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精选6篇)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第1篇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

** 摘要:云计算是一类新兴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因其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为可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云计算的兴起渊源,分析了算法的优越性,并介绍了该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应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安全;安全技术及应用

Keywor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Security,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

云是一种并行和分布式系统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和虚拟化的计算机,它基于服务层协议动态配置,作为一个或多个统一的计算资源,基于服务商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谈判建立[9]。而所谓的云计算,是通过基Internet的计算方式,把共享的软硬件资源、信息按需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因为云计算的存在,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成可能。而云计算多用户、虚拟化、可扩展的特性使传统信息安全技术无法完全适用于云计算平台。因此,云计算的存在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它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理论依据,然后再对其带来的安全问题、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讨论。1 云计算的理论依据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2006年Google提出的,它可认为是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多种计算模式混合的进一步演化[17]。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现如今,云计算主要提供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aaS、SaaS和 PaaS。

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是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等的基本的计算机资源,然后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随心所欲的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其中包括OS和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消费者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软件级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向供应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用来管理企业的运营却不需要购买,但是,云用户没有管理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权限,只能做一些非常有限的应用程序的设置。

平台级服务(PaaS)是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交付给用户,因此,PaaS实际上也是SaaS应用的一种,但它主要面向的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在互联网上的自主研发、检测、在线部署应用。1.2云计算的成功优势 云计算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利用,是因为它有着传统IT服务没有的优势。

一、资源池化和透明化。对云服务供应者来说,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对各种底层资源如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资源进行抽象,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成为所谓的“资源池”,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来说,这些资源是透明、无限大的,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所用资源具体物理位置,也不用参加具体的设备管理,只用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就可以了,体现云计算资源抽象化的优点,同时降低用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

二、按需访问、按需服务。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服务,因此用户只需拥有网络就可随时随地地接入云中,使用浏览器或其他形式的接口就可以较为方便轻松的访问自己所需的软件服务和资源,而所有的有关于服务管理的工作则交给云供应商完成,这样的机制则让用户使用各种软件服务和各类资源如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且费用低廉。2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

虽然云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大化资源利用的、自定义的、可靠的服务,是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它与传统的IT网络服务相区别,但传统信息安全的各种威胁都适用于计算机云平台。而它本身的动态服务的特性,给信息界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而该变革给信息安全领域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具体表现在:(1)在云平台中运行的各类云应用的基础设施和安全边界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改变,因此,针对于用户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非常难以实现;(2)部署安全防护措施由于多个管理者共同享有云服务资源,存在必然的利益冲突,没有办法实现统一的规划;(3)由于云平台中的数据、计算高度集中的,因此,云计算的安全措施必须要满足海量的信息的处理需求。

综上,云计算安全问题成为发展云计算技术的重中之重。针对其复杂性,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也应该是一个包括管理、技术、法律法规的综合体,它的安全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安全总体框架 数据安全

云计算的特点决定了数据要实现在“云”端的集中存储,就必须要保障不同用户数据的安全隔离;云端的服务器可能会“宕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全高效的进行数据迁移非常关键;云计算采用租赁方式向用户提供资源,这意味着一个用户使用过的存储区域会被其他用户使用,因而必须解决好数据残留问题。3.1 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存储面临以下挑战(1)数据的加密存储

在传统信息系统中,一般采用加密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但在云中,这样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对于任何需要被云应用或程序处理的数据,都是不能被加密的,很多类似于检索、运算这样的操作对于加密的数据甚至无法进行。

(2)数据隔离

多租户技术是PaaS和SaaS云用到的关键技术。由于云计算采用共享介质的数据存储技术,不同用户的数据可能会被存储在同一物理存储单元上。尽管云服务供应商会使用一些隔离技术(如数据标签和访问控制技术相结合)来防止对混合存储数据的非授权访问,但它依然能通过程序漏洞实现,如Google Does在09年3月就发生过不同用户间文档的非授权访问。

(3)数据迁移

当云中的服务器“宕机”时,为了确保正在进行的服务器继续进行,需要将正在工作的进程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上。为了让用户几乎无法感受到“宕机”的发生,迁移必须高速进行;为了让进程在新的机器上恢复运行,必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残留

残留数据是指删除数据后的残留形式,逻辑上已经被删除,但物理上依然存在。残留数据可能无意中透露用户的敏感信息,攻击者可能捕获这些痕迹恢复出原始数据。而在云中,残留数据可能导致一个用户的数据无意被透露给未授权的一方。所以在存储空间再次分配给其他租户之前,云服务商须向用户保证并证明用户储存空间在释放、共享或分配至其他用户之前,空间内信息都已全部删除[1]。3.2 云数据安全存储技术研究

加密无疑是保护云中存储的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今我国计算机所使用的传统加密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种为对称加密技术,另一种为非对称加密技术。当前被关注的安全存储技术包括同态加密技术、基于VMM的数据保护技术等等。3.2.1 云数据安全存储框架

微软研究院的Kamara等人提出了面向公有云的加密存储框架,该框架的主要特点有两个:数据由所有者控制:数据的安全性由密码机制保证。该框架除了能解决数据存储 的隐私问题和安全问题外,还能解决数据访问的合规性、法律诉讼、电子取证等问题。不过,该框架只是一个宏观的模型,并没有给出具体实现方法。

文献[7]中提到了一种分散式云存储安全架构。该架构采用信息扩散法、分散存储管理、数据自举恢复等技术,分层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管理和传输。该方法定期检查数据片受损情 况,若存在受损数据,则根据互为冗余的存储设备上的数据加以恢复,从而提高数据的可用 性。从数据存储到传输,都建立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行云存储层与其他层间的安全防范,实现了数据的有效防护。该架构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分片难以确保数据 的隐私性和安全性。3.2.2 云数据安全存储技术

(1)同态加密技术

运用这种加密技术可以实现明文上执行指定的代数运算,结果等同于在密文上的另一个(可能是不同运算)代数运算结果同态加密。其思想起源于私密同态,它允许在不知道解密函数的前提下对加密数据进行计算。文献[7]中提到了一种同态加密算法,它通过运用向量和矩阵的各种运算来实现对数据的加解密,并支持对加密字符串的模糊检索和对密文数据的加减乘除,该算法在执行加减运算时效率较高,但在执行乘除运算时效率较低,且运算代价随向量维度的增加而增加。

(2)基于VMM的数据保护技术

有一种基于VMM的云数据机密性保护方法,它基于SSL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利用Daoli安全虚拟监控系统保护数据存储的安全。该方法将云端的OS和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隔离,数据加密由虚拟机监控系统来完成,实现OS和用户数据的隔离。虽然该方法保证多租户环境下隐私数据不会泄露给其他用户,但数据还是可能会泄露给云服务提供商。

(3)基于加解密的数据安全存储技术

公有云中存储的数据一般属于外包数据,存在不少基于传统的加解密技术的研究来确保外包数据的安全。有基于代理重加密方法的数据分布式安全存储方案[2],但该方案存在恶意服务器和任意一个恶意用户勾结就能计算出所有密文数据的解密密钥的漏洞,严重威胁数据的安全;还有一种基于密钥导出方法的非可信服务器数据安全存储方案,但文件创建操作及用户授权/撤销的复杂性与用户数量成线性关系,这使得系统规模难以扩展。

(4)支持查询的云数据加密存储技术

使用SE,用户将查询关键字或查询条件提交给云中的查询服务器,查询服务器通过检索关键字索引找到符合条件的数据,然后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但SE要求输入的查询关键字不能有任何错误且格式必须遵循规定的统一格式。针对这一问题,有一种面向云密文数据的模糊查询方法,它可以将关键字和事先生成的模糊关键字集合进行匹配,密文无需解密,文件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5)基于可信平台的数据安全存储技术

由于软硬件的不可信也是造成云数据存储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文献[7]中提到了一种针对使用数据保护提出了基于二次混淆的隐式分割机制。但该方案在使用数据存储是进行的二次分割和矩阵运算时存储效率低,难以扩展。4 应用安全

云计算应用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是又由于其将大量的使用者、信息资源过于集中在一起,这样一来,假设出现安全问题,它的结果是我们承担不起的。而用户在使用云应用的时候,信任应用程序会保护其数据,但实际上SaaS服务商对此并未作出任何承诺[3]。因此,应用安全也成为了阻碍云计算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4.1 云计算下应用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1)终端用户安全

用户在使用云计算系统过程中,应确保自身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以及计算机的安全。目前用户获得云服务的主要接口就是浏览器,所以浏览器的安全与否极为重要。要实现端到端的安全,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浏览器的安全。以免其受到入侵或破坏,从而保证数据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SaaS应用安全

在这种服务模式下,用户无需控制或是管理云计算系统当中的基础设施,云计算提供商维护管理所有应用,必须保证应用程序和组件的安全性。用户只需负责最高层面的安全问题,即用户自己的操作安全、个人密码等秘密信息的保管。选择SaaS的提供商要特别慎重,因为会负担绝大部分的安全责任,提供商要最大限度地确保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的安全性。4.2 云计算应用安全相关技术

对于终端的保护,可以采用终端控制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层面在于用户使用防护软件进行自身的数据保护。例如,在终端上安装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防火墙、防恶意软件等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用户应及时更新自身所使用的浏览器,并及时更新系统,下载系统补丁,减少计算机中的漏洞。

对于SaaS的保护,用户应尽量了解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云服务的虚拟数据存储架构,云服务提供商应加强软件的安全性管理。目前,对于提供商的评估方法是根据保密协议,要求提供商提供相关的安全实践信息,该信息应当包括黑盒与白盒安全测试记录。而企业所采用的安全防护手段就是及时进行云计算技术安全状态的检查。5 虚拟化安全

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OS整合到一台服务器上,从而简化计算框架,降低资源管理成本,减少资金与硬件设施的投入,从而更大化、最优化地使用硬件资源和计算资源,有效地实现云服务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5.1 云计算虚拟化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虚拟化技术的采用,在对云服务的提供能力上有所增强,在基础设施和软件层面都有所改进。然而,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主机的损坏,随之而来的是客户端服务器的安全性受到威胁。(2)虚拟网络的破坏,随之而来的也是客户端的损害。

(3)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将直接导致客户端共享和主机共享的安全性能。(4)主机的功能性问题将直接引发虚拟机的问题。

总的来讲,若云计算平台上采用了虚拟技术,则其云架构提供者必须对其客户提供安全性以及隔离保证,在应用虚拟化技术的时候归为两方面的风险:虚拟化软件安全和虚拟服务器安全。5.2 云计算虚拟化安全相关技术

(1)虚拟化软件安全

在IaaS云平台中,软件完全由云服务商来管理,用户不用访问此软件层。因此,虚拟化软件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虚拟化软件层的访问权限, 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云服务提供商来说必须建立健全的访问控制策略来保障虚拟化层次的用户数据安全。

(2)虚拟化服务器安全

在兼顾虚拟服务器特点的前提下,物理服务器的安全原理可以移植到虚拟服务器上应用,当虚拟服务器启动时,TPM安全模块会去检验用户密码,若此时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的Hash序列不对则虚拟服务器终止启动[13]。最好使用可支持虚拟技术的多核处理器,这样可以做到CPU间的物理隔离,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除此之外,文献[13]中还提到了基于虚拟机技术实现的grid环境下的隔离执行机,核心分配可以通过缓存层次感知,和给予缓存划分的页染色的两种资源管理方法实现性能和安全隔离。云计算的应用现状

(1)在测试领域的应用

在软件测试方面,云供应商以按需租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SaaS、PaaS、IaaS3种层次的服务,使软件开发者无需以高成本高买、安装和配置本地测试环境,从而为软件测试提供极大便利;

在硬件测试方面,云计算的“平台级服务”的模式可以为硬件测试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如Internet公司,采用iLab的私有云平台,通过虚拟化、链式克隆、安全通道、先进的整合手段与管理技术,以自助式服务站点管理测试实验室,可以在2min之内部署一个测试环境,将物理系统加入到虚拟测试环境中,从而有效的节省了部署测试环境的时间同时大大节省了成本;

在自动测试系统方面,文献[14]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自动测试系统架构方案,该方案测试基础资源由测试资源和云计算基础设施构成,是可通过网络访问的、可配置的共享测试资源池,测试管理平台是为测试开发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供的统一的服务平台,测试服务应用则是将测试提供给用户的最终环节,它可以比传统的测试系统具备更强大的功能、更优良的性能、更开放的结构、更灵活的使用方式以及更自由的操作

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利用云计算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大量分布式的测试资源有效管理和调用,使在开发测试系统时,不再受限于测试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理位置的约束;还可以以云计算为基础架构,结合分布式测试和并行测试等技术,在紧急情况下集中管理、调用强大的云计算资源和一切可用的测试资源。

(2)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的IaaS应用案例,使用了Amazon Web Services,利用开源软件 DSpace构建数字化馆藏,利用开源软件Koha构建联合书目,采用Linode Cloud服务,利用开源软件Joomla构建图书馆网站。

在国内,正在实施中的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将能够提供IaaS、PaaS、SaaS服务,构建大型分布式的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将云环境下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和服 务进行整合,为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服务。

文献[15]提出可以利用SaaS为图书馆提供服务,SaaS模式的优点使得中小型图书馆能更多地关注工作流程和读者服务;大型图书馆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也可以将部分分软件系统迁移到SaaS平台;还可以利用PaaS和IaaS为图书馆提供服务,利用开源软件快速部署图书馆软件应用平台,将开源软件与PaaS平台紧密结合,同时把图书馆部分应该部署到IaaS平台,以满足图书馆实际应用需求。

(3)在云平台中的应用

由于应用软件缺乏成熟操作模型作为服务意味着云计算能力尚未开发和研究到充分开发的水平。因此,文献[16]提出在云环境中,自动上传一个新的数据框架后,适当认证和处理它们的任务(收集和共享),以检验正确性假设。然后检查程序能力低于三参数,基于这三个参数可以找到更好的应用软件作为服务的方法。

文献[3]为了能够对云计算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安全性的管理,提高云计算服务系统的可靠性,基于DIFC模型下,以命题逻辑为基础设计动态信息流的控制机制与系统,从而保证数据模型的清晰性与完整性,并且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文献[13]提出虚拟化架构的可信云计算平台在建立用户与虚拟机关联后,仅使用数字信封便能封存虚拟机,用户访问或使用资源时通过PKI中间件使用用户的私钥解密虚拟机中的数字信封,最大程度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7 结语

社会发展步伐在不断的加快,网络环境安全与否现在已成为了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的各种应用在我国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它的发展光景不可预测,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便变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与发展的热点。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我国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加强对其安全的管理,不断的完善与提高相关的云计算的安全技术,提升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性,让用户通过良好的、健康的云计算安全环境,更为放心的使用云计算系统,以此来促进云计算的发展。参考文献

[1] 高雪莹, 吴韶波, 陈思锦.云计算及其安全技术[J].物联网技术, 2014(3):88-90.[2] 丁一军, 于桂荣.云计算:安全技术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5(7):58-59.[3] 肖锟, 袁俊.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安全技术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4(6):102-105.[4] Tari Z, Yi X, Premarathne U S, et al.Security and Privacy in Cloud Computing: Vision, Trends, and Challenges[J].IEEE Cloud Computing, 2015, 2(2):30-38.[5] Mahalle S, Jaiswal R.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A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5, 115(6):21-25.[6] 闫盛, 石淼.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23):168-168.[7]冯朝胜, 秦志光, 袁丁.云数据安全存储技术[J].计算机学报, 2015, 38(1):150-163.[8] Dinadayalan P, Jegadeeswari S, Gnanambigai D.Data Security Issues in Cloud Environment and Solutions[C]//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2014:88-91.[9]高其胜, 陈艳峰.云计算虚拟化安全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5(11):46-50.[10]王笑帝, 张云勇, 刘镝,等.云计算虚拟化安全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 2015, 31(6):1-5.[11] 罗伟.基于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15, 11(2X):51-53.[12] 申璁.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 2016, 8(8).[13] 白堃.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分析[J].电子设计工程, 2015, 23(10):149-151.[14] 肖明清, 杨召, 薛辉辉,等.云计算及其在测试领域的应用探索[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50-55.[15] 余正祥, 胡云.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4(S1):254-256.[16] S Kembhavi,G Singh auto upload and chi-square test on application software as a service for cloud computing enc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SSN(Print): 2394-5443 ISSN(Online): 2394-7454 Volume-1 Issue-1 December-2014 [17] Zhao F, Li C, Liu C F.A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solution based on 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第2篇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云计算的定义特点及云数据的管理技术,以促进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云计算;云数据;管理技术

作者简介:初鲁京(1987-),男,山东烟台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大,并且具有快速的增长速度,用户对于计算机的存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电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对于计算和数据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云计算作为一种正在兴起中的新型技术,可以改变普通用户操作计算机的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提高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用户像使用水电一样的方便快捷的使用计算机,降低用户的软件和硬件采购成本。云计算是基于分布式系统和网络计算上提出的新型概念,核心功能的提供海量的数据和存储,并且提供高效率的计算能力,由于开发更多的应用形式。而云计算并不仅仅是做计算,还需要融合更多的技术成果,提出云数据的管理概念。本文通过分析云计算和云数据的管理技术,促进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方便今后工作的开展。

一、云计算的概念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型计算模型,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目前对于云计算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所以出现了很多云计算的定义版本。而通过对于云计算的分析研究,总体的定义方向都是一致的。具体来说,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对于虚拟化技术、网络技术和WebService等几种不同的新型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云计算所运用的技术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说云计算是网络计算的必然发展,虚拟化技术又是云计算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WebService信心技术为云计算提供了互联网环境的技术支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用户也越来越专业化,它们对于数据信息的.了解和使用越来越熟练,对于数据信息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数据需求,云计算正是满足了这类用户的需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使用和发展。

(二)云计算的工作原理

云计算在工作环境下不需要使用本地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联接来进行数据的分布和处理,并且优化数据,然后经过互联网的连接来实现分享数据的目的。这种工作模式可以使企业方便的进行资源利用,并且有效的切换有效资源,根据实际工作的具体要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获得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云计算作为一项新型的实用性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能力的商业性,通过网络传播和售卖实现了降低售卖成本的目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实用性,使企业的相关工作得以全面落实。

(三)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非常庞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一般以“云”网络为核心,联接到其他网络和服务器,发送出相关的数据信息。同时通过虚拟技术的支持扩展相关服务器的功能,在云计算的平台上实现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有效数据的目的,提升了计算能力和储存能力。完善的云计算体系结构应包括云端用户、部署工具、服务目录、管理系统这主要的四个部分。

二、云数据管理技术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大,海量性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普及,一些互联网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来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来完成相关的工作。而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大,并且还在快速的增长。云计算中的“云”具有规模大的特性,以云计算为基础而构建的信息服务或设备也具有大规模的特点,并且应用于处理海量性的信息数据。另外云计算还可以无限扩展,同时处理成百上千的信息节点。这种可以无限扩大和伸缩的特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中也要注重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提高信息数据的管理水平和处理水平,重视信息数据的整合、提取和推理,有助于工作决策的完成。

(二)安全可靠性

云计算的技术包括了虚拟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分布式计算等比较成熟的技术手段,为云计算的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并且云计算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优势,云计算采用了不同服务器上的信息数据多副容错的方式,计算的信息节点采用了同构互换技术,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云数据管理的安全性。

(三)异构性

由于应用云计算技术的领域和行业的不同,云计算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每个行业中云计算所获取的结构和数据形态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别,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判断采取不同的传感器,例如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不同的传感器在应用的时候,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这些差别会带来数据分析、处理和访问等各个环节的差别,另外数据的多源性也会造成数据的类型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也有不同的格式,从而会出现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同时存在的情况,使信息数据存在异构性的特点。

(四)不确定性

云计算的运行环境中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非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信息数据本身、数据语义匹配及数据信息的分析查询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而为了达到保证信息数据准确客观的目的,用户在应用云计算时一定要明辨真伪,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反映真实的需求完成预期的工作目标。

(五)通用性、便捷性

云计算的使用平台在提供各项服务时,用户在使用中不会受到空间上的限制,也不会受到时间的约束。用户只要具有访问验证信息就可以自由的使用云计算平台,享受云计算的服务,不会受到系统和平台的限制,具有极大的通用性和便捷性。

三、云数据管理技术

用户通过云计算来分析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高效及时的管理分析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云计算分析处理的数据具有海量性、不确定性,这对云计算数据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积极的构造高效可用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一)数据信息的组织管理

数据的组织管理可以采用分布式的系统来访问分析海量的分布式数据,例如GFS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差别不大的各种普通硬件上运行,为用户提供了容错功能,并且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数据并行的存储和访问权限。

(二)数据信息的集合管理

数据信息具有海量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采取分布式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来进行采集分析,例如BigTable技术可以用于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处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三)数据信息的分析管理

应用云计算的数据管理技术是为了分析和挖掘相关的数据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运用不同技术和布局来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挖掘有用的潜在数据,并且理解所挖掘的信息数据同时进行分析,为各种应用提供支持。

(四)数据信息的存储管理

以Dynamo技术为例,这是一个具有高可用度的存储系统,具有DHT和数据库的特征,为AWS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支持,并不直接展示于外网。Dynamo技术设计的存储架构可以使信息数据在框架内均匀的存储,并且各个存储节点之间可以互通,根据数据的具体操作需求在框架内进行转发,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由于有主控点来进行控制,单个节点之间一般不会出现故障。Dynamo技术在存储时还具有一些优点,可以通过提供N、R、W这三个参数结合实际情况去调整实例。N即表示副本的个数,R为可完成的数据信息的成功一致个数,W为完成写入的个数。Dynamo技术可以记录、处理不同版本的对象,将对象的不同版本来提供给技术应用,使应用可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要求将副本个数N全部的成功完成,只需要成功读取的个数R和成功写入的个数W两者相加,大于副本个数N,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这种读取方式比写入一次进行多次读取的系统要麻烦一些,但是写入方式变得更简单,也充分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同时Dynamo技术也具有负载均衡的优势,由于所采用的DHT方式将需要的信息数据都均匀的存储到每个节点,导致每个节点的数据信息访问量和存储量都大致相同,比较均衡。

四、结语

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种数据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递交换,也就需要开发和利用高效可用的信息传播媒介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正是为此而生。作为新型的信息技术,云计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有了更好的机会和支持,也导致了新型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因此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要充分把握机会面对挑战,利用本身的优势和时代的发展来实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伟,文中领,张海涛,等.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49(z1):26-31.

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第3篇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它可以给用户提供最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 可以以低廉的价格给用户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服务, 还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和应用共享。正是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 使得云计算近些年发展的如火如荼。正因如此, 云计算得到业界的广泛推崇, 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项技术。

如何从中提前探知出云计算的发展方向、寻找出云计算中的技术瓶颈、把握住云计算中新的发展机遇、把握新的增长点成为所有企业关注的重点。基于我们对云计算领域的了解, 本文拟通过对云计算领域当前技术热点、技术分类等情况进行研究, 希望得到相关数据和结论, 以期帮助我国的计算机软件行业企业及相关研发机构了解相关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掌握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

1 云计算技术概况

1) 定义

目前对云计算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每种定义都从不同角度给出, 例如, 维基百科中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 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1];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 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计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 (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 , 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 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 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 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2]。无论从哪种角度看云计算, 其核心都是一样的, 即向用户提供计算服务。

2) 系统架构

云计算从系统层次来分, 一般分为三层:云软件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 、云平台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S) 、云设备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 。

·云软件——上层, 提供各式各样的软件服务, 所有人可以自由开发。

·云平台——中层, 提供程序开发平台和操作系统平台。

·云设备——底层, 将基础设备集成起来。

2 云计算技术分类

基于专利分析角度的技术分类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从产业分布、政策导向等因素出发, 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整体了解;其次是从技术层面出发, 全面剖析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脉络, 关注相关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根据掌握的各类知识, 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初步分类;接着确定检索的关键字, 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阅读标引, 确定最终的分类结果。

基于云计算的系统架构, 经过从专利分析角度进行研究, 可以把云计算技术领域分为三类:应用技术、平台技术和架构。其中平台技术分为:任务调度、分布式文件系统, 数据管理;而架构分为虚拟化技术以及设备管理, 云计算技术领域的一/二级分类框架如下表。

1) 应用部分

从云计算服务的角度, 应用层属于云计算服务类型中的SaaS。应用层主要是面向用户提供软件应用服务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应用服务接口, 例如为用户提供服务调用、服务选择、服务查找以及服务工作流接口等[3]。目前, 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国外项目是业界主要参与者Amazon、Google和Microsoft等公司提出的Amazon EC2、Google App Engine、Microsoft Azure项目[4];国内最有名的是无锡的云谷、广东的云计算中心以及北京的祥云工程项目。。

2) 平台部分

平台部分包括云计算中涉及的并行编程模型、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结构管理及其他, 如可用性、数据迁移、容错性。云计算的数据迁移与备份的概念不同。虽然数据迁移和备份都是将在线数据保存为离线数据, 但数据迁移还可以将离线数据模拟成线数据, 而且迁移保存的对象是文件, 备份的对象则是文件系统。

3) 架构部分

架构部分包括虚拟化和设备管理。虚拟化又可区分为全部虚拟化或部分虚拟化。在云计算环境下, 大规模的计算存储资源被整合在一起, 这些资源可能由不同的VMM进行管理[6]。目前, 虚拟机的动态迁移主要是由人手动发起的, 且只能在相同的虚拟机监控器 (VMM) 间进行。位于Xen VMM上的虚拟机只能被动态地迁移到另一台Xen VMM上, 而不能迁移到KVM上。

4) 安全

伴随云计算广泛研究应用推广, 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其发展的最大问题。因为云计算中, 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讲, 都会忧虑自己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 以及自己能否及时准确无误的获取。一旦数据发生不期望的泄露、更改或无法获取, 那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根据云计算的系统架构, 基本可以将云计算的安全分为几个层次:身份访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存储安全、和物理安全。根据云计算的技术分类, 前三个部分都涉及到安全问题, 其中平台部分的安全问题主要为动态信息流跟踪、深度包检测。

3 结语

专利文献记载了世界上90%以上的科研成果[8], 蕴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 是当今世界反映科技发展最及时、最全面的信息资源, 因此,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政府、行业协会或者大型企业通常需要对特定技术领域进行专利预警分析, 以掌握行业的整体态势。而在对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过程中, 技术分类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选取了当前的热点技术——云计算技术, 从专利角度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了技术分类, 并以此为例, 介绍了专利预警分析过程中技术分类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过程。通过前面的叙述, 可以看到, 从专利角度对技术领域进行技术分类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分类既有联系, 又有所侧重, 相对而言, 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分类更侧重于技术细节不同, 基于专利角度的技术分类则需要综合产业和政策因素, 更加关注信息分析的效果。可以看出, 基于专利角度的技术分类是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 技术分类的结果也直接影响着专利预警分析工作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云计算[EB/OL].2012-10-31http://zh.wikipedia.org/wiki/云计算

[2]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nd Computing.NIST.2012-8-31

[3]李乔, 郑啸, 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计算机科学, 第38卷第4期, 2011年4月, 第32-37页

[4]张建勋, 古志民, 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年2月, 第27卷第2期, 第429-433页

[5]王洪雨.云计算中动态数据迁移的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机硕士论文, 2010年7月14日, 第19-48页

[6]刘鹏程, 陈榕.面向云计算的虚拟机动态迁移框架[J]计算机工程, 2010, 36 (5) , 37-39

[7]张云飞, 关于云计算中的数据汇总和容错性分析,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2月, 第7卷第5期, 第1046-1047页

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类大全 第4篇

关于公有云使用成本高的问题,其实不难理解——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商业模式相对传统。在同样的生命周期内,自行采购IT基础设施的TCO确实要低于购买云服务,国外已有不少因成本问题从公有云转向自建IT的例子。前不久,主流公有云服务商陆续实行了降价措施,有些甚至将价格腰斩,可见除了按需采购这一优点,公有云并不是那么单纯和美好。加之有安全方面的隐患,如果企业忌惮邪恶的“邻居”,在意斯诺登给人们的警告,那么还是自建私有云更合算一些。

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企业需要建设私有云,就要面临托付给谁的问题。面对这个选择题,很多人不得不参考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品牌影响力,但最应该了解的,还是这些基础设施供应商所提供的能力。谁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谁在某一产品线占据优势,哪条生态链更有发展潜力,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云计算解决方案分类大全是一幅地图,展现IT基础设施供应商各自的能力,帮助那些有私有云建设需求的大中小型企业找到出路。

窥一叶而知全貌

IT技术趋向平等开放

IT产业链很长,这些供应商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以及结合产业链合作伙伴的能力来提供企业建云所需的东西。因此,评价这些优秀的供应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拿出一些典型来观察的话,也不难看到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动向,为企业做出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几年前,不论是“IBM之于云计算”还是“云计算之于IBM”,都是份量很重的话题,但是今天情况有所变化。昔日的云计算大佬IBM面对互联网厂商的竞争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投入公有云市场,卖掉x86服务器业务,开放Power架构等等,在云计算的盘子越来越大时话语权却越来越小。不过,瘦死的骆驼尚比马大,何况跳舞的大象,大机三十年后依然是标杆,Power的能量也不容小觑。在整个产业围绕几个技术联盟发展的大环境下,IBM只是失去了技术垄断地位,但依然处于领先的位置。

IBM为客户带来的是一套综合的集成化云支持技术和服务。IBM并没有把私有云的基础架构实施看成一个简单的软硬件集成项目,而是根据企业的工作负载与企业目标提供合适的基础架构。IBM私有云基础设施方案包括System X、Power Cloud、System Z、Storage和PureSystems cloud;根据行业属性形成不同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政府、金融、能源、电信、医疗、物流和制造业;根据业务属性提供四大智慧企业云解决方案,分别是桌面云、存储云、测试云和云网络优化。

从服务器的发展来看,IBM的能力并没有因砍掉x86而遭到削弱,调动联盟的力量让架构的优势得以延续,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相信结局会很美好。在云计算成熟的今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而当大象朝两边看时,甲骨文、惠普、思科、戴尔等等一众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

不谈“去IOE”的因素,华为的声音在业界足够响亮。华为企业业务集团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是云计算领域新贵。不要忘记华为在运营商市场是有着深厚积累的,华为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对于企业来说,华为的“云、管、端”战略完整地覆盖云计算业务的全程,这一种“负责到底”的态度带来信心和保障。

华为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品线的丰富程度堪比IBM,包括OceanStor智能融合存储、Tecal服务器、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FusionCube融合一体机等。日前,华为举行FusionSphere用户论坛,从这里不难看到华为围绕云计算数据中心实施开放创新的决心。华为还提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的架构DC2,即建立在云数据中心之上的云。DC2是对云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基础设施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即在企业自由IT资源负载达到峰值的情况下,通过公有云资源来扩展IT能力,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

对比IBM和华为,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当然,不要把这里的“务虚”直接理解为“假大空”,而应该理解为技术的前瞻性——是褒不是贬。“务实”意味着更接地气,产品、方案、价格覆盖的市场更为广泛。技术前瞻性不仅为IBM赢得尊重,也带来利益回报,但整个市场就像中国的餐桌一样转着给大家分享,你吃到第一口并不代表能吃最多,即便菜凉了,也有浪潮、曙光、联想、宝德这些小弟们的一口。

IBM出售x86服务器业务,联想接的盘。事实上x86还是今天的主流,联想企业级业务集团也在努力成为有份量的IT基础设施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联想具备打包提供基础设施方案的能力,初步形成服务器、存储、软件为基础提供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能力,并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行业应用方案。

产品技术持续演进

寻找合适的那一个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核心,所以我们看到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在围绕虚拟化技术向前演进。不论是IBM、英特尔的处理器,还是华为、思科的网络设备,以及EMC、NetApp的存储方案,等等。至于虚拟化平台软件,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每时每刻都在优化进步,在实际应用中与企业云端业务结合紧密,不适合泛泛地讨论。

在服务器架构方面,从产品、技术和生态系统的健壮性来看,ARM还未形成气候,x86风头正劲,开放的Power最让人期待。存储技术和产品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的发展,这是一个最重要且最需要稳定性的产品应有的节奏,依靠SSD带来的性能提升,存储也在人们追逐热点的视线中刷出了存在感。网络方面则依靠SDN的理念高歌猛进,甚至连Openflow这个广为接受的标准是否正确都成为话题。

在解决方案方面,融合IT架构是当前IT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特点是单机框部署高性能,大规模部署高扩展。所谓单机框高性能,是指融合基础设施通过高性能接口和对软件的优化,实现的综合性能的提高;大规模部署的高扩展性在于,可以利用多机框的组合,实现规模的横向扩展,并且具有快速部署上线的特点。

云计算基础设施能力是一个定性定量并重的评估,对于有私有云建设需求的企业来讲,必须首先正确地评估自己的业务需求和未来演进方向,才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获得最佳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前一项功课做足之后,再来寻找理想的“托付者”。

简 介

IBM具有横跨服务器、存储、网络、系统和应用的综合能力,是云计算、大数据的开拓者。

戴尔以高性价比优势与定制化能力,为企业构建低成本,易管理的大型企业云计算解决方案。

惠普硬件产品线齐全,惠普融合云通过传统 IT基础设施提供跨私有云、托管云和公有云的通用架构。

思科强调IT基础设施的统一, UCS 统一集成架构简化云计算部署,实现 IT 即服务。

华为实施云管端战略,利用ICT融合优势和开放合作的态度,具有打造云计算生态闭环的能力。

富士通产品线丰富综合能力强,EasyCloud以刀片服务器及存储系统为基础,实现云的快速部署。

NEC拥有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基础与WebOTX服务平台,轻云基础平台重垂直行业应用方案。

甲骨文IT基础设施综合实力强大,特别在软件方面,提供领先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和服务组合。

EMC专注企业数据存储市场,在外接RAID存储系统、网络存储或是存储管理软件等都处于领先。

微软以Azure平台、Hyper-V技术,丰富的应用软件,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私有云解决方案。

联想接手IBM x86加强服务器业务,加之其原本丰富的产品线,联想可以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能力。

中科曙光在超算及存储领域都有所建树,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领域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

H3C倡导云网融合,UIS统一基础架构是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层融合基础架构产品。

NetApp正在加速从存储服务向云的发展,包括借助合作伙伴技术构建私有云。

浪潮凭借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为客户打造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

VMware领衔x86虚拟化市场,强大的虚拟化能力提高数据中心效率、敏捷性、安全性和控制力。

在云计算领域,SAP HANA平台对大数据业务的支持带来更大市场,这正是SAP的竞争力所在。

在基础架构、平台化及虚拟化方面的解决方案较为完善,业务范围相对较为集中。

基于Xen的虚拟化技术与云平台OpenCloud提供高水平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桌面云较有特色。

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其衍生版本Ubuntu Server Edition适用于多种企业应用场景。

宝德通过与英特尔的合作,为国内市场提供了一定技术水平的本地化产品,服务器后起之秀。

Juniper专注于高性能网络业务,拥有路由、交换、安全、应用加速、身份策略和控制以及管理等产品。

Brocade是数据中心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实现高度可靠和安全的数据中心连接。

在数据仓库与分析技术上较为领先,大数据平台Aster在业内具有一定优势。

英特尔处理器产品对虚拟化、大数据有良好支持,在云计算借助合作伙伴体现自身的力量。

中兴在云计算领域发展不温不火,主要围绕通信业务,倾向于政企客户及运营商网络。

在存储及安全领域的品牌声誉很好,云安全等服务秉承特色,本地化程度较低,定制能力有限。

东软业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等。

长城的产品从存储到超算级服务器非常丰富,还提供一体机“云智方”和云计算服务。

同方从商用产品的硬件布局,到成立云计算子公司,正在逐步实现企业转型。

DCN为用户提供智能、安全、融合的网络产品、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

方正信产为客户提供包括IT服务、软件、硬件和数据运营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依托PC领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逐步建立商用产品线。

曾经专注高端服务器,目前产品已经涵盖服务器、存储、机柜、网络设备等。

从服务器、工作站及存储设备的开发制造,发展到提供云计算、虚拟化、高性能计算集群等解决方案。

以Mac Pro和Mac Mini作为主要硬件设备,提供Mac系统的服务器支持。

产品涵盖多种载体的数据存储、保护和容灾设备与解决方案,相较其他OEM厂商,发展方向清晰。

以PC作为主业,服务器业务在acer业务中占比不大。

五舟将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云架构基础设施的定制化作为主要方向。

艾泰科技是中国领先的中小型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金品在国内经营自主品牌与OEM相关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并在存储、虚拟化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趋势科技近些年专注于企业安全及云安全,安全技术与安全网关等硬件产品在安全领域较为知名。

启明星辰提供UTM、防火墙、IDS/IPS/TDS等全线安全设备,2014年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锐捷网络拥有交换机、路由器、软件、安全防火墙、无线产品、存储等全系列的网络设备产品。

天融信拥有防火墙、VPN、IDS、IPS、安全隔离网闸、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产品。

梭子鱼提供端到端的安全防护,支持硬件、虚拟、云端以及各类混合的灵活部署模式。

山石网科为企业级和运营商用户提供智能化、高性能、高可靠、简单易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Fortinet具有广泛的产品线,可提供从云端到终端的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Check Point独特的安全体系架构帮助客户抵御各种互联网威胁,减低复杂性并降低TCO。

提供TB级IP网络环境下云计算、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及其他关键业务的应用交付产品及服务。

F5专注应用交付网络(ADN)领域,助力企业实现虚拟化、云计算和“随需应变”的IT的业务价值。

迪普科技是一家在网络、安全及应用交付领域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Radware提供集成应用交付和应用安全解决方案,确保关键业务的全面可用性、最佳性能和安全性。

A10 Networks专注应用交付,提供应用加速、优化、安全方案及智能云服务。

信安世纪致力于实现互联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的通讯安全、交易安全和网络资源安全保护。

安恒信息提供应用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站安全监测、安全管理平台等整体解决方案。

网御星云拥有防火墙、UTM、IPSec VPN、防病毒网关、IPS、SSL VPN、IDS等13大类产品。

绿盟科技提供入侵检测与防御、抗拒绝服务攻击、远程安全评估以及Web安全防护。

Blue Coat带来应用交付基础架构,提供应用级别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加速支持。

网康科技产品线覆盖上网行为管理、下一代防火墙、智能流量管理、应用层VPN、代理服务器等。

Palo Alto率先推出下一代防火墙,对应用程序和内容提供可视性和分级政策策略控制。

安氏领信拥有IDS、IPS、防火墙、UTM、安全管理平台、网络扫描器、安全审计系统等10大类产品。

WatchGuard提供全系列Internet安全方案,包括即插即用的“Firebox”和相应的服务器安全软件。

深信服业务涉及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网络优化等领域,上网行为管理及应用交付产品表现优秀。

椒图科技专注信息安全技术,为客户提供高度可信的主机安全环境解决方案。

网神是信息安全方案、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建立起包括服务、管理和产品的“宝塔型”安全体系。

Netgear提供网路交换、网络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等全系列网络设施,以及针对网络管理的解决方案。

以视频制作和处理为主要业务,其存储扩展与磁盘阵列等存储系统也主要服务于视频存储领域。

企业服务器产品应用基于Linux的自主系统SADA平台,并具有强化断电数据保护等技术。

软硬件产品覆盖全面,与微软、Oracle、SAP等厂商合作,中小企业扩展有待加强。

借助自身APU开发,具有相应虚拟化技术,性价比优势较高。

Infortrend专注于专业磁盘阵列系统,盘阵可分别支持SCSI、Fibre、SATA及SAS等多种不同接口。

UIT提供从应用存储、统一存储到云存储的系统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SAS与SATA SSD产品组合可满足要求的企业环境、I/O 密集型应用以及低延迟的数据访问。

斐讯为企业用户带来交换、路由、安全、光接入等产品,提供灵活的有线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西部数据为企业客户带来网络存储服务器,以及网络备份解决方案。

希捷为用户带来安全企业级存储产品,云数据中心存储和平台。

专注于服务器和图形工作站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为用户带来可靠的、安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

阿姆瑞特专业从事网络安全产品研发和服务,主打F系列防火墙。

提供有线、无线网络设备,防火墙路由器,上网行为管理路由器,安全联动交换机、VPN等产品。

BUFFALO提供企业级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接入,以及企业级NAS产品。

LaCie提供网络存储、RAID阵列、安全企业级机架等商用解决方案。

铁威马提供网络存储系统,NAS网络存储器,RAID磁盘阵列,家庭存储和企业存储设备。

乔鼎资讯提供使用SAS及SATA硬盘的磁盘阵列,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用户。

初志以集群存储、云存储为依托向用户提供云应用一体机等云系列产品。

安奈特专注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升级的网络系统。

万网博通产品涵盖以太网交换设备、路由器、防火墙、业务软件、EPON、PoE供电设备等。

TP-Link商用网络带来丰富的中小企业有线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D-Link提供企业级有线无线网络接入,信息安全、网络储存服务器等产品。

侠诺科技主要提供宽带网络产品及服务,为用户提供最小的混合云的模式。

专注广域网优化,帮助拥有分支机构的企业克服远程站点应用性能不佳和带宽不足的问题。

华芸科技专注于网络储存装置(NAS)的设计及相关软硬件研发及整合。

万由电子主要提供面向中小型企业的NAS服务器产品。

豪威科技来自台湾,拥有EPICa 1U 12bays,2U 24bays,3U 42bays系列 2.5" 磁盘阵列系统。

怡敏信光磁存储涵盖商业和消费市场,包括桌面系统、网络系统及企业级系统等。

昆腾是数据保护与大数据管理专家,为传统、虚拟和云环境提供智能存储系列解决方案。

腾保数据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包括基于磁盘的设备、基于磁带的解决方案。

提供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产品,HBAs、智能存储平台,存储相关交换机、桥接器、I/O控制器等。

是光纤通道主机适配器(HBAs ) 、嵌入式光纤通道交换机、堆叠式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提供商。

云计算技术 第5篇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 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第一章 云计算基础

现在,“云计算”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名词,因为它代表了信息时代的未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而它也将对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那么,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有什么用处?它将如何改变整个世界?„„一连串的问题等待解答。

实际上,云计算不能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综合和发展。但是,它将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

何为云计算?

在解释什么是云计算之前,我们从感性上感受一下云计算的魅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各种服务,将大大地简化人们的日常生活。

云作为数据中心,您可以:

多部手机、电脑或终端使用同一份联系人,不用担心手机丢失;

不用再管理纸质的名片,因为整个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都在云中,你可以通过浏览器、手机、笔记本等任一终端管理你的客户云作为运算中心,您还可以„„

粗略地计算,目前的个人计算机每个CPU芯片的处理能力是200MIPS,就是每秒种执行两亿次指令,当今社会,PC依然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核心工具——我们用PC处理文档、存储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U盘与他人分享信息。如果PC硬盘坏了,我们会因为资料丢失而束手无策。

而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届时,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云计算是个热度很高的新名词。由于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

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云计算的产业三级分层:云软件、云平台、云设备。

服务模式角度: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服务模式,将传统的以桌面为核心的任务处理转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任务处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自己想完成的一切处理任务,使网络成为传递服务、计算力和信息的综合媒介,真正实现按需计算、网络协作。

技术角度: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对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商业实现。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超大规模和虚拟化的云技术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

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云提供虚拟的和透明的计算服务

应用服务(也可以说是应用程序)运行在云中。

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

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

云计算产生

在计算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计算机网络都还处于一个黑暗时代。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出现了爆炸式发展,进入了网络泡沫时代。

在21世纪初期,正当互联网泡沫破碎之际,Web2.0的兴起,让网络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

在这个Web2.0的时代,Flickr、MySpace、FaceBook、YouTube等网站的访问量,已经远远超过传统门户网站。用户数量多以及用户参与程度高,是这些网站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为如此巨大的用户群体服务,让他们参与时能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够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成为这些网站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

而与此同时,凭借Google文件系统搭建起来Google服务器群,为Google提供强大的搜索速度与处理能力。于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这种技术,为更多的企业或个人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与多种多样的服务,就是像Google这样拥有巨大服务器资源的企业在考虑的问题。

正是因为一方对计算能力的需求,而另一方能够提供这样的计算能力,于是云计算就应运而生。

云计算发展历程

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是电脑”(“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2006年3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分校、英特尔研究院、惠普实验室和雅虎。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2010年3月5日,Novell与云安全联盟(CSA)共同宣布一项供应商中立计划,名为“可信任云计算计划(Trusted Cloud Initiative)”。

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2011年2月,思科系统正式加入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的来临

 数据在云端:不怕丢失、不必备份、可以任意点的恢复  软件在云端:不必下载自动升级

 无所不在的计算: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任何设备登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  服务无限强大的计算:具有无限空间、无限速度。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第二章 云计算相关概念

“云计算”是一个很新的概念,这个名词提出来才一两年,到目前为止,云计算没有什么标准化组织,连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晰和准确的,对于云计算,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大家各执一辞。

本节将集各家之词,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概念和解释。

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等。

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这使得应用提供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有人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特点

 超大规模:服务器群

 虚拟化:可以看作是一片用于计算的云  高可靠性:冗余副本、负载均衡  通用性:支撑千变万化的实际应用  高可扩展性:灵活、动态伸缩  按需服务:按需购买

 极其廉价:不再需要一次性购买超级电脑  安全: 摆脱数据丢失、病毒入侵 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 方便:支持多终端、数据共享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第三章 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综合和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云计算,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

并行计算

概念:并行计算是指通过高速网络相互联接的两个以上的处理机相互协调,同时计算同一个任务的不同部分,从而提高问题求解速度,或者求解单机无法求解的大规模问题。

并行计算是相对于串行计算来说的,所谓并行计算分为时间上的并行和空间上的并行,时间上的并行就是指流水线技术,而空间上的并行则是指用多个处理器并发的执行计算。

特点:把计算任务分派给系统内的多个运算单元,大型机的多CPU和多存储器

并行计算问题的特征

 将工作分离成离散部分,有助于同时解决

 随时并及时地执行多个程序指令(多条线同时运行) 多计算资源下解决问题的耗时要少于单个计算资源下的耗时

分布式计算

概念:分布式计算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CPU 的闲置处理能力来解决大型计算问题的一种计算科学。一个工作被分成多个任务包,同时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上运行。

特点:把计算任务分派给网络中的多台独立的机器

优点:

 稀有资源可以共享 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 通过分布式计算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上平衡计算负载  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适合运行它的计算机上

网格计算

概念:网格计算是指分布式计算中比较广泛使用的子类型。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它可以分析来自外太空的电讯号,寻找隐蔽的黑洞,并探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可以寻找最大的质数,破解数学难题;可以分析气候的变化,应对环境问题。

特点:网格(Grid)这个词来自于电力网格(PowerGrid)。“网格”与“电力网格”形神相似,一方面,计算机网纵横交错,很像电力网;另一方面,电力网格用高压线路把分散在各地的发电站连接在一起,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用户只需插上插头、打开开关就能用电,一点都不需要关心电能是从哪个电站送来的,也不需要知道是水力电、火力电还是核能电。建设网格的目的也是一样,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它能够把分布在因特网上数以亿计的计算机、存储器、贵重设备、数据库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空前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满足不断增长的计算、存储需求,并使信息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上,网格计算就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如果我们说某项工作是分布式的,那么,参与这项工作的一定不只是一台计算机,而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显然这种“蚂蚁搬山”的方式将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网格计算的实质就是组合与共享资源并确保系统安全。

效用计算

概念: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是一种提供计算资源的商业模式,用户从计算资源供应商获取和使用计算资源并基于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简单说,是一种基于资源使用量的付费模式。效用计算主要给用户带来经济效益。

虚拟化 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概念:云计算中心使用虚拟化技术管理服务器资源。虚拟化指对计算资源进行抽象的一个广义概念。虚拟化对上层应用或用户隐藏了计算资源的底层属性。它既包括使单个的资源(比如一个服务器,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应用程序,一个存储设备)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也包括将多个资源(比如存储设备或服务器)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第四章 云计算的服务层次

InfoWorld网站同数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户讨论出了云计算的几大形式,下面将大体介绍每一种云计算形式。

云计算服务类形

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软件即服务(SaaS) 网络服务

平台即服务(PaaS) 管理服务提供商(MSP) 商业服务平台  云安全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IaaS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计算和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计算单元、存储器、I/O设备、带宽等计算机基础设施,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IaaS服务向用户提供基本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用户基于这些资源,可安装任意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完成计算。例如Amazon EC2为用户提供弹性云计算服务。

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S3:S3的基础窗口是桶,桶是存放文件的容器。S3给每个桶和桶中每个文件分配一个URI地址,因此你可以通过http或者https协议进行访问。(认证、权限控制),Google App Engine这种服务让开发人员可以编译基于Python的应用程序,并可免费使用谷歌的基础设施来进行托管(最高存储空间达 500MB)。

对于超过此上限的存储空间,谷歌按“每CPU内核每小时”10至12美分及1GB空间15至18美分的标准进行收费。

软件即服务——SaaS Saa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使用基于web的软件提供在线软件服务,例如,国内厂商八百客、沃利森的CRM、ERP的在线应用,用友、金蝶的在线财务软件,国外的Salesforce.com、RightNow提供的CRM在线应用。

SaaS是一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服务模式与传统的销售软件永久许可证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采用软件租赁的形式。这种模式是未来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这样会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这样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这样能够减少成本。

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的最好途径。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信息系统。就像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Salesforce.com是迄今为止这类服务最为出名的公司,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网络服务

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中移动的 Fetion Web Service。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网络服务是一组组存在于互联网上的API,也就是一些具有URL的函数,给用户提供二次开发的能力

平台即服务——PaaS

把服务器平台或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提供集成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等服务,用户使用PaaS开发应用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给其他用户。例如,Google AppEngine 让用户可以Google的基础架构上运行网络应用程序,Amazon S3提供简单存储服务。

所谓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

国内的SaaS厂商八百客的PAAS开发平台,用户不再需要任何编程即可开发包括CRM、OA、HR、SCM、进销存管理等任何企业管理软件,而且不需要使用其他软件开发工具并立即在线运行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将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过去,小公司人力资源不足,IT预算吃紧,包括服务器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授权、网络带宽等,一切都需要钱,而如今,云计算为它们送来了大企业级的技术,并且先期成本极低,升级也很方便。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第五章 云计算发展难题与障碍

对于“云计算”,业界已经为之争论了不止一年,IBM、微软、Google等产业大哥们也各自运功,以“云计算”作为获得未来产业主动权的阵地,作为消费者,我一直觉得“云计算”是未来的IT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云计算”何时才能从云端到地面? 关于“云计算”技术标准和发展方向的争论依然此起彼伏,我们却已经悄然步入“云计算”的年代。

云计算技术难点

高可靠的系统技术

 支撑云计算的是大规模的集群计算系统,当系统规模增大后,可靠性和稳定性就成为最大的挑战之一。

可扩展的并行计算技术

 并行计算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技术之一。多核处理器的出现增加了并行的层次性能使得并行程序的开发比以往更难。

海量数据的挖掘技术

 云计算面对的是TB乃至PB级的海量数据,如何从数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这将是决定云计算应用成败的关键。

数据安全技术---云安全技术

 将原本保存在本地、为自己所掌控的数据交给一个外部的云计算服务中心,这样一个改变并不容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带宽将不会成为主要障碍,安全性依旧是最重要的顾虑。

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云中,不管是个人的多媒体数据,还是企业的敏感数据。目前网上最流行的基于网络的商业应用是工资和客户账户管理,这是最敏感的商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业信息之一。

此类信息泄露事件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并且每次都是大规模的数据外泄。去年,美国零售商TJX约有4500万份用户信用卡号被黑客盗取。英国政府丢失2500万人的社会保障号码等资料。在线软件公司salesforce.com也丢失了100万份用户的Email和电话号码,个人的私有数据还好一点,但企业的商业数据,云服务提供商必须具有强大的威信和信誉,保证不窃取用户的私有数据。

云系统是向全世界公开的,因为它要保证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各种信息终端访问服务,所以黑客就有同样的机会窃取信息。

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系统,计算能力是最牛的,信息吞吐量是海量的,但是,它的效率肯定不是最高最优的,云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器集群,每时每刻都在消耗电能。

当计算机硬件的价格遵循着摩尔定律在不断下降,但是功耗方面的支出却随着通货膨胀和油价上涨而不断地攀升。

当Google的每次搜索被人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自己都不得不把处理中心部署在水电站附近,甚至还准备建立自己的电厂。东方赛普 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云计算技术

第六章 云计算应用实例

Google的云计算平台

Google最早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Google提出了一整套基于分布式并行集群方式的基础架构,利用软件来处理集群中经常发生的节点失效问题。

IBM 的“蓝云”计划

IBM通过将Tivoli、DB2、WebSphere与硬件产品(目前是x86刀片服务器)集成,为企业架设一个分布式、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

微软的云计算平台

微软推出了名为“Azure Services Platform”的云计算平台,我们可以把Windows Azure理解云计算中心的操作系统,它的底层是数据中心中数量庞大的Windows 64位服务器。Windows Azure通过底层的结构控制器(Fabric Controller),有效的将这些服务器组织起来,给前端的应用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并保证其可靠性。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 第6篇

摘要: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领先信息技术,结合 IT 技术和互联网实现超级计算和存储能力,它的目标是要像供水、供电、金融系统一样,把“计算力”作为一种公用基础设施、组织大规模的信息和计算资源,面向用户提供便捷、全面的公众服务,满足个人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需要。

关键词:云计算

关键技术 发展现状

云计算的最初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图灵奖得主 John McCarthy 提到的:“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有可能成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2007 年底,IBM 公司率先提出了他们的云计算计划,并将云计算平台描述为一个按需进行动态部署和配置的可伸缩性平台。

一、云计算的概念

对于云计算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对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个模型, 这个模型是可以方便地按需访问一个可配置的计算资源(例如, 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程序以及服务)的公共集。这些资源可以被迅速提供并发布, 同时最小化管理成本或服务提供商的干涉。中国云计算专家刘鹏给出的定义如下: 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 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通俗地理解, 云计算的 云 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

上的资源, 它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 就能够获取所需的计算资源。

二、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发展离不开虚拟化、并行计算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成熟, 正是这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合产生了云计算, 并借助 SaaS/PaaS/IaaS 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核心特征, 是云计算依托的基础。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 它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硬件的基础上运行。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并能够根据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 按需分配资源, 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同时与硬件无关的特性带来系统自愈功能, 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虚拟化技术的对象可以涵盖从服务器、存储、网络到平台、应用等各个方面。2.分布式技术

分布式技术最早由 Google 规模应用于向全球用户提供搜索服务, 其分布式的架构, 可以让多达百万台的廉价计算机协同工作。分布式文件系统完成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编程模型完成大型任务的分解和基于多台计算机的并行计算, 分布式数据库完成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分布式文件系统作为分布式技术中最重要的实现部分,不管是 Google 的 GFS 还是 Hadoop 的 HDFS, 都是针对特定的海量大文件存储应用设计的, 可以实现数据存储访问的高可靠性、高访问性能、在线迁移、自动负载均衡。3.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是指同时使用多种计算资源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 是提高计算机系统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多个处理器来协同求解同一问题, 即将被求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部分, 各部分均由一个独立的处理机来并行计算。

并行计算是相对于串行计算(通常针对单个 CPU 或单台计算机)而言, 它将进程相对独立地分配于不同的节点上, 由各自独立的操作系统调度, 享有独立的 CPU 和内存资源(内存可以共享);进程间相互信息交换通过消息传递。4.SaaS/ P aaS/ I aaS 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创新是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特性, 云计算彻底实现了计算机软硬件都是服务的变革, 今后用户所需要的东西只有一种 服务, 包括计算服务、网络服务、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存储服务等。云计算服务模式主要有: 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 是用户获取软件服务的一种新形式, 用户不需将软件产品安装在自己的电脑或服务器上, 而直接通过网络向专门的供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应软件功能服务。

PaaS 是指把开发环境(包括应用设计、应用开发、应用测试和应用托管)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客户不需要购买硬件和软件, 只需要利用 PaaS平台, 就能够创建、测试和部署应用和服务。IaaS 是指企业或个人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来远程访问计算资源, 这包括计算、存储以及应用虚拟化技术所提供的相关功能。无论是最终用户、SaaS 提供商还是 PaaS 提供商都可以从基础设施服务中获得所需的计算能力, 但却无需对支持这一计算能力的基础 IT 软硬件付出相应的原始投资成本。

三、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云计算作为业界热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它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许多政府部门和著名公司在研发与应用云计算的过程中作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1.云计算在国外的发展

云计算与网络密不可分。云计算的原始含义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能力。云计算的起源与亚马逊和 Google 两个公司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最早使用到了“Cloud Computing”的表述方式。目前美国公开宣布进入或支持云计算技术开发的业界巨头包括微软、谷歌、IBM、亚马逊、Netsuite、NetApp、Adobe 等。

Goog le 是 云 计 算 的 提 出 者。2006 年,Goog le 启 动 了“Google101”计划,引导大学生们进行“云”系统的编程开发。多年的搜索引擎技术的积累成果使 Google 在云计算技术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不仅提供在线应用,还希望发挥自身的数据库系统优势,成为在线应用的统一平台。Google 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了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duce 和 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云计算编程课程。

微软于 2008 年 10 月推出了 Windows Azure 操作系统,这个系统作为微软云计算计划的服务器端操作系统(Cloud OS)为广大开发者提供服务。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 Windows 用户桌面和浏览器,Azure(蓝天)试图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 ows 由 PC 延伸到“蓝天”上。

IBM 从企业内部需求的逐渐上升出发,在 2007 年 11 月提出了“蓝云”计划,推出共有云和私有云的概念。IBM提出私有云解决方案是为减少诸如数据、信息安全等共有云现存的问题,从而抢占企业云计算市场。依托 IBM在服务器领域的传统优势,IBM成为目前唯一一个提供从硬件、软件到服务全部自主生产的厂商。

2008年7月,雅虎、惠普和英特尔联合宣布将建立全球性的开源云计算研究测试床,称为 Open Cirrus,鼓励开展云计算、服务和数据中心管理等领域中各方面的研究。

Apple 是云计算领域的一位积极参与者。从近年来推出的 iTunes服务,到Mob ile Me服务,到收购在线音乐服务商Lala,再到最近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投资 10 亿美元建立新数据中心的计划,无不显示其进军云计算领域的巨大决心。

这些国际知名大公司在全世界建造了庞大的云计算中心。譬如:Goog le 的搜索引擎分布于 200 多个站点、超过 100 万台服务器的

支撑,而且设施数量正在迅猛增长。

2.云计算在国内的发展

目前中国云计算的讨论多数集中在早期云计算的概念、技术和模式上。早期的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IT 资源和应用的一种计算模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技术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更不需要直接参与、投入、建设、维护和控制就能直接按需使用并按用量付费。

2008年,IBM在无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在北京 IBM中国创新中心建立了第二个云计算中心———IBM 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9 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 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 ”等云计算服务。

随着云计算的升温,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也都积极投入到云计算的研究中,以期通过云计算技术促进网络结构的优化和整合,寻找到新的赢利机会和利润增长点,以实现向信息服务企业的转型。中国移动推出了“大云”(Big Cloud)云计算基础服务平台,中国电信推出了“e云”云计算平台,中国联通则是推出了“互联云”平台。

我国企业创造了“云安全”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在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解决方案分发到客户端。瑞星、趋势等企业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可以通过云计算在互联网上处理庞大的数据和获取所需的信息。从云计算的发展现状来看,未来云计算的发展会向构建大规模的能够与应用程序密切结合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方向发展。不断创建新的云计算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完善的互联网服务也可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发展方向。

四、总结

云计算是基于多种技术的新兴计算模式,现代软件应用和商务处理的全球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必将为云计算的研究发展提供广泛的市场和应用背景。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用性、高可靠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等特点,经历近年的许多成功案例和经验后,正在迅速普及应用。云计算所带来的新兴 IT资源共享和应用模式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变革,将给 IT产业特别是软件服务业带来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月,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

1
2025-09-19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第1篇2011年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

1
2025-09-19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精选9篇)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六、施工组织设计㈠文字表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

1
2025-09-19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精选7篇)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第1篇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1
2025-09-1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精选10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第1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1
2025-09-19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精选4篇)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第1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随着20...

1
2025-09-19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精选13篇)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第1篇初中暑假日记作文400字【作文一】一天暑假,妈妈就子啊家里河东狮吼: “扫地了,...

1
2025-09-19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精选6篇)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第1篇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