到生产者投资建设的成本回收问题,因此,本文选取电力普遍服务的供电成本作为影响因素。此外,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电力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也应纳入企业效用评价指标中。

3 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流程和方法

3.1 评价指标效用赋值

电力普遍服务的公众满意度采用专家咨询打分和社会抽样调查方法确定,把定性的评价指标定量化。其他评价指标根据式(1)中的标准化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将各评价指标标准化赋值后,借助表1中的分段效用函数模型,求得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效用值。

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的权重反映了某一指标在体系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对指标权重的确定分为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2类,本文所选特征值法通过逐个两两比较指标的办法得到各对指标比较后的判断矩阵,然后求解其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指标相对某一目标的权重。特征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比较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合理体现。

3.3 综合效用评价合成模型

本文选择协调度模型作为合成加权模型,将各项评价指标的效用值和权重合成总评价值。该模型的特点是只有当各指标的效用均同时达到最优水平时,总效用才能达到完满值,其中任何一个或者一部分指标效用单独达到最高水平,都不能够使总效用达到完满值。某部分指标效用处于最低水平时,总体效用取最低水平,且不为0。模型指标符合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特征,可以全面、均衡地衡量电力普遍服务的综合效用,协调度合成模型表达式为:

F值越高,说明电力普遍服务的实施效果越好。

4 实例研究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84%,资源储量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随着云南经济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电力普遍服务顺利开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全面进步。按照上述方法,选择云南“十一五”期间数据,对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进行评价。

4.1 数据处理

指标上限值选取云南省2000年的数据,指标下限值选择云南省2012年的规划数据。为方便起见,取该省份各评价指标的平均标准化值作为折算标准,通过取特殊效用点,求得效用函数系数b和c的值[11]分别为1.6和-0.2。云南省2000年至2010年评价指标赋值情况如表3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省电力统计年鉴》。

4.2 判断矩阵

本文选取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决策分析者逐个两两比较指标,根据各指标的主观重视程度赋权得出每对指标比较后的判断矩阵,然后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指标相对于某一目标的权重。表4表7为各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素的特征值。

由表4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3.303 85;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值CI为0.019 2。由文献[12]可知,当CI小于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表5得出:λmax=3.303 85;CI为0.019 2。由表6得出:λmax=3.303 85;CI为0.019 2。由表7得出:λmax=2;CI为0。

以上判断矩阵求得的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素的特征值加权合成即可得到各项评价要素的指标权重,如表8所示。

4.3 结果分析

一般来说,效用值分为5个等级,即F∈[0,0.2)时,效用评价很差;F∈[0.2,0.4)时,效用评价较差;F∈[0.4,0.6)时,效用评价一般;F∈[0.6,0.8)时,效用评价较好;F∈[0.8,1.0]时,效用评价很好[13,14,15,16,17]。由表3中各指标的效用值可以看出,社会效用中的财政支持对电力普遍服务的实施、开展起到重要作用。居民效用中人均用电量和人均收入水平效用值都有显著上升。根据式(3)中的协调度加权合成模型,计算出云南省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值为F=0.654 1,电力普遍服务成效显著,综合效用评价较好。

与此同时,由于电力普遍服务的高成本低效益特性,电力企业承担电力普遍服务任务的动力不足,表3中企业效用值相对较低。因此,应当为电力企业设计合理的激励补偿机制,促使电力企业更好地为偏远地区提供安全、稳定、充足的电能。

5 结语

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各部分的指标可根据电力普遍服务评价目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电力普遍服务综合效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以往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充分考虑了电力普遍服务对社会、居民和企业的影响,均衡各方利益,对电力普遍服务做出了更全面和客观的综合评价。效用函数的运用,充分考虑了效用特性,将人们的主观偏好判断与客观指标数据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消费者偏好的定量刻画。将不同量纲和性质的评价指标通过效用函数标准规格化,达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效用评价。协调度合成模型的运用能够协调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合理均衡各方效用,科学、全面衡量各指标的综合作用,符合电力普遍服务的综合效用评价实际。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1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2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