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精选7篇)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160例, 男87例, 女73例;年龄37岁~79岁;危险度分层:高危和极高危组69例, 中危组53例, 低危组38例。遵循严格的入选与排除标准, 且病人自愿原则选择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1) 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控制标准, 低危组TC≥6.22 mmol/L, LDL-C≥4.14mmol/L, 中危组TC≥5.18 mmol/L, LDL-C≥3.37mmol/L;高危组TC≥4.14mmol/L, LDL-C≥2.59mmol/L;极高危组TC≥3.11mmol/L, LDL-C≥2.07mmol/L;同时各入选对象均满足TG≤4.5 mmol/L。 (2) 年龄大于18岁且小于80岁。 (3) 对本研究知情, 且本人自愿加入该研究。不满足以上任何一项即不能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或近期有生育计划的妇女; (2) 活动性肝脏疾病, 谷草转氨酶 (AST) 或谷丙转氨酶 (ALT) ≥正常值1.5倍, 尿素氮 (BUN) 或肌酐 (Cr) ≥正常值1.5倍; (3) 患有其他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如癌症、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等疾病) 者; (4) 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5) 滥用酒精或药物者; (6) 使用可能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者 (如:激素类药物、避孕药、噻嗪类利尿药等) ; (7) 对他汀类或依折麦布过敏者或既往用这两类药出现不良反应者; (8) 高血压病病人接受药物治疗后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糖尿病病人接受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11.1mmol/L; (9) 目前正在参加药物或其他临床研究者。

1.2研究方法

1.2.1基本资料采集

包括入选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询问基础疾病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对病人进行危险度分层, 明确每个病人的LDL-C目标值。

1.2.2标本采集

所有入选者均空腹12h后抽取肘正中静脉血, 检查肝功能 (包括ALT、AST) 、肾功能 (包括BUN、Cr) 、血脂[包括LDL-C、TC、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肌酸激酶 (CK) 等指标。

1.2.3分组及用药情况

将所有病人随机分为4组, 每组40例。A组为葆至能10mg/20mg组, B组为辛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10mg组, C组为辛伐他汀20mg组, D组为依折麦布10mg组。各组均每天服用药物1次, 于睡前服用, 治疗12周。

1.2.4观察指标

4组病人在治疗前及用药后4周、8周、12周各随访1次, 观察疗效指标LDL-C、TC、TG、HDL-C及安全性指标ALT、AST、BUN、Cr、CK的变化, 观察有无肌痛、横纹肌溶解或其他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有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

1.2.5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 血脂控制目标值为:低危病人TC<6.22mmol/L, LDL-C<4.14mmol/L;中危病人TC<5.18mmol/L, LDL-C<3.37mmol/L;高危病人TC<4.14mmol/L, LDL-C<2.59mmol/L;极高危病人TC<3.11mmol/L, LDL-C<2.07mmol/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定性资料用百分率表示。4组基本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4组组间和组内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4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

4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危险度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 4组TC、LDL-C较基线下降程度及血脂达标率比较 (见表2)

2.3各组病人血脂水平变化 (见表3)

mmol/L

2.4安全性评价

4组病人观察期间AST、ALT、Cr、BUN、CK等指标差异无明显变化;观察期间无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

3 讨论

血脂异常, 尤其是LDL-C异常, 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0], 是引发脑卒中、冠心病[11]、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 血脂异常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于两条途径, 即肝脏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11,12]。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 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13], 他汀类的调脂作用虽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不成直线相关性, 普遍存在“6%”原则, 即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加, 其降脂疗效增加6%, 而其肝毒性和肌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 在他汀类剂量翻倍的同时, 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可代偿性增加, 从而抵消一部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则主要通过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而发挥作用, 但与此同时, 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量可代偿性增加, 故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二者作用机制具有互补性, 可更好地发挥降低胆固醇的作用[14,15,16,17]。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是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单片复方制剂, 可同时作用于体内胆固醇的两种主要来源, 即在肝脏合成和肠道吸收环节, 同时发挥强有力的降脂作用, 为胆固醇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明显提高LDL-C的达标率。本研究结果中A组病人在TC、LDL-C降幅及达标率方面均高于其他3组, 疗效确切, 且单片复方制剂服用方便, 依从性较好。

摘要: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葆至能) 与辛伐他汀和依折麦布两药联合使用或两药分别单独使用对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 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高胆固醇血症病人1 6 0例, 随机分为4组, 每组4 0例。A组给予葆至能 (10mg/20mg) ;B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依折麦布10mg;C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组给予依折麦布10mg。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8周、12周随访观察各组血脂、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肌酸激酶 (CK)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等指标的变化, 观察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4组用药12周后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均有所降低, 除D组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均有所升高;组间比较:A组TC、LDL-C、TG降幅较其他3组高 (P<0.05) , B组TC、LDL-C、TG降幅较C组、D组高 (P<0.05) , C组TC、LDL-C、TG降幅较D组高 (P<0.05) 。观察期间4组均无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葆至能的降脂作用较辛伐他汀加依折麦布联合使用或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的效果均好,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或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安全性较好。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ACS高危患者102例, 男63例, 女39例, 年龄45~68 (58.5±12.8) 岁,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3例,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他汀类及其他降脂药物治疗, 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无严重感染, 无免疫风湿性疾病, 无恶性肿瘤;除外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严重感染、免疫风湿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依从性差, 不能按规定治疗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后卧床休息, 症状轻重者宜给对卧床, 检测生命体征, 给予低流量吸氧, 采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血管转换酶Ⅱ抑制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β-受体阻滞剂等, 伴有心率失常者酌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 给予葆至能 (10mg/20mg) 1片, 晚饭后口服, 每天1次, 疗程12周。

1.2.2 分组方法:

12周后根据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为LDL-C低水平组 (1.30~1.82mmol/L) 67例和正常水平组 (1.82~3.12mmol/L) 35例。比较2组患者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 (如病死率与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等) 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低水平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正常水平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心律失常、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正常水平组比较, *P<0.05

3 讨论

ACS是一种急性心肌缺血性疾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4]。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引起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5]。近年来, 诸多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实, LDL-C升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增高的临床意义主要与动脉硬化、冠心病密切相关, 因此, LDL-C被称为“致动脉硬化脂蛋白”[6]。因此, 降血脂治疗, 特别是降低LDL-C水平成为ACS治疗的首要目标。

目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 其能显著地降低LDL-C水平, 通过其降脂作用可以显著减少ACS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7]。但是对于较高水平的LDL-C, 即使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也无法改善病情, 并且不良反应亦会明显增多。因此, 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是联合应用不同类别的降脂药, 以协同降低LDL-C水平, 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8]。为了降低心血管危险并增加安全性, 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近年来改善血脂与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9]。另外, 有学者认为, LDL-C并不是越低越好, LDL-C太低会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 使细胞缺氧, 反而会引起贫血或加重心脏负担。因此, 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与ACS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仍未达成一致, 尤其对应用他汀类药物引起低水平的LDL-C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明确的说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 低水平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组。2组心律失常、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提示LDL-C水平高低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 进一步说明了更大程度降低胆固醇水平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更大程度降低了LDL-C水平, 进一步减少了高危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由于本试验样本量小, 且随访时间较短, 关于这方面的结论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薛云云, 韩清华.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 (9) :1082-1083.

[2] 王华, 陈婧, 赵晓辉.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7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 2014, 23 (12) :46-48.

[3] 王强, 孙建辉.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22 (5) :426-429.

[4] 俞章平, 余晗俏, 钟忆周, 等.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34 (6) :110-112.

[5] 童程程, 唐海沁, 李瑾.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 (2) :116-120.

[6] 陕宇璇, 惠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12) :1321-1323.

[7] 张倩, 王春梅, 朱小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3 (3) :259-261.

[8] .曾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67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4) :115-116.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66例高脂血症患者,男38例,女28例,年龄46~74岁。其中糖尿病患者2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脑梗患者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使用氟伐他汀4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进行治疗,记录病程;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40 mg进行治疗,记录病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治疗期间不需要改变平时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口服氟伐他汀40 mg,8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2个月后的LDL-C、HDL-C、TC、TG、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且随时记录患者服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

1.2.2 观察组

患者治疗期间不需要改变平时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口服氟伐他汀40 mg加依折麦布10 mg,8周为一个疗程。记录治疗2个月后的LDL-C、HDL-C、TC、TG、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的数据,并且随时记录患者服药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目前临床常用的LDL-C水平作为目标值的疗效评价等级分为:(1)低危,LDL-C<4.14 mmol/L(160 mg/dl),10年危险性小于5%;(2)中危,LDL-C<3.37 mmol/L (130 mg/dl),10年危险性5%~10%;(3)高危,LDL-C<2.59 mmol/L (100 mg/dl),10年危险性10%~15%[1]。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就LDL-C平均水平来看,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稳定在低危水平,而对照组仍处于中危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HDL-C、TG、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可见,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用药。66例高脂血症患者治疗8周后,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观察组LDL-C水平降低29例,总有效率为87.9%;对照组LDL-C水平降低16例,总有效率为48.5%。使用氟伐他汀4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进行治疗较单纯使用氟伐他汀40 mg进行治疗的下降幅度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依折麦布的药理作用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认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是纠正紊乱脂质代谢。依折麦布作为理想的调脂药物可以显著地降低TG、TC、LDL-C水平,同时可以明显升高HDL-C水平:(1)依折麦布通过结合小肠壁上特异的NPC1L1转运蛋白,强效地选择性抑制小肠吸收植物甾醇和胆固醇。(2)依折麦布是直接作用于小肠的不同于其他转变脂质特性的药物,它既不通过抑制胰脂酶和胆固醇脂酶来控制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吸收,也不改变胆固醇的跨膜转运方式,也就是说依折麦布对吸收脂肪酸、胆汁酸、甘油三酯(TG)、乙炔雌醇、孕酮、脂溶性维生素等及分泌胆汁酸的生理作用均没影响,故使用依折麦布对胃肠道耐受性好,较少产生不良反应。(3)依折麦布口服效果明显,药力能快速被吸收80%以上,口服依折麦布1~2 h后,经葡萄糖苷酸代谢生成葡萄糖苷酸依折麦布,达到血药峰浓度后再经肝肠循环缓慢分解,整个半衰期持续约22 h,最后经粪便排出代谢物。(4)依折麦布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进行代谢,故通常不与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脂药物在药代动力学上起冲突作用,故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用药是安全有效的[2]。

3.2 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意义

由上可见,依折麦布作为一种通过阻断外源性吸收膳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具选择性的胆固醇抑制吸收剂,其药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他汀类药物。以往他汀类药物一般都采用单纯用药,主要使细胞内胆固醇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减少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是内源性合成胆固醇的特异性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反馈调节使细胞LDL受体的活性增强、数目增多,从而加速清除血液循环中LDL、中等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残粒[3]。因此,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联合应用能够结合两组药物截然不同的药理作用优点,通过对胆固醇的内、外源性途径共同调节血脂水平达到最佳临床调脂效果,由于依折麦布不与他汀类药物发生冲突作用的独特药理优势,一般在临床上两种药物只要使用较小剂量联合治疗就可以有很好的疗效,同时极少发生不良反应,依折.麦布的特殊作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汀类药物六规则的使用局限性[4]。由上临床数据统计可见,对于降低LDL-C水平,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为65.5%,单纯用药的总有效率为19.1%。使用氟伐他汀4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进行治疗较单纯使用氟伐他汀40 mg进行治疗的下降幅度大。

综上所述,使用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优于单纯使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的疗效,表明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更有利于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独应用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66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33例,使用氟伐他汀4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进行治疗,记录病程;对照组33例,单纯使用氟伐他汀40 mg进行治疗,记录病程。将治疗后2个月内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下降,观察组LDL-C水平降低29例,对照组LDL-C水平降低16例,两组治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比单纯使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的疗效要提高,表明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更有利于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高脂血症,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参考文献

[1]杨和爱,耿素梅.氟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调脂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2010,4(8):91-92.

[2]谭敏豪,彭房生.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20):2918-2919.

[3]吴文静.新型降脂药——依折麦布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4):558-559.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4篇

关键词:依折麦布,辛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在他汀类药物为主的基础上,联合其他降脂药调脂已成趋势。依折麦布(Ezetimibe,EZ)是默克与先灵葆雅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血脂调节药[1]。本课题采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旨在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11例,其中龙岗区人民医院160例、深圳市人民医院151例;年龄45~65岁,平均57.5岁;男187例、女124例。诊断标准:血总胆固醇(TC)>5.72mmol/L(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2mmol/L。患者近期未服用其他降脂药及影响脂代谢的药,并排除急性(半年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及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服用依折麦布(商品名益适纯,10mg/片,)单独治疗,剂量为10mg/d。B组129例,服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10mg片,)单独治疗,其中,B1组剂量10mg/d;;B2组剂量20mg/d;B3组剂量40 mg/d;每组各43例。C组129例,联合使用依折麦布10mg/d与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时间为12周,其中辛伐他汀剂量Cl组(43例)10mg/d;C2组(43例)20 mg/d;C3组(43例)40mg/d。

1.2.2 观察指标:

空腹采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TC、HDL-C、LDL-C、Apo-B,采用酶法测定。

1.2.3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1988年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显效达到以下其一者,即TC下降幅度不低于20%,HDL-C上升量不低于0.26mmol/L;有效,TC下降幅度不低于10%,HDL-C上升0.01-0.260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为检测指标达以下其一者,即TC上升幅度不低于10%,HDL-C下降量>0.104mmol/L。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 14.0,观察指标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的调脂作用观察

治疗后C组TC、HDL-C、LDL-C和Apo-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TC、LDL-C和Apo-B血浆含量,同时提高HDL-C血浆含量,具有较好的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各指标的平均变化量即C组与A组、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类药联用对TC、LDL-C、HDL-C和Apo-B的调节作用,均比分别单用更显著,见表1。

虽然辛伐他汀对TC、HDL-C、LDL-C和Apo-B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P<0.05,P<0.01),但联合用药的调节效果与辛伐他汀的剂量无关(P>0.05),而且依折麦布与最小剂量(10 mg/d)的辛伐他汀联用降低LDL-C的作用,优于大剂量单独服用辛伐他汀(P<0.01),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A组比较,a:P<0.01;与B组比较P<0.01。

2.2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的疗效观察

治疗12周后,C组调节胆固醇代谢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见表3。

2.3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无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其中B组和C组各有1例出现AST升高,但未达到正常高值的3倍,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血浆胆固醇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肝脏和外周组织合成的胆固醇,二是由肠道吸收膳食和胆汁中的胆固醇。依折麦布主要通过与小肠上皮细胞的特异蛋白结合,选择性地抑制肠道对食物中胆固醇以及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达到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的目的[2],但不影响小肠对三酰甘油(TG)、脂肪酸、胆汁酸、孕酮、乙炔雌二醇及脂溶性维生素A、D的吸收[3],另一优点是通过肝肠循环可较长时间维持其药理作用。辛伐他汀本身无活性,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达到调脂作用。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联用可以同时抑制两种胆固醇来源,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增强调脂作用。

与辛伐他汀10mg/d组比较,a:P<0.05;与辛伐他汀20mg/d组比较,b:P<0.05;与依折麦布和最小剂量(10mg/d)的辛伐他汀联用比较,C:P<0.01。

本研究结果发现,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TC、LDL-C和Apo-B血浆含量,同时提高了HDL-C血浆含量,具有较好的调节胆固醇代谢的作用(P<0.05,P<0.01),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P<0.01)。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总有效率达69.8%,明显高于A组和B组,说明联合用药可获得比单独使用更好的疗效。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3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由于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和肌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普遍存在“6%规律”[4],即在他汀类药物初始剂量的基础上增加1倍的剂量,其降低LDL-C水平的疗效只增加6%,因此这类药物在降脂治疗中仍存有局限性。国外多项研究结果证实,依折麦布与最低剂量他汀类药物联用时降低LDL-C的疗效,相当于单独应用最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疗效,优于将他汀类药物剂量翻倍[5]。本研究也证实,联合用药的调节作用与辛伐他汀的剂量无关(P>0.05),依折麦布与最小剂量(10mg/d)的辛伐他汀联用降低LDL-C的作用,优于大剂量单独服用辛伐他汀,因此,依折麦布与最低剂量的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弥补他汀类药的降脂局限性。

参考文献

[1]Meng CQ.Ezetimibe.Schering-plough[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2,3(3):427-432.

[2]Smart EJ,De Rose RA,Farber SA.Annexin2-caveolin1complex is a target of Ezetimibe andregulates intestinal cholesterol transport[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4,101(10):3450-3455.

[3]Pearson TA,Denke MA,McBride PE,et al.A community based,randomized trial of ezetimibe added tostatin therapy to attain NCEP ATP III goals for LDL cholesterol in hypercholes terolemic patients:the ezetimibe add-on t0statin for effectiveness(EASE)trial[J].Mayo Clin Proc,2005,80:587-595.

[4]Neal RC,Jones PH.Complementary therapy to target LDL choles-terol:the role of the ezetimibe/simvastatin combination[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6,2(1):31-38.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血脂异常老年患者15例, 男3例, 女12例, 年龄60~80岁, 平均 (70.7±6.11) 岁。入选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清总胆固醇 (TC) ≥6.22mmol/L、血清三酰甘油 (TG) ≥2.26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4.14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04mmol/L, 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肾脏疾病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除外。这15例患者中11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2例合并心绞痛、2例合并2型糖尿病。血脂的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组。控制患者的饮食, 给予辛伐他汀10mg (20mg/片) 每晚1次, 依折麦布5mg (10mg/片) 每天早晨1次, 疗程4周, 并停用影响血脂代谢的其他药物, 治疗前后均检测肝转氨酶 (ALT、AST) 肾功能 (BUN、Cr) 和肌酸激酶 (CK) 。

统计学处理:所有计数资料均以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疲乏无力和肌肉酸痛等现象。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均在正常范围。治疗4周后患者的血脂TC、TG、LDL-C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 HDL-C亦有升高,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治疗血脂异常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冠心病,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调脂治疗首先要使LDL-C达标。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1]。LDL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 在内皮下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 (Ox-LDL) , 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 后者不断地增多、融合, 构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辛伐他汀是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 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 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 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 此外还可抑制VLDL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LDL-C和apo B, 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此外, 他汀类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依折麦布是目前应用临床的惟一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它可以选择性抑制NPC1L1的活性从而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 减少胆固醇向肝脏的释放, 促进肝脏LDL受体的合成, 又加速LDL的代谢。所以两者的作用机制具有互补性, 联合应用时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降胆固醇作用。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 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治疗, 加之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 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已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降脂药物的剂量选择需要个体化, 起始剂量不宜过大。已有较多的临床试验观察了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2], 依折麦布与低剂量他汀联合治疗使降脂疗效大大提高, 达到高剂量他汀的效果, 但无大剂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显示[3], 与10mg/日的剂量相比, 服用依折麦布5mg/日时即可发挥大部分降胆固醇疗效。

本临床资料显示, 辛伐他汀10mg联合依折麦布5mg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 (TC)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血清三酰甘油 (TG) 水平, 轻度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 尤其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降幅达到40%。同时剂量减半后患者的医疗支出减少, 大大提高长期调脂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临床医生在处理血脂代谢异常患者时, 除了需要加强医患沟通, 普及相关防治知识外, 药物处方时还必须考虑长期用药的经济压力, 并且尽量选用降脂作用明确, 长期服用耐受性好的药物, 对老年特殊人群尤应注意, 保证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临床获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防治异常指南2007[J]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 (5) :390-419.

[2] 赵水平.血脂异常临床防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240-247.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2-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39例, 女21例, 年龄50~80岁, 平均 (59.2±2.3)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 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排除标准: (1) 之前应用胰岛素治疗, 对磺脲类药物过敏者; (2) 有严重的心脏、肾脏、神经、视网膜、血管等慢性并发症; (3) 手术、感染、妊娠及哺乳等应激情况; (4) 糖尿病酮症等急性并发症; (5) 除外甲状腺疾病、心衰、肾病综合征、消化性溃疡及肝胆疾病史、药物源性高脂血症。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其中, 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 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 (商品名:舒降之, 注册证号:H20080360, 药品特性:化学药品) 20 mg,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联合给予依折麦布片 (商品名:益适纯, 注册证号:H20110326, 药品特性:化学药品) 10 mg, 1次/d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 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购自:日立高新技术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检测指标包括: (1)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 (2)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 (3)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 ; (4) 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 并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X2检验, 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 并以 (±s) 进行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情况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HDL-C较之治疗前显著上升, TG、TC、LDL-C则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明显,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mmol/L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改变,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已成为目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长期以来, 2型糖尿病一直都是医学难题。尤其是近年来, 受到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多。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 受到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下降, 血脂代谢紊乱, 病程较长等诸因素的影响, 大多治疗效果不佳, 血糖容易出现异常, 合并高脂血症的几率较大[2]。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 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正常情况下, 胰岛素会对血脂进行调控, 抑制脂肪组织向血液中释放脂肪酸, 并促进脂肪组织从血液中摄取多余的脂质。血液中的脂质要靠高密度脂蛋白来代谢, 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与胰岛素的浓度有关,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会随之相应下降[3,4]。高密度脂蛋白必须在脂蛋白脂酶的作用下才能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 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 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高密度脂蛋白的量就会减少, 从而致使部分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留在血液中, 于是出现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因此, 临床治疗过程中, 要注意寻找有效的方案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5]。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包括辛伐他汀之内的他汀类药物目前广泛用于降血脂[6,7]。他汀类调脂药是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的一类药物, 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调脂药。辛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 主要用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且成本低[8,9]。但是, 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发现, 单独使用辛伐他汀往往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于是, 许多情况下不得不加大剂量。然而剂量翻番并不等于疗效翻番, 还必须承担不良作用 (肝转氨酶升高、横纹肌溶解) 增加的风险[10]。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安全性良好, 但随着剂量加倍, 虽然增加了调脂疗效, 但不良反应也成倍增加。当大剂量的他汀类药联合某些常用药物时, 可能增加肌病的风险, 包括胺腆酮和华法林等心血管药物、环胞菌素等免疫抑制剂、伊曲康唑等抗菌药、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因此在使用大剂量他汀时, 需要权衡利弊。其次, 即使在大剂量强化治疗的前提下, 仍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发生冠脉事件[11]。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不外两种途径, 其一是肠道吸收来自食物和胆汁的胆固醇, 其二是肝脏和外周组织中产生的胆固醇。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 功效毕竟有限[12,13]。因此, 积极选择既能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又可升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既全面调整血脂代谢的药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至关重要。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在进入人体之后, 可以作用于小肠细胞的刷状缘, 选择性地抑制胆道和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14]。从而有效的对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减少胆固醇向肝脏的运输[15]。而且, 依折麦布并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甘油三酯等的吸收。由于小肠对胆固醇吸收的减少, 使排泄增加[16]。而将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起来予以应用, 二者可以互补, 共同归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产生影响, 从而发挥出强大的调节血脂的作用[17]。段明勤等[18]即报道, 利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本研究最终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血脂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HDL-C较之治疗前显著上升, TG、TC、LDL-C则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明显,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即提示, 较之单独使用辛伐他汀,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 哺乳或妊娠女性或者是育龄期女性, 以及有活动性肝脏疾病患者中, 禁止将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或单用他汀类药物。曾有肝脏疾病者, 或者是妊娠或哺乳女性, 医生将判断其是否可应用依折麦布。

综上所述,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以达到有效调节血脂水平的效果, 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2-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C) 较之治疗前显著上升,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则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明显,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阿托伐他汀20 mg, n=35) 、治疗组 (依折麦布1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 n=35) 。入选患者既往1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 无恶性肿瘤、恶性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对他汀类药物无过敏或禁忌证。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 (70.0±6.5) 岁;治疗组男18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 (71.2±4.6) 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选后即进入为期6个月降脂治疗, 对照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 (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 治疗组每晚服用依折麦布10 mg[益适纯, Schering-Plough (Singapore) Pte Ltd]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 (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 两组均严格控制饮食和血糖, 基础治疗相同。治疗期间定期接受随访, 随访时间分别为入选后3个月和6个月, 随访复查的检验指标包括TC、TG、LDL-C、ALT、AST、CK。其中采用酶法测血清TC、TG, 沉淀法测HDL-C, 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清LDL-C。抽血前1 d晚上不宜高脂饮食及饮酒, 24点后应禁食、禁水, 第2天进食前抽取静脉血化验。所有标本均送至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统一检验。

1.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采用由Acuson公司生产的Sequoia-c512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7 MHz纵横扫查, 观察两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以及有无斑块形成及其大小、范围、性质。其中IMT为颈动脉管腔内膜与中膜之间的两条平行亮线的距离, 突出血管表面或IMT厚度>1.3 mm为粥样斑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及安全性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肌病的情况发生, 7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组内TC、TG、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经过6个月的降脂治疗,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ALT、AST、C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mmol/L

2.2 颈动脉粥样斑块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经过治疗后颈动脉IMT明显减少,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且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幅度和LDL-C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r=0.57, P<0.01) 。

mm

3 讨论

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受损后血液中脂质沉积于血管壁中, 并伴有血小板、单核细胞粘附浸润及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的增生慢性炎症过程, 随着超声仪器的先进化, 高频探头的不断改善, 血管组织的分辨力在逐步提高, 及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 容易被体表超声探测, 人们以逐渐认识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 目前认为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 (IMT) 应小于1.0 mm, IMT在1.0~1.2 mm为内膜增厚, 1.2~1.4 mm为斑块形成, IMT大于1.4 mm为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则提示血管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血管硬化症的危险。研究表明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 mm, 心肌梗死危险性增加10%~15%, 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性斑块, 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较正常人发生的更早, 进展的更快[1], 其大血管的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及早诊治大血管病变对降低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导致颈部血管斑块形成, 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许多, 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肥胖、血脂异常, 高血压等, 其中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的调脂治疗, 文献[5-9]均证实强化他汀治疗可逆转和稳定血管内粥样斑块。因此临床上可以采用强化降脂逆转粥样斑块的进展, 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由于他汀6原则的存在, 即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增加一倍, LDL-C下降幅度只增加5%-6%,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却显著增加[10,11]。因此临床上调脂药物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很关键。

阿托伐他汀是选择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限速酶还原酶的活性, 减少肝内胆固醇的合成, 加速肝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合成, 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2], 减少脂质的沉积, 并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增加氧自由基, 多方面改善内皮功能, 延缓粥样斑块的进展[13]。依折麦布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4]。其与他汀互补的降脂、抗感染的独特作用机制, 使得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治疗可以更显著地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进而逆转动脉粥样斑块。

本研究结果显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脂有明显地降低, 并伴随着颈动脉IMT减小, 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达到更加理想的血脂水平的同时,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并没有增加降脂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上研究显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并且研究对象血脂下降的幅度与LDL-C下降的水平水平呈正相关 (r=0.57, P<0.01) 。

摘要: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阿托伐他汀20 mg, n=35) 、治疗组 (依折麦布1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 n=35) 。经过6个月降脂治疗, 监测两组低密度胆固醇 (LDL-C)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C-反应蛋白 (CPR) 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 。结果:经过6个月的降脂治疗, 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显著降低LDL-C、TC、TG及IMT (P<0.05) 。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地降低血脂水平并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